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范文

    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

    第1篇: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范文

    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建筑節能技術研究學科中心(所)副所長。在建筑遮陽理論、計算機仿真技術、綠色建筑工程實踐等方面有研究。近年主要參與的科研和工程項目包括綠色技術在申都大廈舊樓改造工程中的集成應用研究、上海市建筑節能示范項目評估研究、上海世博會展館建筑中節能技術及可再生能源應用研究、京滬高速鐵路上海虹橋站、世博軸、申都大廈等。

    摘要:回顧綠色建筑的發展及其帶來的建筑行業的變化,闡述綠色建筑的概念及其理念給建筑設計行業帶來的新要求,提出設計行業應變綠色建筑要求的革新思路,包括設計準則、設計流程、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四個方面。

    關鍵詞:綠色建筑 設計 革新

    1、背景

    自2006年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來,我國的綠色建筑在2012年已經步入快速發展的通道。這個階段,綠色建筑的理念也已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同,包括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大型建筑施工企業以及最早接受此理念的建筑設計院、科研機構。隨著國家住建部和財政部的財建[2012]167號文的,綠色建筑將進入第四階段,即快速發展階段,其理念將真正滲透進入建筑行業的各個領域,不僅包括開發、設計、施工,還包括規劃、物業運維、檢測、招投標、概預算、建筑產品、部品、材料以及建筑管理等各個方面,綠色理念將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

    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建筑市場即將進入綠色品質的競爭階段,隨之而來的是房企不斷改革,更加注重建筑建造后的運行管理和商業開發,從單獨的建筑開發銷售模型轉變為全壽命周期的經營模型;設計施工企業紛紛走向聯合模式,或者是施工企業兼并設計企業,或者是設計企業發展施工業務,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逐步形成;建筑材料、產品企業也在發展部品化、一體化的產品,如裝配式構件(含保溫)、一體化集熱設備(光伏、光熱)、一體化門窗(含活動遮陽)等。設計企業作為技術實施流程的龍頭,必將最先改變。

    2、綠色建筑對于設計行業提出的新要求

    2.1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詮釋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綠色建筑的定義為: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其核心思想是“四節一環保”。這是結合了我國的資源環境狀況后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定義,為我們指明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筑發展方向。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用于評價住宅建筑和辦公、商場、賓館等公共建筑,評價指標體系有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6類指標組成。每類指標包括控制項、一般項與優選項。其中,控制項為評為綠色建筑的必備條款;優選項主要指實現難度較大、指標要求較高的項目。對于住宅,共有控制項27項,一般項40項,優選項9項,共計76項;對公共建筑,以單體建筑為對象進行評價,共有控制項26項,一般項43項,優選項14項,共計83項。在控制項指標滿足的前提下,按滿足一般項和優選項的程度,將綠色建筑劃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

    2.2 相對于現行設計標準的變化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大體上是基于我國現行的設計標準,也部分借鑒了國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內容,同時結合我國的特征進行了修改補充,如節地部分,要求“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低于5m/s,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和建筑通風”、“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大于等于40%”;如節能部分,要求“建筑總平面設計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風”、“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進行獨立分項計量”、“建筑設計總能耗低于國家批準或備案的節能標準規定值的80%”;如節水部分,要求“辦公樓、商場類建筑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館類建筑不低于15%”;如節材部分,要求“建筑結構要素要簡約,無大量裝飾性構件”;如室內環境部分,要求“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保證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辦公、賓館類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間室內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的要求”等。標準一方面補充了現有標準在綠色方面的欠缺,另一方面強化了相關設計要求的量化標準。

    此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還強調了設計階段應關注施工、運營方面的內容,如節材部分,要求“建筑結構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鋼”、“在建筑設計選材時考慮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環使用性能,在保證安全和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總重量的10%以上”;如運營管理部分,要求“辦公、商場類建筑耗電、冷熱量等實行計量收費”等。

    2.3 綠色建筑體系的完善

    伴隨著綠色建筑的推進,綠色建筑評價管理單位也不斷發展,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地方適用性、建筑類型適用性、評價的標準細則上還有不足,需要不斷發展。如在建筑類型方面,編制和頒發了“綠色醫院”、“綠色辦公”、“綠色商店”、“綠色超高層”、“綠色校園”、“綠色生態城”等;在地方適用性方面,上海、北京、天津、深圳、江蘇等大部分省市都提出和頒發了適用于地方特點的地方標準。

    此外,現存的設計標準也進行了相應修訂和完善,如《上海市民用建筑太陽能應用技術規程(光伏發電系統分冊)》(DG-TJ08-204B-2008)、《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2009年版)、《上海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TJ08-2078-2010)、《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O)、《建筑遮陽工程技術規范》(JGJ237-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用能監測系統工程技術規范》(DGl08-2068-2012)、《上海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l08-107-2012)、《半導體照明應用節能評價技術要求》(2012年版)、《工商用制冷設備的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2012年版)、《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GBfr50785-2012)等。

    3、設計革新的思路

    建筑行業在應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方面,除了需要不斷完善設計標準體系之外,還需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革新和改變。

    3.1 設計準則的變革

    雖然我們的現存設計標準不斷完善了綠色建筑的相關要點,但是建筑設計的宗旨仍然是在保證功能、美觀、安全、舒適的前提下,實現初投資的經濟性和投資的高回報率,這也與開發商的投資利益最大化的思路相符。但不同的是,“綠色建筑”強調的不是初投資經濟性下的建筑性能最佳,而是建筑全壽命周期下的投資回報率最佳。簡而言之,更加關注的是“動態回報率”,而非“靜態回報率”,即綠色建筑時代,建筑設計的優劣準則應以消耗最經濟的資源來滿足功能、美觀、安全、舒適等固有屬性的需求。

    3.2 設計流程的變革

    因為綠色建筑強調全壽命周期,強調性能化設計,所以綠色建筑設計一方面要求設計師需要了解設計的相關知識,了解建筑的建造過程和運行使用的運維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使用計算機模擬的方式來計算和分析設計方法的優劣。其實對于社會分析逐步細化的今天,設計師難以全部掌握這些技術,為了適應這兩方面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改變本身固化的設計流程和設計方式。

    建筑物理專業必然成為綠色建筑設計新流程中的一員,他們主要承擔多種設計方案的性能比較分析,以幫助設計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出最佳的建筑,當然有些大型企業還會誕生如建筑材料/產品咨詢師、建筑需求分析咨詢師等分工,他們可以為設計師釋放更多的時間去關注設計方案本身在功能、美觀、舒適等基本功能方面的優化組合和實現。

    建筑設計的過程也必須成為全過程化,在施工圖完成之后的技術招標、圖紙深化和施工、調試、運營階段,設計師都必須時時跟蹤,并擔當重要的角色,如圖1,在電氣系統技術深化階段,施工圖的設計單位仍然需要承擔技術審核的角色。

    3.3 設計方法的改變

    與傳統的建筑設計方法不同,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更加注重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引導設計、定性設計方法的定量化、定量設計方法的可視化,同時更加注重集成技術的最優化設計。

    (1)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引導設計

    傳統建筑的建造在適應氣候、環境等方面有很多的實踐并形成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在當今的建筑設計中,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地消失了。當代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多數把利用或者抵御氣候的問題轉移給了設備工程師,氣候等因素所能體現的內容只是一些技術標準和技術措施。綠色建筑則要求建筑師在設計建筑之前就應該了解當地的氣象地理特征,從而指導如何進行體型、窗口設計等。如圖2,就是在建筑設計之前,充分了解當地可以利用自然通風滿足室內舒適性的月份,從而指導以何時的氣候條文作為邊界條件指導自然通風設計。

    (2)定性設計方法的定量化

    傳統的建筑設計方法對于某些技術的效果表達很難用定量方法量化,如自然通風效果等。如圖3,通過結合計算機模擬技術的自然通風性能設計,可以定量表達房間開窗設計在自然通風情況下小于0.3m/s區域的面積比,通過定量化的評價可以為開窗開門大小、位置提出改進建議。

    (3)定量設計方法的可視化

    傳統的建筑設計方法對于某些技術的設計通常使用經驗公式或某些簡化的圖表進行計算,如自然采光、空調風口的設計、噪聲、空調處理過程等。但這種定量設計方法缺乏可視性和形象化,對于計算結果的驗證也只能通過經驗或者計算書的檢查來實現,對于某些非專業的業主或者使用者就很難表達清楚。建筑性能設計方法就可以通過一些計算機仿真技術將傳統的定量設計方法進行可視化。如圖4為某大空間建筑的氣流組織分析圖,通過經驗公式計算初步確定了風口布置方式(10個送風口和5個排風口,送風口風速3m/s,排風口風速為2m/s),可視化的結果表明送風可達到池廳區域,排風口的設計不會形成短路現象,且空氣流動均勻性較好,大部分區域滿足小于0.2m/s、大于O.05m/s的要求。

    (4)集成技術的最優化設計

    自從2005年《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建筑節能的工作,可以說綠色建筑的核心也是建筑節能,在能源方面就體現了與綠色建筑相適應的特點,可以分析不同節能技術集成的綜合效果,可以展示建筑的能耗特征,促進建筑節能技術措施的優化。如圖5,該項目預測出建筑未來逐月以及主要用能設備的能源消耗情況,通過進一步調整圍護結構保溫、遮陽、照明節能以及高效制冷機等空調設備節能措施,從而將節能率從50%提高至60%。

    3.4 設計工具的變革

    從綠色建筑工程的實踐可以發現設計方法的推進還存在以下問題:1)二維制圖設計與三維仿真分析的交替建模的重復矛盾;2)多種性能化分析軟件之間的協調配合;3)專業化分析人員與專業化設計人員的協調發展。

    從發展來看,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平臺集成眾多性能化分析技術的設計程式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如Autodesk的Revit就嘗試集成了Ecotect、IES等軟件,Sketchup就嘗試集成了EnergyPlus軟件;同時加強設計人員的性能化分析技術的培訓和專業化分析隊伍的設計工程實踐也是促進新設計方法發揮更大作用的措施(圖6)。

    4、案例分析一以建筑遮陽設計為例

    以上海某交通建筑屋頂遮陽設計為例,闡述綠色建筑設計方法和設計流程的特點。

    4.1 項目背景

    屋頂天窗的設計基于提高室內采光、降低能耗、提高室內視野通透性的原則進行設計,基于以上原則之后,設計的天窗面積為屋頂面積的0.27,基于PKPM節能分析難以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的要求。

    基于以上情況,遮陽設計必須介入。經過多方討論,形成以下遮陽設計的原則:1)采用固定外遮陽形式,而不采用內遮陽形式;2)以解決夏天阻擋太陽輻射為主,冬季太陽得熱為輔;3)可在玻璃上多加處理,解決部分遮陽問題。

    4.2 遮陽設計的開始

    由以上情況可知,此次遮陽設計并不是一開始就介入,而是在項目調整階段中介入的,所以困難和限制更多。項目組專門成立了屋頂遮陽專項組,專項組的成員包括項目經理、建筑師、建筑物理工程師、建筑材料工程師以及遮陽廠家。接下來的設計過程如下:

    (1)首先確定遮陽設計優化措施:適當減少天窗面積;提高玻璃遮陽性能(建筑材料工程師(或玻璃廠家)提供);考慮大梁對天窗的遮陽(考慮自身遮陽);設置固定百葉外遮陽。

    (2)在以上基礎上,建筑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兩種固定百葉外遮陽方案:

    方案1:固定百葉,南北方向布置,三個百葉為一組,組間距為950mm,組內百葉間距為425mm,百葉寬度450mm,百葉中心線距天窗距離為200mm(圖7,8)。

    方案2:固定百葉,東西方向布置,五個百葉為一組,組間距為950mm,組內百葉間距為512mm,百葉寬度450mm,百葉中心線距天窗距離為200mm(圖9,10)。

    (3)由于該項目超出了查詢手冊的適用范圍,軟件模擬計算方法(EnergyPlus)進行分析,此時建筑物理工程師介入,進行分析。

    4.3 遮陽模擬分析

    4.3.1 分析思路

    針對固定遮陽,計算夏季外遮陽系數和冬季外遮陽系數,繼而得到夏季外遮陽系數和冬季外遮陽系數的比值(以下簡稱夏冬比),從全年節能角度來講這個值越小越好,即夏季盡量遮擋陽光,冬季盡量引入陽光。

    4.3.2 方案1與方案2的比較

    兩種方案的比較結果見表1(其中材料的反射率等參數由建筑材料工程師或廠家提供)。

    由計算結果可知,方案1相對方案2優勢明顯,方案2夏冬比的差別不大,方案1的夏冬比最低可以做到0.8以下。此外在方案1中還可以看出,百葉向南開比向北開更有優勢,故選擇方案1,并且把角度向南開作為后續分析的基礎。

    4.3.3 方案1中參數變化的影響分析

    在確定方案1后,需要就百葉寬度、百葉角度以及百葉中心線與天窗距離對遮陽效果的影響進行進一步分析,然后確定它們的尺寸。

    (1)角度的確定

    由圖11可以看出,在百葉寬度和離窗距一定的情況下,百葉向南開,角度與水平面成30°時為最佳。

    (2)百葉寬度和百葉中心線與天窗距離的確定

    圖12是基于30°情況下,對于離窗距和百葉寬度的分析。由圖可知,百葉寬度為450mm時為最佳,離窗距對結果影響不大,距離200mm稍好于400mm。

    4.3.4 建筑師提出兩種布置方式并比較

    建筑物理工程師結合遮陽、采光、視野、經濟性綜合評價圖13中兩種方式優缺點,最終推薦后者。

    確定了固定外遮陽百葉的開啟方向、尺寸、離窗距離以及布置形式之后,還需結構工程師結合風荷載及重量荷載對于遮陽結構提出要求或復核,并且電氣工程師還需提出控制、防雷以及變配電等方面的要求。

    4.3.5 建筑師要與廠家確定遮陽產品的安裝預留空間、材料顏色等內容

    該工程對于屋頂遮陽系統進行了性能化設計的嘗試,通過性能化的優化設計,使得屋頂遮陽系統的百葉形式、開啟方向、角度和尺寸等參數從定性化設計向定量化設計進行了轉變。設計流程中建筑物理專業的介入也為建筑遮陽的方案對比和參數確定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據。

    第2篇: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范文

    【關鍵字】鋼結構高層住宅;節地;節水;節能;節材

    前言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但是建筑耗能也日益劇增,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建筑行業的節能減排也被提上日程。建筑行業作為一個高能耗產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堅持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建筑設計方法,減少建筑能耗,將是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唯一方法。鋼結構住宅應孕而生。下面以萬郡大都城為實例,通過分析類似工程在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等方面的差別,闡述高層鋼結構住宅在節能減排、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萬郡?大都城住宅小區位于草原鋼城―內蒙古包頭市,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總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綠化率 達35%,是全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示范小區,被住建部批準為“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國家康居示范工程”,整個工程分四期建設。一二期項目結構體系采用鋼框架及鋼支撐組合的雙重抗側力結構體系,矩形鋼管混凝土柱(內灌自密實混凝土)、H型鋼組合梁和鋼支撐、梁柱連接節點采用橫隔板貫通式剛接連接、現澆鋼筋桁架樓承板,圍護結構采用:輕鋼龍骨、CCA灌漿墻體(外墻厚度280mm、巖棉保溫80~100mm厚、分戶墻150mm)、CCA板EPS混凝土復合條板墻(分室墻90mm)、斷橋鋁合金雙層夾芯玻璃門窗,是包頭市首個取得二星級標識的綠色建筑。

    1、節地

    對于建筑節地,主要考察在相同建筑面積情況下不同結構體系提供的有效建筑使用面積的多少,并以此作為反映建筑對土地資源消耗的狀況,所以建筑節地也就是在提供合理的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礎上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

    采用計算每戶可使用面積率(使用面積率=每戶套內實際可使用面積/每戶套內實際建筑面積)的方法分析不同結構體系的土地資源利用狀況,也反映了實際可使用面積與消耗土地面積的比率關系,也可以理解為對于一定量土地資源的建筑可利用率。即使用面積率越高,對土地的利用率也越高,相對應的節地效果越好。

    現以萬郡?大都城鋼結構體系住宅的三室兩廳一廚兩衛的戶型(圖1),和一棟包頭地區的相同層高、相同層數和相同戶型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圖2)作比較,套內面積和實際使用面積詳見表1。萬郡?大都城鋼結構住宅圍護墻采用CCA灌漿墻體,外墻厚度280mm,分戶墻150mm,分室墻90mm CCA板EPS混凝土復合條板墻;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圍護墻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剪力墻厚度為300mm,與剪力墻相連的填充墻厚度300mm,不與剪力墻相連的填充墻厚度100mm。

    經過計算可以發現在使用功能相同的建筑設計方案中鋼結構住宅能夠比混凝土結構住宅獲得更多的使用面積。據統計萬郡大都城高層鋼結構住宅比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每100平米得房率將提高(5~8)%,建筑的節地性能較為明顯。傳統的結構由于室內混凝土剪力墻的存在使戶型布置存在局限性,而采用鋼框架及鋼支撐組合的結構體系室內均屬于分隔墻,戶型布置較靈活。在戶型布置和功能使用上鋼結構住宅更有優越性。

    2、節水與節能

    萬郡大都城項目采用的鋼構件均為工廠加工,現場濕作業較少,根據施工紀錄及現場調查計算得到,萬郡大都城自2010年10月2日開工起至2013年5月30日竣工,共用水 115113.75噸,折合0.42 噸/平方米。傳統的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建設施工階段由于現場濕作業較多,用水約 2.5 噸/平方米。2.08 噸/平方米,萬郡項目共100萬平米,總計節水208萬噸,施工階段節水優勢十分明顯。

    鋼結構住宅施工階段用電:根據鋼結構工廠施工記錄每噸鋼結構用電107.33度,折合11.56度/平方米;施工現場自2010年10月2日開工起至2013年5月30日竣工,共用電 4037690 度,折合 14.84 度/平方米,兩項共計:26.4度/平方米。傳統的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建設施工階段由于現場施工機具較多,用電約 42 度/平方米。兩者相差15.6度/平方米,萬郡項目共100萬平米,總計節電1560萬度,建設施工期節能優勢明顯。

    3、節材與減排

    萬郡大都城項目采用全鋼結構框架―支撐體系,在滿足整體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前提下,實現建筑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矩形鋼管混凝土柱有效地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鋼柱抗側剛度和抗火性能,同時,減小了框架柱的截面,不但節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天然礦產資源,而且提高住房的有效使用面積。通過控制房屋的高寬比(高寬比控制在3.5)和長寬比(長寬比控制在3.5-4),可以使鋼結構體系含鋼量達到最優。

    萬郡大都城項目鋼結構住宅體系在0.000以上建造基本沒有建筑垃圾和粉塵排放,減少城市PM2.5~10的排放。建造過程以裝配干作業為主,很少濕作業,砼用量很少,這樣也減少了砂石料使用,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

    4、可卸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使用

    萬郡大都城項目樓板采用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將樓板中鋼筋在工廠加工成鋼筋桁架,再將鋼筋桁架與鍍鋅鋼板現場用連接件裝配成一體,與普通整澆樓板相比,減少現場綁扎工作量70%左右,減少常規澆灌砼的支模和支撐,模板工程和鋼筋綁扎工程得到了簡化,加快了安裝速度,降低了建安成本。

    結束語

    隨著房地產市場告別過去高速增長的“黃金期”,逐漸步入平穩發展的新常態階段,鋼結構體系住宅本身具有節能減排的優勢,產業化生產縮短了鋼結構住宅的施工工期,減少了勞動力的使用,提高了資金回報率,大量建造鋼結構高層住宅必將成為我國住宅業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 50378-2006

    [2]劉亮俊 蘇麗麗. 高層鋼結構住宅含鋼量分析與探討[J]. 山西建筑

    第3篇:綠色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新能源;應用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伴隨建筑行業發展而來的是建筑材料的高消耗。建筑材料的高消耗,易造成大氣污染等多種環境問題,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建筑理念應運而生,綠色建筑充分運用了新型的節能技術,不僅有效節約建筑能源,而且大大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性能,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1.綠色建筑概念

    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又稱為生態建筑,其要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地節約各種資源,包括水資源、能源資源、材料資源以及土地資源等,減少建筑施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使建筑能夠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人們提高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由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類指標組成。依據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綠色建筑需滿足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①運用新型的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充分運用多種新型的節能技術,有效減少能源消耗。②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建筑采用的是新型的節能技術,其可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施工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③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綠色建筑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而且要滿足人們舒適及高效的需求,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居住環境。

    2.太陽能利用技術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在我國已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沿革。利用太陽能可節省大量電力、煤炭等能源。太陽能資源一般以全年總輻射量和全年日照總時數表示。我國、青海、新疆、甘肅等地的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均為全國最高,屬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

    1) 太陽能熱水器作為太陽能熱水系統較為低端的產品,在國內發展成熟,普及率高,最具代表性,按結構可分為悶曬式、管板式、聚光式、真空管式、熱管式等,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可提供日常生活用熱水,節約用電,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2) 太陽能空調系統是利用太陽能進行光熱轉換,以熱能制冷,方法有多種,如壓縮式制冷、蒸汽噴射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等。

    3) 太陽房是利用太陽能采暖、降溫的設計方法,使房屋內活動主體空間與外界環境之間形成溫度緩沖區實現采暖、降溫需求。無需安裝特殊動力設備的被動式太陽房應用最為廣泛,尤其在氣候寒冷或炎熱的地區。我國被動太陽房采暖可節能60% ~ 70% ,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每年可節約標煤 20 ~40kg,發揮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4)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半導體器件的光伏效應原理將太陽輻射能轉換成電能。目前,我國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政府主管部門在相應太陽能推廣政策中明確提出了應大力推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模式,優先支持一體化項目,在濟南、煙臺等地出臺了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利用設備的政策規定,為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

    3.地熱利用技術

    1)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地熱發電的過程是: 首先將地下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通過“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進行利用,目前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為地下天然蒸汽、熱水。

    2) 地熱供暖是通過換熱將地熱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熱和供熱水,是僅次于地熱發電的利用方式。其利用方式簡單、經濟性好。

    4.風能利用技術

    風能資源取決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的利用主要以風力發電為主。我國風力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為10 億 kW。對于我國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及遠離電網的農村、邊疆,利用風能可解決生產、生活能源需求。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我國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甘肅一帶風能資源很豐富,這些地區適于發展風力發電。但是,風能利用技術也會因風速不穩定、風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嚴重、風能的轉換效率低、相應設備不成熟等因素制約。

    5.綠色建筑能源利用技術的評價

    綠色建筑能源利用技術的評價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對生態建筑能源利用技術進行評價。

    1)建筑節能狀況

    重點應放在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及其相應的自動控制上,使建筑節能滿足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具體實施與評價嚴格按照建設部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第76號令)執行。節能指標對于北方采暖地區為50%,其它節能措施要達到節能5%。

    2)常規能源系統的優化

    在使用常規能源時,應對能源系統進行優化,應合理地選擇確定整個系統中各設備系統的能源供應方案,優化設備系統的設計與運行,避免因多種能源結構形式的重復建設而造成浪費,在滿足功能與健康要求的基礎上,減少對常規能源的需求量和因使用常規能源對環境造成污染。

    3)新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利用程度是綠色建筑能源利用技術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是綠色建筑是否符合“綠色”原則的直接體現與標志。其重點應放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廢熱資源等綠色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新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宜選擇適合本地特點、性能價格比優良的技術與產品。

    4)環境效益

    環境效益作為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其是否生態的直接體現,是評判建筑是否生態的主要指標,而能源利用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對環境的影響。因此,綠色建筑中應盡量使用綠色能源,減少環境污染。

    6.新能源技術應用的思考

    目前,在大力倡導應用新能源技術的同時,更應重視當前基礎、常規的建筑技術。例如,不可忽視圍護結構保溫技術,而一味追求通過新能源實現采暖需求。有人將圍護結構保溫比喻為建筑物的外衣,把新能源視為建筑節能的“補藥”,那么我們必須避免不給建筑穿外衣就開始大力補充新能源,不可“吃著補藥裸奔”。對此,清華大學的張寅平教授曾表示“新能源的應用是趨勢,但高新技術在某些清況下未必是適宜技術。所謂可再生能源及高新技術的應用一定不要用概念說話,一定要用科學數據說話。技術是否適宜一定要以應用中的實測數據來佐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太陽能電池為例,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制備過程需要用能,如果太陽能電池的總體產能低于其生產期間耗能,那么其大規模應用必須慎重。此外,雖然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且使用時不污染環境,但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過程會污染環境。在尋求綠色建筑發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不可盲目跟風。我國正處于城鎮化進程中,面臨著建筑能耗與環境壓力。城市是一個復雜龐大的有機系統,建設低碳城市規劃設計先行。規劃設計在節能減排和低碳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可從源頭控制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

    7.結語

    當前,我國建筑節能的重點領域為北方地區城鎮供熱計量的改造、新建建筑節能標準的實行、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住宅全裝修和裝配式施工的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綠色建筑的示范等。建筑行業從業人員,應從全壽命周期視角下對建筑能耗進行綜合考慮,構建綠色建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李志鋒,胡朝昱.淺析綠色建筑設計及其在我國的發展[J].廣西城鎮建設,2009,1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成人自拍视频网|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最新国产成人ab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成人在线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成人免费|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92tv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