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神經疾病療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治療方案特點及優點
本療法針對睡眠障礙的中醫病因病機特點,根據經絡學的“經脈與皮部”理論、“陰病行陽,陽病行陰”的治療取位原則,結合現代醫學神經解剖學,即內臟器官的感覺神經纖維與一定的皮膚肌肉區的感覺神經纖維進入相同的脊髓節段,內臟與體表可以通過這條途徑,在植物神經和體液參與相互聯系的理論指導下,采用滾針刺激以“五臟背俞穴”所在背部膀胱經脈及“陽脈之海”的督脈為主的經脈刺激治療,通過調和臟腑神氣,不僅治療患者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降低的問題,而且對患者覺醒期間的功能也具有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患者白天的工作及生活質量。療法充分體現了中醫學基于對生命活動規律和疾病發生學的整體觀,對疾病的治療立足于通過臟腑、經絡、氣血的整體功能的調節,建立機體內環境的穩態,維持人體氣機升降出入、功能活動的有序性,以提高機體對外環境的適應能力。
盡管五臟神亂所致不寐各具不同特點,但均為不寐(失眠證)。所以,無論虛實證型之失眠證,皆可通過滾針調節“五臟俞穴”為主的“經脈”,起到調整臟腑虛實、調和氣血、通經活絡、平衡陰陽之作用。
診斷標準
西醫標準 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非器質性失眠證國家西醫診斷標準。
中醫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中醫“不寐”病的診斷標準。
適應證
年齡16~75歲(原則可以不限)。
失眠證表現為難以人睡,易醒,睡眠不深,多夢,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有極度關注失眠結果的優勢觀念。
睡眠潛伏期>30分鐘,3次/周。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7分(其總評分21分,>7分可診斷失眠證,故治療以分值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即病情輕效果好)。
病程>3個月(失眠證疾病早期治療為佳,即病程越短越佳)。
禁忌證
軀體疾病或各種精神疾患(如抑郁、焦慮等)導致的繼發性失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酗酒和(或)精神藥物濫用和依賴所致失眠者;惡性、消耗性疾病,治療部位皮膚潰瘍或瘡瘍患者。
技術操作方法
器械準備傳統滾針,蘇州醫療器械廠生產,型號:XY-1,器械號:850308。但由于該針具制作成本較高,目前該廠已不生產該針具。特點:滾針,用直徑1.5~2.5 cm,高2~3 cm的橡皮塞作滾筒,在上面均勻地插上不銹鋼短針50~90根,要求針尖同活,排列整齊,運用時滾動靈活。改進型滾針,航天部四川所生產[川藥器監(準)字94號],型號:JP-1,專利號:88218819、4(1989年獲四川省中醫科技進步二等獎)。特點:把古代九針中的園針與現代的磁療、電療技術有機結合,用直徑2.5cm、高3 cm的帶恒磁的圓柱做滾筒,在上面均勻地插上同針180根,非刺人型的針灸治療儀。改進針尖為鈍型后增加電刺激,通過電刺激達到刺激經絡部位的麻感。
詳細操作步驟
每次治療患者均取舒適俯臥位。
操作方法 滾針刺激背足太陽經脈循行的一、二線及督脈。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線從肺俞穴至腎俞穴,南上而下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第二線從大杼穴至志室,由上而下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督脈從命門穴至大椎穴南下而上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
如患者病情按中醫辨證偏實證型,滾針滾動治療開始時即可用力稍重,刺激大一些;如中醫辨證偏虛證型,滾針滾動治療開始時可用力稍輕,刺激小一些。
每線滾動10次,用力大小因人而異。以患者感到舒適、皮膚紅潤為度(因為皮膚紅潤是經絡氣血流通的表現),滾動15~20分鐘。
治療時間及療程
1次/日,每次盡量在臨睡時操作使用,以較慢速度循經滾動10次,以皮膚潮紅為度;每周5次,中間休息2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注:患者可以自己購買針具在醫生指導下回家自己操作使用,以鞏固療效,節約醫療成本)。
關鍵技術環節
按照經絡循行方向,循經反復滾動,用力均勻平穩。并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耐受力等情況,運用適當的手力,做到既能導引經氣,又不損傷皮膚。一般循經滾動10次,以患者既感到治療有一定力度又舒適,同時治療部位經脈皮膚紅潤為度。就治療時間而言,一般以臨睡時使用為佳。
注意事項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藥熱敷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73-02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稱頸椎病綜合征,是一組臨床癥候群。它是由于頸段脊柱的慢性勞損、急性外傷和中老年性椎間盤退變及其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累及其周圍的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或頸部軟組織,而出現各種癥狀的臨床多發病。中醫學把頸椎病歸屬于痹癥范疇[1]。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發病率的50%-60%。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并向上肢、手部反射;病變部位高者可向頸枕部反射,反射痛范圍根據受壓神經根不同而表現在相應皮節。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同時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拉患肢時,可發生劇烈閃電樣銳痛,且肩部上聳。病史長著上肢肌可萎縮。觸診橫突、關節突可有壓痛或錯位征,斜方肌、肩袖及三角肌等處有壓痛。患者上舉、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40歲以上長期低頭工作或睡眠姿勢不良者易患本病。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等原因,呈現年輕化趨勢。筆者應用中藥袋熱敷法配合牽引治療和辨證施護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70例,均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該觀察125例均為新津縣中醫醫院針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70歲;病程最短20天,最長6年;平均2.8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頸肩疼痛和患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覺障礙與根性痛、肌力減弱等癥狀,所有患者做X線或CT、MRI檢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弓,或椎間隙及椎間孔變窄,或鉤椎關節與關節突關節增生。將125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70人,對照組55人,對照組采用針灸、按摩、牽引、中頻等方法治療。
1.2 病例排除標準[2]。伴有嚴重眩暈、耳鳴、惡心嘔吐,嚴重頸椎間盤突出,頸椎有骨質破壞,脊髓型頸椎病,頸椎嚴重外傷,排除頸椎外病變(胸腔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1.3 治療方法。
1.3.1 中藥袋熱敷治療。中藥熱敷袋是新津縣中醫醫院針灸康復科自制的一種熱敷于患處中草藥袋。該中藥袋用大青鹽、三七、當歸、丹參、制乳香、制沒藥、制川烏、制草烏、川芎、桂枝、木香、羌活、伸筋草、獨活、透骨草、雞血藤、元胡、川牛膝、紅花等中草藥,研為粗末,裝入布袋制作而成。治療時,用塑料袋包裹中藥袋置于微波爐高溫加熱3分鐘,溫度被皮膚耐受時,用毛巾包裹中藥袋后放置于床頭,患者取仰臥位,將頸項部暴露放置在中藥袋上,溫度過低后,再在微波爐加熱,每次治療30分鐘,一天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
1.3.2 牽引治療。采用DYJ-3微電腦多功能頸椎牽引機,枕頜帶電腦間歇牽引法,患者取坐位,枕頜布帶固定,頭前屈15°~30°,重量從10kg開始逐漸加至20kg,每次20分鐘,兩天一次,牽引7次為一個療程。牽引時以患者感覺舒適,可耐受為宜,保證牽引的持續性。正確有效的牽引能解除機械性壓迫,但要注意牽引時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并及時發現牽引過程中的反應。
1.4 護理方法。
1.4.1 中藥袋熱敷時的護理:①排除皮膚破損、潰瘍、丘疹、過敏皮膚及其他皮膚病變的患者;②向患者說明本療法的作用,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取得合作;③熱敷前,做好一般基礎護理措施,保持床面平整,床單清潔;④實施熱敷前,清潔熱敷部位的皮膚,準確測試布袋溫度,熱敷時杜絕燙傷患者,注意保持藥物溫度應在60~70℃左右,不宜過高或過低,過高易燙傷頸項部皮膚,過低達不到熱敷效果;⑤熱敷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詢問患者感受,定時巡視,及時處理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⑥熱敷時保持仰臥位,用毛巾將中藥袋包裹;⑦治療后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皮疹、瘙癢、水泡等,囑患者熱敷后2h內不要洗澡,注意局部保暖。
1.4.2 心理護理。由于長期慢性疼痛和急性發作,患者痛苦不堪,常常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擔心癱瘓發生,所以患者易產生焦慮不安和恐懼心理。耐心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和治療原理,介紹成功病例,消除焦慮和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爭取全面康復。
1.4.3 日常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中維持正確的臥、坐、立、行的姿勢,保持正確的頸椎生理曲度,頸項部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減少慢性損傷的發生。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寒冷、潮濕刺激引起肌肉痙攣,增加椎間盤突出內壓。
2 療效判定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2]。治愈:原有癥狀消失,肌力及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觀察3個月未見復發。顯效:原有頸肩臂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但在某些誘因下發作,頸、肢體功能改善。好轉:原有癥狀、體征程度較前有所減輕。無效:原有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2.2 治療療效結果。
表1 兩組臨床療效(n,%)
組別例臨床治愈顯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治療組70104212691.42%對照組5561917885.45 注: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
2.3 疼痛評分。將兩組病例治療前后使用數字疼痛評分法進行疼痛評分并進行比較,具體見表2。
表2 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5.24±1.525.45±1.49治療后1.25±1.183.26±1.42 注:兩組治療前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性。兩組治療后比較P
3 討論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頸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在中年以后發病,男性多于女性。該病屬于中醫痹證范疇,病機為氣血虛弱、肝腎虧虛,過度勞累以及外感風寒濕邪侵邪而發病,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凝滯,經絡受阻而出現疼痛、麻木癥狀,治療當以祛風散寒除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益氣養血為主。中藥熱敷袋中川芎、當歸、制乳沒、紅花丹參有活血化瘀、通絡之功;伸筋草、透骨草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制川烏、制草烏溫經散寒止痛之效;雞血藤、川牛膝善活血伸筋,為痹證之要藥;中藥熱敷袋直接熱敷于頸部及相關穴位,可以促進毛孔張大,有助于藥物滲透,使藥物有效成份由穴位進入經絡直達病灶,并在患處形成較高濃度,充分發揮藥物作用,改善局部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癥狀。間歇性牽引可以能增大椎間孔,松解頸部肌肉痙攣,調整和恢復錯位的小關節,并牽開嵌頓的關節囊,對受壓神經根有松懈和減壓作用。牽引配合中藥袋熱敷通過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環、免疫調節及自由基清除作用,使局部致痛物質減少,消除病變組織對神經、血管的不良刺激,起到松懈神經和軟組織粘連、消除水腫、軟化骨刺、抵制增生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癥狀根治疾病的目的。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和日常生活中施以正確的護理指導,讓患者樹立戰勝疼痛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有助于疾病的全面康復同時也降低和疾病的復發率。中藥袋熱敷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操作簡單,通過培訓患者如果掌握使用方法后可以在家自己使用,起到防治頸椎病的目的,在臨床上值得推廣運用。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介入治療的并發癥發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選取本院80例接受神經介入治療的患者,通過對其基本資料、疾病類型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并探討有效的并發癥防治措施。結果80例神經介入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8例,發生率為10%,其中腦血管痙攣發生率3.75%、微導管到位失敗發生率2.50%、血栓形成發生率2.50%、彈簧圈移位發生率1.25%、分別占比37.50%、25.00%、25.00%、12.50%,以腦血管痙攣發生率最高。結論運用神經介入治療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表現為血栓形成、腦血管痙攣等,想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應當注重熟練操作技術,正確了解適應證等,并做好并發癥的對癥處理。
關鍵詞:神經介入治療;并發癥;防治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神經介入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隨機選擇80例,均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進行診斷[1]。80例患者中最低年齡為38歲,最高年齡為70歲,平均年齡為(51.03±5.24)歲,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發病距治療時間在4h~25d之間,平均時間為(6.06±1.14)d,其中頸內動脈狹窄患者16例,腦動脈靜脈畸形患者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46例。
1.2方法
80例患者在進行神經介入治療前必須做好詳細的檢查,確保滿足神經介入治療要求,并于術前24h給予尼莫地平(生產廠家: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7521)注射,起到降低術中血管痙攣發作的作用。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展開手術治療,給予患者全麻方式,選擇左側股動脈進行穿刺,結合導絲、導管將微導管放置病變位置,依據患者病情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放置電解彈簧圈、注射栓塞劑等。
1.3觀察指標
對80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類型進行觀察分析。
2結果
80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類型分析:分析附表可知,80例神經介入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8例,發生率為10%,其中腦血管痙攣發生率3.75%、微導管到位失敗發生率2.50%、血栓形成發生率2.50%、彈簧圈移位發生率1.25%、分別占比37.50%、25.00%、25.00%、12.50%,以腦血管痙攣發生率最高。
3討論
雖然神經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但也可能引發一些并發癥,部分患者可能因為并發癥嚴重或處理不當而威脅生命安全[2]。因此需要術前做好對患者的檢查,確保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80例神經介入治療患者并發癥發生8例,發生率為10%,其中腦血管痙攣發生率3.75%、微導管到位失敗發生率2.50%、血栓形成發生率2.50%、彈簧圈移位發生率1.25%、分別占比37.50%、25.00%、25.00%、12.50%,以腦血管痙攣發生率最高,表明神經介入治療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如腦血管痙攣、微導管到位失敗、血栓形成、彈簧圈移位等。導致腦血管痙攣并發癥發生主要是由于介入材料對患者血管壁造成機械刺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因此在治療時,應當盡量減少導絲的刺激。當發生腦血管痙攣癥狀后,首先需要穩定患者的狀態,并做好降壓處理和血管擴張,并將罌粟堿等解痙攣藥物通過導管輸入到患者體內,緩解患者癥狀,而且應當暫停神經介入治療。微導管到位失敗一般是由于患者血管迂曲、細長等發生,因此在治療前需要對患者血管畸形準確的評估,降低該情況的發生。血栓形成屬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當患者發生血栓形成后,必須及時進行接觸性溶解處理,將60萬單位尿激酶通過微導管注入,以有效緩解患者癥狀。當發生彈簧圈移位后,應當將導管取出,若彈簧圈過長,則需要將彈簧圈殘端送至頸外端,隨后再進行抗凝治療。
長期臥床者或病情較重者,首先應注意全身營養,根據病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的膳食,鼓勵病人多進食,生活不能自理者應及時喂食喂水,以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要協助病人經常變換,一般每2-3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可墊海綿墊或氣墊褥;床鋪要保持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傷口若有分泌物要及時更換敷料,若有大小便失禁、嘔吐及出汗情況時,應及時擦洗干凈,被服濕了要及時更換,衣物經常洗曬干凈。不可使用破損的便盆,使用便盆時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時在便盆邊緣上墊以軟紙或布墊,以防擦傷皮膚。
經常性的按摩可增進局部血液循環,對預防褥瘡有一定的效果。在此介紹紅花酒精的配制方法及按摩手法,供大家參考:
1.紅花酒精配制 紅花具有活血通絡,去瘀止痛功用。到中藥房購紅花6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中1-2天,即可搽用。
2.全背部按摩手法 協助病人俯臥或側臥,露出背部,先以熱水進行擦洗,再以兩手或一手蘸少許紅花酒精作按摩。按摩者斜站在病人的右側,兩手從病人雙側臀部開始,沿脊柱兩旁向上按摩(全手掌按順時針方向均勻打圈按摩,力量要足夠刺激肌肉組織),至肩部時,手法稍輕,轉向下至腰部止。如此有節奏的按摩數次,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開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頸椎處(后頸部)。
3.受壓處局部按摩 蘸少許紅花酒精,以手掌大小魚際部位緊貼皮膚,作壓力均勻的向中心方向按摩,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每次約3-5分鐘。如局部呈現褥瘡的早期癥狀(局部瘀血發紅),按摩時不要在該處加重壓,可用拇指指腹作環狀動作,輕柔地由近褥瘡處向外按摩。
怎樣護理心肌梗塞病人
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時,陪護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注意讓病人休息 一般來說,老年人發病的第一周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動,臥床休息對于心肌梗塞病人而言非常重要。
讓病人適當運動 起先可在床上做簡單的肢體運動,如手臂、腿、腳等,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然后根據病人自身的狀況,可離床在室內適當活動,但要注意活動時間。如果病人的狀態較好,可考慮戶外活動,但仍不能做劇烈活動。
注意病人的用藥 心肌梗死的主要癥狀是胸痛,常需要一些止痛藥以及麻醉劑,如嗎啡等。但這些藥物都能抑制呼吸中樞,加重支氣管疾病,因此要慎用。如老年人出現精神混亂,不宜使用鎮靜劑。
監測生命體征 應每1-2小時為老年人測量一次血壓、脈搏和呼吸。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予以治療。
保持二便通暢 病危老年人應留置導尿,同時每天服甘油或蜂蜜,使糞便變軟,防止便秘的發生。
飲食調整 每日做到少量多餐,多給患者食用清淡流質飲食,要限制鹽和脂肪的攝入量,減少水分在患者體內的潴留,以減輕心臟負擔。
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 若患者因病難以入睡時,可按醫囑讓患者口服少量的鎮靜劑或安眠藥促進睡眠。(紅云)
不同環境的身體療養法
1.溫泉療法:泉水的溫度可使人體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水的浮力和壓力對人體有按摩、收斂、消腫、止痛的功能。因此,有皮膚、肌肉、關節、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以選擇在休息的時間泡泡溫泉。
2.海濱療法:海療學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一門專門的學問。在氣候宜人、光照強的海濱進行日光浴,最為合適不過了。有血液病、糖尿病、心臟病以及呼吸、皮膚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經常去海濱度假。
關鍵詞:超聲;微創經皮腎鏡;腎結石;輸尿管上段結石;并發癥
Ultrasound 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
微創經皮腎鏡目前已經成為治療腎臟結石、輸尿管上段結石、多發結石等上尿路結石的主要治療方式。微創經皮腎鏡可在直視狀態下發現結石并將結石粉碎,可一次性粉碎結石并將碎石取出,在手術過程中可隨時停止操作,分階段進行治療[1]。其治療效果可與體外沖擊波碎石相互補,患者損傷小于開放性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短。利用超聲引導定位微創腎鏡手術整個手術操作簡單,無電離輻射問題,且手術效果較理想,但也會伴隨并發癥的發生[2]。主要并發癥為術中出血、術中腎集合系統穿孔、術后遲發性出血、膿毒血癥、嚴重感染等。本文報道,我院開展超聲定位下經皮腎鏡取治療腎結石和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并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12月來我院治療的腎結石和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246例,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06例,患者年齡在20~56歲,平均年齡42.3歲。其中腎結石患者153例,輸尿管上段結石13例,多發結石98例,雙腎結石23例,單發腎臟結石45例,多發腎臟結石136例,單側輸尿管上段121例,雙側輸尿管上段結石25例。結石直徑在1.2~2.9 cm,結石直徑平均約為1.9 cm。78例患者之前曾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進行保守治療,但未得到明顯效果。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1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超生引導微創經皮腎鏡治療。
1.2儀器和設備 B超機、18G穿刺針、斑馬導絲、筋膜擴張器、鞘擴張器、取石鉗、液壓灌注泵、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機。
1.3方法 患者手術前要進行全面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凝血機能、血液生化分析等。常規進行B超檢查雙腎影像,了解患者腎功能結構、結石位置及結石和腎盂的位置關系;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腹部CT掃描,詳細了解患者泌尿系統是否存在畸形;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留尿樣做藥敏培養,選取感染病原體敏感抗生素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術前詳細評估患者心、腦、肺重要器官功能,研究對象排除以上器官患有重要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治療采用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詳細記錄患者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不良反應等。觀察組采用超生引導腎鏡微創治療,患者采用氣管內全麻,取截石位,在輸尿管鏡直視下將輸尿管導管插入患側輸尿管,導尿管留置并固定[3]。再取俯臥位,向輸尿管導管注水,形成人工腎積水。在超聲引導定位下進行穿刺,穿刺避開肋骨和胸膜,用腎穿刺針穿入腎集合系統,拔出針芯有尿液流出后將斑馬導絲放入,后用刀劃開穿刺針附近皮膚,退出穿刺鞘,用腎筋膜擴張器擴張,建立經皮腎通道。輸尿管鏡通過腎集合通道進入腎盂,通過注水找到腎結石,再用氣壓彈道碎石機進行碎石和取石[4]。常規放置雙J管,在術后1個月后拔出雙J管。復診時復查腹部臥位影響,明確是否有結石殘留,若留有結石需再次進行清石或改用體外沖擊波碎石。
2結果
本次研究的246例患者中,觀察組123例患者除2例患者在術中未能通過經皮腎鏡通道碎石取石,平均手術時間在(56.7±13.1)min,住院時間(1.1±0.1)d,并發癥情況:術后遲發性出血5例,術中大出血需要輸血者2例,經皮腎通道創建失敗2例,胸腔積液1例;對照組123例患者,術中并發癥出現21例,手術平均時間(120±12.1)min,住院時間(3.2±0.3)d,兩組間數據比較P
3討論
腎結石和輸尿管上段結石傳統方式的治療為開放手術,隨著經皮腎鏡碎石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具有微創、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少的特點,逐步代替了傳統的開放手術[5]。在手術過程中能否成功選擇最佳的位置建立碎石通道,成為經皮腎鏡手術的重點課題。傳統的X線定位臨床中雖然多見,但其需要注射造影劑,并且對醫患都會存在放射損傷,操作風險隨之增加[6]。超聲影像可準確提供腎臟的內部構造、結石和腎盂的關系,可實時動態檢測整個穿刺過程,保證了穿刺的準確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7]。超聲引導經皮腎鏡治療腎及輸尿管上段結石具有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旋.微創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 78 例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3):31-32.
[2]李文雄,曹明欣,王忠,等.B超定位MPCNL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11):69-71.
[3]談健,寧松毅,湯華明.超聲引導經皮腎鏡超聲彈道聯合碎石術治療腎及輸尿管上段結石[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2):112-114.
[4] Mohammed A, Al-Ghazo,Ibrahim Fathi, Ghalayini,Rami S, Al-Azab,Osamah, Bani Hani,Ibrahim, Bani-Hani,Mohammad, Abuharfil,Yazan, Haddad.Emergency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 in acute renal colic caused by ureteral calculi: a retrospective study[J].Urological research, 2011,39(6):1596-1597.
[5]舒鐵環,劉祚君,劉永紅.微創經皮腎鏡治療腎及輸尿管上段結石[J].醫學臨床研究.2005,22(8):1128-1129.
【關 鍵 詞】強制醫療 檢察 法律監督
近年來,精神病人實施違法行為,擾亂社會秩序的現象日益嚴重,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關于精神病人的處遇問題也成為研究的重要內容。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84條至第289條,對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做出框架性規定。對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設置強制醫療的特別程序,體現了法律對于社會安全和精神病人健康及其他合法利益的雙重關懷,能夠有效避免精神病人再次實施危害社會或自己的行為,也有利于精神病人的精神康復。
一、強制醫療概述
(一)強制醫療的性質
我國《刑法》第18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作為強制醫療的實體法規定,這一條文內容過于原則,在實踐層面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強制醫療作為一種對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處分措施,具有保護性、強制性和治療性等特點,它強調事前的預防,與具有事后懲罰性的刑罰有著根本的區別。由于我國刑法對強制醫療的性質缺乏明確的界定,導致長期以來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對強制醫療的性質都存在不同的認識。有學者認為是保安處分,“強制醫療是我國現行刑法明文規定的一種刑法上的保安處分,也是世界各國適用范圍較廣的一種保安處分”[1],也有人認為它是行政強制措施,還有人認為它是刑事強制措施。新刑訴法將強制醫療程序作為刑事訴訟特別程序加以規定,明確了強制醫療作為限制與剝奪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人身自由的社會防衛措施的性質。
(二)強制醫療程序的立法構建
新刑訴法明確了強制醫療的適用條件、啟動程序、審理程序、解除程序、法律援助和救濟程序以及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
1.規定了強制醫療的適用條件
新刑訴法第284條規定: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根據該條規定,實施強制醫療的對象,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行為人必須實施了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即犯罪行為的暴力性和后果的嚴重性。二是行為人必須是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即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鑒定的必經性。三是行為人必須有繼續危害社會的可能,即繼續危害社會的人身危險性。只有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能被視為有實施強制醫療的需要。
2.規定了強制醫療的啟動程序
新刑訴法第285條第2款規定: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寫出強制醫療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移送或者在審查過程中發現的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可以做出強制醫療的決定。本條規定了強制醫療啟動的兩種方式:一是申請制,即由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二是法院依職權啟動制。
3.規定了強制醫療的審理程序
新刑訴法第285條第1款規定了對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由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歸根結底是一種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由人民法院決定能體現審慎公正的原則,也有利于防止“被精神病”或者假冒精神病人逃避刑事處罰的情況發生。第286條第1款規定了強制醫療的審理形式,即組成合議庭;第2款規定了庭審中的訴訟參與人,即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人。第287條第1款規定了對強制醫療的審理期限為一個月。這些規定說明強制醫療作為刑事訴訟特別程序,雖然本身具有非訴訟性質,但仍然要按照司法程序而不是行政審批程序來進行,以防止權力被濫用。
4.規定了強制醫療的法律援助及救濟程序
新刑訴法第286條第2款規定被申請人或被告人沒有委托訴訟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第287條第2款規定: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親屬對強制醫療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這一救濟程序設計不同于普通程序,考慮到案件本身的非訟性質以及對上述有關人員權利的保護,特別引入了復議程序。
5.規定了強制醫療的解除程序
新刑訴法第288條第1款規定:強制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診斷評估,對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及時提出解除意見,報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批準。第2款規定: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有權申請解除強制醫療。法律除規定了可依強制醫療機構意見解除外,還賦予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申請解除的權利,以防止強制醫療被濫用或者不必要的延長。
6.規定了檢察機關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
新刑訴法第289條對此做出了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監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對決定的監督和對執行的監督。
二、檢察機關在強制醫療程序中的職責
根據新刑訴法對強制醫療程序的立法構建,檢察機關在該程序中的職責分為兩方面:一是申請強制醫療的職責;二是法律監督的職責。其中法律監督的職責又分為對決定的監督和對執行的監督。對于這兩方面的職責,新刑訴法僅僅是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并未解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的具體操作問題,還有待司法或者立法解釋進行更為詳盡的規定。
(一)申請強制醫療的職責
根據新刑訴法第285條的規定,由人民檢察院承擔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醫療的職責。對于人民檢察院在審查過程中發現的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對于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寫出強制醫療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因此,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而應由人民檢察院承擔初步審查和向人民法院申請的職責。
(二)法律監督的職責
1.對強制醫療決定的監督
在強制醫療的整個決定過程中,既包括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也包括人民法院的審理活動。因此對強制醫療決定的監督也就當然的包括對這兩方面的監督。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監督,主要是通過審查公安機關提出的強制醫療意見書及相關辦案工作來實現的,包括偵查機關在收集精神病人實施暴力行為的證據材料,對精神病人進行鑒定的程序,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采取臨時的保護性約束措施等是否合法等。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在審理階段的監督,主要通過審查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對強制醫療的決定是否正確、合法等來實現。
2.對強制醫療執行的監督
強制醫療是對精神病人長期的醫療與診治活動,由于這些活動都是在強制醫療機構內進行的,強制醫療機構作為執行強制醫療的特定場所,類似于羈押場所,身處其中的精神病人將受到權利與自由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被強制醫療的精神病人的權利保障與待遇問題也需要高度關注,以確保強制醫療的正確運用。對強制醫療執行的監督應包括對強制醫療機構的執行活動以及人民法院解除強制醫療的批準活動的監督。具體來說,至少應當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對被強制醫療的精神病人生活待遇的監督;二是對被強制醫療的精神病人醫療狀況的監督;三是對被強制醫療的精神病人的權利保障的監督;四是強制醫療機構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精神病人進行診斷評估,并對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及時提出解除申請的監督;五是對人民法院解除強制醫療的批準程序和批準決定是否合法的監督。
三、檢察機關須要研究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檢察隊伍力量薄弱、相關知識匱乏
新刑訴法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也使得檢察機關當前面臨的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對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強制醫療及其法律監督,對檢察機關是一項新的業務,有效辦理申請強制醫療案件、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進行法律監督,必須首先解決辦案力量薄弱的問題。以對強制醫療執行的監督為例,《刑訴規則》(征求意見稿)將該任務分配給了監所檢察部門,如某市監所檢察部門在編干警30人,在崗25人,負責全市7個監管場所和7個縣區社區矯正工作的法律監督,每個業務單元的干警不足2人,加之對強制醫療執行的巡回或派駐檢察業務,人少、事多、面廣的矛盾尤為突出。
另外,檢察人員精神衛生方面的基礎知識薄弱,也會妨礙職責的有效履行。公訴部門在監督強制醫療決定是否合法時,重點應審查涉案精神病人是否真正患有精神病、是否達到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監所檢察部門在對強制醫療的執行監督中,對被強制醫療的精神病人醫療狀況、強制醫療機構的診斷評估是重要的監督內容。這些都要求檢察人員具備一定的精神衛生方面的專業知識。
(二)相關銜接、配套制度尚未建立
在強制醫療整個程序中,各方的協調與配合十分重要。若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銜接與配套機制,必將影響強制醫療目的的實現,影響檢察機關監督職責的有效履行。
1.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之間
《刑訴規則》(征求意見稿)細化了檢察機關審查公安機關強制醫療意見書的具體內容,包括涉案精神病人身份狀況是否清楚;涉案精神病人實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為的事實是否清楚;公安機關對涉案精神病人進行鑒定的程序是否合法,涉案精神病人是否依法不負刑事責任,涉案精神病人是否有繼續危害社會的可能;證據材料是否隨案移送,不宜移送的證據的清單、復制件、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是否隨案移送;證據是否確實、充分,是否依法取得,有無應當排除非法證據的情形。要查清這些內容,僅有公安機關的強制醫療意見書是遠遠不夠的。公安機關在移送強制醫療意見書時是否還需要一并移送案卷材料,具體需要移送哪些相關材料。另外,公安機關如果對涉案精神病人采取臨時保護性約束措施,是否應當在移送意見書時一并告知檢察機關。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明確。
2.檢察機關與法院之間
對于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精神病人可能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是否必須征求檢察機關意見,《刑訴規則》(征求意見稿)中僅規定若法院征求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意見的,人民檢察院應當進行審查。如果法院未征求檢察機關意見而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直接決定施加強制醫療,既沒有人民檢察院的把關與審查,也沒有決定過程中的監督,就只能通過事后監督的方式進行監督,將大大影響監督的效力。
3.檢察機關部門之間
《刑訴規則》(征求意見稿)規定,對強制醫療決定的監督,由公訴部門負責;對強制醫療執行的監督,由監所檢察部門負責。決定與執行兩個環節是緊密相連的,監督過程也具有連續性。因此,公訴部門與監所檢察部門間如果沒有相關協作配合機制,也很難順利完成對強制醫療全過程的監督。如,公訴部門在對強制醫療決定進行監督后,對法院作出的強制醫療決定是否應當告知監所檢察部門,如何告知監所檢察部門,都有待進一步明確。
四、完善強制醫療程序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檢察隊伍建設
我國目前約有重性精神病人1600萬,每年由重性精神病人制造的嚴重肇事肇禍事件超過1萬起[2]。據連云港市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全市共有精神殘疾人2.24萬人,其中極重度(一級精神病殘疾)、重度(二級精神病殘疾)精神病人共0.8萬人,四個縣和三個城區分別為0.71萬人和0.09萬人。但嚴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尚無數據統計。強制醫療程序正式啟用后,具體新增工作量將有待進一步統計。但從目前看來,公訴部門除審查階段申請強制醫療可由原辦案人承擔外,對公安機關移送強制醫療意見書進行審查和向人民法院申請也將是耗時耗力的工作,須有專人負責審查、申請、出庭、監督工作。監所檢察部門由于需要對強制醫療機構進行派駐或者巡回檢察,至少應新增1至2名檢察人員承擔對強制醫療執行的檢察監督工作。同時,要對涉及檢察工作的精神衛生方面專業知識進行專門培訓,提高檢察人員履行監督職能的能力。
(二)完善相關工作銜接和配套機制
公檢法在強制醫療程序中各自肩負著重要的職責,應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建立健全相關銜接和配套機制。從檢察機關的角度來看:
在公訴部門對強制醫療決定的監督中,要建立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的銜接、配套機制。如,公安機關在向檢察機關移送強制醫療意見書的同時,如果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采取臨時的保護性約束措施,也應及時告知檢察機關,同時將相關文書一并移送檢察機關,以便檢察機關及時掌握情況加以監督。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是將案件一審程序終結,依法對被告人作出不負刑事責任的判決后,啟動強制醫療特別程序,啟動強制醫療程序前及時告知檢察機關并通知檢察機關出席法庭。
(三)規范適用糾正意見監督方式,積極拓寬履行監督職能的渠道
為使對強制醫療程序的檢察監督取得實效,首先,檢察機關自身應當規范地適用糾正意見這一監督方式,確立強制醫療程序中糾正意見監督方式的具體內容,健全糾正意見監督方式的適用程序,提高糾正意見的規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強化溝通協調,積極拓寬履行監督職能的渠道,強化檢察機關內部公訴部門與監所檢察部門協調監督的合力,健全強制醫療檢察監督與外部監督的協調保障機制。
參考文獻:
[1]趙秉志.刑罰總論問題探索[M].法律出版社,2002:315.
關鍵詞:微血管減壓術;顱神經疾病;并發癥;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8例顱神經疾病患者,男性94例,女性54例,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56.8歲,臨床表現:45例左側額面部陣發疼痛、53例右側額面部陣發疼痛,病程0.4~19年,平均病程5.9年。在手術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癲癇和射頻治療。對于治療效果不佳者,實施外科手術治療。在手術前,所有患者給予顱腦MRI檢查,監測神經和橋小腦角區血管關系。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全身麻醉,選擇健側俯臥位。在乳突后發際內,作約5 cm弧形切口。若乳突氣房已磨開,選擇骨蠟對破口進行填塞,避免腦脊液漏。于手術顯微鏡狀況下,將硬膜和蛛網膜切開,使橋小腦角區充分暴露,探測三叉神經、周圍區域,找準責任血管,主要包含貫穿、壓迫和粘連血管,選擇Teflon棉墊在腦干、責任血管間墊好,選擇生物蛋白膠進行固定,確保硬腦膜的嚴密縫合[1]。
2結果
經過手術后,術后疼痛感明顯消失,8例發生眩暈和惡心,7例唇周皰疹,3例暫時性面癱,2例外展神經麻痹。有1例患者,g后5 d發生腦脊液鼻漏。同時,經過對癥處理和臨床護理后,均好轉出院。
3討論
3.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因患者疼痛屬于間歇性發作,大多數患者服藥或按摩治療,在短時間內,病情即可緩解,引起病情未得到終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根據相關報道表明,顱神經疾病極易引發嚴重抑郁和焦慮情緒。針對顱疾病患者,需加強護患溝通,按照患者年齡與性別,根據患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選擇不同溝通方式。在本組實驗中,所有患者均可順利手術;②疼痛護理。顱神經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常反復頻繁發作,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因此,需加強如下護理:重視患者疼痛,主動安慰患者,及時使用止痛藥物。定期巡視病房,監測患者疼痛時間長短、間隔長短與發作頻率,仔細做好護理記錄。保護患者面頰,防止皮膚出現破損感染。待疼痛發作時,若患者無法忍受,可適度增加止痛藥物,鼓勵患者疼痛后,及時補充營養,確保足夠睡眠;③術前準備。患者入院后,給予血尿常規、心電圖檢查,如有必要,給予MRA與MRI檢查。在術前1 d,給予備皮和皮試,在手術前,禁飲9.5 h和禁食8 h,若手術前一晚精神緊張,可服用3~5 mg安定口服[2]。
3.2術后護理 完成手術后,選擇枕平臥1 d,頭偏向健側,防止頭部劇烈活動,仔細監測患者血壓和脈搏變化,每隔0.5 h,記錄一次變化情況。待血壓穩定后,間隔1 h監測一次,選擇持續低流量進行1 d吸氧,避免切口周圍出現腦組織水腫。待患者清醒后,仔細觀察患者術后、術前的面頰疼痛狀況。待清醒6 h,試飲少量水,仔細監測患者有無嘔吐和惡心狀況。在手術第2 d,給予流質飲食,主要以高熱量和易消化飲食為主。
3.3并發癥護理 ①惡心和眩暈。在本組患者中,8例發生眩暈和惡心。該癥狀主要為術后1 d內出現。對于癥狀嚴重者,選擇頭低腳高位,每日選擇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滴入,若能夠進食者,鼓勵多飲用淡鹽水,以減輕臨床癥狀。如有必要,可選擇舒歐婷藥物止吐。針對惡心和眩暈患者,在翻身時,小心挪動身體,且幅度不宜過大。經過護理后,本組8例患者均全部好轉。②唇周皰疹。加強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皰疹原因,講述預防感染方法,按照醫囑,給予營養藥物、B族維生素進行口服,選擇阿昔洛韋軟膏進行涂抹,確保局部干燥清潔,防止手抓,經過處理后,本組患者均未發生感染情況。③腦脊液漏。在手術中,若肌層、硬腦膜縫合不夠嚴密,在手術后,顱內壓增高,切口愈合效果不佳,可由切口漏出腦脊液,產生皮下積液。在手術過程中,若乳突小房密封不夠嚴密,可由咽喉部至鼻腔流出。仔細觀察患者切口是否存在皮下積液,或是否出現腦脊液鼻漏。仔細觀察傷口輔料,是否存在脫落和滲液情況,如有必要,可及時更換輔料。若出現腦脊液漏,必須給予及時處理,確保鼻孔清潔,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用力排便和咳嗽,降低顱內壓,使用甘露醇和抗生素,仔細監測體溫,防止出現感染。④顱神經損傷。在手術中,若過多牽拉神經根,或觸動面神經,會加速腦脊液釋放,損傷神經,導致周圍型面癱,或降低聽力功能,引起顱神經并發癥。在本組實驗中,出現2例外展神經暫時麻痹,臨床癥狀為患側眼球無法外展,看物有重影現象,向患者仔細講解,主動安慰患者,給予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幫助患者熱敷咽部,使用氯霉素、紅霉素滴眼。在手術4 d時,給予高壓氧治療,術后14 d即可恢復正常。⑤顱內出血。一般該并發癥發生率不高,然而十分兇險。在手術過程中,若腦脊液放出過多,術后頭部活動大,引起血管狀況不良,進而導致顱內出血。因此,手術后選擇健側臥位,保持絕對臥床狀態,避免頭部劇烈運動,即可降低出血率。在早期時,主要為術后麻醉清醒,數小時出現瞳孔和意識障礙問題。所以,必須嚴密監測患者瞳孔和生命體征狀況,給予及時處理。
總而言之,針對顱神經疾病患者,需按照病情變化,實施早期干預和處理,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手術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敏.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顱神經疾病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23):24-25.
[2]王秀英,鐘華蓀,程劍英,等.三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1):1037-1038.
[3]沈雁蓉,常青,童莉莉.275例微血管減壓治療顱神經疾病的護理體會[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05(06).
[4]陳蕾,鄭美娣,方碧蘭,等.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顱神經疾病的護理體會(附827例報告)[J].護理與康復,2015(10).
[5]倪紅斌,梁維邦,季晶,等.MRI在了解顱神經疾病患者血管神經關系上的作用[J].江蘇醫藥,2005(09).
[6]陳登奎,莊進學,方宏洋,等.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主要并發癥臨床分析[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6(03).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血液凈化中心從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RM并發ARF21例, 男14例,女7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5.5±5)歲;藥物中毒2例,車禍擠壓傷10例,大面積燒傷5例,CO中毒4例。
1.2 治療
予以右頸內靜脈臨時置管,持續床邊血液濾過(CVVH)聯合血液灌流,采用費森CRRT機器,血濾器為費森公司的AV600S,一次性使用,面積為1.2M2,采用日間連續性透析,每次8小時,前3天聯合血液灌流,選用珠海建帆HA330型血液灌流器串聯于血濾器之前,每次HP2~2.5小時。同時給予對癥治療,如水化療法,堿化尿液,抗感染,糾正脫水,應用糖皮質激素,促進心腦腎肝細胞代謝及改善腦微循環,保肝,營養支持等治療。經過精心護理與治療,21例患者均腎功能恢復出院。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2.1由于病情突然,患者與家屬感到焦慮、煩躁、恐懼等心理,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有關知識及綜合治療的效果,介紹CVVH+HP這一治療方法的優越性和可行性,使其減輕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皮膚的護理
因患者肌肉疼痛和皮膚脹明顯,幫助患者臥于自己舒適的,同時給予防壓瘡氣墊;仔細觀察受壓部位皮膚,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注意動作協調輕穩,并按摩受壓的部位。行持續性床邊血液濾過時也應注意做好患者的翻身,翻身時防止導管牽拉。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床單位整潔。集中化驗檢查,減少治療帶來的疼痛,從床邊血液濾過的管路中抽取血液檢查,盡量減少肌肉注射而使用靜脈通路給藥[2]。
2.3腎功能衰竭的護理
觀察尿色、尿量。RM的典型臨床表現為受累的肌肉疼痛、腫脹、乏力,少尿和特征性濃茶尿液[3]。當橫紋肌溶解癥發生時,大量的肌紅蛋白入血,當肌紅蛋白水平超過5~15mg/L時,開始從腎臟排出。故觀察尿色尿量的變化可及早發現腎功能的變化[4]。詳細記錄每小時的入量和尿量,保證尿量每小時不少于50ml,并與前一次標本進行尿色對比,隨時記錄尿量并根據尿量的多少調整輸液速度或血液凈化時的超濾量。
2.4 CVVH+HP監視與護理
2.4.1治療過程中密切監視機器運轉情況及置換出廢液的顏色,監測動脈壓、靜脈壓、跨膜壓、置換液量及各動力泵運轉情況。
2.4.2遵醫囑予以低分子肝素鈉抗凝使用,及時發現機器運轉中有無凝血、漏血、血路不暢等情況,及時排除報警故障。
2.4.3做好卸灌流器的準備,采用空氣回血,注意無菌操作,防止血液丟失、空氣栓塞、濾器凝血,必要時生理鹽水沖洗。
2.4.4置換液現配現用,并在每次治療后4小時抽取血氣檢查電解質,根據血氣報告隨時調整置換液處方。
2.4.5精確計算患者的水負荷,防止超濾過多過快,導致血容量減少,發生低血壓。
2.4.6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每15~30分鐘記錄一次,能及時反映病情變化及其動態變化,并能配合醫生及時制定治療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意識及體溫的變化。
2.4.7做好導管的護理,防止感染。上機前首先評估患者置管處有無紅腫、熱痛,有無分泌物,位置是否在位,接機時做好導管口消毒,嚴格無菌操作。下機后正壓肝素封管,更換敷料,保持導管的在位通暢,并做好交接班,囑患者頭部勿劇烈運動,穿脫衣服時注意保護導管,防止脫出。
2.5健康教育
根據病因做相應健康指導,如 CO中毒多發生在冬天取暖的時候,指導患者注意房間通風,一旦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癥狀,應立即脫離所處的環境。指導患者按醫囑按時服藥,定期門診復查肝腎功能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安全,適度運動,禁用腎毒性藥物,避免勞累,防止感冒。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均經急救中心洗胃、足量阿托品、膽堿酯酶復能劑治療后,血膽堿酯酶活力上升至80%以上時轉診針灸治療。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56歲,平均28.2歲。口服久效磷者11例,甲胺磷4例,保棉豐3例,敵敵畏7例,敵百蟲1例;3例在中毒后第5天發病,21例在7~30天內發病,2例在中毒后第50天發病。
2 治療方法
2.1 針刺方法取穴 上肢:極泉、尺澤、內關、大陵、肩、曲池、合谷、手三里、陽溪。下 肢:環跳、秩邊、風市、足三里、陽陵泉、懸鐘、昆侖、丘墟、中封、太沖、委中、血海、三陰交、太溪。背俞穴:肺俞、膈俞、脾俞、肝俞、胃俞。以肢體運動障礙為主者上肢每次取3穴(陽經2穴,陰經1穴),下肢每次取5穴(陽經3穴,陰 經2穴),背俞穴取脾俞;以肢體感覺障礙為主者上肢每次取4穴(陰經、陽經各2穴),下肢每次取6穴(陰經、陽經各3穴),背俞穴取肺俞、肝俞;以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者,上述背俞穴及足三里、血海、三陰交每日針刺,余穴可交替使用。針刺手法為平補平瀉,留針4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每日針1次,15次為一療程。
2.2 穴位注射取鹽酸呋喃硫胺(長效VitB1)20 mg,腺苷輔酶VitB12 0.5 mg,黃芪注射液4 ml,上述液體以10 ml注射器抽取混合以7號針頭根據穴位緩緩刺入,回抽無血后等量注入穴內。上肢取極泉、肩、曲池、手三里,下肢取環跳、血海、足三里、風市、三陰交、陽陵泉,背俞穴取肺俞、胃俞、肝俞、膈俞。隔日1次,每次取6~8穴,針刺完畢后進行。
上述方法治療3療程統計療效。
3 治療效果
顯效(肢體麻木、疼痛感消失,皮膚紅潤有彈性,肌力恢復到Ⅳ+級以上,腱反射正常)18例,有效(肢體麻木、疼痛明顯減輕,皮膚由蒼白逐漸紅潤,肌力上升Ⅱ級以上,腱反射稍減弱)6例,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2例,總有效率92.2%。
4 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