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

    第1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運動療法的原則

    適合老年人的生理變化 絕經后5~10年的婦女一般年齡在55~60歲左右,進入了老年前期。在運動時要以此為依據合理安排運動量。練習者為確保安全,要嚴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運動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

    運動療法的禁忌證 絕對禁忌證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多源性早搏;不穩定型、增劇型心絞痛;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室壁瘤、主動脈瘤、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等器質性心臟病;嚴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壓,超過210/110 mm Hg;全身性急性炎癥、傳染病。相對禁忌證有主動脈瓣狹窄或嚴重阻塞性心肌病、肺動脈高壓:心肝明顯擴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及高度竇房阻滯;頻發室性早搏呈二三聯律、預激綜合征;嚴重肝腎疾病、貧血及未控制的糖尿病、甲亢:嚴重的骨關節病。

    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運動要適合自身的生理特點、健康狀況、運動習慣和掌握適宜的運動量,并進行有氧運動。用心率來掌握控制運動量是簡便穩妥的方法。一般老年人的運動適宜心率為最大心率的60%~80%為宜。最大心率=220-年齡。每周運動3~5天,每次有氧運動20~60分鐘,每周2次。但是對于這個運動方案能否預防骨質疏松癥目前還未見系統報告。

    運動的頻度、持續時間及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強調循序漸進,一般以能夠耐受、不出現疲勞、運動前后的脈搏變化不超過30次為宜。

    運動量的標準以運動中出現身體發熱出汗,輕度疲乏,肌肉有酸脹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復,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等為宜:若運動時出虛汗、胸悶氣喘,非常疲勞不想再練,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等等表明運動量過大;若運動時脈搏變化不大,身體沒有發熱,表明運動量明顯不足。

    運動前必須做準備活動,運動后要做整理運動:老年人進行一次健身鍛煉,應包括準備活動、有氧運動和整理運動。運動后的整理運動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方法。運動后不可立即坐下轉入安靜狀態,要進行一些輕量的運動,使運動中持續亢進的機體生理功能慢慢恢復到基礎水準。其方法可采取較緩慢的走步或跑步,動作柔和的體操或自我抖動肌肉的放松練習等。

    運動能力的評價

    經運動療法具有很強的科學與技術性。為了減少因盲目訓練而導致的并發癥,擬定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時,首先要判定骨質疏松的程度,測定骨密度和是否有運動障礙及障礙程度。然后與患者共同研究,提出通過訓練可能達到的標準和合理的方案。由于骨質疏松大多是高齡者,所以評價不僅要測量骨密度,拍攝脊柱、胸部x線片,而且要對四肢關節,特別是髖關節、膝關節、心肺功能等進行全面檢查,條件允許的還可做動態心電圖和呼吸功能檢查,并且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設計運動負荷。在進行運動能力評價的同時,亦應注意以下問題:①由于慢性殘廢的病人很多,應事先了解病情,避免加重原來的病情。②應該了解老年人的用藥情況,注意用藥與鍛煉方案可能有相互影響,如利尿藥可引起低血鉀、心律失常、橫紋肌溶解及體液丟失,從而摔倒或暈厥等。③飲食情況。飲食充足可補充運動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并且可使骨骼的鈣質充分增加。④檢查感覺減退和肌肉骨骼異常的情況,并檢查心血管病以防止摔倒。

    運動的手段及方法

    體育鍛煉:運動療法有提高持久性的耗氧運動和對身體應激很大的無氧運動兩類,為維持、增加骨密度,應在體育項目中發揮這兩方面的優點。

    目前認為,最適宜的體育鍛煉是大量肌群的規律運動,主要方法如下幾類。

    第一類:耗氧運動?、俨叫杏柧殻好咳詹叫? 000~10 000步為宜(2~3km),主要用于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質疏松癥。②游泳:游泳是一項全身運動,運動時可通過全身的肌肉活動和水的壓力產生對骨骼的壓力,從而刺激骨的形成。它可以改善機體生物力學和全身情況,對于增加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是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減低骨折率的一項簡便、可行的方式。③跑步:這主要針對爆發力運動和耐力運動而言。一般來說,爆發力運動以短跑為主要方式,每日50~100 m,適合中青年人;耐力運動以慢跑為主要方式,每日2 000~5 000 m,主要適合老年人。

    第二類:肌力訓練(提高效率)①握力訓練:每日堅持適度握力訓練,能防治橈骨遠端、肱骨近端骨質疏松癥,適用于中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②伸展或等長運動:本運動的最大作用是增加肌力和耐力,從而使相關部位的應力負荷增加,血液循環改善,骨密度增加。常用的方法有:上肢外展等長收縮,每日1~2次,用于防治肱骨及橈骨骨質疏松癥。下肢的等長收縮,每日1次,用于防治股骨近端的骨質疏松癥。軀干伸肌過伸等長運動訓練,可在站位或臥位下進行軀干伸肌群、臀大肌與腰部伸肌群的肌力增強運動,每周3次,每次10~30分鐘。對重度骨質疏松癥患者,為避免引起疼痛,可在坐位進行訓練。同時,要少做屈曲和等張運動,特別是對脊柱骨質疏松癥患者。

    第三類:日常靜力性訓練由于重力(引力)和耐力的雙重原因,會加重坐、立、臥等姿勢不正確時的骨質疏松癥的癥狀,因此要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日常生活的靜力性訓練。其方法如下:坐或立位時應伸直腰背,收縮腹肌或臀肌,增加腹壓,吸氣時擴胸伸背,接著收頜和向前壓肩,或背靠椅坐直;臥位時應平仰。低枕,盡量使背部伸直,堅持臥硬板床。

    運動的持續時間、頻度、強度等要因人而異,一般以能夠耐受、不出現疲勞為準。

    第2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它除了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足壞疽等慢性并發癥以外,還常伴有骨質疏松癥。據統計,大約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骨密度減低”的情況,其中有近1/3的此類患者可被診斷為患有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最大危害是容易使人發生骨折。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發生髖骨或股骨頸骨折的幾率比沒有患糖尿病的同齡人高2~6倍。而發生髖部骨折的老年人將有15%-20%的人在一年內會死于各種并發癥,在存活下來的人中也有50%以上的人會因為留有殘疾而影響正常的生活。這一點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那么,糖尿病患者是怎樣并發骨質疏松癥的及如何對該病進行防治呢?

    一、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健康人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僅可以通過尿液排出大量的葡萄糖,還有大量的鈣、磷等礦物質也會從尿中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地控制飲食,所以此時該病患者若不注意鈣的補充,則容易導致缺鈣。而低血鈣又可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使患者的甲狀旁腺素(PTH)分泌增多,而這種甲狀旁腺素可刺激破骨細胞,導致骨質脫鈣及骨質疏松。

    2,成骨細胞表面有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可調節成骨細胞的生理功能。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體內都絕對或相對地缺乏胰島素,所以其成骨細胞的功能也會減弱。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還會使骨膠原蛋白的合成不足,使骨基質減少,導致骨骼中鈣的沉積,從而可加重骨質疏松。

    3,糖尿病患者并發腎功能損害時,其腎臟內的la-羥化酶的數量及活性也會降低,這會使其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合成減少,從而會影響其腸道對鈣的吸收。

    4,許多糖尿病患者都會并發性腺功能減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睪酮等)的缺乏又會加重其骨質疏松。

    5,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時,會使其骨骼的營養供給受到影響,從而可使其出現骨骼營養障礙和骨質疏松。

    二、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

    骨質疏松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和骨組織的微結構遭到破壞,致使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屬于繼發性骨質疏松,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松癥兩方面的特點,即在骨質疏松癥的早期,患者常無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逐漸出現腰背及髖部骨痛、小腿抽筋、腰彎背駝、身材變矮等情況。嚴重者在稍遇外力時(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下樓梯、擠壓、跌倒等)即可發生骨折,而且骨折后愈合很慢。糖尿病患者發生骨折的部位以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三、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當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駝背、身材變矮甚至骨折等臨床癥狀,同時伴有尿鈣升高(大于200毫克/24小時)時,則提示其可能患有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若經過骨密度儀(或x線)的檢查證明患者的骨量減少則更能明確診斷。

    通常,對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做出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兩點:①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血鈣水平通常不低。這是因為當患者由于尿鈣流失而導致血鈣下降時,會刺激其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從而可促使骨鈣入血。②進行骨密度測量是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癥的最佳手段。但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為患者做X線檢查也不失為一種診斷骨質疏松癥的好方法。只是通過做×線檢查只能明確患者是否發生了骨質疏松,卻不能判斷其骨質疏松的程度;而且該方法也不夠靈敏,一般只有當患者的骨量丟失30%以上時,在X光片上才會有所表現。所以,經X線檢查其骨量正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患有骨質疏松癥。

    四、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防治

    要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要積極地治療糖尿病:積極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關鍵。一切單純針對骨質疏松癥而未對糖代謝進行有效控制的治療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鑒于胰島素在骨代謝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盡可能地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第3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老年患者;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方法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人骨折中非常常見。而對于其治療,臨床上逐漸采用手術治療來替代“臥床+牽引”的傳統治療,減少了老年人因臥床時間過長引起嚴重并發癥甚至病死的發生。為了保證手術的成功,對骨折的類型的分析及采用不同的內固定的方法尤為重要,現將我院對于老年人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所采用的2種內固定的方法進行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47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手術情況的資料,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齡64歲~82歲,平均年齡(65.3±7.2)歲,按照Tronzo-Evans的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分型: 其中I型12例,Ⅱ型8例,Ⅲ型14例,Ⅳ型6例,V型7例;其中穩定型包括I~III型,不穩定型包括IV~V型;47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患有內科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住院天數為7~20天,平均12天。

    1.2 治療方法:術前給予制動并牽引,全面檢查心、腦、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并請相關科室會診,積極治療內科疾病,并請麻醉科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經治療后,無明顯手術禁忌,行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骨折類型、嚴重程度、身體耐受情況及家庭經濟狀況,選擇合適的內固定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27例記為股骨近端組,動力髖螺釘內固定20例,記為動力髖組,兩組患者取仰臥位,在C型臂機定位后,股骨近端組采用大轉子上方的縱行切口,長度大約6cm,然后分離皮下及肌肉組織至可以觸到大轉子,在其頂點內側的前1/3與后2/3之間,用開口器穿透皮質以后,擴大髓內釘近端的入點至17~18mm,然后將帶連接器的主釘打入,使近端釘子尾部與大轉子頂點齊平。在確定前傾角度之后,再用導向器打入2根導針至股骨頸內,并旋入防旋的螺釘與近端的拉力旋釘,之后在遠端用導向器打入1~2根交鎖螺釘。C型臂復透滿意后,攝片明確骨折復位與內固定的情況。動力款組采用髖外側入路,在股外側肌后緣剝離顯露股骨大粗隆,牽引復位后置入動力髖螺釘板。并C型臂復透滿意后,攝片了解骨折復位與內固定的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 術后給予抗炎消腫等治療,并積極護理,達到出院標準后出院隨訪1年,按照Harris髖關節評分,總分為100分,其中患肢疼痛情況為44分,功能恢復情況為47分,有無畸形為4分,關節的活動情況為5分;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可以,<70分為較差。[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6.1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應用Kruskal-Wallis檢驗療效標準,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隨訪1年期間患者均身體良好,未發生其他嚴重疾病,兩種內固定方法療效比較見下表

    表 兩組內固定方法療效比較

    股骨近端組優良率為81.48%,動力髖組優良率為85%,兩組內固定方法均療效確切,效果肯定,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人由于骨骼的硬度降低及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而股骨粗隆間骨折十分常見。以往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是“臥床+牽引”,然而據調查研究發現,由于長期臥床不能活動,單純臥床牽引的病死率約為6.1,而及早的進行手術內固定治療的患者,病死率則約為0.9,[2]這是因為手術后可以是患者盡早的活動,減少臥床的時間,從而減少長期臥床所帶來的嚴重并發癥,并能較快的恢復功能。在術前積極會診治療內科病,使患者能順利安全的完成手術,從而盡早恢復功能。

    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具有可彎矩小、力臂較短并能加壓后滑動的優點,還可以大大加強骨折端對壓力、拉力的抵抗作用及防旋轉的能力。由于其外翻角同股骨近端的解剖相近,[3]有效地幫助骨折處承重,并且閉合插入時對骨折處血運破壞很小,非常利于骨折的愈合,并且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對老年人尤為適合,適用于不穩定性的骨折。[4]

    綜上所述,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與動力髖螺釘內固定都有各自的特點,并且均適用與老年人骨質疏松致股骨粗隆間骨折,應當根據骨折的類型及嚴重程度,在積極治療內科疾病,能耐受手術的前提下,合理選擇內固定的方式,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病死率。

    參考文獻

    [1]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surg(Am),1969,51(4):737-755

    [2]丁國明.股骨粗隆二種手術治療方法療效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4):378―379

    [3]黃峰,陳允震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9,24(6):570―572.

    第4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放射吸收法;骨質疏松癥;應用觀察

    骨質疏松癥(Osteoporsis,OP)屬于一種全身性的骨骼性疾病。主要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漸退化為特征,最終導致骨脆性增加,進而引起骨折[1]。隨著對骨質疏松研究的深入,診斷骨質疏松的方法和儀器也逐漸增多,主要方法有:DEXA、pDEXA、SPA以及RA等。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受檢人數4121例,其中男1820例,女2301例。所有病例均詳細詢問病史,做記錄。所有患者根據性別分成兩組(男組和女組),兩組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現慢性腰痛、腿疼等癥狀,有些患者經檢查(X線)有骨密度降低、骨皮質變薄、骨文理稀疏等影像學特征。每組患者從20~89歲每10歲作為一個年齡組分成7個組進行分析。

    1.2方法 將患者的非優勢手指(通常為左手),置于CR專用的IP板上,掌心向下并呈背掌位,采用X線(條件:50 KV、焦-片距離為1 m、1.6 mAs,將IP板一分為二)對手指拍片,用相同的攝影條件對手指進行分別曝光(提高檢測準確性,便于數據分析),然后采用CR850系統進行IP板掃描,成像后用Easywork工作站把手指骨數字化圖像傳至骨密度儀器(RA)。最后用RA檢測儀的骨質疏松診斷系統來檢測手指骨的第2、3、4手指的中節指骨,得出RMD值和T值,打印出報告。使用儀器:美國CompuMed公司生產的OsteoGram 2000骨密度測量儀;美國Kodak CR850;Easywork工作站;mini-PACS系統;島津XHD-150G 60X線機。

    1.3診斷標準 根據WHO推薦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正常:骨量丟失

    1.3統計學分析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系統進行處理,T值、BMD均值用(x±s)表示,男、女同齡組BMD均值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男性非優勢手BMA、T值平均值與年齡變化關系,見表1。

    2.2女性非優勢手BMA、T值平均值與年齡變化關系,見表2。

    3 討論

    由研究結果顯示,男組(20~29)歲組BMD均值為(105.04±11.59),女性(20~29)歲組BMD均值為(179.04±12.64),經比較,女性明顯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6296,P=0.0000)。30歲以后,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均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女性下降比較明顯,男性下降緩慢,尤其女性在50歲以后下降明顯加速。

    按照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在本研究中的4121名人員中,診斷為骨質疏松的患者共1192例,其中男性有341例,在男組中占18.74%;女性有851例,在女性組中占36.98%,提示女性骨質疏松患者明顯多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8.4900,P=0.0000);提示骨量減少者共1331例,其中男性有718例,在男組中占39.45%,女性有613例,在女性組中占26.64%,從研究結果中可知,男性和女性在50歲后就開始有骨量減少,女性從60歲開始有骨質疏松癥(男性從70歲開始),骨質疏松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增加,女性增加更加明顯,而且比較嚴重。在(60~69)歲組更加明顯,和男性組比較,差異明顯(χ2=10.9130,P=0.0010)。這種結果與[2-3]文獻的報道一致。

    總之,放射吸收是通過對外周的BMD進行診斷,將常規的X線技術和現代計算機成像技術結合在一起來診斷骨質疏松的新型系統[4],結果和患者相關的檢查結果、相關的臨床癥狀均相符, 能夠為骨質疏松診斷、防治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何濤,楊定焯,劉忠厚.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的探討[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2):151-156.

    [2]蘇漢新,艾雪儒,龔翔.放射吸收法在骨質疏松癥診斷中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7):632-635.

    第5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老年人骨質脫鈣疏松、全身鈣儲量減少的原因很多,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綜合性防治?,F在許多患者因受商家“多補鈣就可防治骨質疏松”宣傳的誤導,大量補鈣,其結果不僅不能改善,反而造成高血鈣,經尿排鈣量劇增,形成多發性尿路結石,并發很難治愈的慢性尿路感染,加速破壞腎功能,必須糾正。

    防止骨質產生負平衡

    新骨產生負平衡,是骨質發生疏松、萎縮的根本原因。人的骨骼生長、發育完成后,仍在繼續形成新骨組織代替因為老化和外傷吸收而消失的骨質。新、老骨質的更換量,在進入中年以前(婦女在40周歲以前)是互相平衡的。進入中老年后,老化骨質的吸收(消失)量大于新骨質產生量,發生負平衡,骨質減少、變薄、骨密度和堅度下降、疏松變脆,并隨年齡增長而加重,骨折幾率隨之迅速升高。這種改變是全身骨骼退行性改變,統稱為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與年齡增長關系表明,屬于生理性老化現象。通過建立科學的生活習慣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可延緩其發生和發展,避免和減輕并發癥。

    防止辦法是,不盲目減肥,實際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10%的人,不要節食減肥,適當增加鍛煉,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吃肉類食物。中老年人每天約需蛋白質40~60克(1兩左右),以動物蛋白占1/3、植物蛋白占2/3為宜。

    老年女性適當補充雌激素

    研究證明,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發病率驟升則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驟跌密切相關,骨質疏松的病變發展、并發癥增多和加重的絕經后患者,給予補充雌激素后,就可遏制病情發展。

    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在專家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雌激素補充療法,具有積極的病因治療作用:

    (1)骨質疏松較重的患者,可口服雌激素。方法:每月1~25日,每天口服天然乙烯雌酚0.625毫克,并于每月15~25日每天加服安宮黃體酮5毫克,以防體內雌激素累積性過高引起乳腺增生、子宮內膜增生惡變。許多專家主張,進行雌激素制劑治療4~6周后,停藥1~2周再繼續服藥,可以防止不良反應。

    (2)酮(雄性激素)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作用,為骨基質合成提供物質基礎。臨床觀察顯示,以隔日呑服1粒十一酸睪酮膠丸(40毫克)較宜。在使用雄激素治療前,必須進行全身體檢,肝腎功能較差、乳腺組織增生者不用。服藥期間,每年都需進行1~2次全身體檢,出現不良反應者立即停藥。

    (3)許多專家認為,使用雌、雄性激素聯合治療效果更好,而且安全。

    (4)絕經后卵巢萎縮,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功能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若能保持適當的性生活,則可延緩卵巢萎縮速度,避免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過快,既可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并發癥,也能減輕更年期綜合征和心、腦血管病變。

    防止低膽固醇加重骨質疏松

    (1)老年人每天約需消耗膽固醇200~220毫克,必須由動物肉、內臟補充。否則,體內雌激素水平更低,骨質疏松及其并發癥更重。老年人低膽固醇血癥都由長期減肥不食葷、過量服用調脂藥物造成。血中膽固醇含量未超過正常值上限者,每天仍應按生理需要量補充。

    (2)有些人減肥,長期不食油,這樣非但效果不好,反而造成許多營養物質缺乏,體弱多病,骨質疏松發展更快,癥狀更重。老年人每天約需消耗脂肪30~40克,動、植物脂肪之比以1:4為宜。實際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10%者,仍需按上述生理需要量食油,以防因此造成和加重骨質疏松。

    (3)有些老年人嚴重偏食,以致體內缺磷。即使血鈣正常,因不能形成足夠的磷酸鈣沉積于骨基質而發生嚴重的骨質疏松。磷廣泛存在于許多谷物、粗面粉、肉、魚、蛋等食品中,只要不盲目減肥,不偏食,就可避免。

    堅持鍛煉防治骨質疏松

    研究發現,住養老院人群的骨質疏松發病率高而且病情重,骨折發生率也高;農村勞動人群則都明顯低于前者。由此可見,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與體力活動太少有關。

    體弱的老年人,要盡可能減少臥床時間,每天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不但能防止骨質疏松,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治愈。運動能提高血液循環速度、增加腸黏膜對鈣、磷、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吸收率,提高體循環和骨骼間血液循環速度,促進骨基質和骨質形成量,改變新骨形成負平衡狀況。

    骨質疏松的補氟療法

    第6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錯。骨質增生癥,俗稱骨刺,是骨組織和軟組織的一種退行性變化,是因鈣在骨以外的組織中異常沉積所致。骨刺的形成常與運動(或勞動量)過度導致的慢性損傷、肥胖、骨骼受力負荷過大,或某些內分泌疾病有關。因此,骨質增生癥常發生在身體負重較大或運動過多的關節的骨邊緣。人們往往會把骨痛歸罪于骨質增生癥,以致延誤了骨質疏松的治療。實際上,骨質增生癥完全可以與骨質疏松同時存在。因為,老年人的甲狀旁腺分泌功能常發生改變,當維生素D吸收和活化不足時,會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分泌能溶解骨組織的激素也就增多,結果將骨中的鈣質“動員”出來,引起骨鈣丟失,導致骨質疏松。同時,這些鈣質在骨關節邊緣、心腦血管等處沉積,引起異位鈣化,發生骨質增生、動脈硬化等病癥??梢?,我們不能因為出現骨質增生癥而忽視了對骨質疏松的防治。

    2.老年人腰酸背痛,可能與骨質疏松有關。

    對。人到中年以后,骨質就開始緩緩流失。早期并不會引起任何癥狀,但隨著骨質流失速度的不斷加快,當骨量流失一大半時,骨骼中縱橫交錯的骨小梁斷裂的次數和部位就會增加,形成多處微小骨折,從而導致骨痛。常從腰酸背痛發展到全身痛。因此,老年人腰酸背痛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3.老年期女性比男性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對。雌激素對骨骼的發育和骨量維持極為重要。女性絕經,標志著卵巢功能的停止,雌激素分泌量隨之銳減。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等作用。絕經后,雌激素分泌量減少,減弱了對破骨細胞活性的抑制,從而加快了骨量丟失速度。此外,在發育頂峰時女性骨量不如男性高,故老年女性較老年男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4.X射線攝片正常,就可排除骨質疏松。

    錯。有些腰酸背痛的病人,常常會滿足于X射線攝片無骨折、骨刺的報告結果,而忽視骨質疏松這一病因。骨質疏松的重要特點之一是骨量減少。在80年代,骨量診斷主要依靠X射線攝片法,由于診斷的敏感性低,只有在骨量減少了30%以下時,在X射線攝片上才能顯示出骨質疏松的改變。加之讀片經驗、攝片條件差異較大,以致漏診率高,往往在發生骨折后作X射線攝片,才發現骨質疏松的改變。目前,已有多種測量骨量的技術能較早發現骨質疏松和反映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功能、骨礦物質代謝等骨轉換的實驗室指標,都有助于骨質疏松的診斷。所以,即使X射線攝片正常,也可能有骨質疏松。

    5.骨質疏松是老年性疾病,與年輕人無關。

    錯。人的一生,骨量經歷盛衰、增減的變化。正常人的骨量在30~35歲時達最高峰,此時的骨量值就是骨峰值。隨著年齡增長,代謝逐漸老化,骨量隨之逐漸減少,女性在絕經后更會有一段明顯快速丟失的過程。年輕時期生長旺盛,加上運動機械力對骨骼的刺激,再輔以充分的營養,包括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促進了骨組織發育和骨量積聚,骨峰值隨之提高。這就有了良好的骨儲備,即使日后骨量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丟失,也會推遲和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因此,從年輕時就要注意體育鍛煉,重視均衡飲食調節。有些年輕人不適當地節食減肥,又忽略戶外運動,甚至還有抽煙、酗酒等不良惡習,都會影響骨發育和損害骨健康。因此,正確的骨骼保健應該從青年時期開始。

    第7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骨質疏松癥是指骨質硬密度降低的一種代謝性骨病。有原發和繼發之分,繼發性骨質疏松常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肝臟病、骨質軟化癥等病和各種原因造成的活動障礙(長期石膏固定、癱瘓等情況)。原發性骨質疏松,主要與年老退變而激素分泌減少、維生素缺乏、鈣缺乏和運動減少等因素有關。

    患者常感周身骨痛、乏力,登樓或改變時骨痛和乏力更明顯,機體活動受到嚴重障礙,時間久了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如合并有脊椎壓縮骨折,患者身長變矮。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主要根據胸腰椎x線攝影,血清鈣、磷及堿性磷酸酶的數值低于正常。

    防治骨質疏松癥,除了藥物補鈣之外,更要從日常生活中調理。 保持充足的陽光照射是防止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環節。

    因為本病多因維生素D和鈣缺乏造成,而日光中的紫外線既能殺滅各種病菌和雜菌,減少疾病的發生,又能使人體皮膚上的脫氧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磷的吸收,所以要多參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進食欲,以防維生素D和鈣的缺乏。我國民間有“陽光不照,醫生便上門”的說法,說明了陽光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系。

    第8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骨質疏松;預防;癥狀;診療難點

    隨著老年人口的明顯增加,老年骨質疏松癥位居全球常見病的第6位,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該病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老年人由于合并腦卒中等軀體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現骨折。老年骨質疏松癥性骨折具有外傷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點。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及組織愈合能力差導致骨折后預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長期臥床易并發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及患肢深靜脈炎等[1]。因此,對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骨質疏松癥盡管早在上一世紀就被提出,但對其病因病機的明確認識也是近幾年分子生物學超微結構深入研究的結果,其研究結果在骨質疏松癥的診治上,尚未看到特別的效果。由于骨質疏松起病的隱匿性,治療起效的緩慢性和極大的社會危害性,對醫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如何預防、診斷和治療提出了一系列難題。

    1 骨質疏松癥預防難

    1.1 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

    指導患者堅持適當的運動,多從事戶外活動,適當曬太陽,適量的日光照射可促進體內活性維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維生素D的轉化和鈣質的吸收,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礦含量增加。因此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相當重要,如蛋黃、魚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適當增加體能鍛煉,如老人體操、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量循序漸進,以無不適為宜,使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縮,增加其骨內血流量,有利于促進骨形成,減少骨量丟失,指導患者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以減少骨鈣的溶出,導致骨礦含量減少[2];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后期骨質疏松癥的最佳措施。

    1.2 減緩骨量丟失

    對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婦女,在絕經后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維生素D、鈣劑等,對于絕經后期婦女,可予補腎中藥或中成藥,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療作用,緩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現的不適及骨量的快速丟失;對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的疾病,注意積極治療原發病。

    2 制定適合國人的骨質疏松診斷標準難

    國內現在的診斷標準主要參考WHO標準,由于地區、種族及飲食習慣的不同,其標準可能只適用于西方人而不適合于國人,有效診斷骨質疏松是治療及判斷療效的前提。骨量減少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測定應成為最直接、最明確以及最終的判定手段,但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推廣性能先進、價值昂貴的雙能骨密度儀尚有困難,因此,制定適合我們自己的診斷標準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齡預診法

    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理論及骨骼生長發育衰老規律,制定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生理年齡預診法,可以從患者的生理年齡及個體狀況對骨質疏松癥做出初步診斷。

    2.2 綜合診斷法

    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2000年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 :必須具備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為明顯,輕微外傷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減少兩個標準差(2SD)以上[3],認為是適合國人的診斷方法。

    3 骨質疏松癥止痛難

    疼痛是骨質疏松癥癥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多因骨轉換過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為多見。有限而快速的緩解骨質疏松癥引起的疼痛,對于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強醫患之間的信任以及進一步的治療具有現實的意義。采用局部和整體兼顧的綜合治療措施,必要時可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內服中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加用桃仁、紅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參、三七、蜈蚣、烏梢蛇等活血、通絡、止痛之品,臨床研究發現此類藥大多數有鎮靜、鎮痛、催眠作用;威靈仙、防己、秦艽、烏梢蛇、獨活等祛風通絡類有抗炎、鎮痛作用,能夠緩解骨質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與關節疼痛。土鱉蟲、蘇木、自然銅、骨碎補、續斷、丹參等能夠促進骨痂生長,骨折愈合作用。在辯證施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靈活運用,有效的發揮中醫藥的優勢。中醫的推拿手法、理療、雌激素、活性維生素D對骨質疏松癥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鈣素的起效較快,鮭魚降鈣素有鼻吸劑,使用簡單、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藥亦可以選擇使用[4]。

    4 骨質疏松骨折治療難

    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并發癥。骨折發生時將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骨折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又會進一步加速骨丟失,嚴重者會并發危及生命的重癥合并癥。對骨質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療,在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同時,外固定采用夾板或石膏托為主,這有利于復位后早期功能鍛煉,促進骨折愈合,防止骨質疏松,需長期牽引的骨折病人,條件許可的盡快作內固定治療,減少臥床時間,早期下床活動,指導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預防內科并發癥及減少骨質疏松。

    對于骨質疏松癥預防重于治療,只要針對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病情就會得到大大的緩解或恢復體能,改善預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難點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5 討論

    骨質疏松癥病理過程是進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發生便不能再恢復正常結構,發病機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減少,骨量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目前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尚無特別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發生和痊愈,只能從提高骨量峰值及減緩骨量丟失方面來減少發生幾率和縮短進程,緩解癥狀。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統性、代謝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可概括為內分泌因素、營養因素、物理因素、遺傳因素的異常,以及與某些藥物因素的影響有關。這些因素導致骨質疏松癥的機理可為骨合成作用減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腸對鈣的吸收減少;腎臟對鈣的排泄增多,回吸收減少;或是引起破骨細胞數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強,溶骨過程占優勢,或是引起骨細胞的活性減弱,骨基質形成減少。另外因各種原因導致肌肉活動減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結果骨母細胞活動減少也可引起骨質疏松。而老年婦女在絕經期后因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骨中礦物質含量丟失而更容易并發骨質疏松癥并較男性為多的首要原因[5]。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理變化是骨基質和骨礦物質含量減少,由于骨量減少,鈣化過程基本正常,使骨變脆而易發生骨折。

    參考文獻

    [1]寧娟.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2.03:33

    [2]王啟群.關于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診療及康復指導的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鳴.中醫骨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

    [4]鄧晉豐等主編.骨傷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2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傷內傷與骨病臨床診治[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0:390-391.

    第9篇:防止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攝影/小徐

    骨質疏松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骨代謝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明顯升高。特別是目前,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已成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它的主要并發癥——骨折,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既往我們一提到骨質疏松,大家的腦海里想到的都是絕經后女性。因為大量的宣傳教育都在提醒大家:女性隨著更年期的到來,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會面臨骨質疏松的困擾。但大家忽略了另一群體——老年男性,他們也會面臨骨質疏松的問題,同樣要引起大家的關注。2014年10月20日“世界骨質疏松日”的主題,就是“關注男性骨健康”。

    男性骨質疏松應引起重視

    美國國家骨質疏松基金委員會估計,目前美國約有200萬男性患有骨質疏松,占美國總骨質疏松人數的20%。2003-2006年我國全國性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男性骨質疏松總患病率為14.4%。與女性相比,男性骨質疏松診斷率低,發生骨折后常常不能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從而導致男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死亡率高于女性,這種現象日漸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

    老年男性骨密度每年約降低1%,50歲以上男性約20%的人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會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但男性與更年期女性不同,他們的骨量流失是漸進式的,骨質疏松的表現更加隱匿,不易引起患者本人和醫務人員的注意。當中老年男性出現不明原因的周身疼痛、身高變矮、駝背及日?;顒又邪l生骨折等常見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時,應警惕骨質疏松的發生。男性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大多和女性相似,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松及骨折的風險因素為高齡、吸煙、低體重、制動、缺乏體力活動和既往骨折史,男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也是骨折風險的重要預測因子。

    如何診斷男性骨質疏松

    目前男性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是參照女性的標準,通過兩種方法診斷:脆性骨折病史和檢測骨密度。我國骨質疏松診治指南的建議是,對于男性應該從70歲開始進行骨密度檢查,而存在易患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時,低于70歲的男性也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查。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骨折史、低睪酮水平、甲狀旁腺及甲狀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長期吸煙和酗酒。

    當男性發現存在骨質疏松時,還需判斷患者是原發性骨質疏松還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松。有一些疾?。ㄈ缂谞钕偌膊 ⒓谞钆韵偌膊?、骨骼腫瘤及腫瘤骨轉移等)和一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等)都可導致骨質疏松。繼發性骨質疏松需同時治療基礎疾病,這對于男性骨質疏松尤為重要。曾有一項研究發現,234名男性因骨密度低考慮為骨質疏松,其中75%的患者為繼發性骨質疏松。故男性骨質疏松患者要及時到醫院去排查出現骨質疏松的原因,以防延誤其他嚴重疾病的診治。

    男性骨質疏松的治療

    男性骨質疏松的治療有很多觀點和女性骨質疏松是相同的。首先要知曉并接受男性也會有骨質疏松這個理念,對于年齡在60歲至70歲的男性來說,他們丟失骨量的速度和女性大致相同。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扭轉隨著年齡增長骨量會逐漸丟失這個趨勢,但通過適當的方式可以減緩這個進程,減少骨質疏松及骨折的發生。

    男性骨質疏松的治療包括一般生活方式的調整和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包括:①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確保每天攝取約1200毫克的鈣和800國際單位以上維生素D。②適當戶外活動和日照,進行有助于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包括阻力訓練如俯臥撐、舉重、跳繩等可以幫助提升骨量,低負重鍛煉如慢跑、散步、爬樓梯、跳舞及其他有氧運動也同樣可以使患者受益。這些均有利于增加肌肉力量,保持或增加骨量,增強協調性以及改善一般健康狀況。③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的疾病和藥物。⑤加強自身和環境的保護措施(如良好照明,使用各種拐杖、關節保護器等)。

    男性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首選抑制骨吸收藥物雙膦酸鹽,與女性骨質疏松治療的用法相同。常用的藥物有口服的阿侖膦酸鈉、利賽膦酸鈉和靜脈用唑來膦酸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劑型。促進骨形成藥物特立帕肽可用于骨折高風險患者,包括重度男性骨質疏松患者和那些不能耐受雙膦酸鹽治療或對雙膦酸鹽治療沒有良好反應的患者。男性激素睪酮的補充治療一般只用于合并有性腺機能減退的男性骨質疏松患者。對于合并骨折的男性骨質疏松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降鈣素。老年朋友應注意,所有這些藥物治療均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同時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雖然雌激素也在男性骨質疏松的發病中起著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常用于女性骨質疏松治療的雌激素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并沒有推薦用于男性骨質疏松的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app|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www亚洲成人|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