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保健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 R78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204-01
齲病是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且近年來學齡前兒童齲病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1],要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10年5~6歲兒童90%無齲的口腔健康目標,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為了解吐魯番市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們對本市區4158名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進行調查,為吐魯番市制定兒童口腔保健預防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對來我院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4158名2~6歲兒童進行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在自然光線下,采用平面口鏡和探針進行口腔檢查,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齲齒檢查標準,按年齡分成4組,按民族分成3組,進行比較,采用χ2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 < 0.05有臨床意義。
2 結果
各年齡組兒童齲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見表一。
各民族兒童齲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見表二。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我市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率很高,5~6歲組患齲率高達62.70%,但治療充填率卻很低,總充填率只有3.17%,這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有關;
3.1 與最近這幾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膳食結構改變,精制食品過多,及過多攝入糖類食品有關。
3.2 與家長口腔衛生保健意識不強,口腔預防保健知識貧乏,忽略乳牙的預防保健,對乳牙齲病治療重視不足有關。
3.3 與兒童沒有掌握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及學齡前兒童年齡小,在治療中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從而不愿意或拒絕治療有關。
3.4 與幼兒園未開設口腔衛生保健健康教育課,及未開展群體兒童齲病普防普治有關。
3.5 乳牙患齲率在不同民族兒童之間存在差異,這可能與不同民族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同有關。
3.6 與目前口腔醫療費用過高,我地區居民承受能力較差有一定關系。
4 建議
4.1 依托兒童系統保健服務,積極開展兒童口腔保健預防工作;
4.1.1 依托我院兒保門診醫師,對定期參加兒童體檢的家長,進行兒童口腔保健預防知識的宣傳,教會家長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1.2 定期對家長開辦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講座,由專業醫師講解兒童乳牙齲病的危害,及預防齲病措施,轉變家長錯誤觀念,提高兒童家長口腔保健意識。
4.1.3 對幼兒園教師和保健醫生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及時傳播口腔保健新技術、新理念、新信息,不斷提高保教人員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再把口腔保健知識貫穿到教學和入園兒童的生活安排中,積極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4.2 平衡兒童膳食,降低兒童致齲危險因素;
定期到幼兒園進行膳食調查,對兒童膳食進行科學管理,及時糾正不合理的兒童膳食結構,制定營養平衡的食譜,達到降低兒童致齲危險因素目的,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4.3 加強監督指導,確保兒童口腔保健預防工作落到實處;
定期對幼兒園開展督查指導,要求幼兒園建立兒童健康檔案,對患有齲病兒童管理率要求達到100%;同時檢查教師教案與兒童口腔保健相關內容,抽查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查看兒童日常生活安排,抽查兒童口腔衛生(實行兒童一人一杯)落實情況;
4.4 在幼兒園開展口腔三級預防保健措施;
4.4.1口腔一級預防保健措施: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開展群體兒童普防工作,推廣適合兒童的簡單、安全、經濟、防齲效果好的氟化物涂膜技術[2]。
4.4.2口腔二級預防保健措施:定期開展群體兒童口腔檢查,早期發現齲病,早期治療,及早恢復乳牙功能。
4.4.3 口腔三級預防保健措施:對較重齲病進行正規、系統、徹底的治療,降低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率。
4.5 加強質量管理是兒童口腔保健發展的基本保證;
嚴格按照吐魯番市托幼機構管理條例,定期對托幼機構進行質量驗收檢查評比,對驗收合格的托幼機構給予表彰,未達標者限期整改或徹底取締,同時加強托幼機構人員的衛生保健管理,不斷提高我市兒童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方法:采用整群、分層、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檢查基本方法》第四版中齲病診斷標準對城區內865名小學兒童進行口腔齲患情況的檢查,并對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兒童甜食攝入習慣、口腔衛生保健習慣、父母的口腔衛生行為和學歷水平等。
結果:小學生的患齲率為55.8%,受檢者齲均為1.87。每日攝入甜食的頻率、睡前是否進食、刷牙的頻率、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的評價與兒童患齲相關聯。
結論:預防兒童齲病應該加強對家長的口腔健康教育,改善家長對口腔健康的態度,以幫助兒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為。
關鍵詞:齲齒 家庭 口腔衛生習慣 口腔健康行為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41-02
齲病是兒童少年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齲病列繼癌癥、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兒童的主要生活環境是家庭,其口腔健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的影響,兒童與家長的口腔健康行為總稱為家庭口腔健康行為[1]。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及對口腔保健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父母的文化程度、知識、行為等會直接影響到有利于兒童口腔健康的行為的建立,因此家庭早期干預對兒童的口腔健康影響重大[2]。本調查研究采用臨床檢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內的小學生及其父母進行調查,探討家庭口腔健康行為與患兒齲齒發生情況的關系,為進一步制定齲病的綜合預防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1年10-11月調查徐州市區小學生865名,其中男生457名,女生408名;并對受檢學生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家長的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83人,高中/中專311人,大專及以上471人。
1.2 調查方法。
1.2.1 齲病檢查。檢查及診斷標準采用WHO規定的《口腔健康檢查基本方法》第四版的要求,使用統一設計的表格,調查人員為接受統一培訓的口腔醫師,在調查之前進行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79。調查在學校的自然光線下進行,采用統一的器械對受檢者進行口內檢查并作記錄。
1.2.2 問卷調查。問卷的設計參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問卷,在小范圍內預調查,根據流行病學專家的意見,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正式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兒童的一般狀況、兒童的飲食習慣、兒童的口腔衛生保健習慣、父母的口腔保健態度和行為、父母的學歷等因素。
1.3 統計學處理。將每個兒童的齲病調查表和其家長填寫的問卷緊密整合在一起,用Epidata3.1進行數據雙錄入并質量控制,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
表1 865例兒童齲患情況
組別例數百分比(%)
無齲組38244.2
有齲組48355.8
表2 兒童飲食習慣與患齲的關系
項目
無齲組有齲組
例數百分率(%)例數百分率(%)
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每天≥2次82.1224.6*
每天1次246.34910.1
每天
餅干/蛋糕/面包等甜點心每天≥2次184.74910.1**
每天1次8923.316233.5
每天
糖果/巧克力每天≥2次123.1245.0**
每天1次256.58217.0
每天
睡覺前吃甜點或者喝甜飲料經常164.2285.8**
偶爾19450.829861.7
從不17245.015732.5
注:*P
表3 兒童口腔衛生行為習慣與患齲的關系
項目
無齲組有齲組
例數百分率(%)例數百分率(%)
開始刷牙的年齡
3歲15440.320542.4
≥4歲10527.512926.7
每天刷牙次數≥2次17746.319340.0**
1次16643.525853.4
偶爾/從不3910.2326.6
是否用含氟牙膏是14437.719841.0
不是15941.619941.2
不知道7920.78617.8
注:**P
表4 家長口腔保健行為與兒童患齲的關系
分類頻率
無齲組有齲組
例數百分率(%)例數百分率(%)
幫助孩子刷牙每天4211.05912.2
每周133.4193.9
偶爾22759.428258.4
從沒做過10026.212325.2
檢查孩子刷牙效果每天5815.26413.3
每周348.95311.0
偶爾24263.431064.2
從沒做過4812.65611.6
注:**P
3 討論
[關鍵詞]健康教育;兒童齲齒;口腔保健
[中圖分類號]R78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b)-106-02
齲齒是影響兒童健康和生長發育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把齲齒列為世界范圍內需要重點防治的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齲齒病是一個多因素相關的復雜性疾病,與口腔環境、口腔衛生習慣、生活方式、飲食和行為習慣等相關。為了了解本地區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保健知識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筆者將本地區公私幼兒園隨機抽查2678名兒童進行齲齒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整群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了本地區公私幼兒園2678名兒童,年齡3~6歲,公立幼兒園1398名,男童706名,女童692名,私立幼兒園1280名,男童646名,女童634名。其中農村兒童為1185人,城市兒童為1493人。
1.2齲齒的診斷
由口腔醫生按象限順序逐牙檢查,對牙齒的點、隙、窩、溝等齲齒的好發部位用探針做重點檢查后作出診斷。以可探到齲洞為診斷齲齒的指標,不分度,只統計乳牙齲齒數。
1.3統計方法
應用SPSSl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X2檢驗。
2 結果
2.1公私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公立幼兒園齲齒患病率為31%,私立幼兒園為38%,公私立幼兒園總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71 P
2.2各年齡組齲齒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各年齡患兒乳牙齲齒發生較為普遍。發生時間早,發展迅速,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P
2.3農村與城市父母對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的比較
調查結果發現:兒童家長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不系統,常規衛生知識都比較清楚,如早晨一般都會刷牙,但晚上養成刷牙習慣的沒有早晨多,對飯后漱口習慣與定期檢查牙齒的知曉程度不高,農村父母與城市父母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具有顯著差異性,見表3。
3 討論
3.1公、私立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存在差異
公立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低于私立幼兒園,見表1,私立幼兒園保健管理不夠規范,其主要原因是以盈利為目的,為節省開支,不雇用保健醫生,齲齒防治知識了解少,衛生保健尤其是口腔保健方面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從而導致這些現象滋生。
3.2齲齒病發生的年齡特征
齲齒病不僅使牙齒缺損,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咀嚼功能障礙等,嚴重的還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頜骨的炎癥,甚至造成牙頜器官的后天畸形,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兒童乳牙齲齒發生率很高,且隨年齡的增長而逐年上升。見表2。因此。提示人們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3.3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與兒童齲齒患病率的關系
調查發現,兒童齲齒、特別是乳牙的患病情況比較嚴重,且填充率較低,一方面與家長對兒童牙齒特別是乳牙齲齒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口腔保健對其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與人們口腔保健意識淡薄,保健知識欠缺有一定關系。
4 健康教育
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病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3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2]。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其病因十分復雜,發生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兒童乳牙患齲率已達很高水平,衛生部和全國牙防組2005年報告5歲組城市兒童乳牙患齲率是61.9%。2006年程睿波等[3]調查沈陽市兒童患齲率3歲組為48.43%,齲均2.00。要想從根本上降低乳牙患齲率,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兒童口腔健康水平和WHO在“2010年5~6歲兒童90%無齲”的目標,就必須在孕婦和嬰幼兒階段(0~3歲)采取干預措施[4]。此次對3歲組散居兒童齲病防治干預前后對比,患齲人數、治療人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齲均也明顯降低,說明散居兒童防治齲病措施,經過5年的探索和實踐,防齲效果顯著,兒童口腔保健意識以及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兒童口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乳牙的發育從母親懷孕第4~5周開始,乳牙的硬組織是在胚胎時期形成,母親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胚胎時期乳牙的發育,關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齲菌存在母嬰傳播,因此兒童防齲干預應從母親孕期開始,良好的口腔衛生、合理的膳食,會促進兒童乳牙礦化,減少母嬰傳播機會,降低兒童患齲率。
本院兒保負責轄區0~6歲散居兒童系統管理,因3歲以上兒童已大部分入托,嬰幼兒是本院工作的重點,而人的一生口腔保健的基礎在嬰幼兒期,即防齲關鍵期。此時疾病、營養偏差會使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鈣含量不足,會導致牙齒發育缺陷,抗齲能力降低。因此把兒童防治齲病措施貫穿兒童系統管理的始終。通過兒童來院健康檢查,開展對兒童口腔保健個體化指導及對家長口腔保健知識健康促進,提高家長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關愛兒童牙齒健康的意識和責任。在提倡良好飲食習慣,合理搭配營養的同時,重點宣傳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因為致病菌的滯留和菌斑的形成是齲病發生的條件,而正確刷牙不僅可以機械性去除菌斑和軟垢,還可以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上皮角化程度,增進牙周健康,預防齲齒的發生[5]。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豎刷法刷牙,用含氟牙膏,對抗牙面酸解,干擾菌斑形成,促進牙面重新礦物質化。
此次調查,患齲兒童治療比例從2003年8.93%至2008年62.16%有了較大幅度上升,但還有近四成未接受治療。乳牙齲齒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治療目的是為了終止病變的發展,保證乳牙處于正常的功能狀態至替牙期。兒童年齡小,常因緊張和畏懼而不愿接受治療或拒絕治療,還有個別家長認為“乳牙能換,不用治”,加之口腔治療費用較高,造成口腔治療比例不高,因此還應大力宣傳教育,增強家長的認識,提高治療率。
散居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是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強化兒童家長及全社會對兒童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認識,幫助監督訓練兒童早晚刷牙及飯后漱口,養成口腔衛生好習慣,定期口腔檢查,早診早治乳牙齲。在以后工作中會逐步完善,長期實施。
【參考文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
[2] 楊志龍,吳建妹,朱惠琴,等.氟化泡沫對幼兒園兒童齲齒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1):28742875.
[3] 程睿波,張曉芳,張穎,等.沈陽市5375名3~6歲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06,15(6):596660.
[4] 寇艷松,張運平,胡麗萍.0~3歲兒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1):3940.
[5] 黃薇,臺保軍,杜民權,等.湖北省宜昌市6~7歲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口腔醫學研究,2003,19(3):226.
轉貼于 【摘要】 目的 檢查5年來對散居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的效果。方法 對3歲散居兒童進行齲病調查,2006年、2008年分別與2003年干預前對比。結果 2006年、2008年散居兒童患齲率與2003年干預前相比都有明顯降低(P
【關鍵詞】 齲齒/預防; 齲齒/流行病學; 健康教育; 兒童保健; 兒童
隨著國內衛生事業的發展,口腔保健逐漸被人們重視,兒童齲病預防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本院于2003年開始對管轄社區0~6歲散居兒童進行齲病預防性干預,并抽取2006年和2008年3歲組進行效果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在沈陽醫學院奉天醫院進行系統管理的3歲散居兒童(總體的95%)。從2003年開始本院對管轄社區內散居兒童,實施齲病防治干預措施,于2006年和2008年對3歲組散居兒童齲病發病情況進行檢查,2006年檢查133人(男69人,女64人)、2008年檢查165人(男86人,女79人),并將檢查結果與2003年干預前檢查的3歲組兒童143人(男75人,女68人)齲病患病情況進行對比。齲病診斷依據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1],由經口腔專業培訓的醫生,在光線充足條件下,進行視診、探診(一次性口鏡、探針)檢查。
1.2 防治模式
1.2.1 開展健康教育 對孕婦提供孕期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對家長每年4次以上進行個體化0~6歲口腔保健知識教育,內容有乳牙特點;乳牙齲病的病因、危害、防治、檢診;口腔不良習慣的危害與糾正;乳牙外傷處理;有效的刷牙方法;食物對牙齒健康影響及兒童合理飲食等。發放口腔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單,宣教普及率95.0%以上。
1.2.2 預防性干預指導 兒童在嬰兒期2個月1次、幼兒期3個月1次、學齡前期1年1次體檢的同時,均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檢查及個體化指導,如發現兒童患齲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及乳磨牙存在深窩溝時,及時通知家長,囑其到口腔兒科進行治療或窩溝封閉,并電話回訪,掌握治療情況。
胎兒期:孕婦注意口腔衛生,飲食合理,妊娠后期補鈣和維生素D。嬰兒期:提倡母乳喂養,科學添加輔食,防治佝僂病。小兒出牙后,每次哺乳結束再喂一二匙水,母親每日早晚2次用潔凈紗布或指套牙刷清潔牙面。
幼兒期:每餐后漱口,少吃甜食,2歲以后,指導兒童開展刷牙訓練,晚間睡前刷牙,刷牙方法由家長監督幫助,使用兒童牙刷和兒童含氟牙膏。學齡前期:堅持每日早晚刷牙,兒童牙刷每季度換1次(牙刷變形及時更換),飲食多樣化,不吃零食,培養口腔健康意識。
2 結果
【關鍵詞】兒童 齲病 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360-02
為了解大連開發區學齡前兒童齲病流行情況,以進一步指導口腔衛生教育工作,我科于2009年10~12月期間到大連開發區6個幼兒園隨機抽查360名學齡前兒童進行齲病及口腔衛生的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10~12月期間到大連開發區6個幼兒園隨機抽查360名3-5歲學齡前兒童其中,男160名,女200名。
1.2 方法
本調查大連市開發區醫院口腔科醫師實施,采用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采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標準,在自然光下采用口鏡、5號探針進行口腔檢查,輔以問診。參加調查的醫生在調查之前先進行培訓,一致性檢驗kappa值>0.8,可靠度優。
1.3 檢查內容
1.3.1 患齲情況 指標為齲均、患齲率。
1.3.2 口腔衛生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詢問受檢兒童及其家長并填調查表,包括刷牙習慣及方式、飲食習慣、牙齒治療就診記錄
2 結果
2.1 患齲情況 360名學齡前兒童,患齲病者226名,總患齲率為 62.77% ,齲均3.14 (見表1)。
表1 齲病與年齡及性別的關系
2.2 齲齒患兒及家長的問卷結果
360名患齲病兒童中90名兒童無刷牙習慣,所占比例為25% ;在飲食習慣方面,360名兒童中有120名兒童每天有飲酸性飲料或含糖飲料,所占比例為33.33 %。
3 討論
齲病是人類廣泛流行的一種慢性疾病,不分民族、地區、年齡、性別均可發病,齲病不僅使牙體硬組織崩解,破壞牙體的完整性,如再向縱深發展,尚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頜面部一系列病變,對人體健康危害甚大。對于3~6歲兒童而言,口腔衛生保健無法得到保障,難以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飲食習慣方面,酸性飲料及含糖飲料的致齲作用在孫雷華和饒美如的《飲料、牙酸蝕與齲病》中做過研究,其對牙齒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因此,在我們開展的愛牙運動和口腔衛生宣傳及齲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強對此宣傳與指導。
從本組調查結果顯示,齲病也是本地區兒童時期最常見的口腔疾病[1]。在兒童不同性別之間的齲病發作無明顯差異性。本組調查中平均患齲率為62.77%;齲均為3.14 。與資料的調查結果:患齲率為71.29%,齲均為3.88相比[3],患齲率、齲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強了口腔衛生宣教,提高了家長和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等有關。
我們在幼兒中用臨床檢查區分出齲病的高危組和低危組,并結合問卷調查,了解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為每個兒童建立口腔保健卡,制定口腔衛生保健的指導計劃,采取相應的防齲措施;對需要治療的兒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確定定期檢查的間隔時間和要求,得到了良好反應。
從口腔衛生狀況與患齲率的關系來看,口腔衛生良好者患齲率明顯低于口腔衛生一般(p
針對學齡前兒童患齲較早、患齲較高的狀況,應強調盡早采取防治措施,因為3歲年齡組患齲率和齲均已經較高,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家長應重視兒童乳牙齲病。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健康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今后應加強對家長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乳牙齲病的危害,從思想上重視兒童的口腔健康。齲病高危人群的控制。(2)應在幼兒園開展齲病篩檢,針對高危人群,開展積極的防治措施,控制這些高危人群,則能較大程度減少齲病的發生,從而較大幅度地降低齲均。(3)氟化物的應用,氟化物與齲病的關系現已明確,可在幼兒園定期對學齡前兒童開展涂氟等局部或全身應用氟化物措施。
本次調查結果提示,兒童乳牙齲應該成為今后口腔預防工作的重點。應加強對兒童以及家長關于乳牙齲知、信、行的教育,加強健康教育項目的監測與評估;提供更多更好的能為廣大家長和兒童普遍接受的保健項目,尤其是在衛生服務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做到早期檢查、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控制兒童齲病的流行,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3-168.
[2]周春泉,梅銀娥,盧秀蘭.623名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報告[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5,21(9):573.
關鍵詞:口腔保健 健康知識 健康教育 調查研究 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246-01
為了解我省郴州永興地區不同年齡組人群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情況、日常口腔健康行為及態度,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制定并開展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提供依據,現就本次調查結果及健康教育效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當地的居民450名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14年7月3~10日。利用居民的空閑時間進行隨機整體抽樣問卷,年齡0~7歲、8~12歲、50歲至今,總體分兒童與成人兩張問卷。
1.2 方法
問卷內容結合群眾所關心的口腔問題及其他文獻進行設計。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姓名、年齡、性別);口腔檢查(齲齒、牙齦、牙異常等情況);口腔保健行為(刷牙方法、刷牙次數、持續時間、定期口腔檢查等);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和對自身口腔狀況的了解程度。所有調查對象均按照WHO制定的《口腔衛生健康調查基本方法》進行調查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
(1)兒童幾歲開始刷牙。
根據調查永興地區兒童刷牙起始時間為5~6歲的比率達到50%,而據口腔檢查結果,齲齒病率達到85%,兒童預防齲齒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刷牙。養成每天刷牙的良好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軟垢,預防齲齒和牙周疾病的發生。這需要家長引起足夠的重視,那么兒童從幾歲開始刷牙比較好呢?目前,對于兒童刷牙的時間,應強調早。乳牙會在出生6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生長,家長應該在乳牙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就用濕紗巾定期清潔牙面。在一歲半左右會長出第一乳磨牙,家長就可以開始幫孩子刷牙了,牙膏可以含少量的氟化物。家長在這個時期幫孩子刷牙時可以使用套在手指上的專用小牙刷,這樣對于誘導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簡便,更夠更好地完成刷牙。家長可以在孩子2~3歲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刷牙,兵進行督促。一般在6歲以后,經過訓練的兒童都能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所欠缺的就是恒心和毅力,所以家長仍要進行必要的監督。
(2)是否做過窩溝封閉。
據調查結果顯示,湖南省永興地區做過渦溝封閉的兒童為0,而且知道有窩溝封閉的家長為0,窩溝封閉是最佳的對兒童牙齒的保護方法,能有效的避免蛀牙的出現。
(3)每天刷牙的次數。
據調查數據顯示,51%緊早晚各刷一次,科學刷牙的最佳次數和時間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三次牙、每次都在飯后3 min刷、每次刷牙3 min。因為飯后3 min正是口腔齒縫間細菌開始活動并對牙齒產生危害的時刻,對于普通群眾來說比較合適的刷牙的時間應該是起床后刷一次及睡覺前刷一次,因為大部分人中午由于上學或者工作幾乎沒有空閑刷牙,建議在午飯后用水漱口,而工薪階層能做到的當然是午飯后也刷一次,每次刷三分鐘,并能保證每個牙面都能清潔到,時間不多不少,保護牙齒最好。
(4)口腔保健產品的推廣情況。
功效性牙膏、漱口水、美白牙貼、止痛含漱液、牙線等功能性口腔保健產品在永興地區的使用率為0,刷牙雖然是維護口腔衛生的有效方法,但有報道單純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別是難以消除鄰面菌斑。所以,應該加快口腔保健產品的應用推廣,尤其是牙線的使用推廣,使用牙線可以預防口腔疾病,大大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為此,美國衰老學專家邁克爾?羅伊森更指出,堅持每天使用牙線,能讓你多活6.4年。
(5)口腔服務設施的利用。
調查發現,55.8%的當地居民因為牙疼而就醫,僅有1%的是做定期檢查,4.3%的接受預防性措施,這說明目前農村居民是被動就診口腔科,未能充分利用口腔服務設施。郴州永興地區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媒體(廣播、電視、網絡等)76.2%,媒體是傳播健康信息的主渠道,應組織口腔專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科學引導大眾的口腔健康行為。
2 討論
2.1 原因
本次調查顯示,郴州永興當地居民口腔健康有關的知識知曉率較低,對口腔保健缺乏積極態度,口腔衛生狀況普遍較差。大多數居民不能定期口腔檢查,不能正確掌握刷牙時間和方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牙石、菌斑、通過問診調查及統計學分析其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第一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口腔健康知識主要通過家庭教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渠道獲得,從這些渠道獲得的相關知識一般較為膚淺,缺乏連貫性與針對性,有時還較片面,并缺乏實際的指導,對于口腔健康持順其自然的態度不夠重視。第二農村地區相比城區醫療條件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在本次調查的人群中牙齦出血、菌斑、齲病的患病率較高,而齲面充填構成比卻較低。
2.2 對策
(1)發展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網。
(2)人力資源開發:用多種形式培訓基層各種口腔保健工作者、健康教育者,鄉村醫生;為各省及農村地區舉辦牙防專業人員培訓試點班;編寫各種教材,參考書等。
(3)利用墻壁板報和學校學報的形式在校園中宣傳。
將口腔健康宣傳知識和圖片制成生動活潑的墻壁板報形式或在學報中開辟專欄,可使居民在趕集以及學生在業余時間,不經意中學到口腔保健知識。
3 結論
這次調研結果顯示兒童口腔疾病問題最大最常見的就是齲齒,其次就是牙齒發育異常的情況,成人中最常見的口腔問題是牙周病,有必要對農村地區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和宣教,使他們認識到其重要性,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并組織定期檢查,對口腔疾病進行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如果能普遍提高農村居民口腔健康意識,不但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口腔保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成年人群體中口腔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姜紅,姜廣水.大學生口腔健康認知及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口[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9):1181-1183.
口腔健康知識來源
口腔健康知識來源:電視/廣播(27.9%),報刊/雜志/科普讀物(15.0%),家人/朋友(19.4%),醫院宣傳欄(21.3%),口腔醫護人員(6.1%),社會健康教育活動(2.6%),學校(5.7%),其他途徑(2.0%)。
末次就醫原因
見表3。
口腔健康問題對學生的影響
絕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口腔衛生及牙齒狀況滿意,認為口腔健康問題對生活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飲食(47.1%),發音(23.5%),外貌(29.1%),自尊心(27.7%),社會交往(32.2%)。
烏海市海勃灣區人民醫院口腔科,內蒙古烏海 016000
[摘要] 目的 通過對烏海市海勃灣區4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了解其齲齒的患病情況,實施預防保健措施,以達到對兒童牙齒的保健目的。方法 對烏海市海勃灣區4所幼兒園1278名學齡前兒童進行口腔檢查。結果 轄區4所幼兒園兒童患齲率為34.35%,填充率為17.77%,女孩的患齲率高于男孩。不同年齡的學齡前兒童患齲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呈增長趨勢。結論 應加強本市幼兒園學齡前兒童的口腔保健宣傳,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早發現、治療齲齒。預防乳牙齲齒發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加大防治力度,保護兒童健康成長。
[
關鍵詞 ] 學齡前兒童;齲齒;情況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8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b )-0039-02
齲齒是一種危害兒童口腔健康最常見的疾病,并呈現出高發趨勢[1],應該引起各方面的足夠重視。為掌握烏海市學齡前兒童牙齒患齲情況,進一步提高我市齲病的預防和治療,現對2011年9—12月我市海勃灣區博研、海拉路、區幼、娜荷芽共4所公立、民辦幼兒園的1278名學齡前兒童牙齒患齲情況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和內容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2011年9月—2011年12月間烏海市海勃灣區4所幼兒園共1278 名兒童為調查對象,年齡為3~6歲,其中,女孩 667名,男孩 611 名,其中患齲齒人數為439人,女孩237人,男孩202人。調查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組兒童牙齒患齲情況和齲齒充填率。
1.2 調查方法
按照全國對學齡前兒童牙齒齲病統一診斷標準,由口腔執業醫師調整好椅位,在自然光線下用平面口鏡、5號探針對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進行口腔體檢,檢查遵循有序的原則,先外后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分別進行望、問、探、叩、觸的檢查并將檢查數據錄入計算機系統。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兩樣本率的比較、患齲情況與年齡的關系采用統計檢驗方法(χ2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學齡前兒童牙齒患齲及填充狀況
統計結果顯示(表1),1278名受檢學齡前兒童,共查出患齲439人(患齲率34.35%)。3~6歲幼兒園學齡前兒童患齲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呈增長趨勢,且各年齡組的填充率較低。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學齡前兒童男女患齲發病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表2),在查出患齲的439人(患齲率34.35%)中,女孩齲齒237人(患齲率53.99%),男孩齲齒202人(患齲率46.01%)。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女孩齲齒發病率高于男孩發病率,但不明顯。
3 討論
本次實驗對烏海市海勃灣區4所幼兒園的1278名兒童進行了齲齒的相關調查,盡管并非整個烏海市地區的調查,但仍具有代表性。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學齡前兒童乳牙平均患齲率34.35%,低于全國兒童平均患齲率[2],充填率17.77%。經查閱學齡前兒童患齲情況的國內文獻顯示出各不相同的發病率,吉惠華[3] 報道,玉林市21所幼兒園兒童患齲率為12.04%。謝笑英等[4] 報道,廣州市黃埔區7所幼兒園兒童乳牙齲病患齲率為15.30%。劉英等[5] 報道,銀川市興慶區2所幼兒園兒童患齲率為63.47%。段瑞鳳等[6] 報道,包頭市青山區8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齲齒患齲率為62.37%。與上述文獻比較,烏海市海勃灣區學齡前兒童患齲率位于中游水平,此1278名兒童中,齲齒發病率依然較高,治療填充率較低,應該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關注。
3.1在幼兒園中普及口腔健康知識
齲病和兒童口腔衛生關系密切 [7],直接影響到學齡前兒童患齲率的高低,要讓幼兒園、家長、兒童高度重視學齡前兒童的口腔衛生保健??谇粓虡I醫師應定期舉辦相應的口腔健康系列知識講座,培養兒童口腔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讓齲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3.2平衡膳食保障兒童牙體健康
從膳食的角度,提倡合理營養。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挑食、偏食習慣,應該多吃且常吃豆類及制品、蛋類、魚蝦、乳類等高鈣的食物,可適量補充些含纖維素對牙齒有清洗和摩擦作用且又不易發酵的食物,要限制糖類食品的攝入。及時糾正不合理的兒童膳食結構,以達到降低致齲危險因素,保障兒童牙體健康。
3.3 在幼兒園中實行綜合防治措施
在幼兒園中做好健康教育宣傳,正確選用兒童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確的涮牙方法,養成堅持飯后漱口睡前刷牙的良好行為,是行之有效的預防齲齒措施[8]。定期組織口腔檢查,在家長知情自愿的原則下,選派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兒童牙科醫師在幼兒園對查出的齲病患者及時進行填充、局部用氟防齲措施及窩溝封閉等治療。對不可逆的牙病要去醫院口腔門診做相應的診療,保護牙列的完整性。幼兒園要落實好口腔預防保健綜合防治措施。
4結語
從本次調查發現,我市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病率依然較高,治療填充率較低,應加強本市幼兒園學齡前兒童的口腔保健宣傳,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關注。
[
參考文獻]
[1]石四箴.兒童口腔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1-76.
[2]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吉惠華.3374例學齡前兒童患齲調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119.
[4]謝笑英,廖桂桃,麥文英,等.廣州市黃埔區7所幼兒園兒童乳牙齲病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12):61.
[5]劉英,馬敏,王兵,等.720名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與綜合防治模式研究[J].寧夏醫學雜志,2012,34(10):976-979.
[6]段瑞鳳,孔二廷,李軍,等.包頭市青山區8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齲齒狀況調查分析[J].包頭醫學學報,2011,35(4):197.
[7]林振芬.乳牙齲病與小兒口腔衛生行為關系的臨床探析[J].醫藥前沿,2012,25(34):139.
[關鍵詞] 兒童;齲齒;患病率;調查
[中圖分類號]R788+.1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8(a)-184-02
齲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1]。在我國大約有半數人口患齲齒,齲齒數約10億個。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齲齒排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列為世界需要重點防治的第三種疾病。我國學齡前兒童齲病發病率近年來呈持續上升的趨勢[2],已引起家庭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是一種危害兒童口腔健康最常見的疾病。為掌握齲齒的發病規律和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水平,更好地開展齲齒防治工作,筆者于2008年12月對漯河市藝術幼兒園進行了齲齒患病情況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8年12月以漯河市藝術幼兒園1~4班3~6歲兒童140例為調查對象,男生71例,女生69例;年齡最小的3歲,其中,3.0~3.9歲1例(0.71%),4.0~4.9歲71例(50.71%),5.0~5.9歲65例(46.43%),6.0~6.9歲3例(2.14%)。3周歲以后到入小學前為學齡前期[3]。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按照《全國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檢測細則》進行。由專職社區醫師及經過統一培訓的兒童口腔保健醫生進行現況調查。依班級順序逐人檢查。在室內充足光線下,受檢兒童面向采光面,端坐,由調查者使用平面口鏡、牙鑷、探針進行視診、探診、計數。按上、下、左、右頜位進行齲齒統計登記。同時,采用統一制訂的表格,逐一逐項,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習慣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刷牙次數,吃甜食、零食習慣等。
1.3 診斷標準
按國家齲病統一標準規定,凡是牙齒表面或齒溝處有色、形和質三方面改變的即診斷為齲齒[4],凡恒牙齲、失、補和乳牙齲、失、補均作齲齒統計(正常乳牙脫落除外)。
2 結果
2.1 學齡前兒童患齲率及齲均數與性別的關系
140例兒童中有76例兒童有不同程度的齲齒,患病率為54.29%,男童齲患率為50.70%,女童齲患率為57.97%,從性別統計齲齒率分析,女性略高于男性。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齲患率與齲均數比較
2.2 學齡前兒童患齲率及齲均數與年齡的關系
乳牙患齲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遞增。齲均數也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年齡與齲均數呈正相關。但齲齒充填率極低,見表2。
2.3 學齡前兒童齲齒與牙位的關系
下頜第一、二乳磨牙患齲齒最多,其次為上頜中切牙及上頜第一、二乳磨牙,下頜側切牙、下頜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上頜牙列齲患呈中間高兩側低, 而下頜牙列呈中間低兩側高的現象。見表3。
2.4兒童齲齒原因調查
對140例齲齒兒童進行社會調查,包括兒童平時吃甜食、零食習慣,刷牙次數等。調查中發現,齲齒的發病不僅與衛生習慣有關,而且與飲食習慣更為密切。見表4。
3 討論
齲齒俗稱蛀,是中小學生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齲齒如不及時進行修復治療,可引起牙齦炎、根尖炎、齒槽膿腫等各種并發病,影響兒童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時可成為慢性病灶,引起全身性疾病。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6歲兒童患齲率為54.29%,患齲率及齲均數在3~6歲隨年齡的增長明顯增高,以6歲組達高峰。與姚應水、金岳龍等[5]所調查的學齡前兒童齲均及總患齲率為51.72%及韓莉[6]所調查的學齡前兒童齲均數及平均患齲率為59.60%相近。其中患齲率6歲有所下降,此與有關文獻報道不一致[5],可能與病例太少有關。有調查報道,小學生男女間患齲率有顯著性差異,女生高于男生[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女童與男童相比患齲率較高。下頜第一、二乳磨牙患齲齒最多,與磨牙擔負的咀嚼功能較重,咬牙合面和鄰接面窩溝、隙多,食物殘渣易滯留,兒童難以通過刷牙保持清潔有關。
表4表明患有齲齒的學生,飲食多過于精細,甜食多,再加上日常的口腔衛生不好,以致食物殘渣停留在這些牙齒表面,時間長了發展成齲齒。防治齲齒主要是注意口腔衛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合理飲食,所以學校要認真開好健康教育課,教育學生注意口腔衛生及保健,堅持早晚二次刷牙,并使用含氟牙膏進行正確刷牙,保護牙齒,6歲時第一恒磨牙萌出后應及時做窩溝封閉,防齲齒效果良好[8]。預防乳牙齲齒發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兒童要有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家長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是關鍵。
[參考文獻]
[1]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
[2]余燕萍,陳敏,黃小勵,等.六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成效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4,12(5):455.
[3]王慕逖.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
[4]崔英,李默宇.2004年靈武礦小學生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06,12(2):252.
[5]姚應水,金岳龍,施六霞,等. 城市社區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的現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3):4471-4476.
[6]韓莉,盧進.海安縣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江蘇預防醫學,2008,19(1):54-55.
[7]魏國英,陳秀紅,張民.2003年平陰城鄉部分中小學生齲齒患病與充填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文獻信息,2004,1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