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利用規劃成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利用規劃成果

    第1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規劃實施管理

    1986年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歷了三輪編制。30年時間里,規劃編制的思路、方法、技術手段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創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土地規劃研究的時間相對較短,以及國際社會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和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結合近15年的學習和工作經歷,談談對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及執行過程中問題的認識。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規劃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緩解和抵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不例外,也是對未來土地利用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的緩解和抵消,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時間上、空間上所做的總體的、戰略的安排和布局,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

    相對于城市規劃來說,我國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體系產生較晚,一共經歷了三輪規劃編制,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規劃編制體系。第一輪規劃始于1987年,是在1986年土地管理法出臺后編制的,規劃目標年是2000年。當時由于客觀原因,該輪規劃編制完成后,基本上沒有得到實施。第二輪規劃的規劃期為1997~2010年,形成了一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路線和規劃指標控制體系,建立了國家、省、市、縣、鄉五級的規劃體系。第三輪規劃即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劃期為2006~2020年,該輪規劃充分吸收了前面兩輪規劃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編制規程、制圖規范、數據庫標準,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二、新一輪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過程

    新一輪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始于2005年,規劃基期為2005年,規劃目標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06~2020年。經歷了重大問題前期專題研究、規劃大綱、規劃條文及說明等階段,其中前期專題研究主要分為上輪規劃實施評價、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研究、節約與集約利用土地研究、優化城鄉用地結構與布局研究、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研究、統籌區域土地利用研究、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研究七個專題。江蘇省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起步比較早,以蘇州市為例,2005年啟動規劃專題研究工作,2008年完成前期專題研究并獲得批復,2010年完成縣級規劃大綱并獲得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批復,2011年完成縣鄉兩級規劃條文及說明,并獲得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

    三、新一輪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及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編制規程不夠細化,各地的做法不一致

    國土資源部于2010年6月27日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在過去的六年里,編制規程在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及調整修改的規范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各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規程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導致各地都有自己的做法,從而使一些統計數據不便于全省、全國層面上的對接。例如在江蘇省,有些地方將現狀交通水利用地建設用地納入允許建設區、新增交通水利用地納入限制建設區;而有些地方則將現狀和新增交通水利用地均納入限制建設區;在江西省,則普遍將現狀交通水利用地(主要是公路用地)放入允許建設區。又例如規程中要求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進行規劃基數轉換,但由于規程對于規劃基數轉換的要求比較簡略,各地在實際操作當中都有各自的標準,特別是其他獨立建設用地,確定的方法比較多,也沒有統一的檢查標準。

    (二)普遍存在對社會經濟情況預測偏差較大的情況

    在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專題研究的時候,對規劃期末的經濟社會情況進行了預測,主要是GDP水平、人口規模等重要指標。這些重要指標支撐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里的約束性指標,比如人均城鎮工礦用地規模與人口規模是直接相關的,而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在預測時候也采取了與GDP相掛鉤的方法,因此在對經濟社會情況預測偏差較大的情況下,則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約束性指標的論證也缺乏支撐。例如江西省安遠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期專題研究中,由于在十一五期間安遠縣GDP年均增幅保持在10%左右,根據工業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國內外各地區在工業化發展階段過程中的經驗數據,預測規劃期內GDP年均增幅為10.9%。但實際當中安遠縣2014年GDP為48.8億元,2015年52.34億元,從數據上看,增長速度僅為6.76%。又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期專題研究中,規劃期間GDP增長速度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的20%,而實際情況是蘇州工業園區2014年GDP增長速度為5.05%,2015年為2.86%,與原來的預測有較大差距。

    (三)圖數不一致的編制方法給規劃的實施管理帶來不便

    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之初,江蘇省采用的土地利用現狀底圖為“一調”的變更圖,文本數據采用的也是“一調”變更數據,后來按照要求跟“二調”進行銜接,因此底圖采用“二調”數據,但是文本仍采用原“一調”變更數據,造成了文本和圖件圖數不一致。在規劃文本之外,有一套實際圖上新增城鄉建設用地統計數據,文本里除了基本農田數據,其他數據基本上沒有作用,這種做法給規劃實施管理帶來不便,在平常的工作中容易造成混淆,給后續的實施評估也帶來不便。

    (四)在增加規劃彈性的同時,也增加規劃管理的難度

    針對上一輪規劃執行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剛性有余、彈性不足的問題,新一輪規劃注重規劃的彈性,采取了有條件建設區調整使用、“列清單、留通道”等彈性做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列清單”項目的用地預審和報批通過之后,在規劃圖上沒有相應的修改,造成了新增建設用地或新增交通水利指標在圖上和實際上有差別,不利于規劃的實施管理工作的開展。

    (五)缺乏科學的規劃理念,單純地落實指標

    新一輪規劃在安排土地利用規劃布局的時候,往往還是以跟隨領導意志為主,用地布局一般都跟著項目走,要求修改規劃以滿足項目用地需求,不能體現科學的土地規劃理念,運用土地利用規劃學的原理,充分發揮土地利用規劃對城鄉建設用地布局統籌的作用。土地利用規劃還是脫離不了單純落實上級下達的指標這一局面。例如在蘇州高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規劃修編時為了達到上級下達的林地指標的要求,布置了很多林業用地區,但實地上并不是林地或者規劃林地,導致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規劃修改觸及林業用地區的時候產生矛盾。按照江蘇省要求,規劃修改涉及林業用地要去林業部門出具證明,但是在林業部門的圖上,該塊修改地塊并不是林地,因此拒絕出具證明,因此影響該地塊的報批和使用。

    四、對策及建議

    (一)針對規劃編制過程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編制規程

    建議在編制規程中,進一步細化明確相關定義,例如允許建設區內涵,是否包括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設用地,其他建設用地中風景名勝設施用地和特殊用地若不納入允許建設區,則后續又會出現矛盾:明明是建設用地,但是卻不在允許建設區里。另外要細化規劃基數轉換的要求,減少人工判讀部分,減少可以給地方操作的空間。

    建議在編制規程中,精簡指標體系。對一些預期性指標如林地、園地、牧草地等,如果規劃基數不準確,會導致指標也不準確,為了落實上級下達指標,使規劃圖的編制不合理,因此需精簡這些預期性指標,或者在規程里說明,哪些指標需要圖數一致,哪些相應的數據可以統計在指標里,統一檢查標準。

    (二)加強對社會經濟情況的研究,消減規劃的不確定性

    在對社會經濟情況進行研究時,一是要盡最大可能的去收集相關資料,充分的挖掘信息,加強對當前社會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預判;二是要充分利用相關規劃例如城市規劃的成果,加強對未來人口數量、GDP水平的研究。在對社會經濟水平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對耕地和基本農田、建設用地需求量的預測,從而更加準確的確定控制指標。建議采取規劃滾動調整方法,將較長的規劃期限分解為若干短的規劃期限,針對較近期的未來進行預測,將遠期高度不確定性的規劃目標“拉近”到中期較不確定性的框架性規劃目標中,再根據近期實際執行情況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較長期規劃目標。

    (三)加強對彈性措施的研究,增強規劃的科學性

    加強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彈性措施的研究,對“列清單、留通道”的項目,在完成用地報批后,也要將這些重點項目范圍線落實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每年年終集中進行更新處理。同時,針對一些未達到列入重點項目清單要求的項目,例如風景旅游區里的一些項目的選址,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安排用地指標、但不落實用地布局,在管理方法上實施臺賬管理的模式,可以后期再落實用地布局。

    (四)推動多規融合,賦予土地利用規劃更多的話語權

    一直以來,公眾對于城市規劃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于土地利用規劃,很多人還是不甚了解。現實當中盲目擴大城市范圍、浪費土地的現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土地利用規劃在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的調控作用,只有節約集約用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土地利用的突出矛盾。應該提高土地利用規劃的地位,將土地利用規劃作為一個基本規劃,除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外,其他規劃都應該與土地規劃相銜接。在當前開展的多規融合工作當中,應該賦予土地利用規劃更多的話語權,以土地利用規劃為抓手,整合各類規劃的目標,銜接統一規劃期限,統一多規編制技術標準,搭建“多規合一”基礎平臺,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規模、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參考文獻:

    [1]田志強,沈春竹,卜心國.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研究――以江蘇省無錫市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5(14).

    [2]丁蘭.新常態下“多規合一”的難點及出路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07).

    [3]王群,王萬茂.不確定性與土地利用規劃[J].中國土地科學,2012(05).

    第2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信息系統GIS

    中圖分類號: F30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The networked and socialized application study of land use planning information

    Xu Wenjun Liu Hengqin

    ( Territory resource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Chang’anXi'an710054)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al rapid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feeding up, the posi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s increasingly austerity. How to make land resource exert more benefit of economy, zoology and society, is the goal of land use planning management.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can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and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level and macroscopically adjustment ability. The paper realizes the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more, particularly expatiate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framework and function and so on.

    KEYWORD: land use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GIS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土地利用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對土地利用的管理越來越重要。土地利用規劃作為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龍頭,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實現信息化管理,改變傳統的低效的管理模式,及時掌握土地資源的利用動態,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監管和宏觀調控能力,從而促進國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海寧市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系統項目是第一批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應用現代化技術,依據業務、表格和數據的不同,結合現行業務管理工作流程及需求,而設計開發規劃系統軟件和建立規劃數據庫的。它改變了手工作業方式,最終實行遠程報批和無紙化辦公,為海寧市國土資源管理局規劃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的利用現狀和動態變化趨勢等信息,實現了土地的信息化、規范化管理,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全面實現了規劃信息的高度共享,對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2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內容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內容應根據不同單位、不同地域、不同投資規模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確定信息系統建設的內容和功能需求。以下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1)系統的結構。系統的結構可以采用C/S或B/S方式,或者兩種結構體系混合使用。其中C/S部分主要是對數據的錄入,地圖的分析與編輯等復雜功能進行操作,實現專題數據分層分色、管理、查詢、統計以及生成不同形式的視圖等,為B/S服務作鋪墊。B/S部分主要將圖形數據、屬性數據和業務數據統一起來,以業務為主線,實現對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的圖形與業務信息的緊密結合,相互查詢,形成真正的圖文一體化管理。并將圖形和文本等規劃成果用網頁的形式,實現信息的網絡化和社會化。

    (2)系統的功能。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實施遠程報批和無紙化辦公。完善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基本形成市(縣)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主體框架和與省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相統一的應用模式。實現規劃成果管理、規劃編制、規劃實施等規劃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

    (3)用戶角度。系統為直接用戶提供對規劃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讀寫操作;間接用戶根據本身的需要訪問系統的規劃和現狀數據;潛在用戶也可根據需要查看相關信息。

    3 海寧市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系統建設的技術思路和構架

    3.1 系統設計的技術思路

    浙江省海寧市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使用C/S和B/S相結合的結構。C/S通過利用ArcMap+ArcSDE+Oracle 9i實現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包括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編輯與維護,ArcMap作為應用的客戶端。以ArcGIS作為GIS應用平臺,利用ArcMap本身提供的功能外,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定制許多特定的功能,實現更快、更方便的數據編輯維護工作,滿足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中圖形的操作需求。B/S結構子系統利用ASP+Oracle 9i實現規劃信息的管理及報表輸出,用Web GIS來管理系統中的圖形功能,最終達到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及其他業務信息無縫集成,實現圖文一體化管理。

    3.2 系統的構架

    系統采用標準的C/S結構和B/S結構及分布計算的三層式模型。數據服務層根據系統對海量數據以及空間數據的存儲與管理要求,選用Oracle9i作為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對空間和非空間數據的統一存儲管理。利用ArcGIS作為GIS應用平臺,ArcSDE空間數據引擎為空間數據的存儲和維護提供了一條通道,利用ArcMap提供的定制功能,實現空間數據編輯、維護、管理。WEB服務層,實現對空間數據查詢、顯示與分布。系統結構及軟件配置方案如右圖(圖1)。

    3.3系統功能模塊的組成

    海寧市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系統中C/S子系統從圖形操作出發,結合ArcGIS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功能,實現規劃編制,并根據土地利用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實際需要,按照法律程序對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和修改。輔助編制包括規劃方案的擬定、方案比較、成果輸出等;規劃局部調整和修改包括對規劃指標、用地布局等的調整。B/S子系統側重于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和報表的生成及輸出。主要對規劃成果的管理、規劃圖層的控制、規劃實施管理,及其規劃數據的查詢、分析和統計。系統模塊組成見下圖(圖2)。

    系統以業務為主線,集海量數據信息、業務文件和報表于一體,真正達到圖文一體化。系統根據結合不同部門人員的管理或應用對象的不同,給予不同權限,實現對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使整個系統達到更好的安全性能。

    4 前景與展望

    系統建設不僅實現了土地管理部門內部協同辦公自動化,并為廣大用戶提供基礎土地數據和圖件。通過土地利用規劃信息的可視化、網絡化,進一步使廣大土地利用規劃信息服務于社會,讓服務質量更高,使用戶真正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

    海寧市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是國土資源部第一批縣(市)級建設試點項目之一。系統根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各職能業務日常辦公的需要,利用高科技技術,建立適合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的電子政務平臺,既為本部門提供了高效、準確、及時、科學的工作環境,又方便了群眾。系統具有一定的開創性和前瞻性,也代表著土地利用規劃GIS系統建設發展的方向,GIS將具有更巨大的應用前景,并能給社會帶來更好的效益。而且系統的功能與具體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分離的,因此,系統很容易移植到其他應用領域和行業中。

    參考文獻:

    [1].福州特力惠電子有限公司泉州市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中國通訊》,2003

    [2].李勇,譚建軍,樂立航基于GIS的廣州市三維防綜合數據庫及其應用《中國通訊》,2003

    [3].宋關福,鐘耳順,王爾琪WebGIS--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統《圖像圖形學報》,1998

    [4].王萬茂, 韓桐魁 《土地利用規劃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第3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規劃修編;數據庫建設;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

    1.系統目標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系統是集土地利用規劃輔助編制和實施管理為一體的管理系統,以滿足各市、縣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的需要。系統具有數據入庫,全方位查詢統計分析,輔助編制,實施管理,解決指標利用、規劃調整涉及圖形、數據調整的難題,成果打印輸出、規劃成果管理等功能,能夠實現規劃實施管理的便捷、精確,解決規劃指標調整的空間配置難題,實現規劃指標、圖形管理與辦公一體化。

    2.數據庫設計

    1)數據內容:

    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管理系統涉及的靜態數據包括基礎地理、現狀數據、規劃數據、注記信息及其他信息四類。

    基礎地理要素主要包括行政區劃、地形、地名、水系,其中行政區劃包括行政區域和行政界線,行政界線包括國界,省界(自治區界、直轄市界),縣、自治縣、旗、縣級市界,鄉、鎮、國營農場、林場、牧場界和村界(鄉鎮規劃);地形包括高程點和等高線,等高線分為首曲線和計曲線。

    現狀數據包括土地用途要素、環境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現狀數據應滿足規劃編制的時限性。

    規劃數據包括規劃基期和規劃期數據。其中規劃基期數據包括土地用途要素、環境要素、社會經濟要素。規劃期數據包括土地用途分區、土地利用功能分區、重點項目、土地利用規劃指標、土地利用規劃資料等。

    注記信息及其他信息包括注記要素和其他要素,其中注記要素包括圖面注記、地名注記、水系注記、交通注記、地形注記、地類注記、圖例注記及其他注記;其他要素包括圖廓線、公里格網、比例尺符號、圖示符號及其他。

    2)數據格式:

    SQL SERVER數據庫存儲。

    上報矢量數據格式:shp格式,Personal Geodatabase和VCT格式。

    圖件:jpg格式或者Tiff格式。

    縮編數據:矢量數據:shp格式或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柵格數據:img格式或者Tiff格式。

    文檔報告類數據主要是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檔。

    3.系統設計

    1)系統框架

    采用面向對象的三層架構設計,在ArcEngine開發平臺上定制各種土地專業系統。系統體系結構圖如下所示:

    2)功能應用

    1)數據建庫

    數據建庫包括第二次土地調查生成的現狀數據和基本農田數據的入庫,規劃圖形數據入庫,規劃指標入庫等。系統還可以將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數據經過轉換(如:VCT格式、MapGIS格式、SuperMap格式、CAD格式)導入到系統中,也支持現有的規劃數據、二次調查匯總表格等導入,實現多樣化的數據入庫。

    2)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是對規劃的成果進行管理的模塊,包括圖件成果管理、表格成果管理和文本成果管理三個部分。系統將規劃文本、規劃文本說明、專題報告、各種規劃表格以及規劃圖件等成果放入成果資料庫,支持成果瀏覽、統計、入庫情況等日常操作。

    系統可以管理的文件格式有:JPG、Bmp、Tif、Doc、Xls、PPT、Mxd、Txt、VCT、Xml等等。

    3)規劃實施

    規劃實施管理主要包括年度指標管理,建設項目預審,單獨選址項目預審,城鎮分批次項目預審,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預審等幾方面功能。在預審過程中,形成項目臺帳及一系列審查報件材料。

    4)規劃局部調整

    整根據規劃實施的需求,通過對不同管制區的地塊調整,制定并自動生成規劃局部調整方案及申請,對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制定調整方案過程中,預警功能能夠全程監控局部調整方案是否滿足規劃。

    規劃調整情況,可以動態不限次數的進行歷史追溯。

    5)查詢統計

    實現信息的檢索與查詢,滿足任意專題數據的空間圖形和屬性信息分析功能。

    6)礦產資源分析

    通過對礦產儲量數據的詳細分析,將指定區域的礦床利用3D效果圖直觀的顯示出來。

    通過疊加地礦數據,分析任意指定區域內地質礦產情況,做到規劃實施管理可以同時兼顧考慮地礦情況,輔助完成礦產壓覆、地質危害等審查工作。

    4.技術特點

    嚴格的指標控制

    人口規模規劃指標等專項分析

    多種數據管理

    支持土地地礦一體化管理

    5.結束語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系統的建立,使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管理工作徹底摒棄原有的手工作業與紙圖作業方式,將計算機技術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有效結合,保障了規劃管理實施措施的落實,有利于提高規劃管理的科學性,提高規劃管理的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規劃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建設規范》.

    第4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改革;實踐技能培養;《土地利用規劃學》;GIS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116-05

    一、序言

    《土地利用規劃學》是一門跨度大、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的課程。它是“土地資源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等專業的核心課程,現階段已有100多所高校在土地資源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專業開設《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1-3],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具有重要地位。各高校相關專業積極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學》的課程改革和建設,探索改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建設有自己特色的創新型、技術型、研究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本研究基于GIS技術及其應用,從教學目標設置、課程建設基本思路以及實驗教學內容設置這三大方面對《土地利用規劃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以期為《土地利用規劃學》教學改革的課程理論體系建設、知識結構完善、技術方法應用等的更新和發展提供參考,最終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土地利用規劃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目標設置

    教學目標是課程內容和任務的重要衡量標準,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和形象化[4],在教育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目標與教學的內容相結合,可以更好的達到學習效果,提高《土地利用規劃學》整體的實際運用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土地利用規劃學》的基礎理論,從而掌握土地利用規劃的整體思路,靈活應用相關技術和技能[5],充分發揮《土地利用規劃學》素質和能力教育的功能,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使得《土地利用規劃學》更加貼近生活和實際,促進其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課程在教學目標上影響和制約的因素比較多,而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靈活的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的融合各種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實踐的水平和本領。我們針對《土地利用規劃學》的課程特點、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要求以及綜合了多年來在《土地利用規劃學》上的教育教學經驗,制定了適應專業培養特點的教學目標,主要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實踐目標這三方面來設置,促進廣大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發展。

    1.知識目標。(1)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規劃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務以及研究內容,能夠靈活的掌握和運用相關的知識,對基本的知識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2)熟練地掌握《土地利用規劃學》的理論和原則以及各種土地利用規劃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對土地規劃的一般步驟以及相關規劃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做詳細了解。(3)系統掌握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和制圖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編圖和制圖的能力和技能。(4)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流程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夠與時俱進的自覺關注和學習相關規劃流程的變化。(5)熟練地掌握與土地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學習或是工作時能夠靈活的運用相關法律法規解決規劃上遇到的難題。(6)理解3S技術與《土地利用規劃學》相關技術和軟件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的知識,靈活的運用GIS等技術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操作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

    2.能力目標。(1)能夠系統的掌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方法和規劃實施的步驟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之中,促進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具有較強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管理、規劃方案制訂、規劃實施措施提出、規劃文本的編輯以及規劃技術的分析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掌握GIS的水平和技能,通過技術的提高和學習的深入來更好的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求。(3)能夠利用GIS技術及其相關軟件進行案例分析、規劃布局、圖件制作、技術分析以及數據分析制圖等。在不斷發展的土地利用規劃學領域,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GIS的操作和運用的能力,靈活的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做一名高技術的人才。(4)能夠熟練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土地規劃現狀存在合理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同時對編制的規劃方案進行各種用地的分析和未來的數量預測。(5)能夠初始模擬某地區土地利用規劃,真正掌握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程序、思路及技術要領。(6)熟練的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環境學、數據庫等學科知識和方法,綜合的分析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完成對各類用地的分析和評價。

    3.實踐能力。(1)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等土地利用規劃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水平和實踐能力。在實際的案例和事件當中能夠充分的運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去處理相關規劃方案,提高實際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2)能夠通過收集的資料和數據模擬某地市或鄉鎮的土地利用規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需要加強在這方面的教育教學訓練,增強學生對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案例分析和模擬運用的能力。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收集或者是教師提供數據的方式讓學生在指導和幫助下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的模擬和分析,增強實踐能力的培養。(3)利用GIS技術能夠對某地區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供需進行預測與分析。在科學和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今天,更加需要在技術層面不斷提高土地利用規劃學的分析和研究,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和相關部門的需求。GIS技術與《土地利用規劃學》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土地利用規劃的相關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在GIS的基礎上進行。在實踐目標上需要學習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GIS實際操作的水平和能力,掌握對地區土地利用現狀分析以及對土地利用未來的規劃和土地供需的預測,真正適應未來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4)理解和掌握某地區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優化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在《土地利用規劃學》的實踐目標設置上,需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某個地區的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優化空間布局的方法和技術。在實踐的層面加強對其的要求和分析,全面提高實踐能力,適應發展的需求。(5)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的能力。《土地利用規劃學》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范圍較廣,同時十分貼近生活和日常的規劃,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尤其需要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如掌握土地整治的方法和技術,掌握分析和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的方法和步驟等。(6)培養綜合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對各種技術和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全面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課程建設基本思路

    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科的發展以及結合教學的目標的要求,逐步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的經驗,歸納總結得出《土地利用規劃學》建設的基本思路,來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的探討和改革。基本思路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

    1.注重基本概念。在《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教學中應注重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實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解決復雜問題以及相關疑惑的基本點,進而有利于對學科精髓的把握和理解。同時,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學習《土地利用規劃學》的重要理論保障和關鍵之處,只有打好基本概念學習的根基才可以更好的進行以后的學習以及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學習土地利用規劃的核心在于對土地利用在時空上實現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的總體功能,實現土地的優化布局。掌握《土地利用規劃學》的基本概念,了解土地規劃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和土地利用詳細規劃的知識,掌握土地利用規劃學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從而為以后綜合利用和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2.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學習《土地利用規劃學》的課程內容上,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功底,形成一套土地利用規劃學的體系,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并且要求學生能夠在有一定的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靈活的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用于指導實踐,提高整體的實踐水平和實踐能力,成為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只有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可以更好的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真正的掌握《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方法和技術。

    3.靈活掌握GIS技術。《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涉及面廣,知識點多,靈活性要求高,技術性強,根據課程特點和專業的教學要求,以及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需要建立新的高效率、高技術的課程內容體系。《土地利用規劃學》涉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域的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供給和需求的預測;基本農田保護以及規劃建庫;某地區土地利用優化布局;某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研究;土地整治規劃研究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離不開對GIS技術的學習和運用。隨著社會發展和土地利用規劃對技術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生只有靈活地掌握GIS技術才能更好的適應發展的要求,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教學改革具有現實性和實踐價值。

    4.建立多層次高效率的課程體系。在《土地利用規劃學》的課程教育上具有靈活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之前應從整體規劃好課程體系。在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上,需要注意科學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同時需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以及相關的政策措施等方面靈活調整課程,使得《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教育教學以及培養的人才更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加強課程的管理體系建設,從不同的層次滿足多方面的需要,提高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滿足新時代社會需求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只有把《土地利用規劃學》的立足點放得更遠、更全面,才可以真正達到靈活的掌握和運用《土地利用規劃學》相關知識和方法的目的。

    5.采用案例教學進行引導性教育。案例教學是一種把理論和實踐相融合,把知識和動手能力相協調的新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去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從案例中學會如何靈活的運用和操作,因此在《土地利用規劃學》的教育上十分有必要增加案例教學去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通過有代表性的具體的案例分析來讓學生深入的學習這門課程的精髓,將課程的理論和相關的知識通過案例學習較為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同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增加更多的實踐環節,可以利用一些土地規劃的案例,讓學生自己當一回規劃師去真正動手規劃某個區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撥去深刻認識規劃學的相關內容以及在實踐當中的操作要領,掌握相關的制圖軟件和制圖規則,真正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四、實驗教學內容設置

    《土地利用規劃學》的課程是依據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土地的要求,根據土地規劃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土地資源優化分配和合理開發土地資源的過程,涉及到多門相關課程的知識,需要用綜合的全面的眼光去分析和解決問題[6]。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在各級國土、城市建設、城市規劃、農業、水利設施、交通等職能部門以及相關的企業對土地利用規劃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要求也是不斷提高[7]。在新的形勢下,對《土地利用規劃》的實驗教學環節建設的創新性、技術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8,9],因此,在實驗教學的內容設置上需要與時俱進,結合當今社會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能夠靈活的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術,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10-12]。

    1.實驗教學目標。《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實驗是以《土地利用規劃學》專業課程學習內容為基礎,教學目標配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課程,利用實驗室資源,加強學科知識應用層面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該實驗課程由基礎性、綜合性和設計性三組實驗構成。其中基礎性實驗課內容緊緊圍繞土地利用規劃學實踐中所涉及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與分析、基礎數據預測等重要環節而展開;綜合實驗以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為主,采用ArcGIS為平臺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土地利用規劃成果圖件編制的工作能力;設計類的實驗則結合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實際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和設計。基礎實驗要求學生掌握土地利用規劃學的關鍵技術環節,在實驗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學生完成實驗項目,撰寫實驗報告。設計試驗要求學生根據土地利用規劃的技術要求和社會實踐的需求,設計并合理調整、完善基本農田規劃數據庫,完成數據更新和發展,掌握數據庫建設相關專業知識的應用;綜合實驗要求學生結合項目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靈活應用土地利用規劃專業知識,加強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實踐和管理,編制完成土地利用規劃成果圖件,增強從事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主要依據在室外進行調查的數據,在實驗室內利用ArcGIS等相關信息化管理軟件進行分組實驗。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相關實驗內容,主要采用演示法、講授法、模擬法、DIY制作等教學方式。實驗完成,隨堂邀請學生對實驗成果進行展示和講解,充分討論和吸收優秀成果的經驗,不斷豐富完善成果內容,掌握先進方法技術,實現學生學以致用和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4]楊小艷,雍新琴,陳龍高.《土地利用規劃學》實踐教學環節建設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21):119-120.

    [5]杜國明,雷國平.“土地利用規劃實習”的任務與內容[J].中國農業教育,2011,(2):63-65.

    [6]陳銀蓉,梅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4,(2):100-103.

    [7]吳大放,曾娟,劉艷艷.縣級功能片區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145(4):55-59.

    [8]吳大放,楊木壯,姚漪穎,等.《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J].才智,2014,7(19):101.

    [9]吳大放,姚漪穎,馮艷芬,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38-139.

    [10]吳大放,劉艷艷.淺析《土地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青年與社會,2013,(16):111-112.

    [11]吳大放,劉艷艷,林媚珍,等.《土地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實踐效果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3):270-272.

    [12]吳大放,劉毅華,曾娟,等.GIS技術在《土地經濟學》網絡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77-78.

    [13]歐名豪,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體系建設探索[J].中國農業教育,1999,(4):24-25.

    [14]湯江龍,李大軍.土地利用規劃課程體系的優化與重組[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115-117.

    [15]付梅臣,王金滿,王廣軍.“土地利用規劃學”課程體系設置與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07,(3):88-92.

    [16]王萬茂,韓桐魁.土地利用規劃學[M].第八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17]王占歧,張麗琴,劉建華,等.關于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0,(3):23-24.

    Based on GIS of TCM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Land Use Planning" and Analysis of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LIU Yan-yan 1,YAO Yi-ying 2,WU Da-fang 1,LIN Mei-zhen 1,YANG Mu-zhuang1

    (1.Institute of Land Resources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2.School of Geograph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第5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土地規劃;更新;問題;建議

    浙江省市、縣、鄉三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于2011年全面啟動實施,為保證規劃成果現勢性,2012年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全省2011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成果年度執行和更新工作的通知》, 率先在全國開展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1年度執行和更新工作,本人通過參與該項工作,談幾點想法。

    土地規劃年度執行和更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及時更新土地規劃,保證規劃的現勢性

    為加強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成果管理,指導鄉鎮土地規劃預留指標的落實和有條件建設用地規劃修改數據庫成果適時更新,維護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成果的完整性和現勢性,及時、高效提供滿足國土資源管理要求精度、實效的土地規劃數據服務,適應國土資源信息化“一張圖”工程和土地“批、供、用、補、查”業務監管新要求。

    及時更新土地規劃,保證規劃的科學性

    通過規劃年度執行和更新工作,可及時發現現行規劃目標的推進情況和土地利用變化情況,了解規劃的實施成效和存在問題,并及時優化規劃實施措施,以增強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及合理性,提高土地規劃的可操作性,充分發揮土地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作用。

    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存在的問題

    法律依據問題

    無論是《土地管理法》,還是《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例》中都沒有提及土地規劃的年度執行和更新工作,只有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發發的一個通知,因此該項工作缺乏相應的法律或者法規依據,對于工作成果、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的效果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為保證土地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必須配套相關的法律法規,實現有法有依。

    時間設置問題

    浙江省2011年度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集中在9月份上旬開展,由于10、11月份一般為土地農轉用地報批高峰期,因此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否則無法保證規劃更新成果應用于當年的農轉用報批,時間設置過于緊湊。又由于該項工作有統一的標準、較高的要求,因此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質量難以保證。

    工作內容問題

    為保證土地規劃的嚴肅性,防止規劃年度執行和更新演變為土地規劃的修改,浙江省對土地規劃的執行和更新工作內容上進行設置和規定,實行總量控制和依據更新原則,工作的內容包括一是清理2006-2011年期間規劃執行和修改情況;二是將規劃執行和修改情況、建設用地管制分區調整情況、與“二調”、“基本農田劃區定界”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銜接情況更新到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數據庫中,形成最現勢的規劃數據庫。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且對規劃成果變動量較大,難免對規劃的嚴肅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的建議

    機制常態化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執行和更新要與土地利用現狀年度變更一樣,形成常態化更新機制,一年一更新。時間結點為前一年度的12月31日,即可保障前一年規劃修改項目全部批準,又不影響下半年的用地報批。但更新時間可采用一個時間階段,比如4-6月份期間開展,當前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的技術力量基本無法獨立完成該項工作,或采用全程委托專業隊伍完成或者采用國土資源局技術力量與專業作業隊相結合的方法完成,若該項工作集中在短期內完成,由于專業隊數量有限,全省90多個縣,造成專業隊伍任務重,難以保證工作質量。建議在一個時間階段內進行年度執行與更新工作,如2-3個月的時間,即能保證工作質量,又能相對集中的完成該項目工作。

    成果規范化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成果要規范完整,成果資料包括執行和更新的過程數據和更新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資料,具體包括過程中的農轉用資料、土地開發整理資料、農村綜合整治資料、違法用地資料、規劃數據庫修改的資料以及規劃執行和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當然前提是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的技術標準要科學合理,且不能經常變動。成果要以檔案形式進行管理,成果資料要求齊全完整規范。

    方式信息化

    土地規劃成果的執行和更新工作是一項時間緊、任務重、數據多,指標繁的工作,若采用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不僅影響工作的正確性,而且效率低下,因此規劃執行和更新工作必須以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為平臺,充分運用規劃系統中的規劃修改調整、圖形變更、指標管理、歷史數據管理等功能,并以土地利用現狀變更的模式,以增量包的形式進行規劃數據成果的執行和更新工作, 以便快速、準確的生成更新后的規劃成果。

    內容創新化

    規劃數據執行和更新工作可以與土地利用現狀年度變更工作相結合,在變更內容上,土地利用現狀數據變更側重對已經發生的變化或已經審批的地塊變更,包括農轉用、違法用地、新增耕地等。這些內容與規劃年度執行的內容相同。執行項目包括常規的農轉用項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農村綜合整治項目、基本農田的保護落實。更新工作主要是土地規劃修改、規劃預留指標的落實以及省重點項目的指標追加。因此工作內容即要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又能盡可能保障工作內容的全面,盡量與其它土地管理現狀主變更工作相結合,真正實現“一張圖”管理。

    第6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生態概念;規劃評價;“3S”技術;民主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1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6-0066-2

    0 引言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政府調控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加強用地管理,促進土地資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礎和保證。隨著磐安縣城鎮化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原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需求。2005年由我院承擔了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工作,現已進入實施階段。筆者希望通過對該規劃編制中經驗方法和科學創新的總結,為今后土地規劃的科學編制提供借鑒。

    1 夯實基礎提升規劃內涵

    基礎資料的多元性、準確性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根基,脫離根基規劃就像空中樓閣,毫無科學性而言。

    1.1 資料的多元性

    為了使有限的土地空間發揮最大價值,收集和掌握相關行業現狀和未來布局是規劃編制前期的重要工作。磐安縣規劃基礎資料收集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視,為此專門成立了由相關行業組成的土地規劃領導小組。資料收集涵蓋了基期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上一輪土地利用規劃、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基本農田劃定調整及變化、各重點城鎮建設區、工業區、旅游景區、農村宅基地集中區、非農業建設用地、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及實施、生態保護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等數據以及人口、國民經濟、財政收入、糧食產量等基礎性資料。

    1.2 資料的準確性

    規劃的科學性必須建立在以引用資料的現勢性和準確性為前提。規劃中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專家座談、人機互動等技術手段,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科學地、嚴謹地整理分析。實地調查主要是對反映現狀情況的資料到實地進行核實,剔除夸大部分還原真實數據;專家座談的目的是把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人機互動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軟件對現有資料與現勢性強的正射影像或遙感影像(DOM)、數字高程影像(DEM)、矢量數據資料進行套合分析。采用上述技術手段確保基礎數據翔實、可靠。

    2 生態概念在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

    磐安縣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轄區內是錢塘江、甌江、靈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浙中丘陵常綠闊葉林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所以生態概念也成為了貫穿土地規劃的主軸。

    2.1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近年來由于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低碳經濟發展問題受到普遍關注,在規劃中首次引用低碳經濟發展概念,如綠色GDP、萬元二三產業增加耗地量、節能減排、森林覆蓋率等控制性生態指標,通過創新土地利用規劃的技術,形成低碳排放的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2.2 科學劃分生態功能區

    土地規劃遵循“山水樂園、天然氧吧、綠色天堂”的生態理念,并結合生態功能合理劃定了: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公益林保護區、省級公益林保護區、一般生態功能區等。通過科學規劃緩解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矛盾,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 規劃評價方法得到創新

    土地規劃強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對規劃成果的正確性和前瞻性要有科學評價機制,勢必要求評價方式在保證客觀公正的同時具有創新的理念。

    3.1 層次分析法運用

    層次分析法(AHP)是指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在實際土地規劃中各類用地間總是存在著矛盾,為確定磐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供選方案我們采用了層次分析法,進行多方案優化決策。依據磐安縣規劃的目標,首先列出適宜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分目標、準則層和領域層進行重要性分析和權重確定,然后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方案進行評價,確定最佳土地資源規劃方案。

    3.2 戰略環評法運用

    戰略環評法(SEA)是指對政府政策、規劃及計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其中包括我國現在要求的規劃環評,也包括國外已經有的政策環評和計劃環評等環評形式。該評價法在磐安縣規劃中主要應用于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全程式的評價模式,即包括預測性環境影響評價、監控性環境影響評價和后顧性環境影響評價,目的是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通過對規劃方案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使規劃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

    4 地理信息系統(3S)技術得到應用

    3S技術指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一體化技術。20世紀90年代以來,3S技術發展迅速并得到廣泛應用,由于3S技術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對土地屬性信息(包括土地自然屬性、社會經濟屬性、地類、權屬等)、矢量數據(包括土地現狀、規劃用途、空間構型等)存儲、更新、分析、統計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優勢,目前已成為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信息化和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工作現代化的主要手段。

    4.1 遙感(RS)技術的應用

    土地規劃對遙感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在不與研究對象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通過多光譜攝影獲取豐富信息,并利用影像具有的高分辨率和多時相特性,掌握規劃區域土地利用現狀和對發展趨勢進行簡單預測。近年來隨著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和違法監察工作的開展,磐安縣目前現勢性較強的遙感影像有:2009年1月分辨率0.35米正射影像(DOM)、2009年5月分辨率2.5米SPOT5影像、2010年10月分辨率0.61米QuickBird影像。遙感影像在磐安縣土地規劃中的應用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將遙感影像作為基礎圖件分析規劃布局的合理性,如用途分區、基本農田劃定、用地空間布局等方面,減少編制人員對現狀盲目性帶來的規劃偏差;二是利用遙感影像信息豐富,綜合性強等特性,結合圖像處理新技術,分類提取影像信息,作為規劃專題應用研究。

    4.2 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把各種地理信息按照空間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輸入、存儲、檢索、更新、顯示、制圖和綜合分析的管理系統。磐安縣信息系統采用的是浙大萬維縣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系統,該系統是基于ARCGIS平臺開發應用,由管理維護、規劃編制和規劃實施管理三個子系統構成,可進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規劃調整修改、規劃指標庫管理和規劃成果管理等基本操作,并通過C/S和B/S相結合的網絡技術,為今后數據管理提供技術保障。

    4.3 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應用

    GPS RTK技術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地提供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達到厘米級精度。土地規劃用地布局長期以來主要是以1:1萬圖形作為布局底圖,由于比例尺小、圖形直觀效果差,工作中難免出現指標布局過大情況,如何將緊缺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落實到空間布局刀刃上,成為困擾土地規劃編制的難題。磐安縣土地規劃編制中應用了目前比較成熟的GPS RTK技術,對重點規劃項目進行實地預布局測量,將測得的用地界線套合到土地規劃數據中,保證用地布局的準確性,從而提高指標使用效率。

    5 民主規劃進程得到發展

    民主規劃是“規劃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涉及到各行各業,也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所以規劃編制一直注重強調規劃的民主和公眾參與度。

    5.1 傾聽基層群眾聲音

    農村有著廣闊的土地,它是構成土地規劃的基礎,落實群眾想法是構筑和諧社會的著重點。規劃編制中我們深入村莊傾聽百姓的想法,收集村莊建設發展設想和土地生產結構的布局;規劃完成后又組織村民進行聽證,了解基層對規劃實施的可行性分析,目的就是讓群眾參與到規劃中來,解決他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

    5.2 征詢行業發展思路

    因地制宜科學統籌安排各行業用地,協調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離不開每個部門的共同參與。由于國土部門考慮問題的局限性,編制中由不同領域專家組成咨詢委員會,解決行業發展和土地規劃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參與規劃方案設計的評選。

    5.3 接納專家建議

    規劃成果堅持兩級(縣級、市級)評審,一級(省級)驗收的方式,目的就是通過組織專家和領導會審,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力求規劃更貼合實際、發展方向更符合既定目標。

    6 規劃編制存在的不足

    土地規劃是基于現狀框架,對長遠土地利用進行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和設計整套方案,但方案受制于土地空間發展規模的限定和對未來經濟發展預期的判定,難免存在不足之處。

    6.1 土地供需矛盾未能有效緩解

    “十一五”期間磐安縣國民經濟始終保持快速發展,到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48.01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2億,土地有效供給是磐安經濟快速發展堅強的后盾。但通過分析新一輪規劃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我們可以看出,今后土地制約因素并未得到有效緩解,磐安縣2006-2020年允許新增建設用地總量739公頃,截止到2010年底實際已使用372公頃,也就是今后10年平均年用地為36.7公頃,還不到近幾年的一半。

    6.2 空間布局與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不確定性因素的形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總量急劇擴張與經濟結構大幅調整,致使土地規劃的難度加大,一味強調經濟發展束縛于土地規劃,將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二是地方政府作為土地規劃的管理者,掌握了極大的土地調控權力,每一任管理者為了實現政績,對經濟發展方向都有各自的觀點,從而直接影響當初的規劃用地布局。

    6.3 土地復墾任務相當艱巨

    依據磐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性指標,到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903公頃;而規劃基期城鄉建設用地總量為2471公頃,規劃期內新增739公頃;為了達到該指標需進行復墾總量高達307公頃。通過調查研究該指標難以落實主要是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建設用地復墾主要類型為村莊和工礦用地,目前磐安縣該類用地面積只有1315公頃,復墾量約占面積的23.34%;二是項目實施中村莊搬遷補償價格偏低、后續保障等因素的缺乏,群眾積極性不高,建設用地復墾難度正在逐年增加。

    7 結束語

    科學規劃是保證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而有效實施更是確保其快速發展的動力,所謂“三分規劃、七分實施”,這話雖然不一定全對,卻說明了規劃實施的重要性。土地規劃除了體現科學編制外,還需配置必要的市場經濟手段、監督體制、法律約束等強有力措施,使規劃執行具有堅強后盾,從而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 董祚繼,土地規劃的三大核心理念,中國土地,2010.4.

    [2] 弓春芳,對我國當前土地規劃的理性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5.

    [3] 張美華,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武漢大學,2004.

    [4] 周桂芳,朱淑麗,魯春陽.3S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

    [5] 顧孝烈,鮑峰,程效軍.測量學(第三版).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0.

    第7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國土資源;管理

    0.前言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土地違法使用現象非常嚴重,對此,我們要進行嚴肅處理,對于違法建筑予以拆除。在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我國的相關部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保證我國礦產資源的合理規劃與利用。本文對我國土地的規范管理、加強國土資源的規劃以及做好國土資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做好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1.規范土地管理

    土地違法的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我國違法用地比例及問責比例還較高,違法占地現象依然突出。特別是一些縣市的城郊結合部,不少村民不經審批,就在基本農田上建房。有的未經批準占用集體園地建廠,有的邊報邊用違法用地。可見,非法用地,違規建筑成惡性泛濫的態勢。2011年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切實在保障土地供給能力上有新思路,努力在優化資源配置和不斷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上有新舉措,切實在嚴格保護資源上有新作為,努力在服務民生上有新成效。其中,加大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成為全州國土資源工作的重點。衛片執法必須不折不扣的按照部、省、州的安排部署和要求進行,對發現的違法用地,要立即立案;對違法建筑要堅決拆除,對依法應當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違法責任人,要嚴肅處理。同時,將衛片執法檢查工作作為解決我國土地、礦產資源管理存在問題的一次重大機遇,狠抓落實,重點解決好一下問題:解決好守法意識差的問題。通過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深入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樹立依法用地、依法管理氛圍;解決好工作作風問題。以衛片執法檢查為抓手,解決工作作風上存在問題,使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千方百計,抓好每項工作的落實;解決好有效遏制土地違法行為問題。以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為契機,推動長效機制建設,努力從源頭上有效遏制土地、礦產違法行為的多發勢頭;認真解決好我國有些縣市局的工作薄弱環節問題。通過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的開展,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薄弱環節督促指導各縣市規范工作程序,依法管理,從嚴管理。

    2.加強國土資源規劃計劃管理

    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工作。各級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定期進行規劃實施情況評估,采取各項措施,保障土地利用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完成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工作。各級要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工作部署,切實加強市、縣、鄉三級規劃數據庫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工作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強化工作措施,精心組織實施;完成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審查報批工作。已上報省廳審查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縣,要盡快按照省廳審查意見修改完善規劃成果,對規劃成果嚴格把關,確保成果質量;做好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使用管理工作;完成土地整治規劃編制工作。各級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整治目標任務基礎上,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潛力,開展土地整治重大問題研究,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規模布局,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科學編制土地整治規劃。要積極協調當地財政部門,申請規劃編制經費,合理安排規劃編制各項工作,確保市、縣土地整治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進行;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對照國土資源部要求,開展全面清查,發現問題,立即糾正,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各項工作。各地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

    3.對國土管理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做好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為了使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高效、順利的進行,就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搞好國土資源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培訓內容,掌握建庫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性和技術性問題,確保數據庫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實到位,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各級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雙保工作。同時要注意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風氣,提高研究新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持依法行政,發揚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嚴格依法行政,主動思考,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樹立國土資源系統良好形象。在礦產資源管理工作中,要按照以下要求嚴格執行:嚴格監管,規范秩序。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加大基層動態巡查監管力度,做到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建立起反應迅速、長期穩固的聯合執法機制,與公安、安監等部門密切配合,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優化配置,集約開發。認真做好采礦權年度投放計劃編報工作,嚴格控制礦權投放量和礦山規模標準,確保礦權總量不增加。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積極引導和鼓勵礦山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機制,科學管理。完善常態化管理機制,及時掌控礦產開發秩序動向。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礦業秩序監控的密度和廣度;深化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壓縮審批事項,明確辦理規程、辦件時限、承辦人員及承辦責任,實行審批辦件無縫銜接。

    第8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關鍵詞:MAS/LUCC模型 蟻群算法 多智能體 洱海流域

    中圖分類號:T208;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4)02-0128-04

    Abstract: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Erhai Lake Basin land use / land cover’s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establishs a model of land-use cover change (MAS / LUCC model) based o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nd multi-agent .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making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up to 78.1%. By the Erhai basin simulation of changes in land use types, for strengthening watershe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coordination Valle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rhai Lake Basin.

    Key Words:MAS / LUCC Model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Multi-agent Erhai Lake Basin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是一個不可再生的重要資源,人們對其的需求越來越大,土地供不應求的局勢越來越嚴重。人們在利用土地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直接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蓋(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簡稱LUCC)的劇烈變化,對生態環境、生態效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這樣的一個復合系統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如何在時空上合理的分配土地,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因此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們建立了一系列模型,來模擬LUCC的變化。ABM是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基礎上,對元胞自動機、計算機仿真理論的一種新的拓展[2]。很多學者將ABM引入到LUCC研究中,提出了基于智能體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模型(ABM/LUCC)。主要研究領域有城市土地利用變化模擬、農業土地利用變化模擬、自然資源管理應用模擬等[3]。ABM/LUCC模型被認為是未來研究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研究趨勢。

    本文探究并建立了基于蟻群算法和多智能體的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模型(MAS/LUCC模型),模擬了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的時空演變過程,通過對該洱海流域的用地類型變化進行模擬研究,對于加強洱海流域的環境保護與開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協調流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為實現洱海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2 模型總體設計

    MAS/LUCC模型分為兩部分:環境要素層(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多智能體層。其中環境要素層包括自然環境要素層(坡度、坡向、海拔等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要素層(房價、人口分布、GDP)所有的這些環境要素應該具有相同地理位置(即處于相同的區域范圍內)。環境要素層作為智能體的活動環境,多智能體作用于環境,環境反過來影響智能體的決策行為。

    多智能體層是由多種智能體構成,這些智能體在環境要素層上根據一定的移動規則,并且結合環境因素層的各種影響因素決定土地類型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創建轉換規則促使土地利用格局發生變化。多智能體的行為規則制定需要考慮多種因素,鄰域土地利用狀態,各種環境要素等均作為智能體行為決策規則制定的參考因素。由于數據的限制和研究區域的實際情況,此次實驗多智能體層的智能體是具有決策行為的政府Agent;和具有智能選擇居住環境能力的居民Agent。這些智能體的個數開始時可以隨機產生,也可以人工定義,經過模型的反復運行檢測最終確定一個合理的智能體數目以達到更高的模擬精度。MAS/LUCC模型的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3 環境要素層

    本論文以洱海流域為例,通過對流域土地利用動態度指數和土地利用轉移比重矩陣的分析,綜合考慮洱海流域的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最終在模擬洱海流域土地利用變化時空過程模型中,考慮了影響智能體行為的距離因子(距居民點距離、距道路距離、距水系距離)、鄰域單元數因子、社會屬性(GDP、人口、房價)、自然因子(坡度、高程、坡向)、鄰域影響因子(林地、園地、草地、耕地、濕地、建筑用地、水體、裸地8種土地利用類型)等17個影響因子。

    其中距離因子由ArcGIS空間分析模塊中的Distance模塊獲取、鄰域單元數因子由Focal functions of ARC/INFO GRID(7×7窗口)模塊獲得、自然因子由Spatial Analyst Tools模塊中的Slope、Aspect等工具處理得到。本論文模型是以柵格數據為基礎的,為能與此模型相結合,所有數據要轉換成柵格數據,并且每一個模擬單元表示200m*200m大小的分辨率,同時為了體現這些環境要素數據對模型中土地利用類型轉換概率的影響,需把所有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當前柵格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即把其轉換為0~1之間的數據。最后將所有的柵格數據轉化為模型能夠識別的二進制數據。

    4 智能體層

    4.1 政府Agent

    政府在模型中被抽象成一個具有宏觀調控作用的政府Agent。政府宏觀調控整個區域的土地利用規劃,對研究區域土地利用變化起到決定的作用,并引導整個流域土地利用的格局。政府規劃土地利用變化在遵循國家可持續發展理論,遵循最大空間效益準則的基礎上,通過最少的土地資源來或得最大的空間效益[4]。對于要開發的區域,政府得根據居民的意愿,來綜合區域的總體規劃最終做出決策。政府根據總體規劃提出土地規劃,并遵循土地利用規劃的二個目標與約束:

    4.1.1 基于空間集聚的優化目標

    這里所說的空間集聚可以理解為土地利用類型的緊湊度,簡單理解為某一種土地利用類型連成片的程度。衡量某一土地利用是否緊湊,即需要分析其緊湊度,必須考慮其周圍的土地利用類型即鄰域用地類型,統計同一種用地類型連成片的比率。本文用目標函數f(u)表示土地利用的緊湊度,如公式(1.1)所示土地利用單元Cellij變化為土地用途K,bijk表示單元Cellij的7X7鄰域內土地利用單元也為用途K的數量。

    其中Xijk表示類型為k的單元Xij,為一個二維向量,如用途為k,則為1,否則為0。

    4.1.2 基于最小規劃成本的優化目標

    規劃成本土地從一種利用狀態轉換為另一種利用狀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即成本,成本投入越少,表示轉換相對容易。本文從當前土地適宜性以及土地類型之間轉化分析來建立規劃成本目標函數,如下:

    其中Sn表示每一個柵格地塊適宜的某種土地利用類型,n表示用地類型取值1-8,S1-S8分別表示宜耕、宜園、宜林、宜建、宜草、宜水、宜裸、宜濕;w1-w9分別表示每種影響因子的權重隨著n的變化而變化,這些權重用matlab計算所得;x1-x9是9種環境因子,分別是坡度、坡向、高程、距道路距離、距水系距離、距居民點距離、房價、人口分布和GDP經過標準化處理所得。c為當前土地利用類型,f為轉換類型,Pcf是類型c轉換成f的轉換系數,Pcf值受土地的領域特征、土地自身的適宜性等影響,應當根據研究區實際設置,可以在規劃區取相同的值,也可以根據用地條件劃分不同的用地區,從而設定不同的值,這個值的獲取遵循約束規則,c不能轉換成f話,則相應的Pcf=0。Sn值越大表示越傾向于該類轉換的發生,越小就越限制其發生。上式表明:土地的利用方式都向著各自最優的方向轉變,那么總的轉換系數值就越大,規劃成本就越小,相應的方案就容易被接收;反之,規劃成本越高,相應的規劃方案就會被拒絕。

    4.2 居民Agent

    一個居民Agent代表一定比例居民,每個居民Agent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選擇偏好,通過蟻群算法尋找最大效用值的居住地塊,從而改變流域范圍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根據云南省統計年鑒上居民的收入情況將研究區域居民智能體分為三類: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所占比例分別為19%、64%和17%。

    根據黎夏研究成果,結合動態隨機模型[5]和離散選擇模型[6],研究了居民選址行為決策的內在機理,結果表明某一候選元胞地塊Landij對第t個居民Agent的最大效用值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通過對研究區域的調查研究發現,低收入居民選擇居住用地時對于房價的要求比較高而對于環境適宜度、公共設施便利性的要求比較低;而高收入群體則相反,他們對于房價的要求不高,但傾向于選擇環境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居住;中等收入的居民則綜合考慮這幾方面因素,對各項指標的要求居于以上兩者之間。(圖2)即是各類收入不同的居民智能體對房價、環境適宜度等不同影響因素的選擇權重,權重值越高表明此類智能體選擇位置用地時對此類影響因素考慮越多。

    居民選擇居住用地時,由于候選位置數量比較龐大,利用傳統的窮盡方法尋找需要大量的運算時間,本項目采用蟻群算法來解決效率問題。一個基本的蟻群算法一般包括四個部分[7]:定義目標函數;定義啟發函數;信息素更新策略;禁忌表調整策略(保證螞蟻不走重復的路徑)。根據居民Agent選址的決策規則,對選址應用的蟻群算法進行改進,改進后的蟻群算法按以下順序構建。

    4.2.1 定義目標函數

    根據居民的決策行為,并綜合考慮轉換規則,以及轉換成本,因此把公式(1)、(3)定為目標函數。

    4.2.2 定義啟發函數

    根據居民決策行為,人們總是傾向選擇最大效用值的位置,因此把最大效用值U(t,ij)作為選址目標時,可使目標函數趨于最優化。因此,選址啟發函數設定如公式(5):

    4.2.3 信息素更新

    建立信息素更新策略是蟻群算法構建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采用了二種信息素更新技術,分別為全局更新、局部更新策略,以避免產生局部最優路徑。而信息素更新則包括:智能體經過柵格時釋放的信息量和每運行一個tick揮發掉的信息量。在全局信息素更新的方法中,流域中的每個柵格信息素都重新設置為初始的信息素水平,根據前人研究經驗,本文采用0.01;而局部信息素更新方法是借鑒何晉強、黎夏[8]等的研究成果采取信息素遞減擴散的策略對信息素進行更新。其方法是以柵格為中心,在指定長度為邊長的正方形區域內,按信息素增量從中心向四周遞減的策略更新信息素,公式如下所示:

    4.2.4 禁忌表

    在TSP問題中,禁忌表主要用于記錄螞蟻已經走過的城市。根據居民Agent選址問題的實際情況,可設計禁忌表存取已經考慮過的用地位置、不可作為目標用途的用地單元等。

    4.2.5 選擇函數的改進

    轉換的可取性和螞蟻經過的路徑信息素濃度是螞蟻選擇土地變化的兩個要素。要想實現這兩個要素的合理結合,蟻群算法的選擇概率必須被很好的定義。由于基本蟻群算法的選擇概率的過于復雜、計算效率較低等原因,本文對基本蟻群算法提出的選擇概率基本計算公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算法有兩個優點,首先是簡化了算法,只用一個參數來描述信息素濃度和轉換趨勢的相關性,第二個是改進算法中用乘法操作來代替乘冪操作,提高了計算效率。在改進的算法中設計第k只螞蟻選擇土地用途從趁型i到類型j的概率計算公式為如下:

    5 模型實現

    首先,本研究經過對Repast J進行了漢化,使其能夠顯示漢字。其次運用Java語言基于Repast進行二次開發,將上述智能體的行為規則等代碼化,將上述二進制的數據導入到模型的相對路徑下使其能參與模型的運算;經過反復運行模型,對比其精度,最終把每個tick其能參與模型的運算;把每個Tick計算設為一秒,從而使得可以方便的看出運行到哪一年。其中兩類智能體:政府智能體、居民智能體;模型初始時,把政府智能體和居民智能體隨機地分布在智能體模型的環境層中,根據上述居民Agent移動規則在環境中移動,并作出相應的行為決策。由于每秒鐘,用肉眼看不出土地類型的變化,因此在本研究中,把土地利用類型數量同時也用統計圖顯示出來,其中有八條顯示線來表達八類土地利用類型的數量變化。以達到直觀明了的效果。運行界面如圖3所示:

    6 模擬結果與驗證

    模型以2000年的流域土地利用分類圖作為模型的初始數據,預測模擬了洱海流域2010年的土地利用類型與結構,流域內土地利用變化模擬過程如(圖4)所示。

    此次試驗采用逐點對比法和整體對比法兩種統計方法來檢驗模擬結果。逐點對比法是將模擬的結果和實際情況迭置起來進行統計,再逐點對比計算其精度;整體對比法所關注的是模擬出來的整體空間格局分布情況。將2000年洱海流域用地類型模擬結果(圖5中)與實際土地分類(圖5左)運用逐點對比的方法,得到精度最大值為78.1%。

    點對點精度高不一定反映出模擬結果是最佳的,只能說明在流域尺度且周期不是很長的范圍內土地利用類型不會發生大面積改變。但在同樣的面積數量下,可以有多種空間的布局。為了能評價模擬結果的空間分布與實際結果的空間分布是否一致。選用反映模擬數據與歷史真實檢驗數據之間空間分布的相似性的L-S(Lee-Sallee)指數。L-S形狀指數指的是數據單元的空間交集和并集面積之比,它可以反映兩個數據層面數據空間的相似性,其公式為:

    (8)

    A0,A1分別表示模擬數據、真實數據,L的取值范圍在[0,1]之間。但在實際計算過程其值一般只能達到0.3-0.7之間。L指數的計算在matlab中編程實現,簡單且容易操作。在點對點精度達到目標的情況下,采用模擬數據與檢驗數據之間空間分布的相似性L-S(Lee-Sallee)指數來反映空間布局的一致性(L-S指數如表1所示)。

    以上總形狀指數達到0.5024,具有很好的空間相似性。除了濕地以外,其余土地類型的形狀指數都大于0.3,達到形狀指數所要體現的空間布局的標準。近年來,大理州政府加強對洱海流域人工濕地的建設,因此模擬值和實際值存在一定差距,但總體的趨勢是一致的。綜上所述點對點精度和L-S指數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標準,證明了模型模擬結果的可信度和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模擬了洱海流域2020年的土地利用狀況(圖5右)。

    參考文獻

    [1]劉彥隨,陳百明.中國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3):324-330.

    [2]孟憲春,丁承君,段萍等.多智能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狀[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No.3.2006.

    [3]唐華俊,吳文斌,楊鵬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LUCC)模型研究進展[J].地理學報,2009;64(4):456-468.

    [4]黎夏,葉嘉安.基于遙感和GIS的輔助規劃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可持續土地開發為例[J].遙感學報,1999;3(3):215-220.

    [5]McFadden D.Conditional Logit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Choice Behavior[A]// Zarembka P(ed.).Frontiers in Econometrics [C]. Academic Press,1974.

    [6]McFadden D. Modeling the choice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in spatial interaction theory and planning models[A]// Karlqvist A,Lundqvist L, Snickars F,et al.(eds.).Spatial Interaction Theory and Planning Models[C].North Holland Amsterdam,1978.

    第9篇:土地利用規劃成果范文

    第一條為規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查和報批,提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科學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具體承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行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土地宏觀調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規劃城鄉建設和統籌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重要依據。

    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編制的城市、村鎮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專項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四條編制和審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部門落實規劃編制工作經費,保障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章規劃編制

    第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為國家、省、市、縣和鄉(鎮)五級。

    根據需要可編制跨行政區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村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各地應當在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對村莊土地利用的總體布局作出科學規劃和統籌安排。

    第七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方針。

    第八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前,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現行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開展基礎調查、重大問題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前期工作基礎上,以真實、準確、合法的土地調查基礎數據為依據,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

    前款規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包括:規劃背景,指導思想和原則,土地利用戰略定位和目標,土地利用規模、結構與布局總體安排,規劃實施措施等內容。

    第十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經審查通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與所在地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同步編制。

    第十一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對涉及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區域和城鄉協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利用結構布局優化、土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重大問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專題研究和論證。

    第十二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征求各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十三條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的重大問題,可以向社會公眾征詢解決方案。

    對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利益的規劃內容,應當舉行聽證會,充分聽取公眾的意見。

    采取聽證會形式聽取意見的,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的程序進行。

    第十四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相關方面專家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論證,論證意見及采納情況應當作為報送審查材料一并上報。

    第十五條承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具體編制工作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具有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工作業績;

    (三)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

    (四)有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單位目錄。

    第三章規劃內容

    第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現行規劃實施情況評估;

    (二)規劃背景與土地供需形勢分析;

    (三)土地利用戰略;

    (四)規劃主要目標的確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建設用地規模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結構、布局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優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別化政策;

    (七)規劃實施的責任與保障措施。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簡化前款規定的內容。

    第十七條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國家級土地利用任務的落實情況;

    (二)重大土地利用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各區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對市(地)級土地利用的調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專項安排;

    (六)規劃實施的機制創新。

    第十八條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省級土地利用任務的落實;

    (二)土地利用規模、結構與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區及分區管制規則;

    (四)中心城區土地利用控制;

    (五)對縣級土地利用的調控;

    (六)重點工程安排;

    (七)規劃實施的責任落實。

    前款第(四)項規定的中心城區,包括城市主城區及其相關聯的功能組團,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點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確定規劃期內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與布局安排,劃定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的擴展邊界。

    第十九條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市級土地利用任務的落實;

    (二)土地利用規模、結構和布局的具體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區及其管制規則;

    (四)城鎮村用地擴展邊界的劃定;

    (五)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重點區域的確定。

    第二十條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基本農田地塊的落實;

    (二)縣級規劃中土地用途分區、布局與邊界的落實;

    (三)各地塊土地用途的確定;

    (四)鎮和農村居民點用地擴展邊界的劃定;

    (五)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

    (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附圖。

    前款第(二)項規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附圖,包括規劃現狀圖、專題規劃圖和規劃分析圖。

    第二十二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依據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

    第四章審查和報批

    第二十三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報批,分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審查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報批兩個階段。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逐級上報審批機關同級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第二十四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基礎數據、規劃目標、土地利用結構與空間布局調整等內容進行審查。

    第二十五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未通過審查的,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審查意見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重新申報審查。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通過審查后,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審查通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二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的原則,自上而下審查報批。

    第二十七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報批,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規劃文本及說明;

    (二)規劃圖件;

    (三)專題研究報告;

    (四)規劃成果數據庫;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見及論證情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審查意見及修改落實情況、公眾聽證材料等。

    第二十八條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人民政府轉來的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并自收到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規劃審查工作。

    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較大分歧時,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各方進行協調。因特殊情況,確需延長規劃審查期限的,可以延長審查。

    第二十九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下列規定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審查:

    (一)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

    (二)國家有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項方針、政策;

    (三)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四)土地利用相關規劃;

    (五)其他可以依據的基礎調查資料等。

    第三十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點內容包括:

    (一)現行規劃實施評價;

    (二)規劃編制原則與指導思想;

    (三)戰略定位與規劃目標;

    (四)土地利用結構、規模、布局和時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標分解情況;

    (六)規劃銜接協調論證情況和公眾參與情況;

    (七)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審查情況和相關部門意見,提出明確的審查結論,提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編制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行業主管部門可以結合本行業特點編制行業土地利用規劃。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行業土地利用規劃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最新69成人精品毛片|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久久伊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成人黄色片|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