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人的睡眠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人的睡眠護理

    第1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浦東新區惠南地區4個老年護理院中入院滿1個月的198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100例,女98例;年齡70歲~85歲,平均年齡77.5歲。入選標準:意識清楚,思維正常,無耳聾、癡呆及精神疾患,并能很好地進行語言交流;患者入院后認真詳細地詢問病史、生活習慣、睡眠習慣;慢性疾病處于穩定期,無重大臟器功能損傷。

    1.2方法

    1.2.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評價

    統計指標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應用和對日間功能的影響共7個成份以及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以PSQI總分≥8分作為判定睡眠存在障礙的標準,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資料收集采取由1名心理咨詢師及1名主管護師“一對一”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者在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調查的前5份問卷審查合格后再進行正式調查。鑒于大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視力下降等情況,調查過程中由調查者逐條詢問老年人,老年人回答后由調查者認真填寫,并反饋給老年人核實,調查結束后立即檢查問卷的質量,發現錯漏與不合邏輯的項目時,重新詢問并予以更正。在資料分析前,對數據的編碼與錄入工作進行查錯、補漏及邏輯檢查。

    1.2.2睡眠相關情況調查表

    內容包括家庭經濟情況、人際關系狀況、身體健康狀況、體育鍛煉情況、對護理院醫務人員滿意度以及是否有不良睡眠衛生習慣等。收回有效問卷198份,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基本情況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總均分為(6.95±3.198)分。

    2.2老年患者睡眠相關情況與睡眠質量的關系

    對老年患者的睡眠質量比較發現:①對醫務人員滿意的老人(n=143)PSQI總均分為(6.040±3.106)分,對醫務人員不滿意的老人(n=55)PSQI總均分為(9.330±2.001)分,二者有顯著差異(u=8.774,P<0.01);②有配偶的老人(n=111)PSQI總均分為(5.470±3.213)分,無配偶的老人(n=87)PSQI總均分為(8.850±1.932)分,二者有顯著差異(u=9.174,P<0.01);③家屬經常探望的老人(n=144)PSQI總均分為(6.130±3.187)分,家屬不經常探望的老人(n=54)PSQI總均分為(9.150±1.966)分,二者有顯著差異(u=8.001,P<0.01);④有收入保障的(n=122)PSQI總均分為(5.890±3.378)分,沒有收入保障(n=76)PSQI總均分為(8.670±1.900)分,二者有顯著差異(u=7.419,P<0.01);⑤主動入住護理院的(n=96)PSQI總均分為(6.270±3.326)分,被動入住護理院的(n=102)PSQI總均分為(7.600±2.946)分,二者有顯著差異(u=2.965,P<0.01);⑥一種慢性疾病的(n=46)PSQI總均分為(5.110±3.979)分,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的(n=152)PSQI總均分為(7.510±2.697)分,二者有顯著差異(u=3.840,P<0.01)。

    3討論

    3.1個人健康水平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Newman等報道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與睡眠質量密切相關。本次的調查發現,在老年護理院群體中睡眠障礙的發生率達到總體的53.0%。在老年護理機構內,住院患者大多患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本次調查顯示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的老人PSQI總均分(7.510±2.697)分,高于患一種慢性疾病老人的(5.110±3.979)分。老年人睡眠障礙表現多為入睡困難、再入睡困難和早醒等睡眠問題,軀體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適、咳嗽氣喘、尿急尿頻、強迫等均可導致睡眠障礙。劉連啟等的研究也表明有冠心病、關節炎或風濕病、青光眼或白內障、精神病、泌尿道疾病和肺氣腫或老慢支等6類疾病對睡眠質量有顯著影響。所以控制和治療基礎疾病是提高睡眠質量的基礎。

    3.2親情缺失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伴侶的喪失可能是導致老人無人照料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選擇長期住院的重要原因。對失去配偶或有孤獨感的老年人,特別是老年男性,應積極鼓勵、爭取家庭成員、朋友等社會支持系統的密切配合。調查中經常有家屬探望的睡眠質量明顯好于家屬不經常探望的,有配偶的老人PSQI總均分低于無配偶的老人。劉連啟等的研究也表明獲得較高社會支持度的老年人睡眠質量優于社會支持度較低者。老年人由于自理能力下降,個人心理負擔必然增加,加上退休、喪偶、獨居或經濟壓力等問題可影響睡眠質量。注重指導家庭成員主動參與改善老年人睡眠的護理工作,經常來探望和照顧的老人,患者能時刻擁有親情的關愛,在良好的家庭關系中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構建醫療護理與生活照顧為一體的服務,也是決定老年睡眠質量的關鍵因素。

    3.3環境改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高、子女無暇照顧、家中無必要的醫療條件、不懂正確的護理方法是患者選擇護理醫院的主要因素,而且老年護理醫院的專業醫療與護理條件是住院患者較為看重之處。然而對于突然的環境改變,面對陌生的醫務人員群體、護工群體、病友群體,老年患者在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方面都面臨不適應;并且面對住院經濟負擔的壓力,如果沒有子女的補貼,很多患者的退休金大部分都需用來支付住院費用。在調查中發現老年護理病房住院患者對醫院的飲食滿意度較低,營養狀況的不滿意,也是不良情緒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國外報道一樣,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及經濟壓力的增大、人際關系的陌生都會引發心理狀態改變,降低了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因此社會和家庭的支持是提供良好養老環境的保障。

    3.4優質護理干預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第2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通訊作者:胡銀輝

    【摘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人口的老齡化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我國也將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問題。老年人患病常表現為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復雜且不典型,多病共存,病情發展變化迅速,病程長、恢復慢且致殘率高,易發生并發癥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藥物治療副作用多,心理、社會因素也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

    【關鍵詞】 老年人; 保健; 護理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體,一旦患了急性病恢復期長且病情復雜,而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問題,不但使老年人活動受限,也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2009年筆者通過對新疆巴州且末地區和新疆巴州焉耆地區老年人的隨訪問卷調查,針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了探討,著重探討了如何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保健和護理,從而不斷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質量,達到預防疾病,減少殘障的發生。結合臨床實踐,現就護理工作中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的預防及護理措施談幾點體會。

    1 睡眠異常的保健及護理

    1.1 保健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早睡早起、限制白天的睡眠時間在1 h左右,以保證夜間的睡眠質量;晚餐不宜過飽,避免各種刺激,保持穩定情緒;做好睡前準備,如漱口、梳頭、溫水泡腳、開窗通風等;睡前進食有助睡眠的食物,如喝熱牛奶、吃大棗等;睡前不飲咖啡、酒、濃茶或大量水及服利尿劑;進行放松訓練,如氣功、太極拳、肌肉放松訓練等。

    1.2 護理 找出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進行對因處理;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光線和溫度適宜,床褥整潔;建立活動和休息時間表,白天適量增加活動,減少睡眠;集中進行護理活動,減少對患者的干擾;睡前排尿,晚8時以后限制飲水量;提供各種促進睡眠的措施,如不飲濃茶;擺放舒適;聽輕音樂;讀娛樂性書籍;身體不適者,按醫囑給藥等;向老年人宣傳規律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其參加力所能及的日間活動;夜間不宜下床入廁,以防摔傷,床邊需放置便壺。

    2 飲食的保健及護理

    2.1 保健 保持平衡膳食,做到飲食不貪(不貪肉、不貪精、不貪硬、不貪快、不貪酒、不貪吃、不貪熱),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和蔬菜水果,注意補鈣;食物要香、好、雜、少、細、松、軟、爛、淡,溫度適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或過饑過飽。

    2.2 護理 提供舒適的進餐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保持舒適的進餐,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偏癱者采取健側臥位;鼓勵老年人與他人一起進餐,增加食欲;條件許可,鼓勵自行進食;不能自行進食者,協助喂飯;針對不同的病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上肢活動障礙者可以給予各種特殊的餐具,鼻飼者按照老年鼻飼要求進行護理。

    3 便秘的保健及護理

    查找便秘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規律生活,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調整飲食,適量增加粗纖維素、高維生素、含脂肪食物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在體力許可的條件下,指導其適量體育活動,臥床者,給予被動活動;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用雙手順結腸蠕動方向進行腹部按摩;必要時用開塞露、緩泄劑,小量不保留灌腸等幫助通便;在各種方法無效時,可采取人工去便。

    4 腹瀉的預防及護理

    掌握老年人的飲食原則,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的食物;嚴重腹瀉時,可短期禁食,恢復期吃少渣少油及半流質。適當臥床休息,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盡早采集標本送檢,及時給予診斷和治療。保證補充足夠的水分,防止脫水;做好皮膚護理,保持會陰及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必要時涂10%魚肝油軟膏以防皮膚破潰;掌握老年人的排便規律助其排便;被疑為傳染性腹瀉的老人,應進行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5 尿失禁的護理

    查明原因,進行對癥治療和護理;建立規則的排尿習慣;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有尿意時及時排尿,不憋尿;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白天飲水2000 ml,睡前限制飲水,減少夜間尿量以保證睡眠質量;必要時應用接尿裝置進行外部引流尿液;對留置導尿者,做好相應的護理,防止尿路感染;進行盆底肌肉收縮鍛煉。

    6 跌倒的預防及護理

    經常監測血壓,改善老人的視力、聽力、認知和情緒,引導老人正確的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和活動能力,力所能及的照顧自己;指導家人熟悉老人的生活規律和習慣,改善老人的居家環境和衣著,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照護和安全、便捷的生活空間;夜間睡眠差可導致思維和判斷力下降,易發生跌倒,所以應指導老人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保持清醒的頭腦;指導老人注意日常安全,如不要攀高取物,盡量避免或減少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等【sup】[1]【/sup】。

    7 心理異常的預防及護理

    離退休、疾病、空巢家庭等都會導致老年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自卑、迷茫、失落、抑郁、焦躁等負性心理,這些心理問題必定會降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調查發現患軀體疾病的老年人常伴有情緒障礙,所以醫護人員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的心理變化,要尊重、理解、信任老人,給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支持,幫助老年人順利度過情感危機期;指導老人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社交活動,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潛能,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指導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家人多安慰、開導老人,及早發現老人的異常心理;作為護理人員要針對不同性格的老人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以減輕或消除老人心理障礙,延緩心理衰竭,增加其心理健康【sup】[2]【/sup】。

    參 考 文 獻

    [1] 孫宗魯.中老年病百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第3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關鍵詞】老年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活動護理;生活護理

    一、我國老年護理問題的發展概況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在日趨延長,因此便導致了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人口老齡化。面對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嚴峻局面和隨之出現的諸多健康問題,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良好的老年護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促進老年人健康,已成為臨床護理的額重大課題。老年護理學即以老年人和老年社會為研究對象,認識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變化規律及社會與老人的關系,從而進行研究、診斷和處理老年人對自身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的學科。老年護理除了對老人進行疾病的護理,還包括飲食、活動、心理、生活方面的護理。

    二、我國老年護理的具體內容

    (一)飲食方面

    老年人所需要的主要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水和礦物質。因為老年人對蛋白質分解代謝的能力增強、對蛋白質的利用能力降低,容易出現負氮現象,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需要適當增加。對于老年人而言,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因此要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食牛奶、蝦、海帶等含鈣較豐富的食物。老年人常常有維生素缺乏的現象。尤其應注意對VitA、VitB、VitC、VitE的攝取,這些維生素主要存在于各種水果和蔬菜中。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針對老年人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補充了四點:(1) 食物要粗細搭配、松軟、易于消化吸收;(2) 合理安排飲食,提高生活;(3) 重視預防營養不良與貧血;(4) 多做戶外活動、維持健康體重。常常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原因有:消化功能的衰退、活動能力的下降、疾病因素、藥物因素、飲食方法不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老年人的飲食護理:平衡膳食、飲食易于消化吸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活動方面

    適合老年人的活動項目有:步行、慢跑、跳舞、太極拳等,老年人進行適當的活動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城代謝、保持充沛精力、增強自身免疫力。老年人在活動時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和自我監護,以防發生意外。運動中若出現胸悶、氣短、頭暈、心悸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運行并及時就醫。對于患病老人的活動指導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并發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狀態。除了要關注活動外,還要注意老年人的休息,做到勞逸結合。老年人有特殊的睡眠習慣:睡眠時間短、早睡早醒、夜間睡眠淺而警醒,因此及易發生睡眠障礙。導致睡眠障礙的常見原因:機體老化、疾病的影響、環境改變、心理因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護理措施:(1) 創建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2) 幫助老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環境;(3) 誘導睡眠,進行背部按摩,促進肌肉的放松;(4) 進行心理護理,五要根據醫囑選用藥物治療。

    (三)心理方面

    老年人經常出現的消極情緒包括失落感、孤獨感、自卑感、衰老感、死亡感。這些不良情緒初期表現為生理上的變化,出現失眠、不安,持續時間較長后,會造成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有生理功能的減退、社會地位的變化、婚姻及家庭關系的處理、疾病因素等。對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維護,要求做到:(1) 加強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教育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樹立老有所用的新觀念、善于自我排解;(2) 關心老人、尊敬老人,多與老人溝通,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3) 注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堅持適當運動。

    (四)日常生活

    老年人的居室內要注意溫度、濕度、采光、通風等問題,室溫一般維持在20℃~24℃為宜,濕度在55%左右,保證室內光線明亮、陽光充足,每天通風至少一小時以上,照明燈應注意使用安全。居室的布置要簡潔得體,移去可能影響老年人活動的障礙物,若有步態不穩的老年人,應準備一根長度適宜、堅韌牢固的手杖。廁所和浴室要做好地面的防滑措施,必要時在墻上安裝扶手。多數老年人會存在皮膚衰老的現象,出現皮膚松弛、變薄、干燥,皮膚抵抗力降低。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皮膚的清潔,每天用溫水洗臉、定期淋浴,衣著要寬松、舒適,不妨礙活動。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老年人,要做到定時翻身,保持衣被的清潔,防止壓瘡的發生。最后要加強藥物的健康指導,做好老年人用藥的解釋工作,鼓勵老年人首選非藥物性措施,加強家屬的安全用藥知識教育。

    三、結語

    我國的老年人口在日趨增加,老齡化問題愈來愈嚴重,但我國的老年護理起步較晚,因此老年護理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諸多的不足。未來在老年護理的不斷探索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但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所有護理人員努力的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5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護理發展現狀及趨勢調查研究”(項目編號:15C25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薛蕾(1996.2-),女,江蘇揚州人,本科,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護理系,主要研究方向:護理。

    參考文獻:

    [1]張燕坤.飲食與老年癡呆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 2012(05).

    [2]付艷濤.老年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J].當代醫學,2010(09).

    第4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越來越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在逐漸增多,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病情變化多端,難以預測,并且患者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所以護理工作的難度就越來越大[1]。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以及具體病情需要,因人而異地給予老年患者以針對性護理。我們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6例施以全面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醫院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6例為了觀察對象,選擇患者中,年齡55~76歲,男性20例,女性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單純冠心病患者9例。

    1.2 方法

    1.2.1 給應用藥物治療時的患者以及時護理,我們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加強病房日常巡視,比如老年患者在應用靜脈輸注硝酸甘油時,輸注速度的掌握要準確,在患者整個治療的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老年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同時監測血壓和心律,注意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給予治療藥物劑量應嚴格要求,把握準確、并且使用及時,發現老年患者異常情況立即停藥,馬上通知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因為老年人的腎臟功能均有所降低,要預防藥物腎毒性發生。在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藥物的應用過程中,對劑量的要求十分嚴格,在用藥治療過程中密切注意老年患者的血壓、心率、尿量,大便、臨床癥狀改善等情況。

    1.2.2 注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排便情況,預防老年人便秘,便秘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見的消化系統道癥狀。嚴重的便秘常使老年患者伴有頭痛、腹脹、厭食,因為便秘老年人排便時需要過度屏氣使老年患者顱內壓和腸內壓升高,導致心絞痛發作、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根據相關研究報道,在缺乏運動的老年患者中,左半結腸和直腸內均可見到積聚的糞便[2]。另外,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患者機體虛弱,無力排出糞便,加上老年人牙齒松動、脫落,經常食用軟爛之食,纖維素含量較少,也會引起便秘,老年人口腔味蕾數目減少,喜歡食用肥甘、厚膩之物,也是引起便秘是因素。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要指導老年患者不要依賴促排便藥物,預防增加藥物應用增加對消化道的刺激,囑患者從生活習慣方面糾正便秘,如進食纖維素含量的蔬菜、水果,適當進食粗糙、多渣的雜糧等,適量增加涼開水飲入量,生活中經常食用蜂蜜等。幫助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參加娛樂活動,注意腹肌和盆底肌的鍛煉,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預防便秘的發生。

    1.2.3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產生各種思想負擔,情緒易激動,甚至絕望,結果導致病情惡化,因此要給予及時心理護理。劉英[3]認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有憂慮、絕望、猜疑、抵抗、應激等。當這些不良心理反應出現的時候,末梢神經刺激有機體組織細胞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導致老年患者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這些情況極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復。因此我們護理人員應多與老年患者溝通,了解他(她)們真正的心理、生理需要,根據老年患者病情、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特點,給予及時心理護理,我們應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盡力幫助老年患者解決問題,避免老年人情緒變化導致病情走向惡化。

    1.2.4 住院期間的老年患者多因醫院環境因素、心理狀態、疾病癥狀干擾等導致睡眠紊亂,表現為入睡困難或者是入睡后易醒、醒后常常不能繼續入睡的情況。導致老年患者睡眠紊亂含有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因素,老年心血管疾病易反復發作,特別是在夜間迷走處于神經興奮狀態,加上冠狀動脈收縮,結果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老年患者往往因胸悶憋氣而醒,久而久之導致睡眠不穩和睡眠紊亂。所以我們要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環境要保持安靜、睡前開小燈,盡可能滿足患者睡眠需求。并且應注意觀察患者睡眠前狀態,如果有影響睡眠的因素,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予解決和心理疏導。

    2 結果

    本組3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經過護理人員精心細致全面的護理,均積極配合治療護理,病情穩定后出院,效果滿意。

    3 討論

    臨床上心血管疾病多見于老年患者,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本病患病率明顯呈上升的趨勢,所以對他(她)們的護理特別重要。我們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根據老年患者的特點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我醫院重視和加強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促進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復,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王萍.淺談老年高血壓病的護理.吉林醫學,2010,1(31):5657.

    第5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關鍵詞] 睡眠障礙;老年人;Meta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Such databases as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Web of Science,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or literature on nursing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The Review Manager 5.0 software was taken for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12 studies including 1658 cases were eligible to the criteria (865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9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together. 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SQI score [MD=-2.16, 95%CI (-2.47, -1.84), P < 0.000 01], sleep time [MD=49.75, 95%CI (42.60, 56.89), P < 0.000 01] were found to be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leep latency [MD=-7.25, 95%CI (-8.96, -5.54), P < 0.000 01], hospital time [MD=8.51, 95%CI (5.34, 11.68), P < 0.000 01]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alleviate sleep disorders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improve sleep quality, which contribute to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Key words] Sleep disorders; Elderly; Meta-analysis

    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睡眠與覺醒交替紊亂以致睡眠質與量的異常以及睡眠中發生異常行為,常表現入睡困難、睡眠表淺多夢、早醒、嗜睡等。睡眠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病癥之一。國外研究報道,42%的老年人(≥65歲)長期失眠[1]。國內研究發現,60歲以上老年人中57%有睡眠障礙[2]。睡眠障礙會導致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情緒低落,從而引發一系列軀體、心理問題,如跌倒、抑郁、心血管意外等。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受醫院環境、治療以及疾病影響,住院期間比平時更容易經歷睡眠障礙。研究顯示,80%以上的內科老年住院患者(≥60歲)會出現睡眠障礙[3]。長期反復的睡眠障礙不僅影響原發疾病的康復,還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與住院老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得到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的重視。

    目前,我國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只是在出現嚴重睡眠障礙時給予藥物治療,但長期藥物治療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并且效果也逐漸降低。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指出睡眠對健康和治療至關重要,因此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是護理實踐工作的一項基本職責[4]。這充分體現了睡眠障礙護理的重要性。綜合護理干預通過消除影響因素、改善睡眠環境、心理干預、睡眠健康教育和藥物指導等方式,使住院老人睡眠質量大大提高,從而促進疾病康復。但是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睡眠障礙的效果缺少大樣本隨機對照性研究。為進一步求證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的影響,本研究對當前公開發表的原始研究進行客觀評價,為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提供更可靠的臨床證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檢索策略

    利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檢索所有中/英文公開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檢索時間均為建庫至2015年1月。同時,手檢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和同行評議文摘。中文檢索詞為“老年患者或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礙&護理干預或護理”,英文檢索詞為“sleep disorders & nursing care or nursing & elderly patients or older patients”。

    ? 1.2 文獻納入標準

    1.2.1 研究類型

    綜合護理干預影響住院老人(年齡>60歲)睡眠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無論是否采用盲法。

    1.2.2 研究對象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診斷為不同程度睡眠障礙的患者。

    1.2.3 干預措施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即醫療機構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及指南要求而采取的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睡眠綜合護理干預,如改善睡眠條件、給予心理支持等。睡眠干預的持續時間為1周~3個月。

    1.2.4 觀察指標

    ①住院時間(d);②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睡眠時間、睡眠潛伏期;③基礎疾病治愈率(%)。

    1.3 文獻資料提取和質量評價

    由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檢索和資料提取,提取內容包括文題、作者、發表年限、樣本量等。由2名研究員根據Jadad量表[5]對納入隨機對照試驗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內容包括隨機序列的產生,隨機化隱藏、盲法、撤出與退出4個方面。總分為7分,1~3分的實驗研究被視為低質量研究,4~7分為高質量研究。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 5.0軟件進行資料分析,首先進行異質性檢驗,若P > 0.1,I2 < 50%可認為研究同質,選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 < 0.1,I2≥50%,但臨床上判斷各組間具有一致性需進行合并時,選擇隨機效應模型[6]。計量資料選取加權均數差值(WMD)及其95%置信區間(CI)表示。當某個Meta分析結果的納入研究數≥ 10個時,可進行漏斗圖分析來判斷有無發表偏倚。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檢出中英文文獻共342篇,經過篩選最終納入12個對照研究[7-18],共1658例受試者。其中2個[12-13]為半隨機對照試驗,10個[7-11,14-18]為隨機對照試驗。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納入研究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即基線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

    12篇納入的文獻均為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所有研究均提及“隨機”但未說明具體的隨機方法,均未報道分配隱藏和盲法[9-20](護士實施干預措施難以實現研究者盲法,但可以做到患者和結局測量者單盲),所有研究結局數據完整,無失訪人數。所以Jadad量表得分均為4分,可認為研究的質量一般。

    2.3 Meta分析結果

    2.3.1 睡眠質量相關指標

    2.3.1.1 PSQI評分 11個研究[7-12,14-18]比較了綜合護理干預對PSQI評分的影響,共1438例。各研究間未發現異質性(P=0.07,I2=43%),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PSQI評分上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MD=-2.16,95%CI(-2.47,-1.84),P < 0.000 01](圖2),試驗組的PSQI評分高于對照組。基于OR值繪制漏斗圖(圖3),漏斗圖顯示形狀對稱,各研究分布較為集中,提示無明顯發表偏倚。

    2.3.1.2 睡眠潛伏期 5個研究[8,10,13,15-16]比較了綜合護理干預對睡眠潛伏期的影響,共798例。各研究間未發現異質性(P = 0.82,I2 = 0%),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睡眠潛伏期方面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MD=-7.25,95%CI(-8.96,-5.54),P < 0.000 01](圖2),試驗組的睡眠潛伏期短于對照組。

    2.3.1.3 睡眠時間 5個研究[8,10,13,15-16]比較了綜合護理干預對睡眠時間的影響,共798例。各研究間未發現異質性(P = 0.44,I2 = 0%),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睡眠時間上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MD=49.75,95%CI(42.60,56.89),P < 0.000 01](圖2),試驗組的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

    2.3.2 其他指標

    2.3.2.1 住院時間 3個研究[11-12,18]比較了綜合護理干預對住院時間的影響,共526例。研究間存在明顯的異質性(P=0.0003,I2=87%),探討其來源可能是包含半隨機對照研究[12]所致,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其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住院時間上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MD=8.51,95%CI(5.34,11.68),P < 0.000 01](圖4),試驗組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

    2.3.2.2 基礎疾病治愈率 3個研究[11-12,18]比較了綜合護理干預對基礎疾病治愈率的影響,共526例。各研究間無明顯異質性(P = 0.9,I2 = 0%),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基礎疾病治愈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R=1.28,95%CI(0.79,2.08),P > 0.1](圖5)。

    3 討論

    3.1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的積極影響

    由Meta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除了基礎疾病治愈率,試驗組老年患者PSQI評分、睡眠潛伏期、睡眠時間、住院時間均有所改善,說明相對于常規護理,實施綜合護理睡眠干預更能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減少住院時間。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睡眠的質和量逐漸下降[19]。老年睡眠障礙患者精神不濟,免疫力下降,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但大多數老年人認為睡眠障礙在老年期出現很正常,這種觀念使得他們不會主動尋求幫助[20-21]。所以,護士要對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給予足夠的重視,主動幫助睡眠障礙患者解決睡眠問題。納入的研究中護士充當支持、教育的角色,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老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綜合睡眠干預,即幫助患者找到和解決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關心和尊重患者,給予患者精神支持,減輕心理負擔;努力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條件和環境;進行有關睡眠衛生知識、心理療法、用藥原則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從而多方面全方位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

    ?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系統評價尚有局限性,有待進一步完善:①納入的均為中文研究,缺乏嚴謹的、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②睡眠干預措施和患者病種不完全相同,不同睡眠干預措施及不同疾病對結果都可能產生影響;③測量睡眠質量的指標不足且敏感性效果不夠,降低了研究的說服力。

    3.3 對臨床工作的啟示

    雖然本系統評價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由于納入研究質量尚可,因此可以為臨床工作提供證據基礎。即護士在臨床中應主動評估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及時發現睡眠障礙患者,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積極合理的睡眠干預措施,以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質量,促進疾病康復。另外,納入的研究中的睡眠綜合護理干預雖大體相同,但每個研究的具體實施方式有所區別,所以在結合上述主要干預措施之外,還要基于臨床具體情況以制訂最適合老年患者的睡眠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實施綜合的睡眠護理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而且能使老年患者身心舒適,從而促進基礎疾病康復,最終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應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了解老年患者疾病之外的需求,實施整體護理,采用綜合方法,真正為患者實現生物-心理-社會全方位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Roepke SK,Ancoli-Israel S. Sleep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J].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0,131(1):19-36.

    [2] 史文玲.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礙與綜合護理干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3):2530-2531.

    [3] 馬春蘇.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相關因素分析及綜合護理干預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2):1609-1610.

    [4] Nightingale F. Nightingale Notes on NursingC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M]. New York:Appleton and Company,1859.

    [5] Jadad AR,Moore A,Carroll D,et al.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 [J]. 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6] 胡雁,李曉玲.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30-40.

    [7] 張麗梅.綜合干預對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10):922-923.

    [8] 張珀璇,張麗華,陳冬梅.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3):525-527.

    [9] 周新燕.提高老年高血壓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綜合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0):1918-1919.

    [10] 張艾靈,毛桂琴.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26-27.

    [11] 周艷芬,袁曉玲,張文婧,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42):2115-2116.

    [12] 徐翠蓮,王亞紅.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綜合護理干預[J].吉林醫學,2012,33(21):4690.

    [13] 祝亞玲.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障礙與護理方法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9):1978-1979.

    [14] 王燕,蘇金虎,鄭發展.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礙患者的臨床影響[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 32(3):234-235.

    [15] 張柳娟,張荀芳,鄭彩娥,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睡眠障礙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7):3-4.

    [16] 賽雅娟.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睡眠障礙患者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4,(3):1441-1442..

    [17] 陶鳳英,彭曉梅.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負性情緒及睡眠障礙改善的影響[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4,24(4):50-53.

    [18] 徐愛月.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2):3223-3324.

    [19] Helbig AK,D?iring K,Heier M.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s and falls among the elderly:results from the German Cooperative Health Research in the Region of Augsburg-Age study [J]. Sleep Medicine,2013,14(12):1356-1363.

    第6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陜西 曹×x

    曹讀者:老年期癡呆可由很多種疾病引起,其中以阿爾茨海默病(一種神經系統原發性退行性變性疾病)和腦血管病變導致的癡呆為主。臨床檢查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腦萎縮,屬非可逆性改變。一些患者除有明顯的記憶衰退外,還可有程度不等的精神行為癥狀、睡眠障礙或人格改變。這些患者除需應用藥物緩解癥狀外,良好的護理和照料非常重要,對于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增強體質、防止并發癥和意外事故的發生是關鍵的一環。

    為癡呆患者選擇適宜的看護或照料機構服務,建議應注意考慮以下幾點:

    1、癡呆程度較輕,軀體健康狀況較好者,一般可居家照料或人住有癡呆看護條件的養老院、托老所或日間服務站。

    2、癡呆程度較輕或癡呆程度中等但伴有明顯的精神行為癥狀,或軀體情況較差者,可考慮短期入住醫療機構治療。

    3、癡呆程度較重或軀體情況較差,但精神行為癥狀并不突出者,可考慮專人陪護或入住看護條件較好的養老院。

    4、發生嚴重軀體并發癥的癡呆患者,應及時入住醫療機構予以針對性治療。

    5、精神行為癥狀處于明顯階段的癡呆患者,適宜到老年精神科醫療機構就診,接受專科醫護人員的治療和指導,必要時應短期住院治療。

    一些選擇居家照料和護理的患者,或由子女親屬照料,或請專人陪護,特別應注意如下問題。

    1、與治療相關的護理:特別是服藥,由于癡呆患者對治療的理解和依從性較差,往往不能遵從醫囑接受治療,需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如解釋、說服、哄勸或強制等。

    2、生活照料與護理:對輕度癡呆患者要督促、輔導或協助其完成日常生活的料理;對重度癡呆或軀體情況較差的患者,則由看護者提供具體的生活料理;喪失自理生活能力者,要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服務。

    3、飲食照料與護理:應適應老年人的飲食習慣,保證多種營養和易于消化,在協助患者進食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和觀察有無發生咳嗆、誤吸、噎食等異常現象,尤其是對中、重度癡呆患者要將飲食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放在首位,或給予必要的輔助措施,如鼻飼等。

    4、睡眠照料和護理:癡呆老人的睡眠常常晝夜顛倒或睡眠較少,前者可逐步調整作息時間,后者可適當應用些藥物。老年人隨年齡增長對睡眠需要的時間會減少,夜間睡眠淺、白天易打盹,這都是老年人睡眠的特點,均應計算在老年人睡眠的總時間內。不可為了延長老人睡眠時間,而增加催眠劑的應用,那樣不僅會擾亂老人的生理性睡眠,還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可由陪護人員與患者聊天,或做其喜愛的一些活動等,以度過“漫長”的黑夜。有些患者明明是睡著了(甚至已打鼾),醒后仍認為沒有睡,這是“感覺性失眠”,要讓老人認識到“這實際上是睡著了”,對此不必介意。

    第7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關鍵詞:呼吸內科;臨床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217-01

    由于大氣污染、吸煙、工業經濟發展導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原因,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日益增高,死亡率也日益上升,目前因呼吸系統疾病的導致的死亡原因,已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三位。而在這些死亡病例中,老年人的比例甚高,由于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日漸衰退,這為疾病入侵呼吸系統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并且對于這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對老年人的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本文就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內科治療的85例5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其住院期間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結合實際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現將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實驗資料的選擇均來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內科治療的85例5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病歷,其中男性53例,女性32例,最小年齡57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年齡66歲,這些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為主,經過診斷主要為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以及支氣管哮喘。其中慢性支氣管炎35例,阻塞性肺氣腫43例,支氣管哮喘7例。

    2常見的護理問題及應對策略

    心里護理:老年人年齡偏大,身體免疫力降低,對于疾病的抵抗力減退,疾病往往反復發作,老年人對此心里負擔較重,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對于疾病治療的信心不夠,往往會產生消極治病的想法。另一方面,對于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的原因,考慮到自己的疾病可能會給家人在經濟上帶來一定的負擔,對自己疾病的治療產生內疚感,造成一定的心里壓力。對于此類患者,作為護理人員,我們要向其解釋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手段及治療方案如何,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存在焦慮的患者,我們應適時的進行安慰,與老年患者多溝通,了解其存在的困難,并努力給予幫助。

    睡眠護理:呼吸內科老年患者本身疾病的所致,使老年患者感到呼吸困難,夜間難以入睡,導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礙;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往往有較大的心里壓力,往往使其難以入睡。睡眠治療的好壞直接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與疾病的預后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此類患者,改善睡眠狀態是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降低病房內的噪聲分貝,保持適當的溫度以濕度,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安靜和諧的睡眠環境促使患者入睡。對于心理負擔較重的患者,積極的心里護理是必不可少的,解除患者的心里,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飲食護理:飲食與疾病的預后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營養狀況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復,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的各個器官正經歷著衰退,對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的減退,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長期處于與疾病的抗爭狀態,身體能量的消耗較大,這樣容易造成老年患者的營養不良,對于這些患者,針對其不同疾病制訂合理的食譜,合理調配飲食,少吃多餐,增強食欲,滿足老年患者身體需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入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用藥護理:隨著病情的發展,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也逐漸發生著改變,肝腎功能減退,對于藥物的解毒及排泄能力下降,對于老年人的用藥,要根據病情的變化及肝腎功能綜合考慮,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由于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對于藥物可能出現漏服或者過量服食等情況,要告知其家屬密切觀察老年人的用藥情況,如果在用藥后出現一些副作用,要及時的向醫生匯報,積極的處理副作用,并且協助醫生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產生的護理問題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與老年的病情、年齡、家庭的經濟狀況及環境相關,并且各個因素之間可以相互影響,加重老年患者的病情。但是通過適當的解釋、教育及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能夠減輕患者的心里負擔,改善患者的治療療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李冰, 呼吸內科病人健康教育的實踐與體會.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 2004. 2(2): 第126-127頁

    [2]崔紅萍,淺析內科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應用.健康必讀,2012.11(6):第488頁

    [3]裴麗秀,呼吸內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質量分析及其護理對策探討,醫學信息,2011,24(3):第233-234頁

    [4]黃志敏, 淺議呼吸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保健問題,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02(7):第158頁

    第8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1 防跌倒

    老年人骨骼肌系統功能下降,導致肌肉關節移動功能減退和骨質疏松、反應遲鈍、靈活性降低、速度慢、動態平衡控制能力降低,易引起跌倒。這是老年人常發生的意外事故,可能造成嚴重骨折和其他損傷。

    1.1 了解老人的心理,做好疏導工作。一般有兩種心理狀態能危及老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煩他人,尤其是個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動手。

    1.2 環境設施。由于大部分老人行動不便,幫助老人熟悉環境,加深對方位、布局和設施的記憶,以協助其感覺器官的作用。在老人走動的的范圍內,應有足夠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無障礙物,水泥地面應避免受濕,如有條件鋪塑膠地板,光而不滑,平而有彈性。使用坐式馬桶,并設有扶手。澡盆不宜過高,盆口離地不應超過50cm,以便于進出,盆底墊膠氈,以防老人滑到 。

    1.3 衣、褲、鞋不宜過于長大,尤其是褲腿太長會直接影響行走,走動時應穿合腳的布鞋,盡量不穿拖鞋。應坐著穿、脫襪子、鞋、褲子。

    1.4囑老人在行動前應先站穩、站直后再起步。小步態老人行走時應有人攙扶或拄拐杖。對反應遲鈍,有位置性低血壓,服用冬眠靈類藥物以及用降壓藥的老人,盡量夜間不去廁所,如夜尿較頻,應在睡前準備好夜間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須下床或上廁所時,一定要有人陪伴。便后起身上下床低頭彎腰撿東西等動作應緩慢,避免猛回頭和急轉身的動作。

    2 防墜床

    因老年人視力、平衡能力下降,易發生墜床。 意識障礙的老人應加床檔;睡眠中翻身幅度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應在床旁用椅子護擋;如果發現老人睡近床邊緣時,要及時護擋,必要時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墜床摔傷。對于個別老人床邊應加護攔。

    3防燙傷

    老年人怕冷而又感覺遲鈍,在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時要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控制。熱水袋的溫度一般不超過50℃。電熱毯臨睡前應關掉,有的老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沒有力量將瓶里的水倒進杯子,對此護士要定時為老人倒水,將工作做在前面。

    4誤咽

    老年人吞咽能力下降,在進食和服藥時速度要慢,不要邊吃邊談,要求注意力集中,進食時適當,采取半臥位或坐位,每口食物量不宜過多,防止假牙脫落。食物少而精,軟而易消化,保證足夠的營養,吃干食發噎者,進食時準備水或飲料,每口食物不宜過多,喝稀食易嗆者,應把食物加工成糊狀。夜間睡眠以側臥為好。

    5 注意給藥安全

    一般來說,老年人常患多種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還具有病史較長不易治愈的特點,因此,許多老人不僅常年反復用藥,而且聯合使用多種藥物,夜間或睡眠中給老人服藥,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藥,以防似醒非醒服藥誤入氣管造成嗆咳,粉劑應裝膠囊或加水混成糊狀再服。

    5.1 明確用藥指征,可用可不用的藥物最好不用。

    5.2 應用最少種類的藥物,必須合用時最好不超過3~4種[1]。

    6 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老人活動減少,故常有四肢無力和肌肉萎縮等狀況,因此要堅持讓老人早睡早起,并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但應注意不宜過度勞累。

    7 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老人由于身體的機能衰退,疲勞后恢復較慢,故應適當增加睡眠。一般情況下,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每天睡眠時間達到7~10小時不等,以精力充沛、不出現瞌睡為宜。

    總之,醫院應做好住院老年人安全的護理,應采取有效措施,創造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住院環境,對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第9篇:老年人的睡眠護理范文

    【摘要】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老年高血壓就是年齡超過60歲達高血壓診斷標準的即為老年高血壓;其特點是血壓波動大且易發生性低血壓,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與年輕人有所不同,因此在護理方面必有其特異之處,重視老年高血壓的護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討老年高血壓在護理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護理對策

    高血壓是我國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年輕的患者相比,發生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更高,是老年人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加強老年高血壓護理至關重要,重視對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以下是筆者在常年的護理工作中總結的個人經驗,望批評指正。

    一 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常有情緒不穩定的心理,如心情煩躁、易怒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許多科學研究將高血壓的心理反應特點歸納為6種類型:恐懼型、憂郁型、焦慮型、樂觀型、急躁型以及麻痹型,針對這六種類型應該注意采取得當適宜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庭成員應該充分認識此癥的特征。

    首先,護理人員要意識到正確的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較好的治療作用,注意調節患者心理平衡,時刻安撫患者,態度要熱情親和,耐心向患者以及其家人解釋病情變化,使病人得到安慰和寄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進行心理咨詢,時刻進行心理疏導,取得患者信任,解脫心理壓力,以取得滿意療效;做好信息反饋,掌握心理狀態,情緒變化,并做好記錄,及時報告醫生,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導致病人的病情突然惡化;提高藥物的心理效應,給藥是護理工作內容之一,在給患者送藥時,要輕巧柔和,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痛苦,要耐心傾聽說話困難的患者,盡量按病人要求操作,使患者治療能有效配合。

    其次,患者家屬應該積極幫助患者就醫,體貼照顧好患者,減少其精神上的壓力;注意保持室內的安靜及清潔,減少影響患者情緒激動的因素,并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家屬應該經常解釋、說服、患者,鼓勵患者戰勝病魔的勇氣。

    二 生活干預,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

    首先,飲食指導。高脂飲食對血壓有重大的影響,有些高血壓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癥。總外周阻力的增加是高血壓的主要病理特征,血液粘度則是外周阻力的決定因素之一,高血脂癥的發生增加血液粘度,導致外周阻力的增加。從這一角度來看,高血脂癥則可能是高血壓的病因之一。因此,患者應該控制膽固醇以及高脂肪食品;流行病學調查、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都已證實:鈉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生率呈正相關,攝鹽量多的地區人群中高血壓發病率高。反之,則少。攝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主要見于對鹽敏感的人群中,因此,應該限制食鹽的攝入,每天應該低于6 g,證足夠的鉀、鈣攝入,多補充維生素食品。多吃一些保護血管和降壓作用的食品,如新鮮水果,蔬菜,主食不單一,如:豆類、玉米、胡蘿卜、大蒜、海蟄、橘子、蘋果等。

    其次,戒煙限酒。飲酒多少與血壓有一定的關系,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續飲酒4 a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增高40%,飲酒者高血壓患病率是不飲者的1.24倍。這是因為乙醇可以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增加交感張力,促使加壓素及其他縮血管物質的釋放,從而引起高血壓。乙醇還可促進血小板的聚集與血栓形成,長期飲酒還使熱量攝入增加,引起超重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壓;吸煙對血壓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煙霧中尼古丁能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肌負擔,因為尼古丁會刺激機體釋放兒茶酚胺等血管收縮物質,使血壓升高,加重血管壁的缺氧,導致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形成。因此,對煙酒嗜好者,要勸解他們戒煙戒酒,告誡他們煙酒對心血管疾病危害,比如煙酒可以使血管痙攣,冠狀動脈血流進一步減少,心肌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心絞痛等。不要讓患者喝濃茶,咖啡更是禁止。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要幫助其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第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老年患者與青年人不同,他們的生理功能有了不同程度改變,對疾病的抵抗力、防疫機能都相應下降,因此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他們每日應該保持6小時睡眠和1―2小時午睡,并且要提高睡眠的質量,消除影響睡眠的不良因素,如:聲音、強光、溫度等。

    第四,運動對高血壓有很大的影響。適當運動,如慢跑、氣功、打太極拳等可以消除交感神經內緊張,對降低血壓,改善癥狀,減少藥物用量有一定的效果,持之以恒,可增強人體抵抗力,加之合理的膳食,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體重,減肥與增加體力活動己被證實能夠有效降低血壓。因此,老年人應根據個人情況規劃自己每天的活動量,建議進行有氧代謝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球類、健身操等。

    三 用藥指導

    老年人對降壓藥物較敏感而耐受性較差,用降壓藥要緩慢,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依據病情采用適合老年人服用的劑型,如長效劑、控釋劑或緩釋劑;護理人員務必嚴格指導患者按醫囑用藥,使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的名稱、劑量、注意事項及毒副作用,并學會處理出現毒副作用的應急方法,使血壓緩慢而逐步降到適當水平。在用藥期間應該保持動作的緩慢,特別要注意晚間排尿時不要動作幅度過大過猛,以免血壓突降而導致眩暈或暈厥。

    四 指導測量血壓

    要做好高血壓患者各時間段的血壓監測,以便更科學地為臨床指導用藥提供依據。國內有研究證明: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在4∶00開始上升,在7∶00左右達高峰:第2個高峰時間是在16∶00~18∶00,因此護理人員應注意這2個時間段的血壓測量。血壓的位置很重要,高度應該是在肘關節上一寸的地方,松緊適中。應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以利于患者出院后進行有效的自測,時刻掌握血壓變化情況,并進行適時治療。

    參考文獻

    [1] 李琳,朱建萍,徐軍.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5年第18期

    [2] 金獻萍.老年人高血壓病護理進展[J].中國醫學文摘•老年醫學,2003年第3期

    [3] 郭俊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學,2011年第5期

    [4] 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特點及護理[J].國療養醫學,2005年4月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成人性开放大片|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欧美成人久久久|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动漫综合网|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亚洲成人一级片|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