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奔騰年代影評范文

    奔騰年代影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奔騰年代影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奔騰年代影評

    第1篇:奔騰年代影評范文

    [關鍵詞] 基調色彩;電影;主題;情感

    ド彩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意義是舉世公認的,昆汀在拍攝《殺死比爾》系列時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如果失去打斗場面那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我猜《殺死比爾》更像一部B級電影”。喬爾也講過“毫無疑問,色彩是一部電影的靈魂”。色彩之于電影的巨大作用使得電影導演越發不滿足于色彩在電影情節中的平淡運用,他們謀求一種“能夠穿插于整部電影的,時刻左右電影走向的廣泛性色彩的深入引用[1]”。在這種情況下,基調色彩開始在各類影片中出現并迅速推廣。

    ス賾諢調色彩,法國導演界巨擘呂克貝松有相當精確的定義,他說基調色彩即是“游離于整部影片,無時無刻不對電影情節的推進和觀眾的觀看心理產生影響的,充斥于大量畫面和情節的色彩”。呂克貝松的話不僅給了電影基調色彩以界定,實際上也說明了基調色彩在電影中的基本作用,那就是塑造情感基調,提升氛圍感染力。

    ツ敲,基調色彩是如何在電影中發揮其作用,又在哪些方面對電影主題的表達深化起到了其他元素難以比擬的作用的呢?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對于進一步引導我們對電影基調色彩的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亦將結合成功以及失敗運用電影基調色彩的案例,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ヒ弧⒂造氛圍,渲染環境

    ネ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其效果往往會大相徑庭。而正是由于此,影片為了更好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感染觀眾,一個與電影主題相協調的環境和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豆硭畠挫`》《活死人黎明》等等恐怖影片,如果讓故事發生在寬敞明亮且人頭攢動的都市廣場,我們幾乎很難想象這些影片會變成什么樣[2]。

    ピ謨造氛圍,渲染環境這方面,基調色彩有非常獨到的作用。因為人對于特定的色彩有特定的感受和意識。比如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高貴的象征意義,而青山綠水也往往能使人心曠神怡。

    フ乓漳鋇摹隊⑿邸肥且徊砍曬υ擻沒調色彩營造電影環境的作品,《英雄》的基調顏色由紅、綠、白三色組成,在一般的敘事和人物交流環節,電影的基調色彩是白色,白色能給人純潔高尚的感覺,表現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凈化。在習字和練劍等場景中,電影從服裝、背景到人物使用的馬匹、刀劍,都大量運用了白色,讓觀眾深深地感覺到了中國傳統武俠的那份豁達與開闊的胸襟。同時因是具有東方傳統色彩的武俠片,導演刻意營造出山水畫般的灰白畫面,傳達給觀眾有如中國水墨畫般的優美意境。而在激烈的打斗場景中,基調色彩又換成了鮮艷的紅色,電影中人物鮮紅的漢服和背景中鮮紅的楓葉都渲染了一種動感和殺氣,這使得武打場景得到了很好的渲染?!队⑿邸愤\用大量的動作場面的目的并不是奪人性命,更多地體現的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武俠的“中國文人式武俠”。由此,正如張藝謀所言,《英雄》的動作場面“要在激烈的打斗中讓觀眾體會到美感和中華武術的藝術以及武士的儒雅”。為此,影片在大量的動作場面中使用了綠色這一基調色彩,無論是靜如鏡面的湖水,抑或是竹林里白衣人的飛躍打斗,背景所呈現出的竹林背景,大量的翠綠讓人記憶深刻。影評家陳曉云說“在中國,竹林長久以來被士大夫賦予君子的象征,如宋畫家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所以在此綠色的竹子具有君子與文人的道德象征意義[3]?!倍谡坑捌鞘冀K貫穿了充滿個性化的基調色彩,并且這種基調色彩對故事場景的烘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基調色彩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能起到一定的修飾作用。比如張曼玉在其間塑造的飛雪形象,從紅色的冷艷、綠色的浪漫、藍色的質樸到最后白色的傷心,也是通過色彩的變換,完成其心理個性的發展過程。

    サ纈啊痘仆戀亍吩擻沒調色彩方面也頗為出色,影片為了表現黃土高原的厚重,在大量拍攝黃土高坡鏡頭之余,使用了黃色這一基調色彩,奔騰的黃河、黃色的窯洞、黃色的皮膚,讓人在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了那份壓抑的環境對人的控制和包圍,讓人有沖破這無邊無盡的黃土高原去尋找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張藝謀在《就拍這塊土》這篇文章里提到了他拍攝《黃土地》的色彩和畫面理念,那就是“設色取濃郁,不取清淡,構圖取單純,不取繁復”。為了達到完美的全方位的黃色基調色彩,電影頗費心思地挑選冬季拍攝,排除綠色,突出黃色,“使大塊黃土地占據畫面主面積[4]”。電影中有關黃土地、黃河的特寫空鏡頭比比皆是,于是,無邊無盡的黃土高原對人命運的束縛和帶來的迷惘被“漫天的黃”刻畫得入木三分。

    ビ胛薇呶蘧〉幕仆戀匭緯啥員鵲,是個人的渺小,為此,電影在表現人物命運時又使用了灰白這一基調色彩,大量運用空鏡頭,仰視漫漫的天空,俯瞰無邊無際的黃土高原。天,沒有一點藍色的灰蒙蒙;黃土地之間的溝壑,沒有一點綠色,也是灰蒙蒙。這種對于黃土地的氛圍渲染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命運,完美地體現人物的渺小和暗淡。但是當這兩種色彩在電影的后半部分發生碰撞時,又一瞬間展現了人物與命運的抗爭。

    ザ、表現情感,引導心理

    ト宋鍇楦械謀硐趾凸壑諦睦淼牟蹲匠了借助演員對人物內涵的深刻把握之外,基調色彩的成功運用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這方面有幾部電影不可不提,因為它們都是非常大膽地在整部影片中僅使用一種或少量幾種基調色彩來完美而細膩地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捕捉觀眾的心理。

    ハ壤純純礎蹲鋃穸際小泛汀緞戀呂彰單》。這兩部電影在運用基調色彩方面的手法非常相似,都是以簡單的黑白作為整部影片的基調色彩,在部分細節處穿插了鮮艷的紅色?!缎恋吕彰麊巍肥窃诓噬捌⑿械?a href="http://www.shiyuli.com/haowen/19392.html" target="_blank">年代采用黑白拍攝的大膽嘗試之作,一開始并不被專業影評人看好,他們認為“很難想象現在還有人愿意浪費他們的時間去觀看一部色彩退化到幾十年前水平的影片①”。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部電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黑色的基調色彩讓觀眾在整部影片的觀賞過程中心理狀態極為壓抑,而且黑色完美地展現了法西斯的黑暗、罪惡和冷酷無情,而當集中營中受害者出現時,黑色的渲染對刻畫他們的無助和絕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ァ蹲鋃穸際小犯謀嘧醞名漫畫,電影旨在反思當代都市社會人們精神的空虛與無助,信仰的缺失。與《辛德勒名單》略有不同的是,影片在黑白兩種基調色彩的處理上,加大了二者的對比度,使得環境更加黑暗,人物的面部更加蒼白。一張張白得沒有血色的臉也讓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精神空虛下人類的無助和麻木。而電影中的血液,影片又使用了鮮艷的紅色,鮮艷的紅色在黑白背景的襯托下是如此的醒目,以至于凡是看過《罪惡都市》的觀眾對影片中出現血液的場景都過目不忘。只是幾滴血,但它給觀眾的視覺沖擊遠比《群尸玩過界》中動用幾卡車血漿來得深入和含蓄。在黑白基調色彩襯托下的鮮紅將剝奪生命的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

    ト、彰顯主題,象征暗示

    サ纈暗鬧魈餿綣沒有很好的引導,有時觀眾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基調色彩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的提升。由于色彩使人產生的感覺是相似的,而基調色彩大量、廣泛、持續地使用某種色彩,將使得這些心理感受放大,最終影響到觀眾的心理,有意識地將他們向電影主題的方向引導。

    ァ兌黃漆黑》在這方面做過大膽的嘗試,電影的主題很簡單,就是讓人產生迷惘和恐懼不安,為此,影片從頭到尾緊扣片名,只使用了一種基調色彩――黑色。黑色包裹了整部影片,其他顏色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計。在這部電影中,觀眾幾乎只能透過微弱的燈光來觀看影片中的一切事物,隨處可見的怪物時刻發出恐怖的嘶吼,還有充斥的各種不知名的聲音,由于黑色的壓抑和不可見,觀眾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出現何種危險。影片到最后也沒有出現任何一頭怪物的形象,但是就是這貫穿影片的黑和當中微弱的燈光,使觀眾的神經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而整部影片更被美國影評會評為2004年“最另類最成功的恐怖片”。

    ピ謖夥矯,《千里走單騎》也表現不俗,為了表現那種清新、純凈又濃厚的父子情,影片廣泛地使用了白化的藍作為基調色彩,有大量展現原生態天空的鏡頭,藍色的無限空間感和白色的純凈清爽感,對電影父子情主題的表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ピ諳笳饕庖宸矯,轟動國際影壇的《紅、白、藍》三部曲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藍色象征著自由,白色象征著平等,紅色象征著博愛。三部影片分別以這三種顏色作為基本色調,圍繞著自由、平等、博愛這三種理念展開,依次闡述了三個主題。

    ァ獨丁方藍作為基調色彩是取了“藍”的廣博、浩瀚之意,藍色的海洋孕育了無數的生命,藍色的海洋更代表著自由與生機?!端{》的色彩渲染都是為了完美地詮釋自由。在整部影片中,藍色的象征意義很大程度上由法國國旗上的大自由,細化到了每個人心中的“小自由”。影片女主角因丈夫和女兒的離去無法擺脫心理陰影,雖然她努力淡忘,但是每一個細節都還是會激起她感情的波瀾。直到她見到了丈夫的情人并和她和解之后,才逐漸望見了自由。在這里,導演安排了很巧妙的畫面,女主角回到家時,看到一串掛著藍色水晶的風鈴,陽光透過水晶把一塊小小的藍色光斑投在女主角臉上,藍色在這里發揮了充分的象征意義,深刻地揭示了女主角尋求自由的渴望和意愿。這是一個極具想象力的細節,很簡單,卻很有深意。《藍》運用藍作為基調色彩,表現和象征自由,安靜唯美地突出了一種暗潮的力量,通過色彩來讓觀眾體會、品味這些細節。

    ザ在這方面,《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表現卻差強人意,《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主題是沉重而壓抑的,旨在體現權利、欲望對人性的摧殘。然而整部電影卻缺乏一個基調色彩來控制和引導這種主題,大片的金光燦爛和金碧輝煌將電影的主題和觀眾隔閡起來?!都~約影評》說“從未見過他(張藝謀)色彩如此混亂的作品”。《芝加哥時報》專欄影評人員也說“這部電影是可以成功的,用壓抑的顏色作為基調色彩我相信更能由金碧輝煌反襯出皇室內的齷齪、黑暗與壓抑。而壓抑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主題,越是金光四射,越是陰暗壓抑,華麗色彩和黑暗基調顏色的配合越能夠很好地描述那個王朝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p>

    ニ?、?語

    セ調色彩的美學意義和象征意義是不容忽視的,電影情節的推動和主題的表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需要色彩的配合和引導。而基調色彩,能夠整合影片的所有色彩,給整部電影的基本情調和環境塑造打下基礎。對影片中基調色彩的研究和把握,應當引起電影工作者的重視,使得我們對色彩的運用更加合理而深入。

    注釋:

    ア 出自《紐約影評》。

    [參考文獻]

    [1] 陳曉云.電影學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 段曉明.從影視色彩的運用,看影視創作的審美取向[J].美與時代,2005(06).

    [3] 宋杰.談談電影中的基調色彩[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第2篇:奔騰年代影評范文

    [關鍵詞] 審美視閾;西部電影;傳統文化;生命意識;悲劇性

    在中國電影史上,以反映西部生命情懷為題材的西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中國電影的新秀。這些電影講述的故事不只屬于貧窮,也不只屬于荒涼,它也敘寫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從蘊藏中華民族幾千年古老文明的《黃土地》,到為了生命而抗爭的《老井》,再到怎樣抗拒命運的《人生》等影片,它們既展示了西部人的情懷,也飽含著深刻的思考。從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數千年古老中國與現代中國的滄桑與歷史中生命個體的沉湎。

    一、西部電影及其悲劇性

    1984年3月,影評家鐘惦棐在西安電影制片廠提出了“立足大西北,開拓新型的‘西部片’”的理論倡導,一時間在電影創作界和理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從而成為西部電影真正誕生的理論源頭。由此,中國的西部電影從萌芽中開始走向成熟,一些電影創作者和評論家開始對西部電影做內在的挖掘。在理論的指導和實踐中,西部電影藝術趨向一種明朗化和自覺化。

    《人生》《默默的小理河》等影片的出世,不僅給觀眾展示了西部鄉土文化和當代生活的矛盾,也從新的角度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了一次沖擊。1985年,根據賈平凹的小說《雞窩洼人家》改編的《野山》,田壯壯拍攝了《盜馬賊》。1986年,拍攝了《盲流》《兩對半》《黃河在這里轉了個彎》等影片,不論從影片的創作水平來看,還是主題意蘊來看,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顯示出了新一代導演的敘事風格和電影表現手法。

    綜觀這些影片,它們在題材、內容和風格技巧上都有深刻的主題和寬廣的包容性,真實地反映了西部人民的生活。每部影片都有不同的創作背景和影像意義,大都以表現人物復雜的性格沖突,表現了人在命運面前的選擇,而這樣的選擇里透出了幾許悲涼、幾許悲壯。

    西部電影融合了西部人的主體意識和西部的自然景物,使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既來自于西部獨特而豐富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性格、民族習俗風情,同樣還有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這里交揉著復雜的人類自我與社會本我的相互關聯。正是這些元素的存在,才創造了中國電影藝術的美,也是成就西部電影的重要因素。

    二、情結,解構的真實

    電影藝術作為文化的審美形態,是文化的精粹表征。在西部電影里,首先感覺到的是西部自然環境給人的視覺沖擊,再就是隱藏于主題中對傳統文化、生命意識的贊美與批判。這樣的架構組成了電影的悲劇性情結,也使它的藝術成分更加真實,悲劇氣氛更加濃重而又符合情理。在這樣的環境下,矛盾體的相互碰撞結出了果實。下面結合作品與主題傾向作深入的解構。

    (一)人與自然

    茫茫無際的大戈壁,萬馬奔騰的大草原,還有廣袤的沙漠等,這些自然景物不僅表現出獨有的雄渾、悲壯和崇高,也包孕了豐富的人的靈魂意象。這既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我們民族千百年來精神的冶煉。人與自然是無法分割的,西部電影正是捕捉住了這一獨特的人文景致,創造了電影世界里視覺上的美感。

    電影藝術家們正是借助了這種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自然物像,節省了更多需要用影像畫面要表現的東西,這種情景與人物性格的巧妙對稱,顯出了不一般的電影表現,也創造了視覺上的沖擊和感染力。再加上局部景色的單調描寫,電影整體的悲劇性成分更加真實自然。

    影片《黃土地》中有個這樣一個場景:深厚的黃土地占據了極大部分畫面,上面只有一線天空,在高高的地平線上,三個種地人在默默地耕耘著。人在這個視覺大環境里,顯得十分的渺小,而且被天和地擠壓著,顯得很壓抑,也十分沉重。這是一個用客觀的自然物景表現主觀意識的一幕。客觀上,它是一個簡單的種田場面,而實際上則表現了我們民族與黃土地之間的歷史性思考。一方面,人們生活在這塊豐厚的土地上,感到了踏實,也有很強的依賴感,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同樣,它也代表著一種硬朗、樸實、勤勞、勇敢的文化精神,正是由于這種民族氣概的精神延伸著我們民族的文明。另一方面,它也成為一種沉重的包袱,讓生活在這里的人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在傳統道德和文化羈絆的陰影下無法掙脫。

    這些景物都以一種西部獨有的風姿特色和造型形象展現,它那不加雕琢的原生態的樸實、凝重、淳厚,它不僅創造了影片的視覺美,也承載了藝術家對影片中人物和情節的縱深發展。無怪乎導演陳凱歌說:“我認為西部是我國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就是要溯本求源尋找自己民族的根。在經濟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找出一個民族觀念形態上的歷史繼承。”①這是一個記號的印證。

    (二)傳統文化的折射

    1傳統與反傳統

    傳統就是指被保存在某一人、某一群體中,并為后代所運用的文化形式。傳統不是通過生物學上的遺傳來延續,而是通過社會歷史所溝通的文化渠道來延續。

    電影是表征文化的藝術手段,自然也離不開文化的土壤。作為80年代崛起的西部影片之所以能夠引起市場極大反響,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傳統文化的熏陶。傳統文化對于電影的作用,自然就形成了電影的一個哲學問題。對于怎樣去解構文化的傳統,還是傳統文化,這的確也是個十分沉重的問題。我覺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應該追本溯源,在今天看來,我們必須批判地繼承。西部電影正是借助于時代的意識要求,并充分挖掘歷史文化之根的深刻反思。這里包含了對傳統文化的褒揚,也穿插了濃重的批判意識。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陳凱歌,無疑是表現這種傳統的高手。古老的信天游、麻木的臉龐、窯洞、木頭魚、嗩吶、花轎,這些都是有形的傳統文化的載體。影片《盜馬賊》中關于藏族文化的展示也是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傳統文化的影子,都是和導演有意識的創作聯系在一起的,它既是傳統文化的延伸物,也在一定層次上推動了影片的矛盾沖突。我們歌詠這種文化的燦爛,也不能忘卻它摧殘人性的文化郁結。

    2代表影片中的悲劇性

    西部電影中表現的傳統文化都和我們的民族文化分不開,無論是表現還是批判,都有深刻的時代性。創作者試圖以全新的藝術思維和全新的電影語言表達著自己對傳統的反叛,它以寬闊的歷史眼光和深刻的哲學意識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重新的認識和評價。

    《紅高粱》:在張藝謀的電影創作序列中,《紅高粱》里的“顛轎”和“釀酒”、《菊豆》里的“印染”和“擋棺”、《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的“捶腳”和“點燈”以及《英雄》里的“劍道”和“書法”等都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意蘊。這些電影在表現反傳統中都顯出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感。

    張藝謀的文化意識沒有媚俗,卻包含著深刻的民族性。張藝謀眼里的中國文化,與其說是幾千年來中國歷史的抽象載體,不如說是眾多民俗和儀式的具體感知。尤其當這種具體感知跟導演的影像激情和商業策略相結合,便使張藝謀電影里的中國文化呈現為既令外國人神往又令中國人迷惑的奇異景觀。

    在電影的敘述中,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樣,《老井》在表現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的同時,也帶著更多的現代批判意識,正是這些造就了影片的悲劇性情調,更成就了電影藝術的深沉內涵。

    (三)人性與生命意識

    在西方社會,表現人性,追求一種自由、平等是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運動時的主題。表現一種鮮活的人性,也凝聚了西部電影的情結。同樣,電影文化的主題是與人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人”蘊涵了生命意識的層面。由于西部背景文化的深厚,那么關注人應該是當時文學的表現形式。于是“尋根文學”“反思文學”開始關注人的命運,這無疑給剛剛從一段歷史中走出并在尋覓方向的中國電影開啟了一扇門。在與生命意識的直接對話中,人與命運的抗爭表現得最為突出,也是構成西部電影整體悲劇的內在情結。

    影片《紅高粱》描寫了一群“敢愛敢恨敢生敢死”的人,恢復了人的本來面目,贊頌了生命意識,不壓抑人的本性。張藝謀感到中國人活得太累了,中國人種的退化,他說:“你把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往腳下踩也罷,捧上天也罷,在批判繼承中重新確立自我也罷,你的生命狀態首先得熱起來,活起來,旺盛起來,要敢愛敢恨。不能一肚子文化,自己卻活得越來越疲軟。”“《紅高粱》實際上是我們創造的一個理想的精神世界?!雹谠谶@部影片中,患麻風病的李大頭、土匪禿三炮和日本鬼子都成為一種象征,是壓抑生命、壓抑人性的力量,與他們的斗爭實際是人性與獸性的搏斗,影片最后,這些普通老百姓與日本鬼子的拼搏,不是一般的復仇,而是“體現了生命本身的不屈的精神”③。

    可見,對人生自我生命意識的謳歌與贊美是出自于創作者本身的,也折射出藝術家們對當時所處的環境的深刻反思。

    悲劇渲染的是一種情調,而這種情調則是高亢的,如英雄的死。人與命運的抗爭是造就悲劇的一個永恒的基調。生活是復雜的,它包容著我們的生與死,理想與現實。然而,正是這種不斷的人的本體與命運的抗爭,造就了英雄和電影藝術的悲劇性效果。尼采在論悲劇時有這樣一段話:“人生是一個美麗的夢,是一種審美的陶醉??墒?,科學卻要戳穿這個夢,道德要禁止這種陶醉。所以審美的人生態度是與科學的人生態度、倫理的人生態度相對立的,人生審美的必要性,正出自人生的這種悲劇性。凡是深刻了解人生悲劇性的人,若要不是走向出世的超脫或玩世不恭的輕浮,就是向藝術求歸宿?!?/p>

    在影片《人生》中,探索人的生命存在與內在精神達到了一個的境界。高加林充滿青春的騷動與心靈的震顫,體現出現代人對世界發出的生命喧囂。人的生命存在與自身精神滲透著哲學的、文化的意義。高加林渴望生存,不顧父輩的閱世勸誡,離開祖輩賴以生息的黃土高原,在小縣城里與命運抗爭著,但卻受到舊的人情、習慣、習俗的挑戰。在高加林不甘心命運安排的情況下,他依然不向命運低頭。這里面蘊涵著生命意識和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生活的希望,他對外界的抗爭,也是自我內心爭斗的結果。在《人生》里,吳天明導演用硬健的雄風從另一面體現了西部人對人生價值的思考與追逐。

    三、結 語

    西部電影的開始得益于美國西部片的啟迪,題材大都跟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這一系列的西部影片里,深深挖掘出民族文化主題的是從第五代導演開始的,它也開始了表現文化與反映現實的深入結合。電影藝術作為文化的審美形態,是文化的精粹表征。

    無論是吳天明的《人生》《老井》、陳凱歌的《黃河謠》,還是張藝謀的《紅高粱》等,這些影片都記錄下了中國西部的生活狀態。還有就是在《英雄》《關中刀客》《天地英雄》中,表現的英雄的壯美氣概也折射出人的本體的美與電影藝術美的交相輝映。這里融合了各種各樣的元素,有自然環境的影像造型產生的視覺沖擊,還有點滴的傳統文化象征,也有主人公的言語和命運的結局,等等,它是一種復雜的交集。就像導演張藝謀在談到西部電影時,用愛、恨、強悍、脆弱、愚昧和善良中對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說出了他的認識??偠灾?,內在生活與現實世界的巧妙結合,在影像化的手法下成就了藝術的經典。

    注釋:

    ① 奚姍姍:《縱觀新時期的電影創作》,《當代電影》,1986年第6期。

    ② 陳凱歌:《懷著深摯的赤子之愛》,《電影藝術參考資料》,1984年第15期。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自拍小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怡红院成人在线|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