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圖書借閱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圖書借閱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圖書借閱管理

    第1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 圖書館 讀者服務 開架借閱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University Library Open-shelf Management

    Abstract Books stolen, damaged, misplaced and disorder phenomenon is a widespread problem in the open library, this paper for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will provid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idea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library; readers' service; open-shelf rea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1 開架借閱后出現以下幾個現象亟待解決

    1.1 文獻資源被盜現象突顯

    圖書館的藏書通過多年的收藏,大部分圖書在書店已無法買到,開架借閱后,被盜現象增加。部分讀者素質低、思想意識薄弱, 對其特別需要的圖書期刊就把磁條破壞撕毀,然后大大方方、堂而皇之帶出圖書館。還有的讀者用撿到的別人的借書證去借書,借了又不還,給圖書館和他人造成困惑。還有其它我們圖書館管理人員尚未掌握的方式轉移,致使館藏資源悄悄流失,日復一日給圖書館造成了巨大損失。

    1.2 產生藏書、占書現象

    圖書館受經費的制約,所采購的圖書的復本也是有規定的,目前只有對比較熱門的研究生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圖書會相應增加復本量,最終還是不能滿足人手一冊的要求的。每當這些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很多讀者為了達到長期使用到能幫自己和愛不釋手的書刊,都恨不得全部借出,占為己有,獨自使用,但“苦于”借書數量的限制,又怕其他讀者借走,使自己不能及時使用,就常常先采取藏匿的方法,把書刊藏到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例如藏到比較偏門的學科類圖書架位,圖書只要不是按索書號歸位,在書的海洋中,錯放一兩本,如果不是專門去查或者在找其它書的時候無意發現,一般不容易知道書還在圖書館內,到最后就是你藏我藏大家藏,越藏越嚴重。所以其他讀者就是計算機檢索出書刊顯示在館、在架,你就是找不到,影響了他人使用,嚴重影響圖書館的形象。有讀者采用互借、續借方式對熱門書長期占有,出現該類書刊其他讀者長期難以看到、借到的境況。

    1.3 圖書破損、涂畫現象上升

    讀者挑選圖書的空間大了,翻書的頻率隨之增大,加上部分書刊裝幀工藝及質量問題,書刊沒上架就開始散頁脫落現象。少數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有問題,把圖書館的書刊當成自己的,當看到自己喜愛的、有價值的資料不假思索就進行涂色、勾畫線條、甚至批注,更嚴重的還有導致撕頁,加劇書刊的破損。提高了文獻利用率的同時,而不可避免地使得書刊破損率上升。

    1.4 最嚴重的是亂架、錯位現象

    開架入庫選書,大大方便了讀者,亂架就無法避免,讀者就像在書店選購圖書一樣,一次性挑選出多本圖書,順著書架漫無目的邊走邊挑,拿不下了就順手一丟,甚至直接插到其它書刊的架位里,即使有的讀者想把書刊放回原位,由于不熟悉排架規則,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時無法找到原位,也就隨便放下,無形中造成無意的另一種藏書、占書現象。增加了圖書管理員的工作量,長久了導致工作人員產生無奈的想法,亂就亂吧,加劇書刊亂架、錯位現象,影響書刊利用率。

    2 進行科學管理解決出現的問題

    2.1 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加以宣傳

    既然開架借閱會出現以上問題,我們就必須制定和完善一個更加嚴格的規章制度去制約,有了嚴格的規章制度,還要嚴格地執行,它關系到開架借閱能否繼續更加有效實施。不要制定幾條規則做做樣子掛在墻上,時間久了而淡忘或者就從來沒有重視過。而是要從內部,從上到下人人都要行動起來執行,首先管理人員自己應該熟悉掌握規章制度,才能更好地宣傳;其次把會出現的問題對照有關條款進行廣泛宣傳;最后加大宣傳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宣傳的方式進行宣傳,例如在宣傳欄、展板、發行小冊子等宣傳形式。有效加強監督工作,主動熱情地講解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促使入館的所有讀者都能遵守并配合搞好開架借閱的管理工作。

    2.2 培養讀者素質及閱讀能力,加強導讀工作

    提高對讀者素質的培養,入館教育非常重要,在書庫管理人員要及時對讀者進行手把手傳授查找文獻的知識,讓他們更加直觀掌握利用所有查找文獻信息的實際操作技能。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介紹本館的規章制度、藏書結構、布局及特點,書刊是怎樣分類以及排架的,把愛書、愛館教育和遵守規章制度教育等,融入到他們的思想中,把每一個入館的讀者培養成講文明、有良好借書習慣和愛護圖書的風尚。培養我們的勤工助學的學生,在圖書館書庫的管理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在同學之間能更簡單起到互相影響作用,使同學們會更加愛惜圖書,更加尊重工作人員的勞動。那么他們在書庫選書的時候就能自己把不需要的書放回原位,亂放的幾率就會少很多。新書加工后,進入流通閱覽環節,圖書館網站應及時新書通報,方便讀者查詢。設立新書架、研究生考試專架,讓這些服務為讀者提供查找文獻信息的捷徑。

    2.3 強化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質量

    強化圖書館館員的圖書情報專業的基礎知識,針對出現的問題,館員間要互相學習, 使館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梢栽诟鲌D書館館際間進行經驗交流,通過參觀學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管理、服務。既開闊了視野, 增長了見識的同時,還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奠定今后前進的方向,從而更加堅定了圖書館館員干好圖書館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圖書館館員還要具備有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進行定崗定責,盡職盡責做好崗位職責,建立一支具有責任心強、業務又熟練、還能非常熱心為讀者提供服務的管理、服務隊伍。開架借閱后館員和勤工助學管理小組要加強巡視、指導,嚴肅查處不文明現象。教會讀者使用替書牌,它是避免錯位亂架的方法之一;提供打印、復印服務,當讀者對書刊上需要的、重要的資料非常方便就能打印或者復印,有多少讀者還會愿意去盜、去藏、去勾畫,遏制不良現象的發生。各項服務措施合理、方便,就能有效降低開架借閱后所產生的問題。

    2.4 改變陳舊的管理工作觀念,提供深層次多元化服務

    服務是圖書館的靈魂, 高校圖書館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和強有力支持的學術機構, 地位舉足輕重。面對新世紀、新情況, 每一個服務細小環節的完善會對服務帶來整體優化的效果。在普遍使用現代管理技術, 工作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 接著面臨的就是服務的人性化問題。讓圖書館成為高校師生最滿意的地方,需要我們館員不斷發現服務中人性化的缺陷, 并及時加以改進、完善, 確保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以人為本。

    要深層次地提供個性化服務、定題服務、專題檢索、咨詢與導讀服務,以及讀者喜聞樂見的其它多種多樣的服務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各項服務措施落到實處,開架借閱出現的所有問題雖然不能百分百解決,只要長久堅持就能逐漸引導讀者走向規范借閱習慣,有效控制被盜丟失、錯位亂架、破損現象。

    參考文獻

    第2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 圖書;借閱;管理信息系統;設計;Power Builder;Oracle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36

    [中圖分類號] TP315;G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02- 0070- 02

    在信息社會中,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在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圖書借閱信息管理系統為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搜索、信息管理的工具。圖書借閱管理信息系統為圖書室提供一個自動化管理功能。圖書借閱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要點如下。

    1 系統開發方法

    MIS的開發方法有多種,例如:原型法、生命周期法、面向對象法等,筆者設計的圖書借閱管理信息系統采用原型法方式更合適,因為生命周期法的突出優點是強調系統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和全局性,在整體優化的前提下考慮具體的細節問題,即自頂向下的開發策略;并把系統的整個生命期分為需要分析、設計、開發、運行維護等階段,并嚴格規定各階段工作的任務、目標、提交的成果,甚至規定了工作的步驟和采用的工具。而采用的原型法能很快地建立圖書借閱管理的雛形,加快開發的速度。

    2 設計的目的

    本系統為圖書室提供一個自動化管理功能,主要進行圖書的入庫、出借、歸還、理賠、庫存管理、圖書及用戶信息統計,減輕圖書管理員的工作量,提高圖書借閱效率,減少工作人員的出錯率,使圖書館的借閱管理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程序化,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能夠及時準備并有效地管理圖書的借閱情況。除上述功能外,我們還要考慮系統的延展性。

    3 系統分析

    這個階段分析的內容較多,通過問題識別、可行性分析、詳細調查、系統化分析,最后得出相應的新系統邏輯方案,也就是系統解決“做什么”的問題。系統分析是從邏輯概念角度來表達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通過圖書室主要業務分析,即借書和還書兩個業務流程,如圖1、圖2所示。

    通過業務流程分析,可以表述出相應的數據流程圖,描述出數據在系統中的流向、數據的存儲、數據結構等。

    4 系統設計

    在提出的邏輯模型基礎之上,科學合理地進行物理模型的設計,也就是系統主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圖書借閱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

    (1)易用性和易維護性原則:采用圖書借閱管理信息系統,可以集中將數據庫與圖書借閱管理相關的數據信息全面、有機地聯系起來,有效地減少了信息頻繁更新和查找信息的重復勞動,保證了信息的相容性,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系統的完備性和可持續性。

    (2)完整性原則:在圖書借閱過程中,可以迅速地查找出圖書信息,即根據圖書的編碼、類別、拼音碼來查找出書庫中的書籍存放量以及借閱信息。

    (3)先進性和開放性原則:系統需要便于更新和維護。由于系統必須與性質不同的眾多用戶銜接,因此,系統與用戶的接口設計非常重要,必須保證用戶可以方便地連接到信息系統上來。

    4.1 設計目標和功能的關系

    為了實現系統的目標,本系統設置了文件、基礎資料、借閱管理、系統設置等子系統。這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工作,確定各個子系統的目標和下屬功能,以下是子系統的介紹:

    (1)文件:文件模塊主要有打印機設置、計算器、工具條、退出功能。

    (2)基礎資料:主要有閱覽人信息維護、書籍信息錄入、圖書信息維護,這個子系統主要實現用戶登錄后對圖書信息的修改、添加、刪除、維護等操作。

    (3)借閱管理:主要有還/借書籍、書籍查詢、在館資料查詢等子模塊,主要方便用戶通過查詢后借閱圖書資料。

    (4)系統設置:主要是系統管理員信息設置,即用戶和密碼設置,為了圖書的安全性工作人員離開時,必須退出系統;工作人員上班時,只有通過密碼驗證才能進入界面。

    圖書借閱信息系統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

    4.2 代碼設計

    代碼是代表食物名稱和屬性及狀態的符號,是為了便于計算機處理,一般用數字、字母或他們的組合來表示的。如用戶代碼(見圖4)和圖書代碼(見圖5)。

    4.3 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設計是在選定的 Oracle基礎上建立數據庫的過程。根據前面的需求分析和設計的實際情況,數據庫中設定了圖書借閱信息表、管理員信息表、圖書信息表、用戶信息表等。其中圖書信息表見表1。

    5 總 結

    在系統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應用了計算機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參考了同類系統開發的實踐經驗,其中包括:

    (1)綜合各種軟件周期模型,結合系統具體特點,選擇并使用快速原型模型.實際的結果表明這樣的模型選擇是合理的。

    (2)本系統的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步驟,按照規范化設計的方法,結合數據庫系統開發及應用的全過程,分6個階段并采用C/S結構具體實現所設計的數據厙。

    (3)采用結構化需求分析方法,著重于業務流的分析,同時考慮系統的普遍適應性,充分考慮了將來可能的系統拓展和升級,完成了系統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設計。

    本系統雖然具有上述一些特點,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作者將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逐步完善本系統信息分析能力,加強本系統在相關信息管理方面的功能的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孫鳳棟. Oracle數據庫基本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甘仞初.信息分析設計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朱愛民.Power Builder 9.0與系統開發[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黃梯云.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書庫管理;讀者借閱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為了能夠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斷的利用有限的圖書資源充實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比較喜歡閱讀,經常去圖書館收集資料,增加自身的閱讀量,開闊視野。

    一、書庫管理與讀者借閱服務中的不和諧因素分析

    1.管理人員對書庫管理的認識不到位

    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近年來高校招生數量在不斷的增加,由于上級教學質量評估,圖書館的數量增長速度較快,書庫面積在不斷擴建,致使管理人員的數量欠缺。由于圖書館領導對圖書管理認識不到位,安排一些對圖書館專業知識掌握不齊全,學歷低的臨時人員在圖書館任職,從而產生了一些消極的認識,造成圖書館的管理水平低下。

    2.藏書布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圖書館的書庫面積有限,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內能夠容納更多的書籍,某些高校采用最經濟的高標準和排架法來增加容量,從而充分的利用了有限的庫存面積??墒?,這樣做的結果是給閱讀者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比如因為書架過高,對于那些身材矮小的讀者來說,要想在那么高的書架上取書是如此的吃力;由于書籍的分布太密集,當讀者太多的時候,在同一個區域里無法容納其他的讀者。

    3.藏書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員的失誤

    某些工作人員常出現一種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開架管理后的藏書沒有必要按照分類標準詳細的標識每一個排架,從而導致分類目錄與書架上放置的圖書的順序錯亂、復雜,常常出現放錯位置,亂架等現象的發生。由于書庫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低,從而消除了讀者借閱圖書的積極性,造成學生讀書量逐漸下滑,對課外知識的了解越來越欠缺,人為的造成了借書次數的降低,管理者的服務水平大打折扣。

    二、構建書庫管理與讀者借閱和諧平臺策略

    1.書庫管理工作人員方面

    書庫管理人員應該把“服務讀者”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以堅持服務讀者的原則做好圖書館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質量水平。對于圖書館來說,它所存在的價值必須通過讀者來實現,一個圖書館如果沒有讀者的存在,那么這個圖書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可以說,讀者就是圖書館的消費者?;谶@一點考慮,每一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要發揮各自的能力,為讀者提供充足的圖書資源,提高服務水平,充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2.讀者管理方面

    不僅要對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教育,而且還要對讀者進行必要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入館流程的教育。為了降低圖書館有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達到質量管理水平,應當做好新生的入館培訓教育,通過教育培訓使他們了解到借書流程和相關的規章制度,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借閱程序。

    3.書庫環境管理方面

    在這方面主要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1)書架、書籍、閱覽桌子和椅子擺放要整齊、合理。書架、工作臺、桌椅是圖書館內的主要設備。我們應該利用有限的書庫面積,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不僅要使書架、桌椅等擺放整齊以及間距合理,而且還要考慮擺放的藝術感、合理性,看起來美觀。此外,可以在圖書館內擺放一些帶有綠色的植物,當讀者看書疲勞了的時候,可以看一看綠色的植物,從而消除視力的疲勞。

    (2)色彩的合理。我們都知道,色彩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暖色會使人感到溫暖,提高大腦的興奮度,不利于在人們工作環境擺放一些帶有暖色的鮮花,因為它不利于學習和工作??梢栽趫D書館內擺放一些帶有冷色調的花花草草,比如說帶有淺黃、淺藍色的鮮花,因為它們具有鎮靜、緩解疲勞的效果,當讀者看書看累了,可以通過觀賞這些鮮花,從而減輕疲勞,而且還可以給讀者帶來舒適與清新的感受。

    (3)溫度的合理。有關專家通過研究證實,在20度左右的環境下,人體表感覺最舒適。高于或者低于該溫度,都會使人有不舒適的感覺,人們不利于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或者學習,因為在此環境下,人類的學習效率將會大大降低,思維變得很呆板、不靈活,因此應盡力保持圖書館內的室溫在20度左右。

    (4)保持書庫借閱區的絕對安靜。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習,人們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增加讀者的注意力,因此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對讀者來說非常重要。管理者應該起到引導作用,不在圖書館內大聲聊天說笑,保持圖書館環境的安靜,加強學生的管理,維持好環境氛圍。

    三、結語

    圖書館的相關工作人員應提高圖書館專業知識的掌握,加強質量意識。將服務讀者放在首要位置,長期保持熟練的服務技術,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利用圖書館內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的需要,從而促進圖書館持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4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圖書管理系統;DAO與ADO數據對象;圖書借還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得各種實際應用軟件不斷的被開發出來,作為實際應用領域的一重要組成部分--數據庫應用軟件的開發更為廣泛。本系統從我校圖書管理實際出發,采用VB編程,應用高效的、成熟的DAO和ADO數據庫訪問技術進行系統設計。

    1、圖書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

    1.1圖書管理系統的功能簡介

    * 圖書入庫按圖書館方式管理,且錄入簡潔快速

    * 讀者采用預編入的方式對每一位讀者編號,所借圖書的最大數目限量

    * 借書、還書快速,只需輸入讀者ID、圖書ID便輕松借閱,點擊便還

    * 系統具有借書超期、丟失罰款的功能,并作記錄,同時具有查詢功能

    * 分類查詢以中圖分類法為基準,分類總覽與單項查看

    * 系統備份、恢復方便

    * 系統數據均可打印成報表

    1.2 模塊化設計圖

    1.3各模塊功能分析

    1.3.1錄入模塊。本模塊向數據庫中錄入系統操作的各項數據,分為三個子模塊,分別是圖書入庫、中圖分類及讀者信息。圖書入庫所錄入的是圖書的最基本信息如圖書的分類號、序號、登記號、作者、書名等;中圖分類所錄入的信息是中圖分類圖書上的內容包括分類號、分類名稱、備注,它是進行圖書分類查詢的依據;讀者信息包括讀者ID、姓名、可借閱本數,是借閱管理進行讀者判斷的依據。

    1.3.2日常管理。此模塊包括借閱管理、權限控制、重新登錄三個子模塊,其中借閱管理是本系統的核心,上述系統功能中查詢、借書、還書、續借、借書超期罰款、丟失罰款并作記錄的功能,在此實現;權限控制與重新登錄是安全策略稍后再講。

    1.3.3查詢。此模塊總體查詢與單項查詢共存,只要數據庫中有的數據就能夠查看瀏覽,包括分類查詢、讀者詳情、圖書借閱過期、圖書信息等

    1.3.4報表。對于數據庫中的圖書信息可以全部或部分或按入庫日期來打印,而且對于圖書借閱過期的讀者、受到處罰的讀者都可以將其打印出來,包括圖書登記總帳、分期入庫圖書、借閱過期圖書、打印處罰單。

    1.4系統維護。此模塊包括備份數據庫與恢復數據庫兩部分,是災難進行自救的策略。

    1.5系統安全策略。我們考慮道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系統管理員具有最高權限,可以對系統完全操作,還可以授權其他用戶,使之具有系統管理員或系統普通管理員的權限。其次,經由授權的具有普通管理員的用戶,可以對圖書進行日常管理、資料查詢、報表打印等功能,但不能向系統中添加圖書、讀者及用戶等信息。再次,未經授權的用戶不能管理系統,而只能作為一個訪問者查詢資料。當進入系統時系統首先要求用戶輸入用戶級別、用戶名、密碼,之后經核查正確,方可進入相應級別的系統模式。

    1.6系統界面設計。系統采用菜單調用窗體的多文檔操作的方式,系統可以同時打開多個窗體,而且我們還將最常用的命令建于主窗體之上,以更方便于系統的使用。

    以上我們從整體上了解了系統的設計思想、各模塊的功能,下面我們從系統的一個核心模塊“借閱管理“設計與實現上來了解系統的具體開發過程。

    2.借閱管理的實現

    借閱管理主要包括控制列設置、借、還操作、續借、丟失及借書過期丟失罰款等。借閱管理實現的界面如下:

    2.1借閱管理的控制列設置。所謂借閱管理的權限設置,就是指當讀者輸入借書卡卡號時,系統要判斷此讀者在數據庫中是否存在,若有則顯示此讀者檔案信息及所有借書信息;若系統沒有找到此讀者則發出提示信息---沒有此讀者信息!同理,在讀者輸入圖書登記號后,系統也會判斷此書是否存在,如若不存在系統會提示“沒有此圖書信息!”;如若存在判斷是否借出,如若借出則在控制列只能進行還、續、丟失操作,并將借書人的信息顯示出來,否則若圖書沒有借出則在控制中只有借書命令可用。實現以上操作我們利用ADO控件的兩個重要屬性Recordsource和Recordset,我們書寫如下語句:

    Adodc2.RecordSource = "select distinct 圖書表.*,用戶表.可借本數 From 圖書表,用戶表 where trim(用戶表.用戶編號)=trim('" & Text1.Text & "') and trim(圖書表.登記號)=trim('" & Text2.Text & "')"

    Adodc2.Refresh

    2.2借閱管理的借書實現。當以上控制列處理完畢后,如果所輸入讀者信息與圖書信息均滿足條件,且圖書尚未借出,讀者所借圖書還未超出借書的最大上限,那么借書操作可以執行。其借書要完成的基本功能為將當前讀者標志信息、所借圖書標志信息及當前日期插入到借閱表中,同時修改的是讀者的可借閱圖書的數目及將當前圖書在圖書表中的是否借出字段修改為“是”。在實現這個功能時,我們利用到了DAO數據訪問對象,在利用它之前,首先我們在工程中引用“Microsoft DAO3.51 Object Library”,之后作如下聲明:

    Dim dbs As Database

    Set dbs = DBEngine.Workspaces(0).OpenDatabase(App.Path & "\資料庫.mdb")

    這樣數據庫變量dbs便連接到資料庫中,可以應用dbs.execute()方法執行插入、刪除、修改數據庫的操作。

    2.3借閱管理的還書實現。當所輸入的圖書標志在借閱表中有記錄時,系統便將讀者信息與圖書相關信息顯示出來,并在控制列顯示除借書的所有操作。當點擊‘還書‘時,系統將刪除借閱表中的此圖書記錄,修改讀者可借閱本數使之加一,修改圖書表中此圖書是否借出字段的值為“否”,同時系統計算讀者借閱的天數,若超期則計算應交罰款并添加到罰款單中。

    2.4借閱管理的續借實現。對于此項功能與還書不同的是,系統首先還書若超期也罰款,之后按當前日期重新借閱。

    2.5借閱管理的丟失處理。此項功能是系統先按還書操作計算借書是否超期,若超期應交罰款,之后到總帳表中查該書的單價,之后按相應規則將總罰款計算出來,同時將當前圖書注銷,并將相關信息記錄到罰款單中。

    圖書的借閱管理是圖書管理系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利用ADO和DAO數據訪問對象實現圖書的借閱管理也就是實現了圖書管理系統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譚浩強.Visual Basic 6.0 程序設計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第5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一、圖書亂架的原因

    圖書館整個書庫的書就是一個系統,每本書都是按照順序進行一一排列,每本書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讀者在查閱的過程當中,不按規定放置圖書, 就會使井然有序的書庫亂成一團,就算熟悉館藏的館員,在接受讀者幫助查找的要求之后,也往往只能望書興嘆,這樣的局面不僅破壞了開架文獻的有序排列,妨礙了廣大讀者對開架文獻的正常查詢與利用,影響圖書開架作用的正常發揮,而且給圖書管理人員加大了勞動強度。

    1.讀者因素

    1.1讀者取書隨意性和盲目性

    不少讀者進入開架書庫后,由于圖書館對圖書的分類、歸類、排架的專業性較強,致使讀者對所需圖書屬于哪個大類及在館藏的什么位置不是很了解。讀者進入開架書庫后,要么不知道從哪個架位上取書,要么從不同架位上把書取下后,比較之下或拿不定主意而隨意亂放其不需要的書籍,使這些書很難回到原架位。

    1.2讀者不使用代書牌

    有些老讀者自認為自己對圖書館的藏書結構有一定的了解,會準確地將不需要的圖書放回原位,就不主動利用代書牌。其實讀者只是對館藏圖書的位置有大致的了解,并沒有對每本書的位置做深入地研究,所以讀者在不利用代書牌的情況下,很難將圖書放回原位置。

    1.3讀者藏書

    藏書是指讀者有目的地將其所需書籍藏于其他大類書架的隱蔽處,留待自己下次再借。因為每個圖書館都有規定讀者借閱冊數,所以“藏書”這類現象非常普遍。

    2.圖書館自身因素

    2.1圖書館員監督不到位

    開架借閱的目的是將圖書館有限的館藏最大限度地、充分地被廣大讀者所利用。而不是管理員將讀者引入書庫后放任自流,任其讀者無目的、隨意地亂拿亂放。管理員應根據讀者需求向其提供,推薦所需文獻。

    2.2開架借閱書庫排架太繁瑣

    圖書館開架借閱書庫劃分要以讀者需求為主,要根據本地區大部分讀者對哪個類目的書籍借閱率較高,再對開架書庫進行排架,使讀者進庫后首先接觸到所需圖書,這樣即縮短了讀者借閱時間,又使其他館藏圖書不易被經常翻動。

    2.3設備老化

    有的書庫所用書架、書立有待更新,特別是一些流通率很高的圖書其所用的書架和書立(質地較輕),檔面較小的書立對大開本較薄的圖書或小開本較厚的圖書夾在一起的情況,不能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極易使書架上的書籍東倒西歪,亂架現象也就不可避免。

    二、圖書資料損壞原因

    圖書館多數讀者都能自覺愛護圖書,按時歸還,但也有個別讀者,對公共財產缺乏應有的愛心和責任心。借閱時,亂拿亂放,書籍的丟失、損壞、污損現象時常發生,還有部分讀者無視歸還日期,圖書久借不還。

    1.污損圖書突出

    在開架借閱模式下,館藏圖書破損嚴重。由于讀者直接進入書庫翻閱,查找所需圖書,部分讀者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參考價值大的數據表格或圖表就會劃線、折疊,嚴重的會將其剪掉。

    2.書刊遭竊

    公共圖書館的開架書庫及閱覽室書刊不僅受到損壞,而且遭竊現象也較為嚴重。有些素質不高的讀者看到自己參考價值很大的書籍總想據為已有,尤其是在冬季,讀者很容易將書藏起帶走。

    公共圖書館開架借閱出現的問題令人心痛和憂慮。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社會不良風氣對讀者的影響。②書刊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影響了讀者的購買力。③出版的優秀書刊和專業性較強的書刊不多。④圖書館內部存在諸多問題,這主要是少數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圖書館開放時間和書刊借閱不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規章制度不健全,致使一些讀者對圖書的損壞、盜竊有機可乘;圖書館的經費不足致使設備條件不能滿足書刊保護和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

    三、公共圖書館開架管理的措施

    開架借閱這種新的服務模式,需要新的服務理念和全新的管理措施,為了達到開架管理的目的,真正從維護讀者的利益出發,最大限度地降低圖書資料的損失。圖書館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使讀者更方便有效地利用圖書館。

    1.制定嚴格的開架管理制度

    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同時為了管理和保護好館藏圖書,圖書館要建立一套相應的開架管理規章制度。如書庫管理制度;圖書借還制度;開架閱覽管理辦法;對損壞、盜竊書籍賠償辦法;圖書管理員工作獎罰制度等,通過規章制度來約束讀者和工作人員的行為。

    2.加強對讀者的教育和引導

    要解決書庫亂架、圖書損壞等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是做好讀者工作,提高讀者素質,培養讀者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讀者真正認識到愛護書籍應該從自身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做事原則,時刻提醒他們,使其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秩序的道德觀念慢慢增強。圖書館員還應了解廣大讀者的閱讀傾向,分析他們的閱讀心理,掌握他們的閱讀規律,對他們進行經常性的閱讀輔導,從而使讀者認識圖書館、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并愛護圖書館館藏和設備。積極向讀者推薦優秀書刊,編制二次、三次文獻,搞好專題服務,努力提高書刊利用率。通過對讀者開展借閱輔導工作,進行圖書館知識教育和引導,讓讀者掌握入庫選書和查找文獻資料的方法,以減少借書的盲目性。比如進行一些圖書分類法方面的知識宣傳,在開架書庫醒目位置制訂《中國法》分類簡表,并附上辯類、歸類的原則條款,使讀者對圖書館藏書的劃分有感性的認識,減少亂架現象的概率。通過各種行之效的方法,提高讀者的思想素質,使他們以“竊書”為恥,“護書”為榮,自覺地養成愛護國家公共財產的良好品質。

    3.開架書庫實行色標管理,設置醒目架位類目指示牌

    實行開架借閱只按索書號排架是不能滿足讀者和圖書館人員的管理需求的,既不便于讀者很明顯的區分館藏文獻資料,又給管理員排架帶來極大的不便,如果每類書只有索書號,沒有色標區分,很容易造成亂架現象,為了方便讀者查找,應采用色標和序號來排架。就是將圖書按索書號排好后,按一定的數量指導借書室的藏書按照大類進行區分,對于同一書架上相同類目的圖書,在文獻資料的規定的某一相同位置貼上相同顏色的色帶,不同區間的圖書則貼不同顏色的色帶。在用色帶將圖書按大類分開后,再以大類為單位,將各大類之間的文獻資料按分類號,用不同顏色的色板書寫上各大類目及名稱。并將不同顏色的色帶所代表的類目張貼借書室醒目處,在讀者進入借書室時,只需按照色標分類找尋自己所需要的圖書即可,通過實行色標管理,不僅使讀者走進書庫一目了然,而且也可以大大節省讀者的借閱時間,同時,還可減少圖書串類亂架現象。

    4.做好保護書標工作,提高歸架質量和速度

    在圖書歸架過程中,由于書標的破損和模糊不清,難以辯認圖書類別,從而影響了歸架的質量和歸架速度。因此我館在對新進圖書分類整理時,在書標上再貼透明膠帶,對書標實行保護作用。

    5.合理組織開架圖書,加強剔舊工作力度

    對開架圖書合理組織,使之不斷進行調整補充,不斷剔舊更新,充分開發利用,提高書刊利用率,改善藏書質量,是做好開架借閱的關鍵。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各種職業各種年齡的讀者興趣愛好不相同,他們的閱讀需要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不同興趣愛好的讀者受社會環境發展的影響,有時也比較集中地閱讀一些相同的書刊,這些書刊一時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怎樣處理和分析讀者閱讀需要和興趣的階段性,我們要有敏銳的頭腦、科學的態度,分析掌握讀者閱讀的中心脈博,將讀者的長遠需要、集中需要予以區分與結合,合理組織好藏書,去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

    6.深化內部管理,提高圖書館員素質

    首先,要求領導重視開架管理和保護藏書的工作,并且要給每一位管理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崗位責任制與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應該做到獎懲分明。同時,開架借閱方式要求管理員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熱愛讀者、熱愛本職工作、具有敬業吃苦精神。圖書館員不但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知識,而且又要有管理能力、分析能力與業務能力,還要有較高的信息觀念、應變能力,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識。要熟悉館藏,要博覽群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各類文獻都要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快速地解答讀者的咨詢,當好讀者的向導。

    7.設立新書書架

    第6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圖書借閱管理系統;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52

    近年來,硬件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網絡環境不斷優化,信息管理系統越來越趨向于B/S結構,而且功能不在局限于業務處理,而是增加了很多圍繞業務處理的附加功能,這種改變使得終端用戶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信息管理系統,本文所要介紹的圖書借閱管理系統也正是基于以上觀點進行設計的。

    1 需求分析

    根據圖書借閱流程以及圖書借閱工作過程中涉及的附加工作來確定本系統的最終需求如下:

    1.1 系統應實現功能

    1.1.1 主要功能

    實現各類圖書信息的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刪除、查詢等)以及圖書的借閱、續借、歸還處理。

    1.1.2 附加功能

    (1)能夠實現各種信息的與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刪除、查詢等)。如新書信息的以及節假日放假安排等。

    (2)能夠開辟專門的區域實現圖書管理部門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如讀者對于圖書信息的咨詢,對于圖書借閱制度的咨詢等。

    1.2 系統用戶類型及權限

    根據系統實現的功能,本系統至少包含兩種用戶即管理員用戶和讀者用戶。

    1.2.1 管理員用戶權限

    管理員用戶對本系統擁有絕對的使用權,即系統應實現的主要功能及附加功能。

    1.2.2 讀者用戶權限

    讀者用戶主要具有查詢信息(包含對圖書信息、借閱記錄、信息的查詢等)、提出咨詢問題、圖書續借、更改個人資料及密碼的權限。

    2 總體設計

    2.1 系統功能模塊

    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確定本系統由“留言板”模塊、“通知”模塊、“圖書”模塊、“圖書借閱”模塊、“讀者”模塊、“系統設置”模塊等組成,其中“留言板”模塊實現圖書管理部門與讀者用戶間的交流;“通知”模塊實現圖書管理部門各類信息的;“圖書”模塊實現各類圖書信息的管理;“圖書借閱”模塊實現圖書的借閱、續借、歸還、借閱記錄查詢處理;“讀者”模塊實現讀者信息的管理;“系統設置”模塊實現系統參數設置,如圖書借閱天數,圖書續借天數,圖書超期歸還罰金等參數的設置,另外該模塊還需實現用戶安全退出系統的功能;各模塊具體功能以及管理員用戶、讀者用戶權限劃分如圖1所示,粗線箭頭表示讀者用戶實現功能,細線箭頭表示管理員用戶實現功能。

    2.2 數據庫設計

    通過對圖書借閱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劃分,以及數據完整性、一致性,減少數據冗余的數據庫設計原則,確定本系統的數據庫概要設計結構如圖2所示。

    根據數據庫概要設計結果,以及關系模式的轉換規則,可確定本系統數據庫包含如下數據表:通知表(Notice)、留言表(Message)、圖書表(Book)、讀者表(Reader)、借閱表(LendRecord)、用戶表(Users)。

    通知表(通知編碼,標題,內容,時間,類別編碼,管理員編碼),主鍵為“通知編碼”,最好設置為自增長類型;外鍵為“管理員編碼”,服從于用戶表。

    留言表(留言編碼,讀者編碼,標題,內容,時間,類別編碼,回復留言內容,管理員編碼),主鍵為“留言編碼”,最好設置為自增長類型;外鍵為“管理員編碼”,服從于用戶表。

    圖書表(圖書編碼,名稱,ISBN編碼,類別編碼,作者,出版社,價格,總量,借出數量,出版日期,入館日期,摘要信息,圖書目錄,圖書封面圖片,管理員編碼),主鍵為“圖書編碼”,可設置為自增長類型;外鍵為“管理員編碼”,服從于用戶表。

    讀者表(讀者編碼,密碼,姓名,性別,電話,電子郵箱,關注類別編碼,注冊日期,照片,管理員編碼),主鍵為“讀者編碼”,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編碼,如設置此編碼由五位字符構成,可容納萬人;外鍵為“管理員編碼”,服從于用戶表。

    借閱表(借閱編碼,圖書編碼,讀者編碼,借閱日期,應還日期,續借歸還日期,實際歸還日期,借閱超期罰金,管理員編碼),主鍵為“借閱編碼”,最好設置為自增長類型;其中“圖書編碼”服從于圖書表;“讀者編碼”服從于讀者表;“管理員編碼”服從于用戶表。

    用戶表(管理員編碼,密碼)主鍵為“管理員編碼”,可根據實際需要此設計編碼。

    說明:

    (1)以上每個數據表都含有“管理員編碼”字段,是因為這樣可實現多個管理員一起管理本系統,且可追蹤每個管理員對每一個數據表的具體操作行為。

    (2)以上數據表中含有“類別編碼”的字段,建議創建數據字典,即每種類別編碼統一創建為數據項表,每種類別編碼的編碼范圍值統一創建為數據子項表,實現數據字典的統一管理。

    (3)對于“系統設置”模塊中提到的圖書借閱天數,圖書續借天數,圖書超期歸還罰金等參數不建議創建為數據表,建議改為讀寫配置文件的方式。

    3 結束語

    基于以上數據表實現的數據庫,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降低了數據冗余,便于B/S結構應用程序的實現,可以實現圖書借閱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及附加功能。

    參考文獻:

    [1]桂友武.基于B/S模式數據庫設計的優化[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09(07).

    [2]Michael J.Hernandez.杜志秀,譯.數據庫設計入門經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第7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 電子書 電子借閱 澳大利亞

    分類號 G259.61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21

    Study on Comparison of Ebooks and Elending i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2015

    Shu Rui

    Abstract In June 2015,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y Alliance of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ALIA)issued a survey Comparison of Ebooks and Elending i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2015. By compiling the background, content and key findings of the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what Chinese public libraries can learn from its experience in the provision of ebooks and elending services.

    Keywords Ebook. Elending. Australia.

    信息時代電子書已成為公共圖書館借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進數字資源和提供相應服務的同時,圖書館的預算、設備、館藏、用戶培訓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面臨重大挑戰和機遇。2012―2015年間,國內相關研究以英美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服務的啟示與思考研究為主,發表關于公共圖書館電子書資源建設及借閱服務的論文共計12篇。對國外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服務實踐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從中汲取經驗,加快我國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服務建設。因此,筆者將澳大利亞圖書館與信息協會公共圖書館聯盟的《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及其借閱比較(2015年)》的主要結論進行了編譯,并總結其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提供電子書借閱服務上的有益啟示,以期為業界提供參考。

    1 澳大利亞電子書和電子借閱比較(2015年)

    1.1 提出背景

    澳大利亞圖書館與信息協會公共圖書館聯盟由各州公共圖書館協會、境內及塔斯馬尼亞州地區代表組成[1]。澳大利亞圖書館與信息協會通過立法明確公共圖書館聯盟的職責,并使其在日?;顒又邪l揮充分作用。該聯盟曾于2014年《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及其借閱2013―2014年比較》[2],此項調查將研究拓展至電子書領域,并與出版業合作,從國家層面探索和解決各地的發行商和平臺提供商關于公共圖書館電子借閱的問題。2015年報告《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及其借閱比較(2015年)》[3],繼續跟蹤電子書和電子借閱所面臨的挑戰。報告數據來源為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2013年1月,2014年5月和2015年5月的即時數據,2013年的調查通過互聯網接入公共圖書館完成,而2014年和2015年的調查是獨立的,調查報告由澳大利亞圖書館與信息協會公共圖書館聯盟制作完成。

    1.2 研究內容

    調查數據來自澳大利亞各地1500個公共圖書館,2013年的應答率約為50%,2014年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2015年為28%。公共圖書館聯盟將這種回復數量下降的原因歸結為,對大多數藏書“照舊”的公共圖書館而言,電子書已成為一個新穎但有點麻煩的館藏元素。

    參考2013年1月的研究數據,69%的公共圖書館提供電子書借閱,而電子書借閱服務滯后的原因歸結于預算限制(76%)、技術問題(54%)、許可限制(39%)和內容不足(32%)。

    2015年的調查將繼續圍繞電子書的擁有率、借閱量和資源內容展開。同時,公共圖書館聯盟首次就其他形式的電子借閱如電子期刊、電子音樂、電影下載、音頻書籍、電子漫畫、在線語言學習和電子報紙等內容進行了調研。

    1.3 調查結果

    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都有電子書。電子書的擁有率從2013年的69%攀升至2014年97%,到2015年達到99%。2015年,電子書平均占每個公共圖書館館藏的3.5%。

    電子書借閱量有所上升,但仍只占借閱總量的一小部分。76%的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量在1%至5%之間,20%的公共圖書館借閱量低于1%,而4%的公共圖書館擁有超過5%的借閱量。在2014年,預算限制和內容不足仍然是3%的圖書館未能提供電子書借閱的主要原因。直到2015年,預算限制仍然是1%的圖書館無法提供電子書借閱的首要原因。

    88%的圖書館將電子書編入了書目目錄,但只有44%的圖書館在目錄中直接提供電子書。除了書籍,電子期刊在95%的圖書館中可獲取,同時,音樂、電影下載和音頻書籍分別在69%、37%和26%的圖書館中可獲取。預算限制被認為是無法提供更多電子資源的主要原因。

    2013年至2015年間,雖然書目內容的可用性已經提高,但大多數圖書館所能提供的電子書和數字內容仍然差強人意。如今,60%的圖書館使用兩種或更多的電子書商,而2013年僅為33%。

    電子閱讀設備的外借數量保持在相對穩定的24%。技能培訓在公共圖書館有所增加,62%的圖書館表示大部分或全體員工應熟悉電子書和電子書閱讀器。

    2 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啟示

    通過對《澳大利亞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及其借閱比較(2015年)》報告的整理編譯,可以發現,澳大利亞圖書館在電子書及其借閱服務發展過程中,圍繞電子書內容的購置、管理和服務的探索,筆者現就電子書的可持續發展、內容資源和借閱平臺三方面談談對我國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及電子圖書服務帶來的啟示。

    2.1 制定電子書發展規劃

    一直以來,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館藏建設總是受到經費的制約,圖書館應正確調整傳統館藏及服務在數字環境中的比重,同時,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和策略。我國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中,紙質書的采購經費占絕對比例[4]。因此,一方面應呼吁政府財政支持,加大對電子書資源的經費投入,將電子書資源建設納入館藏發展政策中,對電子書采購經費的比例要做到逐年提高[5]。另一方面,要提升圖書館員的信息服務技能,提升其電子書相關應用知識的能力,在熟練掌握電子閱讀設備操作的基礎上,輔導讀者利用電子書資源,加強電子書資源的宣傳和推廣,培養用戶利用數字資源的習慣。

    2.2 整合電子書內容資源

    讀者的需求是圖書館服務的決策依據,是圖書館不斷探索信息資源建設和服務的動力[6]。數據表明,澳洲圖書館電子書目數量在過去三年來有所增加,更多的圖書館從多個電子書平臺上購買內容,但多數圖書館對書目的選擇表示欠滿意或不滿意;可供圖書館購買的高質量電子書太少;資源內容有所改進,但在最新暢銷書目推介方面未能取得進展。在電子書借閱量穩步增長的同時,讀者更樂于借閱或訪問感興趣的新內容。美國圖書館協會、美國圖書工業研究會在的題為《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內容:用戶如何思考》[7]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關于影響用戶借閱更多電子書的原因,受訪者中34%表示未找到想找的電子書”。所以,公共圖書館在購買電子書時,要充分考慮用戶需求,逐步構建起高質量的電子書資源庫,針對熱點問題和重要學術研究領域,應規劃整合相應的專題電子資源[8]。

    2.3 完善電子書借閱平臺

    深度集成電子書目技術使用戶訪問越來越方便。在目錄之上建立發現系統,使用戶直接通過目錄獲取他們想要的內容,實現用戶借閱和下載電子書的無縫鏈接,確保借閱過程和下載變得更加精簡是完善電子書借閱平臺的關鍵。因此,圖書館應減少對數字資源集成商的依賴,開發自主管理的電子書借閱平臺,讓讀者的電子借閱過程全部發生在圖書館數字生態系統內[9]。在拓寬電子書資源的覆蓋范圍的同時,還應增加館外訪問資源的數量,利用遠程訪問系統,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此外,在服務細節方面應進一步完善,如減少在身份驗證時出錯的情況等。

    3 結語

    當前,身處信息時代的人們,其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相較以前都在趨于轉變。面對這一轉變,我國公共圖書館界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把電子書作為服務創新的發力點之一,積極探索和開展電子書借閱服務,提高電子書資源的館藏比例,有針對性、特色性的,在自主化基礎上滿足讀者對于電子書的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

    [ 1 ] About APLA[EB/OL].[2016-02-29].https://.au/node/184/public-libraries.

    [ 2 ] Comparison of ebooks and eleding i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2013 v 2014[EB/OL].[2016-02-29].https://.au/sites/default/files/APLA-Ebooks-and-Elending-2013-vs-2014_0.pdf.

    [ 3 ] Comparison of ebooks and eleding i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2015[EB/OL].[2016-02-29].https://.au/sites/default/files/APLA%20Comparison%20of%20ebooks%20and%20elending%20in%20Australian%20Public%20Libraries%202015.pdf.

    [ 4 ] 李慧敏.論公共圖書館電子書資源建設[J].圖書館論壇,2012(4):89-93,106.

    [ 5 ] 傅文奇,吳小翠.省級公共圖書館電子書資源建設的調查和分析[J].圖書館,2015(1):45-47,54.

    [ 6 ] 吳小翠,傅文奇.臺灣地區圖書館電子借閱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15):61-66.

    [ 7 ] ALA, BISG announce results of new joint study on print, digital library usage[EB/OL].[2016-03-01].http:///news/press-releases/2015/12/ala-bisg-announce-results-new-joint-study-print-digital-library-usage.

    第8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節約集約用地;國家試點;雙向約束;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F2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1)05-0064-06

    A Study on Innov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Constraintsof Urban Land Intensification―A Case of Hefei

    LI Xue-ming, SHI Lei

    (Manage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supply and demand,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Two-way constraint mechanism’ which used in urban land intensive and conservation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mpirical findings, the new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or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Key words:intensive and conservation use; national experiment unit; two-way constraint mechanism; policy innovation

    1 引言

    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已成為地方政府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障礙。2007年全國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按照到2020年18億畝耕地不可減少的“紅線”估算,每年可供占用的土地面積僅為200萬畝,不足建設用地需求面積的1/6。此外,土地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土地資源短缺、城市土地低效利用和區域生態空間破碎化并存的現象。現實的壓力決定了土地利用不能再走粗放式的老路,尋求在節約集約利用約束條件下的土地發展新模式,對于解決當前中國土地利用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2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內涵

    西方學界很早就意識到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有益于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并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這一問題予以闡述。1867年,馬克思注意到農村集約耕作中存在著報酬遞增的規律性,“所謂耕作集約化,無非是指資本集中于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連的土地上”[1];而級差地租的存在,則促使土地利用者在空間上尋找最合理的節約集約用地方式,“地價昂貴的第一個后果便是,使人們不得不高度集約使用土地”[2];伴隨著新制度經濟學的興起,經濟學家開始從土地產權配置的角度來研究此問題[3];20世紀70年代以來,城市規劃學則進一步分析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與經濟效益間更加復雜的內在聯系:Arnott和Lewis從微觀行為理論出發,研究了影響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發現在城市用地擴展中,投資密度(土地集約水平的重要指標)與資本的利率成反比,與地租的預期變化方向成正比[4];Brueckner利用居民效用最大化理論,擴展了城鎮土地利用結構的均衡模型,證明土地集約程度的重要指標―建筑物層高從中心城市的CBD向遞減,且大城市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高于小城市[5];Stern從城市發展的歷史路徑依賴特征出發,對不同形式的城市人口密度函數進行了估計,發現距離中心城市的遠近是解釋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6];西方學界在研究過程中逐漸出現了田園城市、衛星城鎮、帶型城市、現代城市等多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模式,并最終形成了較為成熟和完整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理論―“精明增長(Smart Growth)”。

    以這些理論為基礎,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學者結合中國實踐經驗,以地理科學、土地科學、城市科學等為基礎,進一步探討了在中國情境下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曹建海認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一個相對性概念,相對于中國傳統的粗放用地模式,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土地利用集約度,因此,不應尋找最高的土地利用強度,而應尋找最優集約度,使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7];毛蔣興認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應當引入“土地有效利用”的概念,原因在于土地利用效率在經濟學中有一定的計量標準,達不到或者超過這個標準,都會導致土地利用效率的損失[8];部分學者從不同空間尺度出發,認為中國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應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次[9]。可以發現,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擴大。

    雖然迄今為止,學術界關于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和內涵尚未達成共識[10],不難發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基本內涵應當是:對有限的土地資源,依靠科學的規劃、先進的管理,通過集中投入有效的資源、勞動和技術(設備),以環境消耗最小化為原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綜合效益最大化;其中,節約用地強調用地效果,主要是從保護土地資源出發,通過政策、措施或技術手段,減少經濟社會發展對具有自然價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集約用地則強調用地方式,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要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等措施,從而使土地利用強度和效率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一般而言,集約用地必然導致節約用地,集約用地是節約用地的主要手段。

    3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實踐

    中國政府自改革開放以后,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模式。1984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率先開展了土地利用類型的研究,并完成了全國1∶10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編制工作;1986年8月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但當時的法律法規嚴重滯后,沒有相應的體制、機制和法制作保證,對規劃引導用地的要求只是一紙空文,集約用地的思想,只能依賴與當時生產方式相對應的建設用地定額指標體系進行管理;1998年以后,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后續的規定,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保護、建設用地管理以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規范;2008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通知》要求:建立節約集約用地的長效機制,走出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此后,國土資源部專門召開研討會,研究全國范圍內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確定長沙黎托片、合肥市和廣東省為全國的區域、城市和省級層面的節約集約試點單位,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開發區土地節約和集約用地評價工作。

    在2008年確定的節約集約試點單位中,合肥市是唯一的國家試點市。作為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率快速提升的省會城市,合肥市土地供求差距不斷擴大。為此,探索節約集約用地對于合肥市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兩年多較為系統的探索與實踐中,合肥市在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模式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總結了大量的經驗,為全國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4 合肥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市的制度創新及成效

    4.1 合肥市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統計,合肥市行政轄區總面積705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562萬畝,按照戶籍人口計算,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2畝,嚴格保護耕地等農用地資源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非常必要。

    合肥市城鎮市轄區面積838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416平方公里。2007年,合肥市開展閑置土地清理,當年清理土地1600畝;2009年,再次清理閑置土地6700余畝,批而未用土地7000余畝;2010年,合肥市開展工業用地潛力調查,其中某國家級開發區工業用地總面積12.21平方公里,平均投資強度為220.22萬元/畝,閑置面積713.81畝;低效面積3911.17畝,占總量的25%。另外,合肥全市共有城中村358個,總占地7.9萬畝,除去30%的安置用地,還有約5.5萬畝潛力。由此,節約集約利用城鎮存量建設用地,非常重要。

    合肥市農村居民點布局松散,土地浪費現象嚴重。全市特別是三縣農村居民點宏觀上布局松散,微觀上缺乏統一規劃,空隙地多,人均用地規模偏高。2009年末,全市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面積達231平方米,遠高于《村鎮規劃標準》中相應的最高人均用地標準(120~150平方米/人)。據統計,合肥市農村現有70.74萬個住戶,農村宅基地占地96萬畝,人均0.4畝,戶均1.35畝,其中約70萬人(約合21.4萬個住戶)已經有1年以上不在農村居住。按照農村居民平均每戶擁有住宅面積128平方米計算,實際農村空置住房面積達2739萬平方米,浪費嚴重。如果按照人均綜合占地100平方米規劃,全市可退宅還耕60多萬畝。由此,節約集約利用農村建設用地,非常必要。

    伴隨著合肥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人多地少的矛盾還會進一步加劇。在市區增量土地的供應方面,也存在著制約因素。從供給數量上看,城市建設用地增長潛力有限。難以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面積占市轄區增量土地總面積的68.9%。不考慮基本農田的保護要求,可以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農用地、居民點與工礦用地、閑置的荒草地與裸土地和其他可用于城市建設的土地面積只占市轄區增量土地總面積的31.1%。從布局上看,西北部分布有飲用水源―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可利用的土地需要作為生態環保用地;東部分布大型鐵路編組站,受其分割,土地難以成片開發使用;西南部土地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增量土地資源較少,僅占6%,尚要在較高的土地利用水平基礎上挖掘利用潛力。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是保障合肥市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的必由途徑。

    4.2 合肥市節約集約用地的制度創新

    合肥市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主要通過建立“雙向約束”機制、調整城鎮體系布局、集約建設開發園區、集中改造城中村、規模推進土地整理和緊湊開發濱湖新區等創新手段,實現節約集約用地目標。

    4.2.1 建立“雙向約束”機制

    “雙向約束”機制是合肥市在土地節約集約用地探索過程中所實施的一種全新機制。它的核心內容是在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和使用的全過程以合同方式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實現建設項目用地長效管理和過程管理。在以往土地的使用過程中,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問題上存在著博弈支付,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也存在著博弈支付,項目用地之間在排他性產權未界定情況下在土地利用上同樣存在著博弈支付,在排他性產權尚未建立的條件下,地方政府和企業以較低成本掠奪土地等生產要素,增加了土地利用的社會邊際成本,使得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降低。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和一個希望賺取穩定效用的企業可以通過建立“雙向約束”機制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11]。

    在市場經濟體系下,經濟主體間的關系基于對雙方都有約束力的契約與合同上,主體的經濟行為受嚴格的市場法規的約束與調節,可有效地降低交易費用,形成代價最小的規范性的經濟行為方式。契約與合同以責、權、利三者清晰的劃定為內涵,經濟主體既受法律保護,也受法律約束,從某種意義上講,回歸到公共意志中去,最終保護的是公眾的利益。“雙向約束”機制體現了現代政府以效率和公平為基本目標的治理理念,強調現代政府服務理念和現代企業節約集約用地的社會責任。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更平等地面對社會其他主體,充分顯示了政府與投資者之間的公開平等的契約關系,展現了現代服務型政府與土地利用者和諧的委托關系,為實現雙方互利共羸奠定了堅實基礎?!半p向約束”的具體措施包括:

    對政府和項目建設單位雙方都制定約束制度,平等共羸?!半p向約束”機制最核心的是“約束的雙向性”。對建設項目設立投資強度、產出額度、上繳稅收、就業規模等指標,明確項目建設周期和具體方式,建立建設履約保證金、驗收考核、項目退出等約束制度。對政府部門實行并聯審批、缺席默認、限時辦結等一系列的約束機制,對重大項目,實行集中調度制和行政領銜督辦制。

    政府負責凈地陽光供應、降低成本。為真正落實“雙向約束”機制,合肥市所有待供土地均為“凈地”,凡不是“凈地”的,不予上市供應。各類用地均在市場上實行陽光供應,工業項目的業主可以就用地規模和用地方式等與土地管理委員會直接進行面對面溝通。既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原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又給投資者吃了“定心丸”,使他們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對一些大型用地項目實行“統一規劃、分塊供應”。這其中,土地管理委員會集體決策機制的實施,在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實施上,發揮了有效的“源頭”控制作用。

    建立全方位跟蹤服務與監管控制。在每一個項目前期招商階段,多個部門即介入服務。在土地上市之初,就以文字及要約的方式將土地的供應條件寫進土地供應文件內,包括約束項目單位的產業類型、建設工期、投資強度、用地規模和稅收等及約束政府部門的服務質量、服務效率、供地方式等;在依法依程序完成相關手續后,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過程中,嚴格按照土地供應文件的要求起草合同,并將“雙向約束”的內容寫進合同里,作為合同履行的必要義務,同時,也將違約責任寫進合同,這樣就使得“雙向約束”的內容通過合同形式受法律約束和保護;在項目的每一階段及項目全部完成后,對于雙方不能按照合同約定事宜執行雙向約束要求的,都有一定的舉措作為罰則。若用地方不能履行約定義務,供地方可以采取提高土地成本、行政罰款直至收回土地的強力措施;若供地方不能履行約定義務,用地方可以采取向上級投訴及人民法院的多種有效方法。

    4.2.2 調整城鎮體系布局

    改變以往中心城區單中心和城鎮分散無序粗放的發展模式。以城市公共交通和產業布局為發展軸,促進設施共享、要素集聚、用地節約集約,構建多中心、組團式、緊湊型融合協調的發展模式,實現主城區、新區、組團、重點鎮協調緊湊發展的目標。

    4.2.3 集約建設開發園區

    嚴格禁止開發區內項目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蔓延,逐步釋放開發區的“發展空間”;通過完善用地指標項目管理制度、實施用地評估控制、改革計劃分配等手段,使開發區內土地利用的效益大幅提高。

    4.2.4 集中改造城中村

    以城市規劃為依據,以空間形態改造為重點,突破零散的土地使用權限制,對城中村集中連片改造。在改造過程中堅持統一規劃、陽光操作、綜合改造,配套建設,為城市提供了大量基礎設施用地,并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奠定基礎。

    4.2.5 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理

    將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新村鎮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四位一體”結合起來,科學謀劃土地整理工作程序,整合支農項目資金,統一實施,規模經營,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4.2.6 緊湊式開發濱湖新區

    在濱湖新區建設上,在區位優勢較好的區域實行緊湊式開發,并引入了六大節約集約用地模式:方格網道路方式,利用方格網道路體系通達性強,土地利用率高的特點,相對其他自由式路網結構節省土地5%~15%;綜合交通節地方式,按照公交都市理念,建立以BRT、軌道交通系統為骨干的快速公交系統,有效降低小汽車占用城市道路資源;立體城市開發方式,采用立體交通、人車分流,實現交通組織的平面布置向立體布置的轉變,節約道路用地面積;CBD節地方式,鼓勵辦公、酒店、酒店式公寓等多種功能混合的綜合開發項目及功能豐富的街區營造;社區中心節地方式,把社區服務單元和城市行政管理單元合二為一,采用社區中心模式,既提升設施的綜合服務能力,又實現節約集約用地;基礎設施走廊與城市綜合管溝節地方式,結合高速公路、鐵路用地形成的城市對外通道,建設城市基礎設施走廊,形成綜合管廊骨干網絡。

    4.3 主要成效

    通過實施“雙向約束”機制,既保證了項目又好又快建設,又切實維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實現了政府和投資者的“雙贏”。以“濱湖世紀城”項目為例,通過與土地受讓人簽訂“雙向約束”合同,項目提前近5個月開工建設,提前一年半竣工使用,項目單位用兩年時間完成了近460萬平方米的開發總量(約相當于合肥市環城公園內的建筑總量),并且建筑質量優秀,人居環境良好。濱湖世紀城項目區也成為合肥市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再如總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的萬達廣場項目一年內建成,成為合肥房地產市場名列前茅的利稅大戶、品牌大戶和就業大戶。“雙向約束”機制還把一些土地投機者拒之門外,使得寶貴的土地資源免被圈占和浪費。

    通過調整城鎮布局,工業項目容積率由過去的不足0.4提高到1.0以上,節地面積超過25%;居住項目由過去多層建筑為主,轉變為以高層建筑為主,容積率由過去的1.3提高到2.5以上,節地面積超過30%。大型商辦設施由過去的不足2.0提高到4.0以上,節地面積超過30%。

    通過集約建設開發園區,工業項目容積率由過去平均不足0.4提高到0.7以上,新增工業項目容積率達到1.0以上,單位工業用地產出提高30%,節約工業用地25%,投資強度提高50%,畝均稅收提高50%?,F在,合肥市工業項目投資強度要求達到400萬元/畝,稅收要求達到30萬元/畝以上。

    通過城中村的改建工程,為合肥市提供了5700畝的基礎設施用地,增加建筑面積4200萬平方米,相當于節地面積21平方公里。

    通過實施若干“規模推進”的土地整理項目,每年新增耕地約9000畝,其中村莊整治新增耕地5244畝,新增耕地率為12.54%。整理后的土地實現產業化經營和社區化管理,推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這種以土地整理科學化規范化為特色的土地整理方式被譽為“合肥模式”。

    通過緊湊式開發濱湖新區,共節約用地29.16平方公里,節地率23.1%。其中,居住用地由人均24平方米減少到18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積達到30平方米。承載人口由126萬人增加到170萬人,可增加44萬人,相當于節約居住用地10.56平方公里。

    從總體上看,合肥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在全市范圍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統計,2009年合肥市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總量的1%,用地量僅占全國用地量的0.002%,同時,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以來,合肥市固定資產投資以40%比例遞增,而用地量卻以10%比例遞減。這兩組數據充分顯示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合肥市成為全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典范,為全國土地管理創造了新鮮的經驗。

    5 結論及政策建議

    合肥市作為全國首個土地節約集約使用試點城市,兩年來的諸多探索為其他城市的土地節約集約使用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為深入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結合合肥市的工作經驗,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進一步推廣和完善“雙向約束”機制,加強對土地開發中的操作流程管理。以精細化管理為主要措施,完善土地審批、使用、管理全過程的“雙向約束”。第一,改進和完善國家土地出讓制式合同,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的控制。保障優質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第二,在經批準的規劃總平圖上應標注每幢主體工程的開工建設時序,逐步實現“一張圖”管理。第三,針對具體項目設置容積率、綠地率等其他指標及開工建設要求。根據項目開工建設時序,統一規劃,分期供地。細化雙向約束的內容和管理體制,在計劃申請階段,即需提交用地計劃預申請表、標有具置的衛星遙感圖、項目分布圖等材料和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產出等指標,增加“雙向約束”的科學性。第四,重點加強對政府的約束,提高行政效能。將節約集約用地納入各級政府考核體系,堅持投資有強度,配套有限度,建設有進度,建筑有高度,監管有力度的項目管理原則。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安排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相掛鉤,做到有獎有罰,獎罰分明。建立“3+X” 并聯會審模式(3為規劃部門、發改委、經信委,X為針對具體項目涉及相關參會單位,主要為國稅局、地稅局等),合理核定用地規模,并重點對開發園區管委會和其他用地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用地指標掛鉤。

    (2)在城鎮體系建設和開發園區建設中建立新的節約集約用地指標體系,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因地制宜,將用地由規劃計劃管理向規劃計劃和項目并重管理轉變。分類(如交通、水利、電力、教育等)建立節約集約用地指標體系,對于重點開發園區要分區域設定投資強度、產業政策、稅收額度、就業崗位等綜合控制指標。我國現行的工業項目用地指標(如投資強度、容積率等)國家標準明顯偏低,應逐步提高??赏ㄟ^科學的指標體系,引導用地向高效率、高附加值項目傾斜。

    (3)在農村土地整理工作中開展土地發展權交易,統籌城鄉發展。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開展“土地發展權交易”,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巴恋匕l展權交易”不僅能優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社會總收益。還能通過市場化的指標交易,節省政府進行耕地保護、土地管理和土地開發的成本。此外,還可以使廣大農村獲得寶貴的農業發展資金,促進城鄉之間財力的轉移,也有助于鄉村農業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保證廣大農民真正享受土地制度創新的成果。

    (4)科學制定規劃,指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利用規劃必須基于對所在區域未來經濟社會與土地利用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對各類土地利用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為提高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應將土地規劃、城市規劃、主導功能區規劃和節約集約用地規劃融為一起,在具體制定規劃時,需要以土地產權為基礎,編制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分幅規劃圖。在農村比例尺應統一為1∶2000左右;在城市密集區,比例尺應為1∶500左右。大比例尺的規劃圖有助于制作精細化的開發計劃。在規劃依法履行公示、審查和審批環節后,公告實施,接受社會的監督。在土地管理中,嚴格按規劃用地和管地,依據規劃管理項目。

    (4)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中積極探索生態閾值控制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態效益。土地利用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和生態平衡原則,要著重體現下列要求:土地開發利用的環境容量是否允許;環境資源及生物多樣性是否得到保護;人口增長是否超越了土地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是否能有效避免局部地區的過度開發等等。分區、分片確定土地開發程度和模式,檢驗包括生態指標在內的綜合成效。嘗試開展以節約集約用地為目標,以項目為載體的土地生態設計。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60.

    [2]理查得•T•伊利,愛德華•W•莫爾豪斯.土地經濟學[M].騰維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56.

    [3]科斯,哈特,等著.拉斯•沃因,漢斯•韋坎德編.契約經濟學[M].李鳳圣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1-35.

    [4]Arnott R J, Lewis F D. The transition of land to urban use[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1): 161-169.

    [5]Brueckner J K. The structure of urban equilibria: a unified treatment of the muth-mills model[M].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1987.

    [6]Stern P C, Aronson, Ellio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s for residential energy-conservation[J]. Evaluation Review, 1986, 10

    : 147-176.

    [7]曹建海.我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國土地,2005,(10):19-21.

    [8]毛蔣興,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研究述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6):48-52,57.

    [9]謝正峰.淺議土地的集約利用和可持續利用[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2,(4):31-32.

    第9篇:圖書借閱管理范文

    關鍵詞:圖書館;還書;設計

    圖書自主還書系統具有極強的設計意義,是圖書館自助還書系統應用的發展。采用開放式的自主還書系統,可以有效的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果,延長圖書館開館時間、增強圖書服務效率,確保圖書服務質量,改善圖書自助還書系統的工作流程,增加館藏圖書的流通性,實現圖書自主還書系統的發展。本文將針對圖書自主還書系統的優勢和系統進行具體研究,分析采用自助還書系統可能具有的設計優勢,分析自助還書系統的設計理念,提高自助還書系統的發展規模,減少自助還書系統的出錯率,提高自助還書系統的工作效率。

    一、圖書自主歸還系統設計的優勢

    1.提升圖書館開館時間

    采用自助服務還書模式,不需要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實時對還書流程進行跟進,降低了圖書館開放時間與圖書館借閱需求的矛盾。采用自助還書系統,建立自助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加強圖書館的自主服務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圖書館服務理念,實現圖書館系統時間的提升。

    2 .提升自助服務管理模式

    自主服務讓讀者擁有更新的服務理念知識,通過對圖書館閉關時間的分析,確定讀者服務時間,極大的提升讀者的借閱時間,滿足讀者對書籍借閱的需求時間,這是一種優化圖書館服務形象的方式,可以有效樹立圖書館積極自主服務管理模式。

    3.服務效率提高借閱的流通性

    國內大部分圖書館還主要有人工操控為主,讀者借閱圖書耗費圖書館大量的工作勞動力,直接影響圖書館的工作效率。為了有效的提升服務效率,改善圖書館的流通性,采用合理的工作圖書管理流程,提高讀者借閱效率是極其必要的。根據圖書館基本借閱要求,將相關信息記錄在電腦中,提高圖書借閱信息的記錄速度。設立圖書館借閱公共查詢區域,提高圖書管圖書的查詢效率,實現助主查詢,自助借閱的效果。逐步提高圖書館的管理質量,提高圖書使用效率,實現圖書的流通作用。

    4.科學化的改善圖書館服務條件

    采用自助服務的方式,解放圖書管理員的服務耗費時間,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有針對的個性化服務商。加強科學化的圖書管理,實行合理的自助管理制度。在人員緊缺的時候,利用自主服務還書系統,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員耗費的工作時間。

    5 .節約各項成本

    自主借閱系統的售貨機成本價在30萬作用,而單功能性自助借閱機的成本價在20萬作用。自助借閱可以對文獻系統進行自助識別和查詢,通過無線發射器完成各種發射模式,采取條碼成本存儲,具有較低的成本。自助借閱還書系統還實現了時間成本的節約,提高了還書整理和收集的效率,確保工作人員可以實時調取還書統計信息,方便工作人員查詢和整理。。

    二、自助還書系統的實現

    自助還書系統是利用設計語言,通過編程的方式完成基礎信息和功能的設計。其中硬件主要有自助借閱檢測設備、自助還書系統、自助錄像抽排系統,門禁系統等。還書系統的實現首先需要有掃碼儀,通過讀卡器完成連續掃碼記錄。連接電腦終端,對充磁距離進行控制,采用多次測量的方式,確定圖書厚度,防止圖書在充磁儀器上,實現圖書的瞬間充磁,確保國產儀器的充磁效果。采用聯系掃碼機對電腦還書進行處理,登錄哦電腦終端系統,輸入基本賬戶信息,確定還書的權限。當還書超期的時候,不提供基本借閱服務功能。還書借閱服務功能可以使用鼠標進行操作。例如,通過電腦信息查詢,完成書籍基本信息參數查詢、流通類別的查詢等。由于系統借閱不需要鼠標進行操作,只選擇回車按鈕既可以完成。因此,電腦操作設計中,可以對電腦鍵盤的其他鍵進行屏蔽處理,防止因為誤按造成系統退出問題,減少非操作造成的不合理行為的產生。分析自助借閱機在系統中的庫存分類標準,合理的記錄書籍類別,通過確定讀者圖書相應的書籍存放地,確保書籍隨時借閱的過程合理性。

    本系統利用電腦系統操作方式,提高系統的優越性級別。根據系統基本應用硬件基礎,對系統的軟件設備進行分析。確定電腦設備的基本成本,分析自助還書系統存在的成本優勢,對比國外借閱書籍價格區間,合理的選擇還書系統,完成圖書館技術層面的改良。通過對還書人員工作的解放,實現對基本工作的整合處理,減少工作人員的使用過程,提高自助機的給工作效率。圖書工作人員對基本工作進行整理,監督讀者完成圖書的借閱和還書過程,對借閱機無法解決的問題,采取人工處理的方式,提高有針對處理的效率。自助還書系統可以應用到高效中,高校的圖書館自助還書借閱使用,必將提高學校的圖書改革,實現圖書優質化管理。

    自助還書系統需要具體功能進行升級,如果讀者將書籍上的條形碼去掉,機器就無法識別書籍,這回造成數據庫顯示書籍已還,造成讀者偷閱的現象產生。解決這類問題需要提高借閱宣傳外,還需要在自主借閱圖書旁邊設立自動全程監控系統,對讀者的基本信息進行跟蹤調查。對于借閱超期、圖書損壞等問題,自主換書籍無法進行自動化處理,還是需要通過人工借還窗口,完成圖書的還書程序。

    三、結語

    綜上所述,自助借閱還書流程雖然具有較多的缺陷,但從整體上來說這是圖書還書系統的服務更新升級。自主還書系統是一種新型的服務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生命意義。通過自助還書系統,優化圖書館內部讀者的服務管理流程,提高服務管理產品質量,減少圖書館的人工費用投入,加強對圖書管理素質的提高。隨著圖書信息的發展,讀者綜合素質水平不斷提高,自助化服務工作管理流程實現全方位的系統整理。自主借閱系統必將發揮更加合理的處理效率,實現圖書服務的綜合管理,減少圖書自助還書系統應用的各種障礙問題,及時解決圖書借閱服務管理過程。

    參考文獻:

    [1] 邢力平,姜元鵬,朱紅艷,王群. 條碼模式下自助借還書系統的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0(12)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激情成人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91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