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創新實驗室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02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迅速騰飛,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逐漸增強,這一切都離不開會計制度的全面發展所提供的不竭動力支持,在未來,會計制度所顯示出的優越性更加明顯。2007年的新會計制度不但促進了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也增強了財務核算信息的質量以及準確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新會計制度進一步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就成了擺在各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新會計制度及其影響概述
會計制度是針對會計工作所制定的規范及法則,具體在商業活動中,對所有商業往來及其財務交易的賬務施行分類、登錄、歸總,而后再進行分析、核對和結果上報的制度。一般來講,在適用原則的基礎上,會計制度通常具有多種會計制度條令,共同維護著各個組織機構的財務管理運行。目前,基于此發展出的新會計制度不但能夠支持財務核算,還可以精確反應各機構的運營狀況、財務信息以及資產運轉等,指導各機構的未來運營方向與發展。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執行,各企業單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會計制度內的各項會計準則逐漸貼近相關國際標準,二者逐漸接軌,這就給我國的眾多企業帶來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機遇,為各個相關企業的成長與成熟營造出一個積極健康的發展空間,為我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二,新會計制度更加傾向于重視以及全面保護企業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多項新會計準則都涉及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相關具體財務信息情況,為了更加有效地保證企業的投資者更加準確與全方位地了解相關企業的具體盈利情況以及經營發展前景,新會計制度要求相關企業做到使其相關財務信息體現出公開性與透明性,從而不斷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同時進一步保障投資者利益,促進投資者的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
第三,新會計準則進一步發展并完善了企業管理者的財務管理觀念。由于這一新制度更加重視立即價值的最大化實現,針對財務管理制定出更為具體的標準以為其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因此企業管理者就亟需轉變財務管理觀念,以企業運行實際為基礎,具體分析相關財務管理的信息,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第四,新會計制度促進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多元化。顯而易見,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對相關企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沖擊。這不但要求管理者提高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更要從根本上創新財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多元化。
二、新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業的部分財會工作者綜合素質沒有達到新會計制度執行所要求的水平,他們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水平不能達到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并且他們的財務管理觀念也較為落后,不能夠根據企業實際的財務運行狀況,有效地分析現狀、并且針對企業的未來財務管理與運行進行有效地預見,以促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在新會計制度中,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已成為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同時也規定了其他比較科學先進的財務管理制度。然而由于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落后,使得這些先進制度不能得以有效利用與實施。
(二)財務管理模式不統一
我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都表現出較為分散、不統一的特點,這就必然會給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順利實施帶來各種各樣的困難。由于信息化水平較低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不暢等原因,某些規模較大的企業與其子公司的相關財務可能會長期處于分開管理的狀態,因此,這種財務管理情況就在不同程度上分散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權限。而長此以往,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眾多問題就會逐漸累計,一旦這些問題都爆發出來,就必然會給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帶來巨大的隱患,甚至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企業的良好發展步伐。
(三)原有財務管理模式陳舊
與新會計制度相比,目前大部分企業所采用的財務管理模式都相對比較陳舊、不足夠科學化,存在許多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充分滿足當今各企業激烈競爭環境下各個企業的進一步生存與發展。例如,一方面,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素質與能力相對不足、其管理思想也不夠科學,而企業自身也沒有科學地把財務管理歸入到整個現代企業管理的體系當中來;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為一體,這就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比較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的企業財務問題。
(四)財務管理預警機制不健全
當下,我國很多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財務管理預警機制不健全、漏洞頻出狀況,這就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會經常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財務問題。而對于某些情形較為嚴重的惡性財務事件,部分相關企業并不能在問題發生之前對其進行有效地預警與干預,而只能在這些財務事件爆發之后,才能通過某些應急措施加以補救,未能做到未雨綢繆。若是補救的不及時或者補救方法不得當,那就很有可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壯大。由此來看,新會計制度下,亟需建立與健全各企業的財務管理預警機制,以防患于未然。
三、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
(一)及時更新財務管理理念
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不斷更新相關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與管理理念,采用多樣化的途徑與方法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新時期針對以往會計制度的各種弊端,新會計制度已應運而生,因此要想是企業取得更加長久地發展并逐漸成長壯大,各個企業就要依據新會計制度所設置的各項具體規定與要求,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新模式,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的財務管理工作對整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相關企業的財務工作者一定要深入、自覺地學習新會計制度,采用多種途徑使新會計制度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相結合,以更好地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量。不斷提升自身財務管理能力,把新會計制度的各項要求切實應用到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提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監控能力、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科學化。
(二)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體系
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是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以及重要保障。首先,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簡單的,需要在其制定以及實施的具體過程中,通過各方面力量逐漸地加以完善,保證各級財務管理目標的有效實現。其次,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一定要保持以企業實際的財務運營狀況與特點為基礎,制定出的財務管理體系要與企業的其他相關體系想切合,能夠不斷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科學化、切實提升財務管理體系的可行性。再次,財務管理人員把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科學且適當的分類,以科學理論觀念為依據,層次化分解財務管理目標。最后,相關企業也可以根據其自身的實際運營狀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企業財務內審制度,并逐漸優化并完善企業的內部財務監督制度,為企業的財務管理與健康發展做出進一步的保障。
(三)設置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
作為各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行動指南,具體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和實施是與社會整體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的新時期,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迅速提高,國內外的企業經濟競爭也日益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也逐漸擺脫弊端、走向科學化,并且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其對財務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要想取得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須結合新會計制度的發展要求,采取適當的科學戰略,科學制定更為合理、有效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同時提升相關財務管理工作人的能力與素質及其他資源與技術,由此更好地促進企業整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應用,推動企業的茁壯成長。
(四)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財會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不但關系到各個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同時也是決定新會計制度是否能夠落實到企業工作實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因此,要想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以及提升整個企業的持久競爭力,就必須采取多種途徑來全面提升相關財會人員的素質與能力。首先,要切實從根本上改變財會工作人員的傳統財務管理理念,使其思想與觀念跟上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促進其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建立,只有創新的思想才會產生創新的制度。其次,積極通過各種科學的措施來促進相關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例如,企業可以開展定期的財務管理培訓活動、組織相關人員的研究與討論等,促使工作人員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最后,實行適當的針對財務會計人員的考核制度,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把企業被動的工作提升轉化為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積極追求。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行不但能夠為我國企業的全面發展起到調整以及優化的巨大促進作用,還能夠為我國企業融入世界市場與經濟競爭中提供更多的力量支持?;诖?,隨著新時期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化的不斷提升,各個企業需要創新自身的各項管理模式,尤其是財務管理模式,必須以其自身的發展狀態為基礎,以新會計制度為全新的標準與管理依據,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大力創新財務管理模式,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與成熟。
參考文獻:
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養不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達到最大化。由于在我國高等教育階段缺乏對會計專業的重視,以致較多專業技能掌握不扎實、實踐經驗匱乏的會計從業人員參與到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去。財務決策決定企業日后整體的發展策略,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為核心的部分,綜合素養不高的會計從業人員對企業財務信息把控不夠全面,搜集財務數據時易出現差錯,直接影響企業制定下一季度或年度的整體規劃。由于會計從業人員自身能力有限,缺乏系統的企業財務管理經驗,在企業面臨財務風險時不能及時提供解決方案,對企業運作產生嚴重影響。會計從業人員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養決定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與質量。
2財務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
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學指導,以致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實踐中出現較多管理漏洞。隨著會計制度的不斷豐富與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應根據當下的實際制度要求作出及時調整。
現階段,我國企業大多將發展重心放到經濟效益的增加上,缺乏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意識,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仍停留在會計制度的初級階段,在財務管理的工作實踐中出現方法過時的現象,風險價值、時間價值等先進財務管理理念不能全面貫徹到企業的財務管理中,長此以往,勢必造成企業財務管理不夠科學、系統,阻礙企業發展目標的進一步實現。
3財務管理不統一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日趨全球化,較多相對成熟的企業相繼開設各地方的子公司,由于子公司分布的地理位置相距較遠,存在一定的文化、地域差異,從根本上導致企業財務管理難以統一。企業財務管理權利的分散,決定企業朝著不同的目標發展經濟,不利于企業統一愿景的全面實現。由于文化及風土人情的差異性,企業子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不盡相同,同時,外部市場環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的部署,兩者綜合作用,在一定情況下會出現子公司為了短期目標的實現損害企業相關權益的現象,從側面增加了企業整體運營成本及經營風險,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4運作機制不夠完善
在新會計制度下,企業為順應自身發展要求對財務管理模式做出一定調整,但財務管理模式的運作機制仍不夠完善。企業應從宏觀角度對待財務管理工作,以新會計制度指導財務管理的全面開展,確保財務管理目標由低向高逐層遞進,最大程度維護企業的相關利益,從而全面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財務管理的運作機制是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支撐結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相對不健全,企業財務資產使用情況不夠細化,增加財務資產安全的隱患,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近年來,我國經濟違法事件的出現頻率呈爆炸式增長,歸根結底就是財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以致相關人員對企業資產做手腳。企業財務管理運作機制不健全,不能有效監督部門建設工作,財務管理工作范圍的狹隘直接影響企業對外招標。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出現問題,內部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企業效能的發揮受到限制。不夠完善、全面的財務管理運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法集資、偷稅漏稅等非法現象的發生。
調整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措施
1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新會計制度對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較高要求。企業在引進會計從業人員參與財務管理工作時,應整體把控其綜合素質,在具備扎實理論基礎的同時,還應有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在根本上保障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高質量。在實際的工作中,企業應提供較更多人性化的發展平臺,建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獎勵機制,充分調動會計從業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為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提供合理化的建議。
企業應定期組織多維度的會計制度學習小組,及時更新和改革以往的財務核計方法,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整體提高符合新會計制度的財務管理水平。會計從業人員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應不斷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避免因自身能力不足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
2全面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得到重視。自全球信息化以來,較多的管理模式已離不開信息化平臺的支持,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中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尤為重要。
企業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可有效解決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企業首先應加強財務管理相關人員科學技術的整體掌握水平,隨著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實時更新企業的財務數據信息。
其次,加強對財務核算的監管力度,務必做到搜集數據信息后及時記錄,制定獨立的數據系統,以備出現財務漏洞時有據可查。
最后,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發展需求的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有效降低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進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為企業節約投入成本。利用信息化的財務管理系統,財務數據信息統計全面、存儲時間較長,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3建立“集權式”財務管理新模式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企業長期發展中出現的財務管理不統一現象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權力過于分散造成的,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企業應建立“集權式”財務管理新模式。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決策權集中在總公司,子公司在財務管理決策上占有較少比重,總公司賦予子公司的財務決策權力受到一定限制。在整個集團的管理框架中,總公司直接控制子公司的各項資源,子公司的人力、物理、財力及生產經營活動完全受總公司調控,其中的財務管理人員由總公司進行分配,確保集團經濟發展目標的統一。
“集權式”財務管理新模式方便企業運用統一的管理政策對財務情況進行監控,避免資金的無故流失與浪費,在一定程度上縮減行政管理成本,同時總公司可最大化發揮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能,根據企業運營的實際情況,整體調動資金運作,保證企業財務目標的統一性,進而大幅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當子公司面臨運營風險時,可充分利用總公司專業的財務管理專家,及時找到問題所在,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集權式”財務管理新模式實現了企業資金管理的統一管理與調度,增強了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綜合競爭力.
4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運作機制
為保障企業的良性發展,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運作機制十分必要。企業內部審核制度是保證企業長久穩定發展的基礎,企業應完善財務內部審核制度,逐層明確各財務管理人員的職責,從根本上杜絕經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企業制定操作性較強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我國新會計制度的客觀要求,對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質量與水平產生積極作用。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的發展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審核制度,在提高企業內部監管水平的同時,為企業提供健康、綠色的發展環境。
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調整措施相關文章:
1.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調整的重要性
2.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更新與完善
3.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財務管理建議
4.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
【關鍵詞】 前列解毒膠囊;鹽酸坦洛新緩釋片;慢性Ⅲ型前列腺炎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873-02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亦稱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或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是目前慢性前列腺炎中最為常見的類型,約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數量的90%以上[1]。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間采用前列解毒膠囊聯合鹽酸坦洛新緩釋片對門診收治的369例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進行治療,獲得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共選取我院門診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間收治的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369例,年齡19-44歲,平均33.4歲;病史2個月-11年;入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腹部、部位、會陰區、腰骶部不適或疼痛;或伴有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后滴白、排尿不暢、尿后滴瀝等排尿功能異常;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T-CPSI)≥10分;根據患者病史、前列腺液分析及培養結果、尿兩杯判定試驗數據等診斷為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均排除神經源性膀胱、尿道狹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泌尿系感染、結核、結石等疾病,以排除其他疾病對排尿功能的影響。所有患者在入選前未使用其它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和影響排尿功能的藥物。
將上述入選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即前列解毒膠囊+鹽酸坦洛新緩釋片組(治療組,138例)、前列解毒膠囊+安慰劑(對照組1,126例)和鹽酸坦洛新緩釋片+安慰劑組(對照組2,105例)。三組患者在年齡、癥狀持續時間及NIH-CPSI評分方面經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采用口服前列解毒膠囊(石家莊科迪藥業有限公司081208,090402)4粒2/日次;鹽酸坦洛新緩釋片(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090112,090901)0.2mg1/日次。
1.2.2 對照組1 采用口服前列解毒膠囊(石家莊科迪藥業有限公司081208,090402)4粒2/日次口服;安慰劑(與鹽酸坦洛新緩釋片外觀大小一樣的淀粉片)1片,1/日次。
1.2.3 對照組2 采用口服鹽酸坦洛新緩釋片(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090112,090901)0.2mg1/日次;安慰劑(與前列解毒膠囊聯合膠囊外觀大小一樣的淀粉膠囊)4粒2/日次。
所有患者均口服相應藥物6周。兩種安慰劑均由石家莊科迪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治療期間禁酒、辛辣食物,避免久坐和長時間騎車,已婚人士保持規律性生活。
1.3 療效判定標準 所有患者在開始治療前及治療一療程(6周)結束后分別進行NIH-CPSI評定和前列腺按摩,對三組患者NIH-CPSI總分、疼痛癥狀評分、排尿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分析、比較;對三組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細胞進行計數、分析。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癥狀程度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且WBC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計算,組間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組內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描述,各組有效率采用卡方檢驗。
2 結 果
三組患者治療后6周后NIH-CPSI評分及前列腺液中WBC計數等指標見表1。三組患者治療6周后療效比較見表2,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治療后6周后三組患者NIH-CPSI總分、疼痛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排尿癥狀評分均與治療前有顯著降低(P
(一)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校實驗室各種設備儀器更新換代較快,實驗技術不斷提升,而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還比較落后,這主要是由于高校實驗教學的任務比較繁重,而實驗室管理人員無法進行培訓和進修,實驗室管理人員也不能積極的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難以更上實驗室的技術發展,高校的很多實驗項目都多年未變,無法滿足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條塊分割和重復建設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高校實驗室的設置都是根據高校課程和專業來進行劃分的,把實驗室設立在不同的系部,過于追求“小而全”,這種現象隨著高校系部組織的細化改革之后又開始出現。例如高校管理系過去設置了一間大的公用實驗室,但是當管理系劃分為金融系與會計系之后,它們又各自設置了本系的實驗室,但是從現實上來說,這三個實驗室的設備配置都是相差不大的,卻互不聯系,導致了實驗室的重復建設,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三)高校實驗室管護資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校位于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其對實驗室的投資僅限于當地的經濟水平,地區經濟發展不良,政府對于高校的補貼性投資就相對較少,加之很多高校還要負擔一些貧困生的學雜費,學校能夠自由支配的流動資金比較少。另外,部分高校在規劃重點學科、建設實驗室、新增博碩授予單位建設、學校基礎建設等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些情況都讓高校的可支配資金僅僅能夠維持其正常的教學活動,甚至部分高校需要向銀行貸款才能夠進行基礎建設,更談不上撥付更多資金給予實驗室的維護和管理。
(四)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為高校實驗室管理維護的基本依據,實驗室管理制度是高校實驗教學順利開展的保障,因此各大高校應該按照實驗教學任務目標和其自身實際情況來建立和完善實驗室管護制度,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高校根本沒有按照已有制度來執行,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還有部分高校雖然遵照管理制度執行,但是卻將學生視為首要監督對象,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在現有的實驗室管理制度中,對于實驗室管理維護工作的界定,很多方面都模糊不清,模棱兩可,往往導致實驗室管理工作出現不應有的失誤。
(五)高校實驗室設備使用率較低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很多設備儀器無人使用,很多高校在采購了實驗室設備之后,由于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培訓,很多實驗室管理人員都不知如何對其進行管理和維護,很多設備也沒有真正的用在實驗教學中,甚至有部分儀器購置回來之后從未使用過;二是實驗用房緊張,新的實驗設備采購回校之后,由于高校實驗房比較緊張導致沒有地方進行安裝而閑置;三是實驗設備的盲目購置,很多高校的實驗室都沒有配備專職采購人員,管理人員素質也不是很高,在進行設備儀器的采購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偏差,導致花費大量資金購回的設備無法有效使用。
二、高校實驗室科學管護的建議
(一)提升實驗室管理隊伍整體素質
當前高校實驗室管理隊伍建設中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管理隊伍的職責分工不明確,很多專業課教師本身不承擔實驗教學任務,實驗室管理維護工作人員既要準備實驗教學,又要組織實驗教學,同時還要負責日常的管理維護工作,一人擔任多項工作任務,而很多具有高級職稱的管理人員不愿意從事低等級的管理工作,低水平的管理人員又沒有能力獨立完成高層次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效率降低。所以,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職責必須要明確,要努力提升實驗室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讓高校實驗室管理隊伍更加穩定,避免出現人力資源浪費的情況,這樣才能夠吸引和留住優秀管理人員。
(二)加大高校實驗室的資金投入
為了保證高校實驗室管理維護工作的正常開展,各個高校應該在進行基礎建設的規劃過程中事先劃分一部分資金來作為實驗室管理維護費用,確保高校實驗室的各項實驗教學任務能夠順利進行。高校實驗室的管理維護質量直接關系到實驗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關系到每一個學生的專業學習,更關系到高校的形象與聲譽,因此高校領導應該充分認識到實驗室管理任務的重要性,在進行學校建設規劃的過程中確保實驗室管理資金的投入量,促進實驗室管理工作質量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規范實驗室管理維護工作機制,這不僅僅是實驗室管理任務的需要,也是確保實驗室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教學功能的基本保障。隨著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實驗室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過去很多陳舊的制度已經無法跟上現代實驗室管理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要積極更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學高校的管理章程,必須從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與高校實驗教學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從而增強實驗室的教研功能。
(四)積極組建高校網絡實驗室
最近幾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高校實驗室的管理必須將實驗室的發展與計算機網絡技術有機融合起來,將實驗室的科學創新管理作為一個戰略目標來抓,建立起高校實驗室網絡管理系統,做到實驗室信息及時更新,同時與相關職能部門以及高校各學院聯合管理,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讓廣大師生能夠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實驗室的最新情況。
(五)優化配置實驗室資源
應該打破條塊分割的限制,優化配置實驗資源。高校要結合自身的發展規劃實際,逐漸突破系部條塊分割的束縛,對實驗室資源進行優化重組,讓不同實驗室之間能夠共享資源,徹底轉變過去那種實驗室數量多、效率低的問題,對于一些通用性比較強的實驗室,例如管理系、貿易系、營銷系的實驗室,高校可以考慮將其整合為一個較大的共享實驗室,除了提供本專業學生的實驗學習外,還能夠對其他專業學生開放。這樣不僅降低了實驗室投資成本,還能夠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交叉研究,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獨立學院 實驗室建設 發展與研究
實驗室是學校實驗教學的基地,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確保教學任務完成、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支撐點。實驗室裝備規模的現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以及實驗室資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反映一個學校的教學硬件實力和辦學質量。因此說實驗室是學校的門戶。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質量。教育部2005年1號文件對實驗室教學質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
面對獨立學院建設飛速發展并日漸壯大的現狀,獨立學院基礎實驗室如何更好的適應獨立學院本科課程的教學需要,如何加速實驗室建設與加強規范管理并充分發揮實驗室資源的效益,是實驗室建設與發展中急待解決的問題。為充分發揮實驗室職能,推進實驗教學規范化和教學技術現代化進程,力爭在沒有充足的實驗設備條件、加強與母校(校本部)聯合培養的前提下,力爭規范管理,積極爭取資金投入,以分批次建設來逐步完善實驗室技術裝備,比如我們學院立足現狀,為生物食品系先建立起了兩個生物基礎實驗室并投入使用,加大力度緊密同生命科學學院共同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各級領導積極籌備建設高標準、高效益、有特色的本科獨立學院實驗室。
一、實驗室建設總體構思
獨立學院的生源是廣大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辦學條件和生源質量的制約,以培養“專業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培養“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指導原則,堅持本科生教育的人材規格,創新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室建設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管理建設
包括制度建設;檔案建設;實驗器材貯藏與使用管理;實驗室電腦輔助管理;實驗室管理員素質培訓;邀請學生代表列席參加討論實驗室總體規劃、相關經費的使用申請等重大實驗室重大發展問題等等。
(二)基礎設施和器材設備達標建設
包括實驗器材標準化配備;實驗器材庫規范化建設;實驗專用教室室內環境及配套設施的標準化建設。
(三)實驗室技術檔次建設
提高實驗技術、教學技術和實驗室管理技術檔次;探索性建立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可從對大四學生的畢業論文實驗著手開始);發展并開創與社會進行科研協作的能力和技術條件。
(四)幾項工程性建設項目
建造“多功能標準實驗臺”和修建“化學危險品地下貯藏室”;創建“理化生科技活動室”;創建“生物和生態系統標本室”;創建“食品實驗室”。
鑒于我院目前的實際狀況,這幾個項目的建設可能有些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學院目前發展壯大的態勢給了我們極大的希望,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都能一一實現。
二、實驗室建設具體內容及擬采取措施[2]
(一)管理建設
實驗室管理應從健全制度、清庫建帳為起點,直至形成全方位、規范化的系統性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最好做打一下幾個方面:
1.制度建設
據有關管理技術規程,制訂系列性管理制度,如實驗室管理員崗位職責;實驗器材庫管理規則;實驗器材帳目管理制度;實驗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實驗器材借用管理制度;實驗器材損壞賠償制度;實驗器材報廢注銷制度;實驗室檔案建設與管理辦法;實驗專用教室管理制度;準備室管理制度。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執行,確保管理規范化。
2.檔案建設
學科實驗室設立檔案專柜,做好帳目、實驗室相關資料的建檔工作。應做好以下幾件事:帳目建設應在全面系統清庫、核實庫存器材的基礎上建立分類明細帳。建帳后,凡購置調撥和報廢報耗的器材均要按照有關制度嚴格履行記帳手續,并定期對帳,確保帳、證、物相符。帳薄及記帳憑據要存檔備查。資料建設應將有關實驗室工作的各類文件、儀器設備的隨機資料、實驗教學掛圖及其圖解說明、實驗教學電教軟件、實驗改革或儀器裝置革新資料及實驗器材管理的工作筆錄和批件等均納入資料建檔范疇。
3.實驗器材管理
此為實驗室管理建設之重心,在器材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建設性工作:貯藏管理,各類實驗器材(儀器設備、標本模型、工具材料、化學試劑等)的貯藏均須符合技術規范,應依其技術性能采取分類定位、隔離貯存、安全防護等技術措施科學保管,特殊儀器設備要有相應的特別保管方式,并定期進行技術監測,以防自然損壞,確保安全貯藏。并在防護保養上要給予必要的維護保養投資。使用管理,實驗器材的使用要建立嚴密的管理機制,在使用管理操作上嚴格按照有關制度運行,以使用登記、回收審驗、違規損壞賠償、特殊器材使用以及實驗器材外借要實行報批等為管理手段,發揮實驗器材的使用效益,并杜絕意外事故的發生。
此外,鑒于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和未來信息技術納入管理模式的需要,實驗室計算機輔助管理(如建立實驗室資源數據庫)和實驗室管理員的專業技術資職(即配置技術內行)也應納入管理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予以重視和逐步保證。
(二)基礎設備和配套設施的達標建設
實驗室儀器設備及配套設施的標準化配備是保障實驗教學正規化的物質基礎,是實驗室建設之重心,其標準化建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實驗器材標準化配備
學科實驗室要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高等院校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標準》,結合學校教學分軌制,制定出《學科實驗室儀器設備配備方案》。使實驗室儀器裝備基本達到部頒標準,以保證教學實驗并能滿足活動課實驗的正常開設。
2.實驗器材庫規范化建設
實驗器材庫的規范標準是:各類實驗器材按技術規范上架入柜,定位貯存。保障貯藏安全、布局合理、防護科學、取存方便。具體需做好以下工作:器材庫管理制度(包括《儀器室管理制度》、《化學藥品室管理制度》、《化學危險品管理制度》、《實驗器材使用制度》、《實驗器材損壞賠償制度》等)精裝上墻;消防、防護、保險設施齊備;補足器材專用柜并使儀器設備、標本模型、實驗材料按技術性能分室分區、分柜分層合理布局、定位貯存;做好防護保養、技術監測工作,爭取必要的器材防護保養投資,確保所有實驗器材完好可用。
3.實驗室室內環境及配套設施的標準化建設
實驗專用教室和準備室的規范標準是:實驗操作臺符合部頒標準,輔助設施齊備,設置布局得體,環境氣氛優雅,具有實驗室文化氣息,注重實用而兼顧美觀。具體需做以下工作:據各學科分組實驗的實用性建造多功能標準實驗臺;消防器材、排風設備、水電供給系統等輔助設施的配制要符合技術規范;規范室內電教系統的設置布局,使常規電教設備盡快進入實驗室,力爭配備視頻儀和實物投影儀等先進電教設備;據學科特點配備符合規范標準的實驗輔助設備(如分析天平、沉淀分離器、冰箱、烘箱、恒溫箱、試管瓶子清洗器等);做好室內實驗設備及輔助設施的規范定位;相關管理制度及實驗操作指導掛圖等具有實驗室文化氣息的圖表要精裝上墻。
目前,我院生物食品系得兩個基礎實驗室的設備并不十分完備,還沒有專用的實驗準備室,在今后的實驗室建設和完善中可參考這些指標,力求在全國獨立學院的評估中順利過關。轉貼于
(三)實驗室技術檔次建設
實驗室技術檔次的提高,是指突破常規儀器設備配備標準,引進具有實用價值的先進儀器設備以擴充實驗室裝備規模,改善實驗教學條件、手段和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實驗室的教學技術、實驗技術、管理技術檔次,使實驗室具備現代素質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雙重職能。
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 更注重本科生的素質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術性的高級專門人才,所以有條件的獨立學院應注重提高實驗室技術檔次建設。由于獨立學院“民、獨、優”的辦學特色,有的學院只滿足于傳統的教學工作,創新型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幾乎處于空白。建立了高檔次的實驗室,不僅可以培養高素質、創新性的大學生,也可以督促專職教師的科研開發,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帶動學院教職員工的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
三、實驗室建設分步實施建議[3]
本實驗室建設設想是基于我院現實情況的基礎上擬定的,未免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有待探討。逐步投入實施,關鍵是投資。建議:
第一,實驗室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技術性工程,需做好統籌規劃,力爭與母?!笆晃逡巹潯蓖竭M行。
第二,對一些較小投資的基礎性建設項目,如清庫建帳、室內環境建設等,可在近期起步,力爭在1學年內基本完成。
第三,對于一些標準化建設項目,如儀器設備的標準化配備、實驗器材庫規范化建設等,其投資面和投資額較大,可望用兩年時間完成。
第四,實驗室技術檔次建設項目和幾項工程性建設項目,多屬創一流性質的,可望在標準化建設工作基本完成后的階段實施。
四、實驗室發展
實驗室建設以質量為主線,以提高人員素質為重點,以優質服務為目標。先進的指導思想、良好的行為策劃,正確的運營機制,過硬的技術隊伍是實驗室立足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平臺。
各學院和實驗室要重視加強基礎研究、大力推進高校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實驗室作為知識創新體系的主要創新單元和重要載體,理應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還會碰到各種問題,阻礙實驗室的發展。為進一步加快實驗室建設與發展步伐的關鍵在于解決實驗室的體制,明確定位與目標,組建合理的人才結構,建立內外協調的良性循環運行機制或管理體系,而且不同學科、不同特色的實驗室要有不同的定位與目標,逐步培育并形成與實驗室發展方向相關的產業鏈。
為了實現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做到以下幾個方面[4-7]:
(一)建設中重發展
要時刻以體制創新,運行機制靈活、發揮人才核心作用,促進交流,提高經費、設備的使用效率。
(二)新制度下新建設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機制和培養目標全面修訂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規章制度,逐步形成規范化管理的實驗室工作體系,力爭以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設來挖掘我?,F有的教育教學資源,發揮其最大效能。
(三)開放實驗室的新嘗試
實行實驗室開放,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學習條件,提高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又可充分發揮實驗室現有資源,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
開放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學生參與科研型、學生科技活動型、自選實驗課題型、計算機應用技術提高型和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型等,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以啟發指導的實驗教學模式。為推動學校實驗室內容的進一步開放,學??梢詫iT設立了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以項目化形式開展實驗室開放活動,鼓勵和支持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積極開展開放實驗工作。
(四)實驗室綜合效益評估
對實驗室綜合效益進行科學的評估,將評估結果與實驗室的投入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促進高等院校獨立學院實驗室投資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尚Х聡鴥绕渌咝5姆椒?,制定相關“實驗室綜合效益評估辦法,對實驗室開展實驗室綜合效益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實驗室,以評促改。對學院所有用于教學、科研的單價在10萬元以上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每學年進行一次效益考評,并張榜公布考評結果。以期激勵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得到逐步提高。
(五)實施網絡化管理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隨著各獨立學院的發展壯大,搭建實驗室及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實驗室人員、實驗項目、儀器設備等的網絡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五、 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展望[8]
隨著全國高等教育機制的改革與體制的逐步完善,獨立學院這一新興的力量在逐步發展壯大,在伴隨著教育教學機制逐步走上正軌的同時,實驗室建設正逐步形成規模、結構合理,積極做到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教育為著眼點,以隊伍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打造實驗室在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支撐作用,全面提升和優化實驗教學、科學研究的條件,全力拓展實驗室功能,充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實驗室綜合效益,堅持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開創實驗室工作新局面。
實驗室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應朝著建立現代化、標準化實驗室的良好格局;建立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實驗技術隊伍;建立適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競爭力的實驗室工作規范化管理體系和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實現新一輪實驗室工作的跨越式發展,為建設技術性、應用型、高水平、特色鮮明的獨立學院積極創造優良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2005年1號文件.
[2]邢根溪,等.淺議實驗室標準化建設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5):87-89.
[3]林愛月.獨立學院實驗室建設芻議[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5,17(4):83-85.
[4]張瑩瑩,徐慧萍,朱瑋彬.論獨立學院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改革思路[EB/OL].(2005-10-31)[2007-4-10].news.zucc.edu.cn/news_show.php?recid=6640
[5]劉澤君,包志清.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建設之我見[EB/OL]. (2006-9-18)[2007-04-10].hie.edu.cn/xxgl/news.asp?new=40
[6]金貴朝.關于獨立學院建設實驗中心的若干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 05:465-467.
1課前培訓不合理
實驗室的主要參與人員就是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因此,他們對實驗室的管理和維護也具有一定規定責任和義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對實驗室設備的責任和義務,現階段,最主要的就是進行課前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的作用,在第一次進入實驗室之前進行相應的課前培訓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專業老師進行分析和講解,主要分析使用規則、上下課時間以及管理規范等,但是學生對于這種制度不是很上心,僅僅當做一種形式。
2實驗室相關管理人員沒有積極性
在進行實驗室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工作能力也不高,大部分實驗室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實驗室管理人員既不是任課教師,也不是行政人員,在學校管理的邊緣,實驗室管理人員不僅自身積極性不高,當做一種閑職來看,還會有大部分老師和學生也不重視實驗室管理人員,長此以往,使得很多實驗室管理人員開始離職,從而造成人員混亂和流失。
二、實驗室設備陳舊
由于目前大部門實驗室設施比較老舊,在使用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故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進度和質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學校資金不足,更新速度比較緩慢;二是,實驗室管理人員水平不高,使得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及時的修復設備,導致不能正確的使用相關設備,從而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設備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速度;三是,大部分院校不是十分重視實驗室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是十分完善,導致實驗室管理不規范,現階段,大部分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本上都有相關的管理制度,擁有不少的專業人才,但是在管理實驗室的時候,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管理內容不夠完善以及管理規定比較松散寬泛,沒有明確處罰損壞設備人員的制度和處罰,從而會出現縱容損壞問題,此外,很多管理人員對于這項工作存在偏見,認為工作不重要,因此,不能積極的進行工作。
四、創新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的對策
1合理進行課前培訓
在課前切實做好培訓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使用實驗室設備時候的素質,增加學生對于實驗設備的重視,主要管理表現在學生使用設備時候的認真態度以及責任意識,可以通過進行一定的課前培訓來培養學生的這種態度和意識,合理的進行課前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的僵化模式,可以使用正確的視頻等方式來介紹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和制度以及使用方法,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促進學生加強使用器材的責任與意識,還應該充分了解儀器使用記錄,主要有使用人員、使用地點、使用時間等,來對學生使用設備的情況進行了解,從而不斷規范學生的使用方式和行為,不斷提高學生的責任和意識,最大限度的降低學生使用設備過程中出現的磨損。
2建設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
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機制,實現科學化實驗室管理,提高建設實驗室制度的力度,為創新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提供保障和依據,大致可以把實驗室管理制度分為實驗室設備情況、實驗室學生使用設備規范、實驗室人員管理規范以及實驗室日程管理制度四大部分。應該不斷從細節著手,充分考慮管理人員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到一定的防范作用,還應該創新管理的張貼方式以及公布手段,也應該注意使用語言,最好使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和話語,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建立專業的管理團隊
建立相應的專業管理團隊,不斷提高實驗室管理教學的質量,實際上實驗室教師與管理人員水平和素質直接影響著實驗室管理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隊伍就變得尤為重要。想要發展這種規劃就需要首先解決實驗室歸屬的問題,在管理之前,需要學校進行嚴格明確實驗室的所屬情況,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員的地位,不斷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第二,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力度。可以定期的把實驗室相關管理人員給予一定的技術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培訓,積極鼓勵相關人員進行職稱評定和進修,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第三,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監督與考核制度,進行不定期考核,并且把考核結果與管理人員的加薪和升值進行密切聯系,激發工作人員積極工作的態度,從而提高管理的質量。
五、建立相應的專業實驗室
建立一定的專業實驗室,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現階段,很多問題并不是技術和制度問題,而是內部設備老化問題,導致設備功能不齊全,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不能滿足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要求,因此,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不斷掌握和了解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以及一定的市場需求,從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及時更新實驗室設備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學校可以與相關藝術設計企業進行聯合,形成實驗室,學校成為企業培訓的基地,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設備,從而不斷把優秀畢業生引入到企業,達到企業與學校共贏的目的。
六、結語
機能實驗室屬于現代媒體設施中的一種教學工具.因此,在基礎醫學院校展開機能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其實驗室具有實驗數量多、儀器設備龐大等特點.目前,各醫學院校機能實驗室根據學院的規模以及院校的需求設置不同程度的機能實驗室.在醫學院校中一般擁有10-14間的機能實驗室,根據學生的數量以及教學的需求,包括網絡化教學實驗室、創新性實驗室、機能學人體實驗室.在實驗室內同時配有SH-1生物機能實驗室同步演示系統設備、Labtutor人體實驗教學系統以及BL-420F生物信號采集系統和相關的分析儀器等教學設備.通常情況下,機能實驗室都具有與之相匹配的設施,這些設施有助于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因此,醫學院校在機能實驗室管理方面應當加強管理,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使得機能實驗室的管理更規范化和制度化.只有將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的管理,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出其應有的作用.在實驗室教學的過程中,標準化的機能實驗室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實驗教學秩序的順利展開,充分發揮機能實驗室的作用,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更好的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2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方法
在對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過程中,科學的管理方法是標準化管理制度實現的有力保證.科學的管理方式是實現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目標的根本手段.醫學院校在對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管理的過程中,科學的管理方法不僅來源于管理的實踐,更來源于管理人員的服務.唯有在管理的過程中,突出服務性的宗旨,更有助于管理標準化的實現.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的管理方法主要由以下幾種:
2.1建立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
規章制度的完善是實現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對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的管理有助于機能實驗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用.為使得機能實驗室建設得更為完善,發展的更加規范,建立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可以促進機能實驗室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所有的管理工作能夠按照一定的秩序進行.因此,各醫學院校應當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機能實驗室的管理守則.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中,讓學生按照相應的實驗守則進行實驗操作.其實,醫學院校對機能實驗室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其各項制度應當包括實驗藥品的管理制度、機能實驗教師備課制度、以及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建立相關制度的前提下,實驗室教學工作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同時,完善管理制度,有利于機能實驗室的管理.可見,規章制度的建立能夠為標準化的機能實驗室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證.
2.2責任管理與崗位管理制度相結合
制度的建立為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在完善相關制度的前提下,加強管理的責任制度,將管理的責任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使得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機能實驗室管理工作中,設置相應的崗位管理.崗位管理是醫學院校根據實驗室教學的進行而設置的.實行崗位管理的要求符合實驗室教學的特點,因此,對崗位本身應當做到標準化和規范化.各醫學院校根據本校機能實驗室設立的具體情況,采取專人負責的模式.機能實驗室崗位的設置應根據級別不同,對管理人員的考核指標也不相同.唯有加強崗位管理,才能夠促進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的管理.責任管理制度,主要體現的是在管理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管理.責任管理的實行依據在崗人員的管理進行責任確認.責任管理制度是對管理人員的管理精神和管理行為進行 規范化的管理.根據崗位管理的考核情況,增強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以及責任感.對機能實驗室進行責任的管理制度,其實質就是依據管理的相關制度對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統一規范的管理.機能實驗室管理責任制度的推行,對機能實驗室各項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提供了有力保證.責任管理與崗位管理相結合,使得各項管理工作能夠運用到實際中來,使得機能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3根據實驗設備對機能實驗室進行分類管理
機能實驗室內每一件設備儀器都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醫學院校在購買這些儀器的過程中,同樣支出了較高的經濟費用.機能實驗室內的儀器各種各樣,每一件儀器在實驗教學中所具有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醫學院校提供全套的儀器設備有助于實驗室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對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驗設備對實驗室進行分類的管理.對實驗設備進行分類管理,可以提高實驗設備使用的效率.根據設備類型對實驗室進行管理,可以依據實驗的類別以及設備保養的要求對儀器和設備進行符合科學規范的配置.同時還可以對實驗室進行專門化的設置.所謂專門化的設置,指的是針對一個實驗項目,設置兩個實驗室的數量.這種專門的設置模式,既可以滿足教學的要求,還能夠對儀器設備進行合理的配置,使得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在實驗室儀器設備需要更新的過程中,分類模式的進行,為其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實驗室進行專門的設置,對儀器設備進行分類管理,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有助于教學模式的展開,更有利于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避免了在實驗操作中,儀器設備搬動的情況.可見,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教學,更有助于儀器設備的管理.使得在對機能實驗室管理的工作中更具有針對性,不會導致在日常的工作中出現管理不合理的現象.因此,根據實驗設備對機能實驗室進行分類管理,設立專門的實驗室,是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2.4實驗教學的標準化管理
機能實驗室的建立是為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在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調動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的情況下,使得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責明確,對實驗室的安全提供了保證,促進機能實驗室高效的運行.但是,在對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管理過程中,只針對管理人員提出一些必備的要求是完全不夠的.為促進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在管理工作中應當實行實驗室集體備課并建立相應的實驗教學檔案.如此一來,即使部分管理工作人員因其他原因不能對實驗室進行管理,那么其他的管理人員可以根據之前建立的檔案,立刻接管實驗室管理工作.因此,在每學期開始,醫學院校應當組織相關的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實驗集體備課以及與之相關的預演實驗,對每一位教師的實驗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檔案.實驗教學的檔案應當由實驗教師獨立完成,交由實驗室管理工作人員保管.檔案的建立可以讓學生以及教師對自己的實驗課程有詳細的了解.管理人員還應要求學生,在實驗完成后,根據檔案登記的信息對實驗用品進行清點.該項工作的進行,不僅是管理人員就可以完成的,其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可見,這樣實驗操作過程,不僅可以實現試驗的目的,還有助于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得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管理工作更順利的進行.
3提高實驗室教學人員的業務素質
建設標準化的機能實驗室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對機能實驗室的使用效率.實踐表明,提高各組成人員的專業素質將有利于標準化管理模式的進行.隨著實驗跨科學性以及實驗改革的進行,對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的管理具有其必要性.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對機能實驗室進行標準化的管理中,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在教學實驗中推行實驗改革,為實驗教學的推廣獻計獻策.實驗教學的改革對于醫學院校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實驗教學的改革,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在日常的實驗中注重實驗室的的各項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參與進機能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中,將對管理工作展開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前提下,在教學實踐中推廣實驗教學改革的進行,使得機能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更好的進行.可見,在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的管理中,教學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將有利于機能實驗室標準化的管理.同時,標準化的機能實驗室管理模式對于教學實踐的開展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
4結語
針對高校實驗室接連發生的中毒、爆炸、起火和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1],教育部辦公廳于近日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技廳[2013]1號)文件??梢姡咝嶒炇业陌踩芾砉ぷ鲗Υ_保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 命安全至關重要。
湖北理工學院是一所位于黃石市的省屬地方性應用型高校,近年來積極推進各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在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也收獲了大量實踐經驗。以該?!暗V區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為例,經過3年的建設,重點實驗室在水體富營養化營養鹽、無機重金屬鹽、持久性有機物、致病微生物等污染物分析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使實驗室成為提升教師科研水平和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重要載體的同時,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實踐,確保安全事故零發生。
1 實驗室可能存在的安全管理問題
實驗室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資金投入比不足、空間布局不合理、安全設施數量少、線路負載過低,消防設備配備不足等問題。同時,地方高校還普遍存在重教學和科研,輕安全管理的問題,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意識淡薄,檢查監督力度不夠,宣傳教育目的性不強,應急事件處理能力較差[2-3]。實驗過程中化學藥劑亂倒廢液、廢渣,亂排廢氣的現象非常普遍,其中很多是劇毒的重金屬鹽(鉻、汞、鎘等)、有機試劑(甲苯、四氯化碳、乙腈等)和致病性微生物。因此,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健全安全管理監督體制,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環保意識意義重大。
2 實驗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隨著大型精密儀器的不斷引進,儀器操作程序和日常維護要求越來越專業化,原有實驗老師已不足以保障實驗室所有儀器正常運行,儀器管理將逐漸過渡到使用人負責制,這樣實驗室安全管理難度進一度加大。在儀器驗收過程中,儀器負責人在掌握儀器正常使用和日常維護的基礎上,還應強化安全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及時發現和排除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危險隱患。
此外,重點實驗室還承擔著開展學生創新實驗的教學任務。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培訓和實驗操作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掌握實驗室各項安全條例,確保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養成配戴安全手套、口罩、實驗服、防護眼鏡等防護措施的良好習慣,同時嚴格遵守在通風櫥中進行有刺激性的,致病的和有毒的化學藥品操作和使用的規定,并保持實驗室內通風良好[4]。
3 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措施
重點實驗室相比專業教學實驗室具有儀器種類多、操作要求高、使用人員復雜、藥品使用量大、水電氣使用頻繁的特點,因此實驗室管理人員應始終以實驗室安全為第一職責。只有切實重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嚴格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的存放和使用做到科學合理,具備預防和處理事故的各項能力,才能確保將實驗室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實驗管理人員應完成以下工作:保證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記錄和維護記錄完整;掌握實驗室安全保護裝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確保使用電爐、馬弗爐等大功率設備有人值守,不得將易燃易爆物品直接高溫加熱;定期對水氣管路閥門進行安全檢查維護,防止泄漏與爆炸,如氫氣、乙炔等;定期組織實驗室廢液回收[5]。
4 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實驗室的安全運行,必須依靠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它是做好實驗室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證。實驗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安全衛生守則;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危險化學品管理辦法;輻射性環境安全防護管理規定;水電安全使用管理規定;特殊設備安全使用管理方法;壓力鋼瓶安全使用管理規定;危險“三廢”化學品管理條例等。有了這一系列嚴格的規定制度,就有了安全管理的內容和標準[6-7]。
另外,在行政手段上,應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實行重大危險源的全過程動態監控,加大實驗室安全設施的投入,如實驗室應在防火、防毒、防腐、防爆、防盜、防環境污染等方面,并安裝必要的監控設備,提高安全系數,杜絕事故發生。
【關鍵詞】實驗室;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653-02
實驗室是科學檢驗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養科技人才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單位。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成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實驗工作的質量。如何加強實驗室的管理,科學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體質,提高實驗質量,是實驗管理人員需要探討的課題。
加強實驗室的管理與制度建設,為實驗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實驗工作能否飛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實驗室工作人員要管好、用好實驗室的資料和器材,正確的管理是實驗室工作正常開展的關鍵,更是實驗室開展工作的中心,是試驗工發展與建設的前提和保證。管理實驗室能力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單位的管理能力的高低,組織能力是否過硬,更是反映了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事業觀的整體表現。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分析一下我對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體會。
1.科學管理,注重落實
有一套科學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對提高實驗水平和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訓練一支過硬的實驗技術隊伍,發掘每個工作人員的作用,做到資源共享。許多實驗室實行三級管理,一是專業劃分實驗室,獨立管理,獨立開展工作,每個實驗室的設備非常齊全,直接影響了使用率不高,儀器設備過度分散,試驗和研究經費投入多,造成很大的浪費。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隊伍,建立一種統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整合各個實驗室財力、物力,加大投資回報率,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用。
1.1 優化整合多方資源。整合一些功能類似的實驗室,把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強落實實驗研究工作和科學研究,促進各領域之間的滲透和科研開發,落實實驗室的資源共享模式,破除陳舊的觀念,交流工作經驗,發揮現有設備潛力用途,促進實驗水平的提高。
1.2 注重管理,提高管理。實驗室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備的工作規范和工作制度。規范實驗員職責明確,研究制定儀器設備保管使用制度、實驗室規則、儀器損壞賠償等制度、危險品管理、安全防護等制度,貫徹嚴格執行。實驗室規則應掛在醒目的位置,其他分別掛于實驗員辦公室和準備室。實驗室的管理就是對實驗室的裝備,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管、使用的管理,對實驗工作進行組織、協調、確保實驗工作的進行。實驗室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管理的方法也要隨之不同,但是管理的措施卻是相同的。
1.2.1 針對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實際中的大部分儀器,尤其是專用儀器,使用的次數是有限的,主要是存放在保管室內。所以要要求實驗員按照物資管理原則,做好建帳、擺放、保養、維修等各項管理工作。
1.2.2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實驗儀器不管是存放或使用中,要重視安全防護,確保工作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預防其他事故的發生:觸電、火災、爆炸、中毒、燒傷、失竊等。實驗員要有高度警惕,確實做好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1.2.3 實驗室的檔案管理。實驗室要把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及結果詳細的記錄,完善實驗室管理檔案,為實驗室向正規化管理創造條件。實驗室管理檔案:儀器設備進帳、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實驗通知單、規章制度、各項管理工作記錄、實驗報表和工作總結等資料。
2.規范管理和運行機制。
實驗室的管理制度,是實驗室管理的規則和依據,是實驗工作進行的重要保證。要讓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必須根據管理目標、任務和要求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規章制度,如《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制度》、《實驗室安全規則》、《實驗室規則》、《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等,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定期檢查落實情況,以此來對實驗室工作和實驗人員評比、考核的依據。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第一是約束實驗室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者,也為實驗工作開展打好基礎。建立完整的實驗室檔案,有利于監督實驗人員管理做好本職工作,保證實驗室的實驗器材正常使用,確保實驗工作正常開展。
3.加強實驗用品的管理,提高實驗質量
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水平對實驗工作的開展和效益有直接的影響。儀器設備是實驗室能否正常開展研究工作的的基礎、注重實驗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責任重大。必須要對實驗室儀器設備,加強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詳細做好使用記錄,嚴格要求使用者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要求管理人員強各對種儀器的日常保養,維修等管理工作,如有損壞及時維修,提高儀器使用性能。
4.加強管理,提高人員素質
4.1 實驗技術人員主要負責實驗儀器維護與保養,實驗場所管理以及操作指導等工作。所以必須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實驗技術人員必須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以確保地完成實驗任務,實驗技術人員在進行實驗前期,一定要理解實驗內容以及準備工作的具體要求,把實驗中的難點、疑點充分了解,并記錄在冊;確保實驗順利開展,熟練掌握業務技能,準備好后,做好預實驗。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積極參加業務培訓。
4.2 以高水平人員帶低新人。以“高、中、初”三個層面的技術管理構架,充分發揮高級實驗員在實驗和科研中的作用,發揮他們的特長,采用重點幫扶,個別指導的方式帶動實驗技能比較低的實驗員,加強對日常工作的初級以及中級實驗員的檢查、監督和指導,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圓滿完成科研工作。
4.3 重點培訓。新購置或者比較精密、大型、貴重的儀器設備,或者新實驗技術,必須有針對性的配備專職人員,重點培訓實驗員和維護人員,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5.轉變觀念,重視隊伍建設
必須把實驗室的實驗工作落實到基層,作為提高實驗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開看待。實驗工作是提高試驗質量的重要因素,我們的管理者應如何應用、發揮它本身特有的作用,真正做到以評促管,以評促改,以秤促建,相互結合,找準“建設”的目的。因此,必須要應轉變觀念,狠抓實驗室隊伍建設??傊?,實驗室管理工作繁重、復雜,是一項系統工程,建立好實驗管
理體制,能夠為實驗體系和實驗研究的改革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實驗技術人員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為此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大膽的創新,探索科學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孔祥民,鄭超美.變分散為集中: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0,(3):68-71.
[2] .建設學科實驗大平臺,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1):124-125.
[3] 邱澤明.衛生職業院校實驗室管理的探討[J].中國保健,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