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護理臨床實踐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臨床實踐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理臨床實踐能力

    第1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摘要:目的:將護理臨床應用滲透到藥理學實踐技能中,以便更早地培養護生臨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選取2010年入學的護理專業大專生240名,將1,2班120名學生設為試驗組,3,4班120名學生設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踐教學方法,試驗組采用傳統實踐教學和臨床應用相結合的方法,兩組學生授課學時相同,授課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臨床實習追蹤。結果:試驗組護生的臨床應用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護理臨床應用技能滲入到藥理學實踐中,收效良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臨床應用技能;藥理學實踐;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72

    藥理學是醫學院校的主干課程之一,是一門密切聯系藥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學科,其學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指導臨床正確使用藥物,而藥物的正確使用往往來源于實踐[1]。因此,將護理臨床應用技能滲入到藥理學實踐中,提高護生臨床應用能力是目前醫學基礎實踐課應該思考和實踐的問題。近幾年來,全國各高等醫學院校圍繞基礎醫學試驗教學定位和教學模式等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為適應現代高等院校改革和提高素質教育需要,我院根據藥理學和臨床實踐的特點,對藥理學實踐進行了調整?,F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0年入學的護理專業四個班的大專生240名,男11名,女229名。平均年齡19歲。將1,2班設為試驗組,3,4班設為對照組,每組學生120名,入組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智力水平進行測試比較,比較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兩組學生均采用本院編寫的《藥理學實踐操作指導》教材,且授課學時相同,試驗組學生在藥理學實踐技能操作的同時進行相應的臨床應用培訓(如藥品了解、臨床思維、對動物進行臨床實踐操作、練習采集、書寫病史及專業態度等能力),使他們對理論知識掌握的更扎實透徹,同時改變實踐教學觀念,將醫學人文精神滲入到藥理學實踐之中。對照組學生則采用傳統實踐教學模式,未進行相應的臨床應用培訓。

    1.3評價方法授課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臨床實習追蹤,主要從其藥品了解、臨床思維、對動物進行臨床實踐操作、練習采集、書寫病史及專業態度等能力方面進行觀察評價,其中85分以上為優秀,70~84分為良好,60~69分為合格,從而考察學生臨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3.1藥理學實踐存在的問題與弊端

    3.1.1傳統理論教學弊端護生屬于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技術層面的工作,以往藥理學在試驗教學上以單純驗證理論內容為主[2],試驗課完全隸屬于理論課教學,傳統藥理學實踐培養出的護生對于藥物記憶,只能是死記硬背,并沒有將其真正應用到臨床實踐之中,這種機械式的操作并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出的護生臨床應用能力極其薄弱。

    3.1.2來自于學生和教師的弊端針對藥理實踐教學,我院對市級以上三甲醫院和縣級醫院進行調查,調查采用問卷方式進行,同時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幾乎有70%的護理畢業生和90%的護理實習生對臨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缺失,普遍存在機械式執行醫囑,對于患者疑惑的問題不能正確解答,絕大多數回答是“不清楚,問醫師吧”,缺乏作為護士應有的職業素質,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兩方面:第一,來自于學生,他們對醫學基礎技能與臨床實踐的關系沒有足夠認識,護理專業大部分是女生,對實驗動物有恐懼厭惡感,怕被動物抓傷咬傷,嫌臟嫌臭;動手操作積極性不高,袖手旁觀,以為實驗課無非是重復課本上內容,做不做實驗無所謂,勉強進行實驗操作,只是為了完成實驗任務,故機械地按實驗步驟進行操作,一遇到意外情況則束手無策[3]。第二,來自于教師,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地結合臨床實踐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4]。

    3.1.3臨床實際存在的弊端從我國臨床實際角度出發,現階段護生在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缺陷,如接觸臨床時間較晚、學生操作機會少、感性認識膚淺、隨意性較大,致使學生動手能力低下。進入畢業實習后需要經過較長時間適應期方能進入護士角色,畢業后因臨床實踐能力差而不適應臨床崗位工作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嚴重影響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校期間,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鉤,導致已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完全隸屬于理論教學,并沒有讓學生早一些接觸到臨床,學生學習階段多是一味的應付考試,至于如何將其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學生想都未想,而一旦進入臨床教學階段時,學生早已將基礎理論忘掉,致使藥理學并沒有很好地起到基礎與臨床的橋梁作用。

    3.2改進措施

    3.2.1改變傳統教學,提高護生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將臨床應用技能滲入到藥理學實踐中,是對護生臨床應用能力培養的一個提高,通過傳統實踐與改進實踐的對比發現,此種教學方式培養出的學生所掌握基礎知識程度更加牢固、透徹,更能接近臨床實踐,對于臨床的突發狀況更能應付自如,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面也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3.2.2轉變傳統實踐教學觀念,增強護生感性認識改變傳統實踐教學,學生不再單純地應用實踐去驗證某種理論,使經典性試驗與臨床應用技能相融合,可讓學生掌握正常機能狀態到疾病狀態下的機能變化,再到藥物干預下某些機能狀態的恢復,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了整個過程的變化,進而有了感性認識。將藥理學實踐有關知識點與臨床應用技能緊密地聯系起來并在頭腦中進行“梳理”,讓學生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以便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邊實驗邊分析,也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應用。

    3.2.3滲入醫學人文精神,激發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藥理學實踐教學,既要求學生具有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精神,又要求學生嚴肅認真地對待科學實驗的每一個環節,做到實事求是;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滲入醫學人文精神,其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充分尊重實驗動物,并遵循動物使用的倫理道德規范,以便其今后走入臨床懂得尊重和愛護患者,從而做到合理規范地使用藥物。國際教育界在1988、1993年愛丁堡會議反復強調: 醫學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 應強調“醫學生的技能、價值和態度的獲得和發展及獲得知識有同等的重要性。”醫學生不僅獲得和記住知識,而且能獲得職業能力和價值觀[5]。將醫學人文精神滲透入藥理學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也激發了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指導和促進學生在將來臨床應用中以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態度去創新,以精湛的技術、高尚的品德面對患者,成為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6]。

    總之,將臨床應用技能滲入到藥理學實踐中,不但可以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應用能力,此種實踐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魯藝,祿穎,鐘相根,等.藥理教學滲透醫學人文精神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24-25.

    [2]趙蓮.高職教育中重組基礎醫學機能實驗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1):80-81.

    [3]薛燕.淺談護理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J].護理研究,2009,23(8C):2223-2224.

    [4]尹作娟,隋樹杰.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研究現狀[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65-67.

    [5]郭書法.醫學院校教師人文素養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2):107-109.

    [6]孫梯業,朱錫光,陳自強,等.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評價途徑和方法的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4):291.

    第2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舒適護理理論在培養臨床實習護生實踐能力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應用途徑,同時探討了舒適護理模式在提高護理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選取某醫學院護理專業(3年制)2009級護理一班(48人)和護理二班(50人)分別作為本組研究的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利用常規情景模擬模式進行教學,研究組采用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舒適護理模式融入其中進行教學。結果:研究組的實踐考核成績為:優秀19人(38.0%),良好11人(22.0%),合格12人(24.0%),不合格8人(16%);對照組的實踐考核成績為:優秀16人(33.3%),良好11人(22.9%),合格11人(22.9%),不合格9人(18.8%);2組患者在整體護理理念與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配合理念與能力、同理心與愛傷觀念的認同程度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臨床實習護生的實踐能力,建議在臨床實習護生實踐能力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模式;臨床實習護生實踐能力;教學模式

    收稿日期:2011-12-19

    作者簡介:樊麗萍,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口腔科,主管護師,大學本科。牛秀艷,曹麗梅,牡丹江醫學院紅旗 醫院口腔科。(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筆者以某醫學院的98名護理專業(3年制)學生為研究對象,對舒適護理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對臨床實習護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 資料和方法

    1.1對象選擇 某醫學院護理專業(3年制)2009級護理一班共48人,其中男生3名,女性45名,年齡18歲-20歲;研究組為同年級護理二班共50人,其中男生2名,女性48名,年齡18歲-21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文化基礎等方面的差異沒有差異性(P>0.05)。

    1.2教學模式設計 對照組利用常規情景模擬模式進行教學,研究組采用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舒適護理模式融入其中進行教學。具體為:(1)課程內容要求,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來設置實訓流程(情景患者、角色扮演等等)以及課后思考等等;護理教學內容為各種注射法、靜脈滴注、清潔護理、排泄護理、吸氧法、洗胃法、鼻飼法、吸痰法等。(2)講解舒適護理理念,為研究組學生講解舒適護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理論。(3)分組學習,依照每組7-8人的標準劃分小組進行分組學習。(4)課堂實訓,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之下,讓學生在分析患者的不舒適原因之后采用針對性措施,并在舒適護理操作標準的要求之下采用臨床舒適護理。(5)課后總結,對于課堂上發生的影響舒適護理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及時總結經驗并加以改進。(6)對2組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

    1.3判評標準[1] 滿分100分,素質要求10分,操作流程60分,舒適護理效果綜合評價20分,相關理論提問10分??己顺煽?0分以上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80分以下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10.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單位采用χ2進行檢驗,均以P

    2 結果

    研究組的實踐考核成績為:優秀19人(38.0%),良好11人(22.0%),合格12人(24.0%),不合格8人(16%);對照組的實踐考核成績為:優秀16人(33.3%),良好11人(22.9%),合格11人(22.9%),不合格9人(18.8%)。

    2組患者在整體護理理念與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配合理念與能力、同理心與愛傷觀念的認同程度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所謂的舒適護理就是指高效的、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的并且是系統化的臨床護理模式。不論何種護士模式,基礎護理都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護理內容,是滿足患者基本護理需求的必要條件,而且優秀高質的臨床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進程以及患者的滿意度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2]顯示,舒適護理是主動過程,可使病人積極參與,反過來又促進了舒適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適護理可導致病人身心失衡。無論病人的疾病是否能夠治愈,在護理過程中都應給予積極的舒適護理,以減輕病人的疼痛、恐懼、搔癢等不適。參考文獻[3]表明舒適護理研究的焦點應為是否能給予病人恰如其分的護理。如何調整治療護理與安慰護理于最佳狀態使病人處于良好的物理環境和社交環境,精心策劃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支持都十分重要。參考文獻[4]顯示,引指出舒適環境的管理是重要的護理活動,特別對住院病人,適宜的聲響、光線、氣味、溫濕度、獨處能提高環境舒適度,適當的、感覺刺激的環境,對健康是有益的。缺乏適當的刺激能引起厭倦及壓抑。尤其對嬰幼兒提供活動的音樂盒、喜歡的玩具將有利于兒童發育。

    本組研究表明,舒適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臨床實習護生的實踐能力,建議在臨床實習護生實踐能力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李亞靜,王素婷,李慧芳.舒適護理理論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4(06)

    [2]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06)

    [3]Mc Carthy E et al.Dying with cancer: patients function,stmptoms,and care preferences as death approaches .JACS,2000,46(5Suppl):110-121

    第3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關鍵詞:進修醫師;醫患溝通;重癥監護病房

    中圖分類號:R192.3,G7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52-02

    醫患溝通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將診療信息和治療決策傳遞給患者及家屬的途徑。和一般的溝通不同,醫患溝通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診治直接相關的內容,也包括醫患雙方的情感、愿望、思想以及診治要求的表達[1]。和普通病房的患者不同,危重癥患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患者群體,由于原發病危重、氣管插管等因素,多數患者難以和醫師進行連續、清晰的溝通,這直接導致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醫患之間的溝通重心轉移至醫師和患者家屬的溝通,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培養進修醫師與患者家屬這一特殊群體之間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確保醫療工作順利進行,延長患者生存率,降低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環節[2]。

    和具有多年ICU臨床工作經驗的帶教醫師不同,進修醫師的專業背景不同,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對患者家屬心理變化把握不到位,缺乏溝通技巧,上述因素均可導致醫患溝通障礙。下面我們將一一分析。

    一、進修醫師和危重患者家屬的醫患溝通障礙

    1.專業知識的局限性。ICU患者的疾病復雜,涉及到全身多個臟器的各種病理生理變化。進修醫師多來自基層醫院,從業時間長短不一,處理危重患者的經驗不足,加之由于二級學科的細分,很多進修醫師僅對于自己從事的某一特定領域熟悉。因此在和患者家屬溝通病情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為專業知識不足,而被迫中斷談話,去請示帶教老師或上級醫師的尷尬局面。

    2.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變化把握不夠。相對于普通病房的患者家屬,ICU的患者家屬普存在極大的焦慮感、情緒波動大。林曉玲等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ICU住院的危重患者家屬進行調查,發現ICU患者家屬狀態焦慮與特質焦慮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3]。進修醫師從事ICU的工作時間不長,對ICU患者家屬的心理變化把握不夠,尤其是那些剛入院的第一周的患者家屬,當患者家屬在醫患溝通的過程中出現哭泣、暈倒、下跪等一系列舉動,進修醫師面對此突發類情況,往往束手無策,從而導致不能順暢地溝通。

    3.缺乏溝通的技巧。和帶教醫師相比,進修醫師的溝通缺乏技巧,這和我國醫學教育長期的重視自然科學知識,輕視人文知識的教育理念密切相關[4]。加之基層進修醫師多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其中以80后居多,多數為家中獨生子女,很難理解患者家屬因至親進入ICU而產生的絕望又焦慮的心情,欠缺換位思考,因此在醫患溝通中很難產生移情作用,在溝通的過程中充滿了冰冷而生硬的醫學術語,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導致患者家屬無所適從,即使花費了大量時間去解釋病情,最終家屬可能仍無法全面理解患者的情況,當然也無從談及建立和諧信賴的醫患關系了。

    因此,需要在ICU臨床教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對進修醫師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培訓,從而培養良好的醫患的溝通能力。

    二、臨床教學工作中進修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1.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知識是醫患溝通的基石,因此必須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由于進修醫師多來自基層醫院,從業時間短暫,ICU的相關理論知識均比較欠缺。臨床教學工作中,帶教老師應注意在查房的過程中,就某一種ICU常見疾病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過程、臨床癥狀及體征、治療方案及預后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加深管床進修醫師對相應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科室應每周定期組織針對進修醫師的小講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2.熟悉患者的病情。在進行醫患溝通之前,進修醫師應該仔細瀏覽患者病史,同時針對主要診斷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從基礎的病理生理變化到臨床癥狀、查體特征,以及治療方案、預后、死亡率等等均應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著重了解治療方案的選擇和變化。只有熟悉患者的病情,和家屬溝通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3.學習溝通的技巧。我們一般將進修醫師醫患溝通技巧的學習過程分為3個階段:(1)陪同學習期;

    (2)共同參與期;(3)獨立溝通期。在陪同學習期,進修醫師主要陪同帶教醫師,觀察上級醫師在醫患溝通過程中的溝通方法和溝通技巧,并仔細揣摩和學習。臨床經驗豐富的上級醫師一般都具有較好的溝通技巧,可以用生動的比喻、生活化的語言,清晰地向患者家屬解釋病情;并且非常注意觀察家屬的心理變化,能夠及時應對,最終在短時間內取得家屬的信任。在這陪同學習期,科室可以組織進修醫師集中學習,梳理ICU醫患溝通的難點與重點,以及溝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技巧等,同時還可以播放醫院錄制的醫務人員服務視頻,供進修醫師參考學習。大約觀摩8―10次上級醫師的醫患溝通過程后,即可進入共同參與期。在這個期間,進修醫師可以和帶教老師一起進行醫患溝通,可由進修醫師先向家屬闡述患者的診斷以及目前的情況,再由帶教醫師向家屬講解相應的治療策略,以及后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危重情況。在這個過程中,進修醫師的工作量可以逐漸增加,慢慢地由次要溝通人切換為主要溝通人。與此同時,帶教醫師可以組織3―5名進修醫師針對醫患溝通,進行情景模擬訓練,鍛煉進修醫師的應變能力。經過4―8周的共同溝通期,進修醫師累積了一定程度的醫患溝通經驗,即可進入獨立溝通期。獨立溝通期意味著一個進修醫師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ICU醫患溝通能力,除了完成醫患溝通的最基本使命,即告知和傳達病情,取得家屬對治療的認可和同意之外,還應兼顧人文關懷。ICU患者家屬的情緒極不穩定,焦慮、抑郁、煩躁、沮喪等負性情緒如影隨形,這個時候醫護人員應該適當地予以人文關懷,溝通時注意語調柔和,運用安慰、解釋性語言以穩定患者家屬緊張焦慮的情況,減輕心理負擔[5]。這對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增加依從性,降低醫患糾紛,確保診療工作的正常開展,至關重要。

    三、典型病例

    患者,女,89歲。診斷:嚴重膿毒癥,多器官功能障礙,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急性肝損傷,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建立人工氣道,呼吸機輔助通氣,血壓在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作用下仍偏低。考慮到該患者預后極差,且治療費用高,加之患者家庭關系復雜,家屬對患者的病情盲目樂觀,是潛在醫患糾紛的高危案例。帶教醫師應用了本文前述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訓練方法,對管床進修醫師進行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溝通效果。雖然最終患者因原發病過重而死亡,家屬仍然能夠理解并接受該不良預后,并在患者去世后,專門到醫院行風辦公室,點名感謝該進修醫師。

    四、討論

    加強對進修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是ICU臨床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進修醫師認為外出進修主要的目的是學習理論知識及技術,醫患溝通和臨床工作并無關聯,無須特殊學習。熟不知良好的醫患溝通是確保診療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ICU患者病情危重,加之治療費用昂貴,一旦患者死亡,其家庭可能面臨痛失至親以及承擔巨額醫療費用的雙重打擊,患者家屬往往會將患者的死亡遷怒于醫務人員,最終引發醫患糾紛。因此通過良好的醫患溝通,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是ICU臨床工作的重要環節。進修醫師通過陪同學習期,共同參與期以及獨立溝通期三個階段的學習,基本可以掌握ICU醫患溝通的要領及技巧,能夠在溝通過程中讓患者家屬充分了解病情,并感受到來自醫務人員的關心和幫助,從而確保臨床診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并降低或者杜絕醫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紅芳.提高醫患溝通效能降低醫療糾紛風險[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6,27(151):155-156.

    [2]朱開梅.醫患溝通在防范和解決醫療糾紛中的作用[J].醫學和社會,2010,23(10):54-56.

    [3]林曉玲,陳碧貞,魏志勇.ICU危重患者家屬焦慮狀況調查與分析[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1):116-117.

    [4]史海寧,石磊,梁煒.關于軍醫大學醫患溝通教學方式的探討[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6):84-88.

    [5]倪紅英,陸曉東,劉婭萍,等.重癥醫學科醫患溝通的實驗[J].浙江醫學教育,2013,12(3):42-44.

    The Training of Pati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for ICU Physician

    LI Hao,GAO Lan#,GUO Qin-yue,YAN Jin-qi,SHI Qin-dong*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1,China)

    第4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通過提高護理專科生的綜合技能、開拓視野,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醫學臨床實踐能力。聘請國內一流的教授和臨床醫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講座,定期組織臨床技能練習和測試,對臨床護理操作方法進行剖析和探討;發揮教師群的指導優勢等方法,對2004級以后在校護理??粕M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常規帶教組比較。實驗組采取以下措施:(1)首先了解護理本科生在臨床操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困難。(2)強化基礎、拓寬專業知識面,特別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及整體優化。聘請國內具有高水平的教授和臨床醫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講座及輔導。(3)“新型的學”,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利用校園資源,發展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使之相對獨立自主地充分展開實踐。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臨床護理技能論壇和測試,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剖析具有創新性臨床護理方法并加以學習和應用。(4)“新型的教”,教學活動跳出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舊教學模式,教師僅僅給予引導和指導。同時要發揮同一學科“教師群”的優勢,克服單一教師思維的局限,對學生操作規范給予集體指導。(5)對照組采取常規帶教的教學模式。(6)統計處理:對護理??茖W生在校期間臨床操作技能測試及合格率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較。P<O.05認為其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操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困難知識面窄,視野不開闊;與臨床銜接不好,不能形成系列研究;未能充分利用教師群的優勢,發揮集體的力量。

    第5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關鍵詞】 德爾菲法; 操作技能;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kill training framework for students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China,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hrough recruiting 28 experts in the three area of clinical care, care management and nursing educ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framework was identified in the light of experts’ common suggestions. Result: Expert opinion was unanimous through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m expert consensus which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uthority grade was 0.85 with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80% and 100%. After two rounds of survey eventually formed skills system framework contain three types, which including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basic skills”,“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specialist skills”,“the skills to cooperate doctors”, totally 27 items of skills. Conclusion: The framework of skills is set up to evaluate technical ability of student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form a core courses for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elphi method; Skill;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23

    專業指接受高等教育及特殊訓練的專門職業[1],專業學位是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的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類型[2],國家學位辦批準從2011年開始招收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的培養以實踐能力為主,注重臨床思維和技能的訓練[3-4],但是由于專業學位的培養剛起步,有關臨床實踐能力的研究尚屬于處于探索階段[5]。我國目前尚無規范統一的臨床實踐模式[6],客觀評價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是護理研究生教育面臨的迫切課題。本研究通過德爾菲法初步制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框架,以期為規范化培養及評價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提供參考,為構建以實踐技能課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7-8],提供一定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通過大量查閱文獻,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年)》,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通過專家訪談、小組討論初步擬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及技術項目,包括“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高級護理實踐-??茖I操作”、“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三大類32項操作項目。調查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課題背影,第二部分為專家的個人基本信息,第三部分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護理操作技能函詢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請專家對每一條目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斷。

    1.2 函詢專家 本研究征詢護理業內專家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的意見,因此確定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碩士學歷,主管護師職稱;(2)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或主任護師;(3)護理學院教師,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符合以上三者之一且對本研究積極,愿意并有時間回答兩輪專家咨詢問卷。

    1.3 調查實施方法 提前與專家電話或電子郵件溝通,征得同意后,通過發放問卷或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專家調查。共進行了兩輪問卷調查。

    1.4 操作技能的確立 數據采用Excel整理,錄入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條目篩選指標:根據條目重要性賦值均數>3.5,變異系數0.30為標準,結合專家意見進行篩選。

    2 結果

    2.1 專家一般情況 最終28名專家參與咨詢,其中女27人,男1人。地區分布:北京1人,海南1人,河北1人,河南1人,山西21人,上海2人,四川1人。職稱分布:主任護師6人,副主任護師9人,主管護師8人,教授4人,講師1人。學歷:本科10人,博士2人,碩士16人。年齡36~60歲,平均45.1歲;工作年限16~40年,平均24.9年。

    2.2 專家的積極系數、權威系數、協調系數 第一輪共發放35份問卷,收回29份,1份無效,有效回收率為80%。第二輪發放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第一、二輪的專家積極性分別為80%、100%。專家權威系數Cr=0.85。協調系數兩輪分別為0.21和0.259,顯示專家意見呈收斂狀態,趨向穩定。

    2.3 操作項目調查結果 本研究經兩輪函詢,統計數據顯示專家意見呈收斂狀態,趨勢穩定,因此,經小組討論未再進行第三輪函詢。共有27項操作及操作項目內涵初步確立,成為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培訓項目,包括“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10項,“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13項,“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4項,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經過訪談和兩輪專家函詢,形成專家一致性意見,得到包含三個維度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框架。

    3.1 專家咨詢的可靠性 (1)專家一般情況。參與調查專家年齡跨度36~60歲,平均45.1歲,專家從業年限最低16年,最高40年,平均24.9年,67%的專家擁有高級職稱,63%的專家擁有研究生學歷(2人博士),說明專家組在相關領域具備權威性,表明本研究綜合了護理領域內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不同年齡層次專家的意見,使得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的說服力,結果可靠。(2)專家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專家參與研究的積極性用咨詢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回收率達到60%較理想[9]。本研究兩輪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0%、100%,說明專家認可本研究的意義,對研究的關心支持程度比較高。(3)專家意見集中程度。根據專家對各指標條目重要性的選擇計算各條目得分均數及滿分比以說明專家對內容的認可度,即是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均數越大專家的認可度越高;滿分比越大說明該指標越重要[10]。本研究確定的指標條目的均數、滿分比均符合入選標準。(4)專家權威程度(Cr)。專家的權威程度是判斷結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計算方法為判斷依據系數Ca與熟悉程度系數Cs的算術平均值。本研究的判斷系數Ca=0.91,熟悉程度Cs=0.79,權威程度Cr=0.85,大于可接受信度0.70[10]。(5)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專家意見協調程度主要通過變異系數及專家意見的協調系數(W)來反映[10]。變異系數越小,說明專家的協調程度越高;協調系數越大,表明協調程度越好。本研究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好。

    3.2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確定 臨床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首要目標,尤其是規范的臨床護理操作能力和獨立處理本專業護理問題的能力[11],而專業護理操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2]。本研究通過兩輪函詢就“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對護理業內專家進行調查,最終形成了由“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高級護理實踐-??茖I操作”、“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三大類27項操作技術組成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框架。(1)“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條目的重要性均數4.93,滿分比92.86%,包括10項操作,涵蓋了身體評估、對循環呼吸系統進行監測、支持的操作項目,臨床較常用,且需要較深知識背景和較高操作技能。其中“入院患者身體評估”得分最高,與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具備發展成為臨床護理專家的前景相一致[13],對服務對象的疾病或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是臨床護理專家的工作內容,是高級實踐護士的核心課程之一[14]?!案呒壸o理實踐-基礎操作”所包含的操作技術重在培養通科護士核心技能,使得受訓者具備較高的全科護理操作技能,技能具備較高的可遷移性,在臨床多個科室使用[15],可作為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技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撇僮骷寄芘嘤?。(2)“高級護理實踐-??茖I操作”包括13項,涵蓋急救、危重、移植、心血管、透析、手術室、助產護理方向,具有很強的專業特征和操作難度,供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選擇相應操作進行學習訓練和臨床實踐。??谱o理領域有特定的實踐范圍,在知識結構、技能操作、實踐環境、專業難度等方面有其內在獨特性和專業性,對護理專業人員有更為針對性的能力要求[15]?!案呒壸o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得分的重要性均數為4.86,滿分比85.71%。說明專家普遍認可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進行??撇僮骷寄芘囵B的必要性,期望她們在??祁I域形成自己的優勢。一項針對用人單位對護理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期望加強培養研究生在某一特定領域的臨床護理能力[16],加強其專科技能培養,尤其是對應屆本科就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使她們在就業市場有更多機會[17-18]。此外,具備??萍寄艿膶I學位研究生更可能發展成長為某一??祁I域的護理專家,在我國護理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發揮積極作用。(3)“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是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療技術的進步密切影響護理工作的內容。其得分低于前兩項,與配合類項目的配合難度相對低、對配合者的技術要求相對低有關[19],將其列為專門培訓內容的必要性有待進一步探討。

    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本質是根據教育層次的不同進行研究生層次的操作技能培訓。分層次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能滿足不同層次護士的需求,提高護理人員崗位能力,有效增強整個護理隊伍的護理操作技術水平[20]。

    3.3 護理服務能力需要擴展 “高級護理實踐-專科操作”中的氣管插管、張力性氣胸緊急排氣、環甲膜穿刺,是專家爭議最大的幾項,專家認可這些操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意義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對培養和應用該技能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因為我國現行醫療制度沒有賦予護士進行這些操作的資格,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也同樣不具備資格。但是著眼于全球護理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來看,對于高級護理實踐而言,醫療和護理技術呈現融合的趨勢。如美國臨床護理專家一般需要具備以下技能:(1)理治療、家庭治療、悲傷治療、音樂治療;(2)危重患者處理、疼痛管理、傷口管理、高級身體評估法、書寫醫囑和護囑、手術干預及評價等;(3)內科醫生或者是醫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擔患者病情分類、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醫囑、記錄患者病情、決定用藥、做診斷性檢查等工作;(4)醫療方面的技術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組織切片檢查、插胃管和空腸造瘺管、拆手術縫線、手術釘子及股動脈或靜脈插管等[3]。這些技能體現了高級護理實踐??苹l展、角色擴展、高級的特征。在國際上,隨著護理專業化進程、高級護理實踐的興起,這些操作早已屬于護理工作范疇[3]。事實上,護士作為患者的一線守護者,對時間要求緊急的挽救生命的操作項目,已經在越來越多地掌握和應用。我國護士條例也明確規定,護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21]。而“必要的緊急救護”在醫生和護士之間并無規定的界限。一項針對ICU的調查顯示,ICU新的醫療設備和器械、新的護理技術不斷涌現,護理技術領域在擴大[22]。隨著護理升級為一級學科,我國護理行業必將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和擴大服務范圍,而醫生執業地點限制的放開,也必將逐步影響護理服務的格局。因此,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技能培養應定位于高難度、專業化,擴展護理的范圍。有研究建議增加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科室內醫療輪轉計劃[4,23],促進其職業能力向臨床護理專家,即專家型護理人才發展[13]。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由于研究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本研究結果涵蓋的專業領域可能不夠全面,二級條目仍可進一步細化、豐富。隨著護理學的發展和護理領域的擴展,操作項目會發生相應變化。其次,框架中一些操作項目在臨床應用頻率低,如三腔雙囊管的護理,環甲膜穿刺、漂浮導管的護理,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是一大挑戰。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確立的3類培養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開展的高級護理實踐操作可供相關培養機構參考,但針對這些操作的實踐場所、培養流程、實施及效果評價等具體環節有待在后續研究和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江秋玲,代淑敏,馮桂青.臨床護理學實用概覽[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1-6.

    [2]加大力度,調整碩士研究生教育結構一國務院學位辦主任、中科院院士楊玉良答記者問[EB/OL].[2009―03―03].http:///gao-Jiao-news-367/20090303/t20090303-362401.shtml.

    [3]姜安麗.高級護理實踐和高級實踐護士的現狀及展望[J].護理雜,2002,19(4):1-3.

    [4]汪娟娟,孟慶慧,郭鶴,等.基于能力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的初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0):447-449.

    [5]孫宏玉,王文煥.增設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3):99-101.

    [6]熊瓊,郭巧紅,任小紅.從培養方式上探討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模式[J].護理學雜志,2010,25(4):74.

    [7]截玉英,沈增良,陳清.護理專業構建以實踐技能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20(1):94-96.

    [8]張文文.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D].青島:青島大學,2012.

    [9]蘇博,劉鑒汶.高等醫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26-240.

    [10]曾光.現代流行病學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250-270.

    [11]武佩佩,李秋杰,郭杰,等.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53-55.

    [12]彭易,程云,鐘亞萍.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就讀體驗與應用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8):339-342.

    [13]候秀云,張會敏,李榮.臨床護理專家培養模式探索[J].護理研究,2013,27(4):961-963.

    [1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EB/OL].[2012-5-8].http://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essential-series.

    [15]陳燕華,唐瑞,王英.我國護理核心能力與核心勝任力的概念、內涵指標及框架評價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5):1214-1216.

    [16]張海麗.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和??祁I域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醫科大學,2013.

    [17]戴利,張平,周曉芳.就業雙方對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的認知[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8):379-381.

    [18]伍彩紅,鄧仁,萬霞,等.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形勢的態勢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3,4(4):190-191.

    [19]劉莉燕,吳曉娟,杜巧,等.臨床護理操作技術難度系數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7):30-33.

    [20]覃滟涵.護理技術操作分層次培訓與考核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9(6):55-56.

    [21] [5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護士條例[Z].2008-05-12.

    [22]周玉虹.ICU護士護理技能體系的研究[D].北京:軍醫進修學院,總醫院,2009.

    第6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實習成績;臨床工作能力

    隨著高等護理教育的擴大及護理繼續教育的開展,護理專科學歷的護理人員呈上升趨勢。截止“十一五”末,我國注冊護士達205萬,較2005年增長了52%[1]。其中大專學歷達51.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下,護理專科生只有把握好就業核心競爭力[2],既臨床操作能力,才能與護理本科的專業力、思維力、創造力、可持續發展力等核心核心競爭力相抗衡[3]。

    本研究對某醫科大學的120名實習后期??谱o生進行了調查,探討實習后期專科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臨床實習成績的狀況,明確兩者關系,并分析臨床實習成績的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0年入學的120名護理專科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10名。其實習單位為廣東省各個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調查時間為2013年4月下旬,是護生結束臨床實習準備返校的月份。

    1.2方法 使用統一指導語,集體發放問卷,匿名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1研究工具 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資料問卷包括??谱o生的一般情況、性格、大學理論成績、家庭情況、對學院以及帶教老師的評價及帶教方式的態度等12項內容。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著名臨床和健康心理學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編制完成,開始時共有20個項目,后來改進為10個項目,被試在14等級上進行自我評定,得分范圍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目前該量表已被翻譯成至少25種語言,在國際上廣泛使用。中文版GSES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0.87,重測信度=0.83(P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運用以下統計方法:①采用百分比描述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②用百分比、均數描述調查對象自我效能感情況。③應用t檢驗與相關性分析,比較??谱o生實習后期實習成績的影響因素的差異。④應用散點圖統計圖形描述護生實踐成績總分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

    2 結果

    2.1調查結果 護生大學期間理論成績績點為1.8~3.3,平均(2.55±0.34)。護生臨床實習成績得分為83~99分,平均分(91.44±3.94)分。表一顯示護生對本校護理學院老師的評價是極高的,負面評價是沒有的,說明學院護理老師確實對護身起到正面影響作用。而護生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地的評價相對較差,說明臨床護理帶教隊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2.2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況,見表1。

    2.3??谱o生實習后期實習成績的影響因素 以護生的后期實習成績為因變量,以一般資料各項為自變量進行分析,一般資料中對護生后期實習成績有影響的因素依次為大學績點、專業的態度、實習老師、實踐成績,見表2。

    3 討論

    3.1打好學生在校理論基礎,提高實習實踐成績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生在校成績以中等為主,尖子生相對較少。表一顯示理論成績越高,越有助于臨床實踐成績的提高。護理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存在理論知識不夠扎實、理論指導實踐不強等問題[4]。實習的目的是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扮演好護士的角色。因此要加強護生實習前教育。

    3.2關注護生專業態度的培養,促進護生臨床實習成績的提高。表2顯示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喜歡程度直接影響臨床實習成績。態度決定行為,護生只有對自己專業充滿熱愛,才會積極投入到本專業各方面學習上,致力于各方面能力提高。專職護理教師和帶教教師應共同關注對護生專業態度的培養和情感教育,穩定護生的專業態度,使其能熱衷于護理專業,提高其各方面素質。

    3.3重視臨床護理教師的教學行為對護生的影響 表2顯示實習帶教老師對護生臨床實習成績有正面的影響作用,并且相關性顯著。.提示:①帶教教師應該改進帶教方式,定期召開師生交流會,傾聽護生的心聲,分享彼此的體會,結合護生的要求和建議進行計劃和實施實習方案;③關心護生的需要和感受,滲透人文關懷,為她們創造積極向上并且和諧溫暖的實習環境。

    4 結論

    明確護生自我效能感與臨床實習成績、臨床實踐能力的關系,對于護理教師采取相應的對策,培養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護生的專業興趣,提高護生各方面能力,提高護生臨床實習成績與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努力將其培養成新世紀的高等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

    [2]黃謹耘.護理本科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要素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2:3032.

    第7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關鍵詞】 護理; 碩士研究生; 臨床實踐; 期望; 質性研究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xpectation of Nursing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n Clinical Practice/MA Meng-ke,ZHANG Pei-li,ZHAO J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91-09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nursing postgraduates’ real expectations of clinical practice,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 to revise clinical practice program.Method:About their expectations of clinical practice,our school 2015 grade full-time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they were interviewed with semi-structural conversation of phenomenology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conversation content was recor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ly.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laizzi’s seven steps of phenomeno-logical studies.Result:Through reading,analysis,ref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we extracted five themes as follows:time,teacher,the goal and the content,assessment methods and treatment.Conclusion:The clinical practice program of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is guided by the demands of students.Selecting of high quality teachers,setting time and content individually,providing appropriate subsidies and evaluating comprehensive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Nursing; 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Expectancy; Qualitative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25

    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作為護理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育高層次護理人才、促進學科發展的歷史使命。護理學作為一門實踐型應用型學科,臨床實踐是理論聯系實踐、知識結合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護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國護理研究生招生對象以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為主,他們理論知識扎實但實踐能力不足,隨著院校擴招大部分畢業后進入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因此在校期間臨床實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1]。臨床實踐方案亦應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意愿進行改進與提高。本研究通過記錄和分析護理碩士研究生對臨床實踐的真實期望,為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方案的改進與完善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立意取樣法于2015年

    12月-2016年1月,選取本校2015級護理碩士研究生10名進行訪談,此時他們已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并在2016年3月進入臨床實踐階段。樣本量以受訪者資料重復出現,資料分析時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即資料飽和為標準[2]。納入標準:(1)本校2015級統招全日制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2)語言表達清楚,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愿意參與本研究。此次研究將訪談對象按照A-J編號,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科學學位8名,專業學位2名;讀研前有工作經驗者1名,無工作經驗者9名;第一學歷為本科者8名,大專學歷者2名。

    1.2 方法

    1.2.1 收集資料 本研究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中的面對面、半結構式訪談法收集資料。查閱文獻[3-8]后列出訪談提綱,提出問題:你對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有什么樣的期望?訪談前進行自我介紹并告知受訪者此次訪談的目的、內容、方法以及訪談時長,研究過程中為保證個人隱私將用編碼代替受訪者姓名,征得受訪者同意后開始訪談。訪談時間與地點以方便被訪者為原則,訪談時長約為30 min[9]。遵循自愿保密原則對訪談進行紙筆記錄和錄音,并記錄受訪者的表情、語氣、肢體動作等。訪談者態度平和真誠,認真傾聽,不發表個人意見以防干擾受訪者,充分運用Minichiello等[10]提出的引導式有效溝通法,鼓勵受訪者說出真實想法,并對細節進行澄清與重復,待受訪者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再有新內容出現時訪談結束。

    1.2.2 分析與整理資料 訪談結束后,研究者及時將錄音轉為文字材料并結合記錄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資料[11]。認真反復閱讀談話記錄,將含義相近的詞歸類并結合當時語氣、表情、動作等提煉出有重要意義的陳述;對訪談資料進行編碼與標注,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辨別出相似的觀點,升華主題概念,返回參與者處求證。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和主題進行重構,使最終形成的主題間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2]。

    1.3 質量控制 為保證此次研究質量,每位訪談者進行1~2次訪談,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確認與澄清細節問題。資料收集、分析時采用合眾法,讓研究對象參與到資料分析過程中。請另一位研究者核對主題、編碼與原始資料反復進行對比,將得出的研究結果回饋給受訪者,核實資料的真實性。

    2 結果

    2.1 主題一:臨床實踐時間 臨床實踐時間要因人而異,根據導師和個人情況設定實踐時間并選擇集中或分散的實踐方式。學生H:“作為科碩,我覺得臨床實踐3個月就夠了,我們主要是要培養科研能力。在理論學習結束后進行臨床實踐剛好可以理論聯系實際,也能為下一步的科研選題和實施提供啟發?!睂W生D:“我覺得3個月只能轉3個科室,時間太短,轉的科室太少起不到多大作用,用1年或1年半時間,分散到每個學期去,到畢業時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都不會差?!睂W生E:“我是專升本考上來的,比其他同學實踐時間長,經驗稍多一點,我覺得專升本或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就可以縮短實習時間,半年就行。”學生F:“目前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壓力大,不少研究生畢業以后會選擇從事臨床護理,尤其是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因此將臨床實踐安排在臨畢業時,那樣更有利于應聘找工作?!睂W生A:“我想集中時間實踐,因為每個學期都有一段時間要去醫院實習的話感覺容易分心影響課題研究。”學生J:“學校定的時間太死板,不靈活?!?/p>

    2.2 主題二:臨床實踐帶教師資 學生對臨床帶教老師的年齡、學歷、職稱、工作經驗與個人素質均有要求,但對工作經驗與個人素質要求高于對學歷與職稱的要求。學生A:“根據我工作和實習的經驗,希望跟上有工作經驗又年輕的護士學習基本技術,年輕的護士好交流,年齡大的老師多從事行政工作這不是目前我想要學習的?!睂W生B:“可以由高年資護士帶教,本科及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其實這些條件也不是必須的,只要有經驗,對學生認真負責就行。”學生D:“對職稱沒有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最好是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師。”學生F:“至少得工作5年以上吧,工作1、2年的護士或許還在轉科,他們自己病情觀察能力就不強,能教的也不多,畢竟就半年時間去實習所以想跟老護士多學學如何觀察病情?!睂W生I:“建立臨床實踐教師指導小組,跟臨床大夫學習,加深對疾病診治的印象,從而更好地實施護理”。

    2.3 主題三:臨床實踐目標與內容 臨床實踐目標不清,實踐內容守舊。學生A:“找課題,練練手,混混也就結束了,最多了解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常見病,我覺得應該跟本科實同小異?!睂W生B:“分管患者,鍛煉操作能力,參加科室組織的小講課、知識講座等,為了找工作對自己的目標定位應是1名護士而不是1名實習生?!睂W生C:“學習各科室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根據個人喜好著重培養能力,不能強制要求完成某些項目與作業,我比較喜歡學習護理管理的內容以及臨床操作技術。”學生F:“學會觀察病情和溝通,基本技能和操作肯定要學,可以通過參加醫療查房,護理查房和臨床病例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睂W生H:“在臨床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提高,打針輸液要再練練,但不能跟本科一樣跟在老師后面,老師讓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老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缺乏主觀能動性,每天只是重復性干活?!睂W生I:“預期目標應該就是學校的意思吧,學校想讓我們通過臨床工作主動發現問題,尋找課題,我們又不能自主選擇實踐內容和科室?!?/p>

    2.4 主題四:臨床實踐考評方法 采用多樣全面的考評方式,將考評融入到平時的護理工作中。學生A:“可以通過小講課的方式將自己在本科室學到的知識與積累的經驗進行匯報,將自己存在的問題與大家交流,考察我們的表達能力、教育能力?!睂W生B:“實踐效果不一定非要通過試卷體現出來,小講課也不要限制范圍和內容,只要和專業相關的都行,患者滿意度和分管患者的護理效果就算考評結果?!睂W生D:“操作技術和個人能力考評可以融入到我們平時管理患者的細節上,全面真實且有效。”學生J:“我覺得科里的理論考試能幫我鞏固理論知識,輕松應對各種考試,出科時嚴格考核操作技術能規范我們的護理行為,也要考慮學生個人素質和人文關懷等各個方面”。

    2.5 主題五:臨床實踐待遇 多數學生認為臨床實踐就是去做免費勞動力,對臨床實踐產生抵觸情緒。適當的補助會調動臨床實踐的積極性,減輕研究生生活壓力。學生A:“我們就是免費勞動力?!睂W生B:“就算有餐補也行。”學生C:“研究生創造出來的價值應該夠一頓飯吧,什么都沒有的話大家肯定不想去實習?!睂W生F:“不用補助太多,一個月幾十塊或給工作餐都行?!睂W生J:“有時候跟老師干一樣的工作卻不能享受一樣的待遇。”

    3 討論

    3.1 臨床實踐時間和內容要個體化 對于護理碩士研究生而言,臨床實踐關系到科研選題、畢業、就業、個人成長等方面,如何妥善安排臨床實踐的時間及內容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護理碩士研究生尤其是專碩要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生源不同,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類型以及專業方向不同等現狀,臨床實踐的時間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2]。針對學生個體需求,以能力為檢驗標尺,個體化設定實踐時間,擺脫教學計劃的限制,充分發揮臨床實踐對課題研究和就業的積極作用。另外學生要明確實踐目標,有目的的自主選擇臨床實踐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基本操作技能,深化對護理的認知。護理管理者要開拓思維,鼓勵學生組織護理查房,參加醫療查房與疑難病例討論;倡導學生關注護理領域的前沿技術并積極動手探索新事物;臨床實踐除了輪轉內外婦兒科室外,允許學生依專業方向自主選擇輪轉科室,引導他們走進門診、手術室、醫技等科室拓寬視野,積累工作經驗,健全知識體系;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和單一的床旁式教學,引進師生互動教學、問題導向教學(PBL)、案例教學(CBL)等教育方式[13-14]。亦可借鑒新護士入職培訓大綱內容,逐步實現護理研究生培養與護士規范化培訓的銜接[15]。

    3.2 臨床實踐帶教師資選拔經驗重于學歷 優質的帶教師資是研究生臨床實踐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國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護理學研究生臨床帶教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學歷結構參差不齊,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不夠完善[16]。因此臨床實踐帶教老師的學歷與職稱可以視為選拔條件,但應以其工作年限及經驗為主要參考依據,綜合考慮帶教老師的個人素質與教育能力,為更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提供教學相長的機會;建立臨床帶教反饋機制與獎懲補貼機制,督促提高臨床帶教的質量;通過對帶教老師及學生的雙重考評,保留或取消教師帶教資格;建立臨床實踐教師指導小組,選拔臨床醫師帶教護理碩士研究生,參與臨床醫療輪轉拓寬知識,增進醫護了解[17-20]。

    3.3 考評方式多樣化、綜合化、日?;?以考促學,以考促教,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評方法綜合考量護理人才知識、技能與素養[21]。采用教學查房考核護理研究生護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亦可借鑒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評方法,采用迷你臨床演練評量表、OSCE多站式綜合技能考核、模擬標準化患者(SP)、360°全方位反饋評價(多源反饋評價)等方式[22]。出科考核和終期考核相結合,出科考核由科室組織,將考核內容融入到日常實習中,而終期考核由醫院護理部統一組織,同時考核師生的教學質量。

    3.4 臨床實踐期間適當給予補貼 全面實施研究生自費制度后,使研究生面臨著經濟和學業兩大突出壓力源[23]。而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必須要參加臨床實踐,經濟和學業壓力更為突出。臨床實踐過程中,醫院和學校應聯合建立臨床實踐補貼機制,減輕學生部分壓力,調動臨床實踐的積極性;醫院和學校也要積極開導研究生進行心理調適,發現臨床實踐的真正價值,臨床實踐并不是無償勞動。

    綜上所述,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是護理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創新改進固有模式,制定個體化、人性化的臨床實踐方案,選擇優質的帶教師資,重視基礎并不斷豐富實踐內容,通過綜合性常態化的考評促進師生的雙向提高,從而培養出高層次實用型護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文文.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D].青島:青島大學,2012.

    [2] Britten N.Qualitative interviews in medical research[J].BMJ,1995,311(6999):251-253.

    [3]李璐良,趙琳琳,王成林,等.護理本科生成就目標定向與臨床實踐行為關系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4):98-101.

    [4]王彩芳,閆肖卿.應用德爾菲法制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1):71-74.

    [5]薛秀梅,王海燕,丁紅華.護士輪訓規范化管理方法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68-69.

    [6]王友剛,杜娟,柳韋華.國內護理碩士研究生參與臨床實踐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4):1057-1058.

    [7]范宇瑩,趙士斌,郭盈.護理本科生就業期望的質性研究[J].護理雜志,2009,26(07):2-5.

    [8]楊巾夏,陳翠萍,段霞,等.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職業期望與就業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30(7):6-8.

    [9]曲成毅,社會心理流行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1-24.

    [10] MinichielloV,Aroni R,Time Well E Y,et al.In-depth interviewing:principles,techniques,analysis[M].2nd.Melboume:Longman,1995:138-152.

    [11]李崢,劉宇.護理學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58-267.

    [12]教育部.護理碩士設置方案[EB/OL].[2013-10-23].http:// /xwyyjsjyxx/gjjl/szfa/hlss/265010.shtml.

    [13]康艷玲,劉迎春.全日制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7):845-847.

    [14] Kim M,Park S Y.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of students at clinical practice course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e[J].Asian Nurs Res,2011,5(1):48-59.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部.《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解讀[EB/OL].[2007-06-12].http:///yzygj/s3594/201602/b90cabf3478f4761b142819228f5cf68.shtml

    [16]張嵐,宋婷婷.我國護理學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研究進展及啟示[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5):328-330.

    [17]蘆山,馬玉萍.以德爾菲法構建專業學位護理碩士臨床實踐指導教師核心能力框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134-136.

    [18]任王麗,商臨萍,宋麗萍.導師制在本科實習護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9):60-61.

    [19]趙小鳳.關于醫師指導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實習的思考[J].中國醫南,2015,13(19):293.

    [20]曾兢,朱京慈.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專業學位及臨床實踐培養認知調查[J].護理研究,2013,27(10):884-886.

    [21]曾兢.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臨床實踐培養模式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4.

    [22]駱金鎧,陳靜,谷水,等.北京市屬醫院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介紹[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29-132.

    第8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0年8~11月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北京市某高校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護理部主任、帶教老師、學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及醫生作為研究對象,資料收集,以信息飽和為原則(表1)。

    1.2研究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

    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為指導,以面對面、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式收集資料。訪談前,向受訪者介紹研究意義、目的,承諾訪談資料只用于研究。取得受訪者口頭和書面的知情同意,并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根據研究主題以及相關文獻自行制定訪談提綱,主要內容為:以“您認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哪些能力”?在訪談過程中,邊聽邊注意觀察對方的言談舉止、表情變化,含糊不清的內容要詢問明確,訪談時間約30min/人,資料收集至信息飽和為止。

    1.2.2資料分析方法

    每次訪談后將訪談內容及時逐字逐句轉化為文字資料,然后逐行逐字地反復閱讀,數據分析利用Colaizzi所提出的方法,嘗試融入被訪者的感受,而不是跟隨既定的研究規則。分析時首先認真閱讀原始資料,標記反復出現和具有代表性的詞或句,通過文本登錄、編碼、歸類,采用類屬分析法提煉主題。

    1.2.3研究的可信度

    本研究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考慮到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培養結構、用人單位等多因素,選取了包括護理教育者、護理管理者和護理實踐者(病房護士長)、醫生等不同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擔任一定職務,對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關注和了解。在訪談過程中不斷根據上一次的訪談結果來重審資料,存在不正確或者不全面的,再次收集資料修訂假設階段,通過不斷分析及返回資料重審,最終歸納出合理的解釋。在資料分析時采用合眾法,研究者將資料分類、編碼,提煉出主題后,邀請第2人對編碼和主題進行核對,并不斷與原始資料進行對比。將資料整理的最終結果反饋給受訪者,核對資料的真實性。

    2結果

    2.1臨床實踐能力

    臨床實踐能力是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臨床中進行實踐活動相關的能力。受訪者普遍認為該能力是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首要特點。受訪者認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做為將來我國高級護理實踐(AdvancedPracticeNursing,APN))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在推動我國護理??苹M程中將起重要作用。因此,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具有全面綜合的專科護理相關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夠獨立解決臨床問題。他們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具有整體護理的觀念,能運用循證護理的思維方式和基于護理理論的概念框架指導臨床實踐。學院教育者1:“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是培養臨床型、應用型、??菩偷淖o理人才,就是為了像國外那樣培養高級實踐護士,他們畢業以后能很好推動咱們國家的護理專業化進程,……,能夠勝任臨床工作是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很重要,并且至少要掌握一些新知識、新技能。”護理部主任1:“比如造口領域的,他要能夠掌握常見造瘺口的護理方法,出現了并發癥怎么去處理,怎么給別人做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怎么去識別……,他們可以靠護理的手段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改變過去醫生對護士的看法,他們應該具有獨立高層次的直接臨床實踐能力?!睅Ы汤蠋?:“他們是高層次的護士,應該對現有的護理措施提出質疑,能夠帶著循證的思想在臨床中工作,發現證據,查找證據,評價證據,對整個護理過程進行反思,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循證的能力?!?/p>

    2.2教育咨詢能力

    受訪者認為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歷較高,因此被寄希望于能夠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相關對象,因此需要具備教育咨詢能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面臨的教育對象不僅包括患者和家屬,還有護士、其他層次護生以及其他醫務人員。護理部主任2:“他們在臨床工作中,每一個科室都會安排給他們的帶教任務,做為帶教老師負責本科學生,能夠培養他們做為一名老師必需的素質和能力,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睅Ы汤蠋?:“做為一名教育者,表達能力、授課能力、根據不同對象選擇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的能力是必須具備的?!睅Ы汤蠋?:“比說糖尿病方向的,他要定期在醫院或者社區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有些人知道很多知識,但不能讓對象明白自己在講什么,這個講課能力是需要鍛煉的。”

    2.3臨床研究能力

    受訪者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校接受系統完整的科研培訓,因此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希望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夠帶動科室的科研。他們應具有科研意識,發現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將研究結果用于在臨床工作中,并且能夠利用研究結果評價臨床實際工作。帶教老師4:“他們應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帶動我們發現臨床中存在的問題。臨床才是科研的土壤,護理中的科研必須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睂W院導師1:“他一定是一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研究者,并且要跟其他專業合作,如醫療、檢驗、麻醉等,參與到他們的科研中,或者讓他們參與到護理的科研中,相互合作,對臨床實踐問題進行科學研究?!?/p>

    2.4協調管理能力

    受訪者認為護理工作繁雜多樣,協作性強,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學會周密的計劃,疏通協調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帶教老師2:“對于研究生而言,管理能力是需要鍛煉的,他們作為將來臨床中的護理專家,應該做這方面的準備,包括人員的培訓、制度的健全、臨床實踐指南的制定等。他們可以在循證的基礎上,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睅Ы汤蠋?:“他們應該具有疾病管理能力。比如腫瘤方向,腫瘤病人涉及生理、心理及社會支持多領域的合作,所以他們必須能夠較好地協調與各領域的關系,充分發揮團隊作用?!?/p>

    2.5溝通協作能力

    受訪者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臨床工作中涉及醫療、麻醉、康復等不同領域的工作,因此要具有較強的溝通協作能力,能夠與其他護士有效合作,獲取其他醫療技術人員或單位的支持與協作,較好地完成溝通交流工作。醫生1:“現在臨床上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需要很多個部門合作才能完成,要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同事的理解,都需要溝通。”帶教老師6:“跟患者一定要溝通好。溝通基本是通過語言的交流實現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語言的藝術和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p>

    2.6專業發展能力

    在訪談中,受訪者認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肩負促進各專科護理專業發展的意識,在實際工作中推動各專科護理工作的發展。同時也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培養自我覺察、自我規劃及自我提高的能力。

    3討論

    第9篇:護理臨床實踐能力范文

    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學什么?雖然國外許多研究者都強調護理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提高臨床能力,但教師在臨床環境中應以何種“角色”去提高臨床能力尚無定論J。按理說,對于“學什么”的問題,答案絕非眾口一詞,各人的實際情況不同需求殊異,即使同一實踐者,不同時期的實踐也會有不同的學習需求,何況臨床護理實踐,領域寬廣、內涵豐富、底蘊深厚,譬如,護理專業除基礎和臨床護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外,還有護理管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心理護理和護士禮儀等諸多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再譬如,教師通過參加護理查房、醫生查房、病案討論、整體護理、新藥物療效觀察、新儀器設備操作,以及與醫生、患者及其家屬之問的人際溝通,等等,均可將臨床案例靈活地引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專業理論知識講授得生動精彩。由于傳統的思維方式,人們通常認為護理工作簡單,護理教師臨床實踐就是從事護士工作,而沒有站在教育教學的角度,考慮護理教師臨床實踐究竟需求的是什么。一些實踐醫院往往將實踐教師安排到病房當頂班護士使用,只是干一些發藥、打針、輸液之類的操作性工作。

    誠然,作為護理專業教師,此類基礎護理操作不是不能干,且應當熟練掌握,但殊不知,所謂專職教師,“教書育人”乃是天職,教師下臨床理應圍繞一個“教”字,為全面提高護理教學質量而實踐,為學校教學與臨床實踐零距離而求索,并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和社會實踐,使自己成為“雙師型”教師,成為創新型、專家型的護理教育名師和護理專家(CNS)。為此,高職院校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應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對于年輕教師,他們一般畢業于醫學院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缺乏臨床??谱o理實踐經驗和全面系統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及執教方面的知識與實踐,教學能力相對不足,因此,年輕教師的實踐目標應當是,注重教學能力的培養,在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培養臨床實踐能力;實踐方式可適當安排較長或連貫時間,實踐中安排一定的時間從事護理工作,與臨床護士共同完成護理任務,以鞏固和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水平;與此同時,應盡可能多安排一些例如參與護理查房、醫療查房等工作,使其集中精力收集案例,獲得臨床第一手資料,以豐富課堂授課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于講師及以上教師,他們一般具有多年的教學和I臨床經驗,只是某些臨床知識、操作技能或護理理念不再適應現代護理學的發展,或部分教學內容滯后于現代臨床實踐發展現狀。因此,他們應以更新臨床知識或吸納臨床新知識、新技術、新動向,提高護理管理和護理科研能力為目標;實踐時間可靈活機動,以“雙師型”教育者角色開展工作,包括協助高年資護士指導實習生、見習生,與臨床護士共同分析病例,組織護理查房和護理講座等,或參與護理管理和護理研究。通過不斷的臨床教學實踐,充實知識、豐富經驗,使之成為護理專家、教學名師。

    2解決“如何學”的問題高職院校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應著力處理好“學什么”與“如何學”、“專業性”與“學術性”的辨證統一關系,通過臨床實踐和學習,使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與人文、科學素養都得到新的提升。

    2.1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運用

    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可采用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法J,即教師帶著課堂上難以解決的教學問題,到臨床通過“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橫向聯系相關理論知識和新的實踐認識,探討課堂教學與臨床實際之間的差距,拓寬教師視野,提高運用教育理論和臨床經驗解決護理教學問題的創新能力。譬如教師帶著“教改”的問題,與臨床護理教師合作,結合臨床護理實踐開展調研,找準切人點,從護理實踐中捕捉護理教材改革的靈感,整合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開發和完善各臨床專科實用型護理教材;或在臨床發現新的護理問題,通過“學習一實踐一再學習”,縱向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和以往經驗,對臨床護理問題進行設疑、釋疑和解惑,進而提高教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將實踐所得“反哺”教育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積累新的經驗。

    2.2小組學習法(smallgrouplearning)的運用

    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也可采用小組學習法J,即小組成員互相討論,互相學習,集思廣益。這種方法較之個人學習趣味性更強,能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專業技能的效率,加深對II缶床現象和專業知識的理解。學習方式上,教師可隨同本?;騾⑴c他校實習生或見習生一起開展臨床實踐活動,既作為臨床帶教小組成員指導學生臨床實踐,又作為學習小組中的一員參與臨床實踐。譬如,實踐教師作為帶教者與臨床護理教師共同備課,選擇典型案例,組織臨床教學,考評學生學習效果等;實踐教師又作為學習者,與實習護生共同評估患者,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書寫護理病歷等。教師的這種“雙重”角色,使其與小組成員之間形成多向互動的學習模式。這樣,一方面,實踐教師參與臨床帶教,與臨床教師形成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動態交互決定關系,既使專職教師臨床專業技能得到提高,也使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實踐教師既指導學生實踐又參與學習,既使學生學到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又使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實踐狀況,感受到學生的聰明才智,真正達到師生雙贏、教學相長的目的。

    2.3研究性學習法(1"esearch—basedlearning)的運用

    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還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法,即臨床實踐教師用類似于科研的方法,將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需求或臨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為“課題”,通過“提出問題一設計方案一實施方案一評價和探討一得出結論一交流推廣”的模式,與臨床護理人員共同研究,解決問題。譬如,專職教師與護士共同研究如何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如何開發臨床護理資源,進行臨床科研,與臨床教師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帶教技巧,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與護理管理者共同研究如如何加強護理管理,等等。另外,作為高校護理教師,與臨床護理人員共同進行研究性學習時,還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將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和服務于臨床。這樣,既滿足了臨床護理人員和護理服務的需求,也使自己收到了完善專業知識、密切人際關系、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創新精神的良好效果。筆者有過這方面的體驗,本人根據所任專業課程到某??漆t院“對口”實踐,在與臨床護理人員共同探討護理病例特征表現及護理措施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結合病區開展“創建護理優質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臨床護理人員提供科研方法上的指導和幫助,并取得雙方滿意的效果。另外,筆者一位同事在某醫院實踐快結束時,護理部邀請她做一次論文寫作講座。她理論聯系實際,結合臨床實例,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學術報告,受到全場熱烈的掌聲鼓勵。講座主持人贊許地說,歡迎常來實踐,下次再來做這樣的講座,我們將發動全院工作人員包括醫生都來聽講。這位教師感到很有成就感,覺得臨床實踐很有意義。概括地說,護理臨床實踐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實踐教師以何種“角色”,采取何種方法向實踐學習,應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方法,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或綜合運用,使自己在臨床實踐中像美國教育家Posner所說那樣,“經驗+反思活動=專業成長”。換言之,即通過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研討的過程實現教師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综合视频网|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 成人av免费电影|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成人免费黄网站|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www.国产成人|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