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工藝美術的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藝美術的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藝美術的發展

    第1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一、傳統工藝美術的特征

    傳統工藝美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不同歷史條件下人們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產物,它既具有工藝美術的一般特質,又保持了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統一性,彰顯了中國的文化特色。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集合了以下幾種特征:一是地域性。受地域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居民的造物方式略有不同,造就了傳統工藝美術不同的特色。以刺繡為例,蘇繡上繪有栩栩如生、構思巧妙的秀麗圖案,做工精致,針法活潑,色彩斑斕。而湘繡則大多采用硬緞、軟緞、透明紗等材質,利用絲線、絨線等繪制出一幅幅色彩鮮明、構圖嚴謹、變現力極強的人物畫;二是審美性。最初的傳統工藝美術創作是以使用為基本前提,制作較為美觀。古代人民大都向往美滿的生活,并將這種情懷表現在文化創作上,所以在傳統工藝品上我們常常會看到喜慶的事物,氣氛表現熱烈,表達形式各有不同;三是人文性。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來源于社會生活,寄托了不同歷史時期古人的情思,其與單純的工業化產品在人文特性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選材、加工工藝、功能取向和裝飾方式上。

    二、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現狀

    傳統工藝美術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涵養,使其備受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這無疑為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政府越來越注重文化遺產保護,并將傳統工藝美術納入到文化建設項目當中。但是,在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傳統工藝美術作品更多的是作為奢侈品出現,過于偏重其審美價值,從而出現了傳統工藝美術作品與生活需求日漸脫節的現象,限制了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另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傳統工藝美術正在承受著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雙重沖擊。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影響下,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生活方式的轉變帶動了審美觀念和價值的改變,這致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逐步退化,使傳統工藝美術逐步退化出人們的視野之外。很多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人,受市場化經濟的沖擊自信心逐步退化,甚至審美觀發生動蕩,在繁瑣的市場環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再堅定的認可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技藝不斷退化甚至衰敗,使得傳統工藝手藝后繼無人。以當前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形勢來看,其面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資源、創新、經營匱乏幾個方面。社會是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觀念也會隨之變化,這要求傳統工藝美術時刻跟進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加強經營管理,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從而在繁瑣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取一席之地?,F如今,文化創意產業的衍生與發展,標示著新文化產業格局的形成,這就為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們需要重新確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方向,促進其轉型成功。

    三、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化發展建議

    第2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一、傳統工藝美術的特征

    傳統工藝美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不同歷史條件下人們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產物,它既具有工藝美術的一般特質,又保持了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統一性,彰顯了中國的文化特色。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集合了以下幾種特征:一是地域性。受地域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居民的造物方式略有不同,造就了傳統工藝美術不同的特色。以刺繡為例,蘇繡上繪有栩栩如生、構思巧妙的秀麗圖案,做工精致,針法活潑,色彩斑斕。而湘繡則大多采用硬緞、軟緞、透明紗等材質,利用絲線、絨線等繪制出一幅幅色彩鮮明、構圖嚴謹、變現力極強的人物畫;二是審美性。最初的傳統工藝美術創作是以使用為基本前提,制作較為美觀。古代人民大都向往美滿的生活,并將這種情懷表現在文化創作上,所以在傳統工藝品上我們常常會看到喜慶的事物,氣氛表現熱烈,表達形式各有不同;三是人文性。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來源于社會生活,寄托了不同歷史時期古人的情思,其與單純的工業化產品在人文特性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選材、加工工藝、功能取向和裝飾方式上。

    二、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現狀

    傳統工藝美術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涵養,使其備受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這無疑為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政府越來越注重文化遺產保護,并將傳統工藝美術納入到文化建設項目當中。但是,在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傳統工藝美術作品更多的是作為奢侈品出現,過于偏重其審美價值,從而出現了傳統工藝美術作品與生活需求日漸脫節的現象,限制了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另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傳統工藝美術正在承受著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雙重沖擊。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影響下,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生活方式的轉變帶動了審美觀念和價值的改變,這致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逐步退化,使傳統工藝美術逐步退化出人們的視野之外。很多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人,受市場化經濟的沖擊自信心逐步退化,甚至審美觀發生動蕩,在繁瑣的市場環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再堅定的認可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技藝不斷退化甚至衰敗,使得傳統工藝手藝后繼無人。以當前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形勢來看,其面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資源、創新、經營匱乏幾個方面。社會是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觀念也會隨之變化,這要求傳統工藝美術時刻跟進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加強經營管理,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從而在繁瑣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取一席之地。現如今,文化創意產業的衍生與發展,標示著新文化產業格局的形成,這就為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們需要重新確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方向,促進其轉型成功。

    三、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化發展建議

    第3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關鍵詞】江蘇工藝美術 發展對策 文化產業 “十一五”

    Investigations and Strategies about Industrial Arts

    of the Province of Jiangsu

    Cheng Qiaom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bstract: The full classes and sorts of industrial arts of Jiangsu are more than any other province in China, but we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within the marketing and trades of industrial arts of Jiangsu by our investigations. How will we make up those insufficiencies and promote industrial arts more development? I think that we may realize our purpose by adjusting the systems of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the marketing of procreative elements, starting the project of fostering persons with abilities, promoting the harmonies of resources,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s of crafts and actualizing the policies of protecting. The Eleventh Five Years will be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period which Jiangsu develop its cultural industry utilize industrial arts. And in the Eleventh Five Years, found an institution of industrial arts, build a museum of industrial arts, confirm a group of name brands of industrial arts and constitute the laws of industrial arts may be named Sili Project. Sili Project will be a great project through which Jiangsu create the fine future of industrial arts.

    Key Words: Industrial arts of Jiangsu;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Culture industry; the Eleventh Five Years

    江蘇省工藝美術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品類豐富、文化積淀深厚。據調研顯示,江蘇工藝美術品有23個門類,近500個品種,門類和品種之全列全國各省之首;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33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92人、省級工藝美術名人124人和高級工藝美術師400多人,人員之盛也列全國各省之首。但近幾年的數據還顯示,江蘇工藝美術市場和工藝美術業的業績卻從沒有位居各省之首,與山東、浙江、廣東相比,江蘇總是稍遜。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十一五”發展期成了江蘇發展工藝美術業的“黃金機遇期”。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統籌全省工藝美術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市場潛力大的門類,做優做精藝術附加值高的門類,切實保護瀕臨滅絕的門類,成了擺在江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江蘇工藝美術業的基本現狀

    經過深入民間的調研和了解,進入新世紀之后,江蘇工藝美術業的基本現狀呈現兩大特征:一、江蘇工藝美術業面臨著新機遇;二、江蘇工藝美術業存在著老問題。

    (一)江蘇工藝美術業面臨的新機遇

    1、新認識:工藝美術業是江蘇文化產業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江蘇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工藝美術業的重要作用,并已將工藝美術業列為文化產業的支柱性產業來加以支持和發展。各級地方政府也已將工藝美術業的發展納入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以支持。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以及各地區行業協會也已充分做好了相關規劃、協調工作,以此準備促進全行業的發展。各類工藝美術專家、學者、工藝美術企業大量介入工藝美術業的實踐層面,積極為工藝美術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投資人士、法律界、新聞媒體、商業中介、運輸行業等也紛紛開始關注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

    2、新舉措:各級政府正在對工藝美術業給予各項政策支持

    在法規政策上,江蘇于1997年國務院頒布《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之前就率先頒布了《江蘇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為傳統工藝美術“以法護業”和“以法興業”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在經濟政策上,省政府以及部分市、縣政府紛紛出臺了對強勢工藝美術業實行規?;顿Y、對弱勢工藝美術業采取有效扶持的投資政策,用現代科技來推動傳統工藝美術業的創新,從而尋求和開辟工藝美術的新市場、新銷路。在區域政策上,部分地區已經針對各自的特色和優勢,把發展區域工藝美術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了相應的區域政策,如蘇州刺繡、常熟紅木制品、揚州漆器和玉器、宜興紫砂陶瓷、常州宮梳名篦、無錫惠山泥人、南通扎染和藍印花布等在區域政策的支持和促進下,逐漸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第4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關鍵詞]廣西;工藝美術產業;優勢;對策

    [作者簡介]李燕寧,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所,廣西南寧530022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6)11―0172-03

    50多年來廣西工藝美術行業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較快的發展。近些年來,廣西工藝美術民營、私營企業迅速崛起,不斷壯大,健康發展。一些工藝美術行業企業和品牌在區內外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些產品被列為廣西的旅游推薦產品,有些被作為饋贈貴賓和外賓的禮品,尤其是民族織錦、芒竹藤編、工藝畫扇、珍珠飾品、繡球、奇石等,不僅在國內大城市暢銷,而且遠銷歐、美、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廣西的民族文化藝術通過工藝制作手法展現給世人,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文化藝術的享受及追求,而且繼承弘揚了民族文化,達到宣傳廣西、介紹廣西、了解廣西的目的。廣西工藝美術為自治區的經濟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及旅游業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1999年桂林市舉辦了“廣西首屆民族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參展客商360家,直接成交1300多萬元,合同成交金額1.2億元。展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前來觀展和購買工藝美術品的群眾絡繹不絕,對擴大廣西工藝美術的影響,讓廣西的工藝美術產品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優勢

    廣西有悠久的人文歷史資源。據考古發現,20萬年以前就有原始人類在此繁衍。漫長歷史長卷,為廣西積淀了極為豐富的人文資源。古人類、古建筑、古文化遺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眾多,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頒發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余處,比較著名的有以桂林市甑皮巖為代表的史前歷史文化;以興安靈渠為代表的古水利工程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柳州白蓮洞、南寧豹子頭等古人類遺址;寧明花山壁畫;著名的古建筑有容縣真武閣、柳州柳侯祠、興安縣嚴關、恭城的孔廟;等等。這些充分反映了廣西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

    廣西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廣西境內有壯、漢、瑤、苗、回、侗、彝、京、水、仫佬、毛南、仡佬12個民族,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有各具特色的文化個性和文化特征。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神奇的文化環境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風情,流傳下一批悠久燦爛的民族歷史文物,創造了大量絢麗奪目的民族文化藝術。各民族的建筑、陶瓷、服飾、飲食、器皿、婚俗、、剪紙、刺繡、喪葬、節慶等方面保留的獨具民族特點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構成了民族文化寶庫,使廣西具有全國其他省市區無可比擬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這些都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吸引力。

    廣西有聞名遐邇的自然山水資源,奇觀勝景遍布八桂大地,堪稱旅游資源大省。廣西的旅游資源以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體,以桂林山水、北海銀灘、民族風情、邊關風貌為主要特色,主要有瑰麗多姿、秀甲天下的山水奇觀;氣勢超群、形肖神似的峰林和山地景色;鬼斧神工的巖溶洞穴景觀;形聲動魄的瀑布奇觀;絢麗多姿的濱海風光;浩瀚林海的森林公園;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歷史悠久的古跡和眾多的革命紀念地;古樸濃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宗教寺廟文化、僑鄉風光以及獨具魅力的南國邊關風貌;等等。這些都是廣西發展工藝美術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是激活工藝美術設計者創作靈感的源泉,也是最好的工藝美術素材。

    廣西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芒、竹、木、石資源十分豐富,廣西溶巖地區沿江沿河盛產竹子,石山地區盛產各種野藤蔓,為竹藤制品生產提供了少有的資源優勢。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的前景一定會十分美好,這是由廣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所決定的。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溫飽問題逐步解決,人們的文化需求一定會日益增長,工藝美術品開始走進老百姓的家庭;國內外旅游業蓬勃發展,國內外朋友及游客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工藝美術品和旅游紀念品非常感興趣,這些都給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好的機遇。

    二、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優勢品牌

    工藝美術一般可分為日用工藝、陳設工藝、裝飾工藝和旅游紀念工藝等四大類,數千個品種,不是每個品種都能發展成為產業的。廣西并非經濟和文化大省,與發達地區難以相比,不可能四面出擊,面面俱到,但也有自己的獨特地域文化,在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出自己的一些東西作為拳頭產品,打造自己的工藝美術品牌,加快形成富有廣西特色和優勢的工藝美術產品系列。如繡球、畫扇、農民畫、壯錦、珍珠、奇石和芒藤竹制品等,它們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繡球。繡球是用彩布或絲綢縫制而成的,如拳頭狀大小的一種小圓球。繡球原是作為娛樂時你拋我接之物,后來發展成為男女互相愛慕的贈品而逐漸在民間流傳。繡球在靖西舊州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舊州街幾乎家家生產繡球,年總產繡球15萬只,產值180多萬元,占總收入的35%,是舊州三大主要產業之一,產品每年都接到臺灣、香港和澳大利亞的訂單。

    陽朔畫扇。陽朔畫扇是桂林著名旅游工藝品之一。畫扇選用當地出產的鳳尾竹做扇骨,畫面用宣紙、布或絲綢繪畫,畫扇題材多樣,有山水、花鳥、人物等。陽朔縣福利鎮年產畫扇200多萬把,產值1000多萬元,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港澳臺5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2年以來不斷有中央和地方媒介到福利鎮采訪,在媒介的黃金時間和顯著位置報道,始有“中國畫扇第一鎮”的美譽。1997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

    臨桂縣“三皮畫”。臨桂縣“三皮畫”是以樹皮、豬皮、牛皮為繪畫載體,以少數民族人物生活風情為繪畫題材。在創辦人沈運香的帶動下,五通鎮目前已出現了500多戶繪畫專業戶,2000多人從事與繪畫有關的產業,年產值3000多萬元。在桂林市書畫市場上五通鎮農民畫已占75%的市場份額,形成了生產、供應、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格局。2003年3月五通鎮榮獲“廣西民間特色藝術之鄉”的榮譽稱號。

    珍珠。珍珠自古就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說,中國海產珍珠最負盛名的是南珠。南珠產自我國南部沿海,而北海合浦所產的“廉珠”又是南珠中的佼佼者,可謂珠中極品。廣西是全國海水珍珠及珍珠制品生產大省。近年來,廣西珍珠產業更是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從事珍珠養

    殖、珍珠飾品、珍珠制品的加工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加工的產品達3000多種。2004年廣西海水珍珠產量達15噸,占全國海水珍珠60%;珍珠制品產量達5000噸,產值30億元,約占全國珍珠制品50%。珍珠及珍珠制品已成為北海市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廣西的重要旅游商品,享譽國內外市場。

    奇石。廣西遍地石山,賞石文化早就有名,特別是柳州市一帶的奇石已聞名國內外。柳州市奇石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就發現了柳江河邊的龍壁奇石是制作硯臺的上等材料,其紋路宛如彩云交疊。

    柳州市奇石資源豐富,石種繁多,有墨石、太湖石、風化石、千層石、彩霞石、鐘乳石、卵石等50余種。且形、色、質、紋特色鮮明,有的珍品似仙似佛、如獅如虎、關龍關鳳、類鼠類犬、像山像川、若樹若林,有的像美女良民,有的像賢相清官……天上人間的種種事物無奇不有。據統計,全市直接與奇石相關的奇石經濟產業從業人員就達近萬人之多,全市奇石愛好者已達五六萬人之眾,家庭藏石館近百家,企業藏石館數十家,大小奇石交易市場遍布全市。由于奇石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石商來柳投資創業,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柳州市經濟的發展。隨著奇石經濟的發展,它的影響力將日益擴大,并將發展成為柳州市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

    編織。廣西博白是中國著名的編織之鄉,是中國手工芒、藤、竹編生產出口基地,專供出口的樣品就有2000多種,深受外商歡迎。產品暢銷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博白縣已躍居全國芒、藤、竹編出口收入最高的縣級行列。其次是岑溪市,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編織工廠17家,另有2~3萬農民以芒、竹編織為副業,從事芒、竹編織生產。這個市主要以竹蔑和芒心編織成各種造型不同、各具特點、小巧精致的籃子、碟子、箱匣或其他裝飾用的工藝品。產品遠銷西歐、美國、日本、東南亞及港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過100萬元。此外還有三江、桂林、興安等地的竹編產品,其中以涼竹席有名,銷往全國各地。

    壯錦。壯錦是壯族婦女用絲絨和細紗精心制造的著名手工藝品。1700多年前的漢代史籍上記載的“斑布”就是當今壯錦的前身。明代萬歷年間龍鳳花紡的圖案壯錦已成為向宮廷敬獻的禮品。壯錦多以壯族地區的動物圖形為圖案,織功精巧,線條簡練而明快,粗獷而別致,且色彩絢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4年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組委會特別定制了一幅世界最大的壯錦,并指定壯錦作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禮品。

    此外,還吸引了全國各地工藝美術品廠家來廣西辦廠,培育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種類和產量,提供更多更好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產品。

    綜上所述,在“十一五”期間廣西重點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繡球、畫扇、農民畫,把靖西舊州發展成“繡球基地”,陽朔發展成“畫扇基地”,臨桂發展成“三皮畫”基地;優先發展北海珍珠、柳州奇石、博白、岑溪和平南等芒藤竹制品等現代工藝品業;加快發展壯錦、苗繡等,力爭使廣西的工藝美術產業的增加值在“十一五”期間以較快的速度增加。

    三、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對策

    目前,廣西工藝美術產業落后,工藝美術事業、產業水平都不高,它既有體制問題,也有資金問題。工藝美術是文化產業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行業,其產品的生產過程大多較為復雜和特殊,生產周期長,短期內不能產生經濟效應,不能單純以暫時的經濟價值來決定其優劣取舍。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工藝美術行業的扶持,給予相關的優惠政策,予以適當的傾斜,最好能建立工藝美術發展專項資金。

    (1)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工藝美術產業經營方式的創新,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提高工藝美術品的競爭力。

    (2)加快廣西工藝美術法律法規建設。根據國務院《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廣西工藝美術行業發展規劃,應著力培養龍頭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市場,至少把兩三種工藝美術品發展成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對重點發展的品種爭取得到政府人、財、物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3)文化部門要重視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確立民族工藝美術認證制度。廣西文化廳應組織專家評審,命名省級的“民間工藝大師”、“民間藝術之鄉”、“文化之鄉”等。另外,還可以建立工藝美術品“原產地”保護制度,頒發相應的證書,確認屬于文化特色顯著、藝術風格獨特、工藝水準精湛、具有技術獨占性的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4)提高創新意識,認真借鑒各地的成功經驗,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作品。工藝美術很強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要不斷增加它的文化內涵,只有在市場中找到位置,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5)發揮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的作用,開展學術交流、作品展示、作品推介和市場分析等活動,提高從業人員的藝術涵養和市場意識。

    (6)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發新、奇、精的高、中、低檔次的產品,并刻意創造出一到幾個品牌。大力發展多品種、小批量、有特色、價位低的工藝美術品和旅游品,在新穎獨特上做文章,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7)加強隊伍建設,培養新人。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對專業人員進行多種多樣的技術培訓。對老一代的民間藝人的絕技應當由政府部門予以重視,派人學習繼承。否則繼承、保護和發展傳統民族工藝美術就是一句空話。

    第5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關鍵詞:工藝美術;木雕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中國工藝美術的現狀

    傳統工藝美術作為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藝術。它作為一個傳統技藝,蘊含著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由于傳統工藝進入新的時期,其保護和發展遇到經濟發展、文化同質化、工業技術發展等問題。如何能讓傳統的藝術形式得以流傳進而發揚光大,亟待在產業的體制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傳統工藝維持著以手工生產為特點的產業群,傳統工藝美術以純手工業的形式傳承,和現代工業生產的對比有著不可比擬的精湛技藝。例如大眾熟知的陶瓷、玉雕、牙雕、景泰藍、皮影、刺繡、剪紙等眾多品類。可從工藝、材料區分,每個時期的區分方法都各不相同,這也折射出某些保護和發展的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保護使其維持著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企業方面的機制改革解放了更多的具有高超技藝的勞動力,這種民間藝術人才的流動,加速了技術的交流和發展。新的流動聚集產生新的沉淀,舊的傳統工藝和藝術特色以及表現手法融會貫通。這種情況并不僅僅局限于國內,這使得工藝美術的藝術水平有了巨大飛躍。國內外市場的繁榮形成較良性的循環,雖有過停滯和低迷,但這只是一時的,并不影響一些優秀作品的價值。通過傳統藝術的再生和現代性元素的緊密結合,探尋其新的生存與發展之路,以激發其新的生機,現代生活體驗和交互方式深刻影響我們的認知,引導我們有了新的需求。

    二、木雕發展概況

    木雕在中國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不斷改革和創新。傳統雕刻應用在家具等裝飾上,現今對于木刻這一傳統技藝又有了新的需求。工藝木雕具有實用性以及裝飾性兩大特點,可以在傳統的基礎上再做出創新,發揚木刻工藝品的實用性以及裝飾性,要對于不同的材質發展不同的方向。以筷子為代表,木材完全可以應用到餐具當中去,應用一些精美的雕刻除了實用性更有了裝飾性,而且木制餐具有環保、不易摔碎等優點。對于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木材可以在裝飾性上加強,木質首飾不再僅僅局限在一個串珠上,更多的首飾設計師現在將木材作為主要元素來進行創作,更環保更自然的元素受到更多設計師的青睞。搭配鉆石等寶石更顯木材的紋理自然美,木質首飾設計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F在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木雕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機械操作具有精準度高、速度快、節省人力等優點。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木雕工藝品市場不僅僅局限在國內市場,歐美等西方國家現在也很熱衷于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木刻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也很受國際市場的認可。有了技術上的支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加上木雕自身的不斷發展創新,發展前景如火如荼。

    三、保護與傳承

    陜西戶縣李氏木刻工藝是優秀的木雕技藝,起源于1877年,至今已經傳承了四代人,其風格極其鮮明。作品肌理細致、線條流暢自然、圖案變化多樣。早在2009年專家就已認證,“戶縣李氏木刻工藝”(以劉鵬鸝為技藝傳承人)成了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劉鵬鸝是該工藝唯一的傳承人,一心想把此項技藝傳承下去的她,卻找不到傳承人。我國木雕工藝的重要產地福建莆田,發展至今已有千家民營、個體的企業在從事木雕工藝生產,專業技藝人員達10萬人,20多家企業達500萬元以上規模,10余家企業達1000萬元以上規模。這兩個例子體現了當前我國工藝美術發展的價值和矛盾。工藝美術是一個整合體,它在古代的生活中被創造出來到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國家歷史文化的象征,以其特有姿態佇立于現代設計為主體的科技文明之中,成為我們優秀民族文化的載體;以其獨特不可取代的優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在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價值有四個方面:產業價值、就業價值、市場價值、文化價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成立之初就有著這兩種意識,作為手工業,專業要和實際相結合,運用到國家經濟發展中,創造更多的利潤;作為文化藝術產業,應該面向現代化生產、面向大眾,服務于人民,提高生活質量和藝術素養。我們有必要將工藝美術既看作經濟產業,又看作文化產業,同時還可以將其作為文化藝術事業來認識、理解、研究和扶持。如在商品生產上以經濟性為主體,但在傳統技藝的傳承方面又要從文化事業的角度加以支持,這包括實行對部分工藝產品實行保護和保護性的稅收政策等等。從文化角度看,工藝美術具有文化遺產的屬性,工藝方法與藝術方法在藝術形式的創造上是同一的。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項內容中突出的一項,也是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的關鍵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其重點不是保護具體而詳細的某工藝品,而是使可能失傳和消亡的工藝技術得到保護,或者說,通過工藝品而確認和最終保存其制作的技藝。而戶縣李氏木刻工藝卻難尋傳承人,這說明在近幾十年經濟飛速發展,技術更新和傳統工藝矛盾的問題上突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如何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實現傳統文化振興,如何在社會結構與文化變遷的格局中尋找突破,是當下解決民族文化發展問題的關鍵所在。手工業技藝會被大機械生產所替代,如果不對傳統技藝和工藝進行保護,任由當代工業發展機械化生產所替代,那么不得不擔心傳統手工技藝的消失。所以,不僅傳統技藝保護難度大大增強,傳承保護的迫切性和艱巨性也加大了。如何讓木雕傳統技藝后繼有人,問題不是當代藝人不如古人,而在于當代的傳承人是否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藝人不追求名利對藝術境界的追求的心境。

    四、探尋發展

    早在1997年5月《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的頒布,就在法律和法規的層面對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上進行了確定,條例明確指出:“國家對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實行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領導,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進本地區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在2005年3月又進一步,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目標,即“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逐漸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有效保護我國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最大限度地傳承和發揚”。國家要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全社會將焦點聚集到傳統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如何處理技術更新與傳統技藝傳承的關系則成為工藝美術行業本身之關鍵。2007年文化創意產業包含了工藝美術,并且從2005年開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都得到恢復,而且按照正常的機制進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工藝美術需要保護的品類方面,國家都給予了資金、土地、政策的得力保護。從1997年的國務院頒布保護條例到今天已有十幾年時間,全國制定了相應的辦法和條例的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省市,如此現狀對工藝美術的發展極為不利。對工藝美術技藝的保護,要從重視工藝美術大師和相關技術人才的保護做起。像陜西戶縣李氏木刻工藝這樣優秀的木刻技藝,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多方面支持與保護。政府支持這些技藝保持者盡可能多地招收徒弟,對重要無形文化財產采用各種方式進行調查記錄,并進行展示、傳播。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技藝精湛?,F在很多傳承傳統技藝的大師和技藝人員,年歲已高,作為傳統工藝直接傳承者,是活文物。如何發展和保護此類傳承人以及其精湛的技藝,是當下十分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唐克美.中國工藝美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文字實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收藏年會,2013.

    [2]韓澄,武定宇.現代生活中的民族藝術再生與創新[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

    第6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關鍵詞:科技;古代工藝美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3-0029-01

    從原始社會開始,就出現以原始巫術和日常生活需要為目的的手工制成品,它們都凝結著科學和藝術,只是表現不夠發達。之后,在早期的人類遺址中發掘出許多令人驚嘆的器皿與飾品,其中多件文物直至今天都無法超越。自古以來,檢驗一件工藝品的好壞,功能、選材、技術、藝術各方面都要考慮到,工藝美術品最初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而產生的,材料是基礎,技術是手段、工藝,藝術最初只是為了滿足審美需要,之后慢慢開始考慮使用的舒適度。這四種要素在自己的角度對工藝品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

    技術對工藝美術品的產生提供了一個空間,好的藝術構思通過借助先進的技術得以更好的完成。傳統的工藝美術作品通常是藝術家獨立進行的,最多是借助人力的幫助完成,隨著科技慢慢進步,出現了計算機輔助創作,使得工藝美術品的形式極大豐富起來??梢哉f,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中,先進技術的應用程度與該器物本身的貴重程度是成正比的,當然也不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越進步、技術手段施加得越多這個藝術品就越珍貴,越具有藝術價值。關鍵要看藝術品的藝術構思,自包豪斯運動以來,工業設計品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生活中,批量化的生產,使得藝術品普及到大眾,簡約的造型同樣被人們所接受。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隨著科技進步,工藝美術的表現手法越來越多,造型的多樣化使得工藝美術品的形態越來越豐富。

    科技向藝術轉化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工藝技術的進步和審美情趣的變化??茖W技術之中包含工藝技術,而工藝技術又包括了手工生產技術和機器生產技術。然而,機械化大生產也造成了傳統手工藝生產和藝術相分離,使得恢復手工生產的呼聲越來越強烈?,F代工業設計產品的批量化更加加強了古代工藝品對實用功能的要求,并沒有擺脫傳統工藝品的制作技術,在工藝技術的改進過程中,解決同一問題可以產生不同效果,從而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

    以陶瓷為例,從遠古時代制陶術的發明至今,陶瓷藝術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最初陶器的誕生是以實用為目的的,但隨著其慢慢發展,與藝術的關系愈加密切,更加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直到近代,工業革命爆發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帶給人們以生產生活上的巨大便捷,不可避免的也造成了傳統手工技術與藝術的分離,陶瓷藝術也不例外,現代陶瓷藝術在傳統制瓷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表達自我,試圖在加入概念技術因素的同時保留陶瓷藝術的自然性。以下我們簡述一下陶瓷藝術的發展史,以實例分析科技進步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發展的推動:

    第一階段:從原始社會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陶瓷藝術一直以傳統手工制作為主導,體現著藝術與技術的充分結合,舉個例子:遠古時代陶罐上用的等距排行的條文裝飾,不管人們是否假定了一種驅使手工藝人著手工作的主觀“裝飾陶罐”,手工藝人都必須服從客觀實際,計算出行距之間的數據,算出這些數據間隔,直至這些裝飾適合這個陶罐為止…可以說,在古代陶瓷藝術中包含藝術審美的同時,也包含著嚴謹的工藝技術。

    第二階段:17到18世紀,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這次工業革命影響范圍非常廣泛,而工業革命的成功也推動了陶瓷藝術的發展。這一階段,科學技術快速發展,陶瓷制品不再局限于手工制作,機器大工業的發展促使制陶業向標準化、批量化發展,使這一時期的作品向非藝術化方向轉變。但是機器生產與機器制成品很難滿足人們對于審美與實用的雙重需要,于是,陶瓷藝術必然要向技術與藝術統一的方向發展。

    第三階段:二十世紀初到現在,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了審美的巨大進步。手工藝運動、新藝術運動都主張恢復手工藝生產,包豪斯則主張手工藝和機器生產充分結合,這樣,技術與藝術重新統一,使得藝術領域的審美追求發生了改變。

    現代陶瓷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在其工藝內容中,有手工藝和機械技術之分,在現代技術的支撐下,手工藝更完美的被表現出來,以充分展現現代陶瓷藝術之美;而陶瓷作品如果沒有一定的藝術成分,只注重技術的精度,那么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是冰冷的器具,失去了它該有的藝術魅力。

    當然,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促使人們工藝技術和審美情趣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藝術家的個性逐漸消失在批量化標準化之中,導致傳統藝術韻味的散失,藝術品的內涵逐漸淡化。基于這種情況,有人認為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的手工形式更能表現藝術家的藝術語言,加入過多的科技因素反而使藝術品冰冷、喪失了原有的藝術特性。在這個問題上,就要求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協調二者的關系了。

    參考文獻:

    第7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 中職美術 教學 意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167-02

    民間工藝美術是人們實際生活的縮影,其作品是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出于審美的視角對生活進行的藝術創作。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鄉土氣息、風俗文化以及民族情感,給人一種親切感。如織染、陶瓷、木器、剪紙、竹編、蠟染等都是在生活實用的基礎上形成的天然作品,發揮著藝術性和實用性兩種功能。然而,民間工藝美術具有傳播范圍小、家族傳承、藝術工藝難保存等缺陷,導致很多的工藝美術技術失傳,因此,傳承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尤為重要。教師應該發揮中職美術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在教學中引入民間工藝美術,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揚,同時實現多學科的有機融合等方面分析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滲透,以改善中職美術教學成效。

    一、激發學生掌握工藝美術制作流程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工藝美術保護意識

    中職美術教學中工藝部分主要涉及剪紙、漆畫、蠟染、陶藝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美與技術的融合,引導學生把對美的認識和理解滲透到作品中。民間工藝美術在這些方面有很多的優秀作品,教師通過作品的展示不僅能開拓學生的審美視野,還能在技術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制作經驗。然而,有很多的工藝制作流程存在難保存的問題,導致工藝技術的失傳,不禁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法傳承而惋惜,因此,保護工藝美術文化的意識油然而生。據此,教師應激發學生掌握工藝美術制作流程的積極性。

    例如,顧繡,其半繡半繪,繪繡結合,以繡帶繪的工藝特色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這種技藝已經失傳,盡管后人盡量彌補和修復,也難以與之相媲美。教師只能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來讓學生欣賞精美的作品,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并與創作者進行靈魂上的溝通,從而提升學生審美層次。

    又如在《群仙祝壽圖軸》中,人物所穿錦裳,都是先上底色,后在底色上進行刺繡,人物的面部的處理則是先繡后畫的,云霧只用畫筆著色,而不加繡。這種大膽創新的技法,表現山水、人物尤為生動。這種技法的突破性給予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啟迪,有助于學生形成不拘一格的美術創作思維,從而收獲技法上的經驗。

    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精進工藝美術技法,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中職學校以培養技術型和實用型的人才為目標,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中職美術教學的重點是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精進工藝美術技法。民間工藝美術具有獨特鄉土氣息,不僅能夠豐富學生技藝的操作經驗,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例如,剪紙工藝制作中,教師首先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來展示剪紙工藝的操作和技巧,便于學生模仿并操作。剪紙的技法中有剪、貼、熏、點等,其中熏紙技法已經不多見,視頻中展示了點色剪紙、~鑿剪紙等的技法,同時也對熏紙技法進行了介紹和演示:首先,用剪刀在紙上剪出需要的圖案,并將其附在鋪平的宣紙上(宣紙預先被放在木板上,并用噴壺均勻打濕)打濕。然后,手持油燈先從最底部逐漸往上移。在熏紙的過程中,注意木板不能離火太近,否則很容易將宣紙點燃,也不要將木板平放,否則熏出的圖案顯得不均勻。熏后,用熨斗將其燙干,撕下剪紙,一幅黑白相間的熏紙作品就算完成了。這種制作流程得到的作品在效果上與前人一樣,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中進行創作,一邊創作一邊思考,從而在創作中獲取實際操作的經驗,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剪紙技藝,提高學生的綜合操作能力。

    三、拓寬藝術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美術作品創新能力

    中職學生的學習比較緊張,管理也比較嚴,在接受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逃課、開小差等現象,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參加各種工藝品大賽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豐富學生的審美層次和思維想象力,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組織陶藝工藝品比賽,就可以邀請民間工藝藝人來課堂傳授經驗,講解陶藝制作的要點和技術,并輔助學生進行陶藝作品的制作,為學生常規的課堂學習增添新鮮的元素,幫助學生挖掘藝術創作的潛能。學生采用泥條成型法制作陶藝品時,經常會出現由于泥條之間的粘合不牢固而出現裂胚的情況,還有的學生在泥條盤筑到一定高度時,急于看到成品,等不到泥條稍干時就繼續操作,以致于影響到后面的操作。因此,學生可以選擇模具成型法更容易制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在制作工藝品的同時,學生還有機會對自己不懂的和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在與大師的互動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從另一個層面講,主動提問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能夠激起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比賽中,學生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塑造陶藝品,并在裝飾上體現出個性化和新穎性,有的通過刻畫來表達主題,有的通過鏤空來體現意圖等,形成風格迥異的作品。最后,由教師和民間藝人共同來為學生進行點評打分,讓學生在點評中明確自己的不足,為學生技法的提升指明方向。

    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多學科的有機融合

    民間工藝美術源于生活,是實際生活的藝術縮影,其中飽含著多種文化內涵。美術的教育不僅僅是對美的藝術教育,而是從整體教育理念出發融合多種學科的教育。如剪紙工藝中除了藝術的創作外,還有歷史知識以及本土化的文化特色在里面,學習剪紙工藝就能了解剪紙藝術的歷史淵源,豐富了學習的內容。其中的戲曲剪紙,就融合了色彩藝術、剪紙技藝和中國的傳統戲曲文化等內容。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引入相應的民間工藝美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授《色彩靜物寫生》時,教師選擇彩繪瓷作為學生靜物寫生的對象。首先學生要對瓷器進行整體的構圖,將瓷器的大致輪廓勾畫出來,并確定物體的主要特征。之后通過著色突出物體的明暗關系,最后通過深入刻畫突出物體的重點,并結合適當的調整從而完成一副臨摹的作品。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對瓷器上的色彩、花紋、線條等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圖案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每一個階段的瓷器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文化意義,瓷器圖案演化發展的歷程也就是歷史文化變革的過程,這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歷史知識,實現了多種學科交叉學習。

    綜上所述,民間工藝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凝聚了當地歷史文化、風俗以及民族情感,我們應該繼承好、保護好和發揚好。中職學校應該承擔弘揚和傳承民間工藝美術的責任,將其引入美術課程教學中,力求從強化工藝美術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美術作品創新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多學科的有機融合等方面實現民間工藝美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使其成為中職美術課程中的一部分,以培養優秀的工藝美術人才,為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和傳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佩姬.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意義[J].學園,2015(7)

    第8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1.1正確認識傳統工藝美術的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國民間手工工藝和美術結合長期發展的產物,蘊含了豐富的民間藝術和智慧,不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技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都很高,對此應該正確認識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價值,重視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相關管理部門應制定相關的保護措施,針對傳統工藝美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制定科學的應對措施,同時對市場進行調研,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創新傳統工藝美術發展規劃。政府應該給予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鼓勵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1.2搞好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工業之間的聯系

    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逐漸地朝著現代工業的方向發展,在當前的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要想得到傳承和發展就必須同現代工業相結合,搞好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工業之間的關系,利用現代工業發展的優勢彌補傳統工藝美術發展較慢的不足。這樣不但能夠實現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現代工業的發展中也融入了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優勢,能夠提高現代工業的發展水平,實現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工業的共同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

    1.3創建傳統工藝美術社會服務平臺

    隨著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應該同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創建信息平臺,完善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體系和服務體系,制造中國工藝美術發展點。如創建一批具有傳統工藝特色的批發市場,同時國家的教育教學部門應該開設相關傳統工藝美術課程,提高下一代對傳統工藝美術的認識,培養下一代傳統工藝美術觀念,從而充分地引導和推動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

    1.4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壯大傳統工藝美術隊伍

    在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和繼承中,始終要堅持人才第一的基本原則,正確認識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傳統工藝美術隊伍尚不健全,對此應該加大對工藝美術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力度,做到結構合理。同時教育部門加大對傳統工藝美術老師的培養力度,通過有效的政策刺激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增加該專業方向老師的工資待遇。同時相關的部門應該對傳統工藝美術方面的創業進行扶持,進行資金支持,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刺激傳統工藝美術的健康穩定發展。

    2結語

    第9篇:工藝美術的發展范文

    關鍵詞:工藝美術;設計;創造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不能滿足于物質上的生活,開始逐漸追求在精神上的滿足,而當代工藝美術則很好的滿足人們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當代工藝美術是中國文化里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代工藝美術與傳統工藝美術相比,在內容、形式、對象、種類、性質等一系列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代工藝美術反映了當代社會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事物的審美觀念,當代工藝美術自身存在的設計創造的好與壞,決定著當代工藝美術在藝術品上創作的成與敗,在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在藝術創作中不斷的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開闊自己的眼界,在創作中充分的挖掘自己的創造力,將當代工藝美術與現代化經濟發展中的網絡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于推動當代工藝美工在中國文化里的發展。

    一 當代工藝美術在藝術構思上的創新

    當代工藝美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最開始的事項就是在創作上的藝術構思,當代工藝美術在設計上需要具有一定的創造力,在創作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充分的發揮出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當代工藝美術的藝術構思上,需要不斷的對構思理念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保證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的有新的靈感出現,當代工藝美術實質上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對事物審美觀念的一種反映,它能有效的反映出人們對于文化上的需求與眼光,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在藝術構思上進行有效的創新,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也不能脫離自身在藝術構思上的創新,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離不開在藝術構思上的創新。

    當代工藝美術在藝術構思上的創新體現在很多方面,想要在當代工藝美術的設計中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進行想象,就需要在藝術構思上進行不斷的創新,需要當代工藝美術中的設計人員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將自身在想象與創造的過程中,切實的與實際相結合,不能脫離實際的這個范圍。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的特征包含著方方面面,它很巧妙的將當代工藝美術上的審美與功能結合在了一起。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在文藝這一領域中涌現了大批各不相同的文藝思想,在當代工藝美術的設計創造中,需要我們緊緊跟隨著文化思潮,不斷的提升自己在工藝美術設計中的創新理念,掌握當代工藝美術在發展中的新動態,結合于現實,創作出迎合大眾口味的作品。當代工藝美術中的設計人員,需要在藝術構思上進行創新,才能更好的結合實際進行創作。

    二 當代工藝美術要緊跟時代潮流

    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特征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傳統的工藝文化,緊跟時代的潮流,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特征還要對自身不斷的進行革新,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滿足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在當代工藝美術中,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在創作過程中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自身在創作過程中的創造力,按照時代潮流的發展方向對當代工藝美術的創作進行改善,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的思想文化、思維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緊跟時代潮流對自身的創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當代工藝美術設計打破了傳統工藝美術設計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局限性,加強了工藝美術中對于審美的一些觀念與感悟,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的加快,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特征在緊跟時代潮流的步伐上,也在某一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當代工藝美術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自身在各個方面的開擴,要不斷的加以創新,要將當代工藝美術中的設計人員的審美觀念與時代潮流緊密的結合起來,這對當代工藝美術在創作領域這一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時刻保持創新意識在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中的發揮,創新意識在當代工藝美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提高當代工藝美術在發展過程中的效能,讓當代工藝美術中的創作品能夠擁有更好的價值,增強了當代工藝美術在創造力上的發揮。

    三 當代工藝美術在創新過程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代工藝美術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很多與工藝美術相關的軟件都相繼的開發出來,并且大部分都已經在當代工藝美術中開始應用,這一系列的軟件對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簡便了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中的過程,給予了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設計人員能夠在作品的創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技術在當代工藝美術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了當代工藝美術的整體設計水平,簡化了作品的制作過程,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在充分的掌握了信息技術,能夠對信息技術的在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應用,對于設計人員在自身設計創造作品時的水平有著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在當代工藝美術中,想要更好的創作出當代工藝美術作品,就必須掌握對信息技術使用的正確方法,充分利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對工藝美術作品進行改善,加強對作品的修改,使作品更加的完美。在當代工藝美術中,計算機的使用大大增強了在創作過程中的設計創造,因為計算機能夠在創作過程中為創作者提供大量的材料,可以利用相關的工藝美術軟件對創作出來的作品加強設計,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在使用計算機進行創作時,能夠更好的將各類材料綜合起來進行有效的利用,充分的掌握與創作作品相關的材料,加強創作作品自身的質量。計算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當代工藝美術持續發展的機遇,面對國內外各種藝術思潮的涌現,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人員應當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身在創作過程中對于技術、知識能力的有效創新,將當代工藝美術設計與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提高當代工藝美術的作品質量。

    四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自身精神文化層面上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于當代工藝美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工藝美術自身的設計創造特征的發掘。當代工藝美術自身存在的設計創造的好與壞,決定著當代工藝美術在藝術品上創作的成與敗,在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在藝術創作中不斷的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開闊自己的眼界,在創作中充分的挖掘自己的創造力,將當代工藝美術與現代化經濟發展中的網絡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于推動當代工藝美工在中國文化里的發展。在當代工藝美術的創作中,充分的利用當代工藝美術自身所具有的特質,緊跟時代潮流、藝術構思創新、信息技術應用這三個發明體現了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特征,在當代工藝美術的創作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作品的科學化,設計人員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是其創作的絕對核心,設計人員在創作過程中要充分的結合實際,更好的利用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造特征。

    參考文獻

    [1] 劉慧韜.西方美術史中人文內涵的變化[N].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2] 李建平.高校美術設計類專業教學實踐性成果轉化研究[J].藝術教育,2012(07).

    [3] 石志. 工藝美術當隨時代[J]. 上海工藝美術,201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8|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成人理伦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污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