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教學情境創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極大的優勢。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根據設計的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資源,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比如,在講解關于田徑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田徑比賽視頻進行后期制作,將其轉換為一段比較有意思的視頻,可做成動漫或者視頻集錦。教師根據課程的安排適時播放,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畫面中田徑比賽現場狂熱的氣氛及運動員的動作特寫。此外,教師也可以從網站下載一些知名運動員的圖片和其在田徑比賽中的截圖,用以加強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印象。在播放知名運動員的相關視頻時,教師可以對其戰績、動作、戰術進行解說,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明星球員的崇拜感,使學生像他們一樣熱愛運動。同時,教師還應認真講解在進行田徑運動時必須注意的事項,確保學生在運動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體育教師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有效開展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起積極作用。
二、利用趣味游戲創設情境
初中生對周圍新鮮的事物有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對枯燥、無趣的事物比較排斥。初中體育教師應牢牢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趣味游戲來創設情境,通過趣味游戲,把課本上的知識和游戲活動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樂趣,又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比如,在進行壘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擔任不一樣的角色。部分學生擔任壘球的發射手,負責壘球的發射和拋擲;部分學生擔任裁判,對壘球的拋擲距離進行比較和測量,并嚴格規范整個壘球運動中大家的動作和相關規則;還要讓部分學生擔任接球手,負責接發射手投擲的壘球。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打壘球,整個過程就像進行一個有趣的游戲,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三、利用比賽創設情境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比賽活動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的比賽情境。利用比賽活動來創設教學情境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展開體育競賽,另一種是展開運動知識的競猜比賽。
關鍵詞:體育教學;情境創設;情感激發
體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任務,而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體育教育的目標之一。體育課是學生的必修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需要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在體育教學如何更好地創設情境,增強德育實效,成為廣大體育教師所探討的問題。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除了突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三個方面外,更加具體強調了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的目標體現和滲透。體育在側重學生“身”育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心”育。
體育教學往往是以團隊形式開展的。團隊形式開展的體育活動,非常有益于團隊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培養學生個體的身體素質時,就需要創設優良的體育教學情境,在情境中激發和培養學生情感,進而促進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合作團隊形式的教學更易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而一些單純的技能訓練,要想讓教學富有這一要素,相對就要困難些。因此,體育教學的情境創設非常重要,在強調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也應注重考慮學生情感方面的要素。
體育教學情境設計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通過設置相關的故事情境、語言情境、場地情境、想象情境等,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喚起他們的強烈求知欲和學習愿望,使他們在學習中達到入趣、入情、入境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上體育課,最初往往是從興趣出發,他們喜歡有興趣的游戲,喜歡刺激的比賽,枯燥的訓練,反復的聯系,學生是不喜歡的,因此教學設計很關鍵。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內容、教學要求、思想教育與學生的身心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創設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活動中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有一位老師在教學耐力跑這一課時,拿來一大堆報紙,在準備活動結束后,他讓每一個學生身前放上一張報紙,然后讓學生跑,報紙不能掉下來,測學生堅持的時間,學生為了不讓報紙掉下來,就要拼命地跑,一直跑!一個環節下來,進行統計,看哪個學生堅持的時間長,根據結果再重新分組。把測試結果相近的學生分到一起,再讓每一個學生背后沾上一張報紙,每組8名學生,進行分組跑,看哪一個學生能把前面的同學身上的報紙抓破,報紙被抓破的學生,就自然淘汰,這樣為了不讓后面的學生把自己身上的報紙抓破,每個學生都要盡力跑,整個環節下來,學生的耐力訓練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了學生堅持的情感,讓學生不輕言放棄;這樣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拼搏的意識,讓學生懂得不想被淘汰就要一直向前沖,要拼搏不懈;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了學生競爭創優的品質,有利于學生養成勇于爭先的精神。讓本來枯燥乏味的耐力訓練,充滿了情趣,讓學生既樂于參與,感受到了快樂,也讓學生體育素質得到了訓練。
本來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通過一張報紙,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完成了教學的預設,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這樣的體育教學,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
創設教學情境,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師也要熱愛學生,愛學生是一切教育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教師也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融合的師生關系和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創設富有情趣、富有成效的教學情境,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情感態度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黃俊勇.論創設情境教學法運用及意義.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S1).
[2]楊貴仁.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6.
[關鍵詞]創設情境 激起 認知內驅力 體育教學
[作者簡介]孔維峰(1971- ),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大連交通大學體育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遼寧 大連 11602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3-0152-02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會把動機和內驅力作為同義詞來考慮。著名的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指出,動機是由“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三種成分組成的。其中,“認知內驅力”指個體獲取知識、了解周邊世界、明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想法與動機,這一成分與好奇心、求知欲基本一致,是求知者的求知活動本身得到滿足,是一種由個體的內在因素所引發的學習動機。而那些有意義學習活動的結果,作為一種激勵因素,本身就對學習參與者產生一定的激勵,所以奧蘇貝爾認為,這是“有意義學習中一種最重要的動機”。內驅力作為一種內部動機,是個體完成一切行為活動的原始動力,內驅力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始終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可以深入鉆研、積極思考問題,進而力爭解決問題。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而這種興趣的培養,和內驅力息息相關,可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斷引導學生提升學習內驅力,是每一位教師都要關注的問題。
體育課的教學過程和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一般是在教師直接設計或間接控制的情境中進行的。情境本身就具有誘發動機的功能,在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上作用非常大。通過創設情境,可以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充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成就動機發展的需要提醒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能激起認知內驅力、歸屬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的情境,進行體育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心理內驅力。
一、創設激起認知內驅力的體育教學情境
體育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雙邊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與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相互作用,不斷解決集合產生的矛盾,進而達到一定的共識。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是一種認知心理活動。體育教育心理理論揭示,學生體育學習認知過程主要包括體育學習的認識系統內驅力系統。
班杜拉強調人格中的內在認知存在是人用符號學習和預見未來指導自己的操作行為的特點。在體育學習中,學生們面對新問題時,并非每次都按照“嘗試―錯誤”的模式進行,更要估計可能性、設置目標并想出解決方法,而這些都是在學生的頭腦中進行的。廣義的體育教學活動指在教學中體育教師和學生借用體育教學方法和體育教學手段達到體育教學目的過程。狹義的體育教學指由多個不同環節組成的體育教學活動,包括體育教學設計、體育教學展開和體育教學評價等。體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應保持健康的心態。人的日常行為是在沒有外部強化或懲罰的情況下發生的,且大部分行為被自我調節機制控制。人們經常為得到外部獎勵而努力,同時也會為內部獎勵而向著制定的目標努力。
1.問題認知——通過設置疑難問題,創設情境。體育教師通過制造問題情境可誘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在進行活動之初,學生并不知道活動結果,可引起學生探索結果的心理意向和對活動結果的期待心理。可以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始時提出引發性問題,適當組織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思考,對活動內容進行對比實踐得到技術動作的要領,便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認知內驅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踐的內容往往比理論的內容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根據教學內容,有些理論內容又不得不進行講授,若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講解,學生接受掌握的情況比較差,此時就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最佳時機。如在田徑課教授接力跑時,學生往往不愿意聽體育教師講解接力跑的規則,急于投入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接力棒掉在接力區里,應該由誰來撿”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動機。問題拋出后,學生紛紛作答,教師再進行講解,針對“遞棒人撿”的情況,如果兩人已經在接力區完成了交接棒,在接棒人繼續前行時接力棒掉了,難道遞棒人再從場外跑過來撿接力棒?顯然不對;針對“接棒人撿”的情況,接棒人直接站在接力區的末端,等到遞棒人腳一踏進接力區,就用力將接力棒扔到接棒人的腳下,接棒人撿起來就跑,可以嗎?當然更不對;至于,“遞棒人和接棒人誰撿都可以”,限于上述兩點分析,肯定更不行了。這時,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教師進一步講解,“接力,在接力區內完成交接棒,一定要有兩個人的手共同接觸接力棒的過程,這一過程完成之前,棒掉了,應由遞棒人撿,完成之后,應由接棒人撿,這就是最基本的接力規則。”這樣通過大家爭論問題后,再講解知識點,有利于對內容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體育;情境教學;故事;游戲;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8006901
小W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注意力易分散,參與課堂學習多是出于對課堂活動的興趣,而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為課堂教學創設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那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呢?
一、從故事切入,營造課堂學習氛圍
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聽故事可讓他們靜下心來認真地聽教師講課。因此,創設體育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愛聽故事、喜歡模仿故事情節的特點,將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節中,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在模仿故事情節中完成體育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技能的訓練。
例如,教授學生“投擲”的動作技巧時,教師在講解了投擲動作的技巧后提問:“同學們應該都在電視上看過戰士英勇殺敵的場景吧,今天大家都是戰士,遠處就是敵方的堡壘,請大家用力擲出自己手中的手榴彈(沙包),炸毀對面的碉堡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英雄情結都被調動起來,學習熱情高昂,都非常努力地將手中的沙包按照教師教授的技巧向遠方扔去。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教會學生投擲動作的技巧后,并不是單純地要求學生各自練習,而是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化身為小戰士,每次投擲練習學生都可以成功炸毀敵人的碉堡,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課堂的學習氣氛也變得極為活躍。
二、借游戲參與,提高學生練習效果
將知識教學融入游戲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精神和主觀能動性是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此,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將更多的游戲元素融入教學情境中,充分利用體育課程開放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進行體驗與學習,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例如,教學籃球運動項目時,運球行進是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為了避免學生在反復練習中產生厭煩心理,教師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在跑道指定位置站好后完成4×50米的籃球運球接力游戲,要求每個學生分別運球行進50米,運球過程中不得抱住球跑,也不能雙手觸球,如果出現失誤,可以在失誤的地方繼續運球行進。這樣教學,學生都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收到了很好的練習效果。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強化學生運球行進的籃球技術是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認真地投入到運球技術練習中,教師創設了游戲情境,將運球練習融入接力游戲中,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高,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應的體育運動技能。
三、以生活回歸,培養學生學習信心
從生活實踐中直接獲取知識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對其知識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一些與生活經驗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信心。
例如,教學蘇教版小學體育教材中跳躍能力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一些生活事物出發,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同學們在生活中肯定都見過很多動物,有的動物牙齒特別鋒利,有的動物視力特別好,那什么動物的跳躍能力特別強呢?”經過短暫的討論后,學生給出了很多答案:兔子、青蛙、袋鼠、獵豹……不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就開始模仿起來,課堂氣氛變得極為活躍,也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畏懼感和抵觸感。由此可以看出,創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和壓力,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從生活中各種動物的跳躍動作入手,創設貼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模仿這些動物不同的跳躍動作,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使學生養成運用體育知識指導生活實踐活動的習慣,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情景創設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創設問題情景,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聽講,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快速跑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發揮小組集體的作用,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怎樣才能跑得更快”的問題情景中互相探討,互相體會,學生積極思維。有的認為直線跑才能跑得快,有的認為步幅大才能跑得快,有的認為頻率快才能跑得快等。教師只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就帶著這個問題去思考、體會。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創設體驗情景,增強學習興趣。體驗是一種基于學生通過本身的活動經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的過程,其主體是學生本人。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為學生創設體驗的情景,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例如:將《立定跳遠》設計成“青蛙過荷”的情景,開始時讓小青蛙們利用短繩做游戲(自由發揮),然后讓學生們用跳繩設計、創造出各種圖形的荷葉,接著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在荷葉上來回跳動。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教學情景,將所教的技術動作滲透在里面,既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完成了教學目標。
3.創設游戲情境,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游戲是一項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它內容豐富多樣,形式生動活潑,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將障礙跑的教學過程設計成送“雞毛信”的游戲。鋪墊子作“草地”,把欄架當做“鋼絲網”,用兩條繩子擺成一條“小河”,用實心球作“地雷”,讓學生進行爬、鉆、跨、繞等動作的練習,最后將信送到“目的地”。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練習的情緒十分高漲,學習的效果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4.創設音樂情景,發展學生想象力。音樂能夠培養人的美好情操,使學生在玩和活動中受到教育,通過音樂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例如:將投擲壘球設計成“支援前線”的游戲情景。首先用軍號聲召集學生,做隊列隊形練習,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學生想象支援前線的戰斗情景,拿起壘球當做手雷,扔向敵方。這種方法往往能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興致提高,完成動作積極認真。
5.創設精神情境,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揚民主,常帶微笑,運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勢等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給予鼓勵、肯定和贊許。當學生練習失敗時要給予鼓勵,當學生練習成功時要及時表揚。例如:“你的動作真優美”“你做得真好”,微笑著點點頭、豎起大拇指等等。讓學生在教師肯定的評價中充滿自豪感,增加自信心,增加對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二、體育教學中運用情景創設法應注意的問題
1.創設情景應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出發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如何創設一個好的情景,還要考慮學生通過本堂課學習,學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識和技術動作,否則就失去了體育課本身的意義。
2.情景的創設要合理。在設置情景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要符合現實和社會特點,否則會事與愿違。
3.情景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情景創設時,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可以結合各類體育比賽,比如奧運會,各單項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及當時的國內體育賽事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4.情景的創設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需要而定。多個教材內容之間不能用一個情景貫穿時,更不要生搬硬套。
關鍵詞:情境創設;快樂教學;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40-013.9]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就是要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充分關注學生的需要和自身發展的特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們和諧發展,快樂運動,如果體育教師還將"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觀念置于一種高高在上的位置,讓學生們無條件地接受學習,那教學的弊端就會時時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
我任教高中一年級體育課時,在新學期初,學校要求師生們關注中學生廣播體操的動作標準和規范性,于是,持續了幾個星期的單調重復地練習,讓學生們頗感乏味。有一次上課鈴聲剛響,我走近學生時就聽到有些學生發出厭煩的聲音:"又是學廣播操,真沒勁。""老師,教點別的吧!"面對一張張充滿期待的臉龐,我腦中飛速轉動著如何上好這節體育課,于是我定了定神說:"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不學習廣播體操了,我們改成練健美操吧!"話音剛落,就博得一片掌聲與叫好聲,我一看學生們的情緒如此興奮,接著說:"老師近期學會了一套健美操動作,大家一起來練習,并在練習的過程中對比一下,健美操與廣播操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好嗎?""好!"學生們歡呼聲不斷。于是我找來錄音機,那輕快優美而又富有節奏感的音樂響起來時,我把自己所會的健美操炫耀地表演了一遍,大概是由于新鮮感吧,學生們開心地笑著,鼓著掌大聲叫好,這節課就這樣在這種和諧,歡快的氣氛中開始了。
我一邊示范動作一邊口令指揮著,看著學生們賣力而又認真的樣子,我自己也禁不住陶醉在這音樂聲中了,大約十幾分鐘后,沒想到這些年輕人那么快地學會了這套健美操,并且有幾個活躍分子大聲囔囔:"老師,我可不可以把幾個動作改一改呀?"還有的學生說:"老師,我們也可以創造出幾個健美操動作。""我也會","我也會",聽到這么多的高呼聲,我忽然有一種頓悟,是呀!教學這么多年,我怎么就沒想到讓學生們自己去開發體育資源呀,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改革不就是讓廣大教育者給予學生一個自主學習,自我肯定,發展個性的實踐機會嗎?那一刻,我被學生們的自信與活力深深感動著。"好!"我大聲宣布,"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這個能力創造新穎的健美操,現在開始,大家分組研究探討健美操的動作技巧,合作創造健美操的獨特動作,十分鐘之后我們組織一個屬于我們的春晚大舞臺,大家要積極上臺展示自己的精彩表演,怎么樣?""劍"一陣歡呼之后,只見這些精靈們三五成群地分散開了,他們互相幫助與指點,互相評價與鼓勵,還把我一會兒叫過去一會兒喚過來幫忙指正。十分鐘之后,展示表演開始了,有頂髖聳肩邊歌邊舞的,有蹦跳踢踏滿地打滾的,還有的簡直就像在跳街舞,那情景,歡笑起伏,精彩連綿,掌聲不斷,令我嘆為觀止,我只有不住地鼓掌,不停地表揚。。。。。。。
我知道,這節課之所以有如此意想不到的精彩,主要是我放開了學生們的手腳,放飛了學生們的心靈,讓他們在情境創設教學中自主舞動,不受束縛,看來情境教學在體育課堂中的作用真的是非同一般,這種把教學內容隨意地進行人為的假設和想象,變成形象的有情有景,有人有物,有動有靜的特定環境,使學生們雖身在課堂,但如入景入戲,趣味倍增。想想也是的,體育教學從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對體育技術技能以及體育知識的探求活動,創設情境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引起求知欲望,增加表現欲,產生對知識探究的渴望心理,加強理解和掌握體育技能,那么,如何恰當而又充分地運用情境教學呢?我認為有以下方法值得借鑒:
一,教師要懂得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創設情境;
比如教學田徑技術技能時,要常用特點相近的運動現象來說明學習中的某個問題,通過旁征博引,使學生們從中受到啟發,如教小步跑時可以如此描述:馬蹄在快跑中落地,頻率飛快又輕松。教立定跳遠可以描述為:岸上青蛙受驚嚇,雙腿一蹬跳進水。
二,要運用現實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也不能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要懂得理論結合實際,教跑步時就要重點在下肢,不要刻意過分強調其他部位,可以創設一個軍隊急行軍的情境,這樣可以重點鍛煉到下肢力量,如創設一個投手榴彈炸碉堡的情境可能就達不到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了。
三,要運用仿生物聲形動作來創設情境;
動物世界是一個充滿神秘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恰當地運用動物的聲容貌形來增加課的趣味,比如教學跨越式調高時,可以模仿獅子,豺狼等等動物動作跳躍過桿,同時也可以結合它們的吼叫聲來融洽氣氛。
四,要運用興趣游戲來創設情境;
游戲教學歷來在體育課堂中是百用不厭的,可以說,脫離了游戲,就脫離了趣味,但游戲教學重在新奇有趣,不可枯燥重復,那么關鍵就要看體育教師如何組織了,一個美妙的游戲不但可以充分達到教學效果,更會讓學生們流連忘返,樂此不疲,從而更加熱切的愛上體育課,愛上體育鍛煉。
五,要結合歷史故事或書本知識來創設情境;
一個合格地教育工作者,不但會教書,而且會育人,曾經我在教學耐久跑練習時,我創設了一個"飛奪瀘定橋"情景游戲,讓學生們模仿戰士跑過千山萬水,歷經千險萬難,不但如期完成了幾千米的長跑任務,而且讓學生們陶冶了情操,磨煉了意志,繼承了先烈們拼搏的精神。
六,要因人因地,因勢利導來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B-0022-02
如何創設恰如其分的英語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呢?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在教學的中心環節中領會語言教學的特點和需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做到教學情境化,以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情境創設多元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的狀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際機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融入語言交際學習,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當某一學習目標達成而教學途徑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時,教師應該提升情境創設的多層面,注重學生內心的體驗和情感的滿足,幫助學生在情境交際中學會合作與交流,從而觸發其自身的學習動力。
1.多元化設計情境以導入課文
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通過對學生多元智能的挖掘,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利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進行導入,常見的有音樂導入、故事導入、懸念導入等,有時還可運用朗朗上口的吟誦來喚起不同智能優勢的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共同關注。如教學現在進行時,就特別適用這種多元化情境設計導入。一上課,筆者首先播放一首英語兒歌:“Monkey monkey, what are you doing?I'm jumping,I'm jumping…”“啪啪啪!”學生們一邊跟著朗誦做跳躍動作,一邊拍三下手,然后對兒歌中提到的各種動物的爬、走、游等動作一一動腦、動口、動手、動腳地模仿,一節課下來,連班上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也掌握了現在進行時的運用。在這個案例中,筆者利用了學生的認知特長進行教學,他們有的擅長視覺認知,有的擅長聽覺認知,有的擅長樂感認知……引入兒歌并要求學生模仿兒歌中提到的各種動作,充分調動了不同的學生的認知特長,使其積極投入語言學習,提高了交際能力。可見,這種多元化的情境設置,能充分調動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快速進入英語學習角色。
2.多元化地展示情境材料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工具和手段,多元化地展示情境材料。以7B Uint5 Abilities ReadingⅠ為例,筆者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準備了一些圖片,利用圖片創設兩個情境。情境材料一:Zhang Hua把水澆在夾克衫上,用毛毯撲滅火。情境材料二:Zhang Hua為救火受傷住院,人們手捧鮮花和禮物來看望他。筆者通過圖片教授單詞、演練句型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分析,開發學生的語言邏輯智能,幫助學生克服在交際中遇到生詞、句型的困難;通過多媒體播放Zhang Hua沖進廚房救鄰居的Flas,讓學生觀察、討論、描述自己的發現,開發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使得交際繼續進行;在學生進行情景描述后,進行角色表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和互動,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讓學生主動與同伴交流,開發學生的“交往—交流智能”;通過動作模仿、扮演角色和各種游戲,發展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這種多元化的情境設計,既讓學生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根據所學的知識來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大膽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又激活了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在課堂語言交際中,除有師生交流外,還應有生與生、生與集體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使學生能在全方位的交流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交流方式。
二、情境創設趣味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增加情境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托,以學生身邊的素材為題材,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實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要優先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情境創設。這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樂于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和讀到的,經過認真的思維加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1.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情境
求新求異是現代青少年的顯著特點,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好奇心來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在教授校本課程《Mi lu Deer in China Today》一課時,筆者先用一個“怪獸”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Its head is like a horse's, its body is like a donkey's(驢),its hoofs(蹄)are like an ox's, and its antlers(角)are like a deer's.“怪獸”展現在課堂上后,學生們顯得無比興奮,對這個“怪獸”——麋鹿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時,筆者再讓學生了解有關麇鹿的知識,同時設置問題:“麇鹿現在在中國受到怎樣的保護?”以此留下懸念,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在疑惑和主動思考中積極參與英語學習。這樣教學,使學生在自然狀態中既獲得了知識,也培養了主動交際的興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情境
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游戲心理特征非常顯著,學生常常能夠在互動的游戲式學習中獲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對口令”、“做與指令相反的動作”等方式進行教學情境設置,能高度集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游戲式情境教學既使學生獲得了活潑、積極的學習經驗,又使學生融入想象和挑戰的趣味情境,增加了學生的實際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決策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如在教學7B Unit 6 pets一課時,筆者利用彩色粉筆畫出可愛的動物簡筆畫,開始只是勾勒出動物身體的一部分,請學生猜筆者所畫的動物名稱和身體部位名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掃清了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生詞障礙。然后,筆者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己編寫動物謎語,使得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在接下來的競猜動物的游戲中,學生爭著開口,積極參與到語言活動中去,提高了其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情境創設生活化
生活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源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貼近生活,巧設實物情境。所謂實物情境,是通過實物的幫助,來增加英語學習的直觀性,讓學生充分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學習,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英語課堂不能總是用趣味環節當調味劑,當學生產生懈怠和厭倦心理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地設計出動態實物情境,讓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對話表演,把課堂教學融于真實的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在教授牛津英語7A Unit 1 My dream home中的方位介詞時,筆者預先讓學生在課前把英語課本、手表、筆袋等藏在教室各處(如講臺下、課桌里、書包里、門背后等),這樣的情境鋪設,為英語課堂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提供了可行性場所,并指定了活動的內容和方向。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真實地找物品這一情境,既有效學習了between,over,behind,opposite等介詞,又在教學中自然地引出“尋物啟事”的寫法,使教學任務為生活服務,真正加強了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又如教學牛津英語7A Unit 2 My Day一課,在討論新學校的school life時,筆者用自己拍攝的學校的照片、學生參加運動會和藝術節的照片等來創設生活情境,使英語課堂形象化、生活化。
另外,活學活用已學知識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它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如出游、購物等在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平時多將英語運用于生活中的日常交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電視及廣播里的英語信息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在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交際能力。
一、情境教學的優點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或借助一些直觀的教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1.真實易懂。因為創設的情境接近學生的生活,提供的是和現實生活類似或真實的情境,所以能調動學生全部感受力和生活中得來的經驗,用英語探討和發現問題,在不借助母語的情況下,也能明白特定情境下老師說的英語,從而提高無意識運用英語的能力。
2.形象生動。情境教學能變無形的文字為有形的,感受到英語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誘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學習英語的激情。例如:教學中,可用肢體語言展示26個字母的書寫。
3.富有實效。使用情境教學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過目不忘。
二、情景操練,培養英語思維
1.貼近學生思維,進行實物對話。
初中學生詞匯有限,教師在運用實物對話時,要注意使用一些常見的詞匯,盡可能運用已學句式中較簡單而又明了的句子,使學生聽到的和要說的英語有強烈的真實感。如教師可指著英語課本問:“What’s this?”學生回答:“It’s a book.”“It’s an English book.”有時教師還可把實物演變成為一些簡單的有效形式,加深學生的印象。
2.注意身體語言的運用,進行動作對話。
動作對話的根本作用在于對動詞的理解運用。通過動作對話掌握動詞的用法與時態運用的同時,還可以在情景中增加新的詞匯。例如:教授open/close the door,jump over the chair,climb through the window,walk around the desk等短語時,老師邊說邊示范動作,有利于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要求學生做出同樣的動作,說出名稱,可以一個、兩個、一組甚至全班同學參加。這樣一來,學生都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既訓練了聽說能力,又訓練了表演能力。
3.角色表演,進行圖像對話。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單元的插圖創設情境。上課時,請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描述圖中情景。由于學生進入角色、表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就變成學生自己或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就激發了他們對課本語言知識的興趣,使其不由自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中任務的設計應當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教學階梯式層層遞進,形成一個有機的任務鏈。
4.游戲交流,強化所學。
這是教學過程的,教師要求學生把已掌握的語言技能盡可能自然地運用于語言交際活動中。例如:我在教授How much is it?How many...?這個句型時,讓學生把教室后面布置成臨時的shops,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進行購物表演,無形中讓學生在情境中熟悉了句型、語法,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置身于英語世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語言信息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為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情境教學形式的探究
對于教學情境,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多種分類,根據創設情境的目的,可以分為問題情境、合作情境和練習情境,等等。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通常采用以下幾種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
1.以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的優勢表現為:通過豐富的視頻、圖像、聲音等素材,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理論變得直觀而形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以音樂創設情境。
音樂中優美的旋律、跳動的音符、輕快的節奏,都會撞擊、觸動學生的心靈,隨著音樂波動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播放一些音樂,可以感染每一位學生的情緒,加深他們對本節課的感受和理解,以及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3.以問題創設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是為了在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不協調―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
4.以演示創設情境。
關鍵詞:閱讀;問題;情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033-01
從問題出發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是智慧的窗口,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認識需要,產生一種要學習的傾向,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可以引發出各種問題,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需要會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從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課堂求知氣氛。那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自主提問,創設問題情境
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優秀的閱讀材料,要充分利用好這個資源,我們要教給學生感知教材內容的方法,學會閱讀,培養學生的多面思維,范圍不僅限于課內,包括不理解的字、詞、句及對文章有異議的問題,還可鼓勵涉及課外的問題。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教師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讀了這個課題,你會想些什么?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想知道雪地上有哪些畫家?”有的說:“我想知道他們畫了些什么?”有的說:“我想知道他們用什么工具畫畫?”有的說:“我想知道是誰畫得最好?”有的說:“我想知道他們為什么要到雪地上來畫畫?”……我看到學生的求知欲很強,便用激勵的口吻對學生說:“小朋友們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讀讀課文,一起找找答案吧!”學生有了要想解決的問題,學習興趣格外濃厚,都捧起了書,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經過學習,學生紛紛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打破常規的提問方式,把提問的權利教給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問,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學定教,學生學習的氣氛很濃厚,積極性很高,使學生能自主探究學習。
二、用新穎形式,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采用一成不變的模式,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以至厭倦,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一些新穎的形式來形成問題情境,那么,效果會好得多。
我們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多媒體技術模擬情景等來形成問題情境。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時,在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后,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后分組自選角色記臺詞,創造性地自編動作,自備道具,最后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臺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問題,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后,又會發生什么事呢?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而這一次卻完全是自己的創作,導演想怎么導就可以怎么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先是共同續編故事,然后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并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得人的表情后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一個問題的提出,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續演故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利用文中矛盾,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的語文教材,很多作品中作者都有意無意地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矛盾的句子,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矛盾,形成問題情境。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開頭提到,國王宣布: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可后來卻選了捧著空花盆的雄日做繼承人。對于這點,學生肯定會產生疑惑。教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課堂上,孩子們各抒己見,還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談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利用這種矛盾,形成問題情境,讓學生于矛盾處生疑,從而提出問題,發掘矛盾背后的深層內涵。
四、巧用課文留白,創設問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