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課程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高校體育教學小組的設置
體育教研室承擔了全校的體育教學、早操、課外鍛煉、比賽等繁重任務。因此,教研室不可能對每個年級的課程改革和建設作具體的指導和研究,這就會導致在體育教學上“各自為陣”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利于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以不同年級設置教學小組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體育教學小組的任務和作用
1.體育教學小組的任務
體育教學小組的任務包括:制定各年級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日歷;組織每周一次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集體備課、業務鍛煉);鉆研教材,探討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研究考核項目和標準。
2.體育教學小組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體育工作的成敗。在高校體育教學大綱和本校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由于發揮了教學小組的群體作用,因而就能根據高校職業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學生、教師、場地器材等具體特點。制訂出本年級的全年和學期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和單元教學計劃。最后制訂出具有系統性優化教案。按照這一教學方案進行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育能力,而且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此外,以教學小組為單位制定的這種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也就避免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只根據自己的認識和興趣愛好而隨心所欲地選擇教學內容的弊端。
(2)有利于培養青年教師
如何把青年教師培養成為21世紀的優秀人才,是高校一項重要任務。應該看到,青年教師具有思維敏捷、有活力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著不安心教育事業和缺乏教學經驗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在體育教學小組中,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刻苦鉆研、樂于奉獻的老教師,他們對待工作勤勤懇懇,無形地感染和教育了青年教師。通過教學小組的備課,他們從師德、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難點及時加以解決,這對青年教師的成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校的實際情況表明:體育教學小組的設置有利于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有利于培養青年教師骨干,是促進師資隊伍素質提高最好途徑。
(3)有利于各教學環節的相互配合
教學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的教學環節組成,每個教學環節的實施都需要教研室主任、教學小組長、教師、工人的通力配合,某一個環節的脫節,勢必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因此,為了避免小組教師在上課前盲目地找場地、擠場地,和未事先準備器材等情況出現,這就要求:分管教學的主任與各教學小組之間,各教學小組長之間,各教學小組長與工人之間,各年級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工人之間,按照教學內容和進度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網絡,相互合作,相互配合,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三、如何加強體育教學小組的建設
1.應使體育教學小組的結構合理
體育教學小組的人員應分別考慮其不同的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首先教學小組長分別由青年教師擔任,目的是為了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鍛煉,提高其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應以老、中、青相結合,職稱結構由高、中、初相結合,以及教師與工人之間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各個教學小組的組合。一方面這有利于實現老教師對中、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各教學環節的緊密配合.提高教學質量,加速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建設。
2.加強體育教師的業務學習
教學主要是根據“教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結合備課進行,學習方式可圍繞教學內容進行小集體備課和業務鍛煉。由業務水平較高、有特長的教師重點講解示范,提出教材的重點、難點、目的、要求及教法建議,并帶領教學小組成員進行預習,或對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開展深入探討,以求熟悉教材,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加強對教學法的深入研究
各教學小組還應在教學法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同樣的教學對象、條件、內容,教學法不同,教學效果也會不一樣,因此各教學小組還應在教學法上多下功夫,適當組織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運動生理、解剖學和體育理論等知識、研究各項教材的特點,以確定合理、新穎的教法;有計劃地組織示范課,觀摩課及交流講座;并學習先進教學經驗。
4.加強教學小組的課后總結,吸取精華,改進課堂教學
體育教學小組應在每次的備課中,首先反饋單元教學中好的教學經驗和承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辦法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其次教學小組還應在每學期結束時,從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是否全面、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及改進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教學總結,力求今后的教學工作更加完善。
5.加強教師自身建設,提倡奉獻精神
優秀的體育教學小組群體的形成是要靠每一位教師自身的努力和奮斗。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要具備熱愛本職工作、教書育人、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發揚奉獻精神等優良素質,所以必須從教師思想、業務、教育、技術、科研等全方位的嚴格培養,使教學小組乃至體育教研室形成一個融洽、團結、有凝聚力的先進群體。通過以上的論述與分析:教學小組的設置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建設起了積極、有效地推動作用,并促進了高校體育課程的全面改革,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校;體育教育;微課程;必要性
在數字化信息時代的今天,“微博”、“微信”、“微視頻”風起云涌,隨之而來的“微課程”也在教育領域中打上了“微時代”的標簽。許多教師開始嘗試制作微視頻課程來增加常規課堂的教學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體育課作為區別于文化課以身體實踐活動為主的課程,更需要運用多元化數字教學手段展現直觀的動作技術教學。微課程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將微課程運用在體育教學中將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1.體育微課程的開發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1.1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微課程以視頻播放的形式存在,教學展示更加形象、生動。體育教師的教學以講解為主,示范為輔。示范動作時,動作在瞬間完成的情況下,學生對技術動作的過程很難把握。如果能夠將瞬時完成的動作通過多媒體演示出來,將動作難點與新技術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細節,從而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領,加深學生對整個動作的認識。例如,跳高教學中“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過程用多媒體以慢速連續播放的方式展現出來,如在講解籃球比賽規則、裁判方法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分析,通過圖片以及比賽視頻的解說、回放、重播、慢放等操作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充分、具體的理解知識。
1.2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條件得以實現。
體育教師把制作的微課程資源移入手機、平板電腦電子產品載體中或上傳到資源網站,使得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真正得以實現,學生就可以通過微課程視頻提前預習老師下堂課的內容,掌握好技術動作關鍵后進行適當的練習。課堂中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糾正和指導。對于實踐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學生帶著困惑可以自主進行再學習,相互之間可以在課后觀看視頻進一步交流討論、反復強化練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1.3 更好地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
在體育常規教學中,學生常常因復雜的技術動作以及枯燥的學習環境而缺乏對體育知識學習的興趣。微課程是教師根據教學難點、重點,或選用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通過各種圖片、音樂盒視頻等媒介展現的簡短而精致的教學視頻。在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美的動作技術、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音解說,它可以調動人們所有感官參與學習,視覺、聽覺、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實用、高效,極富吸引力。可以讓他們以很高的興趣去了解體育知識,提高體育文化修養,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
1.4 體育微課程的制作簡而精,能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程的制作通常要求時長控制在5-15分鐘的范圍內,授課教師必須在短短的時間內把主講內容講解完畢。要求教師在微課程的授課內容上要重點突出,語言精練明了,富有感染力,教學效果明顯,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迅速掌握知識點。這不僅節省了課堂中維持紀律額時間,還避免了教師哎課堂上語言上重復嗦的問題,高效率的教學手段更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2.體育微課程的開發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提高
2.1體育微課程是現有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
體育微課程的所展現的直觀性、補充性、演示性也為教學帶來極大便利。教師在動作技術的教學中,要想達到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動作技術的教學要從各個示范面來進行示范,對于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是要反復的示范、糾正,從正面、背面、側面以及鏡面四個角度面帶領練習。然而,僅靠一節課的練習不能達到完全掌握的理想效果。通過微課程的制作,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微課程的學習經一步鞏固,并跟隨微視頻進行反復的練習,自主選擇適當的示范面,控制進度,鞏固學習,緩解了教師室外課堂的教學任務和壓力。此外,一些瞬間完成的快動作或騰空動作,以及難以模擬現場的運動軌跡、比賽規則、戰術運用、裁判方法等知識點,也可通過圖片以及比賽視頻的解說、回放、重播、慢放等操作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充分、具體的理解知識。
2.2教師專業素養得到顯著的提升。
微課程制作與開發的要求較為嚴格、精致,“切入快、條理清、語言簡、板書練、小結明”這是微課程的最基本特征,如何做到這幾點,對一個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操作能力、專業知識儲備、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極大的考驗,促使體育教師不斷學習和更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此外,微課程從教師的現實問題開始,從大家的習以為常入手,體育教師在針對課外活動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和困惑,可以總結經驗,尋找新角度、新方法,再通過微課程視頻演示的形式直接展現出來,從而解決教學問題,這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開始微課程激發教師廣闊的思維去探究各個知識點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研究創造能力。
2.3 微課程為教師提供了教學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微課程記錄著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微課程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們不用在室外操場或體育場館內對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觀摩學習,只要通過微課程的在線播放,即可實現資源共享、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在對比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形成有教師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廣大體育教師并不缺乏教學方法的創作能力,而缺少得是一個創作和展示的平臺,微課程創作正好為體育教研者們提供了這樣的展示平臺和交流機會。
2.4教師教學備課、自我檢驗的有效手段。
體育教師通過制作微課程教學,在制作過程中首先要選題(即教學內容),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具體的演練,必須要進過反復的可以自我審核、自我糾正。在普通體育課堂上,教師們難免會出現口誤或不經意間的動作錯誤,而課堂上的并不能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失誤, 如出現的動作錯誤,示范的標準度不到位,語言表述的不恰當等一些列問題,通過微課程拍攝后的回放與制作,教師們可以自我審核、檢驗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自我。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成為教師自我檢驗與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2.5 豐富教師室內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
學校室外體育課的開展需要在適宜天氣的環境下進行,如遇雨水或高溫氣候時,一些學校由于體育場館的缺乏,體育教師不得不選擇在教室內講授體育健康知識。利用室內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體育微課程的學習,既可以緩解體育教師面對室內理論教學資源缺少的尷尬,又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興趣,彌補室外體育實踐課當中的不足。微課程的運用填補了在課外體育課堂上不能充分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問題,
3 小 結
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程也會像“微博”、“微信”一樣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這將是“終身體育”目標實現的一次飛躍性進展。微課程的內容從教師與學校最基本的需要開始,還能從校本教研質量提升、研究工具開發、學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幫助學校發展。它是普通體育實踐課程的良好補充,因此,體育教育微課程的開發與設計需要得到廣大體育教研人員的一致響應,才能為學校體育課程的賦予先進的、時尚的、高技術含量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陳展虹.開放大學課程資源建設中微課程制作初探[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1-5.
[2]夏仲文.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應用研究與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4-15.
[3]趙良.淺談微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改實踐,2014(5):78.
[4]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9-21.
【關鍵詞】新課程;體育教師;主導作用
In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ow to look and play the leading role
Song Jie
【Abstract】Emphasizes the student's status can not dilute the dominant role of teachers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teachers, to play its leading role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in athletic class. Teach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important for three reasons. First, teach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to achieve a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Second, teach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external position of the student body needs. Third, the teacher's leading role i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internal nee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lay a leading role is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First, strengthen the curriculum. The second is to enhance interest in guidance. Third, strengthen the study method. Fourth,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counseling.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 leading role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本理念的影響,在新課標實施的幾年來,教師非常重視體育教學中如何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似乎一旦提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或怎樣發揮等問題,就有悖于新課改的要求。筆者認為,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主導作用是搞好體育課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重要性
1.1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外在需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的兩極,只有將其辯證的統一起來,才能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而不能將其對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之間更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淡化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認識,將導致教師放棄必要的教學管理,一味追求課堂氣氛,使體育教學變得虛無膚淺。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在于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進行深入了解,設計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共同配合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學生學得越好,越說明教師了解學生充分、理解教材透徹、選擇2、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實現教學任務的內在要求。向學生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是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也就是說,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是實現這一根本任務的載體,離開載體和練習的手段,學生發展就成為無本之木。那么,就要求教師“聞道在先”,先于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鍛煉方法。通過科學設計課堂安排,有效選擇教學手段,積極組織、指導學生參與學習,將知識、技能、方法傳與學生,達到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目標。
1.2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改革體育教學內容和教法的內在需要。《課程標準》沒有像過去《大綱》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通過目標的實現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法。那么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情況,積極學習體育的新知識、新技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合理安排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另外,過去的教學重“教”輕“學”,類似“填鴨”,而《課程標準》則強調加強學法的指導,教師要變知識的注入器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例如,自主學習不是自學,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教師去幫助解釋;為了能很好地完成創新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巧妙地設計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必須清楚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才能達成教學目標。
2.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
2.1 加強課程設計。《課程標準》構建了“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三個遞進的目標體系,在每個學習水平,都進行了五個領域目標的規定,但敘述比較籠統。因此,教師在課前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確立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再依據教學目標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根據課程內容精心安排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富有吸引力,有學生思維的空間和創新的天地,要把學生個體活動與集體活動結合起來,想辦法讓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練一練、議一議、評一評、幫一幫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課程設計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例如:根據學生對練習的興致可以適當的縮短或延長活動時間,達到駕馭課堂收放自如。
2.2 加強學法指導。學習方法是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和保證。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模仿逐步掌握運動技能,提高學生自主實踐能力,逐漸培養學生從“學會”發展到“會學”。在自主學習中,要想辦法使學生全體參與,每個問題盡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每個結論幫助學生自己歸納。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可追求形式,對有必要的討論進行積極引導,使討論深入和正確,以達到二次學習的目的。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思考和提問,盡量提出一些引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3 加強興趣引導。興趣是求知的向導,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只有興趣被完全徹底的激發起來,才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我們知道,學生的運動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運動實踐中通過體驗快樂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師要努力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魅力,通過各種媒體手段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是那些學生不喜歡、但有很好鍛煉價值、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內容,教師也應通過教法的多樣化、趣味化及豐富多彩的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興趣,達到鍛煉的目的。例如:大多數女學生對籃球運動并不喜歡,那么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日本動畫片《灌籃高手》和NBA比賽,用這些生活中的素材來提高學生對籃球學習的熱情。
2.4 加強練習輔導。體育課的目標要通過身體練習來實現,因此身體練習是體育課的基本形式。由于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不成熟的個體,在練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師適時適度的進行講解、示范,使學生迅速掌握運動技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及時調控課堂氣氛,確保學生高效參與練習,擴大練習參與程度。例如:學生出色完成一個動作,教師用伸出大拇指,這種肢體暗示法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再如,在進行接力游戲時,學生求勝心切,容易越線,教師可在起跑線后畫一個“小腳丫”。通過這種標志暗示法提醒學生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利用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練習。對學生運動能力進行初測后,指導學生如何練習,實現階段目標達到考核要求。考核中注重努力與進步因素的的加分,以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學生演示來實現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優點;缺點;對策
隨著我國各級政府和學校對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視,并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對教師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的指導和培訓。越來越多的教師積極參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活動,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嘗試,并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對開發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對如何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的優勢解決傳統教學中的問題等,實踐中也存在缺點和誤區。
一、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成為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點互補;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
二、多媒體英語教學應用中存在的缺點
首先是觀念認識上的偏差。信息化條件下,不少教師仍在用舊的觀念看待教育缺點,不了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技術觀念的具體內容。因此,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育的整體變革,不知道如何發揮信息的優點來培養21世紀所需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其次,用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相對繁瑣,要耗費大量時間,現存的課件使用又不能得心應手。這樣計算機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不僅沒有解放教師,反而使教師感到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教學只能敬而遠之了。而對于多媒體教學已初步開展起來的學校,則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相當部分的教師僅僅是在公開課或評優課時,為達到“使用先進教學設備”的要求,才使用或臨時請人幫助做上課時使用的教學軟件,匆匆學一點有關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對計算機輔助教學了解甚少,操作環境又不熟悉,課件設計、制作均由他人代其完成,上課出現失誤,甚至造成干擾。多媒體技能的掌握滯后于多媒體的運用。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多媒體英語教學應用對策
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實現課堂的最優化,結合我校多媒體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為深入開展多媒體教學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學習理論知識,使課件制作成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
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與時懼進。課件制作本身就是教師理論素養的一種體現,它顯現出制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學技術的領悟。可以肯定,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課件的。這就要求課件制作者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筆者在實踐中感受到有幾種理論是課件制作者(設計者)所必須掌握的,如“信息傳播論”、“系統論”、“最優化理論”和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過“協作”與“會話”實現“意義建構”的“建構主義理論”等。教育信息化、關鍵在教師,多媒體教學作為一門新的教學技術,不僅要求教師懂得計算機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師在理論指導下學會自己設計和制作教學軟件,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項工作除要求教師自學外,最好形式就是組織教師集中培訓,理論與上機操作相結合,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習效果。
2.把握發展趨向,使課件制作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信息時代的需求,既不能鼓勵學生的思維多元化,也難以發揮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而課件是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需要組合開發的教學資源庫、教學策略庫和教學軟件平臺。建立課件后,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恰當的信息呈現方式和適宜的教學策略,還能利用國際互聯網的資源優點,為學生創造最優化的學習環境,實現個性化教育。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方式,是現代教育技術推廣應用的趨勢。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將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術。希望能在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改革,努力創新,探索出更廣泛更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規律。
參考文獻:
摘 要 高校大學在體育籃球的教學上有所投入,對教學方法也提出來新的要求,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無法更好地適用于大學籃球課堂。因此,創新教學方法,實現更好的大學體育的教學。
關鍵詞 大學體育籃球 教學方法 創新
籃球教學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對學生的培養和素質教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但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旨在進行合理的分析,實現更有效的大學體育籃球課程的教學。
一、大學體育籃球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不均衡
第一,教師在籃球課堂上往往過于注重技術性的教與學,從而對戰術的配合方面有所忽略,籃球教學逐漸地偏向競技的體育教學。在籃球技術中,把很大部分的教學時間投入在傳球和投籃的講授上,對其他的技術講解便很少,這就很難將學生整體的籃球水平加以提升;第二,教師注重實踐行動籃球叫徐餓,而容易忽略對專業人知識的講解,未能將時間與理論相結合;第三,教學內容始終如一,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性需求,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部分籃球教學的內容與中學相似,重復性的教學會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對籃球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因循守舊
部分大學的籃球教學進行床通行的教學,過分追求教學任務與目標,護士教學方法的創新,讓籃球教學毫無生機。由于傳統的教學知識對教學內容的步驟講解和聯系,由于學生的數量多,這使得教師難以完全掌控籃球課堂,難以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課堂上的理論與技術性知識多使用黑板、書本等手段進行教授,學生難以真正吸收,以致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局限。
(三)不合理的考核模式
目前,許多大學的籃球考試會把其中的幾項技術掌握和運用情況作為考核的內容,過于注重籃球技能,卻忽視對籃球的知識和技戰術的綜合應用。這種不科學的考核模式會阻礙學生個人的發展,往往會出現成績與能力想脫離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中未體現健康教育的理念
正是籃球教學在內容、手法上的諸多限制,讓大學籃球的教學無法實現健康教育的體育教學的理念。籃球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術外,更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把健康的思想貫徹在籃球教學中。
二、創新大學體育籃球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大學看籃球的教學上,基礎的技術教學是今后更深入教學的關鍵。利用多媒體的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有在視聽、感知上有綜合性方面的能力,建構出形象、立體的表象,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到規范性的技術動作。教課還可以在連續的動作或戰術的講解上利用多媒體屏進行有效的動作分解及回放,強化學生對動作和戰術的理解和感悟。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示范的偏差,又能夠激發學生歲籃球的學習興趣,把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在實踐中。
(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要想取得良好的籃球教學效果,需要在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前提下,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而對于大學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并且各自在能力和素質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應適當進行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自身情況出發,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計劃,進行培養與發掘。其中對于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應給與單獨輔導,培養學習籃球的興趣。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
在考試機制上,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在心理和性別上的差異性,有效地調整考核標準更好地保證考核的公正性。才外,不能把單次的考試成績作為最終定論,考核機制應盡量多元化,結合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平時表現,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考核比例的分配,得到考核的綜合結果。
三、實現合作性學習
在大學中大多的團隊合作方式是以班級為基礎的,同樣也是最大的學習小組。教師在進行班級學習的劃分時,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小組劃分,將傳統意義上的單向、雙向交流,發展成為動態性的多向交流。在合作學習中應以自我的控制為主,教師進行相關指導。在學生組成籃球小組后,由教師進行授課,然后由各自小組進行內部的相互監督學習,讓每個成員都能夠掌握學習的內容。再可以進行小組件的降級比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可以鉛華教學的實踐性,提升學生對籃球的競技能力。
應在實踐的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對學生對示范應用等方面的反饋教學,幫助學生團隊在組織和創新能力的輔助培養。然后,小組為單位舉辦籃球的競技比賽,讓學生更大范圍和程度上籃球隊比賽和服務工作,培養學生的籃球能力與組織能力及多方面的拓展。利用大學生班級間的籃球聯賽,提升學生運動的競技能力,也便于對籃球水平的有效檢驗。
在大學籃球的課堂上開展合作性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的學習中,有效地消除部分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更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利于個人能力、水平的提升。
四、總結
在大學體育籃球的教學上,教師豐富教學的方法,適應個人的發展需求,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籃球,得到身心的鍛煉,從而促進大學籃球的教學質量,更好地發揮籃球教學的功效。
參考文獻:
[1] 劉雷.新模式教學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4).
關鍵詞:企業 客戶 關系
一、企業與客戶分類
1、一般零售消費者客戶
這類客戶指的是企業商品的零售消費者,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個人或者家庭,主要購買企業的最終產品或服務,目的是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所以,他們的需求比較穩定,購買的波動性也不大。由于這樣的消費者客戶是一般的廣大民眾,所以數量特別大。這類零售消費者客戶的特點是購買比較穩定,但是消費額一般不高。由于這樣的客戶是平民式的客戶,商品利潤雖較大,但是利潤率不高。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敢放棄這類客戶,因為他們是企業穩定銷售的基礎,企業依靠他們可以維持最起碼的生存。為了穩定這類客戶,企業往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
2、企業對企業的商業型客戶
這類客戶不像第一類客戶,他們購買企業的產品不是為了自己進行消費,產品在他企業里面,他們對產品進行了深加工,或者附加了各種使用功能,使其價值更大。所以們手里轉一圈之后還要賣出去,他們是中間人,但產品通過他們實現了增值。在他們的他們購買企業的產品,是為自己的產品做一個鋪墊,附加到自己的產品之上,目的是為了賺取中間利潤。這類客戶,企業必須小心應對,他們對產品的質量要求高,而且加強要求低,因為他們不像一般的消費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都有專長。
3、充當企業和終端客戶之間橋梁的分銷商和代銷商
這類客戶也不是終端消費者,他們購買企業的產品目的是為了進行再銷售,賺取中間的差價。他們一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市場,是企業的代銷點,負責該企業產品在某一地區的銷售。分銷商和代銷商不屬于某一家企業,他們和企業只有利益上的關系,企業也不為他們支付工資。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分銷商和代銷商都要求企業以比較低的價格賣給他們產品,而且要求供貨渠道通暢,廠家售后服務良好。
4、企業自己的內部客戶
這類客戶隸屬于企業集團內部,但經濟上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他們往往是集團內部的個人或業務部門。人們一般容易忽略這類客戶,這類客戶也不是終端消費者。他們把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作為一種手段,利用它們來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
這種按照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對客戶進行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充分認識到自己客戶的特點,從而可以對不同的客戶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優化和有效的管理運營。
二、客戶對企業的價值
不同的客戶對企業的價值不一樣,在實施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策略之前,企業要對客戶進行充分的價值分析。分析的方法如下:
1、找出各類客戶的成本收益、需求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這些因素有利于企業進行正確的營銷決策。
2、找出為企業實現10%--20%銷售額的這部分客戶,對于客戶關系管理來說這一點很重要。
3、找出為企業實現40%--50%銷售額的客戶,他們應該是企業投入精力和時間最多的重點部分。企業銷售額的穩定是靠這部分客戶維持的,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這部分客戶很重要。
4、學會把逐漸失去價值的客戶找出來并分析原因,這部分客戶是從以前的重要客戶轉化來的,但后來由于某種原因,他們與企業的關系逐漸疏遠,并不遠再回頭。對于這部分客戶企業可適當減少精力和資源的投入。
三、面對價值不等的客戶,可采取區別對待的原則
1、對企業的最高價值客戶采取尊重、取悅的態度
最高價值客戶是企業利潤的保證。企業應采取尊重、取悅的態度來對待。企業應該抱著主動的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去了解了解這部分客戶的需求,盡量滿足這部分客戶的一切合理需求。企業要培養著部分客戶對于自己產品的特殊興趣,贏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不輕易地轉移對企業的忠誠。為了維持他們對企業的忠誠,企業應盡力與他們建立一種穩定的相互信任的客戶關系。企業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價格上都要聽取他們的意見,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企業要記住:為了取悅他們,為了獲取利潤,為了贏得他們的忠誠,企業怎么做都值得。
2、對于主要客戶企業應該采取關懷重視的態度
對于主要客戶,企業的策略應該與之前有所不同,要重視主動權的重要性,不能一味的順從,而是要合理的進行關懷。企業制定定期的訪問制度,并進一步了解他們對企業產品的意見和建議,并且企業要隨時掌握他們對產品的需求變化,之后在企業產品創新的時候,適當在產品中體現出客戶的意見,這樣既表現出企業對客戶的重視,同時又能起到體現尊重客戶的作用,對于進一步贏得客戶的滿意和忠誠有很大的幫助。
3、對于無忠誠對象的客戶企業應該采取隨機應變的態度
有些客戶,主要是價值型的客戶,他們在購買商品時,去問產品是哪一個廠家生產的情況很少,誰的價格低,他們就購買誰的,產品的大部分因素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內。因此,他們不能完全說對企業忠誠。對于這一部分客戶,企業不要把過多的精力和資源花費在這部分客戶上。
4、對自私自利型的客戶應采取冷漠拋棄的態度
有一些客戶思想境界較低,在處理與企業的關系上表現得過于自私自利。他們要求企業不顧一切來滿足自己不正當的要求,根本不考慮企業的利益和以后的發展。他們甚至認為企業剝削了自己,所以希望企業虧本破產。對于這類客戶,企業沒有必要去來踩他們,他們根本就不值得企業為之提供服務。
因此,針對不同的客戶,要求企業展開有針對性的生產和服務,一邊取悅重要的客戶,盯住最有價值的客戶群。
四、最后實現客戶忠誠
想要獲得客戶的忠誠,并沒有一定的程序可以遵循,但可以有一個大致的思路:
1、企業管理層和基層都要高度重視客戶忠誠對于企業的意義
企業要想真正把“以客戶為中心”落實到位,思想上首先要認識到客戶對于企業的重要性,這是創造客戶忠誠的基礎與前提。要讓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知道,并且能夠切身體會: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客戶是為我每個月開工資的人,能夠滿足客戶的需要是企業的榮耀,并由此真正能夠將“以客戶為中心”貫徹到自己的行動中去。
2、重視客戶的意見,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機制
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非常重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作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合作,只有做好每一次交易才能保證客戶的忠誠。從另一個角度講,其實客戶也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告訴企業,這時候如果企業能夠虛心的接受客戶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客戶的受尊重感。而客戶反饋機制就是這樣一個客戶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做好了客戶反饋機制也就為實現客戶忠誠奠定了基礎。
3、妥善處理好客戶的投訴
在面對客戶進行投訴或建議時,企業就應該及時有效的對投訴作出回應,及時處理客戶的不滿意狀態。這對于企業贏得客戶忠誠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4、從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客戶需求,開發出相應的產品
做到以上幾點以后,企業已經掌握了很多來自客戶的信息。對于這些信息,企業要仔細的進行分析,從中確定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并根據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或服務。
關鍵詞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工作過程 課程體系結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HU Min
(Xiamen Nanyang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102)
Abstract Take Xiamen Nanyang Institut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for the study object, carried out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search by organize,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nage software applications required job skills and job tasks as the basi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technical expertise, account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based on work process.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 process;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1 問題的提出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一個老牌專業,目前各大高校都有開設相關專業,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等專業的獨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成為了專業性不強、不精的專業,如何尋找專業的生命點,辦出特色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2 認真調研,確定方向
從廈門本地的IT行業調查得知,廈門目前的中小企業近七萬家,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在極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同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我們走訪了廈門贏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三五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北大青鳥、廈門北星輝博有限公司,廈門金蝶軟件公司、廈門用友新道、廈門國貿等企業,另一方面對廈門軟件、制造、通信、機電等行業近4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企業中85%都有應用ERP軟件或是將要使用ERP軟件,對計算機類人才的需求主要是ERP軟件維護人員、計算機硬件維護與網絡維護人員、ERP軟件的實施與開發人員。
3 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從市場需求的崗位能力分析,主要要求大專畢業生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能承受工作壓力;(2)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辦公自動化軟件以及其他應用軟件,具有網絡相關知識;(3)熟練掌握ERP各模塊的流程、功能設置和操作,根據業務需求制定相關的解決方案和實施文檔;(4)熟悉SqlServer數據庫操作和維護能力;(5)具備ERP軟件定制開發的能力。
根據這些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要培養ERP應用人才應從ERP軟件的銷售、應用、實施和二次開發這幾個層面著手。
4 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跨專業的課程體系模式
表1
在與企業進行深度溝通后,并且分析了崗位工作能力需求,本專業確立了一個基于工作過程的跨專業的課程體系,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會計專業、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合作,實現跨專業的課程融合,結合企業信息建設需要人員的工作過程來設置專業課程,安排上課時間和課程內容,達到“知識夠用,能用,實用;技能熟練;直接上崗”的目的。
通過對專業培養目標的細化,我們將學生培養目標與能力要求跟課程結合起來,形成對應(見表1)。
5 劃分課程模塊,進行專業知識教學
為學生提供“職業能力+證書”的課程體系,即設立公共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職業延展課和集中實踐五個課程模塊,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適應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實踐教學包括三大模塊:基本技能模塊、專業技能模塊、綜合技能模塊。對于本專業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IT職業英語等組成基本技能教學模塊,數據庫應用、ERP原理與應用等組成專業技能教學模塊,網頁設計與制作、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局域網配置與管理、金蝶軟件實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組成綜合技能教學模塊。
6 反思
通過一年半的實施過程,發現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引起注意,并不斷改進:(1)校企合作是前提,要真正落實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的任務和作用,建立健全長期合作的機制,繼續完善校企合作委員會和頂崗實習工作的安排,真正發揮企業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2)建立一支符合教學要求的,技能過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我校一直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與企業進行交流,讓老師得到更多的鍛煉,學習企業一線的工作經驗,將實訓室變為工作場所,以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報酬的方式給學生真實的工作場景,真正做到校內外實訓實習結合。(3)教學方式方法要及時更新,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師要善于把工作任務帶入課堂,以多種形式豐富課堂內容,課程教學要與專業培養、學生就業相結合,創新教學方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2012年福建省教育廳科技項目(編號:JA12462)
參考文獻
[1] 王剛,李肋.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探索[J].才智,2012(18).
[2] 袁惠英,劉敏,張馨儀.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開發[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3).
關鍵詞:工作;工學結合;課程;開發;高職
工作是人實現各自社會分工的具體方式,人通過工作才能更好地完善相互之間的社會聯系,才能讓自己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生活。人能否參與工作關鍵在于能否滿足社會的需要,個人總是通過學習之后再進入工作。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有其自身特點,它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1]。就業的結果表現就是工作,即,讓高職學生通過學習,具備勝任工作的資格并具有職業發展潛力,滿足職業性的社會需求和教育性的個體需求[2]。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解構傳統學科性知識體系,重構行動體系的學習領域課程,只有這樣才能讓高職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逐步建構個性的經驗與策略。
與傳統學科性課程相比,建立在“工作”基礎上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其課程目標、設計理念、課程模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等課程要素均發生明顯變化,這些要素的邏輯都是以工作為起點,是以工作的任務、組織、過程、內容、知識、方法和要求等轉化而來,滲透進課程中、微觀要素中,其頂層設計架構以工作的架構為統領。本文著重分析研究“工作”內涵在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過程中的滲透和統領,探究工作對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導向作用,試圖尋找出工作過程與課程要素的對應關系,為高職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系統開發提供參考。
一、工作的內涵分析
在“工作”視角下審視高職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分析工作對課程開發的導向作用,首先應該對工作的內在屬性進行解析。工作作為最能體現人的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屬性較多,但作為對人的職業行動這一復雜系統進行科學分析的工具[3],實際上可在回答“如何獲得工作”、“如何工作”、“如何獲得工作發展”三個基本問題中對工作進行剖析與認識。
人要參與社會分工,獲得工作必須滿足社會需要,這種需要是以其獲得職業資格為前提。盡管獲得職業資格未必就能獲得工作,但職業資格是工作的必要前提,即職業資格是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何工作涉及的方面眾多,主要是對工作過程要素的掌握。趙志群博士認為工作過程至少包含三個方面:工作要素(工作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工作人員與工作成果),工作結構,或稱步驟(資訊、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反饋)和工作知識[4]。工作的發展是指人的職業成長性,從宏觀看,工作是在一定時間內做重復的動作和事情,表現為靜態的階段性,同時工作又具有動態遷移性,是靜態與動態變化統一的職業成長過程。
二、工作視角下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設計
對工作基本屬性清晰后,能夠從工作的一個或多個屬性分析、推斷和歸納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頂層與內容設計,對課程目標、模式和設計理念有直接或間接的導向作用(見圖1)。
1.職業資格是課程目標確立和評價體系建立的依據
如圖1所示,獲取工作的前提是取得職業資格。職業資格是從事一種職業活動(有時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實踐活動)時,能夠應用的并能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或潛力,包括知識、技能和技巧[5]。職業資格的外在表現為能勝任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讓高職學生通過學習具備從事該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是課程的最終目標;而課程實施結束后,以職業資格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要素(或能力單元)進行評價,又是課程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根本依據。因此,對行業和工作分析并確立典型任務后,其職業行動領域已確定,課程開發時,應首先對從事該工作領域的職業資格進行研究,形成課程的能力目標和評價體系,隨后通過內容載體支撐目標實現,在課程內容中滲透資格考核的內容與要求,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3]。
2.工作過程的要素和結構二維參考下的內容選取與組織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不是簡單地排斥學科體系知識,而是對“學科知識系統化”進行“有距離觀察”以解放與擴展傳統的知識序列課程的視野,是伴隨學科體系的解構而在行動體系中進行重構的過程[6]。趙志群概括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3],姜大源也認為,與注重結果形態的理論知識間內在邏輯性的傳統學科體系下的課程相比,工作視角下形成的高職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內容是基于工作過程所選擇的知識,是在行動體系下著眼于應用的知識,是基于工作過程有序的知識排列[7]。如圖1所示,由工作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過程中,要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必須具備工作過程中的六要素,按照六步法實施,因此,工作的內容要素和過程結構為高職工學結合課程的內容選取供了二維參考,是內容選取的依據和方法指導,按此參考才能全面、系統地選取教學內容,支撐學習的內容是工作,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獲得職業資格,完成課程目標。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選取后,其內容組織是在行動體系下的排序,是知識在工作過程之中應用的有序排列,強調過程形態的工作過程各要素間的有機融合性,是一種“統合性”有序,這與學科體系課程按照知識有簡單到復雜的“組合型”排序有著本質區別[7]。
3.以任務分析為邏輯起點的載體選擇與情境創設
學習領域是經過整體化職業分析得到的一個課程系統,它是以完整的工作過程為內在邏輯[3]。課程開發時,這種內在邏輯教學設計表現就是具體的學習情境,由某個職業成長階段的具體工作過程轉化而來,在真實工作情境中獲得工作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建構學習的意義。因此,學習領域課程的載體探尋是以內在邏輯的“工作”為起點,按照工作過程的任務要素,分析尋找適應各職業成長階段對應的工作任務,以此為載體,依據工作過程要素和結構創設情境。
4.情境序化
高職教育首先滿足人的社會生存,即獲得工作,接著奠定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圖1所示,經過階段性的工作后,其工作能獲得遷移、成長和發展。職業資格往往是勝任現在工作的能力,其未來的工作資格的獲得是由其可持續的職業發展能力為基礎,即在經驗的基礎上的策略獲得,在經驗獲得的基礎上,有了內在的思維感悟與策略生成,便奠定了可持續發展能力[8]。學習領域課程系統以工作過程為內在邏輯,同時,又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初學者到實踐專家”的職業成長過程為外在邏輯,工作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外在邏輯依靠遞進的學習情境實現。每個成長階段的工作步驟是靜態的,而工作過程要素處于上升動態變化之中,因此遞進的情境是以學習任務的復雜、拓展、遞升為基礎,以工作要素的整體變化為外在表現,最終符合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
5.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實施
經過工作過程要素和結構二維參照下的內容選取,和以工作任務分析形成的載體與情境創設,以及以職業成長進行的情境序化后,其教學實施便是按照工作步驟(六步法),在創設的學習性工作情境下(六要素),遵循行動導向原則,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獲得職業資格,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3]。
三、小結
在行業及工作任務分析后,其職業小向(即專業方向)已經劃分清晰,再經過實踐專家訪談,職業小向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即職業行動領域或稱工作領域即可確定,課程由此而來,課程開發也從此開始。工作領域的職業資格是課程目標和評價體系建立的依據,工作的內容要素和過程結構提供了教學內容選取的依據和方法指導;學習領域課程的載體探尋是以內在邏輯的“工作”為起點,分析尋找適應各職業成長階段對應的工作任務,以此為載體,依據工作過程的要素和結構創設情境;情境的遞進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初學者到實踐專家”的職業成長過程為邏輯,是以學習任務的復雜、拓展、遞升為基礎,以工作要素的整體變化為外在表現,最終符合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奠定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的突出特征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經歷中獲得對工作的感悟與反思,逐步形成個性的經驗與策略,形成一種內化于大腦之中的遷移能力,遵循行動導向的教學原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11-16.
[2] 姜大源.基于教育類型定位的中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究[J].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1):1-2.
[3]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 趙志群.對工學結合課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50-51,63.
[5] 趙志群.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課程模式和課程開發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2):24-27.
[6] 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70.
[7] 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的哲學思辨[J].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1):1-3.
關鍵詞:課題活動;英語語言學習;作用
筆者任教的學校馬鞍山六中承擔了一個市級課題的研究,題目是《地域文化的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在這個課題研究實施當中,組織了很多小活動,如在班級組建“英語角”專欄,通過組建校園英語廣播“快樂英語加油站”將英語延伸到課外,組織一次“說英語,話家鄉”英語演講比賽,組織一次“今天我來當導游”的行為實踐活動,組織一次“My Hometown”為主體的征文活動等,以一系列的英語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他們學英語,用英語的興趣。其中,高中年級組織的是以“說英語,話家鄉”為主題的英語演講比賽,這雖然只是一個小活動,對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卻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根據《新課標》中英語課程的課程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這個小活動所起的促進作用。
一、語言技能
參加演講比賽的學生是高一學生,即將進入高二年級,以普通高中畢業的要求七級為準,檢驗學生在活動中及活動后所能達到的目標。
語言技能分為聽說讀寫等方面,在這個活動中,參加演講的學生從班級中先挑選,學生自主參加,由教師和本班級其他學生一起參與評選,在此過程中鍛煉了學生聽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能聽懂演講者就此話題的內容并能抓住要點,演講者也能用恰當的語調和節奏表達自己的演講內容,讓學生討論評選,給了學生就此話題交流討論的機會。在選拔出本班的參賽者后,教師讓學生去獲取相應的資料并整合信息,寫成演講稿。從以上的步驟中,學生鍛煉了聽說讀寫聽力,基本達到目標語言技能要求,使學生向更好的語言技能方向發展。
二、語言知識
參賽學生在演講的訓練中逐步做到語音、語調自然流暢。在演講稿的寫作中,學會使用一些新的詞匯和短語,擴充了詞匯量,學習去使用適當的語言描述事物。演講的題目是“說英語,話家鄉”,能讓學生熟悉此方面的話題。
三、情感態度
在這一方面,這個小活動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通過此次演講比賽,學生提高了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參與這項活動。這次活動也大大增加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在活動中遇到一些困難,愿意主動向成績較好的學生或教師求教。參賽者之間更是能相互合作,分享獲取的各類與此有關的資料。通過這次活動,筆者看到了學生對于本地文化的喜愛,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溢于言表。
四、學習策略
從此次活動中,學生學會了主動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積極與同學交流探討,通過書籍和網絡獲得了更廣泛的英語信息,擴展了所學知識。在閱讀一些英語文獻資料時,學會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測詞義和推測段落大意。通過這些學習策略的認知與歸納,更有助于提高語言技能。
五、文化意識
通過對家鄉的描述,學生更深入了解了我們國家的文化和風俗,更了解本國人的生活方式,及在行為舉止和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做法。在此基礎上,學生更愿意主動積極地去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由此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通過文化對比,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
看似小小的一個活動,卻可以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從學生此次的演講稿中,筆者挑選了兩篇經過修改的文章,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些文章都可以體現出學生的進步。
例文:
My Hometown
Class 1, Senior 1 Ge Yuanting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Geyuanting and I am from Class 1, Senior 1. Today I feel great honored to be here to make a speech. Have you heard of the famous Chinese poet---LiBai? Do you know which city enjoys great reputation because of him? Yes, it is Maanshan. Though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city has changed beyond recognition, still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Now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 I would do whatever I could to promote the image of Maanshan among citizens.
It is known to us that Maanshan has developed from a small fishing town to a modern city, which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Because of its clear sky, beautiful scenery and amazing tourist spots, Maanshan has been honored a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garden cities in China.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would express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my citizens. It is owing to your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s that has created what we possess now. It is owing to your support and hardwork that has made Maanshan as it is today. It is owing to you that has made impossible possible.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what I would like to do most is to set all parks, museums and libraries for free. Since Maanshan is known as the city of poetry, the morality of local people should be improved. There are several famous parks in our city, such as CaiShi Rock Park, LinSnzhi Memorial, ZhuRan Tomb. Therefore, easy access to parks, musumes and librariesd of the city as well, should be provided. Only in this case can the people of Maanshan enjoy the fresh air and build their bodies in the parks. Only in this case can the people of Maanshan more often to gain a broad view of the world. Only in this case can the people of Maanshan spend most of their free time.
Thus,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would make policies to ensure that pour parks, museums and libraries are open for free.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hope all citizens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gether to making our city a heaven on earth where people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with each other peacefully and happily.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例文2: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Class 4, Senior 1 Zhou Yajuan
Good afternoon, my dear judgers and fellow students. My name is Zhouyajuan.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given by the teacher,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The topic of my English speech is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What would I do?”
My fellow students, please open your eyes and look around our city. Air pollution has made the sky gray, water pollution has made the rivers filled with harmful chemicals, and noise pollution has made our lives lack of pace. What shall we do now?We must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our city. It is our duty and we shall do it right now.
Nowadays,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a hot topic among the people, we always mentioned the low-carbon economy, recycling and so on.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would focus o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first. I would make our citizen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t is not one person’s job, so please join me. Let’s remember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Some may say our city has been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garden cities in China. We have already done well. N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a long and arduous task.
We cannot be satisfied with what we have done. If we feel tired, please think of the people suffering severe water shortage in the southeast of our countr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r the environment will punish us.
That’s all. Thank you.
平時這些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好,但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著實令我們教師感到高興,這不僅有學生自身的努力,更有教師的辛勤培育。這次活動只是一個開頭,希望能通過這類活動的開展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各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1]Krashen, Stephen & Torrace. 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Education[M]. California: Laredo press.
[2]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陳琳等.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S].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