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第1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死亡;早產;臨床分析;病理分析

    新生兒死亡率是一個地域的生活規律及環境,婦幼保健和醫療水平的反應,探究其死因是提高圍產醫學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解新生兒死亡原因,特點及規律,提高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水平,本研究對錦州市某醫院1997-2007年具有明確死因的426例死亡新生兒進行分析,從而為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材料 本市戶口在本醫院就診的1997-2007年所有死亡新生兒為統計對象。

    1.2 方法 對病歷記載有明確死因,進行分類統計,特別注意病理診斷的,共計426例。

    2 結果

    2.1 新生兒死亡概況 1997年至2007年本院0~7 d死亡總數502例,由于家屬等一些因素沒有確切診斷死因的76例,其余426例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按死亡時間統計:死胎55例,占12.91%;出生后1~48 h死亡308例,占72.3%;3~7天死亡63例,占14.79%。按病理診斷統計:肺部疾病216例,占總數50.70%;其中新生兒羊水、胎糞吸入性肺炎149例,占34.98%。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臟病)102例,占23.94%。與地中海貧血有關的胎兒有核紅血球增多癥53例,占12.44%。

    2.2 行胎盤活檢251例,發現202例胎盤及胎膜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占胎盤活檢總數的80.47%,說明胎盤并病變與嬰兒死亡有相關關系。

    3 討論

    3.1 新生兒死亡率是影響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關鍵因素[1],是21世紀影響兒童生命質量與安全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關鍵在于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3.2 新生兒死亡中,早產兒占第一位,占整個新生兒死亡的35.79%,可以發生在任何1 d內,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孕婦防護,避免早產,降低早產發生是關鍵,一旦有早產先兆,應到有溫、輸液泵等搶救早產兒設備的醫院分娩,提高早產兒成活率。基層醫院也要努力創造條件,提高醫護人員業務水平,同時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為早產兒的存活提供更大可能。

    3.3 近年來,由于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普遍推廣,新生兒兒窒息數已明顯降低,新生兒窒息死亡數也明顯降低,因此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2]很有必要進一步推廣使用。

    3.4 新生兒肺炎在新生兒死亡中仍占很大比例,特別在晚期新生兒中占主要部分。因此,做好新生兒在家中的護理、預防感染,做好保溫,防治硬腫,加強哺乳知識培訓,減少嗆奶引起的肺炎。

    3.5 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各種神經管畸形、唇腭裂、消化道畸形等等在新生兒死亡中占相當比例,家長一般情況不能接受先天殘疾的孩子,因此拒絕喂養的占一定比例。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接觸有毒、有害、放射線物質,預防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先天遺傳傾向的做孕期檢查,如唐氏綜合征,孕前及孕早期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同時,配合B超篩查畸形及完善系統產前檢查。總之,減少各種畸形孩子的出生,對個人及國家都很重要。

    3.6 與地中海貧血有關的胎兒有核紅血球增多癥53例,占12.44%,說明地域差別也很顯著,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貧困地區及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基層醫院,硬腫癥仍較普遍,輕者經保溫,改善微循環能夠痊愈,重者容易并發感染,死亡率仍很高,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3.7 新生兒死亡中早期新生兒占主要部分,為53.55%。做好圍產期保健顯得至關重要[3],特別是出生3 d內要做好特殊監護,男嬰的生存能力相對來說較脆弱,符合前人總結的規律。死亡季節以秋冬季為主,因天氣寒冷、硬腫、低體溫、肺炎發生率相對較高,增加了死亡風險。可以看出保溫顯得至關重要。目前人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有病到醫院接受治療,但也有少部分死于家中和途中,不除外有些放棄治療的可能[4],同時也說明仍有部分患者看不起病或者不會觀察病情,不能及時就診,醫療保健知識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徐美好,梁敬榮,林艷梅.流動人口中的圍產及死亡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4年,19(1):62-65.

    [2]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1.

    第2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高危妊娠 護理監測與護理管理 新生兒死亡率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203-02

    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是衡量產科質量的重要指標,高危妊娠是引起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妊娠可以引起難產或者給孕婦及胎兒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加強高危妊娠孕婦孕期的監測和管理是提高孕產婦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1],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生物醫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婦產科護理也隨之得到相應的調整,如何讓患者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是臨床醫生和護士努力的方向,我院在高危妊娠孕婦孕期進行相應的護理監測和護理管理,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診斷為高危妊娠的孕婦2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44例,觀察組年齡在23~44歲之間,平均30.3±4.5歲,初產婦87例,經產婦5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5例,妊娠合并心臟病14例,妊娠合并重度貧血15例,妊娠高血壓23例;對照組年齡在22~43 歲之間,平均31.2±4.4歲,初產婦79例,經產婦5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6例,妊娠合并心臟病17例,妊娠合并重度貧血19例,妊娠高血壓1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產檢及護理,觀察組給予相應的護理監測與護理管理措施,包括認真做好產前檢查、監測高危孕婦妊娠過程、給予護理監測和專案護理管理,觀察對比兩組分娩結局。

    1.2.1 認真做好產前檢查 初篩高危妊娠孕婦,確定產婦是否為高危妊娠,深入細致的檢查至關重要,注意產婦身材,對于身高<150cm、骨盆小的產婦或者體重過大有水腫的產婦可能存在羊水過多的可能,血壓>140/90mmHg或者收縮壓上升>30mmHg的產婦要防止妊娠高血壓的發生。檢查孕婦的心臟,注意有無心臟雜音[2],排除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妊娠貧血等。檢查產婦的子宮,大小與孕期是否相符,胎兒生長是否遲緩或雙胎。注意觀察有無陰道脫垂、軟產道異常、子宮附件及宮頸畸形等。仔細觀察有無前置胎盤或者胎盤早剝出血的現象。

    1.2.2 監測高危妊娠過程 對于篩查出來有高危因素的孕婦,進行專案管理,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在產檢過程中,認真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檢查,仔細觀察孕婦各種癥狀體征變化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全面了解孕婦及胎兒的情況,能夠及早發現問題,跟蹤落實醫療處置,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監測和護理管理,及時消除或降低危害因素,使患者能順利度過產前期。首先提高產前檢查的常規項目的質量:仔細測量孕婦的血壓、宮高、腹圍、體重,了解胎兒在宮內的生長情況,胎兒胎心率,胎方位等,胎心率>160次/min或者<120次/min,并伴有節律不齊,應該行B超檢查[3],了解胎兒在宮內是否存在缺氧情況或心臟畸形情況。對于高危妊娠孕婦,孕中期教會孕婦自數胎動,并告知其意義,建立孕婦自測胎動家庭檔案,以及時篩查胎兒慢性宮內慢性窘迫,以便能進行及時的處理,避免死胎,死產或新生兒窒息和死亡的發生率。

    1.2.3 提高護理質量 高危孕婦的心理因素多不穩定,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緊張急躁,常因為精神緊張而導致血壓升高,出現頭暈、眼花、下肢水腫、頭痛、難產、產后出血、休克等,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自身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鼓勵患者,及時讓患者了解病情,樹立治療的信心[4],和患者建立和諧,信任的護患關系,實施適時的心理護理,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定期的產前檢查和胎心監測,每次產檢均對照標準,評估孕婦的高危因素和風險,全程監護,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和風險防范,有利于患者順利渡過分娩期。作為一個婦產科的護士應該不僅有熟練的產科技術[5],還要具備各個學科醫學基礎知識,這樣才能掌握難產的規律,及時發現異常,并能正確處理。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 結果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皆順利分娩,其中順產106例,剖宮產38例,無新生兒窒息或死亡案例;對照組順產64例,剖宮產80例,新生兒窒息4例,胎死腹中1例,兩組護理結果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人們健康保健意識以及經濟觀念的增強,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經濟高效的高危妊娠產前護理模式成為一種趨勢,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優質護理理念,為高危妊娠產婦提供標準化、多樣化、系統化的優質服務,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提高自己的護理質量。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懂得如何接近患者并和患者進行接觸,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修養,在服飾、外貌、言行和表情上給人以沉著、穩定、誠懇的感覺,讓孕婦能感受到醫護人員的和藹可親、真摯、體貼[6],以減少孕產婦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同時注意禮貌,尊重患者的隱私,對病情和預后要注意保護性醫療機制。從高危妊娠孕婦角度研究其產前生理、心理、社會的全方面健康服務需求以及如何對高危孕婦產前需求實施干預是今后高危妊娠產前護理的重點和難點,高危妊娠的護理監測與護理管理能有效降低高危孕婦的剖宮產率及新生兒死亡率,對保障母嬰安全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武明輝,程怡民.孕產期生殖健康服務需求與優質服務模式[J].中國婦幼保健,2009,19(1):89―91.

    [2]Majoko F,Nystrom L'Munjanja S.et a1.Does MaternityCare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PreviORSComplicationsA Study from Zimbabwe[J].Trop Doct,2008,35(4):195-198.

    [3]孫香玲,王靈宣,王碧云.產科家庭化護理模式的構建和實施[J].護理學報,2009,13(9):87―88.

    第3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新生兒先天性梅毒

    【中圖分類號】R2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1-00-02

    先天性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胎盤直接侵入胎兒所致。近年來隨著性傳播疾病在我國的蔓延,孕婦患梅毒者不斷增多,致先天性梅毒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其臨床表現可因母體體質,受感染程度、胎次、胎兒受感染時胎齡等情況的不同而表現得甚為復雜,故護理難度較大。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新生兒20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例患兒中男11例,女9例,早產兒8例,足月兒12例;體重≥2.5kg者16例,5cm者1例;脾腫大5例,其中肋下≤3cm者2例,肋下≤5cm者2例;有鼻炎者3例;有高膽紅素血癥者7例;血常規提示:所有患兒都有貧血(Hb61~103g/L),白細胞增高者12例(13.1~24.8)×109/L),正常者6例,降低者2例(分別為2.7×109/L和3.4×109/L),血小板降低者9例(21~98)×109/L),正常者8例,增加者3例(380~586×109/L);20例均有肝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ALT(87~278U/L)、AKP(500~2 000U/L)等增高;做四肢長骨平片檢查者10例,其中異常4例,主要表現為長骨干骺端致密改變、致密線下方出現橫形透亮帶、長骨干骺端鋸齒狀改變、局限性骨質缺損和骨膜反應。

    1.2 治療方法

    明確診斷后應及時、足量、規范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藥物首選青霉素,5萬u/kg體重,每8h一次,共10~14天。合并高膽紅素血癥者給予藍光照射、白蛋白等治療。療程結束應在2、4、6、9、l2個月時追蹤監測TRUST試驗結果,直至其滴度持續下降或陰性,治療結束還應作2年以上隨診觀察是否有血清復發或臨床復發。如青霉素過敏可選用紅霉素治療。

    2 結果

    本組病例因病情觀察嚴密、護理評估準確、措施得當,抗梅毒治療及時,無明顯并發癥,無死亡病例,治愈15例,好轉5例,治療期間20例患兒均未出現赫氏反應。出院時復查肝功能正常或有明顯好轉。與母嬰密切接觸的助產及護理人員經血清學檢測梅毒抗體均為陰性,無交叉感染。

    3 護理

    3.1 注意病情觀察

    本病累及心、肝、肺、骨骼、血液等多個系統。因此,應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兒反應,有無發熱,梅毒疹,有無神經系統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2 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2]

    (1)住單間病房,體溫計、吸痰器、聽診器等專用,使用過后用1:100施康液消毒后清洗。(2)治療和換藥用一次性物品、污染敷料應裝雙袋標記,送出焚燒。患兒所用的包被、衣服全部用1:100的施康液浸泡清潔后高壓滅菌。(3)工作人員在進行診療護理時要戴手套、口罩及隔離衣,治療護理完以后及時脫手套洗手,禁止給使用過的注射器套上針套,做好自身防護,防止刺傷自己。

    3.3 皮膚護理

    全身皮膚無破潰者可每天沐浴,有破潰者嚴禁沐浴,給予透氣柔軟的衣褲、尿布,破潰處可以用3%雙氧水清洗后涂百多邦軟膏,剪去患兒指甲,防止抓破皮膚,不可強行撕去翹裂皮膚,讓皮損自然脫落。

    3.4 眼部護理

    并發先天性梅毒性角膜炎的患兒眼部較多膿性分泌物,本組患兒眼部分泌物均較多,予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后,再予泰利必妥眼藥水滴眼,每天4~8次。

    3.5 骨損害的護理

    胎傳梅毒的新生兒骨膜炎、軟骨炎發生率高,輕者出現疼痛,嚴重者可有劇痛、骨質疏松和干骺分離,以致假性癱瘓。因此,檢查和護理時動作輕柔,用力適度,以免引起病理性骨折。

    3.6 合理喂養

    合理的營養支持對于患兒的康復很重要,可根據患兒耐受情況逐漸增加或隨時調整奶量,耐心喂養。對吸吮能力差或不能吸吮者可用胃管喂養,必要時靜脈營養支持。本組3例患兒給予胃管喂養。

    3.7 出院健康宣傳

    向家長強調定期隨診、復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家屬梅毒的生物性特性、傳播途徑、防治措施等。患兒出院屬于臨床治愈,并未達到梅毒生物學治愈標準,交待家長第1年須每3個月檢查1次,第2年每半年檢查1次,第3年末檢查1次,同時復查皮膚、骨骼、肝膽淋巴結和TRUST,以判斷遠期效果。

    4 討論

    4.1 傳播途徑

    梅毒螺旋體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微生物,除通過性接觸方式傳播外,潛伏期的病人或早期梅毒病人血液都具有傳染性,可從完整的黏膜和擦傷的皮膚進入人體[3]。另外接吻、哺乳也能傳染。因此,新生兒出生后應及時給予沐浴、清潔經產道帶入的血液;避免母嬰皮膚早接觸及嬰兒早吸吮,實行代乳品人工喂養,防止嬰兒接觸或致后天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再次感染機會。

    4.2 梅毒的早期預防

    盡早確診新生兒是否已患先天性梅毒,以予早干預,對新生兒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抽臍靜脈血操作簡便,對新生兒無創傷,有臨床實用價值。

    4.3 人文關懷

    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家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對母親患梅毒的新生兒。梅毒新生兒的母親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表現為確診后的恐懼和逃避現實的心理,特別是在丈夫尚未知情時,害怕出現夫妻情感危機,處于一種復雜的心態中,以致悲觀絕望,從而對新生兒冷漠、任其哭鬧,不聞不問更不愿積極系統治療,甚至發生遺棄等過激行為,這不利于新生兒的康復[4]。給予母親積極的心理支持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支持,充分給予人文關懷,能更好地照護新生兒,對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4.4 滅菌法

    梅毒螺旋體為厭氧性寄生物,在人體內可長期生存,但在體外則不易生存,煮沸、肥皂水及一般消毒劑如新潔爾滅、酒精均可于短時間將其殺死;而且對干燥、溫度極為敏感[5]。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不但能促進母親及新生兒的康復,還能有效地預防交叉感染。

    先天性梅毒是一種威脅新生兒生命及身體健康的性傳播疾病,及早診斷、及時治療,做好全程護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Lynn WA,Lightnmn S.Syphilis and HIV:a dangerous combination[J].The Lancent Infectious Diseam ,2004,4(7):456―466.

    [2]濮偉,陳效華,邢韋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臨床護理[J].山東醫藥2007,47(22):116.

    [3]劉 星.新生兒先天性梅毒18例臨床及治療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09,15(3):39-40.

    [4]王素嬌,胡小梅,程屹.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產后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1):1005.

    第4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we feel if we can discover the cause of apnea and for appropriate care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respiratory suspended due to poor prognosis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103例中,女57例,男46例,體重小于1.5kg 36例;1.5-2.5 kg 46例;大于2.5 kg 21例;胎齡小于32周 39例;32-37周 47例;大于37周以上 19例。入院診斷新生兒肺炎46例,顱內出血20例,硬腫癥4例,敗血癥6例,早產兒14例,肺透明膜病4例,化膿性腦膜炎1例,新生兒溶血癥3例,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4例。轉歸:治愈91例,死亡4例,自動離院8例。

    2 護理體會

    2.1 引起呼吸暫停的原因分為原發性、癥狀性。原發性系由早產兒單純因呼吸中樞發育不全所致,癥狀性系由下列疾病所致:如①缺氧: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和貧血等。②感染:敗血癥、腦膜炎等。③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顱內出血。④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⑤代謝紊亂:低血糖、低血鈉、低血鈣和高氨血癥等。⑥胃食管返流。⑦因頸部前曲過度而致氣流阻塞。新生兒呼吸暫停多見于早產兒, 其發病率可高達50%-59%,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2.2 原發性呼吸暫停 與癥狀性呼吸暫停不同的是不伴有其它疾病時的呼吸暫停,一般預后良好。有條件時可使用心電監護儀,發作時注意患兒的心率、呼吸、面色及一般情況,僅輕微刺激如刺激皮膚或足底即可改善癥狀。如果患兒反復發作,可使用少量的呼吸興奮劑,同時并發其它疾病時亦可轉變為繼發性呼吸暫停。

    2.3 癥狀性呼吸暫停 呼吸暫停是原發性疾病的表現之一,根據病因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觀察、護理和預防。

    (1)呼吸系統疾病為新生兒呼吸暫停最常見的病因。本組新生兒肺炎46例,肺透明膜病4例,共占49%。因肺部疾病可致肺通氣功能和/或換氣功能受損,引起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抑制呼吸中樞,同時肺順應性差,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堆積和支氣管粘膜腫脹增加了氣道阻力,使呼吸肌疲勞而致呼吸暫停。新生兒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功能均差,痰液在咽喉部或氣管內堆積,通過喉上神經反射性引起呼吸暫停。對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呼吸暫停患兒可給予頭罩吸氧、CPAP吸氧,因CPAP鼻塞可刺激鼻腔中的呼吸感受器,可減少暫停發作,如反復發作則應用機械通氣治療。除了必要的氧療外,主要措施是加強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氣功能,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積,減輕氣道阻力。有條件時給予加溫濕化吸氧,必要時采用超聲霧化,以稀釋分泌物。同時配合胸部物理療法,如定時翻身、拍背、電按摩等,使分泌物易于排出。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節氧流量、CPAP的壓力和呼吸機參數。本組有5例患兒在撤離呼吸機后,由于痰液粘稠堆積發生呼吸暫停,經加強呼吸道管理后,未再出現。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因呼吸中樞受損而致呼吸暫停。有的抽搐表現為呼吸暫停。仔細觀察發現還有口角抽動、雙目凝視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鎮靜止驚劑,控制驚厥和呼吸暫停,及時使用脫水劑,以降低顱內壓。這類患兒呼吸暫停可反復發作,應注意觀察呼吸暫停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和鎮靜劑效果,以便及時、準確的使用鎮靜劑。

    (3) 感染、黃疸、硬腫癥 全身感染如敗血癥,硬腫癥及核黃疸的病兒出現呼吸暫停常提示病情嚴重,預后不佳。呼吸暫停的發作與嚴重感染、微循環障礙、組織缺氧酸中毒、呼吸中樞抑制有關。硬腫癥患兒在病發肺出血前可表現為全身皮膚花紋、血壓降低,出于感染性休克狀態。此時應立即進行機械通氣,同時擴容、糾酸,積極控制感染,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療法,敗血癥患兒根據血培養結果選用抗生素。

    (4)代謝紊亂及其它原因 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鎂、晚發性酸中毒、隱匿性胃食道返流時均可誘發呼吸暫停。本組有4例孕齡30周,體重小于1.5kg的早產兒,在恢復期發生呼吸暫停,仔細觀察病人一般情況良好,呼吸暫停均于每次喂奶后10min,且口角有奶液溢出。匯報醫生后考慮為隱匿性胃食道返流所致,即給予頭高腳低位,未再發生呼吸暫停。對這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暫停要加以重視,否則易引起誤吸而窒息死亡。

    2.4 對易發生呼吸暫停的高危新生兒應入ICU,單靠臨床的嚴密觀察往往不夠,應用監護儀進行監護及時診斷呼吸暫停,使用四頻道監護即心電呼吸監護加上脈搏氧飽和度的熱頻傳感器和外鼻孔下的熱能傳感器能記錄呼吸道的氣流變化,有助于觀察、診斷新生兒呼吸暫停,早發現及時治療,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包翠榮.新生兒呼吸暫停的護理.中國傷殘醫學.2008(05):126

    第5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婦產科生殖器感染類型分析對于患者的感染原因,患者依據國家衛生部(2001)所的2號文件《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細菌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統及其配套試劑,依照其說明書進行操作。通過對兩組患者的生殖器病原真菌檢出結果分析如下:兩組中均為白念珠菌感染患者最多,其余依次為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兩組間的真菌檢出結果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如表1。

    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方式研究對照組31例患者行婦產科圍手術期的常規基礎護理;研究組33例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對婦產科患者的生殖器感染特征采取了綜合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入院初印象婦產科患者往往會產生過度緊張的情緒,這主要是由于自身身體的變化以及對于陌生環境的本能恐懼及結果不確定性的擔憂,如此負面情緒會為手術效果及感染風險造成影響。為了有效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護理人員必須在入院第一時間與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將病房環境、注意事項、可能的情況及恢復點等進行主動介紹,與患者建立良好互動關系的同時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同時對于可能涉及到的檢驗項目應該交由責任護士提前告知其檢查意義,獲取患者的信任及配合。

    衛生指導生殖器感染的患者,一般不宜實行坐浴避免上行感染。對于生殖器應盡量避免與物體接觸且必須保持清潔,外保持干燥。患者在住院期間應對貼身衣物進行清潔處理,每日內褲必須經“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洗后太陽晾干。

    產后生活習慣培養為了促進產后子宮的自我修復,護理人員對于分娩后產婦應鼓勵由其家屬陪伴盡早下床進行適宜運動量的活動。另外在飲食方面應注重營養與類型兩方面的搭配,避免因飲食配比不當導致的低蛋白血癥、貧血,最為合理的飲食應是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低脂、易于消化的食品。

    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在出生第一時間便由護士進行口腔、鼻腔羊水及分泌物的清理,并對皮膚黏膜進行清洗檢查,重點監測新生兒的咽部、包皮、外陰、大小處是否有感染病灶。另外對于新生兒表現方面有無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喘鳴、喉頭瘤等癥狀。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護理人員與產婦在接觸新生兒前務必使用濃度為0.1%的新潔爾滅進行皮膚消毒。

    規范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對于必要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從適時以及適量的原則,而且必須在使用抗生素前確認患者無皮試過敏現象。

    針對性感染護理為預防來自醫生及醫療器械的感染,必須嚴格遵從醫院的清潔消毒規定對醫生及器械進行消除處理方可使用。對于導尿管也需要定期更換并保持外陰清潔。

    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5.0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效果研究對于經兩種不同治療護理方式下患者產后的感染率對比發現,對照組31例患者中仍有18例存在生殖器感染(58.1%),顯著高于研究組的33例中的9例(27.3%),兩者相比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在產褥病的發病率方面,對照組有7例(22.6%)顯著多于研究組的2例(6.1%)。

    新生兒狀況對比兩組患者的新生兒均未發生早產、死產、畸形兒的情況。對其觀察3周后,研究組新生兒未見HSV感染表現,而對照組有3例新生兒有HSV感染臨床表現,轉新生兒科處理。

    對于生殖器感染來說,其會帶來非特異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淋菌性陰道炎、非淋菌性陰道炎、尖銳濕疣、衣原體支原體、弓形體等感染方式,這不但會影響女性患者身體健康,還會給家庭生活質量及社會和諧帶來隱患[3]。而婦產科患者作為特殊群體會具備區別于其它患者的顯著特點,對婦產科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產褥病率及術后感染率,嚴重的說,對于婦產科感染控制不力會直接威脅到孕婦及新生兒生命安全。

    第6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5-0671-02 中圖分類號:R722.1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63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常見的嚴重疾病,也是造成圍生期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室管膜下、腦室內出血最常見。臨床早期常表現為拒奶、嗜睡、反應低下、肌張力低下、擁抱反射消失等,晚期可出現驚厥及昏迷。檢查常可見面色蒼白、前囟膨隆、雙眼凝視、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缺氧和產傷是引起顱內出血最主要的兩個因素[1],少數病例是因維生素K缺乏、顱內血管瘤破裂和快速靜注碳酸氫鈉或擴容劑等的醫源性出血所引起。新生兒顱內出血預后相對較差,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因此,規范精心的護理十分關鍵。我院兒科近年收治22例新兒生顱內出血患兒,經對癥治療及精心地護理,效果較好,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22例均為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顱內出血患兒,男嬰13例,女嬰9例,日齡1~20 d,其中

    2.治療方法 入院后立即予保暖、安靜、活動、給氧,避免加重出血。給予止血劑如維生素K1等,嚴重者還可輸小量新鮮血或新鮮冷凍血漿10 ml/kg補充凝血基質和糾正貧血。對于煩躁不安、抽搐者給予苯巴比妥鈉每次5~8 mg/kg靜注,每6小時一次。如囟門飽滿顱壓明顯增高者,需用脫水劑甘露醇,首劑0.5~0.75 g/kg靜推,以后0.25 g/kg,一日4次。重者可加速尿每次1 mg/kg,待顱壓降低,腦水腫控制,遂可減量至停藥,療程為2~3天。還應給予保護和促進腦細胞代謝藥物,如神經節苷脂和腦蛋白水解物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滴,持續10~14天,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腦細胞功能恢復,必要時可做高壓氧治療。

    3.結果 經合理的對癥治療及精心的護理,22例患兒住院時間3~26 d,平均8.5 d。出院時治愈13例,好轉6例,因病情嚴重家長主動放棄治療1例,死亡2例,病死率為9.1%。

    護理措施

    1.心理指導 因該病起病急,病情重,加上對該病缺乏了解,擔心疾病的預后,很多家長處于悲喜交加的雙重心情,喜是由于仍處于初為父母的喜悅之中,悲是由于疾病對愛子(女)的突襲使他們感到十分悲傷、恐懼和焦慮。因此,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長的信任并配合好治療是取得良好預后的關鍵。入院后,應像對待親人一樣安頓好患兒及家屬,診斷明確后責任護士要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向家長詳細介紹該病的病因、治療方法、預后等,同時,介紹患兒目前的情況、采取的治療措施、治療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以取得家長的信任及密切配合,這樣才能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及后遺癥的發生。

    2.基礎護理 病房內應保持清潔、安靜,室溫保持在24~26℃,濕度保持在60%左右為宜,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新鮮,每天用紫外線燈消毒30分鐘,同時用5%過氧乙酸擦凈床、桌椅、地面。患兒應保持絕安靜,避免哭鬧,并盡量少搬動,各種操作集中進行,操作時動作要輕、穩、準,靜脈穿刺最好使用留置針,以減少反復穿刺,防止加重顱內出血。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新生兒顱內出血病情嚴重且變化快,護士應第一時間收集準確的病史資料,對患兒作出客觀地評估,并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計劃,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①生命體征:新生兒由于各系統發育不完善,生命體征容易出現波動,主要表現為呼吸不規則、呼吸暫停等。因此,應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并準確記錄,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心率、血氧飽和度、皮膚色澤、呼吸頻率和節律的變化。如出現發熱,應及時采取溫水擦浴或頭部置涼水袋等物理方法進行降溫。如體溫不升應積極采取保溫措施,對于早產兒可置于適中溫度的溫箱內。出現呼吸節律改變或呼吸暫停者,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并給氧氣吸入,以減輕腦水腫,改善腦細胞缺氧狀態,必要時可行氣管切開進行機械通氣。②意識狀態:意識狀態與出血量、損傷部位、新生兒的成熟程度有關,無論安靜或哭鬧都應動態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出血量少表現為煩躁、尖叫哭鬧、激惹[2]。出血量較多的患兒常伴有面色蒼白或發紺、反應差、嗜睡,甚至昏迷。小腦幕上出血為主者也主要以興奮為主,而小腦幕下出血者可壓迫生命中樞,呼吸循環障礙,病情較重,多呈現抑制狀態。如患兒從興奮轉入嗜睡、昏迷,面色蒼白、前囟膨隆、雙眼凝視、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則提示病情惡化[2],應及時報告醫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③囟門:囟門可反映顱內壓的情況,顱內壓增高時,囟門緊張、飽滿,說明病情較重,出血量較多;顱內壓降低時,囟門平軟,病情好轉。④驚厥情況:驚厥是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癥狀之一,應注意驚厥的持續時間、發生部位及發作次數等。輕者僅有面肌顫動或口角肌肉顫動、流涎、雙眼凝視或斜視、眼球震顫或眨眼、指趾抽動或握拳等表現;重者則出現全身性痙攣,有時可反復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而危及生命。因此,對于驚厥者,采取必要的鎮靜、止驚治療非常必要。

    4.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吸氧 患兒采取側臥位或仰臥位,可適當抬高上半身15~30度,以防嘔吐物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必要時吸痰,吸痰動作應輕柔,一般持續5 s左右,以免加重顱內出血。對于缺氧患兒,予鼻導管低流量吸氧2~3天,氧流量一般為輕度缺氧者0.5~1.0 L/min,中重度缺氧者則予1.5~3.0 L/min。保持血氧濃度(PO2)在50~70 mmHg。

    5.加強營養支持 有嘔吐的患兒,暫時停止直接哺乳,待情況好轉后開始喂乳,出血輕者可用滴管滴喂,不能進食者,應給予鼻飼,盡量予以母乳以保證營養供給,采取少量多餐,每日4~7次,注奶速度要慢,每次注奶前抽胃內潴留物,以觀察患兒胃的消化能力及排空情況。停乳期間應靜脈補充足夠液體,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熱量需要。應注意輸液速度不可過快或過慢,最好能用微量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為4~6 ml/(kg•h),入量一般為60~80 ml/(kg•d),輸液過程應注意監測血糖及電解質,避免發生腦水腫[3]。

    6.出院指導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患兒部分中重型患者可遺留有后遺癥,常見的有腦積水、腦穿通性囊變、運動和智力障礙、四肢癱瘓、癲癇、肌張力低下等。因此,對于出院時仍未完全康復的患兒,應指導家長如何對患兒進行皮膚接觸、按摩肢體、被動屈伸肢體、變換患兒姿勢、游泳等。同時,教會患兒家長康復訓練方法及護理嬰兒的一般知識。要求家長多與患兒說話、唱歌,給患兒觀看色彩鮮艷、移動的物體。出院后定期每個月回院檢查神經系統發育情況,如能堅持進行康復治療3~6個月,可大大降低患兒的后遺癥。

    護理體會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腦損傷疾病,是引起新生兒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缺氧和產傷引起,因此,做好圍產期預防非常重要。出生前應防止早產及避免窒息,產程中對胎兒進行監護,如見宮內缺氧及出生時窒息,均及時搶救。分娩時盡量避免產傷,必要時作剖宮產。對可能早產的孕婦,應提前應用藥物如地塞米松促進肺成熟及減少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危險。對于已經發生顱內出血的患兒,應及時治療,針對癥狀進行相應處理,同時做好精心地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證呼吸道通暢,并保證營養供給,出院后,教會家長康復訓練的方法,這樣才能提高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后。

    參考文獻

    [1]何紅英.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當代醫學,2007(9):122-124.

    [2]吳麗紅. 新生兒顱內出血15天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青海醫藥雜志,2008,38(10):49-50.

    第7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 高膽紅素血癥/病因學; 黃疸,新生兒; 病因; 嬰兒,新生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病,病因復雜,約占住院新生兒的20%~40%[1]。如不及時治療可致嚴重并發癥,如膽紅素腦病,產生不可逆的神經系統后遺癥。本院兒科5年來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90例,現將其病因、膽紅素水平及轉歸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306~200712樂山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兒科收治新生兒292例,其中高膽紅素血癥患兒90例,占收治新生兒疾病的30.82%。9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中,男42例,女48例;高膽紅素血癥出現時間為生后8 h至28 d,其中生后1~2 d 15例,3~6 d 62例,>7 d 13例。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1)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膽紅素濃度>102 μmol/L;(2)血清膽紅素每天上升>85 μmol/L;(3)足月兒血清膽紅素濃度>220 μmol/L,早產兒>255 μmol/L;(4)黃疸持續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或黃疸退而復現;(5)血清直接膽紅素>34 μmol/L[2]。

    1.3 膽紅素水平 血清總膽紅素220.6~299 μmol/L 68例,300~350 μmol/L 14例,>350 μmol/L 8例,最高達591 μmol/L。

    1.4 常見病因及發生率 病因以圍產期因素占首位25例(27.78%),其他依次為ABO溶血20例(22.22%),母乳性黃疸18例(20.00%),感染性疾病15例(16.67%),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8例(8.89%),其他原因不明4例(4.44%)。

    1.5 治療及轉歸 本組均采用綜合治療,凡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采用光療,光療時間18~72 h,并予保暖,糾酸,抗感染,供能,糾正窒息,保肝,肝酶誘導劑等治療。大部分均取得良好效果,無一例發生核黃疸,死亡1例,主要因系小于胎齡兒,死于新生兒休克。

    2 討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兒科常見病,重者或由于診療不及時可發生膽紅素腦病。研究發現當早產兒血中膽紅素≥136 μmol/L時,即可對神經系統產生損傷,并有明顯的遠期影響[3]。應引起廣大兒科醫師尤其是基層醫師的重視。它分間接膽紅素增高和直接膽紅素增高兩類,但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發病首位,是多病因導致的結果。

    本組病例以圍產期因素占首位(27.78%),該因素為綜合性因素,與母親疾病(如貧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及用藥(催產素等)、胎兒宮內窘迫、生后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早產、喂養不當、脫水、酸中毒等有關。故加強孕期保健,預防早產,做好分娩時的處理,預防新生兒窒息、硬腫癥,搞好新生兒護理等,都是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重要措施。

    ABO血型不合溶血占第2位(22.22%),新生兒ABO溶血病可致腦干聽覺傳導通路損害和高膽紅素腦病,嚴重者危及生命,影響患兒生存質量[4],如母親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死產史,或上一胎有新生兒重癥黃疸,應警惕母子血型不合,做到早診早治。光療指征應適當放寬,應盡可能減少核黃疸的發生[5]。

    母乳性黃疸占第3位(20.00%),主要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結合膽紅素為非結合膽紅素,通過活躍的腸肝循環形成,黃疸持續時間較長,但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預后好,其預防主張早開奶,勤喂奶。

    感染性疾病占第4位(16.67%),細菌性感染如敗血癥占9例,主要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等,病毒感染則主要系宮內感染所致。

    G6PD缺陷為8例(8.89%),窒息、缺氧、感染可能為誘發G6PD缺陷的誘因,主要發生于男孩,多在出生后24~72 h發生,持續時間長,程度重,可能并發核黃疸,有家族史或家族中有藥物性溶血或蠶豆病史,應警惕。

    另外,還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這可能與膽紅素代謝酶的暫缺乏有關,或系多種綜合因素所致,故兒科醫生應高度重視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診斷并積極治療。

    參考文獻

    [1] 胡皓夫.現代兒科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151153.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6277,305.

    [3] 于海青,單若冰,譚麗群,等.降低早產兒黃疸干預標準減少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0,8(6):259261.

    第8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出生缺陷;影響因素;預防;護理干預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是指胚胎發育紊亂引起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精神、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礙、代謝性疾病等。本文筆者對我院2009年1-2010年12月收治的33例出生缺陷兒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出生缺陷者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兩性畸形l例,孕28―36周13例,孕37周以上18例,雙胎1例,孕婦35歲以下31例,35歲以上2例。孕婦孕期的主要異常情況包括:孕早期感冒11例,其中發熱6例,未發熱5例;孕早期服藥8例,服西藥6例,服中藥2例;先兆流產保胎3例;長期接觸計算機4例;羊水過少1例;長期接觸化學制劑(染發、燙發劑)2例;有畸胎史2例;不孕癥孕前長期服藥1例;優生優育四項檢查風疹病毒陽性1例。

    1.2方法

    生缺陷的診斷按照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制定的標準,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①體表觀察。由助產士、產科、新生兒科或小兒外科醫生對出生的圍產兒進行體表肉眼觀察診斷。②B超診斷。③染色體檢查。

    2相關因素分析

    2.1遺傳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臨床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包括神經管缺陷、先天性心臟病、腹裂、內臟膨出及唇腭裂,其發生原因中均存在遺傳因素,例如神經管缺陷及唇腭裂中均存在葉酸代謝相關等位基因的功能不全。

    2.2病毒感染資料統計發現,孕早期感冒占孕期異常情況的30.3%,說明病毒感染可導致胎兒畸形,若發熱或服藥不當,發生出生缺陷的幾率會更大。

    2.3孕婦合并其他疾病本資料顯示,孕婦羊水過少、孕早期先兆流產保胎等都可能與出生缺陷有關。

    2.4環境因素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產中使用的原材料及化學制劑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許多研究已證實,環境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微波、放射線、噪音等因素可導致出生缺陷。本資料中有4名孕婦長期接觸計算機,2名從事染發、燙發服務,2名丈夫長期從事電氣焊工作。因此,建議孕前3個月~孕期前3個月應避免接觸。

    3預防及其護理干預

    3.1出生缺陷的預防

    出生缺陷的預防根據其發生、發展過程,抓住孕前期、孕產期和新生兒期這三個關鍵環節進行三級干預技術策略。一級預防(孕前干預),又稱初級預防或病因預防。就是針對各種可能導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在孕前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出生缺陷的發生,這是預防出生缺陷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如在孕前服用葉酸預防胎兒神經血管畸形,圍受孕期母親增補多種維生素可使某些先天性心臟缺陷的發生率減少,風疹疫苗接種預防先天性風疹綜合癥,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預防母兒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新生兒溶血等。二級預防(產前干預),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通過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和選擇性終止妊娠來達到減少出生缺陷發生率的目的,目前絕大部分可預防的出生缺陷均是通過這種途徑進行預防,如唐氏綜合征篩查陽性者進行羊水染色體分析、遺傳咨詢和選擇性流產進行干預,血紅蛋白檢測攜帶者對地中海貧血進行基因診斷、遺傳咨詢和選擇性流產進行干預,對可能ABO新生兒溶血的母兒血型不合進行中藥治療等。三級預防(出生干預),出生缺陷患兒出生后,通過適宜干預技術早發現、早防治以改善預后,如新生兒篩查試驗進行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等。

    3.2護理干預

    3.2.1婚前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婚前健康查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近親結婚的危害,積極推行新的婚前保健服務模式,要從城市到農村,滲透到人群居住的每一個角落,層層發動,大力宣傳,充分發揮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和社區護理人員的主導作用,使大家充分認識,自覺參加婚前健康檢查,發現異常及時給予健康指導,是降低缺陷兒和遺傳病兒出生的重要手段。

    3.2.2孕前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利用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如通過電臺、報紙、流動展板等廣泛開展出生缺陷知識宣傳教育,鼓勵新婚婦女服用含有葉酸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制劑,以降低胎兒患嚴重出生缺陷的風險。普及優生知識,積極開展孕前遺傳咨詢和內容豐富的健康教育,遺傳咨詢的最終目的是防止遺傳病患兒出生,降低遺傳病發生率,提高人口先天素質。指導已婚婦女正確選擇最佳妊娠時機,戒煙戒酒。

    3.2.3產前做好孕期保健指導,指導孕婦孕早期及時補充葉酸,合理營養,尤乓注意各種維生素的補充,預防感染,謹慎用藥,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定期產前檢查,重視出生缺陷的篩查和產前診斷,發現缺陷兒及時終止妊娠,以降低缺陷兒的出生。

    3.2.4產后積極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系統化社會優生工程,是近幾年國內才出現的新學科,需加大宣傳辦度,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嚴防漏篩,早期發現異常,給予早期治療和康復指導,降低新生兒的病殘率。

    參考文獻:

    [1]胡科麗,況莉.圍產期出生缺陷95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4):429.

    第9篇:新生兒貧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

    關鍵詞:胎盤早剝;子宮張力;子宮壓痛

    【中圖分類號】R714.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284-01

    胎盤早剝指的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1]。它是妊娠晚期嚴重并發癥之一,如果不及時診斷、處理,對母親、胎兒的生命會造成威脅,甚至發生母嬰死亡的情況。下面結合具體的病例,對胎盤早剝的臨床表現及護理方法進行總結、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6年1.1到2011年1.1的所有胎盤早剝病例為66例,占據5年來我院孕產婦分娩總人數的0.49%;其中急診入院31例,彩超檢查出24例,Ⅰ度35例,Ⅱ度26例,Ⅲ度5例;剖宮產59例,陰道分娩7例。年齡范圍在21-46歲,初產婦45例,經產婦21例,發病時孕周范圍在29周-41周。

    1.2 方法:將66例確診為胎盤早剝孕婦的臨床資料調出,對所有病例的主要臨床表現進行綜合、比對分析,并分析護理措施對孕產婦起到的臨床效果。

    2 結果

    有腹痛、腹脹、陰道流血、子宮壓痛、胎心率改變等臨床表現的共有60例 ;無任何癥狀,僅僅通過彩色多普勒檢查檢出6例。66例患者住院期間,實行嚴密、系統的護理,均沒有出現重大并發癥;66例孕婦無死亡病例,新生嬰兒死亡1例;平均住院日5.2左右。出院后按時來我院復診64例,各項檢查復診結果均在正常范圍內。

    3 結論

    臨床工作中,對胎盤早剝及時發現、做出準確的診斷并積極治療,可以降低DIC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提高新生兒成活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胎盤早剝的主要并發癥是DIC、產后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羊水栓塞,這些并發癥嚴重威脅到產婦生命和新生兒的健康;臨床工作中,胎盤早剝分為度Ⅰ、Ⅱ度、Ⅲ度,Ⅰ度剝離面積小,Ⅱ度剝離面積為胎盤面積的1/3,Ⅲ度胎盤剝離面超過胎盤面積1/2。胎盤早剝對母嬰預后影響極大,貧血、刮宮產率、產后出血率、DIC發生率均升高,如若處理不及時,會危及母兒生命。

    密切觀察孕產婦的臨床表現,可以輔助、提醒醫護人員對胎盤早剝的及時發現和診斷[2]。Ⅰ度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往往需要結合超聲檢查等輔助檢查才可發現剝離病灶;Ⅱ、Ⅲ度孕產婦的臨床表現很典型,主要為腹痛腹脹、腰酸或腰背痛、陰道出血、貧血等;主要體征有:子宮壓痛、脈搏增快、血壓下降等;對于Ⅱ 、Ⅲ度孕產婦根據臨床表現不難及時做出診斷,但對于Ⅰ度患者,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造成漏診,以至于孕婦胎盤剝離面逐漸加重,使DIC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增加,進而直接影響到母嬰健康;因此醫務人員一定要認真對待前來檢查的每一位孕產婦,仔細詢問病史、密切觀察孕產婦的各種表現,對其進行超聲常規等輔助檢查,盡量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胎盤早剝病例誤診、漏診。

    對胎盤早剝孕產婦進行科學系統的護理,對于維護母嬰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對66例胎盤早剝孕產婦的護理措施行之有效,現總結如下:

    3.1 保持血容量在正常范圍:嚴密觀察血壓、脈搏、有無陰道出血及出血量、腹痛程度,密切觀察有無失血性休克。建立靜脈滴注通路,確保藥物、液體輸入。嚴禁進行肛查,盡量避免陰道檢查,以防引發再次大出血。

    3.2 預防感染、心理護理:靜脈滴注抗生素防止感染;孕產婦的心理高度緊張,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安慰,態度親和,舒緩孕產婦心理壓力。

    3.3 避免、緩解胎兒宮內缺氧:觀察宮縮及胎兒是否宮內缺氧;孕產婦一定要臥床休息,進行間斷或連續性吸氧,增加胎兒供氧,減少出血機會。定時定點的檢測子宮底高度和孕產婦腹圍的大小變化,子宮體壓痛的范圍面積及輕重程度,密切注意胎心音及胎心率、胎動次數;如孕產婦出現子宮板狀且有不同程度的壓痛,胎心音聽不清及胎兒位置觸摸不清,病情可能較嚴重應立即處理。

    3.4 治療配合護理:協助終止妊娠預防產后出血:

    (1)經陰道分娩者應先行人工破膜,緩慢流出羊水,減小子宮的容積,用腹帶包裹腰腹部,起到壓迫局部作用,使胎盤剝離面積不再繼續擴大,也能刺激子宮收縮,加快產程;產程中要密切注意觀察血壓范圍、脈搏頻率、宮底的高度、壓痛范圍及程度、陰道出血和胎心音的變化。

    (2)估計在短時間內不能結束分娩者或產程延長,同時伴發胎兒宮內窘迫者,應當迅速選擇行剖宮產手術,并做好搶救措施。

    (3)警惕分娩后產婦DIC、產后大出血的并發癥產生密切注意產婦全身出血傾向、血液不凝的現象,定時進行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等實驗檢查。

    (4)大量出血經治療無效者,要做好行子宮全切術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七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01):113-115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天天成人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亚洲伊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理伦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