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重金屬污染來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重金屬污染來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重金屬污染來源

    第1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大氣降雪;重金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蘭州市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4-0650-04

    重金屬可通過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冶金企業煙氣粉塵、揚塵、風沙等進入大氣,吸附在氣溶膠上。進入大氣中的重金屬又可以通過干沉降或濕沉降的方式沉降到地面,并通過水循環進入土壤和水體中。雪水與大氣重金屬的關系特別顯著[1,2],雪水中重金屬的研究可以反映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的信息,幫助判定大氣重金屬的來源,并進行污染控制[1]。因此,研究雪水中的重金屬元素迫在眉睫。

    重金屬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各種酶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積累,如果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限度,會造成人體急性中毒、亞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危害。生物從環境中攝取重金屬可以經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較高級生物體內成千萬倍地富集起來,然后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積蓄起來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水體中的某些重金屬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毒性更強的金屬化合物。重金屬及其化合物毒性較大,進入人體后會引起各種生理變化,尤其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有嚴重的危害性[1-3]。

    中國的北方降雪量相對較多,而干沉降是控制化學物質從大氣層向地表傳輸的兩種方式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酸雨和相關的大氣過程情境下,研究者開始采集和分析降水的化學組成及變化特征,大氣降水中的污染物由于人類工業活動的排放而增加[3]。大氣降水成分包括重金屬元素、化學離子、粉塵微粒及膠體等物質,各組分含量的測定成為探討污染源的有效途徑,所以大氣降水的化學組成能夠反映大氣環境特征及其污染狀況[4]。不同區域的降水中各組分含量不同,反映了區域的工業釋放特征、土壤酸堿性特征等的差異[2,5]。

    目前,國際上關于雪水中重金屬的研究已開始受到重視,但在中國西北內陸干旱區相關研究鮮有報道。鑒于此,本研究通過測定蘭州市市區和郊區雪水中10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對比分析蘭州市市區和郊區大氣污染情況,以及導致重金屬含量不同的原因,揭示大氣降水中重金屬元素的可能來源及污染物質的傳輸路徑,對雪水中重金屬離子的控制因素、變化規律及環境影響進行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的采集

    根據GB13580.2-92中關于大氣降水樣品的采集與保存方法[6],采樣的塑料瓶預先用硝酸浸泡24 h以上,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金屬離子。每次降雪開始,即將采樣瓶放置在預定的采樣點上(固定好,距離地面至少1 m以上)。每次降雪取全過程雪樣,樣品采集后,貼標簽、編碼,同時記錄采樣日期、起止時間、降雪量等。

    在2015年典型降雪月份1~2月,降雪量約300 mL,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近代物理研究所5#樓頂共收集5場降雪樣品。用小塑料廣口瓶收集降雪全過程的雪水,加酸后放入冰箱保存,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金屬離子。采樣器平時蓋緊,以防灰塵影響,下雪時打開蓋子。采樣點高于地面3~5 m。同時采集蘭州市郊區的5場降雪樣品作為對比,收集地點為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樹形源B樓頂,遠離蘭州市市區(15 km左右)。蘭州市采樣日期及降雪量見表1。

    1.2 樣品預處理

    由于降水樣品中常含有塵埃顆粒物、微生物和酵母等顆粒,所以除測定pH和電導率的大氣降水不過濾外,分析Pb、Fe、Cu等項目的水樣均需過濾。降水樣品的過濾介質有濾紙、玻璃沙芯漏斗和有機微孔濾膜等,由于玻璃沙芯漏斗的孔徑(10~40 μm)和濾紙的孔徑(2~10 μm)都很大,并且含有羥基和羧基,可與降水樣品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吸附和離子交換作用,造成待測成分的不準確。目前國際上把能通過孔徑為0.45 μm濾膜的部分稱為水中可溶性成分,阻留在濾膜面上的成分稱為懸浮態。因此,選用0.45 μm的乙酸和硝酸混合纖維素濾膜。該濾膜的孔徑均勻、孔隙率高、過膜速度快,是一種惰性材料,很少有吸附現象發生[7]。

    取部分雪水置于實驗室,待分析。將10 mL的聚乙烯試管用硝酸浸泡24 h,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除去可能存在的金屬離子。之后用0.45 μm的乙酸和硝酸混合纖維濾膜過濾雪水樣品于已清洗的聚乙烯試管中,貼上標簽待分析[2,7]。

    1.3 樣品分析

    樣品的重金屬含量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AAS),儀器型號為日立AA1700(浙江福立分析儀器公司),精密度和準確度均符合要求;pH的測定采用pH酸度計,型號為PHS-25。降水的pH在樣品收集后用玻璃電極法立即測定;試驗過程中的稀釋液和定容液均用去離子水。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標準曲線定量法測定Cu、Cd、Mn、Pb、Zn、Fe、Cr 7種元素的含量,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峰面積積分法測定Hg、Al、As 3種元素的含量,并進行平行樣分析。

    以上試驗均在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地質工程系地勘實訓中心地球化學元素測定實訓室完成。

    2 結果與分析

    2.1 蘭州市市區與郊區大氣降雪的pH情況

    2015年蘭州市市區與郊區典型降雪月份1~2月5場降雪樣品的pH情況見圖1。由圖1可知,蘭州市市區降雪樣品的pH為2.7~3.1,平均為2.9,而郊區降雪樣品的pH為3.8~4.2,平均為4.0,總體上表現為蘭州市市區降雪樣品的pH均低于郊區,且市區和郊區處理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

    2.2 蘭州市大氣降雪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

    蘭州市大氣降雪樣品中常見的10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氣降雪樣品中Cu、Hg、Cd、Mn、Al、Pb、Zn、Fe、Ni、Cr的含量總體表現為市區大于郊區,且這10種常見重金屬元素含量市區比郊區分別高出了54.45%、40.98%、26.80%、86.22%、1.74%、43.99%、30.28%、54.70%、36.22%、48.94%。其中,Pb元素含量最大,重金屬Pb主要來源于冶煉、燃煤和汽車尾氣等,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3,7]。

    此結果明顯高于大量使用燃煤的焦作市[7]、上海之類的大城市[8]、降水充足的長江中下游鄱陽湖區域[9]以及其他的國家[7,8],這反映出蘭州地區大氣污染狀況非常嚴重,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已顯得刻不容緩。

    大氣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是衡量大氣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重金屬的吸入對人們的健康有嚴重影響。因此,雪水中重金屬含量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受到廣泛的關注。重金屬元素在降水、大氣氣溶膠的平衡中,不僅受到重金屬元素本身性質的影響,也受到pH的影響。結合圖1與表2可以看出,pH對重金屬含量的影響非常明顯,低pH時雪水的重金屬含量明顯較高;而高pH時則其含量相對較低。這與周靜[7]的研究一致。

    2.3 蘭州市大氣降雪中重金屬元素污染來源分析

    眾所周知,不同的污染源由不同代表性的化學元素組成,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法,并結合以往研究成果,討論各種重金屬元素的可能來源[6,10]。可知蘭州市大氣中常見的重金屬來源主要有如下三點。

    1)工業性來源。蘭州是一個工業化進程非常快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冶金業、建筑業、礦業開采、石油煤炭和化工化學等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大氣中的重金屬含量增高。

    2)生活中重金屬的來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通過進入到水體和空氣中,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土壤中肥料、農藥通過灌溉用水進入到飼料、牧草中,而油漆、藥物及土壤和局地揚塵等通過揮發或風進入到空氣中。

    3)交通工具。近幾年來,由于城市車流量的猛增,汽車尾氣對城市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重金屬是其中主要的成分之一。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測得2015年1~2月蘭州市市區和郊區雪水中常見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得知蘭州地區雪水中重金屬含量高于中國其他城市乃至世界上其他國家[7-9],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市區顯著高于工業和人群稀少的郊區,且Mn元素高出量最多,高出86.22%。可見,蘭州市市區雪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其大氣受到嚴重污染。其含量主要來源于石油、燃煤、化工和冶金及汽車尾氣等作業中重金屬的排放等人為源,此外還與蘭州特殊的盆地地形等天然源有關。這些重金屬進入到大氣中影響大氣環境質量,并且能通過水流和食物鏈進行遷移,形成循環危害。

    因此,蘭州市調整工業結構是當務之急。要依據地形搬遷化工、冶煉、煤炭等工業的位置,提高技術有效控制大顆粒物、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等的排放,為了改善生存環境,應該全面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引導企業實現節能、降耗、減排、增效[9]。因此,研究該項目為蘭州市市區大氣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大氣降雪樣品中重金屬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季節(季風期和非季風期)、時段、降雪量、降雪間隔時間、風力風向、污染源排放等都會影響其含量,致使其變化非常復雜[2,7]。本試驗在樣品收集過程中有些原因會導致數據偏差,例如采樣點位于樓頂,周圍高層建筑、植被較多,大風天氣時雪水在進入采樣器之前可能已經受到了污染;另外,由于小塑料廣口瓶密封性較差,在冰箱中保存時也易受到污染;試驗只采集了2015年1~2月的降雪樣品,市區和郊區各布設一個點,布點較少;沒有考慮降雪時的風力風向和降雪間隔,不能進行季節性(季風期和非季風期)分析。因此,今后還可以通過測定雪水電導率(EC)、總溶解固體(TDS)含量、雪水中的常見的陰陽離子含量、不溶粉塵微粒以及同位素含量等進行環境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 LOPPI S,FRATI L,PAOLI L,et al. Biodiversity of epiphytic lichen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Flavoparmclia caperata thalli as indicator o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town of Montccatini Termc(central Italy)[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29(1-3):113-122.

    [2] NIU H W,HE Y Q,ZHU G F,et al.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e snow chemistry from Mt Yulong,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313-314(5):168-178.

    [3] 胡 健,國平,劉叢強.貴陽市大氣降水中的重金屬特征[J].礦物學報,2005(9):256-262.

    [4] 楊復沫,賀克斌,雷 宇,等.2001~2003年間北京大氣降水的化學特征[J].中國環境科學,2004,24(5):538-541.

    [5] 李建剛,李 軍.烏魯木齊市大氣降水的化學特征分析[J].干旱環境監測,2006,20(4):227-230.

    [6] GB13580.2-92,大氣降水樣品的采樣和分析方法總則[S].

    [7] 周 靜.焦作市大氣降水重金屬研究初探[D].河南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09.

    [8] 蔣曉鳳,趙一先.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大氣降水中鎘鎳鉛[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20(6):47-48.

    第2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土壤污染 重金屬 危害 修復方法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1-2]。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工農業生產不斷擴大,所產生的廢水和廢渣也不斷增多,不但破壞地表植被,而且其中有毒有害重金屬還隨廢水的排放及廢渣堆的風化和淋濾進入周邊土壤環境[3-6]。目前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耕地面積近2,000萬公頃,約占總耕地面積的1/5,其中工業“三廢”污染耕地1,000萬公頃,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公頃。

    1.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定義

    在自然界,重金屬以各種形態存在,常見的金屬元素有銅、鉛、鋅、鐵、鈷、鎳、錳、鎘、汞、鉬、金、銀等;其中既有對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錳、銅、鋅等;但大多數重金屬元素在環境中對環境都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主要包括汞、鎘、鉛、鉻以及類金屬砷等對生物體具有顯著毒害作用的元素[7]。重金屬的密度一般在4.0以上,約60種元素。但是由于不同的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毒性差別很大,所以在環境科學中人們通常關注鋅、銅、鈷、鎳、錫、釩、汞、鎘、鉛、鉻、鈷等。砷、硒是非金屬,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質與重金屬相似,所以將砷、硒列入重金屬污染物范圍內。由于土壤中鐵和錳含量較高,因而一般不太注意它們的污染問題,但在強還原條件下,鐵和錳所引起的毒害亦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于人類在生產活動中將重金屬帶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屬累積到一定程度,含量明顯高于背景,并可造成土壤質量的退化、生態與環境的惡化現象[8]。土壤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元素,如植物生長所必需的Mn、Cu、Zn等。因此,只有當疊加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元素累積的濃度超過了作物需要和忍受程度,作物才表現出受毒害癥狀,或作物生長并未受害但產品中某種金屬的含量超過標準,造成對人畜的危害時,才能認為土壤已被重金屬污染[9]。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值(GB15618-1995)[10]。

    2. 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種類

    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是由工業產生的“三廢”以及污水灌溉、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農業措施引起的。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重金屬對土壤和農作物的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部分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現象十分嚴重。總體來講,土壤重金屬污染源較廣泛,即有自然來源,又有包括人類活動帶入土壤的部分,目前主要來源為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大氣塵降、污水灌溉、工業廢棄物得不當堆放、采礦及冶煉活動、農藥和化肥的過多施用等[11-12]。

    2.1 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通常指的是使用經過一定處理的城市污水灌溉農田、森林和草地。中國水資源較為緊缺,部分灌區常把污水作為灌溉水源來利用。污水的種類按其來源可分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業礦山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城市生活污水中重金屬含量雖然不多,但由于我國工業發展迅速,許多工礦企業污水未經分流處理而排入下水道與生活污水混合排放,從而造成污灌區土壤Hg、As、Cr、Pb、Cd、Zn等重金屬含量逐年累積[15-16]。在分布上,往往是靠近污染源頭和城市工業區土壤污染嚴重,遠離污染源頭和城市工業區,土壤幾乎不受污水中的重金屬污染。

    污灌在北方比較嚴重,因為我國北方比較干旱,水資源短缺嚴重,并且許多大城市都是重工業大城市,所以農業用水更加緊張,污水灌溉在這些地區較為普遍。據統計,我國北方旱作地區污灌面積約占全國90%以上。南方地區相對較小,僅占6%,其余則在西北地區。污灌不僅導致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且還會在人體內富集。研究顯示我國沈陽、溫州和遂昌等地由于污水灌溉引發了人體鎘中毒;鞍山宋三污灌區土壤中Hg、Cd的累積顯著,污染嚴重;用處理過的污水灌溉是解決干旱地區作物需水問題的一條可行途徑。但由此導致的土壤污染特別是重金屬污染必須引起重視。

    2.2 農藥和化肥污染

    農藥和化肥是重要的農用物資,對農業生產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如果不合理施用,則可導致土壤中重金屬污染。部分農藥在其組成中含有Hg、As、Cu、Zn等重金屬元素,過量或不合理使用將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肥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其中氮、鉀肥料含量相對較低,而磷肥中則含有較多的有害重金屬,另外復合肥的重金屬含量也相對較高。施用含有重金屬元素的農藥和化肥,都可能導致土壤中重金屬的污染。

    2.3 礦山開采和冶煉加工

    我國重金屬礦產相對豐富,在金屬礦山的開采、冶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渣及廢水,而這些廢渣和廢水隨著礦山排水和降雨進入土壤環境中,便可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這在我國南方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

    3. 重金屬污染的特點及危害

    3.1 重金屬元素污染土壤的主要特點

    在土壤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特點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土壤環境中重金屬自身的特點,二是重金屬元素在不同介質中所表現的特點。具體特點如下:(1)形態變換較為復雜,重金屬多為過渡元素,有著較多的價態變化,且隨環境Eh,pH配位體的不同呈現不同的價態、化合態和結合態。重金屬形態不同則其毒性也不同;(2)有機態比無機態的毒性大;(3)毒性與價態和化合物的種類有關;(4)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形式多樣化;(5)生物毒性效應的濃度較低;(6)在生物體內積累和富集;(7)在土壤環境中不易被察覺;(8)在環境中不會降解和消除;(9)在人體內呈慢性毒性過程。(10)土壤環境分布呈區域性;

    過量的重金屬會引起動植物生理功能紊亂、營養失調、發生病變,重金屬不易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累積,也可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積累,危害人體健康。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就很難徹底消除,污染物還會向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遷移,從而擴大其污染。因此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是一類后果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

    3.2人類因土壤重金屬污染而遭受的危害[25]

    (1)土壤污染使本來就緊張的耕地資源更加短缺;(2)土壤污染給農業發展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3)土壤污染中的污染物具有遷移性和滯留性,有可能繼續造成新的土地污染;(4)土壤污染嚴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不利于可持續發展;(5)土壤污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6)土壤污染給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7)土壤污染也是造成其他污染的重要原因。

    4. 對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及修復

    4.1 對土壤污染的預防

    目前,仍未找到可廣泛應用且行之有效的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但控制污染源,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之一,同時利用土壤的自凈作用對污染物凈化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控制土壤重金屬污染源,即控制進入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的數量和速度,通過土體自身的凈化作用,降低污染。

    (1)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

    盡量利用循環無毒工藝,減少和消除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對工業“三廢”進行回收改善,使其化害為利,并嚴格控制工業生產中污染物排放量和濃度,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2)土壤污灌區的監測和管理

    在污灌區對灌溉污水的重金屬元素進行控制,監測水中重金屬污染物質的成分、含量及其變化,避免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

    對于農藥和化肥的施用,應以環保無毒為準則,禁止或限制使用高殘留農藥,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發展生物防治措施。為保證農業的增產,合理施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是必需的,但需控制好施用量,否則會造成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

    (4)土壤容量和土壤凈化能力的提高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施用有機肥,改良松散型沙土,改善土壤膠體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土壤對有害重金屬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從而減少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利用微生物品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屬,提高土壤凈化能力。

    4.2 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方法

    (1)工程措施

    工程治理措施是指在土壤環境中,用物理或物理化學的原理來減少重金屬污染物的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換土,翻土,淋洗液熱處理以及電解等方法。以上方法措施的治理效果相對徹底,但實工過程復雜、所需治理費用較高且比較容易引起土壤肥力效果降低。

    (2)生物措施

    生物治理是指利用能夠在土壤中生存的生物的某些習性來抑制和改良土壤重金屬污染。Nanda Kumar P B A等發現某些特殊植物對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具有富集作用。寇冬梅等研究認為食用菌對重金屬具有吸附作用。所用方法有動物治理,微生物治理,植物治理等。生物措施的優點是實施較為簡便易行、投資較少且對環境破壞小,而缺點是在短期內不易得到治理效果。

    (3)化學措施

    化學治理方法是利用化學物質和天然礦物對重金屬污染進行的原位修復技術,目前,在許多區域得到應用。化學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利用土壤改良劑、抑制劑,增加土壤有機質、陽離子代換量和粘粒的含量,改變pH、Eh和電導等理化性質,使土壤重金屬發生氧化、還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化學治理措施優點是治理效果相對較明顯,而缺點是容易再度活化。

    (4)農業措施

    農業治理措施是通過改變耕作方式和管理制度來達到降低土壤重金屬危害的方法。M.Puschenreiter等探討了利用農業耕作措施治理土壤重金屬的方法,得出在不同污染地區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可有效降低重金屬的污染。治理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土壤水分,選擇合適的農藥、化肥,增施有機肥,選擇農作物品種等。農業治理措施的優點在于操作簡單、費用不高,而缺點是需要較長治理周期卻治理效果不顯著。

    參考文獻

    [1] 崔德杰,張玉龍.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與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04,35(3):366-370.

    [2] 方一豐,鄭余陽,唐娜等.生物可降解絡合劑聚天冬氨酸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J].生態環境,2008,17(1):237-240.

    [3] Zhang L C,Zhao G J.The speci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Kangjiaxi River in the Shuikoushan Mine Area,China[J].Appl Geochem,1996,11(1/2):217-222.

    [4] 尚愛安,黨志,漆亮等.兩類典型重金屬土壤污染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1,21(4):501-504.

    [5] 王慶仁,劉秀梅,董藝婷等. 典型重工業區與污灌區植物的重金屬污染狀況及特征[J].農業環境保護,2002,21(2):115-118,149.

    [6] Dang Z, Liu C Q, Martin J H.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al weathering of coalmine spoils[J]. Environ Pollut, 2002,118(3):4l9-426.

    [7] 韓張雄,王龍山,郭巨權等.土壤修復過程中重金屬形態的研究綜述[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2,31(2):271-278.

    [8] 王紅旗,劉新會,李國學等.土壤環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張輝.土壤環境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10] 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值[S].國家環境保護局,1995.

    [11] 李錄久,許圣君,李光雄等.土壤重金屬污染與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4,32(1):156-158.

    [12] 任旭喜.土壤重金屬污染及防治對策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1999,25(5):31-33.

    [13] 郭彬,李許明,陳柳燕等.土壤重金屬污染及植物修復金屬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3):10776-10778.

    第3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 農田土壤 重金屬污染 現狀 方法

    [中圖分類號] S15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9-0037-02

    土壤是由一層層厚度各異的礦物質成分所組成的。土壤和母質層的區別表現在形態、物理特性、化學特性以及礦物學特性等方面。由于地殼、大氣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層由礦物和有機物混合組成。疏松的土壤微粒組合起來,形成充滿間隙的土壤形式。相對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屬稱作重金屬。土壤中的重金屬累積后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能引起人的頭痛、頭暈、失眠、健忘、神經錯亂、關節疼痛、結石、癌癥(如肝癌、胃癌、腸癌和畸形兒)等。

    一、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定義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土壤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過背景值,過量沉積而引發的問題統稱為土壤重金屬污染。過量重金屬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亂、營養失調,此外汞、砷能減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細菌活動,影響氮素供應。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很小,不易隨水淋濾,不為微生物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后,潛在危害極大。一些礦山在開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場和尾礦庫,廢石和尾礦隨意堆放,致使尾礦中富含難溶解的重金屬進入土壤,加之礦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屬廢渣隨雨水進入地下水系統,造成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1]。

    二、重金屬污染物的來源

    污染土壤的重金屬主要包括汞、鎘、鉛、鉻和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鋅(Zn)、銅(Cu)、鎳(Ni)等元素。主要來自于固體廢物,如亂扔舊電池、電子線路板;工業選礦垃圾等的堆集;含重金屬的廢水未達標排放,被污染地下或地表水徑流、滲透;重金屬粉塵的沉降等。如汞主要來自含汞廢水,鎘、鉛主要來自冶煉排放和汽車廢氣沉降,砷則來源于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和除草劑。

    三、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特點

    1.隱蔽性和滯后性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廢棄物污染等一般通過感官就能發現,而農田土重金屬污染往往要通過對土壤樣品的分析化驗、對農作物殘留檢測,甚至通過研究人畜健康狀況后才能確定。因此農田土重金屬污染從產生到問題出現通常會經過較長的時間,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2.不可逆性和難治理性

    如果大氣和水體受到了污染,切斷污染源后通過稀釋作用和自凈化作用也可能會使污染問題逆轉。但是累積在農田土中的難降解重金屬則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化作用來加以消除。某些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能需要 100~200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原狀。因此土壤重金屬污染一旦發生后通常很難治理,而且其治理成本比較高、治理周期也比較長。

    3.表聚性

    農田土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大部分殘留于土壤耕層中,很少向土壤下層移動。這是由于土壤中存在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和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它們對重金屬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和螯合能力,這就限制了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因此農田土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很少向土壤下層移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耕層,這就導致農作物污染,進而危害人類的健康。

    四、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

    我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污水灌溉、工業廢渣和城市垃圾等。污水中占有較大比例的工業廢水的成分比較復雜,不同程度地含有微生物難以降解的多種重金屬,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目前我國因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面積已經達到上千萬公頃,污染的耕地約有一千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l200萬噸,因重金屬污染而導致的糧食減產高達1000多萬噸,經濟損失至少有200億元。華南有的地區接近50%的農田遭受鎘、砷、汞等重金屬污染;廣州近郊因為污水灌溉而污染的農田有2700公頃,因使用污泥造成1000多公頃的土壤被污染;上海的農田耕層土壤汞、鎘含量增加了50%;天津市近郊因污水灌溉而導致超過兩萬公頃農田受重金屬污染。國內蔬菜重金屬污染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形勢嚴峻,珠三角地區接近40%菜地重金屬含量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重慶市的蔬菜重金屬污染程度為鎘>鉛>汞,近郊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屬汞和鎘出現超標情況,超標率分別為6.7%和36.7%;廣州市的蔬菜地鉛污染最為普遍,砷污染次之[2]。

    五、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重金屬污染與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機化合物可以通過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方式凈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屬具有富集性,很難在環境中降解。即使有益的金屬元素濃度超過某一數值也會有劇烈的毒性,使動植物中毒,甚至死亡。金屬有機化合物(如有機汞、有機鉛、有機砷、有機錫等)比相應的金屬無機化合物毒性要強得多;可溶態的金屬又比顆粒態金屬的毒性要大;六價鉻比三價鉻毒性要大等。

    重金屬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各種酶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限度,會造成人體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有關專家指出,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轉性,已受污染土壤沒有治理價值,只能調整種植品種來加以回避。

    六、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

    土壤被污染后,為了避免其對植物的生長和通過食物鏈對人類造成危害,需要將其從土壤中清除掉。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主要有兩種,一是改變重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使其由活化態轉變為穩定態;二是從土壤中去除重金屬元素,使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濃度接近或達到背景含量的水平[3,4]。當前采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工程治理

    即用物理(機械)原理治理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主要有熱處理技術、淋濾法、洗土法以及深翻法;

    2.生物修復

    即針對土壤中的重金屬具有生物遷移這一特點而提出的一項凈化措施,即利用某種特殊的植物、動物或者微生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

    3.改良劑

    即投入各種土壤的改良劑,主要用于調節酸堿度和化學組分,使重金屬能夠以生物有效性低,毒害程度弱的形式存在。

    國內對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已有過不少探索,從治理的手段上可以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措施。物理和化學措施主要采用直接換土法、電化法、穩定固化法等方式。但物理和化學措施只適用于有限時空的土壤治理,大規模采用該方式成本太高,也不便于實施。而生物措施則主要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物作用,所用設施相對簡單,成本低廉,更適合大規模應用。傳統的植物修復技術是利用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多為草本植物)的種植吸收土壤內的重金屬元素,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較大限制,且需要每年進行種植和收割,增加了土壤修復的成本。所以,尋找和培育重金屬高富集能力的木本植物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七、結束語

    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污染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隱蔽性、難被生物降解等主要特點,并可能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在生物體內富集,甚至可轉化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對食物鏈中某些生物產生毒害,或最終在人體內積累而危害健康。為了預防土壤重金屬污染,我們應當樹立環保意識,充分認識其危害性,從小事做起,在根本上去除污染來源,杜絕廢水、廢氣的任意排放,及時處理城鄉垃圾,不濫用化肥農藥。如何恢復重金屬污染地區的本來面目也是一個長期性的課題,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作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孫鐵珩, 李培軍, 周啟星等. 土壤污染形成機理與修復技術,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5.

    [2]周建利, 陳同斌. 我國城郊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研究現狀與展望, 湖北農學院學報, 2002,22(5):476-480.

    [3]董丙鋒. 土壤環境質量及其演變的影響因素污染防治技術, 2007, 2: 53-55.

    第4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重金屬系指密度4.0以上約60種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種元素。砷、硒是非金屬,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質與重金屬相似,所以將砷、硒列入重金屬污染物范圍內。環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屬主要是指生物毒性顯著的汞、福、鉛、鉻以及類金屬砷,還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屬鋅、銅、鉆、鎳、錫、釩等污染物。 隨著全球經濟化的迅速發展,含重金屬的污染物通過各種途徑進人土壤,造成土壤嚴重污染。。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改良土壤質量,將成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

    一、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主要包括工業,農業和交通過程所產生污染。

    1.工業污染

    礦產冶煉加工、電鍍、塑料、電池、化工等行業是排放重金屬的主要工業源,其排放的重金屬可以氣溶膠形式進入到大氣,經過干濕沉降進入土壤;另一方面,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渣隨意堆放或直接混入土壤,潛在地危害著土壤環境。隨著城市化發展,大量污染企業搬出城區,原有的企業污染用地成為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突出問題。

    2.交通污染

    隨著城市化發展,交通工具的數量急劇增加,汽車輪胎及排放的廢氣中含有Pb, Zn, Cu等多種重金屬元素,進入周圍的土壤環境,成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3.農業污染

    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和有機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使用污水灌溉農田的行為都會造成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在現代農業過程中,許多農藥,如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除學劑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中As , Cu等污染。

    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受污染的土壤暴露在城市環境中,形成粉塵直接或間接進入動物和人體中,對人類產生危害。此外,郊區蔬菜基地土壤受到污染,重金屬容易被植物利用而進入食物鏈.最終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曾昭華研究得出,癌的產生和發展與土壤環境中Sn元素質量分數有關,居住在Sn元素質量分數高的地區的人群癌癥死亡率較高。 現有的研究表明,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屬可通過吞食、吸人和皮膚吸收等主要途徑進入人體,直接對人特別是兒童的健康造成危害,還可通過污染食物、大氣和水環境間接的影響城市環境質量和危害人體健康。兒童血液中Pt含量等間接結果表明,污染的城市土壤揚塵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據調查,中國兒童血鉛超過國家標準(100 g/L)者達二成,大城市超標率達60%以上,且市區普遍高于郊區;據美國學者研究網,城市兒童血Pb 與城市土壤Ph含量呈顯著的指數關系(血Pb = 18. 5 + 7.2xPb10.4)。土壤重金屬污染兒素Pb, Cd, Ni, Hg, As,Cn.zn等人體中的積累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三、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

    1.傳統方法——生物修復法

    生物修復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有效的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修復方法,具有成本低、無二次污染和處理效果好等優點,能達到對污染土壤永久清潔修復的日的。生物修復有原位和異位兩種,原位微生物修復在西方發達國家應用較為普遍,是指在不破壞土壤基本結構的情況下,依賴于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失除污染物。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主要是利用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富集和轉化能力把土壤中殘存的重金屬吸收、富集到植物體內,然后收獲植物,通過焚燒等方法回收重金屬,減少進人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對于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關鍵是尋找與篩選出超富集植物。動物修復法是土壤中的一些大型動物如蛆叫,能吸收或富集土壤中的殘留農藥,并通過其代謝作用,把部分農藥分解為低毒或無毒產物。同時土壤中還生存著豐富的小型動物群,如線蟲、跳蟲、娛蛤、蜘蛛、土蜂等,均對土壤中的農藥有一定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可以從土壤中帶走一部分農藥。

    2.新興方法——污染生態化學修復法

    污染生態化學修復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技術,并被有關專家認為是21世紀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的發展方向。它是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和化學修復技術的綜合,具有比其他方法更好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生態影響小,生態化學修復注意和土壤的自然生態過程相協調,其最終的產物為CO、水和脂肪酸,不會形成二次污染;費用低,緊密結合市場,容易被大眾接受;應用范圍廣,可以在其他方法不能進行的場地進行,同時還可以處理地下水污染,易操作,容易推廣。

    3.新方法的提出——環境礦物學新方法

    人們一直強調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但土壤自凈化能力離不開土壤中礦物種對重金屬的吸附與解吸作用、固定與釋放作用,土壤中具體礦物的凈化能力才真正體現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和容納能力。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判定土壤環境質量優劣乃至土壤生態效應的唯一標志,關鍵問題是要揭示這些重金屬在土壤中與各種無機物之間具有怎樣的環境平衡關系。在國內外為尋求地下水和土壤有機污染的修復方法而直接對土壤中多種粘土礦物進行改性研究,即利用有機表面活性劑去置換天然粘土礦物中存在著的大量可交換的無機陽離子,以形成有機粘土礦物,可有效截住或固定有機污染物,阻止地下水的進一步污染,限制有機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遷移擴散。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粘土礦物改性過程中,其中的固定態重金屬也一并被置換出來,導致土壤系統中業已建立環境平衡被打破,使得土壤環境中解吸釋放態重金屬污染物總量大大增加。至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既來源于土壤中活動態的重金屬,又來源于改性粘土礦物時被置換釋放出來的重金屬。

    參考文獻

    [1]張浩,王濟,曾希柏.城市上壤重金屬污染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0.22 (2) :11-18.

    第5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湛江開發區 重金屬治理 污染現狀 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244-01

    隨著湛江鋼鐵基地和中科煉化項目的建設,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步入重化工業加速發展時期,涉重金屬行業將迅猛增長,重金屬作為一種持久性污染物越來越多被關注和重視,制定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污染治理對策迫在眉睫。

    1 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污染現狀、特點及發展趨勢

    1.1 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污染的現狀

    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污染,工業污染大多通過廢渣、廢氣、廢水排入環境。根據湛江開發區2012年的環境統計數據可知,開發區產生重金屬的行業主要來自于重金屬冶煉、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和手工具制造行業,產生的重金屬主要為鉻、鉛、鋅,2012年六價鉻的產生量為0.59噸,而其他重金屬的濃度低于監測限值,不納入環境統計,產生的重金屬全部交由有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理[1]。

    1.2 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污染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重金屬污染是指由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環境污染[2]。重金屬污染較難治理,這與它的特性分不開。重金屬污染物屬于持久性污染物,具有長期性、累積性、隱蔽性、潛伏性等特點,無法從環境中徹底消除,只能改變其存在的位置或存在的狀態[3]。重金屬在其危害環境方面的特點是:微量濃度即可產生毒性,在微生物作用會轉化為毒性更強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可被生物富集,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造成慢性中毒。

    雖然湛江開發區重金屬的污染現狀不是很嚴重,但是隨著湛江開發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湛江市鋼鐵、石化、造紙等基地建設,湛江開發區將構建以鋼鐵工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和以石油煉化為基礎的石油化工產業。鋼鐵工業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向前延伸是礦山和其他輔助材料的采選業,向后延伸是金屬深加工、裝備制造與檢修等產業。圍繞湛江鋼鐵基地的建設,開發區將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船舶制造業、包裝產業、汽車制造業。湛江開發區資源開發和加工的力度相對還會加大,在有限的環境容量條件限定下,重金屬排放將不可避免地增加,重金屬污染壓力有增無減。

    2 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污染治理面臨的困境

    2.1 沒有完善的重金屬污染治理防治體系

    湛江開發區污染防控基礎工作薄弱,缺乏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管理嵌入環境管理和形成常態化管理的機制,相關技術評估體系建設滯后,缺少量化的技術評估檢測平臺;缺少“產生-加工-應用-回收”全過程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管理體系,缺乏健全的重金屬污染源數據庫。

    2.2 重金屬治理技術落后

    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最大的瓶頸在于技術。在重金屬廢氣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含重金屬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都缺乏經濟適用的技術,在協同減排方面的技術也非常缺乏。重金屬治理方法現在包括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化學治理及農業治理方法。工程治理效果徹底、穩定,但實施復雜、治理費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生物治理實施簡便、投資少,對環境破壞小,但是治理效果不理想;化學方法治理效果和費用都適中,但容易再度活化;農業治理方法易操作、費用低,但是周期長、效果不顯著。

    2.3 重金屬監測水平滯后,無法為環境決策和執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重金屬污染監測需求特殊,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污染監測技術裝備面臨諸多問題:在線監測技術裝備門類不齊,實時連續感知手段缺少;現場快速檢測技術裝備落后,應急工作被動;技術手段單一、應用成套化程度低,不符合綜合防治需求。

    3 重金屬治理的對策

    湛江開發區重金屬治理要遵循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理念,建立起完善的重金屬防治體系。

    3.1 強化湛江開發區重金屬規劃目標和任務,加強區域規劃環評,嚴格執行區域環境準入政策

    認真規劃,把好源頭,規劃轄區重點項目實施和重金屬相關行業產品產量變化,按照“一區一策”、“一廠一策”的原則,進一步明確轄區內重金屬污染重點區域的防控任務和防控要求,分解落實本轄區的控制目標和重點項目。

    嚴格準入,嚴格控制重金屬采選和冶煉項目。積極引導涉重金屬入園入區,集中治污,實現減污增效。湛江市屬于非重點防控區域,必須嚴格控制新建、擴建增加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實現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7年排放量的零增長。

    3.2 完善重金屬排放標準,確定重金屬排放基數,建立健全重金屬污染源數據庫,為重金屬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要繼續健全政策體系,完善重金屬排放標準,補充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判定,包括環境質量標準中重金屬的指標和限值。

    進一步摸清重金屬污染底數,明確轄區重金屬排放基數。其中廢水重金屬排放量應以2007年污染普查數據為基準,廢氣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應以環境統計、環境監測、排查調查等相關資料為基礎進行測算。湛江市屬重金屬防控非重點區域,要求以2007年重金屬排放量為基數,增產不增污,各年度重金屬排放量都要控制在2007年的排放總量內。

    3.3 建立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思路,強制推進重金屬污染企業實施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重金屬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湛江開發區以節能減排為核心,以污染預防為重點,以提升科技水平為切入點,以工藝清潔化,設備密封化、運行自動化、計量精準化為突破口,大力推廣應用《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導向目錄》中相關的清潔生產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要抓好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將涉及鉛、鋅、銅、鉻、鎘和汞等重金屬行業作為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把“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清潔生產理念貫穿于企業的各個服務、管理環節;注重全過程控制和必要的末端處理,建立“產生-加工-應用-回收”全過程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管理體系,實現“工藝、環保一體化”,通過技術改造減少含重金屬原材料的應用,減少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重金屬副產物或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從而減輕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

    4 結語

    總之,湛江開發區應該做好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重金屬污染,嚴格執行污染防治設施環保“三同時”制度,全面排查轄區涉重企業,實現重金屬治理區域化、社會化。

    參考文獻

    第6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飲用水;重金屬污染;應急處理

    中圖分類號:TU9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4-0324-01

    最近幾年,突發重金屬污染事件的發生在我國越來越頻繁。顯然,無論是這種突發性的污染事件還是工業廢水的排放,都將引起水源水體的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與有機污染在物質上具有較大的差異,其一般都不能夠在天然水系統中降解。同時,因為重金屬具有較大的毒性,且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污染持久,所以其對人體的危害是巨大的。而一旦飲用水水源地發生了重金屬污染,那么人們的飲水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為此,關于飲用水重金屬污染的應急處理儼然已經成為了當前我國水務公司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飲用水中重金屬的來源

    一般情況下,環境當中所存在的重金屬污染主要分為五大類,即冶金與采礦工業、地質風化作用、人類與動物的排泄物、金屬加工。其中,來源于礦山開采業、有色金屬的冶煉、機械加工等所排放出的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的廢水(含有重金屬)是造成水體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了以上這些常規的污染源之外,很多意外的事件也有可能導致水體出現重金屬污染。比如廣東東江在2005年發生的Cd(Ⅱ)污染事件,即是由于意外事故而導致的。

    二、針對飲用水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應急處理技術

    (一)物理去除法

    一是混凝法。在污水中,長期存在著一些懸浮在水面且難以沉降的細小物質,這些物質都帶有電荷,且具有異性電荷相吸的特性。而混凝法的應用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特性。一般情況下,這些細小的物質都會在水中以一種膠體的狀態存在,那么我們如果將混凝劑加入到水中的話,即會與這些物質產生電性相反的電荷,從而導致這些物質吸附在混凝劑所形成的絮體上。然后,在吸附作用下,這些懸浮在水中的重金屬物質便能夠被有效去除;二是膜分離法。膜分離法具備了能量消耗低、溫度適應廣、處理效率高、占用面積較小等特點。同時,膜分離法的應用并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藥劑,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再出現二次污染。一般情況下,膜的材質為聚礬、聚醚礬、聚諷酞胺等,這些材質都具有較高的耐酸堿性[1]。但是,如果考慮處理成本、濃水的排放量等方面的因素,膜分離法的應用并不適合于大水量污水的處理;三是吸附法。根據相關研究得知,通過對吸附劑表面活性的利用即可實現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一般情況下,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劑,其能夠有效吸附多種重金屬離子。同時,活性炭具備了比表面積大、內部結構豐富、吸附能力強的特點,且還具有耐酸堿以及穩定的化學性質。因此,其對重金屬的吸附儼然將有著良好的效果。針對源水中重金屬的吸附而言,粉末活性炭的應用主要是依靠了自身巨大的空隙率與比表面積,然后通過利用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來有效將重金屬離子吸附至其內部或表面,最終在沉淀過程中將重金屬物質有效去除。

    (二)化學去除法

    一是電解法。所謂電解法,即是將污染水當中的重金屬離子分別在投加化學藥劑,即能夠使水源中重金屬污染所生成的沉淀物質得以消除。具體來說,化學沉淀法具有兩種類型:首先是硫化物沉淀。眾所周知,重金屬的硫化物沉淀于水中時,其溶解度是相當小的,所以很難產生二次溶解。但是,由于硫化物的價格昂貴、具有毒性、在水中的反應較復雜,且只有在處理之后才能進行排放,所以其必然將導致處理流程與處理成本劇增,儼然將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其次是鐵氧化合物沉淀。通過對硫酸亞鐵的投加來讓重金屬離子有效生成帶有磁性的鐵氧體晶體,然后在沉淀之后析出。三是中和沉淀法。此方法是通過對堿性藥劑的投加而實現的,將堿性藥劑投入水中后,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即會有效生成氫氧化物,然后逐漸產生沉淀作用,最終得以去除。中合沉淀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去除重金屬物質,同時也能夠有效調節廢水的PH值。

    (三)應用實例

    根據水源地突發性重金屬污染的特點,以XX水廠的原水作為實驗研究對象,配制受重金屬污染水樣,對不同濃度的三種重金屬Cr(VI)、Cu(II)、Cd(II)進行了去除實驗研究。然后,根據該水源水的特點以及相應的重金屬污染強度,提出了應急處理措施。

    首先,以充分利用XX水廠現行的混凝、沉淀、過濾工藝為原則,對原水中的Cu(ll)進行了去除實驗。主要措施有:一是通過對原水pH值的提高來促使原水中的Cu(II)轉變成為Cu(OH)2沉淀;二是向原水中投加碳酸鈉,促使原水中的Cu(II)轉變為Cu(OH)2和Cu(OH)3沉陽陰兩極,從而起到降低污水中重金屬含量的效果。具體來說,電解法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表面電極處理過程、電絮凝處理過程、電解浮選過程以及電解氧化過程[2]。而材料、電流密度、pH值、槽電壓、攪拌作用等都將對電解過程帶來一定的影響。現階段,電解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其處理過程中的占地也較小,但其始終都存在著造價高、需求電量大、廢水處理量有限等缺點。所以,電解法針對于那些重金屬污染程度較低且水量較大的水源來說,并不實用,也不經濟;二是化學沉淀法。化學沉淀法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對化學藥劑的投加來實現的。通過淀,從而將源水中的Cu(II)去除。通過實驗,證實了原水pH值對去除Cu(II)的影響,同時也證實了在不同Cu(II)污染濃度下,出水達標所需投加的碳酸鈉量。

    其次,將粉末活性炭投加在輸水管道的中間環節或原水的取水口,從而實現對原水中Cr(VI)的吸附。然后再通過XX水廠混凝、沉淀、過濾工藝的利用,來對粉末活性炭進行分離,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對Cr(VI)的去除。通過實驗,證實了粉末活性碳能夠對Cr(VI)產生吸附作用。同時也證實了不同Cr(VI)濃度下所需要投放粉末活性炭的量。

    三、結語

    總之,飲用水重金屬污染現象無論是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對人們的健康都具有巨大危害。我國針對飲用水重金屬污染應急處理技術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依舊處于探索的階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極為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加大研究力度,力爭盡早研究開發出更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適用技術。

    參考文獻

    第7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修復

    中圖分類號:TE991.3 文獻標識碼:A

    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屬為重金屬,如鐵、錳、銅、鋅、鈷、鎳、鈦、鉬、汞、鉛、鎘、砷等。鐵、錳、銅、鋅等重金屬是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汞、鉛、鎘、砷等并非生命活動所必需,而且所有重金屬含量超過一定濃度時對人體有毒有害。

    重金屬污染,指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土壤重金屬來源廣泛,包括采礦、冶金、化工、金屬加工、廢電池處理、電子制革和塑料等工業排放的三廢及汽車尾氣排放,農藥和化肥的施用等。如,鎘大米,重金屬鎘毒性很大,可在人體內積蓄,主要積蓄在腎臟,引起泌尿系統的功能變化。農灌水中含鎘0.007mg/L時,即可造成污染。

    1 土壤污染現狀

    土壤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而污染企業的快速發展,農業中肥料的大量投入,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使得重金屬在大氣、水體、土壤、生物體中廣泛分布,而土壤往往是重金屬的儲存庫和最后的歸宿。當環境變化時,底泥中的重金屬形態將發生轉化并釋放造成污染。重金屬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積性,重金屬可以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殘留在一些初級農產品中,傳遞進入人體內,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中國目前有耕地1.35億多hm2,但優質耕地數量不斷減少,近期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中重度污染耕地超過300萬hm2,而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糧食減產100億kg。中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介紹說,今后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將退出食用農產品生產,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

    2 控制與消除土壤污染源

    在“十二五”規劃中,把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列為重要工作,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減15%,非重點區域的重點重金屬污染排放量不超過2007年的水平。

    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數量與速度,通過其自然凈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加強土壤污灌區的監測與管理,合理施用化肥與農藥,增加土壤容量與提高土壤凈化能力,建立監測系統網絡,定期對轄區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檢查。

    3 注重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要充分認識重金屬污染的長期性、隱匿性、不可逆性以及不能完全被分解和消逝的特點,從思想上重視了解重金屬對人類及環境造成的危害,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逐步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休養生息,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是為子孫后代留下生存發展空間的重大戰略決策。

    4 修復措施

    土壤修復即通過科技創新來恢復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緩沖調控能力。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轉性,土壤一旦發生污染,短時間內很難修復,相比水、大氣、固體廢棄物等環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難解決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關專家認為,已受污染土壤沒有治理價值,對那些污染嚴重、生態脆弱、資源環境壓力大的耕地,該改種的就改種,該治理的就治理,該退耕的就退耕。目前,土壤修復技術歸納起來有熱力學修復技術、熱解吸修復技術、焚燒法、土地填埋法、化學淋洗、堆肥法、生物修復等多種,目前研究較多的生物修復法,包括植物修復法和動物修復法。

    4.1 植物修復法

    植物修復法是利用重金屬積累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富集于植物體內,然后通過收割植物從土壤清除出去,植物修復法應用比較普遍和簡便,成本較低,不改變土壤性質,種植的植物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起到防風固坡,防止土壤流失。但是,其治理效率較低,耗時長、污染程度不能超過修復植物的正常生長范圍,只適合中低濃度的污染耕地,而對于高濃度的污染耕地,植物修復法則需要漫長的時間并且效果難料,而且隨著植物離開土壤,還會產生二次污染危害。因此,植物修復技術只能作為一種污染治理輔助技術。

    4.2 動物修復法

    動物修復是通過土壤動物或者投放動物對土壤重金屬吸收、降解、轉移以去除重金屬或抑制其毒性,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生態恢復措施。動物修復的機理:生物體內的金屬硫蛋白與重金屬結合形成低毒或無害的絡合物;生物的代謝物富含SH的多肽,能與重金屬螯合,從而改變其存在狀態;生物體內存在的多種編碼金屬轉運蛋白能提高生物對金屬的抗性。

    雖然土壤的修復技術很多,但沒有一種修復技術可以針對所有污染土壤。相似的污染狀況,不同的土壤性質、不同的修復需求,也制約一些修復技術的使用。大多數修復技術對土壤或多或少帶來一些副作用。

    5 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土壤重金屬來源廣泛、復雜,增加了對土壤重金屬治理和修復難度,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要更好地防治土壤重金屬污染,還需要廣大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研發出更好的效率更高的修復技術,要大力宣傳加強全民環保意識,把環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形成全社會都來重視土壤污染的良好環保氛圍,逐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目前,研發適用性廣、成本低、見效快、環保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是各國土壤重金屬生態修復的前沿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海仟,吳光紅,張美琴,潘道東.我國水產品重金屬污染現狀及其生物修復技術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論叢--200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 農產品中重金屬風險評估.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原理、方法和應用.

    [3] 沈振國,劉有良.超積累重金屬植物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通報,

    1998,34(2).

    第8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防治;對策

    一個地區長期進行礦山開采、加工以及利用重金屬作為原料的工業發展,如不重視對重金屬污染物有效防治,重金屬污染物將在土壤、大氣、水中逐漸累積,從而形成重金屬污染。本文以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的產生、排放為例,對重金屬污染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污染的對策。

    1.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現狀

    南京市的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南京市13個區縣中涉及重金屬污染物產排的企業數為82家;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主要通過廢水和廢氣排放。

    涉重廢水排放總量為1075.24萬噸/年,廢水中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汞(Hg)0.27kg/a、鎘(Cd)25.86kg/a、總鉻(Cr)449.24kg/a、六價鉻(Cr6+)361.14 kg/a、鉛(Pb)174.67kg/a、砷(As)2.81 kg/a、銅(Cu)698.03 kg/a、鎳(Ni)96.23kg/a;涉重廢氣排放總量為74591.10×104m3/a,廢氣中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汞(Hg)0.032kg/a、鎘(Cd)52.66kg/a、鉻(Cr)28.85kg/a、鉛(Pb)150.68kg/a、砷(As)39.43kg/a。

    含重金屬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956.33t/a,其中綜合利用量為3123.67t/a,處置量為1706.06t/a,貯存量為126.6t/a,排放量為零。

    2.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南京市涉及重金屬污染的企業的調查分析,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分布散亂

    南京市涉重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分布散亂,遍布區縣各處,污染物未能全部穩定達標排放,廢水、廢氣治理措施較傳統、簡單,很多企業大部分企業未能進入工業園區進行統一管理,為環境監管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為加快區域內資源共享、信息公開化建設設置了障礙。

    (2)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發展方式粗放

    近年來,南京市一直致力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正處于產業結構的轉型期,仍有一部分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未被淘汰,特別是一些涉重的中小型企業,工藝落后,經濟基礎薄弱,從經濟、技術等各方面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難度又都比較大,即使企業關閉,重金屬累積的特性也會給企業所在區域帶來隱患。

    (3)法規制度建設滯后,環境標準不健全

    目前我國還沒有重金屬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的專門法規,南京市主要按照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對重金屬的控制要求對涉重企業進行管理;現行標準主要針對污染源達標排放提出,不涉及重金屬的累積效應,關于人體健康的重金屬環境標準不健全。

    (4)基礎工作薄弱,相關技術欠缺

    由于長期對重金屬污染忽視,重金屬的監測、防治技術研究等基礎工作較為薄弱,南京市重金屬污染物整體排放情況和環境受污染程度尚未完全摸清,對重點防控企業、區域及污染隱患的危害程度掌握不夠。同時重金屬污染的科學研究、技術政策等還遠遠滯后于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

    (5)污染隱蔽性強,治理周期長

    重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穩定,通過水、氣、固廢等多種途徑可以在環境中長期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逐級富集,最終進入人體累積,使得留在人體的重金屬含量成倍放大,傳統的環境達標觀念由于重金屬的富集特性失去效用,待累積到一定程度發生污染事件時大多已經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一旦環境受到污染,需要比常規污染物治理更長的治理周期、更多的治理成本和更高的治理難度。

    (6)環境監管能力不足,監管難度大

    長期以來,南京市對重金屬污染重視力度不夠,各級環保管理仍主要針對常規污染物的管理,重金屬污染監管措施不完善,特別是企業廢氣中重金屬污染的管理幾乎為空白;各級環保監測系統建設均主要注重常規性污染物指標監測,重金屬監測能力不足,缺乏高精確度重金屬檢測儀器。

    3、重金屬污染防治對策

    消除重金屬污染除了對污染進行治理、對環境進行修復外,更需要對可能出現的重金屬污染進行預防,從根本上解決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1)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審核,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

    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對企業的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全過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有的放矢的提出對策、制定方案,從源頭減少和防止重金屬污染物的產生。對國內外現有的先進技術、工藝進行科研攻關,研究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國內重金屬行業發展要求的清潔生產核心技術和裝備。

    (2)嚴格控制企業、區域內部重金屬污染物排放

    嚴格控制區域內企業的重金屬廢氣排放,重金屬廢氣需進行處理,排放口達標率為100%;強化無組織廢氣收集、治理技術,在運輸、生產的過程中減少無組織廢氣對環境的危害。區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規,實現固廢的全面無害化處理。

    (3)開展重金屬排放企業專項整治。

    要結合環保專項行動,對涉及排放重金屬的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徹底解決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鉛酸蓄電池、鉛冶煉等企業的環境安全隱患,嚴厲懲治涉及重金屬的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對位于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企業一律停產關閉;對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長期超標及超量排放的企業一律停產治理;對發現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堅決予以關閉。

    (4)加快區域內資源共享、信息公開化建設

    通過信息交換中心的企業環境行為公開披露的功能,把建設項目審批程序、重金屬污染物排污費繳納標準、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達不到環保要求的重金屬企業名單和來信來訪處理等信息全部向社會亮相公開,主動接受廣大公眾和社會各界監督,督促企業保護環境。。

    (5)加強政府行政干預、監督管理

    加強政府行政干預,建立健全環境執法機構,加強和充實環境執法力量,制定賠償和生態補償等管理政策和其他約束性政策。實施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明確環境保護目標的分管部門和分管領導,獎懲制度,并定期檢查與考核目標落實情況;落實環境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環境執法行為,加強環境執法硬件水平;建立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及其考核要求。

    (6)建設區域環境風險預防和應急體系

    區域必須建立統一的風險防范組織管理機構,根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區域重金屬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建立環境風險應急監測和管理系統,制定園區安全、健康與環境風險防范政策,初步建立區域安全與健康、風險防范體系。開展社會風險防范宣傳教

    育,提高人們的風險防范意思,要求區域內企業對緊急事故能夠做出快速反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減少環境危害和企業的經濟損失。

    (7)加速已污染區域修復治理工作

    對已造成重金屬排放的重點區域,要重點抓好土壤污染本底調查,布設更密集的監測位點,采樣分析重金屬污染現狀,針對各區域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特征,制定詳細的區域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計劃,并作為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選擇成熟的修復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改善質量,防范風險。

    (8)開展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監測與診療

    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市的重金屬污染健康監測網絡,建立重點防控區健康監測和報告制度、敏感人群定期體檢制度,完善重金屬污染健康危害評價、人群健康體檢及診療和處置等工作規范。開展重金屬環境與健康危害的調查研究。定期對重點防控區域內潛在風險人群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檢查,對可能發生的健康危害進行預警,對需要治療的人群積極診療。

    (9)對發生事故的區域實行限批

    重點防控區內如發生涉重污染事故,需對肇事企業立即停產治理,情節嚴重則由地方政府責令關閉,對外環境造成的影響應進行評估,采取相應措施,減輕或消除對外環境和人群造成的影響,在事故處理結束前對區域內所有涉重項目實行區域限批。

    4.總結

    重金屬污染是一個長期累積而形成的,必須在重金屬污染產生之前進行預防,對重金屬污染必須進行源頭治理,從根本上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徐林通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方法綜述 知識經濟 2011年第21期 86;

    第9篇:重金屬污染來源范文

    關鍵詞: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屬

    中圖分類號:X734;X1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8-3934-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vy Metals Pollutions in the Soil beside the Roadside

    LI Ji-f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the Joinment Research of Yellow River,Weihe River and Luohe River,Weinan 714000, Shaanxi,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oil beside the roadside was reviewed. The pollution status, the contamin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infections for the contamination distribu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tore suggestions for the pollution were given too.

    Key words: road; area; soil; heavy metal

    1 公路路域土壤污染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業也相應發展迅猛。其中公路交通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公路交通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引起了很多環境問題,包括噪聲污染、大氣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土壤污染中以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許多公路鄰近農田,公路汽車尾氣和灰塵中的重金屬通過自然沉降或者經雨水沖刷后進入農田土壤,長期存在并累積。一方面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另一方面重金屬進入農作物后,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影響。重金屬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往往在發現時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公路土壤重金屬污染以鉛為主,其次是鋅、鎘、鉻、銅、鎳和錳等[1,2],其中鉛污染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自1932年四乙基鉛被作為汽油抗暴劑使用以來,公路路域鉛污染便不斷加劇,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這一問題引起了各國政府的注意并采取了相應措施。中國于2000年7月1日起全國所有汽車停止使用含鉛汽油,改用無鉛汽油。但是,一方面含鉛汽油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公路路域土壤中的鉛短期內無法消除,另一方面無鉛汽油并不是絕對無鉛,含鉛汽油是指鉛含量不大于0.013 g/L,無鉛汽油是指鉛含量不大于0.005 g/L,所以即使使用無鉛汽油,經過汽車大流量、長時間累積后,仍然會對公路路域土壤形成鉛污染。據報道,京珠高速[3]、滬寧高速[4]、312國道[5]、316國道[6]等公路路域土壤已經受到嚴重的鉛污染。其他重金屬污染主要來自汽車輪胎等零部件磨損產生的碎屑。汽車輪胎和剎車片中含有鋅,輪胎中含有鎘、鉛和銅等重金屬,汽車皮帶輪、制動器等處含有鉻。實際上在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屬中鋅的含量超過鉛,只不過其危害不如鉛明顯,所以人們關注較少。國外對于公路重金屬污染的研究從鉛開始,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重金屬復合污染[7],包括對污染物分布規律與影響因素研究[8]。中國對公路路域重金屬污染的研究主要是重金屬污染的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研究,但目前缺少較為系統全面的資料,多限于對某一小段公路路域進行研究,而且對于鉛污染的研究較多,對于其他重金屬污染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會日益突出,農產品所受污染也會日漸嚴重。在大力提倡生態農業和綠色農產品的現代社會,研究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屬污染可以為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規劃與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2 公路路域土壤污染物分布規律

    2.1 隨著公路垂直距離增加,重金屬污染程度下降

    研究發現,在距離公路35~150 m[3,4,9-11]范圍以內,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相對較高,隨著垂直距離的增加,污染程度下降,在150 m以外,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含量較低,接近背景值。對于鉛污染,一般認為對土壤污染程度明顯的是在距離公路0~100 m范圍內,且隨著距公路的垂直距離的增加而急劇降低。黃忠臣等[12]研究發現,隨著距離公路垂直距離增加,重金屬污染程度下降。李湘南等[13]研究認為,在距離公路100 m范圍內,污染程度隨離公路距離增加而降低,相當多的污染物是在距離公路50 m以內,以5~80 m范圍內的污染最為嚴重。但也有研究發現,公路路域土壤重金屬含量隨著離公路垂直距離的增加并不是一直下降,而是先逐漸升高,至某一峰值后再下降,最后接近背景值。詹鳳平等[14]研究發現,在距離公路10~15 m處鉛的污染最為明顯,而后逐漸下降。甄宏[11]研究沈大高速公路時發現,公路路域土壤鎘含量在距離公路20~40 m處出現峰值,而后逐漸下降,在距離公路50 m范圍內污染明顯,距離公路100 m以外污染接近背景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成人网|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成人毛片免费看|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欧美成成人免费|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