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實驗動物學的定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Whether animal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good ethics,has been the philosophers thought.Most of the early philosophers believed that animals have no rights.19th century philosopher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moral status of animals have their own,people should be kind to animals.For example,Tom Reagan believe that humans and animals have exactly the same rights.Peter Singer have proposed the liberation of animals.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has been analyzed,treatment of laboratory animals should follow ethical principles.
關鍵詞:善待 實驗動物 倫理學 原則
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在生物醫學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沒有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就沒有今天的實驗醫學。人們在利用實驗動物進行科學實驗,避免人類自身受到痛苦或傷害,獲得了科學研究或測試數據的同時,實驗動物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生理或心理的傷害,甚至死亡[1]。據統計,現在每年大約有2000 萬只動物被當作實驗對象,其中四分之三被用作醫學目的,其中大約有800萬只動物被用在了那些使其遭受痛苦的實驗當中[2]。那么,這樣的動物實驗是否具有倫理學上的合理性?實驗動物是否應該得到倫理學的關懷或善待?這一直是哲學家們和生物醫學工作者思考和爭論的焦點。
早期的哲學家大都認為動物是沒有道德地位的,或者說沒有權利的。例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人區別于動物在于人有理性。動物的存在就是為人類服務的[3]。17世紀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認為,非人類動物沒有思維,只具有物質的屬性,是一種“自然的機器”[3]。德國哲學家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人本身就是目的,動物就是間接達到人的目的的手段[3]。人們之所以倡導善待動物,是因為這有助于培養人與人的仁慈情感[4]。
19世紀以后,倫理學從人類中心論發展到了動物權利論與生物中心論。哲學家普遍認為動物有自己的道德地位或者權利,人們應該善待動物。例如,英國的功利主義創始人杰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感受痛苦和快樂的能力是動物享有權利的關鍵特征[5]。人道主義者沙特(Henry S.Salt)于1891年出版其著名的《動物權利與社會進步的關系》一書,認為人類有自由與生存的權利,動物也應該有。法國人施韋茲(A.Schweitzer,1875-1965)的“敬畏生命的倫理學”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擁有“生存意志”,人應當象敬畏他自己的生命那樣敬畏所有擁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只有當一個人把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看得與他的同胞的生命同樣重要的時候,他才是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6]。美國哲學家湯姆?雷根(Tom Regan)提出把天賦權利賦予動物,并認為人和動物一樣擁有權利而且這種權利完全一樣。他在《論證動物權利》一書中提出,很多動物都符合“生命主體”的定義,故應擁有生存以及不受傷害的權利[7]。美國哲學家(倫理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于1975年出版了《動物的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書,提出了動物解放論[8]。主張在如何對待動物的基本問題上,動物是否遭受痛苦和人類的痛苦這兩者我們應該同等考慮[9]。美國生命中心主義論者泰勒(Paul W. Taylor)在《尊重大自然》一書中,認為所有有機體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無論哪一物種都應獲得平等的道德關懷[7]。
支持哲學家提出動物擁有權利或者應該得到人類善待的觀點,有這樣幾種理由:一是神學認為,人和動物都是上帝創造的。既然是被上帝一起創造的,那么人和動物本身就有他存在的價值。在伊甸園的時候,人是不吃動物的,人和動物是平等的。二是進化論認為,人是由動物進化來的,人和動物是近親,人應該平等地對待動物。三是動物也有感覺,能感受疼痛。動物是否具有權利不在于它們是否推理,也不是它們能否說話,而在于它們能夠感受痛苦[3]。
那么,今天對于實驗動物而言,我們又如何善待呢?根據已有的資料,從倫理學角度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善待實驗動物應該遵循如下幾方面的倫理學原則。
一、動物基本福利原則――“五大福利自由”原則
動物福利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康樂狀態,在此狀態下,動物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而痛苦被減至最小[10]。從動物飼養基本規律出發,根據動物的基本需要,上世紀70年代,英國布蘭貝爾委員會提出了農場動物基本享有“五種自由”的權利[11]。這五種自由,后來被發展為目前在國際上公認的動物五大基本福利原則。2004年3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巴黎開會,會上學者們提出動物福利包括5個基本要素:①生理福利,即要保證提供充足的清潔水和保持健康,使動物享受無饑渴的自由;②環境福利,即為其提供適當的棲息場所,保障動物舒適的休息和睡眠,使其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③衛生福利,即享有不受額外的疼痛,預防疾病,對疾病動物及時治療,使其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折磨的自由;④行為福利,即保證動物表達天性的自由;⑤心理福利,即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保證動物免遭各種精神痛苦[10、12]。這“五大福利自由”理所當然也應該成為善待實驗動物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動物實驗的“3R”原則
基于動物擁有善待權利的倫理學理念,1959年,英國的動物學家W.M.S.Russell和微生物學家R.L.Burch開展了“有關動物實驗人道主義技術”的研究。根據研究,他們出版了《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人道主義試驗技術原理)。該書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動物實驗的“3R”原則,即Reduction(減少)、Replacement(替代)和Refinement(優化)。Reduction(減少)指減少使用實驗動物的數量。可以采取合用動物、改進統計學設計方法、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以使用高質量動物代替數量等方法來減少使用實驗動物的數量。例如在處死或已死亡的動物身上進行外科手術實習,或在病理解剖時提供器官或組織,用大量無脊椎動物來代替一只非人靈長類。替代(Replacement)是指采用其它手段代替實驗動物。如用離體培養器官、組織、細胞等代替實驗動物,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使用物理學或機械學系統代替實驗動物等。Refinement(優化)主要是指動物實驗技術路線和手段的精細設計與選擇,使動物實驗得到良好的結果并減少實驗動物痛苦。如合理地及時地使用麻醉劑、鎮痛劑或鎮靜劑,以減少動物在實驗過程中遭受的不安、不適和疼痛,采用人類先進的臨床診療無痛技術和遙控技術對動物施行手術和臨床觀察[1]。
三、實驗動物飼養管理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在實驗動物飼養管理中加強對實驗動物的善待,加強實驗動物福利,不僅是尊重動物道德地位的要求,也是實驗動物標準化管理的要求。鑒于此,國家科技部于2006年了《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成為我國善待實驗動物具有行政指令性的文件。文件要求在實驗動物飼養管理和使用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是實驗動物免遭不必要的傷害、饑渴、不適、驚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證動物能夠實現自然行為,受到良好的管理與照料,為其提供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提供充足的保證健康的食物和飲水,避免或減輕疼痛和痛苦等。按照動物“五大福利自由”原則的要求和科技部的指導性意見,實驗動物飼養管理應遵循以下倫理學善待原則【13、14、15】:
1、實驗動物飼養與應用條件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1)設施環境應滿足實驗動物享有呼吸新鮮空氣和免受疾病折磨的自由。應按照實驗動物設施環境國家標準,建立和改善實驗動物飼養與應用條件。
(2)設施空間應滿足實驗動物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其中,對于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及犬、豬等實驗動物,應設有專用的運動場地,并定時遛放。
(3)設施結構條件應滿足實驗動物享有表達行為天性的自由。如籠具內宜放置供實驗動物活動和嬉戲的物品,運動場地內宜放置適于實驗動物玩耍、消遣的設施或物品。
2、實驗動物飼養過程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1)應有同情心、科學合理地編排生產計劃,提出合符倫理學要求的管理措施。
(2)應滿足實驗動物對飲食、飲水的要求,使之不受饑渴之苦。給予的飼料和飲用水,既要充足又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質量要求。限制實驗動物飲食、飲水必須要有正當的理由。
(3)應給予實驗動物細心的照料。如給予實驗動物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狀態下的特殊照顧;當大型實驗動物(指猴、犬、豬等)分娩時,應有人現場監護,防止意外發生。當實驗動物發生疾病時,應采取必要的適宜的疾病防疫措施。
(4)飼養員必須愛護實驗動物,不得戲弄或虐待實驗動物。例如在進行抓取動物等操作時,應方法得當,態度溫和;在日常管理中,應注意觀察動物行為或狀態是否異常。
(5)必須處死實驗動物時,應采取安樂死等人道主義方法。猿類靈長類動物應該贍養善終。
3、實驗動物運輸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1)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對實驗動物運輸的規定,同時符合國際運輸相關規定。
(2)應遵守安全、舒適、衛生的原則,通過最直接的途徑盡快完成。
(3)應把動物放在合適的籠具里,籠具應能防止動物逃逸或其它動物進入,并能有效防止外部微生物侵襲和污染。
(4)運輸過程中,能保證動物自由呼吸,必要時應提供通風設備。
(5)實驗動物不應與感染性微生物、害蟲及可能傷害動物的物品混裝在一起運輸。
(6)患有傷病或臨產的懷孕動物,不宜長途運輸,必須運輸的,應有監護和照料。
(7)運輸時間較長的,途中應為實驗動物提供必要的飲食和飲用水,避免實驗動物過度饑渴。
四、實驗動物使用的倫理學善待原則
在使用實驗動物過程中,善待實驗動物的核心內容,就是采取各種人道主義的措施避免、減少或減輕對實驗動物造成恐懼、疼痛和痛苦。早在1831年,英國生理學家Marshall Hall就對如何規范動物實驗提出了著名的5條原則,指出沒有明確的限定和預期的結果,不需要進行動物實驗,實驗中應該使動物受到最小的痛苦[1]。倫理學家則提出了實驗不合法認定的原則。任何一種動物實驗都將被認為是不合乎道德,除非實驗者能夠證明該實驗的合理性。應盡量提高被用于實驗的動物的福利,減少動物所遭受的不必要的痛苦[1]。科學家則普遍認為,以科學研究為目的使用實驗動物時,實驗操作者應當負責任地和合乎道德地管理和使用實驗動物。動物實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保證不進行沒必要的動物實驗,只有在用其它替代技術嘗試失敗后才可使用動物進行實驗。
(2)不給動物造成沒必要的疼痛和死亡或不安。
(3)使用實驗動物進行的任何科學研究都必須符合“3R”原則。
(4)動物實驗應符合本國的法律和指導方針。
(5)實驗用動物必須采用統一許可的標準進行飼養管理,建筑設施、籠器具應舒適、安全,同時,要重視動物的社會性及行為需求。
此外,對實驗動物必須愛護,不得戲弄或虐待。保定實驗動物時,應遵循“溫和保定,善良撫慰,減少痛苦和應激反應”的原則。在對實驗動物進行手術、解剖或器官移植時,必須進行有效麻醉。術后恢復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鎮痛和有針對性的護理及飲食調理。處死實驗動物時,須按照人道主義原則實施安死術。處死現場,不宜有其他動物在場。確認動物死亡后,方可妥善處置尸體。在不影響實驗結果判定的情況下,應選擇“仁慈終點”,避免延長動物承受痛苦的時間。靈長類實驗動物的使用僅限于非用靈長類動物不可的實驗。除非因傷病不能治愈而備受煎熬者,猿類靈長類動物原則上不予處死,實驗結束后單獨飼養,直至自然死亡。
參考文獻
[1] 吳端生,張健.現代實驗動物學技術[M].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2007
[2] 白晶.動物實驗“3R”原則的倫理論證[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5):48~50
[3] 邱仁宗,動物的權利與保護[J].書摘,2003,2:79~81
[4] 孫江.從“非人類中心主義”看動物權利的理論基礎[J].河北法學,2009,(27)4:146~150
[5] 唐道林,肖獻忠.動物實驗面臨的倫理問題[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3,16(5):29~32
[6] 楊通進.動物權利論與生物中心主論――西方環境倫理學的兩大流派[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3,9(8):54~59
[7] 黎娟.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述評[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1):76~80
[8] (英)彼得?辛格(祖述憲譯).動物的解放[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4
[9] Peter Singer:Animal Experimentation.Munson R.Intervention and Reflection:Basic Issues in Medical Ethics.6thed.Belmont,CA:Wadsworth,2000
[10] 考林?斯伯丁(崔衛國譯).動物福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11] Mike Radford.Animal Welfare Law in Britai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2] 李舒妍.動物福利對我國動物源性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01月
[13] 關于《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的通知.國科發財字〔2006〕398號,2006(見: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7.04:35~36)
[14] 王祿增,王捷,賀爭鳴,等.起草《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草案溯源的探討[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7,17(8):S38~S41
[15] 宗阿南,鄭志紅,史曉萍,等.探討《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飼育、應用、運輸及相關方面的措施[J].實驗動物科學,2008,25(2):24~25轉67
【關鍵詞】老年癡呆 行為學指標 腦內有關物質含量檢測指標 腦組織形態學觀察指標 血液檢測指標
中圖分類號:R5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03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 up and appraisal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senile dementia. Methods Former indicators were summari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behavior indicator, the examination indicator of related material content in brain, the brain tectology observation indicator and the blood examination indicator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Result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drug efficacy targets and the methods,it provides newly and important data for the senile dementia mechanism and the treatment research. Conclusion There i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find the effective mathod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senile dementia by intensively studing main evaluating indicator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senile dementia .
【KEY WORDS】Senile dementia; Behavior indicator; Examination indicator of related material content in brain; Brain tectology observation indicator ; Blood examination indicator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己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已成為威脅人類晚年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資料顯示,研究者已針對腦的結構、功能和信息傳遞的新認知開發出了許許多多的治療藥物,且防治效果顯著,但相關藥效評價指標多散在于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為此本文總結相關文獻,從行為學指標、腦內有關物質含量檢測指標、腦組織形態學觀察指標、血液檢測指標四個方面對藥物治療老年癡呆進行藥效評價,為老年癡呆機理和治療的研究提供新的、重要的數據源。
1 行為學指標
1.1 水迷宮指標
20世紀80年代初,Morris發明了水迷宮,它是一種測量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的實驗方法,可用來評估嚙齒動物由于老年癡呆等因素所造成的學習記憶的影響,目前已被認為是此類研究的經典。
Morris水迷宮實驗由兩個主要的實驗組成,分別是定向航行實驗和空間探索實驗。
定向航行實驗時,將動物從之前劃分好的四個象限中隨機放入,在最大游泳時間內,可以記錄并作為評價指標的主要是逃避潛伏期(指大鼠自進入迷宮開始至找到平臺所需的時間,經典的水迷宮實驗以此作為主要指標進行統計分析),除此之外還有游泳路程長度(指大鼠自進入迷宮開始至找到平臺游過的總距離。它是逃避潛伏期和平均游泳速度的乘積,是一個綜合指標,受兩者共同的影響,既可以反映大鼠對平臺位置的學習記憶能力,又反映了大鼠的運動能力)、游泳速度(指大鼠進入水迷宮運動的快慢,速度的快慢,一般并不反映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僅反映大鼠的游泳能力。但在某種程度上,大鼠的逃避潛伏期短,那么相對消耗的體力也會少,速度也可能會較快。速度較快,那么,行程也可能會較長)、入水角度(指大鼠進入水迷宮后開始運動的方向與入水點和平臺連線的夾角。如果與逃避潛伏期結合分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單純考慮時間的不足)、搜索策略等可作為評價指標的補充,在分析過程中起參考作用,這個實驗主要用于評價動物的空間學習能力。對于最大游泳時間,各實驗人員有不同看法,通常選擇 120s,90s或60s。最大游泳時間會在統計中由于個別動物而影響整組數據,特別是選擇較大的游泳時間時,因此,應該在實驗前做好動物的篩選工作,并在統計數據時去掉異常值。
定向航行實驗進行幾天后(按動物學習情況定),開始空間探索實驗,將平臺撤去,一般探索時間在90s或60s內[2],可以記錄并作為評價指標的主要有尋求原平臺的次數(也就是跨平臺次數:是在撤去平臺后,動物穿越原平臺所在位置的次數,反應動物尋找平臺的能力,與原平臺象限停留時間結合起來考慮更能反應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的變化)、原平臺象限的游泳時間,原平臺象限游泳時間占總時間百分比,這個實驗主要用于評價動物的空間記憶能力。
水迷宮實驗作為老年癡呆動物的評價指標來說充分而又準確的,是最常用的評價治療老年癡呆藥效的指標,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Graziano [3]認為簡單地使用目前常用的觀測指標不能準確的反映真實的搜索策略,于是選擇了一些自定義的行為種類、大量的數值變量和重要區域,使用判別式分析的方法來獲得較高的準確率。Graziano的這種方法雖然準確但是種類繁多比較復雜,所以我們進行日常實驗時,只要選擇主要的評價指標補充幾個次要指標就可以清楚地反映實驗的結果了。
1.2 跳臺實驗指標
跳臺實驗是藥理學常用的評價動物對藥物及其他給予的干預后的神經行為學中一個測試現象較為明顯的實驗,也就是測量大小鼠記憶能力的變化的實驗。跳臺實驗指標是評價藥效常用的指標之一,從文獻的記錄中看實屬完善成熟。
檢測方法:將大鼠或小鼠放入跳臺儀內適應環境,然后通電,大多數跳上跳臺逃避電擊。從通電到完全穩定上臺所用的時間為潛伏期,跳下時大鼠雙足同時接觸銅柵視為錯誤反應,訓練并記錄訓練時間內的潛伏期和錯誤次數作為學習指標。24h后重測,先將大鼠或小鼠放在跳臺上,記錄第1次跳下跳臺時間為潛伏期,并記錄錯誤次數作為記憶能力指標。
2腦內有關物質含量檢測指標
老年癡呆發病機制復雜,多種信號通路參與此過程,許多信號分子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4]。目前已公認,學習記憶與中樞膽堿神經系統關系極為密切。研究還表明,患者的癡呆程度與皮質和海馬中信號分子的缺失程度密切相關,在患者腦中,基底前腦的膽堿能神經細胞明顯丟失,膽堿能神經纖維發生退變,AchE、谷氨酸、p-KER2等在腦內的表達出現異常,尤以皮質和海馬顯著。
2.1 膽堿酯酶(AchE)活性的檢測
膽堿酯酶是膽堿能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水解酶直接參與自主神經功能調節、肌肉運動、大腦思維記憶等重要功能。研究證實老年癡呆患者中樞膽堿能系統損傷,AchE活性和突觸前膽堿能標志在多處腦區均顯著降低或缺失患者基底前腦區膽堿能神經元丟失,從基底節到皮質,膽堿乙酰轉移酶(ChAT)活性降低和乙酰膽堿酯酶(AChE)活性明顯升高,造成乙酰膽堿 (ACh)的合成、儲存和釋放減少,皮質 ACh受體數目減少,產生癡呆癥狀 [5]。總的來說,老年癡呆患者腦組織中膽堿乙酰化酶活性明顯降低,膽堿酯酶活性顯著升高,造成 ACh含量不足,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出現學習記憶及認知功能下降,甚至智力喪失[6]。因此AchE活性的檢測作為評價老年癡呆藥效的主要指標,且在藥效評價中的使用甚為頻繁。
檢測方法:斷頭法處死實驗動物后,迅速取腦,用預冷的生理鹽水沖凈表面血液,用濾紙吸干,去除軟腦膜血管。取右腦稱重,置微型勻漿器中,加無水乙醇研磨,再加生理鹽水充分研磨制成勻漿。冷凍離心機離心,取上清液。用羥胺比色法測定AChE活性(可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2.2 谷氨酸含量的測定
谷氨酸是腦內主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介導興奮性突觸傳遞,并與長時程增強(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的形成密切相關 [7],也作為老年癡呆藥效的相關評價之一。
檢測方法:在海馬組織中加入HCL溶液,冰浴下超聲勻漿,低溫離心,取上清液加入正亮氨酸為內標物,利用異硫氰酸苯酯衍生,用內標法測定谷氨酸含量[8]。
2.3 p-KER2含量的測定
p-KER2含量測定:將海馬組織放到預冷的裂解液中。低溫超聲粉碎后,離心,取上清液分裝。用Braford法測定蛋白質含量,以牛血清白蛋白為標準品。用磷酸化抗體,常規Western蛋白印跡法測定p-KER2含量[9]。掃描蛋白條帶,進行吸光度分析,吸光度值代表p-KER2含量。
2.4 Aβ和S.P含量的測定
Aβ由分泌酶水解β淀粉樣前體蛋白產生,稱為β-淀粉樣肽,Aβ生成的增多對神經元有毒性作用[10],大腦海馬組織形態也發生明顯的變化。而Aβ被認為是導致神經元損傷及認知功能衰退的主要致病物質[11]。
S.P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神經肽,研究表明,S.P與學習記憶功能有關,且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向人們提示了其對老年性癡呆等神經系統疾病具有潛在的防治價值[12]。
因此Aβ和S.P含量的測定對藥效的評價有著重要的作用。
2.5 皮質的蛋白含量的測定
檢測方法:分離腦皮質,稱重,組織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BS)液,在組織勻漿器中充分研磨后,離心,吸取上清液,用PBS按1:4的比例配成組織勻漿液。最后用酶標儀微量比色法測定皮質勻漿液的蛋白含量。
3 腦組織形態學觀察指標
3.1 海馬病理形態觀察
海馬組織主要負責存儲信息,是人學習和記憶的關鍵部位。海馬結構的整合是空間學習的基礎,海馬區的受損影響大鼠學習行為的實驗結果,和臨床患者健忘、癡呆等表現是一致的[13] 。海馬萎縮被看成是與記憶損傷相關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藥效的主要指標之一。
檢測方法:斷頭處死,開顱取出完整的腦組織,用10%的福爾馬林固定,切取腦組織,石蠟包埋,連續切片,行HE常規染色,進行細胞形態學觀察。
3.2 檢測海馬及邊緣系統的膽堿能神經元丟失狀況
老年癡呆患者的病理學特征是大量神經細胞內神經纖維纏結、細胞外老年斑和彌漫性腦萎縮[14]。計算神經元數目檢測海馬及邊緣系統的膽堿能神經元丟失狀況可以直觀簡單地推測出患者的生理狀態,是評價藥效的重要指標。
3.3 病理組織切片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病理組織切片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只要在光學顯微鏡下,老年癡呆動物模型內部結構的病理變化就一目了然,從而透徹地解析老年癡呆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檢測方法:開顱取腦后固定、脫水等過程后,進行冠狀冷凍切片。切片PBS沖洗,經過溶于 PBST進行過氧化反應,封閉處理后,加入鼠抗搖勻、孵育過夜。然后,在室溫下加入生物素化羊抗鼠IgG搖勻、孵育,室溫搖勻、孵育,顯色。最后,經過常規粘片、干燥、脫水、透明、封片,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拍攝。
4 血液檢測指標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血液指標的檢測不僅可預測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其準確率高達90%,還可以作為不可或缺的藥效評價指標,專家認為,血液檢測有望為人類防治老年癡呆癥帶來革命性變化。
4.1 血清β淀粉樣蛋白、轉化生長因子及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水平檢測
分泌酶水解β淀粉樣前體蛋白產生Aβ,而Aβ又是導致認知功能衰退的主要致病物質,所以老年癡呆伴有β-淀粉樣蛋白沉積,可通過檢測血清β淀粉樣蛋白的水平來估計Aβ的含量。
檢測方法:取血分離血清,血清β淀粉樣蛋白、轉化生長因子及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檢測采用放免法。
4.2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羥自由基的含量檢測
檢測方法:快速開胸,心臟取血,離心取血清,置于低溫保存,按試劑盒說明書,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羥自由基的含量觀察動物腦組織形態學的病理變化。
4.3 血液流變學檢測
研究表明,血液流變學異常是導致血液成分改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認為,高黏血癥是癡呆的危險因素之一。其機制可能與血液黏滯度異常則血流變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致腦血流量下降,腦部缺血缺氧,損害大腦的學習記憶功能有關[15]。血液流變學檢測也可以評價藥物療效的好壞。
5 小結
到目前為止,各種藥效評價指標層出不窮,除了上述常用的指標外,按照每種治療方法或者藥物對此疾病改善的不同,檢測的指標也會有所不同,如晚期老年癡呆存在嚴重氨基酸代謝障礙,腦脊液,血漿中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含量的測定具有重要價值;老年癡呆能引起nNOS和NO表達增加,而MTPG(代謝型谷氨酸受體阻斷劑α-甲基-(4-四唑基-苯)甘氨酸能阻斷老年癡呆誘導的nNOS表達增加[16],因此nNOS含量的檢測在MTPG這種受體阻斷劑的影響下有相對重要的意義等。還有血糖指標,海馬顳葉中D2受體變化、載脂蛋白E的含量等等都與老年癡呆的機理息息相關,由于這些指標多而雜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及證實,還未成熟,故本文只選取了一些成熟、常用、重要且有效的指標及其檢測方法進行整理歸類,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方便的查找途徑,但是歸類的指標中也還很多細節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透徹,值得進一步研究、完善,使其更加適用于老年癡呆的機制探討和藥理研究。
這些評價指標的整理與總結以老年癡呆藥理學的研究為基礎,以評價藥效為目的,從而為多層次、多角度深入研究老年癡呆的發病機理奠定了基礎,為藥物治療老年癡呆提供更多的途徑,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藥物治療老年癡呆的療效以及臨床價值,并為研究開發療效更高、毒性更小的治療老年癡呆的藥物提供更多思路。
參考文獻
[1]毛雪璇,皮榮標.Morris水迷宮實驗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8年9月第17卷第9期
[2] de Bruin N.Mahieu M .Patel T.et a1.Performance of F2 B6x129 hybrid mice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latent inhibition and preoulse inhibition paradigms:Comparison with C57BI/6J and 129sv inbred mice.Behav Brain Res,2006,172:122-134.
[3] Gmziano A,Petrosini L,Bartoletti A.Automatic recognition nf explorative strategies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J Neuosci Methods,2003,130:33-44.
[4] Yang Yun,Bian Guangxing,Lu Qiujun.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08,Vol.17 No.1
[5]Piceardi M,Congiu D,Squassina A,et a1.Alzhelrner s disease case―control associationstudy of polymorphisms in ACHE CHAT,and BCHE genes in a Sardinian sample[J].Am J Me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2007,144(7):895 ―899.
[6]周亞賓.醒神丸對老年性癡呆動物模型行為學和腦內膽堿酯酶活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0,7(3):1501.
[7] Watkins JC,Jane DE.The glutamate story[J].Br J Pharmacol,2006,147(Suppl1):S100-S108
[8]Yang J,Sun LG,Bai XZ,Zhou HT.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8 amino acids by rever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recolumn phenylisothiocyanate derivatization[J]. Chin J Chromatogr(色譜),2002, 20(4):369-371.
[9] Yang J, Sun LG,Cai K, Zong ZH, Xing W, Liu SY, et al. Effect of acute and chronic lead exposure on CAI-long term potentiantion and activ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2 of rat hippocampus[J].Chin J Pharmacol Toxicol(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4,18(1):66-70
[10] Tskeda A,Loveman E,Clegg A,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donepozil, rivastigmmine and adverse eventsin Alzheimer’s disease[J]. Int JC,eriatr Paychiatry, 2006,21(5):17.
[11] Frost D,Gorman PM,Yip CM,et a1.Co-incorporation of A beta 40 and A beta 42 to form mixed pre-fibrillar aggregates,Eur J Biochem,2003,270(4):654-663.
[12 ] 葉靜,劉協和,鄧紅,等.β-淀粉樣多肽誘導神經元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達的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病雜志,2003,29(6):465.
[13] Bezard E,Gross CE,Qin L-DOPA reverses the MPTP-induced elevation of the arrestin2 and GRK6 expression and enhanced ERK activation in monkeybrain[J].Neurbiol Dis,2005,18(2):323.
[14] Liu Donghua,Bi Mingga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09 Oct;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