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

    第1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慢性病的特點

    慢性病是和急性病相對而言的,病程持續時間長,反復發作,現今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從病因來看,慢性病是各種危險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其危險因素分為個人行為、環境、人類生物學和衛生保健四大類。個人行為因素則占四大類因素的第1位。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偏離健康的行為,如嗜煙、酗酒、飲食不當、缺乏運動、濫用藥物等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病因。糾正人們這些偏離健康的行為,對防止慢性病的發生、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由于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大多以個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為主??赏ㄟ^個人的努力避免或去除,因此,慢性病是可以預防的。通過健康教育,使人們養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控制慢性病的發生,通過早期發現危險因素,在癥狀、體征出現前降低或去除危險因素,在疾病發生之前或臨床期間采取措施,控制其發生、發展是預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大城市開展社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多以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種為主。從開展工作的實際情況看,對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減緩病程進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據資料統計,全世界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40%,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如果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每年大約可以挽救600萬人的生命。人們的行為生活方式、精神狀況、經濟因素對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國際國內防治經驗都證明,發展社區綜合防治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慢性病綜合防治具體措施

    慢性病的社區綜合防治是以預防為導向的全科醫療服務。全科醫療護理服務強調服務的連續性和綜合性。全科醫護人員執行預防服務的主要方式有健康教育、預防接種、篩檢、周期性健康檢查等。

    社區慢性病的管理,就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內影響人們健康的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病種為目標,采取有計劃的指導干預,從而降低該病的致傷、致殘率,提高治愈率的一種健康工作方法,慢性病管理的實質是三級預防工作的具體落實,即疾病前的病因預防,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治療和護理,預防殘疾和死亡,綜合康復和護理。

    健康教育:全科醫護人員的責任是提高居民對慢性病的認識,通過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降低疾病危險因素水平,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級預防的有效措施?!昂侠砩攀?、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健康的“四大基石”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已被國際公認。慢性病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對疾病高危人群進行有側重點的保健服務而達到防病目的,照顧范圍不僅僅限于心理、行為、飲食方面,還要對其家庭生活、衛生環境、社會人際關系、合理用藥、遵醫行為等相關因素進行干預。在這一點上社區衛生服務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健康促進:社區慢性疾病健康促進的目標是激勵全社區居民關心自己的健康問題,積極參與社區健康促進規劃的制定,開展疾病預防、促進健康活動。通過教育的手段改變個體和群體的行為、生活方式,降低本社區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和精神文明程度。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社區性健康促進工作,社區醫護人員在防治慢性病工作中要善于使用健康促進的工作方法,通過建議政府采取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或立法,采取行政干預、社會支持的綜合方法,達到防治慢性病發生的目的。

    第2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1 社區護理的概述

    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的知識與技能結合,用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的一門綜合科學,社區護理是以社區人群為服務對象,以健康為中心,以促進和維護社區內個人、家庭和人群健康為主要目標[1]。目前我國人口老齡人群逐漸增多,醫學模式逐漸改變,傳統的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已不能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需求,開展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體系已迫在眉睫。

    2 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

    2.1社區護理的需求增加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是全球的普遍現象,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披露數字,從2011年~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億,老年人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增多帶動了對社區護理需求。老年人健康普查數據顯示,健康老人(無重要臟器疾?。﹥H占20%~25%。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社會需要量日益增長,若不采取應對措施必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口老齡化依賴于社區護理的發展,只有社區護理的不斷完善才能使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得到最根本解決[2]。這就增加了人們對能在家門口享受到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另外,社會家庭小型化也使家庭作為基本照顧者的能力減低。隨著老年人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社區護理服務的需求也在逐漸遞增。

    2.2以老年慢性病護理為主要服務內容 近些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開始向高齡化發展。高齡老人數量的快速增長,將產生老年人口總體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等問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是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等,這就使需要家庭護理和社區護理的老人大量增加。所以老年護理及慢性病護理是社區護理最重要的兩個方面。目前在老年慢性病社區護理方面,部分社區實施了針對社區人群開展的定期健康檢查、預防保健、心理輔導、健康知識講座等措施。但是存在護理內容仍側重于疾病護理,對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識普及不夠深入的情況[3]。

    2.3社區居民對社區護理的認識不足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對低下,國民整體素質偏低,保健意識及防病知識較差。許多老百姓還未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就醫觀念,習慣出現癥狀以后才到醫院就醫,對社區護理服務存在不信任的現象,認為社區護理服務是"沒病找病"。人們所理解的護理工作只是像注射、發藥、靜脈輸液等單純的技術性操作,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社區護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社區護士護理服務持質疑態度,影響護理效果,制約社區護理的發展。

    2.4社區護理人才隊伍斷檔 目前的社區護士人員學歷、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全科護士崗位培訓、繼續教育也未引起廣大社區護士的足夠重視,致使社區護理隊伍整體業務水平偏低,不能為患者及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深層次的護理服務[4]。社區護士應是具有多方面職能的綜合型人才,不僅要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還要根據病情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指導,起到能夠向社區、群體和家庭提供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化的護理服務的初級衛生管理者的角色[5]。但從目前情況還不能反應我國社區護士能夠達到這種水平。

    3 完善社區護理的對策

    3.1重視和落實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 加強人才,培養落實人才引進。一方面通過開展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或培訓,提高正在從事或即將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是將社區護理作為培養護士的一項要求,開設社區護理專業,加強全科培養。另外,護理帶教老師在帶領學生參與社區護理實踐的過程中,要使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獨立自主能力;開闊教學思路,順應護理教育的需求,促進護理教育手段及手法的改革,對現代護理教學的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3.2注重社區衛生宣教 各級政府和廣大社區護理管理者應對影響社區護理質量和居民對社區護理滿意率的因素進行干預,找準核心點,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使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對社區護理的認識得到提高,進而讓社區居民能夠認可和參與社區衛生護理,而且要使社區衛生護理得到高度的重視,逐漸轉變傳統思想對護理工作的偏見;可以通過開展有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宣傳活動和健康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影響健康的相關行為。只有當人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才會自覺選擇有利于促進健康和恢復健康的良好行為。也只有當人們對社區護理的性質和功能有了充分的認識,對其產生充分的信任,才會樂于接受和主動求助于社區護理[6]。

    3.3促進社區管理的科學化、網絡化 建立社區護理服務中心的網絡,創建社區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對老、幼、婦、慢性病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指導,這不僅有利于進行康復指導及預防保健工作,還有利于對社區特殊人群進行心理咨詢、健康教育等。改善社區護理環境,成立社區護理知識學習班,形成一支由醫院護士、社區護士和家庭護理員組成的綜合護理隊伍。社區護理中心可以與衛生行政部門、醫院、家庭建立網絡咨詢中心,改善社區護理環境。

    第3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06-0921-02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本院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對老年住院病人采取相應的護理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結構發生變化,功能減退,機體抵抗力下降,常合并多種疾病,心理機能也逐漸衰退。當軀體遭到疾病并且需人照顧時,情緒變化更為突出,擔心自己的健康受到威脅,甚至失去生活的樂趣和信心,有的認為老了不中用,自暴自棄,有的認為自己知識豐富,不能自制或情緒固執、怪癖、任性,在認知能力方面,由于大腦皮層機能衰退、器官反應遲鈍,常表現為耳目失靈、感覺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反應緩慢、說話顛三倒四、行動興奮等。

    2 心理狀態分析

    2.1 急性病人的心理狀態:由于突然起病而焦慮,導致病人心理緊張、急躁、害怕,多數病人一入院,即要求明確診斷,藥到病除,更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理解和同情。

    2.2 慢性病人的心理狀態:當病人知道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恢復健康時,便產生了憂慮、心焦、煩躁和多疑的情緒,同時考慮自己的經濟來源,需要照顧的人等,特別是無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常因擔心增加家庭負擔和無力承擔住院費用而要求放棄治療。

    2.3 不同的自然條件、社會關系:如家庭是否幸福,有無老伴,子女是否孝敬等,無親屬陪伴的孤寡老人,孤獨感較強烈,有的甚至產生輕生念頭等均有不同的心理反應。

    3 護理措施

    3.1 入院時的護理:入院時熱情接待病人,盡量用當地民族語言交淡,語氣和藹、親切,詳細介紹醫院的規章制度,入院需注意的事項,熱忱地向他們表示關心、同情,并尊重病人的隱私,積極給予幫助,使老人倍感親切和尊重,盡快適應醫院的生活,消除其憂慮心理,配合治療。

    3.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病人、家屬接觸時舉止要端莊,儀表要整潔,語言要優美,態度要和藹,對病人要尊重,施以尊稱,勤巡視病房,主動向病人問寒問暖,對癡呆、健忘病人注意生活護理,不要急于和粗暴的督促,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紙、眼鏡、水杯等隨時準備妥當,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對能自理的病人,鼓勵適當活動,以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同時根據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溝通技巧與病人溝通,使他們主動的把心理話傾吐出來,縮短病人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并根據其需要采取適當的幫助和治療;在治療期間,動作要輕柔、熟練,穿刺靜脈盡量做到“一針見血”,要以優質的服務態度,精湛的技術,良好的儀態贏得病人和家屬的信賴。

    3.3 把握住院病人的心理問題:住院后,病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主治醫生、責任護士,最擔心的是自己的病是否嚴重、能否治愈、預后如何,并急于盡快進行檢查、治療,希望知道檢查結果及治療所需要的總費用等,因此,在住院期間,護士應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耐心做好解釋、安慰工作,同時介紹同種疾病病人恢復情況,使他們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對農村孤寡老人,需要治療而資金困難者,我院積極給予捐款,使病人從擔心變為舒心和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療和護理。

    3.4 密切與家屬配合、消除孤獨、憂患心理:老年人在住院期間,易產生孤獨、憂患心理,此時最需要家屬和親友的陪伴和關懷,親人的力量是病人最好的精神支柱,在疾病轉歸中占有重要主導作用,這一點要積極爭取家屬和親友的默契配合,動員親人時常陪伴其左右,避免產生被遺棄感。

    3.5 出院前護理:向老年人詳細講解治療和康復保健知識,并向家屬交待老人住院期間的心理動態及護理對策,以及出院后的護理措施,需注意的事項,隨診時間。

    4 積極開展社區服務

    老年人多數為慢性病病人,出于多種因素,多數病人難以長時間住院治療,為了便于老人出院后繼續得到相關治療和護理,我院積極開展社區服務,把不同疾病病人逐一詳細記錄,做好病歷資料,定期上門作健康體檢,了解康復情況、服藥情況,并針對不同的變化給予及時的調整,指導康復保健,康復護理可使老人達到身心健康、生活自理,并參與社會活動,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5 體會

    通過多年的臨床護理體會到,對老年人護理需要醫護人員具備多方面知識,才能針對不同疾病,不同層次的病人實施有效的、相應的護理措施,以促進疾病康復。因此,要求護理人員的學習不僅限于疾病的相關護理,而是從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科學等方面出發,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探索,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4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老年腦梗死; 護理; 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3-0112-01

    腦梗死是指腦部的動脈系統中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導致該動脈供血區局部腦組織的壞死。隨著我國老年人腦梗死患者急劇增加,如何做好這些患者的護理,值得關注[2]。為提高老年腦梗死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減輕老年人的痛苦,回顧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本組患者根據臨床表現、頭顱CT、實驗室病理學確診為腦梗死,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關于急腦梗死的病診斷標準[3],排除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65~79歲,平均69.5歲;其中65~70歲17例(28.3%),71~75歲20例(33.3%),76~79歲23例(38.4%)。

    1.2 護理

    1.2.1 心理護理 老年人的身體體質和心理素質比較差,各方面的機能下降,腦梗死是慢性病,發病時間、治療周期比較長,容易讓老年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煩躁、抑郁的心理,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醫護人員要向患者解釋好腦梗死的發病原因、機制,介紹介入治療的優勢和成功的例子,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配合好醫護人員[4]。

    1.2.2 患側肢體護理 讓患者患側肢體平臥伸直一天,仔細觀察、認真記錄下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防止肢體發生攣縮畸形,平時多加訓練,剛開始活動量不宜過大,避免拉傷患者的肌肉[5]。指導或輔助患者適時翻身,避免形成壓瘡。

    1.2.3 預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呼吸道感染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告知患者進行有效咳嗽的方法,在患者翻身時及時幫助叩背,對于嚴重可能發生窒息的患者,及時對癥處理,采取氣管切開等措施[6]。

    1.2.4 康復護理 對腦梗死的老年患者,康復治療開始得越早越好。堅持鍛煉,持之以恒是戰勝疾病的關鍵。康復醫生應使患者建立信心,早日投入康復訓練。對于失語患者要堅持每天進行語言訓練,可以從簡單的訓練到復雜的對話,循序漸進,有利于患者的語言恢復[7]。

    1.3 觀察指標

    觀察60例患者抑郁、壓瘡及肺部感染發生率。

    2 結果

    本組6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經過護理措施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改善,僅出現抑郁3例(5.0%),壓瘡7例(11.7%),肺部感染5例(8.3%)。

    3 討論

    腦梗死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療周期較長、難度較大,一直困擾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隨著人們對腦梗死的發病原因的深入研究,引起腦梗死的因素大致分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來源不明等,多數不伴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較大動脈閉塞后數日內發生的繼發性腦水腫可使癥狀惡化并導致意識障礙,嚴重腦水腫還可引起致命性的腦疝危險。

    對于老年腦梗死患者,需要給予心理護理、患側肢體護理、預防呼吸道感染以及康復護理等措施,選擇適當的溶栓藥物和劑量,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減少腦組織死亡的概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郭趙云,許速,薛迪.上海市某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腦梗死住院患者合理用藥分析與模擬監測[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5):31-33.

    [2]Yuan Xiaodong,Wang Shujuan,Xu Yaru,et al.A clinical follow-up study on the risk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Chinese aging overweight and obese population[J].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2011,5(1):17-27.

    [3]姚聲濤,賈建平,劉麗旭.動脈內接觸性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貴州醫藥,2007,31(2):1092-1094.

    [4]栗文彬,劉學東,王波,等.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牛津郡社區腦卒中規劃臨床分型與預后的關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0(6):444-446.

    [5]孫一兵,王文靜.急性腦梗死96小時內介入性溶栓治療效果及其并發癥(附17例報告)[J].廣西醫學,2012,22(6):1209-1211.

    [6]高宏,陳永聰,許速,等.上海市某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腦梗死住院用藥的病案審核[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4):30-32.

    第5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社區;老年常見??;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142-01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國家逐漸加大醫療保障的資金投入,但我國老年病管理從制度、體系、措施等層面都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還不能很好地配合國家的宏觀投入,從而制約了老年病的管理效率。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國的老年病管理現狀,對比發達國家的管理水平,找差距,想辦法。

    1.社區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發病現狀

    1.1 社區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發病特點

    肖又姑[1]等調查發現,常見老年病中慢性病患病率70.2%,居前3位者為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31. 8%)、慢性阻塞性肺疾?。?5.3%)和肝膽疾?。?1.8%)。社區老年人健康現狀為:慢性病患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獨立生活能力下降,認知功能減退及相當多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

    2.社區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管理

    老年人住院率為7.62%,遠遠高于其他年齡組的平均住院率4.36%的水平。其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人幫助的占3.90%--8.40%,有140萬久病臥床的老年人[2-3]。Mezey和Fulme報道,美國患病老人占據了50%醫院消費,超過80%的家庭護理服務和90%的老年院病床[4]。

    2.1 我國目前社區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管理模式

    2.1.1 建立社區老年人檔案:社區老年人疾病管理以社區服務務中心(站)為基礎,以入戶建檔形式,為所轄區內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分片管理。

    2.1.2 開設家庭病床: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城市的部分醫院為緩解人口密集而醫院床位數有限的矛盾,為慢性病和不需住院的病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務。

    90年代社區護理迅速開展,目前全國許多醫院都設有依托醫院的家庭病床,有些城市的社區設有社區衛生服務站或社區護理站,提供家庭訪視、臨終護理,為老年人提供體檢等多種內容、形式的護理服務。老年人因疾病特點及特殊的經濟狀況成為家庭病床的主要受益人群。

    2.1.3 建立老年護理院:早在1988年,上海市南匯區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老年護理院:經過多年的不斷摸索和完善,作為上海市醫療保險定點單位,老年護理院配備了現代化設施,主要收治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具有老年公寓和醫院的性質。如今全國許多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老年護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和敬老院等多種形式的養老結構。

    2.2 社區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管理的困難。

    2.2.1 老年人對疾病及健康認識不足:社區老年人生活狀況是與老年人所從事的職業、年齡、家庭、文化程度息息相關的,劉秀維等隨機調查200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90%以上認為吸煙及過量飲酒對健康有害,但卻不想戒或戒不掉;而知道預防高血壓,卒中和高鹽飲食對心血管不利者占總人數的32%和72%[5]。

    2.2.2 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過重:老年人的經濟收入相對較低,部分老人尚無經濟來源,有限的經濟實力難以承擔不斷上漲的醫療費,這就產生了一些老年人有病不就醫的問題。

    2.2.3 專業人才匱乏:缺乏專業的老年醫療人才從教育體制上看,我國的社區護理教育的一項空白,護理人員多數對老年護理內容了解不多,所掌握的基本屬于常規性的知識,而且部分護理人員的觀念仍停留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院內服務。因此,要重視老年護理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及護理觀念的轉變。

    2.3 社區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管理的建議

    2.3.1 建立完善的社區老年常見疾病管理體系與法規:在政府的統一規劃、領導下,把老齡人口的預防保健工作已納入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之中,社區老年疾病管理向系統化、規范化發展,擔負起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工作任務。建立社區老年中心和網絡,同時應與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形成有效的雙向轉診運行體系,形成一支由醫院、社區和家庭照顧者組成的隊伍,加強橫向聯系與交流。

    2.3.2 籌措各方資金:動員社會力量,緩解社區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問題,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要向社區衛生服務傾斜。農村應大力推行合作醫療制度,此外還可以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加快老年保健籌資機制,健全老年醫療保障制。

    2.3.3 加大老年醫療人才培養:采取多種途徑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開設老年護理技能課程,對現有的社區護士進行有關老年護理知識的系統培訓;制定相關政策,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來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積極投入老年疾病管理工作。

    3.討 論

    21世紀的老年病管理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加速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樹立新型的老年護理理念,以人為本,注重老年人的功能健康,預防致殘、致病,發展社區老年護理工作,改善老年生活質量,真正實現健康老齡化。

    參考文獻:

    [1] 肖又姑,宋國菊.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護理服務需求調查研究[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0):64-66.

    [2] 殷磊.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87.

    [3] 建紅.從健康老齡化看社區衛生服務[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0,14(12):12-14.

    第6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發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而日益增多,如何減輕高齡患者骨折后的創傷反應,預防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恢復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已日益引起關注。現就近年來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和護理概況綜述如下:

    1 手術治療

    1.1 內固定治療 內固定按固定材料有單釘、多釘、鵝頸鋼板等,按術式有切開內固定和經皮內固定。單釘和鵝頸鋼板由于對組織、骨和血液循環損傷大,操作復雜,近年已很少使用,逐漸為多釘所替代。經皮或小切口多釘內固定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創傷小,對患者生理、心理干擾少,有人稱之為“有限開放”手術[1]。術中用C臂X光機監測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和復位滿意率,且多釘內固定具有立體加壓固定作用,穩定性好,患者術后疼痛迅速得到緩解,可以很快進行功能鍛煉,減少了早期并發癥的發生。

    1.2 假體置換 假體置換是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方法,可以解決由于股骨頸骨折引起的骨不愈合,股骨頭缺血壞死引起的髖關節疼痛及功能受限,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臥床時間長引起的多種并發癥,盡快恢復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假體置換的并發癥增多,如松動、假體斷裂、髖臼磨穿、關節周圍異位骨化等。近年來由于材料技術的不斷改進,手術技巧的進步及并發癥的有效預防,假體置換的應用日益廣泛。假體置換分半髖即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全髖置換,人工股骨頭亦分單極股骨頭和雙極股骨頭。選擇全髖還是半髖置換目前意見不一,盛璞義等[2]認為全髖置換功能恢復優于股骨頭置換,應首選全髖;許鵬等[3]認為結合我國實際及老年患者的要求,手術安全性等,高齡患者應首選人工股骨頭置換;楊維權等[4]對三種假體置換(單極、雙極、全髖)的療效進行比較觀察,三種置換效果評定滿意率差異無顯著性,但半髖較全髖置換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創傷小;高齡患者活動相對減少,術后髖臼磨損相對較輕,股骨頭中心脫位較少見,認為對高齡患者不強求全髖置換,人工股骨頭尤其是雙極股骨頭置換也可望得到良好的療效。

    2 手術護理

    2.1 心理護理 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因生理健康狀況、家庭、社會環境、個人素質、文化修養和自身對疾病的認識程度而存在差異[5]。護士應根據病人年齡、職業、文化程度講解股骨頸骨折的有關知識、手術目的、術后效果及可能發生的問題,使其在學習中增強信心,逐漸改變錯誤認知,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導致的心理障礙,增進其心理健康。心理康復決定肢體功能的康復[6]。

    2.2 飲食調護 大量研究指出股骨頸骨折患者攝入量減少會造成負氮平衡,而營養不良可以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造成骨折愈合緩慢甚至不愈合,從而影響患者的順利康復[7]。而高齡患者多并存其他慢性病,對飲食有一定的限制,術前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導患者做好飲食調整,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術后根據骨折病人的代謝與營養特點,給予飲食指導。術后前3天食含鹽食物,少食甜食,有利于減少便秘[8]。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有效地預防便秘及泌尿系結石、感染。術后早期指導病人食低脂、高維生素、高鐵、含水多的清淡味鮮易消化的食物;術后康復期,督促病人食高蛋白、高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高鋅、高銅的飲食,有利于骨折修復和機體消耗的補充。對糖尿病、腎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飲食原則必須兼顧,避開不利于整體恢復的飲食[9]。

    2.3 術前護理

    2.3.1 術前評估 術前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及對手術耐受性進行評估,把握手術時機,降低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做好各種相應檢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包括心、肝、肺、內分泌、血液、營養等系統的功能狀況,評估患者術前髖關節功能,心理狀況及學習能力等。

    2.3.2 加強老年慢性病監護[10] 高齡患者常合并多種內科疾病,應詳細了解既往史,積極治療并存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監測血糖,了解入院前胰島素的用量或降糖藥服用情況;有高血壓病史的病人,了解病人服用降壓藥的情況,監測血壓,并注意觀察降壓藥的毒副作用;有冠心病的病人,了解病人的心功能情況,注意監測病人的心率及脈搏。

    2.3.3 術前康復指導 術前康復指導是讓病人了解手術目的及術后康復訓練的作用,消除思想顧慮及恐懼心理,使病人積極主動地按計劃進行康復訓練。術前康復指導內容包括:指導,說明術后為防骨折移位或假體脫位要采取正確的;訓練引體向上運動,訓練床上排便習慣,指導下肢肌鍛煉方法,包括等長和等張收縮訓練,關節活動訓練,指導正確使用拐杖等[11]。同時加強呼吸訓練,改善心肺功能。

    2.3.4 一般護理 對術前行患肢制動牽引者,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褥瘡等并發癥發生。常規備皮,術前12h禁食,4h禁水,以防術中嘔吐,術前晚可酌情給予鎮靜劑。

    2.4 術后護理

    2.4.1 嚴密觀察病情 做好病人手術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及時向醫生了解手術情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高度重視心血管功能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理。注意傷口出血量和滲血情況,謹防失血性休克;注意患者意識狀況和患肢血運情況,觀察患肢皮膚是否發紅,皮溫是否正常,有無疼痛、腫脹,觸及條索感等,同時加強并存病監測和護理,防止并存病加重。

    2.4.2 引流管護理[12]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和負壓狀態。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倒流。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行假體置換者一般術后1~2h內出血量在200~400ml以內,若術后10~12h內持續出血量超過1000ml,應引起重視,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4.3 護理[7,9] 的舒適問題是患者面臨的一大難題,長期平臥可產生肺部、皮膚疾病等并發癥,而延遲患者的康復。因此要加強術后護理,使患者自覺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足尖向上,髖關節、膝關節各屈曲30°)。只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其他三肢包括患肢的髖關節皆可變換。告知患者坐位可以解決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包括進食、大小便、清潔),且坐位使坐骨結節持重。教會病人正確的翻身方法。

    2.4.4 并發癥護理

    2.4.4.1 預防感染 術前及時診治所有感染病灶,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術后重視各項無菌技術操作。盡量讓病人自解小便,有導管者應加強會清潔,指導病人深呼吸及作有效咳嗽,定時給予拍背排痰。注意保持傷口引流通暢,觀察傷口滲出液情況,對傷口愈合不良,持續滲液者應謹慎對待。注意觀察病人體溫變化及有無突然的劇痛等。

    2.4.4.2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 DVT形成是髖部損傷術后重要并發癥之一[13]。有學者提出[14]“預防優于治療”,采取藥物療法和機械性療法兩種預防措施,有效地預防DVT形成。DVT預防對策:①術前評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實施個體化護理方案。②術后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吳玉霞等[15]報道將墊枕改進為長80cm、高30cm,用于臨床使病人的腫脹消退時間縮短,減少DVT的發生。③術后早期功能鍛煉,促進靜脈回流。適當鍛煉可減少靜脈血栓發病的75%~77%[16]。適當功能鍛煉可加快下靜脈血液回流,且對心率、血壓、傷口滲血無明顯影響[17]。鍛煉原則是早期開始,循序漸進,被動和主動結合,等長和等張相結合;改善血液高凝狀態: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膽固醇飲食,多飲水,防便秘;預防性抗凝治療和應用活血化瘀類中藥,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VT的形成。

    2.4.4.3 預防脫位 假位脫位是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假體置換術后另一重要并發癥,其原因有多種,但與術后外展中立位的保持不當有很大關系[18]。為了改善假體置換術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的方法,羅輯[18]制作了防外旋鞋及梯形墊;雷小容等[19]制作外展枕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變換時髖關節內收或內旋,避免了傳統皮式牽引固定的不便,有利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2.4.5 術后康復指導 先進的材料,精湛的技術只有結合及時的術后康復訓練,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20]。因此制定一個有效而可靠的康復計劃,以減輕患者痛苦,預防術后并發癥,防止肌肉萎縮,增加關節活動度,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鄭淑梅等[21]報道通過康復訓練后病人的關節活動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很大改善。張瑞芳等[22]報道術后康復訓練主要分為術后早期(術后當天~5天內)、術后中期(術后5天~2周)、術后晚期(術后2周以后)和出院家庭康復指導四個階段進行。術后早期以進行患肢主、被動踝關節伸屈,股四頭肌收縮,髖、膝關節的伸屈訓練,同時加強上肢肌力練習,以便日后能較好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術后中期開始轉移訓練:先由臥位到坐位,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訓練,以恢復ROM,進一步提高肌力,練習獨立坐起和扶拐行走;術后晚期加強患髖外展、外旋和內收功能鍛煉。出院后注意預防居家意外跌倒,不宜過早負重,繼續加強平衡力和協調力訓練,早日恢復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國清,李小如,楊輝芳,等.有限開放加壓螺紋釘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1,26(3):277.

    [2] 盛璞義,瘳威明,李佛保,等.假體置換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折術前準備及術式選擇[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6(6):410.

    [3] 許鵬,靳衛章,姚建鋒,等.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01,7(3):168.

    [4] 楊維權,劉大雄,孫榮華,等.三種假體置換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療效觀察[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0,15(3):163.

    [5] 王建榮,劉玉春,馬燕蘭.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59-961.

    [6] 戴燕,裴福興,沈彬.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病人的門診康復指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2A):31-32.

    [7] 張王月,計惠民,田淑芬,等.對股骨頸骨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8):29-31.

    [8] 張莉.骨科圍手術期病人飲食指導與減少便秘的發生[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2):102-103.

    [9] 陶于鳳.股骨頸骨折病人術后的健康指導[J].中醫正骨,2004,16(1):62.

    [10] 農連英.股骨頸骨折死亡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9):692-693.

    [11] 公潔,王式魯.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康復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1B):134~135.

    [12] 朱彩香.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2,10(4):47-48.

    [13] 沈素紅,陳柯,張江濤.髖部損傷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醫正骨,2004,16(1):7-8.

    [14] 張瑞芳,許紅璐,周雪梅,等.高齡病人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2):28-29.

    [15] 吳玉霞,王海桃,王惠.改進后墊枕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0):9.

    [16] 楊濟.下肢骨折及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J].中國骨傷,2001,14(9):555.

    [17] 王曉紅,薛立景,滑志娟,等.功能鍛煉對下肢關節置換術后血流速度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1):1008-1010.

    [18] 羅輯.全髖置換術后保持外展位方法的改進[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706.

    [19] 雷小容,李秀霞,鄭小敏,等.自制外展枕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06.

    [20] 呂厚山.人工關節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25-235.

    第7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社區老年保健服務;必要性;措施

    如今,人們的壽命在逐漸增加,我國老年人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漸變大。而相應而來的便是如何對老年人進行合理的護理,以保證老年人的晚年可以得到較好的生活。因此,開展社區老年保健服務,滿足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社區老年人群健康特點

    (一)體質較弱

    我國對于老年人的劃分一般是在60周歲以上,此時,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都處于退化的階段。調查數據表明,在老年人中,有8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這其中有50%以上的人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而且,病情十分嚴重以至于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患者更是占有70%的比例。由此可知,體質偏弱在老年人群體中是一種常見的健康特征。

    (二)老年人心理問題

    老年人由于歲月的不斷流逝,開始出現認知能力減退的現象,己無法適應迅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不信任、焦慮和抑郁,并且產生無用感,加上可能出現的配偶去世、離退休、經濟收入減少、生活質量下降、子女外出無法溝通和缺乏照顧,以至于老人心理問題發生幾率不斷攀升。

    (三)家庭自主養老人數逐漸減少

    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而且大多數的家庭格局也逐漸的由核心化轉變為小型化,以至于大部分老年人處于獨居的狀態,甚至依靠養老福利來生存。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尤為明顯,由于外出學習、就業等人數的增加,子女對于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根本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致使老年人患病的比例上升。

    二、社區老年保健服務工作開展的必要性

    (一)社區保健服務滿足多數老年患者的需求

    老年人病患具有慢性病多、突發性強的特點,因此,老年人需要一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護理。許多老年家庭雇傭保姆照料生活,但保姆照料老人維持的時限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缺乏專業護理知識,服務護理的水平也不高。長期照料服務主要是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和臨終關懷等綜合服務,可以有效的解決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對老年人長期照料的問題。同時,在社區中有計劃的發展“家庭病床”和“家庭護理員”等項目,也是我國今后解決老齡問題重點投資的一個方向。此外,長期照料服務專業性較強,涉及到醫療、康復、護理、心理、臨終關懷以及管理等多學科內容,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決不了的,因此大力發展社區保健服務中的長期照料服務十分有必要。

    (二)創建社區老年健康檔案

    在社區保健機構中,應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創建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中應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況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的資料,而且還應詳細記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血壓等健康指標。此外,老年人的家庭住址、電話信息等都應仔細記錄,從而方便社區醫療服務人員對老年人進行定期的隨訪以及聯系。創建老年人健康檔案,可以使社區醫療服務人員準確掌握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有利于為老年人制定合理的保健服務。

    (三)社區保健服務應適合老年慢性病患者

    第一,老年人作橐攪莆郎的主要消費群體,社區老年保健服務工作應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使其不出家門就可以得到在醫院同樣的治療,當醫生檢查診斷后,社區護士既可立即給藥,或提供各種肌注、靜脈點滴、輸氧等服務,同時根據醫囑上門進行治療和護理,給患者創造一種新環境,使疾病早日康復;第二,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點,各器官功能低下,一旦患病常常是幾種疾病同時存在,病情復雜且危重,需臥床休息,這就需要社區保健機構有較高的醫療技術及護理質量,醫生具備老年醫學專業知識,而護理工作也同樣重要,按時上門咨詢指導,對因外傷或血管病造成的殘疾患者,進行肢本訓練,鼓勵老年患者做適當的體力活動,增加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這樣即可節省開支,又減輕了家庭成員的負擔。

    (四)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

    大多數老年人的戒備心理都非常高,所以,在對老年人開展健康咨詢以及護理時,應保持較為適宜的距離和選擇較為安全的環境進行。由于老年人可能會存在語言表述不清的情況,而且一些老年人可能會具有多種并發癥,病情復雜,因此,對于一些存在疑問或含糊不清的問題應反復確認、仔細核實,避免由于病情描述不清而被延誤,錯過最佳的搶救時間。對于有語言表達障礙或是記憶功能障礙的老年人,應對其家屬或是照料者進行病情的詢問。此外,在進行服務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注意運用一些撫觸等非語言性的溝通方式。而且在詢問過程中,應保持耐心,因為老年人對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的訴說可以使其身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社區老年保健服務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心愿,還可以彌補家庭以及養老機構中對于老年健康服務的不足,有利于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保障的問題,使老年人度過健康、安穩的晚年。

    參考文獻:

    第8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老年住院患者 護理健康教育

    1 評估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問題

    1.1各種生理功能的減退:營養狀況的維持包括神經組織發生萎縮和減少致使精神活動減弱,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聽力和視力的減退。骨骼和肌肉系統功能減退導致運動功能的減退。

    1.2角色的改變:離退休老年患者,有社會工作者轉化為家庭成員,進一步轉化為患者,對老年人的心理長生很大的影響。

    1.3老年住院患者通?;加卸喾N的慢性疾病和一些急癥癥狀。

    2 針對老年住院患者提出健康教育的目標

    2.1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弱化患者的角色矛盾。

    2.2增強自我照顧的能力。

    2.3減緩惡化和衰退。

    2.4提高生活質量。

    2.5身心安適。

    3 實施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

    3.1入院時 入院宣教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礎內容,主要內容是醫院的有關規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視制度、衛生制度等,及病室人員、環境、工作與休息時間、住院規則,介紹科主任、護士長、其主管醫生、護士,我科護士長魏偉注意微笑和親切的口吻交代老年患者,親切地稱呼其“爺爺”或“奶奶”,我科護士長魏偉制定了一項老年患者入院安全告知書:讓老年患者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老年患者防墜床摔倒的注意事項等,并簽名表示接受我們的宣教和告知,受到我科老年患者的廣泛好評,我科由責任護士入院宣教時進行,采用口頭教育或入科宣傳本和宣傳專欄等形式,向病人提出承諾:您在診療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力為您提供滿意的醫療護理服務和生活上的照顧。讓每一老年住院患者一入院就有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不感到茫然,很快能適應醫院環境,配合治療。

    3.2住院期間 當今,老年患者對是否熟悉足夠的有關其健康的信息越來越重視及使其達到健康教育的目標。住院期間有計劃地積極采取各方面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種教育形式由淺人深,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識,加快疾病的治愈及提高生命質量。

    3.2.1針對病人的病情宣傳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誘發因素,臨床癥狀等等。使其掌握自己所患的疾病及預防發病的注意事項,能自己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病情反復發作[1]。 轉貼于

    3.2.2飲食指導 合理適當的飲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復,如高血壓患者宜用低鹽低脂飲食等。指導其家屬或陪護注意患者的營養搭配及口感,培養老年患者飲食習慣。

    3.2.3用藥指導 應告戒患者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同時應告訴老年患者及其家屬及陪護一些特殊要得的服用方法及服用時間,例如各種降糖的 服用方法及時間,策略地講清有些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嚴重時應及時與醫生和護士聯系。

    3.2.4向病人解釋各種輔助檢查,化驗的目的和必要性,有利于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恐懼感,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告知病人外出檢查必須有人陪護。

    3.2.5要向病人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指導病人及病人的家屬及陪護在疾病的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的功能鍛煉,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對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導其家屬和陪護幫助患者的肢體被動鍛煉,定時翻身扣背,促進其軀體的血液循環和預防墜積行肺炎的發生。

    3.3出院時的健康教育

    在病人出院時責任護士要熱情而真誠的歡送病人,對其進行出院指導,如:活動量適中,飲食合理,堅持服藥,配合醫生做好用藥指導,及康復計劃,定時復查等。對一些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入換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按其需要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測血壓,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應幫助他們制定適合本人的康復計劃,同時,要定期或不定期到醫院復查。

    4 評價

    4.1目標是否實現 健康教育的效果可分為三級。即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以此衡量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這一點可以從患者的言語及行為的表現中反映出來。有時候,臨床護理的預定健康教育目標有時必須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才能達到,因而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就有一定的難度[2]。

    4.2重審教育計劃 對部分掌握和未掌握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如宣教的效果是否有礙于治療、護理、康復,目標是否定得過高,方式是否妥當,一次宣教內容是否過多,重點是否突出等[3],通過重審教育計劃,可從中吸取經驗,更好的做好今后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總之,護理人員要加強自修、自學,把握豐富的知識,除??谱o理知識,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疾病預防、衛生保健、藥理學、社會醫學、老年護理學、營養學、倫理學、哲學、教育學、傳播學以及其他文科學領域,醫學新進度等知識,護理工作者才能具備健康教育理論及指導完成。把握護患交流技巧,知識灌輸技巧,采用適當的教育方式、方法,獲得患者的信任,使老年住院患者在治療和護理減緩惡化和衰退的基礎上能提高生命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李潔,王玲,岳健.淺談護理教育方法.西南軍醫, 2000,04:041.

    第9篇:老年慢性病康復護理措施范文

    以美國為例,至2030年,每5個人中將有一位65歲以上老人,老年人群占總人口比例將達20%。另外,由于老年人群的特點,老年人群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將日益增大。

    美國在養老及醫療服務方面,特別是在老年人群連續性醫療服務保障體系及養老護理服務認證準入制度方面,對中國目前倡導的醫養融合服務產業不無參考意義。

    美國:連續性醫療服務體系

    在美國,幾乎所有老年人都有固定的家庭全科醫生,負責其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年度體檢、慢性疾病管理以及常見急性病癥診治。遇有特殊或疑難病癥,則負責安排專科醫生轉診;對于緊急病癥或嚴重病癥,則負責安排轉送急診室或住院治療,而每個家庭全科醫生都有固定的合作醫院。全科醫生為老年人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主要在各個社區的診所內完成,采用24小時接診制,全天候為所管轄的患者解答與醫療有關的問題,并對其隨訪或轉送急診室作指導建議。

    近年來隨著社區老齡化的趨勢,許多診所相繼開設了針對老年人的老年性疾病服務項目,比如老年性癡呆、平衡障礙、大小便失禁病癥等。

    全科醫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入院治療的老年患者,由醫院全科醫生組織團隊負責老年患者常見急性病癥由入院到出院的整個診療過程。若病情需要,則安排協調??漆t生會診?;颊叱鲈呵?,由全科醫生為主的團隊,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社工、病案管理者,對患者做全面安全性評估,并對患者出院后進行安置,比如居家、養老院、護理院、康復醫院等。其中,病案管理者一般由專職護士擔任,與患者及其家屬及保險公司溝通,而其與養老院和護理院的溝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對于出院返回居家但需要特殊隨訪或護理的患者,則由病案管理者負責安排居家護理或居家康復治療服務。此項服務的費用一般由保險公司支付。最后對于臨終患者(一般指生命時限少于6個月),則由全科醫生和病案管理者在居家或養老院安排臨終關懷服務。近年來,按照奧巴馬醫療改革的要求及出于對減少醫療成本的考量,美國許多大型醫療機構,正著手推進居家醫療和家庭病房計劃。

    由此可見,由全科醫生組成的團隊在老年人群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急性病癥處置以及轉診轉院,出院后安置、出院后隨訪、康復護理,乃至臨終關懷等連續性的醫療服務過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是,在美國,這種連續性的醫療服務體系存在不可克服的地域障礙,即居家、診所、醫院、護理院、康復中心等,分布在社區的不同地域,大大降低了服務效率,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患者的額外負擔。

    美國:養老護理服務的認證與準入

    在美國,養老與護理分屬不同的服務體系,需要不同的認證準入制度,但兩者又不可分割。美國許多大型養老機構同時開設附屬護理院。

    美國在養老和護理服務方面,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認證準入制度,對相應的服務規范,包括入住人的權益、服務內容及要求、服務人員規范培訓、醫護人員資質、養老與護理機構質量評估與監管等都有嚴格界定。要說明的一點是,美國的護理院是為所有在返家之前需要短期護理服務或康復服務的出院患者提供的一個過渡場所。

    嚴格的認證準入制度,對老年人群在養老院和護理院的權益、安全以及所應享受的協助服務和醫療服務提供了保障。

    首先,由美國衛生部制定質量保證與改進指南,其宗旨是“通過對護理質量與生活質量的持續關注,來改變住戶的人生”。該指南對機構系統設計、服務團隊組建、數據庫建立、項目執行以及系統改進提出了具體要求。

    其次,由美國衛生部下屬職能部門――老年照顧與低收入保障服務中心,制定出詳細的服務規范以及嚴格的準入標準。該準入標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住戶入院前全面健康狀況評估、生活質量評估、疾病風險評估、住戶檔案建立、住戶權益、認知障礙人群特殊照顧要求、設施要求、住戶健康狀況監測、日常生活照顧要求、飲食營養、數據收集與使用。其中,100多項經過計算機分析處理的質控指標作為機構認證與準入的可靠依據。

    最后,由美國各個州政府,依照聯邦老年照顧與低收入保障服務中心制定的準入標準,以立法的形式,制定詳細的準入細則與操作流程,然后由州衛生廳及下屬社會服務保障局對各類養老機構與護理機構進行評估與準入認證。此外,養老機構與護理機構在日常運行過程中,還要受到州政府職能部門的定期審查與評估。州衛生廳下屬的社會服務保障局,每15~18個月對養老機構與護理機構進行一次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對公眾公布,以確保養老機構和護理機構的服務質量,從而對養老機構與護理機構形成一套完整的認證準入體系。

    中國:構建醫養融合服務體系

    目前中國所倡導的醫養融合服務體系,對解決老年人群目前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和醫療問題是一個創新,為解決碎片化服務的難題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如何將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特別是醫療服務的各環節有效對接,為老年人群提供標準規范化服務,是今后面臨的挑戰。

    首先,從美國幾十年不斷完善的連續性醫療服務模式中,不難體會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全科醫生隊伍,對醫養融合服務的實施,特別是醫療服務的實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科醫生依據循證醫學原理與老年醫學(Geriatric Medicine)診治原則與規范,加上有效的分級診療及轉院轉診機制,可以確保對老年住戶提供全面綜合的醫療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日本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