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

    第1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自理理論;腦卒中偏癱患者;穩定期;居家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98-02

    腦卒中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腦卒中的救治率也有了顯著提高,但致殘率卻高達80%。如何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已經成為目前居家康復護理關注的問題[1]。美國護理學家D.E.Orem提出當人的自理能力不能滿足其自理需要時,就產生了自理缺陷,也就確定其需要護理[2]。為了滿足社區老齡化的需求,發展以社區或家庭照顧患者的慢性護理干預,降低診療費用[3]。目前,居家護理已經成為上海地區衛生保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Orem自理理論對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穩定期居家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通過華漕社區居民健康檔案找出所以近12個月內因腦卒中發作引發偏癱現已出院居家的患者,并對其進一步調查,選擇其中缺乏康復知識、行為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1-65歲,平均58.7歲。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6例,高中17例,大學12例;現生活在社區中,處于疾病穩定時。排除語言能力障礙、理解能力障礙及其它影響生存質量疾病的患者。經基線調查,再將其分層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5例,并對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1.2方法

    1.2.1居家康復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提供社區常規隨訪。干預組: 由2名社區醫生,2名康復醫師,1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5名社區護士,5名紅十字志愿者(在社區中具備康復指導技能的退休人員)組成居家康復護理干預小組,對干預組實施維持6個月的康復護理干預。定期服務: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病情穩定時每天2次,每次30分鐘。不定期服務:腦卒中偏癱患者根據需求隨時可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床組聯系。內容:①由社區醫生聯系,康復醫師評估,護士制度康復護理計劃和措施,并指導家屬、患者積極配合完成。②床上功能鍛煉:教會患者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適度的被動運動(要求各個關節在生理范圍內充分活動,如舉臂,抬腳,握拳,屈肘等),并根據患者的偏癱病情狀況和耐受能力確定肢體活動的幅度和程度,手法應適中、由慢漸快,由輕及重,由弱至強。③下肢功能鍛煉:根據現病情穩定狀況,盡早適度下床活動,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④積極利用社區資源,提供相應心理護理干預。⑤志愿者為患者及家屬傳授經驗,并結對相互鼓勵。方式:講解、討論、示教、訓練。為全程追蹤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情況,每位社區護士負責做好各項記錄。[4]-[10]

    1.2.2評價方法

    6個月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數評定標準分別對使用Orem自理理論居家康復護理前后進行評分。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

    2 Orem自理理論在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2.1 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由于腦卒中發作引發偏癱的發生,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協助完成,使其自尊心大受打擊,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抑郁、急躁、失落、頹廢等,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嚴重影響了居家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因此,首先對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評定[11],給予合理心理疏導,允許患者情感的適度發泄,指導其重拾信心,取得家屬及朋友的積極配合,了解患者興趣愛好,針對性的制定健康心理機能的恢復。

    2.2 肢體功能鍛煉: 居家康復護理干預小組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祻头?步程序:床上各式-床上主動被動運動-坐位訓練-坐位平穩訓練-站立平穩訓練-步行訓練。

    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肢體功能鍛煉中適當穿插ADL的訓練。包括穿衣服、如廁、進餐、刷牙、擰毛巾等。盡量讓患者獨立完成這些既基本又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動。待肌力逐漸恢復后,再循序漸進的增加ADL的強度訓練。整個訓練過程要給予充裕的時間完成,耐心指導,細心協作,循環練習。

    2.4 運用社會支持系統;合理利用社區中輔助鍛煉器材的使用,向患者家屬解釋居家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說明家屬對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對偏癱康復的不可或缺,同時指導家屬如何幫助患者訓練以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4 討論

    4.1 Orem自理理論在居家康復護理中強調輔助教育的作用,強調護士的任務是增進患者自我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觀能動性[12]。Orem自理理論為居家康復護理提供了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理科研一種概念結構,體現護士在治療、護理、康復中的作用,豐富護士的職業內涵,在研究腦卒中偏癱患者穩定期康復指導Orem自理理論提供專業的輔助訓練理念,并隨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相應的護理需求也會隨之減少,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13]。

    4.2 由于社區居家康復護理是目前老齡化社會中的一項新興護理工作,邁進社區走進家庭的一種全新的康復護理工作在摸索和探討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社區衛生資源為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康復功能訓練指導,爭取在康復干預下恢復患者最大可能性的自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經居家康復小組干預后,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數評定總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參考文獻:

    [1] 戴紅,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區居民腦卒中致殘狀況及對社區康復的需求[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0.15(6):344-347.

    [2] 丁亞芬,黃丹丹,張超文,等.Orem自理理論在內科腦出血患者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2):103-104.

    [3] 劉臘梅 周蘭姝.我國臺灣地區居家護理發展現狀[J].護理研究,2007.21(3):651-652.

    [4] 周健 周軍 李建華.循序功能訓練康復期腦卒中患者[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0):1606.

    [5] 張新勤.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0):4837-4838.

    [6] 駱京京.腦卒中偏癱恢復期患者1例整體護理的體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97-98.

    [7] 毛秋云 孫愛芹 寧波,等.Orem自理理論在腦出血病人術后恢復期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96-97.

    [8] 張玲 郭紅.老年人的居家護理[J].中華全科護理,2006.9(15):1290-1292.

    [9] 孫菲 徐燕.我國家庭護理發展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護理雜志,2006.23(1):42-43.

    [10] 梁茹 吳麗芬.出院患者家庭訪視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現代臨床護理,2006.5(4):79-80.

    [11] 高玲 錢開林 孫延文,等.心理康復治療對年輕腦梗死后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5):5369.

    [12] 李春梅.自理理論在神經外科偏癱康復護理中的運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7):2591-2592.

    [13] 蔣鳳菊 趙慶華.自理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7.21(8):2072-2073.

    第2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社區;康復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生活質量

    慢阻肺又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診斷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且久治不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殘率和死亡率皆較高,近些年來,該病癥發病率逐年上升。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55歲以上年齡群體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已經上升至8%~12%[2-3]。本文旨在探討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回顧性分析轄區社區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復護理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轄區社區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齡58~84歲,平均年齡(72.62±5.67)歲。其中,2例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COPD診治標準,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患者,已經剔除溝通交流障礙者。依循隨機平均分配原則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區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康復護理;②觀察組提供常規康復護理服務,同時進行康復教育指導。主要內容包含:①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引發因素,普及疾病的治療知識,建立互信關系;②勸誡患者戒煙,防止病情惡化;③囑咐患者多進食清熱解毒、潤肺化痰的食物,減少辛辣、油膩食物的食用,多補充蛋白質和糖類,日常多食水果;④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操練習,2次/d;⑤合理用藥指導,每日進行長達8h的家庭氧療。

    1.3療效判定 ①心理狀況: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②生活能力:0級為無氣短臨床癥狀,身體機能正常。1級指患者勞動易出現氣短癥狀;2級指患者在運動量稍大易出現氣短。3級為日常散步便有氣短;4級為日常穿衣、講話等都會出現氣短,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5級為患者穩坐不動時也會出現氣短,已經難以平臥休眠。以0-1級為治療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用(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對比以P

    3 討論

    社區康復護理是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一種遷移不愈,易復發的慢性疾病,臨床診療中,發現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患者病情一般難以根治,治療也較為困難[4]?,F階段,醫學界還沒有發現一種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且改變其病情發展趨勢的藥物[5]。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世界上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數已經上升第6位,而于10年之后,其致死率可能會躍至第3位[6]。隨著當前我國該類病癥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老齡人群體的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態堪憂。

    本次研究過程中,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康復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應用康復教育指導辦法,對患者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加以修正,同時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輔助用藥,以此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預防病情繼續發展。經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不一,對比差異,P

    綜上所述,常規康復護理加康復教育指導方式有助于延緩社區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復發時間,減輕老年患者心理壓力,增強其生活能力,保障其生活質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啟芬.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85.

    [2]趙鳳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區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09,7(24):244-245.

    [3]劉暢君,盛芳,劉漫時,等.護理干預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15-116.

    [4]王艷.慢阻肺的護理新進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54-55.

    第3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康復護理課程 現狀 存在問題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祻妥o理課程開展現狀

    1.1準備工作

    1.1.1教學目標

    通過康復護理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專業康復護理知識,掌握與日常活動密切相關的功能訓練及康復治療技術,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其功能的早期恢復;能夠運用康復護理技術指導臨床護理,提高護理水平,并運用康復護理理念,在今后的臨床工作實踐中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較高水平的護理服務。

    1.1.2課程設置

    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社石鳳英主編的《康復護理學》一書為教材。第四學期開課,總學時為30 學時,其中理論課18學時、試驗課10 學時、考試2學時。內容包括康復醫學、康復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康復醫學的一般評定方法;康復治療方法;常用康復護理技術;腦卒中、脊髓損傷、腦癱等常見傷病的康復護理。

    1.1.3實驗室建設

    設置三個實驗室,分成康復功能評定、物理治療( PT) 、作業治療(OT) 、言語治療(ST)等四大塊內容。實驗項目包括:康復評定;物理因子治療、言語治療;運動療法2學時;作業療法;良肢位擺放、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康復體療手法。實驗設備包括:多功能關節活動測量表、角度尺;上肢運動治療器械(墻拉力器、手支撐器、關節練習器等);下肢運動治療器械(懸吊牽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調式)、可調式OT桌、木插板等作業用具;PT訓練床、PT椅等體療用具。操作示教課均在多媒體示教室完成 ,學生分組練習操作在實驗室進行。

    1.2教學方法

    采取課堂講授、多媒體、示范教學、回示范、操作練習等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理論講授要求學生掌握康復護理基本知識,示教演示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康復護理操作的基本要領,實驗練習要求學生掌握康復護理操作技能。

    1.3考核辦法

    學生評價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為考查。嚴格考核學生出勤情況,達到學籍管理規定的曠課量取消考試資格。(2)結合課堂提問、實驗操作、出勤情況等方面的考察,綜合評定成績占30%。(3)理論考核:占總成績70%。

    1.4教學成果

    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康復醫學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樹立了康復的觀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復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為患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2康復護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

    康復護理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雖有很多護理院校將康復護理設為選修課程,但學生多認為對以后的護理工作沒有多大幫助,在學習過程中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2.2教師

    我院康復課程授課老師為護理專業畢業教師,上崗前自學康復護理理論內容,在康復護理中心接受三個月的崗前培訓。在上課過程中,對部分康復專業知識的講授感覺力不從心。

    2.3教學方法

    理論授課以課堂多媒體教學為主,能夠滿足教學一般需求,但與學生互動較少,教學方法靈活性待加強。實驗課均為實驗室練習,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場所收到限制。

    2.4實驗課

    我院康復護理的實驗室面積較小,實驗設備不足,學生實驗無法系統展開。實驗課程設計單調,無法聯系臨床病例,見習基地還未建立,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動手機會。

    3對康復護理教學的建議

    3.1 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

    隨著社會文明、科技進步、醫學模式轉變及全球老齡化的挑戰, 康復醫學得到迅猛的發展,成為與保健、預防、臨床并列的現代醫學四大組成部分之一,康復護理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

    3.2師資隊伍建設

    選送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康復護理相關課程,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及學術會議,定期下臨床進修康復護理臨床技術。制定教師考評方法對教師授課質量進行監督、促進,并制定激勵制度促進教師學習新理論技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3教學方法

    康復護理課程實踐性強,可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如采用問題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病例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等。

    3.4加強康復護理實訓,建立康復護理社區見習基地

    加強康復護理技能實訓,為護生提供見習場地,有利于護生今后的康復護理工作?;镜目祻图寄軕山處熢谡n堂示教后,讓護生在實驗室練習,并及時在醫院接觸臨床實際病例,鞏固學習,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社區有很多康復護理對象人群,建立社區見習基地,增加護生實訓機會。

    參考文獻:

    第4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康復護理;護理體會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情況非常嚴重,并且這種趨勢在逐漸增加,高血壓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針對高血壓病患者,對其進行治療的主要手段為康復治療,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血壓處于正常水平。與此同時,還可以成功對患者體內的諸多臟器進行有效保護。在我國針對高血壓病患者,主要選擇在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對此將患者的服藥率進行提高以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顯得至關重要。本文針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社區康復護理,最終獲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將具體的臨床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96例高血壓病患者,男166例,女130例?;颊咦钚∧挲g為33歲,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6.6±11.2)歲。所有患者所從事的職業都以腦力勞動為主,幾乎占所有患者的三分之二。患者體重最輕為49千克,患者體重最重為90千克,患者的平均體重為(64.5±14.6)千克?;颊卟〕套疃虨?年,病程最長為13年,患者的平均病程為(5.8±4.3)年。所有患者的文化程度:學歷為大專及其以上的患者68例,學歷為中專的患者82例,學歷為高中的患者80例,學歷為初中以及以下的患者66例。全部患者都滿足高血壓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將出現嚴重并發癥以及因為藥物導致出現的高血壓病患者全部進行排除,并且全部患者均沒有相關性精神疾病以及患有惡性腫瘤的情況。

    1.2方法

    1.2.1對患者創建電子檔案詳細統計患者的家庭情況、環境、結構、對自身家庭的依賴程度、患者當前的身體情況以及生活的習慣等相關資料,并全部納入計算機中;有效創建患者個人檔案以及患者家庭健康檔案;與此同時對患者創建電子病歷,將患者所有資料錄入到管理系統中,護理人員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1.2.2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社區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詳細地評估,并且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對其實施有效的分級管理,要求應該在每個季度針對患者至少完成1次隨訪,如果患者的病情發生了變化,應該將隨訪的次數增加。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時,需要密切對患者的血壓進行監測。

    1.2.3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了能夠有效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要求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醫療人員以及護理人員對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進行健康方面的講座。具體演講的內容應該包括對患者講解疾病的基本情況,此外對患者的飲食以及患者的運動情況都要詳細進行講解,使患者能夠意識到此種疾病的危害性以及進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需要根據患者的需求,詳細制定個人健康教育的有關計劃,對患者發放常規的生活手冊等。

    1.2.4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于高血壓病患者,其心理普遍處于緊張狀態,盡管患者的病情狀況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內心仍然感覺到恐懼。對此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也應該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通過有效途徑能夠完全進行宣泄,有效將患者的精神壓力減輕,使患者能夠始終處于愉悅的心情。針對不同的患者,都要對其加以理解與安慰,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使患者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疾病,為患者建立和諧的家庭氣氛,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

    1.2.5對患者進行用藥干預高血壓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并且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求患者必須按照要求來使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針對患者使用降壓藥物是該病治療的基礎,要求患者應該根據當前的身體狀況正確使用降壓藥物。

    1.3統計學方法針對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資料,全部有效錄入到應用EPIDATA進行創建的數據庫中,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所有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利用卡方檢驗表示對患者實施護理后患者的依從性以及知識的改善程度,利用t檢驗表示患者血壓的當前狀態,а=0.05。

    2結果

    2.1對比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患者依從性的改善情況見表1。在對患者進行護理之前,患者依從性普遍不高,對患者完成180d的社區康復護理后,患者的依從性顯著改善,護理前與護理后差異顯著(P

    3討論

    總而言之,針對高血壓病患者完成社區康復護理后,患者的依從性獲得了顯著的提高。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針對疾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有關知識的了解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對患者進行隨訪后,有效融洽了護患之間的關系,患者能夠按照醫囑積極配合醫療人員與護理人員的治療與護理,保證血壓能夠恢復正常,顯著將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旋.高血壓病患者社會支持的社區護理干預研究[D].福建醫科大學,2006,4(01):95-105.

    第5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腦卒中;恢復期;社區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458-01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種病因使腦血管發生病變而導致腦功能缺損的一組疾病的總稱,腦卒中以其高發病率和高致殘率成為當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類主要疾病。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其發病率還有增加趨勢[1]。社區康復護理是將現代整體護理融入社區康復,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在社區層次上,以家庭為單位,以健康為中心以人的生命為全過程,社區護士依靠社區內各種力量,即殘疾者家屬,義務工作者和所在社區的衛生教育勞動就業和社會服務等部門合作,對社區傷殘者進行護理[2],腦血管意外致殘后嚴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同時社會和家庭負擔明顯加重,因此腦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在家庭和社區階段的康復治療護理是極為重要的,本人就此談談看法:

    1 重視心理康復

    殘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有孤獨感,自卑感,敏感抑郁等情緒反應,他們迫切希望和要求自己缺損的機體功能在短時間完全恢復,不滿足現狀的康復而產生疑病,焦慮和抑郁,針對殘疾人心理特點,在實施心理工作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引導他們接受現實,認識現有的肢體功能,盡量發揮殘余能力,鼓勵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使其具備回歸社會的能力,最大程度適應現在的生活,更好地融入社會。

    2 觀察與溝通

    注意觀察病人的殘疾情況及康復訓練過程中殘疾程度的變化并認真做好記錄,向有關人員報告,,康復訓練是綜合性的,如藥物,理療,針灸,運動按摩等,康復護士要與病人及其他人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倡協作精神,以便使整個康復過程有序進行。

    3 糾正殘疾人的姿勢并進行有關功能訓練

    根據病人的不同性質和需求,配合康復醫師及其他康復技術人員對殘疾者進行功能評價和訓練。

    3.1 良姿位擺放:軟癱期取良姿位能預防和減輕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痙攣模式,患側上肢取伸展位,患側下肢取屈曲位以對抗痙攣模式,可以取健側臥位,患側臥位,平臥位,一般每天2小時更換一次,如健側臥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患者頭部墊枕,胸前放一枕頭,患肩前伸,患側肘關節伸展,腕,指關節伸展放在枕上,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體前面另一枕上,健側肢體自然放置。

    3.2 抗痙攣訓練:大部分患者患側上肢以屈肌痙攣占優勢,下肢以伸肌痙孿占優勢,因此訓練時上肢訓練伸肌如以Bobath式握手用健手帶動患手上舉,伸直和加壓患臂。下肢訓練屈肌,進行髖。膝屈曲訓練和踝背屈訓練等。

    3.3 坐位及坐位平衡訓練:首先進行坐位耐力訓練,先從半坐位(約30°)開始,逐漸增大角度(45°,60°,90°)延長時間和增加次數。如患者能在90°坐位坐30min,則可進行從床邊坐起訓練

    3.4 肢體的功能訓練順序:功能訓練一般按照運動發育順序和不同姿勢反射水平進行,其順序按照:翻身坐坐位平衡雙膝直立平衡單膝直立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走進行。

    3.5 言語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設置適宜的語言環境,用聽、說、讀、寫等方法訓練,先易后難,先練習發聲后練習說話[3],經常讓病人聽廣播,練習發音,進行語言訓練,除語言治療訓練外,護理人員應該利用每一個機會與病人交談,使語言訓練得以持續進行。

    3.6 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訓練:訓練內容包括進食方法,個人衛生,穿脫衣褲鞋襪, 床椅轉移,洗澡等。訓練病人進行“自我康復護理”,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訓練病人進行自理。患者的康復治療與患者自身的配合息息相關,這就需要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使患者自愿參與康復治療,并能主動配合[4]。首先將日常某些活動動作分解成簡單的運動方式,從易到難,結合護理,進行床旁訓練,要按實際生活情況進行訓練,如拿筷子,端碗,如病人有肌力不足或缺乏協調時,可先做一些準備訓練,如加強手指肌力的訓練。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應用自助具做輔助。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使傷殘者在家庭和社會中,盡量不依賴或少依賴他人而完成各項功能活動。

    4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4.1 壓瘡的康復護理:讓患者躺在氣墊床上,同時保持床單干燥無皺折,避免擦傷皮膚。保護骨頭凸起部,腳跟、臀部等易生壓瘡的部位避免受壓。經常更換,對身體不能活動的老人,每2小時要變換,搬動時要把其身體完全抬起來,早期進行下肢、足踝部被動運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4.2 肺部感染

    4.2.1 保持口腔清潔,囑病人早晚清潔口腔,飯后漱口,生活不能自理者協助進行。對吞咽功能有障礙者,喂飯時應均勻、慢速、抬高床頭約30°-90°可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5]。

    4.2.2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為病人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勿使病人受涼,寒冷季節應注意保暖,防感冒。

    4.2.3 每次翻身時輕叩背部,鼓勵病人經常變換,以利痰液排出和改善肺部血液循環,對發生肺部感染的病人,及時給予處理。

    本社區衛生服務站康復門診,由康復專家坐診指導,在總體康復醫療計劃下,以家庭為單位,圍繞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減輕殘障的全面康復目標,以家庭為單位,通過門診康復治療和家庭訪視、居家護理相結合,通過功能訓練,采取與日常生活活動密切相關的運動作業、語言康復治療方法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預防繼發性殘疾,減輕殘疾的影響,患者達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復和重返社會。

    參考文獻

    [1] 石風英.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3

    [2] 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9

    [3] 張雯,任正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3(6):194

    第6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開設在職短期康復護理培訓班

    每個臨床護士都應掌握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復護理技術。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臨床護士缺乏系統的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開展短期的康復護理培訓十分必要??筛鶕t院工作的特點,并結合神經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臨床??频男枨螅哂信嘤栙Y歷的學??梢岳每祻妥o理的教學資源,舉辦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康復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班,使臨床護士掌握規范的康復護理技術、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及社區康復護理等知識與技能,并建立考核機制,與有關部門合作頒發??谱o理證書。

    護理專業學生的康復護理教育

    康復護理教育要從學校護理專業教學開始,各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均應開設康復護理課程,并確立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康復護理的??频匚?,學校完成護理教育基本課程后,應進行康復??谱o理知識學習,讓廣大護理專業學生接受系統的康復護理教育,為畢業后開展臨床、社區康復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1適當增加學時

    康復護理學教學總學時應達到36學時,每周2學時,分18次完成,其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時間各占一半,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教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內容,在課時分配上應突出重點。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理論的講授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分配上應突出重點,讓學生學完理論后可用此理論解釋康復護理技能訓練中的實際問題。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采取示教、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角色模擬練習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實踐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在每節理論學習后,安排實際操作訓練。通過反復的現場演示以及分小組進行模擬訓練,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盡快掌握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熟悉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達到康復護理的最終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論考核成績+實踐課平時考核成績+實踐課期末考核成績”的形式。理論考核:重點考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課平時考核方式:階段性復習考核、隨堂抽查考核、創新能力考核等;實踐課期末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及臨床常見康復護理技能。

    康復護理師資隊伍建設

    1培養護理專業教師

    對新上崗及轉崗的教師常規進行崗前培訓,相關專業的理論培訓和臨床康復科室的進修均應達到6個月以上。上崗后仍應開展相關專業的繼續教育,參加校外各種會議進行學術交流,不斷增加和更新專業知識,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安排專業教師輪流到教學醫院康復科參加臨床工作,定期輪流到國內外領先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和進修,以提高教師的康復護理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并且與各自從事的臨床康復和教學工作的相關行業學會保持密切聯系,以便掌握最新的專業動態,獲取前沿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安排資深老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將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帶領年輕教師承接科研課題。支持和鼓勵中青年教師接替老教師在社會各級學術團體中的工作,擴大青年教師的社會影響,提高他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在實踐中選拔和培養接班人。學校在經費使用上要做到科學合理,對不同的培養類別采用不同的經費投入辦法。對學科梯隊建設由學校全部承擔培養經費。對既符合學校教學、科研發展的需要,又屬教師個人提高學歷或業務水平的學習、進修,培養費可由學校和個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擔。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注重教學學術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掌握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基本知識、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才能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培養任務??赏ㄟ^以下途徑提高康復護理教師教學水平:第一,為教師創造各種學習條件;開展各種專業學習班、研討班及技術培訓班等,安排相關專業知識講座及校外進修學習,及時更新知識。堅持教研室集體備課、定期開展教學討論,重點討論康復護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并在全面領會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做好教案和備課筆記,促使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第二,制定各項支持政策;在教學崗位上設置主講教師、骨干教師崗位,增加教學課時酬金;在教師職稱評審和考核中對教學成果和教學研究論文與科研成果和論文同等對待等等,積極鼓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在教學設施上改變以往以板書為主的形式轉變為多媒體課件。通過幻燈片、投影儀將大量的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教學內容播放給學生,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發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擴大學生的眼界。多媒體課件具有大容量、快節奏,形象生動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接受信息和教學雙方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根據電教媒體的作用點,選擇和設計練習,為學生提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多層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復護理實踐操作,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講練結合。第四,做好教學評估;校領導及教務科教學督導員定期進行教學工作檢查,向學生發放教學評價表,不定期上課堂聽課,進行評教評學;教研室負責人到每位任課老師課堂上聽課,從教案準備、教學態度、教學技術及教學效果等方面評價教學水平;安排同學科老師之間定期進行教案診斷和課堂聽課。從教法的角度,對教師準備的教案目標是否清晰具體、內容是否得當、重點、難點是否突出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找差距,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同行評估與學生評估重在教學態度、教學技巧不同,教師同行評估的重點一般放在教師對本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學科最新知識的情況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等方面[6]。

    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材的基本構成包括目錄、正文、作業、實驗、圖表、附錄、索引和注釋,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業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7]。康復護理學目前尚無統一、規范的教材、教學大綱及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在教材建設上主導思想是先解決教材的有無問題,再實現教材的優化配套。各類學校選用的教材內容應符合自己學校學生的特點及專業培養目標,有利于老師把握授課深度、學生掌握授課內容。另外,可由全國或各省大醫院選派長期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學的中青年護理專家編寫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論性,又要注重實用性;既可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及康復護理技能考核,又可作為在校學生康復護理實踐課考核標準。

    第7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目前,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年發病率為150/10萬,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因此腦卒中也成為最重要的嚴重致殘疾病[1]。為了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不少醫學學者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康復護理介入越早,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從身心殘障恢復,重返社會?,F結合文獻,對其早期康復護理現狀綜述如下。

    1 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

    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能力上存在代償和功能重組自然恢復能力[2],早期康復護理可創造損傷神經修復或代償的條件,使遭到破壞的運動反射弧在良好的條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來[3]。早期康復護理可大大減少肌肉萎縮、關節脫位、關節攣縮畸形、足下垂或內翻等,這一點是沒有任何藥物可代替的。因此,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和整體療效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 早期康復護理的時間選擇

    一般認為,從腦卒中發生后3個月內的康復即為早期康復。有學者認為[4],從發病至24h內是采用被動與主動相結合的功能鍛煉的最佳時間。梁光霞[5]實踐證明,康復訓練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無論腦出血患者,還是腦梗塞患者只要生命體征穩定均應盡早進行康復治療甚至超早期康復訓練(發病48~72h)。早期康復護理介入的最佳時間為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學癥狀不再進展后48~72h。

    3 早期康復護理的內容

    3.1 心理康復護理 心理康復護理是訓練成功的基礎和保證[6]。良好的情緒,使神經肌肉的調節達到最佳狀態,神經抑制被解除,神經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復的療效[7]。腦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見并發的情感障礙,發病率為20%~50%[8]。腦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緒悲觀,對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響病人對治療康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致失去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和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期,拖延康復時間,甚至喪失神經功能康復時機,從而影響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向患者及家屬宣教早期康復的目的、意義,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現在醫學上對康復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進步,正確對待偏癱的事實,積極配合早期康復治療,就能最大限度恢復肢體功能。向患者及家屬宣教那些配合治療獲得成功的患者例子,使病人和家屬看到希望,解除病人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信心,使機體調整到最佳生理狀態,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接受康復治療和康復訓練。在康復治療階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漸失望、悲觀、抑郁。此時爭取家屬配合,從生活上、精神上給病人安慰和幫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復鍛煉。在訓練中,任何微小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贊揚,同時加強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訓練進步利于改善焦慮和抑郁,而隨著抑郁癥狀的改善,增強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病人神經功能的康復。

    3.2 護理

    3.2.1 臥位護理 ①仰臥位,患側肩胛下用薄枕墊高,肘、腕關節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開,置于枕頭上,使患側肩胛骨處于前伸位,患側大腿外側置一大號枕,髖關節、膝關節各墊一個小號枕,防止髖關節外旋,使膝關節稍屈曲(20~30°),足底墊中號枕,取中立位,腳背翹起與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內翻[9,10]。②健側臥位,患側上肢向前方伸出,肩關節屈曲90°,肘腕指關節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保持髖關節、膝關節呈90°,置于一大號枕上,再用一中號枕使踝關節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內外翻[9,10]。③患側臥位,患側上肢向前伸,肩關節屈曲,肘腕關節伸展,手指拉開,掌心向上,患側髖關節保持伸展位,膝關節輕度屈曲,踝關節保持輕度背屈位,健腿髖關節,膝關節屈曲放于一中號枕上,并將一大號枕置于背部支撐后背,保持[9,10]。

    3.2.2 坐位護理 在病人胸前置一桌子,將患側上肢放于桌面,肘關節微屈,手掌心向下,手指伸直,身體前傾,脊柱伸展,可以抑制軀干短縮,防止肩關節半脫位。在病人背部放一軟枕,使病人坐位的重心在臀部,而不在骶尾骨上,以減輕骶尾骨受壓的程度?;紓认リP節屈曲成90°,使足與小腿保持垂直位。坐位時應注意座椅不能太高,應保持雙腿整個腿掌著地[11]。

    3.2.3 站位護理 康復護士幫助病人進行站位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應站在病人的患側,減輕病人恐懼的心理。引導病人重心向患側轉移,用健側手指緊扣住患側手指,并抱于胸前,雙足分開10cm左右[11]。

    3.3 患肢功能康復護理

    3.3.1 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對患者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用紅花酒精進行輕柔的按摩[12]。

    3.3.2 翻身動作訓練 患者雙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健側腿伸到患腿膝關節下方。以軀干為軸向患側或健側轉向,護士站在患側協助。每2h翻身變動臥位1次,患側臥位每次不要超過1h[9]。

    3.3.3 床上訓練 包括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舉;下肢做雙橋和(或)單橋,床上軌跡,屈踝[13]。

    3.3.4 坐起及坐位平衡訓練 患者首先側移至床邊,將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將患腿移于床邊,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頭向上抬,軀干向患側旋轉,健手橫過身體在患側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擺動雙腿[14]。

    3.3.5 站起及站位平衡訓練 患者Bobath握手,雙上肢前伸,頭和軀干前傾重心前移至雙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髖、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邊,健側上肢緊抓杠木,重心放于健側下肢,逐漸增加站立時間至大于30min[14]。

    3.3.6 步行訓練 患者坐位能保持平衡即可開始。先于平衡杠內步行,注意上肢的擺動及骨盆的旋轉,接著平地步行,實地步行及上下樓梯訓練[15]。

    3.3.7 日常生活能力(ADL)訓練 訓練患者穿脫衣服、進餐、如廁、沐浴、擰毛巾等。積極訓練患者患側上肢及手的功能。在ADL訓練項目中尤以移動能力的訓練最為重要,在康復護理中還要注意教會患者如何利用殘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學會翻身、起床以及從床移到輪椅,再從輪椅移動到廁所的技巧動作和方法[16]。

    3.4 家庭康復護理 腦卒中偏癱病程長、恢復慢、經濟負擔重,所以很少能夠達到完全康復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繼續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往往前功盡棄,出現各種功能減退。因此在住院期間,加強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懂得繼續進行康復鍛煉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復鍛煉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隨訪康復指導計劃。出院后康復訓練主要為平衡、協調和速度訓練,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動,同時還要進行各種日常生活的精細動作訓練[17],爭取做到生活自理。開展家庭護理,既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減少家庭經濟負擔,又有利于患者盡早回歸社會。

    3.5 康復護理的注意事項 腦卒中急性期,康復護理以護理、肌肉按摩及床上訓練為主;恢復期則以對患者進行坐、立、行的訓練及各種日常生活訓練為主。做好安全保護措施,防止墜床;避免訓練過度或不足;避免著涼感冒,防止關節脫位;病情變化時,如原有病癥狀加重,感冒發熱,氣促等應停止訓練。

    4 結語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擺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攣縮和關節畸形;縮短患側臥位時間,可避免影響靜脈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動運動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刺激肢體感受器調節新陳代謝及神經營養功能,從而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減少傷殘程度,提高生活質量??祻妥o理應盡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屬的緊密配合。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區繼續進行系統的康復鍛煉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或社區康復工作一直是我國的薄弱環節,應盡快逐步建立完善家庭護理或社區康復護理服務體系,支持患者出院后繼續進行康復訓練,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2] 姜從玉,胡永善.康復訓練促進腦梗死后功能恢復機制的基礎研究進展[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7):443-445.

    [3] 徐善芬,崔智娟,吳遠美.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的監護及其意義[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7(5):22.

    [4] 胡榮東,肖愛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鍛煉時間窗的臨床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4):6.

    [5] 梁光霞,張向輝,史紅梅.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病人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4,19(13):68-69.

    [6] 毛芙敏.110例腦卒中病人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J].護理研究,2000,14(4):171.

    [7] 李韻.早期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心理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4,26(4):241-242.

    [8] 李付云,候桂嫻.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期的心理障礙及心理干預[J].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4,7(5):48-49.

    [9] 張玉愛,孟素萍.腦卒中偏癱患者肩痛訓練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2):18-19.

    [10] 梁定杰.踝關節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9):24-25.

    [11] 陳莉紅.淺談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綜合護理[J].中國療養醫學,2004,13(1):17.

    [12] 鄭燕紅.腦卒中偏癱的康復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0,15(10):614-616.

    [13] 馮秀艷,馬艷輝,崔靜宜,等.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復訓練[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8):192.

    [14] 陳冬青.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3,18(1):45-46.

    [15] 李亞東,張春晶,唐艷紅.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及護理[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4,13(3):292-293.

    [16] 林宗霞.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內容的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8):136.

    第8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社區康復干預;干預組;對照組;顱腦損傷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63-01

    1、引言

    我國的人口基數大,顱腦損傷患者的數量多,但限于收入水平和社區護理水平的因素,顱腦損傷患者經過在醫院的手術質量或傳統保守治療之后,對患者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及時病情趨于穩定,但治療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和殘留神經損傷給后期的康復工作帶來了消極作用,尤其是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在經歷了手術治療后,往往選擇回家等待式的自然康復,但由于缺乏心理輔導和必要的康復常識,往往會錯過最佳的康復時機,造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陰影,特別是對于患者的生活能力、認知能力和生活理解力方面的負面影響比較嚴重,降低了患者的康復質量和水平。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將對在2011-2013年之間的顱腦損傷患者的研究進行剖析,對比探討社區康復干預和非干預手段在其中的具體作用,以為我國的相關研究貢獻微薄之力,論文觀點僅作業內研究人士探討參考之用,不足之處,有待指正。

    2、研究對象

    針對筆者在2011-2013年間研究的5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資料分析,將全部病例進行隨機分組,各25例,一組施加社區康復干預措施,另一組作為對照組,患者的資料主要有顱腦損傷的原因、類型、部位,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等,并在干預過程中分別對兩組患者的病情進行問詢調查,記錄在案,并在療程內對患者的康復度進行統計評估,主要評估的指標是顱腦患者的理解能力、生活認知能力與生活能力。

    3、方法

    3.1研究方法

    將50例患者均分為兩組,一組為干預組,另一組為對照組,干預組在出院后繼續施加藥物治療和社區康復護理訓練,對照組則在家中等待自然康復,定時定期的對兩組患者進行同等的問詢調查工作,研究時間分別以2個月和4個月為統計評估的基準,進行評分對比。干預組的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治療有治療師向患者和家屬事先進行溝通說明,向家屬說明護理的操作規范和注意事項,并對家屬的護理工作進行引導,確保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確?;颊吆图覍俣挤e極參與到康復護理的工作當中來,配合治療師的工作??祻椭委煄熀突颊?、患者家屬擬定康復訓練的時間表、地點、工作規劃等內容。并且康復治療師要具體的根據患者顱腦損傷的成因,患者外在的功能障礙表現方面,如語言障礙、肢體活動障礙、理解障礙、心理障礙等具體情況,針對性的擬定康復干預的計劃。定期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摸底,適當的調整康復計劃,并組織社區護理人員、家屬、患者的分析討論工作,進行評估論證,改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2)社區康復中心定期組織康復訓練培訓,成員包括專家、患者、患者家屬和社區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培訓,主要是針對性的訓練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專家則可以進行訓練的指導工作,提升護理的常識,并現場答疑,解決家屬和護理人員工作當中遇到的疑難點。此間,可以將護理工作當中卓有成效的護理案例進行宣講推廣,相互借鑒操作中的優點。

    (3)社區康復服務中心組織人員定期的對患者和家屬的康復工作進行摸底,康復干預的療程為4個月,每個月3次進行情況摸底工作,沒10天為一次。摸底工作主要是針對兩方面的內容進行開展的,其一,訓練康復的指導工作,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問詢談話,針對日常工作的訓練情況詳細了解,如藥物的服用情況、運動訓練和操作規范方面,及時指正其中不正確的康復動作;其二,是心理康復指導,在康復過程中,患者失語、偏癱等嚴重的疾病會給家屬帶來困擾,處于對病情的擔憂,家屬工作當中會有消極情緒,社區護理人員要進行及時的疏導、安慰,消除患者家屬的憂慮和煩躁情緒,另外,患者是病癥承受的直接方,生理壓力和心理壓力的雙重作用更加明顯,煩躁、緊張、性格多變、行為異常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康復工作人員對患者的心態進行了解,必要的要引入心理咨詢師,開導患者,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康復工作的進行,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微小進步也要表揚鼓勵,營造健康、樂觀的環境,提升其自身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3.2評估方法

    對干預組和對照組進行2個月和4個月后的測評比較,將日常生活能力指標(ADL)和功能獨立性指標(FIM)指標進行打分評估,主要針對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生活認知能力比較。

    3.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軟件對調查記錄的信息進行分析統計,認為P

    4、結果

    2個月和4個月之后的統計顯示,干預組的成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并且時間越長,效果差異越大,其中4個月之后的患者康復程度表現最好,說明社區康復干預措施能夠明顯促進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進程,自然等待式的康復不僅速度慢,而且效果并不十分良好。

    5、討論

    傳統的顱腦損傷康復停留在病情問詢階段,實質性的訓練指導和心理干預工作有限,通過上述研究分析證明,患者出院后,社區康復干預作用的效果非常明顯。主要做到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治療師組織社區護理人員、患者、患者家屬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其二,各參與人員要有信心和耐心,堅持生理康復與心理康復同步進行的原則,并做好長期康復護理的準備;其三,社區組織人員定時定期的問詢調查,進行訓練和心理開導工作。限于我國的人均生活水平,顱腦損傷患者長期住院治療并不現實,因而提高社區康復干預的措施具有現實意義,對患者的康復指導和幫助無疑符合當今的生活水平和環境。

    參考文獻:

    [1] 石堅,李華,劉利輝,等. 腦外傷后的心理行為問題與處理.[J]. 現代康復,2001,5( 10 下) : 13~14

    [2] 燕鐵斌. 現代康復治療技術[M]. 第1版. 合肥: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90~314

    第9篇:社區康復護理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 家庭康復

    腦卒中是我國的常見病,年發病率高達217/10萬[1],生活不能自理者達43.2%[2],其致殘率為70%~80%[3]。在我國,很多腦卒中患者帶著殘疾回家康復,許多家庭缺乏康復護理,致使社區大部分患者錯過最佳康復時機而處于后遺癥期,因此,患者的家庭康復護理非常重要。

    1 腦卒中患者家庭康復存在問題

    通過對本院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隨訪調查,目前腦卒中患者家庭康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絕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復訓練患者遺留有多種功能障礙和后遺癥;②患者日常生活活動依賴程度較高;③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復和預防腦卒中的復發;④部分患者有負面情緒;⑤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較差;⑥家庭康復環境未行相應改造。

    2 護理

    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近年來本院神經內科腦卒中急性期的臨床治療后出院的患者家庭康復護理情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1 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家庭護理不像醫院工作有一定分工,有各自的專業,而是綜合性強、內容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是業務素質高、身體素質好、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敏捷、果斷地處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意外,使患者感到輕松、信賴,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護理方法

    2.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正常人突然成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心理壓力很大,要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調整心理平衡,端正對疾病的態度,從而促進健康的恢復,這是心理護理的基本內容。

    2.2.2 基礎護理 家屬要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溫馨的家庭修養環境。室內溫度20℃~25℃,濕度50%~60%,注意室內的空氣新鮮,開窗通風,但應避免直接風吹患者。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要保持患者大小便通暢,因患者行動不便,大小便后要及時幫助其用溫水清洗,保持衣物及床單的清潔干燥、平整、無皺褶;為預防并發癥,要定時翻身拍背更換臥位。每2 h一次,每次約5 min,以促進痰液排出,并做好口腔護理。翻身時切忌在床上拖、拉,以防止擦傷皮膚,并對褥瘡易發部位如骶尾部、髖部、肩肘部、外踝、足跟、枕部等部位進行檢查,骨突出處可用棉圈墊上,使突出部位懸空,減少受壓。還要選擇合適的床墊,一般用海綿墊或氣墊床。定期用溫水給患者擦澡、擦背,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撲上爽身粉。

    2.2.3 飲食護理 飲食應低鹽、低脂、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纖維素,要有規律,可采取側臥45°進食。另外,疲勞會增加誤吸的危險,進食前應注意休息,靜臥1~2 h,進食后為避免食管反流,應保持坐立位半小時。同時要調整食物性狀,一般采用半流食軟食、糊狀食物,這樣在通過咽部時不易殘留且容易變形。要注意每次攝入的量,即一口量,一口量過多會滯留于咽部而導致誤吸或從口中溢出,一口量過少又難以誘發吞咽反射,一般從5 ml開始酌情增加。

    2.2.4 功能恢復訓練護理 可分為四部分①完全偏癱階段:采用按摩和被動活動,按摩動作要輕柔緩慢,6~8次/d,每次30 min;②部分功能恢復階段: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在出現劃圈動作者,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上肢鍛煉可練習拿碗、湯匙、筷,穿脫衣服以及編織,打算盤等精細動作;③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是實現生活自理的重要環節;可按下列順序進行:進食動作、洗漱動作、更衣動作、解便動作、讀書寫字等,最終達到生活自理的目的;④對失語的患者可采取看、聽、說、讀、寫等方式訓練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細致觀察患者的表情,正確判斷患者的要求,從“1、2、3”開始訓練患者的發音,由易到難,由短到長,鼓勵患者要大聲說話,通過張口動作和聲門開閉,促進語言功能的恢復。要多與患者交流最感興趣的事情,并反復強化,啟發記憶。

    3 總結

    腦卒中家庭康復護理又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讓患者、家屬、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家庭康復非常重要,康復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 有效提高生存質量,從而使患者能夠早日達到回歸家庭和社會。

    參 考 文 獻

    [1] 趙琦.我國腦血管意外護理新進展.上海護理,2001,6(3):33-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777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毛片免费看|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网站|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