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孩子發燒的護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物理降溫須知3個要點1.分發熱不同階段科學為寶寶降溫Q:看電視劇《辣媽正傳》的時候,我看到里面有個情節:孩子發高燒了,婆婆就說要穿厚點蓋被子出一身汗就沒事了,而媳婦不愿意,說這個穿得太厚熱量散發不出去,不僅不給寶寶穿得太多,還給他用冷水擦臉和手腳。請問醫生,這兩種做法哪種才是正確的呀?為什么呢?A:都不完全準確。分發熱不同階段進行處理會更合適:體溫上升期,發熱寶寶感覺冷,此時不宜使用冷水擦身,要多飲水,退熱貼,或冰敷頭部,手腳涼的寶寶給予手腳保暖,改善末梢循環;持續高熱期,寶寶感覺很熱,可予冰敷頭部,溫水擦浴、多飲水排尿排汗、溫水洗浴等體溫超過38.5度,可予退熱藥口服處理;退熱期,寶寶出汗,要注意補充水分,及時換汗濕的內衣褲等;所以,監測發熱寶寶的體溫變化是十分重要的。2.不建議酒精擦身降溫,可冰敷前額頭部降溫Q:現在好多說法都被推翻了,以前說小孩發燒用酒精擦身降溫,現在又說不能用酒精降溫。這到底能不能給孩子酒精擦身降溫呢?聽說也不能用冰袋降溫,請問醫生,孩子發燒了,合適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A:第一,由于酒精可通過皮膚吸收,所以不建議酒精擦身降溫;第二,可以用冰敷前額、頭部;第三,物理降溫方法:溫水擦浴、室溫相對恒定在舒適溫度(22℃-26℃)、多飲水排尿排汗、溫水洗浴等。Q:夏天發燒用冰塊冷敷降溫說得過去,可是冬天天氣那么冷,還要用冰塊冷敷嗎?這冬天用冰塊冷敷,或者不給孩子穿厚一點,這孩子著涼了不是會更嚴重嗎?請問在大冬天里,孩子發燒了,要怎么給他降溫呢?A:居家用冰敷降溫建議主要冰敷頭部,無論冬天夏天要用干毛巾一層隔著冰袋進行冰敷;冬天,如有條件的話,同樣建議寶寶發熱宜呆在相對恒定舒適溫度的室溫,穿衣的多少根據發熱的不同時期給予增減。3.低至中度熱可進行物理降溫。Q:我家兒子11月12號打得水痘疫苗,我看到說明上說6-18天有的孩子會發燒,昨天下午開始我兒子有點發燒,昨天晚上燒到38度,今天早上還在燒,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水痘疫苗的問題,還是生病了?這種情況的發燒需要怎樣處理?A:低至中度熱主要是物理降溫。是否伴有"生病",具體看孩子有沒有伴隨呼吸道消化道癥狀,如家長不能做這方面的評估,可以到醫院讓醫生進行體格檢查和診斷。
寶寶發燒用藥注意3個事項。1.退熱藥使用時機是體溫>38.5℃。Q:冬天天氣冷,寶寶免不了小感冒??晒牌乓宦牭綄殞毎l燒了,就給寶寶吃退燒藥,還是把大人的退燒藥減去一半磨成碎粉加水喂給寶寶吃。我總覺這樣做對寶寶傷害很大,寶寶是低燒,37度多,而且也才9個月大,這給大人的藥也太過分了,可是又拗不過他們。請問,寶寶發低燒要怎么處理才好呢?能用哪些藥呢?A:退熱藥使用時機是體溫>38.5℃,先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使用小孩適用安全的退熱藥。Q:寶寶48天大,可能是去體檢的時候著涼了,回家后有點小發燒,量了體溫是37度5,我們要怎么處理會比較好?給他降溫還是吃藥呢?A:3個月以內寶寶,體溫波動到37.5度仍是屬于可允許的范圍。所以最宜處理方法是觀察,并監測體溫變化,多喝水。2.不建議寶寶每次發燒都去輸液Q:我家兒子每個月幾乎都要感冒一次,并且每次發燒38-39.8度,每次不輸液就不退燒,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樣對孩子的發育有什么影響?A:輸液退熱這是個錯誤的認識。其實靜脈輸液中沒有專門退熱的藥。發熱有一個過程,因此不建議你孩子每次發熱都去輸液。3.長牙發低燒一般不用吃退熱藥。Q:寶寶6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口水是吧嗒吧嗒的流,而且常常發低燒、腹瀉。老人家都說是因為長牙才會發燒,不用太擔心。請問這個長牙發燒要不要給她吃退燒藥呢?是任由它還是物理降溫呢?這個時候我要怎么處理?A:長牙發低燒一般不用吃退熱藥的。而且不是所有寶寶長牙都會發熱,就算發熱也是低熱,予多喝水,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即可。
寶寶反復發燒須知2個要點。1.寶寶發熱有一個過程,反復是允許的。Q:我家小孩5個月,癥狀發燒,最高39.3度,醫生打了兩次點滴,吃了一些藥,但到今天為至有四天了,還是反反復復的。一會不燒了,一會又燒到38度多,一到晚上準會發燒,作為新手媽媽,急死我了,怎樣處理這樣的發燒情況?A:寶寶發熱有一個過程,反復是允許的,你的寶寶發熱已經4天,如果體溫仍然超過38.5度,建議你處理積極物理降溫輔以藥物降溫外,應該按照醫院醫生要求,必要時進一步實驗室檢查明確發熱的原因。2.反復發燒但精神正常,可采取物理降溫。Q:寶寶下午睡覺起來發燒39.5度,帶到醫院打了針,吃了藥之后就好了,但是晚上20點又開始發燒了,寶寶反復發燒是什么原因呢?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辦呢?A:退熱藥是對癥處理的臨時降溫藥物,對引起發熱的原因基本上不起作用。只要引起發熱的病因未去除,那么,退熱藥的藥效維持時間一過,寶寶再發熱是不奇怪的。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精神狀況,不少孩子發熱38.5度以上都精神如常,這時,主要是物理降溫,在家服藥,或距離上次退熱藥服用時間6-8小時以上再次服用退熱藥(體溫>38.5℃)。
四、關于寶寶發燒的其它注意事項1.3個月以內寶寶中度發熱,應到醫院就診。Q:我家寶貝2個月了!感覺寶寶有點發燒,請問如何區分低燒和高燒呢?什么情況下的發燒要馬上帶寶寶到醫院就診呢?這么小的寶寶,作為家長怎么正確測量體溫?。A:低熱37.5-38度;中度熱38-39度;高熱39-40度;3個月以內寶寶中度發熱,應到醫院就診,3月以上寶寶發熱,如果精神和一般情況好可以先自行在家物理降溫,觀察,如果高熱或出現精神不好就要到醫院就診,讓醫生評估病情。。2.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是一用抗生素就能退熱。Q:前兩天寶寶發燒,服藥后退燒了。但在午后和凌晨四點左右又再次發燒,去人民醫院經驗血常規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我想問問,為什么會引起細菌感染呢?像這類的發燒該如何護理,如何預防呢?昨天燒到39.9度。嚇死我了,像這樣的高燒會不會燒壞腦子?。A: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具體是否輸液,要看感染嚴重程度即病情而定。而且,不是一用抗生素就能退熱,一般要炎癥完全控制了才會退熱。發熱,有個別寶寶會出現熱性驚厥,還有些是因為患腦炎或腦膜炎,早期像一般感冒發熱一樣,后期出現神經系統癥狀時,家長易誤以為是燒壞腦子,其實這種情況,早期病變部位就在中樞神經系統的。。3.發熱時進食水分、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為主Q:這幾天天氣變化大,沒注意穿衣變化,寶貝一下子就感冒發燒了。發燒后我給他喝了小兒退熱的液劑,想著這些藥都比較傷身,就想給他弄點營養補一下,可是他都不愿意吃。請問醫生,這個時候我要怎么從飲食上護理好寶寶呢?怎么給他補充營養呢?A:寶寶發熱時身體內消化酶也受到破壞,消化功能有所減退,建議進食水分、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為主。。4.發熱寶寶表皮溫度不均是常見現象Q:寶寶11個月大,今天帶他出去小區玩,回來后,就發燒了,但是寶寶發燒為什么手腳冰涼?。A:發熱寶寶表皮溫度不均一是很常見的。此時,可用溫水毛巾擦或敷冰涼的手腳。。寶寶發燒是常見的病癥,但是很多爸媽在應對時都會有些慌亂,害怕體溫升高會對寶寶帶來危害。其實,爸爸媽媽們要放輕松一點,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應對寶寶發燒,幫助其盡快地恢復健康。
(來源:文章屋網 )
若因父母一時的疏忽,使孩子小病變大病,可治之癥變成不治之癥,這樣的情況當然要避免,但發慌、著急并不是辦法。那么,怎樣做才對孩子盡早恢復健康比較有利呢?衷心希望下面這組文章能對年輕父母們有所幫助――
人體為何會發燒
因感染而引起的發燒是一種身體的防衛反應。
引發感染的病毒和細菌在溫度37攝氏度時,活動力量為旺盛。
當病毒或細菌侵入身體時,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發出提高體溫的指令,制造一種病毒和細菌難以活動的環境,以防止病毒和細菌繼續增殖。同時,調動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戰斗”,攻擊病毒和細菌。
發燒是保護身體的重要防衛反應。知道了這一點,孩子發燒我們就不必慌張和害怕了。
不要輕易或早早地使用退燒藥
發燒時,不要立即給孩子服用退燒藥。那樣等于“助敵抗己”,給病毒和細菌制造一個易于活動的環境,從而使病情加重,延長康復的時間。
服用了退燒藥后去就診,會掩蓋某些癥狀,影響醫生的診斷。
注意:
1.如果孩子有發燒痙攣癥的話,就應該盡早使用退燒藥。
2.聽從醫生的囑咐使用退燒藥。
不分白天黑夜必須馬上送醫院的發燒
有時候孩子就算病情不嚴重也會發燒。醫院是個“是非之地”,能不去是最好不過了,不分青紅皂白把發燒的孩子送去醫院,累了父母不算,還不利于孩子的休息和康復。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萬無一失,那么,什么情況下,不管白天黑夜孩子發燒就必須馬上送醫院呢?
體溫超過38攝氏度,并且有下列任何狀況――
孩子不滿2個月;
呼吸急促,感覺是以全身來呼吸的樣子;
幾乎沒有攝入任何水分,尿量也慢慢減少;
持續腹瀉,并且嘔吐好幾次;
臉色蠟黃,無精打采,反應遲鈍;
不論您怎么安撫,孩子還是哭個不停;
孩子叫不醒,有意識不清的現象;
孩子頸部僵硬;
體溫超過40攝氏度;
孩子的皮膚上有許多紫色斑點;
孩子有嚴重感染的潛在危險因素,如某種嚴重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等。
可以在門診時間去醫院就診的發燒
體溫超過38攝氏度,并且有下列任何狀況――
孩子已滿2-4個月;
嚴重咳嗽,連睡覺時也咳個不停;
沒有食欲,吃或喝下去的東西全吐出來;
24小時內連續幾次腹瀉,逐漸呈水樣;
排尿時因疼痛而哭鬧;
持續發燒48小時;
退燒24小時后又再度發燒;
孩子有發燒痙攣的病史。
建議:
你最好設法找一個兒科醫生作為家庭醫療顧問,并且和他做朋友,以便您可以在24小時里隨時打電話咨詢。這是非常重要的。
降溫的方法
對高燒的孩子來說,睡個好覺非常重要。給孩子作冷敷降溫,會讓他感到舒服,可睡得安穩一些。
可使身體冷卻的部位――
額頭
將冷毛巾貼放在孩子的額頭上。
腋下
將冰袋或卷起的冰毛巾夾在孩子的腋下。
兩腿間
將冰袋放在兩腿間,孩子會比較舒服。
注意:
1.冰袋若直接放在孩子的額頭上,可能太冷了,孩子會因為刺激太強而拒絕,可用干毛巾包起。
2.冰袋或冷毛巾只能冷卻身體,并不能降低熱度。它們可讓孩子感到舒服,睡得較安穩。
生活護理的要點
1.剛發燒時,身體會發冷發抖,要幫助孩子保暖;
2.讓孩子安安靜靜地睡覺,屋子里避免強光照射;
3.隨時補充水分;
4.為了散熱,不要蓋太厚的被子。為避免腹部著涼,炎熱的夏天也要蓋一條小毛巾;
5.流汗時,及時換衣服和被褥床單;
6.室溫最好保持在18―20攝氏度,濕度以60%為好;
7.作好體溫和癥狀變化的記錄。
發燒引起的痙攣
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5歲的兒童中,據有關統計,5歲以下的兒童中,有3%-4%的孩子得過這種痙攣。
痙攣的發生是因為體溫突然升高,而不是體溫有多高,體溫突然升高,導致腦部不規律的電流活動,所有的腦細胞立即將信號發到全身的肌肉,使之猛烈收縮,產生了你所看到的痙攣或抽搐。
痙攣一般不會致命,也不表示孩子得了癲癇,對腦部不會產生壞的影響。
有些孩子得過一次,不再有第2次,而有的孩子每次發燒都會發生痙攣。
痙攣的3個階段
第1階段――又稱緊張性階段,通常持續10-20秒鐘。主要癥狀:
大聲而高音調地哭
手腳伸展,身體僵硬
口吐白沫,翻白眼
倒在地上,失去意識
第2個階段――又稱陣攣性階段,通常持續30秒鐘。孩子不斷地抽搐。
第3階段――又稱沉睡階段,通常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所有的肌肉都極其疲勞,孩子會感到極其累,故陷入沉睡之中。
父母的應對措施――
冷靜,不慌張;
密切觀察孩子的呼吸;
解開孩子的領扣,放松衣褲,不要束縛孩子;
搬開硬的、重的、尖的、燙的、易倒的各類家具和雜物,以免孩子抽動時碰傷;
提防嘔吐物堵塞呼吸道,要讓孩子的頭部和身體側向一邊;
別把手指、毛巾、筷子放入孩子的嘴里,這樣反而易造成呼吸困難;
別給孩子喝水。
注意:
發燒是一種癥狀,它是白細胞、健康的菌群和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協力幫助免疫系統擊退外來病原體的表現。面頰發紅和出汗常常伴隨著發燒,這是人體散發身體熱量的方式。
醫生通常對小兒發燒的定義:
口腔溫度溫度
低熱>37.5度>38.0度
高熱>39.0度>39.5度
通常,孩子的發燒是通過觸摸前額發現的(這種方法的正確率約75%),但使用體溫計是確認體溫和追蹤病程的較好方法??谇弧?、腋下和耳道是身體的四個能夠正確反應體溫的部位。但測口腔體溫不適合小于5歲的兒童,你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另外三種方法,如測量或腋下的體溫,則可使用玻璃體溫計或數字式體溫計,如通過耳朵測體溫可使用數字式電子耳道體溫計。
兒童高燒的處理原則
發熱往往是人體在受到外界各種因素如細菌、病毒等侵襲后人體的一種防御反應。從某種意義上講發熱不是壞事,可使人體內部產生抗體。但發熱也會給病兒帶來許多不利,部分病兒在高熱初期會出現“抽風”,醫學上稱為“熱驚厥”,多見于3歲以下嬰幼兒。
對于高熱,一般不選用打退熱針,因這往往會使體溫降得太快,大汗淋漓,失水,有的退熱針維持退熱效果僅4小時,有時會使體溫突然再升高時,再次引起抽風??蛇x用間斷定時服降溫時間長的口服退熱藥,使體溫降下后并維持較長時間,以減少熱驚厥的發生。
對有“熱驚厥”病史的病兒,一旦發熱,應及時用退熱藥降溫,然后送醫院診治,以防在去醫院的路上體溫過高引起抽風。
減少臀部肌肉注射,避免臀肌損傷
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病時,我們發現:孩子站立時,兩下肢的膝部不能完全并攏,呈輕度外旋;坐位時,雙腿不能翹“二郎腿”;下蹲時,雙膝不能靠攏如“蛙式樣”;行走時,步態呈“外八字”狀等等。這些癥狀應考慮為由于臀部肌肉受損而引起臀肌攣縮癥。引起臀肌攣縮癥主要原因是長期反復多次臀部注射藥物,引起化學性和物理性損傷,使臀部皮下組織纖維化變性而攣縮所致。嬰幼兒期減少臀部肌肉注射,是有效的預防臀肌攣縮癥的關鍵。
高熱退燒的好幫手――代替退燒針的新藥
對于孩子發燒,特別是高熱,家長們往往十分恐慌,常常不分晝夜,趕去醫院,要求醫生給予注射退燒針。其實,肌肉注射有許多不盡如意的地方:兒童對打針非??謶侄33臭[不安;肌肉注射會使局部產生紅腫、疼痛,有時也會引起臀部肌肉注射性的損傷、感染,甚至產生臀部肌肉萎縮或麻痹等并發癥。因此我們認為并建議:不主張為兒童肌肉注射退燒針,選用專為兒童設計,即能迅速退高燒的新藥――美林口服退燒糖漿。美林口服退燒糖漿,退燒效果與退燒針同樣的迅速且安全并持續時間長達8小時,可使患兒減少服藥的次數,并在夜間幫助孩子整夜都能安睡;再者,口服退燒糖漿,可減少和避免孩子皮肉之苦及緊張心理,達到配合醫生細致檢查、明確診斷和治療,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的目的。
發燒的家庭護理
大多數的發燒并不危險,但他們會感到不舒服,下面教您如何在家庭幫助您的孩子度過發熱期。
多補充體液
發燒會引起出汗和快速呼吸,使體內體液流失,為了防止您的孩子脫水,必須讓他補充大量體液,如白開水、稀釋的果汁或湯等,嬰幼兒應繼續給予喂母乳或其他代用品。
注重休息和飲食
特別注重患兒的休息和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熱時間過久,溫度過高,會使患兒體內營養物質及氧的消耗大大增加,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因此,讓患兒多臥床休息,注意飲食調配,保證充足水分供給之外,還應吃容易消化、清淡、少脂肪的飲食。切忌勉強患兒進食,尤其是不能為了一時性熱量供給而勉強進高脂肪、高糖的飲食。因為小兒發熱時消化道功能降低,反而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保持適當的環境溫度
保持室溫20度左右,讓孩子穿輕便的全棉衣服,并蓋上一條薄毯。
春季來臨,氣溫回升,各種病菌也開始滋生,此時小孩子最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而生病,所以幼兒春季疾病預防十分的重要。如果想預防幼兒生病,就需知道春季幼兒容易生哪些病及預防措施。
幼兒春季疾病預防No1.感冒
即便是到了春末,偶爾來的一股“冷空氣”,也會讓一些抵抗力較為低下的寶寶患上感冒。在這春季疾病高發季節里,幼兒似乎會一次接一次地“次次中招”。事實上,單只在寶寶出生的最初2年里,寶寶就會得8-10次的感冒,發病一次或更多次的流感。
患病指數:
患病癥狀: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咽痛、氣喘、咳嗽等;偶爾有輕微地咳嗽,說話聲音嘶啞;眼睛發紅、潮濕;肌肉疼痛;嘔吐、腹瀉;發燒,體溫可達39℃~40℃。
護理要點:
1.讓孩子充分休息?;疾r讓孩子充分休息,有利于病的痊愈。在此時不要外出,也不要長時間逗孩子玩。
2.多飲水。大量飲水除了可對咽部的病毒、細菌起到沖刷的作用,發熱時消耗身體的熱量、同時能及時補充因退熱出汗所丟失的水分。喝水時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如果孩子不愛喝白開水,也可適當加些果汁,讓孩子能多喝些水。
3.保暖。根據情況增減衣物,有些父母愛用被子為孩子捂汗,這可造成高熱抽風。當孩子出汗后,用溫水為孩子擦干汗,及時換上干凈的衣物;在室內,就不必穿得太多,與成人穿得相當即可,甚至要比成人穿得少一些才好。
4.合理飲食。孩子感冒時多不愛吃東西,家長需給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牛奶、酸奶、稀飯、面條、面包等,同時還要多吃新鮮水果(蘋果、獼猴桃)、蔬菜,這樣可保證有大量維生素C抗病毒的作用。
5.使用鼻腔滴液或噴劑不要超過3天,因為它們會使鼻腔組織變厚,受到刺激,從而進一步阻塞鼻腔通道。
6.不要給寶寶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寶寶需要服用退燒要的話,可在醫生幫助下選擇醋氨酚或布洛芬。在沒有醫生建議的情況下不能給2歲以下的寶寶使用抗組胺劑。
預防指南:首先勤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是預防感冒最為簡便、有效的辦法。進行適當戶外鍛煉,接受日光照射,有助于寶寶的身體健康,減少患感冒的機會。外出時,盡量避免帶寶寶去人群聚集的共公場所。另外,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正常生活規律。
幼兒春季疾病預防No2.肺炎
肺炎是肺炎組織的一種感染,會引起咳嗽、呼吸短促、發燒、呼吸頻率加快中的一種或是全部癥狀。一旦寶寶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時,尤其是身體虛弱的寶寶容易從感冒發展為肺炎。
患病指數:
患病癥狀:呼吸急促、吃力,有時候伴有呼吸疼痛;鼻孔張開(預示著寶寶呼吸困難);發燒,體溫一般在38℃~39℃之間;胸痛,呼吸時會加劇;腹痛、食欲不振;持續咳嗽、氣喘。
護理要點:
1.降低熱度:首先是要為寶寶退燒,醋氨酚和布洛芬的使用對寶寶是相對安全的。同時,也可以在寶寶額頭上放一塊涼毛巾來達到物理降溫的效果,有條件時,可以在家進行溫水浴。
2.多喝水:盡量讓寶寶多喝一些水,以防止脫水。大量的液體還能疏松分泌物和粘液,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出。
3.調整寶寶的睡姿:這段時間,當寶寶入睡以后,不妨在他的頭部和肩膀之后多放一個枕頭,以幫助他呼吸更為順暢。
4.胸(背)部叩擊法:讓寶寶坐在沙發上,“輕拍”他的背部,以幫助他氣道內分泌物的排出。家長也可以向醫生咨詢一下具體該如何操作。
預防指南:如果家人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時,盡量讓寶寶與患病的親人隔離,避免寶寶受到傳染;室內經常通風;保護寶寶不會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如有可能,讓寶寶注射預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預防寶寶得肺炎的一種有效途徑。
Tips
當寶寶患有肺炎,并出現以下癥狀時,需立即送往醫院。
出現呼吸困難、臉色發紫;
精神萎靡或異常煩躁;
嘴唇或指甲發青;
呼吸時發出呼嚕聲;
由于咳嗽和氣喘而無法入睡;
無法攝入足夠的液體,或是不斷地嘔吐;
出現了發燒和腹痛;
咳出了發黃、發綠或是帶血絲的黏液;
幼兒春季疾病預防No3.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臨床上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一種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隱匿性哮喘。同任何過敏性疾病一樣,過敏性咳嗽的最大特點就是會隨著氣候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生活習慣的變化等,反復發作,較難治愈。
患病指數:
患病癥狀:吐白色泡沫痰;喜歡揉眼睛和鼻子,愛抓頭皮;睡覺時愛出汗,不安靜,喜歡蜷曲著睡;多以咳嗽為主,不喘。其咳嗽有三大特點:晚上睡覺前咳一陣;半夜醒來咳一陣;早上醒來咳一陣。有的寶寶能一連咳上3個月。
護理要點:
1.不要自行服用止咳藥:普通的止咳藥對過敏性咳嗽效果不好,甚至可能讓咳嗽更厲害。
2.如果發現寶寶咳嗽時間持續一個月左右,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呼吸科的哮喘門診進一步確診。
3.臨睡前讓寶寶喝一些溫開水或溫牛奶、米湯等,有助于粘痰變稀,促進痰液咯出。
4.每周1次徹底對家里進行一次大掃除,包括清洗床單、地毯、窗簾(布制),整理櫥柜,清潔瓷磚、包括寶寶臥室內新購買的鮮花等。
5.將家里所有的毛絨玩具都搬離寶寶房間,如果寶寶堅持要跟其中一個同吃同睡,家長需要經常用熱水清洗。
6.花粉季節,注意關好門窗。坐車時,車窗也要關閉,以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當花粉處于最高值(早上5:00-10:00之間),讓寶寶盡量呆在家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讓寶寶洗澡和洗頭。
預防指南:過敏性咳嗽往往會在家族中流行,也就是說父(母)親會遺傳給孩子。不過,許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就能“擺脫”此癥了。因為他們的氣管已經發育成熟,自身免疫力極大地增強了,較少會受到刺激物的侵害了,或是他們已經掌握了如何回避過敏原。
幼兒春季疾病預防No4.腮腺炎
腮腺炎是這個季節寶寶最易得的疾病之一。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患病寶寶的唾液飛沫、或腮腺炎病毒直接進入腮腺口侵犯腮腺等相互傳染,少數也有通過病毒污染的用具而間接傳染。盡管腮腺炎可能會讓寶寶感覺不適,但它很少會引發較為嚴重的后果,個別患兒可能并發炎。
患病指數:
患病癥狀:中醫稱之為撐耳寒,即表現為一側或者兩側耳垂下發生腫大,腫大的表面會發熱會痛;張嘴或者咀嚼食物時腫大的部位會感覺疼痛;發燒、頭痛、身體困倦、食欲不振;和腹部(女寶寶)腫脹、疼痛。
護理要點:
1.降低熱度:與所有病癥一樣,為寶寶降溫是首當其沖的“任務”。合理用藥可以緩解因發燒帶來的種種不適。
2.食物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寶寶患了腮腺炎以后,就會影響生成唾液來潤濕食物。如果寶寶出現吃飯困難,不妨多為他準備一些粥類、及其他水分含量較高的食物。
3.避免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如番茄,會刺激唾液的生成,這會讓寶寶感覺更加疼痛。
張思萊醫師:我在今天5月份在博客中就談孩子檢查微量元素沒有任何意義,一些家長還反復用孩子檢查微量元素的結果來問我,唯恐自己的孩子缺乏某種營養素。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保證每天多樣自然食品,科學搭配,每天膳食中含有糧食、動物性食品,蔬菜、水果,以及少許植物油,還有奶,孩子一般不會發生營養不良的。
神圣午睡:有個媽媽說孩子發燒輸液,一旁的韓國朋友聽了之后,困惑地說:在韓國不可能一感冒發燒就讓輸液。他的三個孩子,從小到大發燒都沒有去過醫院,都在家養著,自己就好了。我說,家長可能擔心高燒驚厥等后遺癥,我就認識高燒導致后遺癥的人。他更困惑了:在韓國,從沒有聽說過發燒抽風、聾了之類的事情啊。難道只有中國人高燒會這樣嗎?天呀……
健康時報:【別當著孩子的面胡吃海喝】3~5歲,是培養兒童正確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疤貏e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小孩子很會模仿?!闭憬〖部刂行臓I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章榮華說。所以吃貨大人們,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胡吃海喝。這個年齡,孩子最好主要吃正餐,零食適可而止甚至不要吃。
鄭玉巧育兒:感冒藥物治療:1絕大多數感冒由病毒引起,無需使用抗生素;2絕大多數病毒感冒不嚴重,且絕大多數孩子能夠戰勝,無需用抗病毒藥;3流涕打噴嚏咳嗽是感冒外在表現,針對癥狀的治療弊多利少;4抗感冒藥對嬰兒有害無益,對幼兒害大益少,對兒童益害相當;5有效方法:多飲水,清淡飲食,空氣新鮮,適當休息
協和章蓉婭:寶寶衛生的注意事項:1全身清潔:每天用清水清潔皮膚和頭發即可,每周用洗發水浴液1~2次即可,不必也不要天天用潔膚用品;2會陰:要扒開查看,仔細清潔,及時吹干,避免紅腫;3口腔清潔:必須每天進行,用消毒好的指刷或干凈的紗布沾著清潔的水,給孩子擦拭舌面和牙齦以及頰部粘膜,早晚各一次。
崔玉濤:如果孩子出現感冒,癥狀并不嚴重,最好在家給予護理、觀察。不要輕易帶孩子到醫院。因為醫院內病人較多,病情復雜,非常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如何掌握孩子病情的輕重,觀察癥狀固然重要,關鍵是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如果孩子依舊活躍,問題肯定不嚴重,如果精神變差,立即到醫院就診。
何謂秋季腹瀉?秋季腹瀉就是輪狀病毒腹瀉。這種病毒引起的表現,除了嘔吐和腹瀉等腸道癥狀之外,還可能同時侵犯孩子的呼吸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癥,比如流鼻涕、咳嗽等,因此我們又常常將輪狀病毒稱為呼腸病毒。本病毒目前已經研制成疫苗,列入到孩子的免疫計劃程序中了。
既然秋季腹瀉來勢洶洶,家長們如何應對呢?我建議按照如下的步驟處理:
首先要控制嘔吐
孩子嘔吐不能進飲食,再加上發燒和腹瀉,那就麻煩大了。怎么控制嘔吐呢?方法很簡單,就是上兩期專欄里談到的飲食療法控制孩子的嘔吐,簡而言之就是調整飲食,少量多餐。從間歇飲用一兩口熱水開始,到少量米湯,直至一兩勺白粥,只要孩子不吐或進多吐少,就可以少量多餐地進行飲食了。如果不吃也吐或滴水難進,就要到醫院注射止吐針了。
補充水分和適量的鹽
秋瀉對孩子最大的威脅就是因為腹瀉和發燒丟失了體內的水分,導致脫水,因此不斷補充水分就十分重要。補充水分最好給予白開水;對于已經添加輔食的孩子建議補充米湯為好,既可以補充水分,也可以補充適量的營養。千萬不要沖配方奶粉作為水來補充,也不能將果汁和飲料作為水給孩子喝。什么情況下補充鹽呢?孩子大便量多、次數頻繁、時間長時,可以在孩子的白開水、米湯、白粥中適量加點食鹽。目前醫院配制口服補液,因為口感差、滲透壓高,我個人建議家長配制時比說明要求稍稍多加三分之一的水為好。假如孩子在家中護理時,口服補液效果不好,孩子仍然尿少、皮膚彈性差、干哭沒有眼淚,則一定要到醫院看醫生。
遷延不愈不要拖
每逢氣候變化,小孩最易感冒。有些家長一看孩子出現發熱、流鼻涕、鼻塞、咳嗽、咽喉疼痛等感冒癥狀,就急著馬上給孩子吃藥。尤其愛給孩子吃抗生素。其實,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感冒90%以上是由各類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細菌引起的只是極少數,而抗生素只對細菌引起的炎癥有效,對于病毒性感冒是沒用的。
對于病毒性感冒,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對小孩是有害而無益的。小孩生理功能發育尚不成熟,許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代謝的,濫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肝臟功能損害。此外,不合理服用抗生素,容易破壞小孩體內正常菌群,因為抗生素在殺滅病原菌的同時,也殺滅了許多益生菌。這樣,輕者可引起腹瀉、便秘、食欲下降,重者可導致真菌感染,如霉菌性腸炎、鵝口瘡、真菌皮炎等,同時,反復使用抗生素還會產生耐藥性,等真的有了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反而沒用了。
發熱寶寶隆溫有講究
孩子感冒了多數情況下都伴隨著發燒,通常情況下我們把發熱分為低度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0C)、高熱(39.10C~40℃)、超高熱(41℃以上)。一般來說,41℃以下的發燒,并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如果是一般的感冒發燒,家長能正確進行家庭護理,相信孩子會很快康復的。一般體溫達到38.5℃以上時可采用藥物降溫,藥物降溫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酒精擦?。菏且郧叭藗兂S玫耐藷椒?,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冰敷: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采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溫水?。合葘⒛樑柚惺肱?70℃左右的溫水,將患兒衣服脫去,加蓋浴巾或較大薄毛巾,露出擦拭部位。然后擰干熱水浸濕的臉巾纏于手上,邊按摩,臉巾冷后浸熱水擰干后再擦。擦浴次序:雙上肢內側一雙下肢兩側背部,各部位分別擦2~3分鐘(約用15分鐘完成)腋下和腹股溝處要重點擦揉。擦畢后將患兒裹在毛巾被中數分鐘,再穿衣。寶寶皮膚的高溫(約39攝氏度)逐漸降低,比較舒服后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攝氏度)擦拭額頭臉部。
注意事項:在做物理降溫時,每隔20~30分鐘應量一次體溫,同時注意寶寶呼吸、脈搏及皮膚顏色的變化。如發現孩子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有嘔吐、腹瀉等其他癥狀,則應立即去醫院診治,以防病情轉化。
溫度特別高的孩子,還應該注意要先吃退燒藥先把溫度降下來,然后再用這些物理療法。不然體表溫度降下來,體內孩子發熱,孩子就會抽搐。
小兒發熱時還應多種措施配合增強抵抗力,宜多喝開水,也可喝些新鮮果汁,以補充維生素。特別是出汗后,應補充充足的水分,以免虛脫。
小兒發熱時,消化道分泌液會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而導致食欲下降,因此,孩子的飲食宜清淡、爽口、不油膩,患兒出汗時,應及時換下汗濕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捂汗。
寶寶肚子痛 媽媽巧應對
小兒感冒時常有腹痛,這是小兒感冒的一個特點。發生腹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腸蠕動亢進感冒時常引起全身反應,在消化系統主要是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從而使腸蠕動增強,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甚至發生腸痙攣,所以孩子感冒時會有腹痛感。腹痛性質可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發作性疼痛。一般在發病早期出現,多為暫時性的,疼痛部位多在臍部或臍周圍,揉腹部時腹痛不會加重。
并發腸系膜淋巴結炎小兒淋巴組織比較發達,感冒時不但扁桃體發炎,頜下淋巴結發炎,而且常伴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右下腹腹痛常見,腹痛性質不固定,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也可引起腹部持續性疼痛,疼痛通常較劇烈,且有壓痛,白細胞計數增高。這與腸胃功能不正常有關,如飲食冷熱不均:進食牛奶、海鮮、辣、牛羊肉等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物;看著電視吃飯,飯前、飯后做劇烈活動,睡前飲食,這些因素,都會刺激腸胃,造成腸胃功能的不正常。得調理好了腸胃功能,腸系膜淋巴結炎才會痊愈。飲食應注意進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硬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使感冒加重。
感染寄生蟲腸道感染寄生蟲的孩子,特別是有腸道蛔蟲的孩子,當感冒發熱后,因為腸道內溫度突然升高,引起蛔蟲在腸道內不停竄動,從而使腸蠕動增強而發生腹痛。這種腹痛多位于肚臍周圍。嚴重的可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癥,發作時疼痛劇烈,常伴有嘔吐,詢問病史有排蟲史。對于以上情況,不宜讓孩子馬上吃打蟲藥,應等孩子燒退,感冒痊愈后再給孩子吃打蟲藥。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條件的改善,本病較少見。
還有些孩子感冒以后大便干燥,排便不暢,造成腸蠕動增加,也會造成肚子疼。還有些患者可能并發腸梗阻,應注意觀察,但病情較輕,且無腹肌緊張。
小兒感冒伴有腹痛現象多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年齡較大的兒童,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及大腦皮質逐漸發育成熟,對于各種刺激不再過于敏感。對于感冒過程中出現的消化道癥狀,一般不必服用治療胃腸道的藥物。因為一旦感冒熱退,消化道癥狀會迅速減輕或消失。
六招為“復感兒”保駕護航
“復感兒”是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簡稱,它嚴重影響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由于兒童免疫功能不完善,抵抗力差,只要防護不當,很容易導致感冒的反復發作,而反復感冒又可影響兒童的免疫功能,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避免和減少兒童反復感冒呢?尤其是針對“復感兒”,特向大家介紹以下六種護理方法,可以達到為“復感兒”保駕護航的目的。
合理飲食、均衡營養:良好的營養支持是提高孩子抵抗力的物質基礎。在幼兒期,要注意均衡營養,牛奶、肉類、蛋類、魚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避免小兒消化不良,因消化不良也是誘發感冒的因素之一。另外,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按時進餐,不挑食、不偏食,避免油炸食品和一些難消化傷脾胃的零食。
關鍵時間段更要細心照顧。一是小兒感冒初愈時,二是呼吸道發病率高的季節,三是家里有人得了感冒時。小兒身體抵抗力較低,要盡量避免小兒與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觸,盡量不要帶小兒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
保持室內環境清潔。空氣新鮮。經常進行室內通風換氣,天氣寒冷的時候,每天最少也要開窗通風兩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以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家里有人吸煙應避開小兒,防止小兒被動吸煙,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要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呼吸新鮮空氣,通過鍛煉增強體質。讓小兒從夏天開始喝涼開水,用冷水洗手、洗臉,冬天用溫水而不用熱水,這樣使小兒能逐步適應冷的環境,增強對冷空氣的抵抗能力。
麻疹——高燒,眼睛痛
4歲的艷艷郊游時,因下大雨著涼了,晚上開始流清鼻涕、咳嗽,下半夜發起高燒來,煩躁不安,服用感冒藥及退燒藥后很久才睡著。次日仍發高燒,送到兒科門診留觀,體溫仍然時高時低,生病第四天,艷艷的頭面部長出一些淡紅色疹子,按之褪色。最后被確診為麻疹,需隔離治療。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5歲以下幼兒。臨床上以發高燒、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為主要表現,潛伏期約十余天,連續發高燒后3~4天出現紅色斑丘疹,分布于全身,3天內疹子出齊,皮疹消退后留有褐素沉著。
麻疹疫苗屬于必打的一級疫苗,通常在8個月齡時初種,6歲時再加強接種一次。體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兒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夠制止發病或減輕癥狀。
水痘——出疹前的“感冒”癥狀
春節過后開園的第一個周末,媽媽在家給3歲的小西洗頭時,發現孩子頭皮長了無數個皰疹,晚上體溫達38℃,次日早上面部、軀干長出不少水皰疹,帶去醫院后確診為水痘。媽媽事后才從幼兒園處得知,小西班上有好幾人患上了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于冬春季,多見于7歲以下兒童。本病傳染性極強,從發病前一天到全部皮疹結痂期間均有傳染性,而且孩子對水痘普遍易感。水痘有1~2周潛伏期,出疹前24小時患兒呈低燒、食欲不振、輕咳等“感冒”癥狀,隨后出疹,多見于頭部和軀干,四肢較少,并伴有瘙癢。3~4天后皰疹開始結痂,然后痂干而逐漸脫落,不留疤痕。整個病程約為2~3周,隨著出疹次序的不同,在一個水痘患兒身上可見斑疹、丘疹、水皰疹和結痂等各期皮疹同時存在。
由于病情較輕,一般患兒在家休息少動即可,需要隔離至全身皮疹結痂為止。整個病程1~3周(隨皮膚受累深淺而異),不會留有后遺癥?;歼^一次水痘可終身免疫。
重點提示:水痘發燒時,禁服阿司匹林等退燒藥,病程中絕對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激素會引起全身播散性水皰或出血性皮疹,高燒持續不退,易并發肺炎甚至腦炎,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原來已用激素的其他疾病患者發生水痘后,應迅速減至最小劑量或停用,以免形成重癥水痘,導致病情惡化。
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最好方法,小兒滿周歲時即可接種。對接觸水痘的易感兒于3天內注射一種人血丙種球蛋白,可預防本病或減輕“出痘”癥狀。
流行性腮腺炎——當心并發腦膜腦炎
6歲的熙熙從幼兒園回家就有點發燒,左耳垂下面有點紅腫,不想吃東西,到醫院檢查后確診為流行性腮腺炎,在門診治療幾天未見減輕,右邊腮腺又腫起來,持續發燒、嘔吐、嗜睡,帶到市傳染病院復查,結果診斷為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經住院治療12天,病愈出院。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好發于春季,借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集體兒童機構可形成爆發流行。典型特征為單側或雙側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伴發熱,全身不適。據統計,流行性腮腺炎患兒約半數并發腦膜腦炎(簡稱腮腦,是最嚴重的并發癥),大多數在腫腺腫大后一周內出現,男孩較女孩多3~5倍。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并發癥高發,只有極少數輕癥患兒可在門診治療,家庭護理一是家長不好掌握,二是容易傳染別人,最好還是住院治療。
流腦——高燒不退,頻繁嘔吐
2歲的翔翔著涼“感冒”了,連續發高燒3天,測量體溫在39℃左右,輕咳,不想吃東西,全身乏力。在附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針吃藥兩天仍高燒不退,伴有頭痛,隔天下午他突然四肢抽風,神志不清,送到市兒童醫院后確診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轉入傳染病醫院住院治療10天,病愈出院。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又稱流行腦膜炎(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為發病的高峰季節,流腦主要侵犯大腦實質,引起敗血癥、腦膜和脊髓膜炎,如未及時診治,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嚴重后遺癥,如耳聾、失明、肢體癱瘓或智力落后等。
在本病流行期間,家長發現孩子有下列征兆時,應予高度重視:突起發燒,高燒不退,伴有頻繁嘔吐,精神不好,面色蒼白或青紫;嬰幼兒發出難以解釋的哭聲或尖叫,前囟門凸出,或伴有全身抽風;脖子發硬,頭向后仰;發病后2~4天皮膚粘膜出現散在出血點或瘀斑,呈紅色或紫色,用手按之不褪色。
一旦發現上述征兆,無論當時病情是輕是重,都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診治,以免發生不測。最好接種流腦疫苗,易感兒童在流行期間口服藥物預防本病。
流感——提前預防才有效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很強。每年的11 月到第二年的4 月,尤其是從12 月末到3 月初之間,是流感的高發季節。雖然流感病毒對大人、孩子“一視同仁”,但孩子的抵抗力畢竟比成人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6 個月以上~ 5 歲以下的孩子,更是重點推薦應該接種的人群。另外,有慢性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哮喘等的孩子, 有腎臟疾病、嚴重貧血、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孩子及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療的孩子,都是優先照顧的接種對象。
6 個月以下的小寶寶不宜接種流感疫苗,但為了使他們免受流感的侵襲,照顧小寶寶、與小寶寶共同生活的家人都應該接種流感疫苗。
絕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只有極少數孩子不適合接種:
有嚴重雞蛋過敏的孩子;
曾經接種過流感疫苗,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孩子;
6 個月以下的嬰兒;
孩子正在感冒發燒時。
日常預防――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傳播,比如隨著流感病人的咳嗽和噴嚏所產生的飛沫散播到空氣中,進入其他人的呼吸道;也可以通過非直接接觸傳播,比如散播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2 ~ 8 小時,接觸這些病毒后,通過手的觸摸經眼、鼻、口等處感染。
一般情況下,流感病人從出現癥狀的前一天到發病后1 周期間都可以散播病毒,孩子散播病毒的時間甚至可以一直延續到發病2 周左右。即使接種了流感疫苗,也并不能完全保證不得流感,所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對預防流感同樣重要。
不要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的場所,尤其是在流感流行期間。
經常洗手,并督促孩子經常洗手。
不要讓孩子用臟手摸眼睛、嘴、鼻子等。
盡量不用公用的茶杯、餐具。
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流感,要與孩子隔離開,尤其是在生病的前5 天。
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并把紙巾扔進垃圾桶,不要讓孩子接觸用過的紙巾。
咳嗽或打噴嚏后盡快洗干凈雙手。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得病后都要及時就診。
接種流感疫苗的幾個疑問:
什么時候接種流感疫苗比較合適?
注射流感疫苗2 周后,人體可以產生足夠的抗體以應對流感病毒的侵襲。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9 月~ 11 月中旬,在流感流行高峰季節來臨以前。但即使錯過這段時間,甚至到第二年1 月份接種也有意義,因為流感流行會一直持續到4 ~ 5 月間。
接種了流感疫苗就肯定不會得流感了嗎?
一般來說,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減少80% 的流感發生。但是由于流感病毒具有多變性,注射流感疫苗只能保護人體不被本年度接種疫苗所針對的流感病毒感染,而并不能保證完全不被其他流感病毒或其他引起感冒癥狀的病毒所侵犯,所以,并非接種了流感疫苗后就肯定不被傳染。
接種疫苗后應注意什么?
接種流感疫苗后,可能會引起一些輕微的不良反應。如注射部位短暫的輕微疼痛、紅腫,以及全身性的低熱、不適等。這些輕微的不良反應大多在接種后的1 ~ 2 天出現,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熱敷注射局部,多喝開水,1 ~ 2 天后可自行消退,不會影響疫苗效果。
認識流感
流感的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常常表現為發熱、怕冷、頭痛、肌肉痛、乏力、流鼻涕、咽痛、干咳,還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這些癥狀大多會在發病5 天左右消退,但干咳和乏力會持續大約1 ~ 2 周。流感的危險性在于可能引起繼發的細菌感染,造成肺炎、中耳炎、鼻竇炎,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如先天性心臟病、哮喘、糖尿病等,導致嚴重的并發癥。3 歲以下的孩子得流感后引發并發癥的情況比較多見。流感的癥狀與有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但比普通感冒癥狀表現更嚴重、更快速。以下的一些對比可以幫助你初步判斷孩子是得了流感還是普通感冒:
流感護理要點:多喝水+多休息
目前治療流感的藥物有限,因此孩子得了流感以后,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在家里護理,并針對出現的癥狀進行相應治療,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發病期。
鼓勵孩子多喝水。流感時常伴有高熱,體內水分大量散發,需要補充足量的水分,但孩子有時會因為喉嚨痛而拒絕喝熱水。可以讓孩子少量、多次地喝涼開水,也可以將果汁稀釋后給孩子喝。
最好臥床休息。充足的休息對流感的恢復很重要。孩子生性好動,讓他們臥床并不容易,但要盡量讓他們在床上或室內活動。
另外要提醒家長的是,千萬不要認為孩子感冒發燒后,捂一身汗就會好起來。過度保暖和發汗,不僅容易使孩子的體溫升得更高,而且很容易使孩子脫水,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發燒期間,給孩子穿的和蓋的都要適量。如果體溫超過38.5℃,并有頭痛、肌肉痛等明顯的不適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必須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