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第1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平流式沉淀池;懸浮物;BOD

    Abstract: By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dd a set of advection sedimentation tanks and its supporting auxiliary equipment, the total drainage water quality improved, enabling the system to long-term stable operation of.

    Key words: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Suspended matter; BOD

    中圖分類號:U664.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8-0020-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化工行業的發展蒸蒸日上。而化工設備成為支撐整個行業的元素之一。在工藝運行中,一套合理的化工設備,將影響著這整套系統的穩定運行、產品的產量及質量等問題。本文是介紹某甲醇廠污水處理工段為除去來水中大量懸浮物而進行的技術改造。

    1.技改背景

    1.1技改對象

    此次技改對象為甲醇廠水汽車間污水處理系統進水預處理工段

    1.2技改增加化工設備

    本次技改核心內容為在污水處理系統的流程最前端增加平流式沉淀池一座,為了提高沉淀效率配套了相應的加藥設施。

    1.3技改原因

    甲醇廠水汽車間污水處理系統,因在前期設計時甲方提資問題,對裝置運行后排放的廢水中懸浮物含量估計不足,生產裝置在運行后排放的廢水含有大量的粉煤灰,懸浮物含量嚴重超出設計處理能力,導致污水處理裝置超負荷運行,出水水質長期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排放指標,給公司的整體環保檢查驗收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為解決此問題,公司技術部門決定對污水處理系統預處理工藝進行技改,增加處理設備,以去除來水中超標的懸浮物。經過多方面對比,結合實際情況,決定在廢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增加平流式沉淀池及配套系統。

    1.4 技改前運行情況

    據統計,甲醇廠氣化裝置排放的廢水中粉煤灰含量最高值達20000mg/L左右,甲醇裝置廢水懸浮物平均在500mg/L左右,綜合水質平均懸浮物為800mg/L,而原工藝設計廢水來水懸浮物為≤145mg/l。來水超高的懸浮物嚴重影響整套污水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這些超高的懸浮物未經任何處理直接進入污水處理裝置的生產廢水收集池和事故排放水池(即初期雨水池),造成以上兩池體中沉淀物大量淤積,嚴重降低了池體的蓄水能力,使該池體幾乎失去了對廢水來水的緩沖均衡能力。且由于污水處理系統設計時未考慮處理高濃度懸浮物,預處理工藝流程過于簡單,使得大量的懸浮物直接進入后續SBR生化處理系統,活性污泥被粉煤灰包裹失去原有處理能力(MLSS測定高達10000mg/l以上,SV30在90%以上),出水水質超標嚴重,廢水處理裝置面臨癱瘓的危險。

    1.5自然條件

    1.5.1氣象條件

    氣象資料統計表(靈武農場場部提供資料)

    1.5.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為8度

    2 技改前工藝流程簡述及工藝流程圖

    2.1技改前工藝流程描述

    來自生產裝置的廢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工業廢水收集池,廠內初期雨水以及生產事故狀態下的排水進入初期雨水池中。工業廢水收集池的水經提升泵提升后進入污水總管,初期雨水池的水經初期雨水泵提升后也進入污水總管,兩股廢水匯合后一起進入高效澄清池中,通過高效澄清池除去廢水中的大部分懸浮物后,進入調節池中,然后通過調節池提升泵泵入SBR生化處理池進行生化處理,經過曝氣沉淀后,上清液進入出水監測池,在出水監測池設置在線PH、COD、氨氮監測儀,對出水水質進行分析,如三項指標均合格,則排出廠外;如出水水質不合格,則進入初期雨水池中,再經歷整個系統進行重復處理。高效澄清池產生的沉淀污泥以及SBR池的剩余污泥,進入污泥收集池中,通過污泥螺桿本泵入污泥濃縮脫水一體機進行濃縮脫水處理,脫水后干污泥外運,帶下水至初期雨水池中處理。

    2.2技改前工藝流程圖

    3、技改新增裝置及技改后的工藝流程圖

    3.1平流沉淀池的規格

    在進入生產廢水收集池和雨水收集池前,先將兩股來水進行沉砂處理。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形式,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設計流量按最大300m3/h,設計參數如下表所示。

    受進水雨水管道(管中心標高-2.80m)、生產廢水管道標高影響(管中心標高-2.90m),平流式沉淀池設置為地下式,最大液面高度為-3.0m。

    3.2實際配置設備參數如下

    在污水處理裝置總進口前增設平流式沉淀池一座,初期雨水與生產廢水經管網首先進入平流式沉淀池中,經沉淀池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懸浮物。沉淀池出水進入初期雨水池中,再經提升泵泵送至高效澄清池,進一步去除廢水中殘留的懸浮物。高效澄清池出水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均衡,調節池存水由調節池提升泵泵送至后續的SBR生化處理工段進行生物氧化處理,SBR出水進入監測池進行在線PH、COD、氨氮監測,如三項指標均達到排放要求,則出水合格,按要求排至廠外;如三項中有一項超標,則出水不合格,重新排至系統最前端的沉淀池中,再經歷整個系統進行重復處理,直至合格外排。沉淀池產生的污泥進入污泥收集池中,與高效澄清池污泥和SBR池剩余污泥一起,通過污泥濃縮脫水設備進行脫水處理后干污泥外運,帶下水至初期雨水池進行處理。

    4、技改前后的運行參數對比

    4.1原有工況下進出水懸浮物對比(單位 mg/l)

    4.3新增設施的運行效果

    4.3.1 對懸浮物的去除效果

    改造后的污水處理工藝,增加了平流式沉淀池,結合混凝劑(10%濃度聚合氯化鋁)的投加,對廢水中存在的粉煤灰有較好的去除率,對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也產生了良性影響。經過平流式沉淀池處理后進入污水收集池的混合液懸浮物基本穩定在200-300mg/l左右,再加上高效澄清池的處理,調節池懸浮物基本都小于100mg/l,對SBR池活性污泥絮體不再有包裹作用,SBR池活性污泥性狀得到改善,污泥濃度降至4000mg/l左右,SV30為30%-40%之間,鏡檢微生物生長良好。出水水質COD在100mg/l左右,因污泥沉降比下降,SBR池沉淀效果良好,出水不再有大量懸浮物,水質較為清澈,懸浮物在40mg/l以下。

    在運行操作中,要求運行人員要保證混凝劑的投加量,并及時清除殘留在池內的積泥,確保澄清層厚度達到運行要求。其運行效果為:進水懸浮物為600-800mg/L,經平流沉淀池沉淀后效果為200-300mg/L,對懸浮物的去除率高達60%-70%。

    第2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技術方案包括污水處理的治理工藝、土建工程、管道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電氣工程、自控工程及給水排水工程等:污泥濃縮及污泥脫水。

    參照乳膠漆生產廢水特性分析,物化與生化相結合的方法技術路線合理、成熟,投資和運行費用也較為經濟,工程設計的關鍵在于具體工藝選擇和細節設計。隨著近幾年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許多新的工藝和水處理藥刑都可以考慮使用。

    2 工程概況

    2.1 廢水水質和水量

    該廠生產污水排放量達100m3/d,廢水的污染物特性可概括如下:

    a、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主要為苯乙烯、丙烯酸(酯)以及其聚合反應過程中生成的半聚合體等,不易于生物降解。

    b、廢水中含有微量的有機助劑,但其物質結構復雜,難降解,部分對微生物生長有抑制作用,需在工藝設計中有所注意。

    c、各種顏填料帶來的大量無機懸浮物,粒徑很小,呈乳化狀態。

    根據處理站進水取樣化驗結果,考慮最不利因素后確定本工程設計廢水的水質如表1所示:

    2.2 工藝流程

    根據乳膠漆廢水處理的技術資料及其具體特點,結合乳膠漆廢水處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考慮到工程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確定如下工藝流程,如圖1。

    污水處理站總占地面積約230m2,長18m,寬13m。

    廢水處理站的主要設備見表3。

    2.3 主要處理構筑物(見表2)與工藝說明

    2.3.1 格柵車間來的生產廢水首先經格柵去除漂浮物和大顆粒懸浮物,以保障提升泵的安全穩定運行。

    2.3.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工藝分為反應池和序批式沉淀池兩部分。反應池配套有加藥設備和攪拌設備。廢水在此與混凝劑、絮凝劑混合反應后,自流進入兩座序批式混凝沉淀池。序批式沉淀池采用24h一個周期,其中進水段為12h,沉淀2h,排泥段為4h,排水6h。廢水中形成的絮體匯集至混凝沉淀池的污泥斗,最終由螺桿泵送至污泥長徑比臥螺式離心機進行脫水。污水中大部分懸浮物和膠體態物質通過混凝沉淀過程被去除,同時由于混凝沉淀池采用序批式運行,污水的水質水量在此得到調節,削弱來水波動對后續處理效果帶來的影響。

    2.3.3 過濾器 沉淀池出水自流進入過濾器。通過濾料層物理截留部分剩余懸浮物質,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濃度,保障后續生化過程進水。過濾器出水自流入復合生化反應池。過濾器濾料選用不易阻塞、易于再生的陶粒濾料。通過定期氣水反沖去除濾料層內截留的污染物,恢復其過濾能力。

    2.3.4 復合生化反應池污水首先進入復合生化反應池的水解酸化段,水解酸化出水自流進入連續進水連續出水SBR段,污水、空氣、微生物在反應池內充分接觸混合,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在此被去除。SBR段出水自流進入BAF段。污水中殘余的難生物降解物質通過濾料及其表層生物膜的截留和吸附作用被分離,出水達標排放,而截留和吸附在濾料層的污染物由濾料表面的生物膜緩慢降解,被最終去除。BAF曝氣生物濾池的基本原理是在濾池內填充大量粒徑較小、表面粗糙的填料,通過培養和馴化讓填料掛上有用的生物膜,利用高濃度生物膜的生物降解和生物絮凝能力處理污水中的有機物,并利用填料的過濾能力截留懸浮物,保證脫落的生物膜不隨水流出。此外,BAF曝氣生物濾池采用新型濾料,該濾料對廢水難生物降解的物質可以發生有效吸附截留,然后由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實現緩慢降解。BAF工藝可以作為SBR工藝的有效補充,保障系統處理出水穩定達標。

    2.3.5 污泥處理混凝沉淀池污泥和復合生化反應池剩余污泥均輸送至污泥池,經污泥泵輸送至臥螺離心機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后污泥外運安全添埋。離心脫出水返回集水井。

    2.3.6 事故池系統設事故池一座,配套有事故泵。事故池設計與混凝沉淀池結構完全相同。當上游發生誤排或因操作失誤造成混凝沉淀處理無效時,啟動事故處理系統,將污水切入事故池。待查明原因后,通過事故泵將污水輸送回混凝反應池,增加投藥量,事故池作為混凝沉淀區使用,同時調節出水閥,使出水慢慢匯入主流程。這樣系統在處理事故排水的同時,將對系統正常運行的影響降至最低。

    3 運行效果

    通過對原水,混凝沉淀池出水,過濾池出水以及符合生化反應池出水各項指標的檢測,運行效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各個階段對COD、BOD、SS,都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其中SBR段對COD和BOD的去除效果最為明顯。而SS主要在混凝沉淀階段得以去除,混凝沉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混凝劑溶于水后,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各種[,!]水解聚合物,它們附著在水中懸浮顆粒的周圍,改變其表面特性,破壞膠粒的凝聚穩定性。隨著凝聚穩定性的破壞,動力穩定性也將隨之解體,小顆粒懸浮物便凝聚成大顆粒絮狀物而緩慢下沉。在這一階段,選擇更合適的混凝劑和絮凝劑可進一步提高混凝沉淀過程處理效果,使出水COD穩定在1500mg/L以下,同時減少投藥量,降低運行成本;選用水解酸化工藝使一些難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后續的好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去除率,提高了好氧生化工藝處理效率;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SBR工藝能夠高效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同時使系統的厭氧、缺氧及主耗氧區保持連續運行:BAF曝氣生物濾池能夠高效去除極難生物降解和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從而保證了復合式生物反應池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4 運行費用估算

    4.1 電費

    污水處理站總裝機為46.04KW,運行34.04KW。不需單獨設置變壓器。本方案配電從污水處理站的配電柜考慮起。取用電負荷0.8,日耗電量313.57Kwh。若電費以0.5元RMB/度計,日運行電費157元,噸水電費:1.57元。

    4.2 藥劑費

    污水處理站日運行藥劑費約80元,噸水藥劑費:0.8元

    4.3 運行費用

    污水處理站日常運行噸水處理費:2.37元

    5 結論

    第3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制藥廢水;工藝提標改造;催化氧化

    某制藥集團是國內大型醫藥原料、精細化學品和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基地,其排放的污水經企業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排入污水管網,最終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為提高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特對污水處理站進行提標改造。

    1設計規模及進、出水水質

    1.1設計水量

    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水量為3000m3/d,平均流量為125m3/h。

    1.2設計進水水質

    設計進水為污水處理站現狀二沉池出水,設計進水水質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1200mg/L;氨氮≤50mg/L;pH介于6.0~9.0,其余污染物指標均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及《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表1中的B標準。設計出水水質指標要求為:COD≤200mg/L,氨氮≤20mg/L,pH介于6.0~9.0。

    2設計工藝流程及說明

    2.1工藝流程

    因污水可生化性非常差,一般的生化處理對其基本沒有效果,試驗采用“催化氧化+絮凝沉淀+曝氣生物炭濾池”工藝,可將污水處理站出水COD降低至200mg/L以內,處理效果穩定可靠[1-2]。結合本工程前期中試數據和本工程實際處理水量、水質等要求,確定本工程的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提標改造工程污泥排至污水處理廠現狀污泥處理設施,不再另行處理。

    2.2工藝流程說明

    2.2.1催化氧化工藝對于高濃度工業廢水,由于有機物含量高、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采用一般的生化工藝很難進行有效處理,而高級氧化可將其直接礦化或通過氧化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同時在抗生素等化學物質的處理方面有很大的優勢[3-5]。高級氧化技術的特點是通過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OH),該自由基具有極強的氧化性,自由基反應能夠將有機污染物有效地分解,甚至徹底地轉化為無害無機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等。高級氧化一般分均相催化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兩種,本次催化氧化反應器設計采用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藝。進水和各氧化藥劑充分混合,然后進入反應器,在催化劑作用下氧化水中各種有機污染物。該工藝催化劑附著于填料表面,可以大大減少催化劑的流失,提高氧化藥劑使用效率,節省藥劑使用量,并減少污泥的產生,具有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對進水水質適應性強、運行成本低、投資低、操作管理簡單、運行成熟可靠等優點。2.2.2絮凝沉淀工藝絮凝工藝的原理是:在混凝劑的作用下,廢水中的膠體和細微懸浮物凝聚成絮凝體,然后予以分離和除去。混凝澄清法在水處理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濁度、色度等水質感觀指標,又可以去除多種有毒有害污染物。因為機械絮凝池絮凝效果好,水頭損失小,可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適用于污水的深度處理,本工程選用機械絮凝工藝。在沉淀工藝中,用于深度處理的沉淀池主要有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如表1所示。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區內設有斜管的沉淀池,其在平流沉淀池的沉淀區內利用傾斜的平行板或平行管道(有時可利用蜂窩填料)分割出一系列淺沉淀層,被處理的沉泥在各淺沉淀層中相互運動并分離。兩塊平行斜板構成的空間(或平行管內)相當于一個很淺的沉淀池。經比較,結合實際運行情況,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但是配水不易均勻,且占地面積相對斜管沉淀池大,基建投資大;斜管沉淀池具有去除率高、停留時間短、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的優點,基建投資小,更適用于本工程。因此,本工程選用斜管沉淀池。2.2.3曝氣生物炭濾池工藝曝氣生物炭濾池工藝利用活性炭的巨大比表面積、發達孔隙結構以及優良吸附性能,以活性炭作為載體構建生物膜,從而形成生物活性炭,以對污染物進行降解。生物活性炭技術在國內外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成果。這一技術在國內的研究多集中于微污染源水中有機物的充分去除、印染廢水與石油化工廢水等有毒或難降解有機廢水的深度處理等領域。

    3設計方案

    3.1工藝設計計算

    3.1.1預沉池利用現狀4臺尺寸為Φ4.5m×5.0m的碳鋼防腐罐體進行改造,設計表面負荷為1.97m3/(m2·h),新增中心導流筒4套,新增斜板80m2。3.1.2混合反應器利用現狀3臺尺寸為Φ4.5m×5.0m的碳鋼防腐罐體進行改造,其中1臺作為調酸池,2臺作為反應池,設計停留時間位1h。新增設備有曝氣攪拌設施,服務面積為32m2,另外,新增亞鐵鹽投加裝置2套、濃硫酸計量泵3臺(2用1備)、亞鐵鹽計量泵3臺(2用1備)、雙氧水計量泵3臺(2用1備)。3.1.3中間沉淀池新建中間沉淀池1座,材質為耐酸碳鋼防腐,尺寸為12.0m×5.0m×4.9m,設計表面負荷為2.27m3/(m2·h)。主要配套設備堰板和斜板填料。3.1.4集水池利用原有臥式玻璃鋼罐改造成集水池1座,容積為25m3,主要配套設備為提升水泵3臺(2用1備),采用耐酸蝕泵。3.1.5催化氧化反應器新增316L不銹鋼催化氧化反應器2座,尺寸為Ф3.2m×10.0m,內設固體催化劑。3.1.6絮凝沉淀池對原有2座絮凝沉淀池進行改造,原有池體加高1m,尺寸為15m×4.0m×5.6m。設計表面負荷為1.30m3/(m2·h)。主要配套設備有斜板填料、堰板、提升水泵、絮凝加藥設備、加藥泵、堿罐、計量泵等。3.1.7曝氣生物炭濾池利用現狀4套曝氣生物炭濾池進行改造,尺寸為Ф4.5m×7.0m,主要新增設備為反沖洗水泵,新增材料為活性炭。3.1.8加藥間利用路北空地,與現有加堿設備并排布置。濃硫酸加藥泵單獨設彩鋼板方于現狀碳鋼罐東側,其余布置于西側,加彩鋼板房保護。

    3.2電氣及自控儀表設計

    提標改造工程低壓電源進線引自現狀污水處理站變配電室備用回路,現有變壓器滿足新增負荷的要求,根據藝流程布局,擬設馬達控制中心一個,位于電控室內(MCC),供電范圍為本次工程涉及的各個單體。本次工程設備總裝機功率約為82kW,運行功率為69kW。自控系統設計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則,用于減輕工程操作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通過自控系統節能降耗,具體實現控制方式如下:集水池及絮凝沉淀池提升泵采用液位控制;氧化劑按流量配比或酸堿度投加;絮凝池絮凝劑按絮凝沉淀池進水流量配比投加;曝氣生物炭濾池液位與反沖洗過程聯動,并設置溢流告警;清水池設置液位在線監測。主要配套設備方面,進水設COD在線分析測定儀1套、電磁流量計1套、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站1套,氧化劑投加點設pH/溫度在線分析測定儀3套,濾池設一體化超聲波液位計4套和壓力變送器2套。

    4工程投資及運行費用

    經估算,工程總投資約為606.09萬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資為54.91萬元,設備購置投資為458.48萬元,設備安裝費用為52.70萬元,其他費用為40萬元。運行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費、綜合藥劑費和電費。其間可充分利用現有操作人員,按增加3個操作人員考慮,則預計的噸水運行成本如下:綜合藥劑費用為1.6元/m3污水,電費為0.10元/m3污水,人工費為0.11元/m3污水,總成本為1.81元/m3污水。

    5結論

    制藥廢水具有組分復雜、難降解、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點。為提高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特對污水處理站進行提標改造。設計進水為污水處理站現狀二沉池出水,采用“催化氧化+絮凝沉淀+曝氣生物炭濾池”的主體工藝。提標改造后,出水COD可穩定小于200mg/L,總運行成本為1.81元/m3污水。

    參考文獻

    1陳坤,楊德敏,袁建梅.芬頓氧化/混凝/氣浮/厭氧好氧組合工藝處理抗生素類制藥廢水[J].水處理技術,2021(9):136-139.

    2張玉華.紅霉素生產廢水處理工程設計與運行[J].綠色科技,2021(8):80-82.

    3盧鈞,陳泉源.制藥廢水生化出水的強化混凝-高級氧化深度處理組合工藝比較[J].化工環保,2021(2):161-167.

    4黃新熠.化工制藥廢水的處理工藝[J].當代化工研究,2019(2):156-157.

    第4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A/0工藝污水處理

    中圖分類號:X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韓城煤業桑樹坪煤礦位于韓城市以北,韓宜公路桑樹坪段,座落于冶戶川入口,東臨黃河。

    桑樹坪煤礦污水處理站位于該礦的東北方向,它始建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運轉,該站處理工藝落后,地下管網嚴重腐蝕、堵塞。生物濾塔滲水,表皮脫落,沉淀池失去作用,造成污水外流的現象十分嚴重。韓城煤業公司各級領導非常重視環保問題。早在2004年6月就上報韓城市環保局,拆除污水站原有設備,污水站改造工程正式開始。這期間污水站附近的村民曾以蚊蟲叮咬為由,阻撓工程正常施工,迫使該工程擱淺,直到2006年省環保局、渭南市環保局、韓城市環保局流域限批整改目標下達后,經多次協調,該工程終于在2007年9月再次開工,2008年1月設備進入全工程狀態,進入試運行階段。2008年9月該工程通過了驗收工作。

    該改造工程經過公開招標,選擇采用了上海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設計所的設計方案,工藝采用國內較為先進的A/0生物膜法處理工藝,設備選擇江蘇無錫宜興市綠亞環保有限公司的設備,設計日處理水量為3360m3/d,即140m3/h,設備24小時運行,A/0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附后)。

    桑樹坪礦污水處理站的污水主要來自廚房下水、辦公室衛生間、工人洗滌生活排水等。改造后該站采用二級生化處理工藝,綜合污水進入污水處理設施前先進入格柵井,格柵井內設置一道人工粗格柵和一臺回旋式機械自動格柵,用于攔截廢水中的顆粒懸浮物和雜質,以防止后續管道的堵塞和潛水泵的損壞。

    格柵除去固體雜質后進入調節池,通過調節池均勻初入水水質,緩沖高濃度污染物對污水處理系統的影響,維持污水處理設施連續正常運行。

    廢水進入好氧池以后,通過兩個接觸氧化池的生化處理,降低污水中的COD、BOD5等。

    二沉池采用幅流式沉淀池,采用中心進入周邊出水形式,氧化池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主要沉淀去除接觸氧化池脫落的生物膜,從而保證系統的出水質量,二沉池污泥重量力壓至污泥濃縮池。二沉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為99%,二沉池出水自動進入消毒池。

    污泥濃縮池的污泥由加藥裝置加聚凝劑濃縮,濃縮后的污泥通過污泥泵部分回流至氧化池,大部分送至污泥干化池。污泥濃縮池的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

    污泥干化池的污泥通過自然干化后定期外運,滲濾液回流至調節池。

    消毒池的水投加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后的清水通過提升泵抽至過濾器內過濾后排放。

    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前后主要污染因子的對比表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污水處理站主要污染物,總懸浮物的處理效率為69.1%,化學需氧量的處理效率為85.3%,生物需氧量的處理效率為91%,氨氮的處理效率為92%,除懸浮物處理效率略低于設計指標外,其余均符合設計指標,處理后的所有污染物排放均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準,污水處理設施除滿足桑樹坪礦區污水處理的需要外,尚有很大處理能力,以備礦區發展的需要。

    第5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傳統活性污泥工藝 膜生物反應器 超濾膜 微濾膜 污水處理 中水回用

    1 引言

    傳統的活性污泥工藝(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CAS)廣泛地應用于各種污水處理中。由于采用重力式沉淀方式作為固液分離手段,因此帶來了很多方面的問題。如固液分離效率不高、處理裝置容積負荷低、占地面積大、出水水質不穩定、傳氧效率低、能耗高以及剩余污泥產量大等等。傳統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水難以滿足越來越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同時,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水資源的日益短缺也迫切要求開發合適的污水資源化技術,以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在上述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水處理技術——(Membrane Bioreactor,MBR)應運而生。隨著膜分離技術和產品的不斷開發,(MBR)也更具有實用價值,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開發此項高新技術。

    2 CAS

    CAS是一種應用最廣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其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是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含空氣或氧氣的加壓設備、管道系統和空氣擴散裝置)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等組成。

    曝氣池與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基本處理構筑物。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其混合體稱為混合液。在曝氣的作用下,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溶解氧并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為活性污泥所吸附并為存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在二次

    沉淀池內,活性污泥與已被凈化的廢水(稱為處理水)分離,處理水排放,活性污泥在污泥區內進行濃縮,并以較高的濃度回流曝氣池。由于活性污泥不斷地增長,部分污泥作為剩余污泥從系統中排出,也可以送往初次沉淀池。

    3 MBR法

    3.1 MBR及其分類

    MBR是指將超、微濾膜分離技術與污水處理中的生物反應器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新的污水處理裝置。這種反應器綜合了膜處理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帶來的優點。超、微濾膜組件作為泥水分離單元,可以完全取代二次沉淀池。超、微濾膜截留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絮體和較大分子有機物,使之停留在反應器內,使反應器內獲得高生物濃度,并延長有機固體停留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率。同時,經超、微濾膜處理后,出水質量高,可以直接用于非飲用水回用。系統幾乎不排剩余污泥,且具有較高的抗沖擊能力。特別是1989年Yamamoto將中空纖維膜應用于活性污泥處理中,使工藝運行成本大大降低,實際應用前景廣闊。因此,MBR是當今倍受國內外專家學者重視的一項高新水處理技術。

    MBR的特點:

    一、出水水質好

    由于采用膜分離技術,不必設立、過濾等其它固液分離設備。高效的固液分離將廢水中有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不需經三級處理即直接可回用,具有較高的水質安全性。

    二、占地面積小

    膜生物反應器生物處理單元內微生物維持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膜分離的高效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占地面積減少。同時膜生物反應器由于采用了膜組件,不需要沉淀池和專門的過濾車間,系統占地僅為傳統方法的60%

    三、節省運行成本

    由于MBR高效的氧利用效率,和獨特的間歇性運行方式,大大減少了曝氣設備的運行時間和用電量,節省電耗。同時由于膜可濾除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可顯著節省加藥消毒所帶來的長期運行費用,膜生物反應器工藝不需加入絮凝劑,減少運行成本。

    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廢水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截留住,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濃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在反應器中不斷反應、降解。因此,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通過膜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生物反應器的功能。與傳統的生物處理方法相比,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廢水處理新技術之一。

    從整體構造上來看,MBR是由膜組件和生物反應器兩部分組成。根據這兩部分操作單元自身的多樣性,膜生物反應器也必然有多種類型。膜生物反應器的一些基本分類見表1。

    第6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字:污水處理生物膜法氧化法

        1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淡水資源十分短缺,人均擁有量2300m3,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國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比例接近45%,改變了我國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業廢水治理為主的局面,開始加強城市污水的綜合治理工作。1999年我國城市污水污染負荷首次超過了工業廢水污染負荷,我國水污染控制重點已經從工業點源污染為主的控制,逐步轉變為以城市污水污染為主的控制。據《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2003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460億噸,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億噸,占污水排放總量的53.8%。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1333萬噸,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821.7萬噸,占廢水COD排放總量的61.6%,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水污染形勢嚴峻,特別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的影響顯得更加突出。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近8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達400億m3,造成全國1/3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專家指出,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GNP的1.5%~3%,水污染已成為不亞于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未來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國水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較低,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外排,導致了嚴重的水污染,并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加上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大,使得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污水處理的嚴重滯后,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區域水污染防治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嚴重制約了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專門就城市污水處理問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技術規定,制訂城市治污達標的“時間表”,加快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刻不容緩。

        2.污水處理常用方法探討

        2.1活性污泥法。

        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溶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隨后混合液進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淀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凈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稱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濃度。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從沉淀池中排除,以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處理是一項側重于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設和實際運行過程中常受到資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術與資金問題成為我國水污染治理的“瓶頸”。歸納起來,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研究和應用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有:(1)采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費、運行費高,能耗大,管理復雜,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設備不能滿足高效低耗的要求;(2)隨著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嚴格,對污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放要求較高,傳統的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污水處理工藝多以活性污泥法為主,往往需要將多個厭氧和好氧反應池串聯,形成多級反應池,通過增加內循環來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這勢必增加基建投資的費用及能耗,并且使運行管理較為復雜;(3)目前城市污水的處理多以集中處理為主,龐大的污水收集系統的投資遠遠超過污水處理廠本身的投資,因此建設大型的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從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來說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實現磷回收和處理水回用等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已成為目前水處理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共同關注的問題。這要求污水處理不應僅僅滿足單一的水質改善,同時也需要一并考慮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資源化和能源化問題,且所采用的技術必須以低能耗和少資源損耗為前提。

        2.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后,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

        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于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采用的處理構筑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隨著新型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占地面積少、便于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極具競爭力。

        2.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廣泛采用并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于其處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并不很多。為了達到提高處理效果,同時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人們開發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法設備簡單、運行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殺菌作用強、處理徹底,因此,在水的深度處理及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成為國內外非常活躍的研究課題,有專家預測,氧化法將成為21世紀廢水處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污水處理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問題是技術的改良和污水處理實際落實的問題。還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將污水處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資進行新技術的研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綠色和清新。

        參考文獻:

        [1]儲金宇,等·臭氧技術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2]許建華,等·水的特種處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9.

    第7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字:污水處理生物膜法氧化法

    一、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淡水資源十分短缺,人均擁有量2300m3,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國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比例接近45%,改變了我國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業廢水治理為主的局面,開始加強城市污水的綜合治理工作。1999年我國城市污水污染負荷首次超過了工業廢水污染負荷,我國水污染控制重點已經從工業點源污染為主的控制,逐步轉變為以城市污水污染為主的控制。據《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2003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460億噸,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億噸,占污水排放總量的53.8%。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1333萬噸,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821.7萬噸,占廢水COD排放總量的61.6%,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水污染形勢嚴峻,特別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的影響顯得更加突出。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近8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達400億m3,造成全國1/3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專家指出,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GNP的1.5%~3%,水污染已成為不亞于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未來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國水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較低,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外排,導致了嚴重的水污染,并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加上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大,使得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污水處理的嚴重滯后,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區域水污染防治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嚴重制約了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專門就城市污水處理問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技術規定,制訂城市治污達標的“時間表”,加快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刻不容緩。

    二、污水處理常用方法探討

    2.1活性污泥法。

    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溶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隨后混合液進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淀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凈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稱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濃度。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從沉淀池中排除,以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處理是一項側重于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設和實際運行過程中常受到資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術與資金問題成為我國水污染治理的“瓶頸”。歸納起來,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研究和應用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有:(1)采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費、運行費高,能耗大,管理復雜,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設備不能滿足高效低耗的要求;(2)隨著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嚴格,對污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放要求較高,傳統的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污水處理工藝多以活性污泥法為主,往往需要將多個厭氧和好氧反應池串聯,形成多級反應池,通過增加內循環來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這勢必增加基建投資的費用及能耗,并且使運行管理較為復雜;(3)目前城市污水的處理多以集中處理為主,龐大的污水收集系統的投資遠遠超過污水處理廠本身的投資,因此建設大型的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從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來說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實現磷回收和處理水回用等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已成為目前水處理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共同關注的問題。這要求污水處理不應僅僅滿足單一的水質改善,同時也需要一并考慮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資源化和能源化問題,且所采用的技術必須以低能耗和少資源損耗為前提。

    2.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后,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于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采用的處理構筑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隨著新型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占地面積少、便于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極具競爭力。:

    2.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廣泛采用并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于其處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并不很多。為了達到提高處理效果,同時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人們開發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法設備簡單、運行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殺菌作用強、處理徹底,因此,在水的深度處理及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成為國內外非常活躍的研究課題,有專家預測,氧化法將成為21世紀廢水處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污水處理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問題是技術的改良和污水處理實際落實的問題。還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將污水處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資進行新技術的研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綠色和清新。

    參考文獻:

    [1]儲金宇,等·臭氧技術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2]許建華,等·水的特種處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9.

    第8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序批式混凝沉淀池;SBR;BAF;水解酸化

        1 前言

        本污水治理設施為新建工程,擬在規劃用地范圍內進行。本著技術先進,運行可靠,操作管理簡單的原則選擇污水處理工藝,使靈活性、先進性和可靠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除臭和噪音防治措施,避免二次污染。主要設備國產化,采用目前國內成熟先進技術裝備,盡量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平面布置和工程設計時,結合現狀,布局力求緊湊、簡潔,工藝流程合理通暢,節省地。

        技術方案包括污水處理的治理工藝、土建工程、管道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電氣工程、自控工程及給水排水工程等:污泥濃縮及污泥脫水。

        參照乳膠漆生產廢水特性分析,物化與生化相結合的方法技術路線合理、成熟,投資和運行費用也較為經濟,工程設計的關鍵在于具體工藝選擇和細節設計。隨著近幾年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許多新的工藝和水處理藥刑都可以考慮使用。

        2 工程概況

        2.1 廢水水質和水量

        該廠生產污水排放量達100m3/d,廢水的污染物特性可概括如下:

        a、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主要為苯乙烯、丙烯酸(酯)以及其聚合反應過程中生成的半聚合體等,不易于生物降解。

        b、廢水中含有微量的有機助劑,但其物質結構復雜,難降解,部分對微生物生長有抑制作用,需在工藝設計中有所注意。

        c、各種顏填料帶來的大量無機懸浮物,粒徑很小,呈乳化狀態。

        根據處理站進水取樣化驗結果,考慮最不利因素后確定本工程設計廢水的水質如表1所示:

        2.2 工藝流程

        根據乳膠漆廢水處理的技術資料及其具體特點,結合乳膠漆廢水處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考慮到工程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確定如下工藝流程,如圖1。

        污水處理站總占地面積約230m2,長18m,寬13m。

        廢水處理站的主要設備見表3。

        2.3 主要處理構筑物(見表2)與工藝說明

        2.3.1 格柵車間來的生產廢水首先經格柵去除漂浮物和大顆粒懸浮物,以保障提升泵的安全穩定運行。

        2.3.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工藝分為反應池和序批式沉淀池兩部分。反應池配套有加藥設備和攪拌設備。廢水在此與混凝劑、絮凝劑混合反應后,自流進入兩座序批式混凝沉淀池。序批式沉淀池采用24h一個周期,其中進水段為12h,沉淀2h,排泥段為4h,排水6h。廢水中形成的絮體匯集至混凝沉淀池的污泥斗,最終由螺桿泵送至污泥長徑比臥螺式離心機進行脫水。污水中大部分懸浮物和膠體態物質通過混凝沉淀過程被去除,同時由于混凝沉淀池采用序批式運行,污水的水質水量在此得到調節,削弱來水波動對后續處理效果帶來的影響。

        2.3.3 過濾器 沉淀池出水自流進入過濾器。通過濾料層物理截留部分剩余懸浮物質,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濃度,保障后續生化過程進水。過濾器出水自流入復合生化反應池。過濾器濾料選用不易阻塞、易于再生的陶粒濾料。通過定期氣水反沖去除濾料層內截留的污染物,恢復其過濾能力。

        2.3.4 復合生化反應池污水首先進入復合生化反應池的水解酸化段,水解酸化出水自流進入連續進水連續出水SBR段,污水、空氣、微生物在反應池內充分接觸混合,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在此被去除。SBR段出水自流進入BAF段。污水中殘余的難生物降解物質通過濾料及其表層生物膜的截留和吸附作用被分離,出水達標排放,而截留和吸附在濾料層的污染物由濾料表面的生物膜緩慢降解,被最終去除。BAF曝氣生物濾池的基本原理是在濾池內填充大量粒徑較小、表面粗糙的填料,通過培養和馴化讓填料掛上有用的生物膜,利用高濃度生物膜的生物降解和生物絮凝能力處理污水中的有機物,并利用填料的過濾能力截留懸浮物,保證脫落的生物膜不隨水流出。此外,BAF曝氣生物濾池采用新型濾料,該濾料對廢水難生物降解的物質可以發生有效吸附截留,然后由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實現緩慢降解。BAF工藝可以作為SBR工藝的有效補充,保障系統處理出水穩定達標。

        2.3.5 污泥處理混凝沉淀池污泥和復合生化反應池剩余污泥均輸送至污泥池,經污泥泵輸送至臥螺離心機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后污泥外運安全添埋。離心脫出水返回集水井。

        2.3.6 事故池系統設事故池一座,配套有事故泵。事故池設計與混凝沉淀池結構完全相同。當上游發生誤排或因操作失誤造成混凝沉淀處理無效時,啟動事故處理系統,將污水切入事故池。待查明原因后,通過事故泵將污水輸送回混凝反應池,增加投藥量,事故池作為混凝沉淀區使用,同時調節出水閥,使出水慢慢匯入主流程。這樣系統在處理事故排水的同時,將對系統正常運行的影響降至最低。

        3 運行效果

        通過對原水,混凝沉淀池出水,過濾池出水以及符合生化反應池出水各項指標的檢測,運行效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各個階段對COD、BOD、SS,都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其中SBR段對COD和BOD的去除效果最為明顯。而SS主要在混凝沉淀階段得以去除,混凝沉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混凝劑溶于水后,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各種水解聚合物,它們附著在水中懸浮顆粒的周圍,改變其表面特性,破壞膠粒的凝聚穩定性。隨著凝聚穩定性的破壞,動力穩定性也將隨之解體,小顆粒懸浮物便凝聚成大顆粒絮狀物而緩慢下沉。在這一階段,選擇更合適的混凝劑和絮凝劑可進一步提高混凝沉淀過程處理效果,使出水COD穩定在1500mg/L以下,同時減少投藥量,降低運行成本;選用水解酸化工藝使一些難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后續的好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去除率,提高了好氧生化工藝處理效率;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SBR工藝能夠高效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同時使系統的厭氧、缺氧及主耗氧區保持連續運行:BAF曝氣生物濾池能夠高效去除極難生物降解和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從而保證了復合式生物反應池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4 運行費用估算

        4.1 電費

        污水處理站總裝機為46.04KW,運行34.04KW。不需單獨設置變壓器。本方案配電從污水處理站的配電柜考慮起。取用電負荷0.8,日耗電量313.57Kwh。若電費以0.5元RMB/度計,日運行電費157元,噸水電費:1.57元。

        4.2 藥劑費

        污水處理站日運行藥劑費約80元,噸水藥劑費:0.8元

        4.3 運行費用

        污水處理站日常運行噸水處理費:2.37元

        5 結論

    第9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粗顆粒分離機;沉降;除塵效果

    1 前言

    某鋼廠老區轉爐一次除塵污水通過高架流槽,直接進入斜板沉淀器沉淀池,經沉淀后的水自流如濁環水熱水池,經泵組加壓后送冷卻塔進行冷卻,冷卻后進入濁環水冷水池。在運行了多年后,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泥漿管路和泥漿泵嚴重堵塞,造成除塵水處理系統經常檢修;造成板框壓濾機負荷過大,成本居高不下。

    對某鋼廠煉鋼老區進行了全面改造。在這次改造中,提出增加粗顆粒分離機,根據《關于冶金污水治理技術政策》規定: “轉爐煙氣洗滌廢水在進入濃縮池前必須設有粗顆粒分離設施”。本文就影響粗顆粒分離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詳細分析此設備的優越性,并結合此次改造,選擇匹配的設備,使這次改造設計合理經濟實用。

    2 粗顆粒分離機的工作原理

    2.1 設備構成

    本設備為一級污水處理流程中將生產污水混合液進行顆粒與水分離,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理想設備。粗顆粒分離機由上部大水槽、螺旋輸送槽、螺旋軸、驅動機構、出水槽、尾部手動調整機械等組成。

    2.2 工作原理

    從生產車間送出來的污水經過頂部進水口進入上部分離水槽內進行消能減速沉降,污水經過大水槽內的橡膠掛簾的阻擋整流后,由橡膠掛簾的下部進入出水區,從而確保了出水的水質及顆粒的沉降效果。被收集到出水區的水由堰板流入出水槽,由于污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在短時間內沉降到輸泥槽內,通過驅動機構帶動螺旋體,泥渣在螺旋體的推動下被提升到水面以上500mm至出料口,通過下料溜管排除,渣與水將在水面下500mm范圍內進行渣水分離。可以根據水量及懸浮物的含量通過變頻器來調整螺旋體的轉速,從而確保旋轉的排渣能力和設備的處理能力。

    采用粗顆粒分離裝置對轉爐除塵水進行預處理,可以去除水中直徑≥60μm的粗顆粒雜質,能減輕設備的磨損以及沉淀池的負荷,避免沉淀池泥漿管道的堵塞,保證水處理系統的連續順暢運行。多在鋼鐵廠等企業的轉爐濁環水系統中采用,它既可以用于新建的除塵水處理工藝,也可以用于原有除塵水處理系統的改造,是值得推廣使用的理想預處理設備。

    2.3 粗顆粒分離機的結構特點

    (1)采用軸螺旋體避免了與大水槽的硬磨損,有效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2) 采用變頻裝置,從而實現了無極變速,設備可以根據不同的水質采用不同的速度,大大降低污泥水率;

    (3) 采用軸裝減速機,操作維修方便。

    3 改造工藝參數

    需要處理水量:1200m3/h;

    除塵水的含塵量:2000mg/L

    水溫:55℃處理顆粒大小:60um

    以上處理的粗顆粒占比例:60um以上20%

    顆粒性質:三氧化二鐵 氧化鈣 氫氧化鈣

    煙氣分離槽停留時間一般是2~5min,停留時間過長會使細顆粒沉淀,影響分離機正常工作,分離槽下部椎體不應小于45°,螺旋分級輸送機設在分離槽內,用于清除分離槽底部沉泥,其安裝傾斜度一般為25°角。

    4 配套設備

    經設計單位計算配備設備為:

    WCFJ -600粗顆粒分離機一臺(處理水量1000m?/h,排渣量2~4t/h,分離顆粒直徑≥60μm,進水懸浮物10000~6000mg/L,出水懸浮物

    螺旋輸泥機 ?600×9600L一臺(電機功率5.5KW);

    減速機BWY5527-319-11(電機功率11KW);

    其它有進水斗等配套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污水水量小于本設備要求水量的20%時,應利用旁通過水。以防過多的活性污泥沉入池中,影響排泥效果。

    5 效益分析

    本工程改造歷時兩個月,單體聯動試車完成經相關單位聯合驗收后,一直投入使用中。在使用粗顆粒分離機設備后,轉爐煙氣除塵污水中的懸浮物明顯減少,水質得到顯著改善,使流人后道污水處理工序的粗顆粒大大減少。提高了沉淀池排泥泵及帶壓機濾布的使用壽命,基本上杜絕了污水外排到公司污水處理站,減少了公司污水處理站的壓力,對保證污水處理的生產連續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設備的保護起到 了至關重要作用。

    6 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