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

    第1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我國水產養殖動物;危害現狀;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S9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8

    我國水產養殖動物行業的快速發展,所產生的后果就是水產養殖動物的數量、規模、種類不斷的擴增,養殖的面積也不斷的擴大,產生的潛在問題就是水產養殖動物一旦出現病害,會波及的范圍較大,即造成大面積水體的污染,這導致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水產養殖的質量大幅的下降,養殖戶的收益受損??刂莆覈a養殖動物病害勢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現狀,以及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發展趨勢等,以此為基礎,能夠較為提前的制定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控制的措施以及病害控制的方案,實際的降低水產養殖動物出現病害的可能性,以及際的保證病害的污染影響面積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1 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現狀分析

    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是影響水產養殖發展以及水產養殖質量的最主要因素,能夠實際的降低水產養殖的整體質量,以及減少水產養殖的數量,造成養殖戶的利益受損,對于水產養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極為不利,水產養殖行業的衰弱,會直接導致市場的結構受到相應的沖擊,市場的發展動蕩化,以及會間接的導致失業率提升,這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較為不利,因此,需要進行詳細的探究,分析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具體表現,具體影響等。

    1.1 病害根治難

    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范圍以及影響逐步的擴大,這對于社會而言是一個較為不利的信號,分析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現狀就能夠實際的了解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危險性。水產養殖動物危害現狀一就是病害根治難,具體表現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存在反復性,尤其是水產動物較容易得的疾病,或者水產動物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存在每年反復出現的情況,導致養殖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無法避開常見動物病害,損失無法避免化,這對于任何一個行業而言都是致命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無法根治以及無法控制的主要種類為細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以及血液相關疾病等,并且這些疾病的發生條件較為簡單,導致發生率較高,感染速度較快以及死亡率較高。水產養殖動物在這些病害下出現大規模死亡,會直接導致水體中的細菌,病毒滋生,進而導致水無法使用,導致水資源出現進一步的短缺,在抑制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的生產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

    1.2 新病害不斷出現

    新病害不斷出現,主要原因就是水產養殖動物的種類不斷的增加,水產養殖動物的病害種類也不斷的增加,加之水產養殖戶專業知識的缺乏,無法實現養殖的科學化以及養殖環境的合理化,對于飼料的配比,飼料的投喂規律,以及對于環境條件的控制調整較為隨意,導致新品種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不斷的出現。并且水產養殖戶養殖過程中還存在不同動物共同養殖,動物養殖的條件存在相應的差異,這進一步導致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發生的概率提升。隨著經濟全球化,水產養殖動物也呈現全球化趨勢,國外水產養殖動物的引進,導致新細菌種類以及病毒種類的引進,進而導致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種類的進一步增加,進一步失控化。

    1.3 養殖環境惡劣

    水產養殖動物行業離不開水環境,水環境直接影響水產養殖動物的質量,而水產養殖動物的質量也間接的顯現以及影響水環境的穩定性。而現今水環境污染是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水產養殖動物的養殖環境進一步惡劣化,導致水產養殖的公務病害的出現概率以及出現嚴重程度不斷的增加,在該情況下出現的現象就是為有效的控制水產養殖動物的病害發生以及實現治療效果,投入大量的藥物、藥劑,這進一步紊亂水體的體系,以及破壞生態的調整,導致水體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水產養殖動物行業的養殖難度逐步的提升,養殖的水資源逐漸出現匱乏,養殖的環境逐步的受到限制,養殖行業的發展在該環境出現停滯情況。

    1.4 養殖條件復雜化

    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的快速進步,導致環境的破壞逐漸的擴大,進而使得氣候逐漸惡劣化,持續的霧霾、降雨、高溫情況時常出現,同時還存在降酸雨、暴風雨等極端天氣,這直接導致水產養殖的環境條件控制難度提升,水產養殖的條件復雜化。同時還存在的問題就是對于水產養殖環境的清理意識,水產養殖環境的保護意識較為缺乏,這進一步導致水產養殖的衛生條件下降,水產養殖的細菌,以及水產養殖的病毒快速擴增,導致病害的頻發,病害的高發以及病害的快速蔓延。養殖的科學性以及養殖體系的缺乏也是導致養殖條件復雜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養殖戶專業知識的缺乏以及管理意識的薄弱化都導致養殖過程中的投入物危險系數較高,以及隱患較大,養殖體系的缺乏導致養殖的隨意化,養殖對于水污染的不可控制化。

    2 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探究

    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措施需要從根源入手,實現治本的效果,實現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發生概率低,影響低的目標。

    2.1 水產養殖體系化

    水產養殖體系化,具體操作就是對水產養殖戶進行規整,實現水產養殖的區域劃分明確化,水產養殖的范圍固定化,同時對水產養殖戶進行養殖知識普及,并且安排專業的團隊進行水產養殖動物操作引導,避免水產養殖動物病害交叉,細菌交叉,病毒交叉等,并且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通過飼料投喂的調整以及養殖條件的改善,實現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發生概率的降低。并且由水產養殖動物專業人員引導實現水產養殖環境的清理以及衛生質量的維系,從根本上減少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出現的機會,同時能夠實際的提升水產養殖動物的質量以及成活率,并且實際的保證養殖環境的可持續性應用。

    2.2 水產養殖管理化

    水產養殖管理化,即固定的對水產養殖的環境進行觀察,確定養殖環境養殖條件的合格性,同時對不允許養殖的區域進行控制,防治出現養殖的泛濫化,以及養殖的不科學化,防止環境被破壞,以及養殖資源的浪費。同時管理養殖戶的藥物投放、飼料投放情況,防止出現藥物的種類多樣化,進而導致水質量下滑,動物產生抗藥性,進一步加大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止的難度,飼料的過度投放,會導致水過營養化,動物飲食不正?;?,嚴重會導致動物的死亡。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管理還包括對養殖手段的管理,保證水產動物的養殖方式最佳化,以及水產動物的養殖環境最優化,水產動物的B殖方案科學化,能夠實際的實現在成本降低的同時,養殖的質量提升,養殖的環境逐步往良性的方向行進,養殖的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養殖的范圍能夠在該情況下逐步的擴增,養殖行業的發展受限制因素逐步的減少。

    2.3 藥物應用

    藥物應用,通過抗菌藥、抗病毒藥、免疫提升藥、代謝改良藥等的合理,少量的投放,實現水產養殖動物抵抗外界的干擾的能力提升,能夠適應的環境拓寬化,養殖的難度以及養殖的注意事項減少,能夠實際的減少人力的投入,同時能夠減少操作的內容,實際的推動水產養殖動物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針對水產養殖動物出現的病害,對于存在感染的病害,進行隔離,采取相應的針對性藥物,通過飼料混合,實現投喂,保證投入量的科學性,對動物進行定期的觀察,對于有好轉有效果的情況,采取繼續投喂的方式,對于無法挽救的情況,對余下的動物進行檢查,保證不存在隱藏病原,避免出現一次性爆發的情況,同時對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確定造成病害的源頭,進行及時的解決,實際的保證在病害發生的情況下,損失最小化。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在應用藥物的情況下,要保證有專業人士的引導,防止出現藥物的錯用以及藥物的濫用,進而避免生態體系受到破壞,實際的保證我國水產養殖動物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3 結束語

    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現狀較為不樂觀,所造成的影響較大,較為嚴重,需要及時的治理以及及時的控制,針對病害出現的原因,分析病害預防的對策,以及病害控制的方式,實現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有效控制,病害的種類減少以及病害的出現概率降低,實現水產養殖行業的穩定發展,水資源的最大化安全利用,實現一個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馬龍強,宋關碧,翟旭亮,等.重慶市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現狀分析與防治對策[J].中國水產,2009(3):74-75.

    [2]陳昌福.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與當前存在的問題[J].飼料工業,2007,28(10):1-3.

    [3]吳灶和,簡紀常.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研究與控制的關鍵問題探討[C].全國水產學科前沿與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匯編,133-136.

    [4]戰文斌,劉洪明,王越,等.水產養殖病害及其藥物控制與水產品安全[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5):758-760.

    第2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探析

    了解水產養殖廢水與農業廢水、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區別是有效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前提,同時還應考慮水產養殖區生物種群的類別和生理特性,水產養殖區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和與周邊生態環境的聯系等,科學排廢,循環利用,注重生態,變廢為寶,是生態水產養殖工程廢水處理的理想狀態。

    一、水產養殖廢水的來源和危害分析

    一般理論認為,水產養殖過程中,所謂的廢水主要來源于大量的動物糞便、死亡動植物尸體、餌料殘渣、漁用肥料,以及消毒劑、殺菌劑、殺寄生蟲劑等藥物進入水體后,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氮、磷、氨等大量積累,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其主要危害是惡化養殖水體,毒害魚類,引起病毒爆發及流行,導致魚類和蝦類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另有水產養殖專家認為,養殖水域污染源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富營養化主要來自養殖過程中的氮、磷等有機物的積累,這點與傳統理論是一致的。但針對一些緩流淺水草型湖泊的沿湖養殖區,在生活污水和漁業自身污染的共同作用下,由污染物所滋生的種類繁多的致病微生物已經對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害。近幾年來發現并流行的暴發性魚蝦病害,不僅給水產養殖產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通過食物鏈對人體的健康帶來嚴重隱患。另外我國水產養殖以直接排污的池塘養殖為主,基礎設施老化嚴重,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在養殖過程中頻遭破壞,殘餌、排泄物、死亡殘體等大量有機物失去了被其它生物利用的機會,養殖水域生態功能退化,病害日趨嚴重。如不對養殖廢水進行生態處理和循環利用,那么以消耗自然資源(水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水產養殖業,在今后生態文明生產浪潮的沖擊下是難以立足的。傳統水產養殖模式的高消耗、高污染,使得水產養殖須轉向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型的水產養殖模式。

    回歸水產養殖廢水本身,水產養殖水污染有其獨特的特點,即潛在污染物含量低、一次排水量大、與常見陸源污水存在差異,處理難度大大增加。養殖廢水中氮磷營養成分、溶解性有機物、懸浮物和病原體是處理的重點。

    二、多種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思路和方法簡介

    目前廣泛流行的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思路大致分三個方向,分別是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種方法在特定的環境下皆有所發揮。

    常規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包括過濾、中和、吸附、沉淀、曝氣等處理方法,是廢水處理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去除海水養殖廢水中的懸浮物(TSS)和部分化學耗氧量(COD)、BOD,但對可溶性有機物、無機物及總N、P等的去除效果不佳。處理后出水的污染物粒徑一般小于50納米,對于工廠化養殖廢水的外排和循環利用處理、機械過濾和泡沫分離技術處理效果較好。由于養殖廢水中的剩余殘餌和養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懸浮態大顆粒形式存在,因此采用物理過濾技術去除是最為快捷、經濟的方法。常用的過濾設備有機械過濾器、壓力過濾器、砂濾器等。在實際處理工程中,機械過濾器(微濾機)是應用較多、過濾效果較好的方式。用砂濾器能很好地去除TSS,但是去除N和P效果不佳。沸石石英砂反應器,兼有過濾和吸附功能,利用沸石的吸附作用,除去多種污染物;生物過濾器,采用在沸石上生長反硝化細菌,對海水養殖廢水進行處理,尤其對海水養殖廢水中的糞便及殘餌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化學方法處理水產養殖廢水主要采用凝聚、中和、絡合和消毒的思路。具體來講,凝聚是使用一些化學試劑,使水中微小顆粒及膠體凝聚成較大絮凝體,加速沉淀,凈化水質。通常凝絮劑對海水的處理效果較差,對內陸淡水湖泊水體效果較好。中和是通過改變水體過高或過低的pH值,利用常用生石灰等調節水體的pH值,使水呈中性或弱堿性,還能增加水中的鈣含量,改良水質,殺滅病原體。新砌的水泥池往往水中pH值過高,不利于水產動物的生長,常用草酸、醋酸、稀鹽酸等弱酸中合處理。絡合最常用的是EDTA-Na2,可清除水體中含量過高的重金屬離子。對于一些重金敏感的魚、蝦等,其苗種培育用水必須經EDTA-Na2預 處理后方可使用。最后,應用化學消毒劑與水中有毒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殺滅有害微生物。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消毒劑是鹵素制劑、臭氧、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和季銨鹽等。

    自然界存在大量以有機物為食物的微生物。它們具有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成無機物的巨大能力。養殖用水和廢水的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微生物這種能力來處理水中的有機物,因此必須為微生物在水中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微生物在這個環境中將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從而使水得到凈化。這是生物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原理。具體的方法中,最典型的應該是植物吸附,植物主要通過其莖、葉和根系吸收利用、富集、吸附和固定水產養殖水體污染物, 以及為微生物提供棲息地來實現消除或降低養殖水體的污染,比如藻類,藻類細胞壁是主要由多糖、蛋白質和脂肪組成的網狀結構,帶一定的負電荷,且有較大的表面積與粘性。藻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能富集和吸收大量的有機物、無機物和重金屬,并在富積有機物的同時發生代謝降解。大型海藻具有食用、藥用、易采集的特點而被廣泛用于水產養殖廢水的凈化處理。另外,光和細菌、人工濕地也是常見的生物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生物方法,篇幅所限,筆者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結語

    面對現在越來越規?;?、集約化和高密度化的水產養殖現狀,針對養殖區實際情況的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才是最科學的廢水處理方案。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水產品輸出國和消費國,對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方法的研發和創造是大勢所趨,同時也需要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劉鷹. 高密度水產養殖生態工程設計及循環水流轉機理研究[D]. 浙江大學 2001.

    [2]胡海燕. 水產養殖廢水氨氮處理研究[D]. 中國海洋大學 2007.

    第3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 水產養殖 病害測報 現實情況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106-01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養殖產量已超過水產品總產量的60%,預計2014年養殖產量可達4800萬噸。由于養殖業較其他產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將持續發展。但是,隨著養殖品種的增多,規模的擴大,環境污染也在加重,導致養殖病害頻緊發生。我國將依托水產技術推廣系統建立一支技術精湛、相對穩定、專兼職結合的測報員隊伍,進一步完善病害報告制度,改善測報手續,統一測報方法。測報統計方法將由目前的手工統計分析為主逐步轉向計算機模擬系統分析,預報方法由目前的定性預報轉向定量預報,以提高測報工作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一、測報水產養殖病情實際情況

    首先需要把底層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員工的實驗室操控水平提升上去。對10個縣(區)進行了調查,在水產養殖病情測報的工作者總數是15 人 ,雖然都具備高于助理級的技能職位,卻只有7人進行過省、市級的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訓練,其中有4人獲得水生生物檢疫證。所以,多數基層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員工都未進行過專門的訓練,實驗室操控水平很差,需要進一步提升。其次多數基層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試驗地都沒有足夠的基本設備。對10個縣(區)的點調查情況顯示:只有2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實驗室的縣(區)具備自己的設備,當中有 5個縣(區)一件水產養殖病情測報器械都沒有,還有3個縣(區)只是有最常見的顯微鏡與普通的水質解析器具。根據調研情況可之:中國基層的病害測報大多都是沒有試驗地或是試驗室器具較低等的情形,在作者所調研的的內江蘇北面漁業不發達地域就出現了這種狀況。最后底層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沒有準確的分析結果。由于基層病害測報中有大部分人的操控水平低,多數測報縣(區)的實驗室器具不全面或是根本沒有實驗室;而且測報地點的位置不理想,部分養殖水域長久的使用同一個測報點,在發病下一年開始做預防,這當然會降低測報水域發病率和死亡率。因而上述因素都是影響基層病害測報信息不準確的原因。

    二、注重水產養殖病情測報項目

    水產養殖病害預防的基本一步就是病害測報,測報把病害現象進行總結和解析后及時傳遞給各地,讓未有病情的地方,特別是水系相同或同一品種的生產地方可以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降低病害帶來的危害;方便準時的記錄整理、解析和預報病害的產生與傳染情形。即使魚病產生因素有很多種,但天然原因與人為原因是主要的。水產養殖病害的產生會伴隨地方性、氣節性等特征,同時人為制造因素等也可帶來影響。若是把不同地方的病情資料實行對比解析,或許會了解到某一病害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是人為造成的原因,那么就可通過養殖技術來降低病害的出現。病害測報活動就是進行“以防為主”,提升水產養殖病情預防措施,帶動漁業效益提高、漁民收益提升和水產養殖業穩定進步的新項目。

    病害測報工作內容還含有:加強提升水產品質量與市場競爭力。目前,全球都注重的一個工作就是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工作。發達國家對引進動物和它的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更為嚴格。中國出口的水產品常常被拒接、扣押、返貨、暫停交易,在某個時期,一些國家與機構甚至不再引進中國動物源性產品,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國民經濟。為了徹底確保中國水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就要實施病害測報工作,從而準時發現、防止水產養殖病情,這就可以降低養殖用藥、進行健康養殖。

    三、把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項目做好

    1. 國家應注重技術提升,開創條件

    水產養殖病害測報不單是中國長久的根基性的公益項目,也是漁業的重要分支,目前已獲得很明顯的效果。提倡各個漁業機構要給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員工精神表揚與物質獎勵。近年來,國家把建立省、市及少數重要水產養殖縣的水產養殖病情測報基地作為了重點工作,但對多數漁業產值低、漁業不發達的的市、縣(區)的投資低,拉大了水產養殖大縣(區)和小縣(區)的進步空間,這就不能平衡地發展漁業。而作為測報發源單位的縣(區)級的水產養殖病情測報地點,可在第一時間給各個漁業機構發送測報信息,所以底層縣(區)級的水產病情測報實驗屋的建立和全面化 ,重于省 、市級的。國家應提升對這項工作的重視,提高測報的“軟、硬件”設備,保證水產養殖病情測報項目的順利展開。

    2. 國家建立統一的水產養殖測報網絡平臺

    為了把目前國內所有測報點連接在一起,從而做到資源煩的共享、數據的互通、信息的相互連接,國家建立了病害預測網絡平臺和預測軟件系統來提高水產養殖的病害測報工作。與此同時,全國個水產養殖基地,不論是個人還是單位都可以從測報平臺取得自己需要的知識,來提高自己水產產品的生產。

    3. 將更加完善水產養殖病害的預測作為工作重點

    為了監控水產養殖的水域的水質和病害,基層水產養殖應該加大對水產苗種的檢疫力度,嚴控傳染源和杜絕傳播。對漁業作業者加強病害預防和合理用藥技術的培訓,從而進一步提升漁業作業者的健康養殖知識和技術,還要讓漁業創業者了解到水產品質量的安全也是關鍵的。

    總而言之,對于如何預測水產養殖工作還有一段更長的路要走,與此同時,要做的還有很多。想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必須加強同行業之間的經驗和心得的交流,還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測報、診斷和統計方面的知識。將經驗、知識、技術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吧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做的更好。

    參考文獻

    [1] 孫濤.吳江市――水產病害測報網絡的建設[J].科學養魚 ,2011(1):47.

    第4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規劃現狀;分析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4

    1 我國水產養殖現狀

    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水產養殖的產量在1988年占水產品總量的50%,之后水產養殖的產量占比不斷上升,2013年我國水產水產品養殖的產量為4547萬t,2014年便又增加了200多t,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水產計,2015年我國養殖的水產品的產量在世界全部養殖產量中占有61.7%的份額,且我國2015水產年1―11月期間累計水海產品的總出口量為347萬t,金額達到了1743655.2萬美元。

    近些年,我國的養殖方式發生了改變,網箱養殖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科學的養殖方法,將纖維或金屬網片等不同材水產料制成的箱體架設在水體中,使水體形成一個天然的漁場形式,網箱養殖投資的資本少,水產但收益比粗放養殖要高,而目水產品的更為優質,因此在國內的應用范圍不斷的擴大。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產量雖然居世界首位,養殖水域的面積也比較廣闊,但是我國的水水產產養殖模式、水域管理、養殖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較國外發達國家落后。水產在追求水產養殖產量逐年增長的同時,由于我國水產品的養殖水域范圍愈來愈大和水水產域管理的不善,在養殖過程中不斷增加養殖的密度,并為防止水生物因病害或密度過大死水產亡,大量的投入魚藥、餌料,這些餌料、魚藥以及水生物的排泄物不斷在水中堆積,造成水產了水質的富營養化和養殖水域及周邊水域的污染,水體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 提高水產養殖規劃的對策建議

    2.1 建立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

    強化對水產品質量的監管。政府必須大力推廣國內外的各類水產品質水產量標準,大力推廣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造作規范,從苗種的生產放養、飼料、水產肥料、藥品等的使用、再到產品的捕撈、包裝等各個環節,將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水產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完善各地區的水產質量檢測設施,提高檢測水平和檢測能水產力。對檢測結果采取獎懲措施,保護和獎勵優質水產品,曝光質量不合格產品,水產提高社會輿論對水產品質量的監督。

    加快水產養殖標準的建立,推廣先進養殖技術。同時,加強水產品養水產殖過程中育種、捕撈、包裝等各個生產環節的技術研究與開發,確保水產品符合水產無公害水產品標準。

    采取措施積極扶持本地水產品牌的發展,不斷擴大水產品牌的生產規模,形成市場經營優勢。

    2.2 深化養殖結構、優化養殖品種

    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還要不斷深化養殖結構、優化養殖品種。水產改變養殖結構,可以從養殖屬性和養殖方向著手。在發展灘涂養殖的同時,也有必要嘗試工廠化作業養殖或水產者深海養殖,將養殖空間最大化擴張。利用養殖業天然的地域優勢來吸引消費,帶動地域化養殖業的發展,繼而帶動該地域的相水產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水產在養育品種上,除了選擇一種穩定性較強的魚種,類似于草魚、鱸魚、大白水產魚等需求量較大的淡水魚類大規模養殖外,另外也可以引進其他有優勢的魚種進水產行實驗性養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魚種在市場上就頗受歡迎。需要注意的水產是,養殖珍稀或者外地魚種過程中必須有相關技術專家的監督和指導,盡量避免水產因魚種養殖的技術性問題所造成的資源和資金的浪費。

    2.3 制定科學的養殖容量和養殖密度,促進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

    科學的養殖容量和養殖密度是指在不破壞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產不削弱養殖能力的前提下特定養殖環境中所能承受的養殖容量和密度。當養殖規水產模和密度在科學范圍之內,水產養殖才有可能順利而持續的發展。為單純提高經水產濟效益而盲目加魚苗的投放,導致養殖密度遠遠超出合理范圍,是部分水產養殖區生態環境惡化和養殖能力不斷減弱的主要原因。因為養殖容量受到養殖品水產種和水域的影響,應當不同的水產養殖生物在特定養殖水域的養殖容量和密度進水產行深入研究,針對不同養殖區域制定單獨的科學養殖容量,為確定不同養殖階段、水產規格下,水產養殖生物的合理養殖容量和密度提供科學的依據。逐步降低因為養水產殖密度過大而導致的水產養殖產品質量下降、水產養殖區養殖能力減弱的問題。

    3 結語

    面對我國目前的水產養殖現狀,一定要不斷加強水產養殖的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 漁業水域環境; 對策探討

    Aquaculture on Fishery Water Environment Ef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Huang Lequn

    Huang Boxiao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years in our country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waters profiles, as well as aquaculture on fishery water environment influence, on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quiculture on fisheries water environment 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 are discussed.

    Keywords aquaculture; fisheries water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1 我國水產養殖和漁業水域環境概況

    1.1 水產養殖概況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水產品消費量逐年增加,強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拉動了我國水產品產量和出口量的增長,各品種出口單價同比均有所上漲。2009年中國水產品產量達5 120萬t,同比增長4.6%;2010年前三季度中國水產品出口量230.2萬t,出口額95.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8.9%和25.6%,其中對蝦、貝類、羅非魚、鰻魚、大黃魚等名優養殖水產品仍是主要出口品種,該5個品種出口額之和占水產品貿易出口總額的50.2%;鰻魚和大黃魚出口均價漲幅較大,分別同比增長38.7%和43.4% [1]。

    1.2 內陸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 江河重要漁業水域主要受到總磷、非離子氨、高錳酸鹽指數及銅、鎘的污染。總磷污染仍以黃河、長江及黑龍江劉宇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高錳酸鹽指數污染以黑龍江及黃河流域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銅污染以遼河、黃河及長江流域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湖泊(水庫)重要漁業水域主要受到總氮、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的污染,總磷和總氮的污染仍較重。

    1.3 海洋漁業水域環境狀況 海洋重要魚、蝦、貝、藻類的產卵場、索餌場、洄流通道及自然保護區主要受到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的污染。東海部分漁業水域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污染較重,珠江性磷酸鹽和石油類污染較重,渤海灣石油類污染較重。海水重點養殖區主要受到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的污染。無機氮污染以南海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銅污染以東海和珠江口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2]。

    2 水產養殖對漁業水域環境的影響

    我國傳統水產養殖主要采用以基塘系統為代表的環境友好養殖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水產養殖逐漸向特種水產品和高密度精養的集約化養殖模式轉變,水產養殖所產生的廢物也隨之改變,產生的廢物主要是未被攝食的殘餌、養殖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化學藥品和治療劑。廣義的“廢物”還包括瀕死和死亡的魚以及逃逸的魚、病原體等[3]。

    2.1 殘餌、排泄物和分泌物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特別是池塘養殖,人工投餌是養殖生物重要的營養和能量來源,但投喂的餌食相當一部分不能為養殖生物所食。而殘餌以及養殖生物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所溶解出的營養鹽和有機質是影響養殖水環境營養水平以及造成環境自身污染的重要因子[4]。這些有機物在水中進行分解轉化將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導致魚蝦貝類生長受抑、餌料系數降低甚至出現窒息死亡。有機物氨化作用產生的氨以及由氨轉變成的亞硝酸鹽均是誘發水產動物疾病的環境因子,一定量的分子氨對魚鰓表皮細胞會造成損傷而使魚的免疫力降低;而亞硝酸鹽達到一定濃度易引起魚類中毒而使血液里高鐵血紅蛋白的含量升高,載氧能力下降,造成組織缺氧,神經麻痹,甚至窒息死亡[5]。

    2.2 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 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在現代高密度集約化水產養殖中用以清除敵害生物,防治病害發生,促進養殖生物生長,起到維持水體環境相對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水產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但由于化學農藥和抗生素使用管理上的不完善,在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濫用化學農藥和抗生素的現象,各種飼料添加劑不合理搭配和使用,也可能會在水產品中殘留和蓄積。近年來包括水產品在內的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水產品方面遠有2005年輸港水產品中檢出孔雀石綠,近有去年福建在小銀魚中檢出福爾馬林和工業燒堿,食品問題已經引起消費者的不安和高度關注。

    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三者的不合理使用對環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1)化學農藥和抗生素在殺滅病源生物的同時,會使水體環境中的有益生物群落受到抑制,造成水體環境微生態失衡;2)頻繁使用化學農藥或抗生素可能導致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天敵數量劇減;3)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的殘留,可能會在一些水生生物體內產生累積并通過食物鏈放大,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潛在危害;4)進入水體中一些難降解的化學農藥,以及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會以原形化合物或代謝產物的方式從糞、尿等排泄物進入環境并可能構成二次污染源,在水體環境中反復循環,破壞生態平衡,造成水體污染。因此化學藥品、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的不合理使用嚴重地威脅著水體環境的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以及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6]。

    3 防治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影響的對策探討

    發展水產養殖與保護水域環境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水產養殖過程中各種因素產生的自身污染和二次污染,不僅影響水產養殖自身的發展,而且也會對所在的生態系統和周邊水域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加劇水域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水域環境受到污染而不斷惡化,又會對水產養殖的發展起到制約作用。因此,發展水產養殖不但要加強對水產養殖的監控,盡力減少水產養殖自身污染的產生,更要注意周邊水域環境的保護,尋求水產養殖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3.1 建立健全水產養殖法律法規 根據我國國情,在參考借鑒其他水產養殖業發達國家水產養殖方面的管理經驗方法的基礎上制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合理規劃養殖面積及品種,建立漁業用藥限制及養殖廢水排放標準,加強對漁藥使用和養殖廢水排放的監管,加大對漁藥濫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填補了我國在漁業方面制度的空白,規范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對加強漁業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

    3.2 加強對水產養殖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員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不但養殖技術較低,而且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欠缺,導致漁民養殖收益低,人為造成環境污染的現象較為嚴重。近年來,政府通過地方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單位舉辦如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或講座,及時將各種最新的養殖技術和環境政策法規傳授給漁民,不但從一定程度提高了漁民的養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漁民認識到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強漁民的環境保護和法律意識。

    3.3 強化生物修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由于水產養殖中殘餌、糞便排泄物等養殖廢物容易造成嚴重的沉積污染,傳統上一般都是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來對沉積物進行處理,但化學或物理的處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點。近年來逐漸興起的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培育的水生植物或培養、接種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或降解,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的新興技術,與傳統的化學、物理處理方法相比,具有修復時間短、處理操作簡便、成本低、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強化生物修復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有利于緩解漁業水域環境的不斷惡化,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7]。

    參考文獻

    [1] 水清木華研究中心. 2010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研究報告.

    [2] 環境保護部. 200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18-25.

    [3] 劉松巖,熊廖輝.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及其治理措施.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3):7258-7259.

    [4] 江敏,顧國維,李詠梅,等. 我國水產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 重慶環境科學,2003,25(5):11~14.

    [5] 余瑞蘭,聶湘平,魏泰莉,等. 分子氨和亞硝酸鹽對魚類的危害及對策. 中國水產科學,1999,6(3):73~77.

    第6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S964;F32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水產養殖業僅年來的發展速度一直很快,但傳統水產養殖業限于對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水質的破壞。傳統水產養殖中不注重對環境可循環利用的理念,在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水產養殖動物排泄物不合理處理,導致一些有害細菌的繁殖,從而對水體產生破壞,同時也對水產動物本身健康狀況構成了危害,最終采用藥物作用來改善狀況,這些都使得水產動物本身的安全問題。而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正是為了解決上述的種種問題,它是一種更加合理,更為環保,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方法。

    1水產養殖的技術特點

    1.1水產苗種選擇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動物苗種,苗種的好壞對生態養殖的質量以及產量都有影響,因此,選擇好的動物種類是好的生態養殖的第一步。關于如何選擇好的苗種,一般盡量避免近親繁殖的苗種,選擇苗種選擇比較健壯、健康的苗種,避免選擇無病的苗種,除了選擇好的健康的苗種外,還有就是選擇的苗種要具有好的經濟價值,來保證水產生態養殖的經濟效益。1.2生態養殖中水質中的平衡控制水產養殖中的苗種的生活環境主要依賴水環境的好壞,水產中的水環境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因此,在水產養殖中水質的好壞的控制,對整個水產養殖都起著關鍵的因素。1.3選擇好的飼料進行喂養飼料的投放在生態養殖中占一個基礎的地位,飼料的好壞對于苗種的健康與否起著關鍵的作用。差的飼料對水質具有壞的影響,會對水質產生危害,從這一方面來在選擇飼料方面一定要首先選擇好的飼料,對苗種進行喂養。在選擇質量好的飼料前提還要注意合理的投喂方式,投喂方式要合理,不能過量也不能喂養不足,喂養的飼料過少或過量都會對苗種的發育有影響,因此投喂飼料的量需合理。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投喂時間,保證苗種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生長。1.4藥物的使用水產養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病害現象,出現病害現象要注意及時用藥,并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使用的藥物要是國家規定的藥物,不能使用違禁的藥物,這些違禁的藥物對苗種本身具有危害,同時對水質也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選用合適的藥物之后,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用量的合理的把握。

    2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應用分析

    2.1構造好的生態系統水產生態養殖相比于原始的系統,就是要構成一個好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把水產養殖的水體當成一個生態系統,把水產系統中的水生動物當做生態系統中的主體。這個生態系統是要注意維護好,水產生態系統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循環系統,注意里面的廢物利用,注意其建立中合理的生態鏈結構。在水產系統中通過載重合理的綠色植物,產生氧氣,共水產動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反過來供水產體系中的綠色植物吸收,還有生態體系中的微生物對里面的水生動物的排泄物等進行分解,又可供綠色植物吸收。水產生態養殖技術就是構成這樣一個小的生態系統,通過能量的循壞轉化,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的穩定,這是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2.2對水產生態養殖體系進行控制水產體系必須進行溫度、氧氣濃度等條件控制。水生動物具有自身合適的溫度生長范圍,在其合適的溫度范圍內,可以使得水生動物生長速度處于快的生長狀態。氧氣的控制,氧氣的濃度既不能太濃,也不能含量過上,可通過使用一些增氧設備,對水產體系中進行氧氣的控制。水生體系中由于各種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由于進行光合作用,一般不會出現缺氧現象,夜晚,由于光合作用的下降,綠色植物進行呼吸作用,也會消耗一部分的氧氣,因此,要注意在夜晚的時候防止出現缺氧現象,合理的使用增氧裝置。2.3水產生態養殖系統中環境的控制水產生產養殖系統本身是一個封閉的小型生態系統,在整個生態系統的進行中,會出現一些污染物的出現,對水體會產生一些危害,因此要注意其中對生物系統中的污染物等的控制。對水產養殖體系穩定性的控制就是要保證生態系統的各項生態生物之間的穩定。水產養殖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微生物含量超標,導致水產生態體系中的各項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被打破,因此,要注意這方面的控制,保證其中的各項指標的穩定。關于如何做到這方面的控制,主要可以從這兩方面控制:1.對水體中微生物的控制,可用一些除這些微生物的藥;2.通過對苗種的用藥,使苗種本身形式一定的自身免疫系統,從而來抵抗病害。2.4對水產生態養殖系統進行標準化控制對水產養殖采用科學的方法,制定一些合理化規定,建立養殖標準。從最開始苗種的選擇、用藥的選擇、條件的控制、系統中氧氣溫度的標準控制,形成一套合理的體系,讓整個生態系統的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3結語

    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門養殖技術,同時也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一門技術。水產生態養殖既能滿足現在對環境更加嚴格的要求,同時也是更加健康的養殖方式,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對社會也具有好的影響。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大力推廣推進水產養殖行業具有很好的效果,對環境也能起到好的方面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光彬.探析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3).

    [2]李文凱,陳利國.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J].科學時代,2015,(2):70-70.

    第7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水質監控;物聯網;樹莓派

    1智能化水產養殖設計基石

    1.1物聯網

    物聯網(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系統(RFID)、紅外感應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激光掃描儀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賦予物體智能,并通過接口把需要連接的物品與國際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物品與物品相互連接的巨大的分布式網絡,從而實現智能化物品識別、物品定位、物品跟蹤、物品監控和管理。它的本質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運用物聯網,就是采集環境數據、水質數據和水產種群數據等,分析數據即感知層,通過互聯網進行數據傳輸即通信層,到達技術應用層,進行數據處理。

    1.1.1物聯網感知層

    感知層即獲得水質監測結果,通過與水質監測儀以及根據水產養殖數據庫建立的水質監測模型獲取水體質量的實時監測,利用短距離傳輸技術和自組織組網技術,協同信息處理,將監測到的信息轉化成能處理的數字信號。

    1.1.2物聯網通信層

    物聯網通信層即傳輸層,通過無線或者有線網絡模式將信息傳輸到中央數據庫中,建立數據儲備系統。類似智能機器人能夠與人正常交流,是將人與人之間生活交流的談話以數據形式存儲于機器人存儲芯片中。在數據儲備過程中,通過異構網融合、管理資源和存儲管理、遠程管理安全技術,傳達到數據處理層面。

    1.1.3物聯網技術應用層

    通過服務器、計算機、存儲設備和云計算的方法,利用專業軟件及服務,將海量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挖掘分析,建立各種算法,優化調度,應用在水產養殖行業。具體則是將水質監測結果信息通過計算、云計算等方法進行分類和挖掘分析,通過養殖監管渠道較好管理水產行業。

    1.2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的目的與農業生產相似,希望能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穩定高產的好產品,實現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其中要考慮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水體溶氧量、PH值、溫度、鹽度等。

    1.2.1水體溶氧量

    水體溶氧量與水產養殖關系緊密。水產養殖不可避免的需要考慮養殖密度的問題,通過研究溶氧量與養殖密度的相互關系,確定水產養殖密度,有效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

    不同的水生動物對水體溶氧量的適應機制不同,采取的水產養殖密度和科學管理方法也不同,并且對于不同的水生動物的不同習性也會令養殖戶誤解。拿海參來講,海參活動緩慢,喜風浪沖擊小、水流緩慢的海區,個體養殖戶誤會不擔心水體溶氧量的問題,不注意向水體輸氧,從而未實現科學水產養殖,經濟效益沒有達到最大化。

    水質富營養化,微生物、浮藻類過度繁殖,造成水體發臭、發黑,水體溶氧量會降低,不僅對魚類,對其他水產養的生存影響也很大。

    1.2.2 PH酸堿值

    水體PH改變,水生動物通過呼吸或直接接觸等防止使水生動物體內PH值發生變化,破壞體內維持正常生活狀態的酸堿平衡,水體堿性超過正常值會腐蝕魚類鰓組織,使其呼吸障礙;酸性過強會使H:S濃度增高造成水體毒性增強不適宜水產養殖。養蝦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水體PH值,蝦最適宜生長的PH值是弱堿性,而在弱酸性條件下蝦類傳染性蝦病易發,即使水體溶氧量豐富,蝦類也會呼吸困難,生長困難。

    PH值決定因素是由水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的含量決定的,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又與水中生物呼吸作用、細菌等的氧化作用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相互作用決定的。并且PH值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也會不同,太陽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加強,水中二氧化碳減少,PH值偏高,而夜晚呼吸作用加強,PH又會變小。

    1.2.3溫度

    水產養殖環境不同,有池塘,湖泊,海田等,而如果水體很深,溫度就會分層,表層水溫晝夜間有變化,底層溫度則因陽光無法穿透長時間保持低溫狀態,變化很小。但是底層溶氧量較少,需氧大的水產無法潛入底層躲避高溫,從而夜溫差對漁業生產有影響。同時日溫差大小也會影響水產養殖,中間沒有躍溫層,水體底層和上層能夠順利進行物質交換,就與新疆哈密瓜特別甜、產量高的道理相同。

    1.2.4鹽度

    水體鹽度與水生動物生活息息相關,外界鹽度比細胞內鹽度高,細胞失水;反之,細胞沖水,兩種情況都對水生生物生存不利。同樣,不同水生生物對水體鹽度的要求不同,淡水和海水生生物鹽度肯定不同,同時作為個體養殖與自然環境不同,必要時也需要在水體中投放相對應的鹽類。

    另一方面,鹽度過高對淡水魚類繁殖和魚卵的發育影響較大,魚卵受精后孵化率較低,會影響魚類產量,經濟效益下降。

    鹽類中亞硝酸鹽是氨經過細菌作用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使魚類中毒,不僅水產產量下降,而且我們吃了這種魚對身體健康也不利。

    1.3樹莓派

    樹莓派(Raspberry Pi)樹莓派又被人們稱為“卡片式電腦”,雖然是電腦,但是核心只有信用卡大小,最初設計者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編程設計而來。目前樹莓派已經上市3代。樹莓派主板基于ARM,利用生活中常見的SD卡,做內存硬盤,可以利用USB口連接鍵盤鼠標,可以網線連接網絡,也可以WLAN連接網絡,還支持藍牙連接,有HDMI高清視頻接口,可以連接顯示屏幕,樹莓派三代B擁有40個GPIO針腳,可運行Linux等系統(2代B型及以上型號可運行Windows10 IOT系統)。

    將Raspberry Ri正常運轉起來之后,進入圖形化界面使用方式與電腦無異,其軟件編程優勢在于可以用MIT開發的Scratch圖形化編程語言、Pvthon語言、C、Rubv、Java和Perl等各種語言為Raspberry Ri開發程序。Raspberry Pi與傳統單片機相比,在互聯網上優勢較大,因為Razpberry Pi不僅可以連接傳感器,還可以利用傳感器信息作出相應反應。

    2智能化水產養殖設計

    智能化水產養殖基于物聯網技術思想,將智能傳感技術、智能處理技術及智能控制技術納入一個監控養殖體系,實現水產養殖智能體系化,解放勞動力,提升經濟效益。其中,傳感層包括感知養殖塘的水體溶氧量、PH酸堿值、溫度、鹽度等參數;智能處理層包括接受傳達來的相關消息,根據科學養殖相關理論得出調控結論;智能控制層就是根據調控結論調節養殖塘水質,使水產養殖在最適宜的環境下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2.1要解決的問題

    2.1.1實現實時養殖監測

    不同水生生物對水質的要求不同,為尋求經濟價值,則應對不同的水生生物水質采取不同的措施,為方便管理,將這些分散的養殖產品統一起來,通過監管水產養殖密度、水產養殖魚藥和飼料、水產病害等方面,記錄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節約勞力,實現現代信息科學技術與傳統漁業結合的目的。

    2.1.2實現網絡信息實時更新

    如上所述,要求實時監測,才能令監控系統發揮價值,若漁民是在養殖場地收集到了監測數據,那么與漁民親自“下水”檢測作用相似,在@個過程中沒有實質的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實現了網絡信息實時更新,漁民可以實時掌握水產養殖動態,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2.1.3以較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價值

    自主研發物智能化水產養殖,大大降低了引進設備的成本,也可以保證系統的更新服務,在投入成本上為漁民減小壓力。

    2.2實現目標

    基于對系統開發端的描述,用戶利用這套智能化水產養殖監測產品通過網絡端隨時誰地獲取自己的養殖池水質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判斷養殖池水產品狀態是否良好是否需要人工介入等,從而實現水產養殖智能化、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3智能化水產養殖技術方向設計

    如上描述的,智能化水產養殖包括傳感層、智能處理及智能控制層,最終將結果顯示到客戶端,具體設計如圖1所示。

    3.1無線監測與控制

    具有特殊傳感作用的無線傳感器放置在各個魚塘中,利用Zig Bee無線傳感網絡與智能處理層及控制層相連。智能處理層通過GPRS接收傳感信息,經過處理后,通過控制層傳達到特定魚塘的控制節點,利用控制節點作出相應反應。由于養殖池都具有大小相當,相互獨立等特點,因此無線傳感網采用簇狀拓撲結構(cluster tree)較為合適。

    3.2互動平臺設計

    互動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將智能化水產養殖信息呈現給用戶,并實現用戶與自家養殖池互動。

    互動平臺進入界面首先需要登錄,登錄分為管理員登錄和用戶登錄,信息處理完畢后需要退出登錄。這個管理系統總體分為兩個大部分,一個是管理員界面,另一個是用戶界面,如圖2所示。

    第8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一、水產健康養殖的內涵

    (一)水產健康養殖理念的提出和演變在國際上,水產健康養殖理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72年聯合國有關會議上提出的“水產品健康養殖與生態養殖”,這個時候,國際上對水產健康養殖的認識水平還很低。當時在中國,養殖技術水平不高,產量較低,長期存在“吃魚難”問題,政府在政策上鼓勵增加產量,追求產量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水產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還未被重視,水產品質量對人類健康影響的認識還不到位,同時,養殖動物健康問題也不突出。20世紀80年代,海水養殖業較發達的日本因受到養殖環境和養殖病害問題的困擾,開始重視并加強了健康養殖方面的研究,特別是網箱養殖的殘餌、糞便等堆積物的處理方法,特定區域(海灣)內的養殖容量及養殖對環境的影響等。20世紀90年代初,在亞太水產養殖網組織(NACA)的推動下,以“主要水產養殖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為主要內容的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上了日程,該課題推動了亞太地區水產健康養殖理論的研究和普及。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養殖對蝦病毒性疾病暴發,養蝦業受到重創,人們開始重視水產健康養殖理論的研究和應用。當時,在探索和研究對蝦病害防控技術上存在兩條技術路線,一是研究新的藥物防控技術,二是研究生態措施防控技術。最終選擇了以生態防控為主,藥物防控為輔的技術路線。199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第29次大會通過的《負責任漁業行為準則》中,明確闡釋“負責任水產養殖”的內容:對國家管轄內發展水產養殖、涉及環境水生生態系統的水產養殖、利用生物遺傳資源、基層水產生產行為與產品質量等負責。該論述大體上體現了水產健康養殖的基本框架要求。近年來,水產健康養殖理念已被人們全面接受。由于養殖規模擴展、養殖容量擴大、養殖效益下降、病害頻發、養殖水質下降、外來生物入侵、生物多樣性、對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水域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因素,人們更加積極主動地研究各類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并運用到實際生產活動中去。綜上所述,水產健康養殖理論的提出、發展、完善和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有教訓,非常深刻;有經驗,推動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類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養殖生產實踐的深入,健康養殖理論的內涵和外延還將不斷充實和發展。

    (二)水產健康養殖內涵的幾種表述水產健康養殖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生態復雜性和環境不穩定性,是貫穿于養殖全過程的技術和方法;水產健康養殖同時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隨著技術創新和實踐驗證而不斷積累、發展和完善。因此,不同時期和不同的著眼點,對“水產健康養殖”有著不同的論述。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水產健康養殖(healthyaquaculture)的概念為:為防止暴發性水生養殖生物疾病發生而提出的從親體選擇、苗種生產,到養成階段水質管理、飼料營養諸方面均有嚴格要求的養殖方式。詳細說來就是選育優良水產養殖品種,繁育無疫病苗種,在可控養殖環境下,可循環利用資源的一種科學養殖模式,包括養殖水域環境影響的評估,養殖系統水質調控,優質飼料使用,病害的綜合防治,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技術關鍵。已達到養殖系統內部各種資源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的減少養殖過程中廢棄物的產生和對水環境的保護。在取得良好養殖效果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取得最佳環境生態效益,為人類提供優質安全的水產品。水產辭典給出的定義為:選育優良水產養殖品種,繁育無疫病苗種,在可控養殖條件下,可循環利用資源的一種科學養殖方式。包括養殖水域環境影響的評估,養殖系統水質調控,優質飼料研制,病害的生物防治,水生生物遺傳多樣性保護等技術關鍵。以達到養殖系統內部各種資源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減少養殖過程中廢棄物的產生和對水環境的保護。在取得良好養殖效果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取得最佳環境生態效益,為人類提供優質安全的水產品。當今學術界對水產健康養殖的內涵定義有多種,主要是從養殖環境、品種、投入品種、疫病防控、生產管理等方面進行描述。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為:水產健康養殖應該是根據養殖品種的生態和生活習性建造適宜養殖的場所;選擇和投放品質健壯、生長快、抗病力強的優質苗種,并采用合理的養殖模式、養殖密度,通過科學管水、科學投喂優質飼料、科學用藥防治疾病和科學管理,促進養殖品種健康、快速生長的一種養殖模式。我認為這一描述是比較科學的。水產健康養殖的內涵與動物福利有著較多相同之處。動物福利由五個基本要素組成:生理福利,即無饑渴之憂慮;環境福利,也就是要讓動物有適當的居所;衛生福利,主要是減少動物的傷病;行為福利,應保證動物表達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減少動物恐懼和焦慮的心情。根據動物福利的基本要素,人類在養殖水域、苗種、模式、飼喂、病防、管理等環節中,都涵蓋了動物福利的內容。根據這幾個方面,可以歸納出水產健康養殖的六個關鍵點:適宜水域(水):適合養殖品種生長的水域環境(池塘、大水面、網箱、工廠化養殖設施等)。健康苗種(苗):優良品種、苗種不帶致病菌(生物)、無藥物殘留。合理模式(模):適合養殖品種生長的養殖模式、合理的養殖密度,以及混養、套養、輪養等養殖方式。優良飼料(餌):營養全價、無不良添加成份的配合飼料和符合健康養殖要求的鮮活生物飼料。標準藥物(藥):科學的預防疾病措施、符合國家標準的漁用藥物和科學的用藥方法。水產健康養殖的六個關鍵點(水、種、餌、模、藥、管)與我國傳承至今的“八字精養法”(水、種、餌、密、混、輪、管、防)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區別在于“八字精養法”主要是從養殖穩產高產的角度進行高度概括,而水產健康養殖的六個關鍵點主要從提供優質安全的水產品的角度進行剖析,是規范性的、指導性的,是倡導健康養殖的六個方面。

    二、我國水產健康養殖現狀分析

    進入新世紀,國際上先進的養殖理念、管理體系和嚴格的質量安全標準,促進了我國水產健康養殖水平的全面提高。自2006年以來,農業部和各級漁業主管部門更是把推進健康養殖作為發展現代漁業的重大舉措,積極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現在,水產健康養殖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下面從“水、種、餌、模、藥、管”六個方面分析我國水產健康養殖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適宜水域(水)從適合健康養殖的主要水域環境看,目前我國擁有淡水池塘245萬公頃,其中標準化池塘約占1/3;海水池塘40.5萬公頃,其中標準化池塘約占1/2;工廠化養殖1490萬立方米,全部符合健康養殖標準;海水深水網箱723萬立方米,全部符合健康養殖標準;普通網箱(海淡)17780萬平方米,大多數不符合健康養殖標準;筏式、吊養45.6萬公頃,基本符合健康養殖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適合進行水產健康養殖的養殖面積占養殖總面積的比重偏低,特別是適合健康養殖的標準化池塘所占的比重低。如果再考慮養殖廢水要經過處理,符合標準后才能向外排放這一環境保護要求,符合水產健康養殖的面積就更少了。

    2.健康苗種(苗)健康苗種要符合三個條件:優良品種、苗種不帶致病菌(生物)、無藥物殘留。優良品種現狀:我國目前大部分水產養殖品種仍處于使用野生種的狀態,即原種狀態。如青、草、鰱、鳙都是在使用原種。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水產品種共109種。其中:選育種46個,雜交種31個,引進種30個,其他2個。從這些審定種看是“小品種”(總產量較少)多,推廣普及面積還偏少。苗種不帶致病菌:就是苗種不攜帶某特定的致病的病毒、細菌等致病生物。如白對蝦的白斑綜合征病毒等。無藥物殘留:仍有少數育苗單位使用違禁藥物,在苗種中形成殘留,如孔雀石綠、抗生素等殘留。農業部已正式開展苗種檢疫工作,藥物殘留和致病生物的檢出率已非常低。存在的主要問題:經過選育(遺傳改良)的優良品種少,大部分使用原種。苗種攜帶致病生物和有殘留藥物的現象時有發生。

    3.合理模式(模)選擇適合養殖品種生長的養殖模式、將養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目前主要的健康養殖模式有:80:20養殖模式:池塘養殖中投放80%主養品種(多為投喂品種),搭配20%濾食性品種。混養模式:海水養殖的蝦貝、蝦魚、貝藻等混養,淡水養殖中的蟹魚等混養。輪養模式:蝦魚、魚魚一年一輪換等。全人工控制模式:養殖環境、投喂、疫病防控等全部人工控制,達到最佳養殖狀態。等等。存在問題:一是養殖密度過高,有的為了片面追求產量,放養殖密度過大,超出了池塘、水域的承載能力。二是采用不健康的養殖模式,有些養殖模式沒有考慮養殖生物的生活習性,有的方式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4.優良飼料(餌)主要是營養全價、無不良添加成份的優質配合飼料和符合健康養殖要求的鮮活生物飼料。配合飼料要營養全價、無不良添加是指對養殖品種營養全面,沒有激素、違禁藥物等添加。盡量使用膨化浮性飼料。鮮活生物飼料要不帶致病生物、不腐敗變質。養成環節應盡量使用配合飼料。存在問題:一是在養殖階段使用鮮活生物飼料太多,且質量差,有害致病生物無控制。二是配合飼料“小作坊”多,質量難以控制。三是飼料生產、流通、使用比較混亂。

    第9篇:水產養殖的養殖方法范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鹿寨縣漁業生產發展較快。但是針對這幾年水產養殖業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養,集約化、規?;?、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低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漁業水域環境污染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等存在制約問題。通過加強水產養殖管理制度建設,規范養殖生產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試點示范和技術培訓,增加科技含量,推廣新技術、新成果取得明顯成效。以市場為導向,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等措施。使得水產業發展走上穩定、走向規模、走出效益。

    近年來,鹿寨縣漁業生產發展較快,據2008年統計,全縣養殖水面達24400畝,其中山塘水庫養殖面積12330畝,池塘養殖面積12168畝,網箱養魚面積1500平方米,淡水水產品總產量達6717噸,比2007年增加571噸,增長8.5%,實現產值4338萬元,占農業產值的1.58%。水產品產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遞增,己逐步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

    一、自然條件和生物資源

    鹿寨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地處桂中稍偏北,屬亞熱帶向中熱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太陽輻射多,光熱、水量基本同步,年均降雨量為1672毫米。全縣有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條,全長1100公里。面積7萬多畝,山塘水庫1812處,面積2萬多畝,池塘面積1.3萬多畝?,F有河流魚類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1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近40個品種。貝類、甲殼類、兩棲爬行類、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陸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漁業生產有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

    二、漁業生產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漁業生產發展現狀

    “十五”期間以來,鹿寨縣漁業生產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全縣養殖水面由2000年的2.2萬畝增加到2007年的2.75萬畝,增加了0.55萬畝,增長25%;養殖產量由2000年的4776噸增加到2008年的7617噸,增加了2841噸,增長59.48%;單位面積產量由2000年的217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275公斤,增加58公斤,增長26.73%;水產養殖勞力由2000年的0.65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0.76萬人,增加0.11萬人,養殖漁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4408元增加到2008年的5710元,增加1302元,增長29.54%;全縣人均占有魚量由2000年的12.56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19.3公斤;2000年全縣水產品總產值2865萬元,2008年全縣水產品總產值4338萬元,增加1473萬元,增長51.41%,占農業產值的1.58%。

    “十五”期末以來,我縣水產養殖業發展變化很大,在養殖方法和措施上不斷更新。由科學養殖取代了天然養殖,提高了養殖產量;由投放大規格魚種取代小規格魚種放養,提早起捕商品魚;由多層次、多品種的立體養殖取代了單一品種養殖,提高了水體中餌料利用率;由養殖名貴魚逐步取代部分常規品種魚,提高了漁業經濟效益;由單一追求養殖數量逐步向數量和質量轉變,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逐步建立了一批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規模養殖基地,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二)主要經驗及存在問題

    1、主要經驗

    (1)政府重視,加強領導。水產養殖業作為大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把它作為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抓,并提出了適合我縣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鼓勵政策,鼓勵農民利用非基本農田保護外的低洼低產田和荒地進行魚塘改造,充分利用原丟荒的山塘水庫進行科學養殖,積極調整水產業內部結構、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綜合開發大水面養殖,全縣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

    (2)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推廣新技術、新成果取得明顯成效。多年來,我縣不斷加大漁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2003年參與了“柳州市池塘萬元水面養殖項目”實施,2005年我縣實施了“羅非魚標準化養殖”等項目,以科技項目為依托,不斷推廣各種新技術、新成果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又推廣了大水面積綜合利用化肥養魚技術;80:20養魚技術及配合全價顆粒飼料養魚技術等。由于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全縣漁業總產量穩步增長。

    (3)以市場為導向,調整養殖品種結構,推廣優良、優質新品種。近年來,我縣在品種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堅持保大宗推優良的原則。在保留大宗品種草、鯉、鰱、鳙魚養殖的基礎上,加大優良、優質品種魚的引進和推廣,積極引導廣大漁農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發展優良、優質品種魚類養殖,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培育引進優質品種近20種。其主要品種有黃沙鱉、黃桑魚、大口鯰、雜交鯰、本地鯰、本地塘虱、光倒刺鲃、倒刺鲃、銀鯽、東北鯽、湘云鯽等,逐步形成了以養殖黃沙鱉為主的養殖基地。

    (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漁業主管部門及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加強對養殖戶的培訓及技術指導,提高整體養殖技術水平,并實行技物結合,推廣各種新技術、新品種,引進或調運各種漁用物資。加強向漁農提供漁業政策、生產信息、流通信息、魚病防治、安全生產等有關方面技術和信息,推動了我縣漁業生產的發展。

    2、存在問題

    (1)水產養殖業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基礎設施仍十分薄弱,池塘老化嚴重,基本上屬于泥基塘,池塘淤泥過深;未有良種繁育基地,示范工作難度較大;很大部分池塘山塘水源來源于天然降水或自然溝水,縮短了養殖周期,降低了產量。

    (2)集約化、規?;?、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低。我縣水產養殖基本上是以個體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養殖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標準化養殖程度低,致使水產品食用安全未有保障。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面積還不夠大,尚未形成,規?;?、標準化養殖程度仍較低,所有這些都不能適應現代漁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3)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科技推廣經費幾乎為零,各種項目經費的投入較少,制約了漁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4)漁業水域環境污染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有待解決。近年來,由于一些企業超標排污造成漁業水域污染而發生魚塘和江河死魚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漁業生產帶來了較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漁業水域環境污染,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十分突出。

    三、漁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發展潛力

    (一)面臨的形勢

    近年來,水產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低質廉價水產品過多,優質產品比例不高,效益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傷養殖生產者的積極性;區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品牌產品未有創出,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沒有形成。標準化養殖程度低,水產品質量安全未能保障,漁業基礎設施、科技推廣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產品流通不暢,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都有待于解決。

    (二)發展潛力

    1、改造低產池塘,提高池塘產量,發展潛力較大:我縣淺水塘、漏水塘占的比例還較大,如能加以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底質改造使其形成深水塘,保水塘則可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加快提高漁業科技水平,在養殖模式、餌料選擇、苗種培育和品種選擇上做好文章,提高產量及效益方面潛力還很大。

    2、江河網箱養魚、水庫養魚及水庫網箱養魚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我縣有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條,全長1100公里,主要河流有洛江、洛清江、石榴河等,洛清江是縣境內的主要干流,縣境內己建成黃冕電站、江口電站、龍興電站,每個電站筑壩后上游水流平穩,庫容量增大,適宜于一定容量網箱養魚,同時全縣有蓄水工程883座,其中較大的水庫有18個,有可利用水面近10萬畝,綜合開發大水庫,發展網箱養殖潛力較大。目前,我縣水庫養魚產量相對較低,只要增加科技含量,加大投入仍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3、稻田養魚發展潛力較大:我縣稻田養魚有著憂悠的歷史,建國初還形成一定的規模,后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等原因,養殖面積和產量一度下降,到2008年養殖面積不到1000畝。目前,我縣有保水田15萬畝,只要采用科學的生態養殖技術、稻田養魚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4、開發地方優質種養殖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我縣水產品資源豐富,本地鱉、黃桑魚、鱔魚等優質水產品肉質品位好,價格高,市場供不應求,養殖前景好,只要開展深入研究,采取科學的仿生態健康養殖方法,保持肉質品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養殖產量,并上規模、上檔次,形成生產優勢突出,商品供給能力強的區域化生產格局,大力發展地方特色水產品養殖具有較強的潛力。四、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重點

    (一)總體思路

    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縣漁業生產,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和發展優勢品種規?;⒓s化、標準化生產,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進水產養殖業產業化經營。依靠科技與體制的改革和創新,提升養殖水產品質量,增強水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穩定政策,強化管理,依靠科技,完善服務,增加投入。

    2、因地制宜,調整結構,在集約化、規?;舷鹿し?,大力發展大水面網箱養殖,提高名優水產品比例。

    3、以漁為主,多種經營,綜合利用,全面發展。搞活水產品加工和流通,走產供銷一體化,農工漁相結合的道路,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邁進。

    (三)發展重點

    1、發揮區域資源優勢,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合理配置資源,加快不同特色區域養殖發展。不斷擴展區域特色產品養殖,建設優勢產品產業帶,打造區域特色產品。大力發展地方特色養殖,同時注重培育優勢品種,打造品牌走向市場。

    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以“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業化經營,推進水產養殖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

    3、加強優良品種選育,提高良種覆蓋率。(1)加快水產良種場建設。爭取有關部門支持或引導群眾建立良種繁育示范基地,通過實驗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水產苗種繁育體系。(2)采取選育與引種并舉的措施,推進養殖苗種良種化。重點開展洛清江等河流名貴魚類如光倒刺鲃、黃顙魚、本地鱉、班魚等的繁殖馴養。同時有計劃地引進優良品種,不斷豐富和滿足養殖生產需要。通過引進繁養,實現苗種生產供應良種化。

    4、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1)推行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系列標準。嚴格按照水產養殖標準組織生產,嚴格水產品質量標準,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嚴格投入品使用和休藥期制度,確保無藥物殘留;嚴格執行無公害水產品國家標準,提高養殖業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2)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建立優勢養殖產品標準化無公害養殖示范基地,帶動水產養殖業向無公害化發展。

    5、加強和完善水產養殖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建設。(1)進一步完善水產養殖水源、電力、交通、場地以及重點項目的設施建設。(2)建立和完善水產養殖保障體系。一是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二是漁業環境監測體系建設;三是病害防治體系建設;四是水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五是服務體系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水產養殖管理制度建設,規范養殖生產管理。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我縣水產養殖證制度建設,通過完善水域養殖證制度,切實維護養殖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強水產養殖苗種生產和流通管理,把好苗種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水產養殖苗種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質資源,加強水產品苗種選育和苗種生產經營管理,提高水產苗種質量。一是搞好苗種生產基地建設和管理,確保苗種的規格和質量;二是加強苗種流通管理,做好苗種質量鑒定和檢疫,防止疾病蔓延。

    (三)抓好試點示范。按照各鄉鎮養殖特點和不同的養殖區域,扎實抓好試點示范工作。一是抓好池塘、山塘水庫“四大家魚”高產養殖試點示范工作;二是抓好坑塘流水養殖示范工作,培育農民增收新亮點;三是抓好優質水產品養殖試點示范工作;四是抓好大水面網箱養魚試點示范工作;五是抓好稻田養魚試點示范工作。通過不斷試驗示范,總結配套技術,擴大推廣面積,整體推進漁業生產發展。

    (四)加強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把好產品質量關。鼓勵和倡導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發展健康養殖,減少水產養殖病害發生,控制養殖用藥,保證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推廣標準化養殖,生態養殖,保護養殖水域環境。一是加強養殖用水管理,禁止將不符合水質標準的水源用于水產養殖;二是加強養殖生產管理,嚴格按健康養殖標準和規范組織生產;三是加強漁用飼料和水產養殖用藥管理,嚴禁使用違禁投入品,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四是加強養殖水產品藥物殘留的監控,做好藥物殘留抽樣檢測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老司机成人影院|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成人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