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胎兒超聲診斷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生兒先天性畸形具有3%的發病率,其中還有2%的新生兒由于畸形嚴重而夭折。所以對胎兒畸形的產前診斷是促進新生兒死亡率不斷降低以及人口素質提升的關鍵環節[1]。在對具有明顯解剖形態學改變的畸形進行診斷的時候具有較高的確診率,對于那些僅有生物徑線測值改變,而沒有明顯生態學改變的異常發育卻會非常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所以說在對胎兒發育異常進行篩查和診斷的時候,超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對畸形胎兒產前超聲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超聲醫學在胎兒發育異常診斷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了12周以上的住院產婦共計有6021例,年齡在19―42歲之間,孕周在13―42周之間,共計有72例在院分娩畸形胎兒,在產婦產前采取超聲檢查的方式針對胎兒系統進行檢查,經過超聲檢查發現有58例胎兒畸形,在足月產或者引產之后得以證實,此外還有14例漏診,在分娩之后才發現畸形。
1.2方法
采用彩色三維超聲成像儀,采用探頭的頻率5―9MHz,經過陰道三維容積探頭。在檢查者將膀胱排空之后,取膀胱截石位,在陰道后穹窿進行探頭的置放,對子宮以及雙附件進行二維常規掃查,采用三維成像的方式針對可疑子宮發育異常的患者。在表面模式成像之后,檢查人員進行分析和觀察,采用存盤的方式對所有的三維超聲數據進行處理[3]。
2 結果
分娩的72例畸形胎兒當中,有22例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其中包括12例腦積水、2例無腦兒、8例脊柱裂;18例消化道畸形,其中有8例內臟外翻、2例先天巨腸結以及8例直腸閉鎖;14例唇裂;2例腦積水;4例尿道下裂;10例肢體異常,2例胸前壁血管瘤和胎兒后腹膜畸胎瘤,其中還有14例畸形胎兒屬于兩種以上復合畸形。在經過超聲檢查之后,14例漏診的包括4例唇裂、4例尿道下裂以及6例直腸閉鎖,達到了83%的畸形檢出率。
3 討論
所謂的出生缺陷就是指的胎兒發育異常,其中包括功能異常以及形態結構異常,在最近幾年以來,隨著孕期規范的產前檢查以及在臨床上超聲的廣泛應用,能夠對胎兒的發育異常實現及時的發現,從而將妊娠及時終止。超聲是促進新生兒死亡率不斷降低以及人口素質提升的關鍵環節[4]。
脊柱裂、腦膜腦膨出、腦膜膨出、腦積水以及無腦畸形,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無腦兒。在超聲檢查中主要表現為顱骨光環的缺少,瘤結樣團塊會在胎兒頭顱出現,蛙眼癥是其典型的表現,一般情況下,最早可以在第十二周查出來。異常增多的腦脊液積聚在顱腔內就是所謂的腦積水,最多可以達到1000毫升的貯積量,增加的腦脊液以及受壓的腦實質,非常容易造成梗阻性難產在引產過程中的發生。側腦室在臨床20周前會出現暫時性的失調,所以不要輕易對腦積水下診斷結論。腦膜腦膨出以及腦膜膨出屬于顱骨先天性缺損,最為常見的是枕部。脊柱裂在腰骶部出現的比較多,主要是因為先天椎管閉合不全而引起。典型的超聲影像會在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中有所體現,經常會共存著兩種或兩種以上畸形,超聲在對這種畸形進行檢查的時候基本上可以達到100%的診斷率。
消化系統畸形包括內臟外翻、內臟膨出以及消化道閉鎖。最容易漏診的就是消化道閉鎖影像,常常會在喂奶嘔吐或者產后無胎糞時發現。在妊娠12周之后臨床上與超聲影像相結合就可以較快的作出診斷。泌尿生殖系統畸形可以在超聲顯像中被發現的包括腎發育不全、尿路梗阻或閉鎖、腎積水、多囊腎等。一般情況下在妊娠20周之后進行診斷。
肢體異常主要包括手足畸形、斷肢畸形、無肢畸形以及缺肢等。以超聲像圖為根據可對之進行診斷,然而卻需要仔細尋找小的畸形。其中較為少見的就是胎兒腫瘤,其具有多樣的發病形式,在發病的時候同時還會伴有羊水過多以及多種胎兒畸形。具有較大腫瘤時會出現分娩困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開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優生優育的問題。作為一種方便的、無創的檢測手段,超聲可以為臨床上的治療和診斷提供非常可靠地依據,從而成為對胎兒畸形進行篩選的臨床上的非常關鍵的診斷方法。此外,早期發現胎兒畸形,并且給予早期治療以及早期診斷可以將大量的財力、物力以及人力節省下來,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沈國放,聞輝,季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2, 19(1): 82-83.
[2] 嚴英榴,楊秀雄,沈理,等. 全蓮花.超聲診斷胎兒畸形的探討[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13,4(5):395.
[3] 楊太珠.胎兒骨骼系統畸形的超聲診斷[J].中國實用婦產科與產科雜志, 2010, 21(9): 528-529.
關鍵詞:產前診斷;超聲檢查;教學
超聲診斷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病理學和超聲圖像為一體,將各學科有機地結合,從觀察圖像的角度來認識各種病變,理解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從而提示疾病的本質[1],最終協助臨床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產科超聲診斷隸屬于超聲診斷學。而產科超聲在產前診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圍產期死亡率和圍產期發病率的高低。北京市已頒布了超聲產前診斷和產前篩查等技術規范,嚴格規范了產前超聲檢查技術。目前,從事產前超聲檢查醫師的技術水平良芳不齊,因此,對這些醫師進行產前超聲檢查技術的培訓非常重要。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產科超聲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提升產前超聲篩查技術水平的關鍵。但在產科超聲診斷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一些誤區。比如:(1)忽略正常結構,一味強調異常結構;(2)課件制作過于繁瑣,重點不突出; (3)缺乏總結等。針對這些誤區及在產科超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幾點總結。
一、正確認識胎兒的正常解剖結構是產科超聲檢查的基礎
人體解剖學是超聲診斷學的基礎,只有很好地了解人體正常的斷層結構,才能正確認識超聲圖像中的組織結構,有利于鑒別異常圖像,就如一座高樓需要一個堅實的地基一樣,正常胎兒結構的超聲圖像是進行產科超聲篩查和診斷的基礎。如果對胎兒的正常結構不了解,就有可能對異常的結構不認識,或者將正常的結構誤認為異常結構。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孕婦妊娠20周左右,在外院超聲診斷為“腦積水”,而我們的超聲檢查顯示顱內結構正常。這是因為胎兒在20周前,大腦實質的回聲呈低回聲,有時甚至呈無回聲,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同時將大腦側裂誤認為側腦室的外側壁,則會造成“腦積水”的錯誤診斷。因此,在產科超聲診斷教學中,正常胎兒的超聲圖像應該占有重要地位,避免一味強調異常結構而忽視正常結構的辨析。只有正確認識正常胎兒的超聲滋床醫學或序圖像,才能夠在檢查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分析比較,避免誤診和漏診。
二、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方式是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網絡等現代媒體技術進行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 [2],是醫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超聲影像醫學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門解剖學和形態學的學科 ,強調從觀察臟器圖像的角度來認識各種病變。因此,動態多媒體在超聲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 [3]。如在講解中晚期妊娠胎兒的超聲表現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胎兒在宮內軀干及肢體活動情況、心臟跳動、張嘴吞咽等 [4]。尤其是在講解胎兒心臟時,多媒體動態教學能把實時心臟運動的動態過程清晰完整地顯示出來,學生能短時間內建立起形態學的思維 ,這樣對胎兒心臟的超聲診斷容易理解 [5]。總之,胎兒是一個在母體內不斷活動的完整個體 ,我們利用超聲儀器及圖文工作站對正常胎兒及典型的畸形胎兒圖像進行存儲 ,并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動畫和文字編輯等處理 ,使胎兒的掃描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理解,并可彌補實習或進修時操作機會不夠及疾病種類不全的缺陷。
三、與病理和臨床相結合 ,加深印象
胎兒在不同發育階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可發生不同的畸形,病種繁多,比如:心臟異位 ,既可發生于胸內 ,也可發生于胸外 ,甚至位于臍帶中部。目前,雖然對胎兒畸形的認識和診斷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需要更多人投入更多的精力 ,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注重臨床隨訪,并對典型病例進行存檔 ,對引產的胎兒進行病理解剖來印證超聲診斷,將病理圖片與超聲圖像進行對比分析,制作成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印象。另外,要成為出色的產科超聲診斷醫生,必需熟練掌握產科疾病的臨床知識,才能對病變進行分析,并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重點觀察胎兒的某個器官或系統。如: 對羊水過少的孕婦,要重點觀察胎兒腎臟、輸尿管、膀胱、下尿道、腎上腺及腎動脈等情況,看胎兒是否有泌尿系統畸形 ,在掃查中,切勿將平臥的腎上腺當成腎臟,此時,可通過腎動脈是否缺如進行鑒別。由此可見,臨床知識在產科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 熊秀勤,杜文華.產前超聲診斷教學的體會[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07,(12)。
[2] 謝紅寧.胎兒出生缺陷超聲檢查的形態學基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5,(09)。
[3] 劉曉宇,王巍,譚篪.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 2009,(05)。
[4] 門永忠,陳新燕,李金生,王晨星.超聲診斷胎兒產前畸形[J].醫藥論壇雜志, 2005,(14)。
[5] 鄧遠瓊,斯軼凡,張志娟,劉貞.超聲產前診斷胎兒畸形[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08,(06)。
[6] 黃艷. 39例胎兒畸形產前B超診斷結果分析[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6)。
【關鍵詞】胎兒 適應征 檢查方法
(一)其主要適應征
1.確定早孕
2.診斷異常妊娠(如流產,宮外孕,葡萄胎,胎兒先天性畸形)
3.診斷胎兒存活情況
4.多胎的診斷,特別是單孕囊多胎的診斷
5.判斷胎兒的孕齡
6.判斷胎兒宮內發育情況
7.確定胎位
8.診斷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老化
9.觀測羊水,診斷羊水過多或過少
10.胎盤定位,引導羊膜腔穿刺及抽取絨毛
11.診斷妊娠合并盆腔腫物
(二)檢查方法及步驟
孕婦取平臥位,早孕者需適度充盈膀胱。
1、早孕檢查:首先在下腹部做子宮的縱橫掃查,在宮腔內尋找孕囊,觀察孕囊的大小,著床的部位,是否飽滿,孕囊內有無胚胎、心管搏動、卵黃囊等。并注意觀察子宮肌層,雙側附件,有無子宮肌瘤.妊娠黃體等情況。
2、胎兒檢查:首先找到胎頭,作縱橫切面的連續掃查,觀察其顱內及顏面結構,并準確測量雙頂徑等值。
(1)以胎頭為支點,找到胎兒脊柱,并由頭側追蹤至尾側,觀察其連續性,有無脊柱裂等,避免漏診骶尾部的腫瘤。在追蹤掃查同時應左右側動探頭,觀察胎兒內臟情況。
(2)胎兒胸部情況:觀察心胸比例,心臟的解剖結構有無異常,胸腔內有無其它異?;芈暎瑱M隔是否正常。
(3)觀察胎兒腹部:注意腹壁是否完整,觀察腹內肝臟,胃泡,雙腎,腸管,膀胱等。
(4)觀察胎兒四肢,行長骨的測量,注意骨化中心出現的時間,以及有無肢體的畸形或缺如,有無短肢畸形。
(5)確定胎盤的位置,并觀察其內部結構,特別要注意有無付胎盤及胎盤下緣距內口的距離。有的前壁胎盤位置偏下又不能診斷為低置胎盤,但如做剖宮產就有可能會切到胎盤,這時應注明胎盤下緣距恥骨聯合上緣的距離,以科醫師作子宮切口部位的選擇。
(6)測量羊水的深度,并觀察它的性狀。
(7)測量臍帶的直徑,注意是否為兩條動脈,一條靜脈。彩色多普勒提供高危妊娠,子宮~胎盤及胎兒~胎盤循環的血流參數。
(8)應對整個妊娠子宮作“編織”式掃查,注意肌壁的厚薄。有無合并子宮肌瘤,有無帶器妊娠的節育器,如有應注明部位。
(9)最后應掃查腹腔.盆腔,注意有無異常光團回聲,如畸胎瘤,卵巢囊腫,雙子宮等。
(三)討論
產科超聲是超聲診斷中應用較廣,研究較深的領域。由于其具有安全無損.檢查操作簡單等長處,已成為今日產科檢查首選.必不可少的一種診斷方法。
正常妊娠子宮既有異于未孕子宮,也不同于異常妊娠。因為只有掌握了正常,才能發現異常,它是產科超聲診斷的基礎。
子宮從妊娠12周后從盆腔上升到腹部,其表面僅腹壁覆蓋,妊娠子宮內羊水、胎盤、胎兒間都具有聲學界面,超聲可清晰顯示胎兒解剖結構、羊水、胎盤、臍帶等。同時超聲實時顯像能顯示胎兒的生理活動如胎心、胎動、吞咽、呼吸樣運動、排尿等,是產前胎兒宮內監護的簡易可靠的手段。超聲引導下羊膜下穿刺、臍帶穿刺、肝靜脈穿刺、活檢等是胎兒宮內診斷和治療的一條新辦法。
參 考 文 獻
[1]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314-1357.
R714.56【關鍵詞】 臍帶繞頸;超聲診斷;胎兒;
正常臍帶長約30~70cm,超過70cm則為臍帶過長,過長的臍帶容易縫繞胎兒,最常見的是臍帶繞頸,超聲檢查可作出診斷[1]。B超檢查時應常規掃描胎兒頸部,于胎兒頸部的橫向及縱向掃描都可以顯示頸上方的臍帶回聲,臍帶繞頸時在胎兒頸上方呈平行的點狀或等號狀回聲。對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科檢查的晚期妊娠婦女20例進行B超檢查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晚期妊娠婦女20例,年齡24~38歲,平均28歲;孕齡32~41周,平均孕齡37.5周。
1.2檢查方法 使用LOGIQ3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孕婦仰臥于診斷床上,妊娠中、晚期檢查時,用縱切、橫切,細致觀察臍帶回聲,特別注意胎兒頸部及頭部周圍有無臍帶回聲,如有條件也可用彩色多普勒及頻譜多普勒觀察。
1.3 結果 胎兒臍帶繞頸其中繞頸一周12例,繞頸二周6例,繞頸三周及三周以上1例。
2 超聲診斷
臍帶纏繞處的胎兒體表均有表現:①臍帶纏繞處的表皮有明顯的壓跡;②壓跡的上方可見有圓形或扁圓形的小衰減包塊,彩色多普勒為一小彩團,此為纏繞處的臍帶橫切面;③小衰減包塊內可見短光條或小等號,此為臍帶內的血管壁回聲;④以小衰減包塊為中央,慢慢轉動探頭90°,可尋找出纏繞胎頸的一段臍帶,為一條衰減的帶狀回聲,彩色多普勒為一彩條。臍帶繞頸周數不同,聲像圖表現也不同[2]。①臍繞頸1周:胎兒頸背面皮膚有U字形壓跡,上方有一小圓形包塊,內含小短光條;②臍繞頸2周:胎兒頸背面皮膚壓跡呈W形,其上方有相連的兩個衰減圓形小包塊,很像帶殼的花生,內含短光條;③臍繞頸三或四周:胎兒頸背部皮膚呈鋸齒狀壓跡,其上方有一長串念珠樣衰減包塊,內可見短光條或斷續的光點;④臍繞體、肢則可在胎體表皮有U形或W形壓跡,壓跡多在胯部或腋下,其上有小衰減圓形包塊。一般纏繞體或肢1周,多可自我解脫,但如纏繞多周,而壓跡很深者亦可危及胎兒生。
3 討論
臍帶繞頸是胎兒死產的原因之一,B超檢查時應常規掃描胎兒頸部,于胎兒頸部的橫向及縱向掃描都可以顯示頸上方的臍帶回聲,臍帶繞頸時在胎兒頸上方呈平行的點狀或等號狀回聲。在頸前方見到臍帶回聲不一定是臍帶繞頸,在頸前、后方同時發現臍帶則臍帶繞頸的機會大。用灰階超聲不易掃查清楚環繞的臍帶像,彩色超聲對于臍帶繞頸有特殊的診斷價值,縱切時頸前方有臍帶則呈鮮艷的點狀紅藍色,橫向掃描在胎兒頸部可見鮮艷的花環狀臍帶繞頸的彩色圖像。臍帶繞頸對胎兒造成多大程度的危害,從文獻及我們的研究結果觀察并不對胎兒造成即時危害。應用脈沖多普勒超聲測量臍帶近胎兒端及近胎盤端臍動脈血流,通過對RI及PI的測算結果比較,繞頸兩端的臍血流無顯著差別。說明繞頸對孕時胎兒血液供應無大影響,但對有臍帶繞頸胎兒分娩及采取何種方式結束分娩則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臍帶繞頸或繞體二維超聲觀察已顯示很清楚,一般不會漏診。近來如利用彩色多普勒則更準確。在實踐過程中超聲診斷有時與分娩時不相符合,為此我們對臍繞頸的孕婦進行了跟蹤檢查(孕24~40周),按每2~3周進行一次B超檢查,直至分娩[3]。結果發現6例有臍帶纏頸自行解脫,占8.6%。臍繞頸的自行解脫或纏繞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月份較小而羊水較多孕婦,胎兒活躍容易有臍纏繞也易于解脫;②臍帶過長容易纏繞;③臍纏繞診斷時間距離分娩期越近診斷準確率越高。
超聲檢查臍帶繞頸的時間應選擇在臨產前和分娩前。愈臨近分娩,其結果愈可靠(準確率97%)。妊娠30周前因胎兒活動,纏繞的臍帶可解脫或再纏繞(準確率僅80%左右)。臍帶繞頸征象伴有胎兒心動過緩或不齊,提示胎兒窘迫,應即時報告并采取緊急措施。檢查時盡可能清楚地顯示胎兒頸背部長軸切面,頸部橫斷掃查范圍應盡量包括頸部兩側及腹側,尋找有無臍帶交叉[4]。掃查時探頭不宜重壓孕婦腹壁,以免胎兒頸部周圍的羊水被擠壓而減少,影響診斷。頸部U形壓跡要與稍胖胎兒頸肩交界處皮膚皺褶形成的V形相鑒別,并注意近場聚集和防止偽象的干擾。單純出現頸背U形壓跡和彩色血流尚不足以確定診斷。應同時在胎兒腹側出現彩色血流或有W形壓跡方可肯定。因為臍帶可由面頰、眼眶前和肩部繞過,而未形成繞頸。當孕婦臥位檢查因羊水較少不易辨別臍帶繞頸時可以改用站立位。羊水因重力關系向羊膜腔下方聚焦,對二維超聲顯示有幫助。用高敏感度彩色超聲無需改變。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0-41.
[2] 賈譯清.臨床超聲鑒別診斷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793.
摘要:目的 探討胎兒神經管畸形的產前超聲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3月作者在胎兒產前檢查中發現的14例神經系統畸形的超聲資料及臨床追蹤結果。結果 14例胎兒神經系統畸形中無腦畸形3例、脊柱裂3例、腦膨出1例、脈絡叢囊腫1例、腦積水6例,其中單發畸形11例、多系統畸形4例。結論 神經管畸形超聲產前診斷檢出符合率高,在發現神經管畸形的同時要注意有無其他部位畸形存在。
關鍵詞 產前超聲檢查 胎兒 神經管畸形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etal Nervous System Malformation.Liao-fa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re of Longquanyi District610100, Chengdu, Sichuan.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etal neural tube defects.Methods Analyses retrospectivly 14 cases of nervous system malformation before fetal prenatal care about the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data from 2000.6 to 2008.3. Results Among 14 cases of fetal malform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ree cases without brain malformation, three cases of spina bifida, one case of encephalocele, one case of choroid plexus cyst, six cases of hydrocephalus, 11 cases of deformities single, four cases of multi-system abnormalities. Conclusion The rate of neural tube defects detected with ultrasound prenatal diagnosis is high, neural tube defects are found at the same time to pay attention to whether other parts of deformities exist.
【Key words】Prenat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Fetus;Neural Tube Defect
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6月以來作者在產前超聲檢查中發現并經引產或分娩證實的45例畸形兒,篩出其中14例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兒的產前超聲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超聲在產前診斷胎兒神經管畸形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孕婦年齡最小為19歲,最大為35歲,平均年齡25歲,檢出孕周為17周~37周,平均孕周為23 周,詳細收集相關病史資料,14例既往均無畸形兒家族史、有分娩史4例,無畸胎史,其中早孕期自然流產史2例、孕期有害物質接觸史3例(從事皮革制作)、孕期感染史5例;9例實驗室檢查者中有4例AFP增高。采用日立420型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探頭頻率3.5MHz。
首先做胎兒產前超聲常規檢查[1],在此基礎上按照胎兒檢查步驟對胎兒各部位進行全面系統掃查,對神經管畸形高危孕婦和發現神經系統有可疑異常,更要重視對顱內結構和脊柱進行多切面反復掃查,同時仔細觀察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存在。側腦室擴張大于1.5cm診斷腦室積水。對胎兒面部、肢體、脊柱裂合并脊膜膨出等病變區域成像,存儲病變部位及相關的圖像資料,留下孕婦聯系方式追蹤隨訪。
2 結果
45例畸形兒,中樞神經畸形14例,占畸形總數的31.1%,單發畸形11例,兩種以上的復合畸形4例,其中無腦畸形3例,2例合并唇裂或唇裂并腭裂、腦膨出1例、脊柱裂并脊膜膨出3例、脈絡叢囊腫1例合并手指畸形一例、腦積水6例(其中一例為雙胎之一腦積水),1例合并唇腭裂。所有病例產前超聲均作了提示診斷,超聲診斷與引產或分娩后所見一致,超聲診斷符合率100%。
3 討論
3.1 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是由于胚胎在早期發育、器官分化階段受遺傳因素、環境污染、病毒、細菌感染等因素影響導致發育異常。根據胚胎在發育過程中神經管發育受阻時間及部位的不同,分為無腦畸形、腦或腦膜膨出畸形、脊柱裂、腦積水等。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是一種嚴重而常見的胎兒畸形疾病,據統計我國神經管缺陷在先天性畸形中的第二位[2],嚴重者影響胎兒存活。隨著產前檢查的不斷規范,超聲醫生對神經系統畸形認識和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胎兒神經管畸形產前診斷準確率提高非常顯著。絕大部分在產前都能做出診斷,對圍產期保健、優生優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阻止嚴重畸形兒的出生,以減少家庭及社會的負擔。目前超聲檢查是診斷胎兒神經管畸形的首選和重要的方法,已在臨床廣泛應用。
3.2 要提高產前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及其他畸形的檢出率首先要了解胎兒生長發育特點,熟悉胎兒顱內結構以及胎兒各部位的解剖聲像圖表現。掌握胎兒系統檢查的時間,盡可能在18~24周內做胎兒系統篩查,對神神經管畸形的高危孕婦應提早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對尚無異常者要重視定期檢查隨訪。
3.3 胎兒神經系統畸形多有典型的聲像圖表現,常合并羊水過多,有利于超聲觀察,容易診斷,但對顱內微小病變,或不典型的脊柱裂以及發生在骶尾部脊柱裂在產前診斷中任有一定的難度,需進行多切面連續追蹤掃查以免漏診,當發現神經系統畸形存在時仍然要按照胎兒解剖系統檢查內容,按順序全面仔細檢查[3]。注意有無并發其他部位畸形,特別要重視對常合并畸形部位的檢查,盡量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觀察。對體表畸形(如脊柱裂、面部畸形、肢體畸形)可做實時三維成像動態觀察,可直觀顯示畸形部位的形態,觀察其動態姿勢,提高畸形的檢出率。
3.4 盡管神經系統畸形產前檢出率高,但在檢查中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漏診,要多與孕婦交流,通過交流取得他們理解,盡可能避免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現胎兒畸形發生率是逐年上升趨勢。給社會及家庭均帶來不必要的經濟及精神負擔,產前早期發現早診斷、對降低出生缺陷率意義重大。而超聲技術一直成為胎兒畸形篩查的主要方法,具有無創性操作,重復性好等優點,可觀察各個孕期胎兒形態及結構改變,可早期發現胎兒畸形,對臨床有重要價值。為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質。作者于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間對3 260名孕婦行產前超聲檢查,共篩出53例畸形兒,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間,經作者檢查孕婦3 260人,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29歲,53例畸形胎兒中孕婦年齡25~42歲(30.1±3.9),平均年齡35 歲。
1.2 使用儀器 ALOKA35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
1.3 檢查方法 孕婦仰臥位,常規檢查胎兒頭顱、面部、脊柱、胸腔及腹腔臟器、腹壁、四肢、臍帶、羊水、胎盤等情況、發現異常、可反復詳細檢查。在3 260名孕婦中篩出53例畸形者,檢出率為61.5%。
2 結
果
在3 260名孕婦中檢出53例畸形兒,單發畸形51例、復合畸形2例。產前診斷與隨訪結果對照,所有病例均由引產后或出生后結果證實。篩查本著一定順序掃查胎兒各部位,以防止病變遺漏。
2.1 頭面部檢查 頭面部檢出腦積水9例,無腦兒(圖1)11例。腦室擴張診斷標準,妊娠20 w后側腦室或小腦延髓池寬度超過10 mm,應警惕腦擴張積液,并密切隨訪觀察其轉歸[1]。前腦無裂畸形又稱全前腦,在胚胎期前腦中線分裂受損而引起一系列異常,包括腦部結部和面部畸形,前腦無裂畸形與染色體異常有關,如13~15三體、16~18三體等[2]本例檢出全前腦合并唇裂1例(圖2),前腦無裂畸形為新月形單一腦或大腦鐮缺如:面部檢出唇列7例。唇裂常合并腭裂2例均未檢出,實屬手法原因。正常胎兒上下唇顯示連續光滑、完整的弧形光帶,異常時上唇光帶有缺口。有時鼻唇溝很深、某個切面似乎見到上唇有裂口,最佳判斷方法等到胎兒張大口時,若裂隙增寬可診斷,不變不是。
2.2 脊柱掃查 篩出脊柱裂5例并脊膜膨出2例,骶尾部畸胎瘤2例。輕度脊膜膨出位于骶尾部時易漏診。脊膜膨出與骶尾部畸胎瘤鑒別:后者囊腫為不均質混合回聲、表面有皮膚覆蓋,脊椎骨無異常[3]。
2.3 胸部檢查 檢出心臟畸形4例。專家論證四腔心切面為必檢切面,可除外90%先心病,但隨優生優育質量提高,對超聲診斷要求內容增加,即在四腔心切面基礎上增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肺起始部交叉關系方可100%除外先心病。
2.4 腹部切面 (1)臍孔:腹部橫切面可探及臍根部,檢出裂腹畸形并腸外翻1例(圖3)臍膨出1例。裂腹畸形與臍膨出鑒別點,前者為真正腹壁缺損。(2)在脊柱兩側尋找腎臟回聲,發現腎積水9例、多囊腎2例。腎盂分離1.0 cm,有時隨妊娠進展可消失,屬生理性,腎盂分離1.0~2.1 cm有診斷意義。
2.5 胎兒四肢檢查 最佳時期18~20 w,沿肢體長軸近端至末端掃查見右手并指畸形1人。
3 討
論
(1)胎兒畸形存在于各個系統、漏診時有發生,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高期待率及患者就醫要求高質量高技術使超聲醫師職業風險加大,現狀不容樂觀。因此要將工作做細做準,首先應掌握胎兒不同發育階段解剖特征,認識胎兒不同發育周期的畸形聲像圖表現,知道正常,才能發現異常。(2)篩查選擇三個時間段較好:①早孕期10~13 w經陰道超聲檢查可早期查出無腦兒、腦積水、嚴重肢體缺失等,做到早診斷。②中孕期20~26 w此期羊水多,胎體小、胎兒活動度大,是觀察四肢及內臟結構最佳時期,但農村孕婦大多數錯過了這一檢查時間,而導致了不良后果。實踐證明,該期可排除大部分畸形。對可疑畸形可在28 w以前追蹤觀察。③晚期妊娠32~36 w。胎兒發育更加成熟,是觀察胎兒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但隨著形態結構更加清晰顯示,遲發性病變可有所表現,如:宮內污染后出現腦液化,以及胎兒腎盂積水的動態觀察,可鑒別生理性或病理性尿路梗阻。
超聲檢查不是萬能的,因不同孕周可暴露不同病變,另外影響胎兒檢查的因素也很多,像孕婦的肥胖程度,胎兒、羊水多少以及儀器質量等,因此說不可能達到100%準確?,F市級醫院已經或正在配備3D超聲以提高胎兒畸形檢出率,可有些染色體異常也是引起人類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有些染色體異常因素不能使胎兒形態結構發生明顯改變常被漏診。因此孕中期與臨床聯合篩查,更有意義。目前常規開展的通過孕婦血清生化指標篩查法及AFP、UE3、β-HCG三聯法篩查,會將這項工作做到更細致更準確。
參考文獻
[1] 謝紅寧,李麗娟,朱云曉.婦產科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9月我單位新生兒32例臨床資料,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對胎兒心臟進行產前、產后檢查分析。
結果:經確診的32例先天性心臟病胎兒中,產前發現心臟有異常28例,占本組病例的87.5%,另外有10例胎兒合并心外畸形,產前超聲檢查結果均與確診結論相符。
結論:重視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檢查可早期發現先心病,以便及時治療和預防并發癥。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彩色超聲心動圖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95-02
在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活產嬰兒的7‰-8‰[1],是導致圍產期和新生兒期死亡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及早發現或排除心血管畸形非常重要。隨著心血管醫學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超聲心動圖的應用,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水平在提高,本研究總結了我單位近一年來經超聲心動圖診斷的32例胎兒結果,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2年9月在我單位門診或住院接受超聲檢查的孕婦580例,共檢出32例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其中有24例產后在我院經胸超聲心動圖復檢確診。本組孕婦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26±2.5歲;胎兒孕周孕期22~38,平均27±4.5周。28例為初產婦,6例為經產婦。妊娠期間3例有感冒、發熱或服用致畸藥物史,4例為高齡孕婦,2例有妊高癥,7例有流產病史,2例外院常規超聲檢查可疑胎兒畸形等。
1.2儀器與方法。采用探頭頻率3-5MHz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并配有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程序。孕婦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在進行常規產科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選用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程序,重點觀察胎兒心臟結構。根據胎位對胎兒四腔心切面仔細觀察,明確心房、心室、房室間隔、左右房室瓣膜以及肺靜脈與左房的連接關系,測量心軸;進行左室流出道切面和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動脈弓及動脈導管弓矢狀切面等掃查,對心臟的主要結構和連接關系進行全面評價,依次測量左房、右房、左室、右室大小卵圓孔直徑,主動脈及肺動脈內徑,室間隔及左室壁厚度等,記錄數據并進行圖象采集,錄像存入工作站。
2結果
2.1診斷結果。產前與產后或引產后結果相符的28例胎兒中,單純室間隔缺損18例,房間隔缺損4例,法樂四聯癥4例,單心房、單心室6例,完全性心內膜墊缺損3例,右室雙出口2例,大動脈轉位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左心室發育不良2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心肌肥厚、主動脈弓離斷、主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肺動脈閉鎖、雙腔右心室、永存動脈干、心內腫瘤各1例。產前發現異常,產前診斷與產后或引產后結果不符有2例,1例產前診斷為單純室間隔缺損,而產后超聲心動圖診斷為法洛氏四聯癥;1例產前診斷為法洛氏四聯癥,而超聲心動圖診斷結果是右室雙出口。產前未發現異常的2例,1例為單純室間隔缺損,1例為房間隔缺損,缺損均較小,同時發現有10例胎兒合并心外畸。
2.2隨訪。32例患兒術后情況,26例患兒目前生存狀況良好,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正常,1例患兒(5歲)系法洛氏四聯征患兒,因術后半年繼發急性支氣管肺炎,心力衰竭而死亡。
3討論
心臟病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復雜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下列因素可能影響到胎兒的發育而產生先天性性畸形。①胎兒發育的環境因素:a.感染:妊娠前3個月患病毒或細菌感染,尤其是風疹病毒,其次是柯薩奇病毒,其出生的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b.其他:如羊膜的病變,胎兒受壓,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鈣,放射線和細胞毒性藥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②遺傳因素:先天性心臟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發病趨勢,可能因父母生殖細胞、染色體畸變所引起的。遺傳學研究認為,多數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產前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對于優生優育降低新生兒發病率及減輕家庭、社會負擔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臨床對于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產前診斷越來越重視,超聲篩查也逐漸從妊娠中期向妊娠早期轉移,同時對胎兒心臟畸形早期的篩查起到了很大幫助[2]。在進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時,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操作:先根據胎兒在宮內的位置判斷胎兒的左右側,并觀察胎兒腹部左側胃泡和右側的肝臟,進一步確定胎兒的左右側,并排除胎兒內臟轉位,然后將探頭上移橫切胎兒胸部首先顯示胎兒心臟四腔心切面,繼而對左室長軸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及主動脈弓、動脈導管弓、腔靜脈長軸切面等進行探查,探查過程中配合多普勒超聲檢查。在此過程中需注意:①在四腔心切面觀察房室間隔與卵圓孔血流時,應盡量讓聲束方向與房室間隔垂直,此時彩色多普勒觀察穿隔血流最敏感;②觀察房室瓣血流時,應盡量讓聲束與房室瓣膜血流方向平行,在此切面,降低PRF可以在左房頂部可以觀察到右上肺靜脈。
在胎兒存在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的時候,可引起血流動力學異常,繼而引起相應房室的變化。胎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如單心房、單心室,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法樂氏四聯癥,右室雙出口,大動脈轉位,左心發育不良,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三尖瓣下移畸形,心內腫瘤等,這類畸形產前超聲有特征性的超聲表現,易為超聲所發現并做出正確診斷。
胎兒心臟活動在孕早期即可由超聲測出,本研究認為孕18周~28周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效果較好,可以較清晰地顯示胎兒心臟及大血管結構,可較易發現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胎齡越小,胎兒心臟越小,胎動頻繁,不易觀察顯示;胎齡越大,胎心遠離探頭,胎兒及胎盤、羊水、以及胎兒脊柱與肋骨的聲影對圖像的清晰度的影響越大。
總之,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能診斷大部分心臟畸形,對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可早期發現。先天性心臟病的圍產期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可及早避免嬰兒因延誤診斷而出現嚴重紫紺和酸中毒,對降低新生兒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胎兒;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先天性心臟病
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是比較常見的胎兒發育異常, 發病率在新生兒中約占5‰~10‰[1]。彩超診斷嚴重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對于降低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總結了本院2011~2013年利用彩超分段掃查法對胎兒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 診斷心臟發育異常56例并通過分析檢查結果, 探討利用彩超分段掃查法對胎兒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影像科超聲室進行彩超檢查的中、晚期妊娠懷疑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者進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 孕期18~40周, 平均孕期27周。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27歲。經上級醫院會診、產后復診和引產后證實共56例胎兒心臟畸形。
1. 2 檢查方法 使用飛利浦公司IU22型和GE公司Voluson E8型大型高檔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 探頭標準頻率3~5 MHz。孕婦選擇平臥位或側臥位等相應, 全部采用分段掃查法對胎兒進行常規超聲檢查, 然后選用胎兒心臟條件對胎兒心臟進行詳細掃查。切面包括胎兒四腔室結構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動脈弓及導管弓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和上、下腔靜脈切面等, 對胎兒心臟結構嚴重復雜發育異常加以非標準化的切面掃查。最初判斷準確胎兒心臟在胸腔內的確定位置, 在胎兒四腔心切面觀察心臟相對比例, 房室間隔的連續性、房室連接及大動脈延續關系及各瓣膜瓣的形態和啟閉情況, 左、右室流出道切面重點觀察大動脈起始部的交叉及其內徑比例, 并進一步觀察胎兒主動脈弓形態及肺動脈導管弓結構, 上腔靜脈、下腔靜脈掃查切面及三血管的平面掃查等, 必要時還要增加利用彩色多普勒及脈沖多普勒等觀察心臟各部位血流分布情況等。
2 結果
利用彩超分段掃查法對胎兒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 共檢出心臟畸形52例, 其中室間隔缺損31例, 心內膜墊缺損5例, 大動脈轉位4例, 法洛四聯癥3例, 三尖瓣閉鎖致右心室發育不良3例, 心臟腫瘤2例, 二尖瓣閉鎖致左心室發育不良1例, 右室雙出口1例, 單心室1例, 永存動脈干1例;漏診4例, 其中3例室間隔膜周部缺損, 1例室間隔肌部缺損, 缺損處內徑約3~4 mm, 漏診率為7%(4/56)。
3 討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產前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對降低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 最大程度減輕相關家庭及全社會生育負擔等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的彩超產前超聲篩查是從事產科超聲檢查的一個相對重要環節, 胎兒心臟檢查容易受到孕婦腹壁厚度、胎兒孕周、胎兒、胎兒大小、胎動次數、不同的心臟發育情況解剖部位的差異等超聲分辨率不同等因素干擾 。通過彩色多普勒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 認為產期胎兒心臟篩查中四腔室結構切面的顯示尤為重要, 輔以左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流出道掃查, 能夠排除絕大部分的心臟發育異常, 再通過主動脈弓及導管弓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上下腔靜脈切面等, 對胎兒心臟結構嚴重復雜發育異常加以非標準化的切面掃查。應用彩色多普勒及脈沖多普勒檢查基本能排除絕大部分復雜且嚴重的心臟發育異常。本組研究中產前彩超篩檢出的心內膜墊缺損、心臟腫瘤等病例基本上都是通過四腔室結構心切面明確提出診斷依據的。本研究檢出的室間隔缺損和法洛四聯癥等嚴重異常則結合了四腔室結構切面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標準切面和非標準切面, 再參考主動脈弓切面、肺動脈導管弓切面及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切面及三血管平面, 調取彩色多普勒及脈沖多普勒頻譜成像等最后形成合理準確診斷意向。
常規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對胎兒復雜、嚴重的心臟發育異常較容易形成產前診斷依據, 本組56例心臟畸形病例產前診斷52例, 漏診4例, 漏診病例占心臟畸形總數7%。分析漏診原因:①缺損相對較小, 二維超聲很難完全清晰加以顯示。有報道[2]認為3 mm左右的室間隔缺損, 僅靠二維超聲不能清晰顯示;②妊娠晚期羊水量變少, 胎兒空間也會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約束, 加上胎兒脊柱遮擋會影響到心臟的清晰顯示, 不能多方位、多切面清晰得到心腔結構影像;③不能完全發揮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脈沖多普勒的優勢, 在胎兒心臟產前篩查中不能發揮相應作用。本研究列舉的1例心臟肌部隔缺損就是在左心室長軸切面時附加彩色多普勒及脈沖多普勒成像, 最后能夠得到明確的診斷;④胎兒期很難形成房間隔缺損的準確診斷, 由于胎兒房間隔上卵圓孔結構的存在, 對房間隔缺損無法及時量化評判。本研究中對52例胎兒心臟發育異常均經過引產后證實了診斷的準確性。尚無假陽性診斷, 可以認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嚴重、復雜胎兒心臟發育異常的診斷具有比較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是目前產前篩查、診斷胎兒心臟發育異常的可靠的、無創的、價值巨大的影像診斷技術。有時簡單的胎兒心臟發育異常諸如細小的室間隔、房間隔缺損等還不能明確診斷。但是通過彩超產前篩查可以明確診斷許多嚴重的、復雜的胎兒心臟發育異常, 對保證優生優育、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有很大幫助。
為了提高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檢出率和診斷準確性, 檢查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產前篩查胎兒心臟時提倡使用高檔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設備。②胎兒心臟的最佳檢查時期為24~28周[3], 此時胎兒心臟的發育已趨向于完善時期, 各切面圖像基本能夠清晰顯示, 胎兒的活動度相對廣泛, 容易得到所需各切面圖像, 胎兒心臟四腔、左右室流出道及大血管的結構會清晰顯現。③當要診斷胎兒小型室間隔缺損或者房間隔缺損時必需慎之又慎。本研究中4例室間隔缺損造成了漏診。因為通常情況下小型室間隔缺損造成的回聲中斷在二維超聲無法完全清晰顯示。并且由于左右室之間壓差小、分流速度通常會很低, 彩色多普勒檢出的分流信號普遍顏色暗淡無法辨別, 房室內徑的改變尚未發展到較嚴重程度等因素影響, 很容易漏診。胎兒發育過程中其卵圓孔內徑一般不超過6 mm[4];有人主張對卵圓孔瓣較大的胎兒提出卵圓孔直徑(A)與卵圓孔瓣頂點距離(B)的比值這一指標, 作為胎兒房間隔缺損的主要依據之一, 研究表明A/B
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診斷中的應用存在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但是從上述研究可看出運用彩超分段掃查法對胎兒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對胎兒心臟畸形能夠做出準確診斷。該方法相對安全性好、定位準確、無創傷等諸多優點, 對診斷嚴重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意義重大, 可作為產前排除胎兒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勝利.胎兒畸形產前診斷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 170.
[2] 接連利.胎兒心臟病理解剖與超聲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94-95.
[3] 劉傳璽, 李垂平.胎兒心臟畸形彩色多普勒超聲篩選與診斷.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3:67-68.
[4] 吳雅峰.胎兒心血管超聲診斷.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74-77.
[5] 周啟昌, 范平, 高梅, 等.超聲觀察卵圓瓣在胎兒房間隔缺損產前診斷中的意義.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00, 9(7):422-424.
【關鍵詞】超聲診斷 胎盤早剝 檢查方法
胎盤早剝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往往起病急、進展快,其發病率為1/47~1/217【1】。其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血管破裂出血和底蛻膜血腫形成,使胎盤和子宮壁發生分離,血腫或小凝血塊壓迫胎盤。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陰道出血,子宮張力高,重型胎盤剝時還可導致胎死宮內、休克和DIC,因此,對胎盤早剝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對于降低圍產期孕產婦及胎兒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就我院的60例胎盤早剝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聲像圖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診治的60例胎盤早剝患者,孕婦年齡為19~38歲,平均27.6歲,孕周18~39周,平均28+3周,均為單胎妊娠。其中:18例孕婦表現為突發持續性劇烈腹痛,其中10例同時伴發少量陰道出血,3例同時伴發持續性腹肌緊張、胎動消失、聽不到胎心音,1例同時伴發休克;26例表現為陣發性腹痛伴少量陰道出血; 7例孕婦表現為輕度腹痛伴陰道流液; 9例孕婦表現為單純性輕度腹痛。
1.2檢查方法
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其探頭頻率為3.5MHz,對胎兒及其附屬物進行產前常規超聲檢查,重點對胎盤的位置、形態、胎盤厚度及其內部回聲,胎盤邊緣以及胎盤母面與子宮壁之間的異?;芈曔M行嚴密觀察,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檢測異?;芈暤难餍盘枴T谔悍置浜?,進行胎盤病理診斷【2】。
2結果
2.1超聲診斷結果
60例患者均經超聲檢查進行診斷,其中48例被診斷為胎盤早剝,診斷符合率為80%, 10例漏診,漏診率為16.67%,2例被誤診,誤診率為3.33%。2例誤診孕婦中,1例被誤診為子宮肌瘤,1例被誤診為胎盤血竇。
2.2胎盤附著位置
60例患者超聲檢查可見:胎盤附著在前壁30例,診斷為胎盤早剝28例;附著在后壁23例,診斷為胎盤早剝17例;附著在側壁7例,診斷為胎盤早剝3例。
2.3超聲表現
胎盤早剝根據出血去向分為顯性剝離(出血經陰道流出)、隱性剝離(出血積聚在胎盤與宮壁之間)及混合性剝離(出血積聚到一定程度沖開胎盤邊緣外流)3種類型,根據出血程度分為輕型剝(剝離面1/3)2種類型。顯性胎盤早剝的胎盤形態變化很小甚至無變化,超聲難以診斷;隱性胎盤早剝由于受剝離部位血液積聚的影響,剝離區的胎盤異常增厚甚至失去正常形態,胎盤與宮壁之間可探及不規則液性暗區或內部雜亂的混合性回聲團塊。本次超聲診斷出的48例胎盤剝患者的聲像圖中,13例表現為子宮壁與胎盤之間有不規則液性暗區,16例表現為子宮肌壁與胎盤之間或胎盤邊緣有雜亂的混合性回聲團塊,19例僅表現為胎盤增厚,厚度為5~9cm; 1例同時還伴有羊水透聲差,羊水內可見漂浮的低回聲光點或團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胎盤與宮壁之間的液性暗區或混合性回聲團塊內均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分娩后檢查可見胎盤的母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凝塊壓跡,剝離面均達1/3以上。
3討論
胎盤剝是妊娠晚期嚴重的并發癥,如處理不當,可威脅母兒生命。重癥胎盤剝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征即可確診,臨床表現不典型又高度可疑者,超聲顯像為唯一能夠直接提示診斷的輔助方法[3]。本次研究的60例胎盤剝患者中,超聲檢查確診48例,與臨床病理診斷符合率為80%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10例胎盤早剝漏診者系輕型,漏診率為16.67%,2例被誤診,誤診率為3.33%。2例誤診患者中,1例被誤診為子宮肌瘤,1例被誤診為胎盤血竇。這說明超聲檢查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受制于超聲檢查者的操作技巧、經驗和學識,另一方面更需要對患者采取動態超聲觀察并進行綜合判斷【4】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是目前診斷胎盤早剝的有效方法。準確掌握胎盤早剝各種聲像圖特征、提高操作技巧、對孕婦進行動態觀察和反復檢查,能夠取得及時、準確的胎盤早剝診斷效果,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勝利主編.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M].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5:541
[2]陳玲,徐培萱.超聲診斷胎盤早剝的體會[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4(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