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男受被各種啪的漫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藍小溪走過窗前的時候,我們彼此對視了一眼。只一眼,但我卻窺到了她全部的秘密。
藍小溪這個秘密,隱藏了多久呢,我不清楚,但我卻知道,她從看到李哲浩的第一天起,就悄無聲息地與我生出了隔膜。
李哲浩是從理科班新調過來的男生,因為文理皆好,所以猶豫不決,該選擇哪條道路。最終,在學了兩個月的理科后,他又插到我們班,重新開始文科的學習。他一來到我們班,女生們便在背后議論說,這個李哲浩天生冷漠,不會笑,也不知究竟有沒有女生可以敲開他緊閉的心門。坊間還流傳說,誰能讓他微笑,他才會對誰有好感。
我突然間想起,那天李哲浩背著書包,經由老師介紹,走過我身邊的時候,他看到我目不轉睛盯著他的視線,唇角微微上揚,劃出一抹動人的微笑。
哦,是的,他對我笑了,千真萬確!而且,他的眼睛還風趣地眨了一下,似乎想要與我開個玩笑,或者,敞開一扇只有我們兩個人才懂得的明亮的窗戶。
這個發現,讓我對坐在身后的李哲浩莫名其妙地羞澀起來。我是一個多么平凡的女生呀!瘦,高,臉上有星星點點的雀斑,頭發稀疏,眼睛是我唯一可以出彩的地方,偏偏又被一副難看的眼鏡給遮住了。可是為什么,眼神漫不經心的李哲浩,單單在看到我的時候就笑了呢?是不是他早就知道我的畫漂亮,所以才執拗地一定要轉到文科班,而且不偏不倚地就坐在我的后面呢?
這真是一件讓我既慌亂又甜蜜的事。而這樣的秘密,除了藍小溪,我似乎無處可以訴說。
2
藍小溪是高二年級的板報檢查組組長。她對我的繪畫欽佩至極,每次大檢查,只要有我的大作,她肯定會偷偷地幫我把評比的分數作一點小弊。我對她的這點滴水之恩,念念不忘地記在心里,一有機會便給她賄賂,要么是一塊牛奶巧克力,要么是一枚漂亮的發夾,再或是專門為她畫的修飾后的特寫。
藍小溪愛臭美,臭美到只要坐在我的面前,便讓我給她畫大頭像。還總是特別強調,一定要將她最美的鼻翼突出地表現出來。有時候她還故意氣我,說認識我就是為了想給自己找個免費畫像的。
我才不跟她生氣呢,反正與我相比,藍小溪的美也就是半斤八兩。她的嬰兒肥,她的小齙牙,她淡若無痕的眉毛,以李哲浩的眼光看過去,哪一點都不值得他對她微笑的。
可是,偏偏李哲浩對著藍小溪,笑了。而且,笑得那樣燦爛,那笑容濺落下來,灼傷了我的視線。
那天藍小溪在走廊里,用唱歌吸引我出來。我正因為上課時老師的一句無心批評,而黛玉般暗自垂淚。聽見她的歌聲,我并沒有像往常那樣跑出去,與她討論校園八卦。而就在我郁郁寡歡的短短10分鐘里,藍小溪遇到了李哲浩,而且花癡般地盯著李哲浩,歌聲戛然而止,嘴卻定格似的傻傻地張著。
直到李哲浩走過來,她突然又回復到那個動如脫兔的壞丫頭,口齒伶俐、笑容乖巧地朝李哲浩道:“嘿,能否幫我叫一下你們班的殷素素同學?李哲浩笑看她一眼,回她:“她就在教室里,你歌聲這么好,瞧,把我都吸引出來了,怎么能吸引不到她呢?”
藍小溪俏皮地一吐舌頭:“哼哼,是嘲笑我吧。”李哲浩被藍小溪的怪模樣,逗得大笑起來。
而這樣明朗的笑聲,恰巧被剛剛走出教室的我,一眼撞到。
3
我想起自己對李哲浩,種種無聲無息的好。
上課的時候,怕擋住了他的視線,將頭微微地歪著,常常一節課下來,脖子會覺得酸痛。收取作業的時候,會裝作不經意地,將他的作業翻開來,只為看一眼,他是否有漏掉的題目,或者,寫錯的某個單詞與漢字。打掃衛生,我總是飛快地將很多人的活,一塊做完,這樣,他就可以不與那些小肚雞腸的男生們,一起在灰塵里受累。我還將黑板報上一叢嬌羞的雛菊,畫在他回頭時,視線正好可以成功抵達的地方,這樣,便可以緩解他眼睛的疲勞。
可是,這一點一滴,我記在了心里,李哲浩卻是沒有看到一絲一毫。
而半路斜來的藍小溪,卻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李哲浩的微笑。而且,藍小溪的進入,帶著一股子愈戰愈勇的張揚與霸道。
藍小溪每天沒有次數地跑來找我,手里拿一袋巧克力或者炸薯條,在教室門口笑嘻嘻晃動著,臉上還不忘做各種一看便知是提前排練好的做作表情,嘴里照樣不會閑著,歌一首接一首地換,比電視臺點歌檔里的歌曲名單還要豐富多彩。我坐在座位上,裝作忙碌,不抬頭看她,但余光里,還是被她種種的矯情給折磨得要將那心底燃燒的嫉妒的火焰火山般噴發出來了。
最后是李哲浩,將我心底的最后一層巖漿,給徹底地掀開來。那天,藍小溪明目張膽地跑到我座位上,將一包熱乎乎的糖炒栗子抱在懷里,邊招搖地剝著,邊將蠱惑人心的視線,投向窗旁遠眺的李哲浩。恰好,李哲浩一回頭,看到藍小溪明媚的微笑,且忍不住被那栗子香甜的味道吸引著走了過去。
在我進來之前,他們這樣興致盎然地聊了有多久,我不知道,我只在推門的時候,看到藍小溪將一個剝好的栗子,一臉羞澀地放在李哲浩攤開來的掌心里。那枚還冒著熱氣的栗子,猶如一塊溫暖的玉石,或者閃亮的彈珠,帶著藍小溪的體溫,放入李哲浩的口中。看著用力咀嚼栗子的李哲浩,在初春薄而暖的陽光里,斜倚在墻上,帶著無法阻擋的憂傷而不羈的魅力,我心內的那座火山終于噴薄而出。
我一步步走過去,沒有言語,將藍小溪懷中的栗子,啪地一下搶過來,而后,扔出去很遠。
藍小溪在全班同學的詫異里,漲紅著臉朝我大叫:“殷素素,你干嘛?”
4
很長一段時間,藍小溪都沒有到教室里來找我。而我,也做了一只春日的蝸牛,看著殼外日漸山清水秀的春天,卻始終將自己沉悶地蝸居在其中。
李哲浩卻像什么也沒有發生過一樣,照例在一次次考試中,被一個又一個老師夸著,并遭來男生們的嫉妒和冷落,還有女生們崇拜仰慕的視線。我將藍小溪送我的一面卡哇伊的鏡子擺在桌面上,看著身后的李哲浩,沉思,蹙眉,淡定,猶如一個清高又寂寞的詩人。我很想轉過身去,問一問李哲浩,他有沒有懷念過“失蹤”許久的藍小溪?有沒有對于我上次的“意外發怒”,有過哪怕是稍縱即逝的歉意?有沒有想過用某種不易察覺的方式,來彌補在我和藍小溪之間劃下的裂痕?
可是我知道,李哲浩其實永遠都不會有絲毫的愧疚。這個自私到只關注自己學業的男生,對于別的女生投過來的視線,基本是輕慢失禮的。他將它們像穿過一陣風或者一簾雨一樣,輕而易舉地就穿越了。
而我和藍小溪在雨幕后的眼淚與微笑,于他,原都是無足輕重的。
藍小溪像是銷聲匿跡了,在我生活的角角落落都遍尋不著。在我們常去的奶茶店里,靠近一株高大白玉蘭的窗戶旁,再沒有她壞笑著探出頭來,朝我扔一個紙團的影子。在我們去租漫畫書和碟片的影碟店,也沒有了藍小溪坐在蒲草團上,誓將小店免費坐穿的不知羞恥與疲倦的樣子。而學校旁邊那條充溢著濃郁煙火氣的小巷里,也無法尋到藍小溪跳躍明亮的身影。
藍小溪,真的從我心里,毫不留情地,逃走了。
而李哲浩心內忽然閃現的秘密,卻是讓我最終看清了,藍小溪的離去,原來在我心里,留下了一道如此深的傷痕。
5
是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我經過李哲浩身邊,聽見他與另一個男生漫不經心地談起自己初次到這個班的記憶。他說,印象最深的是我,坐在位置上,傻傻地看著他,唇角沾著一小塊嚼膩了的泡泡糖,原本心情陰郁的他,一看到我滑稽的樣子,即刻忍不住笑了……
原來,我念念不忘,并為此將藍小溪對我的一切好都忽略掉的那一抹笑,只是因為,李哲浩將我當成了一個情景喜劇里,供人嘻笑點評的丑丫頭。
我依然記得自己彼時的勇敢。我從來沒有像那次一樣,站在曾經連看一眼都手足無措的男生面前,當著同學的面字句清晰地說:“李哲浩,請你記住,沒有一個女孩子可以讓你這樣嘻笑,哪怕她卑微成角落里的一株草。況且,你也本不是什么參天大樹,沒有任何的資本,俯視其他生命。”
從此,我就像一塊被李哲浩嘲笑過的泡泡糖,黏在藍小溪的教室門口,不離不棄地等著她。我拿了大袋的麥當勞薯條,還有一大堆她百吃不厭的番茄醬,誘惑著藍小溪,就像誘惑一只受到了驚嚇的怎么也不肯出洞的小老鼠。我相信,藍小溪會聞到我手中的味道,因為她一向都有小獸一樣的嗅覺。她會聞到,噴香的薯條的清香,也會聞到,我們曾經一起培育出的,友情的百合的芬芳。
關鍵詞:“互聯網+”;電視劇;轉型
中圖分類號:G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2-0074-02
一、“互聯網+”影視下的電視劇環境
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影視劇的播放逐漸從電視流向手機等移動屏幕。工信部2016年3月的數據顯示:僅移動端國內互聯網用戶達到9.8億人。藝恩《2014年中國網絡自制內容白皮書》顯示:用戶上網為觀看視頻的占比率高達84%[1]。這便是互聯網巨頭進軍影視業的根源,受歡迎的作品成為強大的流量入口,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作為觀眾最喜聞樂見的視頻類型,優質電視劇在“互聯網+”背景下仍受到渠道方的爭奪,持續為制作方帶來良好業績,但各種情形卻趨于復雜。
影視大環境的改變對電視劇制作公司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艱巨的挑戰。收看渠道從單一的電視拓展為復雜的多屏,也意味著觀眾對數量和質量產生更高的要求,多元的網絡劇似乎比傳統電視劇更受歡迎。面對新的現象與變化,制作公司需要重新思考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要生產怎樣的劇才能適應新需求?2.如何平衡互聯網和電視臺兩條渠道?3.是專心內容制作還是自建網絡渠道?筆者接著就結合電視劇公司的實例,梳理三種具有代表性的轉型,分析它們參照自身情況,對上述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
二、傳統電視劇公司三種典型的轉型方式
1.小規模公司的命運:歸入互聯網巨頭麾下――花兒影視
花兒影視成立于2006年,旗下有名導鄭曉龍和名制片人曹平,先后制作了《金婚》《甄執》等家喻戶曉的電視劇。早在2005年,花兒出品的《幸福像花兒一樣》成為樂視買下的首部獨家版權電視劇。2010年,樂視又以當時的天價拿下《甄執》的網絡獨播權,兩劇的熱播印證了樂視不俗的遠見。這不僅給樂視帶來巨額的經濟效益,更奠定了“大劇看樂視”口碑。2013年,花兒影視正式被樂視全資收購,更名東陽市樂視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此舉使雙方取得共贏:花兒影視能夠保留較大的創作權,還找到一個可靠的投資、播放、宣發的渠道。而樂視之所以收購花兒,自然看重的是它制作精品電視劇的能力。
《紅高粱》是花兒被收購后的第一部劇,在運用互聯網思維營銷方面,擁有獨家網絡版權的樂視可是下足了功夫。《紅高粱》播出前一個月,樂視就開始預熱:網站先后上線了多個主題視頻,還獨家曝光了一系列幕后花絮,讓該劇未開播就積攢了可觀的人氣。后來,樂視聯手東方衛視,將開播會打造成晚會級的開播大典,鄭曉龍攜周迅等主演齊亮相,并由東方衛視和樂視聯合播出。《紅高粱》播放期間,樂視在新浪微博上發起話題#紅高粱in樂視#,通過發放主創簽名照等小Y物,與粉絲頻繁互動。制作精良的《紅高粱》再加上用心的營銷,果然掀起了一陣收視熱,樂視的流量突破了6億,衛視收視率也相當出色。
此外,為慶祝《紅高粱》播出中期流量突破4億,樂視發起破億大聯歡“看紅高粱探班羋月”活動,將兩劇捆綁宣傳。這樣不僅為當時拍攝中的《羋月傳》預熱了一把,也向廣告客戶發出了信號。可以說,《紅高粱》和《羋月傳》開啟了樂視的全流程營銷時代。目前,樂視花兒又有兩大動作,一是保留優勢項目:繼續出品鄭曉龍執導的新劇《急診科醫生》,二是將目光投向青睞魔幻題材及“二次元”的網劇市場,聯手漫畫家使徒子推出《閻王不高興》,頗有打造“爆款國漫網劇”之勢。顯然,有了樂視的保駕護航,花兒更有底氣去嘗試全新的電視劇類型。
2.最大多數的選擇:牽手互聯網公司――正午陽光等公司
多屏時代的來臨使得影視劇的發行受到了明顯的影響。過去,制作公司只能和作為唯一播出渠道的電視臺合作。而如今,人們樂于在網站上的海量節目中選擇自己所鐘意的,這促使制作公司開始與視頻網站合作。更何況投放到電視臺的劇集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傳播方式都相對受限,網劇則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靈活度,還可得到網絡公司的扶持。鑒于這兩個主因,多數電視劇公司在“互聯網+”背景下并未于自建網絡渠道方面投入過多,而是仍然以內容為核心,通過與互聯網公司結對來盈利,譬如慈文傳媒與騰訊合作《暗黑者》,唐人影視與搜狐合作《無心法師》等。2016年的熱門網劇《法醫秦明》也是搜狐視頻和博集天卷影業聯合出品的,而由東方衛視和騰訊共同播放的《如果蝸牛有愛情》則是企鵝影業(騰訊子公司)和東陽正午陽光影視共同出品。
不妨就以這兩年聲名鵲起的正午陽光為例,該公司擁有一支以孔笙、侯鴻亮為主的優良團隊,曾經制作了《闖關東》《溫州一家人》《北平無戰事》等標桿作品,創下過連續三部劇集在央視和一線衛視開年的好成績。近兩年,其出品的《瑯琊榜》和《歡樂頌》更是獲得了巨大的認可,團隊贏得了高度評價,各級電視臺和互聯網公司都看中他們的實力。2015年的《他來了,請閉眼》是正午陽光第一次試水網劇,成為國內首部互聯網反向輸出到一線衛視的作品,在搜狐視頻、東方衛視同步播出。據悉,東方衛視選擇該劇正是聽取了侯鴻亮團隊對該劇的推薦。正午陽光化身視頻網站和電視臺之間的橋梁,非常具有先鋒意義。
事實上,許多影視公司都與衛視、互聯網公司同時保持密切聯系,比如慈文傳媒就與湖南衛視、騰訊多次合作。視頻網站通過影視公司為中介反哺電視臺的情況日益普遍:2016年就有《老九門》《九州天空城》和《如果蝸牛有愛情》等網劇相繼反向輸送衛視。同時,線上線下統一標準政策的推動,反而打通了網劇在雙平動播出的政策壁壘,對網劇的上星也有極大促進作用。隨著網劇投資、制作、發行模式的成型,未來它與電視劇的界限將進一步模糊,優秀網劇會獲得更多市場話語權,市場馬太效應將持續放大。有實力的電視劇公司作為內容提供方,可能會享有優先渠道選擇權。
3.龍頭老大的嘗試:“SIP+X”泛娛樂布局――華策影視
作為國內最大的電視劇制作公司,華策是互聯網公司期望合作的對象。2014年,百度就曲線入股華策,聯手形成協同效應。華策的網絡播出權優先供給百度,特別是旗下的愛奇藝,而百度的新媒體渠道、大數據資源則為華策所共享。同年,華策還與小米科技建立合作,開放節目版權庫在小米的終端以聚合的方式全面上線[1]。
華策作為電視劇圈的龍頭老大,其野心遠不止于此。2015年,華策影視在上海宣布啟動“SIP”戰略,其核心邏輯是:徹底打通互聯網和影視的界限,從IP開發的最初即對劇目、電影、游戲、電商衍生品等全產品線進行一攬子運營。2016年或將成為華策轉型升級后,全網劇、綜藝、電影全內容的爆發年,其“SIP+X泛娛樂布局”可謂風生水起。一方面走國際化合作路線:2015年間接投資的韓劇《太陽的后裔》播出后爆紅,2016年將落地數部與韓、美頂級公司和制片人的作品;另一方面通探索新商業模式:投資O2O旅游領軍企業“景域文化”(驢媽媽的母公司),試水“影視IP+旅游”等。
回到我們最關心的電視劇領域,華策擁有包括克頓傳媒、劇酷在內的8家子公司,它們不但保證了華策出品的電視劇數量,根據各公司不同的定位,還保障了精確定位和受眾范圍廣闊。另外,華策“SIP戰略”中的電視劇版塊升級為全網劇,即用互聯網思維來做電視劇,以網絡用戶為導向,互聯網渠道和傳統渠道并行。近兩年“華策制造”的代表作就有《何以笙簫默》《親愛的翻譯官》等大熱劇。2016年,華策全網劇在題材、IP開發和運營模式等方面還取得不少創新成果。《微微一笑很傾城》不僅突破臺網壁壘,并通過整合資源,首次實現影劇游三屏互動,堪稱IP深耕式開發的典型案例。而在《解密》制作過程中,華策將原著小說與偶像IP深度聚合,引發傳統觀眾與年輕觀眾的耦合效應。除此之外,多元化運營模式使華策為行業樹立新標桿:試水純網付費獨播獲得極大成功。網劇《我的奇妙男友》,點擊量累計超過26億且豆瓣評分達到7.5。由此可見,全網劇戰略通過模式創新,助華策進一步站穩了電視劇圈龍頭的地位,其營收利潤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三、電視劇公司未來發展的變與不變
面對“互聯網+”電視劇新環境,絕大多數制作公司都有戰略回應。除了花兒的背靠大樹和華策的自立門戶,最多數的公司包括唐人影視、歡瑞世紀等,和前述的正午陽光都選擇了類似的道路:一手抓傳統劇一手抓網劇。前幾年,廣電總局對網劇采取寬松態度,不少制作公司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將主要精力轉向網劇的制作。時至2015年,網劇的環境發生了轉變,一來視頻網站考慮到成本和版權問題,不再純粹依靠制作公司,而是大力發展自制劇;二來廣電總局也決定對網劇加以管控,2015年底就對包括《太子妃升職記》等六大網劇下令整改,2016年愛奇藝的《余罪》、騰訊的《暗黑者2》等崦啪繅脖幌錄埽可見政策對網劇的影響不容小覷。在2016年2月的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總局明確提出將開展網絡劇審查,對網絡劇制作機構也有進一步的管理要求。再說到喧囂的IP熱,已經隨著IP價格飆升、一劇兩星政策、明星資源等幾大高壓,在電視劇市場降溫不少。IP劇更適合大的制作公司,其他80%的中小型公司主要還是著眼于傳統劇,畢竟IP的風險愈加無法估量。大部分IP都源于網絡小說,要重新落地到傳統平臺,還要經歷傷筋動骨的改良,付出的代價非常大。
綜上所述,“互聯網+”對電視劇市場有不小的改變,特別是借助互聯網思維去進行劇集的營銷和發行。誠然,對于絕大多數的制作公司而言,每年都會改變的是政策、環境和熱門趨勢,企業的確應該對這些保持敏感,給出相適應的舉措。但更為重要的是不變的東西,無論播出的平臺在哪,新的熱門題材是何,用心制作的劇集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這正是制作公司必須銘記的初心。
參考文獻:
[1] 尤解平.互聯網+影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