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

    第1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建筑 能耗 可再生能源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已經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目標,提出要切實提高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消費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但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我們今后建筑中的應用度,科學促進建筑的節能減排,需要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研究。因此,利用太陽能、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解決建筑的采暖空調、熱水供應、照明等,對替代常規能源,促進建筑節能具有重要意義。

    1 可再生能源的種類及其優勢

    1.1可再生能源的含義。可再生能源在我國是指除常規的能源外的小水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目前我國應用到建筑上的主要可再生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其中太陽能、地熱能相對應用得比較多。

    1.2可再生能源的優勢。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據有關專家預測估算,風能資源約16億kw,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約2.5億kw;地熱能資源遠景儲量為1353.5億t標準煤,在、云南有多處高溫地熱資源,可用于發電的地熱資源潛力約600萬千瓦;生物質能潛力估計為7億t標準煤當量左右,其他太陽能、海洋能、水電能等儲量更是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1.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還沒有很好的開發利用,消費量還很低。煤炭占整個能源消費構成的66%,石油占23%,天然氣占2.7%,而可再生能源只占整個能源消耗的2.5%,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潛力很大。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的意義

    2.1替代常規能源。人類社會目前消費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常規的化石燃料資源有限,不可再生,終究是要枯竭的。在建筑中積極推廣利用可再生能源對減少我國常規能源消費量,優化我國能源結構,都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2減少環境污染。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會排放任何污染大氣和其他類型環境的有害物,是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在建筑中積極應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因好用化石燃料而產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對于減輕我國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都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2.3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在建筑中安排可再生能源,省電省氣,使用簡單,安全可靠,是有效解決城鄉居民生活用能源的好途徑。另外,利用可再生能源解決冬季采暖問題,節省能耗,清潔干凈,居住舒適,也使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大為提高。

    3 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現狀

    3.1太陽能。由于我國太陽能現代技術設備的應用起步較晚,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率還不算高,每千人太陽能熱水器保有量僅為22㎡。目前太陽能利用主要是供熱(熱水、采暖)、建筑照明和家用電器,太陽能供熱空調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光伏利用還基本以太陽能路燈、小區燈等為主。

    3.2淺層地熱能資源。我國淺層地熱能利用時間相對較晚,最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目前我國地源熱泵主要應用形式和應用技術有土壤源熱泵技術、地下淺層水源熱泵技術、地表淡水源熱泵技術、地表污水源熱泵技術及淺層海水源熱泵技術。近十幾年來,尤其是近五年來,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在北美及中、北歐國家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中國的地源熱泵市場也日趨活躍,可以預計,該項技術將會成為21世紀最有效的供熱和供冷空調技術。

    3.3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能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在水資源、風資源較豐富的地區,水能、風能發電用于建筑供電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又一途徑。

    4建筑常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1 太陽能建筑應用。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分區廣泛,在建筑中應用已日益廣泛。但由于太陽能產品品牌眾多,國家對太陽能產品控制仍不夠規范,太陽能應用研究的專業機構較少,專業人才缺乏,致使部門產品質量出現良莠不齊現象,對太陽能應用技術研究的嚴重不足,特別是在集熱效果和鍍膜技術兩個方面,有待加強太陽能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測、檢查和管理,淘汰質量低劣的產品。目前市場上90%左右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是在非承壓的狀態下運行,有些非承壓產品質量性能不夠穩定,返修率高,售后服務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推廣使用。

    4.2 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位能向高位轉移。當熱泵運行時,不但實現供熱或供冷,還將伴隨冷量或熱量交替地下蓄存,夏蓄熱,冬回取,冬蓄冷,夏回取,將地下分別作為冬季熱庫和夏季冷庫,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循環再生化利用。從科學用能的角度看,熱泵是合理利用高、低品位能的最佳技術路線。但由于我國目前大部分項目并沒有進行前期的勘察和土壤的熱物性測試,造成部分項目的設計不能滿足實際的負荷需求,運行效果上出現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源熱泵機組的推廣使用。而且在特別地區地質條件相對較為復雜,地源熱泵對地質結構要求相對要高,地質結構如出現卵石層、巖石層會增加投資成本和工期,并對節能經濟效益和運行效果表示憂慮而最終選擇放棄,為地源熱泵的大面積推廣增加了障礙。

    4.3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風作為一種不受人控制的自然資源,它時有時無、忽大忽小。當它作為一種電源接入到電力系統當中時,它的間歇性和隨機性增大了電力系統的調峰難度,也給整個系統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使得風能的大規模發展面臨瓶頸。生物能目前主要是對沼氣的利用比較多,由于生物質原料組織較困難,并且堆放存儲場地要求較大,還需進行防雨、 防潮濕、防火和防雷設施建設,故占用土地多,投資建設費用和維護費用大。目前在農村運用比較廣泛。

    5 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設計

    5.1太陽能的應用設計。為了讓太陽能能夠在建筑中發揮應有的能力,在建筑選址上也應該十分注意,比如當地的日照時間長短,太陽高度角,樓與樓之間的距離,窗戶開口大小和方向等。在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時候,在外觀上要考慮到太陽能發電板與建筑外觀的整體結合,做到即有功能上的滿足,又有美觀和結構上的適應。而利用太陽能產熱時候,要解決好建筑環境能的給排水的問題,同時也要做好保溫措施。管道的鋪設也應合理,不能因為需輸送水的需要而獨立與整個建筑的給排水設施構造。

    5.2風能的應用設計。可以利用高層或者超高層建筑進行風力發電,但必須根據當地的平均年風速,風向,風力資源進行充分了解。但在設計高層建筑時,應該把頂部風力發電機組的荷載給考慮進去,否則會對高層建筑造成結構上的損壞,甚至倒塌。另一個利用風能的方式就是自然通風,建筑設計中必須要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自然通風比利用電器設備通風產生的效果好,同時還可以減少電器設備還會消耗電能,產生污染。

    5.3地熱能的應用設計。地熱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方式主要為地下淺表層的低溫熱能能夠被熱泵抽取,供建筑采暖和制備熱水,在利用地熱能時,對建筑選址上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另外在處理建筑地基中要十分謹慎,做好規劃,事先要對地質進行勘探,找到熱源的位置, 以便在施工過程中要預留空洞,便于地下熱能的傳輸。同時還要設立機房,防止地熱機組。在熱能傳輸過程中做好保溫措施,管道的埋置也應合理,不影響整體的建筑外觀和整個結構。

    6 結束語

    在節約能源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術得以短期內在我國快速蓬勃發展起來,如何科學的實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引導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應該是今后可再生能源研究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26-95

    第2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新能源;建筑節能;應用思路;構建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8-0205-01

    當前,能源危機是全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能源革命已經刻不容緩,新能源的開發以及利用是全社會的共同挑戰。在建筑領域中,要合理開發利用新能源,改變人們現有的生活方式,實現建筑、環境與人的和諧發展,相輔相成。因此,新能源在建筑節能領域中的應用是未來建筑行業的重要命題,也是建筑行業長遠發展的關鍵。

    1.新能源的概念

    新能源比傳統能源具備來源豐富、可再生等優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新能源對生態環境不造成任何污染,屬于清潔型能源,當前,我們主要把新能源分為三種,第一,生物質能;第二,可再生能源、小水電、海洋能、太陽能、地熱能以及風能;第三,大中型水電。

    當前,我國主要采用的新能源是海洋能、地熱能、小水電、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以及核能等,上述能源不僅可以再生,而且干凈清潔、資源豐富,特別是太陽能和地熱能,是當前最具前景和發展潛力的新能源。在化石能源幾近枯竭的未來,人類將以新能源作為主要能源。

    2.建筑節能的意義

    2.1利于經濟發展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的進步同樣離不開能源,因此,能源消耗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能源短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社會的發展。建筑物從建設到使用的整個階段都會產生能源消耗,約占我國總能耗的四分之一,因此,建筑節能已經勢在必行。

    2.2改善生態環境

    我國當前應用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氣、石油以及煤炭能不可再生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排除有害氣體,比如硫化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建筑節能是改善生活環境、減少生態污染、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2.3提高生活質量

    當前,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對建筑環境提出新標準。但是良好的生活質量都需要能源的消耗,針對當前能源問題,建筑節能有更深刻的意義。建筑物在滿足居住舒適的前提下,還要通過節能設計減少能源的消耗,利用新能源,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3.新能源在建筑節能領域中應用的主要思路

    近些年,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在建筑行業中,增強節能意識,利用生態環保技術以及新能源是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將太陽能、地熱能以及風能等新能源應用與建筑節能領域,不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生態污染,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以提高建筑行業的社會效益。因此,新能源在建筑節能領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以下主要介紹了地熱能以及太陽能在建筑節能領域的應用。

    3.1推廣太陽能熱水器

    當前,太陽能技術的應用相對比較成熟,而太陽能熱水器更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太陽能熱水器雖然價格高,但是優點比較多,可以減少能源消耗,不污染生態環境。太陽能熱水器是目前應用最廣,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達到上千家,質量也有充分保證,使用壽命都在20年左右,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系統,可以進一步實現建筑節能。

    3.2推廣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發電的基本原理就是將輻射轉換為人們所需要的電能,雖然我國一直在研究太陽能發電項目,但是其轉換效率相對較低,當前轉換率只能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而轉換率較高的發電裝置,其價格也比較昂貴。在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太陽能電池通常以硅作為材料,當前技術成熟,已經實行大規模生產,應用與我國文教、國防、科技、農業以及工業等領域。而在建筑節能領域,太陽能發電也是重要的發電方式,已經逐步成為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

    3.3推廣被動式太陽房

    被動式太陽房是建筑節能的重要應用,通過科學的利用輻射給建筑物提供熱量,對其進一步推廣可以有效降低生態環境污染程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節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是保護環境和提高社會經濟的關鍵措施。當前,太陽房在我國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太陽能建筑在建筑領域中不斷被采用,經濟效益顯著。

    建筑供暖基本都通過供熱設備,而太陽房是利用建筑物吸收太陽能進行供熱,根據建筑物的周圍環境、朝向以及結構太陽能進行收集、儲存和使用,充分提高建筑物的室內溫度。同時,太陽房還有一個特點,夏天要比一般建筑涼快,十分舒服和經濟。雖然當前被動式太陽房的建筑成本較高,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供暖費用的提高,太陽房在建筑節能領域的應用會逐步普及。

    3.4推廣地熱供暖

    科學的利用和開發地熱資源可以起到節約能源,避免環境污染的作用,具備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建筑節能領域,地熱可以提供生活的采暖以及熱水等。地熱供暖以地下熱水為能源,通過供熱系統直接或間接的將熱源提供給用戶。當前,主要的地熱供暖系統有調峰設備、換熱站、井口設備、回灌井以及熱井等,而調峰設備在經濟方面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優勢,在資源調配方面,不僅充分利用了地熱資源,還確保了供熱質量,供暖成本低于傳統供暖方式。

    4.結語

    總之,促進建筑節能,利用新能源是提高居住水平、保護自然環境、減少生態污染、緩解能源危機的重要措施,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筑行業不能只追求建筑物結構的獨特新穎而浪費能源,要強化建筑節能意識,保護自然、尊重生態,利用先進的技術為節約能源做出貢獻。同時,建筑行業還要通過科學的節能規劃和設計,將節能意識體現在建筑的各個環節中,使建筑物不僅具備時代感,還符合低耗要求。節能理念要貫徹于建筑的各個環節,使新能源充分在建筑節能領域中應用,推動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 ,綠色建筑,暖通空調

    中圖分類號:P7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調中應用的背景

    我們每天都在大量的消耗著我們的能源,有的能源是可以再生的,例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低熱能、水能、海洋能及潮汐能等能源等。而有的能源卻是不能再生的,例如煤碳、汽油、天然氣、電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資源豐富、不污染環境、清潔安全和資源可再生的優點。因此在能源狀況日益緊張的今天,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對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暖通空調并不單指空調機,而是泛指建筑物的通風、保暖,凈化等方面的功能。從節能環境的角度來看,建筑行業經歷了從“遮蔽所”到“舒適建筑”、“健康建筑”、“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到今天,綠色建筑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而綠色建筑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對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例如采光、保暖、通風、凈化等各個方面對可再生的材料和能源的支持程度。怎樣用最少的耗能創造出最佳的環境效益(包括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正是綠色建筑對暖通空調的最高要求。在我國,暖通空調一直是建筑行業的耗能大戶,約占總能耗的32% 以上。積極尋求建筑節能的方法,成了暖通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暖通空調系統中應用可再生能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二、可再生能源應用于暖通空調的可行性

    1、解決供暖制冷能耗大和環境污染嚴重問題的迫切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舒適的辦公、家庭環境成為人們的日常需求,從而帶動了供暖與制冷需求的極速上升。長期以來,供暖與制冷即耗了大量的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能耗現狀的緊張局面,就必須開發一種合理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途徑,包括地熱(冷)能和太陽能等。把這些可再生能源應用于空調制冷,有效保護和改善人類生活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相關的國家政策

    為了在建筑領域貫徹節約能源的方針,國家及建設主管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辦法大力提倡在建筑中應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中提出把“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接設備”和“空調制冷節能技術與產品”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建筑節能技術”。而且為了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國家經貿委于2001年10月印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十五規劃”》,提出的發展重點中包括太陽能光熱利用,指出要“研究和發展太陽能熱利用、采暖、空調等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等。

    三、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調系統中的應用形式

    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調系統中的應用包括:太陽能的應用、自然通風的應用、地道風供冷、地下水的應用、地熱(冷)的應用、海洋能的應用和生物質能的應用等。

    1、太陽能的應用

    太陽能在暖通空調中的應用主要有被動式和主動式,其中主動式主要包括太陽能采暖和太陽能制冷兩個方面。

    被動式太陽房是通過建筑朝向和周圍環境的合理布置,內部空間和外部形體的巧妙處理,以及建筑材料和結構、構造的恰當選擇,使其在冬季能采集、保持、貯存和分配太陽能,從而解決建筑物的采暖問題。在夏季又能遮蔽太陽能輻射,散逸室內熱量,從而使建筑物降溫,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集熱、蓄熱和保溫是被動式太陽房建設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但是,被動式太陽房也有缺點,主要是室內溫度波動較大,舒適度差,在夜晚、室外溫度較低或連續陰天時需要輔助熱源來維持室溫。

    主動式太陽房是一種采用由太陽能集熱器、管道、泵與風機、末端裝置、蓄熱及輔助熱源設備等組成的供熱系統或熱驅動型制冷機所組成的制冷空調系統的建筑。其造價較高,但具有適用范圍廣、布置靈活、舒適性好和調節性能好等優點。

    太陽能制冷主要包括太陽能壓縮式制冷、太陽能吸收式制冷和太陽能吸附式制冷。

    太陽能壓縮式制冷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將太陽能有效地轉換成電能,再用電能去驅動壓縮式制冷系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光電轉換技術的成本太高,離市場化的距離還比較遠。以太陽能作為熱源的吸收式制冷是利用太陽輻射熱能驅動溴化鋰—水溶液或氨—水溶液的吸收式制冷系統。吸收式制冷要求集熱器溫度比噴射式和壓縮式低(可在80—100度下運行),一般使用平板集熱器即可滿足要求,則設備簡單,加工工藝要求較低是該方式的一大優點,因此,目前應用較多。

    2、地下水的應用

    地下水由于地層的隔熱作用,其溫度受氣溫影響很小。在暖通空調中,有些地下水可以直接作為冷源,更是熱泵良好的低位熱源。所以水源熱泵有著良好的節能前景。水源熱泵技術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如地下水、河流、湖泊)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而形成的低溫低位熱能資源,并利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但是在利用地下水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3、土壤能的應用

    我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統計了大陸地區的地熱資源,認為地熱資源豐富,應用潛力大。地源熱泵是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通常小于400m深)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提供供暖制冷的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的轉移,地能分別在冬季和夏季作為低溫熱源和高溫熱源。夏季,大地作為排熱場所,把室內熱量以及壓縮機的散熱通過埋地盤管排入土壤中,再通過土壤的導熱和土壤中水分的遷移把熱量擴散出去。在地源熱泵系統中,由于冬季從大地中取出的熱量在夏季得到補償,因而使大地熱量基本平衡。雖然我國在開展土壤源熱泵系統的研究與應用方面起步較晚,但由于其技術上的優勢和有著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優點,我國地源熱泵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市場也日趨活躍,它將成為中小型生態建筑空調冷熱源合理可行的選擇方案之一。

    4、 海洋能的應用

    海洋能通常是指海洋本身所蘊藏的能量,它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差能和化學能,不包括海底或海底下儲存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和“可燃冰”,也不含溶解于海水中的鈾、鋰等化學能源。海洋能利用的主體是利用海洋能發電,其技術已日趨成熟。海洋是地球氣候和淡水循環的天然調節源,其容量巨大,與大氣、陸地間通過水汽等方式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循環,是一個天然容量巨大的低位冷熱源,為人類制冷供熱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海水熱泵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由山東海陽富爾達熱力工程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研制開發出海水熱泵,并通過鑒定。這種熱泵冬天從海水中汲取熱量;夏天,則用海水作為冷卻水。蒸發器、冷凝器采用鈦合金板制作,并采取了抑制海藻生長的技術措施。

    結束語:

    能源早已成為制約我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我國已經感受到能源短缺與環境惡化的巨大壓力。建筑空調系統是能源消耗的重要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和利用將極大的緩解我國的能源壓力,在綠色建筑中充分引入可再生能源暖通空調技術,成為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重要力量,只要通過合理的設計,行業正確的引導,就能在建筑節能上為我國社會的要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第4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太陽能 建筑 環保 節能

    在當今世界能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太陽能作為一種免費、高效、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人類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它無污染,無噪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技術上的廣泛應用,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具有低能耗、高舒適度、安全環保的特點,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健康、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提高人類自身生活品質,讓家庭生活更自然更環保,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太陽能建筑是一種先進的建筑理念

    太陽能是人類可以利用的最豐富、最清潔、最高效、最理想的能源,隨著太陽能光熱轉換、光電轉換技術的不斷突破,在建筑中利用太陽能已成為可能。目前,太陽能的利用已取得顯著成果并已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高效利用太陽能提供住宅建筑的復合能量系統,以滿足住宅的使用功能需求以及安全、便利、舒適、健康的環境需求,是我國發展太陽能建筑的目標。1999年召開的世界太陽能大會上有專家認為,太陽能將是未來人類最適合、最安全、最清潔、最理想的替代能源,并指出當代太陽能有兩大發展趨勢:一是太陽能光電、光熱的結合。目前,太陽能利用轉化率僅為10%-12%,仍然具有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二是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據悉,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實施自己的“陽光計劃”,如德國和我國上海啟動的“十萬屋頂”計劃,即在建筑頂部大規模地鋪設太陽能發電裝置,既節省電力又利于環保。太陽能建筑,即用太陽能代替部分常規能源,為建筑物和居民提供采暖、熱水、空調、照明、通風等一系列功能,用以滿足或部分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所需。太陽能建筑,其利用太陽能的最高境界是“零能耗”,即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應均來自于太陽能,常規能源消耗為零,從而真正做到環保清潔、綠色生態。太陽能建筑具有舒適健康、開源節流、減少對環境破壞和污染的特點,主要包括太陽能采暖、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水、太陽能通風降溫、太陽能制冷空調、可控自然采光等各項新技術,并且能與風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具有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負荷小的特點。

    2 太陽能應用于建筑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太陽能與建筑,曾經是兩個相去甚遠的話題,但今天,太陽能建筑卻被業界認為將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趨勢:節能――有望實現建筑的零能耗,環保――能耗將不再污染我們的家園,人類未來的主要能源一定離不開太陽能,太陽能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是節約能源的有效途徑。太陽能應用于建筑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和特點:

    2.1 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建筑是傳統的高能耗領域。據統計,國內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采暖、熱水、空調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而綜合利用太陽能,全面實現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及太陽能光熱、光電綜合利用一體化,可有效地降低建筑物能耗,減少常規能源的使用量。

    2.2 太陽能的利用納入建筑的總體規劃與設計中,把建筑、技術和美學融為一體,外觀獨特。太陽能設施與建筑有機結合,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取代了傳統太陽能結構所造成的對建筑物外觀形象的影響,不但增強了建筑物的美感,而且降低了能耗,保護了生態環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2.3 太陽能熱水器完全納入建筑物體系,成為建筑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建筑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管理。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產品,在我國太陽能建筑領域中是技術最成熟、應用范圍最廣、產業化發展最快的,太陽能熱水器不但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而且使用安全,壽命長,具有良好的技術性和經濟性。據統計,2010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4900萬平方米,占世界年產量的80%左右。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解決了單臺太陽能熱水器用戶自行安裝,不統一,不規范,且先建筑后安裝,影響城市美觀的問題,消除了二次安裝太陽能對建筑物形象的影響,保持建筑物的整體美觀性不受破壞,又能避免重復投資,降低成本。

    2.4 利用太陽能設施完全取代或者部分取代建筑物的屋面履蓋層,可減少建筑成本。如采用“瓦片式”可替代坡屋面上部分建筑瓦片,既減少建筑成本,又達到防水、遮陽的效果,與建筑融為一體,外觀獨特美觀。

    2.5 實行分戶計量,按表收費制度,便于企業管理。集中供水可進行上下水量、水位、水溫的自動控制,定溫輸水采用自然循環方式,使用方便。

    3 太陽能在建筑應用技術的發展方向

    3.1 提高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水平。太陽能與建筑的完美結合需要太陽能廠商、房地產開發商、建筑施工隊伍、建筑設計單位的團結協作,發揮各自優勢,缺一不可。太陽能廠商要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使之更好的與建筑融為一體;房地產開發商要多建太陽能建筑,并由技術過硬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保證施工質量,保證太陽能設備的安裝質量;建筑設計單位的設計要適合于太陽能設備或部件的應用,使之符合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的要求。為促進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全國各省市地方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2011年4月,新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及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和制冷系統。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建筑物的設計和施工中,為太陽能利用提供必備條件。對已建成的建筑物,住戶可以在不影響其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安裝符合技術規范和產品標準的太陽能利用系統。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太陽能的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血液。

    3.2 進一步推進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目標是盡可能的充分利用太陽能來滿足建筑能耗和健康環境的要求,降低常規能源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技術把太陽能利用設施與建筑有機結合,利用太陽能集熱器替代屋頂覆蓋層或保溫層,實現太陽能熱水、供暖、空調在建筑中的綜合利用,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所需。

    3.3 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太陽能建筑應用領域的發展目標。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技術水平、區域特點,要分階段有步驟的積極推進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第一步,先完成目前技術最熟練、建筑工程應用最廣泛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建筑一體化;第二步,完成太陽能光熱利用(供暖、空調),以及光熱、光電綜合利用(供電、供暖、空調)的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第三步,完成綜合利用太陽能建筑的推廣和普及。

    4 結束語

    太陽能建筑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強合作,以實際行動支持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與發展,房地產商要積極投資和應用太陽能建筑,使我國形成一個從上至下開發應用太陽能建筑的良好環境。總之,在我國能源短缺,建筑能耗嚴重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是我國建筑業和太陽能產業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必將促進全球環境品質的改善,提高人們的自身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第5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1.1整體規劃節能設計

    以節能減排作為建筑設計的主要原則,從整體綜合的角度,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能耗。建筑設計要嚴格依照《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規范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如:溫度、濕度、日照時間、降水量、當地的地質條件、生態環境、附近建筑物情況等,項目選址要合理,符合城鄉規劃要求。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間宜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建筑物的樓間距要合理,滿足采光、通風的需求。建筑物之間要有合理的綠化,既可以凈化空氣,遮擋風沙,還可以降低噪聲,遮陽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形成良好的微氣候。

    1.2圍護結構的節能設計

    圍護結構指的是建筑及房間各面的圍擋物,如門、窗、墻、屋頂等。圍護結構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溫性、隔熱性、隔音性、耐候性、耐火性等,達到有效抵御不利環境的影響。1.2.1墻體保溫系統在建筑建材之中,墻體材料比例達到70%,所以選擇合適的墻體材料對建筑物的節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墻體材料主要包括空心磚、粘土磚、復合板材、加氣混凝土等等。加氣混凝土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將成為以后建筑中主要的墻體材料[3]。加氣混凝土質地比較輕,孔隙達70%~85%,可以減輕建筑物自重,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綜合造價;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導熱系數為0.11W/(m·K)~0.16W/(m·K);良好的抗震性,比粘土磚提高2個抗震級別;環保無污染;耐候性強。新型環保再生墻體材料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爐渣等等廢料為主要原料。這些材料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光能、熱能達到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和垃圾排放。再生材料在市場中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比例。例如:廣州市建委要求市政工程、園林工程等等項目使用再生建材占同類建材產品的比例不低于30%,財政和國有資金的房屋建筑工程、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等項目,比例不低于15%。保溫隔熱材料正朝著高效、節能、薄層、隔熱、防水外護一體化方向發展。保溫隔熱材料主要包括發泡聚苯乙烯保溫板、擠塑型聚苯乙烯保溫板、水泥聚苯空心砌塊、苯乙烯泡沫塑料、泡沫混凝土、玻璃棉、巖石棉等。泡沫混凝土保溫板是一種具有輕質保溫、耐久性好、燃燒性能達到A級、低碳環保、節能利廢等特點,將替代苯板等有機材料用作外墻保溫材料。1.2.2門窗節能設計門窗在整個圍護結構中絕熱性能最差,耗能最高。在門窗的設計過程中,要合理確定門窗的形式、板材、穿墻比例、面積等,以降低噪聲污染、光污染,能量損耗。《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明確規定:窗戶(包括陽臺門上部透明部分)面積不宜過大。窗墻面積比按照房屋朝向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規定。門窗玻璃有Low-E光化、真空、熱反射以及中空等玻璃。采用中空玻璃降低門窗的傳熱系數,增強門窗的密封性。暖邊中空玻璃的暖邊種類很多,如:硅酮泡沫間隔條、斷U形金屬間隔條、塑料條、復合膠條、優質鋼條和不銹鋼間隔條等。其中不銹鋼由于具有適應性強,成型性好,節能效果好,投資小而被廣泛使用。充氣中空玻璃內部填充惰性氣體,惰性氣體導熱系數都比空氣小,是較好的隔熱體。但充氣中空玻璃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考慮氣體保持時間。鍍膜高性能中空玻璃,在外側玻璃中間空氣層側涂上一層熱性能好的特殊金屬膜,可以截止由太陽射到室內的相當的能量,起到更大的隔熱效果。從節能、安全、美觀等綜合考慮,鍍膜中空玻璃將成為建筑玻璃的發展趨勢。1.2.3屋頂和地面節能設計屋頂節能主要是通過降低屋頂所受的太陽輻射熱,阻止熱傳遞來實現的。常用的措施有架空屋面、反射屋面、種植屋面、蓄水屋面等等。其中,種植屋面由于技術簡單、保溫隔熱效果好、綠色環保等等優點將成為現在建筑流行的趨勢,但是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由于覆土給屋頂承重帶來的問題,以及對建筑結構要求更高。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型的太陽能集熱屋頂、可控制的通風屋頂以及冷屋頂節能技術等等也在不斷的發展,以更好的實現建筑節能。地面能耗在圍護結構中能耗較小,但不可忽視。地面節能工程主要包括采暖建筑接觸土壤的墻體和地面,不采暖地下室、車庫上面的樓板,接觸室外空氣的地面。地面節能的保溫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板(XPS)(EPS)、加氣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板、膨脹蛭石(粒徑3mm~15mm)、膨脹珍珠巖、礦棉、巖棉、玻璃棉、爐渣(粒徑3mm~15mm)等。保溫材料進場時應檢測其密度、抗壓強度及導熱系數,保溫材料的厚度應符合規范設計要求,施工過程應保證保溫材料的粘貼強度和干燥。1.2.4建筑設備設施節能設計建筑設備設施的節能主要包括電氣、暖通、空調、消防給排水等[4]。綠色照明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需要。盡量減少白熾燈、高壓汞燈的使用量。建議使用直管型細管徑熒光燈和緊湊型熒光燈和高光效、壽命長的高壓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燈具除了應該具有良好的機械以及電氣性能外,更要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例如:光強分布(配光)、遮光角、燈具效率,該性能對于節約能源有著重要的影響。充分利用天然光,如鏡面反射光,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統。中央空調系統耗電占辦公建筑電耗達60%。有統計數據顯示,歐洲節能型中央空調超過15%,美國在20%以上,澳大利亞在60%以上,而我國僅有1%的建筑使用了節能型的中央空調。中央空調在節能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使空調系統達到節能效果最基本的是選擇變頻空調系統,同時還應輔以適當增加供回水溫差、提高系統效率、變流量水系統、變風量系統等等方法。建筑節水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水資源的用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選擇節水型的配水裝置和衛生設備,一般可節約水15%~20%。保證合理的管網設計和合格的供水管材,減少跑冒滴漏現象。積極采取廢水循環利用措施,并設計中水以及雨水回用系統。1.2.5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節能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可供建筑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有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熱泵、風能等[5]。太陽能既可提供供熱所需能量,結合光伏電池技術,還可以供電。例如印度孟買的蛋形辦公樓,專門為里約熱內盧2016年奧運會設計的太陽能塔。地熱采暖在新建住宅之中應用普遍,是一種技術成熟、熱效率高,節能的采暖方式。目前我國建筑用可再生能源以太陽能和地熱能為主。未來5年內太陽能、淺層地能和生物質能是建筑用可再生能源的重點方向。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消費比例占建筑能耗達15%。

    2結語

    第6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 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太陽能任誰系統設計

    Abstract: as an unavoidabl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our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concern, thu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field of immin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solar energy, biomass energy is renewable, geothermal energy application. Energ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An energy saving measures of solar hot water system as a renewable energy in practical usage is high, is applied in this schem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orchard with solar hot water system of this project as an example, concise introd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in some main issues and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

    Keywords: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renewable solar energy, who system design

    中圖分類號:S21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引言:太陽能熱水系統是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一個較普通節能措施,它具有節能高效、投資成本低、安裝簡便、適用范圍廣、維修簡單等特點,在居多項目中已有充分應用范例,尤其作為公租房項目,太陽能熱水系統可為后期住戶提供足夠熱水,為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祈禱實質作用。

    一、項目概況

    建安園項目地塊北側為柳北汽車城,東側為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西臨躍進路,南側為碧麗星城。規劃凈用地面積10686.71m^U2^U。項目用地為未開發的自然地表,地形較為復雜且場地不規整。

    本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0686.71m2,計算容積率建筑面積為: 34200m2,總居住建筑面積:30200m2,建筑密度為30%,綠化率為31%。

    按照本工程按照廣西建設廳建科(2009)1號文件要求、《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柳政辦[2011]62號)等文件的相關規定,應進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設計。

    經詳細分析論證,本項目擬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作為作為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的方案,實施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建筑面積約為7840m2。占總建筑面積的23%,總居住建筑面積的26%。各棟建筑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面積詳下表:

    二、氣象資料及資源資料

    (一)、自來水水溫

    查詢《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柳州地區冷水計算溫度取10℃。

    (二)、太陽輻照數據

    柳州年太陽輻照總量為4190~5016 MJ/(m2·a),太陽年日照數為1400~2200小時,屬太陽能資源可利用地區。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中國氣象輻射資料年冊》(2001),柳州日均總輻照量及年總輻照量如下(MJ/㎡):

    (三)、環境空氣溫度數據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中國地面氣象資料年冊(2001年)》,柳州市全年空氣溫度數據如下(℃):

    (四)、地質及水源資源

    柳州市區位于宜山—鹿寨東西向構造帶的東段,是一個北、東、西三面被山丘包圍,南面張開的巖溶斷陷盆地,下伏巖層以石炭系石灰巖為主,巖層上覆蓋層為第四紀松散堆積物,覆蓋層以沖積和溶蝕殘坡積形成的粘性土和碎石土為主。氣候屬我國亞熱帶南部向熱帶過渡的季風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20.5度,平均日照1639.4小時/年,無霜期332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達1540.9毫米。

    項目所在地位于柳州市,地塊周邊有柳江水系。

    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工程設計主要內容:

    (一)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技術選型

    本工程為住宅小區,經過論證,本項目擬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作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技術方案。

    (二)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技術方案

    1、此次設計的項目包括2#樓及4#樓兩棟6層住宅,總戶數為132戶。

    2、日照條件:

    2#樓及4#樓建筑均為正南北向。各棟日照分析詳日照分析圖。

    3、供水方式:

    采用太陽能集中供熱系統,熱水供應采用上行下給方式。設置回水管,回水管上設置循環泵,確保熱水微循環。

    4、輔助熱源方案:

    2#及4#樓均采用12m3保溫水箱,均采用電輔助加熱裝置。

    5、技術方案:

    (1)太陽能集熱系統運行原理及說明:

    ①本工程采用太陽能開式熱水系統,采用溫差循環,太陽能集熱器接受太陽光照水溫逐漸升高,太陽能集熱器熱水溫度T1與熱水箱熱水溫度T2形成一定的溫差T1-T2,當溫差T1-T2≥5℃時,太陽能集熱循環水泵開啟,循環泵將太陽能集熱器的水送入太陽能水箱,將熱水箱中的低溫水進行循環加熱,完成太陽能提升水溫的需求;當太陽能集熱器與水箱形成的溫差T1-T2≤3℃時,太陽能集熱循環泵停止運行。

    ②熱水回水循環水泵控制,熱水供應前0.5小時開啟熱水循環水泵,當干管水溫到達時60℃時停止循環水泵。

    (2)集熱器選擇:

    太陽能集熱器采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平均集熱效率45%,熱損失率15%,

    (3)集熱器數量:

    2#樓集熱器面積Ac=276m2,每塊板面積2m2,共138塊板。4#樓集熱器面積Ac=230m2,每塊板面積2m2,共115塊板。

    (4)太陽能熱水系統一體化設計

    ①根據太陽能集熱器接受陽光的最佳傾角θ安裝集熱器,也根據太陽能熱水器使用季節重點不同適當調整;

    ② 坡屋面上的集熱器宜采用順坡鑲嵌設置或順坡架空設置;

    ③ 設置在坡屋面的集熱器,其支架應與設計在建筑結構屋面上的預埋件牢固地連接,并采取防水構造措施;

    ④ 太陽能集熱器與坡屋面結合處雨水的排放應順暢;

    ⑤ 順坡鑲嵌在坡屋面上的集熱器與周圍屋面材料連接部位應做好防水構造處理;

    ⑥ 太陽能集熱器順坡鑲嵌在坡屋面上,不得降低屋面整體的保溫、隔熱、防水等功能;

    ⑦順坡架空在頗屋面上的太陽能集熱器與屋面間隙不宜大于100mm;

    第7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貝丁頓案例

    由貝丁頓零能耗發展項目(BeddingtonZero Energy Development)開發的貝丁頓“零能耗發展”社區位于倫敦附近的薩頓(Sutton)市,由美國著名的生態建筑師比爾,鄧斯特(Bill Dunster)設計。該項目被譽為英國最具創新性的住宅項目,其理念是在不犧牲現代生活舒適性的前提下,建造節能和環保的和諧社區。于2002年建成的社區占地1.7ha,包括82個單元(271套公寓)和2369m2的辦公、商用面積。

    貝丁頓零能耗是第一個典型案例。其理念是展示如何既能將住宅區與工作區相結合,又能與周邊郊外住宅區的居住密度相匹配,從而切實提高小區整體的宜人性――尤其是花園和公共開放空間的宜人性。這得益于將朝南的單面住宅排屋與朝北的生活/工作單元或工作區相搭配。通過在工作區屋頂上設置花園,就有可能讓幾乎每一個家庭擁有花園或陽臺,同時又使辦公區能獲得充足的北面光照。經過5年的充分使用,從未有住戶對小區內的工作者表示過抱怨,這表明不同功用的結合在整體上是互補的。設計團隊努力在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情。

    案例分析

    一項來自倫敦歷史最悠久的房屋協會――皮博迪信托機構――的有關混合收入綜合居住區的大綱要求1/3的住宅作為社會租賃房:1/3的住宅為共有產權房;1/3的住宅作為私有產權出售。大綱要求同時考慮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居住需求,也要有1室或2室的公寓,這就產生了不同平面單元形式的多樣性,而每個單元形式又可改變以適合其在總體規劃和剖面圖中的位置。朝北的工作區可以分為諸多小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獨的前門通往街道,或者也可將單元之間打通形成一個長度與整個排屋長度相當的大型工作空間,足以容納30~40人同時辦公。

    這就使無論是大規模還是小型的公司都可以融入這個社區中。為連接一層的居所與相鄰的工作區,設有門和抬高的入口,順應了居民或者想擴大自己的居所,或者想將自己的住宅和工作區連為體的意愿。這種靈活性使自由職業的父母們更能兼顧家庭與工作,做到兩者間更好的平衡,這一設計直接受到我們在希望之家項目中運行零能耗TU辦公室時的經驗啟發。從當地拆除現場中回收結構性鋼構件和軟木墻筋,然后重新制成有用的新結構構件這方面而言,生態區的重建十分成功。絕大多數散裝材科和勞動力都來自距現場80km的區域范圍內,因此盡管擁有更厚的墻體和更高的熱容性,其建筑中的隱含碳與批量建造的工業標準產品的體積相比卻更少。

    貝丁頓零能耗社區的規模恰當,完全與區域內的污水處理廠和采用木質燃料的熱電聯產中心相適應。盡管我們可以根據需求準確地設計發電廠的規模,但是高昂的人工維修費用對于一個這樣規模的封閉社區而言令人不得不望而卻步,不過,此問題有望隨著這兩項社區應用的技術在倫敦南部的逐漸普及而獲得解決。

    生物質熱電聯產系統非常適用于混合收入居住區的零供暖規格的社區,因為這種社區的熱需求僅限于加熱水,且全年需求量變化不大,一般都安裝有特大的熱水箱,能在滿足高峰期需求的同時仍然允許全天緩慢加水。這樣,發電廠就能恰好滿足平均電力需求,當社區電量有剩余時可將余量輸出到電網――而在高峰用電期又可輸入電網電量以滿足需求。兩相比較之下,一年以后,如果電廠運行穩定,只在維護期間有計劃地停機,則其產生的能量會比實際需求略多。如果剩余電量為年需求量的5%~15%,則應有可能抵消其最初建造時的隱含碳和計劃維修/更新時將產生的碳排放量。同傳統供暖鍋爐相比,生物質熱電聯產系統的優勢在于,在兩者消耗同樣數量的生物質燃科的情況下,生物質熱電聯產系統可以利用廢氣產出電能,而傳統供暖鍋爐的燃燒方式則不太可能對生物質燃料有如此高效的運用。這使得生物質熱電聯產系統更容易被控制在國家的生物質能源限額以內,同時仍適用于居住密度更高的社區。

    整體規劃實現居住零能耗

    貝丁頓“零能耗發展”社區的“零能耗”得益于兩大特色其一是按照節能原則設計的建筑物,其二,社區能耗來源于內部的可再生能源。具體操作時主要通過下述三個環節來予以實現。

    1 建筑節能

    建筑師通過各種措施減少建筑的熱損失,并盡可能使用太陽能獲得熱量。各建筑物緊湊相鄰,以減少建筑的總散熱面積。為減少建筑物的表面熱損失,建筑物的樓頂,外墻和樓板都采用300mm厚的超級絕熱外層:窗戶選用內充氬氣的3層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減少熱傳導。每一居民戶朝南的玻璃陽光房是其重要的溫度調節器冬天,陽光房吸收了大量的太陽熱量來提高室內溫度,而夏天將陽光房打開變成敞開式陽臺,利于散熱。采用自然通風系統將通風能耗最小化。風力驅動的換熱器可隨風向的改變而轉動,一邊排出室內的污濁空氣,一邊利用廢氣中的熱量來預熱室外寒冷的新鮮空氣。在此熱交換過程中,最多有70%的通風熱損失得以挽回。

    2 熱電聯產系統(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簡稱CHP)滿足必需的能源需求

    有些能耗是生活中必需的,如居民用水用電。貝丁頓社區采用熱電聯產系統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用電和熱水。同時,該系統以可再生資源――木材為燃料。根據供應量,系統每年的木材需求量是1100t,其來源包括周邊地區的木材廢料和鄰近的生態公園中管理良好的速生林。整個社區需要一片3年生的70ha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1/3,并補種上新的樹苗,以此循環。樹木成長過程中吸收的CO2,在燃燒過程中等量釋放出來,符合零溫室氣體排放原則。

    3 “綠色交通計劃”減少居民汽車出行的需要

    貝丁頓社區的“綠色交通計劃”包含三個層面:

    (1)減少居民出行需要

    社區內的辦公區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區內工作的機會。公寓和商住、辦公空間的聯合開發,使這些居民可以從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場所,減少社區內的交通量。同時,為減少居民駕車外出,物業管理公司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為社區內的商店組織當地貨源,提供新鮮的環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臺式屋頂每上一層都往里設個退縮位,為下一層公寓營造露臺或花園,鼓勵居民在自家花園中種植蔬菜和農作物;社區內還設置多種公共場所――商店、咖啡館和帶有兒童看護設施的保健中心,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生活需要。

    (2)推行公共交通

    社區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網絡,包括兩個通往倫敦的火車站臺和社區內部的兩條公交線路。開發商還建造了寬敞的自行車庫和自行車道。遵循“步行者優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設備,四處都設有嬰兒車,輪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區為電動車輛設置免費的充電站。其電力來源于所有家庭裝配的太陽能光電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力),總面積為777m2的太陽能光電板,峰值電量高達109kWh,可供40輛電動車使用。

    (3)提倡合用或租賃汽車

    為滿足遠途出行需要,社區鼓勵居民合乘一輛私家車上班,改變一人一車的浪費現象。當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劃出專門的特快車道(Car P001),專供載有兩人以上的小汽車行駛。同時,社區內設有汽車租賃俱樂部,目的是降低社區內的私家車擁有量,讓居民習慣于在短途出行時使用電動車。

    批量建造

    在完成貝丁頓零能耗項目后,零能耗工廠團隊意識到,必須降低建筑構造的復雜度和構件成本,才能令房產開發者們心悅誠服地推廣這種社區。

    打包的零能耗概念是對排屋概念的闡釋,以確保在歐洲最大限度地復制混凝土疊合成形技術,或者,如果在較小的項目中選用了更傳統的低成本構造技術,則復制簡單的預制混凝土構件。在這里,橋梁已經消失,前庭花園更寬廣。以更高的空間標準打造更適宜的私人空間,生活/工作單元也擁有自己的花園,而復式住宅的屋頂花園改進得更具私密性,不會被俯瞰困擾。街區之間的間距略有擴大,以增加日照,并實現了路邊停車和郵遞到戶。每棟住宅和工作單元既有一個直接面向街區的前門,又有自己的私人花園。每戶的太陽能電池板面積有所增加,各種標準的戶型:從一室,二室和三室公寓到復式,排屋和生活/工作單元――均可在簡單的橫墻結構體系中找到。這類型的變體有醫療零能耗(MedZED)和教育零能耗(EdZED):北側的生活/工作單元部分可以作為醫院病房或教室使用,并且由一條南北向的線形軸向街道相聯系,從而創造出個更大型的公共機構又為在這里工作的職工提供住房。平價運作具市場推廣的潛力

    相比傳統生態社區的高造價帶來的低收益,貝丁頓社區在經濟上的成功是令人鼓舞的。以一棟典型的小區建筑單元:由六套三居室的復式公寓、六套一居室的公寓及六套辦公單元組成一棟建筑而言,同傳統的相同面積的房產項目相比,雖然總投入增加52.12萬英鎊,但由于市場反響強烈和政府的鼓勵:在這個項目的設計和運作中,世界自然基金會為其提供了資助,薩頓市政府也以低于正常價格的地價作為鼓勵,使開發商在地價和售價方面雙重得益。最后的總收益比傳統的相同面積的房產項目多66.8萬英鎊。

    第8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低碳理念;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制定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標,努力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而建設起節約型、友好型社會。建筑物與建筑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占到了全球總排放量的50%,因此建筑行業也是節能減排的最大行業。低碳理念的綠色建筑,其概念具有系統性,貫穿于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因此為了實現建筑本身的節能減排,需要不斷地采用合理的技術與管理方法,降低能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一、綠色建筑設計的低碳理念

    從廣義上來講,綠色建筑即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低碳環保理念運用到建筑領域的結果,建筑不僅能夠對自然環境資源充分利用,并且低消耗、污染趨于零。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與建設部聯合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綠色建筑”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綠色建筑即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能、節地、節材、節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并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主導趨勢。

    為了在建筑中對低碳理念進行充分地利用,達到良好的綠色節能效果,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需要充分把握低碳理念設計原則,其綠色理念原則在于:第一,對再生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節能,想要在建筑中實現低碳理念就需要對再生資源進行充分地利用,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第二,保證建筑物良好的朝向與適當的間距。保證建筑物朝向良好能夠對太陽能進行充分的利用,并起到節能殺菌的作用。建筑物的大面積外表不應朝向冬季主導的方向,以減少對流換熱產生的損失。第三,建筑物平面形式與體形應有利于空氣的流通。有效地建筑平面形式與體形能夠折省制冷與制暖的能力,從而實現建筑物的低碳。其中建筑物的體形應根據不同地區、建筑物層數要求下的體形系數來確定。第四,提高建筑物的保溫性能。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建筑物的圍護結構總熱阻應在保持在最小熱阻及其以上,進而對內表面的溫度進行有效地控制,以減少建筑物內能量的耗散。同時,建筑物應具有一定的熱穩定性,防止潮濕、壁面冷凝。第五,適當減小建筑物的窗墻比,增加密閉性。由于建筑物的窗墻比對耗熱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窗墻比的減小能夠對冷風滲透現象予以避免。減小窗墻比的方式包括減少門窗洞口、設置門斗等。

    二、低碳綠色建筑的推廣應用途徑

    (一)針對低碳理念發展的綠色建筑建立起科學的評估體系

    我國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發展剛剛起步,既缺乏基礎數據,又缺少實踐經驗。對綠色建筑的評估,目前只是針對設計環節與建造環節來進行的,這種情況下評估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也就會受到影響。一方面在于主觀判斷的影響,另一方面在于單純的對建筑生產中的建材、土地節約進行強調,而忽視了建筑的舒適性與經濟性,這也使綠色建筑的推廣與拓展受到影響。為此,當下應針對低碳理念發展的綠色建筑建立起科學的評估體系,應本著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強制性措施、指導性意見相結合的原則來制定評估體系的標準,對綠色建筑的技術措施、節能減排、適用性進行評估。

    (二)減少碳基能源的消耗,增加對再生資源的利用

    建筑生產的各個工序都會進行能源消耗并產生二氧化碳,為此,建筑產業想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幅度減少,就需要減少對碳基能源的消耗。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發展低碳建材,并通過建材業的窯爐對固體工業廢棄物與城市垃圾進行消納。二是大力開發和利用不排碳可再生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誰能、生物質能、海洋能,以及再生資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等。這些新能源不僅儲量大,并且幾乎無污染,對于解決化石能源危機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上海世博中心就采用了江水源、水蓄冷、冰蓄冷、雨水收集、透水磚、透水混凝土等,而該建筑的總能耗比國家節能標準要低80%,節能率為62.8%。

    (三)對舊材料進行安全有序的利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舊城區改造工作也逐步擴大,民用與工業拆遷建筑不斷增加,而舊建材數量也隨之增加。在低碳理念發展下,應對舊建材盡可能的進行回收利用,如處理加工后成為粗細骨料作為道路建設的基層材料,生成再生磚、再生混凝土等,這不僅能夠作為上游生產的原材料,同時也減小了下游生產對廢棄物處置的壓力。由于舊建材在性能上已經無法達到使用的要求,為避免不加限制使用帶來的安全隱患,還需要加強對舊建材流通和使用的控制,對各類廢舊建材再利用的行業標準進行明確和規范,進而實現對舊建材安全有序的利用。

    (四)推進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減排改造

    所謂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商業、旅游、辦公、通信、科教文化與交通運輸等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單位耗能在70-300度之間,比城鎮住宅要高出10-20倍,為此,公共建筑是低碳節能的重點。為此,想要實現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減排需要從技術、設計、生產與銷售等各個環節來落實,并建立起針對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監管體系,將能效的測評結果進行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公開披露與獎懲。

    (五)推行建筑產業化模式

    建筑產業化為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對資源的消耗。建筑產業化將取代傳統的人工勞動方式,實施工廠化的生產,使鋼材加工與混凝土的澆筑在腸外完成,工廠對建筑構件進行生產,然后運送至施工現場進行組裝。這種建筑產業化的形式在節省原材料的同時保證了最終產品良好的穩定性與性能。同時,采用干法施工也減少了施工現場的垃圾、噪音、污水、粉塵與有害氣體的產生,使施工的整個過程體現了綠色施工理念。建筑產業化模式下的建筑在質量上與以往相比更加具有優勢,使建筑產品的質量與精度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維修費用也相應的減少。

    (六)增強建筑節能性標準的實施

    建筑低碳目標體現在建筑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與維護、管理的各個環節,因此為進一步實現低碳目標,需要在工程全過程中強化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實施,并對其進行監督。針對薄弱領域與重點環節,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機構應充分發揮其監督中的協調作用、反饋作用,進行技術解釋,并對不執行標準的行為進行及時糾正,而對嚴重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行為予以嚴處,從而促進建筑節能強制標準的全面貫徹實施,實現節能環保技術、措施的全面覆蓋。

    結束語

    低碳理念發展綠色建筑,能夠有效的實現節能減排,減少對碳基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同時也有助于為人們提供舒適、高效的使用空間,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建筑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在倡導低碳優質生活的今天,政府相關部門應提高對綠色建筑的重視,使之更好的造福于人類。

    參考文獻

    [1] 陳F蕾.基于綠色低碳理念的居住區規劃研究[D].中南大學,2011.

    [2] 張輝,周雪峰.新形勢下綠色建筑在我國的實施狀況探究[J].四川建材,2013,39(4)

    [3] 劉戈.深圳綠色建筑推廣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

    第9篇:生物質能在建筑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建筑節能;節能設計;注意的問題

    1、引言

    建筑作為人類棲身的重要場所,是人類賴以抵御自然界各種氣候因素的工具。隨著自然生態破壞、全球氣候變暖及能源的短缺,節省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建筑節能設計不可忽視,只有節能型的建筑才有利于城市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建筑節能設計,必須在規劃階段就進行考慮,這樣才能在后續的設計階段中更好地發揮節能設計的作用,并在方案設計,直至施工圖設計階段,始終貫徹節能設計的思想,從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及建筑設備的選擇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實現建筑節能既定目標。

    2、設計理念

    建筑節能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風、照明、建材、熱工、環境、檢測、計算機應用等許多專業內容,這就決定了建筑的節能設計是長期、持續和發展的過程。針對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發展的狀況, 就現階段的建筑節能設計提出以下設計理念:

    (一)建筑的規劃設計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內容,它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開始,對整體節能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二)新型低能耗的圍護結構(包括墻體、門窗、屋面)體系是滿足建筑節能技術指標的關鍵;

    (三)建筑的細部及構造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一環。

    3、建筑節能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3.1.建筑節能規劃設計

    3.1.1、選址

    節能建筑的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充分利用建筑所在環境的自然資源和條件,在盡可能不用常規能源條件下,遵循氣候設計方法和建筑技術措施,創造出人們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室內環境,而建筑所處環境的差異決定了建筑選址將直接影響建筑室內外熱環境和建筑能耗大小;因此,在建筑的選址上, 首先應從建筑所屬地區的氣候條件出發,將建筑設計、建筑微氣候、建筑技術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結合,對建筑所處環境的地形、地貌、綠化、水體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其次,由于我國各地區地理環境的多樣性決定了建筑所處環境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建筑師在選址時需因地制宜、全面了解建筑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條件、建筑材料、生活習慣等相關資料,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筑師對建筑所處環境的詳細調查和客觀評價,是建筑節能規劃設計的基礎。

    3.1.2、建筑布局

    在合理選址的基礎上,建筑布局對于建筑規劃節能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建筑師應充分考慮建筑的總體布局,做到不同體量、不同角度、不同間距、不同道路走向的建筑物的合理組合,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日照,以產生不同的熱量需耗(冬季)和熱量盈余(夏季);特別是建筑間道路的不同走向對風向和風速有明顯的影響,因為建筑群和道路之間多為速度較小、方向豎直的管狀氣流,很難穿越建筑物,所以必須考慮建筑群體的形狀與體量的組合和布局,使高層、低層錯落排列,并利用道路和植被,形成空氣流動和自然通風,使建筑冬天可保持室內熱量,避免冷風滲透;而夏季則形成穿堂風,達到自然通風和降溫。因此,如何利用建筑的合理布局,形成優化微氣候的良好界面,建立建筑組團的自然――人工生態平衡系統, 是節能規劃設計的重要課題。

    3.1.3、建筑朝向

    朝向選擇的原則是冬季能獲得足夠的日照,主要房間宜避開冬季主導風向,但同時必須考慮夏季防止太陽輻射與暴風雨的襲擊,要達到夏季防熱又要冬季保溫的理想朝向是困難的,建筑師應權衡節能及相關方面因素,選擇出各地區建筑的最佳朝向或較好朝向,使建筑在夏季盡量避開南向烈日的炙烤,冬季爭取盡可能多的溫暖陽光, 從而讓建筑獲得冬暖夏涼的宜人室內環境。

    3.1.4、建筑通風

    自然通風是當今節能建筑所普遍采用的一項比較成熟而廉價的技術措施。房間有良好的自然通風,一是可以顯著地降低房間自然室溫,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時間生活在自然室溫環境的可能性,從而體現健康建筑的設計理念;二是能夠有效地縮短房間空調器開啟的時間,節能效果明顯。為此,建筑師對于房間的自然進風設計應使窗口開啟朝向和窗扇的開啟方式有利于向房間導入室外風,而自然排風則應利用常開的房門、戶門、外窗、專用通風口、與室外連通的走道、樓梯間、天井等直接或間接地將室內空氣排出戶外。

    3.1.5、太陽輻射

    建筑物所處的室外環境并不是只與室外氣溫有關,還與太陽輻射、風、雨等有關,其中太陽輻射是主要因素,建筑的外立面由于朝向不同其得到(或失去)的太陽能量也不同。冬季輻射得熱,南立面與北立面相差甚大。從建筑冬季日照和夏季防熱綜合考慮,南向是建筑最佳朝向。對于南北向長方體形建筑,存在一個最佳的長寬比和高寬比, 使得建筑外表面所得太陽輻射量很少。這種最佳尺寸與夏季日照有關,鑒于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最熱,因此以7月大暑日確定建筑的最佳尺寸較為合理。對于防太陽總輻射,建筑的最佳尺寸較小。對于防太陽直接輻射,建筑的最佳尺寸較大。相關資料建議以相對總輻射量0.98,相對直接輻射量

    3.1.6、建筑體形系數

    建筑體形系數是指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A(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樓梯間隔墻與戶門的面積)與其包圍的建筑空間體積V的比值。體形系數越大,說明單位建筑空間所分擔的熱散失面積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資料表明,體形系數每增大0.01,耗熱量指標約增加2.5%,因此,如何控制或降低體形系數也是建筑節能規劃設計的一個重點;以下是降低體形系數的有效方法方法:

    (1)、減少建筑面寬,加大建筑進深。

    (2)、增加建筑層數,加多層數一般可以加大體量,降低耗熱指標。

    (3)、建筑體形不宜變化過多,尤其對于住宅形式的選擇不宜大規模采用單元式住宅錯位拼接,不宜采用點式住宅或點式住宅拼接,因為錯位拼接和點式住宅都形成較長的外墻臨空長度,造成體形系數的增大。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可綜合運用以上幾種方法,正確處理建筑形式多樣化和節能的關系。

    3.2.建筑圍護結構體系

    3.2.1、建筑外墻

    多年以來,我國建筑一直采用燒結粘土磚作為外墻主要材料,由于燒結粘土磚的生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大量損耗,國家已逐步禁止使用燒結粘土實心磚,隨著相關政策的實施,砼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磚渣砌塊等墻體材料相繼出現,其中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節能性能相對較好,但這些材料遠不能滿足國家對于建筑節能的要求,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使用復合墻體將是大勢所趨,復合墻體主要通過在墻體主體結構基礎上增加一層或幾層復合的絕熱保溫材料來改善整個墻體的熱工性能,這種墻體很好地發揮了兩種材料的長處,既不會使墻體過厚,保溫效果又好且能承重,因此,綜合運用圍護結構的熱傳遞機理、節能指標體系優化方法以及建筑低能耗圍護結構組合優化設計方法進行墻體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是現階段建筑圍護結構體系節能的關鍵。

    3.2.2、建筑外門窗

    建筑物的外門和外窗是冬季冷風侵入、夏季陽光入射的主要通道,為了保證建筑的節能,要求外窗及陽臺門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凡是門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傳熱系數) 和空氣滲透性能(氣密性)兩項物理性能指標, 達到或高于所在地區《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部分)》及其各省、市、區實施細則技術要求的建筑門窗統稱為節能門窗。節能門窗可以是單層窗,也可以是雙層窗,在高緯度嚴寒地可采用三層窗。一般而言,窗戶的傳熱系數要遠大于墻體的傳熱系數,所以盡管窗戶在護表面中占的比例不如墻面大, 但通過窗戶的傳熱損失卻有可能接近甚至超過墻體。提高窗戶的保溫隔熱性能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是玻璃,玻璃的導熱系數很大,薄薄的一層玻璃熱量很容易流出或流入,因此設計時可考慮采用雙層玻璃、中空玻璃、低輻射玻璃等保溫性能較好的玻璃或采用鍍膜玻璃反射掉一部分曬到玻璃上的太陽光;其次窗戶的框材也要加以考慮,如果是鋁型材或鋼型材窗框,則必須對型材做斷熱處理,即將型材朝室內的一面和朝室外的一面斷開,用導熱性能差的材料將兩者連接起,減少熱量傳導;由此可見,利用高新科技大幅度提高門窗的熱工性能是建筑外門窗滿足節能技術指標的捷徑。

    3.2.3、窗墻比

    在確定墻體、門窗做法后,合適的窗墻比對于節能設計是必要的。窗墻面積比對建筑能耗的影響, 主要取決于窗與外墻之間熱工性能的差異, 相差越大, 影響越顯著;窗墻面積比不僅影響能耗, 也影響建筑立面效果、室內采光、通風等。將開窗率控制在適當的水平,并盡量避免在東、西向開窗,是節能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

    3.2.4、屋頂的設計

    對多層和高層建筑而言, 屋頂在整個護結構中所占比例較小, 通過它的熱量損失也小,但受陽光照射的建筑物屋頂,表面溫度比其他圍護結構高得多,如:夏季長江以南地區用瀝青材料的平屋頂表面溫度可達60~70~C左右,對室內溫度影響很大,頂層住房冬冷夏熱現象十分明顯;因此,屋頂的設計在建筑節能設計中亦占有相當比重,除必須考慮屋面隔熱保溫措施以外,尚應從建筑節能的角度采取以下措施:(1) 屋頂外表面采用淺色飾面材料,可在夏季能反射較多的太陽輻射熱,從而能降低室內的太陽輻射的熱量和維護結構內表面溫度;(2)屋頂內設置貼鋁箔的封閉空氣間層,能提高熱阻3.6倍,節能效果顯著,是最有效的節能措施之一,但需注意的是,當采用單面鋁箔空氣間層時,鋁箔應設置在室外側的一面;(3)在冬暖夏熱區具有多雨氣候特點的地區采用蓄水屋面節能措施,依靠水分的蒸發消耗屋頂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熱量;(4)利用屋面作為活動空間并設置遮陽裝置(如:百葉遮陽棚和爬藤植物遮陽棚等)。這些措施經過建筑手法的處理,不僅對建筑節能起到重要作用,也豐富了屋頂的平面、立面設計。

    3.3.建筑細部設計

    3.1、遮陽板

    遮陽板的巧妙設置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開窗率適當、遮陽良好的建筑才能是節能佳作,建筑師應重視遮陽板的設置,在立面遮陽設計時不僅僅只考慮遮陽構造設計,還可綜合利用陽臺、外廊等建筑構件以及垂直綠化、遮陽樹木取得綜合遮陽效果,使立面遮陽設計與立面形態處理有機結合起來。

    3.2、綠化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綠化所帶來的景觀效果,但實際上綠化所起的節能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由于城市綠地不斷減少,加之空調的大量使用,導致“熱島效應”,空氣環境日益惡化,給建筑節能帶來負效應。1塊草地和1塊瀝青地面的表面溫度差可達14℃以上;而綠地每天蒸發大量水份,帶走大量熱量,為建筑物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周圍環境條件;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的發展進程中,綠化所起到的節能作用將日益顯現。

    4、太陽能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

    隨著煤炭, 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能源的日益匱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應用已成為趨勢,在建筑中應用太陽能、 風能、 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建筑節能技術的重點。由于太陽能是一種典型的可持續能源,具有潔凈、安全、長期性的特征,因此太陽能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太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器技術的日趨成熟,使得太陽能熱水器幾乎不要運行費用,而太陽能熱水器使用年限為15~ 20年,在節約能源的同時也為使用者節約了成本。

    (2)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太陽能電池電系統是利用太陽光原理制成的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系統,預計太陽能光伏發電將逐步發展為重要的發電方式。

    (3)太陽能建筑,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設計,是指太陽能建筑中太陽能系統構件的各個組成部分與建筑設計的有機結合,這將是建筑設計發展的一個趨勢。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熱產品已達到世界產量第一,伴隨對太陽能研究的深入,太陽能將在建筑節能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5、結語

    由于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所占的比例重大,建筑節能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建筑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隨著國家對建筑節能的日趨重視,建筑節能設計和新能源的應用將迎來春天。

    參考文獻

    [1]涂逢祥,王慶一.建筑節能研究報告[J].建筑節能,20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一级成人毛片|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日本免费成人网| 成人在线激情网|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