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森林資源保護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森林資源保護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摘要:森林作為地球之“肺”,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關系著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森林資源的需求日益變大,保護意識的缺乏,對森林資源的無節制的開發利用,導致我國森林資源受到了嚴重的破環,森林面積縮小,物N種類減少,生態平衡被打破。隨著保護意識的增強,森林資源受到重視,對如何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已經刻不容緩,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本文就保護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及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一、我國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

    (一)森林資源覆蓋率低

    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占到我國森林覆蓋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但是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達到世界平均覆蓋率的61.52%,而在人均的森林面積上只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積的四分之一。林木作為森林的主要資源,經濟林占據面積小,對比林業大國,我國林木主要還是依靠進口。而主要作用于生態的防護林由于種種原因也進展緩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態作用,制約了可持續發展。

    (二)森林資源破環嚴重

    在急功近利的年代里人們的保護意識不夠,對森林資源過度開采,缺乏科學的開采計劃,亂砍濫伐,林木的采伐速度遠遠高于林木的生長更新速度,大量的林地被毀林開荒變成耕地,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導致土地流失,森林面積逐年縮小。而為了追求造林面積的增長速度,忽視森林物種的平衡,防護林和人工林的樹種單一,表面上綠化面積是在不斷擴大,但實際上森林資源的質量不高,森林覆蓋率也增長緩慢。

    (三)森林資源管理體制的落后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森林資源的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要求,管理機構老化,管理素質不高問題亟需改善。主要問題在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基礎設施落后,執法隊伍人員不夠,執法手段落后等。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林業森林的管理,應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和做法,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力度。

    二、 森林資源的保護措施

    (一)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

    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化的關注的焦點問題。森林資源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空氣質量變差,甚至危害人類身體健康。我們要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加強對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保護森林資源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根本上接受并支持森林資源保護政策,勇于舉報違法采伐行為、參與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在不破壞的基礎上,造林綠化,促進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最大程度上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機構的建設

    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保護要以可持續發展經營原則為基礎,根據森林資源的質量和結構合理采伐,成立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加強管理制度的完善。根據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森林管護站點,對管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保護能力和法律意識。合理制定森林采伐限額,根據《森林法》對采伐許可證的發放進行管理監督,做到憑證采伐,有法可依,監督采伐進度和管理,堅決禁止亂砍濫伐。林業部門也要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形勢要求,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趨勢下,加大投入改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改善配置設施,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規范化管理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提高了監測水平和質量,科學的管護森林資源。

    (三)加強對林木的病蟲害治理和森林火災的防護工作

    森林資源的天然災害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病蟲害,另一個是森林火災。這兩種危害對森林的破壞和損失都是巨大的。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加強檢疫森林植物的檢疫和森林病蟲的防治工作,要嚴格執行檢疫法,防止有害生物的傳入,杜絕人為傳播。對森林病蟲害進行監測預報,主動防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范圍和危害;另一方面,對于森林火災的防治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需要不斷地、大力堅持宣傳防火工作,多媒體、多方面對進入林區的人員加強防火意識,是一直以來不能放松警惕的問題。落實相關單位的防火責任,控制火源管理,進行責任戶定期聯防,建立完善火災監測預報系統,加強防火設備的配置,從根本上控制火源,在火災發生時也能夠及時控制,減少森林資源的損失。

    (四)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

    森林資源的利用主要是林業發展,林業發展的產業化是其發展趨勢,在林業的經營管理上,首先要在根本上培育森林資源,加大森林培育的力度,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林業產業化,改進科技生產工藝,研發新型木材加工業,調整木材產品的方向和結構。同時對林地資源進行綜合開發,發展養殖、種植業,及相關的加工業,多方面提高森林資源的最大利用率。

    三、結語

    總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消耗促進了短期的經濟效益,但是長遠看來,森林生態平衡系統崩潰,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水土的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隨之而來,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的增強,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加強物種的保護,防治各種天災蟲害。在范圍上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物種多樣性繁衍來平衡發展生態系統。對此我們需要不斷完善森林資源的管理體系和政策,加強落實保護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第2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物資源景觀;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59.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2-0199-01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被譽為“中國龍脈”的秦嶺南坡,區域多變的地形地貌賦予了森林公園豐富多彩、珍貴稀有的生物資源景觀,是秦嶺深處一處不可多見的森林生態旅游勝地,以其獨特的生物資源優勢馳名省內外。為保護好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物資源景觀,充分發揮其生物景觀資源作用,筆者對該公園生物資源景觀及其保護工作進行了總結。

    1 生物資源景觀

    1.1 植物資源景觀

    1.1.1 分布明顯的森林垂直帶譜景觀。天竺山森林公園植被屬山地亞熱帶針闊混交林帶,森林公園的植被按海拔由低到高可呈現出明顯的垂直帶譜,自下而上分別為:①含常綠闊葉樹的落葉林帶。分布于海拔500~820 m的河谷地帶,不僅生長著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植物,還長有南方型常綠闊葉林。②栓皮櫟林帶。分布于海拔800~1 500 m的山地,主要建群種是栓皮櫟和油松。油松相當普遍,常形成松櫟混交林。其他落葉闊葉喬木有楊、柳、榆、槐、楸、桑、柿子、板栗、泡桐、皂莢、椿樹、黃連木等,林中灌木和草本主要有鹽夫木、胡枝子、野棉花、鐵桿蒿、柴胡、遠志等[1]。③華山松、銳齒櫟林帶。主要分布于海拔1 500~2 000 m的深山地區。建群種主要為華山松和銳齒櫟。優勢種有油松、槲櫟、山楊,其他喬木有白皮松、青皮椴、漆樹、青楓、化香樹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松花竹、連翹、小蘗、柴胡、野菊、天門冬等。④樺木林帶,主要分布于海拔1 800 m以上的較高山地,以樺木科樺屬植物占絕對優勢,主要喬木有紅樺、白樺、華山松、山楊、椴樹和少量油松。林中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有苦竹、忍冬、六道木、鹿蹄草等[2]。

    1.1.2 四季分明的森林季相景觀。天竺山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在不同季節產生不同的觀賞效果,形成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的季相景觀,豐富而明顯。春天,萬物復蘇,春雪消融,在針葉林暗綠色的背景下,落葉樹種嫩初綻,繼而花綴枝頭,百花爭艷,香飄綠谷。萬山綠波之上,紅、黃、藍、紫,姹紫嫣紅,煞是壯觀。夏天,百花未盡,綠葉已豐,“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密林之下,普遍涼爽宜人,山風輕來,綠海蕩漾,涼風習習。深秋,灌木林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猶如給群山披上了一條五彩繽紛的錦緞,令人如癡如醉。深秋,此時眼前山水猶如一幅丹青妙畫,讓人陶醉。冬日,一夜西風,瑞雪飛舞,如梨花飄灑,林中銀裝素裹,玉樹瓊花,枯葉落盡則更顯松柏之蒼翠,翠松頂雪而立,整個山壑空靈而深邃[3]。

    1.1.3 珍稀的古樹名木和珍稀植物。位于秦嶺南坡的天竺山,物華天寶,漭漭林海中隱藏著許多古樹名木,成為森林旅游中重要的旅游資源,古樹名木有以下2種:①麻櫟。屬于殼斗科櫟屬,又名華櫟。在法官鄉僧道觀、扁頭溪各有1株,樹齡300~500年,樹高15~24 m,胸圍360~450 cm,樹干高大,枝葉茂盛。②銀杏。屬于銀杏科銀杏屬,又名白果樹,在法官鄉扁頭溪老屋場有1株樹齡600多年的大樹,樹高17 m,胸圍300 cm,四大側枝騰空而起,根莖萌蘗甚強。此外,公園內的珍稀植物有紅豆杉、杜仲、水青樹、連香樹、秦嶺冷杉、山白樹、香果樹等,分布范圍廣,數量多,是森林景觀資源中十分珍貴的資源。

    1.1.4 天竺杜鵑。天竺杜鵑,植物學名高山杜鵑、小葉杜鵑,主要分布于海拔1 800 m以上,叢狀分布,尤以高程測量標記點——天竺山云蓋觀以北的山梁上數量多,密度大,面積約80 hm2,最大灌叢高1.8 m,直徑2 m。花期5—6月,杜鵑盛開之時,滿坡紫紅,景觀非常壯觀。

    1.1.5 華山松純林。天竺山主峰附近逾1 200 hm2集中連片的華山松純林,平均樹高10 m,平均胸徑26 cm,平均樹齡30年左右,經過自然演替,分布均勻,生長旺盛,主干通直,樹形美觀,林相整齊,郁郁蔥蔥,具有觀賞價值。盛夏時節,置身林中,涼風習習,松濤陣陣,使人神清氣爽;陰雨天氣,云霧繚繞,似霧似幻,如入仙境。這在全省天然林分布一般不太多見,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

    1.2 野生動物資源與景觀

    1.2.1 野生動物資源。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茂密,自然生態系統完整,為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條件。區系組成明顯具有東洋界向古北界過渡的特點,草食性動物主要有青羊、野豬、林麝等。肉食性動物主要有金錢豹、豹貓、豬獾、青鼬等。這些都是舊大陸熱帶和亞熱帶的典型動物,也是秦嶺東南區和華南區所有的特產。據陜西省動物研究所2002年調查,森林公園有野生脊椎動物190種,隸屬28目72科。其中,獸類有6目23科69種,兩棲爬行類有4目11科32種,鳥類有14目31科74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對象的有20種。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5種(林麝、豹、云豹、金雕、黑鸛);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15種(大鯢、紅腹錦雞、鳶、紅隼、普通雕、斑頭鵂留鳥、灰林、長耳、黑熊、豺、水獺、小靈貓、鬣羚、斑羚);省重點保護動物50余種。種群數量相對較多的有斑羚、紅隼、錦雞、斑頭鵂留鳥等。

    1.2.2 野生動物景觀。茂密的森林中,各種獸類頻繁活動,敏捷的身影稍瞬即逝,僅留下蹤跡讓游客猜想。樹上,各種鳥類跳躍爭鳴,鳴聲婉轉,悅耳動聽。清澈的溪流中,魚翔淺底的景觀更是隨處可見,極具情趣,顏色鮮艷的錦雞,在林中幽徑休閑散步,見人不驚。近幾年來,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森林中的野生動物活動日趨頻繁,野生動物資源成為生物資源中一道亮麗的景觀。

    2 生物資源景觀保護措施

    2.1 植物資源景觀保護措施

    2.1.1 封山育林。對生態保護區和野生區實行封山,禁止牛羊進入,重點恢復建設景觀林。禁止附近村民在景區內放牧及樵采活動。

    2.1.2 森林防火。森林防火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具體措施:一是加強對游客關于森林防火的宣傳,提高游客的認識。二是加強防火隊伍建設,必須要建設一支技術過硬、反應快速的森林防火隊伍。三是嚴格野外用火,旅游旺季設立游客野炊專用點,由專人負責管理。其地點選擇以無環境污染、無火災隱患為標準。四是對森林進行重點防火保護,嚴禁在森林內或周圍隨意用火。五是加強防火設施建設。購置森林消防車1輛、風力滅火機15臺、滅火器40臺,分別安放在各種容易發生火災的建筑及景觀附近;購置護林防火通訊設備4臺(套);結合景觀亭建設,建立天竺山防火瞭望臺,在各景區制高點建瞭望臺4座,塔高25 m,為仿古建筑,派專人每日觀察火情。一塔多用,在以防火為主的功能條件下,可兼顧旅游功能,游客可登臨塔頂進行瞭望,一覽四周美景。

    2.1.3 森林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具體防治措施:一是為天敵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加強生物防治的力度。二是清理林內因病蟲害死亡的樹木,消滅傳染源,清潔森林環境。三是進行化學防治,注意所用化學藥品要符合有關規定,防止污染水源及環境。

    2.1.4 珍稀植物的保護與開發。公園范圍內及周邊分布著許多珍稀植物,為了有效地保護、開發公園周邊的珍稀植物,規劃建設珍稀植物繁育基地,規劃建設珍稀植物盆景生產基地3 hm2 [1]。

    2.2 野生動物保護措施

    “加強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是野生動物保護必須遵循的方針。為保護好野生動物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設立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牌。書寫宣傳文字,介紹野生動物,使游人了解、認識野生動物及其保護的重要性。二是禁止在公園內捕獵野生動物。旅游活動中不得進行對野生動物的追逐或其他行為的傷害。三是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宣傳,提高游客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野生動物。四是通過投食活動為野生動物繁衍與生存提供有利條件[4]。

    3 參考文獻

    [1] 黨維華,吳雅潔,崔金業.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植物景觀開發建設探討[J].陜西林業科技,2011(3):44-47.

    [2] 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系.陜西商洛地區地理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

    第3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現狀;保護措施

    1前言

    北方林業生態環境近些年來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這不僅僅嚴重影響到了其應用積極效用的發揮,同時也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因此,立足北方林業實際情況,轉變觀念,提升思想認識水平,努力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尤為關鍵。

    2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的現狀分析

    目前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問題:

    2.1理念的缺失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依然著眼于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尚且沒有完全樹立其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先進理念,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相關工作的展開,也不利于真正做好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其次就是法律監督的力度不同從現階段我國的立法情況來看,雖然也相繼出臺頒布了關于林業生態環境方面的法律,但是從總體情況來看,立法還是相對有限的,再加上在具體操作實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導致重開采輕保護和亂采濫罰等現象依然嚴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足,很容易導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進而對生態環境產生更加嚴重的破壞。

    2.2森林資源的驟減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北方森林的覆蓋率日趨降低,尤其是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對林木的實際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加上保護的立足不夠,導致可供開采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事實上,森林資源的驟減是會產生一系列危害的,例如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毀滅性破壞,湖泊富營養化的加快以及濕地面積的減少、濕地生態質量的降低等。

    2.3水土流失嚴重

    對森林資源過度開采的嚴重后果之一就是水土的流失。隨著水土流失現象的加劇,土壤的沙化現象也日趨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土壤的肥力持續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給林業的種植以及森林資源的恢復與保護增加了不小的困難。

    3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3.1要樹立先進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動的先導。政府及各級相關部門一定要及時轉變思想,提升認識水平,樹立先進的理念,充分意識到加快推進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然后加大宣傳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員參與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中來。

    3.2進一步加強對森林資源的有效管理

    對森林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培育是關系到能否加快實現森林面積擴大的關鍵所在。只有有了充足的森林資源保障,才能有效保證林業綠色屏障積極效用的發揮。為此,筆者建議,一定要明確林業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而且短期利益不顯著,但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做好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和管理。

    3.3爭取更大的資金支持

    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為此,政府部門以及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級企業,都要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不僅僅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而社會其它部門也要給予有力的資金支持,為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3.4逐步建立并且不斷完善良性的循環機制

    為了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效率,應該創建良性循環機制,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為實現森林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林業良性循環機制的重要途徑是做好林業補償工作,對于認真貫徹與落實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人群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人們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長遠角度來說,為了實現林業資源的良性循環發展,還應讓人們養成遵守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習慣,同時,將林業生態環境、水資源生態環境相結合,創建科學、統一的整體循環保護機制,以此加快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進程。

    3.5創建完善的林業開發體制

    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重視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相互協調,從長遠的角度,創建科學、完善的林業開發體制,創建新的國有林區專門管理部門,重點管理國有林區,在管理林業資源的同時,承擔出資人的職責,同時享有所有者的相應權益。通過開展林業分類經營,根據利用目的的不同對森林業進行分類,即商品林業與公益林業,分別創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經營機制以及管理機制,商品林業應實施企業化管理,公益林業應以政府投資為主,以此實現林業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4結語

    認清北方林業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利國利民的頭等要事,絕非政府或者某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需要大家的積極參與與支持。為此,筆者認為一定要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采取多種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北方林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用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作者:凌艷 單位:沈陽市蘇家屯區農業信息中心

    參考文獻:

    [1]謝國華.贛州市礦山生態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J].江西化工,2009,(3):144-146.

    第4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可持續發展

    1 森林資源管護措施的幾點意見

    1.1 建立和完善林業機制,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

    森林資源管護在機制建立方面可以從健全森林法制、加強林區管理;以法興林,切實抓好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深入村屯、副業點進行法律法規宣傳工作,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業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真正從源頭上做工作,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發展;加大對管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才能適應新時期護林工作的管理建設;大力發展林區后續產業,才能確保林區又好又快發展;以資源為依托,全力推進林業產業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確立并完善林業管理機制。對于下達的森林保護措施要采用各種辦法多方面進行宣傳,領導更是要以身作則,讓全民一起來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

    1.2 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并制定生態工程計劃

    在現代環境破壞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種重要自然資源的森林資源,我們要在利用它的同時也要考慮保護森林資源,還要制定并實施多項林業生態工程計劃,大力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大力開發以促進生態修復、提升森林資源儲備為母的生態工程項目??茖W合理的利用森林資源,合理采伐,砍伐過后也要及時更新,保證木材生長量和采伐量能夠達到基本平衡,并且要提高木材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和培育發展,還能對林木進行適度砍伐和選擇性砍伐,合適的開發利用森立所有資源。努力更新森林資源種類,科學封山造林,用最快的速度恢復和重建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在不斷擴大森林面積的同時,注重森林生態結構的改善和功能的增強。對森林資源保護,重點開展對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之間關系研究。要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并注意改善生態狀況,讓生態、經濟、環境三者之間能夠相對協調發展。

    對于不通地區也可實施不同辦法進行森林資源管護。例如,對濕地地區實施濕地保護工程,對濕地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濕地保護、恢復等措施,有效保護濕地資源?;蛘咴谄皆r區實施高標準農田林網綠化工程,提高農田防護功能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可以抓好退耕還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對于天然森林地區,要認真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重視集體林的管護,通過飛播造林、封山育林、公益林建設等措施,進一步管護發展天然林資源。也可以科學合理經營利用森林資源,發展多種經營方式,開發新產業。并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鞏固提高現有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切實保護好各地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1.3 多方面防護,預防森林火災

    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破壞性大的特點,能在旦夕之間把大片森林化為灰燼,甚至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嚴重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預防森林火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著手:一是建立防火隊伍,健全防火預案。根據上級有關指示精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森林防火撲火小組,并健全防火預案,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預案出動,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組織配合鄉鎮做好森林火災撲救工作,把森林火災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二是多方面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度。注意到各個重點作業點的宣傳,深入各地各戶進行貼心宣傳,對各群體對象,進行有針對性地宣傳,要堅決落實重點對象的監護措施,嚴防森林火災的發生。采取以上措施能夠增強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全民保護森林資源、參與森林防火事業的自覺性。三是明確責任,切實加強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的落實。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同心協力,求真務實,扎扎實實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最后,要加大可能引起森林火災的火源管理,嚴格禁止一切野外生火或者吸煙等行為。必要的生產用火要嚴經防火指揮部批準后,方可進行。未經批準擅自用火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對林內從事生產作業的單位和人員,必須統一組織,明確責任,預交防火抵押金,落實防火措施。

    2 結語

    科學技術的發展,能源是任何競爭最有代表性的標志,作為可以發展的森林資源,想要持續使用這種資源,就要自覺提高生態保護意識,樹立生態價值觀、生態道德觀、生態消費觀,科學合理的使用并發展森林資源,同步開拓其配套資源,讓人們生活的環境生態化。對于森林資源的管護不僅僅是要注意本文提到的幾點,更要從現實中不斷發生的狀況中總結經驗,讓森林資源成為有區別于其它資源的可再生資源。

    參考文獻

    第5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開發;合理性

    中圖分類號:F840.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64

    森林資源是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的自然資源相比,它具有自身獨特性,它與大氣資源和水資源聯系密切,森林資源得到良好的保護能夠對大氣系統進行很好的調節、防止水土流失,使生物生存的環境更加良好[1]。林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能夠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因而,必須重視對林業的保護和合理開發。

    1 森林資源的重要性

    1.1 森林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作為我國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國家的關注和重視,國家對其規劃和保護的力度也在增大。森林資源得到良好的保護是大氣資源、水土資源發展的重要保證,它對氣候的調整和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也起著重要作用,對整個生態環境都有著很大影響,尤其是對土地沙漠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治理作用更加突出。因而把森林資源放在自然資源的首位、國家進行重點關注和保護是為了滿足現實需要。

    1.2 森林產業發展是自然經濟發展的關鍵

    觀察分析我國經濟發展史,可以發現,林業的發展對自然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它是自然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林業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有力促使林業產品的生產、銷售,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因此,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不僅僅具有改善自然環境的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2 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措施

    2.1 加強森林防護工程的建設

    林業負責人應對森林進行及時的監測和排查,確保有害物質得到有效清理;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如,可以通過在森林中樹立溫馨提示牌、貼標語等行為提高人們的森林防火意識,減少安全隱患;還可以建立森林防火帶或防火墻、準備相關的滅火設備以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

    2.2 加強植樹造林工作的實施力度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和許多西方國家都有很大差距,在森林綠化方面的工作做的也不夠到位,力度遠遠不夠。所以,我們在加大對原有園林的保護力度時,也要積極開展植樹育林工作,增加我國的森林資源的基數[2]。

    林區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支持,要使造林工作順利進行,政府必須對其進行財力(如財政撥款)和政策(如健全的資源補償制度等)的雙重支持,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造林育林的活動中來。植樹造林是一個民生工程,對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因而,廣大的群眾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為綠化工做貢獻一分力量。

    2.3 城鄉綠色一體化建設

    更好地對區域進行規劃,保護和拓展生態用地,重點對城鄉道路進行綠化建設。增加城鄉的林業用地,加快建設合理規范的綠化建設,建設生態園林,并保證對林業進行保護,實現對城市觀光林、防護林等生態林區的建設目標。提高城市、鄉村的整體綠化率,全面的有計劃地建設一個多功能的綠色防護體系。

    3 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措施

    3.1 調整、完善林業發展結構

    要想使森林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必須要充分考慮當地森林資源的特點,針對其特點采用恰當的發展模式,調整林業發展的結構。現代林業產業的發展,要擺脫傳統的單一的森林資源利用模式,充分利用當地的森林資源特點,開發多元的林業經濟,和現代經濟發展接軌。如,制定重點突出的計劃,著力發展恢復時間短、經濟效益高的速生林;建立立體的林業發展模式,把加工和用材結合起來,豐富林業經濟類型,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2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進行發展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運用和發展,但是林業建設卻還一直停留在原來的科技基礎上,應該把現代的科技恰當地運用到林業的建設中,如,可以建立林業科研體系,通過試驗、示范、推廣等環節來加寬現代科技在林區發展中的運用范圍,促進林業進一步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對綠化林的檢查力度,保證森林的健康成長、提高森林的生產能力。

    3.3 穩健林業產業的發展進程

    相關森林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建設不完善、地方林業保護機構執法不嚴格,再加上一時利益的引誘使得一些企業或個人采用冒進的林業發展模式,這樣不僅不利于林業產業的長足發展,還造成了森林用地越來越少,綠地和林地不斷減少,水土流失等更加嚴重的后果。為了確保森林資源、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采用適度、適量發展的原則和穩健的發展理念,確定合理的發展結構,確保發展模式的規范化、合理化、長足化,形成完善的林業產業管理模式。

    3.4 建設生態林業保護和開發工程

    森林資源生態保護工程就是指根據生態學和林業管理的原理,合理科學規劃當地生態環境以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工程。林業生態保護工程比傳統的森林資源種植、經營技術的目的有更大的優越性。傳統的森林保護只是單純地為了提高森林的覆蓋率,使森林資源獲得長足發展,但生態林業保護工程卻是從全局考慮,致力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這樣的發展理念更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3]。

    4 小 結

    森林資源雖然屬于可再生資源,但是如果不對其進行充分的保護、科學合理的開發,它就會由可再生資源變為不可再生資源。我國森林資源不足,覆蓋率低的現狀決定我們必須重視森林培育保護問題,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不僅是一項產業還是一項公益事業,所以,這個過程不但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共同合作進行創新化經營,探索新型的林業發展道路,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眾都積極參與其中。

    在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開發過程中,既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履行監督管理職能,又需要群眾的全民參與,只有這樣,我們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合理開發的項目才能順利實施,真正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重統一。

    參考文獻

    [1] 劉文虹.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總結與反思[J].經濟研究導刊,2011(23).

    [2] 王利輝.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創新與實踐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7).

    第6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生態環境;和諧社會;森林資源保護

    引言

    當前,環境破壞問題已經被人們所重視,在保護環境過程中林業資源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從林業資源的管理建設出發,把建設生態和諧社會林業資源作為主要發展方面,進一步結合實際建設內容,積極分析實際情況,從而通過林業資源的合理保護,提高人們生活環境質量,下面以林業資源管理建設為內容,進一步明確在社會經濟發展前提下,建設生態和諧社會林業資源的重要性與策略。

    1森林資源在建設生態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性

    從森林資源建設方面看,林業資源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綠色資源,具有經濟性與生態性,同時,在我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更重要的是穩定社會環境,積極提高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發展水平。在生態林業建設方面,對林業資源應該進行有效保護,在保護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有效的循環,尤其在氣候方面,極大提高了森林資源的氣候調節效率,建設生態和諧社會過程中必然是從人們的居住安全方面考慮的,也同時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從積極意義上分析,不斷給人們帶來綠色生態屏障的同時,也為人們抵制沙塵暴與水土流失,做了非常大的貢獻。林業資源在生活中是一個天然的氧吧,空氣質量的改善也降低了空氣中污染物的含量,總之,林業資源建設過程中的生態和諧社會發展是和諧的,也是在不斷深化發展的,其重要性是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必須要給予重視。

    2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的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2.1建設生態和諧社會,森林資源保護中要做好各項審查工作

    重視監管能夠提高建設生態和諧社會能力,森林監管工作是做好林業資源建設的重要工作,作為相關的監管人員,必須要適當的進行合理處理,從各項資源審核方面入手,按照有效的制度流程,積極對林業資源進行整理,規定每個人都必須按規章進行土地資源管理,也要按一定的手續進行審批,從而提高林業資源管理效率,也盡量減少林業資源的再次被破壞,在一些不標準的利用資源方面,必須嚴格要求進行整改,從林業發展角度分析,也要積極處理與修復,力求把林業資源建設與實際的社會發展相結合,提高和諧發展水平。通過有效的管理杜絕部分違法亂紀現象,也使得森林資源保護變得更加輕松有效,在具體工作實施過程上也需要進一步分析,通過長期的、不斷的的總結提高管理水平。

    2.2堅持以生態和諧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進入21世紀以來,林業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突顯出來,變得越來越重要。森林資源是自然資源,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它為人類提供了理想的生態環境。森林不僅能為人類提供優美的自然景觀,也能凈化空氣、殺滅病菌、消減噪音、調節氣候。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也成為全社會對林業發展最迫切的需求?,F在這個時期是一個重大的轉型時期,林業從傳統的木材生產為導向的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以生態建設為目標的發展模式,這在林業發展史上是一個十分深刻的變革,現在整個社會都在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實施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必須提供全面的規范與保障,完善或建立林業法律制度。新的發展模式標志著林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個未來充滿無限希望,但任務又非常繁重的關鍵時期,發揮森林多種效益,開發森林旅游資源,必須把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防沙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等重要的生態建設任務,擺放在林業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的工作中把生態建設落到實處。

    2.3建立并完善林業重點工程

    首先,從各級鄉鎮來看,應該明確相關的退耕還林工程內容,力求通過控制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工作,積極進行林業工程建設,通過林業工程建設,也可以提高造林管理能力,對于抵御自然災害也有著重要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更要明確建設等相關舉措,積極對天然林資源進行保護,包括封林育林等措施,都是能夠提高林業保護與生態發展的,在進行林業工程建設上,也可以對村f的綠化工程進行有效分析,以自然資源的建設為主,積極從野生動物的保護角度分析,明確提高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發展林業工程的必要,從而進一步保證生物的多樣性,提高保護能力。

    2.4不斷完善林業基礎設施建設

    森林資源發展中,必須要重視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包括許多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必須要對基礎設施實施有效管理,從建設林業基礎設施角度分析,明確林業職工辦公條件,積極對林業的科學管理進行維護,從而提高林業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性??梢詷淞⑹痉饵c,同時配置電子設備,這樣在提高基礎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實現了動態監控,結合現代林業資源發展,林場應該提高管護站、森林公園派出所等機構管理能力,也要建立有效的林業調查機構與木材監測站,這樣是為了進一步促進資源管理效率,也進一步實現信息的有效統計,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林業資源管理能力,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和諧發展。這樣一來,在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的同時,也提高了保護能力,大大降低了林業資源被破壞率。

    結束語:

    森林資源屬于可再生的資源,是地球表面主要的生態主體,森林資源的旅游價值日益被人們所認識,但是恢復能力是有限的。目前人類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和破壞的速度已經大大超過了森林資源再生的速度,因此,各級部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開展森林資源綜合利用,制定合理的森林資源保護規劃,大力發展林區,發揮森林的經濟效益,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可以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是一項重大的恢復生態、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的工程,保護森林資源是一項艱巨的、長久的任務,我們一定要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我們以長久的精力來進行保護和發展,尤其是在和諧社會發展過程下,更應當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深入研究,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周永斌,殷有,匡闐,宋薇.生態文明建設時期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的發展機遇與戰略[J].中國林業教育,2009,03:31-33.

    [2]楊梅花.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以促進生態環境建設[J].綠色科技,2014,11:55-57.

    第7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 森林資源;特點;建議;遼寧丹東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5-0203-01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Dandong City

    YAN Shu-ming

    (Dandong Forestry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Dandong Liaoning 118000)

    Abstract The fores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water conservation,building harmonious h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were discuss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offer hel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s;Dandong Liaoning

    丹東市素有“遼東綠色屏障”之稱,是遼寧省的重點林區之一。全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占全省林地面積的14.54%;其中有林地面積96.1萬hm2(列全省第1位),森林蓄積量4 529.4萬m3(列全省第2位),森林覆蓋率65.9%(列全省第3位)。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17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級濕地保護區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4處、省級森林公園5處),保護面積達31.12萬hm2,豐富的資源給丹東市林業發展帶來了物質基礎。

    1 丹東市森林資源的主要特點

    1.1 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比重小

    全市有天然林面積66.79萬hm2(其中柞蠶場為12.67萬hm2,低質低效林分約13.33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66.7%;人工林33.4萬hm2,只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3.3%。這說明丹東市自然條件好,有著良好的天然更新環境,尤其是鄉土樹種更新能力較強,很容易自然更新成林。

    1.2 中、幼齡林比重大,林木蓄積量少,林分質量低

    丹東市雖然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林齡結構不合理。通過20多年的采伐生產,目前全市幼中林面積大、蓄積小,而成熟林則面積小、蓄積大。據統計,全市有近成熟林分僅有17.33萬hm2,占有林地面積18.04%,林地平均蓄積40.5 m3/hm2,低于東部山區47.55 m3/hm2的平均水平。

    1.3 公益林比重大,商品林比重小

    全市劃為國家公益林面積35.8萬hm2,劃為省級天然保護工程(地方公益林)31.13萬hm2,共計66.93萬hm2,占全市林業用地面積66.8%。商品林用地只有33.27萬hm2,占林業用地33.2%。根據國家分類經營區劃原則,公益林比例一般不超過35%,但由于丹東市天然林多,屬省“天?!惫こ讨攸c范圍,所以區劃的商品林比例只占1/3。

    2 加強森林資源建設的建議

    丹東市的森林資源有限,區位特殊,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著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森林資源的短期經濟利益與持續發展等諸多矛盾[1]。為使丹東市森林結構合理,森林生態功能穩定、高效,根據丹東市森林資源現狀,就今后林業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2.1 加強森林旅游資源的培育和利用

    全市現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17處,總面積31.13萬hm2,其中森林面積13.73萬hm2。這部分森林都是特殊管護的公益林,是封禁對象,在林木經營方面是高壓線。但它是打造丹東市旅游名城的自然基礎,是重要的旅游資源。目前由于該資源屬于條塊松散管理,缺少宏觀規劃、統一整合,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差、管理方式落后,導致景區知名度低、收入少、資源浪費。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加強對旅游業的宏觀管理,協調相關部門做好旅游資源整合工作[2]。

    2.2 調整指導思想,以適應丹東市森林資源發展要求

    發展森林資源是林業工作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工作[3],當前要緊緊圍繞林權制度改革、分類經營改革和實施分區突破戰略,調整指導思想,建立新機制,以適應丹東市森林資源發展的要求。一是明確樹立符合分類經營要求的發展森林資源的指導方針,根據主導利用目的,確立合適的林種樹種、營造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切實調整不利于發展森林資源經營的一些規定,做好山林延包定權發證工作,建立起能夠真正體現“誰造林、誰所有、誰受益”的機制,鼓勵全社會參與發展森林資源。

    2.3 加強生態資源管理,控制板栗經濟林發展面積

    板栗作為丹東市重要的經濟林資源,面積已達10萬hm2,是人工林面積1/3,但是產量僅3萬t。目前板栗的發展方式并非擴大面積,而是加強技術管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幾年有些縣(市)一直把蠶場改板栗林作為一項重大產業調整和生態建設內容,此種缺乏科學論證的做法應引起關注。因此,建議中南部山區蠶場改造板栗林要經過科學論證,進行合理規劃,采用封育和改造等綜合措施對蠶場進行治理,尤其是沙化蠶場改種板栗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2.4 堅持山區保護與開發并重原則,適度發展林地經濟

    林地經濟是森林禁伐后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經濟補充[4-5]。林地經濟如中草藥的發展必須遵循保護與利用并重的原則,進行科學規劃。對坡度25°以上及植被條件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特殊保護地區和重點保護地區,要禁止破壞植被的經營活動,限制開發利用[6];一般保護地區和天然商品林林地要合理開發利用。協調、監督林業、供銷、工商、科技、金融等部門行使好各自的服務職能,做好組織科技下鄉、農民技能培訓、組建行業協會和市場信息等服務工作。使林地經濟這一新興產業持續、協調、快速、健康地發展,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

    3 參考文獻

    [1] 于榮,沈夫鈞,張黎華,等.建立集體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體系初探[J].林業經濟,2010(5):37-40.

    [2] 張黎華,滕云龍,陳靜,等.丹東市林業資源存在的問題及保護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2):159.

    [3] 陳靜,滕云龍,張黎華.丹東市退耕還林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5):211.

    [4] 郭保香.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發展歷程、問題及對策研究[J].林業經濟,2010(8):88-91.

    第8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關鍵詞:南城;森林資源;保護

    1地理位置概況

    達州市南城是達州市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達川區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還是川東北重要的物流中心、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它地處達州市主城區南部,大巴山南麓,洲河南岸,轄翠屏街道、三里坪街道2個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6250hm2,總人口22萬,人口密度3520人/hm2。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98%以上、規劃區綠化率達98%以上、人均公共綠地9m2以上。

    2森林資源概況

    2.1森林資源總面積

    南城現有森林資源總面積1327.74hm2,占幅員面積的21.24%,人均面積60.38m2。其中:按森林類別劃分國家級公益林1200.74hm2,占森林總面積的90.43%;商品林127.00hm2,占森林總面積的9.57%。按林木權屬劃分集體林1315.61hm2,占森林總面積的99.09%;國有林12.13hm2,占森林總面積的0.91%。按樹種劃分馬尾松606.40hm2,占森林總面積的45.67%;柏木618.74hm2,占森林總面積的46.60%;楓香、楓楊等闊葉樹種127.2hm2,占森林總面積的9.58%;柑桔等經濟林樹種12.93hm2,占森林總面積的0.98%。

    2.2森林資源總蓄積

    南城森林資源總蓄積73235.39m3,平均11.72m3/m2。其中:按森林類別劃分公益林67117.25m3、占森林總蓄積的91.65%,商品林6118.14m3,占森林總蓄積的8.35%。按權屬劃分集體林72470.99m3,占森林總蓄積的98.96%;國有林764.40m3,占森林總蓄積的1.04%。按樹種劃分馬尾松34578.40m3,占森林總蓄積的47.22%;柏木33943.79m3,占森林總蓄積的46.35%;楓香、楓楊等闊葉樹種4713.2m3,占森林總蓄積的6.43%。

    2.3森林資源分布概況

    2.3.1翠屏街道辦事處?,F有森林資源面積688.93hm2,占南城幅員面積的11.02%,翠屏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的21.01%?,F有森林資源蓄積36023.20m3,占南城森林資源總蓄積的49.19%。其中林木資源均為集體林;公益林和商品林面積比為9.0:0.8,蓄積比為9.6:0.4;馬尾松、柏木、楓楊等樹種面積比為3.6:5.8:0.6,蓄積比為3.6:5.9:0.5。

    2.3.2三里坪街道辦事處?,F有森林資源面積638.81hm2,占南城幅員面積的10.22%、三里坪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的21.5%?,F有森林資源蓄積37212.19m3,占南城森林資源總蓄積的50.81%。其中:公益林和商品林面積比為8.9:1.1,蓄積比為8.8:1.2;集體林和國有林面積比為9.8:0.2,蓄積比為9.8:0.2;馬尾松、柏木、楓香等樹種面積比為5.6:3.4:1.0,蓄積比為5.8:3.4:0.8。

    3保護南城森林資源的重大意義

    3.1城市建設的需要

    隨著城市擴容、人口劇增、汽車、電子產品等設施設備將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和噪聲。南城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據測定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公園或片林可降低噪聲5~40dB,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dB。故城市建設需要森林。

    3.2應對化工園區污染的需要

    達州市經濟開發區與南城相連。園區在生產化工產品的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液及大量粉塵。據測定,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森林中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同時樹葉可吸附大氣中懸浮的顆粒物,提高空氣質量,還可通過樹葉反射、折射、吸收光波,起到降低氣溫,減少熱效應的作用。故森林是應對城市污染的長效廉價手段。

    3.3改善人居環境的需要

    森林除提供木材及林副產品外,還具有提供自然景觀的功能。森林公園、游憩廣場、農家樂、聚居地等場所缺失了森林或林木,將逐漸變成荒涼的無人之地。故森林是改善人居環境的需要。

    4保護措施

    4.1政策保護

    城市森林是城市綠色的“肺”,具有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形象的功能。政府要將保護城市森林資源納入地方性法規,要制定城市森林規劃方案,落實相關責任,按照城市森林歸屬管理的原則,將城市森林劃歸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對管護責任不落實或管護責任差的應當追究相關單位責任人的相關責任。堅決杜絕在城市建設中隨意或人為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堅決執行凡占必補的原則。

    4.2合理化樹種結構

    現有森林樹種以馬尾松、柏木等針葉樹種為主,要結合造林綠化工程,合理化配置樹種,形成喬灌草、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的相結合的立體配置模式,有效地提高森林植被的森林生態效益的最大化發揮。

    4.3改善分布不均

    目前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翠屏片區,樹種以柏木為主。翠屏片區處于達州市經濟開發區、南城和達州市中間的三角地帶,內有火峰山市級森林公園,可結合城市風貌打造和公園自身建設,大力營造城市綠化樹種,增加森林面積。三里坪片區位于城鄉結合部雷音鋪山系,內有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發展空間大,在該區域可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經果林等闊葉樹,同時結合森林公園建設,加大森林景觀的培育。

    4.4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向上爭取林業項目資金;二是爭取三農整合項目資金;三是引進社會資金;四是爭取政府投入資金。通過社會、部門和政府資金的投入,拓寬融資渠道,為保護好南城森林資源提供資金保障。

    第9篇:森林資源保護措施范文

    第一條為了使我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下簡稱“天保工程”)森林資源管護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使天然林資源保護措施落到實處,根據《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森林管護管理辦法》和《湖北省竹山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管護單位指我縣納入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范圍的單位,即鄉鎮管護站、國有林場等。

    第三條在工程區內,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自用材(含培植材)、薪炭材及經過核準的速生豐產人工林等森林資源消耗外,嚴格禁止其它森林資源消耗。

    第四條工程建設確需用材的必須向有關部門申報,經核實批準后,方可按要求采伐。隱瞞虛報或不按要求采伐的,按《森林法》有關條款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條凡禁伐區的森林、灌木林、未成林幼林及限伐區內的森林和部分灌木林,商品林區的部分有林地被列為管護對象。包括:國有林、集體林、個體林的森林、灌木林、未成林幼林及其中有益生物。

    第二章管護組織

    第六條根據工程區內林地權屬關系,森林分布及地域特點,可分不同情況,采取以下方式,實行屬地管理:

    國有林管護以原有單位競爭上崗的職工為主。以管護所為基本單位,建立精干的森林專業管護隊伍。以劃定的管護區域為責任區。采取責任區負責制或個人承包方式進行管護。以層層簽訂責任狀的形式,將管護責任和管護費用落實到責任區或個人。

    集體林(含個體林)管護以林業工作站和森工企業分流的職工為主,以專職或兼職農民護林員骨干,劃分森林管護責任區,以個體承包方式,采用簽訂承包合同的形式,確定其承包期限,將管護責任和費用直接落實到個人,或承包給其他農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管護。

    原則上對位于遠山,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林地封山設卡進行管護;對于近山、交通較為便利,人口稠密,林農交錯的林地,采取劃分森林管護責任區,以個體承包方式進行管護。

    在管護責任區內,提倡并盡可能推行個體承包經營管護,鼓勵承包者合理開發利用林下資源,發展多種經營。

    第七條加強天然林資源管護站、所的建設。

    第八條管護網絡設置應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布局合理,相互銜接,不留空檔,不留死角,又不重復設置。以責任狀和合同確定的管護區域劃定責任區。做到明確責任界限,設立固定界標。各責任區做到嚴防嚴守,密切配合,加強聯管聯防。

    第九條管護站、所的設立以及人員編制,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和鄉鎮及林場實際情況,結合轉產分流,發展多種經營的需要,由縣林業局確定。定編人員按每人管護3500—4500畝面積測算。

    第十條管護所設所長1人及管護人員若干名,管護站設站長1人及管護人員若干名。其他管護人員人數根據面積需要確定,并相應核定基本管護費用。

    第十一條管護站、所負責人和主要崗位工作人員應具有中專或高中以上文化水平,通過考試、考核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并取得崗位合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一般管護人員除要具備較好的身體素質外,也要通過相應的考試、考核和雙向選擇,擇優上崗。從而建立起一支素質高、責任心強,本領過硬的森林管護隊伍。

    第十二條在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的基礎上,根據各林場、鄉鎮森林資源分布、林分結構、生態地理位置等因素,將每個林場、鄉(鎮)劃分為若干個管護片,每個管護片又可劃分成若干個責任區(或地塊)。層層簽訂責任狀或管護承包合同,將責任逐級落實,最終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人頭。

    第十三條各實施單位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貫徹《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實施天保工程的方針、政策。

    第十四條各實施單位的管護制度要以《鄉規民約》、《護林公約》等形式,制作標準的宣傳牌,公之于眾。讓大家都知道禁伐區的范圍和限伐區的界限,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共同保護好天然林。

    第三章管護責任制

    第十五條各實施單位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盡快建立健全管護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及其他各項管理制度,并把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各站、所或承包人。

    第十六條主要領導負責本轄區內天保工程資源管護的全面工作,并負總責;分管領導負責資源管護、森林防火及監測,森林病蟲害防治及監測,科技推廣與應用以及資源環保監測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配合主要領導搞好各項工作,不得相互推諉。第十七條建立健全管護責任制。依法管護轄區的森林、林地,制止一切破壞森林資源的活動。天然林管護的責任主要是:

    一、防止偷砍盜伐、亂砍濫伐、超限額采伐、伐薪燒炭,毀林采種,違規采脂、剝皮,過度修枝等毀壞林木以及亂采濫挖藥材和其它破壞森林植被,非法收購林木及其它木制產品的行為。在禁伐區,禁止一切采伐、采挖、放牧等活動;在限伐區,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數量,禁止實施皆伐作業。

    二、加強林地管理,防止毀林開墾,退耕復墾,林下亂采濫挖以及違法征、占用林地等各種破壞、侵占林地的行為。

    三、加強森林防火管理,嚴管野外用火,做好火源控制,積極預防和及時撲救森林火災。嚴格按照《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條例》的規定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四、加強植物檢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做好森林病蟲害和鼠害的監測、預防。

    五、堅持巡山查山,發現有森林火災或林業違法事件迅速報告有關部門。

    六、嚴格控制進入管護區的人員,加強對管護區內從事經營活動的人員管理,做好宣傳教育,強化其森林保護意識,防止發生侵害森林資源的行為。

    七、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嚴防亂捕濫獵。嚴禁非法獵捕野生動物和非法收購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

    八、積極協助、配合林政、公安等相關部門處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或經營權的爭議,查處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九、負責本轄區經營活動,管護活動等情況記載,建立管護檔案,整理統計資料,及時上報。

    第十八條管護責任要有量化指標,內容具體,操作性強。要充分體現依法管護,按章辦事。做到責任明確,獎懲分明。將管護者利益與管護成效掛起鉤來。

    第十九條對珍稀野生植物和有特種保護價值的樹木以及林木良種資源,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對古、大、稀、奇林木樹種要掛牌登記、建檔、立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砍伐和毀壞。

    第二十條天保工程的護林公約牌、宣傳牌、界標等標志牌由林業局統一規劃設計。設立的標志牌任何人不得擅自變動和毀滅。

    第四章監督與檢查

    第二十一條縣林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對實施單位森林管護成效進行監督和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㈠管護責任的落實情況;

    ㈡管護任務完成情況及成效;

    ㈢管護設施建設和完成情況;

    ㈣管護檔案建立和管理情況;

    ㈤管護資金的使用及管理情況;

    ㈥管護報酬及獎懲措施兌現情況。

    第二十二條實施單位應將自查的結果,作為對森林管護承包單位和個人支付管護經費和報酬的主要依據;縣林業主管部門的復查結果,作為對實施單位年度森林管護費提出調整和安排意見的依據。

    第五章獎懲措施

    第二十三條實施單位要對森林管護成效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認真總結森林管護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管護措施。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夜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欧美成人a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区视频爽爽爽爽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成人免费小视频| 免看**一片成人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