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口腔生物醫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生物醫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腔生物醫學

    第1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牙齒的生長發育是一個持續而復雜的過程,一些關鍵基因和調控因子在牙齒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赫爾辛基大學創建了牙齒發育數據庫,收錄了牙組織發育中的基因特征、結構及表達情況等。Hubbard等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結合Edman測序及質譜分析方法,對釉質的發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構建了口腔牙組織的蛋白數據庫,為口腔內組織蛋白的鑒定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本。聶敏等運用二維凝膠電泳和生物信息學方法研究維生素D對牙髓細胞分化的影響,結果表明:維生素D可促進牙髓細胞的分化,并在牙齒發育和礦化過程中起了重要的調節作用。Jevnaker等利用基因芯片技術以整個牙胚作為研究對象,首次構建了小鼠牙胚在不同時期的微小RNA表達譜,從基因調控機制上研究了牙齒的生長發育。

    2在口腔腫瘤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的研究多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比較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能夠高效率、高通量地篩選口腔腫瘤的相關基因和蛋白,尋找腫瘤的診斷標記和治療靶點。

    2.1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

    OSCC是口腔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用抗體芯片的高通量蛋白組分析方法推測認為,上皮和間充質間涉及的多重細胞信號的分子信息在口腔癌的發生中起了關鍵作用。2004年,香港大學利用蛋白質組分析方法檢測了OSCC細胞,獲得了豐富的蛋白質信息,鑒定了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或分子靶點。2005年日本千葉大學通過使用生物信息學的方法,鑒定了OSCC與正常組織中22種蛋白的表達存在差異。Wang等研究表明,活化激酶C受體1蛋白在OSCC中存在差異性表達,可作為OSCC的臨床診斷分子標記物、臨床預后指標及候選藥物靶標等。張永強等使用生物信息學技術構建人舌鱗癌細胞cDNA庫,并預測了Doc-1基因編碼的P12蛋白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基序。另有研究采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結合芯片技術分析研究了口腔疣狀癌中基因組DNA甲基化的情況,為進一步探討口腔疣狀癌的發生分子機制和治療靶基因奠定了基礎。

    2.2涎腺腺樣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

    SACC是涎腺常見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之一。盧友光等采用第二代差異顯示技術構建了SACC高低轉移細胞株的基因表達譜,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Notch基因家族中的4個成員在ACC-2、ACC-M這2個細胞株中存在表達差異。另一研究運用生物信息學初步篩選出Notch信號通路在SACC中所涉及的基因,并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和免疫組學方法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Notch信號通路中有46個基因與SACC相關,并檢測出其中的8個基因在SACC高低轉移細胞株中存在表達差異。

    3在口腔黏膜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3.1口腔扁平苔癬(orallichenplanus,OLP)

    OLP是一種口腔黏膜癌前狀態,其病因不明。王文梅等建立了OLP與口腔正常黏膜蛋白表達譜,對OLP在雙向電泳圖譜中高表達差異的10個蛋白質進行質譜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鑒定發現了差異表達的蛋白。Tao等利用DNA芯片的特點篩選并建立了OLP的病變基因表達譜,研究共發現了985個差異表達基因,其中629個上調,356個下調,這為研究OLP的發病機制打下了基礎。

    3.2口腔白斑(oralleukoplakia,OLK)

    OLK指僅僅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變的斑塊狀損害。王文梅等通過蛋白質差異組學研究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鑒定出膜聯蛋白A2、角蛋白8以及角蛋白Ⅰ和Ⅱ型角蛋白亞基、免疫球蛋白J型輕鏈的C區片段等在OLK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生了改變。Odani等采用寡核苷酸芯片技術發現:兜甲蛋白和角蛋白在OLK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表達差異較大,且多個基因在癌變過程中顯著下調。周晌輝等利用cDNA芯片成功檢測出OLK和OSCC組織中30個基因的表達差異,其中17個為已知功能基因,這些功能基團與細胞分裂、信號傳導、免疫防御、細胞代謝及細胞成分等密切相關。

    4在牙周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牙周炎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了人類的身體健康。Steinberg等使用具有上皮細胞特異性的DNA芯片研究了白細胞介素對口腔角質形成細胞1β的作用,確定了與牙周炎相關的幾個基因。Vardar-Sengul等通過DNA芯片在1次實驗中同時分析出了超過40000個基因,得到了類似的結果。Beikler等構建了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組織中的一些免疫和炎癥基因的表達譜。Covani等利用生物學實驗及生物信息學算法,鑒定出參與或可能參與牙周炎的61個基因,其中5個是主導基因,并完全建立起2個主導基因的牙周炎模型。

    5在其他口腔研究中的應用

    5.1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在維持口腔正常生理體系和誘導口腔疾病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Chen等構建了口腔病原體的生物信息學資源。2008年,人體口腔微生物組數據庫啟動,方便了研究者查看和檢索口腔微生物信息。在對口腔致病菌的研究中,郭麗宏等利用生物信息學相關軟件及數據庫進行C血清型變異鏈球菌高毒力株特異DN段的基因分析、識別和功能預測,發現了5個新的基因片段以及高毒力株特異的DN段的主要功能。劉筱娣等采用生物信息學結合Southern印跡雜交法,構建了變異鏈球菌的蘇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敲除的重組質粒。另有研究者應用鳥槍法、蛋白質組學分析、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檢索等,建立了變異鏈球菌耐氟菌株和親代菌株的蛋白質組表達譜。

    5.2口腔唾液

    第2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Dialysis and Artificial Organs

    主管單位:天津市教委

    主辦單位: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人工器官分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5-0809

    國內刊號:12-1219/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3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關鍵詞:核酸適體;生物醫學;應用

    現在我國因為腫瘤死亡人數逐年增加,現在全世界很多醫學工作者都在研究腫瘤的治療方式,但是腫瘤的突破成績不大。核酸適體是檢驗腫瘤的一個指標,現在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核酸適體,想通過對核酸適體的研究,能提出治療腫瘤的方式,這是全世界醫療工作者研究的課題,也符合現代人們的需要,老百姓現在談腫瘤色變。

    1基于核酸適體的生物醫學診斷

    1.1生物大分子檢測

    現在醫學界都在研究基因組學,這是現在重點和熱點問題。蛋白質中大生物分析的研究,通過分析與診斷,研究出抗體免疫功能。而核酸適體能夠與蛋白質進行特異性結合,在不同溫度、不同鹽濃度絡合劑條件下能夠進行特異性變性與復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質分析檢測上的使用越來越受到各方面重視。運用核酸適體能夠通過GIC方法實施擴增的特點,增強酶聯核酸適體診斷方法的檢測精確度,把兩種不一樣的核酸適體組合到蛋白或蛋白復合體兩個相近的結合位置上,兩種核酸適體的游離末端通過互補堿基鏈接起來,最終根據GIC方式實施實時擴增。傳統的生物大分子檢測技術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基于核酸適體的生物大分子檢測技術是能按要求完成檢測的需求,符合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生物醫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及研究價值。

    1.2腫瘤細胞鑒別分析

    腫瘤細胞鑒別分析對研究腫瘤就有一定的意義,腫瘤細胞的鑒別對于腫瘤早期患者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腫瘤早期潛伏性很長,對人體的影響不是很大,一般不容易被發覺。但是通過醫學腫瘤細胞鑒別分析具有一定意義,可以發現腫瘤細胞的變化,可以及時采取措施,現在的醫療水平是可以控制,讓其不發展。現在應用新型核酸適體技術進行鑒別分析,運用一種修飾有核酸適體的吸引力納米粒子實施靶細胞的提取和聚集,還有一種摻雜有熒光色素的納米粒子添加到待檢測系統中完場信號放大,氧化鐵混合的二氧化硅納米粒子接觸面積大,這相比較于一般微米尺寸粒子擁有更加強大的萃取功能,所以相對于免疫表型等復雜的檢測方式,這種方式僅僅需要完成分析即可。腫瘤細胞的鑒定分析隨著科技水平不斷發展,鑒定方法多元化,其準確率在提高,符合現代生物醫學發展需要,在新技術不斷發展,不久將來可能攻克腫瘤的疾病。

    2基于核酸適體的靶向治療

    基于核酸適體的靶向治療是現代先進的醫學診斷方式,利用核酸適體進行醫學鑒別可以診斷很多疾病,尤其腫瘤方面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符合現代醫學的應用價值。基于核酸適體的靶向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通過實踐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在核酸適體的靶向治療的過程中,提高分子水平的應用效率,對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減少無副作用,蛋白質的直接應用效率,細胞內蛋白質等有效的結合方式,蛋白質之間的滲透效果比較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利用核酸適體進行高效的腫瘤研究,已經成為現代腫瘤研究的核心問題,具有一定研究價值。通過研究實踐證明,核酸適體是可以定向進入靶向細胞,可以進行藥物傳輸等功能,具有應用的價值。核酸適體在生物醫學中的廣泛應用,尤其對研究腫瘤起到重要效果,是現代醫學中重點的研究領域。

    3結束語

    總之,核酸適體在研究腫瘤起到重要作用,在腫瘤細胞鑒定分析、核酸適體的應用過程,都起到一定作用。核酸適體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范圍比較廣,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核酸適體在生物醫學中進行疾病檢測以及靶向治療具有一定的應用意義,核酸適體的應用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抗體領域中的醫療診斷問題。

    參考文獻

    [1]蘇瑋瑋,許建軍.實驗動物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11).

    [2]段燁,高志強,王慧珊,等.核酸適體技術及其在獸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獸醫雜志,2015,(11).

    [3]唐勇,唐旭炎,柴梅,等.西帕依固齦液聯合西吡氯銨治療患者口腔假絲酵母菌屬感染的療效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4).

    [4]姜利英,周鵬磊,閆艷霞,等.基于核酸適體傳感器檢測IgE研究進展[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

    [5]趙群,叢鐸,徐振斌.糧食中黃曲霉毒素B1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糧食經濟,2015,(6).

    [6]趙潔,張琦,王旭,等.核酸適體技術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J].神經藥理學報.2014,(6).

    [7]楊歡,熊晶,洛文靖,等.轉錄因子DEC1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5(5).

    第4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泰山醫學院優勢專業由泰山醫學院歷屆學長學姐實名推薦:

    1、醫學影像學推薦指數:4.8(531人推薦)

    2、臨床醫學推薦指數:4.6(494人推薦)

    3、護理學推薦指數:4.4(236人推薦)

    4、醫學檢驗技術推薦指數:4.4(231人推薦)

    5、藥學推薦指數:4.3(231人推薦)

    6、口腔醫學推薦指數:4.6(96人推薦)

    7、生物醫學工程推薦指數:4.5(89人推薦)

    8、應用物理學推薦指數:4.8(81人推薦)

    9、預防醫學推薦指數:4.5(69人推薦)

    第5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院系代碼

    院系名稱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020

    土木工程學院

    081400

    土木工程

    020

    土木工程學院

    081803

    地質工程

    030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080200

    機械工程

    030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0802Z1

    工業工程

    030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080702

    熱能工程

    030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050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81403

    市政工程

    050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83000

    環境科學與工程

    06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0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01

    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080100

    力學

    102

    數學系

    070100

    數學

    103

    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070200

    物理學

    104

    化學系

    070300

    化學

    110

    醫學院

    077700

    生物醫學工程

    110

    醫學院

    100201

    內科學

    110

    醫學院

    100202

    兒科學

    110

    醫學院

    100204

    神經病學

    110

    醫學院

    100205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110

    醫學院

    100206

    皮膚病與性病學

    110

    醫學院

    100207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10

    醫學院

    100208

    臨床檢驗診斷學

    110

    醫學院

    100210

    外科學

    110

    醫學院

    100211

    婦產科學

    110

    醫學院

    100212

    眼科學

    110

    醫學院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學

    110

    醫學院

    100214

    腫瘤學

    110

    醫學院

    100217

    麻醉學

    110

    醫學院

    100218

    急診醫學

    114

    口腔醫學院

    100301

    口腔基礎醫學

    114

    口腔醫學院

    100302

    口腔臨床醫學

    120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2300

    交通運輸工程

    140

    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

    080204

    車輛工程

    140

    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

    082304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160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071000

    生物學

    170

    軟件學院

    083500

    軟件工程

    180

    汽車學院

    080204

    車輛工程

    180

    汽車學院

    080703

    動力機械及工程

    190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070700

    海洋科學

    190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070800

    地球物理學

    290

    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第6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1.中華醫學雜志2.第四軍醫大學學報3.第三軍醫大學學報4.第二軍醫大學學報5.第一軍醫大學學報(改名為:南方醫科大學學報)6.醫學雜志7.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8.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9.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10.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1.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2.復旦學報.醫學版13.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14.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15.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16.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17.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8.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廣東醫學20.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21.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2.上海醫學23.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4.江蘇醫藥25.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6.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7.實用醫學雜志28.山東醫藥29.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30.重慶醫學31.重慶醫科大學學報32.天津醫藥33.安徽醫科大學學報34.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35.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36.首都醫科大學學報37.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R1預防醫學,衛生學

    1.中國公共衛生2.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3.中華流行病學雜志4.衛生研究5.營養學報6.中華預防醫學雜志7.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8.中華醫院管理雜志9.環境與健康雜志10.工業衛生與職業病11.中國衛生統計12.中國工業醫學雜志13.中國職業醫學14.環境與職業醫學15.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6.中國衛生經濟17.毒理學雜志18.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19.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現代預防醫學21.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2.中國婦幼保健23.中國學校衛生24.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5.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6.生殖與避孕

    R2中國醫學

    1.中草藥2.中國中藥雜志3.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4.中國針炙5.中成藥6.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7.中藥材8.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9.中藥藥理與臨床10.中華中醫藥雜志11.針刺研究12.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3.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4.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5.遼寧中醫雜志16.時珍國醫國藥17.中醫雜志18.新中醫19.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中國天然藥物

    R3基礎醫學

    1.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3.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4.解剖學報5.中國免疫學雜志6.免疫學雜志7.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8.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9.生理學報10.解剖學雜志11.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2.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13.中國共患病雜志(改名為:中國共患病學報)14.生理科學進展15.中華病理學雜志16.神經解剖學雜志17.現代免疫學18.病毒學報19.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1.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冊(改名為:國際免疫學雜志)22.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3.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4.國外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冊(改名為: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5.基礎醫學與臨床

    R4/R8臨床醫學/特種醫學

    1.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中國醫學影像技術3.中國臨床康復(改名為: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4.中華檢驗醫學雜志5.中國超聲醫學雜志6.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7.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8.中華護理雜志9.臨床檢驗雜志10.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11.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2.中國急救醫學13.檢驗醫學14.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5.中國全科醫學16.中國實用護理雜志17.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18.中國輸血雜志19.中國實驗診斷學20.中國臨床醫學影響雜志21.護士進修雜志

    R5內科學

    1.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中華內科雜志3.中華心血管病雜志4.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5.中華血液學雜志6.中華肝臟病雜志7.中華消化雜志8.中國地方病學雜志9.中華腎臟病雜志10.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1.中華糖尿病雜志(改名為:中國糖尿病雜志)12.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3.中華傳染病雜志14.中華風濕病學雜志15.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6.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7.中國循環雜志18.高血壓雜志(改名為:中華高血壓雜志)19.中國老年學雜志20.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1.中國內鏡雜志22.腸外與腸內營養23.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4.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R6外科學

    1.中華外科雜志2.中華骨科雜志3.中華泌尿外科雜志4.中華創傷雜志5.中國實用外科雜志6.中華實驗外科雜志7.中華顯微外科雜志8.中華神經外科雜志9.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0.中華燒傷雜志11.中華麻醉學雜志12.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13.中華普通外科雜志14.中華手外科雜志15.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6.中華整形外科雜志17.中國脊柱脊髓雜志18.中華器官移植雜志19.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1.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2.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3.臨床麻醉學雜志24.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5.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6.中國男科學雜志

    R71婦產科學

    1.中華婦產科雜志2.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3.實用婦產科雜志4.現代婦產科進展

    R72兒科學

    1.中華兒科雜志2.中國實用兒科雜志3.臨床兒科雜志4.實用兒科臨床雜志5.中華小兒外科雜志6.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R73腫瘤學

    1.中華腫瘤雜志2.癌癥3.中國腫瘤臨床4.腫瘤5.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6.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7.腫瘤防治研究8.中國癌癥雜志9.實用腫瘤雜志

    R74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1.中華神經科雜志2.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3.中華精神科雜志4.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5.中國行為醫學科學6.臨床神經病學雜志7.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8.國外醫學·腦血管理疾病分冊(改名為:國際腦血管病雜志)9.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R75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1.中華皮膚科雜志2.臨床皮膚科雜志3.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R76耳鼻咽喉科學

    1.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改名為:臨床耳鼻咽喉頸外科雜志)3.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4.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R77眼科學

    1.中華眼科雜志2.中華眼底病雜志3.中國實用眼科雜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進展

    R78口腔科學

    1.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華西口腔醫學雜志3.實用口腔醫學雜志4.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5.口腔醫學研究

    R8特種醫學

    1.中華放射學雜志2.臨床放射學雜志3.實用放射學雜志4.中華核醫學雜志5.中國運動醫學雜志6.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7.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8.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9.放射學實踐10.介入放射學雜志

    第7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摘要】口腔臨床實習教學是口腔醫學教育的重要階段,在實習階段,臨床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臨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口腔本科學生的培養質量。通過對加強臨床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注重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以期培養高素質的臨床口腔醫學本科畢業生,適應社會需要。

    【關鍵詞】口腔醫學;臨床能力

    口腔臨床實習教學是口腔醫學教育的重要階段。通過一年的臨床實習,要完成從單純學生向醫生的改變,使學生進入臨床后能夠運用所掌握的醫學知識正確分析判斷并解決所遇到的醫學問題,對疾病的進行診治,提高臨床能力。學生經過畢業臨床實習后能適應社會的需要,適應醫學模式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改變和發展的需要,傳統醫療模式向現代醫療模式的轉變,對口腔醫療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培養臨床操作能力

    口腔醫學是臨床學科中比較特殊的一門學科,它屬于外科系統,對醫生的臨床技能要求高。在一年的臨床實習中,要培養學生掌握必須的基本技能。本科畢業的口腔醫學生應掌握并獨立進行口腔常見病的診治,包括口腔內科、口腔修復科,口腔外科,兒童牙科等常見病。培養的目標是具有扎實的口腔醫學基礎知識、口腔臨床知識和技能的全科口腔臨床醫生。

    實習科室要為實習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各種實踐機會。帶教老師要對病源進行篩選,為口腔學生提供數量充足、穩定、病種適宜的門診病人,使學生能夠有更多檢查、診斷、操作訓練的機會,確保實習效果和實習計劃的完成,提高口腔臨床實習的質量。同時規范臨床診療標準,科室配備臨床經驗豐富、操作技術規范嫻熟、理論知識扎實、素質良好的臨床醫生從事帶教工作。帶教老師應該規范示教,從醫患交流、采集病史、臨床檢查、診斷、治療計劃、病例書寫、臨床操作等面面俱到對學生的臨床診治進行把關。

    2.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所謂臨床思維能力,是臨床醫師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對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結果等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診斷與鑒別診斷,從而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治療方案,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臨床實踐中通過不斷培養得來的。剛進入實習階段的學生往往理論抽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臨床思維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主觀性,學生們會照搬書本理論,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為了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每兩周一次為口腔實習學生安排臨床講座,由教學經驗豐富,臨床知識扎實的老師主持。講課時應盡量減少教科書內容的重復,而應以橫向聯接內容為主。因為學生學習臨床理論課時大多按教材章節,系統進行縱向聯接;而臨床診斷疾病時,需要學生具有橫向聯接的臨床知識和思維方法。同時帶教老師可以留一部分內容給實習學生自習,定期組織學生討論自習的內容,督促學生不斷復習和鞏固,不斷完善更新知識,提高分析解釋不同病例的思維能力,且能及時將理論合理運用于臨床實踐。使學生學習的獨立性、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問題的探討過程中得到激發與提高,利于學生終身自學能力的培養[2]。

    臨床病例討論,也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整個分析討論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則起誘導、深化討論和糾正錯誤的作用。通過這種臨床病案討論,訓練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起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和鞏固課堂所學的作用。

    3.培養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所有醫生都必須學會交流和人際關系的技能",這也是要求口腔醫學生養成良好溝通能力,做一名合格醫生。

    現代醫療模式的做突出特點是把過去"以診療疾病為主"的粗礦的治病救人模式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思想。患者可以自主擇院、自主擇醫、醫療過程知情,這對醫生素質和服務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帶教老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醫患溝通能力相關知識的傳授,時刻注意學生醫患溝通能力,要將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滲透到每一天的臨床教學工作中去。學生面對患者往往怕說錯話、做錯事,易產生畏懼情緒。帶教老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幫助他們在患者面前樹立醫生的形象,要時刻了解學生臨床能力和心理狀況,出現差錯及時糾正,尤其在醫療糾紛不斷的情形下,極端時學生會采取避免與患者接觸,說話的消極做法。帶教老師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適時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樹立信心,樂于和患者溝通,多接觸患者,多了解情況,及時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拉近與患者距離。當醫患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后,患者就成為醫生的最好助手和老師,配合醫生的診治。

    總之,本科畢業生的臨床能力培養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斷探索,使學生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更好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 周學東,石冰,于海洋.口腔醫學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1):8.

    第8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關鍵詞】 變形鏈球菌 生長抑制 基因突變 光動力療法 信號通路

    【Abstract】Streptococcus mutans is one of the main cariogenic bacteria in the mouth. We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by using some method,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reduction or prevention of dental caries. In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the method of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we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drug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reptococcus mutans growth inhibition; gene mut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signaling pathway

    齲病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類應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疾病之一。而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是目前公認的口腔中最重要的致齲菌。有實驗證實可以采用方法抑制變形鏈球菌的生長,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齲病的目的。本文就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方法,以及抑制變形鏈球菌的臨床應用,及對日后的藥品開發提供的啟示進行綜述。

    1 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方法

    近些年來,國內外有關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報道有很多。學者們從基因﹑免疫生化﹑藥物學﹑物理化學等多種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1 基因角度-

    研究發現在多種細菌中LuxS基因調節的密度感應與重要的生理功能和毒性密切相關。于丹妮等在成功構建變形鏈球菌LuxS基因缺陷株的基礎上, 通過與國際標準株Ingbritt C比較,發現LuxS基因突變可以抑制變形鏈球菌的生長。

    Sztajer等【1】通過對變鏈菌UA159luxS基因缺陷株的微點陣分析發現:共有585個基因被luxS突變所影響(約占基因組的30%),它們在AI2補體致活的培養中沒有恢復至野生型。被luxS突變體影響的這些基因分布在幾乎所有的代謝途徑, 其中與耐酸性相關的基因aguA下調顯著( - 73. 0倍), 進一步證明luxS基因突變影響其生長代謝。

    1.2 免疫生化角度

    樊明文等應用抗變形鏈球菌葡糖基轉移酶進行IgY抗體過表達,分別在1周、4周對變形鏈球菌進行計數,結果顯示較試驗前均有明顯減少,變形鏈球菌占厭氧菌總數的百分比分別減少 12 . 99%和 12 . 70 %。對照組變形鏈球菌的計數和變形鏈球菌占厭氧菌總數的百分比,試驗前后無明顯差異。研究表明變形鏈球菌葡糖基轉移酶過表達株IgY抗體可明顯抑制人牙菌斑中的變形鏈球菌。

    Keyes 【2】通過齲齒記分結果顯示,外源性的c-di-GMP具有抑制齲病發生發展的作用。這可能與外源性的c-di-GMP具有抑制變形鏈球菌生物膜形成、降低牙菌斑聚集、抑制變形鏈球菌產酸、耐酸的作用有關。Tamayo【3】等證實在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中,c-di-GMP可以正向調節生物膜的形成,反向調節毒力因子表達。Nakhamchik【4】等在嗜鹽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中發現,菌細胞的移動及毒力因子的表達似乎跟c-di-GMP水平升高無關,這一系列的結果提示c-di-GMP信號通路在不同的細菌中其功能并非一致,其確切機制尚須進一步的實驗來闡明。 1.3 藥物學角度

    1.3.1 中藥學角度

    國內外的學者在天然產物研究中發現,檸檬提取物 (lemon peel extracts,LPE)有很強的生物學活性,其主要成分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能抑制細菌、真菌、病毒的生長和繁殖,而且未發現組織蓄積性[5][6]。韓慧等進行檸檬提取物對口腔致齲菌生長影響的研究,前期研究結果證實,低濃度的LPE可以抑制細菌代謝產酸及致齲相關酶的活性,而對細菌沒有直接殺滅作用[7]。

    1.3.2 生物制劑角度

    抗菌肽是多細胞生物體自身防御體系產生的具有高效廣譜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 具有獨特的抗菌機理,是機體賴以對抗微生物感染、 在自然界得以生存的重要防御分子,故極有希望開發成為一類新型的廣譜高效抗菌藥物[8]。但是天然的抗菌肽生物效能低,且具有蛋白水解的不穩定性。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模仿抗菌肽的特性,通過較少的改變一些結構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同型物, 為在生物醫學領域對抗菌肽的研發應用開辟了廣闊的空間[9]。近年的研究表明,人工合成抗菌肽比天然抗菌肽更顯優勢。

    1.3.3 物理化學角度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屬于光醫學范疇,它是利用光動力反應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新技術。目前,PDT已逐步成為腫瘤的基本治療手段之一;近年來,在非腫瘤性疾病特別是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上,PDT也取得了顯著的療效[10]。應用PDT方法可有效治療口腔細菌性疾病而不產生耐藥性,因而在消除齲病和牙周病中的口腔致病菌的作用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11]。國外已有學者應用PDT方法作用于體外游離于培養基中的變形鏈球茵,取得了良好的抑菌效果。

    許多疾病都與硒的攝入過多或不足相關[12],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關注。目前許多研究認為,硒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特別是一些有機硒制劑[13],因此從硒對主要致齲菌的作用來探索硒與齲病的關系, 可以為硒的合理使用和齲病預防兩方面提供實驗依據。

    2 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臨床應用

    第9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

    【關鍵詞】口腔嗜酸乳桿菌;口腔變形鏈球菌;靜磁場;生長

    中圖分類號:R7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b)-0000-00

    磁性附著體屬于一類義齒固位裝置,可依據不同的磁場類型分為封閉性磁場與開放性磁場[1-2]兩種類型,臨床上可將其應用于口腔疾病治療中,并且伴有相應的磁場泄露現象[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適量口腔變形鏈球菌ATCC 25175與口腔嗜酸乳桿菌ATCC 4356,所有試驗菌株均由華西口腔生物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提供。

    1.2 方法

    1.2.1 培養基 包括口腔變形鏈球菌、口腔嗜酸乳桿菌,并連續滅菌20分鐘。

    1.2.2 實驗儀器 實驗儀器包括靜磁場加載器、厭氧培養箱等。

    1.2.3 實驗方法 將菌株置于液體培養基中,并在37攝氏度的環境下進行厭氧培養,連續培養24小時后將新鮮菌液取出,并采取比濁法配置菌液,菌液濃度控制在3×108CFU/ml,并用緩沖液將菌液進行稀釋,稀釋倍數為100倍,使得配置后的菌液濃度達到3×106CFU/ml,收集初始菌液總量為60ml,兩組分別有20ml,將實驗組菌液置于12.5mT與120mT的靜磁場加載器上進行檢測,而常規組未加載磁場。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菌液的活菌計數。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涉及的相關數據均納入SPSS21.0的統計學軟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c±S)表示,T檢驗比較,當兩組數據差異顯著時用P小于0.05進行表示。

    2 結果

    分析兩組菌液活菌計數情況,由下表1,表2可知,相比常規組,當靜磁場為12.5mT時,兩組活菌計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當靜磁場調整為120mT,比較兩組活菌計數差異顯著,P

    3 討論

    磁性材料在口腔醫學方面的應用價值十分顯著,且應用歷史較長,臨床醫師可依據磁力固位、磁力正畸矯治措施[4-5]等進行口腔醫學研究。分析口腔科磁性附著體磁場情況可知其產生原理是由永磁體[6]產生,醫學上將其稱之為靜磁場,使用早期主要采用開放磁路式方案,但是具有固位力小等缺陷,目前臨床上不建議采納[7]。而現今臨床上較為受用的為閉合磁路式磁性附著體,且將其置入口腔中伴有磁場泄露情況,但是將缺陷可在理論上忽略不計,但是在實際應用時由于附著體磁體部分的材質由涂層或者防腐蝕包殼組成,導致銜鐵與永磁體抗炎不能保持完全緊密接觸狀態,因而可能出現磁場泄露情況。

    口腔變形鏈球菌屬于口腔菌群中較為常見的一類菌群,占據所有唾液比率為50%左右,占據所有牙菌斑與齦溝細菌比率為25%以上[8],屬于牙菌斑的一類早期定植菌,也是直齲菌的一類重要菌群,一旦口腔環境發生改變時,導致其數量增加,微生態失調,從而引發齲病;而口腔嗜酸乳桿菌屬于口腔內的一類正常菌群,其耐酸性極強,最佳pH值為5.5-5.8[9],許多學者提出,乳桿菌參與了齲病的發生發展,并導致根面齲與牙本質齲的一類致病菌,一旦口腔環境改變,數量增加時將引發微生態失調現象,從而容易出現齲病[10]。因而,對口腔變形鏈球菌與口腔嗜酸乳桿菌進行靜磁場研究對其生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次研究對實驗組采取不同強度的靜磁場急性菌液計數檢測,而常規組未采取不同強度靜磁場檢測,結果顯示,相比常規組,當靜磁場為12.5mT時,兩組活菌計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當靜磁場調整為120mT,比較兩組活菌計數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情況可知,當靜磁場參數設置為12.5mT時顯示對口腔變形鏈球菌與嗜酸乳桿菌均無明顯影響,當其參數值調整為120mT時將會上其生長情況進行一定的抑制。

    參考文獻:

    [1] Guan, Xiaoxu,Zhou, Yi,Liang, Xue et al.Effects of compounds found in Nidus Vespae on the growth and cariogenic virulence factors of Streptococcus mutans[J].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12,167(2):61-68.

    [2] Bitoun, J.P.,Liao, S.,Yao, X. et al.BrpA is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cell envelope stress responses in Streptococcus mutan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12,78(8):2914-2922.

    [3] 王權,胡常紅,冷衛東等.靜磁場對口腔變形鏈球菌生長影響體外實驗[J].口腔生物醫學,2011,02(1):30-31,46.

    [4] 段彥盛,李艷玲,牛文輝等.蘭州市自然人群口腔變形鏈球菌的分布[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3,29(4):525-529.

    [5] 姜穎,張鐵柱,王敬雯等.1.0%與0.2%葡萄糖環境中口腔變形鏈球菌基因表達的差異[J].天津醫藥,2013,41(3):200-203.

    [6] 付雪峰.兒童口腔變形鏈球菌和乳桿菌檢測及其與齲病發生風險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7):2747-2748.

    [7] 張愷,霍麗琚,凌均さ.口腔變形鏈球菌感受態刺激因子的蛋白合成及活性檢測[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2,6(6):484-489.

    [8] 王勤花.乳酸桿菌對變形鏈球菌體外作用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992tv成人影院|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www亚洲欲色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在线视色|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高清毛片a|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成人777777|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