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

    第1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 脊柱術后;腦脊液漏;觀察和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6-104-03

    Early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WANG Ting LI Fang

    Department of Spin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early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CSFL) in spine surge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in 45 cas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were analyzed after spinal surgery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The method of early prevention and nursing were summarized by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this group, 45 cases were occurre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operation. 13 cases were cured by Subarachnoid catheter and 32 cases were cured by local pressure. 1 case infected and 1 case pseudo-dural cysts were cured by second surgery. Conclusion Early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spine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romote patient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Vertebral column lesion;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腦脊液漏是脊柱外科術后主要并發癥之一,若處理不當可導致低顱壓、切口或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防范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改善治療手段和加強術后護理是提高療效的重要環節[2-3]。選取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脊柱手術且資料完整者1020例。術中硬脊膜切開或損傷107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45例,發生率為4.4%。本研究將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早期觀察和護理體會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脊柱手術且資料完整者1020例,術中硬脊膜切開或損傷107例。男57例,女50例,年齡6~79歲,平均50.1歲。107例中45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其中頸椎8例,胸椎15例,腰椎22例。

    1.2 術中處理

    107例患者中62例行硬脊膜切開,45例為醫源性損傷。所有硬脊膜切開及損傷患者術中均進行硬脊膜修補,修補方法采用5-0/6-0愛惜康無創線進行連續縫合,硬膜外放置硬脊膜補片32例,放置明膠海綿+生物蛋白膠+明膠海綿覆蓋48例,硬膜外予以自體組織(肌肉筋膜、脂肪組織) 覆蓋27例。107例患者均使用脊柱內固定,破損硬膜經相應處理后均逐層嚴密關閉切口,并常規放置術區引流管。

    1.3 治療方法

    脊柱術后一旦確診為腦脊液漏,應立即囑患者去枕平臥,手術區局部加壓,避免腦脊液持續滲出。我科一般采取兩種方法治療,一種為保留引流管,局部加壓,避免翻動,密切觀察引流液顏色、量及性質,適時拔除引流管。另一種方法是蛛網膜下腔置管分流術,該方法是先在下腰椎行腰穿,穿刺成功后再放置蛛網膜下腔引流管,繼續觀察引流液顏色、量及性質,24h少于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12h后再拔除蛛網膜下腔管。該技術適用于頸、胸部手術后腦脊液漏。

    1.4 結果

    本組45例腦脊液漏患者中13例采取蛛網膜下腔置管引流后在術后3~5d拔管,其余32例采取手術局部加壓,按期拔除引流管后治愈,平均拔管時間10.5d(8~14d)。1例發生感染,經2次手術持續沖洗術區后治愈,1例術后發生假性囊腫,經2次手術修補后治愈。

    2 護理

    2.1 術區引流液的觀察及護理

    術后應重點觀察并巡視術區引流液的量、色、性狀及切口敷料有無滲出。一般術后1~3d,引流液為淡紅色血性液且每天進行性增多,即可確診為腦脊液漏(特別是術后6~8h內引流液超過100mL顏色變淺時),正常24h 50~200mL,24h不超過300mL,4h不超過100mL,如術后第二日引流量>500mL遵醫囑給予定時夾閉引流管,每2小時放開一次,促進硬脊膜愈合,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2.2 護理

    一旦患者發生腦脊液漏,應囑患者盡量平臥避免翻身,抬高床尾10°~20°保持頭低腳高位,降低顱內壓及手術部位腦脊液的壓力,手術切口處可給予以薄厚適中的棉墊局部加壓,其目的是使脊柱背部肌肉緊貼硬膜,以減輕切口張力,從而減少腦脊液漏出,促進硬膜早期修復。在手術切口愈合前患者絕對臥床,平臥。同時應該觀察受壓部位皮膚并做好預防壓瘡措施,減少翻身,骶尾部給予減壓貼貼敷,各班交接班翻身觀察引流管道通暢,敷料和皮膚情況。如患者不能耐受仰臥位可指導患者改為俯臥位時,可在兩側髂腹部及下胸部墊軟枕,使腹部突出避免受壓,在小腿中下部及踝關節墊枕,避免足部受壓。如患者雙下肢活動正常,可自行適當活動。一旦確診為腦脊液漏,按照醫囑應盡早夾閉引流管,敷料外滲給予及時更換,然后用腹帶加壓包扎,棉墊局部加壓,頭低足高位7d后改為平臥位,硬脊膜未愈合前禁止患者睡枕和坐起。

    2.3 蛛網膜下腔置管的護理

    蛛網膜下腔置管分流腦脊液是治療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有效方法。術后一旦發現出現腦脊液漏,應盡早置管分流腦脊液,避免腦脊液從切口滲出,影響手術切口愈合。置管術后應嚴密觀察分流出的腦脊液的顏色、量及切口敷料的干燥程度。定期查看分流管的位置,避免分流管脫出、反折影響治療效果。一般分流管放置3~5d,切口24h引流少于50mL,切口干燥無滲出,可拔除切口引流管。囑患者平臥24h后,切口干燥無滲出,可拔除腦脊液分流管。本組23例患者采用蛛網膜下腔置管分流治療腦脊液漏,均于置管后1周內治愈。

    2.4 術后腹脹的護理

    腦脊液漏患者由于臥床時間較長易發生腹脹,應鼓勵患者通氣后進食含纖維素豐富的蔬菜、水果,可口服芪蓉潤腸口服液2次/d,或開塞露保留灌腸軟化大便,1次/d,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使腹壓增高。患者臥床期間應給予留置導尿,定時夾閉尿管以訓練膀胱功能。預防感冒、劇烈咳嗽,避免腦脊液壓力增高,從而影響硬脊膜破裂口的修復及手術切口的愈合。

    2.5 預防感染

    由于術后發生腦脊液漏可導致手術切口難以愈合,長期放置術區引流管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術后應保持手術切口的清潔和干燥,床單位清潔,限制陪護,減少病室人員流量,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定期通風換氣,室內空氣消毒,2次/d,換藥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合理及時的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6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術后長期臥床往往會產生恐懼、焦慮、緊張的情緒,護士應注意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釋腦脊液漏進行治療是可以治愈的,對今后的勞動及生活不會產生影響,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安慰患者后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時給予家屬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2.7 功能鍛煉

    適當功能鍛煉,確診腦脊液漏后患者臥床期間給予被動性雙下肢直腿抬高活動,防止神經根粘連,拔除引流管后囑患者臥床24h,切口無滲出,可指導患者床邊坐起,無頭暈、惡心,逐漸進行適當站立、行走及雙下肢功能鍛煉。

    2.8 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在鍛煉時要注意勞逸結合,術后第1個月以臥床休息為主適當活動,1個月后以功能鍛煉為主適當臥床休息,3個月后可恢復正常的活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3 結果

    本組45例腦脊液漏患者中,32例局部加壓患者臥床期間指導患者及家屬床上大小便正確方法,做好壓瘡護理措施、飲食指導及功能鍛煉,其中2例患者臥床期間發生腹脹,給予腹脹護理措施,余患者早期預防性口服芪蓉潤腸口服液后為發生腹脹。1例發生感染,患者早期有焦慮癥狀,經主管醫生和各班護士關注及心理開導,家屬積極配合,焦慮情緒有所減輕,經2次手術持續沖洗術區后治愈。

    綜上所述,CSFL是脊柱手術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約為2.31%~9.37%[4-5,7]。引起CSFL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可分為患者自身疾病和醫源性因素兩部分。患者自身疾病因素常見于創傷后硬脊膜破損及硬膜囊即為疾病組織等疾患。多見于硬脊膜與周圍組織粘連骨化性疾病,以韌帶骨化癥為常見。醫源性損傷是CSFL產生的主要原因[1,3-7],主要指術者經驗不足,手術操作不熟練、粗暴、對術中困難估計不足、術中出血較多致視野不清楚等原因造成硬膜損傷,本組共29例為醫源性損傷。其次多見于重度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硬脊膜與周圍組織粘連明顯或硬脊膜菲薄,分離時易致硬脊膜撕裂[5,7]。術中仔細操作,防止硬脊膜和蛛網膜損傷是避免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關鍵[8-10]。術后合理及時的處理對患者的預后有著直接的影響,臨床醫護人員應重視術后腦脊液的處理[11-12]。手術時術者對局部解剖層次的熟悉程度,術中仔細操作,一旦發現硬脊膜損傷,應及時進行修補,才能減少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術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引流管的觀察和護理,一旦發生腦脊液漏,應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并做好患者和家屬的解釋工作,以求得理解、支持與配合。注意患者的、切口引流的顏色、量及引流管的位置。分析產生腦脊液漏的原因,采取上述正確有效地治療和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患者康復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侯鐵勝,傅強,賀石生,等.頸前路減壓并發腦脊液漏的處理[J].中華骨科雜志,2003,23(11):650-652.

    [2] 夏燦,劉英.腰椎術后腦脊液漏病人的治療與護理[J].全科護理雜志,2011,9(36):3316.

    [3] 徐菁,彭付紅.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87.

    [4] Bosacco SJ,Gardner MJ,Guille JT.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ural tears in lumbar spine surgery[J].Clin Orthop,2001,8(389):238-247.

    [5] Sin AH,Caldito G,Smith D,et a1.Predictive factors for dural tear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surgery[J].J Neurosurg Spine,2006,5(3):224-227.

    [6] 張長明,耿介,耿叔平,等.嚴重高位硬脊膜漏[J].中華骨科雜志,1996,16(3):94-96.

    [7] Mizuno J,Mummaneni PV,Rodts GE,el a1.Recurrent subdural hematoma caused by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J].J Neurosurg Spine,2006,4(2):183-185.

    [8] Couture D,Branch C L.Spinal pseudomeningocele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fistulas[J].Neurosurg Focus,2003,15(6):E6.

    [9] 劉鵬,曾肖賓,柳峰,等.脊柱手術中硬脊膜損傷及術后腦脊液漏的處理[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8,22(6):715-718.

    [10] 于濱生,鄭召民,莊新明,等.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的治療[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9,19(2):113-116.

    [11] 李明豹,盧旭華,吳強,等.脊柱外科手術并發腦脊液漏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脊柱外科雜志,2009,7(6):368-370.

    第2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資料與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行頸椎前路手術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齡21~80歲,平均51歲。其中頸椎間盤突出癥34例。頸椎病49例(脊髓型及神經根型),頸椎骨折與脫位3例,其他3例。采用椎體次切、鈦網植入、鋼板內固定4例,椎體次切或椎間盤切除取骨植骨、鋼板內固定81例,頸椎前路取異物1例,前路齒狀突螺釘內固定3例。采用局麻手術40例,全麻手術49例。手術時間平均2小時30分。

    并發癥觀察及護理

    (1)減壓相關并發癥:減壓相關并發癥是指手術減壓過程中由于操作,器械的刺激,直接挫傷,牽引過度和基礎疾病(椎管狹窄)的影響所發生的并發癥。

    硬膜外血腫:與硬膜前方引流不暢有關,另外可能既往有脊柱手術史有關。既往有脊柱手術史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延長了手術的時間,同時出血量也明顯增加。本組發生1例,患者術后肢體感覺、活動等癥狀未改善,且出現快速進行性疼痛加劇,隨之出現左側上、下肢感覺麻木,肌力減退,進而出現運動障礙和呼吸困難等癥狀,遵醫囑急行MRI檢查,證實為硬膜外血腫,立即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經再次手術減壓,消除了瘀血塊。本例因處理及時未造成嚴重后果,患者康復出院。護理要點:術后立即進行癥狀、體征的檢查,嚴密觀察患者四肢感覺、活動,重視患者的主訴,加強巡視。出現上述情況后,在上報給醫生處理的同時,予吸氧、心電監護,備好氣管切開吸引器等搶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

    腦脊液漏:為后縱韌帶與硬膜囊粘連嚴重,手術分離或切除后韌帶時損傷硬膜囊所致。本組有2例發生腦脊液漏,表現為術后24小時內引流液為淡紅色液體,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液顏色更淡,引流量無明顯減少。患者出現頭暈、嘔吐。發現上述癥狀后,立即將切口負壓引流改為普通引流,去枕平臥,采取嚴格的頸部制動,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壓。抬高床尾30°~45°,予頭低腳高位。同時報告醫生,遵醫囑靜脈滴注平衡液,必要時對切口進一步縫合。本組有1例患者做了硬膜囊縫合。值得注意的是,該患者在排除引流管之前,為了預防腦脊液繼續漏出壓迫氣管引起窒息,應先行夾管觀察,如出現胸悶、氣急情況應立即開放引流,避免壓迫窒息。拔管后24~48小時內也應嚴密觀察呼吸情況,確保呼吸暢通。患者經上述處理后痊愈出院。護理要點:術后24小時內引流液為淡紅色液體,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顏色更淡,引流量無明顯減少時,應考慮腦脊液漏的發生,及時報告醫生并加強觀察。

    (2)植骨融合相關并發癥:供骨處血腫,主要與供骨處為松質骨,容易滲血,患者早期如劇烈活動等原因有關。本組有1例出現供骨處血腫。經清除血腫切開引流對癥治療后痊愈。護理要點:推遲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對于血腫患者拆除縫線,清除積血并切開引流,積極抗炎治療,供骨處有引流者要保持引流暢通。

    植骨塊部分滑脫,與術后頸椎前屈后伸幅度較大,擠壓植骨塊向前方移位,植骨塊過大,重擊后嵌入椎間隙,骨塊破裂后易移位,搬運不當,頸部制動控制不嚴有關。本組出現1例植骨塊滑脫,發現后立即返回手術室再次手術,經治療痊愈出院。護理要點:頸椎前路術后回到病房在搬運、翻身時要保持脊椎一條直線,避免頸椎前屈后伸幅度過大。選擇合適的頸托或頸外固定支架固定頸部,固定時間為3個月,嚴格限制頸部活動,平臥時頸部兩側用砂袋制動,嚴密觀察,如影響吞咽應及時報告醫生。

    (3)入路相關并發癥: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損傷是頸前入路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

    喉返神經損傷:喉返神經位于頸椎氣管食管溝內,在手術過程中,有些患者暴露頸椎間盤較困難,容易引起過度牽拉、誤夾、誤切而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等。本組有1例發生暫時性語言障礙。護士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安慰工作,減輕其恐懼心理。指導患者進行發聲訓練,患者出院時已恢復正常。護理要點:術后患者如果出現聲音嘶啞應分析原因,確定為喉返神經損傷者應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安慰工作。告訴其這是暫時性的,同時指導發音訓練,促進發音恢復。

    喉上神經損傷:是在手術過程中牽拉過久,誤夾誤切所致,表現為一過性嗆咳,不能進食。頸前路手術后,因切口疼痛、麻醉插管等因素,早期進普食較困難,一般給予流食或半流食。本組只有1例一過性嗆咳,但未引起后果,出院時癥狀已全部消失。護理要點:發現患者進流食出現嗆咳時,應囑患者先禁食,并報告醫生增加輸液量,根據情況給予相應治療,一般都能自行恢復。

    第3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7(a)-085-02

    椎體結核發病率近年來有增加趨勢,治療方法以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為主。我院自2003~2006年行脊柱結核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手術35例,圍手術期我們對患者采取整體護理的方法,使患者平安渡過了手術期,未發生嚴重并發癥,取得較滿意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18~72歲;胸椎結核7例,腰椎結核29例;病史1~15個月。其中部分截癱患者12例。

    1.2 手術方法

    在持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進行,腰椎手術采取腹膜外入路顯露病灶,清除腰大肌膿腫及死骨,側前方植骨內固定。胸椎結核采取經胸入路,手術方法同腰椎手術,但術后需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脊柱結核患者手術前需要系統抗結核治療至少3周,大多數患者在臥床治療過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等負性心理,尤其伴有部分截癱的患者。針對病人的這種心態,護士安慰、鼓勵病人,在與病人和家屬交流時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此疾病的正常轉歸,手術的原理,手術的必要性和手術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 術前準備①術前抗結核治療尤其重要,必須督促患者按時正確服用抗結核藥物,并注意抗結核藥物的毒副作用。②患者因需要長期臥床,指導幫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瘡,鼓勵患者多做深呼吸防止墜積性肺炎,練習床上大小便,開胸患者還應同時練習咳嗽排痰;③術前1 d備皮,備皮范圍應注意術中須取髂骨植骨,因此會皮膚必須準備,備皮時防止損傷皮膚;④完善相關檢查,術前備血400~800 ml;⑤術前常規禁食、禁水,術前晚行清潔灌腸,術晨留置尿管;⑥為預防感染,術前30 min給予靜脈應用抗生素。

    2.2 術中護理

    2.2.1 熟悉環境手術室對患者來說是陌生的,對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護士應經常詢問患者有何不適,安慰患者并鼓勵其堅持到最后,以緩解緊張情緒。對于出現煩躁情緒的病人,護士可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給病人以親情感,必要時給予鎮靜劑,以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2.2.2 應密切觀察病人意識、面色、生命體征SpO2及出入量,充分考慮出血的可能,備齊用物。保持靜脈通路暢通,觀察滴速及病人的全身反應。

    2.3 術后護理

    2.3.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傷口的滲液,肢體感覺、運動等情況,了解患者切口疼痛情況,觀察胸腔閉式引流管引出液的顏色、性質,速度、引流量的多少。觀察引流管水柱的波動,并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確保引流通暢。水柱停止波動24 h并且無氣體、液體引流出,胸部X片確認肺復張良好,可以拔除引流管。

    2.3.2 護理按持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護理常規,去枕平臥6 h,全麻病人頭偏向一側,6 h后開始翻身,每2 小時一次,翻身時注意動作輕柔,觀察傷口出血情況。脊柱手術后翻身不同于一般的翻身法,要點是:脊柱保持平直,勿扭轉、屈曲,至少2人互相協助翻身,扶住肩和臀部直線型翻動。

    2.4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預防

    2.4.1 術后早期主要并發癥是感染,因此,術后需要動態觀察病人體溫變化及切口局部情況如滲出液的量及性狀,切口有無紅腫、硬結。

    2.4.2 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多作下肢主動或被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2.4.3 防止結核慢性竇道形成。結核術后形成慢性竇道者并不鮮見,竇道長期流膿,經久不愈,尤其放置內固定者。因此術后觀測切口尤其重要,及時發現切口的結核性膿性滲出,并與脂肪液化相鑒別。及時清除結核性滲出液。

    2.4.4 預防泌尿系感染。伴有部分截癱的患者術后因放置導尿管時間長,有泌尿系感染的危險。應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鼓勵患者多飲水。同時盡早開始訓練反射性膀胱收縮功能,每2~4小時一次,2~3周后拔除導尿管,鼓勵病人感覺膀胱充盈的情況下,用手按壓排尿。

    2.4.5 保持大便通暢。因術后臥床時間長,腸蠕動減弱,護理診斷:有便秘的危險。故應加強病人的飲食護理,關心病人排便情況。鼓勵病人多進食蔬菜、新鮮水果及含纖維素類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必要時可用番瀉葉或開塞露通便。

    2.4.6 預防褥瘡。因脊柱結核患者術后要求絕對臥床,護理診斷:軀體移動障礙,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所以我們常規給病人應用氣墊床,術后6 h開始更換臥位,做到勤觀察、勤按摩受壓部位、定時更換。側臥時,身體與床呈45°角,并在肩、背、臀部、雙下肢墊枕,使患者感到舒適。

    2.5康復指導

    鼓勵病人早期功能鍛煉,術后第2天即可開始指導病人行直腿抬高練習,主要鍛煉股四頭肌;術后1周可以指導腰背肌功能練習。

    2.6 出院指導

    脊柱結核術后,需要椎體與植骨塊融合后方可使脊柱負重,因此術后患者需要繼續絕對臥床4~6個月。過早起床負重可能出現內固定無松動、脫落并可導致結核復發。出院后應繼續按時、規律、全程、足量口服抗結核藥物,并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臥床期間應進行床上四肢肌力鍛煉和腰背肌功能鍛煉。當允許患者起床后,應指導病人早期不做過度彎腰負重動作,盡量減少脊柱彎曲,以便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3 結果

    該組35例患者均平安渡過了手術期,未發生結核復發、慢性竇道形成、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癥,取得較滿意臨床療效。

    4體會

    第4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外傷引起的頸椎骨折脫位合并截癱的患者必須盡快手術,才能有效地穩定脊柱。頸椎前后路聯合治療頸椎病及頸椎骨折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現將我院2001年3月~2008年6月收治的56例頸椎骨折脫位合并截癱的患者進行一期前后路聯合手術,行椎管減壓并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齡18~68歲,平均48歲,高處墜落傷37例,摔傷19例。頸椎骨折脫位并高位裁癱患者19例,頸椎骨折不全癱37例,患者隨診時間7~36月,Frankel分級A級11例,B級18例,C級27例。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頸椎骨折患者由于多為瞬間意外造成損傷,患者及家屬有強烈的心理應激,存有恐懼心理,顧慮手術后癱瘓影響工作、學習,因此心理負擔重,需要責任護士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正確對待傷殘,耐心地介紹現代醫術的發展及手術后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以增加患者的信心、理解與配合。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2.1.2 氣管食管推移訓練 由于頸椎前路術中須將內臟鞘牽引向對側,才可顯露錐體前面,此動作易刺激氣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癥狀。因此術前應向患者反復強調此訓練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正確訓練。具體方法:患者仰臥位,枕頭墊于肩下,頭稍后仰,訓練者站在患者右側,用2-4指指端順氣管右側,將氣管、食管持續向左側推移,開始用力盡量緩和,頻率為5次/min,推移5~8 min后,用力稍加強,盡量把氣管和食管推移超過中線,第1d一般為3次,每次為15~20 min,每次間隔2~3 h,由輕到重,一直增加到每天4次,每次1h左右,而且不發生嗆咳。

    2.1.3 呼吸功能訓練 指導患者戒煙,練習深呼吸、咳嗽、排痰。防止術后出現肺部并發癥。方法:(1)吹氣球練習:鼓勵患者一次性將氣球吹得盡可能大,放松5~10 s,然后重復上述動作。每次10~15 min,3次/d。根據具體情況逐漸增加次數和時間;(2)有效咳嗽練習:患者先深吸氣,然后連續小聲咳嗽,將痰液咳至支氣管口,最后用力咳嗽,直至將痰排出。

    2.1.4 術前準備 手術前一日給患者洗澡、備皮,備皮范圍包括手術切口周圍15 cm以上,并剃凈頭發,備皮必須徹底、清潔。術前指導患者練習床上進食,練習床上大小便。術前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的伸屈上下肢,持重與手足活動,防止肌肉萎縮。

    2.2 術后護理

    2.2.1 的安置與護理 患者手術后回監護病房,應由醫護人員共同搬運于病床上。搬運時要保持頭頸部中立位,禁忌扭轉、過伸、過屈,安置好后戴頸部圍領,保持頸部制動。頸部用頸托外固定制動,側臥時注意將頭墊高與脊柱保持同一水平,變換時采用“軸型滾動式”翻身法。

    2.2.2 生命體征的觀察和保持呼吸道通暢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將患者安置到監護病房,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2~3 L/min;給予持續的心電監護,術后應監測心率、呼吸、血壓的動態變化。術后24~72 h為危險期,注意觀察口唇、甲床、耳廓有無發紺等缺氧情況,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律及spO2,同時進行SpO2動態監測,一旦發生變化應及時同時醫生。每15 min巡視患者1次,加強翻身、拍背,鼓勵患者自行咳出氣道分泌物,對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給予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 mg,慶大霉素4萬u超聲霧化吸入,2次/d。指導患者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患者呼吸肌無力排痰者應做好吸痰護理,從而確保患者的呼吸道通暢。

    2.2.3 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情況一般術后當天引流液為紅色血性液,量大于100 nd,屬正常情況,第2、3 d引流量應逐漸減少,量少于30~50 nd,此為術后3 d拔除引流管的指征,若切口滲血較多,注意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壓、脈率情況。

    2.2.4 嚴密觀察患者四肢感覺及運動情況每天上午、下午各檢查一次,與前1天作對比,觀察患者恢復情況。檢查的方法:觸摸患者四肢,讓患者活動雙手雙腳,牽拉尿管檢查膀胱是否有感覺,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及時發現感覺和運動障礙,若出現雙下肢感覺運動及功能減退,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2.2.5 體溫異常患者的護理高位截癱患者由于汗腺失去了交感神經的支配,易出現高熱(39.5℃以上),一般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必須選用其他有效的降溫措施。嚴密觀璩體溫變化,每2 h測量體溫1次,保持室溫在20~22℃。頭部置冰袋冷敷,可降低腦組織代謝,同時在腹股溝、腋窩、窩大血管流經處置冰塊,及時更換,加強觀察,嚴禁發生凍瘡。體溫持續不退者,用4℃的冷鹽水100~200 ml保留灌腸,或者用10~15℃的溫鹽水保留半小時也有同樣的降溫功效,且避免了過低的水溫引起的腸道痙攣、腹瀉等。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每天給與2500~3000 ml的液體入量,可犒患者所需液體至于冰箱,待溫度降為0~10℃時取出用棉套保溫,輸入患者體內,其降溫效果顯著。對于肺部、泌尿系感染所致的體溫升高,及時應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由于患者失去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作用,體溫有隨環境變化的特點。體溫低于26℃以下時,引起患者血壓降低,心率減慢,甚至心跳停止,嗜睡、甚至昏迷。將患者置于空調或暖氣室中,保持室溫在24~26℃,靜滴溫熱液體,保持輸入液體的溫度在37~39℃之間,對熱敏感的藥物忌用此法;體溫難以回升者可用紗布蘸消毒后的石蠟油擦拭患者全身,因為液體石蠟油不易揮發,用其油浴后覆蓋于全身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可有效減少散熱使體溫迅速回升。注意加溫過程中必須監控患者的所有狀況,加溫速度不能過快,以防引起心率不齊和休克,同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 預防并發癥

    預防褥瘡的發生,可應用電動氣墊床,避免皮膚長時間受壓,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每1~2 h翻身按摩骨突受壓處1次,骨突隆處用棉墊墊起;護士定時給拍背,鼓勵咳嗽,深呼吸,防止墜積性肺炎;保持大小便通暢。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鼓勵患者多飲水,增加排尿量,尿道口每日用新潔爾滅棉球擦洗2~3次,每周更換導尿管,集尿袋每日更換,尿袋低于膀胱區,密切觀察尿液的性質、顏色及尿量,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每隔4~6 h開管一次,訓練膀胱的感覺及收縮功能;便秘患者鼓勵多食粗纖維素食物,增加床上活動量,大便困難的患者可用開塞露40ml保留灌腸。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每天按摩肌群2~3次,被動活動相應關節,必要時配合針灸、理療等。

    4 出院健康教育指導

    第5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剖宮產;護理干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100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50 cases and 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Results Through observ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esarean sec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剖宮產是為保證母嬰生命安全時而采取的一項緊急補救分娩措施[1]。隨著社會因素等諸多方面原因的影響,近年來我院剖宮產呈上升趨勢,剖宮產率達58%左右。在我院床位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如何促進剖宮產產婦產后盡快康復,降低因剖宮產給母嬰帶來的并發癥,減少產婦術后疼痛、脹痛、提高了母乳喂養率;縮短剖宮產產婦拔管時間、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泌乳時間[2]、減少產婦住院天數,提高床位使用率和周轉率,就成了我們關注的難點問題,為解決此問題,特對剖宮產術后產婦實施護理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4月100例在我院行剖宮產的健康產婦,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進行傳統護理模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疼痛管理、護理等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圍術期心理護理 ①產婦的心理狀態除自身因素外,很大部分還取決于家屬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因此,責任護士要做好孕婦心理護理,以親切、友善的態度積極地與孕婦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并幫助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向家屬講解孕產婦的心理變化,從生活上、精神上鼓勵、支持產婦,消除重男輕女的思想等,幫助產婦較快適應角色轉換,以增強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②理解產婦,充分尊重產婦隱私,嚴格為產婦保守秘密,凡牽涉產婦秘密問題,盡量避開家屬。③為患者創造安靜、整潔、舒適的良好治療環境,避免各種醫源性刺激對產婦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宜輕柔,態度宜親切,橢產婦緩解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仔細認真地準備好手術前的各種準備,在護理過程中盡量體現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進一步取得孕產婦信任,使其發揮最大限度的主觀能動性去配合手術。④剖宮產手術一般都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產婦是清醒的,待胎兒取出母體,擦干羊水、處理好臍帶后,接生護士讓嬰兒與產婦第一次親吻并看嬰兒外觀、告訴產婦手術過程順利、使產婦有安全感,并在產婦有應答反應后及時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和早吸吮。

    1.2.2健康宣教 由責任護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產婦進行相關知識宣教。①各個時間段所需做的準備,如何配合醫生、護士,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講解母乳喂養、母嬰同室及皮膚接觸、早吸吮的好處和重要性,鼓勵家屬一同學習。②講解手術環境、麻醉方式、手術方法,指導手術中配合的注意事項及要點,特別是取胎兒時深呼吸的的方法和重要性,讓孕婦及家屬預先知道手術經過,幫助產婦放松心理,消除產婦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③術前即對患者做好關于疼痛性質、止痛藥物應用以及鎮痛泵的使用等知識宣教,讓患者對傷口疼痛形成正確的認識,并意識到術后早日活動、深呼吸以及咳嗽等康復措施的重要性。

    1.2.3疼痛管理 手術后傷口疼痛嚴重影響產婦的休息、對恢復造成不利的影響。①護理人員首先應更新觀念,改變認為術后疼痛是正常的這一傳統觀念[3],要充分理解患者在忍耐痛苦時的煩躁情緒,改變對短時間內應用鎮痛藥可導致成癮這一錯誤認識,當某些患者因疼痛劇烈而要求加大鎮痛藥劑量時,不要誤以為是成癮而錯誤對待,應耐心細致地對患者進行講解并安慰,遵醫囑正確使用鎮痛藥物。②我院采用術后使用自控式鎮痛泵,產婦根據疼痛程度自我調節給藥速度和頻率,使用方便,有效率達96%以上,產婦反應良好。

    1.2.4護理 可叫家屬共同參與,在護士指導下實施產婦及家屬的自理模式,既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學會許多知識與技巧又減少護士工作量[4]。術后每天內由責任護士進行2次護理,產婦平臥或側臥,首先用40°的熱毛巾熱敷雙側5 min左右,促進血循環;在調節好室溫的前提下,產婦側臥,露出背部,如果能靠在凳子上坐起來也可以,背向護士。護士用雙手無名指、中指、示指的指腹,從上至下從脊柱兩側由內向外進行按摩約5 min,再由根部向乳暈做螺旋按摩后協助產婦哺乳,哺乳后兩手相對從邊緣向輕輕擠壓、按摩整個。

    1.2.5及管道護理 ①產婦剖宮產術后回病房,平臥或去枕平臥,護士整理好液體管道、鎮痛泵管道和導尿管,2 h后幫助產婦早期翻身,翻身時應先固定傷口。術后6 h鼓勵并協助床上活動,8~12 h后取半坐臥位。②拔管前將尿管夾住,1次/2h,共進行2~3次膀胱功能訓練,待膀胱充盈后拔管,產婦自行排尿,觀察產婦的排尿情況。

    1.2.6飲食護理 術后6 h開始進食流質,但禁食油膩湯類、糖類及奶類等易脹氣食物,待排氣后可進食普通飲食。手術后家屬對產婦應進行細致、周到的照顧,讓產婦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愉悅的心情,有助于增加食欲,合理的平衡膳食可促進產婦產后恢復。

    2結果

    兩組產婦術后泌乳時間、母乳喂養率、拔管時間、排氣時間、并發癥、住院天數都有明顯差異,見表1。

    3討論

    心情愉悅、身體舒適,無因疼痛而引起的焦躁情緒、家屬的精心呵護、護士專業的護理,母嬰親情的建立、合理平衡的膳食都是促進產婦剖宮產術后恢復的重要因素[5-6]。手術后正確的給予鎮痛藥物或使用自控式鎮痛泵,讓產婦減少因身體不舒適而引起的焦躁情緒,使之能早期活動、進食、有足夠信心進行母乳喂養,促進術后恢復、提高母乳喂養率。

    剖宮產術后鼓勵產婦早期活動,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不僅有助于子宮復舊,還可以避免腹部脹氣,縮短排氣時間,改善胃腸功能[7-8]。術后早期進食能夠明顯減少由于腹脹引起的并發癥,并且補充營養后,可以促進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養的信心,滿足嬰兒的需要,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達到母嬰健康的目的。

    采用熱敷、背部按摩等護理干預措施,可刺激泌乳反射的形成以及催乳素的產生,使提早分泌乳汁,減輕脹痛,使局部腫塊變小、變軟,促進乳腺管的通暢和局部血液循環,同時增加皮膚的韌性和抵抗力,保證母乳喂養,有利于母親的身體健康、子宮復舊以及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留置尿管過久容易引起泌尿系統的感染,在膀胱功能訓練2~3次后拔除尿管,拔除時間短,減少了尿管的留置時間。

    術后早期翻身并給與舒適,避免了不舒適感,有利于肌肉的松弛、靜脈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同時還可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改善胃腸功能,預防或減輕腹脹。

    通^護理干預,剖宮產術后產婦并發癥少,恢復快,母乳喂養率高,縮短了住院天數,提高了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轉率,既解決了床位緊張的難題,又提高了產婦及家屬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紀鳳.剖宮產率升高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0):111-112.

    [2]郝淑霞.不同護理模式對剖官產產婦產后恢復情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6):28-29.

    [3]宋美蘭,宮外孕術前患者的心理護理[J].醫學創新研究,2007,4(11):99.

    [4]楊蓉.自理模式在母嬰同室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4,06(下旬刊):3282.

    [5]魏海梅.護理干預對53例產婦剖宮產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02):96.

    [6]張向英,龔蓮青,丁小玲,等.無陪護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術后情緒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30):73-75.

    第6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骨折病人;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69-02

    由于車禍或外傷,特別是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骨關節病、肌肉萎縮、生理功能發生各種衰退,反應遲鈍等原因,極易發生各種類型骨折,特別是老年人又因各項機能的減退,骨折愈合緩慢,給病人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為了減少或防止骨折并發癥的發生,使骨折患者早日愈合,除了及時合理的治療外,護理工作也很重要,特別是功能鍛煉,極為重要。

    1 心理護理

    創傷、住院與手術易造成患者恐懼、多疑、擔憂等精神癥狀。如生活上不能自理,需長期臥床需要他人照顧,擔心拖累家庭及子子易出現情緒低落,易產生抑郁。對治療和護理缺乏正確的理解和配合:如手術后不敢活動,擔心切口裂開、出血、關節脫位、疼痛等。護士在做每一項操作時應細致而耐心解釋,不可了管制。關心并尊重病人,經常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多問候,注重細節,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消除病人的疑慮,讓病人感覺親切溫暖,調適好心理狀態,穩定病人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以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2 飲食護理

    2.1 骨折早期:傷后1周內,飲食以清淡為主,配以蔬菜、豆類、蛋類、水果、瘦肉等,給病人補充一些粗纖維食物,如白菜、芹菜、燕麥等,食物應軟質易消化,忌食酸辣、油膩食物,不宜過早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母雞湯等,否則會導致腫脹消退減慢,影響骨痂生長,延遲骨折愈合。

    2.2 骨折中期:傷后2至3周,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優質蛋白來源主要是魚蝦、瘦肉、蛋類、奶類和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質可增加鈣的吸收和儲存,對防止和延緩骨質疏松有利,同時也要補充維生素A、D,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和骨折的愈合,指導病人吃一些蝦皮、海帶、動物內臟,以供給機體礦物質,有利于骨折的恢復。

    2.3 骨折后期:傷后3至5周,飲食上可解除禁忌,可給予骨頭湯、母雞湯等,也可配以辛辣調味品,以增進食欲,刺激胃液分泌,有利于病人營養及能量的補充,滿足骨折生長期的重要。對于特殊病人,如合并糖尿病、肝腎疾患、有特殊及特殊飲食習慣的病人,飲食上應注意搭配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營養的需要,又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 易發并發癥的護理

    3.1 預防壓瘡的護理:骨折病人不能活動,皮膚抵抗力低,易在受壓部壓如骶骨尾部、肩胛部,足部出現壓瘡,應經常按摩受壓部位,每2小時翻身一次,對于牽引病人應教會用健肢做支撐抬起臀部,受壓部位勢以軟枕,股骨骨折病人如無特殊情況術后第一天即可向健側翻身,下腿屈曲,上腿伸直,兩腿間墊以軟枕,骨盆骨折病人應利用牽引床抬起上半身,按摩骶骨尾部。脊柱病人在翻身時,肢體應在同一軸線上,避免扭曲、旋轉,以免引起繼發性損傷,護士應經常檢查受壓處皮膚情況,保持病人皮膚清潔。

    3.2 預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患,骨折后臥床時間長,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導致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應指導病人做深呼吸,定時翻身叩背,做有效咳嗽,將呼吸道內分泌物咳出,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3 預防泌尿系感染:由于臥床、不習慣床上排尿,易發生尿潴留,加之膀胱功能減退的老年病人,排尿后殘余尿增多而導致泌尿系感染,護理過程中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每天飲水量在1500-2000ml,每日用溫水清洗會,對于留置導尿人病人每天應做好尿道口的護理。

    3.4 預防深靜脈血栓:由于長期臥床,活動量少,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指導病人做足的背伸、跖屈及踝關節的運動。骨折固定或手術后,做肌肉的等長收縮,配合功能鍛煉,循序漸進,如出現肢體遠端向近心端發展的凹陷性水腫并伴淺靜脈充盈,皮膚青紫及潮紅,多為靜脈淤滯所在,做好交接班記錄,必要時以同一平面周徑,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4 功能鍛煉

    4.1 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病人早期做握拳及時和腕關節屈伸練習。外展型限制肩外展活動,內收型限制肩內收活動。肱骨干骨折病人固定2周內,練習指、掌、腕關節活動,禁止做上臂旋轉活動,固定2-3周后,練習肩肘關節活動,伸屈肩肘關節。尺橈骨干雙骨折復位固定后即可開始功能鍛煉。初期可練習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縮活動,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動作,2周后開始練習肩、時、腕關節活動,禁忌做前臂旋活動。4周后練習前臂旋轉及手推墻動作,7-9周后,X線顯示骨折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練習腕關節活動。

    4.2 下肘骨折: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病人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活動,髖關節及膝關節的主動屈伸活動。2天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天后,可做輪椅下床活動,3-4周后可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負重行走。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全髖置換術病人應鼓勵早期床上功能鍛煉。在床上練習股四頭肌及臀肌的收縮運動,足的背伸、跖屈運動,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負重;6周后可棄拐行走。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應指導有計劃地進行踝關節背伸、跖屈運動、足趾的屈伸運動,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運動。去掉牽引及外固定后,教會病人用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地行走,保護病人謹防跌倒。

    4.3 脊柱骨折:為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應進行肌肉的按摩,方法是用雙手魚際輕輕按摩受壓部位,反復滑動。禁忌脊柱前屈、旋轉活動,指導患者肢體處于功能位,做下肢關節的內收,外展運動,踝關節的背伸、跖屈和旋轉活動,練習手指的伸、屈、握拳、捏、握等動作。

    5 出院指導

    由于骨折愈合需較長時間,而有些老年病人由于骨折質疏松,恢復緩慢,有很多康復治療都在家中完成,應注意病人出院指導,教會病人鍛煉方法,復查時間,根據X線攝片檢查骨折愈合情況,決定肢體負重,對于手術病人,應告訴骨折臨床愈合后何時取內固定物。另外,還要指導用藥、飲食及皮膚護理情況。指導注意事項,以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呂瓊香.淺談老年人骨折的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5(16)

    第7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凡以急性腹痛為突發癥狀而就診的腹部疾病稱為急腹癥。具有起病急,發展變化快、病情多較嚴重的特點。常見的急腹癥包括急性闌尾炎、潰瘍病急性穿孔、急性腸梗阻、急性膽道感染及膽石癥、急性胰腺炎、腹部外傷、泌尿系結石及子宮外孕破裂等。此外,某些全身性或其他系統的疾病,如:血卟啉病、低血鉀癥、敗血病、脊柱外傷或脊髓疾病,也可出現類似急腹癥的臨床表現。大多數急腹癥患者都是在緊急條件下進行手術的,術后較易發生各種并發癥,且術后治療是大量的。因此,加強術后護理,是保證急腹癥治療的完善,減少術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環節。現將急腹癥術后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急腹癥的主要癥狀

    惡心嘔吐、常伴有排便異常。炎癥早期多有排便次數增多,晚期腹膜炎合并腸麻痹時則出現便秘、腹瀉。腹痛伴有排尿困難,多見于尿路的急性梗死。部分患者出現局限性腹脹、發熱、胸悶、氣短、咳嗽、血痰等呼吸的癥狀。應考慮肺炎、胸膜炎。

    生命體征的變化

    手術治療是急腹癥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而手術后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重癥患者應檢測中心靜脈壓,監護心電,注意觀察傷口出血情況,保持各引流管的通暢,準確分類記錄其引流物的顏色、性狀和量。抗生素的應用,肝腎肺功能的維護,營養支持,各種水電解質及酸堿的平衡。術后進食、下床活動的時間,各種引流管拔除的指標和傷口拆線的時間,并發癥的預防與常規同類手術大致相同。

    因有效的手術消除了病灶,引流了膿液,控制了感染,常可使患者術前的休克狀態迅速得到改善,但麻醉和手術創傷對機體可造進一步打擊。一般患者術后回病房即刻需測量血壓、脈搏、呼吸,以后定時連續觀察,至少要等到麻醉作用基本消失或病情趨于穩定后在酌情停測。對于病情危重、手術復雜、血壓不穩者,應加強觀察,發現異常隨時與醫生聯系。

    嚴密觀察術后出血情況

    嚴密觀察傷口及各種引流管有無出血現象,傷口敷料若被血液浸濕應及時更換;若發現持續、多量出血,就要考慮手術所致的出血并發癥,須及時處理。術后早期出血,多發生在1~2天內;1周后也可因感染,組織壞死等原因致繼發出血。術后腹腔內出血的腹部本征常因傷口疼痛、腹脹等被掩蓋,故觀察時應結合生命體征、全身情況等綜合分析,以求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腸道探查

    小腸應從十二指腸懸韌帶開始,或從回盲部探致十二指腸懸韌帶,結腸可由盲腸開始向下,亦可由直腸向上,逐段探查不致遺漏。

    因受到致病物的刺激及手術和麻醉的影響,急腹癥患者術后大都有程度不同的腹脹,且腸蠕動恢復較慢。一般24~72小時后腸蠕動可恢復正常。患者主訴有虛空是腸蠕動恢復正常的重要標志,護士亦可采用聽腸鳴音及利用肛管排氣管方法來觀察患者的腸蠕動恢復情況。

    繼續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腹部術后一般均需禁食,以靜脈輸液維持營養,并通過靜脈給予各種藥物治療。故需繼續保持靜脈暢通,觀察并記錄出入量,必要時可采用輸液泵調節輸液速度,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保持引流管通暢

    局限性腹膜炎可不予沖洗以免炎癥擴散,彌漫性腹膜炎應以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直到清亮為止。通過清晰可減少細菌含量和稀釋化學刺激物的濃度,清除滲液,減少腹膜炎性深處和感染的機會;減輕腹內粘連,使腸絆恢復自然功能位置。術后有發生膽瘺、腸瘺、胰瘺或出血之慮或后腹膜被污染暴露者均應放置安全引流。

    某些急腹癥患者,術后需放置幾根引流管。患者術后回病房時,應首先將各管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引流裝置接通,然后加強固定。對神志不清或不合作者,須束縛其肢體,防止因躁動而誤拔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既要防止張力過大而滑落,又要防止引流管過長致扭曲、折疊而不通。對置引流管者應加強巡邏,保持引流暢通,置引管多著,應作好標記并記錄各種引流物的量、性質、顏色。發現引流管脫出及時報告醫生。對置管時間較長者,還應注意管子有無老化、破裂,對置引流管處傷口應保持清潔、無菌操作。

    飲食與用藥

    術后24小時內或胃腸手術后腸蠕動未恢復者,一律禁食;術后2~3天,排氣后,可給少量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并密切觀察患者進食后的情況,根據病情逐漸增加食量及調整飲食的性質。適當應用止痛藥,如注射哌替啶,使患者充分休息,對術后恢復有利;但切忌頻繁使用,以免抑制呼吸或成癮。

    預防感染

    急腹癥患者因腹腔大量積氣、積液,致使膈肌上抬,肺容量變小,抗感染能力低下,再因術后刀口疼痛及麻醉等影響,極易并發肺部感染。當患者術后病情平穩時,應協助其翻身并行拍背,鼓勵和協助患者咳嗽、排痰。應加強口腔護理及皮膚清潔,保持其被褥整潔、舒適、防止褥瘡發生。因急腹癥的發病急、變化快,多數是在緊急條件下進行手術的,因此往往給患者的心理上造成較大的恐慌。因此,護士應做好心理護理,主動給患者以關心、同情及適當的語言安慰。使患者主動與醫護人員密切合作。

    護理措施

    嚴密觀察病情:定時觀察生命體征,如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注意有無脫水等體液紊亂或休克表現。

    定時觀察腹部癥狀和體征:如有腹痛應注意腹痛的部位、范圍、性質和程度,有無牽涉性痛。如腹部檢查見腹膜刺激征出現或加重,多提示病情惡化。

    注意觀察有無伴隨癥狀:如嘔吐、腹脹、發熱、大小便改變、黃疸等,以及呼吸、心血管、婦科等其他系統相關表現。

    動態觀察實驗室檢查結果:如三大常規、血電解質、二氧化碳結合力、肝腎功能等檢查;同時注意X線、B超、腹腔穿刺、直腸指檢等特殊檢查結果。

    飲食:根據病情及醫囑,做好相應的飲食護理。一般患者入院后都暫禁飲食;對診斷不明或病情較重者必須嚴格禁飲食。

    第8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摘要】 目的 總結應用多軸向釘-棒系統治療脊椎轉移瘤的經驗、技術要點及臨床效果。為治療脊椎轉移瘤提高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探討一種新而有效的手術方法。方法 將應用多軸向釘-棒系統固定融合手術治療的脊椎轉移瘤患者的住院和隨訪資料進行系統分析,與傳統手術方法比較,進行資料對比研究和統計分析。結果 應用NCSS統計軟件統計分析,發現治療組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

    【關鍵詞】 多軸向釘-棒系統;脊椎;轉移瘤;外科學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technique and the initial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for the use of a new implant system as poly-axial screw and rod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tumor metastasis,and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this new technique key points,complications etc.Methods Summarized of the background data.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46 cases) with fixation by screws traditional CD,plate and screws,and the treating group (38 cases treated from Feb.1998 to Feb.2004) with poly-axial screws and rods system was described.Results All the data was processed with the NCSS statistical software.The mean time that patients should stay in bed of control-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observing group.Live rate of control-group in 1 ye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bserving group (P0.05).The failed fixation (include fracture or lose of the rod and screws,motion of screws and cement.)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that connected with operation in the observ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oun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Fixation with poly-axial screw-rod system seems to be a reliable,safe,effective and simple technique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techniques.

    【Key words】 poly-axial titanium screw-rod system;vertebrae;tumor metastasis;surgery

    脊椎轉移瘤常見于晚期癌癥患者,可因疼痛、神經及脊髓受壓而被發現,可導致脊髓受壓引起癱瘓、脊柱畸形、重度神經性痛,患者痛苦大,治療效果欠佳。本研究經過對自1998年2月~2004年2月間,應用多軸向釘-棒系統治療患者的住院和隨訪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應用多軸向釘-棒系統固定技術治療脊椎轉移瘤,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齡27~69歲,平均47.6歲。治療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齡34~78歲,平均46.2歲。

    1.2 病理分類與分型 見表1,表2。

    1.3 解剖分型 根據CT、MRI、CR片提供的資料,對于瘤灶進行定位和分型有利于手術方案的制定和實行。借鑒Weinstein等[1]介紹的脊椎原發性腫瘤分期法,將脊椎分為Ⅰ、Ⅱ、Ⅲ、Ⅳ4個區(Ⅰ:棘突和根部、下關節突;Ⅱ:椎弓根、橫突、上關節突;Ⅲ:椎體的前3/4部分;Ⅳ:椎體的后1/4部分),瘤灶在骨組織內為A期,即分為AⅠ、AⅡ、AⅢ、AⅣ 4個類型;如果瘤灶突破皮質達到脊椎骨皮質外則為B期,與A分型對應為BⅠ、BⅡ、BⅢ、BⅣ 4個區;C期:遠處或周圍有轉移灶。臨床意義上,脊椎轉移瘤都屬C期,但當周圍病灶已經接受徹底手術切除,則脊椎腫瘤可以被看作原發惡性腫瘤來治療,對于原發病灶未切除或有復發病灶和多發脊椎轉移瘤者為C型。

    與以往對于出現轉移腫瘤患者不進行積極手術治療不同,現代觀點認為,及早的手術治療不但可以切除轉移瘤,而且對原發病灶的治療具有積極的效果[1,2]。主要意義在于:(1)轉移瘤的成功切除,消除了局部癥狀,減少痛苦,提高了患者戰勝疾病的精神力量和信心。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綜合抗病能力。有利于其他臨床治療措施的實施,提高了療效。(2)局部手術后,體內的癌細胞數量和釋放腫瘤因子的能力降低或終止,從而打破了腫瘤組織對機體防御功能的抑制效應,使機體的防御能力重新獲得對瘤細胞的攻擊優勢,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療效[2]。(3)局部手術可以達到治愈局部腫瘤的目的,從而把臨床分期中的晚期患者變為中期或臨床治愈患者,對于單一轉移病灶者尤其如此。(4)手術的實施,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方便其他治療手段的應用,以提高綜合治療的效果。從本組資料看,手術后,患者的生存時間可以延長很久,所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即使對于多發性的脊柱轉移瘤,積極的手術治療也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5)鈦合金材料的選擇,不但質量輕、強度高,且符合生理需要的彈性,減少了鋼度過強容易導致的斷棒、斷釘等問題,而材料對組織刺激性大大減少,避免了不銹鋼產品的電解效應引起的炎癥反應和疼痛,不必急于取出[3,4]。

    由于以往的手術多采用短節段固定,而導致固定不夠堅固可靠,手術后需要長期臥床治療,極其不利于搬運、治療、護理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長期臥床極易導致骨質疏松,導致內固定容易發生螺絲釘松動、脫出而失敗。長期生活不能自理,使各種并發癥產生危險性大大增加[5]。本研究顯示,應用多軸向鈦螺釘-棒系統固定融合技術,使固定更加可靠快捷,后路全脊椎切除術能達到切除徹底、安全、出血少、固定可靠的優點。由于多軸向螺絲釘尾設計,使得安放棒時更加方便,也便于調整方向,矯正畸形,采用的環抱式界面使得鎖緊后螺絲帽對棒的固定作用非常可靠。系列化的設計可選擇任意合適的螺絲釘,鈦合金方便進行CT和MRI檢查,以及放療的開展。對于除AIV型之外的各種類型后路全脊椎切除加多軸向鈦螺釘-棒系統固定融合技術可收到理想的效果,椎弓根釘系統加橫向連接可達到三維固定目的。對于胸腰椎節段的AIV型病例,前路椎體切除術,固定并骨水泥充填使得固定簡單易行[5]。由于椎體前路一側固定,螺絲釘均在松質骨內,難以滿足術后早期活動的要求,特別在腰椎,更加明顯,有時需要同時應用后路椎弓根固定,才使手術后的早期活動有保障[6]。因此,選用何種手術入路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應用骨水泥固定充填速度快,利用水泥的熱效應可以殺滅殘余的部分癌細胞,在上下位椎體間,嵌插植入兩根鋼針可防止水泥的松動和脫出,加壓后更加穩定。使用合理的熱隔離措施可避免熱力對脊髓的影響[7,8]。

    應用多軸向鈦螺釘-棒系統固定融合技術時應注意:(1)調整螺絲釘的位置和方向,使合金棒折彎的弧度盡量平滑,以減少應力集中而導致斷棒、斷釘、松動。(2)對于破壞節段超過兩節者,每側上、下位都應該至少2~3枚椎弓根釘固定,可收到理想的效果,應用螺絲釘數目太少是導致固定失敗的主要原因。(3)選用合適的合金棒。肥胖、高大患者應選用較粗的棒,以維持足夠的抗壓和抗屈曲能力。(4)螺絲釘的選擇,開口型的螺絲釘主要用于體重較輕者,封口型螺絲釘應用于具有后凸畸形或側彎等具有矯形要求的患者。(5)對于手術后出現松動、松脫、骨不融合者可以更換較粗、較長的螺絲釘和棒。(6)植骨問題。固定和骨水泥不能代替植骨,周圍適量的植骨有利于保持手術后的長期穩定[9,10]。

    本組資料顯示,應用本方法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行走,生活自理,緩解痛苦。極大方便于其他治療措施的實施和護理工作的進行,提高了脊椎轉移瘤患者的治療效果。

    另外,盡管本組資料顯示,多軸向鈦螺絲釘-棒系統固定與其他技術治療相比只能提高1年生存率,并不能明顯提高脊椎轉移瘤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這可能與固定不涉及脊髓病變的治療,而是一種固定措施有關,所以,盡管手術后及早進行放療或化療,以及方便的護理和康復治療,都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但未達到顯著性的統計學意義水平[11]。但該技術可以明顯減少患者痛苦、增強信心、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長遠的療效與多種因素和治療手段有關,可能1年生存率的提高正是該技術的應用所致,尚有待于進一步的大量病例資料的積累來驗證。

    綜上所述,應用多軸向鈦螺絲釘-棒系統治療脊椎轉移瘤是一種安全、方便、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Weinstein JN,Mclain RF,Richard AB,et al.The Spine.Third Edition.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The United States,1992,1279-1318.

    2 Stener B.Complete removal of vertebrae for extirpation of tumors: a 20 year experience.Clin Orthop,1989,245:72-82.

    3 Roy-Camille R,Mazel C,Saillant G,et al.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spinal with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tumors of the spine.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1990,473-873.

    4 Ginsberg RJ,Martini N,Zaman M,et al.Influence of surgical resection and brachy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superior sulcus tumor.Ann Thorac Surg,1994,57:1440-1445.

    5 Tomita K,Kawashara N,Kobayashi T,et al.Surgical strategy for spinal metastases.Spine,2001,26:298-306.

    6 Ludwig SC,Kramer DL,Vaccaro AR,et al.Transpedicle screw fix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Clin Orthop,1999,359:77-88.

    7 Grunenwald D,Mazel CH,Girard P,et al.Radical en bloc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invading the spine.J Thorac Cardiovascular Surg,2002,123:271-279.

    8 Kamo S,Yabuki S,Kimoshita T,et al.Combined laminectomy and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of dumbbell type thoracic cord tumor.Spine,2001,26:E130-134.

    9 Mazel CH,Topouchian V,Grunenwald D.Effectiveness of radical resection in dumbbell tumors of the thoracic spine: review of three cases.J Spine Disord Tech,2002,15:507-512.

    第9篇:脊柱手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小兒脊髓拴系;顯微手術;護理配合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15-2240-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Nursing care of children with tethered cord syndrome during microsurgery

    MA Zong-fen

    (Operation Room,Children's Hospita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Chongqing 40001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key points of nursing care during the microsurgery of 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 in children. Methods: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nursing records during the microsurgery of TCS from November 2005 to January 2007 and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of nursing care. Results:Forty-seven children with TCS accepted the microsurgery without complic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s. Conclusion:To make sure the success of operation, the following points were important:(1)keeping correct body posture of preoperation;(2)the sufficient preparation of instruments;(3)ensuring the normal use of instruments;(4)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favorable cooperation of nursing the coordination.

    【Key words】Tethered cord syndrome;Microsurgery;Nursing coordination

    我院神經外科2005年11月~2007年2月,應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小兒脊髓拴系綜合征47例,效果滿意。現將手術配合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齡18天~17歲,平均3.4歲。全組病兒均經MRI確診,其中脊髓拴系綜合征合并脂肪瘤的17例,伴脊膜膨出的12例,腦積水1例。

    本組病兒均經氣管插管全麻,行顯微鏡下脊髓拴系松解手術,對伴有的脂肪瘤予以切除或對脊膜膨出進行修補,腦積水病兒同時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全部病兒無感染、無癥狀加重和并發癥。其中2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行漏管處理,其余均效果滿意。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未出現差錯,保證了手術順利進行。

    2 術前準備

    2.1 病兒準備:告知家屬用溫開水清洗會及骶尾部皮膚,特別是皮膚皺褶處更應注意清洗,大小便后清洗干凈,保持手術野皮膚清潔干燥。

    2.2 手術器械、物品準備:常規小兒神經外科及顯微器械,包括腦顯微手術器械、顯微鏡、電視錄象系統、可調雙極電凝、各種型號的吸引器頭等,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各種規格的帶線腦棉片,4×12圓針,3-0#滅菌真絲編織絲線,擺放所需的俯臥墊2個,軟墊3個。

    3 護理配合

    3.1 器械護士的配合:此手術所需器械種類較多,術前需提前熟悉所需器械,術中合理安排器械擺放的空間及順序。通過錄象顯示屏密切觀察手術步驟,做到快速、準確地傳遞器械,以縮短手術時間。隨時清潔術中使用的器械,保證所需器械正常使用,特別是彈簧剪或雙極電凝鑷頭附著的組織或焦痂,要及時清除,以免影響使用效果。根據手術部位深淺傳遞各種規格的腦棉片,在顯微鏡下操作時使用長2~2.5 cm,寬1~1.5 cm的帶線腦棉片,以保護脊髓。使用雙極電凝鑷時連續滴水,防止發生鑷尖粘著或焦痂,并可降低局部溫度,減少組織損傷程度。在手術過程中,顯微器械應放置于手術臺上特定位置,術者可以在眼睛不離開手術野的情況下持取或放回器械,既節省時間又減少器械損壞機會[1]。

    3.2 巡回護士的配合:擺放采用俯臥位,一般需3~4人協作,當病兒麻醉插管后,由麻醉醫生站在病兒頭部,負責觀察病兒情況,保護氣管插管,托扶頭、頸部;其他2~3人分別站于手術床兩側,托扶背部,胸、腰部及下肢,向同一方向翻轉并將病兒輕輕放于備好的俯臥位墊上。注意搬動病兒時要步調一致,將病兒脊柱保持在同一縱軸位轉動,避免牽拉或損傷。病兒頭頸部用頭圈固定,雙手屈曲放于頭兩側,頭偏向一側。

    儀器準備:正確連接電視錄象系統、高頻電刀、顯微鏡等。調節顯微鏡物鏡焦距、目鏡位置和放大倍數,物距用30 cm,放大倍數用4~6倍。協助器械護士安置無菌顯微鏡套,打開硬脊膜后,協助手術醫生將顯微鏡移至床旁,對準術野,并將錄象顯示屏置于顯眼處。

    3.3 術中觀察及護理:(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病兒在俯臥位條件下,胸腹腔臟器因地心引力而壓迫胸腹壁,又因手術助手的前臂依靠病兒的身體及病兒自身體重壓迫胸腹壁可引起胸廓和膈肌運動受限,造成通氣不足,潮氣量下降,缺O2和 CO2蓄積等現象。所以,術中巡回護士需注意病兒呼吸的動態變化及各儀器監測指標,早期發現異常,并配合麻醉師及時處理。(2)由于小兒機體發育不夠成熟,各種調節機制功能不全,極容易造成體液代謝的紊亂,而術中各種外界因素均能造成患兒血容量的改變,如創面和手術野體液蒸發,還有不可避免的血液喪失等;此外,因小兒有效血容量少,特別是新生兒和嬰幼兒代謝率高,而水分的需要量卻相對增大,對失血失液的耐受性差。因此,術中需準確測量失血量及沖洗液的量,做到液體入量和輸入速度盡量準確,防止液體過量或補充不足。(3)皮膚護理: 俯臥位時,由于身體的主要受力點及骨隆突處長時間受壓易引起皮膚壓傷。因此,擺放時,在髂前上棘、膝、踝部加墊軟枕,以緩解局部壓力,預防皮膚壓傷。我科定做的綠洲牌系列墊其外膜及硅膠體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抗壓性,能使體重均勻的分配到硅膠上,而不會將其壓實到極限狀態,且不含乳膠,不會發生過敏反應。特別適用于小兒外科手術使用。經長時間手術后,檢查病兒受壓部位,均未發現皮膚壓紅壓傷。(4)術中根據需要,在切開硬脊膜前將手術床調節到10度~15度的頭低腳高位,以降低顱腔與脊膜腔的壓力差,避免腦脊液流失過多。硬脊膜縫合完畢,將手術床調到10度~15度的頭高腳低位,便于醫生檢查縫合情況,觀察有無腦脊液流出,防止術后腦脊液漏。

    脊髓拴系應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既能保證手術操作的精確性和徹底性,又能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已經被臨床醫師廣泛應用。但是,只有手術者、麻醉師、護士通力合作,才能保證手術取得最安全、最有效的效果。而術前正確的擺放、充分的器械物品準備,術中細致的病情觀察和密切的護理配合,及時采取各種有效護理措施,對減少術中并發癥發生,保證手術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成人狠狠色综合|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