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專業筆記的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精神科護理學作為高職護理的一門專業課程,客觀上精神科護理學的學習內容繁多,理論知識較難,實踐技能較多,對高職學生來說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難以理解的一門課程;主觀上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參差不齊,上課時容易分心,學習的主動性相對較差。鑒于此,一方面,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己任,將最新的職教理念貫穿在教學過程當中;另一方面,教師應將課堂理論知識的傳導與學生的就業和實踐技能的提高有機融合,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針對不同的學生主體因材施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學好精神科護理學的首要因素。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基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精神科護理學的學科特點,我們曾采用多種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遠優于傳統教學方法。
一、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所有層面的教學中已屢見不鮮,是目前教師和學生都較為接受的一種教學手段。精神科護理學中一些較為枯燥難理解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影像、圖片等資料展示出來,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精神科護理學中最基礎的知識是精神疾病常見癥狀,但這些癥狀相對來說很多、很雜,同時也很難記憶,是本課程學習難點之一,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來加強學習。一是可以提供具有典型精神疾病癥狀患者的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可以提供專門的教學視頻,通過專業的教學影像資料,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專業知識和掌握復雜繁多的精神疾病常見癥狀。現代記憶研究表明,人類記憶以圖片的形式存儲更加快捷長久,在平常的教學中,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制作較為生動的PPT,通過區別于課本黑白文字的彩色圖片背景和文字作為學生記憶點,由PPT串連起相關知識,以點帶面加強記憶,激發學生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再當總是記筆記的“低頭族”。通過PPT的輔助,讓學生不再僅僅拘泥于課本文字,真正做到理解知識進而掌握知識。甚至課后回憶起PPT的內容便能將整堂課的內容聯系起來,自己將課程重難點記錄下來。
實踐證明,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有趣,最重要的是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合課堂實際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課堂的感染力。
二、案例教學法
精神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課之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是各種常見精神疾病的護理。因此,精神科護理學教師必須認識到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性。職業院校的主旨就是將學校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運用到工作中去。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不可能做到讓學生真正的面對精神疾病患者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那么我們就可以提供各種精神疾病案例來教授、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各種精神疾病的常用護理措施。例如在講到精神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種類型精神分裂癥時,我們可以提供一個相應的案例幫助學生掌握精神分裂癥常用的護理措施。案主,男,42歲,半年前發現鄰居常“話里有話”,內容涉及患者的隱私,懷疑自己的房間被人錄音攝像。三個月前發現自己的腦子里出現一個自稱“國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講話,聲稱他已成為全國一號嫌犯,正在對他實施全面監控。半個月前,患者多次走訪政府各個部門,要求“澄清事實”,“洗脫罪名”。并計劃給世界各大報紙寫信,申訴自己受人迫害的經過。通過分析此案例,找出此患者身上具備的所有癥狀,根據癥狀找出適應于此患者的護理措施有哪些,達到教學的目的。
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情景教學法
精神科護理學是探討研究人類異常精神活動與行為的護理、保健、康復的綜合性應用性科學。現代護理學提倡以人為本,而精神科護理學也從原始的封閉式管理向科學的半開放式管理、開放式管理轉變;從單純護理患者的軀體問題擴展至關心和處理患者的軀體、心理和社會問題。通過情景設置,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關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例如學習到情感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時,可以設置教學情景,由老師扮演一位抑郁癥的患者去醫院就診,學生扮演護士,在這個仿真的情景里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怎么去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護士。
情景教學法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四、互動討論式教學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我們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方法,廣泛采用互動討論的教學方法。21世紀人們對“精神”“心理”等詞語不再陌生,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與教學知識相關的心理小測試,先讓學生們自己作答,然后再在課堂進行討論。在講課時不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讓學生發問老師回答,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課堂生動活潑。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五、比較歸納法
精神科護理學包含的精神疾病種類繁多,《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將常見精神疾病分為十大種類,每一大類又分為若干小類。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總結和發現,總結各種類型的相同和不同點,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精神分裂癥時,精神分裂癥分為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這幾種常見類型。我們可以通過列表比較歸納,找出這四種類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記憶表格相對于純文字更為簡單具體,避免了學生為了記住知識點“記死書死記書”。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使用比較歸納的方法,自己動手,加深理解,增強記憶,辨別是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六、參觀教學法
護士是為各種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務的一個職業。在每一個護士走向工作崗位之前都會去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而且在學習專科課程的同時也會安排去醫院進行各門課程的見習。精神科護理學的學習也是為了幫助護理專業的學生成為一名合格護士的一部分,現代護理模式已經轉變,精神科護理的重點也在發生著變化,精神科護士通過對各種精神疾病知識的掌握,運用現代護理學的理論和專業技能,為護理對象提供更多的關懷,幫助精神科患者發揮最大潛能,使身心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態。在精神科護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安排一定的見習課程,讓學生深入醫院,更具體的觀察精神疾病患者,以及體驗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的職責。我國目前的現狀是精神疾病醫院以及醫護人員相對較少,醫護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問題更多更復雜,精神疾病醫院中還需要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例如常見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狀態該怎么護理。學生在去醫院見習的過程中可以請教有經驗的醫生護士,學習一些更為具體有用的臨床經驗,而不再拘泥于課本知識。
七、網絡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隨著網絡的發展新興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微課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甚至建立個人微信公眾平臺借助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的解決學生問題都是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
“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我們可以將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的重難點制作成一個個的微信多媒體課程,通過校園網放到網上,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以外的時間更加高效的學習。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例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一類精神疾病神經癥,常見的分為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神經衰弱這幾類。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前布置學生自己預習,查閱資料,在課堂上實行翻轉,學生提問,老師回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真正做到老師講授的知識是學生想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