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交警手勢技巧范文

    交警手勢技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警手勢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交警手勢技巧

    第1篇:交警手勢技巧范文

    (1)答題只有一個原則——安全,怎么做安全就怎么做。

    (2)判斷題中遇到緊急情況所有過激行為都錯,比如急踩(用力踏)油門(制動),急轉方向,選擇題中類似的答案都錯。

    (3)能讓行的都讓行,能幫助的都幫助,能避讓就避讓,只要不搶、不急都對。

    (4)搶救傷員一個原則先救人,救人一個原則先止血。

    (5)無標志無燈無警路口,按照讓右路——讓左轉——讓直行的順序判斷。

    (6)車輛變換位置都要開轉向燈,唯一一個不開的就是進環島(轉盤)。

    2、八種交警手勢信號答題技巧

    (1)停止信號:左臂由前向上直伸,掌心向前。

    (2)直行信號:兩手平伸右手擺。

    (3)左轉彎信號:右臂向前平伸,左手向右擺動。

    (4)右轉彎信號:左臂向前平伸,右手向左擺動。

    (5)左轉彎待轉信號:左臂向左平伸成45度,上下擺動。

    (6)變道信號:右臂向前平伸,掌心向左,右臂向左水平擺動。

    (7)減速慢行信號:右臂向右前方平伸,掌心向下,平直向下擺動。

    (8)示意車輛靠邊停車信號:左臂由前向上直伸,掌心向前,右臂向前擺動。

    3、處罰相關答題技巧

    (1)扣留機動車:未懸掛車牌(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未攜帶行駛證偽造相關證件或使用其他車輛證件。在一個計分周期達到12分。

    (2)警告:不按規定掛號牌。

    (3)拘留15天:未有有效駕駛證(被吊銷)被暫扣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但不構成犯罪(逃逸吊銷,終身不能重新取得)。

    (4)吊銷:將車給沒有駕駛資格的人超速50%、非法改裝車輛、報廢、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接受處理。

    第2篇:交警手勢技巧范文

    【關 鍵 詞】小學生;品德;教學方法;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2-0169-03

    一、引言

    小學是少年兒童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萌芽時期,是塑造良好思想品德的關鍵時期。以低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中高年級《品德與社會》組成的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綜合課程”,[1]它是小學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傳統教學方式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定學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的情感沒有被激發出來,他們對教學的內容無法產生共鳴,他們對思想品德課的印象往往就是“說教”,甚至是“訓人”。不少學生會產生抵觸心理,抵觸的后果是學習沒有動力,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結果是講歸講,學歸學,做歸做,表現為課上剛剛學過的道理和規范,一下課就違反了。另外,傳統教學沒有把課程教學與能力培養聯系起來,教師沒有能力培養的理念,學生被動地跟著老師完成了教學環節,最終還是“低能兒”,課程目標的僵化和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如今全球經濟競爭愈演愈烈,社會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素質教育應該從小學抓起。而實施素質教育中加強能力培養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如何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品學兼優人才?本文結合筆者在小學生品德課程的教學實踐,從如何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采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進行品德教育的同時,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以學生為本,以德育為主,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應不拘一格,教師必須能夠根據課程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多探索新的有效的辦法。筆者結合品德課程活動性、綜合性、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從學生主體性入手選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把德育和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始終貫穿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下面討論的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圍繞品德課程教學目標,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展開的。

    1. 討論式教學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討論教學法是以老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問題展開討論,互相學習,以求得正確認識的一種教學方法。一般包括導入、提問、討論、總結四個步驟。第一步是主講教師在課堂討論前要作好系統而簡要的講授,導入部分要引出主題并講清基本概念;第二步是老師指出重點、疑點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討論題目、要求及討論方向;第三步是學生以分散或者集中的形式展開討論;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對討論中的正確意見給予肯定和鼓勵,必要時加以引申和提高,對討論中的錯誤見解進行分析,指出問題所在,對不夠全面的見解要加以補充,使之完善。[2]比如,“做守規則的小學生”一課,筆者用學生喜愛的游戲作為切入點,讓同學們在游戲中體會游戲規則的必要性,讓學生認識到規則是游戲順利完成的保證,由此引出規則的概念。然后老師提出討論的題目,“為什么要制定游戲規則?”“游戲規則由誰來制定?”“如果在游戲中不遵守規則會怎樣?”經過充分討論,老師進行第一階段總結:游戲規則是為了保證游戲的公平競爭和秩序,它是游戲順利進行的保證;游戲中的規則是由參加游戲的人共同制定的,做游戲必須遵守規則。如果有不遵守規則的,游戲就無法順利進行。誰在游戲中不遵守規則,誰就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接著老師提出第二層次的問題,“除了游戲規則,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還發現哪些地方有規則?”“人們是怎樣對待那些學校的規則和社會的規則的?”“學校對小學生有哪些要求?這些要求是規則嗎?”在第二層次的討論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為主體,老師起引導作用。分組討論時,由學習小組組長主持討論,每個人都要發言,而且所有人的發言都做現場評價,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然后,每個小組推出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通過討論這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現場發言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接著老師進行第二階段總結: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規則,它給社會帶來了公平與秩序、安全與信任。規則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相當重要的。作為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兩個重要的規則。[3]在充分認識規則重要性的基礎上,老師還會提出第三個層次的討論題目,“不遵守游戲規則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不遵守學校規則、不遵守社會規則的人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以強化規則意識,樹立遵守規則的理念。最后,請學生代表談談學習這一課的最大收獲。老師在總結中不僅針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做出評價,還會對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就其團隊的協作能力、組長的協調能力和主持人的儀態儀表、主持討論的能力等方面提出意見。

    2. 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景教學也叫任務驅動教學法,此種方法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該教學法有幾個基本環節:1. 創設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能在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2. 確定問題(任務):在創設的情境下,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3. 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強調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在上二年級下冊《做個愛心小天使》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路遇摔倒老人的情景,由筆者扮演摔倒在路上的老人,學生則分別設為一人、兩人、三人、多人組合,要求每一組學生單獨完成救助的任務。每一次的情況都不相同,比如關于摔倒的地點可能是在公園,可能在路中間,也可能是在路旁邊;關于老人也有多種情況:一是昏迷不醒,摔傷情況不明;二是清醒但說不清自己的情況;三是清醒能說明自己腿被摔斷。在救助演習中,有的學生不知所措,簡單地等待過往行人;有的學生莽撞行事,不了解情況即搬動老人,造成二次傷害;有的學生沒有考慮到馬路中間車來車往,自己在助人的同時,沒有注意自身安全;有的學生則很冷靜,先判斷客觀條件允不允許自己靠近老人,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問明受傷情況及家屬電話,判斷能否移動老人,然后一部分人留下來替老人打傘(遮陽或擋雨),一部分人跑去找大人或者打求助電話。通過這個求助情景教學,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和分工協作的能力。整個班級有多種求助方式,老師組織大家討論各種求助方式的利弊,大家一起尋找最佳的求助方案。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同學們親身感受到成功助人的樂趣,讓大家認識到在路上遇到有困難的人不僅要伸出援助之手,而且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別人。

    3. 案例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把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5]案例教學因其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知識表現,以及深刻、具體、豐富的實踐背景,對學生“明理、激情、導行”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6]在上五年級上冊《愛的責任》一課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長輩時,筆者采用的就是案例式教學。課前布置學生看一部電影《雙胞胎》,劇情是李春、李東是一對雙胞胎,家里小孩多、生活拮據。從小父母偏心,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一切李春優先。后來李春考上了研究生,畢業后成為一名省報記者,生活寬裕。再后來父親摔了一跤成為四肢癱瘓的病人,在父親最需要親人照顧的時候,下崗失業多年的李東拒絕了高薪誘惑一天二十四小時守在父親身邊。而李春卻拒絕對父親盡最基本的義務,從此不再與父親聯系。大姐李華聯合四個弟弟妹妹要將其告上法庭,要以法律的名義彰顯道德的尊嚴,可是父親卻以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是告他,我就自殺……”李春的妻子不能容忍他的不孝,帶著兒子回了娘家,她要李春好好想想……上課時,先讓學生簡單概述劇情,同學們對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尤其是雙胞胎兄弟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贊揚李東的,有批評李春的,也有的認為父親的溺愛造成了李春的不孝……筆者因勢利導,讓學生重點思考“李春的妻子讓他想什么問題呢?”“父母扶養子女容易嗎?”“為什么要孝敬父母?”“我們應該向誰學習?”“我們現在應怎樣孝敬父母長輩”等,課后布置學生收集孝敬父母長輩的故事,開一次故事會。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更容易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便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辯論和師生之間辯論,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4. 現場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現場教學是將課堂搬到實際現場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現場的親身感受,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這種方法具有真實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安全教育是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提得非常多的內容之一,交通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一年級上冊《標志!標志!》、《我們來玩過馬路》一組教學內容中,筆者采用了現場教學的方法,先請交警為學生作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展示交通信號、信號燈演示、指揮交通的手勢,并解釋其含義。再把學生帶到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讓他們觀察人們是如何遵守交通規則的。回到課堂上,筆者讓同學們把觀察到的現象總結出規律,并表達出來,可以用圖畫表達,可以用文字表達,也可以用口頭表達。大多數同學都能把他們觀察到的現象表達出來:交通行駛中,行人車輛必須各行其道,車輛必須靠右側通行,行人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等等。在此基礎上,以游戲的形式模擬交警值勤和過馬路。模擬交警值勤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交警值勤的辛苦、學會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也讓學生明白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及意義。[7]這樣的現場教學使學生置身于具體的環境之中,加深了印象,強化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

    5. 項目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8]在講到保護環境、愛惜資源的內容時,筆者采用了項目式教學方法,選取的是“為我們的學校設計環保提示語”的項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一節課的時間,以校園為對象,系統地對校園內的環保提示語進行創新設計,要求語言簡練親切,朗朗上口,放置位置合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每個小組必須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通過項目的進行,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引發他們去關注自然環境,把保護環境當成一件最平常、最基本的事去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三、結束語

    正所謂“教定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有許多,每種教法都各具特色,各有適用范圍,只有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本文對小學生能力培養和品德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做了一些創新性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但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地任務,對高品質、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還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印發《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5.

    [2]金麗楓.論討論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2):115.

    [3]徐文紅.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材分析及建議.省略/temp/2009224202048959.doc 2009-2-24.

    [4]任務驅動教學法.baike.省略/v7651778.htm

    [5]唐世綱,李梟鷹.論案例教學的內涵及基本特征[J].教學與管理,2004,(6):48.

    [6]李丹.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8):52.

    第3篇:交警手勢技巧范文

    一、單純搞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近年來中學生安全事故頻發。據教育部通報: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臨滄市、寧夏青銅峽市、湖南省漣源市、河南省商丘市、甘肅省張掖市、河南省南陽市、河南省駐馬店市、新疆阿克蘇市、海南三亞市、新疆吐魯番地區、海南儋州市、新疆庫爾勒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山西晉中市榆次區、臨汾市曲沃縣、長治市長治縣、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等地先后發生多起中小學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煤氣中毒事故及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學生傷亡。

    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各地各校也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學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策層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制度、致家長一封信、開展主題班會、跟蹤家訪,社會各部門也通力合作加大宣傳力度等等,盡管如此,學生安全事故還是不斷發生。

    學校及教師在強勢的安全教育的社會背景下,有些正常的活動比如春游、運動會、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只要涉及安全隱患因素和力量型的項目紛紛取消,甚至農村學校體育課也徒有形式,學生自由活動,搞搞無安全隱患的項目打打小球、跑跑步等,致使學生成了“籠中鳥”和“讀書機器”,身心發展不平衡,客觀的需求與主觀的教育手段嚴重脫節,甚至沖突,學生厭學情緒有增無減。學生在學校獲取不了的東西,他們有可能也必然去校外去尋求,比如野游、騎車比賽、探索自然的神奇。

    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文件中、會議內、口頭上,檢查資料記錄里,還沒有真正深入學生心靈深處,為學生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學生愛游泳,學校在水域面積多的地方就要開發校本課程,增加游泳課,讓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學會游泳的技能和相關知識;比如學生愛騎車,學校首先要教會學生騎車技巧,同時告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如果學生在校找不到潛能釋放的活動,得不到成功的心理體驗,安全隱患就深埋其中。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安全教育只能是盲人摸象,盡管安全教育抓得緊,抓得密,抓得強,抓得嚴,但收效甚微,根本無法杜絕安全事故的悲劇再次發生。

    單純的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定位

    教育部于2006年6月30日頒布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其內容顯示學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職責;公安、司法行政、建設、交通、文化、衛生、工商等部門要履行安全監督和管理職責。

    安全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學校及其學生和教職工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中小學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只有在這個目的下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過猶不及和作繭自縛都是誤區。

    三、安全教育的內容、范圍、途徑和手段

    1.安全教育的內容

    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內容很廣泛,主要包括:防火、防電、防毒、防震、防爆、防輻射、防污染、防溺水等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人身安全,活動安全,網絡安全,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人身安全、網絡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內容在七、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有所涉及不再贅述。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學校要教育學生學習交通法規,熟悉交通信號(信號燈、手勢)和標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識,在生活中自覺遵守交通規范,切實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學校要教育學生掌握用電、用氣、用火安全常識,嚴禁違章操作,能正確識別并學會使用各類滅火器。

    要教育學生嚴格遵守食品衛生,注意飲食衛生習慣和用藥衛生,嚴禁食用過期、變質、有異味的食物,不買容易發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幾種常見的食物中毒,如:發芽的馬鈴薯、沒煮透的四季豆、鮮黃花萊、認不準的蘑菇等。

    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獲取有關信息,及時向學生通報,特別是各地學校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這可以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

    (3)活動安全教育

    包括運動環境和器械的安全、體育課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動與游戲、放鞭炮、人流擁擠的公共場所安全等。

    要教育學生遵守體育鍛煉規則,作好運動前準備,掌握正確的動作技巧,游泳要有組織和安全措施,嚴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絕冒險行為。

    要教育學生外出、乘車注意安全,管好錢物,嚴禁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4)自然災害中的自我保護教育

    包括水火災、暴風雨、雷電襲擊、地震等發生時的自我保護。

    (5)社會治安教育

    包括盜賊、騙子、搶劫、挾持、綁架、黃毒等。要教育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被壞人拐騙和傷害。

    (6)意外事故處理教育

    要教育學生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報告老師,掌握安全應急常識,牢記應急電話。

    (7)性安全教育

    性騷擾和害是生活中對中學生構成性安全威脅的主要形式。

    女中學生在與熟識男生交往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不單獨和熟識男生相處過久;不在一起看愛情片,更不能與熟識男生一起看“少兒不宜”的黃色影片、光碟、書刊等;不與熟識男生談論有關身體隱秘部位的敏感話題;衣著得體、不佩戴首飾,不化妝;舉止沉穩,行為樸實、嚴格要求自己。

    當遇到熟識男生向自己提出非分要求時,應保持鎮定,用理智的態度堅決拒絕,態度鮮明,并盡快離開這個尷尬之境,應堅守圣潔的身體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人格信念。

    女中學生與成年異往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拒絕與陌生成年異性單獨會面;未經家長同意,拒絕接受任何成年異性的禮物;不搭乘陌生成年異性的車輛;獨自在家,拒絕陌生異性進門。

    女中學生要約束、保護自已,必須做到:

    上學、放學或外出游玩,應結伴而行;不獨自一人到河邊、山坡、樹林等偏僻處讀書、寫生;不在深夜單獨一人在偏僻小巷行路;不到營業性歌舞廳、茶座、咖啡屋、錄像廳、通宵電影院等潛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娛樂。

    2.安全教育的范圍

    從《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五條規定可知安全教育涉及學校和公安、文化、衛生、交通等多個政府部門。從學生生活的空間來分,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學校安全教育的范圍當然局限在學生在校的生活及學校周邊環境。那種無限制地追求學校安全教育的責任范圍是不合理的,同時也是推諉塞責。家庭生活的安全教育當然由學生的監護人承擔和負責,社會生活的安全教育當然由除學校以外的公安、交通、文化、建設、工商等政府部門承擔和負責。現在有的地方政府有一種認識:學生在節假日包括寒暑假的安全教育也要學校及教師去管理和監督,承擔對學生安全教育的無限責任,這是很危險的說法。家庭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學生節假日的安全教育中難道不需要承擔責任嗎?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學生安全教育上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食其果。這才是依法執教、依法治國的表現。絕不能以地方長官的意志取代法律的規定。

    3.安全教育的途徑和手段

    (1)樹立安全意識,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安全是社會的,更是自己的。教育學生在所處的環境中,出行的時間、地點和接觸的人,消費的食品和飲用水,使用的交通工具、網絡及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會不會對我們的生命財產構成威脅,一旦出現安全威脅,怎么辦?多反思這些與安全有關的問題,無疑會潛移默化樹立安全意識,同時告訴學生記住家庭及父母電話、班主任及學校電話、火警、交警、公安報警、消協投訴等常規求助電話,以便他們在遭遇危險時方便求助,從而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2)編寫課程,科學系統地實施安全教育

    加強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門已經成為共識,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讀本也能在書店看到,有些學校也課外選修了。但那不是教育主管部門編寫的,也進不了課堂的主渠道,仍然是選修讀本。我們期待教育主管部門把與中小學安全教育密切相關的內容編成教材,安排課時計劃,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傳授安全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使安全教育常態化、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使安全教育可持續發展。

    (3)加強實踐訓練,把理論變成能力

    把學生掌握的安全教育的理論和方法轉化為能力,至關重要,那就要求學校科學安排時間,合理組織訓練。防震、防火、防電等演練可以在學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演練可以和當地交警部門聯系,讓學生親歷行車環境,熟知違章行為和處罰手段,進而掌握正確的行駛知識和行駛方法。食品衛生安全演練可以和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聯系,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甄別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拒購不合格食品,禁吃不合格食品,,將相關知識轉化成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

    (4)和家庭、社會協作與溝通,多管齊下,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誤區

    學生的活動空間就是家庭、社會和學校。學生從家出發到校,或者從校出發到家的過程,很有可能滯留社會某個處所,這也構成我們安全教育的危險地帶。雖說社會有許多相關部門監督管理,但社會是面,不像家庭和學校是點,范圍太廣,容易疏忽,況且部門多也容易出現相互推諉,反而出現無人過問的尷尬局面。學校教育要和家庭、社會多協作和溝通,信息共享,互通音訊,群策群力,多管齊下。不妨利用網絡平臺和電子探頭等現代傳媒技術構筑學生三位一體安全教育網絡體系,讓學生的活動置于我們的網絡系統控制中。學生離開家家長可以給網絡平臺發短信、撥電話,學生到校網絡平臺可以給家長發短信告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部門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門負責學生行駛道路路況在網絡平臺。這樣,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不讓學生的活動留有真空地帶,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誤區,安全教育才真正安全。

    四、安全教育和素質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因為中小學生安全事故多發,使一些學校負責人如履薄冰,感染了“安全事故”恐懼癥。為了避免學生發生安全事故,有不少學校干脆取消了一切有可能產生危險的活動。正因為學校生活死水一潭,不敢組織學生開展有益身心的校外活動,學生自己才會去做,比如私自游泳。其實,避免安全事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開展素質教育,教會孩子認識危險,躲避危險。

    第一,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地位平等的教育。

    在安全教育此起彼伏的聲勢下,學校及地方有割裂安全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等其他教育的做法。有的學校公然拋出“只要安全,不要其他”的做法,有的學校認為“安全只是形式,升學仍是第一”,有的學校認為“安全教育是必須的,但手足無措不知怎么做。”其實,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一樣的教育,地位平等,沒有誰比誰更重要。有人認為,安全教育涉及學生生命健康,沒有生命安全了,其他教育就無從談起。誠然,安全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它會影響其他教育的開展和延續,但過分強調安全教育,或取代其他教育的做法是因噎廢食,不是正確的做法。既要安全教育,又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把它們有機結合,共同發展,平等對待,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安全成長、健康幸福地實現自我價值。

    第二,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子系統,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內涵會隨著社會實踐和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其培養目標也會隨之變動。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搞的應試教育,其培養目標是德育、智育和體育。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目標不能適應社會和學生身心的發展,適時提出素質教育,其培養目標由德育、智育、體育發展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素質教育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科學,其目標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內容。可見,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子系統,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我們既不能把安全教育凌駕于素質教育之上,也不能把安全教育排斥在素質教育之外。

    第三,將安全教育納入素質教育體系,與其他教育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提高安全教育的質量和成效,使安全教育成為學生真正安全成長的教育。

    既然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子系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外,還要進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等。安全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標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忽視,更不能走過場。安全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素質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標的實現為安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道德支撐、體質準備、審美情趣、健康心理和勞動需要的價值傾向。沒有安全教育,素質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標也無從實現,沒有其他教育目標的實現,安全教育也是單一平面的社會化程度不高的教育,達不到預期的多維教育目標。只有把安全教育納入素質教育體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質量和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層次和梯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含金量,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使安全教育成為學生安全成長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大偉.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讀本.北京:京華出版社,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91成人免费版|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久久久| 777精品成人影院| 青青草视频成人|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