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校合作的藝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地佐辛; 異丙酚; 尿道肉阜; 麻醉
The Effect of Dezocine and Propofol Anesthesia for Urethral Caruncle Surgery/XU Jing,ZHANG Xiu-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4):025-02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dezocine and propofol anesthesia for urethral caruncle surgery. Method:84 cases undergoing urethral caruncle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egional anesthesia group (group A, n=42), propofol combined with 0.1 mg/kg dezocine group (group B, n=42). The operating time, number of respiratory depression occurs,hemodynamic indexes,anesthesia effect and patient comfort were recorded. Result:The operation time in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The satisfaction rate on anesthesia effect and comfort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P
【Key words】 Dezocine; Propofol; Urethral caruncle; Anesthesia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Zigong 6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14
尿道肉阜是女性尿道口出現的腫瘤樣組織,是中老年女性常見的尿道疾病[1],手術治療是治療尿道肉阜方法之一[2]。以往麻醉方法都采用局部麻醉[3],但局麻不能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且易造成手術區域組織水腫,而且在麻醉效果不完善時,患者很痛苦,易出現體動,而手術操作要求輕柔和精準,因此部分患者要求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本試驗擬評價異丙酚復合地佐辛用于尿道肉阜手術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擬在麻醉下行尿道肉阜手術的84 例,年齡40~65歲,體重50~70 kg,ASAⅠ~Ⅱ級,無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濫用史,無酒精成癮史,無藥物過敏史,近15 d內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據患者選擇分為兩組:局麻組(A組)、異丙酚復合地佐辛組(B組)。
1.2 麻醉方法 常規禁食禁飲,均不用術前藥,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常規監護,面罩吸氧,A組常規消毒鋪巾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B組擺好后開始麻醉誘導,地佐辛0.1 mg/kg,消毒鋪巾完成后開始靜脈推注異丙酚(2 mg/s)至呼之不應,睫毛反射消失開始手術,并以4~6 mg/(kg?h)微泵泵注異丙酚,觀察呼吸動度及頻率,呼吸暫停>30 s或氧飽和度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者血壓波動情況(血壓波動>30%基礎血壓為劇烈波動)、呼吸抑制(呼吸暫停>30 s或氧飽和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比較,B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麻醉滿意率及舒適度明顯提高。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及手術時間的比較 (x±s)
組別 年齡(歲) 體重(kg) 手術時間(min)
A組(n=42) 54.2±5.1 55.0±6.6 28.6±6.8
B組(n=42) 57.1±5.7 56.4±9.9 21.2±6.4*
*與A組比較,P
表2 兩組麻醉效果、舒適度、呼吸抑制及血壓波動比較 例(%)
組別 麻醉滿意率 舒適度 呼吸抑制率 血壓劇烈波動
A組(n=42) 39(92.86) 31(73.10) 0 8(19.23)
B組(n=42) 42(100)* 42(100)* 5(11.91)* 6(14.29)
*與A組比較,P
3 討論
局麻狀態下行尿道肉阜手術,患者處于清醒狀態,因緊張恐懼而不愿意手術,有一點疼痛都可能出現肢體運動、血壓升高,甚至不能配合手術,使手術操作難度和風險增加,因此本次研究設計靜脈全麻下完成手術,讓患者在舒適睡眠中度過手術期。
異丙酚是一種短效靜脈,具有誘導迅速、蘇醒快、代謝完全、在體內不易蓄積等優勢,在門診手術及短小手術中應用廣泛[4]。但異丙酚鎮痛作用弱,加大劑量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大[5]。有文獻報道,異丙酚可通過藥物間的配伍提高麻醉質量[6]。現臨床上多與芬太尼聯合應用以增強鎮痛效果,且能降低異丙酚用量,但兩者伍用可加重呼吸抑制[7],故麻醉中呼吸管理的難度更大。
地佐辛是苯嗎啡烷類衍生物,屬于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8],主要激動κ受體,對μ受體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9],此藥主要用于術后鎮痛,靜脈注射起效快,鎮痛作用與嗎啡相似,呼吸抑制輕微。臨床上有將地佐辛用于宮腔鏡及輸尿管鏡手術麻醉的報道[10-11],但未見有用于尿道肉阜切除術麻醉的報道。故本研究設計了局麻組、靜脈全麻組以觀察比較他們在術中術后鎮痛效果、舒適度、呼吸抑制及血壓波動等方面的特點,以觀察地佐辛復合異丙酚靜脈全麻用于尿道肉阜切除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本研究觀察到,0.1 mg/kg地佐辛復合異丙酚麻醉用于尿道肉阜切除手術,麻醉效果滿意,手術時間縮短,患者感覺舒適,外科醫生操作方便、安全,值得在臨床推廣。但地佐辛和異丙酚都有呼吸抑制,麻醉中不能大意,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以保障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海丹,方可偉.女性尿道肉阜的臨床治療現狀[J].醫學綜述,2011,17(12):1837-1839.
[2] Henderson B,Bernstein L.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hormonal factors [M]//Jay R,Harris Marac E.Diseases of the breast.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rin Publishers,1996:196.
[3]王宇,朱蜀俠,袁丹,等.狄激光治療尿道肉阜158例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10,31(3):325-326.
[4]祈濤.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應用于門診宮腔鏡手術麻醉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科雜志,2008,7(11):66.
[5]許繼元,李茂琴,張舟,等.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聯用時對危重患者鎮靜、遺忘作用的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8):449-451.
[6] Lindholm P,Hellbo-Hansen H S,Jensen B,etal.Effects of fentayl or alfentanil as supplement to propofol anaesthesia for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J].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4,38(14):545-549.
[7]王愛香.丙泊酚復合芬太尼用于門診宮腔鏡手術麻醉190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1,19(8):110.
[8]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26.
[9]徐紅娟.面罩吸入七氟烷聯合地佐辛在乳腺腫塊切除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在醫生,2010,32(23):94.
[10]張秀平,徐靜.經尿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兩種麻醉方式的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4-25.
日;網絡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4―0030―01
家庭、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搖籃”,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教育作用。關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有一個簡潔而鮮明的觀點:學校應當領導家庭。由此可見,學校作為從事教育的專門機構,奠定了家校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如何指導家長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子方法,形成配合學校教育的技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體系,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我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個別交流――家校溝通與合作的咨詢室
班級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效果。教師和學生進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談話,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增進師生情感,從而促進班集體的建設。特別是一些特殊學生,更需要教師的耐心、關心、愛心和尊重。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教師要能生動地描述出學生在課堂上某一環節的出色表現,這樣家長會從教師的言談中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重視。而面對學生的缺點,教師一次只能說一個方面,只解決一個問題,不要把學生所有的缺點都羅列一遍,這樣只會讓家長更沮喪,甚至對教師的能力表示懷疑。
二、家長會――家校溝通與合作的主陣地
組織家長會是家校溝通與合作的必要環節,是班主任同家長溝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參與角色的創新。要以家長和學生為主角,加強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學生、家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二是探討問題的創新。家長會的內容要根據不同的家長及學生、學生不同階段的問題而改變,以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三是組織形式的創新。家長會的形式應該活潑多樣、充實生動。在召開家長會之前,班主任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討論的主題,指定家長發言,鼓勵其他家長積極參與討論交流,也可采用問答式,面對面地讓家長提問,教師一一解答,為家長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法,讓每位家長帶著問題來,載著方法歸,以達到學校與家庭相互溝通、形成合力的目的。
三、家校聯系冊――家校溝通與合作的助推器
每個學生都希望教師看到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進步,都希望教師把這些進步告訴同學、家長,而作為家長,也想聽教師對自己孩子真誠的贊美。所以,作為教師,書寫家校聯系冊時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滲透賞識,同時要指導家長分享自己教育輔導孩子的“實戰經驗”。這樣,家長之間既可以相互學習,又能及時反思、整理自己教育孩子的有效做法。一年級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不能立刻理解、記住,常常達不到教師的要求,不利于良好習慣的培養。為了幫助家長了解教師的要求,教師可以不定期寫《致家長書》,在公開信中反饋班級情況,表揚表現優秀或取得進步的學生,介紹本班學生家長的成功做法和其他教育方法,并提出下一階段的要求和重點。
四、家長開放日――家校溝通與合作的診斷所
家長開放日是家長參與學校話題討論的平臺,更是家長暢所欲言的好去處。舉辦“教學開放日”活動,讓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有助于增進三方的相互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德育水平。如,把家長請進德育課堂,參與學生的德育課程,安排家長接觸新課標下的德育課,使家長對課改下的育人理念有新的認識,對新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的教學模式,使家庭與學校之間建立“互信”關系,有助于學校、家庭、社區互動育人活動的開展。在每次開放日后,還可以發給家長反饋表,請家長對學校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五、網絡平臺――家校溝通與合作的百花園
關鍵詞:瓊臺兩地 高職教育 校企合作辦學 探索
1997年10月教育部發出《關于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九?五”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九?五”期間在全國28所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教育的試點工作。同時,也給高職院校的教育和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然而,十幾年來,雖然國家進行了百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設,高等職業教育對比起臺灣地區在辦學體制和機制創新,以及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仍相當滯后。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
目前我省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體制,仍然是單純由學校培養人才的模式,多年來雖然走過了一條漫長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由于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又缺少政府在政策上和經濟上的支持,因此,校企合作的道路走得非常艱難。
辦學層次和體制仍停留高職高專階段,然而在同一辦學時間臺灣弘光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呈鳳科技大學等一批高職院校,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道路,發展之迅猛,改革步伐之快,成為世界高等職業教育之奇跡。特別是朝陽科技大學,1994年被臺灣當局教育部門核準立案招生,取校名為“朝陽科技學院”,招收三年制高職生,招生900多人。然而,由于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辦學績效卓著,僅辦高職學院三年時間,1997年就被批準改名為“朝陽科技大學”,招收應用型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班,學生16000多人。改制之快,打破世界教育史之記錄。
二、校企合作的內涵建設
校企合作體制是高等職業教育建設和發展的核心戰略。目前,臺灣眾多職業教育院校已走完了校企合作的初級階段,(即學生到企業實訓,以及頂崗實習)進入了校企合作的應用和內涵階段的建設。起我省高職院校,首先,第一條是各院校的實訓條件,包括“示范校”和“骨干校”,都難于配套完善的“產學研”實訓室;其二,眾多在職教師,除了理論教學,難于擔任實踐教學和項目研發工作。因此,在實踐教學方面,更多地是鼓勵學生到企業實訓及頂崗實習。學校擁有比企業還要先進和完善的實訓教學研究條件,學校從企業導入項目,由專業組導師帶領部分助教以及學生,在學校的實訓室內按企業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任務。而我們,還停留在校企合作的初級階段。因此,校企合作如何調創新體制和機制,是我省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問題。
三、機制體制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機制的變革,給企業創造了很多機遇,也產生了眾多難題。企業要在新經濟環境下立足,需要投入經費,創造良好的研究和工作環境,吸引更多的科學家、專家學者到企業研發新產品,才能占領市場,使企業立足于不敗之地。
然而,想要建立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良性循環并非易事,企業考慮的是盈利,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經費購買設備,無償提供場地、設備、材料等供學生實習。針對這一問題,臺灣地方政府給予企業在經費方面的支持,對每個到企業實習的學生,地方政府給企業于適當的補助;其二是在企業投入部分資金購買設備,把課室設置在工廠車間,企業為學校不但創造實踐教學條件,也提供食宿條件。同時,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工廠師傅或技術工人可以輔導學生完成生產任務和實訓、實習。而我省不少高職院校雖然與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但仍然是停留在紙面上,企業吸收學生到企業實習,首先考慮的是學生是否能為企業創造利潤。由于沒有在政府支持下的校企合作機制體制建立,因此,校企合作協議則難于實施。
【關鍵詞】校企合作 培養模式 藝術設計教育
對于設計人才的培養,歐美發達國家已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德國最近幾年在高職教育中推行的“雙元制”大學模式、美國的“技術準備制度”、英國的“工讀交替”模式,這類課程形式都加強了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合作。目前,我國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都在嘗試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組建多種類型的校外教學實踐基地,與企業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但校企合作模式還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完全以市場為主、按社會需求、企業需求來引導我們藝術類職業教育的改革。
一、深圳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校企合作的必然性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在國內最早開始發展現代設計,早在20世紀80年代深圳就成為中國現代設計理念的發源地,目前已形成了實力雄厚的本土設計力量。2008 年深圳成為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以“文化立市”政策為基石,深圳創造性地借助設計手段來完成城市轉型,由此營造出尊重創意、倡導設計的社會氛圍,這給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也催生了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而目前深圳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模式與產業進步還不匹配,培養出的畢業生遠不能滿足深圳設計產業發展的需求。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與一般的學術型專業教育有很大的區別,一方面它屬于應用型教育,培養學生對具體項目的操作動手能力、實施項目過程的協調能力等;另一方面它又區別于普通的技能型教育,學生除具備完成一個設計項目的能力,還必須具備藝術靈感和豐厚的文化素養,這就注定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既不能單純依賴全日制院校的閉門造車,也不能完全依靠設計公司的短期培訓,而必須走兩者相結合的道路。目前,深圳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校企合作還缺乏一套符合市場需求的有效模式,在廣度、深度與效果上與英、德、美等國的成熟模式差距還很大。深圳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以“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總體目標,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為地方高職院校如何服務于區域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模式。
二、藝術設計教育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在《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規劃打造職業技術教育校企聯盟,出臺《廣東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條例》,建立職業教育與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健全校企合作保障機制,完善“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臺。鼓勵職業院校設立企業校區、教學工廠和企業辦學、高新園區辦學;鼓勵企業進校、工廠車間進校;鼓勵職業院校通過項目開發、技術更新、服務咨詢等形式,提高為企業服務的能力。這是設計公司介入校企合作的原動力。
2.節約成本。當設計公司接到設計項目后,在做設計方案的同時要盡量控制設計成本。在校實習生是難以勝任設計師和設計總監工作的。這兩個崗位人力成本不可省去,但簡單的設計制作可用學生來代替,其所付給學生的費用比招聘專職人員低很多,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公司的設計成本。另一種形式是將設計項目直接交付給學校,組織學生在專業教學課堂中完成設計。并從學生的設計中挑選優秀的設計方案進行改進。這樣,公司既節省了成本,又得到了若干設計方案。雖然學生的方案遠不成熟,但他們的創意是公司所需要的。如果將公司的設計部門放在學校內,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并獲得大量受過專業技能訓練的人力資源,還可以節約場地租金等費用,對于公司來講當然有巨大的利益驅動力。
3.儲備人才。公司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在學生中挑選優秀的人才,并在在校生中挑選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作為人才儲備。因為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公司有充裕的時間發掘優秀人才,培養過程中,這些潛在員工也被潛移默化。相比在招聘會上挑選人才,又通過試用期了解人才的成本要低得多,這也會成為設計公司樂意接受校企合作的動機之一。
三、藝術設計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困境
1.校企運作模式的差異性。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實習時會碰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由校企運作模式的沖突所造成的。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學生就業,而公司的運營是創造經濟利益。這是兩者合作的難點所在。因設計公司可以不依賴在校實習生而獨立運營,而學校離開了企業就無法完成學生實習環節。高職院校在制定技術人才培養教學方案時,是以就業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質為依據。每門課程都對應著一定的崗位需求,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有專業項目引入,但與公司合作時并沒有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要公司去適應學校的教育模式是不現實的,公司只會去極力滿足市場需求。兩種模式博弈,學校處于被動地位,公司不可改變,就應改變教育模式。
2.教師隊伍不足。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目前共有專職教師7名,具有技師資格的教師3名,占42%;從企業引進教師為零;具有半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有7名,占100%;現有兼職教師14名,從以上數據看,有100%的教師是高校畢業生,缺乏企業生產一線經驗,對企業生產中的復雜工藝、最新技術缺乏了解,缺乏產品項目開發的經歷,因此教學實踐指導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受到限制。同時,由于多數兼職教師缺乏教學經歷,在課堂教學和組織上經驗不足,所以任課班級大都存在課堂紀律差、學生評價反響一般等問題,加上兼職教師大都是企業的技術骨干力量,很難同時兼顧企業技術工作與學校教學工作,給教學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
3.設計企業接納量小。設計企業屬于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型行業。設計公司的規模不像其他人力密集型行業那樣大,一般在15—20人以內,其中還包括行政、財務等非專業編制,從事設計工作的人數比例要更小。所以設計行業很難和其他行業一樣一次能接納較多的學生在企業中頂崗實習。一般公司實習生的接納量為2—6名。校方要統一安排實習生實習,就需要大量的設計公司來支持。如果一屆畢業生按100人計算,每家接受2—6名實習生,需要20—50家設計公司提供崗位,學校將拿出相當比例的人力與精力聯系企業,基于以上原因,高職院校在實際操作中多以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為主、校方推薦安排為輔的模式開展教學實習工作。例如本專業,雖然每年都由專業安排學生實習,但由于每個企業最多只能接受2—5名實習生。所以學生需要分布在十幾家企業,這種模式下很難有效監控與管理每位實習生的實習過程。其一,每個實習公司安排一位專職教師無法實現;其二,靠企業兼職教師監管不力。所以僅依靠松散型的實習基地已經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
四、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路徑
1.構建了“合縱連橫、水融、共享共贏”的校企合作平臺。在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聯合企業成立“數字媒體藝術服務管委會”,試行“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辦學體制,探索建立“合縱連橫,水融,共享共贏”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實施“教學—實習—科研—設計經營—社會服務”五位一體的校企合作模式(圖1)。
2.校內成立股份制“工作室”。藝術設計專業建成了融教學、培訓、鑒定、生產性實訓和產品研發一體化,以“中南星設計工作室”“驕陽設計工作室”“文業設計工作室”為代表的校內實訓基地。一方面,公司派出生產一線的專業骨干作為基地兼職教師,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設計公司將工作室放在學校,由校方提供低廉的租金或免租金的“工作室”場地,同時,學生參與完成企業的初級設計項目,大幅度節約了企業成本。使得校企合作不再停留于企業單方面給予校方項目支持、提供實訓基地、培訓學生等形式上,而是注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實現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3.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是推進“教師企業經歷工程”,提升專業教師雙師素質,要求相關教師以3年為一個周期,在3年內必須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企業鍛煉的任務,提出教師職稱評定實行企業經歷“一票否決制”;實施“企業實踐前項目審核”“督察指導實踐全過程”“企業實踐后嚴格考核評估”全過程管理。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機制優勢,以“專業對口崗位對應”為原則,與合作企業共同商定教師企業鍛煉方案,明確鍛煉目標任務,鼓勵專業教師積極開展企業項目研發、技術創新,校企共同對教師企業鍛煉情況實施評估與考核。二是以企業技術骨干為主體加快培養兼職教師隊伍。校企共同確定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方案,推進兼職教師資源庫優化工程,吸引符合學校實踐教學需要的一線專業技術人才;建立兼職教師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完善《外聘兼職教師管理暫行規定》,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實現對兼職教師隊伍的有效管理和考核;建立專任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一對一”互相幫扶制度,為每位兼職教師確定一位擔任同類或相近課程的專任教師作為聯系人;開展兼職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培訓,不斷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4.推行以工作室為依托的“四分段工學交替、三層次實訓遞進”的教學組織方案。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分工上,由校內專職教師負責文化素質課、專業基礎課和理論課,由企業兼職教師負責專業技能實訓課。在教學組織安排上,首先,通過每學年“工學工學”教學安排,形成“四分段的工學交替”模式;其次,通過大學一、二年級的3個生產性實訓月——“居住空間設計實訓”“公共空間設計實訓”“古建筑空間設計實訓”,實現“三層次實訓實習遞進”;最后,通過大學三年級的崗前培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的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圖2)。
5.構建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成立校企合作的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在校級平臺指導和管理各專業的校企合作,做好合作的統一規劃與資源調配,協調解決合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建立適應校企合作需要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如《合作辦學管理暫行條例》《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等,明確規定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建立了校企合作項目考評和反饋流程體系,及時收集用人需求單位、行業專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學生和家長及新聞媒體等的信息;校企合作運行的啟動資金,應當納入政府財政預算,設立專項資金。對于校企合作運作較好的校企雙方,政府在資金上給予政策傾斜或稅收優惠。
結語
針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缺乏的現狀,筆者從政策支持、節約成本、人才的選拔與儲備等角度分析,提出應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要突破校企運作模式的差異性、教師隊伍不足、設計企業接納量小等困境,要從合作平臺、師資隊伍、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構建。
(注: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項目名稱: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研究,項目編號:GKA103004/279;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006年重點項目,項目名稱:高職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校企共建實踐教育基地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粵教高[2007]154號—17; 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重點項目,項目名稱:增強高職院校工科類學生工程體驗方法研究,項目編號:GDGZ11Z001)
作者單位:池詩偉,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學院
[關鍵詞]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3)25-0076-05[基金項目]桂林市教育“雙十工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改革試點項目”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月桃(1966―),女,廣西桂平人,碩士,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高級講師。
校企合作是遵循職教發展規律、體現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有效促進學生就業,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需要。校企合作既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與行業企業直接而緊密地聯系的辦學特色,又是在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要求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的背景下做出的關鍵探索,是職業學校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桂林市根據《廣西教育發展重點工程和體制改革試點總體方案(2010―2012年)》要求,將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作為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進一步探索了雙主體模式下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一)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內涵
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校企合作辦學的發展趨勢。所謂“校企一體合作辦學”,是指學校和行業企業以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基礎,以人才的培養為核心,以協議或章程為法律依據,通過平臺與機制的建立,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等領域或其中的某些環節進行一體化運作,使學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與企業、行業的需求緊密結合,實現優化互補和功能整合,形成共建共享、共贏共進的辦學機制。
(二)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理論基礎
資源依賴理論和博弈論為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提供了理論支撐。Gerald Salancik的資源依賴理論認為,在開放系統中,任何一個組織都無法孤立運轉,并且內部無法產生所需的所有資源,為了生存,必須與環境中的其他組織進行交換,以獲取必要的資源。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也存在著資源的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實施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能夠促進資源的互補與共享,帶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前景。
根據參與者之間能否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博弈可以分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兩種類型。非合作博弈又稱零和博弈,是指一種參與者之間不可能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的博弈類型,它強調競爭是一切社會、經濟關系的根本基礎,不合作是基本的,合作是有條件的和暫時的。相反,合作博弈是指參與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成協議,進行合作的博弈類型,又稱正和博弈。在合作博弈中,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有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損害,使得整個團體的利益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伙伴企業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戰略目標,而進行的以承諾和信任為特征的合作活動。從博弈理論的角度看,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正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場,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進行博弈并最終達成一致的結果,是一種合作博弈。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本質上是策略聯盟的一種方式,不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進行合作之前都會先評估自己的資源,建立策略目標,然后尋求可以提供互補資源的對象,在互信互惠的理念下,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確定合作的方式,簽訂合作協議。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與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之間就是這樣一種優勢互補、戰略合作的關系。這種校企合作辦學的關系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體化合作辦學的模式。
二、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運行構架
(一)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背景
《印象?劉三姐》是由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上億元創作的全球第一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完成演出需要使用演員近700人。在項目的籌備和策劃初期,考慮到演出所需的龐大演員隊伍是制約整個演出的關鍵環節,公司充分考慮了演員的培養和選拔問題。為保證演員隊伍的穩定性和演出的質量,在2000年1月成立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開設舞蹈表演、音樂表演兩個專業,致力于培養《印象?劉三姐》演出所需要的專業人才。該校由國際著名導演張藝謀擔任名譽校長。
從2003年開始,學校與公司合作,采用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嶄新模式,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合作平臺,推行“教學、實踐、就業”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模式,開辟了一條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內容及運行機制
1.選擇合作項目平臺,構筑共同利益點
《印象?劉三姐》演出工程歷時5年,由廣西著名作家、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策劃,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任總導演,67名中外藝術家參與創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集漓江山水、廣西少數民族文化、中國精英藝術家創作之大成,是世界第一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作品。
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與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合作項目平臺,找準了校企雙方的利益共同點,構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動力機制,夯實了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的良好基礎。
2.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校企共同制訂了校企合作管理辦法,制訂并完善了校企雙負責人制度、學生實訓實習管理制度、演出實習常規管理及應急預案、人才培養及員工培訓制度、教育教學共同評價制度等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雙方還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保障校企合作的良性運行。
根據企業的需求,學校每年為《印象?劉三姐》演出培訓農民(漁民)演員近200名。這些農民(漁民)通過學習和實際演出的鍛煉,熟悉和掌握了大型實景演出的技巧,成為新型的農民職業演員。參加演出的農民(漁民)職業演員,每月可獲得1800~2000元的收入,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現狀,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
(五)服務地方經濟能力不斷增強
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讓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這個小型職業學校撐起了一臺大型精品演出,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又拉動了陽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印象?劉三姐》演繹了陽朔的“印象經濟”,對縣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成為游客到桂林、陽朔旅游必看的經典演出項目。僅這項演出的票房收入每年能達到近2億元,成為當地致富產業鏈和經濟增長新引擎。《印象?劉三姐》還帶動了一批,諸如“風雨橋”“鼓樓”“劉三姐民俗風情”等文化項目的發展,使陽朔從旅游集散地成為各地旅游部門定位旅游線路的目的地,從而帶動了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給陽朔帶來的經濟拉動效益達到1∶5,甚至更高。
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與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拓展了空間,實現了培養學生、鍛煉教師、帶動農民增收、促進企業發展、拉動地方經濟、反哺學校“六位一體”的良性循環,逐步建立了“企業扶持學校,學校支撐企業,校企無縫對接,互利雙贏,持續發展”的新型辦學模式。但在校企合作基礎上的校本教材開發,“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深化,校園及校園文化建設,依托“印象劉三姐”拓展專業集群建設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孫彤,李悅.現代組織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89.
[3]雷克嘯.小學校撐起大企業――胡慶玲訪談錄[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2).
[4]李忠華.“雙主體”模式下校企深度融合的運行及保障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8).
關鍵詞: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人才培養
一、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是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中俄兩國的深入友好交往,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內容日益豐富,形式也日漸增多。從2002年起,每年輪流在對方國家舉辦,邀請對方國家大學生,與本國大學生一起同臺演出、聯歡。中俄大學生藝術聯歡節被納入中俄“國家年”教育領域機制化項目。2011年12月,教育部制定《中俄人文合作行動計劃》框架,框架中指出要進一步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繼續擴大學生交流規模,多渠道、多層次開展交流工作,使其長期化、機制化。文化認同與觀念互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是推動國際關系良性互動的深層次原因。中俄兩國關系友好發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兩國人民,中俄兩國的友好歸根結底是兩國人民的友好。作為中俄關系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因素在深層次發揮獨特的作用。而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又是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具有重大意義:第一,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兩國青年之間的相互理解,鞏固國際友誼,有利于消除兩國青年之間的政治分歧和疑慮;第二,有利于兩國青年拓寬國際視野,提高跨文化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第三,有利于推動兩國青年以文化交流為基礎的其他領域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與交流;第四,擴大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可以增強我國的文化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二、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構想
1.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架構:(1)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健全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體制,完善基地建設機制。合理有序的體系是促進事物良性發展的基礎,盡管中俄兩國民間交往活動很多,但是在兩國政府積極支持和倡導下的交流與合作才是有保障的,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也必須在中俄兩國政府以及教育文化部門的指導下,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階段目標、短期規劃無法形成一個完整體系,沒有完善的體制和機制,臨時抱佛腳無法達到交流學習合作的目的。結合地方實際,結合時代需求,建立基地建設總體目標,分化階段目標,建立一整套促進交流發展的科學體系,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基地建設保障措施,在理論層面和法治層面給予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的建設有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使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走向常態化。(2)樹立品牌意識,創辦特色活動項目。中俄為鄰360余年,但中國的儒家思想與俄羅斯的東正教思想既不同源也不同根,因而中俄兩國在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異,而中國是個對外來文明兼收并蓄的國家,之所以重視文化藝術交流就是希望吸收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去粗取精,謀求自身的發展。將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播開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樹立民族精神也是我們躋身世界前列、樹立大國形象的迫切需求,因此,“品牌”意識就十分重要。從2010年開始,我國文化部聯合有關部門在海外舉辦“歡樂春節”活動,就值得推廣學習。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可以舉辦許多有中國和俄羅斯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此活動作為一種“品牌”長期保存延續。確立主題,創辦特色活動項目,充分挖掘節慶的潛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一些大型的群體性戶外活動,使民族文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融入并深化。(3)加強省際合作,突破原有合作區域,擴大基地建設規模和領域。黑龍江省作為中俄合作交流的主要陣地,也是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主要區域,由于歷史原因和地緣因素,哈爾濱、黑河、齊齊哈爾、佳木斯等是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主要城市,除了黑龍江省的黑河學院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齊齊哈爾大學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基本上都在中國的東北三省,如長春大學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大連外國語學院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這些基地都是在地緣因素基礎上設立的。但是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卻不能單單框在與俄羅斯有歷史淵源較多的中國東北三省,而是應該走出中國東北地區,將歷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等納入到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基地建設中來。我們要“走出去”的文化,不單單只有中國東北地區的地域文化,而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的中國文化,因此,除了原有基地以外,我們在舉辦活動之時應該加強省際合作,打破只在中國東北地區設立交流基地的模式,資源共享,把其他省份的文化展現給俄羅斯青年。同樣,對俄交流應該從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向俄羅斯其他地區延伸,除了原有合作高校所在城市以外,關注其他地域,突破原有合作區域,因此,目前的基地數量遠遠達不到合作交流的需要,急需擴大基地建設的規模和領域。(4)合理利用資源,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創新交流合作形式。在加強區域合作的同時,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應有效地利用資源,合理地配置資源。原有的交流活動大多以雙方互派演出團體唱歌表演為主,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也都沒有充分利用雙方特有資源。而演出表演只是交流合作的形式之一,這種形式直接快捷容易操作,但不能作為唯一形式。例如,編寫文化藝術教育教材和相關讀物,建設網絡交流平臺等,都可以豐富和發展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創新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形式。此外,加強加大媒體對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合作的前后期宣傳力度,提升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的影響力也十分重要和必要。(5)高度重視雙方高校翻譯人才的培養。培養一支有較高素質、德才兼備、精通業務、高效精干的翻譯隊伍,尤其借助高校教育的平臺,大力培養翻譯人才,既可以有效地利用資源培養翻譯人才,翻譯人才也勢必將在深度挖掘各地獨特優勢資源和文化資源、綜合文化藝術、語言教學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面臨的問題及保障建設。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無論從理論基礎到實踐應用尚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基地建設單靠政府及教育部門和對等的文化交流項目是遠遠不夠的,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沒有民間團體的參與和支持,沒有商業的參與,沒有新聞媒體的宣傳,影響力都將是極其有限的。而經費短缺又是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長期存在的問題。除此以外,中俄兩國青年的交流中也伴隨著意識形態、信仰差別、國際輿論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何降低影響增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也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的保障體系建立就十分重要,鼓勵中俄兩國地區間、特別是雙方毗鄰省州之間教育機構、組織的合作,對有影響的重大項目給予啟動資金或配套經費支持。鼓勵民間團體、商業企業贊助支持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調動新聞媒體報道宣傳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情況,提升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影響力。
三、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對中俄兩國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1.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有利于轉變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觀。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自上而下轉變傳統觀念,把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作為對人才基本素質的內在要求,隨著中俄兩國大學生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活動,必然會有新思想和新觀念的產生,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的建設為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精神保障。2.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有利于豐富中俄兩國的教學內容,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中俄兩國大學生間的交流與活動,必然衍生出許多新的成果,而在交流與合作過程中,利用的資源、交流的方式、合作的模式一定會給中俄兩國教育內容的傳承與學習、創新與發展提供許多難能可貴的教育資源,在新型教育觀念的指引以及新型教育內容的填充下,中俄兩國的教育事業也一定會在“兼容并包突破創新”中得到發展。3.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有利于改變教學方法,推動教育目標的優化實現。中俄大學生藝術文化交流與活動,有利于中俄兩國相互學習教育方法,創新教育形式。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學方法的突破與完善,在中俄兩國的交流活動中學習新方法、新技術,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優化培養,有利于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服務社會的教育目標。4.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建設有利于人才培養指標體系的科學化。豐富多樣的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有利于中俄兩國反思各自的人才培養指標體系,摒除不適合時展需求的指標,創設適應時展需求的國際化新型人才發展所需要的科學的人才指標體系,有利于中俄兩國教育的科學化發展。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建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有利于設立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中俄大學生文化藝術交流基地的建設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萬紅,李春艷.中俄文化大集戰略發展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4(12).
[2]貫昌福,彭傳勇.黑河與俄羅斯文化交流現狀、問題與對策[J].西伯利亞研究,2013(2).
[3]郭萌.對俄羅斯古典音樂文化藝術教育傳統特色的思考———“2009中國哈爾濱中俄音樂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綜述[J].藝術百家,2010(12).
[4]劉存海.當代中俄民間交往述論[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開設《合作訓練課》就是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達到一種無論是自身的專業演奏心理及技術的提高、還是在與人交往的視角方面,做到即能自身協調又能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境界。通過這種培養訓練出來的學生,不管在個人的能力上還是在與他人合作共事方面,都顯一籌,乃至他們在就業應聘的成功率上,也一定會有好的收獲。但這是要經過多次的磨合與磨煉和長時間的培訓教育才能初見效果的。如果要維持這種境界那是一輩子的事了。
《合作訓練課》最初可選擇從《室內樂訓練課》八手。在世界各國的音樂學校,室內樂是必修科目。在美國的音樂學校,重奏的訓練從小學就開始了。在人數可從兩人至八九人不等,有二重奏至八重奏,包括弦樂、管樂、鋼琴、小樂隊合奏(人數可達十人以上)等任何組合都有。最常見的是弦樂四重奏,弦樂和鋼琴二重奏和三重奏。在這種訓練里,每個人都是演奏一個獨立的聲部,每一個演奏者都要充分的表現自己的聲部,但演奏風格又不象獨奏(唱)那樣以自己為中心去展示,而每個人都應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去發揮作用。這就要訓練聽的功夫――不只是聽自己,還要聽旁人,更重要的是聽音樂的整體f包括音色的變化統、速度的變化統一、強弱的變化統一、節奏的變化統一等。人們往往把重奏作為“朋友之司的音樂”來看待,人在其中,有如二三個摯友的相聚,互傾心曲,每個成員都有他獨立的“音樂人格”,因此,室內樂的演奏可謂是“既民主,又集中”的一種很好的合作訓練形式。室內樂訓練稍加成熟后可進到小合奏、或管弦樂隊的訓練項目了。
就《樂隊訓練課》來講,在重奏里面,每個人都是演奏一個獨立的聲部,而在小合奏、管弦樂隊里,每一個聲部有2到18個演奏者演奏。不同樂器之間、各聲部之間、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天地”,這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個體們,要求他們明確自己的主次位置和表現目的,以及各自進出的物理時間和情感時間,即顯個體又見襯體。對聲音音色的融合訓練,更加可以幫助提高同學們的聽覺水準,提高合作的質量。《合作訓練課》老師在指導思想上應該具有以生為本的觀點,作風民主,平易近人,因為合奏的藝術是集體演奏的藝術,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一1生和主動性才能把這門課上好。當學生把自己聲部的一切問題了解清楚了,無論在藝術或技術上往往會比老師想的還到位。
《重唱、合唱訓練課》。除了組織人數不等的重唱組外(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小組唱等),合唱的訓練更顯合作的號召力(同聲合唱、混聲合唱)。合唱是一種集體的活動,是靠大家共同創造的音響來進行作品內容的表達和藝術形象的塑造。要求集體中每一位同學在統一要求下共同合作,共同努力而產生表達內容、塑造藝術形象所要求的音響。在與集體合作方面,學生不光要在技術上、聲音上、精神上要與他人做到統一,為了整個音響的統一,學生的一切發聲器官、姿勢、神經、肌肉都要盡量做到協調一致。除此之外,還要訓練學生具有能夠調整自己聲音來適應集體音響的自我調節能力(包括音量、音色、音準、速度等方面的調節),使自己的聲音既不在集體之外,又能在其中自信發揮。
《合作訓練課》可培養人之間的互信感。首先教師在心態上和專業上做到充分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這樣的話,排練工作就可以進行的很順利,同學們在毫不拘謹的氣氛下訓練時,精力會特集中,效果也令人滿意。在訓練中學生出現的偶然性錯誤,不要作輕率的職責,可和藹地指出或暗示一下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同學之間不要在排練出現問題時互相指責,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總是不可避免的,包括老師也同樣不時也會出點差錯,所以,只有以互相諒解的態度來處理為妥,以保證在訓練課及最后的演出過程中,大家都處于最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最快樂的藝術合作環境里。
《合作訓練課》可培養學生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教師在排練及演出的過程中,對藝術風格和表演技術的要求必須是嚴格的,對訓練中個別漫不經心的同學,以及在同學中已具有的技術范圍內出現的不該有的錯誤,則需嚴格指出,不能放過,以達到統一目的。(當然在態度上要誠懇并留有余地)有些技術上的難度一時達不到要求,就不要在訓練中糾纏,可要求同學在個別練習或分部練習中去解決。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自1999年建立音樂學科,十分注重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始建于1812年的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表演藝術大學,擁有近19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藝術大學之一。它培養的藝術人才遍布世界各地,在音樂教育、戲劇、電影電視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華東師范大學與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表演藝術大學自2004年起就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合作和交流關系,兩校互派師生講課訪學。此次合作演出《假扮園丁的姑娘》,使兩校的合作關系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促成本次合作的是該劇策劃人,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聲樂博士曹金。身為一名聲樂教師,她在遠赴奧地利學習深造時,心系學校聲樂學科的發展建設,通過多方面的溝通聯系,最終促成中奧雙方達成合作協議。
2006年是偉大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誕辰250周年。但對他的早期作品一般世界各國樂壇涉足甚少,此次奧方提出將《假扮園丁的姑娘》搬上兩國舞臺,也是對莫扎特的一種全面回顧。《假扮園丁的姑娘》是部三幕詼諧、活潑、生動的喜歌劇,講述了18世紀末,在歐洲一個貴族家庭發生的愛情故事,劇中人物經歷了種種磨難,最終通過自己的智慧、勇氣和不懈的追求,有情人終成眷屬。該劇在音樂上,極具莫扎特早期音樂風格特點,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經過多日的磨合和導演的悉心點撥,加之充分的案頭工作。中奧演員的合作相當協調、默契,演唱風格也很統一。
該劇在人員配備上,均選擇了各自學校的最強陣容。劇中男演員由奧方學生擔任,女演員由中方學生擔任。樂隊和指揮由中方擔任,導演由奧方擔任。指揮是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侯潤宇;導演是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表演藝術大學著名教授邁克爾?蒂姆。蒂姆畢業于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曾受聘于艾森歌劇院。1973-1978年,被聘為哈根歌劇院、多特蒙德市立劇院的首席舞臺導演。從1989年起,他成為維也納音樂表演藝術大學歌劇系的教授。藝術指導是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特聘專家弗朗克?范寧。他先后在德國柏林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擔任歌劇藝術指導和指揮,曾與著名指揮家卡拉揚合作十余年,2005年至今,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公布征求意見以來,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規劃綱要》在職業教育部分有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特別關注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創新。第一次提出制定校企合作法規,并將其納入國家教育體制重大改革試點范圍。“世界各國在職業教育方面都采取一個共同的辦法,就是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意義
1、對企業的意義
眾所周知,企業的目標是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所以探求校企合作對企業的意義,就要從是否有利于增進企業的利潤或減少企業的成本角度分析。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對企業意義有二:其一,可以為企業定期培訓所需要的各類型準熟練的員工,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高科技信息人才,節省人力資源的搜尋成本,并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員工短缺的風險成本;其二,通過校企合作,讓更多的學生、老師、家長等了解企業,參與到企業的生產活動過程中,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校企合作還具有免費廣告的作用。
2、對學校的意義
校企合作對于學校的意義就更為直觀,學校通過企業反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利用企業的場地、設備、技術等來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校企合作能很好地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很好地促進了學校招生工作的進行。
3、對學生的意義
通過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參與企業的生產銷售等過程,融入企業的文化、了解企業的管理工作。校企合作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
二、傳統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的雛形自20世紀20年代形成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豐富多彩的校企合作模式為社會培養出眾多的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提高了勞動者勞動技能和熟練程度,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校企合作發展幾十年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1、職業院校缺乏對合作企業的吸引力
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培養方式、教學過程等方面與企業需求不符,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體制機制沒有形成。職業院校在合作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形成對企業較強的吸引力。比如我校商務經紀與專業在和安徽省吉大房地產公司合作過程,院校還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針對性、實踐性和職業特色,還沒有形與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相對應的獨立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在校所學知識技能與現代企業要求相差甚遠,從而導致職業院校畢業生不能達到頂崗實習的要求。
2、企業積極性主動性不足
目前,各個院校之間競爭的加劇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各個院校都積極地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學校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生源等不同,與企業合作的深度、方式等也有很大的區別。但不管哪種方式,一般在尋求合作的過程中,學校都是主動去尋找企業,更嚴格地說,是學校找熟人、找關系來邀請企業與自己合作。企業主動找學校的不是很多,可以說是很少。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很是不足。
3、校企合作缺乏穩定的基石
要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落到實處,校企合作雙方必須實現真正的“聯姻”。真正的“聯姻”是互惠互利的的“聯姻”,是能夠滿足對方需要的“聯姻”,是誠懇為對方考慮的“聯姻”。我們現在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雖然也實現了“聯姻”,但這種“聯姻”大多數只考慮自己單方的利益,而忽視了對方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缺少這種互惠互利的穩定基石。我校在與安徽省吉大房地產公司、安徽省工商聯人才市場等單位進行合作的過程中,頂崗實習的時間安排,實習人數的分配等基本都是由學校制定,而我們的安排分配有時并不能很好滿足企業用工的需要。
4、校企合作過于追求形式化
職業教育發展幾十年來,我國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有企業給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實訓指導、實訓設備等,學校則把廉價勞動力――學生送入企業打短期工。這種短期工,如一周或兩周等,只能讓學生對企業的某一個方面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不能真正掌握操作技能,企業的管理本質,全面認識某一個崗位或行業。因此,一些合作只流于形式,合作是松散的、低層次的,缺乏實質的內容。
三、三個“有利于”是校企合作共贏的穩定基石
校企合作要長久、深入、穩定地進行,我們就要探尋校企合作共贏的穩定基石,這塊基石要至少能夠讓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在某些方面達成共識,讓三方都覺得付出精力、人力、財力等做這件事能夠為自己帶來事業的提升。
1、有利于企業需求的滿足
眾所周知,企業的目標有很多,在眾多的目標中,不管是哪個目標,都要以營利作為中心,這是企業的核心,否則不能稱之為企業。所以,企業在選擇是否進行校企合作、和誰進行校企合作、進行什么形式的校企合作、什么時間進行校企合作等問題時,都一定考慮這次校企合作的選擇能為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利益:擴大企業知名、解決短期用工短缺、培養潛在的員工和顧客-----因此,企業的營利性,決定了要想和企業長期、深入、穩定地進行合作,必須滿足企業盈利性相關的某些需求。這類需求的不斷滿足,是企業選擇校企合作的原動力。
2、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尤其注重其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借助一定的場地、設備、環境等條件,由于資金緊張等原因,這恰恰是學校的弱項。所以學校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把實踐這塊短板補上。使我們的畢業生走出校門后就能成為一名較為熟練的員工,稍加指導就是一名在某一崗位上勝任的員工。通過校企合作的反饋意見,來進一步改進教學的內容、教授的方法和課程的安排等。總之,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非常有用的途徑,它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3、有利于學生就業
通過近幾年的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分析,我們發現大多企業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動手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所以,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會是一個具有較高文化素養水平又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走出學校大都收到企業等相關部門的親賴。從這個意義上講,校企合作對學生來講是必要的,也容易變成學生的一種在需求。
合理的校企合作,就是要能夠調動三方的積極性,讓合作成為三 文化藝術博覽 日本倫理中的忠孝思想 淺談避暑山莊與清代宮廷畫的淵源 淺論龍山文化晚期河洛地區的人地關系 衍紙藝術裝飾畫
四、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這里所強調校企合作不再是基礎層面上的討論,而是一種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上的創新,不僅是職業教育特色的體現,更是高職院校深層次和發展的根基。現將我校商務經紀與專業及其他專業比較好的成功的校企合作形式介紹如下。
1、職業經理人一對一幫扶
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下,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率先和安徽省青年經理人聯合會攜手,一批優秀的企業CEO、企業家與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共同探討大學生創業、就業的話題。幫扶在校大學生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但我們又不是通常人們所看到的“結對子”。除了物質上資助在校的貧困大學生,更傾向于幫助解決被幫扶的畢業大學生就業難題,在受助的學生中,注重有創業特質的學生,使之打造未來的經理人、企業家。僅2013年一期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完成了幫扶對接,已有近90名大學生得到幫扶。企業學生一對一幫扶活動是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學生直接與企業家面對面的方式,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就業潛力、提高學生的就業意識。
2、校內工作站點的設立
我校商務經紀與專業從2006年開始招生以來,通過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先后和安徽省吉大房地產公司、安徽省工商聯人才市場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安徽分公司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幾個月的校外頂崗實習,還不足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于是我們把安徽省工商聯人才市場的一些工作環節引入校園。這樣既能擴大人才市場在學校的影響,增加市場的勞務供給,也能把幾個月的短期實習變成學生的日常工作。于是,互惠互利的安徽省工商聯人才市場財貿工作站成立。工作站接受人才市場的工作指導與培訓,受其監督和管理,定期向其報告工作。站長由競選選出,一般任期兩年;學校為其免費提供辦公場所,提供固定信息宣傳欄;大一新生都可申請加入成為會員,經站長和相關負責人面試審查合格后入站成為會員等。現已經運行了四年,鍛煉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擴大了安徽省工商聯人才市場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也為其培養了一批有一批優秀的員工。
3、定期實習和假期工作相結合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商務經紀與專業專業從2006年招生第一屆學生以來,每屆學生到大二第二學期,我們都會安排學生到上述的三個實習基地進行為期1―2個月頂崗實習。實習前由學生自己選擇實習單位,負責人統計人數后和企業溝通,確定好每個單位實習人數和名單后有各個企業統一分配工作崗位。實習開始后,校內老師分組定期到企業看望學生,聽取企業相關人員和學生的意見。實習結束,學生要上交實習鑒定表和實習日志,并召開實習交流會。寒暑假時,企業和學校會鼓勵學生再回到原實習企業繼續工作。
4、企業領導座談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商務經紀與專業專業近幾年來一直在探索各種可能的方式,以促進人才的培養。從2008年起,我們定期舉辦企業領導座談會。座談會上,企業負責人會向學生和老師介紹企業的發展情況、發展機遇以及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等。學生可以就學習、擇業、工作、個人問題等向企業領導提問甚至與企業領導辯論。通過交流,企業領導為學生的學習、工作等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為企業自身培訓新進員工打下了基礎。
5、企業化管理班級
班級管理企業化是通過借鑒企業管理中的部分先進理念,創造和模擬企業情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企業化管理班級的具體操作是把一個班級看作一個企業,學生就是員工,各個班級干部就是企業的中層領導,班長則是企業的CEO,而教師的角色相當于董事。CEO和中層領導干部有同學通過演講投票選出。這樣一個班級企業以學習為主要產品,整體的成績代表和班級綜合測評為企業的業績。CEO向董事負責并統領全班,中層領導干部各司其職并向CEO負責和匯報工作。經過這樣的一種管理,學生能較早接受企業的競爭和運營模式,為以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當前,國家給職業教育提供很好的平臺,實施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職業院校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職業學校要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切實可行校企合作模式,為社會培養出真正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田毅;師學義;付薇;黃勤;;選題驅動式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改革與實踐――以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1年04期
[2]曹俊;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探析[J];美術大觀;2008年12期
[3]吳亞男;毛有虎;石懷偉;李倩;;校企合作創新畢業設計新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13期
[4]張春玲;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及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年第2期
[5]許晉仙;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基金項目:
2012年度安徽省級質量工程與教學研究項目《基于項目平臺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研究》 (編號:2012jyxm80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