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兒童口腔保健常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保健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口腔保健常識

    第1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關鍵詞】遵義市5歲兒童;齲病;家庭口腔健康行為

    【中圖分類號】R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029-02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齲病,至5~8歲乳牙患齲率達到高峰,5歲組兒童在此區間內。對幼兒而言,口腔健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的影響,兒童與家長的口腔健康行為總稱為家庭口腔健康行為[1]。本調查報告依托于2009年遵義市社會發展重點科研項目《遵義市青少年兒童口腔衛生適宜技術研究》,對遵義市 5歲年齡組兒童患齲狀況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為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工作將遵義市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區域劃分為 14 個區域,每個區域隨機選取一個居民社區或者村附近的幼兒園。兒童乳牙患齲狀況調查對象為遵義市5歲組兒童1722名,其居住時間超過 6 個月,同時對其家長進行口腔健康行為問卷調查。檢查及調查問卷均合格者納入調查隊列,計1688份,合格率為98%,其中男887名,女801名。

    1.2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兒童口腔健康檢查,主要調查兒童乳牙患齲的情況;二是口腔健康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兒童的飲食習慣、口腔衛生行為及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和態度等[3]。

    1.3 調查標準

    本調查的依據是《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分別采用《口腔健康檢查表》和《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2]。

    1.4 質量控制

    組織調查和數據錄入人員培訓并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 值控制在0.89~0.95范圍。調查問卷數據采用雙錄入方式,雙錄入完畢后對數據庫核對并糾錯。

    1.5 數據處理

    本次調查結果使用 SPSS(16.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算頻數或百分比,使用t檢驗和χ 2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兒童乳牙患齲情況

    患齲率男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2=5.20,P0.05),充填率男女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 2=0.16,P>0.05)。

    2.2 兒童家庭口腔健康行為情況

    2.2.1口腔健康行為

    2.2.2口腔健康知識

    2.2.3口腔健康知識來源

    口腔健康知識來源:電視廣播26.5%,報刊雜志17.3%,家人朋友11.3%,醫院宣傳13.3%,醫護人員講解15.6%,社會宣傳5.7%,幼兒園宣教7.2%,孕婦學校宣教0.9%,以上都沒有2.4%。

    3 討論

    3.1 患齲狀況

    3.1.1 患齲狀況結果顯示,乳牙患齲率為 42.09%,齲均 1.53。與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比,低于全國及西部平均水平。這可能與貴州經濟水平、人群好食辣而不好食甜味食品的飲食習慣以及貴州是非蔗糖生產大省 ,人均消耗蔗糖在全國處于中下游水平有關[3]。

    3.1.2 患齲率男性明顯低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2=5.20,P

    3.1.3 充填率為3.14%,表示遵義市5歲年齡組兒童有超過95%的乳牙齲齒尚未得到治療。說明兒童齲病防治工作任務艱巨,家長和兒童對齲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應引起相應的機構重視。

    3.2 兒童家庭口腔健康情況

    3.2.1 口腔健康行為:有研究表明3歲前開始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2次,并且家長監督和幫助刷牙可降低兒童患齲風險[5,6]。含氟牙膏可減少20%~35%的齲齒發病率,含氟牙膏在工業發達國家中的使用率高達90%[7]。兒童齲病的發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以及適宜的底物,而這些底物又必須在口腔中滯留足夠的時間[8]。

    此次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以上家長不能做到幫助和監督孩子刷牙,含氟牙膏使用率較低,僅為11.2%,有半數以上兒童睡前進食含糖食品。提示應加強家長正確刷牙和維護兒童口腔健康相關知識,加強家長含氟牙膏防齲知識,控制兒童睡前進食含糖食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飲食習慣。

    3.2.2 口腔保健知識:家長認為乳牙壞了不用治療不正確,認為應該治療的為69.4%,但仍有21.2%的家長選擇不知道。選擇牙齒好壞與自己保護關系密切的為79.7%,但仍有16.9%選擇不正確。選擇口腔健康對孩子生活很重要的為95.8%。不知道窩溝封閉可以預防兒童齲齒的為72.2%,僅有11%選擇正確。

    在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上未患齲者父母回答正確率均高于患齲者,父母在口腔健康知識方面的認知對孩子是否患齲有一定的影響[9]。而家長對窩溝封閉防齲知識認知僅有11%選擇正確,說明家長們對窩溝封閉認識不足。大量資料表明,在乳牙和恒牙列中,齲病的好發牙均為磨牙,而磨牙咬合面的窩溝用牙刷不易刷到裂隙窄長的窩溝底部,因此是致齲細菌及其代謝產物滯留的場所。窩溝封閉后,隔絕了口腔環境中致齲因素,能有效、高質量的預防齲病的發生,而且副作用少,兒童易于接受[10]。

    3.2.3 口腔保健知識來源:家長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電視廣播,其次為報刊,通過醫生宣傳、學校社區宣教獲取相關知識的較少,提示醫療機構,學校社區等的健康教育比較薄弱,有待重視提高。比如將口腔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通過兒童將知識帶回,在家長會上進行口腔健康知識交流,定期在社區舉辦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醫務人員具有豐富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可以為前來咨詢、就診的兒童家長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并發放宣傳冊方便學習。

    總之家庭是兒童養成各種習慣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只有父母參與,兒童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才會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1]。所以應在兒童齲病預防工作中首先加強對家長的口腔保健常識教育,提高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1] 高艷霞,馮希平.家庭口腔健康行為對兒童齲齒危險因素的影響[J].上海口腔醫學, 2004, 13 (1): 65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9.

    [3] 張 劍,劉建國,張紹偉.貴州省 5 歲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8):2528-2531.

    [4]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第 5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3.

    [5] 孫立新.白色念珠菌病的發病機制[J].山東醫藥, 2001, 41(17):58-59.

    [6] 周長沙,錢學治.大學口腔、皮膚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59-60.

    [7] Wittenberg RL.Oral health for a health life[J].J Public Health Dent,1994,54(4):231―233.

    [8] 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5―47.

    [9] 劉建萍,楊俊,歐曉艷.江西省5歲兒童患齲狀況及其父母對口腔健康的認知和態度與齲患的關系[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9,49(8):108-111.

    [10] 繆穎,姜智敏,李瑞虹.窩溝封閉技術在預防兒童齲病中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學,2007,1(3): 25-03

    [11] 葛敏.淺談含氟牙膏對學齡前兒童的影響[J].牙膏工業,2004,(3):26.

    作者簡介:

    王曉明(1986-),女,吉林吉林,碩士,研究方向:口腔公共衛生

    基金項目:

    遵義市社會發展重點科研項目(遵市科合社重字[2009]2號)

    第2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關鍵詞:兒童;齲病;影響因素

    An Investigation of Dental Caries and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Analysis in 6-year-old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 in Guangxi

    CHEN Bo-lin,LIN Wei-yuan,LI He,ZENG Xiao-juan

    (College of Stomatology,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ntal caries disease status of 6-year-ol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in Guangxi,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tal caries disease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ural d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MethodsAccording to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extract 1438 6-year-old children in Guangxi rural area,collect relevant data in the ways of oral cavity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Results The total rate of dental caries was 93.7%,the DMFT were 8.35.Dental caries disease has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children's drinking carbonated drinks and the time of brushing teeth;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Children;Dental caries;Correlative factors

    口腔疾病是人類的常見病、多發病,其患病率高,涉及人群廣泛,嚴重威脅和影響著城鄉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兒童口腔健康作為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和發育是相當重要的[1]。齲病是由細菌、飲食、唾液和牙齒本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牙體硬組織發生進行性破壞的兒童慢性口腔疾病[2],是兒童口腔常見病。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廣西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83.4%,高于全國66%的平均水平;12歲兒童恒牙患齲率42.4%,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9%)。本研究通過對廣西農村6歲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了解其現狀和特點,為分析口腔健康行為與齲病的關系、探討適宜的農村口腔健康促進模式以及為衛生部門制訂發展方針提供可靠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調查開展時間為2012年9月~10月。調查選取了廣西區內田東縣、天等縣、大化縣、隆安縣、靖西縣五個縣,按照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每個縣抽取5個農村小學,即一共25所小學,每所小學6歲的學生全部列為調查對象。

    1.2方法本次口腔檢查參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檢查方法和標準[3],利用小型手電筒及常規口腔檢查所需器械進行齲病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問卷調查所用問卷參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所用問卷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和簡化,內容主要包括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及口腔衛生知識。問卷調查在教室里當場完成,由調查人員進行填寫前的講解及填寫完畢后的回收工作。

    1.3質量控制開展調查前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的要求分別對檢查人員、記錄人員和問卷回收員進行培訓,并對檢查人員進行標準一致性檢驗,檢查人員本身的Kappa值和檢查人員之間的Kappa值均達到0.8以上。各個檢查點現場的檢查條件一致;問卷調查由問卷回收員和學校老師一同組織學生填寫,并由回收員現場進行核查,及時糾正漏填、缺項等問題。

    1.4統計學分析所得數據使用Epidata軟件進行雙錄入,并做標準一致性檢驗,建立數據庫。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兩個樣本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兩個樣本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以探索各類因素對齲病患病情況的影響。統計檢驗的檢驗水準取0.05。

    2結果

    2.1口腔健康基本情況本次調查6歲學生共1438人,每個人均完成了口腔檢查及問卷調查;其中男生790人,女生648人。總患齲率為93.7%,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統計學檢驗男女患齲率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014,P>0.05);總齲、失、補牙數為11945顆,齲均為8.35。見表1。

    2.2問卷調查情況

    2.2.1飲食習慣問卷調查中包含了碳酸飲料、粘附性食物(餅干、蛋糕等)以及糖類食品三類易致齲食品的問答,應答率為100%。結果顯示6歲學生每天進食易致齲食品1次以上的比例占44.4%,超過17%的學生每天進食易致齲食品大于等于2次;其中每天進食2次以上碳酸飲料的學生與每天進食1次碳酸飲料的學生患齲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8,P

    2.2.2口腔衛生習慣有49.9%的學生每天刷兩次牙,44%.7的學生每天只刷1次牙,而5.4%的學生從不刷牙;不同刷牙次數的學生患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刷牙用時方面,46.4%的學生每次刷牙時間為1min或者不到1min,僅有25%的學生每次刷牙時間為2~3min,兩者患齲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84,P0.05)。

    2.2.3口腔保健知識本次調查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題目有6題,詳見表。結果顯示學生對刷牙及牙膏使用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較低,其中知曉率最低的是含氟牙膏預防齲齒的作用,僅有28.4%的學生知曉。不同知識水平的兒童患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3.1 調查總體狀況評析本次調查的1438名一年級兒童中,有超過90%的兒童患有齲病,患齲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標差距很大,同時也反映了廣西農村地區6歲兒童患齲情況嚴重。廣西是農業發達地區,第一產業比重占全國的4.3%;在廣西生產的主要農作物年產量中,甘蔗所占的比例高達44%,年產量達到了7270萬噸。該數據表明廣西地區居民的蔗糖攝入量非常大,而在引起齲病的諸多因素中,糖類的攝取亦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學者對各種常見糖的致齲力作了深入的比較研究,研究發現:各種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齲的能力最強,在活體使用變形鏈球菌感染動物時更是這樣。而且在農村地區,由于人口基數大、覆蓋面廣、經濟基礎薄弱等原因,農村地區的口腔衛生資源嚴重不足,大部分農村居民無法享受口腔治療及口腔保健服務。這些都影響到兒童口腔疾病的發生。

    3.2 口腔衛生相關行為、知識影響國內外均有研究表明,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其口腔健康行為存在相關關系[4,5]。①飲食習慣:飲食習慣影響著齲病的發生與發展,曾雄群[6]、黃薇等[7]研究發現攝入糖的頻率與兒童患齲率相關,每天吃零食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受齲病侵犯。②刷牙情況:Wigen等[8]調查結果顯示刷牙頻率對兒童患齲情況有顯著影響,刷牙頻率低的兒童更易患齲。本次調查顯示只有49.9%的學生能夠刷牙2次/d,說明大部分兒童的口腔健康保護意識都比較薄弱。而本次調查統計分析顯示不同刷牙次數的學生患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是刷牙2次/d的人數比例較低,而總體的齲病患病程度較重。另外本次研究發現每次刷牙時間超過2mi n的學生更不容易患齲,說明刷牙時間的長短對患齲情況有一定的影響。③口腔保健知識: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兒童都知曉什么食品對口腔健康不利,在飲食方面能正確選擇,但是在刷牙及牙膏方面的知識缺十分匱乏。只有不到40%的學生知曉每天該刷幾次牙,每次該刷多長時間,而超過70%的兒童對含氟牙膏沒有正確的認識。數據表明農村地區的口腔保健知識普及率較低。

    3.3 政策建議①家長及老師都應在兒童的飲食方面多加監督,減少小孩零食的攝入量及攝入頻率。學校應采取相應措施將口腔保健常識融入到教學任務當中,以提高學生們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學校負責人應要求或建議學校附近的商店銷售健康食品。每個學期應設有一節口腔健康教育課,加強飲食指導,鼓勵學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早晚刷牙。②政府有關部門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農村兒童的口腔疾病防控工作中,將口腔保健工作常規化,并將口腔疾病防控與醫療改革相結合,使得農村新農合能覆蓋農村小學生的口腔定期檢查、補牙、拔牙、潔牙等費用。各級衛生部門應加強人員培訓,定期培訓基層醫師、教師、兒童保健相關人員,讓他們承擔部分兒童口腔保健的工作,調動全社會力量,加強各部門合作,共同關注農村兒童的口腔健康。

    參考文獻:

    [1]歐陽欣,朱瑾,馮娟,等.昆明市區12歲兒童齲病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33(7):88-90.

    [2]梁遠衛.兒童口腔健康行為與齲病發病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1):135-136.

    [3]齊小秋.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4]張穎,劉璐,程睿波,等.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為的差異[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26(1):67-69.

    [5]Harris R, Nicoll AD, Adair PM.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young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Community Dent Health,2004,21(1Suppl):71-85.

    [6]曾雄群,林文紅,范衛華,等.廣州市5歲兒童乳牙齲病相關因素分析[J].廣東牙病防治,2010,18(3):143-147.

    第3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關鍵詞】兒童;牙頜畸形;早期治療

    【中圖分類號】R78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388-02

    牙頜畸形也稱為錯牙合,非常容易在少年兒童的成長發育期發生。造成兒童牙頜畸形的主要原因有先天家族遺傳因素、乳牙期障礙、口腔的不良習慣或是全身性疾病等等因素的影響[1]。導致兒童牙齒排列不整齊、上下牙弓間的頜關系位置出現異常,頜骨大小形態位置出現異常。因此,早期預防與矯正治療兒童牙頜畸形是非常必要的,為了能夠了解早期預防的方法與矯正治療的方法,文章將選取本院牙科在2011年2月~2013年1月間收治的100例牙頜畸形患兒,詳細報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牙科在2011年2月~2013年1月間收治的100例牙頜畸形患兒,其中男性患兒有69例,女性患兒有31例。年齡在5~13歲,平均年齡在6.3±1.1歲。其中前牙反頜的患兒有39例,牙間隙寬的患兒有21例,前牙擁擠的患兒有18例,深復頜的患兒有22例。

    1.2方法

    1.2.1治療原則

    在給予牙頜畸形的患兒進行針對性矯正治療時,如牙頜輕度畸形的患兒,不影響整體外觀,可不進行矯正治療,但是針對于既影響患兒外觀又影響患兒進食的情況,就必須對其采取針對性治療的方式。

    1.2.2針對性治療

    針對性治療是根據患兒的牙頜畸形的具體情況,采用針對性的矯正治療方法。

    ⑴針對前牙反頜的患兒,治療時機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上下切牙萌出后一直到患兒7歲的時候。這主要是因為在階段,患兒的下頜前伸的程度還不是非常大,在這個階段進行矯正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2]。針對該種情況,可以采用頜墊式活動矯治器或是上頜前方牽引器進行治療。

    ⑵針對牙間隙寬的患兒:其治療的年齡最好是患兒7歲,其主要是由于上頜兩中切牙間多生出了壓出或是上唇系帶所導致的,如在去除了病因后還是無法關閉間隙,那就可以采用簡單矯治器進行矯治治療[3]。

    ⑶針對前牙擁擠的患兒,該類畸形矯正不能夠過早,最好是在前磨牙萌出后,在對患兒進行矯正治療。治療的最佳年齡時間段為11~12歲之間,治療的方法可采用去除多余的牙齒或是擴弓法進行矯正治療。

    ⑷針對深復頜的患兒,由于該類畸形矯正治療因為其病癥的特殊性,因此其矯正年齡在8~9歲最為適宜,因為該年齡段的患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常識,因此能夠理性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為簡單矯治器或是壓舌板咬撬法[4]。

    1.3統計學分析

    100例患兒經過治療后的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學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

    2 結果

    100例患兒經過3個月矯正治療后,療效顯著且并無其他并發癥,詳情見表1。

    3 結論

    3.1兒童牙頜畸形的原因

    兒童牙頜畸形的原因主要有多方面,除去先天因素,其后天環境因素主要有乳牙期障礙、口腔的不良習慣或是全身性疾病。⑴乳牙期障礙:乳牙是兒童的主要咀嚼器官,對于促進合谷發育,保證正常的頜間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乳牙期障礙會導致乳牙滯留、乳牙早失,促使兒童牙齒的萌出受到阻礙或是錯誤萌出,很容易造成兒童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⑵口腔不良習慣:在兒童期常見的不良口腔習慣主要有順指、咬唇或是舔舌等。吮指容易使得上腭高拱,牙齦發音;舔舌容易造成發炎部位發揚,形成前牙開牙合;咬唇容易使得上前牙的舌側面受力過多。⑶全身性疾病:患兒出現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內分泌因素,顏面肥大癥、營養不良、傳染病、維生素缺乏等等,這些因素都會給兒童的面部與口腔發育帶來影響[5]。

    3.2預防措施

    在上文已經了解到了牙頜畸形對于兒童發育帶來的影響,因此要重視兒童牙頜畸形的預防,其預防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出發。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當要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對于兒童在發音、呼吸、咀嚼等需要用到面部以及口腔的部位進行正確的引導。針對已經養成的壞習慣,應當要耐心的進行教育與糾正。

    ⑵家長應當定期的帶兒童進行口腔檢查,做到早日發現早日治療。

    ⑶社會應當建立相關的健全兒童口腔預防保健的治療措施與體系,大力的宣傳與普及口腔保健知識。

    綜上所述,通過預防從源頭上降低牙頜畸形的發生率,并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式,有效的治療牙頜畸形的情況。

    第4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1)全國愛耳日(3月3日)。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等原因,我國有聾人2000萬,每年新生4萬聾人。聽力的障礙使該人群的生活、學習有諸多的不便。1998年3月,衛生部等10個部門落實政協提案,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2)全國愛國衛生月(4月)。全國愛衛會在1989年做出決定,每年4月為全國“愛國衛生月”,新聞單位和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動員廣大市民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掀起全民參與整治市容市貌、環境衛生、除“四害”的熱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衛生素質,維護社會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4月21日)。癌癥長期居于各類死因之首,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21日被中國抗癌協會第二屆二次理事會和三屆常務理事會決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為提高人民群眾對腫瘤的防治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動員全社會關心腫瘤患者,向腫瘤患者獻愛心。

    (4)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碘缺乏病是一種地方病,它使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產生障礙。我國是世界碘缺乏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政府在1991年羅馬的國際營養會議上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該病的發病率。1993年,衛生部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1994年5月5日為首屆“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

    (5)中國學生營養日(5月20日)。1990年,衛生部、教育部決定,每年的5月20日為“中國學生營養日”。我國兒童、青少年膳食中熱量供給已基本達到標準,但營養攝人不均衡較為普遍,在學生中開展營養教育工作,倡導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對于普及營養知識,預防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發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6)全國母乳喂養日(5月20日)。母乳喂養一直作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醫學界推崇。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全世界的母親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我國衛生部決定從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為“全國母乳喂養日”。隨著母乳喂養益處的大力宣傳,母乳喂養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

    (7)全國助殘日(5月第三個星期日)。我國有6000萬殘疾人,平均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如果按一家4口人計算,殘疾人直接牽動著兩億人口的切身利益。1991年5月15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這部法律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的助殘日。它像一簇火,溫暖了殘疾人的心,帶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與自信。

    (8)全國愛眼日(6月6日)。1996年,衛生部、國家教委等12個單位做出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并強調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廣大青少年。我國約有1000萬兒童患斜視、弱視等眼疾。利用愛眼日等多種形式,對公眾進行用眼衛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識教育,提高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9)全國愛牙日(9月20日)。我國牙病患者眾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決牙病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預防。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9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疾病預防工作,落實以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普及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增強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

    (10)全國防治高血壓日(10月8日)。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成倍增加,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健康嚴重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決定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防治高血壓日”。

    第5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我的寶寶1歲半了,前幾天我開始教他刷牙,但是小家伙十分排斥刷牙,牙刷一放到嘴里就又哭又鬧的。弄得我也不敢再讓他刷,怕他哭鬧時把牙膏都吞到肚子里去了。而且,有時嘴里有牙膏,寶寶還會輕微嘔吐。請問,我該如何幫寶寶克服刷牙這道難關?

    白女士:

    刷牙的確是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讓媽媽最頭疼的一件事。讓寶寶把牙刷伸入小小的口中,又能刷得干凈,真是一個充滿困難的漫漫征程。然而,保護牙齒必須從小做起,任何一個媽媽也不能容忍孩子燦爛的笑容里卻出現蛀牙這一不和諧的音符。

    大部分寶寶剛開始都會排斥把牙刷放入口內,較敏感的寶寶還可能有嘔吐感。父母開始教導寶寶刷牙時,可以先選一支大小適中、軟毛的兒童牙刷,先讓寶寶當作玩具放入口內,習慣牙刷在口腔中的感覺,不必要求寶寶馬上學會自己刷牙。父母每天在刷牙的時候,讓寶寶也拿著自己的小牙刷在旁邊觀摩。慢慢地,再教他正確的刷牙方式。每次寶寶刷完牙,父母可以讓他躺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小牙刷輕刷他的牙齒(無須使用牙膏),檢查牙齒是否刷干凈。

    要想寶寶不拒絕小牙刷,我們總結了一些實用的小招數,媽媽們一起學學吧!

    招數A:早早行動

    習慣是慢慢形成的,因此牙齒保健應從嬰兒期就做起。父母可用沾濕的毛巾或紗布,每天一次為寶寶清潔口腔、按摩牙肉,使寶寶從小習慣清爽感覺,對潔牙有著快樂的印象。

    招數B:玩牙刷

    當寶寶開始學習自己刷牙,父母可選擇容易抓握且操作方便柄較粗大的兒童牙刷,讓寶寶學習使用時不致產生挫折感,而各式各樣的造型也會讓寶寶產生游戲般的樂趣。

    招數C:爸媽陪伴

    正如“人多吃飯香”,如果爸媽能陪寶寶一起刷牙,一定能增加寶寶刷牙的樂趣。所以父母不妨定個時間,讓寶寶和自己一起刷牙。

    招數D:專用寶貝

    父母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套專用的潔牙工具,包括牙刷、牙膏、漱口杯等,并用寶寶喜歡的卡通貼紙貼上寶寶的名字,表示這套用具是寶寶個人專有,讓寶寶對其產生擁有感。另外,一定要給寶寶買兒童牙膏,千萬不要怕麻煩而讓寶寶共用大人的牙膏。

    招數E:收集小紅花

    為培養寶寶刷牙的習慣,媽媽可以制作一個表格,寶寶每刷完一次牙,便發一個小貼紙讓寶寶自己貼在預先制作好的表格里,并告訴他一旦集滿多少個,便會給他一個乖乖獎作為獎勵。禮物可以是寶寶平時想要的一些小玩具,也可以是全家一起帶寶寶去游樂園或公園玩一次。只要能激發寶寶的興趣就行。

    招數F:多用鼓勵

    幾乎每一個小朋友都喜歡被鼓勵、被贊美,父母應善用此點,耐心、循序漸進地鼓勵教導孩子刷牙。如果孩子較好地刷完牙,媽媽就要真心地鼓勵他贊美他,并給他一個熱情的擁抱,讓寶寶對刷牙有個正面的好印象。

    第6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為了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實保護幼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市、區防疫部門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園總園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結合我園實際工作情況,特此制定景園幼兒園的手足口病預防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

    1、利用板報和發放宣傳單等形式,讓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識知識,做好家長宣傳動員工作,建議家長不帶幼兒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盡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蔓延。

    2、 加強幼兒晨、午檢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及時切斷傳染源。

    3、加強衛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兒活動室、寢室等場所良好通風;加強幼兒玩具、口杯、毛巾、及物體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兒被褥曝曬每日兩次,餐具頓次消毒,口杯隨用隨消,幼兒用過的物品在每日離園后用紫外線燈消毒,同時用含氯制劑對幼兒接觸的物品進行擦拭消毒,幼兒離園后用含氯制劑進行空氣消毒,并做好記錄

    4、對幼兒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鹽水浸泡30分鐘,并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操作規程。

    5、保教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并教育指導幼兒養成勤洗手、洗凈手,勤洗澡、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的衛生習慣。

    6、 加強幼兒家長聯系工作,對不出勤幼兒及時做好家長溝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員和后勤人員進行家訪,將不出勤原因詳細在幼兒家長聯系記錄本上登記。

    7、發現疫情要及時逐級報告,不能瞞報、漏報,同時做好疑似幼兒的防控登記工作。

    學前兒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此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 A組16型和腸道病毒EV71型多見(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一、臨床診斷可分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節發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

    2.發熱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無發熱。

    3.有上述類似病例接觸史。

    (二)確診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發熱,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愈后良好,無后遺癥。

    2.重癥病例

    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肌無力或癱瘓;腦膜刺激癥、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二、小兒危重患者的早期發現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一)年齡小于3歲;

    (二)持續高熱不退;

    (三)末梢循環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顯增快;

    (五)精神差、嘔吐、抽搐、肢體抖動或無力;

    (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壓或低血壓。

    三、幼兒園具體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衛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實傳染病管理責任及職責

    1.幼兒園應有一名園長負責傳染病防治的人員、經費及各項措施的落實與協調,并負責有關硬件設施的建設。

    2.保健醫生或衛生保健教師負責制定幼兒園傳染病防治工作計劃,協助幼兒園領導并與班主任密切配合,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具體包括宣傳教育、健康教育課、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負責與衛生部門溝通。

    3.班主任老師應積極配合園醫做好健康教育與傳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協助開展健康調查,認真做好晨檢,登記和報告缺課學生等。

    4.所有老師都有義務發現和報告幼兒的異常情況。

    (二)嚴格執行并落實衛生保健制度

    1.嚴格執行健康體檢制度,加強晨檢、午檢及全日觀察巡班制度。

    規范晨檢及午檢內容,增加巡班次數。

    一問:詢問病史,問離園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況以及最近有無接觸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兒額部是否發熱。發現發熱及時隔離。

    三看:觀看幼兒精神狀況,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膚的情況。

    四查:重點檢查易感兒,做到早發現、早隔離。

    2.加強執行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因病缺勤的兒童,班級老師或保健人員一定要追蹤到疾病診斷,以便及早切斷傳染源,盡早保護易感人群。

    3.加強衛生及消毒隔離制度,定期進行衛生消毒,發現患兒及時隔離。

    (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環境消毒要點:不需要大規模噴灑消毒。只需要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欄桿、樓梯把手等)、玩具、游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消毒。清潔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8)對有接觸史的兒童及其班級立即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減少班級交叉活動,不進行入托和轉托手續辦理。

    (9)傳染病流行期間囑咐家長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及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強執行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嚴格飲食衛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規范,嚴把食物購買、貯存、加工關。

    5.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24小時內(電話、傳真等)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機構報告。同時,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疫情變化時要續報。

    6.停課制度

    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定,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出現2例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幼兒園停課10天。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過幼兒園宣傳欄、親子活動、幼兒園網站、家長信息交流平臺、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還可通過家長會或告家長書等形式,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以增強體質;

    2.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決不隨地吐痰、決不隨地大小便等;

    3.生活要有規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第7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關鍵詞】兒童 營養 護理 指導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59-01

    營養不良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質引起的一種營養缺乏癥,多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嬰幼兒營養供給量的基本要求是滿足生長、避免營養素缺乏。兒童營養不良開始表現為體重不增或體重減輕,如不改善,身高也低于正常值,并出現皮下脂肪減少和皮下水腫、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表現。

    1 護理指導時間、對象

    調查2009年10月~2010年9月這個時限中我市5歲以下兒童體重檢查情況,隨機抽查32個社區地段、43個集體園所,查看5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情況。

    2 護理指導方法

    通過《兒童保健手冊》及相關登記,電話隨訪兒童家長,了解社區地段的護理人員及集體園所保健人員定期為兒童進行身高(身長)的測量、評價和登記情況,針對兒童具體情況進行護理和對家長的指導情況。

    3 護理指導內容

    3.1 營養不良發生的高危因素

    3.1.1 攝入不足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的需要相對較多,喂養不當是導致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未及時添加輔食、輔食添加不當等。

    3.1.2 養育中形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3.1.3 消化吸收障礙,如消化系統解剖或功能上的異常如唇裂、腭裂、幽門梗阻、遷延性腹瀉、過敏性腸炎、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均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3.1.4 需要量增加,一些急慢性疾病的恢復期、生長發育快速階段等,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營養相對缺乏;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產、雙胎因追趕生長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營養不良。

    3.2 營養不良的危害

    嬰幼兒營養不良臨床上以體重明顯減輕、皮下脂肪減少和皮下水腫為特征,常伴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紊亂,例如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減少、酶活力降低,腸蠕動減弱,菌群失調,致消化功能低下,易發生腹瀉;免疫功能低下,患兒極易并發各種感染。急性發病者常伴有水、電解質紊亂,慢性者常有多種營養素缺乏;長期營養不良還表現精神抑郁或煩躁不安、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影響嬰幼兒智能發育。

    3.3 營養不良的護理

    3.3.1 合理飲食管理,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漸增加,不可急于求成。對于輕度營養不良小兒,開始每日供給能量250-330KJ/kg,以后逐漸增加。當能量供給達每日585KJ/kg時,體重一般可獲滿意增長。對于中重度營養不良小兒,能量供給從每日165-230KJ/kg開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較好,可逐漸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并按實際體重計算所需能量。蛋白質攝入量從每日1.5-2.0g/kg開始,逐步增加到每日3.0-4.5g/kg,如過早給予高蛋白質食物,可引起腹脹和肝腫大。食物中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鼓勵母乳喂養,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3.3.2 促進消化,改善食欲,遵醫囑給予各種消化酶和B族維生素口服,以助消化。

    3.3.3預防感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皮膚破損;做好口腔護理,保持生活環境舒適衛生,做好保護性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3.3.4提供舒適環境,合理安排生活,減少不良刺激,保證患兒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隨眠。

    3.3.5 健康教育,向患兒家長解釋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介紹科學育兒知識,指導喂養的具體執行方法。

    4 結果

    根據2010年婦幼衛生統計年報顯示,全市共為名5歲以下散居及集體兒童進行體重檢測,營養不良患病率為0.71%,但從實際的指導情況看,護理保健人員缺乏相應的基礎知識和識別營養不良的能力,疏漏了一些營養不良的兒童,使這些兒童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護理管理和保健。

    5 結論

    營養不良的預后取決于發生年齡、持續時間及其程度,尤其以發病年齡最重要,年齡越小遠期影響越大,尤其是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易發生缺陷,所以社區地段和集體園所護理保健人員要提高業務知識,及早識別營養不良,做好兒童家長健康教育工作,為切實降低營養不良發生率要做到以下指導工作:

    5.1 合理喂養,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對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養者應及時給予指導,采用混合喂養或配方奶喂養并及時合理添加輔食。

    4.2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堅持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保證充足睡眠,糾正不良衛生習慣,減少感染性疾病,減少營養不良的發生。

    5.3 按時進行兒童系統保健工作,連續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定期測量體重,及時評價,如發現體重增長緩慢或不增,尋找原因及時予以糾正。

    5.4 對家長進行科學育兒方法指導,幫助家長學會對營養不良患兒的日常護理。可從輔食添加、飲食習慣、食欲狀況及疾病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導家長合理喂養,有條件者可進行膳食評估及營養計算。

    5.5 對感染所致兒童,針對感染病因及時治療;對照顧不當所致的營養不良兒童,要采取綜合措施,宣傳育兒知識和有關常識,盡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條件。

    參考文獻

    [1]崔焱主編.兒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36~139.

    第8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兒童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保護消化系統的功能,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合理地生活作息制度,是完成教育任務的先決條件,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一)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時間

    1、睡眠年齡越小睡眠時間愈長,次數愈多,幼兒期(1-3歲)晝夜睡眠3次,學齡前兒童(3-7歲)晝夜睡眠2次,午睡時間夏季3小時左右,冬季2小時左右,夜間睡眠時間不得少于10小時。

    2、進餐幼兒期每日4-5次,學齡前期“三餐一點”,兩正餐間隔時間不宜超過4小時,午點時間安排在中晚餐之間約下午3時左右。

    3、上課學齡前期兒童注意力的發育仍以無意注意為主,穩定性差,直到5歲以后,有意注意才有逐步的發展,注意力較能夠集中,小班每節課10-15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上午9-10點之間幼兒頭腦最清醒,精力旺盛,一般上午宜安排兩節作業課,下午安排游戲或室外活動,課間要有10-15分鐘休息時間,讓眼睛和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勞,小班宜每日1節課,逐漸過渡到2節課,中班每天2節課,大班每天2節課。

    4、戶外活動時間依地區季節而定,每天至少不少于2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少于3小時),其中1小時為體育活動,讓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佝僂病,強壯體魄,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一日生活作息時間表

    具體訂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注意動靜結合,對兒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內容如睡眠、進餐活動、游戲和作業等每個生活環節的時間、順序、次數和間隔,給予合理安排。

    二、市托幼機構飲食制度

    (一)飲食管理

    1、兒童的伙食應有專人負責,民主管理,建立膳管會(院所領導、炊事人員、保健人員、保教人員及家長代表),定期開會,聽取意見和研究解決伙食問題,不斷提高質量。

    2、伙食費要專用,精打細算,計劃開支,合理安排,伙食費盈虧不超過2%。

    3、每月制定伙食計劃,根據季節供應情況,每兩周制定一次食譜(或帶量食譜),定期更換,根據等級幼兒園要求定期進行營養計算,保證兒童各種營養素攝入量,達到供給量要求,滿足生長發育需要。

    4、按時開飯,不提前不推遲,兒童進餐時間不應少于20-30分鐘,保證兒童舒適、愉快地進餐,嚴禁在小兒進餐時訓斥小兒。

    5、準確掌握兒童出勤人數,做到每天按人按量制作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飯菜。

    6、食品由專人按實際需要采購,采購的食品要求新鮮優質,每天由專人驗收,并建立驗收簿。

    7、主食品驗收入庫,庫存不宜過多。各類食品應按需要量領取,每月底盤庫存。庫房由專人保管,建立出入庫賬目,庫房保持整潔,各盛器需加蓋,庫房中要有防鼠設施。

    (二)營養管理建立營養管理制度,為兒童提供合理的營養。在收托嬰兒的園所應設哺乳室,有條件的可設立人奶庫,保證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助食品,確保兒童膳食平衡,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并定期開展營養計算和分析。

    (三)飲食衛生

    1、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廚房熟食盛器及食具一餐一消毒并定期擦洗,抹布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消毒后的食具妥善保管,免受污染。洗肉、菜、碗、拖把的池要分開,并有標志,保持廚房清潔,經常清掃。

    2、不買、不加工變質食物。買來的熟食要加熱燒透后再吃,熟食品及飲料等不能直接存放在塑料桶或鉛桶內。食物保存要有防蠅設備。

    3、兒童進餐前和工作人員為兒童準備進餐時,都要用肥皂流動水洗手。飯桌要用消毒液進行消毒。

    4、培養兒童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衛生習慣。

    5、水果要先用清水洗干凈后削皮或剝皮后再吃。

    6、炊事員上灶前,接觸熟食前須用肥皂流動水洗手,并戴口罩、帽子,不留長指甲,不戴戒措,操作時不吸煙。入廁前脫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取熟食應用食品夾子或筷子,不得用手抓。

    三、市托幼機構體格鍛煉制度

    1、要有組織地經常開展適合嬰幼兒特點的游戲及體育活動,尤其要重視一歲半以下嬰幼兒的體格鍛煉,給嬰兒每天做一至二次被動操和主被動操,幼兒做一至二次體操或活動性游戲。

    2、在正常天氣下,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堅持兩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加強冬季鍛煉。

    3、體格鍛煉要結合生活、游戲、體操等進行,要創造條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有計劃地鍛煉兒童體格。

    4、體格鍛煉要做好準備工作,要重視鍛煉前的準備活動,和鍛煉后的整理、放松活動,鍛煉時要細心觀察幼兒的反應。

    5、鍛煉要經常和循序漸進。運動項目和運動量要適合各年齡組的特點。對個別體弱的幼兒要給以特殊照顧。

    四、市托幼機構健康檢查制度

    (一)兒童入園體檢制度兒童入托兒所、幼兒園要求:

    1、兒童入托兒所、幼兒園必須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健康檢查;體檢單位應認真填寫《浙江省兒童入托兒所、幼兒園兒童健康檔案》,并簽署醫學意見。

    2、托兒所、幼兒園在接收兒童時,應查驗《浙江省兒童托兒所、幼兒園兒童健康檔案》和0-2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小結(入幼兒園)或全省《嬰幼兒保健冊》,合格者方可入園、所。入園、所體檢結果30天內有效。兒童入園、所時要一并收取《浙江省托兒所、幼兒園兒童健康檔案》和預防接種記錄卡。

    3、體檢時發現有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兼有e抗原陽性者或谷丙轉氨酶增高者暫不予入園、所,經治療后,每3個月做肝功能檢查1次,連續3次正常者方可入園、所。

    4、對離開園、所1個月以上的兒童或有肝炎接觸史的兒童應檢疫42天,須經體檢證實其健康后方能重新入園、所。

    5、兒童轉園、所或從托兒所進入幼兒園時須重新體檢。

    (二)兒童定期健康體檢制度開展定期健康檢查,建立兒童健康檔案。

    1歲以內嬰兒每季度體檢1次,1-3歲幼兒每半年體檢一次,3歲以上兒童每年體檢1次,每學期測視力、身長一次,每季度測體重一次,檢查結果記入省衛生廳統一設計的《浙江省托兒所、幼兒園兒童健康檔案》。

    (三)晨間檢查制度

    1、保健醫生要與保教人員密切配合,堅持每日晨檢,防止患病兒童或健康帶菌(毒)者進入幼兒園,保證集體兒童身體健康。晨檢時間為早晨7:15-8:00的兒童入園時間,地點在晨檢室或幼兒園主入口處。要認真按照晨檢要求,做好一摸(有否發燒);二看(觀精神、五官、皮膚等);三問(在家飲食、睡眠、大小便、有無咳嗽、腹瀉等癥狀);四查(根據傳染病流行情況對易感兒進行檢查,同時檢查有無可能造成外傷的物品、器械攜帶入園)。這是晨檢的基本內容,亦可根據各園實際情況增添新內容。

    2、晨檢中發現傳染病患兒或可疑者,應拒絕其入園,由家長帶到醫院去確診,或留隔離室觀察。對一般小傷病,可不予限制兒童活動,帶藥回班,由保育員給予服藥、護理。對確診為傳染病患兒的所在班級,應進行醫學性檢疫和消毒處理。

    3、晨檢后詳細填寫晨檢記錄。耐心熱情地解答家長的保健咨詢,并介紹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情況。

    (四)午間、晚間巡視及全日健康觀察制度

    1、保健醫生應對幼兒實行全日健康觀察。每日數次要全園巡視,細心觀察兒童。聽取教師介紹情況,及時發現生病兒童,盡早隔離治療。并在巡視中糾正和消除不符合衛生保健要求的行為以及不安全因素。

    2、午間巡視重點檢查兒童用餐衛生。要求是:兒童餐前洗手;進餐采取分餐制,每人一碟一碗一匙(大班用筷子);餐前30分鐘不作劇烈活動;進餐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要講究進餐文明,吃飯細嚼慢咽,不可粗暴地催促幼兒,或填鴨式喂飯。進餐環境要優美、愉快,餐間播放輕音樂有助于增進食欲和食物消化吸收。

    3、午(晚)間巡視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檢查兒童的睡眠衛生。要求是:放下臥室窗簾,制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和氣氛。每童一床一被一枕,交叉而臥,避免飛沫傳染疾病。被褥要求輕潔柔軟,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寄宿制幼兒園兒童夜間就寢前常規刷牙、輿洗,睡前30分鐘不宜做激烈活動,或看有刺激性的影視節目(如兇殺、打斗、科幼幻等恐怖片),以免兒童夢囈或夜驚。

    (五)兒童離園前巡視制度

    全日制幼兒園兒童每日下午(寄宿制為周六)離園時,保健醫生應加強健康巡視的次數和范圍。因為此時,兒童情緒尤其興奮激動,極易釀成事故。應配合老師和家長做好兒童安全離園的宣傳教育,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

    (六)工作人員健康檢查制度托兒所、幼兒園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要求:

    1、托兒所、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每年必須到縣以上婦幼保健機構進行1次健康檢查,健康檢查單位應逐項填寫《浙江省托兒所、幼兒園工作人員健康檢查表》。新進人員必須在參加工作前進行健康檢查。

    2、工作人員體檢合格后,由健康檢查單位簽發統一印制的《浙江省托兒所、幼兒園工作人員健康證明書》,持證上崗。

    3、患有國家法定傳染病、滴蟲性及霉菌性陰道炎、化膿性皮膚病、精神病的保教人、炊事員,未*前,不得從事保教工作、炊事員工作。

    4、發現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必須離職治療。疑似肝炎病例未確診前應暫時調離。肝炎者取得醫院痊愈證明后,須觀察半年,其間每隔3個月做肝功能檢查,連續3次正常方可恢復工作。菌痢患者癥狀消失,停藥后3天,大便培養連續3次陰次,方可恢復工作。

    5、工作人員因病離崗1個月以上,應再次經縣以上婦幼保健機構檢查,獲得身體健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

    五、市托幼機構衛生及消毒隔離制度

    (一)環境衛生

    1、托幼機構應重視衛生消毒工作,確定一名園長分管,保健醫生進行業務指導,加強監督檢查,每月總結,每學期結束前進行檢查評比,獎勤罰懶,獎優罰劣。

    2、要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應作濕性掃除。要消滅蚊蠅及蟑螂等害蟲。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季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兩次,每次10-15分鐘,室內要有防墳、防蠅、防暑和取暖設備,玩教具等要定期消毒、檢修、更新。

    4、廁所要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嬰幼兒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傾倒,刷洗干凈,每日用消毒液浸泡。4歲以上幼兒用蹲式廁位。

    5、清潔用具每班專用并保持清潔。

    6、小兒桌椅高度應符合要求。

    (二)個人衛生

    1、兒童日常生活用品要專人專用,并做好消毒工作。

    2、兒童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流動水洗手。

    3、3歲以上兒童早晚用正確方法刷牙,飯后要嗽口。

    4、寄宿制兒童應定期洗頭、洗澡,每天洗腳、洗屁股。洗屁股用具分用,毛巾每次周后消毒。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兩周剪趾甲一次。

    5、兒童服裝要保持整潔,衣服、床單要勤洗,被褥每兩周日曬一次。

    6、保持兒童視力,室內要注意采光,照明符合要求。看電視時兒童與電視機的距離應為電視機對角線的5-7倍。一次時間不超過30分鐘,電視機的高度與視線平行為宜。

    7、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亂丟棄廢物等。午睡時要脫外衣、脫鞋,糾正蒙頭、吃手、吃被角等不良睡眠習慣。

    (三)工作人員個人衛生保持儀表整潔,工作時間不戴戒指,不化濃妝,不穿高跟鞋,不隨地吐痰,不吸煙。

    (四)消毒隔離

    1、預防性消毒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習慣。食堂衛生應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嚴格執行“五四”制。廚房用具要經常清洗,每天消毒一次,食具、餐巾等一餐一消毒。環境衛生要制度化。采取專人常年打掃和集體定期打掃相結合的辦法。每周一小掃,每月一大掃。劃區定片,責任到人,定期評比,限期整改。室內衛生每日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做到窗明桌凈,無蚊蠅鼠害;勤打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室內空氣消毒,至少一周1次。與保教人員、兒童經常接觸的物體表現要重點清潔消毒,如毛巾、茶壺(桶)、水龍頭、保健牌、口杯、杯架、玩教具、桌椅、門把手等,每天消毒一次。室內地面每天拖洗1-2次,被褥應經常曝曬,每周1次,經常保持地面清潔。床單、被套每半月換洗1次。便器使用后要立即傾倒沖洗,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小時后再用。放便器的架子每天用消毒水消毒1-2次。大小便池(槽)要隨用隨清洗,每天早晚用消毒水徹底洗刷一次,做到無污物、無臭味。

    2、隔離性消毒各園(所)要設置隔離室(70名以下可設觀察床),最后二間以上,按不同病種進行醫學觀察和消毒隔離。隔離室用品專用,必須配備以下物品;隔離床、治療臺、體溫表、壓舌板、聽診器、注射器、面盆、毛巾、手電筒、清潔用具、治療及消毒藥物等。發現傳染病做好發病登記。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和婦幼保健機構報告,協助防疫部門做好隨時或終末消毒處理,并做好隔離記錄。患者須持隔離期滿,經醫生證明完全痊愈后方可回園或回班。園(所)內如發生傳染病,對與患者接觸過的兒童及工作人員,要進行醫學檢疫,隔離觀察,并進行隨時消毒。檢疫期間,不收新生,園內兒童不混班,不串班。日常用品及餐飲具等與其他班級分開存放,分開清洗消毒。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可解除隔離。幼兒離園(所)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后,應詢問家長有無傳染病接觸史。如有:須進行檢疫,待檢疫期滿醫生證明健康可入園(所)。

    六、市托幼機構疾病防治制度

    1、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應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集體兒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預防保健工作。

    2、搞好預防接種,托幼兒機構應密切與當地防疫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疫情動態。按年齡、季節、適時、全程、足量、規范化地為幼兒實施預防接種,以提高整體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種預防接種率要求達95%以上。

    3、加強傳染病的防治。通過晨間檢查和全日健康檢查等形式,及時了解全園幼兒發病情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盡快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兒童。

    4、對已發現的傳染病患兒或可疑者,應立即送隔離室觀察,或通知家長帶到醫院去診治。對患兒所在班要進行徹底的終末消毒。與患兒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應進行醫學檢疫,并用藥物進行預防。

    5、加強小兒常見疾病的防治。通過采取綜合性措施(營養、鍛煉、疾病預防、治護理等)來降低發病率。注意做好體弱兒童(經常反復發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兒、佝僂病、營養不良、早產兒、小樣兒、哮喘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的專案管理,加強個體重點保健。

    6、開展健康教育,運用多種形式宣傳衛生知識,傳授傳染病的防治常識,增進兒童教養人員對衛生科學的了解,提高衛生育兒水平。還要加強家園聯系,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減少疾病。

    七、市托幼機構五官保健制度

    (一)眼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視力檢查制度對4歲以上兒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視力、眼位的檢查,使用國家標準視力表或對數視力表。早期發現視力異常兒童,給予積極的矯治。

    2、保持視力有關措施室內光線要充足,盡量采用自然光,室內照明符合要求:兒童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境下看書、寫畫;連續看書、寫畫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培養兒童良好的看書、寫畫姿勢,眼與書本之間距離保持30-35厘米,書與桌面成30-40度角;看電視時,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其距離大于電視機對角線的5-7倍;教育兒童不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衛生;杜絕兒童眼外傷的發生。

    (二)口腔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口腔檢查制度每半年對兒童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時治療。

    2、保健措施飯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高氟地區除外);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攝入量與攝入次數;局部用氟防齲。

    (三)聽力保健制度

    1、建立聽力檢查制度可在兒童入園時,進行一次聽力檢查,每年對有聽力高危因素和客觀反應不良的兒童進行復查。

    (1)聽力高危因素腦膜炎、乙腦、猩紅熱、白喉、傷寒、風疹、腮腺炎、麻疹、瘧疾病史;患有急性、慢性、化膿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并反復發作;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尋霉素、小諾霉素、奎寧等;有癲癇、抽搐或不明原因的高熱史;頭部外傷史:摔傷、砸傷、碰傷;長期居住或生活在噪聲環境中。

    (2)客觀反應不良兒開始學習說話年齡晚于11個月者;精神不易集中,反應遲鈍者;口齒不清,語言發育落后于同齡兒童(智力落后者除外)。

    2、預防措施積極預防可致后天耳聾的危險因素。

    八、市幼托機構消毒隔離工作常規幼兒園、托兒所是嬰幼兒童集中的場所,相互接觸極為密切,一旦傳染病傳入很容易擴散蔓延。因此嚴格做好幼托機構的消毒隔離工作,對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基本衛生要求:

    1、應設置保健室,有專人負責衛生保健工作,保健老師必須接受市以上婦幼保健機構崗位專業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發給資格證書。

    2、建立隔離室(70人以下作觀察等)作為傳染病患者臨時隔離觀察之用。

    3、幼兒園、托兒所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患急慢性傳染病(包括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不宜從事直接接觸食品、食具和嬰幼兒的工作。痊愈后,持縣以上婦幼保健機構的健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

    4、新進兒童在入園、所前必須進行健康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能入園(所),在園、所兒童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5、持有《浙江省兒童預防接種證》,并按規定接種者方可入園、所。

    6、必須建立嚴格的晨間檢查和全日健康觀察制度、健康檢查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缺席兒童家訪制度以及家長聯系制度等。

    7、班級內發生傳染病時,應作好傳染病登記報告工作,及時向托幼單位所在地的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機構報告,并及時隔離病人。對患兒所在班進行醫學觀察,在觀察期間不得并班和接受新生。

    8、工作人員或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園(所)領導,必要時暫時調離接觸食品和兒童的工作。

    二、消毒隔離工作要求:

    1、保健教師要負責做好本園(所)消毒隔離工作,并負責班級、營養室的消毒技術指導。

    2、要認真做好預防性消毒和衛生工作,在發生傳染病時,應根據不同病種及時嚴格地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消毒方法按附表要求進行,并接受所在地婦幼保健機構的監督監測與業務指導。

    3、幼托機構內餐具、毛巾、玩具、室內空氣等必須按規定定期消毒處理,要達到有關衛生要求。

    4、接受所在地婦幼保健機構經常性監督和監測(2次/年)。

    三、營養室消毒衛生工作要求:

    1、食堂布局應合理、整潔、無害。揩布與清潔工作要專用。桌面、餐具、櫥保持清潔,食餐要一餐一消毒,非食堂人員及用品不得入內和存放。

    2、工作人員要做好個人衛生,認真做到三白(工作服、帽子、口罩),四勤(勤理發、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要洗手。

    3、食品進貨要有驗收制度,做好食品保質、保鮮工作,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食品要燒熟煮透,現燒現吃,隔餐的食物要回鍋,不吃隔夜的剩菜剩飯;食虎盛器(如菜刀、砧飯等)必須生熟分開,熟食盛器使用前需要消毒放妥。不得供應生冷拌菜。

    4、有條件的托幼機構和新建、擴建的單位應設立熟食間。小型托幼機構要有熟食櫥。

    四、隔離觀察室消毒要求:

    1、隔離觀察室不得設在緊靠教室或食堂的房內和兒童易到達的場所/。

    2、室內不能同時隔離兩個病種,患兒離室后須徹底消毒。

    3、隔離室必須配備下列物品:隔離衣(或以專用工作服代替)、體溫表、壓舌板、注射器、面盆、毛巾、肥皂、手電筒、便器、消毒藥物、清潔用具、病情記錄本等。

    4、室內一場物品用具必須專用,并按要求進行消毒,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得帶出室外。

    5、隔離觀察室應有專人負責,做好觀察護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記錄。

    6、進入隔離觀察室的工作人員必須穿隔離衣,出室時脫下掛在固定處,并做好手的消毒。

    五、發生傳染病的消毒要求:

    1、發現傳染病人時要做好發病登記,立即隔離傳染病(或疑似)患者,發病班級應進行終末消毒,同班兒童、保教人員要進行醫學觀察,在觀察期間如有新病例出現應從最后一例算起重新給予觀察至期滿。在醫學觀察期間對各種物品的消毒要按附表要求進行嚴格消毒。

    2、發生腸道傳染病班級的餐具應與其他班級分開消毒和存放,并做好保潔工作(食具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

    附:

    1、常見腸道傳染病隔離觀察要求

    2、常見呼吸道傳染病隔離觀察要求

    第9篇:兒童口腔保健常識范文

    不少人認為夏天應該喝些淡鹽水補充鹽分,其實,雖然夏天出汗多,流失的鹽分比平時快,但中國人的口味重,通過日常飲食完全可以補足鹽分。而淡鹽水再淡,也可能導致鹽的攝入量超標,不但不能防病,反過來還會危害健康。

    對于患有明顯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腎病、水腫等病人來說,喝淡鹽水將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水腫加劇,就是普通人這么喝,也可能因攝入鹽分過多而危害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人每天攝入的鹽分最多不應超過5克,兒童、老人及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攝入量要更少。若一杯淡鹽水有500毫升,就算濃度只有0.9%,算起來也差不多是4.5克,再加上從飯菜里攝入的鹽分,已經大大超過了一天的標準攝入量。

    對于清晨起床喝淡鹽水保健的說法,專家指出,在清晨起床口渴多是夜間水分丟失較多引起,喝淡鹽水只會加重缺水的癥狀。即使患有慢性咽喉炎、口腔感染、牙齦腫痛,醫生也是建議含漱淡鹽水,沒有喝淡鹽水殺菌一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成人性开放大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h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