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遙感的特點范文

    遙感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遙感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遙感的特點

    第1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1 中藥單體及有效成分治療肝纖維化

    中醫藥的治療作用機制較為復雜,在眾多中草藥中,對LF治療發揮關鍵作用的中藥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的研究從基礎到臨床均取得了較大成果。

    1.1 漢防己甲素 提取于粉防己根,其可通過提高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合成與釋放,抑制HSC增殖和瘦素的分泌[1],促進HSC凋亡等,抑制LF的發展。

    1.2 甘草甜素 具有抗炎、降酶、抗病毒等功能,能夠抑制HSC激活,抑制LF大鼠Ⅰ、Ⅱ、Ⅲ型前膠原mRNA表達,降低膠原產生[2],改善肝脂肪變和LF。

    1.3 水飛薊素 其在體外可刺激肝細胞RNA合成,清除自由基,保護肝細胞,抑制HSC的增殖和膠原合成,抑制膽汁性LF大鼠肝內膠原沉積。

    1.4 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 能顯著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及II型前膠原mRNA表達,以及HA、Ⅲ型前膠原、LN的分泌,對DMN誘導的LF及CCl4誘導的大鼠LF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3]。

    1.5 丹參 劉平等[4]研究表明丹參能夠降低Ⅰ、Ⅲ型前膠原表達水平,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具有肝細胞毒性的氧自由基,促進已形成的肝膠原纖維降解和重吸收。

    1.6 阿魏酸鈉 系當歸中有抗血栓作用的成分之一,黃瑾等[5]研究證實:阿魏酸鈉在體外對大鼠HSC-T6增殖及膠原合成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減輕肝細胞脂肪變性及炎細胞浸潤,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肝臟膠原纖維合成與沉積。

    1.7 川芎嗪 通過抗脂質過氧化而抑制大鼠HSC增殖活化;清除自由基,在體內外均具有抗LF的作用[6]。

    2 中藥復方治療LF

    目前很多中藥復方及制劑已應用于臨床治療LF和肝硬化,顯示出明顯的治療效果。

    2.1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具有抑制肝星狀細胞向成纖維細胞轉變的作用,并使內分泌I型膠原量減少,I和III型膠原mRNA的表達減少,從而阻斷了LF的形成[7]。

    2.2 復方861合劑[8] 臨床肝組織學觀察證實有逆轉慢性乙型肝炎LF與早期肝硬化的作用。

    2.3 強肝膠囊[9] 具有清熱利濕,補脾養血,益氣解郁的功效。適應證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屬氣血不足、濕熱蘊結者。

    2.4 復方鱉甲軟肝片[10] 具有軟堅散結,化瘀解毒,益氣養血功效。對于慢性乙型肝炎LF、早期肝硬化、肝硬化門脈高壓等均有治療效果。

    2.5 扶正化瘀膠囊[11] 具有活血祛瘀,益精養肝功效。對慢性乙型肝炎LF辨證屬“瘀血阻絡,肝腎不足”證者療效顯著。

    2.6 大黃蟄蟲丸 功能活血破瘀、通經消痞。對實驗性肝纖維化有效,臨床觀察發現有改善血清纖維化指標作用[12]。

    3 中醫辯證論治肝纖維化

    綜觀目前研究進展,中藥抗肝纖維化的有效性已獲不少可靠證據并凸現了其特色和優勢,中醫藥抗肝纖維化有如下特點

    1)活血化瘀結合扶正固本為中醫藥抗LF的基本治法 中醫藥防治肝病的長期臨床實踐,特別是前人對肝硬化治療的理論總結和處方用藥經驗,為當今中藥抗LF的組方和方藥篩選提供了線索和啟示。迄今,有關復方研究的立法組方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和扶正兩大類的結合上。而對實驗性LF有抗肝纖維化作用的單味中藥和有效組分多數為活血化瘀藥和補益藥及其有效成分。2)LF發生機制十分復雜,由于中藥成分復雜,使得其作用機理的還原性研究困難;但從另一方面看,中藥多成分、多途徑、多靶點的藥理作用恰恰是對抗LF發生發展的復雜機理的特色和優勢所在。

    3目前,專門用于LF的中醫分型不多,且多混于多種慢性肝病中而又分型各異,這使得抗LF的中醫治則總體上有些雜亂,不利于從中尋找規律。

    總之,中醫治療LF已由單一的治肝,發展到從肝脾腎等論治,并注重整體調理;同時,在LF的不同階段,病機重點不同,遵循辨證論治原則,治療法則從單純的活血發展到益氣、軟堅、疏肝、健脾、清熱、利濕、滋腎、養陰等多樣化治則,體現了辨證論治仍是中醫治療肝纖維化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王曉峰,董培紅,陳威等,漢防己甲素對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肝星狀細胞增殖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7):452-454.

    [2]王志凌,成軍,劉妍等,甘草甜素抑制肝星狀細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肝臟, 2005,10(3):225-226.

    [3]吳有蓮,苦參堿抗肝纖維化臨床研究[J],中藥材,2004,27(2):153-154.

    [4]劉平,王曉玲,劉成,丹酚酸A對成纖維細胞活力、增生及膠原合成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0,10:24-25.

    [5]黃瑾,胡晉紅,邱磊等,阿魏酸鈉抑制肝星狀細胞合成膠原的機制[J],藥學學報,2004,38(8):577-580.

    [6]王擁澤,楊宏志,楊沛華等,川芎嗪抗肝纖維化作用機制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06,21(3):8-10.

    [7]趙進軍,小柴胡湯治療肝纖維化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3):188.

    [8]尹珊珊,王寶恩,王泰齡等,復方861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與早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8):467-470.

    [9]薛桂芹,季風帆,強肝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80例[J],山東中醫雜志,2004,23(7):404-405.

    [10]周光德,李文淑,趙景民等,復方鱉甲軟肝片抗肝纖維化機制的臨床病理研究[J],醫學雜志,2004,29(7):563-564.

    第2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神經外科;醫院感染

    作者單位:276826 日照市人民醫院藥劑科 神經外科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較重,病情不穩定,醫院感染不僅影響患者病情康復,而且會加重患者病情,預防醫院感染的并發可有效幫助患者康復[1]。但是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經常并發醫院感染,醫院感染又會使患者病情更加惡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報道顯示,許多神經外科住院患者死亡是因為并發感染導致的,筆者為了控制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病發率,針對本院住院患者進行分析探討,現將資料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1年10月到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80例神經外科患者,其中男93例,女87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63±86)歲,98例為顱腦損傷,56例為頸椎、腰椎疾病,17例為脊髓損傷,15例為其他。

    12 分析方法 總結回顧180例患者臨床資料,總結并發醫院感染患者原因。對180例患者并發醫院感染部分進行病理學檢查,對其致病菌進行總結歸納。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采用SPSS 130統計系統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180例并發醫院感染患者年齡均比較大,住院時間較長,其中42例為二次感染,占2333%。見表1。

    108例神經外科醫院感染患者中發生呼吸道感染者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泌尿道感染。見表2。

    對108例神經外科醫院感染患者病理檢查可以看出致病菌為銅綠假單胞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大腸埃希菌。

    3 討論

    神經外科患者因長期臥床,發生醫院感染的機率相對于其他科室較高,對于年齡較高和長期住院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醫院感染,醫院中病原菌產生地(患者)是不可避免的[2],所以不管醫護人員怎么努力,也不能杜絕病原菌,長期住院的患者因缺乏運動以及長期用藥導致抵抗力較低,容易受到病原菌侵入,并發感染。神經外科患者以危重患者為主,多數會進行輔助呼吸、鼻飼等侵入性操作,導致病原菌與呼吸道接觸機會大大增加,所以呼吸道感染發生率較高[3]。神經外科住院患者往往為重癥患者,住院時間較長,很容易并發醫院感染,對神經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特點的研究可以很好的避免感染發生,遏制因感染導致的患者病情惡化。醫護人員在保障住院環境清潔的同時還應該囑咐患者保持自身清潔,囑咐其家屬定時清潔患者周身,醫護人員對患者床褥也應及時更換,并且保障其高溫消毒,盡量避免患者接觸病原菌。醫院還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病患進行床褥歸類清洗,針對性的消滅此類病患自帶的病原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此外,醫師還應該根據患者身體情況給予患者飲食搭配建議,通過食療增強患者抵抗力,俗話說的好,藥療不如食療,食物可從根本補充患者體力,使患者身體抵抗力增強。

    銅綠假單胞菌耐抗菌藥物能力呈上升趨勢,有研究發現銅綠假單胞菌對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氨曲南等耐藥性均較高。大腸埃希菌對紅霉素、四環素、鏈霉素等抗生素有較強的耐藥性,而且有多重耐藥性[4]。通過對細菌耐藥性的研究可以發現抗菌藥物很容易增強體內耐藥菌的分布,導致患者感染使用藥物無法治愈,所以在平時用藥的時候應格外注意,不能連續單一用藥,這樣很容易使患者體內正常菌群受到破壞,致使患者身體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且單一用藥過長時間還會使病原菌產生抵抗力,是藥物失去藥效,不能起到殺菌作用。對患者耐藥動態研究可以及時了解患者體內細菌變化情況,有目的更換使用抗菌藥物,是藥物臨床效果更加明顯,這樣還可以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通過研究發現多數感染患者體內存在的病原菌均為多種耐藥性細菌,使治療更加困難,針對這類細菌只能聯合用藥治療,避免病原菌再次變異,產生抗藥性。對細菌耐藥動態研究可以指導醫師臨床用藥,可以有效控制細菌感染,但是其研究時限不能滿足臨床需求,還需提高。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的特點為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統,所以對住院患者呼吸系統的護理應特別警惕,尤其是呼吸道進行過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更應沒天定時對其呼吸道進行檢查,保持呼吸通暢,保障呼吸器官清潔,可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通過細菌耐藥動態研究發現,誘發感染的病原菌多為具有多重耐藥性病菌,對其用藥應針對性、聯合用藥,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感染情況,減輕患者痛苦。

    參 考 文 獻

    第3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肺炎克雷伯菌 氨基糖苷類藥物 慶大霉素 耐藥性

    臨床上肺炎克雷伯為兼性厭氧的一種革蘭氏陰性菌, 該菌存在豐富的莢膜,一般在人體上呼吸道和腸道中寄殖,為現階段十分重要的一種條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從而導致抗生素的耐藥情況隨之日益嚴重, 然怎樣有效地應用抗菌藥物也成為越來越復雜且存在重要挑戰性的難題。本次研究中出于對耐氨基糖苷類藥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特點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搜集到的耐慶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展開藥敏試驗,并對結果展開統計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資料

    1.1菌株來源

    本次研究中所有菌株均為實驗室分離得到,共搜集72株。研究中所用質控菌分別為大腸埃希菌AT 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ESBLs陽性株)。

    1.2儀器與試劑

    本次研究中所用儀器為VITEK-60 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GNS-506 藥敏卡、GN I+ 細菌鑒定卡均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藥敏紙片分別為頭孢噻肟/克拉維酸(CTX/CLAV)(30Lg/10Lg)、頭孢噻肟(CTX)(30Lg)、頭孢他啶/ 克拉維酸(CAZ/CLAV) (30Lg/10Lg)、頭孢他啶(CAZ)(30Lg)均購自英國Oxoid公司。

    2.方法

    采用VITEK-60 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專用卡GNI+鑒定卡對菌種展開鑒定實驗。藥敏試驗采取K-B法。ESBLs檢測實驗采用CAZ與CAZ/ CLAV , CTX與CTX/ CLAV兩組紙片展開確證試驗,含克拉維酸與其相應不含克拉維酸的紙片抑菌圈直徑差值不小于5 mm者確定為產ESBLs 菌株。對照實驗采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進行。

    二、結果

    1.耐慶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藥敏試驗結果

    72株菌株對環丙沙星的耐藥率為8.3%、左氧氟沙星30.6%、頭孢西丁38.9%、四環素86.1%、復方新諾明77.8%、頭孢他啶66.7%、頭孢噻肟72.2%、亞胺培南0、氨曲南50.0%、呋喃妥因59.7%、頭孢哌酮22.2%、哌拉西林52.8%。

    2.ESBLs檢測結果

    經統計發現,本組72株耐慶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通過經CTX和CTX/ CLAV 雙紙片法檢測出陽性ESBLs53株,陰性19株,通過CAZ和CAZ/CLAV雙紙片法共檢測出陽性ESBLs38株,陰性34株。所有通過CAZ和CAZ/CLAV雙紙片法確定ESBLs陽性菌株經CTX和CTX/ CLAV 雙紙片法檢測均呈現陽性,因此可知72株耐慶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ESBLs陽性率為73.6%(53/72)。

    三、討論

    目前在臨床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受到了臨床醫生學者的廣泛關注, 產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為臨床上引起醫院感染的一種主要病原菌。該菌株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產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為產生了純化酶,純化酶不同其所具有的底物也存在差異,致使肺炎克雷伯菌對不同的氨基糖苷類藥物表現出不同的耐藥率。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耐慶大霉素菌株呈現出明顯的多藥耐藥株, ESBLs 陽性率也相對較高,在73.6%左右,得出該結果的主要原因可能為耐氨基糖苷類藥物的耐藥基因一般同ESBLs 基因處在同一質粒中, 或是多藥耐藥菌株含有多個耐藥質粒所引起的。除亞胺培南外所有的耐慶大霉素菌株對其他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相對較高。通過表1可知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相對較低,只有30.6% ,然左氧氟沙星很容易產生選擇性耐藥的特性。肺炎克雷伯菌不僅能夠產ESBLs, 還能夠產生質粒介導的AmpC 酶,從而導致對頭霉類抗菌藥物產生明顯的耐藥性。本次研究中的72株耐慶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西丁的耐藥率為38.9%,分析也許是受產質粒介導的AmpC 酶的影響。

    綜上所述,經研究發現,耐氨基糖苷類藥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特點表現出明顯的多藥耐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因此醫療工作者應對病原菌的耐藥特點予以充分的了解與掌握。

    參考文獻

    [1]黃海輝,妹,張嬰元,等.2006 - 2010年上海地區臨床分離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變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8(21):1099-1102.

    [2]葉素娟, 楊青, 俞云松. 2005 年中國CHINE T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17(24):283-287.

    [3]鄧曉慧,孫愛慧,陳蘇婉,等.氟喹諾酮類藥物對肺炎克雷伯桿菌體外防耐藥突變濃度的研究[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9,29(23):104-106.

    第4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銅綠假單胞菌;糖尿病足;耐藥

    糖尿病足(DF)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DM)并發癥,也是DM患者致殘最主要的原因。銅綠假單胞菌(PA)是為常見慢性潰瘍致病菌,可引起呼吸道、尿道以及燒傷后皮膚等發生嚴重感染[1]。但PA在DF患者中的感染特點以及耐藥特點目前尚缺乏較為全面的研究報道。本研究探討了DF患者PA感染的臨床特點以及其耐藥性特點,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DF患者214例,其中,男91例,女113例,年齡55-82歲,平均為(60.2±3.1)歲;DM病程5-25年,平均為(11.2±2.3)年;DF病程在3-14d之間,平均為(7.3±1.5)。

    1.2 方法

    1.2.1 采集樣本

    患者入院以后,在首次傷口換藥時,以無菌棉拭子采集創面處膿性分泌物,并將其放入滅菌試管之中,1h之內進行檢查。

    1.2.2 PA分離以及鑒定

    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菌株分離和鑒定。取合格標本采用劃線分離法將其直接接種于瓊脂平板之上,在37℃條件下孵育24-48h,并以NC21細菌鑒定板進行菌株鑒定。

    1.2.3 細菌藥敏試驗

    PA對于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測定采用K-B紙片擴散法進行,抗菌紙片主要包括四環霉素、妥布霉素、諾氟沙星、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替卡西林、亞胺培南、紅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頭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環丙沙星、頭孢他啶以及氨芐青霉素共15種,均由英國Oxoid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18.0軟件分析,以( )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

    2 結果

    2.1 菌株分離情況

    本組214例患者中,有18例分泌物培養呈陰性,196例呈陽性,分離出108株(50.5%)革蘭陽性菌(G+),88株(41.1%)革蘭陰性菌(G-)。G+中41株為PA,分離率為19.2%。

    第5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技術;大氣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環境監測

    通過運用遙感監測技術,我們能夠很好的應對過去監測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比如時空阻隔,無法體現整體,費用過高等等,由于當前的生態不斷惡化,此時高速全面的遙感工藝已然成為了我們最常使用的監測措施。

    1 遙感技術概述

    1.1 遙感的概念

    所謂的遙感技術,具體的說是一類借助物體反射電磁波,來實現遠程監測目的的一種技術。其借助觀測設備,利用各種物體的獨特光譜性能來實現觀測目的,獲取有價值的內容。

    1.2 遙感的分類

    (1)如果按照探測波段來區分的話,我們可把其劃分為:紫外遙感、可見光、紅外遙感、微波遙感。(2)如果按照搭載設備的平臺來劃分的話,我們可以把其分成:航天遙感技術、航空遙感技術和地面遙感技術。(3)如果按照傳感設備的運行形式來區分的話,我們可以把其分成:主動式遙感技術、被動式遙感技術。

    2 遙感工藝在環境監測中的意義

    2.1 監測區間寬,綜合全面

    如果只是從地表觀測的話,我們能獲取的信息非常少,但是如果使用遙感設備從衛星上拍攝的話,很顯然獲取的信息非常全面,而且更加真實。該技術可以從總體上觀測環境,確保監測工作朝著立體化方向發展,具有區間寬,綜合性強的特點。

    2.2 高效快速

    因為該項技術使用的飛行裝置都是非常先進的,因此它能夠以較快的速率獲取所需的資料,所以能夠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信息的傳遞是借助電子光學設備來完成的,所以其更加的現代化,便于我們更好的創建數據模型。此時我們國家的信息總數較之于一般措施獲取的信息總數要多很多。

    2.3 措施眾多,工藝優秀

    該技術能夠用來監測普通方法無法監測的區域,比如荒漠以及冰川等區域。借助該技術我們還能夠獲取紅外等不同波段的數據。不僅可以使用攝像措施獲取資料,而且還能夠通過掃描方式獲取所需內容。

    2.4 速度快,時間短

    對于固定的地區能夠多次成像,可以獲得最精準的動態信息。

    3 具體應用情況

    3.1 用來監測大氣情況

    借助激光以及電腦等先進科技,明確大氣信號的傳播特點,以及不一樣的大氣狀態之中的信號的具體特點,得到遙感方程式,進而完善有關的理論。由于大氣成分在不同的波段吸收電磁波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分別測試各個組分的情況。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開始使用該項技術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其中監測的重點有如下幾方面:第一,借助遙感技術,監測大氣污染。第二,通過分析遙感圖像體現出的植被變化特點,明確污染情況,比如污染的存在區域以及程度和變化特點等。第三,和地表采樣獲取的信息比對綜合,建立完善的定量體系。第四,借助飛機攜帶監測裝置,在污染區域的上方獲取樣本,進而加以處理。

    3.2 用來監測水體情況

    對水體的遙感監測是以污染水與清潔水的反射光譜特征研究為基礎,潔凈水能夠很好的吸收光,它的反射率不高。所以,此類水在遙感圖像是色澤較暗。綜合考慮空間、時間、光譜分辨率和數據可獲得性,landsat8數據是目前水質監測中最有用,也是使用最廣泛的多光譜遙感數據。此外,SPOT衛星的HRV數據、IRS-1C衛星數據和氣象NOAA的AVHRR數據以及中巴資源衛星數據也有一定的應用。水質遙感監測研究的內容包括:水體濁度、葉綠素、油污染、熱污染、有色可溶性有機污染物等,其中在水體濁度和葉綠素的定量監測方面已比較成熟。

    3.3 用來監測生態情況

    生態環境監測又稱生態監測,是環境生態建設的技術保證和支持體系。生態監測的對象可分為農田、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湖泊、海洋、氣象、物候、動植物等。它可以被用來測定較廣闊區間的土地使用狀態,同時還可以調查大規模的生態污染問題。

    3.3.1 分析土地使用情況

    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監測中的應用,早在1960年國外就利用TIROS和NOAA衛星數據通過制備指數來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壤覆蓋變化。最近幾年,很多國家都開始使用遙感技術來分析土地資源,特別是土地分類工作方面利用的更是頻繁。

    3.3.2 輔助開展生態調查工作

    眾所周知,植物能夠反映出一個區域的環境狀況。而且它還可以體現出所在區域的土壤以及水文等特征。借助遙感技術,我們能夠獲取植物特點。由于當前的傳感設備的性能不斷提升,加之處理工藝不斷完善,此時像是植被的成分以及數量等等的特性都可以借助放射數據來明確。NOAA氣象衛星數據的優點非常明顯,比如分辨率極高,而且所需的費用不多,不會受到外在天氣干擾,因此被大量的用到植被監測工作之中。

    3.3.3 調查生態污染情況

    最近幾年,由于群眾生活水平提升,此時垃圾數量也在增加,這就在無形之中導致了嚴重的生態污染問題,而借助遙感技術,我們能夠測試到垃圾的放置情況以及數量等等,這樣便于我們更好的處理。遙感監測固體廢物的堆置對圖像空間分辨率的要求比較高,需達到3~10m的水平。

    4 發展方向

    4.1 遙感技術層面

    (1)遙感影像獲取技術方面,隨著高性能新型傳感器的研發水平的提高以及環境資源遙感對高精度遙感數據要求的提高,高空間和高光譜分辨率已是衛星遙感影像獲取技術的總發展趨勢。熱紅外遙感技術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雷達遙感工藝的特點較為顯著,比如它能夠全天性的獲取信息,而且有著強大的穿透性,所以被大量的使用。建立以地球為研究對象的綜合對地觀測數據獲取系統。(2)遙感信息模型的發展方面,遙感信息機理模型的發展和拓寬,特別是不確定性遙感信息模型與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與綜合應用也將是一個重要研究和應用方向。(3)遙感數據共享方面,積極發揮出國際衛星體系的優點,認真開展交流與溝通活動,確保從時空層面上加以互補。

    4.2 與環境監測結合層面

    (1)積極發展監測技術,切實發揮出當前監測的作用,將遙感工藝和地表監測措施結合到一起,完善當前的監測體系。(2)開發集成GPS,RS,GIS,ES于一體、適合環境保護領域應用的綜合多功能型的遙感信息技術。

    4.3 不同環境要素層面

    (1)大氣環境遙感的定量化、集成化、系統化和全球化;大氣環境的主動和被動式衛星遙感一體化。(2)利用新型遙感數據進行水質定量監測,形成一個標準化的水安全定量遙感監測體系,由于水體類型不一樣,可以建立對應的反演算措施;提升監測的精確性;開展監測模型研究工作;發揮出“3S”科技的優點。

    參考文獻

    [1]王橋,楊一鵬,黃家柱.環境遙感[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康志文,劉二東,賈飚.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9,21(6):177-180.

    [3]陳玲,趙建夫.環境監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第6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地址勘查技術;具體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P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1-152-2

    1 遙感地質及勘查技術概述

    遙感技術所取得的地面圖像和數據及相應的數據和信息處理技術在地質學的應用 。又稱地質遙感。遙感地質一般包括4個方面的研究內容:①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的電磁波譜特征。②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在遙感圖像上的判別特征。③地質遙感圖像的光學及電子光學處理和圖像及有關數據的數字處理和分析。④遙感技術在地質制圖、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及環境、工程、災害地質調查研究中的應用。

    1.1 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概念

    利用飛機與衛星等遙感器對檢測地標的地質數據進行電磁、光譜的掃描與識別的技術稱之為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其在地質勘探工作中的應用有助于對檢測地標的地質特性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可通過摸清地質信息與地質特征為地質勘探提供更為科學可靠的理論與數據。較之傳統地質勘查技術,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具有多層次、綜合性與宏觀性的特點,因而地質勘查檢測結果的精準性可得到大大提升。近些年,遙感地質勘查技術憑借技術先進、檢測結果準確等優勢在現代地質勘查工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2 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特點

    1.2.1 科學性

    遙感技術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應用為其數據采集環節提供了大量更具科學性的理論依據。以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為例,使用衛星、飛機等高端遙感器可科學計算、檢測出待檢測地標的具體地質狀況,有效結合電磁技術、光譜技術同現代化計算機技術以及現代化航拍器械可使地質掃描工作更具科學性,進而可為我國地質勘查與地質研究工作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勘察數據與地質資料。

    1.2.2 精確性

    不斷增大的礦產需求量使得我國地質勘查工作逐漸細化,這對地質勘查技術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精細化要求。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可通過電磁技術與光譜技術的應用掃描并分析地質狀況,現代地質勘查工作的精細化需求可得到滿足。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實例顯示,其可對地質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與計算,這對現代地質勘查工作精確性以及礦產開采效率的提高均十分有利。

    2 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

    2.1 獲取地質構造信息

    在應用遙感技術找礦的過程中,我們可通過空間信息觀察到相關地質標志,而提取空間信息的過程中則需應用到遙感技術所呈現出的與檢測區域成礦相關的線性圖像,從推覆體以及斷裂等相似類型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是這一過程中需注意的部分。遙感地質勘查技術還可應用于獲取酸性巖體、火山盆地等地質的信息。由于影響遙感技術成像的因素較多,因而其在地質勘查工作中極有可能會發生地質圖像模糊的情況,這將直接導致地質線性形跡和地質紋理信息無法清楚顯示出來,地質勘測工作隨之面臨困難。針對這一問題,目前主要采用人機交互、目視解譯等方式來突出顯示地質構造圖像中的關鍵信息。

    2.2 通過獲取植被光譜來確定礦產位置

    礦區感測區中的金屬或礦物較易因地下水文因素和地下微生物作用的影響而改變底層結構,隨之將會對土壤層中的成分造成礦物元素增加等影響,土壤成分受到的影響將直接體現在地表的職務上。土壤層中成分的變化將會改變地表植物對金屬元素的劇集程度和吸收程度,繼而將會使得植物內含水量及葉綠素也發生改變,后種變化將通過植物的反射光譜特征顯示體現出來,遙感技術正是利用了這一系列的變化將檢測區域地表植物的反射光譜特征顯示出來,并通過分析植物異常光譜信息來確定該區域是否存在礦產。不同種類的植物,甚至是同種植物的不同器官在金屬含量方面將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因而需大量收集檢測礦區的植被樣品,并在分析植被光譜信息的基礎上統計出具有良好金屬吸收能力和聚集能力的植被。植物反射光譜的色調是應用光譜特征增強技術處理遙感圖像的主要依據。分離提取出異常色調后,遙感技術可直觀展現出這些異常色調,分析出植被對金屬的吸收能力和聚集能力后則可為確定礦產位置提供一定的依據。

    2.3 利用巖礦光譜技術進行識別

    作為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理論基礎,巖礦光譜技術適用于多光譜技術與高光譜技術,其主要是通過提取多光譜蝕變信息實現巖性識別與高光譜礦物識別的目的。多光譜技術較低的光譜分辨率使得巖礦的光譜特征表現力較弱,因此巖礦光譜技術在分析巖礦反射率差異時主要以圖像線性信息與圖像灰度特征為基礎。較之多光譜技術,高光譜技術則既可獲取到連續光譜信息,也可對地質類型加以直觀地識別。綜合使用多光譜技術與高光譜技術可對巖礦類型、與成礦作用有直接關系的礦物蝕變信息加以有效地識別,并可對蝕變強度進行定量,進而可為地質勘探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 加強遙感地質勘查技術應用的措施

    前文筆者簡要分析了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概念與特點,并探討了其在地質勘探工作中的具體應用。由于我國在應用遙感地質勘查技術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因而我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采取合理的措施來保證其應用效果。

    3.1 加強對遙感技術理論研究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實際應用離不開有效的理論研究。因此我們首先需深入研究并分析大量與遙感技術相關的理論文獻,為遙感技術的應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除此以外,我們還需依據勘測區域的特點進行理論創新,不斷豐富地質勘查技術應用的理論成果。

    3.2 加強技術支持

    技術支持在遙感地質勘查技術應用中處于十分關鍵的地位,因此我們首先需保持所應用的相關遙感設備的技術先進性,保證硬件基礎;其次需加大引進與培養先進遙感技術人才的力度,以為遙感技術應用的準確性、合理性和科學性提供人才保證。

    3.3 完善相關制度

    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有效應用離不開相關制度的指導與規范,因此我們需積極完善諸如技術崗位責任制度的一系列制度,及時發現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促進我國遙感地質勘查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迅猛發展的國民經濟使得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對地質勘查技術的效率與精確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此,本文簡單介紹了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及其在地質勘探工作中的應用,并提出了加強其應用的具體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理論參考。

    參 考 文 獻

    [1] 王潤生,熊盛青,聶洪峰,等.遙感地質勘查技術與應用研究[J].地質學報,2011,11:1699-1743.

    [2] 易飛.遙感地質勘查技術探究與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18:265.

    [3] 羅慶霞,蘇吉祥.遙感地質勘查技術在礦山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6,10:203+205.

    第7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無人機;遙感技術;環境監測;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X8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8016602

    1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環保監測方面一直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證據難找”的情況。即使環保部門勒令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進行整改,但很多企業忽視環保,仍然違規生產、頂風作案。部分企業甚至不配合環保局人員調查,拒絕甚至對環保檢查人員進行攻擊。選擇新型的環境監測技術以應對當前的嚴峻形勢,顯得非常迫切。

    無人機具有快速機動、預警響應能力快的特點,可以通過車載或者地面方式從多種地域直接發射,快速到達工業生產監測區域.對污染發生位置進行實時監側,通過滑行和傘降的方式進行回收取證。無人機遙感技術在短時間內快速而且準確地獲取遙感數據的優勢,帶動了其在環境監測領域的快速發展。

    2無人機遙感技術

    2.1無人機簡介

    無人機(UnmannedAerialVehicle,縮寫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根據其系統組成和飛行特點,無人機可分為滑跑滑翔型、彈射起飛滑橇降落型、手拋傘降型、旋翼直升機四大類型,其特點和應用領域見表1。

    2.2無人機遙感系統

    無人機遙感系統(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

    以先進的無人駕駛飛行器為平臺,負載數字遙感設備(數碼相機、數碼攝錄機等)進行拍攝和記錄,通過遙感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影像的同步傳輸,以實現對采集對象信息的實時調查與監測,且可以完成遙感數據處理、建模和應用分析的應用技術。無人駕駛飛行器技術和通訊技術、遙感傳感器技術、GPS差分定位技術、遙測遙控技術和遙感應用技術相互結合組成的無人機遙感系統,具有自動化、智能化、專題化,可以快速獲取國土、資源、環境等的空間遙感信息(圖1)。

    2.3無人機遙感技術的優勢

    2.3.1作業安全、效果直接。

    無人機監督執法不受空間與地形條件等各方面的干擾,可以比常規的監管執法手段更為獨立,直接取得第一手的真實情況。無人機遙感系統具備面積覆蓋、垂直或傾斜均能成像的技術能力,尤其是搭載的高精度數碼成像設備,可以實現實時回傳的視頻信號,在視頻終端清晰成像,現場情況辨識度可以精確到0.1m,能對現場環境監測指揮工作提供實時的幫助。同以往的環保現場監督檢查相比,無死角,更直接安全。

    2.3.2目的明確、操作簡單

    無人機遙感系統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均比較高。可以通過在系統中事先設置飛行路線來達到無人駕駛,并且在飛行中通過不斷的微細校對和調整來達到對目標的精確測量。現在的無人機遙感系統可以通過視頻系統后手柄來完成操作。

    2.3.3使用成本低

    目前無人機最多能加載5kg油,一次飛行任務可以到達100多個監測點,能夠在空中持續飛行16h以上。無人機體形小,耗費低,系統的保養和維修簡便,具有監測時間長、區城廣、使用成本低的優點。

    3環境監測

    3.1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由于內陸水體具有污染類型多樣、環境復雜且水域面積相對小的特點,要求數據精度非常高,目前無人機還達不到要求,因此在內陸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目前水環境監測主要是借助系統搭載的多光譜成像儀生成多光譜圖像,從宏觀上觀測水質狀況,提供諸如水質富營養化、水華、水體透明度、懸浮物排污口污染狀況等信息的專題圖,直觀全面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從而達到對水質特征污染物監視性監測的目的。國內無人機第一次應用于環保領域是在遼寧省,采用無人機遙感系統對遼河流域進行的遼河治理現狀航拍和遙感監測進展順利,可以得到分辨率為0.1 m的實景圖像數據,對這些圖像進行技術評估,可以及時掌握遼河治理重點區域的動態變化情況。

    3.2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現在,國內無人機遙感系統在大氣環境監測方面可監測的指標主要包括臭氧、粒子濃度、溫度、濕度、NO2和壓力等。可迅速查明環境現狀具有視域廣、及時連續的特點。無人機不僅可以實現實時對大氣環境數據進行監測,還可搭載采樣器,在空中采集大氣樣品后送回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

    3.3無人機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目前,無人機遙感技術生態環境監測方面應用主要實現方式表現為利用數碼相機或光譜類設備(如紅外攝影機、紅外掃描儀、微波輻射計等)獲取遙感影像,通過地面控制系統及數據后處理系統,實現數據拼接與處理,提取宏觀環境監測或大范圍監測指標。應用領域體現在森林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生態環境等方面。

    3.4在環境應急監測中的應用

    一旦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在情況危險、交通不利等不利因素下,相關應急處理人員無法到達現場,而無人機遙感系統可快速趕到污染事故所在空域,系統搭載的影像平臺可實時傳遞影像信息,立體的查看事故現場、污染物排放情況和周圍環境敏感點分布情況,監控事故進展,為環境保護決策提供準確信息。無人機遙感系統的使用,不僅保障了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也大幅度的降低了現場環境應急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如發生在2010年的大連新港30萬t級油輪輸油管線爆炸事件,當時原油入海造成約50 km2海域受到污染,傳統的環境監測技術無法控制。環保部在第一時間調配無人機攜帶遙感系統趕赴現場進行了“天―空―地”同步監測。無人機遙感系統在惡劣條件下多次成功完成低空飛行監測作業,提供的海面油污發展監測數據可以動態反映溢油發生發展情況,為當時的環境應急管理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

    5結語

    無人機遙感技術作為一項極具潛力的環境監測技術,具有實時傳輸影像、續航時間長、系統保養維修簡便、實用成本低、覆蓋區域廣、使用用途多、機動靈活等優點,正在快速發展。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天-空-地”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并且已經在自然地質災害、大氣、內陸水體、海洋、生態預警等多個環境監測領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相信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無人機遙感技術將在環境監測領域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⑾椋林維昌.多功能環境監測無人機系統設計[J].科技視界,2016(12):55~56.

    [2]謝濤,劉銳,胡秋紅,等.基于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環境監測研究進展[J].環境科技,2013(4):55~60,64.

    第8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技術;城市交通;規劃與監測;應用

    城市交通是城市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城市交通對保證城市生產、生活正常運轉、加強城鄉間聯系起著重要的紐帶和促進作用[1]。在短時間內,城市交通呈現為靜態的位置關系,在較長的時間內,表現出動態的演化過程。傳統的交通規劃方式很難對其動態變化進行及時的監測及規劃調整。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其在交通規劃與監測中的應用研究日趨深入,為城市交通規劃與監測研究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一、遙感技術

    (一)遙感介紹

    遙感(Remote Sensing)是指利用某種傳感器裝置不接觸被測物體來獲取地表的信息,通過數據傳輸和處理實現研究地面物體形狀、大小、位置、性質及環境相關關系的一門現代化應用技術[2]。遙感技術具有快速、綜合、動態、宏觀、多層次、多時相的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遙感技術不斷提高和完善,其應用領域由傳統的調查、測繪等向城市信息調查、規劃等方面拓展,服務領域不斷擴展,獲得相關學者的普遍重視,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現在城市交通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開放系統,要對其實施合理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就必須及時掌握和全面分析其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信息。遙感技術可以準確、快速的獲取城市交通線路長度、道路寬度等有關信息[3]。遙感技術既可以獲得城市交通宏觀的現狀和綜合數據,也可以獲得每一條線路等城市交通微觀的數據,能夠實時、高效地為城市交通規劃與發展提供多方面的分析數據和基本信息。

    (二)遙感技術的特點

    遙感作為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它具有與其他技術不同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探測范圍廣、采集數據快

    遙感探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大范圍的地區進行觀測,并從中獲取有價值的遙感數據[4]。對于很好的掌握地面事物的現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能動態的反應地面事物的變化

    遙感監測可以周期地、重復地對同一地區進行監測,有助于人們獲得數據,發現并動態地跟蹤地球上許多事物的變化。

    3、獲取的數據具有綜合性

    遙感探測所獲取的是同一地段、覆蓋大范圍地區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綜合地展現了地球上許多自然與人文現象[5],宏觀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種事物的形態與分布,全面的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二、遙感技術在城市交通規劃與監測中的應用

    (一)城市交通基礎數據調查

    城市交通調查中,基于點的傳統地面調查,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準確描述城市交通的基本面貌。遙感數據具有覆蓋范圍廣和時效性的特點,利用遙感技術可以獲得城市交通現狀的總體狀況。根據遙感影像上的城市交通道路特征,可以全面、準確的獲取城市交通中道路長度、路網結構、道路寬度、停車場的規模和數量、街道綠化等城市交通基本信息數據;根據航空遙感影像可以獲得城市交通路面上車輛速度、種類和密度等信息。如結合影像紋理特征和濾波技術,更能突出城市交通的線性邊界,使用邊緣檢測和跟蹤處理,可以提取城市交通現狀矢量圖。

    (二)城市交通規劃

    要對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和路網結構進行充分地規劃,就要求對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的交叉口設置、管理方式、坡度、長度和路網的現狀等信息有充分的認識,并且要掌握城市發展現狀信息,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獲取相關信息。根據多時相遙感影像可以獲取城市擴展方向及速度和城市交通發展的現狀,對其進行空間分析,借此對比城市交通需求與城市交通現狀差距,為城市交通規劃方向提供合理的決策依據。同時,根據遙感影像或連續拍攝的航片,能夠獲得城市交通擁堵的時間分布和空間分布,獲得城市地面常規公交車輛的滿載情況。借此可以有效的掌握城市交通實際的時空需求情況,為城市交通規劃調整提供決策依據。

    (三)城市交通動態監測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不斷向外擴張,城市空間擴張加劇了城市交通壓力。許多城市存在車流量多、交通擁擠等問題。在城市交通規劃中,不僅要對城市交通各種要素的現狀進行分析,還要對城市交通變化進行監測。利用遙感影像能獲得城市交通動態發展的實時數據,為城市交通動態監測提供依據,是城市交通變化監測的有效手段。遙感對城市交通動態監測主要是通過對多時相遙感影像加工、處理獲得城市交通動態變化信息。通常情況下,主要采用兩類監測方法,一類是基于像元分類,如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機,決策樹等;另一類是面向對象分類法,如最鄰近法,隸屬度分類、面向對象決策樹分類等。

    三、結束語

    在城市交通規劃監測過程中,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基礎數據,傳統情況下,這些數據的獲取需要進行實地調查,因而會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并且持續時間較長,獲得數據不全面,而遙感技術具有實時性、動態性和宏觀性的特點,為城市交通規劃與監測提供了新的基礎數據調查途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遙感數據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全部代替傳統地面調查。所以,城市交通規劃部門及相關應用部門,在實際應用操作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調查內容分析遙感技術應用的可行性,選擇合適的應用方案,從而充分發揮遙感技術的價值。(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研創201525)

    參考文獻:

    [1] 張樹鵬. 基于城市交通公平性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1.

    [2] 孫家柄,舒寧,關澤群.遙感原理、方法和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7:1-114.

    [3] 崔龍. 遙感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J].新材料新裝飾,34,38.

    第9篇:遙感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煤田地質;勘察;新技術;探析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遙感技術的綜合性很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遙感技術在煤田中的運用將更為廣泛。它在煤田的運用中,要注意遙感新技術與常規勘探技術有機結合,尋求創新,從而得到更好的勘探成果。遙感技術在使用上雖然具備很多優點,如信息獲取快、信息直觀、實時、精度高等。但是作為煤田勘探的手段之一,還是存在著一些局限。只有將常規勘探與遙感技術結合應用,才能體現遙感技術在煤田地質中的優勢,為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與平臺。

    1 遙感技術的特點

    1.1 遙感技術具有顯著的直觀和宏觀性。

    1.2 通過遙感技術獲得相關數據資料的速度快、所用時間短,并能同時反映其動態的變化。

    1.3 其電磁波段間的性質差異巨大,相關用途廣泛。

    1.4 能夠獲取的信息量很大。

    1.5 遙感技術相較傳統技術,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很多,可以廣泛被應用于現場實際條件惡劣、在地面工作難度大的區域。

    1.6 效率高、低成本、收益佳。

    綜合上述特點可見,遙感技術的優勢在于對自然災害的預測、探測。它在預防、分析自然災害方面逐漸成為不可替代的技術之一。

    2 煤田地質中遙感技術的應用

    在遙感技術被應用到煤田地質領域的初期,它只是被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用于地質勘探、評價資源,但隨著其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尤其是被發展到地質圖、地質構造、災害評估等方面的應用相當成功,可見遙感技術在煤田地質中的作用無法或缺。

    2.1煤田地質的勘探與資源評價

    2.1.1地形圖的獲取

    我國目前大部分在使用的還是上世紀的相關地形圖探測的數據資料,隨著現在社會不斷發展,地形與以前相比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煤田開發的基礎工作,傳統地形圖已經不能客觀的顯示現場實際地形情況,所以通過新技術來獲取最精確、直觀的地形圖,對于煤田開發前期工作至關重要。衛星遙感技術通過實時探測,并全球覆蓋,已經是當下獲得更新國家地質實時圖與地理基礎信息的重要途徑。

    2.1.2煤田地質圖

    地質填圖是煤炭勘探中的重要方法。與傳統的一些手段相比,遙感技術是運用遙感圖為媒介,通過綜合性的分析與處理,提取煤地層、煤層結構、地下水文數據、環境地質數據等信息,然后合理配置填圖的路線,進行煤田填圖,確定各種所需資料的位置,以勘查清相關煤田地下煤層數、其厚度與其分布規律,確定地下煤層構造,為煤田開發提供精確、真實的地質依據。

    2.1.3資源評價

    各種衛星遙感所提供的圖像作為信息來源資料庫,充分研究所調查的區域內的含煤地層、地層構造,結合該區域傳統地質資料進而分析所調查區域地質特征,同時開展野外調查工作,對煤層的狀態進一步的了解,掌握煤層分布規律,確定其煤炭前景發展規劃。

    2.1.4水文條件評價

    利用熱紅外、雷達等衛星技術,采用相應的水文解譯法、對比法與綜合解釋進行該區域的水文環境條件的研究,通過不同的勘探手法進行綜合認證,從而對該區域水文環境條件進行評估,并依據此進行相關鉆探工程,以達到成本節約、高效率的目的。

    2.1.5煤氣調查

    其同樣是使用衛星遙感的相關技術獲取圖像為資料庫,開展調研評估,切入點選擇煤田地質特點與煤氣分布規律,從而了解煤田的含氣量與滲透情況特點。主要是通過遙感技術獲得的圖像解譯和系統的分析、地表系統分析、煤田地下相關構造裂縫觀察等方法,取得煤層發育的基礎數據,并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所得到的精確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其煤層滲透率數據、分布規律等情況。

    2.2 煤田地質災害調研與評估

    2.2.1含煤層自燃調研

    以其地質規律為依據,主要手段采用遙感技術,將地理信息作平臺,結合地上部分的調研與測試,明確得到煤田隱患區域、分布范圍、趨勢發展等情況報告。分析其可能誘發自燃的環境污染情況及其向大氣中排放有毒物質的排放量,建立煤田區域火情信息系統,實時監測火區范圍、跟蹤火情發展并檢查滅火情況。為煤田開發時的防災、監測環境、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2.2.2地質災害調研、評估

    根據煤田的地質條件、實際環境、結構、災害實際情況、探測等綜合因素來評估并圈明存在危險的區域。同時以此為基礎編制相關評估圖表,直觀的顯示出在煤田開發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災害隱患,采用科學、合理的開發方案,提出防治的建議與措施。

    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中應用,目前還存在有一些缺點,如:圖像分辨問題、遙感光譜信息利用不足、自然災害遙感的解譯不能真實反映不同時期地波譜變化、地表靜態信息反映較多、深源信息較缺乏。只有依靠加強不斷完善遙感技術,合理、科學的解決了這些技術問題,才能使遙感技術在評估、預測地質災害的方面更加權威、全面。

    2.3 煤田生態保護評估與監測

    2.3.1煤田區域環境調研

    運用遙感技術和地上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比航空衛星提供的圖像,與地面現場調查數據,對煤田區域內的自然環境條件、環境污染情況進行系統深入的調查,分析煤田環境質量的特點與布局規律,制作詳細、系統、完整的煤田區域自然環境資料,為解決煤田地區自然環境污染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2.3.2酸沉降

    利用航空衛星提供的大比例圖像、高精度圖像,進行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植被危害的解譯,并同時展開實地調查,進行相關測試與分析,查清該污染源對煤田區域自然環境的污染程度。利用計算機建模,以期預測酸沉降對自然環境污染的趨勢。

    2.3.3 土地與自然生態環境

    通過遙感技術獲取的圖像,開展煤田區域土地利用情況、地質地貌、植被環境、廢棄物、裂縫等生態自然環境的解譯工作,結合事先取得的調研情況與資料數據,明確煤田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要素,合理制定出煤田開發后,土地的使用與生態環境的重建計劃。

    3 遙感技術實例

    例如雷達遙感技術,它具備全天候實時工作的特點,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力,通過調整最佳觀測點,高效的對地面目標物的結構進行勘探,針對自然災害發生的偶然性,雷達遙感技術彌補了傳統監測在夜晚工作的不足。同時雷達遙感技術并不受到惡劣天氣環境的影響。這些優點使雷達遙感技術在預防現代自然災害工作中一直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雷達遙感技術中,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其中的分支新技術也越來越成熟與完善,并被加以廣泛應用。干涉雷達遙感技術就是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它通過利用信號的位置信息提取地面高精度的相關三維成像信息,被應用于測量地面物動態高度變化,它的優點是提取信息的精度是目前所使用的技術中可以保持最高的。并有助于研究地面活動可能誘發的自然災害的規律,從最大程度上做到預防自然災害,把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人們生命財產損失減到最低。它的發展,使傳統的靜態監測向科學合理的動態監測的科技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4 結束語

    煤炭行業一直以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探測地質數據的傳統技術已不能滿足當今煤田開發的需要,只有很好的與國際接軌,引入相關先進技術并加以借鑒,才能更合理完成煤田的地質勘探、資源調查、地質災害防御等工作。伴隨著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各類高新技術也開始廣泛應用到各領域中,遙感技術作為其中在煤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技術之一,取得了突破性的飛躍。它在包括勘探、資源、災害防御等煤炭領域各方面都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技術優勢,并進一步成為目前煤炭行業不可或缺的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h成人在线观看|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91啦中文成人|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激情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欧美成人性色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成人av电影网站|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