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

    第1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及母兒并發癥的影響。 方法 整群選取該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將在福州市第二醫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而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運動療法,比較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及母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剖宮產率(23.26%)明顯低于對照組(44.18%),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P

    [關鍵詞] 運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a)-0036-03

    Effect of Exercises during Pregnancy on the Diabetes during Pregnancy

    ZHENG Ying1, XIA Yong2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Fuzhou Second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7 China;2.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herapy during pregnancy on the pregnant outcome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uring pregnancy.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uring pregnanc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Fuzhou Seconc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a group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exercis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egnant outcome and occurrenc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esarean delivery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complicatio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3.26%, 13.95% vs 44.18%, 32.56%),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4.92, P

    [Key words] Exercise; Diabetes during pregnancy; Pregnant outcome; Complication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系指在孕期首次l生或發現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異常,近年有明顯增高趨勢。對該病若診斷、治療不及時,可嚴重影響母兒健康[1-2]。因此,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對維護母兒健康十分重要。該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將在該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而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運動療法,比較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及母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在該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86例,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27.86±4.12)歲;孕周24~28周,平均孕周(25.68±1.25)周。按照數字表法將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研究組43例患者的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27.21±4.23)歲;孕周24~27周,平均孕周(25.34±1.16)周。對照組43例患者的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28.14±3.87)歲;孕周24~28周,平均孕周(25.98±1.23)周。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t=0.55、0.63,P>0.05)。入選的患者均自愿參加該次研究,且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酮癥酸中毒患者,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孕婦給予常規護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在妊娠期因為擔心胎兒的身體健康,而常表現出緊張、恐懼、焦慮等,入院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識宣教,內容包括告知孕婦積極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結局和遠期轉歸,合理使用胰島素,e極配合運動療法,及并發癥防范要點[3-5]。采用個體化控糖飲食方案進行GDM治療,由營養師制定個體化控糖食譜。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結合妊娠期運動療法,由專業人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教育:①運動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6];為確保運動的安全性,運動時應有家人陪伴,密切觀察運動時的反應。②運動方式:宜選擇有氧而平穩的活動進行日常鍛煉,比如散步、瑜伽、孕婦廣播操、休閑體力活動等,應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7]。③運動時間: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單日的運動時間控制在30~60 min,分3次,可在晚餐后運動1次,或午餐、晚餐后各運動1次,10~20 min/次,3次/周[8]。兆流產或者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者不宜采取運動療法。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對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及母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P

    2.2 兩組母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母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χ2=3.96,P

    第2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缺鐵性貧血是孕產婦在妊娠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缺鐵性貧血,即iron deficiency anemia,簡稱IDA。這種缺鐵性貧血占妊娠期貧血的比例比較高,其占妊娠期貧血比例的95%。一般情況下,非妊娠的婦女體內的鐵含量保持著動態平衡,即鐵的微量排泄和攝取量保持著體內的代謝平衡。由于孕產婦在妊娠期的血容量會慢慢的增加。尤其是妊娠晚期,孕產婦的血容量可以達到1300~1500ml左右。這時孕產婦的血容量增加標志著其需要鐵的含量也在增加,一般的需鐵量為500~600mg左右。在妊娠晚期,胎兒的生長發育和胎盤發育都需要鐵,其需鐵量分別在200~300mg左右和70~75mg左右。另外,由于孕產婦在妊娠期的需鐵量很大,而有25%左右的孕婦因吸收不良或其他的原因導致其體內鐵的攝入量不足,這樣就形成了缺鐵性貧血。由于孕產婦在妊娠期的需鐵量很大,而有些孕婦因吸收不良或其他的原因導致其體內鐵的攝入量不足,這樣就形成了缺鐵性貧血。

    護理評估

    (一)孕產婦的病史

    1 要對孕產婦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了解其妊娠前是否有全身慢性疾病、慢性出血史、月經過多史、營養不良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另外,還要了解孕產婦的經濟情況、妊娠后的進食狀況以及是否有急慢性出血和妊娠合并癥等。

    2 要對孕產婦進行貧血程度的評估:孕產婦在妊娠期的貧血診斷標準是以血紅蛋白值

    (二)孕產婦的身心狀況

    1 癥狀:若孕產婦是輕度貧血者,其貧血癥狀不會太明顯,其皮膚、口唇黏膜以及瞼結膜會表現出輕微的蒼白。若孕產婦是重度貧血者,其貧血癥狀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臉色蒼白、全身無力、頭暈眼花、妊娠水腫,在其活動后表現為心慌、氣短、易暈厥。更為嚴重的會發生貧血性心臟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2 體征:病人的體征主要表現在有口腔炎、舌炎、皮膚干燥、毛發失去光澤容易脫落、反甲等。

    3 社會心理評估:對孕產婦的重點評估是對其焦慮和抑郁的程度,以及孕孕產婦掌握有關缺鐵性貧血自我護理知識程度的評估。

    4 診斷性檢查:對孕產婦的血象、骨髓象、血清鐵進行診斷,診斷其在血象方面的血紅蛋白是否低于100g/L,紅細胞平均容積(MCV)是否低于80/μm3,紅細胞壓積是否低于30%;診斷其紅細胞系統增生是否活躍;診斷其血清鐵是否低于60μg/dl,其體內的總鐵結合力是否大于300μg/dl,鐵飽和度是否減低到10%~15%以下。若孕產婦的血細胞比容降低的不明顯時,缺鐵性貧血的孕產婦在早期重要的表現是血清鐵降低。

    護理措施

    (一)一般的護理: 要認真詳細的評估病人的貧血程度,了解病人對缺鐵性貧血疾病的認識程度。通過護理過程要和病人建立起一種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向病人講解有關此病的知識。另外,要幫助病人分析患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并為病人提供有關此病的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及支持系統,減輕病人的壓力,使病人主動的參與到護理和治療的方案中。

    (二)緩解孕產婦的癥狀

    1 妊娠期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孕婦在妊娠期的護理應注意的事項有:(1)孕婦要定期的做產前檢查,要監測其血常規和對其全血進行化驗;(2)要對孕婦進行飲食指導,糾正其不良的飲食習慣,使其飲食結構實現多樣化,并建議孕婦的飲食中要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鐵豐富,例如如瘦肉、動物肝臟、黑木耳、食品等,注意禁止孕婦飲用濃茶;(3)要保證孕婦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依據病人的貧血程度安排其活動量;(4)要加強病人的口腔護理。對于輕度的口腔炎病人,可建議病人在飯前、飯后、睡前、早起用漱口液漱口;對于重度的口腔炎病人,建議病人每日做口腔護理;(5)要對病人進行補充鐵劑。根據病人的貧血程度,選擇適宜的鐵劑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是在孕婦妊娠20周后開始采用補充鐵劑,改善孕婦的缺鐵狀況,提前預防孕婦患缺鐵性貧血病。(6)對于重度的貧血病人,要讓病人提前住院進行治療,并根據其貧血狀況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2 分娩期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在孕產婦分娩期時的護理應注意事項有:(1)對于中度和重度的貧血病人,在其臨產后要及時的配血備用;(2)在孕產婦臨產時,要嚴格的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孕產婦維生素K、維生素C等藥物;(3)在孕產婦臨產后,要保證其進食狀況的良好,并嚴密的觀察孕產婦產程的進展狀況。同時要加強對孕產婦的胎心監護,使其低流量的吸氧;(4)在孕產婦的產后,要及時的預防其產后出血;(5)在孕產婦的產后,要全面細致的檢查陰道傷口,并認真的縫合其會陰陰道的傷口,整個過程都是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操作的。另外,還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孕產婦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3 產褥期的護理及注意事項: 在孕產婦的產褥期應注意的事項有:(1)在孕產婦產后的24小時內,要保證其有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2)要保證孕產婦的病室環境安靜而舒適,室內的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流通性良好,并減少探視;(3)要保證孕產婦的外陰清潔,讓孕產婦每天用適量的碘伏溶液來清洗外陰,勤換衣褲和衛生墊,保持個人衛生;(4)若孕產婦的腹部有傷口,要使其傷口敷藥并保持干燥,注意換藥時要遵循嚴格的無菌操作;(5)要使孕產婦合理的飲食,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6)要注意觀察孕產婦的子宮復舊狀況和陰道出血情況,并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給孕產婦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三)健康教育:要讓病人了解缺鐵性貧血對母嬰的危害,是病人積極的配合治療。另外,要向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病人介紹合理的飲食習慣,改正有些孕產婦的偏食習慣,并建議孕產婦盡量進食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在病人的藥物治療時期,要嚴格的控制藥劑量,并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副反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重缺鐵性貧血的病人不宜用母乳喂養嬰兒,要向病人及家屬做好指導,并要教會其人工喂養的常識和方法。總之,孕產婦在妊娠期的護理是很重要的,在孕產婦的用藥方面,要嚴格的按照醫生的囑咐。若在護理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 :婦產科學[J],2000年。

    [2] 田玉琴、楊存珍、賀金文主編:妊娠期常規補鐵的研究進展[J] ,1999(01)。

    第3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心理反應、飲食管理、用藥指導和實施護理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對4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心理分析及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通過護理干預治療及心理護理后,孕婦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以類,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待產。結論: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針對性護理,能減輕或避免因焦慮情緒而引起的不良行為反應,能減輕孕婦的心理壓力。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 心理分析 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如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孕產婦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患病率,屬于高危妊娠,是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妊娠期糖尿病患著護理干預與心理調適,是確保孕婦和胎兒安全順利地度過妊娠期和分娩期的關鍵。我院對4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到早期篩查發現、及時治療、飲食管理、心理問題針對性的護理及出院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09年2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44例。年齡25~38歲,妊娠周數26周10例,妊娠周數29~30周25例,足月孕婦9例初產婦36例,經產婦8例,足月產30例。

    1.2 檢查方法:在孕期24~28周進行糖篩查,孕婦前一日晚8時至次日晨8時,禁食空腹,將50 g葡萄糖溶于200 ml水中,5分鐘內口服完。從開始服糖計時,1小時抽靜脈血1 ml測血糖值,若≥7.8 mmol/L為50 g糖篩查陽性。在此基礎上再做糖耐量試驗(OGTT),同樣禁食12小時后將75 g葡萄糖溶于200 ml水中,5分鐘內服完,測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小時、2小時、3小時靜脈血糖值,正常值為5.6 mmol/L、10.3 mmol/L、8.6 mmol/L、6.7 mmol/L。若其中有任何兩項超過正常值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僅一項高于正常值,診斷為糖耐量受損。若兩次空腹血糖≥5.8 mmol/L或任何一次血糖≥11.1 mmol/L且再次空腹血糖≥5.8 mmol/L也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本組44例孕婦均滿足診斷標準,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病人人院的初期,護士應讓孕婦盡快熟悉病房的環境。介紹責任制護士及醫師,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孕婦對醫院的陌生感及緊張焦慮的心情。故應詳細詢問孕婦的自然情況,包括婚姻、生育狀況。此時應注意保護病人的秘密,用溫和的語言交談;如孕婦以前是否生育,第幾次懷孕等。這些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由于了解了糖尿病對母兒的危害后,可能會因無法完成“確保自己及胎兒安全順利地度過妊娠期和分娩期”這一母性心理發展任務而產生焦慮、恐懼及低自尊的反應,嚴重者還會造成身體意象紊亂。如妊娠分娩不順利,胎嬰產生不良后果,則孕婦的心理壓力更大,責任護士此時應提供給孕婦各種交流的機會,鼓勵其討論面臨的問題及心理感受。同時也要做好家屬宣教工作,讓孕婦覺得能與親人共同努力度過這一特殊時期,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壓力,改變錯誤觀念和不良情緒,保證母嬰的安全。

    2.2 飲食控制:調控飲食,是妊娠糖尿病孕婦控糖的重要途徑,但是調整并不意味著限食。飲食控制能降低產婦并發癥如妊高癥、產后感染等,降低胎兒并發癥如畸形兒、巨大兒的發病率。由于葡萄糖不僅是胎兒的能量物質,而且是胎兒脂肪、糖原合成的原料,能滿足胎兒在胚胎期、器官分化發育期和成熟期發育的能量需求。

    2.3 藥物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經飲食療法控制后血糖仍然不能達標的患者,就要用胰島素來調節血糖,因為對胰島素的知識缺乏,大部分患者對使用胰島素有抵觸情緒,認為只要上了胰島素就下不來了,有部分孕婦懷疑該藥對胎兒是否安全等.

    本組有10例患者采用了胰島素泵的治療,對于泵的使用也有部分病人及家屬不理解,甚至有家屬埋怨孕婦吃得多才會的此病,孕婦的情緒多半較低落加之對使用泵有恐懼感,產生了不愿意配合治療的狀況,護士為其講解了胰島素泵的原理,胰島素泵是通過微電腦仿生原理,完全模仿人體胰腺功能,隨時釋放人體所需胰島素,患者進餐后,根據進餐的多少,自動輸入追加量的胰島素,胰島素可以以基礎和餐前大劑量兩種方式給予,因此,糖尿病人安裝胰島素就像安裝一個簡單的“人工胰臟”。它模擬了人胰島細胞在生理狀態下分泌胰島素的方式。使人體內的血糖持續處于正常狀態而不致上下劇烈波動。從而減少糖尿病人并發癥的發生。

    2.4 運動治療:適當的運動可降低血糖,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并保持體重增加不至過高,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運動方式可選擇輕度運動如散步、中速走,持續20~40分鐘,每天最好1次,進餐后1小時進行。體重控制要求孕婦在妊娠后期每周體重增加在0.5公斤左右。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對優生優育的的概念已經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每一個家庭對孕期的安全倍加重視,從某些角度來說就無形的加大了準媽媽們的壓力。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護士在工作中更加要注意病人的主觀感受,更加關心和體貼病人,實施更為人性化、個性化、親情化的護理措施;在心理問題、飲食管理、用藥指導,及尋求家屬支持等方面給予心理安慰,滿足孕婦的生理、心理需求。通過臨床治療與護理,患者能保持良好的自我照顧能力,孕婦能列舉有效血糖控制方法,以維持母兒健康能與家人共同參與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很好的維護了孕婦的尊嚴,更好地緩解了心理壓力,能夠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參考文獻

    [1] 王斌全,李潔.循證護理的發展[J].護理研究,2007,21(5A):1221

    [2] 錢榮立.第二屆全國妊娠糖尿病學術會議紀.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5):320

    第4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治療;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的糖尿病,在國內發生率為1%-5%,GDM易并發高血壓、感染、羊水過多、產后出血等癥、易發生酮癥酸中毒,GDM對母兒影響極大[1]。我們通過積極治療與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經驗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自2006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分娩產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31例,年齡22-44歲,孕期(35±4)周;檢查: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 mmol/L者。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診斷標準為:空腹5.6mmol/L,1h10.3mmol/ L,2h8.6mmol/L,3h6.7mmol/L。如其中有2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者,即可診斷為GDM。

    2 治療措施

    2.1.糖尿病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糖代謝異常的疾病,長期患病可以影響心,腎,眼等全身器官,胎兒畸形發生率高,胎兒巨大,胎死宮中,孕婦發生并發癥的危險性均會明顯地增加。

    因此,凡有糖尿病的婦女計劃妊娠前必須到醫院做全面、詳細的孕前和產前檢查,了解目前糖尿病的嚴重程度以確定糖尿病患者能否妊娠以及分娩的時間,方式等十分必要[2]。

    2.2 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處理

    糖尿病患者成功妊娠的關鍵是要有計劃地懷孕,孕前要嚴格地控制血糖,尤其是從受孕到分娩這段時間內,需要非常嚴格地控制糖尿病病情,使母兒預后良好。

    2.2.1孕前應予系列有計劃的教育與指導: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能否妊娠及妊娠前后的處理進行詳細的指導,患者血糖,尿糖控制滿意,全身情況允許可于計劃受孕前3個月停服口服避孕藥,糖尿病已控制并維持良好者才可終止避孕。同時全面評價有無血管并發癥,權衡對母兒影響和制定相應防治措施。

    2.2.2積極控制并維持血糖代謝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受孕前血糖水平及孕早期血糖與自然流產及胎兒畸形發生密切相關,妊娠前應將血糖調整到正常水平,并根據當時情況調整控制飲食,胰島素應用。

    2.2.3口服降糖藥:如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雙胍等均能通過胎盤,導致胎兒低血糖,且有不少降糖藥可能致畸,同時雙胍類降糖藥具有導致胎兒乳酸中毒等作用,所以妊娠期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藥,應于懷孕前停藥,改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3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期處理

    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妊娠早期給予積極的治療,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達3個月以上,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產率均明顯下降。

    4.護理措施

    早期干預,加強血糖監測及護理,可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4.1 我院產前檢查于24-28周進行GDM篩查,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者,積極進行健康宣教,幫助孕婦提高自我監護的能力,注意預防各種感染。

    GDM孕婦確診后,除常規產檢外,須加強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尿常規、24 h尿蛋白定量、肝腎功能;定期進行B超檢查;糖尿病孕婦一般在懷孕37~38周終止妊娠,決定陰道分娩者,嚴密監測血糖。

    4.2飲食指導:合理的飲食是成功控制糖尿病的關鍵,即要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又要滿足孕婦營養及胎兒生長的需要,飲食應少量多餐,營養均衡,忌食甜食,可選瘦肉、魚、蛋、奶。合理搭配膳食纖維,綠葉蔬菜,豆類,谷物及低糖水果。堅持低鹽飲食,體重增長整個孕期10kg-12kg為宜。

    4.3運動指導:適當運動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謝紊亂,避免體重增長過快,同時運動可減少胰島素抵抗,運動適合于無心血管、產前出血、先兆流產等疾患的孕婦。活動方式以散步為宜,易在餐后1h進行,持續30min左右,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 結果

    31例患者經過精心治療與護理,均未發生感染及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其中巨大胎兒4例、羊水過多1例、早產兒4例,無重度窒息兒,新生兒體質量1120~4350g,均存活。平均住院7 d;31例患者血糖控制穩定后出院。

    6 結論

    妊娠合并糖尿病屬高危妊娠,妊娠期復雜的代謝改變使母嬰并發癥和死亡率增高。盡早地對GDM患者采取積極治療及護理干預,對控制病情及降低母嬰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3]。

    參考文獻:

    [1] 朱翠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護理.護理研究,2007,20(21):151.

    第5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剖宮產;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婦處于妊娠期間的一種常見并發癥,發病危急[1]。該病在臨床上發病的概率為9.8%左右。妊娠高血壓患者在臨床上常表現為昏迷、高血壓、浮腫、尿蛋白等,這些癥狀對母嬰具有較為嚴重的威脅。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臟器各項功能的衰竭、腦血管等各種綜合征。因此,孕婦在此期間常選擇剖宮產進行分娩[2]。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加強臨床觀察和相應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母嬰的健康。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剖宮產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剖宮產的術后護理措施以及臨床護理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剖宮產患者100例。患者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6.3歲,孕周 37-41 周,平均39. 3周。經檢查所有患者均為妊娠期高血壓。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分別為5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的體征檢測、降壓治療、臥床休息。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優質護理措施的方法主要如下:

    (1)術后基礎護理

    患者在術后要保持平臥修。病房內應保持安靜,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與生命的各項體征。如脈搏、呼吸、尿量、血壓、心律等。護理人員還應注意對患者給予低流量的吸氧處理。每隔一天進行一次,每次半小時,每分鐘的吸氧量為4L左右。患者在術后禁水食,在患者腹部切口處進行6小時壓沙。在術后的24h將尿管拔除。嚴防產婦術后出血,給予積極的預防措施。給予術后靜脈自控鎮痛,以預防子癇的出現,術后48 h 拔出。給予病患良好的心理護理干預,積極安撫其情緒,使其能夠放松休息和睡眠

    (2)藥物護理

    在患者術后應加強心電監護和血氧監護。在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注意對患者給予硫酸鎂治療高血壓,加強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心率抑制以及呼吸抑制的現象。監測用藥前后的膝腱反射、呼吸每分鐘≥16次、尿量≥25毫升,準備好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鈣用于解毒。用藥后要密切觀察產婦體征變化,預防中毒或者心率抑制。術后最好給予產婦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3)并發癥護理

    患者在術后可能會由于疼痛引發子癇。因此,護理人員在此期間應注意采取經脈自控陣痛治療,提醒患者多注意休息。另外,孕婦在產后因妊娠子宮壓迫或者高血壓壓迫下控靜脈,出現血液回流的現象,導致患者全身浮腫。對此,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的床整、預防褥瘡。護理人員還應定時為患者翻身、扣背及時為患者替換床單、衣服,避免患者受涼。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的臀部以及其他受壓的部位進行按摩,預防出現褥瘡。

    (4)飲食護理

    在患者術后的6h,護理人員可以鼓勵患者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米湯、蛋湯等清淡的食物。然后慢慢過渡至普通食物,低鈉低鹽、少量多餐。患者在術后一段時間禁止食用豆漿、蔗糖、牛奶等膨脹類食物。待患者在術后腸道內氣體有所排出后,可以給予高熱量、低鹽、高蛋白等食物,禁止暴飲暴食。

    1.3評定標準

    采用滿意度評估量表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并將滿意度分為四個階段:護理滿意表現為優的:滿意評分大于90分,患者住院時間小于5天;護理滿意度為良的:滿意評分為70-90分,住院時間為7天;護理滿意度為中的評分為60-70分,住院時間10天左右。護理滿意度較差的評分一般小于60分,住院時間超過10天。

    1.4統計學分析

    對實驗中的所有數據都采用了SPSS17.0 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比運用t的檢驗原理,計數資料主要采用X2進行檢驗,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的比較(n ,%)

    組別

    優良率

    觀察組(n=50)

    10

    24

    12

    4

    92

    對照組(n=50)

    9

    17

    10

    14

    72

    注:數據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常見于孕婦懷孕的20周以后[3]。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表現的均較為明顯。該并發癥易對母嬰的健康造成威脅。在此期間實施優質護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本研究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剖宮產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實施剖宮產,采用優質護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治療。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實施剖宮產分娩后,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治療的優良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家福,呂新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心功能衰竭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15( 14) :106 -107.

    第6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關鍵詞 護理干預 妊娠 高血壓 轉歸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的并發癥,占產科合并癥首位,嚴重危害婦女的健康,并使部分患者殘留高血壓,因此監控和防范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是護理干預的重點。本研究通過采取心理護理、藥物護理及健康宣教,提高和改善了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良性轉歸,降低了不良結局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6月~2009年9月我院進行產前檢查且住院分娩孕婦192例,年齡18~40歲,均為多胎妊娠,經診斷均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高危者。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102例和對照組90例。干預組年齡21~35歲,對照組年齡22~37歲。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診斷標準及分度:依據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妊娠20周后孕婦發生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即可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疾病。高血壓診斷標準:血壓升高≥140/90mmHg或血壓較孕前或孕早期血壓升高≥25/15mmHg。蛋白尿:單次尿蛋白檢查≥30mg/L,定性(+)至少2次,間隔6小時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0.3g。水腫:體重增加>0.5kg/周為隱性水腫,而顯性水腫的嚴重程度可不一。

    方法:入院后均給予鎮靜、降壓、解痙、擴容和利尿等治療。①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包括整潔和安靜的病室環境、及時更換床單、正確的臥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飲食等。②干預組:根據病史、診斷結果及臨床癥狀,對患者做全身心評估,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和宣教。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sup】2【/sup】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 理

    心理護理:由于多數患者對疾病和治療方案不了解,使孕婦對自身及胎兒預后過分擔心或恐懼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并根據其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以消除其緊張或焦慮情緒,增強與患者的親近感,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態和情緒下接受治療。

    藥物護理:25%硫酸鎂是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首選藥,但硫酸鎂的治療濃度和中毒濃度相近,極易引起藥物中毒,所以在治療時應嚴密觀察其毒性作用。靜滴硫酸鎂時,要嚴格掌握用量及滴速,每次用藥前及用藥時注意膝腱反射必須存在,呼吸每分鐘≥16次,尿量每小時≥25ml。要備好解毒用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當出現中毒時,立即靜注10ml,并在3分鐘后重復1次給藥。對于抗高血壓藥物,要注重舒張壓的控制,當≥110mmHg時,就需要應用抗高血壓藥物。對輕度血壓升高者(血壓<160/100mmHg)應用降壓藥物,可降低其發展為嚴重高血壓的風險【sup】[1]【/sup】。

    子癇的護理:對危重或有潛在發病可能的患者,要做好重點監護,預防子癇的發生,為分娩做好準備。將患者安排于安靜、光線較暗的單獨病房,以減少聲光的刺激,避免誘發抽搐。對急救藥品、器材和吸引器要處于備用狀態,密切觀察心率、呼吸、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量。同時要特別注意無誘因的倦怠、胸悶和心慌等或突然嗆咳而類似哮喘發作的患者,提示可能為心衰早期【sup】[2]【/sup】,為此應做好預見性護理工作。終止妊娠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有效措施,故護士應認真做好接生前和母兒搶救的準備。

    健康教育:強調臥床休息的重要性,指導臥床期間以左側臥位為宜,避免平臥,讓孕婦了解左側臥位可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改善全身及子宮胎盤和腎臟的血循環【sup】[3]【/sup】。鼓勵孕婦經常按摩四肢,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同時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保證足夠蛋白質、水分及適量鹽等攝入。告知患者每天監測胎動并作好記錄,盡量為孕婦提供與病情有關的信息,以減輕孕婦的焦慮。

    結 果

    兩組情況比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焦慮、抑郁及恐懼心理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1)。見表1。

    兩組孕產婦轉歸比較:干預組孕產婦剖宮產例數、產后出血例數、子癇例數及并發癥例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圍產兒轉歸比較:圍產兒的宮內發育遲緩例數、小于胎齡兒例數、低體重兒例數、新生兒例數及圍生兒死亡例數,其干預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討 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除了及時治療外,有效的護理對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常規護理只能應對一般情況,但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和改善患者舒適度,則顯得相對不足。本組觀察發現,部分患者由于對該病缺乏知識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給予及時的健康教育指導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嚴密觀察生命體征,重視血壓監測。若血壓波動大,提示病情可能惡化,所以應2小時測血壓1次,同時將所測得血壓與基礎血壓相比較【sup】[4]【/sup】,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在患者靜滴硫酸鎂時,應嚴密觀察膝反射及病人的反應,緩慢靜脈注入,每日15~20g,防止因硫酸鎂過量導致呼吸及心肌收縮受到抑制。如病人出現惡心、面部潮紅、有發熱感等,應減速并通知醫生處理。對部分患者用藥時出現的頭痛、乏力等不適反應,要做好解釋工作,并告知應用硫酸鎂極易透過胎盤,會暫時造成胎心率受到抑制,但停用硫酸鎂1小時后,胎心率可恢復正常,對胎兒無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不僅圍產期風險大,產后還可殘留持久性高血壓,遠期預后較差【sup】[5]【/sup】。所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母嬰的發病率,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孜,王伽略.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期待治療.中國實用婦科和產科,2009,25(4):251.

    2 黃云萍,牟康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者孕婦早期預防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9):237.

    3 閆俊青.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8):1941.

    4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99.

    5 蘇海.關注妊高征的遠期轉歸[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15(3):180-182.

    表1 兩組對妊高征知識的了解程度、焦慮抑郁及恐懼心理變化的比較(例)

    注:P<0.01

    表2 兩組孕產婦轉歸的比較(例)

    注:P>0.05

    第7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的作用。方法:對3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循證護理.包括健康指導、心理護理、自我血糖監測、飲食管理、用藥指導、低血糖的預防、預防感染和出院指導。結果:循證護理的孕產婦妊娠并發癥(子癇前期、遠期糖尿病、剖宮產)及新生兒患病率(巨大兒、胎兒窘迫、圍生兒死亡)低于傳統護理。結論:循證護理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母嬰預后。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循證護理;探討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如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孕產婦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患病率,屬于高危妊娠,是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循證護理其核心是以科學為依據的有據可循的現代護理[1]。用現有最佳的研究證據制訂出適合病人實際情況的護理診斷和計劃,實施最佳護理措施的護理行為。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對4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循證護理.確定需要循證的護理問題為心理問題、飲食管理、用藥指導、低血糖的預防、預防感染和出院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孕婦49例。孕35周以下的孕婦20例,足月孕婦29例。分娩方式:平產25例,剖宮產21例。發生妊高癥1例,巨大兒2例。

    1.2所有病人滿足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結核學會制訂的糖尿病診斷和治療指南,50g糖篩查大于等于7.8mmol/L;兩次空腹血糖為5.8 mmol/L,口服100g葡萄糖后1小時血糖為10.6 mmol/L,2小時為9.2 mmol/L,3小時為8.1 mmol/L。上述4個數據中,若有2個或2個以上數值等于或超過上述數值即可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2]。

    1.3健康指導:教會病人及其家屬有關糖尿病的知識、技能、并給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動參加和配合治療。介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點及危害,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血糖自我監測及結果的意義,胰島素的應用及注射,心理及情緒自我調節,家庭及社會的支持,遠期糖尿病的預防等[3]。指導孕婦做好自我胎兒監護,如指導孕婦多左側臥位,自數胎動,間隙上氧增加宮內供氧,防止胎兒宮內窘迫,如有異常隨時告之醫生進行治療護理。每周測體重,宮高,腹圍1次,每天測量血壓1次,每2~4小時聽胎心1次。

    1.4自我血糖監測:指導孕婦利用血糖儀用正確的方法在餐前半小時,餐后2小時各測末梢血血糖值1次。每天測空腹尿常規,根據所測值來調整飲食。

    1.5飲食控制: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合理的飲食控制,它能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4]。飲食控制能降低產婦并發癥如妊高癥、產后感染等,降低胎兒并發癥如畸形兒、巨大兒的發病率。由于葡萄糖不僅是胎兒的能量物質,而且是胎兒脂肪、糖原合成的原料,能滿足胎兒在胚胎期、器官分化發育期和成熟期發育的能量需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飲食既能提供維持妊娠的熱能和營養,既不會引起餐后高血糖,又不會引起饑餓性的酮體產生,不影響胎兒發育。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三餐定量,準時進餐,多食用富含纖維素,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按總熱量為30~35卡路里/公斤體重配餐,其中碳水化合物55%,蛋白質20%,脂肪25%。同時給予維生素、葉酸、鐵劑和鈣劑,適當限制食鹽攝人。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里,小麥優于大米,干飯優于稀飯。水果應在2餐前進食,少量,計入主食量。避免進食高含糖量的水果,比如香蕉,甘蔗等,可選草莓,獼猴桃等。多吃新鮮蔬菜,選高纖維素的食品,不易饑餓。也可選擇黃瓜,西紅柿代替水果。多吃降糖食物,如南瓜,洋蔥,豆制品及含鉻豐富的食品,如堅果,牡蠣,玉米等。

    1.6運動治療:適當的運動可降低血糖,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并保持體重增加不至過高,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運動方式可選擇輕度運動如散步、中速走,持續20~40分鐘,每天最好1次,進餐后1小時進行。體重控制要求孕婦在妊娠后期每周體重增加在0.5公斤左右,當體重增加過快、體重不變或減輕時,應及時向醫生咨詢。

    1.7藥物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病情控制要求更加嚴格 如控制不滿意,經飲食療法控制后血糖還未達到理想水平時,應用胰島素調節血糖。胰島素分長效,中效,短效3種類型,應根據病人血糖控制程度來正確選擇胰島素類型。使用胰島素時,應注意抽取劑量要準確,確定適宜的注射時間。短效胰島素應在三餐前30分鐘。中效胰島素應在早餐前30~60分鐘注射,也可放在晚上睡前使用。選擇正確的注射部位,而可供選擇的部位有雙上臂外側、腹部兩側、臀部及大腿外側等部位。

    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部位要經常更換,一個部位連續注射2周后就更換。多次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皮下組織吸收能力下降,影響胰島素的吸收。靜脈注射胰島素時,應根據葡萄糖:胰島素=4 g:1u比例進行,使產婦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分娩后因拮抗胰島素的激素水平下降,應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在進行胰島素治療時要及時觀查孕婦有無面色蒼白,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匯報醫師,給予葡萄糖口服。

    1.8防治低血糖:妊娠期間及胎兒娩出后都有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尤其胎兒娩出后,抗胰島素因素隨胎盤娩出而迅速自血中消失.血糖急劇下降.極易發生低血糖休克。密切觀察患者臉、唇色改變,遵醫囑定時、及時監測血糖變化,注意有無眼花、心悸、氣促、心慌等低血糖癥狀.產后須臥床24 小時以上。患者安排重癥病室.設陪護.備齊搶救物品。如有以上反應,應及時給予口服或注射高滲葡萄糖,必要時給予吸氧。監測血糖、尿糖,每天3次,必要時隨時監測。注射胰島素數量準確,進餐前注射,病人納差時,應及時報告醫師,適當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警惕反跳性高血糖現象,切忌盲目加大胰島素劑量。一般認為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8.25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3.75 mmol/L為宜。

    1.9預防感染:文獻顯示,糖尿病病人的糖、蛋白、脂肪代謝紊亂,白細胞趨化性吞噬、殺菌作用均降低,機體營養不良、脫水、降低了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易誘發細菌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加強病人的消毒隔離;加強病人的口腔護理,用朵貝氏液漱口,每天2次;病房每日通風,紫外線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鐘;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床頭柜等。教育病人不串病房以減少交叉感染;注射和穿刺嚴格無菌操作,采用碘伏和乙醇消毒法。本組采取以上措施,未發生注射穿刺處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1.10出院指導:院前制訂詳細的指導計劃,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勞,預防感冒,調整心理狀態,保持心情舒暢;遵醫囑堅持服藥,合理飲食定期復查,不可擅自減、停服藥;教會病人及家屬自測血糖、尿糖以及正確注射胰島素;指導病人及家屬識別低血糖反應及發生時采取的措施;注意衛生保健,預防各種感染。做好消毒隔離,室內定時通風;外出時隨時攜帶甜食和病情卡以應急需。

    2討論

    2.1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或求證護理,是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的護理理念。其核心是以科學為依據的有據可循的現代護理。護理人員慎重、正確、明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價值和意愿進行護理。在臨床工作中應將上述3個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現有最佳的研究證據去發現易被忽視、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潛在的信息,制訂出適合病人實際情況的護理診斷和計劃,實施最佳護理措施的護理。目前循證護理已滲透至護理學科的各個領域和臨床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5]。

    2.2循證護理必須確定問題病人的臨床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則需要確定循證的護理問題為心理問題、飲食管理、用藥指導、低血糖的預防、預防感染和出院指導。尋找循證支持根據以上問題,檢索了相關文獻,針對文獻的考驗嚴密性,結論可靠性和臨床可行性進行綜合分析和具體評價,將得出的結論用來指導護理丁作,制訂實施護理計劃。

    2.3通過循證護理,密切了護患關系,護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病人的主觀感受,更加關心和體貼病人,實施更為人性化、個性化、親情化的護理措施;減輕了病人的焦慮、恐懼;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4循證護理強調護理服務應建立在目前所能得到的客觀資料的基礎上,要求護士必須有熟練的臨床業務能力、扎實的基礎理論水平、護理科研能力及文獻檢索能力;同時還要求護士具備一定程度的外語水平。循證護理的運用,提高了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主動積累經驗和教訓的積極性,促進護士對相關專業技能和理論的學習,通過尋找科研證據,查閱專業相關資料,促進專業知識的更新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5循證護理不僅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生活質量,而且降低母嬰并發癥,保障母嬰健康[8]。先進的護理理念打破了以往生搬硬套教科書的護理方法,根據病人的客觀情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立了一個更好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斌全,李潔.循證護理的發展[J].護理研究,2007,21(5A):1221

    [2]湯佩玲,胡淑君.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妊娠期管理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J].2004,20(1):32

    [3]于晶.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孕產婦及圍產兒影響的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J],2006,21(15):2063

    [4]揭彬.臨床護士掌握循證護理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現代護理,2005(2):18

    第8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某院于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選取了100例進行研究,孕婦的年齡介于22~38歲,發病時間為26~34w,有44例經產婦,56例初產婦。所有患者在經過臨床癥狀、患者體征以及實驗數據檢測診斷為糖尿病,該院將這100例孕婦隨機平均分成了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的是時間護理,給予孕婦定期的門診血糖監測,并對孕婦的血糖進行有效控制。具體來說,孕婦需在糖尿病中心進行1次/w復診,檢查空腹血糖情況。護理人員需在上午8:30前采集孕婦的血標本,而孕婦需微機上測定4次/d血糖。如果孕婦的血糖控制達標,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在孕24、28、32、36與38w的時候,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一直到入院分娩為止。另外,孕婦在進行75g的葡萄糖內量試驗的時候,護理人員需指導其在5~15min內飲完250ml的含有75g葡萄糖的水溶液,準確執行測空腹血糖后的1h、2h以及3h的標本采集時間的間隔。

    1.3觀察指標 該院對兩組孕婦的觀察指標包括妊娠結局、健康知識評分、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等,其中妊娠結局主要包括妊高癥、胎膜早破、早產、胎兒窘迫、巨大兒、剖宮產發率。

    1.4統計學方法 該院對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7.0軟件,兩組數據的比較主要是采用t檢驗,并以P

    2 結果

    見表1。

    根據表1的相關數據顯示,對照組患者剖宮產24例,巨大兒3例,胎兒窘迫4例,早產6例,胎膜早破10例,妊高癥5例,而觀察組僅有12例剖宮產,2例早產,4例胎膜早破,1例妊高癥患者,因此觀察組孕婦的妊娠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P

    根據表2的相關數據顯示,對照組孕婦的平均住院時間為(41.20±9.95)d,觀察組孕婦的平均住院時間為(33.02±8.01)d,觀察組孕婦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同時對照組的健康知識評分為(83.22±9.95)分,患者滿意度為80.0%,觀察組則分別為(95.62±15.27)分和96.0%,因此觀察組孕婦的健康知識評分與滿意度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占1%~5%左右[2],而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孕期血糖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將增大早產的發生幾率,發生巨大胎兒、妊娠期高血壓等問題,且新生兒也容易發生呼吸困難與低血糖等。針對這一問題,需給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相對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措施。

    時間護理作為一門新學科,指的是護理人員依據人體本身的生理變化、生理節律等方面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3]。時間護理的發展與應用,賦予了護理人員嶄新的護理理念,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4]。在妊娠期做好孕期保健、定期進行門診檢查、檢測血糖,可使孕婦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從而做到主動配合相關治療與護理,并由此使其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孕婦妊娠期、分娩期與新生兒期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母嬰健康。該院針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設立專用等候室以及固定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血標本采集,血標本采集時間固定為8點30分,排除了采集時間不同而出現血糖值變化的可能性,使得醫護人員能夠準確掌握孕婦的血糖變化情況。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孕婦血糖值的變化來調整患者飲食和醫療情況,防止高血糖的癥狀,增強孕期的身體健康,保障孕婦和胎兒的安全。

    第9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范文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婦產科

    [中圖分類號] R714.24+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103-01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命名強調生育年齡婦女發生高血壓、蛋白尿癥狀與妊娠之間的因果關系。多數病例在妊娠期出現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癥狀,分娩后即隨之消失。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它是導致我國孕產婦死亡的第二位死因[1]。

    1 資料 本次研究將2005-2009年門診婦產科收治的分娩產婦9613例,其中正常分娩7299例,異常分娩2314例。入院時查出有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799例,占異常分娩的30.21%。799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初產產婦599例,二胎以上產婦200例,年齡最小19歲,最高45歲,孕程29周-42周,過期妊娠23例,早產45例。

    2 方法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重度)、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根據病史、體征及輔助檢查(血液細胞分析、尿液分析、心電圖、凝血酶全套、電解質及胸部X片、眼底檢查等)作出診斷。

    3 結果

    3.1 臨床處理原則 爭取母體可以完全恢復健康,胎兒生后能夠存活,以對母兒影響最小的方式終止妊娠。①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加強孕期檢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其發展為子癇前期;②子癇前期患者應住院治療,積極處理,防止發生子癇及并發癥,治療原則為休息、鎮靜、解痙、降壓、合理擴容及必要時利尿,密切監測母胎狀態,適時終止妊娠。

    3.2 藥物治療 遵循鎮靜、解痙、降壓、合理擴容及必要時利尿,適時終止妊娠的治療原則。給予安靜的病房,避免孕產婦的情緒波動,保證充分休息,取左側臥位,有利于維持正常的子宮胎盤血液循環。首先給予25% 硫酸鎂2Oml加5%+葡萄糖100ml快速靜滴(30min內),繼予25% 硫酸鎂60mL+5%葡萄糖1000rnl靜滴,滴速為1-2g/h,定時檢查膝反射及鎂離子濃度,警惕鎂中毒。有全身性水腫者應用速尿,硫酸鎂改用微泵靜脈推注以減少入液量,避免發生心功能衰竭。有子癇抽搐患者,可予以安定、杜冷丁治療。對于低蛋白血癥者,可輸入血漿白蛋白。對于血壓控制平穩,患者無自覺癥狀及產科指征者,嚴密監測經陰道試產并盡量縮短第二產程。經積極治療,血壓仍控制不穩定,子癇前期或伴產科指征患者,適時剖宮產 子癇發作患者,盡快控制抽搐,病情穩定后,立即剖官產。

    3.3 子癇前期(輕度、重度)、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的治療護理[3] ①孕婦應住院治療,病室安靜,空氣新鮮,保證充分休息與睡眠,盡量采取左側臥位,加強心理和健康指導。②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低鹽飲食。③每周測體重2次,必要時記錄液體出入量、測尿蛋白。④按時測生命體征,注意胎動,聽胎心音,認真做好各項記錄,了解病情的變化。⑤定期檢查尿常規、肝腎功能及眼底變化。⑥教會產婦自測胎動的方法,必要時做胎心監護。⑦掌握常用解痙、降壓、利尿、鎮靜等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副作用及藥物中毒表現、搶救措施等。

    3.4 預防 應加強孕早期健康教育,使孕婦及家屬了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其對母嬰的危害。從而使孕婦自覺于妊娠早期開始做產前檢查,以便發現異常,及時得到治療和指導。同時,還應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增加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含鐵、鈣、鋅的食物,減少過量脂肪和鹽的攝入。尤其是鈣的補充,可從妊娠2O周開始,每日補充鈣劑,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

    799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人通過積極的護理及治療干預,2例轉院,762例治愈,35例得到有效控制,除轉院外病人全部完成順利生產,母子平安,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

    4 討論 據臨床觀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發展不僅與自身生理因素有關,其與氣溫變化、文化程度、心理和社會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可因心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加重病情,影響轉歸效果。對此類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干預,使其心理與社會環境達到統一,保健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與常規醫療相結合而達到心理寬松與環境寬松相一致,最終達到心理穩定與軀體內環境相對穩定,實現順利生產[4]。

    相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子癇前期(輕度、重度)、子癇患者病情嚴重,必須經過合理的治療,有內科合并癥需內科醫師指導下積極治療,否則可能會嚴重危及母嬰安全,造成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在產前、產時及產后均要加強監護,術前合理解痙、降壓,術后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出血,可以大大減少孕產婦死亡或圍生兒死亡,積極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實開展產前檢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育齡婦女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對母兒危害的認識,使其自覺治療及糾正,可以減少本病的發生和阻止其發展,降低母嬰死亡率及各種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 鄭艾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232例監測與治療[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8,14(1):47-49.

    [2] 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七版.人民衛生版,2008,1,:2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天天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china成人快色|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