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動化基本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時間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課程 上午
9:00—11:30
下午
14:30--17:00
上午
9:00--11:30
下午
14:30--17:00
專業名稱 金融
02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76國際金融
00054管理學原理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7金融市場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00079保險學原理 國際貿易
02011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00國際運輸與保險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01外經貿經營與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0102世界市場行情
00055企業會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1214培訓管理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00099涉外經濟法 農業經濟管理
02011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30作物栽培學(一) 00054管理學原理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28農業技術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00134農業統計學 經 濟 學
02011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00143經濟思想史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2計量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38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餐飲管理
02011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989國外飲食文化 00986中國飲食文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87餐飲美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調查與分析
02012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2計量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4企業管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00152組織行為學 會計
02020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62會計制度設計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9高級財務會計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00158資產評估
00161財務報表分析(一) 市場營銷
0202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186國際商務談判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5企業會計學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旅游管理
02021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63管理心理學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96專業外語 01214培訓管理00152組織行為學00197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 電子商務
02021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910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 00915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
00995商法(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06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 00015英語(二)
00997電子商務安全導論
01214培訓管理 電子商務
(移動商務管理方向)
02021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910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 00995商法(二)
00054管理學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0015英語(二)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91薪酬管理 03325勞動關系學
00261行政法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6093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0015英語(二)
00152組織行為學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物流管理
02022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公共事業管理
02023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63管理心理學
00147人力資源管理(一)
03312勞動和社會保障概論 00261行政法學
05723非政府組織管理 03335公共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5725文化管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015英語(二)
02382管理信息系統
05722公共經濟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00040法學概論 工程管理
02027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2194工程經濟 00054管理學原理
07138工程造價與管理
01854工程質量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1856建設與房地產法規 00015英語(二)
00122房地產評估
01853工程項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采購與供應管理
020282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5374物流企業財務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銷售管理
02031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5企業會計學
00181廣告學(一) 00015英語(二)
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中小企業
經營管理
02032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4經濟管理
00154企業管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法律
03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42民法學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書寫作
00257票據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3外國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0169房地產法
00233稅法 律師
0301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993法院與檢察院組織制度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67勞動法
00229證據法學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00015英語(二)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0233稅法
00917民法原理與實務
00925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行政管理學
03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320領導科學
00024普通邏輯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組織理論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語(二)
00034社會學概論
00322中國行政史
00323西方行政學說史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公安管理
03040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72公安信息學 00235犯罪學(一)
00354公安學基礎理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60公安行政訴訟 00015英語(二)
00373涉外警務概論 偵查學
0304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24普通邏輯
08029國內安全保衛
01426犯罪心理學 00235犯罪學(一)
08032物證技術學
08033擒敵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29證據法學
08035劫持人質案件處置 00015英語(二)
00376現場勘察學
00382刑事偵查學導論 學前教育
04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24普通邏輯
00401學前比較教育
00409美育基礎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883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02學前教育史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884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 00015英語(二)
0040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6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教育管理
04010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4教育預測與規劃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57學前教育管理
00458中小學教育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015英語(二)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453教育法學 教育學
0401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64中外教育簡史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469教育學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468德育原理 00015英語(二)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453教育法學
00471認知心理 體育教育
04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98體育統計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500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01體育史
00499體育游戲 00015英語(二)
00503體育教育學
00497運動訓練學 秘書學
05010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20領導科學
00523中國秘書史 00261行政法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524文書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015英語(二)
00312政治學概論
00526秘書參謀職能概論
00525公文選讀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40外國文學史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813外國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816文藝心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015英語(二)
00541語言學概論 英語
05020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0高級英語
00087英語翻譯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830現代語言學
00836英語科技文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33外語教學法 00603英語寫作
00840日語
00841法語
00842德語 日語
05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9高級日語(一)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611日語句法篇章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38語言與文化 06042日語寫作
00845英語
00841法語
00842德語 廣告學
05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62新聞事業管理00642傳播學概論
00639廣播電視廣告 00107現代管理學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641中外廣告史 00015英語(二)
00034社會學概論
00040法學概論00244經濟法概論 新聞學
0503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62新聞事業管理00642傳播學概論
00529文學概論(一)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659新聞攝影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015英語(二)
00312政治學概論00244經濟法概論00660外國新聞事業史 音樂教育
0504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734中外音樂欣賞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124西方音樂史 00015英語(二)
07123中國音樂史 美術教育
05041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98素描(四)(理論)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742美術技法理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125色彩(2)(理論) 00015英語(二)
00747美術教育學 服裝藝術設計
05041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520服裝材料(一) 07537服裝CAD(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540服裝色彩 00015英語(二)
07539時裝畫(理論) 室內設計
05043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5340室內空間組合與理論 05342室內環境與設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6216中外建筑史 00015英語(二)
06217人機工程學 藝術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方向)
05043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94設計素描(理論) 00695設計色彩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5546系列書籍裝幀設計 00015英語(二)
05712藝術設計基礎 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
方向)
05043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94設計素描(理論) 00695設計色彩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4839材料成型工藝 00015英語(二)
05712藝術設計基礎 動畫設計
05043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512劇本寫作 03513影視編導
03430動畫技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887平面設計 00015英語(二)
11733動畫視聽語言 數學教育
07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018數學教育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02009抽象代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2015偏微分方程 00015英語(二)
02013初等數論 生物工程
07040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537發酵工藝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6709微生物遺傳與育種 00015英語(二)
06711生物制藥學
07732普通物理學 采礦工程
08010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11887采礦優化設計 03095系統工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8線性代數 00015英語(二)
08146礦井提升運輸 光伏材料
應用技術
08020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4工程經濟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11552光伏建筑一體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4經濟管理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 機械制造
及自動化
08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213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 02207電氣傳動與可編程控制器(PLC)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4經濟管理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2241工業用微型計算機 機電一體化工程
08030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4工程經濟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4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2241工業用微型計算機 模具設計與制造
080313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513塑料成型技術 02609互換性原理與測量技術基礎
05508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5509成型設備概論 00015英語(二)
05510模具工程材料 電廠熱能
動力工程
0805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67熱工過程自動控制 02265汽輪機原理及運行
02261傳熱學(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8線性代數
02264鍋爐燃燒設備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2262機械設計基礎及電廠金屬材料 工業自動化
080603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297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93檢測與轉換技術04737C++程序設計
02291自動控制理論(一) 00015英語(二)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7732普通物理學00420物理(工) 電力系統及其
自動化
0806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10電力系統分析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312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306自動控制理論(二)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2311發電廠動力部分 計算機及應用
08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24離散數學
02331數據結構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4737C++程序設計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2333軟件工程 電子工程
0807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4工程經濟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6541現代通信技術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306自動控制理論(二)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0420物理(工) 計算機網絡
08070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31數據結構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4749網絡工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79計算機網絡管理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4742通信概論
03142互聯網及其應用 軟件工程
08072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24離散數學
07169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7029軟件項目管理
07172信息安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4737C++程序設計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7028軟件測試技術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6541現代通信技術 0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5691智能化儀器儀表設計 數控技術
08074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661機床數控原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224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配電自動化技術是服務于城鄉配電網改造建設的重要技術,配電自動化包括饋線自動化和配電管理系統,通信技術是配電自動化的關鍵。目前,我國配電自動化進行了較多試點,由配電主站、子站和饋線終端構成的三層結構已得到普遍認可,光纖通信作為主干網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識。饋線自動化的實現也完全能夠建立在光纖通信的基礎上,這使得饋線終端能夠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實現具有更高性能的饋線自動化功能。
二。配電網饋線保護的技術現狀
電力系統由發電、輸電和配電三部分組成。發電環節的保護集中在元件保護,其主要目的是確保發電廠發生電氣故障時將設備的損失降為最小。輸電網的保護集中在輸電線路的保護,其首要目的是維護電網的穩定。配電環節的保護集中在饋線保護上,配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一般認為饋線故障的切除并不嚴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電網對負荷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要求不同。許多配電網僅是考慮線路故障對售電量的影響及配電設備壽命的影響,尚未將配電網故障對電力負荷(用戶)的負面影響作為配電網保護的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電力用戶用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供電可靠性和供電電能質量成為配電網的工作重點,而配電網饋線保護的主要作用也成為提高供電可靠性和提高電能質量,具體包括饋線故障切除、故障隔離和恢復供電。具體實現方式有以下幾種:
2.1傳統的電流保護
過電流保護是最基本的繼電保護之一。考慮到經濟原因,配電網饋線保護廣泛采用電流保護。配電線路一般很短,由于配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為了確保電流保護動作的選擇性,采用時間配合的方式實現全線路的保護。常用的方式有反時限電流保護和三段電流保護,其中反時限電流保護的時間配合特性又分為標準反時限、非常反時限、極端反時限和超反時限,參見式(1)、(2)、(3)和(4)。這類保護整定方便、配合靈活、價格便宜,同時可以包含低電壓閉鎖或方向閉鎖,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閘功能、低周減載功能和小電流接地選線功能。
電流保護實現配電網保護的前提是將整條饋線視為一個單元。當饋線故障時,將整條線路切掉,并不考慮對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這些不利于提高供電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依賴時間延時實現保護的選擇性,導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時間偏長,影響設備壽命。
2.2重合器方式的饋線保護
實現饋線分段、增加電源點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基礎。重合器保護是將饋線故障自動限制在一個區段內的有效方式「參考文獻。參見圖1,重合器R位于線路首端,該饋線由A、B、C三個分段器分為四段。當AB區段內發生故障F1,重合器R動作切除故障,此后,A、B、C分段器失壓后自動斷開,重合器R經延時后重合,分段器A電壓恢復后延時合閘。同樣,分段器B電壓恢復后延時合閘。當B合閘于故障后,重合器R再次跳開,當重合器第二次重合后,分段器A將再次合閘,此后B將自動閉鎖在分閘位置,從而實現故障切除、故障隔離及對非故障段的恢復供電。
目前在我國城鄉電網改造中仍有大量重合器得到應用,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能夠提高供電可靠性,相對于傳統的電流保護有較大的優勢。該方案的缺點是故障隔離的時間較長,多次重合對相關的負荷有一定影響。
2.3基于饋線自動化的饋線保護
配電自動化包括饋線自動化和配電管理系統,其中饋線自動化實現對饋線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時也實現了饋線保護。饋線自動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為基礎可以實現配電網全局性的數據采集與控制,從而實現配電SCADA、配電高級應用(PAS)。同時以地理信息系統(GIS)為平臺實現了配電網的設備管理、圖資管理,而SCADA、GIS和PAS的一體化則促使配電自動化成為提供配電網保護與監控、配電網管理的全方位自動化運行管理系統。參見圖2所示系統,這種饋線自動化的基本原理如下:當在開關S1和開關S2之間發生故障(非單相接地),線路出口保護使斷路器B1動作,將故障線路切除,裝設在S1處的FTU檢測到故障電流而裝設在開關S2處的FTU沒有故障電流流過,此時自動化系統將確認該故障發生在S1與S2之間,遙控跳開S1和S2實現故障隔離并遙控合上線路出口的斷路器,最后合上聯絡開關S3完成向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
這種基于通信的饋線自動化方案以集中控制為核心,綜合了電流保護、RTU遙控及重合閘的多種方式,能夠快速切除故障,在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內實現故障隔離,在幾十秒到幾分鐘內實現恢復供電。該方案是目前配網自動化的主流方案,能夠將饋線保護集成于一體化的配電網監控系統中,從故障切除、故障隔離、恢復供電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同時,在整個配電自動化中,可以加裝電能質量監測和補償裝置,從而在全局上實現改善電能質量的控制。
三。饋線保護的發展趨勢
目前,配電自動化中的饋線自動化較好地實現了饋線保護功能。但是隨著配電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及實踐,對配電網保護的目的也要悄然發生變化。最初的配電網保護是以低成本的電流保護切除饋線故障,隨著對供電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又出現以低成本的重合器方式實現故障隔離、恢復供電,隨著配電自動化的實施,饋線保護體現為基于遠方通信的集中控制式的饋線自動化方式。在配電自動化的基礎上,配電網通信得到充分重視,成本自動化的核心。目前國內的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纖通信,具體分為光纖環網和光纖以太網。建立在光纖通信基礎上的饋線保護的實現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電流保護切除故障;
2)集中式的配電主站或子站遙控FTU實現故障隔離;
3)集中式的配電主站或子站遙控FTU實現向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
這種實現方式實質上是在自動裝置無選擇性動作后的恢復供電。如果能夠解決饋線故障時保護動作的選擇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饋線保護的性能,從而一次性地實現故障切除與故障隔離。這需要饋線上的多個保護裝置利用快速通信協同動作,共同實現有選擇性的故障隔離,這就是饋線系統保護的基本思想。
四。饋線系統保護基本原理
4.1基本原理
饋線系統保護實現的前提條件如下:
1)快速通信;
2)控制對象是斷路器;
3)終端是保護裝置,而非TTU.
在高壓線路保護中,高頻保護、電流差動保護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實現的主保護,饋線系統保護是在多于兩個裝置之間通信的基礎上實現的區域性保護。基本原理如下:
參見圖3所示典型系統,該系統采用斷路器作為分段開關,如圖A、B、C、D、E、F.對于變電站M,手拉手的線路為A至D之間的部分。變電站N則對應于C至F之間的部分。N側的饋線系統保護則控制開關A、B、C、D的保護單元UR1至UR7組成。
當線路故障F1發生在BC區段,開關A、B處將流過故障電流,開關C處無故障電流。但出現低電壓。此時系統保護將執行步驟:
Step1:保護起動,UR1、UR2、UR3分別起動;
Step2:保護計算故障區段信息;
Step3:相鄰保護之間通信;
Step4:UR2、UR3動作切除故障;
Step5:UR2重合。如重合成功,轉至Step9;
Step6:UR2重合于故障,再跳開;
Step7:UR3在T內未測得電壓恢復,通知UR4合閘;
Step8:UR4合閘,恢復CD段供電,轉至Step10;
Step9:UR3在T時間內測得電壓恢復,UR3重合;
Step10:故障隔離,恢復供電結束。
4.2故障區段信息
定義故障區段信息如下:
邏輯1:表示保護單元測量到故障電流,
邏輯0:表示保護單元未測量到故障電流,但測量到低電壓。
當故障發生后,系統保護各單元向相鄰保護單元交換故障區段,對于一個保護單元,當本身的故障區段信息與收到的故障區段信息的異或為1時,出口跳閘。
為了確保故障區段信息識別的正確性,在進行邏輯1的判斷時,可以增加低壓閉鎖及功率方向閉鎖。
4.3系統保護動作速度及其后備保護
為了確保饋線保護的可靠性,在饋線的首端UR1處設限時電流保護,建議整定時間內0.2秒,即要求饋線系統保護在200ms內完成故障隔離。
在保護動作時間上,系統保護能夠在20ms內識別出故障區段信息,并起動通信。光纖通信速度很快,考慮到重發多幀信息,相鄰保護單元之間的通信應在30ms內完成。斷路器動作時間為40ms~100ms.這樣,只要通信環節理想即可實現快速保護。
4.4饋線系統保護的應用前景
饋線系統保護在很大程度上沿續了高壓線路縱聯保護的基本原則。由于配電網的通信條件很可能十分理想。在此基礎之上實現的饋線保護功能的性能大大提高。饋線系統保護利用通信實現了保護的選擇性,將故障識別、故障隔離、重合閘、恢復故障一次性完成,具有以下優點:
(1)快速處理故障,不需多次重合;
(2)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電動機類負荷的電能質量;
(3)直接將故障隔離在故障區段,不影響非故障區段;
(4)功能完成下放到饋線保護裝置,無需配電主站、子站配合。
四。系統保護展望
繼電保護的發展經歷了電磁型、晶體管型、集成電路型和微機型。微機保護在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通信能力。通信技術,尤其是快速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也推動了繼電保護的發展。系統保護就是基于快速通信的由多個位于不同位置的保護裝置共同構成的區域行廣義保護。
電流保護、距離保護及主設備保護都是采集就地信息,利用局部電氣量完成故障的就地切除。線路縱聯保護則是利用通信完成兩點之間的故障信息交換,進行處于異地的兩個裝置協同動作。近年來出現的分布式母差保護則是利用快速的通信網絡實現多個裝置之間的快速協同動作如果由位于廣域電網的不同變電站的保護裝置共同構成協同保護則很可能將繼電保護的應用范圍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這種協同保護不僅可以改進保護間的配合,共同實現性能更理想的保護,而且可以演生于基于繼電保護相角測量的穩定監控協系統,基于繼電保護的高精度多端故障測距以及基于繼電保護的電力系統動態模型及動態過程分析等應用領域。目前,在輸電網中已經出現了基于GPS的動態穩定系統和分散式行波測距系統。在配電網,伴隨賊配電自動化的開展。配電網饋線系統保護有可能率先得到應用。
【關鍵詞】遠動;控制;電力;系統;自動化
1 遠動控制技術概述
遠動控制技術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電力系統的遙控、遙信、遙測和遙調,確保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可靠和經濟性,主要包含了調度和控制端以及執行終端(發電廠、變電站等)兩個部分。遠動控制技術在這兩個部分各有不同的工作,通過依序完成在各部分的工作來實現對于整個電力系統的整體控制和數據分析。首先是對終端(發電廠、變電站等)的系統運行數據和相關參數進行采集,這部分由調度實現。其次是對獲取的系統運行狀況進行分析判斷,這部分由控制端執行完成。最后,由控制端對分析判斷形成計劃指令后,將設備操作和參數調整的命令下達給執行端(發電廠、變電站等),實時完成測控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遠動控制設備在變電站與調度、執行端之間起著信息傳遞作用。遠動系統主要具有遙測、遙信、遙控、遙調四大功能。遙測是遠程測量的簡稱,是通過應用通信技術實現對某一變量的測量值的傳送 ;遠程信號是將應用通信技術監視設備狀態信息的結果轉化為符號或者數字信號 ;遙控是應用通信技術改變運行設備的狀態的一種技術控制 ;遙調是實現應用通信技術對有兩個確定狀態的運行設備的控制。
2 電力系統自動化的內涵
電力系統的自動化運行是在實現計算機和通信技術以及運動控制技術融合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生產過程中的自動檢測和調節、系統和元件的自動安全保護、網絡信息的自動傳輸以及控制等功能,實現可靠的電網供電。遠動控制技術對于電力自動化的關鍵作用體現在其對電力系統運行中的故障位置能夠進行準確判斷和對電能消耗、質量以及負荷、潮流趨勢能夠進行有效分析上,能及時發現電力系統運行存在的問題并為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精確的數據分析資料。這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和運行效率,保證系統的工作質量。
3 遠動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
說明信息的產生和傳送以及接收構成了遠動控制的一般過程。發送端設備是產生遠動信息的基本設備,遠動控制信道是進行遠動信息傳送的主要通道設施,而接收端設備是接收遠動信息的最終設備。遠動控制即是通過這三個設備的相互協作得以實現的。遠動控制技術在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的同時,也必不可少的存在信息傳輸距離和信道等系統結構因素帶來的自身的局限,使得遠動控制技術對外界干擾因素的防御和抵抗力較弱,進而影響系統持續長效的運行。
對于上述存在的問題,具有“四遙”即遙測、遙信、遙控、遙調的本身運行非常可靠的遠動控制系統可以予以解決“。四遙”的英文簡稱分別為 YC、YX、YK、YT。YC 和 YX 實現對于遠動終端運行參數和狀態量信息的采集,并將采集的信息上傳給調度中心,YK 和 YT 將更改運行狀態和調整運行參數的命令下發給遠動執行終端。遠動控制技術基本原理為 : 在遠動裝置控制端,首先通過 YK 和 YT 對信息進行輸入,接著對信息進行編碼,然后進入抗干擾編碼程序 ;在傳輸系統中,通過下行通道和調制解調器連接遠動控制端與被控端 ;在遠動裝置被控端,信息經由傳輸系統以抗干擾編譯碼的形式進入,YK和 YT 對其進行譯碼得出命令信息,并執行命令。這一信息運動控制過程是信息遠動控制的一個方面,遠動控制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是實現對于信息傳輸的與上述方向相反的流動。在這個過程中,YK 和YT、YC 和 YX 進行了信息編碼和譯碼作用的互換。在這一過程中,通過 YC 得到的信息被傳遞給變送器,經過轉換,進入 YC和 YX 對其的編碼環節,同時,通過 YX 得到的信息可直接進入 YC 和 YX 的編碼環節,然后成為抗干擾編碼,通過調制解調器,經由上行通道,再通過調制解調器以抗干擾編碼的形式進入運動裝置控制端,經由 YC 和 YX 解碼,成為 YC 和 YX 指示。
4 遠動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的有效應用
通過對電力系統自動化原理的分析,可以明白數據采集和信道編碼技術以及通信傳輸技術是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遠動控制技術所采用的三種主要的技術。
4.1 數據采集技術的科學應用
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遠動控制數據采集技術主要涉及變送器和 A/D 轉換等技術。變送器的作用主要是對電力系統中運行的高電壓、大功率的設備的運行參數進行轉換,實現將電壓、電流等轉換成合適的 TTL 電平信號。A/D 轉換則是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實現整體信息的 YX編碼和 YC 信息的采集,保證數據能夠在遠動控制裝置中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而不會以亂碼形式出現,影響電力系統的自動化運作。
4.2 信道編碼技術的科學應用
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遠動控制信道編碼技術主要涉及信道的編譯碼以及信息傳輸協議等。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在不擾的情況下能夠通過信道傳輸到調度控制中心,必須對信道采用線性分組碼的方式,并輔以循環碼進行信息的編、譯碼。
線性分組碼的定義。作為奇偶校驗碼的一類,在信道編碼傳輸過程中,用(n, k)的形式表示,假設信息矢量有k 個碼元,按照一定的規則增加r 個監督碼元形成n=k + r 的碼元組。與二進制相對形成二進制編碼,則碼字數目為2k,倘若監督碼采用的信息碼元是原信息碼元的線性組合,則是線性分組碼。用矩陣可表示為R=MG。其中R 監督碼的部分[1×(n - k)],M 是原信息碼的部分(1×k),生成矩陣G 則為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k×(n - k)]。監督碼在此所起到的作用是實現檢錯和糾錯。
循環碼的編譯碼原理。循環碼是線性組碼的一種,其特性是各個碼字中的碼元循環向左(右)移位所形成的碼字依然是碼組中的一個碼字。在(n, k)的一個循環碼中,有且僅有一個n-k次碼多項式g(x),需要滿足如下條件:對于循環碼中的每一個碼多項式h(x),都有h(x)=m(x)g(x)。在編碼的過程中,用m(x)與xn-k 相乘,再用g(x)除以[xn-km(x)] 得商p(x), 余式為u(x)。用u(x)模2 加xn-km(x),得到系統循環碼碼字h(x)=xn-km(x)+u(x)。在利用系統循環碼來進行編碼時,在噪聲信道上是否受到干擾,接收端在判斷發送碼字的時候就能夠提供出較好的校驗準則:用生成多項式去除接收碼字,檢查余式是否為零, 若余式為零則無誤碼,反之則有。
4.3 通信傳輸技術的科學應用
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遠動控制通信傳輸技術主要涉及調制與解調兩種技術。衛星和微波、光纜和載波等通信方式是電力系統自動化系統構建電力通信專用網所采用的自身擁有的電力通信網絡資源與方式。而電力線載波和光纖是電力系統自動化系統完成信號的傳輸采用的主要的兩種形式,前者是編碼后產生的基帶信號和載波信號利用多種調制技術轉換成為模擬信號后,以電流和電壓的方式實現通信的傳輸。隨著光纖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不斷完善發展,光通道設備造價不斷降低。技術推廣的可行性和設備獲得的經濟性使得全國范圍內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光纖傳輸網絡不斷擴展,其取代微波傳輸技術成為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通信傳輸的主要方式的趨勢正不斷加強。
5 結語
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電力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電力系統自動化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能夠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因而,重視遠動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針對遠動控制技術和電力系統自動化所包含的內容、遠動控制技術基本原理以及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遠動控制技術的數據采集和信道編碼技術以及通信傳輸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的詳細介紹和闡述,在我國通過運動控制技術加快電力系統的自動化上能夠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伴隨著我國電力行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南網、國網、華電等大型的電力企業,它們的發展速度更是非常迅速的,目前,電力行業在我國經濟的發展當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且是確保整個社會穩定劑經濟健康迅速發展的根本性要素,可是,最近幾年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研發,電力企業信息開始面臨著泄漏、不可掌控等一系列的安全性威脅,并且,自云計算出現,其依賴于自身優質的性能與全新的有效計算、存儲模式受到了各行各業的喜愛,云計算電力與以往的電力企業信息儲存系統及運行性能相比具備非常明顯的優勢。為此,云計算環境下電力企業信息安全是目前整個電力行業急需探究的重要問題。
1 云計算的概念與基本原理
在分布式處理、并行式處理及先進網絡計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基本前提下形成的一種新型計算模式即云計算,其面對的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氛圍,主要發揮著將供應數據儲存及網絡服務的作用,并且具體的實現平臺、服務于應用程序都是在整個云計算環境下得以實現的。云計算能夠把全部的計算資源融合在一起,通過具體軟件促使自動化管理、無人為參與,并且能夠提供各種各樣的認為服務。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把相關的計算逐一分布在多個分布式計算機當中,在遠程服務器的具體計算當中可以促使電力企業信息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有利于企業將資源更改為具體的需求得以運用,并且能夠按照實際需求對計算機進行訪問。云計算基本原理為一場歷史性的轉變創舉。
2 目前我國電力企業信息安全結構狀況
2.1 電力企業信息網絡結構
隨著電力企業逐漸進入網絡自動化及智能化階段,為此,目前電力企業信息安全結構一般是以公共網絡與專用網絡有效綜合的一種網絡結構形式,其中,專用電力信息網絡指的是在因特網進行連接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電力企業信息網絡及調度信息網絡相互綜合的形式。
2.2 電力信息安全系統結構
以信息中的信息性能及信息業務為出發點將電力企業信息劃分為三種層面:自動化、生產管理、辦公室自動化及電力企業信息管理。其中,辦公室自動化及電力企業信息管理是與電力企業信息網絡結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形成的是一個安全工作區域,在這個安全區域當中SPDnet支撐的一種自動化,可具備監控性能的實時監控,譬如,配電自動化、調度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等,同時,安全生產管理區域同樣也是SPDnet來作為基本支撐的。
3 云計算環境下電力企業信息安全技術的運用
3.1 數據傳輸-存儲安全技術
在整個電力企業信息當中,涵蓋了大量的有關電力企業發展的資料及所有數據信息,譬如:電力企業的財務信息、用戶信息、經營管理信息等等,所以,對于整個電力企業而言,數據的傳輸-存儲安全技術在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云計算環境下,嚴格加密技術可促使電力企業信息數據在具體的傳輸過程中將會處于非常安全的一種狀態下,主要是由于云計算能夠利用加密技術將那些潛存的非法訪客完全的拒之門外,預防數據傳輸過程中發生竊取的事件。
從電力企業信息數據存儲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其涵蓋了數據恢復、數據分離、數據備份、數據存貯位置的選擇等幾方面內容,而云計算環境下,電力企業便能夠利用私有云這一高度集中的存儲技術把相關的數據信息以基本性能、重要系數為依據來選擇不同的存貯方位,這樣可以促使不同種類數據間隔離的實現,并且可起到預防數據信息泄露的作用。
云計算的運用可促使電力企業信息能夠實現實時備份,使得電力企業信息在有突況出現的時候能夠在第一時間達到相關數據的及時恢復。
3.2 權限認證及身份管理安全技術
云計算能夠成功的預防非工作人員使用非法用戶對電力企業信息系統進行訪問,這主要是由于在私有云的內部全部的企業信息都能夠實現禁止訪問技術,電力企業信息管理工作者能夠通過私有云進行身份管理、權限認證技術的相關設置,按照企業工作人員的級別及具體的規定對于相關數據及應用業務作出明確的規定及權限的劃分,這樣可成功的預防了非法訪問的事件發生,同時實現合法用戶根據個人權限來進行企業信息的具體操作。
3.3 網絡安全隔離技術
對于整個電力企業信息來講,云計算實則是互聯網當中的一種內部性系統,通常情況下,電力企業信息網絡能夠從網絡安全的被動保護層面來促使入侵檢驗技術、防火墻設置等安全防火技術得以實現,可是,云計算環境下,電力企業信息安全采用的是防火墻技術、物理隔離技術、協議隔離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其中,防火墻技術是對于企業外部網絡及電力企業信息網絡而創建的一道安全性保護屏障,通過對個人信息的嚴格檢測、審核,將具有破壞性入侵的訪客實施的一種有效防護,能夠最大限度上將那些越過防火墻對電力企業信息安全網絡及正常運行造成破壞的數據流進行完全性的屏蔽;物理隔離技術指的是在云計算環境下對于電力企業內外部網絡實施的一種分割,這樣能夠有效的將內外部網絡系統的連接狀態完全阻斷;
協議隔離技術指的是在云計算環境下利用網絡配置隔離器對內外部網絡進行的一種隔離,在協議隔離技術的支撐下,內外部網絡是完全分離的一種狀態,而唯有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力企業信息進行相互交換的過程當中,內外部網絡才能夠通過協議由隔離的狀態轉變為正常連接狀態。
4 結語
通過上文針對云計算環境下電力企業信息安全的淺析,我們從當前電力企業信息安全的狀況進行分析,云計算環境下用戶信息安全依然是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一部分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在今后的工作當中,需要針對云計算環境下用戶信息安全供應相應的幫助,這樣才能夠促使用戶信息安全水平得到較為顯著的提高。我們堅信,在未來的工作當中,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力企業信息將會更加安全,用戶信息的安全性能將會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關鍵詞:單片機 自動化 應用
【分類號】:TD327.3
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煤礦企業帶來了新的生產技術,單片機的特性就是具有較強的編程能力以及邏輯運算能力的,在煤礦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更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接觸器、繼電器控制系統雖然因為控制設備簡單、操作容易、價格低廉、便于維修等特點而在煤礦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這種設備的許多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如電器觸點壽命短、可靠性差、靈活性差等特點,使得該控制設備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范圍十分狹窄,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智能度高,功能擴展范圍大的控制設備的需要越來越大,傳統控制電路的開始逐漸從控制領域退出。煤礦企業將傳統的接觸器控制電路向替代為智能化控制電路是電氣控制不斷發展下的必然趨勢。
1單片機的基本原理及選型
1.1 單片機的基本原理。單片機在很多技術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系統在煤礦電氣自動化系統中應用的主要目的是監控和保護井下電氣設備。主要過程是:收集檢測的電信號后,及時將其轉化成電壓信號,對電壓信號進行放大,使其成為0.5V的電壓信號,接著將其傳送到CPU位置,CPU系統內部的M將電壓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接著用電腦將轉化后的數據進行處理,最后通過電腦顯示屏顯示。總線在緩沖驅動器后,對相關的繼電器連接操作發出閉鎖信號。
1.2 煤礦電氣設備中單片機選。單片機的使用依據環境而定,不一樣的工作環境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單片機,這也是煤礦單片機在煤礦電器自動化控制中成功應用的基礎。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中使用的單片機以PIC系列產品為主,這種單片機具有防水、防漏電的特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能增強有用功,不需要其他設備輔助負載LED。另外,PIC單片機還具有低能耗的特點,在抗干擾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PIC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設備中的應用,目前,我國煤礦控制自動化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煤礦自動化在采礦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PIC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設備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采礦率,還能實現多項技術的兼容,因此,煤礦企業要大力推廣PIC單片機的使用,提高煤礦開采的效益。
2單片機中的硬件和工作原理
2.1 單片機工作的基本原理。現今煤礦電氣自動化系統中基本都運用了單片機,單片機在系統中主要作用是對系統中所有設備實時進行保護。起保護過程中主要將檢測出的電信號通過處理變成電壓信號,再通過自身系統對信號進行放大,將其轉化為0.5V的電壓信號以備使用,將型號傳送至CPU傳送過程的必然現象,能夠直接使用的數字信號都是CPU轉化之后形成的,在電腦中對數字信號進行處理之后,而后將信號在屏幕上顯示,要完成工作還必須對信號進行閉鎖,這便是單片機在運行過程中的基本運行原理。
2.2 組成單片機的硬件。現今運用了單片機的自動化系統都擁有極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對設備維護的過程中的工作量也相當小,電源、漏電閉鎖器、儲存器以及通信器這四個主要模塊構成了整個單片機,其中每個模塊在單片機中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電氣自動化中單片機的應用要點
3.1提高選煤效率。在煤礦工業中,選煤、采煤作業效率的提高及工藝的先進與電氣自動化水平密不可分。現代化煤礦工業無論在采煤還是選煤的工藝選擇上,均以高產、高效、安全等為主要目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煤炭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電氣自動化應用在選煤作業過程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單片機的應用完善了選煤自動化系統,不僅完善了機電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了選煤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性,推動企業安全高效的發展。單片機應用于電氣自動化系統,有效提升煤炭清潔速度,提高煤炭熱效率,進而提高選煤效率。
3.2煤礦漏電保護裝置控制。在煤礦工業中,現階段的《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存在于礦井中的變電所高壓饋電線上須安裝有相應的具有良好選擇性的檢漏保護裝置。存在于井下的低壓饋電線上須安裝相應的對漏電其閉鎖作用的閉鎖保護裝置。加強對煤礦相關漏電保護裝置的控制可有效降低漏電發生,減少因漏電電流原因引起的煤塵、瓦斯、電雷管等爆炸事件的發生。同時,應用具有良好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可有效控制因漏電引起的停電范圍,提高漏電故障的巡查效率,促進故障及時排除,加快通電速度。在煤礦電氣自動化系統中,通過將單片機與其他各控制開關進行緊密結合應用,有效實現對安置于各開關中的具有選擇性漏電功能、漏電閉鎖及跳閘的漏電繼電器、電子插件、控制保護器等進行控制,最終實現自動化控制漏電線路。
3.3選煤工作自動化控制。通過對單片機的應用,在作業過程中,首先,可實現與煤礦調度中心進行及時有效的通訊,實現數據共享。其次,存在于調度中心的監控站可清晰顯示煤礦場地相關生產作業畫面。最后,可有效實現對工作面前、后破碎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等設備進行啟停、閉鎖等操作控制,提供作業效率。如AT89C52單片機應用于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時,單片機在整個系統的數據采集、處理、轉換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據采集包括采煤機方向、牽引速度、位置及轉載機、刮板機、破碎機運行的相關參數等多種內容。通過傳感器采集相關的電信號,經單片機相應模塊將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進而實現數字化處理,最終實現煤礦采煤自動化操作,提高采煤效率。
3.4單片機在風機中的應用。煤礦在生產和開采過程中應用的重要設備之一也包括風機。風機運行的主要作用就是為礦井下的生產提供足夠的氧氣。不同環境中煤礦生產對風機都會有不同的要求。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式便是將先前的勻速供風轉化成調速供風。在不同環境下的煤礦生產供風要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而控風系統中普遍都采用了單片機,基于單片機的控制系統對生產環節的要求都能夠給予最大化滿足,控制系統在采用了單片機之后,先前復雜的系統也變得更加簡單,以硬件為主的邏輯電路很大部分都被軟件所取代,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也能夠更具可靠性,并且能夠在系統造價上節約很多成本。
4結束語
隨著近年我國的國民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煤礦電氣自動化也加快了自身的發展腳步,煤礦電力系統中的單片機對于整個系統而言有不可替換的重要作用,煤礦電力系統因為單片機的存在,系統的編程和運算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單片機是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最為核心的技術,隨著單片機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的普及,使得我國煤礦業加快了自身的發展速度。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國煤礦的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很大程度是因為單片機的應用,使我國煤礦產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國機械化技術和水平也因為單片機的應用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因為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逐漸成熟,煤礦中的電氣化應用也更加廣泛,機電設備自身的自動化和可靠性都因為電氣化自動技術的應用得到了明顯提高,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更具高效、快速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自友,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J].煤炭技術,2012.
[2]馬曉穎,淺析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3.
關鍵詞:建筑設備自動化;卓越工程師;課程建設
作者簡介:魯祥友(1973-),男,安徽靈璧人,安徽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安徽 合肥 23002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1040606M111)、2009年度安徽省省級特色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Z01306)、2010年安徽省教育廳重點教研項目“區域性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研究”(項目編號:JY104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2-0125-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國內一些高校的相關專業由于綜合實力比較雄厚,已經被批準進行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辦學。大多數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由于辦學力量相對薄弱,因此距離“卓越模式”仍然有許多道路要走,相關研究工作也值得去探討。
一、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自動化系列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1-10]
為了使本專業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求和拓寬專業知識面,專指委在原有的系列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主要包括“自動控制原理”、“建筑環境測量技術”和“建筑設備自動化”等。對于本專業的學生來說,該系列課程的學科交叉性太強,雖然本專業學生對該系列課程的學習熱情非常高,但是一方面由于該系列課程開設時間相對較短,教師的教學經驗也相對薄弱,另一方面該系列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大綱仍然難以相對統一,因師施教的現象仍然很嚴重。因此,該系列課程的教學現狀、培養目標、教學大綱及其教學內容等與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方向要求相差仍然較大,而且現有的資料大多是針對其中某一門課程進行探討的,針對系列課程的研究仍然很少。因而有必要在“卓越工程師模式”要求下,進一步對該系列課程進行探討,以便能夠更加系統地建立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
二、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建設探討[5-8]
1.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的教學基本目標
按照專指委制定的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該專業自動化系列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和了解系統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能夠對本專業的控制問題提出控制方案,確定控制參數,配合控制工程師設計建筑設備自動控制系統。
2.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承擔的教學任務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工與電子學”、“自動控制原理”、“建筑環境測量技術”、“建筑設備自動化”等,其中“自動控制原理”、“建筑環境測量技術”、“建筑設備自動化”為主干課程。而“建筑環境測量技術”課程已有統編教材,本文不再做進一步討論。本文在專業培養目標的指導下,考慮到安徽建筑大學是大土建專業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結合畢業生的就業多年后的反饋信息與課題組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自動控制原理、建筑設備自動化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初步研究。
(1)自動控制原理的主要教學內容。根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要求,自動控制原理的主要授課內容如下:
1)自動控制系統基本概念:自動控制系統組成;自動控制系統的方框圖及分類;自動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及品質指標。
2)被控對象的特性:被控對象的特性參數;被控對象的數學模型;被控對象特性的實驗測取。
3)測量變送器及其特性:溫度變送器;空氣濕度傳感器;壓力與壓差則量變送器;流量測量變送器;液位測量變送器;熱阻式熱流傳感器;測量變送器的特性及其性能指標。
4)基本控制規律:雙位控制及其調節器;PID控制規律。
5)執行器及其特性:電動執行器及其特性;氣動執行機構及其特性;調節閥流量特性;調節風門及其特性;電-氣轉換器和電-氣閥門定位器;執行器的選擇。
6)簡單自動控制系統的特性及設計:簡單自動控制系統的特性;被控變量和調節參數的選擇;調節器的選擇。
7)復雜自動控制系統的特性及設計:串級控制系統;比值控制系統;分程控制系統;選擇性控制系統;前饋控制系統。
8)鍋爐的自動控制:鍋爐自動控制的任務;鍋爐給水自動控制的任務及特性;鍋爐給水自動控制系統;鍋爐燃燒過自動控制的任務及特性;鍋爐燃燒過程自動控制。
9)制冷設備與空氣調節系統的自動控制:壓縮機的能量調節與自動保護;蒸發器供液量的自動控制;制冷系統運行參數的自動控制;空調單回路控制;空調多回路控制。
10)典型制冷與空調裝置的自動控制:變頻空調器的自動控制;中央空調系統的自動控制;冷藏庫系統的自動控制。
(2)建筑設備自動化的教學內容。[8]
1)建筑設備自動化概論: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內容;建筑設備自動化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建筑設備自動化的3A系統(辦公自動化、通訊自動化、設備自動化)及其研究內容。
2)建筑設備自動化計算機網絡基礎:網絡拓撲;網絡傳輸介質;通訊協議與OSI模型;常用網絡設備;系統的綜合布線。
3)建筑設備自動化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分布式控制;DDC控制;Lon Works技術;常用的現場總線;以太網技術。
4)暖通空調的自動化:制冷機組;熱交換站;VRV多聯機;VAV變風量空調系統;定風量空調系統;冷卻塔;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蓄冷系統等的自動化控制。
5)其他建筑設備自動化簡述:照明系統的監控;供配電監控;給水排水設備監控;電梯監控。
6)建筑物的安保系統:入侵報警系統;電視監控系統;停車場管理及出入口控制。
7)消防聯控系統:火災產生的機理與規律;常用的火災傳感器基本原理與選擇;火災控制器模塊及其線制;消防設施的聯動控制。
8)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工程實例分析。以暖通空調的自動化控制實例為主線,講解幾個典型的建筑自動化系統的控制。
3.課程的實驗體系建設
結合安徽建筑大學作為大土建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的特點,開設的實驗課程的主要內容如下:
(1)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實驗主要包括:ON/OFF 兩位控制;PID參數調整;典型環節的時域響應和穩定性試驗分析;控制系統的校正。
(2)建筑設備自動化課程實驗主要包括:網絡布線及網絡拓撲結構連接;空氣處理機組的DDC監控系統;中央空調監控系統的實際操作及系統調試;制冷壓縮機控制系統的實際操作及系統調試。
4.建筑設備自動化課程設計教學實踐
課程設計是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該環節可培養學生的初步設計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和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體系和目標相接軌,結合安徽建筑大學大土建的專業背景,課程設計采取的是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所謂請進來,就是將相關企業和設計院的工程師們請到學校來給學生進行實踐指導,所謂走出去,就是學生要到企業或者相關的設計院進行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以盡可能地避免閉門造車,通過帶學生實踐對課題組相關教師的水平提高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為此,結合社會的需要,規定了課程設計的主要選題范圍如下(同時也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選題):建筑設備自動化測控系統的設計(如制冷系統的測控、空氣處理機的測控、VRV多聯機測控、蓄冷系統等);消防聯控;一卡通系統設計;視頻監控系統設計;入侵報警系統;門禁與樓宇對講系統設計;停車場管理系統設計。
三、結論
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為了使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建設取得突破,有必要從課程建設的理論體系、教學內容、實驗體系等方面對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谷士艷,孫清,敖永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212-215.
[3]張昌,鄭萬兵,湯文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35-40.
[4]楊喜光,張娓娓.建筑設備自動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精密制造與自動化,2012,(4):61-64.
[5]李霞,姜文娟.新形勢下“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35):43-44.
[6]李玉云.建筑設備自動化系列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64-66.
[7]馮增喜,于軍琪,何波,等.建筑設備自動化課程設計教學實踐與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3):46-47.
[8]魯祥友.“建筑設備自動化”應用型課程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0,(16):98-99.
關鍵詞:伴生氣 紅外加熱 效果
前 言
隨著目前諸多油田加熱設備的出現,以及油田安全、高效建設發展的需要,有必要選取一種加溫效果較好、安全風險低、價格適中的加熱設備。
該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功能實用,可實現自動點火、火焰自動監測、實時監測出油溫度、爐火熄滅自動重復點燃、監測伴生氣壓力(實時監控是否達到燃燒條件,若不能到達燃燒條件,自動關閉閥門)防止燃氣泄露。具有高效節能、環保、健康、安全性高的特點,符合油田發展的要求。裝置價格適中,流程簡易、操作簡單,可實現數字化遠程監控。
一、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簡介
1.主要技術參數
加熱溫度:20-50℃;
加熱方式:采用伴生氣加熱;
伴生氣壓力:大于0.04MPa;
燃氣爐采用紅外線燃燒器---紅外線輻射加熱。
2.設備結構加熱工作原理
2.1基本原理 紅外線的加熱基本原理是將伴生氣在燃燒的過程中轉化為紅外線輻射加熱。
2.2紅外線的特點(1)通過輻射傳導熱能;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可使物體快速被加熱;不被大氣所吸收,因此不產生浪費;不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如潮濕、溫度高低等)。(2)熱效率高:在加熱的過程中沒有化學損失和物理損失,在熱傳遞過程中熱能損失少利用率高,浪費少。
2.3紅外線爐頭的工作原理及特點 紅外線爐頭是燃氣經在噴嘴處一次性與空氣按一定的比例預先混合好,并在爐腔內再次混合后在紅外線陶瓷板表面處燃燒,加熱紅外線陶瓷板使其釋放大量的紅外線光波,通過輻射來加熱物體。
①作者簡介:趙琪,男(1986―),助理工程師,2008年畢業于山東勝利職業學院,石油工程油氣開采技術專業,主要從事采油工藝技術研究管理工作。
紅外線爐頭特點:(1)高效節能:可使物體快速的從內到外被加熱;因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又不被大氣所吸收,又沒有物理損失和化學損失,在熱能傳導的過程中沒有熱能的損耗;全部被充分利用,熱效率可達85%以上。(2)環保:無火焰預混燃燒,燃氣在紅外線陶瓷板表面瞬間燃燒,燃燒更完全、更充分。(3)健康:紅外線爐頭燃燒十分充分,能有效抑制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及生成;經國家權威部門的嚴格檢測和鑒定,證實紅外線爐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都符合國家排放標準。(4)安全性能好:紅外線燃燒器具有極強的耐風性能,不易被風吹熄,安全可靠。容器介質:加熱容器內加熱介質采用石英沙。優點:(1)保溫性能好。(2)安全可靠,無安全隱患。
2.4自動化功能
本系統為自動控制系統,正常情況下不需要人員操作。其顯示畫面中包括:手動自動選擇顯示、出油口溫度顯示、爐內溫度顯示、控制溫度設定、溫度偏差設定、點火器狀態、點火次數與運行時間顯示。
輔助功能:報警狀態顯示、溫度實時趨勢顯示、調試畫面(由專業或廠家人員操作,一旦調試好后,不需要操作)
二、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應用效果評價
1.現場安裝背景
目前油房莊油田井組加溫均采用立式水套加熱爐或水煮爐加溫,其燃料為套管氣或煤,其加熱介質為水。該種加熱方式,一是燃氣火嘴均為簡易火嘴,且在燃燒時易被風吹滅;二是加熱介質為水,需定期檢查水位高度,并定期加水;三是燃氣的加熱爐在火焰突然熄滅時,若未及時發現,易導致氣體擴散,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2.應用情況簡介
針對在用加熱爐存在的諸多問題,2013年9月引進西安格式機電生產的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2套在油房莊油田池141區塊進行試驗,分別安裝在本區的姚19-19及姚9-22井組。
2.1井組生產狀況
姚9-22井組管線油井2口,日產液量9.42m3/d,含水17.5%;姚19-19井組管線油井4口,日產液量6.5m3/d,含水40%。
2.2.2加熱裝置應用效果
2013年9月在該2個井組各安裝一套70kw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應用后井組外輸溫度分別為45/47℃,加溫效果較好。
2.3 應用對比
通過對比分析,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加熱效果較好,加熱介質為石英砂,消除了以往以水為介質的弊端;自動化功能較好,能夠實現自動運行、無人值守的功能;設備密閉,安全性能可靠。
三、認識及結論
1.伴生氣紅外線加熱裝置功能實用,可實現自動點火、火焰自動監測、實時監測出油溫度、爐火熄滅自動重復點燃、監測伴生氣壓力(實時監控是否達到燃燒條件,若不能到達燃燒條件,自動關閉閥門)防止燃氣泄露。
關鍵詞:無功補償技術;電氣自動化;作用研究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的電氣自動化技術也得到有效的發展[1]。與此同時,電氣自動水平越是發達,而電氣設備中的非線性因素和變化規律也極大的增加了輸電線路的負序電力、諧波和無功功率[2]。然而,無功補償技術的出現,以及在電氣自動化領域中的運用,都有效的改善了電氣自動化中的無功功率現象。無功補償技術應用不僅可以達到提高電氣設備的運行穩定性和降低電氣設備的電能損耗。因此,本文就無功補償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在電氣自動化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重點探討了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作用,并論述了在電氣自動化中的實踐意義以及注意事項,以期對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促進電氣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1 無功補償技術原理與在電氣自動化中的運用
1.1 基本原理
在電氣自動化實際運行中,實際輸出的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有功功率是直接消耗電能,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熱能等形式;而無功功率是不消耗電能,只是把電能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能,且這種能是在電網中與電能進行周期性轉換。由于減少了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因此可以降低線路和變壓器因輸送無功功率導致的電能損耗。
1.2 實現方式與常用方式
1.2.1 實現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負荷的裝置與感性功率負荷并聯接在同一電路,能量在兩種負荷之間相互交換,感性負荷所需要的無功功率可由容性負荷輸出的無功功率補償,便做到了無功補償。
1.2.2 常用方式。在電力系統運轉中,安裝無功補償設備不僅使得功率消耗小,提升功率因數,還能充分提高電氣設備的輸送功率。其常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集中補償;即在高低壓輸電線路中安裝并聯電容器組。②分組補償;即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和用戶車間配電屏安裝并聯補償電容器。③單臺電動機就地補償;即在單臺電動機處安裝并聯電容器等。
1.3 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運用
1.3.1 有源濾波器。在實際運用中,有源濾波器裝置可產生一定的電流,且與諧波電流、負序電流的相位相反,這樣便可以抵消二者的電流,從而進一步解決電氣電路中的無功電流。由于該裝置不僅反應靈敏,機動性較強,而且能迅速的感應和清楚電子自動化設備產生諧振。同時,由于有源濾波器裝置零件的昂貴性,這便造成在實際推廣中的困難。
1.3.2 固定濾波器與可控飽和電抗器的結合。在電氣自動化中,兩者設備的結合可以補償通固定并聯濾波支路;主要是通過調整飽和電抗器內部磁的飽和程度,來控制回路中的電流。這樣便可使得回路中的感應電流發生改變和使容性無功功率達到平衡狀態。
1.3.3 晶閘管調節電抗器與固定濾波器的組合。這種結合裝置主要是通過平衡濾波器的負序電流,滿足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它不僅體現在反應迅速,且能因時制宜的對電氣自動化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大大的增加無功補償技術的自動性能。
1.3.4 真空斷路器投切電容器與單協調濾波器。該設備是一種結構簡單且有效的無功補償裝置,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成本,且收效較好。與此同時,這種裝置亦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電氣設備合閘時,電容器的過電壓會很大程度上的損壞電容器使用壽命。如果電氣設備的開關切換頻繁,該裝置的使用壽命會大大的降低,嚴重影響了無功補償的效果。
2 無功補償技術對電氣自動化的作用
2.1 節約電能,降低電能損耗
隨著電氣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在有效的降低人力資源投入的同時,也很大程度的造成了電能資源的浪費。因此,在自動化中運用無功補償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電力設備中的無功功率增加而造成的電能浪費;而且提高了用戶用電的損耗,從而降低了用電消耗,也極大的推動了電氣系統的安全運行。
2.2 補償電力系統無功功率,增加電網運行的功率比例
在電氣自動化設備中,不同的設備在不同的運行情況下都存在著一定的無功功率,而且無功功率很大程度上受到用電設備自身的特點和運行電壓的限制。例如,當實際電壓接近于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時,用電設備的無功功率與實際電壓的值變化一致;另一方面,電力系統的無功電源供應不足導致電力系統的癱瘓。此時,利用無功補償裝置,不僅可以有效的補償無功功率,還可以促進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2.3 降低用電設備設計容量,減少線損
從電力系統設備的選型角度來說,盡可能以最小的成本發揮最大化的功能,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優化用電設備的設計和采用無功補償設備。例如當功率因數cosΦ=0.8增加到cosΦ=0.95時,設計1Kvar 的電容器相當于發揮了0.52KW的容量,也就是增加了用電設備的容量。
使用無功補償技術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功率因數,輸電線路的線損率亦隨著降低,從而提升了電力系統的有功功率的輸送率。
3 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實踐意義與注意事項
3.1 實踐意義
3.1.1 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企業與居民經濟效益雙贏。在電力系統運行時,無功補償技術可以自動、及時補償無功功率,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使有限的人力資源合理的分配。同時,安裝無功補償設備不僅可以使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更大程度上的使居民節約了用電,保證了用電的持續供應,從而達到了電力企業與用電戶經濟效益的雙贏。
3.1.2 規避風險,達到有效控制用電和清除電網故障。無功補償技術有自動補償無功功率的功能,并在其他自動裝置的配合下,可以通過報警通信將相關的信息送往控制室,可以在早期分析故障原因,縮短了停工時間。同時,由于系統結構簡化、連線簡單減少了系統維護的工作量,因而有效地控制了線損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3.1.3 強化用電質量,實現規范化流程可控。無功補償設備可以對用戶、線路用電進行控制,監控用戶的用電性能狀況和用電質量。或通過實際運行情況,計算真實接近的線損率,使得電氣自動化設計的規范化流程操作。
3.2 注意事項
3.2.1 倒送配電網的現象。在實際情況中,用戶端反而存在著倒送配網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會損耗電網,且大大的增加了整個輸電線路的負擔。尤其是無功補償設備在負荷低谷時,無功倒送現象較嚴重。
3.2.2 諧波現象。無功補償裝置電容器往往受到電力系統諧波的影響。雖然無功補償技術可以增加抗諧波性能,但在其運行中,自身亦會形成諧波。同時,電力系統內部的諧波大于電容器的額定容量,無功補償設備將無法正常運行。
3.2.3 共性問題。在變電站輸送工程中,往往是無功電流的遠距離傳輸。這就需要對分區變電站進行無功補償,一般的220kv變電站無功補償調節的容量不同。因此,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要根據不同的變電站分區的實際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論。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電力電子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動化控制設備的普及,將大量的無功補償裝置放入電力系統中。它不僅可以做到補償的可控性和靈活性,而且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降低了電能損耗。因此,在電氣自動化中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是電力系統安全且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電氣自動化系統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關鍵字:繼電保護案例教學翻轉課堂教學視頻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000-00
《繼電保護及微機保護》課程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主要講述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微機保護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術。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輸電線路和主要電氣元件(發電機、變壓器等)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工作原理,學會使用常見的繼電器及自動裝置,熟悉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構成原理,了解繼電保護裝置、自動裝置之間的配合,了解微機保護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加深對電力系統的理解。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發展,滿足社會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類高等技術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把《繼電保護》課程辦成校級重點課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1、課程建設基本內容
該課程建設的師資隊伍包括一名教授,兩名講師,一名助教組成,基本能滿足現階段課程建設的需要。教材選用由賀家李主編,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的《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該書是一本經典的繼電保護教材,是“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可以滿足電氣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要求。
教學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傳統繼電器硬件結構、輸電線路的相間短路保護、方向保護、距離保護、接地短路保護、變壓器保護、發電機保護、微機保護的硬件結構、微機保護的軟件原理、算法等。因為繼電保護是電力學科中最活躍的分支,繼電保護的方法、原理更新速度很快,所以教學內容一定要和當前的發展現狀相結合。
2、調研活動
為了了解社會對該課程的需求,我首先對一些招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單位做了調研,調研的單位包括:艾默生網絡能源(西安)有限公司、現代重工(中國)電氣有限公司、廣西南寧瑞泰供電設計有限公司、偉創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福州瑞芯微電子、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昌吉熱電廠、陜西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西安微電機研究所、陜西正源科技、西安航天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共12家單位。其中國企7家,私企4家,外企1家。這些單位對電氣工程專業學生的需求較大,對《繼電保護》課程的要求也較高。尤其像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昌吉熱電廠這種單位,對繼電保護的要求就更為嚴格。他們需要工作人員熟悉各種保護的原理和整定方法、了解繼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熟練使用微機保護裝置。針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課程建設的時候不但要進行基礎知識能力的培養,還要進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計算能力的培養。
3、實驗室建設
該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所以實驗環節必不可少,繼電保護實驗室原有的實驗設備包括繼電保護實驗臺兩臺、工廠供電實驗臺一臺,隨后又追加了電網實習培訓柜18臺、高低壓配電實訓柜11臺。這些實驗臺可以完成繼電保護實驗和微機保護相關的實驗45個。我們根據實際需求,從中挑選了10個代表性的實驗編寫了實驗指導書。
4、案例教學編寫
在調研中了解到,一些電力部門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計算分析能力,所以我們設計了《繼電保護》課程素質能力結構圖,如下圖所示。為了達到素質能力的培養效果我們編寫了8個繼電保護工程案例,這8個案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通過這8個案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繼電保護的基本整定方法,了解繼電保護的設計過程。案例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增長實際操作的能力。
5、翻轉課堂
為了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為了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傳統的授課方式,在《繼電保護》的課程建設中,我們還嘗試了翻轉課堂的授課方式。我設計的翻轉課堂的形式是,挑選繼電保護一個知識點--變壓器保護,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看視頻、看教材等方式學習該部分的內容,然后每個學生制作一個ppt,準備十到十五分鐘的講稿,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隨機選擇3-4名學生給大家講解他們的學習成果。在這中間穿插學生的討論和提問,最后由老師總結點評。
在上課之前,有些老師有擔心,在我們學校的教育背景下是否需要翻轉課堂、是否能順利開展、學生能否配合呢?但是上課之后學生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ppt制作也很精彩,視頻、動畫各種手段都被學生利用到了課堂。其他學生的討論也非常熱烈,經常到了下課還有學生要發言。學生對該種授課方式反應良好。所以我們應該大膽的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6、制作教學視頻并上網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還制作了該課程的教學視頻,該視頻包括了繼電保護的所有基本知識點。并且利用公共網絡資源,將該視頻上傳至新浪微博,所有學生只要關注該微博就可觀看教學視頻。利用微博上傳視頻的好處是,首先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其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均可在該視頻下面留言,教師看到留言后可以o學生進行回復,解決問題,方便教師和學生的溝通。
7、結束語
繼電保護在電力系統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我國目前的電力工業中需要大量從事具有較高技術要求的繼電保護工作的科技人員。所以繼電保護知識的學習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收到重視。我們在建設該課程時要圍繞著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及構成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幾個方面展開培養。通過該課程的建設,把學生培養成掌握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微機保護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的實驗技能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范圍內的各項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振鋒,康小寧,楊軍晟.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
報,2007,04:125-128.
[2]何瑞文,陳少華.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設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9,03:125-128.
[3]何瑞文,陳少華. 關于現代電力系統的繼電保護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03: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