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董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沈從文一九三六年校注一九三四年初印本《邊城》覺得很難受,“真像自己在那里守靈”。他說人事就是這樣:
“自己造囚籠,關著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還說生存真是可憐的事情,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太多的事情更不幸。我從前讀沈先生的小說和散文覺得他記得那么多事情真好。現在我老了,讀沈先生寫唐代服飾,寫團扇,寫銅鏡,覺得幸虧他知道和體會的事情夠多,遭逢生存和思想都給關進囚籠的年代,聆聽歌頌上帝歌頌太陽的喧嘩,他終于勇于懷抱他的真知為他一生的操守和尊嚴淡然守靈。
這樣恬靜的讀書人從來不多。讀他的書看他的成就,我也從來不希望看到他走出他的著述疲于跟俗世的人與事周旋。從少年到老年,我一心靜靜摩挲他的細致,遠遠瞻仰他的博大,悄悄贊嘆他的超逸。我甚至刻意錯過了同他通信同他見面的幾次機緣:沈從文是薛濤箋上的彩影墨痕,一張航空信紙的問候,一堂燈紅茶綠的寒暄,終歸是對那一葉風華的輕慢與冒瀆。他的字我倒非常愿意集藏。有了他寫給施蟄存先生的一封長信,有了他在張充和先生家里寫的一幅斗方,我更想親炙的是他一生常寫的朱絲欄長條章草小字。
那樣高挑那樣蒼茫的修竹墨影老早成了沈從文書藝的標志。漢元帝時代史游發明的這款書法縱然斑駁陸離,傳到沈從文手中畢竟翩然復活了:秦代隸書的波磔還在,圓轉方折的意態也在,不興連寫,字字獨立,漢朝善書的人都可以憑這樣的字入仕,沈先生寫的這筆奏章體章草漢朝人看了一樣傾倒!少年時身沅水流域一支部隊充當文書抄寫公文,沈從文練漢碑練隸書的生涯一練幾十年:“差弁房中墻上掛滿了大槍小槍,我房間里卻貼滿了自寫的字。每個視線所及的角隅,我還貼了些小小字條,上面這樣寫著‘勝過鐘王,壓倒曾李’。因為那時節我知道寫字出名的,死了的有鐘王兩人,活著的卻有曾農髯和李梅庵”。
鐘繇和王羲之又古又好不必多說,曾、李二位倒是張大千的書法詩詞老師了,都是光緒進士。曾農髯的字是壓扁了的干柿子,晚年在上海鬻書,身體很弱,求字的人一多,都讓張大千應付,大千的字起初像他,越寫柿子越豐盈,枝秀葉媚,終于比老師寫得更生動了。李梅庵的字像勾描出來的古畫,碑上的石花鼎上的破銹一一浮現,在上海賣字養活幾十口的家,苦得要命。他食量奇大,臺北書法家曾克先生說他能吃一百只螃蟹,吃完酒席還能吃四個肥鴨,不幸“食”字底下那個“色”字他一生無緣消受,原配道州何家小姐死了,他又娶小姨子作續弦太太,小姨子婚后偶爾對著閨閫知己痛哭,“這才把梅庵先生無法享受女人的隱事揭穿了”!
不是我偏心,沈從文的字其實早就“壓倒曾李”了。我在上海嘉泰找到的這幅長條錄了一百四十幾個字,是六二年詠《贛州八境臺》古風體長詩,送給“凌蘋同志”,寫明是“七六年六月中旬于北京之小作坊亂稿堆中”的“從文習字”。那年,沈先生七十四歲,十二年后的一九八八年他八十六歲辭世。求豪健,求縱肆,求古秀,沈先生晚年這幅作品真是順筆順心了。我近年尤其偏愛他字里這般自然的峭拔,偏愛他寫了一輩子字而不覺得自己是書法家。那是最高華的氣派,也是最動人的謙遜,跟他一生的著述一樣穩練,甘心在暮氣中讀書靜坐的老年人看了格外舒服。沈先生說他三十年代在北平寫《邊城》,院落里有槐樹,有棗樹,每天朝陽初上,他坐在小竹椅上據著紅木小方桌靜靜地寫,每星期只寫一章。情致那樣閑淡,難怪沈先生真是連寫字都不屑“向世味上濃一番”了。
董橋印象
陳少荃
余秋雨說過,香港因為有饒宗頤所以才不是文化沙漠。還可以這么說,香港因為有了董橋,普及文化里才會出現優雅的語言和貴氣的文字。董橋自己就這么說過:“時代要有生機,語文要有新意,否則山水人文轉眼都老得優雅不起來了” (〈一點說明〉《留住文字的綠意》)
在香港,董先生的《英華沉浮錄》一共出了十卷,前后由三位編輯負責。我只有幸編了其中的一卷《留住文字的綠意》,因為其他編務繁忙,兼顧不暇,只好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況下轉讓給另一位同事負責了。
第一次接觸董先生的文章,心里很觸動,好舒服,直覺上根本沒有把他當作香港作家。他的文字很優雅,很文人,很有紳士之風,而且古今中外人文逸事皆能穿梭其中,來去自如,中英兩種語文的底子又那么地好。我對他的背景產生了好奇,也有了一些了解。
及后有機會編到他的書,跟他有了電話聯系,他爾雅的氣質能穿過電話筒,使人忽地精神一抖。編他的書是一種享受,視覺感覺都能在寧靜中感動。多少次想約董先生見面,一睹他的風采,都因為大家工作忙碌而將時間一改再改;后來又因為他轉換工作機構,身居要職,要約見就更加困難了。如果不是遠流出版社的主編林皎宏先生來港商談《英華沉浮錄》在臺北出版的細節,我跟董先生的約會可能一直胎死腹中。謝謝林哥,是沾了他的光,我才能如愿以償。
(作者系香港明報出版社特約編輯)
想做中國文化的“關窗人”
―《東方早報》于2007年06月11日與董橋訪談記錄
真正寫出一種風格是很難的事
《東方早報》:內地讀者對你的印象似乎有些片面,包括這次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專談收藏的《故事》,或許讓不少讀者都加深對你固有的印象――那就是認為董橋遺老氣太重。你的另一面,比如那些時評的文字,其實并未被內地讀者了解。
董橋(以下簡稱董):我比較傾向傳統一面――傳統當然有西方的傳統,我的教育一半是英文一半是中文,英文教育受得久了,對人生、政治、國家的看法,自然會傾向于西方個人主義,這免不了,我也不想改。
我從小在殖民地長大,小時候在南洋,說荷蘭話,后來到臺灣讀書,再后來到香港,這里有個好處――放任,但還是有一個框框在那里,比如《香港基本法》。英國人定下來后,文本不會動,一些東西你可以稍微松動一些,當然英國人也沒有給香港人真正的民主。我覺得內地對回歸后的香港是比較寬松的。有些東西過去寫時評時說得很多了,現在再講也沒什么意思,像我這樣的讀書人能做什么呢?我已經老了,我就等明年退休以后,收藏、寫寫字畫、寫寫小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東西我看不順眼,但時代在變,比如現在到處用電腦,但其實看一本書與看電腦是兩回事,書會讓人守得住,書有書香,所以我看到黃裳先生、楊絳先生,這些都是我很尊敬的,這樣的老人現在很少了。
我以前想不通沈從文文章那么好,為什么要放棄寫作研究古代服裝?現在似乎有些想通了。
《東方早報》:其實沈從文放棄寫作內心也是無可奈何的。
董:對,現在香港的情況也是這樣。朋友太多,講得多了也不好。
《東方早報》:現在還寫時評嗎?
董:不寫了,報紙讀者群越來越中產,媒體變了,要讓年輕人去做,我和他們說:“你們去闖吧,我只定大的方向。”從人生到工作,再到寫作,自己的心態其實是一貫的。
《東方早報》:換句話說,就是你不太在意大陸讀者對你的評價?
董:是的,文章寫出來作者就“死”掉了,寫出來人家評那是人家的權利,但自己不用太認真,除了做學問、寫文章要認真。我想做的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世界可以不受任何人干擾,內心需要培養得越來越好。
《東方早報》:這些觀點的形成與現在年齡有沒有關系?
董:應當有的,年輕時不一定有平和,現在平和多了。你說舊書,上海還可以買到,施蟄存留下很多,我收的是西方的古書,黃裳先生收藏的中國古籍多,他那時的機遇好。
《東方早報》:我覺得你的文字與張大千相品,溫潤。與齊白石的路子不同,整個風格與大千的風格可能較為相契些。
董:是啊,與大千小品,個性決定一切,溥儒你留意過嗎?也很好。
《東方早報》:是的,溥儒在宋元畫方面下的工夫太深了。對于書畫收藏的喜愛,與你練習書法有沒有關系?
董:應當有關系,我從小就開始練書法,那時寫何紹基的字,不過書法太難。上海書畫界中,我最好的朋友是劉旦宅,他畫的紅樓人物真是一絕,書法也好,劉旦宅和大多畫家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用功讀書,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大陸每天出那么多新書,我真正看得下去的很少。
《東方早報》:是啊,現在出版界急功近利的還是居多。余秋雨你覺得怎么樣?
董:早期挺好的,但后來似乎沉靜氣少了一些,我覺得他今后減少在各種媒體亮相可能會更好一些。
余先生與我很好,也許是有一些誤解的東西在里面,他名氣大了以后,對各種活動其實可以稍微選擇一下,比如跑到電視公司寫游記,你說歐洲要有太多東西要挖,我在英國那么多年,都不敢說自己懂多少的。
《東方早報》:還是再說說你的收藏吧,什么時候開始收藏的?
董:我在臺灣念完書就結婚了,1966年來香港,當時大陸的文物大多涌向香港,比我老的收藏家那時收藏了很多東西。1973年我離開這里,全家去英國,生了一兒一女,住到1980年才回來,當時做《明報月刊》,我這種經歷與在大陸、或是從南洋回大陸讀書的知識分子完全不同,他們的遭際與我完全不同,在英國那么長時間我發奮讀書,在英國八年時間,那時真是很用功,從頭想自己該讀什么寫什么。
要寫好英文太難,要寫好中文也很難,真正寫出一種風格是很難的事。
《東方早報》:剛到香港時主要寫閑情類還是時政類的文章?
董:1960年代來香港很苦的,那時報屁股文章要寫,每天看外國雜志把文章譯成中文,需要兩三份工作才可以養家,不過當時也是一種力量――那個時候的香港很可愛,單純,像小漁村一樣,吃一碗面都開心,想想現在,太富裕了,但還是有很多不開心的東西。你看大陸經濟發展后百姓的心態可能也差不多。
《東方早報》:說說內地剛出版的專門寫收藏的《故事》吧,以前看你寫過藏書票,不過這本書里更多的卻是和文化名人相關的收藏。
董:我在英國收藏舊書、藏書票,那時在英國的中國古董很多,但我個人真正在英國買東西很少,直到1980年代到香港才買了不少。1960年代陪老先生看到很多東西,他們勸我們買。看中的時候,古董商收起來說:“小董,我先幫你收起來,等你有了錢再買。”慢慢就這樣收,有一陣子古玉也收,還有硯臺、竹刻,還有木的,黃花梨,都是文人喜歡的東西。前年開始,我開始收雕漆,是剔紅的,這個最早是英國人歐洲人收,中國的古董市場新一代收藏家還沒有充分發現,我看以后會熱起來,這個東西藝術性很高,是還沒有被發掘的藝術門類。1970年代我在英國看到很多山人、董其昌的字畫,那時可能都是真的,但當時沒有閑錢買――現在到哪里找?現在市面上的山人的畫、董其昌的字畫都是假的。有一陣子收上海畫家的東西,主要是從民國初年到解放時的畫作,但也難。真的好東西貴,應酬之作你也不想要。
張大千也是那時收的,張大千(好的作品)要到臺灣去找,我專收張大千在1950年代的東西,1960年代都不太好了,1950年代字也好畫也好。
《東方早報》:看你收藏這么多名人字畫,想到那句話,寫文章和書法繪畫一樣,其實只是寫出自己。
董:我覺得自己的風格還沒有形成,因為“我還可以寫得更好”,寫風景其實最難寫,你看沈從文那些寫山水的文字,多好。
《東方早報》:想想有意思,你在英國呆那么久,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那么大,怎么會那么迷戀中國傳統呢?
董:在外國住久了,就會發現你到底是一個陌生人,就想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加上從小家中就有傳統文化的環境,我的父親、舅舅啊,都喜歡書畫古董,所以我自己喜愛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山東東營慧文語言學校(勝利二十三中四年級)
張嘯林
冬青是大家都熟悉的植物,生長在馬路邊,或是院子里。
冬青屬常綠喬木,枝葉茂密,樹形整齊,歷來被作為城鄉綠化和庭院觀賞的重要植物。
冬青的枝干長得枝枝丫丫的,非常密,每一個枝都斜著向上生長。它的枝表面是灰黑色的,而且也很粗糙,但冬青剛長出來的枝卻是綠色的,很光滑。
冬青的葉子長在枝的頂端,所以在遠處看,冬青的表面好像披了一層綠色的被子。冬青剛長出來的葉子是草綠色的,慢慢的就變成深綠色的了。它的葉子是橢圓形,邊緣有鋸齒,但并不扎人,葉子的正面光滑,顏色較深,而反面顏色就淺了很多,冬青樹的葉子摸起來很是厚實。
冬青樹開花,一般的花都是紅色或黃色的,而冬青的花卻是黃綠色的,有4個花瓣,花落了以后就會結種子,慢慢地種子就會變成紅色,不過,并不是每一株冬青都能結果的,因為它是雌雄異株的植物。
2009年6月,《北京市關于支持影視動畫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北京市關于支持網絡游戲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相繼出臺,對動漫產業進行政策鼓勵和資金扶持。一年之后,2010年6月,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北京從事影視動畫,網絡游戲行業的298家重點單位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反映了北京影視動畫,網絡游戲行業的總體情況、發展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調查單位實現業務活動總收入79.7億元,較2008年增長30.7%,高于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增速23.6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共1.1萬人,同比增長57.7%,快于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增速50.4個百分點。網絡游戲行業人均創收高達90.4萬元,是影視動畫行業的5.7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1.17倍。2009年影視動畫、網絡游戲重點單位利潤總額為35.4億元,同比增長50.6%,快于文化創意產業利潤增速20.3個百分點。
原創發達的影視動畫業
動畫制作量大,原創能力強。2009年,北京影視動畫重點單位制作完成各類動畫(包括原創制作、加工制作、聯合制作的動畫連續劇、動畫短片、動畫欄目)9.9萬分鐘、93部,同比分別增長28.2%、13.4%。其中,原創制作動畫占全部動畫制作量比重為60.2%,較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動畫創收渠道多樣,衍生品開發力度加大。2009年,動畫業務活動總收入為4.5億元,同比增長26.5%。與上年相比,版權動畫收入、動畫衍生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提高了2.8個、1.0個百分點。動畫衍生品是目前動畫產業最具創收潛力的領域之一,是延伸動畫產業鏈條的重要環節。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卡酷全卡通動漫文化有限公司在內的專門從事動畫衍生品開發的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成果。
動畫新媒體發行起步,電視發行仍是主要途徑。2009年,動畫發行收入共3591.1萬元,同比增長118.1%,電視發行仍是主要發行渠道,電視發行收入為2857.5萬元,占全部發行收入的79.6%,其次是動畫音像制品發行收入,為503.9萬元。動畫網絡、手機新媒體發行渠道不斷拓展,而電影發行作為傳統發行渠道,僅占全部收入的0.6%。
京產動畫播放占兩成。比重回落。2009年中央和北京動畫播放單位播放北京地區生產動畫12.1萬分鐘,占全部動畫播放時長的23.6%,較上年下降了33個百分點。隨著奧運系列動漫宣傳的結束,京產動畫播放比重回落。
走向成熟的網絡游戲業
網絡游戲運營步入成熟期。研發速度放緩。2009年,網絡游戲重點單位共開發完成網絡游戲76款,運營網絡游戲284款,較上年分別下降了31款、60款。數據表明,網絡游戲開發運營開始步入成熟期,市場競爭加劇。
收入方面,2009年網絡游戲運營銷售收入為44.7億元,同比增長19.9%,增速低于全國平均增速19.5個百分點,占網絡游戲業務活動總收入的59.5%,比重較上年下降了5.6個百分點。其中,自主開發游戲、游戲收入分別為25.2億元,1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6%、3.2%。
手機網絡游戲業務進入黃金期,增速領先全國。2009年,網絡游戲重點單位開發、運營手機網絡游戲分別為61款、156款,同比分別增長24.5%、19.1%,實現手機網絡游戲運營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72.3%,高于全國收入47.3個百分點。一些業內知名無線增值業務提供商,運用先進網絡技術,超越了傳統手機單機版游戲開發運營,引領北京手機網絡游戲業務進入黃金期。
網頁游戲異軍突起,成為網游行業亮點。2009年,網絡游戲重點單位開發、運營網頁游戲分別為53款、114款,同比分別增長39.5%、107.3%,實現網頁游戲運營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426.3%,占網絡游戲業務活動總收入的比重為6.3%,較上年提高了4.7個百分點。網頁游戲是近年來新出現的網絡游戲形式,具有受眾面廣,對計算機配置要求低,易于進行廣告植入等特點,成為網絡媒體新的收入增長點。
對外合作加強,京產網絡游戲進軍海外市場。2009年,網絡游戲重點單位實現網絡游戲制作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35.1%。重點單位中有5家單位實現網游產品出口,出口收入共1.3億元,同比增長230.6%。
北京動漫產業的核心問題
目前以影視動畫、網絡游戲為核心的北京動漫產業在各方面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影視動畫方面,電影動畫發展的滯后,使得北京動漫產業缺乏實質性的盈利空間,2009年,北京電影動畫產量不到全部動畫制作分鐘數的2%,發行收入不到動畫發行總收入的1%。動畫發行渠道不暢、動畫單位無證經營多、動畫出口水平低等原因也使得動畫產業大而不強,原創生產量轉化為收入增量的能力有限。網絡游戲方面,運營銷售收入中版權轉讓收入僅為0.2億。僅為運營銷售收入的0.4%,表明北京的網絡游戲版權交易仍不夠活躍。
世人都鐘愛威名遠播、名垂千古的趙州橋和盧溝橋。而我,獨愛我家鄉的東江大橋。
家鄉的東江大橋是位于莞深高速公路北端的石碣段跨越東江南支流處的一座大橋。從遠處望去,像個正在起伏的波瀾;又像一個大大的“M”字形:又像兩座縮小版的小雄峰。東江大橋工程是在2006年8月8日開工,2009年9月28日才正式通車,歷時三年建成的。最厲害的是她國內的第一座雙層公路橋,采用國內首創的剛性懸索加勁連續鋼桁梁結構形式,也就是打破鋼絲懸索的傳統,采用鋼箱梁以直代彎代替鋼絲懸索。是繼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之后的又一座三片主桁鋼結構橋梁。全長432米,采用了首創的橋梁結構形式,上層的莞深高速為雙向六車道,下層的北五環路為雙向八車道,全橋共14個車道,而橋寬僅36米。這為發展交通與節約國土資源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采用了有曲線加勁弦的的全新結構,兼有懸索橋的建筑景觀,豐富了橋梁的結構形式。
大橋建成,不但東莞市擁有了一座與眾不同的景觀橋梁。而且對加強東莞對外聯系,推進城市升級有著重要意義。使兩岸居民方便了好多。讓莞惠兩地中心區本來來往一次也不易的。變成現在的交往密切了。也更為方便,石碣、東城、寮步等鎮街的市民去廣州市區或白云機場更便捷,比走廣深高速還要省半個小時。可見東江大橋的作用重大啊!家鄉的東江大橋,雖然沒有威名遠播、名垂千古。但我依然愛他。
石碣中學初二:鐘凱程
“張充和先生是華夏傳統文人精致文化最后一幅動人的刺繡:綿密的錦心經天緯地織滿個人多少悲欣,家國多少陰晴。……她牽掛的又何啻落花時節幾個江南舊相識。”恰如代序里自己為《張充和詩畫書選》寫的這幾句感言,《記得》的主調是董先生在自己收藏的故園刺繡上再添飾幾朵幽香粉潤的玉蘭,念念不忘的還是槳聲乃中那一縷淡淡的鄉愁。
與近幾年的董橋文集相仿,文玩和名流的趣聞掌故占了《記得》的大半篇幅,不過我喜歡的倒是遺墨軼事背后的那個梁任公――人事狷介情事固執,團扇筆墨勾勒渲染的任伯年性情也迥異常人――生活放浪卻作畫勤謹,溥靖秋注重分寸的蛺蝶畫和啟功先生不失智慧的直脾氣則相映成趣。《記得》又似一幅畫卷,在工筆重彩的敘論之外尚點綴幾段淡紫的友情:做事細致穩妥的沈茵算是董先生的平輩知己;學重史林的余英時是他的忘年至交;而只留一個姓氏的無名老輩同樣是他記憶里的一杯紅茶一盞風燈,就像兒時的玩伴和同桌,他們和你一起度過的日子或許屈指可數,個性呢?或仗義,或內斂,或狡黠,或頑劣,成年后你可能再也遇不到他們了,但閑時回想,嘴角總會漾起一絲幸福愜意的微笑。
《記得》講述的舊交多為“舊文化人”,余英時和董橋即屬這樣的士人。對于陳寅恪、王觀堂、錢賓四諸先賢,余先生直言自己望塵莫及,董先生更說一想到此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我相信他們說的不是謙詞,但我猜想余先生常會在夢里與恩師促膝對談,董先生自也不會“忘卻”前世杏花煙雨中與詩友月下唱酬的逸情雅興。其實懷舊不單純是歷史感的脈動,她毋寧是嘈雜社會守護我們魂魄的一瓣心香――禳除執迷和邪妄,驅走不安和躁動,再再讓我們回到那段輕盈豐潤的青蔥歲月。
收藏小提示
最好趕在初春時收藏冬裝,別等楊花柳絮飄起來。
各類冬衣晾曬后,要等余熱散盡才能入柜收藏。要是在封閉的衣柜內散發熱量產生水汽,很容易發霉。
防蟲蛀除了用樟腦、衛生球、還可用防蟲劑、花椒等刺激性氣味大的東西,或在小瓶里裝點干花或熏香和冬衣放在一起,既驅蟲又飄香。
用塑料袋裝的冬衣不宜放衛生球,因為衛生球中萘容易和塑料袋產生化學反應,使塑料膨脹變形或粘連,損傷衣服。
步入3月,天氣逐漸轉暖,厚實的冬衣該“退居二線”了,你在為如何收納它們發愁嗎?
羽絨服:掛藏
巧洗
羽絨服不太臟可以不洗,直接用棉球蘸點汽油擦領口 袖口、下擺等易臟的地方,再用工業酒精擦干凈。
洗滌時要先在30℃左右的洗衣粉水中泡10~15分鐘,最好用手洗。洗完后別擰,而要擠壓排出水分。記得給羽絨服“蒙”一層布再晾,省得尼龍或化纖面料褪色。晾干后用小木棍輕輕一拍,羽絨自然就蓬松了。
Tips
別用堿性大的肥皂搓洗,更不能用火烘烤或熨燙,否則會破壞羽絨。
巧藏
把羽絨服拉好拉鏈,用透氣性好的包裝袋套封起來,掛在干燥潔凈的衣柜里。
羽絨服上如果有金屬電鍍紐扣,收藏時不妨涂一層蠟,保持紐扣的光澤。
可以在衣服兜里放一小包樟腦丸,但要記得時常拿出來檢查。把羽絨服倒過來,拍打一下看有無粉屑掉出,能判斷是否被蟲蛀。
在柜子里放兩包防潮粉,防止受潮影響絨質,就能延長它的壽命啦。
毛呢大衣:內露外藏
巧洗
和臃腫的羽絨服相比,呢子、毛皮等毛料冬裝更輕便時尚,但也更“嬌氣”,一定得享受“干洗”待遇。
毛皮大衣最好拿去洗衣店,呢子衣服自己搞定。先讓它曬太陽,拍去上面塵土,把汽油均勻噴灑在呢面上,再用毛巾擦一遍。而后晾在通風處讓汽油揮發掉,再鋪上一層濕毛巾,用熨斗燙平。
Tipe
千萬別手洗或用洗衣機洗,否則容易起毛,還會在衣服表面結成很多絨球。
巧藏
毛皮大衣一定要掛在衣柜里,而且要留出一點空間,不要讓其他衣服壓傷毛面。和羽絨服不同,毛皮衣服外面不要罩塑料套,因為失去空氣毛皮會變干的。
呢子大衣如果不掛存,也可以用布包好放在衣柜上層。特別要把衣服反過來放,讓呢子面在內,把“瓤”露在外面。這樣一來能防止風化褪色,二來還防潮防蟲。
羊絨衫:加熱蟲不吃
巧洗
羊絨衫中含有動物的高蛋白纖維,沾到汗漬就極易受腐蝕和蟲蛀。所以,哪怕只穿了一次,也要洗后才能收存。
洗羊絨衫最好用中性洗滌劑,而不要用強力、濃縮、加酶的洗滌劑,水溫控制在30℃左右。洗凈后或甩干,或平鋪在干毛巾上晾干,而后用手撫平,再用熨斗熨整齊。
Tipe
晾羊絨衫時千萬別用衣架,懸掛在陽光下曝曬。
巧藏
收藏時更不能用衣架掛否則會使衣服變形,一定要整平疊好放在衣柜內。
避光收藏,而且要裝入塑料袋中,別和其它面料衣服混放。
羊絨衫是蟲子最喜歡的“美食”,所以,把羊絨衫洗凈之后,不妨把它放人微波爐里加熱幾分鐘。這招不但能殺滅霉菌,更能防蟲蛀呢!
為防萬一,可以放一小包樟腦片在衣服里,再用膠帶把塑料袋封好。
3類冬裝收藏要決
皮衣。收前先擦皮衣油,切記不能擦鞋油;使用衣架掛存放,以防折疊出褶皺;別放封閉袋子里,罩層單衣好透氣;樟腦放在皮衣旁,切莫接觸保質量。
絲織品。清洗送去洗衣店,別用手搓或機洗;絲織衣服最“嬌貴”,為防變形別掛藏;疊好放柜最上層,樟腦切勿貼身旁。
化纖冬裝。化纖清洗用溫水,避免搓洗熱水燙;人造成分含量高,不可掛藏免走樣;衣服疊平防蟲蛀,衛生球比樟腦強。
毛衣:“冰鎮”好收藏
巧洗
毛衣等編織類的冬衣收存前的清洗,最好在40℃的洗衣粉水中進行。用手洗但別用力搓,記得放適量的衣物柔順劑,讓衣服浸泡幾分鐘,再用雙手擠掉水分,掛在衣架上或用網兜兜起來晾干。
Tipe
別用肥皂洗織物,更不能用搓板搓洗,特別是純毛毛衣,否則容易變形、變硬。
巧藏
毛衣類織物不能隨意放,也不要和其他類衣服混放更不能掛藏,以防懸垂變形。而要疊好裝在袋里或用透氣的薄紙裝起來,平放在衣柜里。
最好用掛釣式的防蟲劑或樟腦片,不要直接接觸毛衣避免損傷。
沒和我們說再見。
但是留給我們的歡樂,
依然可以聽得見。
冬天悄悄地走了,
夜晚公園里的冰燈雪景,
在五光十色的燈光映照下,
依然吸引各地游客。
冬天悄悄地走了,
亞布力滑雪場上白雪皚皚,
滑雪勇士穿越雪道,
依然英姿颯爽。
冬天悄悄地走了,
帶著許多留戀,
1957年,著名劇作家吳祖光被打成“”,放逐到北大荒勞動改造。家庭生活捉襟見肘,迫于生活壓力,吳祖光的妻子新鳳霞將丈夫收藏的齊白石所畫《七雄圖》和《玉蘭》賣掉來填補家用。兩年后,吳祖光歸來,新鳳霞向丈夫道歉,說沒有保住他最心愛的字畫。吳祖光反過來安慰妻子:“再重要的畫也沒有人重要。”
一日,吳祖光和新鳳霞到王府井,途中偶遇老舍。老舍緊緊握住吳祖光的手:“祖光,我正要找你,快,快,到我家去。”到了老舍家,老舍拿出一幅畫遞給吳祖光:“祖光,這是你的畫,現在還給你。”吳祖光接過來一看,愣住了,這正是新鳳霞賣掉的那副《玉蘭》。原來,也酷好字畫收藏的老舍一次逛畫店時,發現了這幅畫上有吳祖光的題字,就價也沒有還,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視畫如命的吳祖光無比激動,追問老舍花了多少錢,說日后一定要還錢給老舍。但不管吳祖光怎么問,老舍終究不肯說,只嘆息道:“只可惜沒有辦法把鳳霞賣掉的畫,全部給你買回來。”老舍在還給吳祖光畫作《玉蘭》的留白處,題了一行小楷:“還贈祖光,物歸原主,心愿了矣!”
在張昌華所著《百年風度》中,講過這樣一段軼事。1949年,愛收藏的黃裳托友人向精通書畫的張充和求字。那時,恰好張充和與傅思漢新婚燕爾,準備赴美,百忙中,遂將此事忘卻。34年后的1981年,張充和翻出當年信札,發現漏掉曾答允黃裳的一幅字。素以誠信聞名的張充和于這年6月23日為黃裳書寫東晉陶淵明的詞賦名作《歸去來辭》,并附信一封:“想來你已忘卻此事,因1949年的信尚在,我非了此心愿不可……”收到信的黃裳由字度人,百感交集。
1991年,黃裳因家中有難,萬般無奈之下,將包括《歸去來辭》在內的心愛藏品易手。事后,黃裳為此惴惴數年,深感不安。13年后的2004年,幾經轉手的《歸去來辭》被醉心于“舊時月色”的香港著名作家董橋收藏,視為至愛。但當董橋聽說這幅《歸去來辭》曾是黃裳的藏品,并且黃裳一直在為當年此畫的無奈易主而神傷、自責時,毅然忍痛割愛,將《歸去來辭》歸還給黃裳。心存感激的黃裳在《萬象》雜志發表長信答謝董橋,讓自己了卻了一樁心愿。
“主題式”聯動
“主題式”聯動就是教師引導幼兒圍繞一個游戲主題開展游戲,在游戲過程中使不同區域的游戲材料、游戲人員發生互動。
案例:小熊過生日
小(一)班有3個娃娃家。通常。幼兒進入娃娃家后就各玩各的,游戲角色之間極少有互動。一天,教師拿著一輛玩具車走進小熊家:“熊媽媽,我是熊外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我買了一輛汽車送給他當生日禮物。”熊爸、熊媽聽了外婆的話,都表示要為小熊慶祝生日,便帶小熊去游樂場玩,到商場買禮物,到超市買蛋糕,最后還邀請兩家鄰居為小熊開生日Party。
“主題”是幼兒角色游戲的一個核心要素,它決定了游戲的任務、角色、情節、動作和材料等。當游戲中的幼兒缺少互動時,教師以提供“主題”的方式干預幼兒的游戲是有效的。案例中,教師以外婆的身份。以“給小熊過生日”為由,引發角色之間(娃娃家中各個角色之間、娃娃家角色和其他區域角色之間)、區域之間(3個娃娃家之間、娃娃家和超市、游樂場之間)的互動。教師使用“主題式”聯動策略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主題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和興趣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經驗的一種游戲。只有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才能借助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大量想象素材,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開展角色游戲。只有游戲內容符合幼兒的興趣,幼兒才有玩的興趣和積極性。小班幼兒對生活中“過生日”事件的印象較為深刻,經驗較為豐富,同伴之間常常談論自己過生日的活動和情景,這一主題的選擇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
2.主題展開有多層次互動的可能性
案例中,“過生日”主題游戲隨著游戲的進行發生了多層次的互動:首先是小熊一家人(熊爸、熊媽、熊外婆)的互動;其次是小熊一家和另外兩個娃娃家之間的互動;再次是小熊家外出的成員和其他游戲區域(超市、游樂場等)角色之間的互動:最后是三個娃娃家的所有成員一起互動。多層次的互動能帶給幼兒更多的游戲經驗,更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過生日”主題游戲的基礎上,我們還嘗試了以“過新年”“六一兒童節”為主題引發的區區聯動游戲,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教師任游戲角色推動游戲發展
教師以游戲角色的身份參與幼兒游戲,既可以保證幼兒的游戲主體性,又能對游戲進行隱性的指導。案例中,教師以“外婆”的身份進入游戲,通過和幼兒對話的方式,引發幼兒對原有生活經驗的回憶:如生日要送禮物、要吃蛋糕,還可以邀請鄰居朋友到家中來開生日會,從而引發娃娃家中各種角色之間的互動,以及娃娃家角色與商場、游樂場、超市等區域中不同角色的互動。
“任務式”聯動
“任務式”聯動是指區域內的角色去完成一項規定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不同區域的角色、材料發生互動。
案例:超市促銷活動
我園的“大型超市”(為全園各班幼兒共享的游戲區域)開業一段時間后,“顧客”量連續下降。總經理(教師)和員工(幼兒)都很著急,于是總經理組織大家討論:“怎樣吸引更多的顧客呢?”談論的結果是進行商品促銷。中班幼兒提出的商品促銷的方法是:“到廣播中吆喝‘超市有優惠活動’:購物滿6元送愛心兌換券一張。”大班幼兒提出的方法是印發廣告單。明確了促銷任務后,超市員工中有的到廣播站吆喝,有的制作廣告單,有的外出到娃娃家、小吃店、醫院等處派發廣告單。超市還根據顧客的意見和需要,增減超市的商品。不久,超市又顧客盈門。
在這個案例中,超市的員工一改以往只在超市內部工作的游戲規則,主動外出到其他區域,與不同游戲角色互動,實現了這些區域之間的聯動,而這些不同區域的聯動是南超市員工的任務引發的。
1.任務產生要基于游戲開展的需要
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教師不能為了區域間的互動而成為游戲的導演,如向游戲角色布置任務、指揮幼兒游戲的言行,等等。上述案例中,游戲中的“任務”是幼兒為了滿足自己游戲需要自然而然產生的,而不是教師為了引發區域間的互動強加的。案例中,在超市生意清淡的背景下,幼兒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經驗自然產生了“促銷”任務,促銷的方法也是來自幼兒的生活經驗,如吆喝、制作廣告單和派送廣告單等。教師只是為幼兒搭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平臺——總經理組織員工開會,共同解決“顧客太少的問題”,也就是在這個“會議”中產生了促銷的任務和方法。
2.任務內容由游戲成員討論決定
幼兒完成游戲任務的行為就是游戲展開的過程,所以,“促銷”任務的內容要具體化,方便幼兒的完成。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承擔游戲任務的能力不同,每個游戲任務的具體內容,應該由參與該游戲的全體幼兒討論決定。就如上述案例中,在明確了“促銷”任務后,促銷的具體內容是由超市全體員工討論決定。其中,中班幼兒提出外出“吆喝”的促銷方法,并根據自己的能力承擔了這一任務:大班幼兒提出了散發廣告單的促銷方法,并根據自己的能力承擔了編寫廣告詞、制作促銷廣告單和到廣播室播送促銷廣告、外出派送促銷廣告單的任務。全體游戲成員共同討論決定任務的內容,尊重了幼兒的個性差異,培養了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訂單式”聯動
“訂單式”聯動就是通過一個游戲區域為另一個游戲區域長期提供某 項服務的方式,使不同游戲區域間建立一種游戲互動關系。實現區區聯動。
案例:演藝吧的合作商
演藝吧演員依依想表演白雪公主,可是化妝室里沒有她需要的白色公主裙和金黃色的假發。于是,她就跑到服裝店要求借穿白色的公主裙。店員要求付錢,依依沒有錢,就跑回演藝吧向經理(教師)訴說自己的需求。在經理的協調下,服裝店和演藝吧達成了合作的關系,演員可以用填寫訂單的方法,獲取演出服裝。一段時間后,由演藝吧的經理去服裝店統一結賬付款。依依有了服裝,還希望有金色的頭發,于是她又跑到理發店,用同樣的方法為自己“染”上了金色的卷發,最終打造出白雪公主的樣子。從此,演藝吧與服裝店、理發店有了固定的“訂單”關系。
游戲就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互動才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案例中的依依在無意中引發了這種“訂單式”的區域聯動,既解決了演藝吧演出服飾單一的問題,又為服裝店、理發店帶來了生意,有效實現了三個區域之間的幼兒互動。
1.“訂單”關系要與現實生活相一致
在游戲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把真實生活中的一些商業關系遷移到游戲中來,如案例中先消費后付款的消費方式,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消費方式(考慮到幼兒的理解水平,我們將其命名為訂單式)。案例中把演藝吧和服裝店、理發店形成“訂單”關系,符合幼兒的經驗水平,三個區域里的角色都很容易理解這種關系,在游戲中角色間的交往互動非常順暢、自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訂單”式游戲方式,有助于豐富幼兒關于現實生活中豐富多樣商業關系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