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護理教育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教育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理教育的概念

    第1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這幾年推動較火的新課改實施,使得創新式的教育理念與傳統教學方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課改實施將徹底改變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融入了創新式的教學理念,運用創新式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教學效率普遍提高。

    一、加強對教學情境的創建

    新課改實施背景下,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盡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完全脫離于生活本身。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在人們解決生活問題中找到數學知識應用的技巧。為此,教師必須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素材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在學生面前。盡量為學生構建生活情景,融入數學知識,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小明周末和父母去逛街,正巧趕上商店的衣服打折,服務員告訴小明最低可享7折優惠,那么,當喜歡上一件400元的衣服時,小明至少需要花多少錢才能夠把它帶回家呢?”這種生活情境是學生常見到的,如果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之后,就會很快給出答案,也能解決這一難題,從而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二、重視實踐教學

    為了迎合新課改實施理念,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就一定要充分結合實踐性特點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內容時,教師要利用實踐教學法引導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分別自己動手畫三角形,觀察三角形的特征,然后小組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和溝通,最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總結小組意見。這樣就使得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每個小組都發表自己的觀點,相互之間學習和借鑒,使得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活動開展,自我總結教學特點,進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不同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適當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另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也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各種教學實例講解過程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講解。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直線延伸的展示:先在屏幕上畫一個點,然后由點向兩端無限延伸,這就把直線的定義清晰地表示出來了,變抽象、微觀的定義為生動、形象的直觀展示。又如,在講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地圖展現給學生,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可以有很多條路到達。但是,學生對所有的路徑進行測量后,發現兩點之間的直線路徑是最短的。經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恍然大悟,對數學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進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也提升了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四、數形結合教學方法的運用

    初中數學學科本身具備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數形結合的創新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迎合新課改實施理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就必須有效實施數形結合的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也使得數學教學開展變得更加簡單,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比如,在學次函數內容時,學生往往會感覺學習起來很吃力,不好理解和應用。為此,教師就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教學引導,使得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只有完全契合新課改實施教學理念,不斷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教師不斷改革創新,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為社會培育更多的合格型人才。

    參考文獻:

    第2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我女兒5歲,被診斷患了皮肌炎。請問,皮肌炎是什么病,怎么治療,平時怎么護理?

    讀者 陳艷梅

    陳艷梅讀者:

    皮肌炎是一種對皮膚和肌肉傷害較大的疾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比較集中在5~14歲,女孩患病率是男孩的兩倍,容易導致鈣質沉著和血管炎,造成殘廢和器官受損。

    皮疹和肌無力是最常見的皮肌炎早期癥狀,二者可同時或先后出現。患者面部以眼瞼為中心出現紫紅色浮腫性紅斑,在指關節、肘、膝關節處也可見紅斑;肌肉發生炎癥和變性,引起肌無力;某些患兒可因關節炎、關節疼痛腫脹而拒絕走路和運動,年齡較小的兒童表現為煩躁,需要家長抱著。隨著疾病的發展,爬樓梯和下床都可能成問題。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多在三年內逐漸恢復。除了積極接受治療,孩子平時應盡量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肌肉損傷;家長可多給孩子按摩,以防肌肉和關節攣縮;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食物,防止嗆咳。紫外線照射會加重皮損,故應盡量避免日光直射,外出時要戴帽子、手套或使用防曬霜等。

    醫生 劉敏行

    長了蒜頭鼻該不該矯正?

    我女兒今年13歲,因為長了一個難看的蒜頭鼻而自卑,整天用夾子夾。請問,蒜頭鼻算不算畸形?對健康有害嗎?該不該矯正?

    讀者 周近瓊

    周近瓊讀者:

    蒜頭鼻從外觀上看是鼻頭大、鼻翼寬而且肥厚、鼻梁低,就像一個蒜頭。蒜頭鼻主要是由于鼻頭部皮下脂肪和纖維組織厚,鼻翼軟骨增生,鼻翼軟骨角度過大及后縮造成的。蒜頭鼻雖然也算是一種鼻部畸形,但并不影響身體機能,對健康沒有危害。選擇做蒜頭鼻矯正手術的人,大多數是出于美觀方面的考慮。

    有人認為蒜頭鼻會導致打鼾,其實是誤解。打鼾主要與睡覺環境、自身的健康狀況有關。醫學研究表明,心腦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打鼾的概率較高,體型較胖者也較容易出現打鼾的現象,卻沒有證據表明打鼾與蒜頭鼻有關系。

    如果選擇做鼻部整形手術,可以考慮自體軟骨隆鼻術,即取出造成鼻頭肥厚的多余軟骨進行隆鼻,使鼻頭縮小,鼻梁自然挺拔。除此之外,矯正手術還有鼻頭軟骨切除術、鼻翼軟骨內收縫合術等。

    如今非常流行的美鼻夾不會對美容有幫助,而且,美鼻夾夾鼻子很容易使鼻頭皮下組織挫傷、軟骨損壞,進而引發炎癥和腫脹,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鼻黏膜受損,影響嗅覺、呼吸等,建議不要嘗試。

    有人擔心,手術切除部分鼻部軟骨縮小鼻頭后,軟骨還會增生,矯正的效果不持久。其實不必擔心,因為18歲以上的成年人做軟骨切除是不會再長的。鼻翼縮小的方法只能是切除內收,手術護理得比較好的話,是永久性的。所以,建議您的孩子18歲以后再做整形手術。

    醫生 黎暉

    經期減肥術真的那么靈嗎?

    我今年27歲,身體較胖,用了很多方法減肥,效果都不佳。有人建議我利用經期減肥術,具體方法是經期節食、經期吃辣、經期暴走等。這些奇怪的方法聽起來就讓人恐懼,但為了減肥我什么都想嘗試。請問,經期減肥真的那么靈嗎?別受了罪卻收不到效果啊!

    讀者 王玉津

    王玉津讀者:

    經期減肥術是偽科學,不但不能減肥,而且對身體有危害,不可嘗試。流行的經期減肥術主要有以下六種方法,下面一一分析:

    第一,經期節食法。一些女性朋友認為,在經期里,女人身體代謝速度加快,如果狠狠心節食,就會使脂肪快速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其實,這種極端的經期節食法不但不能讓體重降下來,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當經期一過,身體就會產生強烈的進食欲望,會不自覺地進食大量的食物,而大量的脂肪和熱量遠遠超過了新陳代謝的最高限度,就會轉化為贅肉囤積在身體上,反而讓自己越減越肥。

    第二,經期吃減肥藥。吃減肥藥是近年來較為盛行的一種減肥方法,很受女性朋友的青睞,但經期吃減肥藥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數減肥藥是通過抑制腸胃消化來實現減肥的,如果在經期大量服用,會導致體內荷爾蒙分泌出現紊亂,腸胃消化代謝功能微弱,不但不能減肥,體內皮下脂肪量甚至會逐漸增多,體重也會慢慢地增加。另外,經期吃減肥藥還會引起月經不調。

    第三,經期吃辣。辛辣食物對腸胃的蠕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些女性朋友誤以為,在經期吃辛辣食物,可以促使消化功能更旺盛,從而將脂肪快速地消耗掉。其實,經期是女性一個月中身體最脆弱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過多地吃辣的食物,會使腸胃受到強烈刺激而不斷收縮,反而會讓整個代謝的速度減慢,有時甚至會出現痛經。所以,在經期不適宜進食刺激性強的食物。如果在經期想通過飲食來減肥,最好的飲食方法就是吃一些容易消化且營養價值較高的清淡食物,例如綠色蔬菜、魚肉等。

    第四,經期做肌肉運動。運動是減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一些女性在經期內也堅持運動,而且認為這時的高強度運動事半功倍。其實,在經期內進行輕緩的運動的確容易讓體重下降,但是如果采用了錯誤的鍛煉方式,反而容易讓肌肉變得發達,身體變得粗壯。女性朋友要分清楚哪些運動方式是鍛煉肌肉的,哪些運動能消耗脂肪。一般情況下,肌肉鍛煉并不能消耗脂肪,只能幫助塑造肌肉線條。在經期內,最好的減肥運動是有氧運動,例如慢跑。

    第五,經期捶打腰背。女性朋友在經期內通常會感到腰酸背痛。有些缺乏科學依據的減肥資訊說,在經期內可以多多地用雙手捶打腰背,這樣不但可以舒緩身體的酸痛感覺,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的代謝,達到顯著的瘦身效果。其實,女性在經期內出現的腰酸背痛,主要是盆腔充血導致的,如果在這個時候用力捶打腰背的話,會讓盆腔受到一定的刺激,導致經血增多。當然,捶打腰背也不能促使新陳代謝更旺盛,更難以減掉身體上囤積的脂肪。

    第六,經期內喝茶水。喝茶對于減肥有良好的功效,許多女性朋友有喝茶的習慣,在經期內也不間斷,甚至認為在經期內喝茶對減肥有神奇的功效。事實上,這是誤解。在經期內,女性體內血液循環加快,如果在這個時候喝茶,茶中的單寧酸成分會阻礙鐵元素在腸胃中的吸收,不利于腸胃的蠕動和代謝功能發揮作用。久而久之,身體會因為缺少鐵元素而引起貧血。

    醫生 田雨生

    治療乳癰能用抗生素嗎?

    我分娩三周了,奶水很足,可是前不久感覺脹痛,還有發熱感覺,到醫院檢查,是患了乳癰,即急性乳腺炎。醫生要給我注射抗生素,還開了口服的抗生素,我都拒絕了,因為我擔心對寶寶不利。但是乳癰怎么治療呢?治療乳癰能用抗生素嗎?

    讀者 羅群英

    羅群英讀者:

    中醫稱急性乳腺炎為乳癰,多發于哺乳2~4周,癥狀是脹痛、全身惡寒、發熱。乳癰的早期癥狀是乳汁蓄積,媽媽們應引起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治療乳癰首先是保障乳汁的通暢,因為乳通則痛減,結塊就會消失。早期的結塊其實是蓄積的乳汁,時間一長就難以再通暢。許多患者對疼痛難以忍受,希望盡快消除癥狀,但除非出現高熱、血象升高等癥狀,不建議使用抗生素,因為過早、過多使用抗生素,一來會使乳汁明顯減少,二來使阻滯的乳汁更難排出。

    在乳癰早期,建議嘗試中醫藥治療。中藥清熱解毒、通乳消腫效果良好,另外,中藥外敷、按摩通乳對治療乳癰也很有效。乳癰早期未成膿,患者未見高熱,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也可繼續哺乳。如不想在發熱期哺乳,應定時排乳,為日后再哺乳做好準備。為緩解乳脹,有些女性使用吸奶器吸奶,但過大的,只在、乳暈處吸乳,力度不夠,乳汁仍然蓄積。正確的排乳,應將輕輕托起,用適當的力度從的外周向處進行擠壓排乳,尤其有結塊處,應反復揉和擠壓。

    乳癰影響哺乳,所以重在預防。先天性內陷是患乳癰的重要原因之一。內陷說明先天發育有缺陷,同時,內陷容易使污垢沉積,繼而感染引發乳癰,所以內陷者應該在妊娠前進行矯正。

    有的女性并無內陷也發生乳癰,則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如佩戴不合適的胸罩。有12~15條乳管口,乳管口的開口非常小,如有化纖物將其堵塞就可能造成乳汁不通暢。有的母親對哺乳的時間沒有概念,使乳汁長時間蓄積在中,蓄積時間長也是發病的原因之一。另外,嬰兒含乳時間過長也有可能引起感染。這些細節對誘發乳癰都有影響。

    由于妊娠期也可發生急性乳腺炎,故在妊娠中后期,的保健就應得到重視:每天用熱水清洗,有先天性內陷者,可以選75%酒精進行清洗。后期(妊娠七八個月后)可以適度地用手擠壓,力度要輕柔。

    醫生 沈萍

    老年人常服安眠藥有害處嗎?

    我父親今年68歲,患有失眠癥,久治不愈,每天都要借助安眠藥入睡。請問,老年人常服安眠藥有害處嗎?

    讀者 孟慧玲

    孟慧玲讀者:

    患有較嚴重失眠癥的老年人,服用安眠藥可縮短入睡時間,減少睡眠中覺醒次數,延長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因而適當服用安眠藥對身心健康有一定幫助。患有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短期服用安眠藥可以減輕疼痛,消除緊張、煩躁等心理癥狀,增強體力,有利于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老年人服用安眠藥對身體也會有許多不良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白天遺留鎮靜作用。晚間服用安眠藥,特別是服用劑量較大時,第二天會出現遺留鎮靜現象,表現為打瞌睡或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指肌肉力量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出現障礙,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及協調發生紊亂,以及不能維持軀體姿勢和平衡等。

    2.安眠藥耐受性增加。長期服用安眠藥,劑量會不斷增加。

    3.依賴性增強。服用安眠藥易成癮,戒除十分困難。

    4.出現戒除綜合征。長期大劑量服用安眠藥,突然停藥可出現譫妄性失眠、昏迷、厭食、焦慮和抽搐等癥狀。因此停用安眠藥必須緩慢進行,逐漸減量。

    5.過敏反應。某些對安眠藥敏感的老人,常會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

    6.對內臟的副作用。長期大劑量服用安眠藥,對肝腎功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失眠不應首選安眠藥,而應以生活調理、健身運動等方式幫助睡眠;如果失眠嚴重影響生活,以短時服用安眠藥為好。已養成長期服用安眠藥習慣的老人,應當逐漸減少劑量,最后停用。

    醫生 吳珺

    老年人如何科學飲奶?

    前不久,我將在農村的父母接到城市與我一起生活。他們都已70多歲,身體健康。我在家里備了牛奶,要求他們天天喝,可他們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不是忘喝就是多喝、少喝,我說多了他們又嫌我嘮叨。所以,請醫生給點權威的意見,老年人如何科學飲奶?

    讀者 代輝

    代輝讀者:

    老年人天天飲奶是個好習慣,不過也要注意一些細節。

    1.每天飲多少奶?老年人常飲奶,可以獲得優質蛋白質、鈣、維生素A、乳清酸及其他多種營養素,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增強體質。但飲奶不是多多益善,老年人每天應喝1~2杯牛奶,每天喝2杯奶就可以滿足50%以上鈣的需求。

    2.何時飲奶好?一般來說,只要需要,一天中任何時間都可以飲奶。但是,飲奶的速度不要太快,不要集中一次喝兩大杯,分開喝有利營養均衡攝入。

    3.飯前飲奶還是飯后飲奶好?按一般規律,就餐時或餐后飲奶比較科學。因為在餐前飲奶有可能影響正餐,如果在距離晚餐前一小時飲奶的話,有可能影響晚餐的胃口。餐后飲奶更科學,如午餐或晚餐后飲上一杯酸奶,使人口感清爽,還能促進消化。最好不要在臨睡時飲奶,以免引起胃部飽脹不適。有的人早上空腹飲一杯奶就去鍛煉也不科學,最好在飲奶時加一些主食,如一片面包等,可以使營養搭配更合理。

    4.豆漿能代替牛奶嗎?豆漿是一種很好的食品,所含蛋白質也是優質蛋白質,但是從補鈣的角度來看,豆漿不能替代牛奶。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提供的數據,每100毫升豆漿中含鈣10毫克,只相當于牛奶的1/10。

    5.飲奶腸胃不舒服怎么辦?有些人飲奶會脹氣或腹瀉。這種情況在我國老年人中比較多見,大多數是由于小腸中消化牛奶的乳糖酶缺乏所致。如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改喝酸奶或低乳糖奶,也可以試試從少量飲奶開始,幾個星期后會促使乳糖酶的分泌來改善喝奶脹氣的情況。

    6.飲奶時能吃鈣片嗎?飲奶時對吃鈣片沒有嚴格的禁忌,但是最好不要放在一起吃。牛奶是含鈣豐富的食品,加上鈣片,有可能一次鈣的攝入量過高,這樣不利于鈣的均衡吸收利用。同時,不要把含草酸高的食物和牛奶放在同一餐或同一時間吃,這樣會減少鈣的攝入。含草酸高的食物主要有菠菜、豆類、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草莓及甘藍菜科蔬菜、酒精、咖啡、無花果干、羊肉、核果、紅茶等。

    醫生 唐寶民

    節欲能改善質量嗎?

    我結婚7年了,一直未能生育。醫生診斷說,我丈夫的質量不高,建議我們節欲,以提高質量。請問,性生活的頻率和質量有關系嗎?一周幾次的性生活頻率才能保證質量?

    讀者 趙杰

    趙杰讀者:

    通常情況下,為了優生優育,醫生常會建議育齡夫婦,性生活不要過于頻繁,一周三次左右即可,以保證質量,因為太頻繁的性生活會導致質量下降。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人工授精所用應在節欲2~7天后提取。

    以色列的醫學研究人員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研究發現,參加試驗的3506名數目較少的男性,在節制性生活時間不同的情況下,的濃度、健康概率以及活躍程度出現較大的差異。濃度的最高點出現在節欲一天之后,隨后開始迅速走低;活躍性最高點也同樣出現在節欲一天之后,隨后會慢慢下降;健康概率在節欲后1~2天內達到最高點,并保持了7天之久。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由于量少而不育的患者要想得到高質量的,應該在節欲一天之后提取樣本,或者進行性生活。此外,研究人員還建議,節欲時間一定不要超過十天,否則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第3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多元文化護理;護理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即提高人的文化品位[1]。近年來,多元護理文化作為全新的文化形式展現在護理教育工作者面前,護理教育必須以深刻的思考、適當的方式和積極的態度做出主動的回應。隨著護理職能的轉變,現代護士的角色也向多元化發展,如何培養出更全面優秀的護理專業學生是護理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

    1 多元文化護理

    1.1 多元文化護理的概念

    由于人的職業、地位、民族、信仰、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輕重也不同,要使千差萬別的人都能達到治療和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由此也體現出了護理文化的多元性。

    多元文化護理是指對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進行探討并分析,重點研究其不同傳統生活方式、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人民的信念和價值觀,并運用這些知識為不同民族的人民進行共性和異性的護理[2]。其內涵是將多種文化滲透到護理實踐中,對服務對象施以全程整體的護理,以維持健康。

    1.2 多元文化護理的特征

    1.2.1 學科理論體系多元化護理學是一門以醫學、人文、社會等諸多學科領域知識為理論基礎的綜合應用學科,其理論體系具有多元文化特征,且呈動態變化。

    1.2.2 護理對象多元化隨著國內大中型城市的開放性加大,外籍人員來華的數量越來越多,護理工作的對象將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由于他們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等方面的特殊性,護患雙方在健康與生命、尊重與褻瀆、熱情與冒犯等方方面面會存在觀念上的差異。

    1.2.3 多元護理文化與時俱進性當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轉化,護理模式由功能制護理向整體護理轉化的時候,護理文化也將被賦予了新的內涵[3]。同一切文化形態一樣,護理文化必須與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相適應。因此,一定時期的護理文化,應該是這一時期護理職業或護理人員文化觀念、服務理念、價值、護理水平和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這一時期護理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護理工作的行動指南。

    2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多元文化

    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世界各地文化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影響,但在變異中,仍然保留著各人種、各種族在思想意識深層次中所特有的語言與文化的意志性與完整性。文化的差異,影響著護理教育,也影響著臨床護理。盡管西方文化中有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迷信等腐朽庸俗的成分,但也包含著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和奮斗精神等有益的成分[4]。護理教育者要熟悉和掌握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主流部分,并把這些觀念傳授給學生,而對那些頹廢的、腐朽的文化成分,則要引導學生去識別和抵制,真正做到吸取西方文化中的合理、積極成分。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護理文化,建設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涉外多元化護理服務模式。

    3 護理教育工作中如何應對多元文化

    我們已處于一個多元文化時代,這種時代背景要求護理教育者必須在思維和行動上進行從一元到多元的轉換[5]。而目前護理教育者仍舊處于準備不足階段。現代護理教育應在這種日趨多元化、全球化的格局下,搭建多元文化護理操作平臺,形成多元文化教學與實踐體系,從全方位、多維度去展開,去應對。

    3.1 護理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多元文化意識

    護理教育者要首先對多元文化護理教育進行構思,將多元文化護理納入護理教學課程體系,使教育對象認識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其同護理實踐的關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掌握多元文化護理的內容和方法。

    3.2 將跨文化交流能力作為學生素質培養中的一部分

    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提供的多元文化資訊,喚醒學生的交流意識,獲得有效交流的能力。需加大雙語教學的力度,因為雙語教學是解決語言教育問題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形成語言內部機制,并能使學生從其他文化的“內部成員”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觀念,從而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文化感性認識。

    3.3 護理教育者應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

    設定強化護理專業素質培養目標,構建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建立注重學生綜合平衡發展的評價體系及護理學科創新體系。

    3.4 加強與國際護理的溝通

    護理教育機構與國外護理部門建立關系,創造請進來走出去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關于多元文化護理的感性認識。同時與社會形成具有合力性質的機制,開展多元文化研究,豐富內涵,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涉外多元文化護理服務模式,促進多元文化護理服務的發展。

    研究新時期的護理文化,發展多元文化護理理念,是社會多元文化發展所向、醫藥模式轉變所迫。所以,護理教育者有責任使護理人才從走上崗位起,就對多元文化護理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為今后擔負高質量的護理,采用歷史、哲學、社會及行為的干預措施,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輝,宋麗萍.護理文化建設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3,17(1):43-44.

    [2]漆俐紅,趙桂林.多元文化護理中的人際溝通[J].護理學雜志,1996,11 (5):305.

    [3]朱念瓊,曹和安.試論護理文化的內涵功能與建設[J].中國醫師雜志,2002,12(4):1303.

    [4] Baker C.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practice[J].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7,20(1):3-4.

    第4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反思性教學的提出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該研究綜述了國內外反思性教與學的理論研究,對國內的反思性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和我國護理教學中反思性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為護理教育中反思性教學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依據。

     

    人類社會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逐步向全信息時代邁進,順應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護理人才培養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護理專業教師和護理學生使其解決問題與臨床工作能力提高已經愈來愈多地受到國外護理教育界的關心和重視[1]。

     

    反思性學習目前在國外教育文獻中被普遍理解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或途徑[2],作為西方教育改革中的亮點引起了歐美護理教育屆的充分重視。許多護理教育專家呼吁應重點培養護理工作者的反思意識,使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縮短、臨床工作能力提高。為了進一步研究反思性教學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綜述國內外反思性教學的研究現狀以及反思性教學在我國護理教學開展情況,現報道如下。

     

    1反思性教學理論的發展

     

    1.1反思及反思性教學的概念

     

    20世紀早期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杜威(Dewey)系統論述了反思活動。“反思”在杜威的《How we think》一書中被明確界定:對任何信念或嘉定的只是形式即為反思,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他的趨于達到進一步結論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3],而英國的洛克(J.Loke)和荷蘭的斯賓諾莎(B.Spinoza)等人是較早研究反思的學者。

     

    洛克稱對獲得觀念心靈的反觀自照為“反思”,與此同時,心靈獲得是不同于感覺的觀念[4]。而后,在杜威研究的基礎上,人們對教師如何反思進行了深入研究,進而應生了以英美兩國為主的維拉(Villar)、麥倫(Van Manen)、Pennington、Zeichner、Farrell等人對“反思性教學”的不同表述,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汲取眾說之長,一種由教師反思性教與學生反思性學構成的雙邊性特殊認識過程即為反思性教學。

     

    國內只有少數學者提出了反思性學習的概念,鐘浩梁認為“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反思性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對其中所涉及的知識、策略、效果等進行深究,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回顧教學過程,具有探求研究的性質。它對教師理論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我國學者鄭菊萍提出“反思性學習就是學習活動過程中要進行反思,是再認識和檢驗自己思維過程、結果的過程[6]。”國內學者對反思性學習的理解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強調如何通過反思對自身教學水平進行提高。該研究認為完整的反思性教學不僅涵蓋教師反思性的教,也包含學生反思性的學,教學相長、兩者兼顧。

     

    1.2反思性教學的結構

     

    反思性實踐的概念由前麻省理工學院的蕭恩教授(Donald Schon)首次提出,它看重實踐者在活動中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而不看重實踐者對實踐的預測和控制,提出了反思思維是不同于“技術理性”的理論思維[7]。受蕭恩的影響,“反思性教學”被布魯巴赫(J.W.Brubacher)等人從時間的維度劃分為實踐反思(reflection for practice,又譯實踐前反思);實踐中反思(reflcetion in practice);對實踐反思(reflection on practice,又譯實踐后反思)三類[8-9]。唐和格里菲斯(Sarah Tann & Morwena Griffiiths)兩位英國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時間框架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顧、研究、理論的重構和重建的5個層次反思構架。這五個層次的反思結構更進一步拓展了蕭恩在行動中反思、對行動中反思的思想,是反思行為具體化。

     

    趙蒙成重視資料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將反思性教學分為明確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建立理論假設、實施行動5個步驟[10],但沒有體現反思的重要作用。熊川武則認為,教學反思的過程包括分析教學現狀、提出假說、實施計劃、得出初步結論結論[11]。雖然闡述的便于實際應用,但也未能將反思性教學完整的呈現出來。我國學者鄭菊萍首先對反思性學習的過程概括為反省、評判、察覺問題、界定問題、確定對策、實踐驗證、總結提高7個階段,詳細列出了反思的過程。

     

    2反思性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

     

    2.1護理教學中反思的重要性

     

    隨著不斷發展的護理學科,人類逐步提高對健康的需求,這對護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國外護理教育屆對于新概念的接納程度和敏感度,很快使反思性教學引入護理教育的領域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

     

    護理專業的大學生要“發展和運用更高層次的解決問題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是在1998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在修訂版本的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中提出的[12]”,而反思性教學的本質就是提高學生和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量文獻表明,反思性實踐對發展護理教學實踐、社區護理實踐以及注冊護士考核都有積極作用,英國護理產科學委員會(NMC)已經將反思技能的展示與臨床能力聯系在一起來評判是否能獲得專業注冊資格。Agaath[13]等研究者認為,對于護理專業終身學習和發展以及日常實踐中采取深思熟慮過的決定和行動來說,反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護理教學中的反思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比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4],但各個國家沒有對護理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學的應用達成共識。

     

    2.2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及測量工具

     

    2.2.1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 國外護理教學中反思性學習和反思性教學的方法種類豐富多樣,比如:反思性學習法包括錄音帶或錄像學習法、日記法、合作學習法、真實性評估和學習檔案、繪畫、詩歌等;反思性教學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教學自傳、教研活動或研討會等[15],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得到反思,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經驗得以提升,同時使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2.2.2護理學中反思的測量工具 國外主要應用SRIS(the Self-Reflection and Insight Scale)工具,譯為自我反省和洞察力量表,該量表是由Grant,Franklin,and Langford等人根據元認知與自我調節理論發展編制,主要用于評估個人自我意識,并被Marilyn E. Asselin等人使用。Roberts等[16]研究表明,SRIS對于測量準醫學生職業行為的變化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對護士用此量表測量,但是它對護士是有潛在用處的,尚無針對護士的量表來測量反思。目前,國內也沒有測量反思的工具,特別是針對護理教育環境中的反思。

     

    3我國護理教學中反思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曾志嶸等[17]的研究表明,有關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比較單一,測量護理教學領域的反思量表較少,教學反思行為處于隨機、零散的狀態,更缺少對實踐護理教學中反思方式的研究。

     

    反思性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性行為,反思性的方法在教與學中是相同的,某一種形式既可以培養學生成為反思性的學習者,又可以培養教師成為反思性的教育者,方法并不絕對,關鍵在于如何篩選各種方法因材施教地運用到教學當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同步發展。

    第5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1.1勝任力本位教育的概念勝任力本位教育(CBE)是一種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強調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三者融為一體的整體教育理念,有助于綜合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9]。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是指能夠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能力、獨立處理和解決病人健康問題的能力以及塑造學生良好專業素質的教育[10]。

    1.2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的興起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最早由Bueno于1978年倡導。1984年Alspach首次在重癥監護護士崗前培訓中采用勝任力本位的培訓模式。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護理學院首先應用Lenburg的勝任力結果與績效評估模型(COPA)實施了勝任力本位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2004年美國護理聯盟呼吁,護理教育改革應具有創新性,并提出“勝任力本位教育”可能成為護理教育的第4代范式[9]。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2005年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開展了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的改革研究,并在國內首先采用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模式[14]。洪芳芳等[15]將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模式應用于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研究發現,該教育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護理核心勝任力。

    2護理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

    課程設置是學校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系統的核心環節,社會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的要求都需要通過課程來實現。課程設置作為課程結構的總體規劃或具體安排,是為達到一定的培養目標安排課程內容,確定學科種類及教學時數,編排學年和學期順序,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活動[16,17]。

    2.1國外護理教育課程設置現狀目前國際上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模式主要包括以學科為基礎的護理課程、綜合性的護理課程及以能力為基礎的護理課程[。美國的護理教育較為重視醫學軟科學,即將醫學和一切人文社會科學相融合,引出醫學判斷、分析和評判科學,如美學、社會學、哲學、法律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課程,并把這些課程作為主課或必修課。此外,護理課程中還特別增設了全球多元化護理內容,包括家庭護理、遠程教育、跨文化教育以及與護士流動有關的課程。美國的護理課程設置體現了重視護生價值觀的形成、重視當前衛生保健的需求重點及重視現代護理發展的趨勢。英國護理教育的課程安排體現了從高等教育層面盡可能掃除機械劃分學科帶來的障礙,體現了醫學和護理學的科學整體觀,同時結合護理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注意加大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比例,普遍開設靈活廣泛的選修課程。澳大利亞護理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形式靈活,教學內容實用,注重護生能力的培養,各級各類院校護理教育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均依據澳大利亞錄用護士(enrollednurse)、注冊護士(registerednurse)、護士從業者(nursepractition-er)的從業能力標準制訂,以使學生完成學業即具有從業的能力。

    2.2我國護理教育課程設置現狀我國的護理教育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美國的醫學教育課程設置模式,分為公共基礎課程、臨床專業課程、臨床實習3個部分。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政治、外語、數學、化學、生物、計算機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組胚學、藥理學等;護理專業課程除護理學基礎之外,還包括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等[19]。

    3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

    全球醫學教育已開始了以培養學生職業勝任力為目標的第3代改革。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已不能適應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培養需求,國內外相關研究者對護理教育課程設置進行了以培養護生核心勝任力為導向的改革,以期構建出能夠培養護生勝任未來崗位需求的新型課程體系。

    3.1國外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美國科羅拉多護理學院應用Lenburg的COPA模型,經過2年的研究,開創了勝任力本位課程,學院在學士、碩士和博士等所有學位教育層次中推行COPA這一理論架構及課程模式,由該模型建立的勝任力本位課程模式是系統、完善且富有潛力的教育體系,能夠在多種情境中為多種教學目的服務。日本對護生教育課程設置進行過多次改革,2008年再次對護理教學課程進行了調整與修訂,更加注重培養護生的從業能力,認為21世紀護理專業教育應注重培養護生在所有場所的護理實踐能力、應對變革和變化的創造力、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與相關從業者與家屬的協作能力、與人的尊嚴相關的認識、全球協作之感6方面的能力[19]。

    3.2我國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盧玉仙等[24]在提高護生核心勝任力理念指導下,確定高職外科護理課程的認知、技能、情感3個培養目標,依據課程培養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并對課程進行改革,結果發現,基于培養核心勝任力的護理課程改革有助于提高護生的職業能力。王敏等從樹立整體護理觀念、理論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改革、考核評價方式改革4個方面探討了基于護理核心勝任力的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改革方法。洪芳芳等從確立以護理勝任力達成為目的的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護理課程設置及護理專業特色培養方案、采用護理勝任力教學模式、建立合理的護理勝任力評價體系等方面構建了護理勝任力本位教育課程模式。蔣玉宇等[27]基于職業勝任力培養已成為當今高等護理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探討了護理教育改革中的問題和對策,提出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必須將社會與文化元素融入護理教育課程設置中,才能實現職業勝任力的培養目標。涂麗霞等研究得出,以核心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教育,應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多方面著手,以使護生得到全面發展。

    4小結

    第6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高等護理專業;循證醫學;循證護理;護理教育

    進入21世紀,護理執業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護理角色要求護理從業人員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自學能力,掌握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的技巧和處理日益增長的文獻的方法,最終能為病人提供最適合的個體化服務。

    這需要科學的護理教育來實現。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1]正好為我國的護理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模式[2]。現針對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的現狀分析,找出循證護理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如何在高等護理專業開展循證護理教育,提出基本思路進行探討。

    1 我國的循證護理教育現狀

    循證護理引入我國僅2~3年時間,了解本學科的人不多,從筆者所了解的部分高等院校來說,目前尚未開設循證護理課程,僅見少量的講座與報告,所以在校的高等護理專業學生普遍缺少循證護理相關的理念、知識、技能。喻姣花等[3]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某院300名護理人員進行基本狀況、循證護理的概念及內涵、護理實踐方法等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護理人員循證護理知識知曉率63.4 ,l5.7%臨床護理人員熟悉循證護理,84.3 9,6臨床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了解不深,僅有7.7 護理人員采用了循證護理,可見循證護理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臨床護理人員對科學證據的認識和應用不足,需大力普及循證護理知識,倡導循證護理實踐,亟需在各級護理院校中增設循證護理課程;并提示大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泛指個人對某一現象和事物之長短利弊的評斷,它要求人們對所判斷的現象和事物有其獨立的、綜合的、有建設意義的見解[4]。批判性思維是進行循證護理教育的基礎,護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在臨床護理中運用循證護理理念較好地滿足病人需要,因人而異地解決他們的問題。而目前護生受長期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習知識時盲目地全盤接受,畢業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也往往是被動地執行醫生的醫囑。難以在循證護理實踐中實行第一步即“提出問題”,很難為病人提供最佳的個體化服務。此外,作為循證護理知識的傳播者——教師,對循證護理教育的知識了解甚少。據筆者調查,某校多數護理專業教師對循證護理不了解,如對網絡、數據庫、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等常見的循證護理基礎方法與手段,以及Mata分析與系統評價等方面的知識知曉率很低。循證護理知識的匱乏,直接影響到循證護理教育理念的樹立,使循證護理學科難以快速發展,致使循證護理教育工作滯后。其原因①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資源短缺:國內至今尚無從事循證護理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其他專業教師缺乏循證護理教育的培訓,難以勝任循證護理教育的重任。可供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資源匱乏。就教育體系而言,有關循證護理教育的信息資料、教材及教輔用品,如教材、網絡設備及網絡在線循證護理教育平臺都十分緊缺,嚴重制約了循證護理教育學科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②循證護理教育主渠道不暢:近年來,我國在循證護理方面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在區域內開展少量的講座,或偶爾在學術會議中滲透一些循證護理知識,刊登一些有關循證護理的知識,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高校尚未開展循證護理課程,將其納入教學計劃,總體來看,課堂作為循證護理教育活動的主要渠道未被很好開通。

    2 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基本思路

    2.1 統一認識,更新觀念

    循證護理是受循證醫學[5]的影響而產生的護理觀念。在過去的幾十年,護理學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用批判性思維尋求最佳護理行為,實施全面護理質量改進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等。近年來,循證護理觀念在護理領域已逐漸興起。如加拿大渥太華的一項研究應用模式(OMRU)[6],旨在針對壓瘡問題為臨床護理決策提供實證;英國的Mclnnes等[7,8]系統提出了治療腿部壓瘡的RCN循環護理指南,美國的Rasmussen等[g]應用循證護理實踐模式成功探索了胸痛的最佳管理方法。所以,對護理學科而言,循證護理將護理研究和護理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護理真正成為一門以研究為基礎的專業,并改變了臨床護士以經驗和直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

    同時,循證護理也使護理管理、護理教育面臨挑戰。提高對循證護理教育的認識是循證護理教育得以實現的主觀因素,增強循證護理意識不僅可提高全國護理工作者、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素質,亦可節約醫療經費。要實現普及循證護理知識,培養一代新人,必須依靠教育。所以,提高全國護理工作者、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循證護理意識,關鍵在于實施循證護理教育。因此,要充分認識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否則就會延誤時機,難以實現在2l世紀培養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的目標。

    2.2 創造條件,推動循證護理知識的應用

    確立規章是實施循證護理教育的客觀保障。目前,我國循證護理教育處于自發階段,國家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規章,使循證護理教育走向法制軌道,確保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的順利實施。高等醫學院校盡早把循證護理教育納人高等護理教育教學計劃,提供循證護理知識展示平臺;在執業護士的考核中,增加循證護理運用能力的測試;在醫療糾紛的判決中,采用循證護理的Mata分析的結果為依據,一可維護醫療糾紛判決的客觀與公正,二可推動護理醫務工作者自覺運用循證護理進行終身教育的動力,體現循證護理的客觀價值。

    2.3 加強培訓,建設一支循證護理專業教師隊伍

    循證護理教育主要靠教師來實施,教師的循證護理意識和循證護理素質的提高是搞好循證護理教育的關鍵,應培養一批能實踐和傳授循證護理知識的院校教師和臨床教師,以推動循證護理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運用。教師培養可通過多途徑解決,一是舉辦培訓班或進修班;二是作為繼續教育的內容;三是招收研究生;四是有條件的院校設立循證護理相關實習基地。師資培養宜由對循證護理研究較深的知名的高等院校來承擔,如四川I大學和復旦大學等護理學院。師資培訓則亦可通過脫產學習,也可利用電視、函授與網絡遠程教育等方式進行。

    2.4 修改教學計劃,開設循證護理教育課程

    在各級護理專業中有針對性地開設循證護理教育的課程,這是普及循證護理知識,增強高等護理專業學生循證護理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迫在眉睫的是修訂教材與教學計劃,并及時修改現有的高等護理教學計劃,開設循證護理教育課程,可在高等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班級開設循證護理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讓學生掌握循證護理知識,理解循證護理精髓,以利學生在將來的臨床與教育工作崗位上起到循證護理教育參與及發展的積極作用。

    2.5 拓寬循證教育途徑,提高循證教育實效

    循證護理教育模式有待于進一步改革與探索,不應局限于教師的講授,而應該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豐富的臨床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充分發揮以問題為基礎的授課方式,這樣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系列化的循證護理床旁實踐教育活動,常可借助于豐富的臨床病例與網絡資源,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循證護理教育的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是多學科相互滲透結合的科學,能幫助護理工作者與在校護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臨床技能,使他們始終能不斷更新知識,成為一名終身教育者。相信循證護理教育必將成為我國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推動我國護理學科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Tilley S.Runciman P,Hockey L.Research—based nurse education:understandings and personal accounts[J].Int J NursStud,1997,34(2):111.

    [2] Kessenich C R,Guyatt.G H,DiCenso A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evidence-based nursing[J].Nurse Educ.1997.22(6):25.

    [3]喻姣花。任小英,王桂蘭,等.臨床循證護理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3,18(4):254.

    第7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護理已不再是從屬于醫療的一個方面,而是有自己獨立的專業學科體系,是醫學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整體護理將逐步取代以往的功能制及責任制護理,使護理事業又有了新的發展,這對護理教育便提出了新的挑戰,面臨著改革的需要。病理學是護理教育中的一門基礎醫學課,如何來跟上護理改革的步伐,適應護理模式的轉變,這是我們在病理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1 更新觀念,確立新的教學思路

    病理教學要適應護理教育的改革,必須要更新觀念,確立新的教學思路。 隨著新醫學模式的轉變,首先要樹立新的健康觀和疾病觀,充分認識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重視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加深對人、環境、健康、疾病之間關系的理解,將新的病因觀貫穿于病理教學的始終;其次要從培養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入手,根據新的護理模式的要求來制訂病理教學大綱,安排教學內容,列出教學目標,要在傳統的病理教學基礎上,使之能更好地滿足臨床及護理改革的需要;第三,要處理好病理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做到相互溝通,相互補充不足,以致能達到整個護理教育的連貫性,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理解。教學中要做到四個兼顧:(1)要兼顧臨床的需要;(2)要兼顧相鄰學科的需要;(3)要兼顧本學科達標情況的需要;(4)要兼顧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培養。

    2 提高認識,確立病理學新的地位

    病理學在護理教育中屬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而在新的護理教育改革中,由于增大了人文學科、普通學科的比例,相對來說病理學在護理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內容削減,課時也相應減少,但這并不是說病理學不重要了,而是要求教學內容更精練、更實用、更能適應護理模式的轉變。因臨床工作護理的對象是人,是一個患者,這就離不開病,離不開對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的認識。如果說人文學科、普通學科的增加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那么,學生通過病理學的學習,就是為自己打好認識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礎,是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 結合實際,合理安排內容結構

    病理學作為臨床學科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認識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礎,由于疾病各自的發生原因、發生機制、 病理變化不同,在臨床可表現出復雜多變的病情,護士要根據這些不同的病情做出護理診斷,制訂出護理計劃,這就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疾病及其病理過程。因此病理教學必須結合臨床學科及臨床工作的實際,合理安排內容結構。 我省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教學大綱規定病理學總學時數,大綱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做了新的調整,教學中始終要貫穿突出護理、注重整體的特點,從滿足臨床學科的教學及實際工作的需要出發,在內容結構的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的調整。

    3.1 病解內容要有重點 側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病變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減少常見疾病。學生通過學習,重點掌握疾病過程中機體所出現的基本病理過程,同時使他們能運用機體的整體觀及事物運動、發展的觀點,來解釋疾病過程中局部與整體、形態與功能、損傷與抗損傷的辨證關系,貫穿以護理為中心、注重整體變化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從疾病的表象認識到疾病的本質,為學習臨床學科打下基礎。

    第8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中級護理;護理人才;人才素質

    1 素質的概念

    素質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概念。素質是人在社會運動中所具有的自身條件,是人的精神與物質的綜合,是內外品質的總和。具有心理品質、行為習慣、文化修養、知識技能等基本特征。

    護士服務的對象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而成的整體人。護理人才的素質就是從事護理這一特殊職業的群體所必須具有的基本條件,也是護士自身生存與發展所具備的基本品質。隨著醫療保障的不斷完善,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面對新時期,護理人才應具有以下素質。

    2 護理人才素質的結構

    2.1 政治道德素質 政治道德素質包括政治覺悟、思想作風、公德意識、職業道德以及倫理道德等等。主要內容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大公無私的精神;熱愛本職工作,具有良好的護理道德和為護理事業獻身的精神,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的思想。

    2.2 業務技術素質 護理人才,必須具備護理專業科學及相關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知識;熟練、準確、精湛的基礎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操作技能;而且還應有較強的觀察監護能力、應急能力、配合搶救能力;以及進行保健服務和衛生宣傳能力、護理管理能力。

    2.3 心理身體素質 護理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進行心理護理的能力。故護士應性格開朗、情緒飽滿、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維持自身的健康。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心、深切的同情心;培養自己具備良好的思維記憶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果斷的決策應急能力以及優良的社會適應能力。

    2.4 美學禮儀素質 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南丁格爾曾說過:“護士其實就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護理人才必須作到心靈美、儀表美、語言美和行為美。作到微笑服務、熱情大方、富有活力;同時還應作到儀表端莊、服飾整潔、舉止規范、文明禮貌、語言親切、談吐優雅、服務周到、待人誠懇、關心體貼,為患者創造美的休養環境。

    3 護理人才素質的培養

    新時期護理人才的培養,要把著重點放在樹立三個觀念,突出三個教育上來。

    3.1 樹立三個觀念

    3.1.1 樹立“護士崇高”的觀念 國家已經以法律的形式將醫護人員的工作職責、范圍、義務、地位和權利等確定下來,在全社會要進行廣泛的宣傳,讓“護士崇高”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使護士成為人們敬仰和向往的職業,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次,要使每個從事護理專業的青年,在擇業前充分了解護理工作的性質、內容、以及對護理工作的艱辛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讓其理解、熱愛護理工作這一崇高的事業。最后,就是對護生進行護理觀念教育,不斷強化專業思想,認同自身崇高的價值,真正樹立為護理事業獻身的精神。

    3.1.2 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 在護理教育過程中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使其學會作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工作等,這對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必須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3.1.3 樹立“整體護理”的觀念 整體護理模式強調以護理對象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注重護理質量和護理的連續性,并兼顧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等。要樹立整體護理的觀念,就得積極創造條件,在教學中貫穿先進的護理模式,從而為臨床護理隊伍輸送具有現代化護理專門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為患者保存生命,減輕病痛,促進康復。

    3.2 突出三個教育

    3.2.1 突出德育教育 各行各業都有職業道德。從事護理工作要遵守護理道德。在護理教育中,一要始終體現言傳身教;二要對護生加強以人道主義為中心的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學生要關心、體貼患者,引導學生成為行為規范、思想成熟、道德完善的專門人才。

    3.2.2 突出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保證護生自身心身健康,和對護理對象進行心理護理的重要舉措。當前,心理教育的重點是,一是加強對護生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情緒、正確的自我意識、崇高的敬業精神、和諧的人際關系等的培養;二是加強護生的心理衛生知識、心理護理方法應用等的學習。這樣,就能使護生在當今和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都能正確處理醫患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為護理對象服務。

    第9篇:護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課程設置;護理專業;探討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7-0243-01

    臨床護理教學從原來的一門課程《臨床護理學》重新回到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護理學幾門課程,講習比為1:1.75,增設《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新開設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應試指南》,特別有以下亮點:

    一、增設《護理專業技術實訓》:繼續開設現代護理理論課程的同時,增設《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使護理教學更貼近臨床。護理模式、護理程序及護理診斷是現代護理的支持理論,是使護理學發展成嶄新的獨立于醫療的一門專業,學習護理學必須深刻透徹地學習上述理論。

    眾所周知,護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階段,護理從屬于醫療,護士是醫生的助手,護理教育完全雷同于醫學教育課程,不突出護理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造成護理學概念模糊,研究領域局限,護理工作被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有了新的發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上的疾病和缺陷,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會適應狀態”,為護理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領域。1955年,美國護理學家L.Hall首次提出了“護理程序”這一概念,用系統論的觀點解釋護理工作,把科學的工作方法應用于護理領域。1960年,美國護理專家Martha Rogers提出應重視人是一個整體的觀點。1977年美國醫學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護理學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些思想指導下,護理工作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在這一階段,產生了專門論述護理的護理學獨特理論——護理模式,明確了護理的概念,揭示了護理的本質,規定了護理的工作范疇,明確了護理與醫療的本質區別。同時也形成了具有現代護理特色的護理診斷理論體系,明確了醫護雙方是合作伙伴,要按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至此,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護理學的理論體系,為護理學發展成獨立學科奠定了初步基礎。現代護士應該熟悉這部分知識,護理專業應該開設現代護理理論課程。

    同時我們也該清楚的認識到,由于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為培養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所以,計劃中新增設的《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主要加強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包括生活支持護理技能、生命體征的觀察與維護技能,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能、診療技能,以及專科護理操作技能方法訓練等,這樣使護理教學更貼近臨床。

    二、增設護理專業方向:在臨床護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區的功能。

    本計劃護理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包括三個方向,臨床護理方向、重癥監護方向、口腔護理方向,其課程設置特別是臨床護理專業,開設的老年病護理、中醫護理課時增加。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會迫切需要具有能夠掌握老年人各系統功能老化、健康促進與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評估、日常生活護理、安全用藥、常見病的護理等知識以及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臨床各科護理的專門人才,這樣計劃就更注重社區的功能,更貼近市場就業,更具有實用性、規范性。

    三、新開設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應試指南》:新開設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強化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能力的訓練,使教學貼近市場,有利于學生就業。

    四、臨床護理教學從原來的一門課程變為了多門課程:《臨床護理學》重新回到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護理學幾門課程,解決了執行2001年計劃過程中困繞教師教學的難題,使臨床護理教學教師更能教出水平,學生學習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識,也使基礎護理學和臨床護理學能很好地銜接。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www.成人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 成人禁在线观看|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成人片| 老司机成人影院|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