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師資力量不足始終是困擾中國職業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高職工藝美術專業中也存在師資缺乏的問題。以揚州商務高等學校工藝美術系為例,超過60%的在崗教師是自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的,他們大多缺乏工藝美術實踐經驗,而真正來自行業內的具有豐富實踐技術經驗的教師數量較少。這樣的情況必然導致不合理的師資結構,進而影響專業教學的質量。而在學科專業的建設上,由于工藝美術專業市場需求大、就業形勢好等因素的主導,一些高職院校盲目開設專業、招收學生,全然不顧工藝美術專業建設時巨大的人力和資金投入。在學生就業時,因為部分院校畢業生質量不合格,學校又急于將學生推向社會,導致了許多高職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生因缺乏專業技能而找不到對應的工作,而工藝美術企業又出現“用工荒”的現象。
二、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工藝美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作為支撐,而國內高職院校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又面臨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腳步,開創高職工藝美術專業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但在構建這一新型模式前,必須針對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現狀及企業用人需求確立新型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特征,對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1.正確把握工藝美術專業的特點
首先,工藝美術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工藝美術自古以來就產生于人們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高職工藝美術專業學生所學的正是動手的技能,專業知識需要學生在大量的實踐中直接獲取。同時,通過不斷實踐,學生制作工藝美術品的技藝才越發精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強。其次,工藝美術專業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傳統的工藝美術產品的制作自古至今,產品樣式與種類少有變化、缺乏新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的實用與審美需要。面對這樣的狀況,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在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于突破傳統、探索新奇的精神,以及他們對新的技術、材料、設計理念和審美追求的洞察能力。
2.樹立新型工藝美術人才培養目標
新世紀以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人們也越來越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工藝美術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產業發展的重要智力支持,應為其發展培養出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新型實用技術型人才。因而高職院校工藝美術專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觀察評判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向著課程的模塊化、教學的開放化、實踐的項目化等方向發展,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工藝美術企業用人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型實用技術型人才。
3.明確新型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
新型工藝美術人才應具有一定的創新設計思維,把握好工藝美術的文化性的基礎、藝術化的表現和精湛的制作技藝這三者間的關系。對此,新型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應有這樣三個特征。首先,注重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高職院校培養工藝美術相關專業的學生時,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而且需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工作的能力、崗位轉換和改革創造的能力以及溝通交流的能力等,使得高職院校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生具有以實用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多方位的工作能力。其次,培養學生勇于變革的精神。流傳至今的傳統工藝美術制作技術,其受到的傳統的制約也是相當大的,這樣的制約也在一定程度地阻礙了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制約,并努力嘗試打破它。最后,實現學生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在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應關注對學生“技術個性”的發掘和培養,針對工藝美術品制作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全面掌握各環節技藝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培養他們各自擅長的制作工藝。如學生在學習揚州漆器工藝制作時,針對揚州漆器的點螺、雕漆、平磨細螺、彩繪等不同種類的工藝,可以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他們掌握幾種工藝。這樣“精學”也能增強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
三、建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新型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需要從教學模式與方法、課程設置與管理等多方面進行,其核心就是教學與課程的變革。以教學與課程改革為核心而建立的新型高職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將在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突出學生的自我鑒定、突破與創新。創新運用工作室制,探索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法、師資建設。
1.教學形式變革
建立工作室制,以不同的工作室為單位作為專業實踐學習的方向。將公司化的管理模式運用于工作室內,工作室以骨干教師或專業帶頭人為主導,青年教師或優秀學生為各部門負責人,以承接工藝美術產品訂單或項目為主要任務。充分地將實踐帶入課堂,將封閉式的傳統教室轉變成為對外開放的“公司”,使得學生在參與實際項目之中能夠培養綜合性的專業技能。在工作室制度化的運營中,建立教師帶領的團隊負責制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工藝美術項目課題的操作,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全程指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實習、實踐的質量,并最大限度縮短從課堂到工作崗位的距離。
2.課程教學內容的突破
將實踐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在掌握工藝操作技術的同時多從宏觀、整體的角度思考,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總結實踐之中的規律,探索個性化的技術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對于高職工藝美術專業的低年級學生,實行以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為主要任務的學習模式,待學生通過學習與實踐有所感悟后,在高年級課程里可以適當開設如創新思維引導、創新技能訓練等課程,培養學生突破傳統、敢于創新的精神。
3.改革教學方式
運用“主題教學法”,在教師確立的主題方向內,學生以職業化的狀態學習。其基本程序是:首先確立主題,分析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最終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然后針對主題進行創意構思,考慮工藝美術品造型、藝術風格、技術工藝、材料及市場需求等,并形成不同的制作方案以進行比對,最終選擇最適宜的方案。然后進入工藝制作階段,先根據設計進行工藝性、藝術性、材料性的實驗,成熟后再開始工藝美術品的實際制作。最后,待學生完成作品后,將關于主題的研究、創意過程及制作的成品進行展示,教師對其進行總結性評價,并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這種主題式的教學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多個課程科目相獨立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探索工藝美術產品的相對完整的制作過程,以收獲更多的過程性的經驗。
4.轉變教學評估形式
高職院校工藝美術專業的評估應具有一定的發展性,其評估的方案和形式應基于工藝美術教學的目標和標準,根據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趨勢與企業的要求,對工藝美術教學進行評估。同時,要打破以往教學評估只注重結果的理念,要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對工藝美術課程學習的每個階段都要有所考核,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仔細觀察與分析,針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進行鼓勵并提出意見。
5.重視師資力量建設
高職院校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師應是藝術審美與工藝技術結合、專業實踐與理論并重的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有豐富的工藝美術專業知識。針對現有的以普通高校畢業生為主的師資隊伍,學校應要求他們多開展技術實踐,鼓勵他們利用空余時間深入工藝美術企業學習相關工藝技術,幫助他們豐富自身所缺乏的操作經驗。
四、結語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主導。建設一支教學理念先進、梯隊結構合理、實踐能力突出的教學團隊是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保障。通過對現有教師梯隊的結構分析以及對國內外同類院校教學團隊建設考察,制定教學團隊建設方案,完成教師梯隊結構的合理調整。形成由專業帶頭人指導帶動、青年骨干教師為主力、鼓勵其他教師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的教學團隊建設模式。培養專業方向帶頭人到國內外同類院校學習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理念,積極探討工藝美術專業發展方向,制定本專業具有前瞻性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指導骨干教師進行實踐教學。通過選派骨干教師進行國內外訪學、調研與交流,培養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素質教師,培養實踐教學能手來提升工藝美術專業教師團隊整體的實踐教學能力。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實踐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工藝美術專業特點和不同工藝需求選聘校外兼職教師,組建兼職教師專家庫。通過聘請工藝美術大師或民間藝人,傳授傳統工藝美術技藝,使民間文化深人工藝美術專業教育;通過聘請專業技師教授專業技法,使學生掌握現代工藝美術制作技能;通過聘請校外有一定專業影響力的知名教授,引領學生了解專業動向,把握專業發展規律,合理規劃學習方向;通過聘請企業一線工程師,使學生了解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信息、技術更新、行業狀態等。總之,完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打開學生思路,使實驗室教學層次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多樣、氛圍更加活躍。實踐教師隊伍建設還應加強專業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實踐教師應有明確的分工和相應的崗位職責。專業實踐教師需要完成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夠輔助專職教師承擔技能性教學并負責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護。通過培養現有專業實踐教師和引進實踐能力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師完善實踐教學團隊建設。
2.校內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是工藝美術專業的重要教學與實訓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除部分理論課程和一年級基礎課程之外,專業課程皆需要在實驗室中完成,實驗室教學課程達到課程總量的70%以上。實驗室建設對于工藝美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開展具有積極意義,加強實驗室建設是工藝美術專業建設的重要保障。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專業包括纖維、染織、金工、漆藝、玻璃、陶瓷、首飾7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都包含著自身特殊的手工文化與技藝。實驗室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工藝美術專業的基本技能與文化素養。實驗室建設內容包括:第一,優化實驗室空間;第二,完善實驗室設備的合理配置、更新與維護;第三,完善師資配置;第四,建設實驗室文化;第五,建設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前二者包含了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后三點包含了實驗室的軟件建設,缺一不可。
3.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彌補了校內實驗室教學條件的不足,是工藝美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①積極拓展企業實訓基地。通過拓展企業實訓基地,增加學生企業實習實訓機會,了解行業信息,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隨著企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深化,簽訂企業實訓基地合作協議,制定學生企業實訓的管理制度、教師服務企業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專業共建制度等,構建企業實訓的長效機制。②博物館教學是工藝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博物館教學實訓基地建設要結合教學內容,形成具有實際意義的實踐教學環節。構建博物館教學實訓基地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專業歷史背景與文化脈絡并對所學課程內容有一個相對深刻的理解,有力地促進實踐教學的進行。努力尋求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以及畫廊的合作,健全博物館實訓制度,保障博物館教學的常態化。③民間手工藝是工藝美術專業的重要方面。通過民間手工藝制作工坊的實訓,使學生深人了解手工藝品類的歷史淵源、傳承譜系、工藝流程、審美特征、功能特征以及這些傳統手工藝與傳統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民間手工藝制作工坊、民俗村落的多方考察,建設與本專業相關的民間手工藝制作工坊的資源庫,制定手工藝制作工坊實訓基地建設方案。通過舉辦手工藝制作工坊實訓的成果展示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傳播。④通過對藝術家工作室的考察與訪談,與藝術家工作室簽訂合作協議,并制定出藝術家工作室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和學生進人藝術家工作室實訓的實施辦法。建設藝術家工作室實訓基地可以使學生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把握藝術創作的方向。藝術家工作室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⑤工藝美術專業建設需要加強與行業協會的聯系與合作,建立與行業協會共同培養工藝美術專業人才的機制。工藝美術專業在現有基礎上需要繼續加強與玻璃專業委員會、漆藝專業委員會、纖維專業委員會的深度合作,發展與山東省陶瓷行業協會、金屬工藝專業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首飾分會等多個行業協會的合作。
4.國內外交流
通過參與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在交互活動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加強國內外相關專業院校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人才培養平臺,使學生有機會參與校際活動,增強學生對外交流與溝通能力。加強校際師生互訪,在教學、科研等層面開展交流。深人開展多個層次、多種方式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平臺建設:積極申辦交換培養合作項目與國際合作項目、進行校際專家互聘、開展主題互動教學以及相關學術論題研討等活動。在校際互動過程中,互通有無,有利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5.展覽與比賽
2014年年底,全省輕工聯社系統規模以上企業6592個,從業人員116.68萬人。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927.90億元、利稅總額1502.23億元、利潤總額96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08%、7.88%、5.93%,均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幅。有六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其中家具、工藝美術排名第二位,塑料、五金排名第三位,家用電器排名第四位,皮革排名第六位。輕工聯社系統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的10.51%,占全國輕工的6.76%。
一年來,省聯社緊緊圍繞行業經濟運行分析、產業轉型升級、兩化融合、市場開拓、工藝美術、人才培訓和服務平臺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繼續做好經濟運行調度分析。按照省經信委部署,做好每月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對行業總體情況、重點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運行情況、主要產品產量情況和行業經濟運行特點進行重點調度分析,參加省經信委組織的每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議,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省輕工信息所開發的“山東省輕工集體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已通過省經信委評審驗收,對經濟運行分析發揮了積極作用。
2.加快結構調整,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2014年年初確定的工作重點之一,根據省經信委統一部署,省聯社組織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在充分凋研的基礎上,分別編制了家具、家電兩個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郭樹清省長親自主持召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座談會,對家具行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轉型升級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贊聯社和協會大有可為。目前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已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實施方案對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3.推進兩化融合,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省聯社高度重視兩化融合工作,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基層進行調研,按照省經信委要求撰寫了省聯社兩化融合調研報告并提供8家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典型案例,推薦的5個項目全部列入山東省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重點項目。
2014年10月份,中輕聯與省聯社在濟南聯合召開輕工業兩化深度融合經驗交流會,工信部、中輕聯、省經信委領導及相關代表共14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過企業經驗交流、專家專題授課和現場參觀學習等方式,以點帶面,全面促進了我省輕工企業兩化融合發展。
4.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助力行業發展。組織行業企業參加“好品山東”網銷平臺,目前共有150家企業成功入駐。繼續培育和優化品牌展會,先后舉辦了青島國際家具及木工機械展、工藝美術精品展、青島國際皮革鞋機鞋材展等6個大型展會,這些展會行業特色明顯、形式多樣,極大提升了企業品牌形象和產品知名度,青島國際家具展、工藝美術精品展已成為全省工業系統重點品牌展會。
5.突出抓好特色工作,促進工藝美術行業傳承發展。根據2013年12月省政府246號文件,省聯社承接全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經過精心組織籌備,順利開展了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從近400名申報人員中評選出130名省工藝美術大師,取得良好效果。為支持和鼓勵不具備規定學歷或資歷、確有真才實學、工藝美術貢獻特別突出的人員,破格申報工藝美術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省聯社與人社廳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工藝美術專業職務資格評審體制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意見》。《意見》出臺后,得到廣大工藝美術行業人才的擁護。充分發揮省聯社工藝美術高評委和中評委的積極作用,為行業輸送中高級人才,促進了全省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
2014年年底,省聯社組織召開了全省工藝美術行業工作座談會。學習貫徹國家、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分析當前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座談交流工藝美術行業的工作經驗和發展建議,提出了加快促進我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省聯社牽頭組織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山東卷》的編撰工作正式啟動以來,省聯社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目前該項工作正有序進行。
6.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省人社廳的大力支持下,省聯社組織的家電、工藝美術、皮革和五金四個行業省級一類技能大賽圓滿完成,為行業和企業提供了高技能人才。繼續做好了技師、高級技師、首席技師的評選審報工作。
五金協會完成了2013-2014年山東省五金行業人才培訓中級工畢業班、高級工畢業班的職業技能鑒定和發證工作,培養中高級人才260余人。皮革協會組織人員參加全國首屆制鞋工職業技能競賽,金猴集團2名選手囊括冠亞軍,并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省家具協會舉辦了2014家具終端銷售經理培訓班。家電協會以協會職業鑒定所和維修委員會為平臺依托,為海爾集團等多家單位鑒定中、高級工近200人,培訓空調安裝高空作業人員240余人。
7.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加強山東輕聯網、《山東輕聯信息》專刊的建設和管理。多家市聯社行業網站運行狀況良好,行業刊物數量增多、質量提升,為宣傳行業企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產業革命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我們的工藝美術職業教育有沒有跟上這個變化,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能上無縫對接的學生?通過對市場和工藝美術作業流程的長期研究,我們認為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是可行的,而且更高效、成本更低廉、更符合現代工業社會的生產和推廣,關鍵是大大縮短了學生學習工藝美術技法的周期,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從事設計工作再執行后期制作,將設計與制作科學、合理、有效的結合起來。借助現代科技達到先設計再制作的教育模式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工藝技法的傳承相當可貴、但是題材內容與時代脫節、美術構圖與現代美學觀念有所出入,在傳統工藝美術走進當代、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及設計教育的介入是應該支持和鼓勵的。有扎實美術功底并接受了現代設計教育模式訓練的學生從事工藝美術工作能給這個傳統行業帶來新風、是傳統工藝美術形成創意產業的必要基礎。但是,三年或四年的學制里,掌握傳統工藝美術技法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更何況是既要接受設計理念又要掌握工藝美術技法呢?
二、數碼工藝美術教育模式的實踐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企業對效率、成本的追求總能帶動相關技術或生產方式的革新。經過我們的調研發現,在國內外,已有很多企業應用了CNC及3D打印技術來完成工藝品、首飾品、家具、建筑裝飾構件等的打樣與生產工作,并且開發或利用了現有軟件對接了設備,使設計與制作的結合有了可行性,也啟迪著工藝美術教育模式的創新。企業對市場的反應會很直接,解決辦法相對也會粗陋點,據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國內的企業都是安排操作機器設備的技工在繪制相關工藝美術品的圖紙和軟件輸入工作。誠然,在國際分工線上、國內企業目前更多的是從事生產的部分,對設計與美術的要求不高,但這樣的情況隨著國家的產業調整不會持續多久。用技工代替工藝美術師只是暫時的解決辦法,市場早晚會呼喚既有美術功底又有設計能力、即懂傳統工藝美術技法又掌握現代科技手段的復合型工藝美術人才。哪怕是制作階段,當前由技工來繪制JDP源文件(國內與CNC設備對接的繪圖軟件)時,他們的每一筆“刀路”(軟件命令)就像畫家的每一筆一樣對作品的最終效果的呈現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但他們如何保證能完成自己并不擅長的工作呢?我們認為,JDP源文件繪制無論是制作設計師的作品還是自己設計制作都應該具備完善的美學觀念和專業設計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把工藝美術的現代化革新保持在美學與藝術的道路上并最終形成一門新興的與科技產業緊密結合的專門美術類別——數碼工藝美術。彌補市場對JDP繪制人才需求的缺口、改善相關設計人才結構是數碼工藝美術專業的重任。該專業的建設目標是抓住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契機,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教育產業互動、教學模式改革等一系列舉措,緊密對接國際先進的數字雕刻及3D打印藝術理念和技術,解決影響和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打造集設計、制作、實訓為一體的數碼工藝美術實訓基地,不斷推動建筑裝飾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應用領域及工藝美術品設計制作領域的教學實訓體系改革。該專業的建設緊跟社會需求、科技進步、行業潮流、國際趨勢,充分對接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進而前瞻性的提升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水平,保證學生的能力“不落伍、跟的上、有特色、能創新”。在具體建設內容上,根據專業內涵建設需要,結合數碼工藝美術特點,室內設計專業數碼工藝美術實訓基地將建設成由“一個中心、四個工作室”(即研發設計中心、木雕實訓工作室、石雕實訓工作室、金屬雕刻實訓工作室、3D打印實訓工作室)組成的實訓工作室群,前端培養學生研發設計能力,后端提升學生操作先進技術和設備制作工藝美術品的動手能力,從而構建成完整的教學實訓體系。
三、數碼工藝美術教育模式創新的實踐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藝術元素;教學體系
1 動漫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動漫應用于教育教學方面的主要指動畫。隨著動漫行業發展,動漫人才與市場的供需問題日益明顯,國內動漫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是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動漫院校的人才培養與行業的市場需要產生嚴重的脫節,內容同質化嚴重,學生創新意識薄弱。同時,高職高專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技術層面的教育,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成為薄弱環節。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我們發現,國內將動漫應用于教育教學的相關研究幾乎沒有。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現代 動漫的產業化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動漫的開發制作仍不能跟上市場的需求, 而充斥于國內動漫市場的主要是美 國與日本的動漫產品, 但由于在動漫進口方面是以市場盈利為導向的, 因此大部分進口動漫的教育功用并不明顯。
1.1 課程體系
動漫專業課程體系分布中,包含《裝飾設計》、《三大構成》等普通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專業課學習,也包含《原動畫設計》、《分鏡頭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和相關二維三維軟件教學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先修后修課程有理有據,但真正的教學環節中并未做到環環相扣,裝飾設計中傳統裝飾紋樣、傳統工藝未能與接下來的動漫專業課相銜接,造成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斷橋。
1.2 真實項目引入
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只重視動漫理論、基礎知識、動漫設計及制作的基本技能的教育,缺乏對學生的創作、創造、創新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學生的專業能力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高職教育動漫教學過程中最忌諱的是紙上談兵,所以一直沿用的都是真實項目引入的教學方法,但因學生素質以及教學條件限制,在真實項目引入后,只是在做一些技術層面的工作,無法鍛煉學生的創意創新能力,學生思想局限。
2 傳統工藝美術中藝術元素在動漫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工藝美術包含的內容廣泛,織錦、印染、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木工等,傳統工藝美術首先從實用基礎開始發展,當滿足實用基礎后慢慢過渡到審美需求,從古至今,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藝術元素應用領域廣泛,涉及服裝、雕塑、建筑、設計等各行各業,將其引入到動漫教學領域,融入高校的教學課堂上去,將會有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培養有創意創新能力的高技術人才,提升動漫創作的文化內涵,進而去改變我國一味地模仿國外動漫發展的局面。第二,傳承傳統文化,大力弘揚區域特色文化。日照發展到現在傳統工藝如農民畫和黑陶工藝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高職院校對于大師工作室的建設,鼓勵了對于文化傳承的支持,與此同時更有利于我們將這些當地特色藝術融入動漫教學中去。
高校教學的重點就是能夠將職業教育出來的學生直接輸送到用人單位,能夠與企業對接。這不僅僅包含著技術的掌握,還有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課堂教學,應當注重樹立的民族性、原創性的藝術價值觀。在保證技術的前提下,發散學生思維傳承傳統美術精華的同時直接應用于動漫制作。
2.1 課程應用
藝術元素應用的主要幾門課程有:原動畫設計、場景設計、FLASH、影視后期、三維動畫這幾門課程。
2.2 教學方法探索
(1)案例教學法是在高職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分析優秀案例,講解這些案例是如何借鑒傳統藝術,提煉其中的造型元素和藝術風格,通過對于案例的整個設計過程的理解,把握設計的流程。
(2)影像資料分析,影像資料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之一。較之傳統的板書式或以文字為主的PPT教學,影像資料的恰當應用,可有效改善課堂氣氛,分別從視覺、聽覺等感覺領域給學生以刺激,增強對知識點的記憶。清晰的解剖刀傳統藝術的精華,拓寬學生的視野,能夠發散學生的創作思維。
(3)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入真實項目,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有直接的關系。通過企業完成項目流程的學習,讓學生熟悉項目從立項到結項的全部過程。有明確而且清晰的成果展示。畢業后讓學生輕松的和企業接軌。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定的難度,不僅要求學生有理論和技術的職稱,還需要學生有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運用新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在項目制作過程中所有的實際性質的問題。
2.3 教學實踐分析
(1)市場調研,讓學生深入到民俗鄉村,深入的了解傳統工藝美術中區域民俗工藝的藝術特點和藝術文化,當代與傳統工藝美術之間已經出現了斷層,在高校教學中,利用民俗館、大師工作室、民間藝人等資源,以實踐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將這些藝術風格沉淀下來,作為創作的一手資源。
(2)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民俗工藝的藝術特點多種多櫻如何巧妙地結合實訓課程,做出來符合市場需求的影片,就需要學生在每一門課程中把握課程的重點,如《分鏡頭設計》如何將鏡頭組接到一起,符合藝術風格的節奏等。
2.4 教學成果
鑒于學校有大師工作室以及相關選修課的開展,提高了學生學習動漫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將競賽引入課堂,以賽促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地域文化有效的引入課堂也獲得了學校的一致好評。
3 與當代動漫教學體系的融合
中國動畫事業的原創性和本土化進程,需要從中國傳統、本土文化中吸收養分,忽略民族文化特點,一味地追隨國外動畫的設計風格,是不可能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因此,在本土動畫的原創性和特色方面考慮,需要不斷探索傳統工藝美術與動漫產業的融合之處。高校動漫專業教師,如何有效的引入傳統工藝美術特色,如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上面下功夫。這樣融合不僅有利于弘揚地域特色文化同時也促進地區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加深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各行業發展的地位,繼續傳承傳統工藝美術中的精華。
參考文獻:
[1] 張之益.現代動漫技術與“大動漫”[N].中國文化報,2010.
[2] 李文曉.中國動漫產業落后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探討[J].四川大學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015.
[3] 段小聰.從《火影忍者》看日本卡通片對傳統文化的結構和重組[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
[4] 楊曉林.論宮崎駿的生態觀和人文困惑[J].電影評介,2006(09).
薪火傳承:產業與工藝美術教育 姜鳴
關于產業與工藝美術教育的關系,各位校長已經談了想法,作為上海工藝美院的院長,因一直在企業中擔任職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我的思考:工藝美術或藝術設計專業要與產業結合,要特別理解行業、產業的意義。在我看來,促進產業發展,與行業、產業共興共榮,就是一種傳承。
工藝美術教育在于傳承教育
自從擔任院長之后,我發現工藝美院在工藝傳承上的斷層:年老的教師逐漸退休,年輕的教師多是剛畢業的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在工藝的傳承上,年輕教師的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手工藝技能較為薄弱。于是在學院最近八年的發展中,我們注重專業與產業的結合,引進行業、產業的優秀帶頭人、大師,學習他們的優秀技能,進而進行傳承。我認為要辦好一座工藝美術類院校,一定要從工藝美術的傳承上下功夫。
引進先進技術的工藝美術教育
我的另一個教育理念是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絕不放棄向任何領域的先進方面學習的機會。我們要把傳統傳承好,但不能只沉溺于學好傳統工藝美術,要將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科學技術進行適當融合。在今天徐匯校區的展出中,除了國內外各大院校的優秀作品,也有時尚與工藝學院數碼工藝方向的3D打印高浮雕漆器作品《梅來祝菊》,該作品在第十六屆中國工美大師精品展上榮獲2015“中國原創-百花獎”銀獎。現在許多行業將3D打印技術、先進雕刻技術引用到專業上來,我們知道3D打印有其自身的先進性和便利性,但我們不能夠只掌握先進技術而忽略傳統手工藝,在工藝美術最精微的部分,我們仍需要工藝美術的技能。我們將這兩種技能都引進來,并交給學生。
“3+1”的教學模式的工藝美術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審美經驗在高年級才逐漸形成。因為我們學校是三年制的職業大學,學生此刻也即將面臨畢業和就業,但我認為學生如果不掌握真正的技能,就不能對于行業或企業的發展做出有力的貢獻。于是我們開啟了“3+1”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拓展第四年與國家、省級的大師工作室直接接軌的大師學徒制。
校企合作模式的工藝美術教育
我們學校有六個二級學院(時尚與工藝學院、數碼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院、環境藝術學院、WPP學院和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其中兩個學院(WPP學院和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是與企業合作創辦的院校。2012年,為了與企業進行無縫對接,上海工藝美院創新辦學體制,與世界最大的廣告營銷企業WPP集團合作成立WPP學院。學院建立企業和學校共同決策的理事會制度,邀請國際一流業界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主持試點學院的教學體系構建和教學資源調配。相較于本校的平面設計專業和數字專業,這個專業相對于其他學院的該專業學生更懂得行業的需求。該學院辦學五年,有兩屆畢業生,但在獲得號稱廣告界的奧斯卡賽事――英國D&AD大賽(“黃鉛筆”)中連續三年入圍,所獲獎項要比中國的所有的本、專科設計類院校,甚至比整個亞洲地區的院校也多得多。
我們與水晶石公司合作創辦的第六個學院――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也是與行業結合,了解行業發展,了解行業對我們未來的人才有什么要求,并探知這個行業對于人才需求方面所進行的前端引領的嘗試。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具有變革性。這種辦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無論是傳承上,還是創新上,我們作為藝術類院校要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與人民群眾的未來高端生活需求以及對于這種需求所提出的要求契合,我們要對這種要求進行大量嘗試,并將自己學院的工藝美術的傳統顯露出來。
開放的工藝美術職教模式
目前,上海工藝美院正在探索高中(中職)畢業三年制、高中(中職)畢業四年制(3+1)、初中畢業五年制以及行業培訓并存的學院教育框架。下一步工藝美院還將與相關高校和中職學校合作,嘗試更豐富的學程,構建多起點、多學制并存、多模式培養的開放的工藝美術職教體系,打通藝術設計類學生中職、專科、應用本科乃至專業碩士發展的渠道,培養既懂傳統工藝、又會現代設計的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薪技藝”對工藝美術教育發展的意義
多年來,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按照“繼承傳統、創造當代、拓展未來”辦學思路推進辦學,以技藝傳承和創新人才培養為己任,為年輕人的成長搭建平臺,為中國工藝美術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薪技藝”國際青年藝術展得以在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徐匯校區舉行,該校區前身是創建于1864年的土山灣孤兒院,這里是中國近代工藝美術教育的發源地。歷史和現實,傳承與創新,通過我們這個展覽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樣一個高水準的藝術活動,來自世界各地,各藝術門類的碰撞,不僅推動了年輕人的藝術創作熱情,也必將為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注入學術活力。我代表個人和學校再次熱烈歡迎各位,歡迎世界各地藝術高校的領導、青年藝術家云集在上海,在此碰撞思想、交流經驗,共同探討傳統與當代、時尚與潮流、實驗與跨界等諸多學術命題。
再次感謝給予這次活動支持、給予年輕人肯定的魯院長,感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日本金澤工藝美術大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韓國文化財財團在學術上的表率,感謝工作在第一線的各位青年藝術家,感謝世界各國的青年藝術家呈現出他們最優秀的作品。
Mr President Ming Jiang, colleagues and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emerging artists :
I am honoured to be invited to say a few words at the opening of this 1st international emerging artists group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55th year of Shanghai Art and Design Academy. You have been warm and generous hosts in inviting many guests to share in this important occasion, and to recognise your achievement with you. It is particularly fitting that we celebrate the emergence of new talent in this group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and that in so doing we recognise the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nature of creativity, and our responsibilities as stewards of creativ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s we are engaged in developing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nd look both towards developing emerg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world, alongside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with industry, it is an appropriate time to consider both established traditions and future innovations that will highlight potential pathways for the coming years ahead.
It is a very exciting prospect C because of the moment we are in, where we are experiencing, and promoting: C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central rol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value of an education in art,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cross the arts and sciences to address real challenges in the world C in culture, society,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As academies of art and design we all are placed to build on the priorities of strong and innovative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mportantly supported by liberal and scientific inquiry and rigour C covering the full rang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fine and applied arts, digital arts and humanities; with additional creative, intellectual and entrepreneurial value made possible through research and partnerships with companies and industry, as well as through growing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and exchanges.
In common, we choose C or perhaps are chosen C to devote our energy, curiosity and expertise to the incredible potential for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education to solve problems, enrich liv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wider world; and we do this through a tacit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rality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Creativity is a complex and most distinctively C if not exclusively C human attribute: it endows us with the ability to bring the mind to bear on ideas, abstract concept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real world challenges and material solutions, shap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xpressing who and what we are. Creativity is at the seat of invention, of progress C of course of art and design; but also in a real sense in the ability to develop cooperation, understanding, and our common humanity C which requires the use of the creative imagination to understand others’ experience and points of view, to place oneself in others’ shoes.
Creativity is exemplified and recognised throughout history in the great artists, architects, designers, musicians, writers and poets; but no less, I believe, in the broader humanities and in the sciences, and in the contributions all these fields make through the mind’s ability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to apply knowledge with intelligen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as the German artist Joseph Beuys did, that creativity is national capital. We might extend that to ‘world capital’,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sed and interdependent context, with global solutions required to address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It is for these reasons that we give C and should continue to give C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education such attention and importance, and to celebrate, as we do today, the contributions of international emerg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in this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Through advancing the three areas of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dustry, allied to a growing awareness of internationalism, we learn to ask questions, identify patterns, develop skills, expand knowledge, seek meaning, find answers, and enhance our shared sense of cultural value and common humanity. This event celebrates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of craft, linked to intelligent inquiry, and reinforces humanity’s distinctive quality as makers: you emerging artists are making the future.
On this note, I congratulate Shanghai Art and Design Academy and C most importantly of all C the emerg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who are represented here and who will lead the way in years to come; and in the spirit of friendship, and hopefully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visitors here today, may I wish you every success with this event and for your future careers.
尊敬的姜鳴院長、各位同仁、嘉賓及青年藝術家們 :
很榮幸能夠受邀在首屆國際青年工藝美術展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這次美術展和研討會恰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建院五十五周年,雙喜臨門。在這重要的時刻,貴院盛情邀請眾多佳朋惠友出席此次展覽和研討會,分享你們的喜悅,共賞貴院成立以來的成就。這一機會千載難逢,我們在此為美術展暨學術研討會上涌現了眾多青年才俊而歡欣鼓舞、為日益提高的體現國際性和跨文化性的創意而沉醉,同時,我們也意識到自己肩負著二十一世紀創新教育管理的神圣職責。
當前,我們正致力于發展藝術和設計教育,以求在日益復雜的世界中培養更多的青年藝術家和設計人才,同時,我們也在加強學術機構與企業的合作。良機天賜,當前正是我們推動傳統和未來創新的時機,創新預示明天。
前景令人振奮,這歸因于我們生活的時代、我們正在經歷的和竭力促進的一切:國際化不斷拓展;對協同合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創新和創造對于生活質量日益發揮核心作用;藝術等相關學科教育的價值日益凸顯,這些學科包括藝術、設計、建筑以及其他學科,綜合采用藝術和科學方法解決世界在文化、社會、科技、經濟等領域面臨的真正挑戰。
作為藝術與設計學院,我們有責任推動富有創新性的藝術和設計實踐、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通過與企業的合作、研究,發展伙伴關系并加強國際交流,支持不同領域的自由科學探索活動,包括視覺傳達與設計、建筑與景觀設計、美術與應用藝術、數碼藝術與人文等。
創新教育有助于解決現實問題、豐富生活以及為日益廣闊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創新對人類生活影響至深,基于此共同認識,我們主動(或被動)地集中包括能量、好奇心和專業知識在內的所有力量激發自身潛能,發展創新性教育。
創新是人類獨享的一種復雜而獨特的品質。它賦予了我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能夠由抽象概念演繹實際問題,為現實挑戰尋求實質性解決方案,塑造環境并表達我們是誰和我們是什么。創新是發明和進步的根基,也是藝術與設計的根基,創新同樣是開展合作、增進理解和促進人類共性的根基,因為這要求我們運用創造性想象力、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經驗和觀點。
人類歷史長河中,造詣深厚的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音樂家、作家和詩人數不勝數,我相信,他們所展現的創造性,絲毫也不遜色于其他人文社科領域和科學界。在自己的領域中,他們開展創新性思維,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與智慧。正如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所言,創新是民族資本。在國際化和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的、21世紀眾多挑戰必須尋求全球解決方案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引申得出,創新也是“世界資本”。
民族工藝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經過世世代代傳承和不斷創造的智慧結晶,凝聚著各民族的藝術精華,體現著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內蒙古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多種文化相互交融,這些都是民族工藝美術發展的文化基礎,而內蒙古豐富的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又為工藝美術的發展提供了材料基礎。因此,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種類繁多,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大品種。
(一)繪畫工藝美術
繪畫工藝美術主要包括皮畫、氈畫、沙畫、樹皮畫和木浮雕畫。皮畫選用優質天然牛皮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藝技術手法,經手工多次繪制、刻畫、雕塑而成,題材多為草原風情和蒙古族傳統圖案,風格淳樸、粗獷。羊毛氈是游牧民族的特有產品,當代氈畫繼承了蒙古包用氈繡的傳統,又吸收了木板烙畫工藝,產品充滿了異域風情,且容易攜帶,已成為內蒙古重要的旅游紀念品。
(二)雕塑工藝美術
雕塑工藝美術包括牛角雕、駝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興安石雕、麥飯石工藝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豐富高雅,深沉潤澤,內容豐富,俏色取意,深淺皆宜,是觀賞石中的精品。
(三)金屬工藝美術
金屬工藝美術主要包括金銀制品和銅制工藝品。蒙古族的金銀制品不論是造型還是裝飾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銀碗是蒙古族傳統的餐飲用具,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牛角鑲嵌銀質的牛角結盟杯、鍍金的馬等金銀擺件及蒙古族銀餐具系列。手工鏨花工藝銅制火鍋紋樣細膩、工藝精湛,極具民族特色。
(四)民族服飾及刺繡工藝
內蒙古各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姿,別具一格。蒙古族服飾艷麗美觀,有頭飾、長袍、腰帶、蒙古靴四個主要部分,婦女頭飾是最受人矚目的裝飾。諸如鄂倫春、鄂溫克族的傳統服飾均由獸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魚皮衣的古老傳統。蒙古族刺繡源遠流長,應用范圍廣泛,色彩豐富艷麗,具有強烈的地區特點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藝美術
其他工藝美術主要有皮革工藝品、牛角工藝品、三少民族的樺樹皮制品、藝術掛毯、剪紙、仿遼瓷等。
二、藝術設計類專業開發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課程資源的意義
(一)有利于民族工藝美術的保護和傳承
當我們在慶幸全球范圍的現代化所帶來的快捷便利時,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商業文化的沖擊,民族工藝美術所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也發生了極大的動搖。現代工業文明對民族工藝美術的沖擊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無數珍貴的民族工藝美術正在逐漸消亡,選擇其中有價值的品種進行保護已十分緊迫。然而,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的摘要: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獨具藝術特色,有著珍貴的價值,我們應該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來開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色課程,讓民族工藝美術走進課堂。本文從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的資源、開發的意義和原則談起,論述了如何在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有效運用民族工藝美術資源,這既有利于引導學生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又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具體表現為:一是傳統民族工藝美術生存環境的惡化;二是一些獨特的民間傳統習俗和生產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傳統民族工藝美術和技藝的傳承后繼乏人;四是民族工藝美術資源流失嚴重。因此搶救、保護、傳承和弘揚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刻不容緩。而民族工藝美術傳統的傳承模式已經不利于當今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要構建新的傳承模式。為此,把民族工藝美術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中,組織工藝美術大師和代表性的傳承人進入到相關院校傳授工藝美術技藝,充分發揮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優勢,加強民族工藝美術教育,辦出自己的區域民族特色,對培養高素質的工藝美術專門人才意義重大。開展民族工藝美術融入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的實踐研究活動,將其課程和教學內容實施于專業教學中,通過有效而多樣的民族工藝美術教育方式,將其文化內化,使學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藝美術的歷史和現存狀態后,從而更加珍視工藝美術文化瑰寶,產生傳承、保護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的積極性,并主動地參與到民族工藝美術的傳承中來,使其發揚光大。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藝術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總之,民族工藝美術要得以系統的傳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美術師資隊伍去探究民族工藝美術的理論和技藝;通過構建系統的理論基礎來支撐高校民族工藝美術教學;編寫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藝美術的課程教材資源。以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為平臺,播下民族工藝美術的“種子”,使高校成為傳承民族工藝美術的前沿陣地。
(二)有助于豐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構成的設計體系和色彩觀念,而對本地區傳統的民間美術和色彩意識知之甚少。民間造型觀念有著自身獨特的觀察和思維方式,是完全區別于西方的一種造型體系。民族工藝美術以其質樸的造型、深厚的內涵與現代設計藝術的某些觀點形態息息相通,對它的學習將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觀察和思維。通過收集、挖掘、整理、選擇優秀的內蒙古工藝美術資源,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和嘗試把這些內容滲透進專業教學中,可讓學生了解并初步學習和掌握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感受和了解內蒙古地區民族工藝美術的特色,深化、補充、延伸專業知識,讓學生熟悉和熱愛本地區的民族工藝美術,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美術欣賞和創作實踐水平。在教學中要將內蒙古工藝美術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人文環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現,讓學生們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術思維方式,培養和樹立民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本地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資源,引導學生調查與采訪、設計與制作,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專業學習的多樣性,從而塑造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文化主體。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民間藝術的興趣,增進他們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課程意義。關注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在貫徹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保持地方資源特色,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民族工藝美術課程資源,是傳承、弘揚內蒙古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最好途徑和方法。
三、藝術設計教學中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
如何利用這些優秀的民族工藝美術資源開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色課程,將內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藝美術融入到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學中,使民族工藝美術得以更好的傳承,現針對我區的情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理論教學
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課程教學主要有基本理論講授、課堂組織討論答疑、考察與調研以及實踐與創作四個部分,其中前兩個部分為課堂理論教學,而后兩個部分屬于實踐教學。基本理論講授主要是通過介紹、講解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的起源、發展和沿革,來使學生了解其品種、藝術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藝,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概貌。最后,遴選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藝美術作品進行賞析。通過欣賞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可讓學生更加了解和熱愛本土文化。
(二)實踐教學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審美教育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將其與職業學校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對比,發現職業學校各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等內容與“現行大綱”中對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要求不謀而合。通過對比,突出了在專業人才培養的背后需要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專業需求
2009年1月6日,國家教育部印發了最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現行大綱”)。現行大綱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結構、教學內容與要求等方面,體現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對語文課程的要求,且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筆者發現職業學校各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等內容與“現行大綱”中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不謀而合,進一步強調了在專業人才培養的背后需要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在此,筆者以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為例,在諸多專業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烹飪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工藝美術專業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適用于職業學校其他各大類專業。
一、“現行大綱”與專業設置要求的不謀而合
在對烹飪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工藝美術專業的課程設置的研究中,筆者發現他們有著共同的關注點即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而“現行大綱”中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正是落實了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這一特點。“現行大綱”在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上提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
1.各個專業設置的具體要求
《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規定了知識結構及要求為:掌握導游服務和旅行社基層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與導游相關的法律、宗教、園林建筑、歷史、地理與文學知識;掌握旅游職業道德的基本知識和禮儀常識;了解服務和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及審美能力。《職業學校烹飪專業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對人才培養目標做了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有一定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一定的交際能力,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具有中級烹飪技能的人員(即中級烹調師)。《職業學校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對語文教學提出如下要求: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強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加強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常口語交際水平;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2.具體要求與大綱要求的契合
《職業學校烹飪專業課程標準實施方案》《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和《職業學校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中都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這與“現行大綱”中要求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相契合。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現今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已成為個人素養、品行、人格、道德情操評價的標準。不僅如此,各行各業也爭相比拼企業文化、比拼美的內涵,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筆者以旅游管理和工藝美術這兩個本身就是美的代表的典型專業為例,分析“現行大綱”如何有效落實專業課程設置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要求。
二、審美能力在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1.旅游即欣賞
美旅游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旅行社外聯、文秘、票務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漢語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較強的應變能力、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除了具備專業的技能外,審美教育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旅游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審美實踐活動。美學家葉朗說過,“旅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游活動就是審美活動。”在旅游過程中,旅游從業人員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線,他們的審美素養直接影響著游客的審美感受。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自身必須具備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能力。只有首先具備審美的情懷,才能自覺地運用審美的情懷,才能自覺地運用審美的規律去講解景點,用自身的儀表美、風度美、語言美、行為美去影響感染游客。
2.讓吃成為一種美麗和享受
烹飪專業亦是如此。“吃”的文化伴隨著人類社會幾千年的發展,本身就具有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在2012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后,美食的制作工藝、生產過程、文化內涵引起觀眾的共鳴,一夜火爆熒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的氛圍下,社會對烹飪的要求由量入精。從2012年開始,筆者所在學校協辦了兩屆全國職業院校烹飪技能大賽,大賽最重要的口號就是“用最節約的成本制作最精致的菜肴”。全國職業院校烹飪高手齊集揚州,各顯神通。選手們制作的每一道菜肴都給人視覺的沖擊,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設計、原料的選取、菜名的由來處處滲透著美的內涵。
3.創造出更多、更美的工藝品工藝
美術專業同樣如此。職業技術學校的工藝美術專業主要培養廣告、裝飾、平面設計等相關產業所需求的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工藝美術屬于藝術的范疇,所有專業都有著相同的公共專業課程,如素描、線描、水彩、國畫等,這本身就代表著美術專業對學生的審美有著更高的要求。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學生不僅要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要將審美過程中形成的美妙的構思自覺地運用技能技巧,進行實際創造,并以物質形式來表現出來,這才能出現諸多具有美的設計作品。
三、小結
為了培養合格的廣告職業人,必須重視廣告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模塊化教學,采用校外課堂與校內課堂結合及一名教師加名設計師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針對高職的廣告設計專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學習與掌握,從課題出發,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由課題的分析中引出學生必須掌握這些課程必要的理論知識,分幾個階段和作業要求來完成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將教學與比賽結合起來,鼓勵師生參加各類相關的廣告設計專業比賽,做到“以賽促教”和“以賽促學”。
目前高職廣告設計學生的基礎普遍薄弱、學習態度不夠明確,自我約束力薄弱等,針對這些現象,在教學上要以“鼓勵式”、“竟技式”的方式方法。同時根據教學的進展,選擇恰當的廣告設計比賽課題作為訓練項目,這些措施的實施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教學效果。如學生海報設計作品《保護環境拯救地球》,參加浙江省文化廳舉辦的浙江省—西澳洲職教生聯合平面藝術展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并且該作品走向西澳洲展覽交流;學生品牌策劃與推廣作品《美艷美飾》參加浙江省文化廳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年現代剪紙藝術設計大賽,榮獲了二等獎。此外還推行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研究出一套適合于廣告設計專業的“實習、畢業設計與就業一條龍”的新型教學模式;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實習在廣告企業內部進行,選擇實習中的實際項目課題作為畢業設計的課題,既培養了廣告學生的職業技能又提高了學生的業務水平。
2.職業人培養的“雙師”制和雙證制教育
“雙師型”教師“雙師型”廣告設計教師指的是既是教師,又是廣告設計師、工藝美術師等,在高職高專培養方案中,教師隊伍建設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澎建因素。因此廣告設計專業的“雙師”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廣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掌握所受廣告專業相關行業動態和職業技能;同時能夠根據廣告設計行業和職業的發展變化,對本專業建設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此外,在實踐應用方面,通過學校實驗、實訓和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實踐技能。作為高職的廣告設計職業人培養,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結合,和實際廣告公司的結合,是我們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只有通過雙方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培養需要的人才,是廣告設計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師要按照“內培”和“外引”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擁有一線的設計經驗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即是學校的設計專業教師,也是廣告公司的主力設計師,為培養合格的廣告專業職業人提供了豐富的后備資源。
雙證制教育實行“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的雙證制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竟爭優勢,成為進來是大學生,出去是職業人的專業人才。廣告設計專業一直啟動雙證推廣,把專業培養崗位相關含金量高的職業考證貫穿于職業人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安排學生參加了多個職業考證,包括國際商業美術師、中國平面設計師、工藝美術師、Adobe軟件設計師等職業資格認證,通過雙證制教育,提高了學生市場竟爭力,促進了職業差拿陷率的提升。
3.廣告設計職業人培養的實施措施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1〕14號),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培訓基地建設工作。因此廣告設計專業的職業人培養首先需要緊密聯系相關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與廣告公司簽訂緊密型的校外實訓基地,保持密切的聯系,將對推動校企合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深化廣告實訓基地的建設,推進校外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校內虛擬實驗的建設,把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此外,加強對緊密型合作企業的聯系走訪工作和教學研討活動,包括研究廣告專業建設,邀請設計行業專家講座,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考察,派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從事一線設計工作學習,有利于建立廣告專業互動平臺、課程設置的規范化、學術資源的開發與共享,解決廣告人才培養的深層次問題。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