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設計合理化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抓好油化服務
堅持“四共”方針,全力以赴搞好油化企業生產生活服務。
(一)突出保障4000萬噸穩產
重點維護油田產能秩序,嚴厲打擊偷盜油氣和電力設施等違法犯罪行為;整治產能區生產環境,加大違建和占壓油氣管線建筑拆除力度,消除外在安全隱患;保障油田勘探開采用地,協助做好占地、補償等相關工作,為產能建設提供強力支持。
(二)服務石化項目順利推進
大力支持120萬噸乙烯改擴建、30萬噸聚丙烯二期、千萬噸煉油等項目按計劃推進,確保年內建成投產。積極協助企業謀劃爭取“十二五”重點項目,力爭在擴大煉油規模、推動石化延伸增值等方面有新進展。
(三)統籌和諧礦區與現代城市同步建設
支持創業大道升級、龍南醫院擴建、商廈地區綜合改造,促進礦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更加完善;支持礦區開展綜合治理。綠化生產區,美化居住區;支持創業城、石化會戰園等居住新區建設和老居住區改造,進一步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
二、抓好產業項目
深入實施“三百”行動計劃,服務企業更好發展做優存量,突出產業項目建設做大增量。新建續建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67個。建好“四大基地”和棚室經濟為重點的現代農業項目。推進旱田節灌和水田灌區項目,全力建好30個現代農業示范區,新增膜下滴灌和噴灌110萬畝,力爭糧食增產10%。著力打造四季青溫泉果蔬、大同青提、紅崗花卉等10個特色基地。加快建設6000噸提子醋等加工項目,大力推進冷鏈倉儲、物流中心、農超對接等服務配套項目,擴大棚室經濟綜合效益。深入推進養殖方式“三進三退”,新建改建牧場和小區140個,奶牛肉牛集中飼養率提高到70%。全市農業增加值增長15%。建好立市龍頭和戰略新興為重點的地方工業項目。加速推進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50萬噸C綜合利用等在建石化項目,謀劃建設聚烯烴、合成橡膠、液態化工等延伸增值項目,拉長石化產業鏈條;全力推動沃爾沃乘用車生產基地項目盡快形成整車生產能力,跟進引建汽車零部件配套項目:啟動建設低碳光伏產業園,同步開工電池切片、光伏組件、光伏發電等全產業鏈項目,大力推進忠旺鋁材、福瑞邦生物制藥、三峽風電等項目,帶動戰略新興產業更快發展。全市地方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建好名企引領和高端業態為重點的服務業項目。堅持“隨著城市進程走、迎著生活需求上、圍著生產服務抓、跟著深度創意謀”,生產服務業與生活服務業并重,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并舉,新建續建服務業項目100個以上。加快建設唐人中心等城市綜合體和紅星美凱龍、奧特萊斯等高端名店,帶動形成城市商業商務和生活服務中心區,在滿足市域需求的同時提升域外輻射帶動能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加快建設北國之幻城、龍鳳濕地公園、阿木塔風情園等旅游項目,引進北京秦龍等旅游企業。高水平辦好第五屆濕地旅游文化節,旅游總收入增長30%,打造全季、全域、全業和全民旅游的新格局:加快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新華08國際石油資訊中心、黑魚湖國際藝術村等文體項目,搞好大型場館運營,推動發展創意設計、演出賽事、文博會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30%;加快建設金融產業園區等金融項目,使金融業增加值增長25%;加快建設服務外包產業園,擴大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動漫設計和軟件開發等高附加值業務比重,新增服務外包企業30戶以上,營業收入突破80億元。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0%。建好基礎承載和產業關聯為重點的園區項目。建好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為重點的科技項目。推動政研校企協同創新,努力增強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促進“原字號”向“產業鏈”、“粗加工”向“高精尖”升級,建設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抓好高新區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提升科技園、孵化器、中試平臺等功能,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全市轉化省級以上科技成果超過100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550億元。
三、抓好城鄉建設
堅持建管并重,進一步夯實市政基礎。1.推進新城開發老區改造。2.推進重點工程建設。3.推進新型村鎮建設。4.推進生態環境建設。5.加強現代城市管理。
四、抓好民生實事
(一)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要繼續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增加民生方面的專項支出,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解決好百姓關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難事,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1.促進教育均衡。順應群眾期盼,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2.促進文化惠民。開展“百湖之春”等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3.促進醫療優質。加快推進市婦女兒童醫院、市三醫院擴建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鄉鎮和村醫療衛生條件,繼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全面加強“六個對接”,深入推進與國內外名院名醫合作,重點建好遠程會診系統,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4.促進保障提標。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性支付比例達到90%和70%以上。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
(二)傾力辦好十件民生具體實事
一是幼兒入園。二是市民出行。三是小區環境。四是農民看病。五是大學生和退轉軍人就業。六是低收入群體住房。七是中小企業融資。八是社會化養老。九是物業供熱管理。十是群眾文化休閑。
五、抓好社會管理
(一)突出重點人群服務管理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圍繞“十類特殊人群”,全面推行“居住證”管理制度,實現流動人口市民化待遇。
(二)突出重點矛盾防范化解
圍繞新形勢下容易引發和影響社會安寧的征地拆遷、勞資矛盾、土地糾紛、文化沖突、違法犯罪、流動人口管理、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社會心態失衡、復雜場所整治、刑釋解教人員繼續教育等十個方面問題,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推進“百項服務”進社區,全面加強社區社會組織規范管理,強化互聯網安全監管,依法規范網絡信息傳播。
(三)突出重點領域安全監管
圍繞食品、藥品、交通、建筑市場、消防、生產、校園、礦區等“領域”安全。著力增強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集中開展飲水安全、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等專項治理,確保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推進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信息化建設,提高智能化監管水平,確保社會平安和諧。
六、抓好改革開放
(一)推進重點改革
以組建文化體育旅游集團為牽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做好縣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為切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下放事權、創新審批方式為突破口,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平穩完成新一輪崗位聘用為著力點,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二)擴大交流合作
關鍵詞:城市生態設計;規劃原則;設計內容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城市科學合理規劃設計是進行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能夠有效的將城市特色資源與城市建設合理的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極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城市生態規劃設計就是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城市的結構、功能以及協調性,實現城市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保證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體來說就是采取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的對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措施,從跟上本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因此,本文根據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理論,提出相應的設計原則,分析了進行城市生態設計的內容,最后討論了城市生態設計的要點,同時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原則
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根據城市建設的現狀控制好城市空間發展和延伸的趨勢,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自然生態的原則。為了維持生態平衡,設計規劃過程中要考慮到城市發展對生物和自然
的影響,避免對自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二是經濟生態的原則。在進行城市生態設計規劃過程中,要以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分析各行業之間的能量流動規律以及對外界的依賴型等。三是社會生態的原則。城市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城市繼續向前發展的動力,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滿足人類的需求。四是復合化生態的原則[1]。要對整個城市生態和區域生態系統進行綜合規劃,要采取節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成防污型的城市;同時還要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從建設公共、生產、防護、附屬等綠地方面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實現城市綠化點、線、面的有機結合,使自然、城市、人類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還要加強對城市的綜合治理力度,重點解決人口密度、交通擁擠以及臟亂差等難題,大力推廣和應用建筑節能技術;另外,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有效控制水資源、建筑、交通等城市環境質量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質量,要遵循自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以及復合化生態的原則,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內容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利用土地換來生態環境必經之路。就目前而言,比較突出問題主要道路、河流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保證形成多種功能的城市生態系統布局結構[2]。
在具體的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要對城市的結構和模式進行合理的配置,不斷優化綜合功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要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取得良好的景觀效果同時,獲得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同時要營造各種模式的生態配置類型,要滿足游憩、隔離、美觀、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進行城市生態建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具體包括生態衛生、安全、整合、文明以及文化。
在進行生態衛生建設過程中,要采用生態導向,保證經濟可行,同時做好生活廢物和垃圾的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在進行生態安全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城市居民飲水、飲食、居住、減災和生命等安全;在進行城市生態產業設計過程中,要對生產、消費以及運輸等產業進行合理非控制和調整,實現工廠生產與周圍社會系統的區域耦合,形成靈活多樣的產業結構,促進硬件和軟件的協調開發;在進行生態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不斷優化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最大程度的降低熱島和溫室效應以及水資源的消耗,生態景觀設計具體包括地理格局、水文環境、生物種類以及人類活動,通過合理的設計,達到物理、生態以及美學等方面的創新,具有很強的整合性、流通性、多樣性以及可持續性等特點[3]。在進行生態文化設計過程中,要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要保證形成良好的管理體制、道德規范以及價值觀念等,保證城市居民建立一種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
三、城市進行生態規劃設計的要點
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要精心編制生態城市設計,從而體現獨具一格的城市環境、形象、文化和風格等。具體包括城市景觀、城市工業以及城市居住區的生態規劃設計等。
(一)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建立以建筑和園林、自然生態景觀為主的自然生態系統,設計人員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環境特性,設計出獨具特色的物質和人文環境,其中物質環境主要包括各種地形水文等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生態學和系統性理論對對整個城市的發展做出合理規劃,建立城鄉一體的大面積綠地,從而快速有效的達到人類理想的宜居環境,從根本上維護城市的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在設計過程中,要對非建設用地進行合理的保護,尊重地域的特征,保護生態景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另一方面要族中城市地域的文化和人文背景,具體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遺跡,在設計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做好文化的繼承和保護[4]。城市的地域和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格調和風貌,因此,要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態城市。
(二)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對城市居住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保證生態建筑、生活環境以及精神文明有效結合,形成良好的社會生態系統,在進行城市居民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的地質、水文、氣候以及地理等因素,同時滿足城市長遠發展的需要,保證居住區的選位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次,要保證建筑節能低耗,要選擇環保的建筑材料,避免形成光、化學以及放射性的污染;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控制好建筑之間的朝向和間距,有效解決采光、通風的問題,同時還要采用生態技術處理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等;最后,要不斷增加居住區的綠地,進行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提高城市的綠化率,適當增加公共綠地等[5]。
(三)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工業經濟的發展,許多城市出現人口和交通擁擠的情況,因此,在進行城市生態設計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生態理論等知識,促進城市的協調發展,促進城市生態建設,有效的改善城市居住環境[6];要根據城市發展的現狀和實際情況,采取高起點和高標準,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中的各項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對于新建的工業園區要建立生態化的示范產業園區,采用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生態工業體系,同時為了促進城市的全面協調發展,對產業進行適當的生態轉型,擴大生態產業的開發力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高城市生態規劃設計水平,保證設計質量,設計人員要不斷總結經驗,采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從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要處理好眼前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從城市景觀、城市工業以及城市居住區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生態規劃設計,從根本上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創造適合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沈麗娜.基于物能代謝的城市生態化建設研究[D]. 西北大學 2013
[2] 楊昭明.析城市生態住區規劃設計[J]. 城市建筑. 2013(22)
[3] 201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年會學術綜述[J]. 江蘇城市規劃. 2013(06)
[4] 李琦,趙斌.現代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