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籃球基本運球動作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籃球教學;籃球訓練;籃球技巧
籃球運動激烈、對抗、復雜、多變的特點決定了比賽是瞬息萬變的,打好籃球最重要的還是籃球技術,同時它也是籃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籃球技術主要有移動、傳接球、運球、投籃、持球突破、個人防守、搶球、斷球、搶籃投球等。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集體運動項目,不僅要求隊員要融入到整個隊伍當中,而且還要求每個隊員都成為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傳統的籃球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因此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常感到比較乏味和枯燥。現代籃球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強調以籃球技能和籃球理念的培養為主,學生的自主性變強,教師也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得學生的積極性、觀察、思維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一、身體素質是學好籃球的關鍵
籃球的戰術意識來源于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對變化著的客觀事物的初級認識過程,產生于運動員對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高級認識過程,籃球的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對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進行認識和合理運用的意識。籃球戰術意識的發揮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學好籃球的基礎。鍛煉身體素質的主要方法有:中長跑,能夠提高耐力和肺活量,加長運動員在場上的存活時間;下蹲或蛙跳,能夠提高大腿肌肉的彈性(爆發力),尤其對于中鋒十分奏效,其在場上是跳得最多的人;臥撐,能夠練習雙臂的強度,使人保持有利的位置,是運動員在防守區立足的根本;仰臥起坐,能夠鍛煉腹肌的強硬度,是后衛對抗的決定要素。
二、籃球教學的方法技巧
1.趣味教學方法在傳接球教學中的應用
(1)一人運兩球:此游戲對培養學生的左右手運和控球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半個籃球場地內,二人迎面進行接力運球,每個人用兩只手同時分別運球,從起點運到終點。運球過程中如果出現丟球現象,則需要從丟球處繼續運球前行;若出現一手推、一手運球的行為,則需要從起點開始,重來一次。
(2)躲閃運球:此游戲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視野和靈活性,提高其控球能力,此游戲需在學生運球能力基本掌握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游戲分為兩個小組,每個小組有5個人,在半個籃球場地內訓練,半場內每人帶一球進行運球,一組共有三個球,把這三個球滾或拋入圈中,用以擊中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擊中或運球停止的人則出來,加入擊球行列,直至都被擊中為止,之后換組繼續進行。
2.采用合理的組織教法
教師對每節課需要重點練習的項目要進行合理的安排,通常來說,安排12個練習項目在一節課內集中完成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過多的項目會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很難消化吸收。學生的練習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學生過度疲勞。在課堂上,教師講解技術技巧時要做到重點突出和示范精確,尤其對于移動技術的傳授,要做到通俗易懂,讓學生完全領悟到各個動作的要領。例如啟動技術的教學:教師在分解動作時,步驟示范要清晰,做到屈膝上體前傾,蹬地快速有力,兩臂協調,步幅從小到大。其次,教師對技術動作的重點要反復講解,如蹬地,要使學生明確蹬地是起動技術的起源,是重點環節,以加快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
3.籃球基本動作的教學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在籃球運動的教學與訓練中,最重要的活動是創新和反復訓練。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嘗試新技術、新戰術,下面就日常比賽及訓練中需要靈活運用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原地低手控球的動作要領是,雙腳與肩同寬,前后站立,曲膝,右手往下壓球;注意事項是球不能高于腰部,眼睛不能看球,右手壓球而不是拍球。
手指交互傳球的動作要領是,雙手手指朝上,以第一指掌交換快速推彈的方式傳球;注意事項是頻率要快,施力點在球體下半部。
持球環頸的動作要領是,持球于頸一側,將球由頸后傳遞到另一手;注意事項是動作要快,球不能掉落,手掌心不能碰球。
持球環繞雙腳S型的技術要點是,持球于腳側,將球由腳跨下做S型傳繞到另一腳;注意事項是動作要快,不能看球,球不能掉落,手掌心、雙腳不能碰球。
單手左、右運球的技術要點是,右手掌心朝左,將球運往左邊,在球反彈的瞬間用右手馬上將球改變為右向,再快速向右運球;注意事項是腳要平行彎曲,球不能高于膝蓋,不能看球,運球要有力與快速。
背后換手運球的動作要點是,同換手運球要領,但其是在身體后方運球;注意事項是球不能高于膝蓋,不能看球,運球有力而快速。
貼地運球的技術要點是,球置于地面,用手指快速地將球拍起,并持續快節奏地運球;注意事項是拍球不能用掌心,且不能高于5公分,頻率要快,球要離開地面,不能看球。
原地跨下運球的技術要點是,雙腳前弓后箭,在跨下做換手運球;注意事項是球不能高于膝蓋,眼睛不看球,運球有力快速。
三、結束語
籃球是現代高中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接觸到了籃球。籃球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鍛煉學生的靈敏性和團隊合作能力。就個人教學經驗來說,籃球技巧的訓練,首先是運球訓練、胯下運球、行進運球等等,掌握了最基本的籃球知識及籃球技能后要進行力量的練習,尤其是要鍛煉臂力和腿部力量,臂力越強,一般投籃的命中率就越高。在學生掌握籃球技能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后,教師就可以進行籃球技巧方法的傳授了,這樣循序漸進的練習可不斷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與技巧。
參考文獻:
1.葉冬曉.北京市城區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
2.王英.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特征[D].南京師范大學,2007.
1.1在體育課程引導階段運用
體育課程中可以引導同學們先開展一些簡單的與籃球相關的游戲,老師可以親自演示做一種籃球運動基本動作,將動作技巧要素反復演示給學生們看,避免直接講解復雜的籃球技術動作的要領。體育課程中的籃球課程中,學生們的興趣注意力應當哪個集中在籃球運動所帶來的競技娛樂中,在愉快地掌握了籃球球性的同時,也達到了鍛煉身體素質的目的,并為今后籃球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
1.2在體育課程準備活動運用
在熟悉籃球球性基礎上,體育課程準備活動中,學生們就可以開展一些運用籃球游戲,代替慢跑等其他準備活動形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上課積極性更高漲、更活躍興奮;另一方面,籃球游戲所帶來的體育鍛煉活動量,是遠遠超過其他準備活動的生理運動要求。比如,“三人傳四球”、“不倒翁”、“三角傳球”等簡單籃球游戲,運動強度不大、身體活動卻很充分,還可以安排有球或者無球環節,還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3在體育課程基本部分運用
根據教學大綱學習任務,體育課程可以將籃球專項課作為主要內容。在這樣課程中,可以聯系引導教學中學習過的籃球技巧,加上準備活動中的籃球游戲內容,直接開展具有競技到籃球聯系,讓學生們反復萊納西,達到熟練掌握籃球技術技能的目的。同時專門設計籃球對抗練習,不僅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培養學生們勇敢頑強的競技精神和互相配合的團隊精神。同時,也可以在規定的體育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籃球競技活動,設計一些專門游戲,反復練習,達到掌握基本籃球知識的目的。
1.4在體育課程結束部分運用
經過了一趟籃球課的鍛煉,學生已經做過了比較劇烈的體鍛活動,應當適當安排一段修整。這時,可以安排以籃球為按摩的工具的肌肉按摩放松,幫助學生從身體興奮狀態中慢慢恢復過來,徹底放松肌肉,課后身體不會出現酸痛的情況。此時的運動量不宜過大,要注意運動量要逐步減少。在課程接近尾聲時,讓學生們邊鞏固籃球動作技巧,邊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課程。
2體育課程中籃球教學訓練設計
2.1運球訓練設計
運球作為籃球練習中重要的技術環節,在體育教學總可以引入快速推進進攻、帶球擺脫防守、上籃得分等內容,這些都是競技對抗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訓練中,老師可以在準備活動中引入一些帶球的技巧,幫助學生們熟悉球性,并對相關運球的手法進行練習,對手部擊球的動作予以糾正。比如個別學生臂力不夠,運球時常常會使用手腕發力;學生們會在運球時,會左顧右盼或眼睛總是盯著球看,總是掌握不好手感,此時老師就應當幫助學生糾正這些容易犯錯的問題,并指導反復練習。在對同學們對基本動作都過關后,老師可以安排一些運球變化動作,也是比賽中常用的動作,如體側運球、急停運球、體前換手運球等,或者變化聯系花樣運球,如“之”字型、“8”字型運球等。
2.2傳球、接球訓練
籃球是團隊競技運動,傳球、接球與運球一樣,不僅是籃球比賽中常用的技術基礎,還是團隊默契配合,聯合完成比賽的關鍵,也是體育課程中需要重點訓練的內容。老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需要將傳球、接球訓練與運球訓練有機配合起來,組織學生們開展傳球、接球的技術的嚴格訓練,傳球的手法有雙手、單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傳球等。老師應當指導學生們練習行進間的傳球和接球上籃,還有原地的雙人雙球練習等,并鼓勵學生在訓練之余多進行接傳球的練習,鍛煉自己的手感,從而不能夠完成簡單戰術配合。在訓練中,老師除了要注意教授一些動作注意事項,還需要強調讓學生們注意觀察球的飛行路線,并判斷球的最終落點,來確定傳球接球的手法。同時,適當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對抗聯系,要求在訓練中注意運球、傳球、接球中的配合,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們,加強對球的控制,避免傳球、接球時的丟球現象。
2.3攻防訓練
一、活動內容的合理性——明確幼兒學習的重點
目標決定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小籃球活動的特點,我院小籃球教學活動的總目標是:(1)積極主動地參與籃球活動,對籃球活動產生興趣;(2)積極探索與同伴運球的各種方法,具備良好的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能團結合作,初步具有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行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敢、堅持的意志品質;(3)初步掌握籃球動作的基本技能,學會多種玩球的方法。初步了解籃球比賽規則,學會一對一對抗基本的方法,發展初步的競爭意識。
依據小籃球活動的總目標,我合理地確定了三個年齡班小籃球活動的任務和內容。小班主要是培養幼兒對小籃球活動的興趣,學習小籃球運動的簡單知識和基本動作,如學習多種方法滾球、定點拍球,感知籃球的特點:中班是培養幼兒對籃球的探究興趣,豐富幼兒對籃球運動的動作技能,如單手運球動作連貫,會交替拍球:大班則是進一步豐富有關的籃球動作技能,提高幼兒玩球的多樣性,如學習花樣拍球、運球中傳接球,學習投籃的正確動作,初步學習打籃球賽的基本規則,并初步樹立正確的競賽意識。
二、活動名稱的情趣性——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在制定各年齡段的籃球活動計劃時,活動的名稱要讓幼兒感知到活動的游戲性,體驗到活動名稱帶來的愉悅心情和對活動的期待。我把小班的小籃球活動命名為“球寶寶”系列。如“我和球寶寶是朋友(定點拍球)”“送球寶寶回家(運球走)”“袋鼠媽媽帶球寶寶跳跳”等,讓幼兒對小籃球具有一種朋友般的親近感。中大班小籃球活動的名稱則比較形象化,如“紅綠燈(急停急運球)”“鉆山洞(高低運球走)”“好朋友手拉手(左右手運球)”“你爭我奪”,等等,使幼兒從名稱上就可以感受到活動中游戲的內容和要求,活動時能主動按照要求去行動。
三、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全面鍛煉幼兒的身心
關鍵詞:球感;籃球教學;技巧;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3-0039-01
體育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讓學生習得普遍球類的基本的技能和規則。而籃球運動以其合作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在青少年中受到廣泛喜愛,他們對籃球的學習充滿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學習并且練習籃球技術,培養他們的球感。
一、重心協調,急停運球
運球是籃球的基礎,然而一些學生對于運球的技術掌握不是很到位,對于運球的理解也很片面。基于學生的這一理解,運球訓練就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機械式練習。因此,教師在運球的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掌握運球的核心技巧,引導學生在練習中體會運球的樂趣和精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練習運球。比如,教師在讓學生了解急停運球這項技術時,先給他們講解了一些關于急停運球的理論知識:急停運球是在運球途中極速停止的一種方式,也是籃球賽中的主要攻擊方式之一;急停運球對于身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無論是急停還是急起都要控制好自己的重心,同時把握球在手中的重心。學生們了解了相關理論知識后,都躍躍欲試。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先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練習行進間急停運球,同時熟悉球感。多數學生剛開始練習時無法把握急停時重心的快速變化,會導致球脫手。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要求學生先練習原地高低交錯運球,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使學生掌握運球過程中重心的變化,從而輕松完成急停運球中的重心協調。運球作為籃球的基礎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運球的核心技巧,并且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球能力。同時,學生通過不斷練習能夠培養對于籃球的手感,扎實掌握運球技術。
二、控制力量,急停跳投
除急停運球之外,急停跳投籃球教學也是籃球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訓練學生的急停跳投來提高他們籃球的基本技術水平和裁判水平。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鍛煉一下學生們基礎的體能素質,如俯臥撐、單腳跳和急速跑等,讓學生們在培養球感的基礎上,促進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培養學生們基本球感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著重開展了急停投籃的練習。練習開始前,教師先為學生們講解了這一動作的動作要領:急停跳投的力量來源是助跑的力量以及起跳的力量,應該注意的是急停要快、穩,避免出現走步現象,同時起跳后球出手要快,避免被蓋帽。根據這些技術的理論知識,教師首先給學生做了親身示范,然后要求學生輪流進行練習。雖然有理論知識的支撐,但是要付諸行動顯然是有難度的,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分階段練習。首先要求學生練習急停起跳兩個動作,感受這兩個動作的力量來源并且加以控制腿部力量;其次是練習投球時手臂的力量,要求學生在原地練習投球,并在練習過程中矯正學生的動作。分步訓練完成后再將動作組合起來進行訓練,學生的動作會有明顯的進步。籃球教學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練習,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體會經驗,同時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球感,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同樣,籃球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知識與技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做事的耐心。
三、掌握手型,肩上投籃
初中生對于籃球中的投球非常感興趣,在他們看來投手才是球場上的焦點,一個投手引起的目光足以滿足他們對于籃球的榮譽感。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愛好對癥下藥,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在教學中牢固掌握籃球技巧的核心技術。比如,教師在肩上投籃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于投籃的認識和看法,在學生的討論中收集他們關注的焦點信息。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發現,他們對于投籃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對于投籃的技巧卻了解不多。于是,教師趁機向學生講解了肩上投籃的相關概念和手型姿勢,然后要求學生根據理論知識進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動作進行糾正。如部分學生在持球時會出現掌心觸球、肘關節外延等誤區,導致技術變形,投球有誤差。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墻練習投籃,仔細體會每一次單手持球和準備姿勢的動作要領,引導他們在練習中完成手法的學習,并在練習一段時間后再次回到球場檢驗結果。籃球教學是一項嚴謹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規范學生的每一個動作,夯實基礎,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對于投球而言,無論是持球還是投球手勢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并加以引導,讓學生高效掌握相關的知識。
四、結束語
總之,籃球作為一項技巧性很強的運動,方法的傳授很重要,同時學生的球感也非常重要。球感的獲得要依靠長久的練習,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籃球的技巧,還能在此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身心發展,達到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運球技術小學籃球教學可行性
一、前言
運球技術在籃球運動技術分類中是進攻的基本技術之一,并處在技術中前三位,這足以說明,運球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地位。人們已經認識到運球是選擇傳球、投籃最佳時期的過渡手段;是調整場上持球者的位置,組織戰術配合及突破防守的有利武器;也是一項重要的進攻技術。例如在比賽中,球員經常通過必要的運球發動快攻或調整位置組織配合,有時利用運球來吸引和誘惑對手,以突破對方的防線而獲得更加有利的進攻機會等等。能否熟練地掌握運球技術,是能否正確地控制球、支配球的一個標志,而且運球技術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控制球和支配球。
籃球競賽規則明文規定,一個持球者在場上移動時必須通過運球技術。這就要求每個持球者必須用運球這一技術動作來控制著球一同在場上運動。為了這種移動的自如,自然就要求運動員掌握對球的絕對控制,其技術特點在于手拍擊球的力度、方向、速率和拍擊球的適當位置,同時配合腳步動作的幅度、節奏以及人體重心位置的變化和保持平衡。所以,運球實際上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它突出地體現在進攻技術之中,也是進攻戰術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凡是運球技術較好的學生,他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比賽中都是較為出色的,有的在球隊中甚至是舉足輕重的。此外,從國內外的實際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運球技術特別好的運動員都能以其有效地控制球和隨心所欲地支配球而成全隊的靈魂。
從籃球運動的特點來看,培養小學生運球技術是必要的。籃球運動激烈,對抗復雜多變的特點決定了比賽是瞬息萬變的。在比賽中要變被動為主動就要奪取球的控制權,控制了球就主動,反之則被動。籃球運動是小學生較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學學生處于基礎訓練階段,培養學生的籃球運球技術,對提高小學學生籃球運動水平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同時,探索小學學生籃球運球技術培養方法,將成為當今初級中學體育教育發展趨勢。本文通過對籃球運球技術概念的詮釋,分析探討運球技術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培養小學生運球技術的措施。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1.研究內容
我校中高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亦稱“歷史研究法”或“文獻資料研究法”。是指利用各種渠道對文獻和資料合理搜索與應用以獲得間接理論知識的一種方法。本文運用文獻法查閱了94―08年間大量的國內體育期刊和有關中小學籃球運球技術訓練方法及重要性的文章,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
(2)邏輯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是指運用比較、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方法,對事實材料進行整理加工,從中概括定律、定理和原理的一種思維方法。本文通過對小學生生理特點的分析,找出運球技術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歸納這些因素,體現運球技術在小學籃球技術教學中的可行性。
三、討論與分析
1.籃球運球技術概述
(1)籃球運球技術的概念
運球技術是指持球隊員在原地或移動中用單手連續按拍球的一種動作方法。運球技術是籃球比賽中非常重要的進攻技術之一,它是運動員個體擺脫防守的有效方法,同樣也是創造突破、傳球、投籃機會的重要手段。運球技術還是戰術配合中的重要紐帶。
運球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相當重要,它允許球員:在不能傳球給隊友時可以自己帶球向前進攻;帶球移動至更有利的位置以傳球給隊友;或等待隊友到位接傳球時控制住球;自己向籃框方向運球并完成投籃或上籃。運球時應該用手指,而不是手掌,而且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同時手腕要放松,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教授運球技術時應讓學生先學習在原地運球,熟練后可以一邊運球一邊走動。不要過多考慮運球時的移動速度,應先掌握好原地運球技術。走動中的運球技術掌握好以后,再開始逐漸增加移動速度,直至全速。采取怎樣的速度以你能舒服地運球為標準。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如果運球時只顧低頭看球,很容易被對手盜球,而且也看不到處于有利位置的隊友,甚至之間處于容易投籃的位置也不知道。
(2)運球技術基本原理
運球技術可以從生物力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它符合力學的一些原理。首先是球的反彈高度與手按拍球的力量大小有關。手按拍球的力量越大,球的反彈高度越高。其次,運球方向的變化與球反彈的角度有關。球與地面的入射角不同,球從地面反彈起來的反射角也不同。例如,在運球推進過程中,按拍球的后上方不如按拍球的后方入射角小,反彈的遠度也會較近,則推進速度會較慢。因此,要想加快運球推進速度,就要盡可能按拍球的后方,減小球的入射角,增大球反彈的遠度。
運球技術的方法很多,但是任何運球動作都是由身體姿勢、手臂動作、球的落點、手腳協調配合四個環節構成的。手對球的控制能力,腳步的移動能力,手腳的協調配合熟練程度是運球技術的關鍵因素。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這三者有機地結合,才能熟練地運用運球技術。
(3)運球技能的生理機制
運球技能的形成有別于建立一般的條件反射。因為參與運球技能條件反射的中樞,不是一、二個,而是許多個。它既有運動中樞,又有視、聽、皮膚感受和內臟活動中樞,這種反射是復雜的,同時,反射活動不是單一的,而是連續的,前一個動作的結束又是后一個動作的開始,彼此連鎖。在運球條件反射中,肌肉的傳入沖動起重要作用。沒有這種傳人沖動,條件刺激就得不到強化,同時由運動中樞發放的神經沖動傳至肌肉效應器官引起活動這個復雜過程的條件反射就不能形成,運球技能就不能掌握。因此,形成運球技能本身就是建立復雜的、連鎖的本體感受性的運動條件反射。在掌握運球技能后,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內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動元在機能上進行排列組合,興奮和抑制在運動中樞內有順序,有規律,有嚴格時間間隔地交替發生,形成了一個系統,成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即為動力定型。這種動力定型形成以后能使手、足的肌肉的收縮和放松有順序地、有規律性、有嚴格時問間隔地進行,并符合動作的技術規格。動力定型越鞏固,就越能輕松自如地完成動作,應變能力就越強。
2.運球在小學籃球技術教學中的可行性
(1)小學學生的生理特點
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大都在10歲至12歲之間,這一階段正是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同時在學習運球技能時也深受影響。
①骨骼特點
這個階段的學生骨骼生長比較快。由于骨細胞新陳代謝快,加強了骨的生長能力,骨化尚未完成,與成人比較骨骼里含礦物質較少,有機質和水分較多,骨松質較多,骨密質較薄,富有彈性,可塑性較大,容易彎曲。所以這時不宜做大運動量和大強度的耐力練習,可以多做一些徒手的四肢練習和跳躍練習,少做或者不做靜止用力的練習,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的骨骼的增長。
②肌肉特點
學生的肌肉還處于縱向生長期,肌肉的水分比較多,蛋白質較少,肌纖維較細,少年肌肉的生長落后于骨骼,肌肉收縮力和耐力都比成年低。所以,這時不宜過早、過多地進行負重和力量的練習;可多做一些發展全身協調性的四肢練習,這種練習有助于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充分發展各關節的靈活性,對身體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
③循環和呼吸系統特點
學生處于發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心跳頻率快,但心肌力量不強,心跳每搏壓出血量有限,呼吸肌弱、呼吸差和肺活量較小。所以,不宜做強度大的持久性練習如全場多次往返連續跑動投藍練習。
④神經系統特點
學生大腦機能發育較快,反應、協調、靈敏等能力都比較好。但是,青少年大腦皮層工作的耐久性差,容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可多做一些靈敏、反應的練習,發展籃球項目所必需的靈敏素質和反應能力。
(2)運球技術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重要性
①運球在小學籃球技術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在籃球運動技術分類中運球是進攻的基本技術之一,并處在技術中前三位的位置上,這個籃球界公認的位置足以說明,運球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地位。人們已經看到運球是選擇傳球、投籃最佳時期的過渡手段;是調整場上持球者的位置,組織戰術配合及突破防守的有利武器;也是一項重要的進攻技術。例如在比賽中,運動員經常通過必要的運球發動快攻或調整位置組織配合,有時利用運球來吸引和誘惑對手,以突破對方的防線而獲得更加有利的進攻機會等等。能否熟練地掌握運球技術,是能否正確地控制球、支配球的一個標志,而運球技術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控制球和支配球。在小學籃球教學中,運球技術顯得十分重要。從運球技術的特點和小學學生的身體特點來看,運球技術有利于小學學生的生長發育。
②運球是提高控制球、支配球的重要手段
一個持球者在場上移動時必須通過運球技術,這是籃球競賽規則明文規定,也是眾所周知的。這就要求每個持球者必須用運球這一技術動作來控制著球一同在場上運動。為了這種移動的自如,自然就要求運動員掌握對球的絕對控制,其技術特點在于手拍擊的力度、方向、速率和拍擊球的適當位置,同時配合腳步動作的幅度、節奏以及人體重心位置的變化和保持平衡。所以,運球實際上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它突出地體現在進攻技術之中,也是進攻戰術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凡是運球技術較好的學生,他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比賽中都是較為出色的,有的在球隊中甚至是舉足輕重的。
在實踐中,某些運球技術好的隊員,教練員總是將之放在打組織的核心位置上。他們以其嫻熟的運球技術以及較強的控制、支配球能力而成為全隊的靈魂,就象航行在風暴中的船只,憑著他們的技巧和機敏,而不使船偏離航向。如果全隊缺乏這樣的核心隊員,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全體隊員的力量就不能凝聚在一起。籃球是一項集體的運動,總體力量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而每個核心隊員都是教練員的得力助手,由于教練員不能直接上場參與比賽,教練就必須通過他們才能效地掌握場上情況,并成為具體的組織者和指揮員。這樣,他們就起到了教練員所起不到的作用,而這種“靈魂隊員”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能有效地通過運球達到控制與支配球的運動而取得主動地位。因此,我認為,在籃球教學中應當重視運球訓練,以加強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并要培養學生在球場上的組織能力。在教學比賽中每個組都應安排運球技術好,頭腦冷靜的學生作為戰術配合的組織者,讓其了解教師的意圖并心領神會,這才會使教學比賽獲得成功。因為高超的運球是控制球和支配球的基礎是選擇傳球、投籃和最佳位置以及戰術時機的基本條件,只有在這種有利條件下才能使全隊成為一個戰術整體,在進攻中,突破防守,壓縮對方防區,創造良好的得分機會。
③運球技術有利于促進小學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
籃球是一項集體項目。通過打籃球,可以培養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合作、互相接納、無私奉獻、分享快樂的團隊精神。另外,籃球還是一種比技能、比智力、比體能、比心理、比作風、比集體精神和合作意識等的運動項目,通過打籃球,能培養學生們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不但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還可以增進他們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這對素質教育中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都具有相當好的培養作用。籃球運動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進行籃球運動必須有一個規范要求(即規則),在規則規定的條件下進行運動,可以使學生逐漸樹立較強的權利與義務意識。這不僅對學生建立公平、公正意識十分有益,而且對學生養成良好行為規范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達到素質教育中“德育”的目的。
(3)運球技術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運用
單一的運球技術的學習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對于易急躁、情緒不穩定的小學學生來說學習運球技術是一項乏味的事。而作為老師,我們在教授學生時所采用的方法則是改變學生觀點的良劑。下面就介紹以下四種趣味運球教學法。
①運球互拍
在一塊長、寬各5米左右的籃球場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的同時去擊拍別人的球:球被別人拍掉或被逼出場外;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沒拍到球。出現以上兩種情況的學生,就離開場地,由場外的學生補進,繼續游戲。如果班上學生多,可多劃幾個場地。此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球興趣,在游戲中提高運球、控球、護球的水平,學生樂此不疲。
②一人運兩球(接力)
利用半個籃球場,運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時各運一球,從起點一直至終點。球若被運丟,則拾回從丟球處理繼續。若一手推,一手運球則從起點開始,重來一次。此游戲對培養學生左右手運、控球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③運傳搶游戲
利用籃球場,游戲內與之平行1米處劃一線為(只許接球隊員在內,其余任何人不許進),每隊人數4―7人左右。游戲開始,在中圈跳球,獲球的隊通過運球和傳球組織進攻,設法將球給本隊的接球員,接球員接到球后,該隊就得1分。同時守隊則積極組織防守.努力斷搶,利用運球和傳球轉守為攻。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得分多者為勝。規則:不得推、拉、打、摔對方隊員,不得持球跑;否則,算犯規。在就近罰界外球:球出界外,由對方在出界地點發界外球(不能直接傳球給接球員);雙方爭球或同時擊球出界,應在中圈跳球;接球員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則不得分,應發界外球;一隊得分后,應由另一隊在端線發界外球(接球員此時不得干擾球)。此游戲是在學習了運球,并介紹了傳球或初步學習了傳接球后運用運傳球組織比賽。它對學生掌握運傳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
④躲閃運球在半個籃球場上進行。
分成2組,一組在內4~7人,半場內每人一球進行運球,一組共三個球,把這三球滾或拋入圈中,擊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擊中或運球停止則出來,加入擊球行列,至都被擊中為止,換組進去繼續進行。此游戲在運球基本掌握下才能進行,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視野和靈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以上四法可根據場地器材的具體情況,自行調整場地的大小和球的多少等進行。尤其對剛學籃球或籃球水平不在同一起點的學生一起學習的情況下運用,不僅可使剛開始接觸籃球的學生興趣盎然,而且對于籃球技術有一定水平的學生也不失其興趣而得以提高。
四、結論
1.結論
在小學籃球技術教學中,運球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掌握籃球技術,有利于學生籃球運動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特長的同時,體驗到了體育活動中的樂趣與喜悅,增強了體育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作用。運球作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選項教學的教材內容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雖然小學學生的基礎訓練還涉及許多方面和很多內容,但根本在于有扎實的基本功,素質優良,能全面、準確、熟練運用技戰術和具有頑強作風。小學籃球是我國籃球運動的主要后備力量之一,他們基礎訓練的成敗,關系到能否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培養輸送優秀后備人才,以促進我國籃球運動向更高水平邁進的重大問題。
2.建議
新的教學方法強調了分解技術手法的練習,特別是在球性階段都是以分解法來進行教學的。這就要求教師十分了解各種運球技術動作的結構,在學生有了
一定的運球手法基礎后必須加強身體各部位配合的練習,尤其是腳、腿、腰的配合練習。同時還應加強在有障礙和對抗情況下的練習,檢驗和加強運球手法與身體的配合,使運球技術適用于比賽。
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與靈敏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基本素質練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協調性和靈敏素質十分重要,因此要盡量安排一些無球和有球的發展協調性與靈敏素質的練習,為學習籃球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金元. 運球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 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33~35
[2]郭恩洪. 籃球傳球技術的運用和訓練[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4(1):24~26
[3]王永翔. 籃球教學中運用想象訓練改進教法的實驗[J]. 體育與科學,1999(4):44~46
[4]孫民治 等. 籃球運動教程〔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4):23~25
[5]全國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體育(水平一至三教師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毛振明.體育與健康(小學各年級課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7]王武.中學籃球課和中學生的生理特點[J].沈體學報,1998(1):36~38.
[8]李志華. 關于籃球側身運球技術的步初探討[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03):41~43
[9]侯廣慶. 籃球運球技術教學訓練的系統化[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2):38~40
2005年10月,我對某小學調查表明:一年級90.5%的學生喜歡玩籃球,二年級86.1%的學生喜歡拍籃球,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分別有88.4%、92.1%和86.8%的男生喜歡打籃球。從結果看: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對籃球產生完整的概念,只是把籃球當成了一種玩耍的道具,男女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到了三年級以后,女生就疏遠了這項劇烈的運動,而男生一如既往地熱愛籃球,對打籃球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從小培養小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培養小學生對籃球興趣的長期性、穩定性
1. 通過球星效應來誘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正處在對明星由崇拜到模仿的時期,針對這一特點,應經常給學生講一些我國著名籃球運動員的故事,利用體育課組織觀看NBA和CBA職業籃球比賽的錄象,使學生在驚喜、贊嘆、躍躍欲試中發展籃球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錄象講述“空中飛人”喬丹、“小巨人”姚明等明星從小積極參加籃球鍛煉的故事,激發小學生參加籃球訓練的強烈欲望,使榜樣的作用成為小學生行動的力量源泉。
2. 采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籃球訓練是比較枯燥的,以基本站立姿勢、腳步移動、運球、傳球、投藍等基本技術為主,但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必須把枯燥無味的教材具體化.形象化,如在固定的區域進行運球打球游戲,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控球能力、護球意識和觀察能力,利用“8”字跑動連續傳接球等游戲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游戲中,加深對傳接球技術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3. 讓學生體驗成功,鞏固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建立在成功和喜悅之上的,要使學生的興趣得以鞏固就要讓學生在訓練和比賽中真正體驗到愉悅,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過程中,要時刻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 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
二、重視基本功的練習,把握適量的度
1. 基本功的練習――傳運球是關鍵。要打好籃球,傳運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學,有的學生就減少了對籃球的興趣,有的傳運球沒學好就急著想打比賽。但使用一些特別的手段就會使學生對傳運球感興趣,如:躲閃運球、一人兩球、運球躲避等,通過練習,不僅提高了技術水平,也能培養學習興趣。
2. 身體訓練。身體素質是技術的基礎,必須把身體素質訓練放在重要位置來抓。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身體訓練應以提高速度、靈敏和柔韌等素質為主,發展力量和耐力素質為輔,合理安排,保證主輔結合,把身體素質訓練與技術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三、籃球教學與訓練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
小學生籃球訓練要注意動作的規范化、訓練的習慣化,不應力求高難動作,不能只注重成績而使動作帶有隨意性,應加強對規范動作、訓練習慣的培養,保證小學生朝著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動作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傳授正確的技術動作十分重要。如在運球時,要時刻提醒左右手運球的正確動作,眼睛不能盯著球,做到運球時注意周圍隊員的位置,從而培養籃球運動的意識。練習投籃時,要做到身體的協調配合,從小學習正確的投籃手形、用力部位以及下肢的協調用力,培養正確的技術動作,為以后的成長打好基礎。
1、籃球原地運球
2、游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地運球的動作要領,提高學生控制球的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籃球學習中來,并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游戲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和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五指張開,掌心空出
教學難點
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教學準備
小籃球若干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組織形式
與要求
時
間
準
備
部
分
一、課堂常規
1、集合整隊,清點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課內容及要求;
4、檢查著裝,安排見習生活動
二、熱身活動
1、游戲:喊數抱團
方法:學生圍成圈按老師的要求逆時針跑動,老師隨意喊出數字如“2”,喊完后學生迅速反應,找到相應的人數站到一起,多于或者少于規定人數的都有一個小小的“獎勵”(3個蹲起跳)
2、籃球熱身操
1、教師組織學生到操場集合,做好人數的清點;
2、提醒學生將發卡、鑰匙等一些尖銳物品放到一邊;
3、詢問是否有人見習并做好安排。
教法:
1、教師講清游戲規則及玩法;
2、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游戲,強調注意安全;
3、教師當好裁判,及時評價;
4、帶領學生做好籃球熱身操。
組織:
××××××
××××××
要求:集合快、靜、齊。
熱身操隊形:
×
×
×
×
×
×
×
×
×
×
要求:精神飽滿,積極參與游戲。
3分鐘
10分鐘
基
本
部
分
三、學習原地運球
1、師生互動,導入本課學習內容(教師提問學生關于知道的籃球明星,激發學生興趣)。
2、原地運球動作要領:
兩腳開立(或前后站立),兩腿彎曲,上體前傾,五指自然分開,用手指觸球(掌心空出)以肘關節為軸,臂上下屈伸,當手指觸球時,小臂和手腕有一個隨球向上的緩沖動作,而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壓將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復。
3、游戲:運球比多
(評選“MVP”)
規則:所有學生隨老師口令原地運球,若球掉了則被淘汰,淘汰者原地蹲下,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后面慢慢增加難度如:眼睛不看球或左右手交替運球等),最終選出一個或多個本節課的“MVP”。
教法:
1、教師和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引出本課內容;
2、創設情境“籃球寶寶”休息夠了,現在想出來活動了;
3、教師講解示范原地運球動作要領,強調重難點;
4、老師組織學生原地徒手模仿練習,體會手腕柔和用力;(右手推左手練習)
5、集體跟隨老師進行原地運球練習,老師巡回指導糾錯;
6、2人一組互相糾錯練習;找學生示范;
7、游戲練習
(1)轉移視線運球練習(要求學生運球時眼睛看前面,教師可通過小游戲來吸引)
(2)2人一組原地運球,隨哨聲交換位置;
教法: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2、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教師做好裁判;
3、對優勝者進行獎勵或表揚。
隊形1:
××××××
××××××
隊形2:
×
×
×
×
×
×
×
×
×
×
要求:
1、教師講解時學生四列橫隊排好,不要隨意走動;
2、認真聽講、積極互動;
3、學生精神飽滿、積極參與練習;
組織:
×
×
×
×
×
×
×
×
×
×
要求:
1、認真聽清規則;
2、積極參與,發揮自己真實水平。
22分鐘
結
束
部
分
四、放松、總結
1、集中做放松操
2、教師對本節課做簡單小結;
3、布置課后練習任務;
4、回收器材,宣布下課;
5、師生再見。
教法:
1、教師領做放松操;
2、做好小結、評價;
3、安排好器材的回收歸還。
隊形:
××××××
××××××
要求:
1、集合快靜齊;
2、動作舒展,充分放松。
5分鐘
教學
反思
籃球原地運球教學反思
賴
靜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部分:第一:準備部分:激發興趣,熱身活動階段,第二,基本部分:掌握技能,發展能力階段;第三部分:結束部分,身心放松總結階段。
首先介紹本課的準備部分:課的開始,教師組織集合整隊,隊列整齊,精神飽滿,報數聲音洪亮,教師介紹學習內容原地運球并要求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積極動腦,認真學練,避免沖撞,安排見習生隨堂聽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我組織學生用游戲“喊數抱團”來熱身,然后進行簡單徒手操來進行活動,并進行了簡單的熟悉球性練習,讓學生手指感知籃球,活動各關節,為籃球原地運球教學做好鋪墊。本環節預計用時約13分鐘。
第二個環節:基本部分用時約22分鐘。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的教學。
1.講解、示范原地運球的動作要領,(以右手原地運球為例),兩腿前后開立,自然彎曲,五指分開,掌心空出,在右腳側前方,手臂帶動手腕,五指柔和用力按拍球的'正上方,學生觀察、思考,模仿,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
2.講解、示范原地運球手型與手觸球部位方法,組織學生原地徒手模仿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發現錯誤動作及時給予糾正,讓學生明確原地運球手型與手觸球部位動作要領。糾正學生兩腿站立姿勢、手臂帶動手腕按拍球的錯誤動作,提示學生眼看前方。體驗屈膝彈動,小臂帶動手腕上下肢協調用力按拍球的徒手動作。
3.組織學生右手持球進行原地運球,練3—4組,練習中教師反復提醒學生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和控制球的落地反彈點,眼看前方,在隊伍巡視中進行針對性的糾錯,及時對學生學練情況進行評價,通過反復練習,熟練動作。
4.信號指揮眼看前方運球,學生雙腳前后開立,原地運球,眼睛看老師手,說出老師手上比出的數字,目的是讓學生視線不要老是盯著球,反復訓練3-4組。
5.增加練習難度,“人動球不動”,學生兩人一組相對而立進行原地運球,當聽到老師哨聲時兩人交換位置,只是人移動球不動,以此來練習學生的控球能力。
6.然后我安排了一個比賽:運球比多(即尋找MVP),讓學生通過比賽激發興趣,同時達到練習的目的。
第三個環節:結束部分用時約5分鐘
安排學生進行按摩拉伸練習,使學生動作舒展,身心放松,最后教師針對學生學練情況進行總結評價。
一、籃球游戲教學法在中專籃球教學課中的作用
籃球游戲是與籃球基本技術密切相關的一種專門性游戲,它是籃球技術教學課重要教學手段之一,采取籃球游戲作為中專籃球基本技術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方法,對學習和掌握籃球基本技術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籃球技術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學習和掌握籃球運動技能,必須經過多次反復練習才能形成正確的運動技術動力定型。但是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耐久力差,所以必須在游戲中學習籃球技能,這樣能很快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練習過程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能使他們的興奮點始終保持最佳狀態,讓他們興奮過程占優勢,從而靈活性高,但要注意不宜長時間地拘于一種活動上。
(二)有利于籃球體育教學課的組織,調節籃球課運動量。
一般學校都存在籃球場地、設施器材少和上課人數多的矛盾,常常出現練習場地安排不開,練習器材不夠,學生在一堂課中練習次數太少,課的密度不夠的情況,這就直接影響各種籃球技術的學習,達不到對學生身體鍛煉所要求的指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用籃球基本技術教學同籃球游戲教學結合進行的辦法,就能夠緩解這一難題。
二、籃球游戲
例:下面幾例籃球游戲,主要是按照中專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中專籃球基本技術教材內容,本著簡單實用,容易理解和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編寫幾例游戲,供體育教師參考。
(1)傳球接力賽
目的:使初學者熟悉球性,提高傳球的協調性和控制球的能力。
器材、場地準備:籃球若干個和相應的運動場地。
注:以下各種游戲皆同此
方法:8~10人一組,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每組人與人之間相距一米,排成縱隊形;每組排頭隊員持球,聽到哨聲后開始從身體一側向后面本組同學快速傳球,最后一名同學接球后,迅速持球跑到排頭,重新向生傳球,先結束組為勝。
(2)迎面運球
目的:提高快速運球能力
方法: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各組均站在邊線外面,排頭一人持球。游戲開始持球隊員快速運球到本組對面,交給排頭隊員,然后到排尾站好,依次掀起循環進行,每人運球一次。游戲結束,先結束組為勝。
規則:運球隊員必須到對方邊線后再傳球給對方的同伴,接球隊員不許提前進邊線要球,運球失誤者,要回到原位重新開始。
(3)投籃球部分
目的:提高快速跑和投籃的能力
器材場地準備:兩個籃球,一塊籃球場
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兩隊,分別站在籃球場中線的兩端和兩側,排頭各持一球。游戲開始,持球中線的兩端兩側,排頭各持一球。游戲開始,持球者快速運球到前場籃球下投籃,投中后再運到另一籃球者快速運球到前場籃下投籃,如此反復,直到全隊做完,速度快的一隊為勝。
規則:①游戲必須按規定方向進行。②每次投籃必須投中為止。③交接球必須在中線。
三、運用籃球游戲教學法應注意事項
(一)編排籃球游戲時,必須圍繞基本的教學任務,使籃球游戲真正成為籃球基本技術教學的一部分,發揮它的作用。
【關鍵詞】基層學校;女子籃球;訓練;健康
【Abstract】That teaching , training by basketball compose in reply competition , can makes the body get all-round taking exercise. It all has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ing student body constitution , to keeping the fine qualitie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and cultivating. It can improve Young Pioneer experiencing the implement function respectively , have the fine effect to the flexibility improving nervous system and their function harmonizing an ability , improving the internal organs organ.
【Key words】Grass-roots unit school; Woman basketball; Train; Health
【中圖分類號】G638.2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1-0088-02
籃球運動是青少年最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在每個學校最受學生歡迎和接受的課就是籃球課,籃球比賽具有自己的特點,它有自己的競賽規則,隊員要熟悉規則、利用規則,才能在比賽中獲得比賽的主動權。要求隊員在比賽中必須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努力取得比賽的勝利。通過籃球的教學、訓練和比賽,可以使身體得到全面的鍛煉。它對于增強學生體質,保持身心健康和培養優良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提高隊員各感受器的功能,對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及其協調能力、改善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這對于高中生的上下肢、骨骼、肌肉的發展,提高內臟器官功能及人體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素質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一、選擇合適的教法是籃球訓練的首要任務
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協調性、靈敏性素質較好。身體各器官機能、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因此要針對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征及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逐步提高訓練水平。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加強身體訓練;學習和掌握籃球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戰術;培養團結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中學生喜歡內容新穎,生動活潑訓練方法,對于艱苦、枯燥的訓練總是很害怕,女孩子怕自己被太陽曬黑,怕手臂練粗了不好看。在訓練中總是想偷懶。因此在訓練中要根據女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生動、直觀的訓練方法。抓住籃球訓練內在的特點、規律、要點、難點,解決主要矛盾,進行反復練習。多表揚、多鼓勵,及時糾正多余、錯誤的技術動作,激發她們的訓練積極性,發揮她們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二、基本技術的訓練
我校籃球基礎較為薄弱,都是在田徑隊中選拔、挑選隊員。身高較為理想,跑的能力比較強。另外一些隊員是從各個班級挑出的個頭較高的女孩子。所有隊員對籃球都很陌生,連最基本的運球、傳球、投籃都不會。因此訓練上難度很大,我著重從籃球知識入手,對隊員們詳細講解了籃球的規則,使隊員們明白了籃球的自身特點,通過觀摩,學習男隊的訓練和比賽,加深對籃球的理解,使腦海里有了一個對籃球的初步印象。在訓練中讓隊員明白運球、傳球是籃球比賽中的關鍵,通過熟練掌握傳球、運球技術,提高技術水平,通過嫻熟的傳、接球配合,在未來的比賽中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1)對運球的訓練。
運球在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在快速推進的進攻,帶球擺脫防守,上籃得分等等。可以說,一個隊如果在比賽中不會帶球,控制球,那么這支球隊肯定輸球。正是由于運球是籃球進攻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中我首先對運球的手法進行教學,我發現女孩子由于臂力較弱,容易錯誤的使用手腕用力,而沒有用小臂按拍球,運球時喜歡眼睛看球,球感差,因而在訓練中我安排了大量的運球練習,包括體側運球、運球急起急停、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之:字型以及繞“8”字型運球,這些動作在比賽中都是比較經常使用到的技術動作。把運球練習結合到比賽中去,例如對隊員的運球時間進行比賽,最慢的隊員罰做俯臥撐或是做一個小懲罰,或是運球追逐跑。既提高了隊員的訓練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在練習中逐步提高球性,達到訓練的目的,一舉兩得。
(2)對傳、接球的訓練。
傳、接球和運球一樣,是籃球競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系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在女籃隊的訓練中這點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傳、接球的訓練。在訓練中我要求隊員在傳、接球是要避免丟球,重點要求她們注意球的飛行路線、落點和接球的手法。傳球的手法主要有雙手和單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傳球。每節訓練課都要進行十五分鐘的傳、接球練習,主要是行進間的傳、接球上籃,還有原地的雙人雙球練習。易犯錯誤是:全手掌觸球,手心沒有空出,手指僵硬,兩拇指距離過大或過小,造成接不到球或是球打到自己的身上,為以后的比賽埋下隱患。因此在訓練中我經常提醒隊員要時時注意自己的手型。傳、接球的訓練步驟應建立在正確的動作概念上,從原地傳、接球開始,再進行移動傳、接球的練習。使傳球、接球與腳步動作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對抗強度,提高傳、接球的運用能力。
三、防守是比賽中重要的環節
防守技術是隊員在防守時,為了阻撓和破壞對手的進攻,達到奪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種動作的總稱。高中女子籃球運動水平較低,在比賽中防守往往比進攻更重要。在訓練中我強調的是半場人盯人防守,注意協防和站位。多數情況下無球隊員的移動是構成進攻配合的威脅,在訓練中我先教隊員防守無球隊員,重點是防守中位置的選擇和移動。通過講解、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防守概念。防守練習可以先在消極對抗情況下練習,再進行積極對抗情況下練習。加強防守步法的訓練。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我要求隊員提高防守的主動性和攻擊性,有效地制止對手進攻的威脅。在訓練中我通常采用的是三對三、一防二、二攻一的攻防練習,要求防守隊員積極跑動近球緊,遠球松,人,球兼顧,控制對手接球。提醒隊員隨時都要保證正確的防守位置,自己的防守對象要負責防好。對于攻防練習中經常出現的侵人犯規、帶球走和非法運球違例隨時強化,使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技、戰術,保證訓練和比賽的質量。
四、進行體能強化訓練,增加體能儲備
同其他學校相比,我校學生體質較差,在訓練中尤其讓人擔憂,無法完成訓練計劃,而籃球比賽是一項身體對抗性強、運動強度極大的項目,它需要運動員在比賽中有充足的體力來完成教練在賽前布置的技戰術要求、任務。現在高中組女子籃球也開始發生變化,向著“高、快、準”的方向發展。只有體力跟上比賽的要求,在比賽中我們才有可能取得主動。在訓練中我嚴格要求隊員克服體力上的極限,和男隊進行比賽,鍛煉她們頑強的比賽作風,不到比賽哨聲響起,一刻也不能停下,每次訓練課后,還要進行長跑練習,進行體能儲備。通過練習,隊員們的比賽作風、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對比賽的意識也得到了加強,而在體力上也基本達到了比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