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慢性病基本防治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知曉率
目前我國現患高血壓至少2億[1],血脂水平異常已達1.6億人口[2],另外,我國成人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高達9.7%和15.5%[3]。高血壓和高血脂是心腦血管病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糖尿病則被認為是冠心病的等危癥。因此,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威脅我國居民健康,如何對其進行預防、量身定制適合的預防政策和措施是目前所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居民健康素養普遍偏低[4]。公眾健康素養能力的低下導致一系列的公共衛生問題,包括預防保健服務的低利用率、自身健康狀況知曉率低、疾病自我管理知識貧乏、高住院率、高醫療費用與高衛生支出等。為了了解轄區居民部分慢性病知識知曉率,我們調查了蘇州市滄浪區居民的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為將來進行有效的干預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蘇州市滄浪區2個街道居住≥6個月,年齡在18~69歲的居民為研究對象,依據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方法抽樣800人。調查時間為2009年3~6月。
1.2 調查方法 統一采用“蘇州市危險因素行為調查卷”,內容分為基本知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多個方面。由健康教育專業調查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配合入戶進行面對面調查。知識點以多選題方式考察,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的防治知識回答正確大于60%,判定為具備該方面的防治知識。
1.3 質量控制 調查前進行培訓,統一調查方法和指標解釋。調查完成后,調查員檢查問卷有無漏項、書寫錯誤、邏輯錯誤等。另外,質控人員對問卷進行復檢和核查,對質量檢查結果做好記錄。
1.4 統計方法 以雙機錄入的形式利用Epidata3.02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進行核查校對,確保數據無錯誤后,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χ2 檢驗比較率的差異。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發放空白問卷800份,全部回收并有效。其中男性391例(48.9%),女性409例(51.1%)。年齡最大69周歲,最小18周歲,平均46.7歲。文化程度中,高中/職高/中專為275人(34.38%),大專/本科水平為252人(31.50%),初中及以下269人(24.2%),另有4人文化程度不詳。
2.2 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在800名調查對象中,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分別為74.4%,90.3%和80.6%,高血脂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顯著高于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2.3 不同特征居民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比較
我們分別按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進行分群或分組分析了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區別(表1)。結果顯示,三類疾病的防治知識知曉率在男女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按不同特征分組后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也沒有顯著差異。在高血壓防治知識方面,年齡31~50歲的人群的知曉率顯著高于50歲的人群,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知曉率則低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在高血脂防治知識方面,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人群的知曉率顯著低于初中及以下和大專及以上人群。
3 討論
本次共調查了800名蘇州市滄浪區成年居民有關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結果發現本區居民掌握較高的慢性病防治知識,這和國內的相關調查結果相似[5,6]。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不斷完善健康教育三級網絡,使居民的防病保健意識得到大幅度提升。
以前的調查認為年齡大、文化層次高的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比較高[6,7],本次調查則沒有發現該規律。中年人群的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最高,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的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最低,高中及中專學歷人群的高血脂防治知識知曉率明顯偏低。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與蘇州地區經濟發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比較到位,普通人群也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到相關健康知識,因此調查對象自身的學歷(文化知識)和年齡(生活經驗)優勢就難以體現。
盡管蘇州市滄浪區成年居民掌握了較高的防病知識,但仍有10%~30%的居民知曉率不合格。本次調查以回答問題的正確與否判斷居民是否具有相關知識,因此和所選擇的問題有密切關系,不排除居民對本次調查中沒有提及的相關知識不知曉的可能。另外,即使知識知曉,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執行也是一個問題。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特別針對重點人群及重點疾病,制定科學性高、操作性強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利用居民普遍能夠接受的渠道,例如手機短信、廣播電視報紙等方式宣傳健康知識。同時,以健康項目為切入點,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宣傳網絡,加大經費投入,倡導多部門共同參與,開發新型健康教育陣地。
參 考 文 獻
[1] 王文.我國高血壓流行趨勢與防治狀況.中國循環雜志,2011,26(6):407-409.
[2] 任潔,趙冬.中國人群血脂水平的流行病學現狀.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9,9(1):8-11.
[3]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01.
[4] 李新華.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的界定和宣傳推廣簡介.中國健康教育,2008,24(5):385-388.
[5] 方靜芬.社區老年人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分析.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1(6):658-659.
關鍵詞:基層社區衛生服務 慢性病管理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9-203-01
近年來,雖然基層社區及鄉鎮衛生服務慢性病的干預水平和管理有明顯提升,慢性病發病率卻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呈逐年升高的趨勢,面對日益嚴重的影響居民健康的慢性病問題,需依據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分析影響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諸多因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以達到提高居民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標。本次研究針對轄區社區、鄉鎮人群常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進行動態監測,并實施相應管理措施,現對其操作過程回顧性分析回下。
一、基層社區鄉鎮慢性病管理現狀分析
1.基層社區鄉鎮慢性病日益嚴重的管理問題分析
①慢性病管理缺乏社會調查和社區資料,僅為門診接觸的相對固定患者,管理范圍相對狹窄;
②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對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卻忽略,慢性病發病率不能從根本上控制;
③缺乏對慢性病患者的持續隨訪;
④慢性病管理專業隊伍缺乏,缺乏全科醫生參與;
⑤社醫人群健康意識、文化素質健康知識知曉率低。
2.對所有納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檔案 詳細登記患者的具體病況、可能性危險因素,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隨訪、做好記錄,及時歸整。另外,每月在社區開展2至3次健康教育講座,指導社區人員進行疾病防治,調整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定期體檢,對于新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時納入慢性病管理。
二、針對管理問題制定相應管理措施
1.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干預措施
①掌握社區衛生資源狀況,以社區衛生綜合服務點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自然區域和人群為范圍開展;
②建立慢性病技術指導小組和防治領導小組,明確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強化慢性病防治的執行力度;
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掌握各家庭成員疾病史;
④制定慢性病三級預防工作計劃;
⑤形成社區慢性病監測網絡,在防治小組的領導下對慢性病管理措施進行評價。
⑥社區針對高血壓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分級管理,并且以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為主要措施。社區在對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一旦發現糖調節功能受損人員,應立即進行對應性管理治療,對其生活方式進行健康指導并灌輸相關防治知識,使其調節功能盡快恢復,避免進一步發展成為糖尿病。對已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則針對其不良的生活、膳食習慣進行指導,有效進行一級預防,一旦發病就應及早進行診斷、治療并采用一定的措施進行病情穩定,防止患者病情繼續惡化。
2.組織管理流程分析
依據社區情況對慢性病管理實施方案進行制定,組織成立慢性病管理機構,相關工作由公共衛生科慢性病管理辦公室負責落實,在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對社區醫生進行指導。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醫生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加強對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對社區醫生實施分片包干和責任到人。
3.操作技術流程分析
要求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量社區責任醫生每日做好登記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檔案、診斷、健康教育、慢性病隨訪、家庭病床、出診等,以備查詢時應用。①準確評估病情。②及時登記隨訪。③真實可靠的記錄。
4.督導監管流程分析
對社區責任醫護人員的工作記錄本、居民信息計算機管理登記本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小組需定期檢查,隨機抽取護士、責任醫生和管理信息,入戶對其準確性、及時性和真實性進行核查。并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與工作的質量和量掛鉤,針對問題進行培訓和整改,落實獎懲制度。
5.信息收集流程分析
在對居民健康檔案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難度,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對檔案信息管理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員需對健康檔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嚴格執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工作。了解社區居民本底資料 在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責任醫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社區護理人員應對家庭責任醫生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需對社區居民的基本信息進行嫻熟掌握,對重點人群積極干預。
三、結論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發生了較大的提高,慢性病發病率卻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糖尿病、高血壓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已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是形成“看病貴”、“看病難”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社區衛生服務以全科醫生服務團隊為主體,充分發揮其有效、綜合、便捷、連續的特點,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檢出、預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盡管實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難.若利用衛生系統改革的機遇,將社區衛生服務、初級衛生保健、區域衛生規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相結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會系統工程中納入,與新型醫學模式相結合,采取群體健康干預策略,可從根本上解決日益膨脹的醫療費用問題,降低人群慢性病發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項長期、反復的工作,不僅需要有專人負責患者的健康管理,還需要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比較系統和完整的收集、記錄、匯總,為病患的管理和治療及健康教育提供準確的依據和參考,在醫院中開展難度較大。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則是在社區內以家庭為單位、健康需求為中心,以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為重點,將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及健康教育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層服務單位,在慢性病管理的開展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醫療費用迅速增長,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充分發揮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作用,將慢性病入納入系統管理,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葉金朝,馬志華.社區慢性病規范化管理的實踐探討[J].中華現代醫學與臨床,2006,5(5):74-75.
20xx年是推進醫改工作的關鍵之年,我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醫改為主線,以提高全鎮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突出抓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工作任務,使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落實好黨的民生工程。為了我鎮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做得更好,使我鎮居民真正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自治區相關政策以及旗衛生局的相關要求和指導,對我鎮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上年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健康檔案的建立,存在電子檔案的錄入與紙質檔案不同步現象,建檔率低,致使各項重點人群的篩查率低于理論數字。
2、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詢活動次數未達到項目要求。
3、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頻次及管理率不達標。
4、由于村衛生室人員業務能力有限,慢病隨訪和其電子錄入工作未能及時完成,個別隨訪無意義,甚至不真實。
5、與門診大夫未配合好,檔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數成了“死檔”,失去了建檔的意義。
6、由于儀器及試劑等原因,65歲老年人體檢中的輔助檢查工作未完成。
二、20xx年的工作目標: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國家切實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全體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三、長期工作安排:
1、健康檔案。繼續建立健全信息化檔案,及時更新檔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完善返鄉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檔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至少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定期進行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并及時對其電子錄入,尤其是高血壓人群,應分級及時按月做好隨訪工作。利用隨訪宣傳防病知識,使農民對重點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并做好資料匯總和信息上報。對慢病的管理率達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達25%。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測血壓率達100%。同時加大篩點人群,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做好門診日志記錄。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實,有意義。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季節防病重點,每月更換一次室外及室內健康教育宣傳欄的內容,印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覆蓋率達60%以上;要求相關人員在上門訪視時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使居民基本衛生常識知曉率達80%以上;組織動員孕婦及3歲以下兒童家長參加我院舉辦的孕婦和兒童健康教育講座;孕婦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3歲以下兒童家長覆蓋率達到85%以上。每個月進行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每個月利用集市開展一次健康咨詢活動;每天循環播放音像資料不少于六種;提供不少于十二種的印刷資料,居民覆蓋率達30%以上;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達60%以上,其相關資料(通知、照片、記錄、教案、試卷等)必須規范存檔。
4、老年人保健。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護和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輔助檢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數達到90%。加強體檢宣傳工作,確保65歲以上老年人、特困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體檢率要求。全年對上述人群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做好宣傳發動,積極參與強化免疫,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健康教育為重點的健康干預。
5、檔案(紙質和電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今年不漏來院的任何一個就診、咨詢者,未建檔的建檔;建檔的充分利用檔案,如信息的更改,內容的填充,隨訪等,除特殊情況下,必須當面立即完成。
6、預防接種。建立規范化的免疫門診,建立健全計免制度,規范計免接種操作,每月接種不少于8天,同時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為我鎮兒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費、均等化的免疫規劃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熟練掌握接種前、后的全面情況,做好接種反應事故的處理登記,加強冷鏈管理,做好疫苗的進出管理、冷鏈遠轉管理、失效報損登記。根據上級疾控中心的要求,進行相關疫苗的強化和為重點地區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種服務,有效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性的傳染病。新生兒建卡率、建證率、卡證符合率都達到100%。入托學生驗證率達100%。
7、傳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組織和傳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規范使用門診日志,建立健全發熱、腹瀉門診登記,認真做好疫情報告、疫區管理及疫情登記。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傳染病防治法》,讓醫務人員全了解法定傳染病的病種分類、法定報告人、報告時限、方式、程序等業務知識。同時讓更多人群認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時、準確上報疫情,及時完成疫情登記,保障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每月至少報一例傳染病,報告率100%,報告卡及時、準確、完整率100%,疫情登記率100%。
(2)積極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轉診率達100%,同時開展病人的追蹤治療及隨訪管理,督促其定期復查,并將信息及時上報賀州市疾控中心。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強普及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建立規范的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
8、兒童保健。加強兒檢工作,三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75%以上,新生兒訪視率達90%。加強散居兒童保健管理,使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80%以上,嬰幼兒系管率和使用生長發育圖監測率分別達75%以上。及時發現與治療影響兒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開展兒童保健技術培訓。
依法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合格管理。對新入托園的幼兒一律進行體檢,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兒童的健康體檢。保證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要求達到80%以上。
免費向我鎮0-6歲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同時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輔食的添加等營養及護理的咨詢指導,對常見病的預防、心理發育、意外傷害的預防指導。對貧血、佝僂病、肺炎、腹瀉等疾病進行預防,規范兒童保健服務,逐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9、孕產婦保健。免費向轄區孕產婦提供基本保健服務,規范孕產婦保健,做好早孕建冊、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工作,并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篩查、追蹤、隨訪和轉診等工作。繼續加大實施母嬰安全工程的宣傳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為目標,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齡婦女和孕婦情況,動員和通知懷孕婦女進行孕產期保健管理。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99%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7%以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以上。孕產婦產后訪視率85%以上,高危孕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減少孕產婦死亡。葉酸及孕產婦分娩補助及時發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隨訪等工作,如患者等情況許可,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對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到95%以上。
11、每月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產婦、兒童進行免費體檢(輔助檢查:彩超、尿常規、血糖、全血細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腎功、心電圖等)
12、每月的22日各專項小組上報紙質的工作情況及相關數字到衛生院項目辦公室,項目辦公室審核完成,25日前上報旗衛生局。
四、階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開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下發今年總的工作計劃。③各專項小組上報各自的工作計劃。④開展孕產婦健康知識講座。
二月份:①召開第二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全院職工及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相關知識培訓。③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次檢查、督導。④開展兒童保健知識講座。
三月份:①召開第三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③利用三八婦女節、3.24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開展兩次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兩次,重點宣傳生殖健康知識、結核病防治知識。對結核病的防治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開第四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利用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進行兒童預防接種知識的講座一次,并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
五月份:①召開第五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二次檢查、督導。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進行相關知識講座一次,針對5月31日世界無煙日,重點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知識咨詢活動。
六月份:①召開第六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全院職工及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培訓、學習、互相交流。同時召開一次村委會協調會議,并邀請分管鎮長參加。③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④利用6月6日愛眼日進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識講座一次。對公共衛生半年工作進行總結。
七月份:①召開第七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開展碘缺乏病的預防知識講座一次,并對相關知識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
八月份:①召開第八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三次檢查、督導。③進行濫用抗生素對人體的危害相關知識講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開第九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進行村衛生室及全院職工公共衛生知識培訓工作。③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④結合9月20日全國愛牙日,開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識宣傳教育講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開第十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總結一年的工作進展情況。③結合10月8日高血壓、世界精神衛生日,大范圍開展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和心理衛生知識的講座及健康咨詢活動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開第十一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③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四次檢查、督導。④結合食品衛生宣傳周和11.14的全國防治糖尿病日,開展食品衛生與營養、糖尿病防治的講座及宣傳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開第十二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日,重點開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講座、宣傳教育。③各專項小組對工作分析、總結,上報下年計劃等。
五、臨時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況,以上時間、工作臨時調整。
2、按時完成上級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據工作情況,對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培訓、檢查、督導。
4、抓住機會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如集市、學校開家長會、家長接送學生、接種日等。
關鍵詞:60歲以上老人;體檢;健康干預
根據《江西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內容,南昌市八一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60歲以上老年居民每年提供1次的免費健康體檢服務。現將2013年社區60歲以上老年居民的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2月~2013年7月,本中心對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將參加體檢人群677人按年齡分成60~69歲組、70~79歲組、>=80歲組; 每個年齡組按性別分男、女2個亞組。
1.2方法 全部體檢項目由中心和相關醫技科室共同完成,體檢項目包括: 一般體格檢查,尿液分析、血細胞分析、血糖、血脂等。診斷標準:①BMI>24為超標;②血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診斷標準;③血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④血脂: 總膽固醇>5.7mmol /L、甘油三酯>1.71mmol /L、二者中任何一種升高,即判斷為血脂異常。
2 結果
本次體檢人群總數677人,其中男229人,女448人;60~69歲組314人,70~79歲組285人,≥80組78人(見表1)。體檢異常640人,占94.53%,體檢無異常37人,占5.47%,老年人體檢異常率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見表2)。本次體檢常見病前4位依次為高血壓、BMI超標、高血脂、高血糖(見表3)。
70~79歲年齡段老年人BMI升高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見表4),高血壓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明顯上升(見表5),各年齡段高血糖、高血脂患病情況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見表6、表7)。其中BMI超標44.17%,高血壓49.04%,高血糖17.58%,高血脂25.85%。
衛生部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為34.1%、9.4%,我社區老人體檢高血壓、高血糖發生率分別為49.04%、17.58%,遠遠高于衛生部調查結果,說明我社區老人慢病情況尤為嚴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每年1次為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務益發重要,為慢病患者早期干預提供重要依據。
3 討論
我國老年人是慢性病患病的高危人群,必須根據不同年齡組的健康情況,制定針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相關危險因素,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同時采取有效的行為干預措施,改善和提高社區老年居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相關危險因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已成為廣大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綜合干預有利于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利于及早預防心血管病[1]。①血壓和血脂的控制對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具有重要作用[2]。血壓和血脂是兩個重要而且可以干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對其進行監測和控制達標與血糖的監測和控制達標同等重要。②慢病高危人群每6個月至少測量1次血壓,每年至少測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醫務人員生活方式指導,慢病患者每年應至少體檢1次。
參考文獻:
向廣大農村居民宣傳衛生保健知識,不時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促進農村衛生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全國億萬農民健康教育行動規劃》和國家、省、州關于開展“健康面對面鄉村行”活動的要求為指導,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為宗旨,以學習科學、擁有健康、享受生活為主題。
二、工作目標
(一)開展以心腦血管系統為主的慢性非污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和人際傳達活動;
(二)將“心腦血管系統為主的慢性病防治知識”列入全市“健康面對面鄉村行”核心信息。相關“行動”標識或核心信息知曉率達到65
(三)35歲以上中老年目標人群心腦血管系統等慢性非污染性疾病防治知曉率達到85
三、工作內容
(一)開展村級健康教育活動
135歲以上人群按自愿參加的原則進行健康體檢。每個村達80人以上;
2開展健康教育科普講座。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3每個村設立“行動”標識、標語牌1處以上。
4參與活動的各鄉鎮要完成對行政村居民的健康狀況普查工作,并根據體檢結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村民健康教育活動。
(二)開展鄉鎮健康教育科普課堂講座
1舉辦鄉鎮系列專題講座:每季一場。每場參與人數50人以上;
2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3各鄉鎮設立“行動”標識或標語牌23處以上。
(三)開設市級健康教育科普課堂
1分別組織居民、醫療衛生單位和村醫等重點人群參與科普講座及培訓。每場參與人數達80人以上;
2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和跟蹤服務;
3城區主要街道有“行動”標識及核心信息展板、掛圖等。
(四)建立健康檔案
定期檢測監控疾病變化情況,為農村被調查對象建立“健康檔案”掌握健康數據。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心腦血管系統為主的慢性污染性疾病防治、咨詢、跟蹤和指導。
(五)公益活動
慰問敬老院老人,開展敬老助困活動。走訪特困戶和孤寡老人。
(六)利用此項活動協助建立鄉鎮、村組織機構。
(七)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建立“面對面健康促進中心”把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慢性病防治作為一項基本工作臨時抓下去。
四、工作流程
(一)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依照本方案要求。上報市里備案,并負責組織各村開展活動,安排好活動相關事宜;
(二)各鄉鎮要及時召集各村干部召開會議。布置任務,安排活動相關事宜;
(三)各鄉鎮要積極動員村委會干部負責宣傳、組織本村3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參與健康知識講座、健康檢測和健康咨詢活動。
五、工作進度
第一階段各鄉鎮依據既定方案逐步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總結經驗,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各鄉鎮進行效果評估。推進“健康面對面鄉村行”活動扎實深入開展。
六、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市政府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在市衛生局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健康教育所。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明確專人負責日常工作,做好工作部署,認真抓好落實。
(二)因地制宜。防治疾病”作為重點,針對農村常發病、多發病、慢性病以及老年、婦女、兒童等弱勢人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可通過聘請上級醫務專家組成科普講座巡講團等形式,定期入村開展科普講座,進行技術指導。
健康是人人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潛在的動力,進入新世紀以來,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作為"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己成為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基石,是鞏固文明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提高全體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的重要措施,是提升社區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文明素質的必須長期堅持不懈抓緊抓實的工作內容。
一、目標
通過對社區范圍內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提高社區群眾的衛生知識水平、健康意識以及自我保健,群體保健能力,促進社區對健康的廣泛支持,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條件,以達到提高社區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時間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點是常見疾病的防治和自我檢查。
二月份:教育重點是合理膳食與營養、安全教育。
三月份:3.24世界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重點宣傳結核病防治知識。
四月份:宣傳母乳喂養基礎知識。
五月份:結合世界無煙日,重點開展健康教育、青少年吸煙、吸毒危害等知識教育。
六月份: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常見病防治知識。
七月份:結合全國計劃免疫宣傳日開展宣傳活動。
八月份:結合母乳喂養宣傳周,開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識、科學育兒和社區常見病的宣傳教育。
九月份:結合全國愛牙日、老人節開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識、體育健身方面的宣傳教育。
十月份:結合全國防治高血壓日、世界神精衛生日,開展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和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
十一月份:結合食品衛生宣傳周和11.14的全國防治糖尿病日,開展食品衛生與營養、糖尿病防治的宣傳教育。
十二月份:結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日,重點開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
三、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率”的服務手段,是控制醫療費用,拉動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工作重要日程,實行目標管理。確保有專人負責,有必須的工作經費,有規范的工作制度和檔案。
(二)、健全網絡、抓好培訓。要建立一支熱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隊伍。充分發揮社區領導和群眾的用心性,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健康教育員的工作潛力。透過定期的檢查指導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動健康教育全面開展。
(三)、利用社區資源、推進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社區健康教育陣地。開展經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在抓落實上下功夫,在以點帶面上下功夫,加強檢查指導,擴大受益面,增強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針對性。
(四)、做好評估、注重質量。要針對社區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做好教育評價。重點解決影響社區評價的主要環境和社會衛生問題。建立禮貌衛生的社區環境,提高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構成率,傳染病、慢性病發病率逐步下降。
【關鍵詞】 糖尿病;社區預防;效果分析
糖尿病(diabetes)主要是指血中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不足,所以導致血糖過高,從而引發糖尿,進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最后引發糖尿病。糖尿了臨床上表現為多尿、煩渴、多飲、多食和消瘦等[1]。糖尿病嚴重的患者容易出現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或者血管、神經等慢性并發癥。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我國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有上升的趨勢,其中增加最多的為2型糖尿病[2]。在本組研究資料中,我們對5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社區預防,觀察其預防效果,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個社區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居民中糖尿病高危人群10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0例,分別稱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在35-75歲,平均年齡(55.5±12.5)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在37-73歲,平均年齡(53.5±11.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上無明顯的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不采取社區預防,只給予常規糖尿病預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社區預防干預方案,幫助糖尿病高危人群改變生活不良習慣和行為,由責任醫師講解糖尿病健康防治知識,對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詳細的篩選,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和早治療,責任醫師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3 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分為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3],患病率:主要是根據WHO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為標準確定。知曉率: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內知曉糖尿病相關的基本知識人數與糖尿病患者總數的比。治療率: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內進行相關治療的人數與糖尿病患者總數的比。控制率: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內四個季度測定的糖化血紅蛋白值在7.5%以下的人數與糖尿病患者總數的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都是采用專業的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并且P
2 結 果
對照組患病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三種,分別為代謝紊亂癥群、慢性病變癥群和急性并發癥群,代謝紊亂癥群:少數患者有很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臨床癥狀,嚴重的甚至容易引發酮癥酸中毒及昏迷,而多數患者則無明顯“三多一少”的臨床癥狀,僅會在體檢以慢性并發癥存在去就診而被確診。慢性病變癥群:糖尿病因為長期高血糖等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發生早而嚴重的心、腦、腎、眼、神經、皮膚等器官受損,出現相應臟器的癥狀及體征。急性并發癥群:糖尿病常常因為機體免疫力和防御技能下降,容易合并皮膚黏膜及軟組織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和真菌等感染而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嚴重的糖尿病患者甚至會因此而誘發酮癥酸中毒和昏迷。社區預防主要是指在社區范圍內為了保護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綜合措施,社區預防的基本原則為疾病預防、降低危害健康因素、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免疫預防、藥物預防和篩檢[4]。根據本次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對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社區預防的效果明顯比對照組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不采取社區預防的效果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提高糖尿病防治的知識掌握情況,糾正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正確自我檢測[5]。
參考文獻
[1] 王正英.糖尿病社區健康宣教和預防[J].護士進修雜志,2009,21(07):651-652.
[2] 阿拉騰.2型糖尿病的社區預防[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03):471-472.
[3] 吳穎琳,胡萍,雷進紅.糖尿病的社區預防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09):128-129.
【關鍵詞】腦卒中;患病率;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098―02
近幾十年來腦血管疾病一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順位的前三位,北京市2009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腦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的22.57%[1]死亡率達到133.44/10萬,幾乎每4例死亡中就有一例人可歸因于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約占68.0%。北京市45-79歲居民腦卒中患病率高達2.52%。因此,如何防治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研究結果表明,針對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性社區干預,是預防腦卒中發病、降低腦卒中致殘率及致死率最有效的措施[2][3]。然而,腦卒中的發生存在社會經濟及地區的差別,我國各地區其發病及危險因素也不同[4][5],因此,局部開展腦卒中的研究也非常必要。本研究利用“2012年北京市腦卒中篩查及防控項目”的資料,對其中5733例50歲以上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和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為左家莊地區腦卒中的有效預防提供科學依據。便于今后在社區有針對性地開展腦卒中的健康教育及制定有效的干預對策。
1 對象與方法
1.1 樣本人群:病例均選自左家莊街道,年齡≥50歲(196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北京市戶籍人口。
1.2 調查內容及方式:調查內容包括問卷調查和體格測量。問卷調查由統一培訓過的調查員以面對面的方式詢問,包括人口學特征和腦卒中等慢性病及其主要危險因素等;體檢測量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腰圍等。
1.3 相關定義和分類標準:①腦卒中:調查對象自報曾被二級以上醫院診斷者;②高血壓:指不同日血壓≥140/90mmHg3次,或者正在服用降壓藥者;③房顫和瓣膜性心臟病;④血脂異常或未知: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年)的標準[6] [正常值:總膽固醇(TC)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統一輸入數據庫,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七項危險因素對腦卒中患病的影響進行了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6000人,其中有效調查5733人,應答率95.6%。其中男性1975人,占34.4% 女性3758人,占65.6%,年齡50~99歲;民族以漢族為主,共計5562人,占97%。男性患病率12.6%,女性患病率8.3%,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逐漸增高。缺血性465例,出血性25例,復發95例。女性腦卒中患者中吸煙、房顫和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腦卒中家族史、BMI≥24kg/m2的患病率和暴露率分別為4.4%、4.4%、44.3%、17.1%、32.3%、12.6%、30.1%;男性腦卒中患者中上述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險因素暴露率為47.3%、4.7%、45.1%、17.4%、28.3%、12.5%、52.1%(見表1、2)。
2.2 變量賦值與單因素分析結果 對可能為腦卒中危險因素的變量進行賦值,并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吸煙、房顫和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腦卒中家族史、BMI≥24kg/m2與腦卒中有關(P
2.3 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經過調整年齡因素后,把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加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高血壓(OR=1.99)、BMI≥24kg/m2(OR=1.96)、腦卒中家族史(OR=1.45)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吸煙(OR=1.31)、房顫和瓣膜性心臟病(OR=1.36)、糖尿病(OR=1.26)、血脂異常(OR=1.37)、也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見表4)。
2.4 慢性病患者及危險因素暴露和聚集情況:腦卒中者吸煙、房顫和心瓣膜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腦卒中家族史、BMI≥24kg/m2的患病率和暴露率分別為27.5%、7.5%、64.5%、24.1%、41.6%、18.2%、43.6%;非腦卒中患者上述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險因素暴露率為18.3%、4.2%、42.5%、16.4%、29.8%、12.0%、25.9%。腦卒中患者均高于非腦卒中患者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險因素暴露率(p值均
3 討論
本調查顯示,左家莊地區50歲以上樣本人群腦卒中患病率為9.8%,明顯高于北京市45-79歲居民腦卒中患病率高達2.52%的水平[7],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缺血性465例,出血性25例,復發95例。復發率較高[8]。在此次調查分析結果中發現,腦卒中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左家莊地區以高血壓、超重或肥胖、腦卒中家族史為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吸煙(OR=1.31)、房顫和心瓣膜病(OR=1.36)、糖尿病(OR=1.26)、血脂異常(OR=1.37)、也與腦卒中發病正相關,其中高血壓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暴露率高達64.5%。經濟轉型引起的膳食結構改變和體力活動減少直接導致了肥胖癥發病率迅速升高,超重、肥胖增加了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和許多類型的癌癥等的風險,控制肥胖是減少腦卒中發病率的一個關鍵因素。雖然大多數人對肥胖導致慢病有不同程度的認識,但行為改變卻很難做到。吸煙是導致呼吸系統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被動吸煙同樣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其主要受害者是婦女及家庭成員,盡管自己不吸煙,但經常在家庭或公共場所遭受他人吸煙的危害。
研究表明,通過社區干預能有效的控制血壓,提高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減少各類型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9]。同時,積極控制高血壓可明顯降低腦卒中復發的危險性。[10]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可明顯的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和死亡率[11] [12],腦卒中的發生與多因素有關, 其綜合預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患者與家屬能否掌握較多的知識, 是取得良好控制的前提 [13]。需要針對群體開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動,結合當地情況, 利用大眾媒介廣泛進行社會宣傳和教育。更多的了解有關腦卒中防治知識, 從而自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降低整體人群發病率 [14]。因此,作為可干預的腦卒中主要危險因素,積極控制高血壓,降低體重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措施。在社區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高血壓規范化管理、高血壓自我管理、健康大課堂、健康知識宣傳等活動,幫助社區居民認識到高血壓、肥胖帶來的危害,積極主動地控制血壓、減輕體重,減少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2009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2] 方向華,楊期東,吳升平,等.不同危險因素人群的社區腦卒中干預效果評估〔J〕.中 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49-52.
[3] 王桂清,黃久儀,沈鳳英,等.上海市南匯區18271例腦卒中高危人群重點預防 效果評價〔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5,26(5):335-338.
[4] 胡善聯,龔向光.中國缺血性腦卒中的疾病經濟負擔〔J〕.中國衛生經濟, 2003,22(12):18-20.
[5] 方燕南,王雪晶,張愛武.腦卒中流行病學研究近況〔J〕.新醫學, 2006,37(11):709-710.
[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3.
[7]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07.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8] 茹小娟,江濱,王文志等.腦卒中3年生存和復發的社區干預效果. 中國卒中,2006, 1(8):603-607
[9] 方向華、王文志,吳升平,等. 社區干預對高血壓和腦卒中預防效果評價.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538-541
[10]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7)
[11] 王文志,吳升平,楊期東,等. 我國三城市社區人群開展干預9年腦卒中死亡率的變化.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2):49-51
[12] 中國神經流行病學研究協作組. 我國七城市腦卒中危險因素干預實驗―發病率的變化.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2.2:43-46
【論文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慢性病相關行為因素分布狀況,為制定慢病防治相關政策和慢病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4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樣,使用問卷、醫學體檢方法調查。結果 我省成年居民中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率較高,現在吸煙率、被動吸煙率、人群缺乏體育運動率、體重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1. 9%、56.8%、83. 7%、28. 0%、8. 5% ,男性現在吸煙率、飲酒率更分別高達62. 7%、79. 0%。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控制率分別為34. 9%、11. 2%。農村居民每天食用腌制品者達22. 0%。結論 必須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降低人群患慢病的危險性,對重點人群應加大預防干預力度,大力加強社區慢病綜合防治工作。
【Key words】 Adults; Chronic diseases; Factors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havior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diseases among resi-dents ofAnhuiProvince.M ethods Themethod of four-step random samplingwas adopted in 12model cities and regions.This survey included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health examination.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risk factors forchronic diseaseswas high among adults ofAnhuiProvince. The overallprevalence rates of smoking, passive smoking, lackof athletic sports, overweightand obesity atpresentwere 31. 9%, 56. 8%, 83. 7%, 28. 0% and 8. 5%, respectively. Therates ofhypertension awareness and hypertension under controlwere 34. 9% and 11. 2% respectively. 22. 0% rural resi-dents ate pickles everyday. The rates of smoking and drinking amongmaleswere 62. 7% and 79. 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Healthy lifestyle, rational dietary pattern could reduce the risks of chronic diseases. The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interventionmeasures should be stressed in young people. We should intensify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據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導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死亡人口的70%以上并造成60%以上的疾病負擔。在我國,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為主的慢病流行趨勢日益嚴峻,已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因而,開展以成人人群為基礎的連續、系統的慢病相關行為危險因素監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安徽省慢病相關行為危險因素監測調查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了解我省人群慢病相關行為因素,為制定慢病防治相關政策和慢病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2004~2005年度在安徽省城鄉地區有代表性的12個市縣區慢病相關危險因素監測點中,按《中國成人慢病相關危險因素監測(2004)監測方案與工作手冊》[1](以下簡稱《手冊》)要求,采用分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鄉鎮、村、居民組常住居民調查戶后,再按隨機抽樣原則在每戶抽取1位18~69歲居民作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按《手冊》要求,采用現場問卷調查和醫學體檢方法調查。個案調查中,對被調查者最近1年內的慢病病史確定以鄉鎮以上醫療機構的診斷為依據。本次調查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的標準,使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血壓,由培訓合格的醫務人員對每1名被調查者進行2次測量,將2次測量的平均值用于資料分析。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或者1年內有高血壓病史作為高血壓診斷標準。高血壓知曉率指被診斷為高血壓者在本次調查測量血壓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者(以前述醫療機構診斷為依據)所占比例。高血壓控制率是指被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中,目前通過治療,調查對象的血壓在高血壓診斷標準以下者所占的比例。按WHO推薦標準,成人體質指數25≤BMI
1.3調查質量控制現場調查全程執行《中國成人慢病相關危險因素監測(2004)質控方案與工作手冊》[5],對調查每一環節實行嚴格質量控制。
1.4資料處理每份調查問卷和醫學體檢結果經現場調查質控員復核后,錄入EXCEL數據庫,由各市縣區和省項目工作組分別對原始數據進行核對后,轉入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
2結果
2.1人口學基本特征本次調查涉及12個縣市區,共抽取5 040名居民。有效統計分析人口,城市1 260戶,農村3 778戶,統計分析總樣本5 038戶共5 038人。其中男性2 396人,女性2 642人,各占總調查人數的47. 6%、52. 4%; 18歲~、30歲~、40歲~、50歲~、60~69歲年齡組人群分別占總人數的8.5%、28.3%、24.7%、23.7%、14.9%。
2.2人群飲食習慣
2.2.1一般情況 城鄉居民每天定時3次進餐者占74.4%以上。每天定時吃早餐為87. 0%以上。每天米面主食攝入為98.8%以上。
2.2.2 被調查戶烹飪炒菜采用全植物油方式農村地區為60.5%,城市地區為83. 6%,采用動物油比例50%以上方式者農村為34.1%,城市為16.2%。
2.2.3副食品攝入 城、鄉地區居民中每天有以下副食品類攝入者分別為:蔬菜97. 7%、88. 4%,水果38.9%、11.0%,禽類5. 2%、2. 3%,豬牛羊肉類41.2%、7.1%,水產品4. 9%、1. 6%,蛋類48. 4%、21.3%,豆制品30.3%、8.7%,乳制品19. 9%、2. 9%,腌熏食品15. 7%、22. 0%。農村居民對水產品、禽類、豬牛羊肉類、豆制品、乳制品類攝入情況均低于10%,而腌制食品每天攝入頻率達22.0%。
2.2.4飲酒狀況城、鄉地區人群飲酒者分別為53.3%、56.9%,男性、女性飲酒者分別占該人群總數的79.0%、35. 2%, 18歲~、30歲~、40歲~、50歲~、60~69歲各年齡組人群飲酒人數分別占該年齡組總人數的55.2%、56.6%、58.9%、56.0%、50.9%。按性別統計,男性、女性過量飲酒者,分別占該人群總數的29.4%、7.3%。
2.3 人群行為和工作生活方式
2.3.1吸煙與被動吸煙狀況現在吸煙者占人群總數的31.9%,以前吸過現在不吸煙者為8. 6%,從來都不吸煙者占人群總數的59. 5%;男性、女性人群中現在吸煙者分別占該人群總數的62. 7%、4. 0%;城市、農村吸煙者分別占人群總數的29. 8%、32.6%;18歲~、30歲~、40歲~、50歲~、60~69歲各年齡組人群現在吸煙率分別為27. 9%、28. 6%、31.2%、34.5%、37. 5%。戒煙人群總數為432人,能堅持戒煙5年以上者有172人,占戒煙人群總數的39.8%。城鄉地區人群存在被動吸煙者占人群總數的56.8%,被動吸煙場所:在家庭占53. 8%,工作和公共場所占46.2%。
2.3.2工作交通方式與體育運動情況人群工作交通方式選擇步行者占24.8%,騎自行車占21. 2%。人群工作交通所花費的時間在10分鐘內占總人數的37.1%,30分鐘以上者10.3%。基本沒有球類、快跑體育運動者(以下簡稱“劇烈體育運動者”)占人群總數的95.7%,人群缺乏體育運動率(基本沒有散步、慢跑等中輕度運動鍛煉者占總調查人數的百分比)為83.7%,可見,城鄉居民明顯缺乏體育運動。
2.4超重和肥胖情況人群超重、肥胖率分別為28.0%、8. 5%,城鄉地區超重率分別達到29. 6%、27.4%,肥胖率分別為8. 1%、8. 7%,男、女性人群超重率分別為25.0%、30.6%,肥胖率分別為7. 0%、9.9%。18歲~、30歲~、40歲~、50歲~、60 ~69歲年齡組人群超重率分別為19. 7%、24. 7%、33. 1%、29.9%、27.2%。本次被調查人群中有92. 8%的人不采取任何措施控制體重,只有5. 5%的被調查者(278人)采取措施減輕體重。
2.5慢性病患病及相關基本情況
2.5.1高血壓以安徽省現有的12個市縣區慢病相關行為危險因素監測點調查結果,城鄉地區18~69歲常住居民人群高血壓患病率22. 9%,以調查地區2002年人口統計數標化, 20~69歲人群標化高血壓患病率16. 91%。調查人群中從未測量過血壓者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1. 3%,人群高血壓知曉率34.9%,城鄉分別為45. 5%、31. 1%,人群高血壓控制率11.2%,城鄉分別為分別為19. 6%、8. 2%。(表1)。男、女性人群高血壓控制率分別為9. 8%、12. 6%,高血壓患者按醫囑服藥者占47. 1%,鄉村及男性人群高血壓控制率(分別為8.2%、9.8% )處于較低水平。
2.5.2其它慢性疾病本次調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排位前十位系統疾病分別是頸、腰部疾病(30.9% )、慢性消化系統疾病(30. 7% )、骨關節疾病(20.7% )、口腔疾病(15. 9% )、呼吸系統疾病(13. 2% )、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含高血壓12. 6% )、慢性泌尿系統疾病(10. 5% )、眼科疾病(9. 2% )、糖尿病(4.0% )、腦血管疾病(3.8% )。
3 討論
3.1人類許多危害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是患慢病的危險因素。本次調查結果,我省一些地區居民生活方式及膳食結構不盡合理,城鄉居民明顯缺乏體育運動,人群超重率達到較高的水平,尤其是農村地區人群腌熏食品每天攝入頻率達22. 0%,而水產品、禽類、豬牛羊肉類、豆制品、乳制品類攝入過低。成年居民中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率較高,其中男性現在吸煙率、人群被動吸煙率、缺乏體育運動率和體重超重檢出率分別為62. 7%、56. 8%、83. 7%、28. 0%,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控制率分別為34. 9%、11. 2%,特別在農村地區,成年人群高血壓知曉率和控制率分別為31.1%、8.2%,處于較低的水平,而慢病患病率呈高發勢態。因此,必須加強我省慢病預防控制力度。
3.2加強慢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要加強我省慢病防治工作,必須提高認識。慢病防治不但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各地必須建立慢病防治網絡、增加投入,在農村依靠初級衛生保健,城市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建立慢病社區綜合防治模式。開展以社區人群預防為目標,努力改變社區環境、人群行為和生活方式,是當前預防控制慢病的重要戰略。由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制定相關的防治政策,采取分類管理、各有側重的防治策略,制定慢病防治規范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使防治工作規范化和程序化,提高防治效果。
3.3分類指導基層人群慢病綜合防治鄉村、城市社區人群慢病綜合防治應貫徹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干預措施,對一般人群大力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群眾慢病防治知識,促進健康認知和態度的形成,培養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降低諸如吸煙、酗酒、體力活動過少和高鹽飲食等危險因素,減少罹患慢病的機會。對高危人群應加強慢病監測和教育,及時采取非藥物預防治療,防止發展成為慢病患者。對慢病患者,應加強管理,提高治療率和控制率,防止發生并發癥。只要充分動員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建立一個完善的慢病防治網絡,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我省在慢病防治工作上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和成效。
【參考文獻】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成人慢病相關危險因素監測(2004)監測方案與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 1-67.
[2]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48-77.
[3] 顧秀英,胡一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與控制[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3,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