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水產養殖的優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產養殖的優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產養殖的優點

    第1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廢水 廢水處理技術 綜合利用

    引言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養殖廢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國家和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在高密度的水產養殖水體中,魚蝦排泄物和食餌的殘渣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會是隨之迅速惡化,若不及時處理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但會影響養殖生物的數量和質量,隨意排放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因此,綜合相關資料,對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技術的現狀作一總結,并對今后發展動向作一展望。

    1.物理法

    物理法是根據用水和廢水的物理特性,通過機械、物理的方法除去水中懸浮物質或有害氣體,常用的方法有:沉淀、過濾、泡沫分離、逆滲透、吸附等。

    2.化學法

    2.1氧化處理

    即用臭氧、高錳酸鉀、次氯酸等氧化劑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加以氧化的方法。有效氯不僅能殺菌,也能與存在于水中的其它還原性物質如Fe2+、Mn2+、NO-2、S2-等發生氧化還原作用。而針對水體定物質的去除,利用添加不同的化學物質。從而達到凈水效果也是一種常用的化學處理法。

    2.2混凝

    在水域中利用電子中和產生混凝效果,是水域中膠狀例子凝集在一起,因重力作用下沉,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劑有鋁鹽、鐵鹽、石灰及有機絮凝劑等。10-20ml堿式氯化鋁水溶液(固液比1∶50)可澄清1噸渾水,5分鐘內水中泥沙含量減少90%以上,而且防止了魚病的暴發,促進魚類的生長。

    2.3離子交換

    其原理是設計填充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以及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當水流經過時水中陽離子和陰離子分別被交換樹脂上的陰陽離子吸附,從而降低水中離子濃度。此方法主要應用于科研和水族館。

    3.生物處理法

    3.1生物過濾

    生物過濾是指任何采用活體生物去除水中雜質的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植物過濾、微生物過濾、動物過濾等。

    生物過濾器的主要影響因素:(1)氨氮濃度;(2)溶解氧濃度;生物過濾器工作中需要大量溶解氧。因此,溶解氧常常成為過濾器氨態氮去除率的一個限制因素(3)有機物含量;(4)pH 與堿度;(5)水溫;(6)水體的對流混合作用

    目前集約化水產養殖水處理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微生物過濾,即各種類型的生物膜濾器。但生物膜濾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時間長,需要定期反沖洗,容易造成硝態氮積累等缺點,又植物濾器單獨使用對養殖廢水中有機物去除效率較低,因此通過大型海藻過濾、生物膜過濾和動物過濾復合處理養殖循環水技術,優勢互補,達到水質凈化和廢物綜合利用的目的。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還欠缺。

    3.2好氧處理

    目前好氧處理在污水處理廠中是最常用的一種處理方法。它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好氧條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在不影響養殖物生長的情況下,使水中的BOD和COD得到降低。

    3.3特定生物處理

    實踐證明,光合細菌等微生物,水浮蓮等高等水生植物,高羊茅、黑麥草等陸生植物,螺、貝類,以及適當放養量的鰱、鳙、鯽、羅非魚等魚類都有一定的凈水作用。

    光合細菌是一類以光為能源,以CO2或有機碳化物為碳源進行生長繁殖的特殊生理類群。光合細菌能夠提高溶解氧濃度、降低氨氮、消除硫化氫和有機物,從而達到有效改善養殖水質的目的。光合細菌包括兩大類群,即不產氧型和產氧型光合細菌。不產氧型光合細菌-紫色非硫細菌(紅螺菌科) 在72 h內可去除高達90%的氨氮,對有機質COD的去除,凈化水產養殖水域及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水培高等陸生植物修復富營養化水體是一種新型的,具有經濟、社會、生態等多種效益的新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工程的實際應用和生產上,還需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例如工程的最優設計參數和水力學參數,黑麥草、高羊茅等在不同季節和生長期對養殖廢水的適應性方面,都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4.消毒殺菌

    目前,采用殺菌方法主要有兩種:臭氧和紫外線。臭氧殺菌有以下優點:(1)增加溶氧、脫色、氧化可溶性污物。(2)不受水中氨氮含量及pH 值的影響。(3)高效、快速、消毒時間短。(4)不增加水體中的固形物,有利于循環用水。但還存在設備費用高,維護較困難,對人體和生物有害等不足。紫外消毒的優點:(1)無需化學藥品。(2)殺菌作用快,效果好。(3)無臭味,無噪聲,不影響水的口感。(4)容易操作,管理簡單,運行和維修費用低。

    顯然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從費用和操作維護方便性考慮,有使用紫外線方法的趨勢。進入21世紀后,隨著對污水消毒的日益重視和運行經驗的積累,尤其是在循環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紫外線消毒技術定將得到發展。

    展望

    隨著世界性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今后各國將采用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方式。單一處理已經不能適應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的需要。因此,集合多種處理方法設計低耗高效的水產養殖水處理工藝,達到養殖廢水的回復利用和對環境的無污染,是今后的水產養殖廢水處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魏海峰,代智能,劉長發. 復合生物過濾技術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漁業現代化,2008,35(1):28~31

    [2] 楊丹菁,靖元孝. 植物在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J]. 生態科學,2008,27(6):522~526

    [3]曹涵.循環水養殖生物濾池濾料掛膜及其水處理效果研究[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 2008

    [4] 孟范平,宮艷艷,馬冬冬. 基于微藻的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 微生物學報, 2009, 49 (6) :691 - 696

    第2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生產效率、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969.1 文獻標識碼:A

    一、方法的選擇

    國內外關于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較多,過去大多采用生產函數法和索洛余值法進行測算。近年來,隨著數據包絡法的逐步發展與完善,數據包絡法成為測度同類型決策單元相對效率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被廣泛運用于農業生產效率的綜合評價中。本研究也利用數據包絡法,分析水產養殖業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數據包絡法(DEA)是采用線性規劃的方法構建前沿生產可能性邊界,優點是不需要設定具體生產函數,可以避免因為錯誤的生產函數而導致結果的錯誤,也不像隨機前沿分析法需要誤差分布假設,并能有效分解要素生產率中的技術效率。大部分使用數據包絡法的論文均對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由于篇幅限制,這里不再論述。

    二、指標設計與數據來源

    1、指標設計

    當前學者利用DEA方法研究農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時,產出指標經常使用農林牧漁總產值和農民人均農業經營純收入,投入指標以農業從業人員、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和化肥施用量等指標為主。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的農業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及其定義如下。

    1. 1水產養殖業產出指標

    水產養殖業產出以1990年價格的水產養殖業總產值進行計算,其中包括以1990年價格計算的海水養殖產品總產值和淡水養殖產品總產值,采用水產品價格指數進行折算。

    1.2水產養殖業投入指標

    水產養殖業投入主要包括養殖專業勞動力、養殖面積、養殖固定資產投入與養殖中間消耗等4個方面。①漁業勞動力包括捕撈專業勞動力、養殖專業勞動力、兼業勞動力和后勤服務人員,后兩個指標為概括性指標。為了統一口徑,本研究選用養殖專業勞動力作為養殖勞動力指標。②水產養殖面積為每年的海水養殖面積和淡水養殖面積之和。③水產養殖固定資產投資為每年的海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和淡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之和。

    2、數據來源

    在確定水產養殖業的投入與產出指標之后,著手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本研究設計指標數據中,海水養殖產品總產值、淡水養殖產品總產值、養殖專業勞動力、養殖面積、海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與淡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等6個指標的數據主要來自中國漁業統計年鑒(1990-2010),其中養殖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的2008年和2009年數據為預測值,漁業中間消耗指標的數據來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91 -2010)。水產品價格指數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91-2010)。

    3、水產養殖業生產效率計算結果分析

    3. 1綜合效率計算結果分析

    選用DEAP21軟件來進行模型的運算,得到的綜合效率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指標的數據主要來自中國漁業統計年鑒(1990-2010),其中養殖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的2008年和2009年數據為預測值,漁業中間消耗指標的數據來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91-2010)。水產品價格指數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91-2010)。

    3. 2投影分析

    為了更好地找到水產養殖業非DEA有效的深層原因,調整投入產出結構,提升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本研究將對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無效年份的模型測評結果投影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未將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無效年份的投影數據進行一一列舉,因此,采用加總的進行分析,對水產養殖業投入與產出的調整方向進行分析,具體數據詳見表2:

    由表2可知,中國水產養殖業產出不存在剩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剩余,即保持現有水產養殖產出水平情況下,養殖專業勞動力、養殖面積、固定資產投入與中間消耗的投入可分別減少9.3800、7.7800、5.4600、7.2300,從而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水產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3. 3曼奎斯特生產效率指數分析

    運用幾何平均法,同樣借助DEAP2.1軟件,計算中國水產養殖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及其構成要素的變化情況,見表3:

    表3

    1990-2009年間,水產養殖業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為1,由于篇幅限制在表3中未體現。由表3可知,1990-2009年間,水產養殖業全要素生產效率的平均增長率為3. 600,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緩慢,沒能為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技術效率指數均為1,說明水產養殖業重視養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現有水產養殖技術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應繼續保持此良好現狀;技術進步率指數存在頻繁且較大幅度的變動,這可能與水產養殖技術創新投入增長差異有關。水產養殖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的分解結果表明,中國水產養殖業仍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水產養殖業的產值增長主要源于勞動力、養殖面積、固定資產和中間消耗等資料的大量投入。

    三、水產養殖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

    通過以上計算可知,1990-2009年間,中國水產養殖業的全要數生產效率指數存在較大波動,本研究將進一步通過實證分析,探求各年份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波動的影響因素。

    因為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的變動主要由技術進步率指數的變動引起的,我們主要從技術創新與推廣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投入情況來尋找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變動的原因。因此,我們初步設計的潛在影響因素包括:年末科技研發人員數量、每年科技研發經費投入金額、年末技術推廣人員數量、每年技術推廣經費投入額、每年培訓漁民人數。

    潛在影響因素設計完成后,我們利用《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進行數據收集。經過收據收集整理發現,未能找到每年科技研發投入的相關數據,因此,首先剔除了每年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指標,而用每年科教活動固定資產投入金額來替代。由于有些因素在某些年份沒有統計,在進行整理后,只有1997-2007年間所有因素統計數據齊全。因此,只取該年的數據進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水產養殖業的生效率評價結果顯示:1900-2009年間,中國養殖業的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平均值呈現下降狀態,導致水產養殖業綜合效率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產效率出現下降;中國水產養殖業產出不存在剩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剩余。其次,水產養殖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識別結果顯示:水產養殖業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與年末科技研發人員數量、每年技術推廣經費投入額和每年培訓漁民人數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政策建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完善水產養殖科技創新體系,政府無法控制水產養殖主體的要素投入,而只能通過提高技術創新與推廣,提升養殖主體的規模效率和要素生產效率。首先,政府應加大水產養殖科技研發人員的培養與培訓投入,結合運用高校培養、科研機構培養、企業培養、產學研合作培養等方式,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科技創新奠定人才基礎;其次,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通過科技專項、自選科技項目、委托科技項目等形式,對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水產養殖技術研發提供財政撥款資金,同時,通過稅收減免、貸款扶持等優惠政策,鼓勵養殖企業根據自身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技術攻關,平衡水產養殖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活動。

    總之,研究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了解水產養殖業的規模效率、技術效率和全要素生產效率及其關鍵影響因素,為漁民優化生產要素投入、政府制定水產養殖業發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與實踐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第3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我國水域資源豐富,具有3000年的悠久的水產養殖歷史,水產養殖面積高達780萬公頃。2010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達5373萬噸,居世界第一位。近年來水產養殖業在我國迅猛發展,工業化大規模養殖日益壯大,一些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養殖水體飽受外源性污染的困擾,與此同時,養殖池內本身的抗生素和餌料殘留等內源性污染問題又為養殖生態的惡化推波助瀾。

    養殖池水一般由天然水(河流、湖泊)補給,外源性污染的排入破壞了天然水體的自凈能力,降低了入塘水的水質狀況,而集約化、密集化的水產養殖的過程中,由于水產動物排泄物質的不斷累積和餌料殘留在池底的殘留,養殖池中有機物負荷日益增加,分解會導致水中溶解氧降低,氨氮增高,并釋放出硫化氫等有害的物質。傳統改善水質的方法通常采用排出大量舊水、灌入新水,結合潑施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方法,這些常規措施雖然一定程度能調整水質但存在許多缺點,影響魚類等水生動物的生長。無副作用,凈水效果較好的微生態制劑將成為21世紀水產健康養殖的關鍵技術。

    1.1微生態制劑簡介

    微生態制劑作為水質凈化劑,可以調節水體微生態平衡,具有改良水質、預防疾病、促進生長等作用。目前作為常見的微生態制劑主要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放線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蛭弧菌等。主要劑型有液體型、固體型和半固體型。

    2.微生態制劑作用機理

    2.1 微生態制劑消除有害污染物,調整養殖池中生態平衡,改善水質

    微生態制劑通過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等作用使之降解,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有效的降低了水體中的BOD、COD,使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氨的濃度,清除排泄物質,餌料殘留,浮游物生物殘體,從而改良水質,維持水體生態平衡。

    2.2微生態制劑減少魚類疾病發生

    減少預防疾病,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廣譜抗生素大量使用的弊端已經凸顯,而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業應用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微生態制劑產生非特異性免疫分子,可以使B細胞增加抗體同時維持吞噬細胞的活力防止毒性物質的滋生。微生態制劑的投加使得有益微生物形成優勢種群,進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達到良好的微生態平衡。這樣使得養殖水產品魚、蝦得病幾率大大縮減,并節約了養殖成本。

    2.3微生態制劑促進魚類生長

    餌料添加劑微生態制劑能夠產生各種有益營養物如維生素、氨基酸等。將微生態制劑混入餌料添加,能夠提升魚類消化酶活性,有利于分解餌料中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有利于水產動物對于餌料的進食與吸收。同時微生態制劑本身某些也可以作為餌料添加。

    3.國內外研究概況

    3.1微生態制劑國外研究概況

    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微生態制劑除應用于人醫、畜牧獸醫、微生態飲料、化妝品的生產等方面,在水產養殖及防病治病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在60年代日本就開始將光合細菌運用于水產養殖上。Sasak研究了光合細菌降解牡蝠養殖區底泥中的有機物,修復牡蝠養殖環境的作用。美國學者研制的Alken Clearflo是以枯草桿菌、地衣桿菌、多粘桿菌、假單胞菌等制成的系列微生態制劑,用于廢水處理,取得很好效果。日本小林正太將患有鯉魚爛腮病,穿孔病,金魚綿頭病,鰻魚水霉病,赤鰭病的病魚用光合細菌以一定方法處理,15天后病魚恢復健康。日本佐賀新聞用枯草芽孢桿菌對海底堆積物,魚池和養魚水庫的污泥進行了分解凈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國Green lake測算數據表明光合細菌每年同化炭60t,同時脫毒硫化物達84t并能明顯減少養殖病的發生。

    3.2微生態制劑國內研究概況

    我國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20多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作用于水產養殖對象。李躍華、葛佳春等用2種微生態制劑作用于青蝦養殖池,利用制劑中的硝化細菌、枯草芽孢桿菌、假單胞桿菌降解水體中有害物質,施用后青蝦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任保振等,王廣軍等在溫室養鱉池投喂含有蠟質芽孢桿菌的有益微生物結果降低了水體中的COD、氨氮、亞硝酸氮的含量,池水和底沙中的異樣微生物數量明顯增加。劉忠等實驗表明將光合細菌投加入鮑魚魚苗中,成活率比對照組提升了13.5%,平均體長提升了2.4%。翟士君等應用放線菌對溫室養鱉池凈化水質的效果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水質透明度明顯增強,并增加了幼鱉的攝食量和抗病力。宮興文等將放線菌和光合細菌聯合起來使用,也取得了明顯的凈化水質的效果。薛恒平等研制了由芽孢桿菌,光合細菌,蛭弧菌等組成的復合菌種,在蝦池每周施放一次結果水質良好,試驗組對蝦病毒病暴發的時間延遲了10d,產量增加了40%。

    4展望

    微生態在水產養殖中具有良好的水質調節作用,降低水中對魚蝦有害的氨氮等物質。且富含B族維生素和輔酶Q等生理活性物質,能明顯促進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長,也能防治魚蝦病害的發生。由于目前大量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來防治魚蝦病害的發生,化學藥品易殘留在環境中,帶來二次污染,抗生素容易使病原產生抗藥性,長期使用后效果不佳,與其相比,微生態制劑具有較多的優點,在水產養殖中將具有較大的開發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正勇,郭燦華,陳清源. 我國水產養殖業內因致污的研究[J]. 前沿論壇,2002(10):43-46.

    [2]秦梅枝,王晶.環境生物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內蒙古環境保護,1997,9(3):15一7.

    [3] 韓士群.優化養魚水體生態結構和調節水質的研究[J]. 科學養魚,2000(9):51-52.

    [4] 薛恒平等.微生物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 中國飼料,1997(5):30-32

    [5] 李勤生等. 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的應用[J].魚類病害研究,1997,19(1):103-104.

    [6] 楊美蘭,林欽.微生物制劑對蝦池養殖水質理化因子的調控效應[J].海洋環境科學,2007,20(2).

    [7]鄭耀通,胡開輝.固定化光合細菌凈化養魚水質試驗[J].中國水產科學,1999,6(4):55-58.

    [8]任保振, 王廣軍.應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溫室養鱉池水質的研究[J].水產科技情 報,2002,29(1):27-30.

    [9]沈南南,李純厚.3種微生物制劑調控工廠化對蝦養殖水質的研究[J].環境科學進展,2007,3(3):20一25.

    [10]李躍華,葛佳春.二種微生物制劑對青蝦池水質和生長的影響[J].水產養殖,2009,30(l0):65一67.

    [12]Nakamura S. Veterinary use of new quinolones in Japan [J].Drugs ,1995 ,49 (2) :152-158.

    第4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中衛市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部,黃河中上游。黃河流經中衛市182.4公里。自流灌造就了引黃灌區111萬畝優質高產農田,形成了富集的水域、灘涂和濕地,是西北重要的水產養殖集散地,中衛市正在向“塞上生態旅游城市”的目標邁進。中衛市是自治區漁業生產重點地區,素有“絲綢之路、魚米之鄉”的美譽,水產養殖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為解決人們“菜籃子”,建設了高標準商品魚基地,養殖產量從80年代的500余噸,發展到2011年的1.2萬噸,漁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漁民人均收入6800元。漁業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途經。全市水產養殖面積4.5萬畝,其中池塘1.4萬畝、大水面養殖1.5萬畝,稻田養蟹面積1.6萬畝,養殖品種有鯉魚、草魚、白鰱、花鰱、鯽魚、甲魚、錦鯉、泥鰍、珍珠、匙吻魚、大鯢等。

    二、當前漁業生產對水環境的影響

    在我市漁業持續發展過程中,也逐漸產生了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水產養殖業需要良好的水環境,但近十年來水環境質量沒有明顯好轉,局部地區惡化,不少池塘、湖泊富營養化加劇,藍藻大量繁殖,漁業重點區的漁業水質標準超標。我市水環境污染,主要是工業排污及農業生產,水產業作為我市農業生產的一個特色產業也對水環境造成較大污染,尤其是近幾年大面積發展水產養殖,過分追求高產量、高效益,漁用飼料、藥品、肥料等生產資料的大量投入,在養殖過程中大量排放富含無機、有機物質和生物、藥物殘留的廢水,流入到敞開水域中,對周圍水環境造成影響,引起水域水質的惡化,不僅影響工業、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也對水產養殖業本身造成危害,阻礙水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1.中衛市水產養殖業主要污染物質①對水環境污染影響的投入品。主要是飼料、肥料和藥品。②養殖水域富營養養殖用水的排放。主要是養殖過程中為改善池塘水質的定期排放,每畝產生廢水量1300噸。③水產養殖排放水體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無機物:主要是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磷酸鹽、硫化物等。有機物:動植物尸體、排泄物、殘餌、懸浮有機碎屑、腐殖質等。生物:動植物活體、浮游動植物、致病性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藥品殘留:各類藥品殘留及代謝物留存在生物體內及廢水中。水產養殖排放的廢水污染物含量指標大大高于天然水域水,水色呈黑色、或灰白色、或深藍色、或深綠色,有別于天然水域水色,透明度低于30cm,溶解氧低于2mg/L,化學耗氧量(COD)10-50mg/L,非離子氨氮高于0.1mg/L,亞硝酸氮高于0.2mg/L,水中有機物及生物量均高于天然水域水。2.水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近幾年來,排入自然界的廢料愈來愈多,而節能減排工作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加劇。我市水產養殖業還基本保持“資源投入—產品—污染排放”傳統生產過程,從長遠看水域水質日益惡化,影響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影響工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①水域污染影響工農業生產用水。水域水質被水產養殖污染后,往往富營養化,藍藻繁殖過度,對水源造成危害,對當地的工農業生產用水有一定影響。②水質污染引起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的變化及衰退。③水域漁用藥品及化學品污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及動植物的健康。④水域污染影響環境景觀及人們居住質量。

    三、生態環保型漁業的發展

    近十年來,我市漁業生產發展基本依靠加大資源的投入來達到增加產量和效益的目的,并且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劇,走的是一條“物質投入—生產產品—污染排放”的粗放型路線。發展現代漁業就是要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革目前的生產模式,轉變經濟漁業增長方式,優化結構和布局,節約資源的使用,減少漁業面源污染,保護水域環境,使漁業生產與環境和諧統一,倡導“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再生循環”的生態環保型漁業發展路線。

    第5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混養長腳的效益高 水產養殖戶王良豐去年把他承包的池塘進行改造,分別主養甲魚、烏龜、河蟹、青蝦等與魚類混養。另一個以養魚為主,667平方米混養甲魚30只左右,利用池內小雜魚,再補充一些飼料,年底可產甲魚15~25千克,667平方米效益8000元很容易就達到。

    多養怕冷的品種見效快 水產養殖場的張海娟具有多年水產養殖經驗,她在養殖中偏愛上了怕冷的熱帶魚、蝦。像■魚、羅非魚、淡水白鯧以及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等成了她的主養產品,這些品種不但肉質較好,有的顏色還較艷麗,適合垂釣,同時,養殖條件也不高,她既搞單養,又搞混養,由于周期短、見效快、產品精,年收入都達到10萬元。

    套養吃魚的賺外快 20作業區的張以堂,在同一個池塘中套養了鱖魚、烏鱧(黑魚)、加州鱸魚、鲇魚等肉食性魚類,利用這些魚類,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經濟價值低的小型野雜魚,又可為放養魚減少爭食、爭氧對象,提高養殖魚類產量。他一般667平方米水面套養肉食性魚類20~30尾,投放時規格要小于主養魚類,以保證主養魚的安全,僅肉食性魚類一項可多收入1500~2000元。

    精養絕后的獲利豐 有“魚博士”之稱的水產養殖戶何文青,通過網上搜索,引進不能繁殖后代的湘云鯽、湘云鯉等三倍體魚類,這些魚類具有生長快,肉嫩味鮮等優點,在5℃仍可攝食生長,延長了生長期,產量高,效益好。

    第6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關鍵詞】環境生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水產養殖廢水

    1 生物修復技術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復又稱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來減少污染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濃度或使其無害化,從而使污染了的環境能夠部分或完全地恢復到原初狀態的過程。

    生物修復根據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為植物修復、動物修復、生態修復、微生物修復四類。根據被修復的污染環境,可以分為土壤生物修復、水體生物修復和大氣生物修復。而由于生物修復的實施方法不同,又分為原位生物修復和異位生物修復。

    1.1 生物修復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復技術是通過生物的降解和轉化,將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與水。利用生物對環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謝及降解等功能,對環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環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復技術的特點

    生物修復技術具有投資費用低,對環境影響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區域范圍廣,使用面積大等特點,而且能同時處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在土壤修復中還可以去除環境中的重金屬和放射性核素。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進入環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

    2 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廢水中的應用

    氨氮是水產養殖的最主要危害,但傳統的加注新水、曝氣、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發沸石進行離子交換等方法脫氮效果并不理想[2]。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穩定塘法等生物處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產生、反應啟動慢、出水水質不穩定等問題。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修復技術在水體氨氮污染的處理上被廣泛應用。微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主要應用于養殖環境的原位修復中,主要處理底泥的有機污染和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

    2.1 生物在水產養殖環境生物修復中的作用機制

    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中的有益微生物(凈水微生物)在池塘連續養殖情況下,能清除因池塘長時間養殖水域底部積累的大量殘余飼料、排泄物、動植物殘體以及有害氣體(氨、 硫化氫等),使之最終分解為CO2、碳酸鹽、硫酸鹽等物質,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并且能為環境中的單細胞藻類為主的浮游植物提供營養物質,促進藻類等浮游植物的繁殖。這些藻類為主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又為池塘內底棲動物、水產養殖動物的呼吸和有機物的分解提供氧氣,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有利于水產養殖動物的迅速生長。同時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池內形成優勢種,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減少養殖動物的疾病發生。

    2.2 生物對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

    2.2.1 微生物對養殖水體氨氮污染的修復

    在一般污水處理系統中,硝化細菌的含量很低。因此,研究開發硝化細菌的快速富集培養技術,提高硝化細菌的產率,對氨氮污染水體處理具有重要作用。

    現實中,硝化過程主要由自養菌完成,但異養菌也可以參與硝化;氨氧化在有氧條件下可以進行,在厭氧條件下也可以發生。胡寶蘭、鄭平在Anammox (厭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fion)反應器中分離了6株好氧氨氧化菌,它們不僅具有好氧氨氧化菌的典型特征,而且將其置于厭氧條件下培養也有厭氧氨氧化能力。Robertson和Van Neil分離的Psendomonasspp1、Alcaligenes faecalis和Thiosphaerapantotropha菌株,既表現為好氧反硝化,同時也具有異養硝化能力,因此,Robertson提出了好氧反硝化和異養硝化的工作模型,直接把氨轉化為最終的氣態產物。光合細菌在養殖水體氨氮污染生物修復中的應用非常廣泛[5]。此外,應用屬于放線菌的諾卡氏菌屬、浮游植物的大型綠藻、席藻、螺旋藻和小球藻以及大型水生植物的伊樂藻、輪葉黑藻去除養殖水體氨氮的研究也有不少報道。

    2.2.2 水生植物對養殖水體氨氮污染的修復

    水生植物修復是生物方法和生態方法中的通用技術。水生植物按生態類型,可分為沉水植物、飄浮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利用特定技術,還可以將浮游藻類、陸生植物應用于養殖水體修復中。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植物修復富營養化水體進行了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篩選出了一些優勢種。植物系統對養殖水體的凈化作用,主要是通過植物的吸收作用,根區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植物的吸附、過濾和沉淀作用,植物抑制藻類生長的作用以及作為生態系統的生產者來調節其他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作用來完成的。其具有以下優勢:凈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許多植物具有美學價值,能改善景觀生態環境;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創造新的價值;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進一步擴散;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水生植物龐大的根系為細菌提供多樣性的生境,植物可輸送氧氣至根區,有利于微生物的好氧呼吸。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水生植物修復技術主要有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生態浮床技術等。

    2.2.3 水生動物修復技術

    國內外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討水生動物對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物的吸收和利用。研究認為,在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過程中,除了考慮對藻類等浮游植物進行防治,對浮游動物的防治也不能忽視。防治浮游動物繁盛最有效的方法是放養鳙魚,而鰱魚的放養通常是為了消除浮游植物。鰱鳙的放養量以及如何搭配亦值得研究。鰱鳙混養時,鰱魚大量攝取浮游植物,從而抑制了以浮游植物為食的浮游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如果鳙魚的數量放養過多,鳙魚就得不到足夠的食物,生物量受到抑制,放養太少,不能充分利用餌料而影響其產量。合理搭配鰱鳙的放養數量,可充分利用天然餌料,從而減少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數量,這樣既可治理水體的富營養化,又可提高經濟效益,是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生物修復技術。武漢東湖的圍隔試驗證明了鏈魚和鳙魚能有效控制藍藻水華,并指出當放養的鰱魚和鳙魚的有效生物量達到46~50 g/m2時,可有效地抑制水華的發生。

    3 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前景

    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已獲得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經濟的騰飛、人口的膨脹、資源的短缺、環境狀況的惡化以及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生物技術的環境保護功能顯得越來越重要,其明顯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引起科技界和企業界的極大關注,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楊秀敏等.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及發展[J].2007(16).

    [2]李谷等.硝化細菌富集方法的研究[J]. 淡水漁業,2000(9).

    第7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關鍵詞:管理系統;物聯網;無線傳感器

    引言

    我國是一個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產量對于增加養殖戶收入十分重要。利用現代“物聯網”技術,保持水的質量和養殖效率,體現科技在水產養殖中的作用,則成為未來的發展的必然。“物聯網”也被稱為“無線傳感器網絡”,它指的是海量的信息通過各種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設備、紅外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儀,或其它連接方法。農業和漁業的基于智能環境監測系統需要對水產養殖產量、效率、生態、安全、智能化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本文設計建立了一套集在線收集、智能網絡、無線傳輸、智能處理、預警信息傳播的功能系統,意義重大。

    1物聯網體系架構

    物聯網(DCM)的基本結構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是基礎,這一層是由有能力感知事物和收集信息識別對象等設備成分構成,在這一層上負責實現全面的感知功能。網絡層集成各種通信網絡和互聯網使這層負責數據的感知分類、聚合、加工,并能可靠地傳輸。各種網絡應用層的技術和產業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提供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用戶的應用,如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安全回家、工業監控、個人衛生、軍事偵察等。

    2物聯網水產養殖管理系統的設計流程

    在系統運行時,硬件設備首先進行自查,檢查是否存在硬件故障,如有,則通過GPRS用戶發送短消息。如果發現水中超出標準值的相應數據,則通過GPRS用戶發出警告,提醒用戶是否需要調整傳輸控制信息節點質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在瀏覽器的平板電腦或PDA進行登記,實時查看相關信息,并確認是否發送控制信息。如果瀏覽器發送請求到服務器,則通過GPRS網絡服務器發送指示Zig-Bee網絡的水質參數以作為調整依據,如果未能發送控制信號或者服務器繁忙,則退出瀏覽器或者重新登錄瀏覽器訪問服務器。

    3WEB開發的相關技術

    3.1C/S模式體系架構3.1.1傳統C/S分為客戶機模式和服務器模式,如圖2所示由于客戶端管理難度的非均勻負載,加之如果對系統升級,需要對所有的客戶一一進行。這不僅使得應用軟件使用不變,還使得軟件維護成本越來越高。這導致了兩個問題:系統可擴展性降低和難以安裝,這樣的應用程序的兩層結構極大地制約了Internet/Intranet的環境下的實際發展。因此,人們提出了三層結構的客戶端服務器系統。3.1.2三層C/S模式三層思想的結構是基于三個相對獨立的應用程序的邏輯功能的應用程序,它被分成了不同程度的抽象的三個部分,分別在客戶端層,商業邏輯層,數據服務層,如圖3所示:三層模式的關鍵點是要分離的業務邏輯被提取時,構成中間層,從而形成一個分布式應用系統真實。在三層模型中,大大降低了用戶端的壓力,這種結構被稱為“瘦客戶端”模式。如下圖4所示:集中應用系統的服務器和所有的應用程序可以通過在客戶端執行的Web瀏覽器的開發。基于B/S結構它具有許多優點,例如:①具有薄的客戶端的特性;②可以跨平臺運行;③表示層到Web頁面中,當從服務器發送到客戶端,定義并在服務端完成數據庫管業務邏輯層物理客戶機的請求。B/S系統的三層結構具有許多優于傳統的C/S架構的優勢,在Internet中使用基于Web技術,結合傳統的控制理論,拓展傳統功能的監控應用,更加順應時展潮流,是代表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

    4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4.1MyEclipse簡介MyEclipse企業平臺((MyEclipse企業工作臺,稱為My-Eclipse)是EclipseIDE,使用它的擴展,我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應用程序服務器集成。它是一個功能豐富的J2EE集成的開發環境,包括完整的代碼、調試、測試和的HTML、支持、Struts、JSF、CSS、Javascript、SQL、休眠等腳本及功能。4.2數據庫設計4.2.1概念模型設計(E-R圖)E-R模型的基本概念:要構建E-R圖的概念實體關系模型,這使得它們從數據庫模型圖不同。一個E-R圖由不同的實體類型、關系、特征和類型組成。(1)實體:現實世界中的事物;(2)屬性:事物的特性;(3)聯系:在真實世界中的對象之間的關系。本系統的E-R圖如圖5所示:4.2.2數據庫表及關系建立根據這些步驟將創建一個數據庫,以便建立列表結構。(1)用戶基本資料表;(2)池塘信息表:(3)水質報警引用表。4.2.3詳細數據庫結構設計(1)用戶基本資料表:用戶基本信息表存儲在需要用戶登錄,或基本的信息來記錄用戶的登錄名、密碼,用戶基本信息表如表1所示:(2)池塘信息表:池塘的信息表存儲在農戶養殖水生物種,以及池塘水深和面積信息,有利于管理。池塘信息表如表2所示:3)水質參數報警參考表:水質參數表引用報警,存儲在水質標準及其不同的水生物種的參數,如果超過標準范圍自動報警用戶進行比較的水質參數。水質報警引用表如表3所示:4.3系統模塊詳細設計本系統主要分為三個系統功能模塊:用戶登錄模塊、模擬顯示模塊、后臺管理模塊。用戶登錄模塊主要實現登陸的注冊和農民變化的基本信息。可實現用戶登錄、用戶注冊、資料修改等相關功能;模擬顯示模塊主要負責將各項信息、參數及報警提示等,以模擬LED的方式進行顯示;后臺管理模塊主要負責對用戶信息、池塘傳感信息及各項參數進行管理和修改,最終完成對整體養殖監測系統進行管理和控制。

    5結語

    第8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關鍵詞] 酶聯免疫吸附法 水產養殖 實際應用辦法 生物科技

    [中圖分類號] S9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290-01

    作為現代化的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法即將酶復合物與抗原(或抗體)有效結合,通過顯色變化測定病原菌。由于抗原(抗體)在結合到固相載體表面后仍具免疫活性,抗體(抗原)與酶的結合物仍能保持二者的活性,結合物與相應抗原(抗體)反應后所結合的酶仍能催化底物生成有色物質其含量根據結合物顏色深淺易于測定,故而使得ELISA具有選擇性優良、高靈敏、數據客觀可靠、結果準確、實用性強的優點。

    1 酶聯免疫吸附法

    1.1 酶聯免疫吸附法的測定原理

    酶聯免疫吸附法基本原理:根據抗原或抗體具有特異,通常選取可溶性抗原或抗體結合到固相載體上,一般采用固苯乙烯作為固相載體,此過程保持抗原抗體具有免疫活性。在固相載體上使抗原或抗體與另外一種酶結合,成功結合的產物即具有酶的活性又具有抗原抗體的免疫性。測定時,將待測物于已經用酶標記好的抗原抗體反應,時間不需要很長,然后將固相載體上的結合物洗滌,主要是將待測物于酶抗原抗體結合的產物分離出來。然后加入酶催化,被酶催化生成有色產物,故而可根據顏色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因此酶聯免疫吸附法能夠達到很高的準確率。

    1.2 酶聯免疫吸附法的方法及其操作

    盡管至今酶聯免疫吸附法的檢測方法的分類仍沒有一個準確權威的定論,但是無論采用怎樣的形式進行檢測,均需要在試劑的幫助下完成,具體為酶反應的底物、免疫吸附劑、被酶標記過的抗體或抗原,其中免疫吸附劑主要是將抗原或抗體與固相載體結合的產物。在確定檢測試劑后,依據檢測樣本性狀差異,選擇不同的檢測方式進行,目前該種檢測技術現存方式較多,其中以下幾點最為常見:其一,雙抗體夾心法。結合特異性抗體與固相載體,形成固相抗體:洗滌未結合抗體及雜質,用BSA進行封閉。洗滌除去多余的BSA,加受檢標本,與固相抗體接觸反應,形成固相抗原復合物,而后洗滌除多余雜質。最后加酶標抗體,使固相免疫復合物上的抗原與酶標抗體結合并徹底洗滌未結合的酶標抗體并根據顏色深淺進行定量測量;其二,雙位點一步法。該種檢測方法針對抗原檢測,依據抗原分子的決定簇不同,分別對其單克隆抗體進行標記,形成霉變抗體與固相抗體,將兩種抗體同步檢測,通過將其并作一步完成檢測操作;其三,間接法測抗體。該種檢測方式,主要借助抗原的特異性,通過固相抗原的形成,去除檢測物質中的雜物,以及沒有完成結合的抗原。(4)其余的檢測方法還有競爭法、捕獲法測IgM抗體。

    1.3 酶聯免疫吸附法的特點

    與過去經典的生物化學檢測方法相比較,酶聯免疫吸附法由于其檢測限可達ng甚至pg,故而具有靈敏度高的特點;而且,它還具有特異性很強的抗原抗體免疫反應,這就使得那些結構類似物、有色或熒光物質對檢測的干擾會變得很小,大大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最后,本著綠色實驗思想,這種靈敏度高,可以利用低濃度的標準品和少量的有機溶劑就能得到精準實驗結果的方法,無疑能夠大大減小試劑對環境和實驗人員的污染和危害。

    2 水產養殖中的的酶聯養殖吸附法應用

    2.1 致病病原菌的檢測

    近年來,致病微生物嚴重影響著水產品養殖行業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水產品中致病微生物。水產品的致病微生物無非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身攜帶細菌:溶血性弧菌和甲肝等都是水產品中致病微生物導致的。一種是人為污染導致細菌滋生:通過人體或動物腸道消化產生的糞便排放到水中導致細菌污染。伴隨生物技術的不斷完善,水產品致病微生物的檢測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生物檢測技術日益準確、快捷、操作簡單,現對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PCR技術加以分析。

    PCR技術:該技術三大核心要素是DNA、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和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快速復制翻譯目標DNA,此方法可以在試管中操作,因此操作方便,由于反應速度非常快,短時間內就能復制數十萬想要的目的基因或DN段,無需進行DNA克隆就能達到目的。此項技能已經應用于生物各個領域,比如DNA檢測,基因分離,DNA分析,同樣也應用于水產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檢查

    2.2 水產品安全檢測

    我國采用的ELISA氯霉素試劑盒線形范圍在50ng/kg~1350ng/kg,定量檢測下限為100ng/kg,而水產品組胺的FDC和EEC最大允許量為100mg/kg~200mg/kg。ELISA法測定組胺始于1983年,之后方法不斷完善,如Neogen組胺試劑盒,運用該試劑盒檢出速度非常快,35min快速檢測,且限達2.5mg/kg,檢測結果不受樣品鹽分干擾,且直接用水相進行樣品的前處理,避免有機試劑的污染。

    結語

    可見ELIS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而其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效果尤為突出,它不僅是革新了傳統的方法,也修正了原有檢測方法耗時長、成本高、環境負擔大的問題。ELISA操作簡捷、快速,低污染、高效率,在水產養殖中大有可施為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方平,李英文.酶聯免疫吸附法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水利漁業,2004,第1期:12-14.

    第9篇:水產養殖的優點范文

    四十多年來,珠江水產研究所長期致力于水產疫苗研發與應用工作,在我國水產疫苗研究領域處于“領頭羊”地位,尤其在草魚出血病疫苗研究方面具有傳統主導優勢。草魚出血病疫苗歷經珠江所三代科研人員的潛心研究,自上世紀60年代率先研制出我國第一個水產疫苗――草魚出血病組織漿滅活疫苗(“土法”疫苗)后,經過多年努力,上世紀90年代研制出我國第一個具有免疫原性強、免疫效果好、免疫保護期長等優點的高效弱毒疫苗――草魚出血病凍干細胞弱毒疫苗。該疫苗通過天然活性物質對病毒減毒處理制備而成,具有使用劑量小、易保存、使用方便、養殖當年魚免疫一次即可達到保護效果的優點。在中試應用方面,草魚出血病凍干細胞弱毒疫苗已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蘇等多個省份地區進行了區域性試驗,免疫保護率達到90%以上。

    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珠江水產研究所在水產疫苗產業化方面做了大量扎實的工作。目前已掌握了草魚病毒病、主要淡水魚類暴發性傳染病以及海水魚弧菌病等多項疫苗的研制技術,并加快了珠江所水產疫苗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2007年12月,建成了我國首個符合獸用生物制品GMP要求的水產疫苗生產中試基地。該基地建設面積約3600平方米,具備病毒活疫苗、病毒滅活疫苗、細菌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4條生產線;并成立了珠江所水產疫苗工程技術中心,與該所的“廣東省水產動物免疫技術重點實驗室”形成了全國研發共享平臺。

    水產疫苗GMP生產中試基地的建成、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的獲批,對推動解決我國水產疫苗從實驗室研究向產業化過渡的瓶頸問題,促進水產疫苗科技成果的轉化,保障水產養殖的安全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水科院首席科學家吳淑勤研究員的帶領下,珠江研究所2009年底啟動了水產疫病防控技術研究體系建設,現已成為我國水產動物疫病防控研究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該隊伍現有30多人,其中院病害學科首席科學家1人、研究員5人、研究生導師5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0多人。此外,珠江所還牽頭組織了由院發起的全國相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以及學會、技術推廣單位等參與的漁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組建了珠江所綠色漁藥集團,為今后水產疫苗發展打下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欧美成人全部免费观看1314色|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