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電磁輻射發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磁輻射發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磁輻射發電

    第1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輸變電工程引發的電磁輻射污染越來越常見。電磁輻射引發的侵權屬于環境污染侵權的一種,因果關系極為復雜,損害結果很難確切認定。在輸變電工程建設引起的電磁輻射污染案件審理中,筆者注意到污染的判定往往集中在電磁場強度是否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等電力技術規范。行業技術規范中的標準僅為推薦限值,能否成為認定污染成立與否的標準?本文結合輸變電工程引發的電磁輻射污染的兩則案例,探討輸變電工程引發的案件糾紛中行業技術規范的效力以及電磁輻射侵權的因果關系。

    關鍵詞: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行業技術規范

    在原告江蘇省電力公司姜堰市供電公司與被告季某排除妨礙糾紛一案中,原告在建的220千伏高田線開環入沈星變線工程中2支塔相距被告季某的鴿舍太近。被告咨詢相關人員后得知高壓輸變電線路引起的電磁輻射影響鴿子的繁殖,遂以原告行為不合法為由阻止原告施工。一審法院認定原告行為合法,被告阻止行為不當。

    通過查閱類似的輸變電工程引發的電磁輻射污染的案例,筆者注意到基本都是電力部門勝訴。法院往往以輸變電工程屬于基礎建設項目、有立項批準、環保部門的環評批復、規劃部門的規劃紅線許可等認定電力部門的行為合法,而以輸變電線路符合相關的技術規范來認定不存在輻射污染。由于在環境污染侵權中原告行為合法仍應承擔責任,所以問題的關鍵就集中的能否以輸變電工程符合行業技術規范認定輻射污染不存在。

    筆者通過兩個案例淺析輸變電工程引發的電磁輻射糾紛的問題。

    一、案例介紹

    浙江首起電磁輻射案:杭州市電力局架設的蕭山電廠至蕭山變電所的4根110千伏高壓線從蕭山徐某的房頂經過。徐某以他們長期遭受高強度工頻電磁場輻射影響、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和損害為由,要求杭州市電力局賠償38萬元。一審法院認為該輸變電工程是經政府立項批準、合法建設的高壓輸變線路工程、各監測點工頻電磁場強度均低于《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中推薦的數值,架空線路與徐某房屋的最近距離也滿足《110~500千伏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規定的安全標準。據此,駁回徐某訴訟請求。

    江西首例電磁輻射案:九江供電公司220 千伏潯妙ii 線從市廬山區蓮花鎮某房屋上架線通過。四年后,該房主胡某種植在他家屋后近2 畝地的竹林、茶、果樹等經濟物干黃、枯死,其父患癌癥去世。胡某以此為由,將九江供電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和消除高壓電磁輻射造成的損害并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萬元。一審法院認為:安全距離符合《110~500 千伏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胡某家生活場所電場強度和電磁感應強度兩項指標也均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準,據此認定九江供電公司在此案中無過錯責任,駁回原告胡某的訴訟請求。

    二、電磁輻射糾紛中行業技術規范的效力

    這兩個均是由高壓線路引發的電磁輻射案件,不同的是浙江的案件中尚未出現損害結果,而江西案件中胡某農作物受損并且其父親患癌癥死亡。但兩個案例中法院均是以輸變電工程符合《110~500 千伏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和《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而判定原告敗訴。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兩個電磁輻射侵權的案件中,法院認定電磁輻射能否造成污染與電力部門的行為是否符合行業技術規范有關?!?10~500 千伏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和《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等行業技術規范對輸變電線路的安全距離、輻射強度等規定了限值,符合該限值是否就可以認定電力部門不存在侵權責任或不存在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其他民事責任?筆者認為應以造成損害后果與未造成損害后果兩種情形來分別討論。

    當沒有造成損害后果時,無損害結果便不構成環境侵權。此時僅能以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方式來處理此類糾紛,以現有的科技水平,我們無從認定輸變線路將會導致損害,普通居民很難提出證據來確切證明輸變電工程會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危險,而輸變線路符合輸變電工程的行業技術規范,無疑有力地排除了電力部門的責任。

    當出現損害后果時,輸變電工程便可能構成環境侵權。行業技術規范規定的標準>文秘站:

    三、輸變電工程構成環境侵權時的因果關系證明及舉證責任分配

    顯然,電磁輻射引發的侵權屬于環境污染侵權的一種。電磁輻射是能量在空間中傳播時會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輻射,超高壓線路上傳遞巨大電能,因此輸變電線路無時無刻不對周圍造成電磁輻射。當電磁輻射累計到一定程度,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導致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上升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癥狀,這種的侵權的發生無聲無息、無形無跡。在這個科學尚未完全知悉的領域,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像一般侵權那么明晰。如果在實踐中一味推行必然的因果關系證明方法,受害人獲得的救濟基本為零。日本曾發生的一個環境侵權案例,該法官指出:“眾多居民疾病的發生是由于排放的化學物質所引起的,這其中涉及到高度的自然科學知識。如果嚴格要求被害者科學地證明構成因果關系的每一環節,那么豈不是從根本上斷絕了用民事審判方式救助受害人的途徑?”[1]

    在因果關系認定上,應適用環境侵權的因果關系認定標準。我國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了環境污染中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2],這實際上將舉證的負擔轉移給了污染者來承受。[3]《侵權責任法》采用了因果關系倒置的原則,由致害者證明因果關系的不存在。[4] 在發生污染時候,首先就推定了因果關系的存在。如果污染者否認不了因果關系,那么他將承擔環境污染責

    任。[5]然而一些人錯誤的認為因果關系推定意味著原告不承擔任何舉證責任。[6] 在實踐中,不可能存在只要原告舉出損害事實,電力部門就必須證明自己架設的高壓線路沒有侵權。

    從國外主要的因果關系推定學說來看,受害者仍然是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的。因此,《侵權責任法》第66條雖然采納了舉證責任倒置的方法,但所有的舉證負擔并非都轉移給被告,原告仍負有初步證明的責任。[7] 對于電磁輻射侵權中因果關系的證明,筆者認為應當采取以下步驟:

    首先,受害者應當具有初步證明義務。即便是采用因果關系推定,也并不是說受害人一點不承擔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原告要就初步的因果關系進行證明。電磁輻射的受害者應當證明其遭受的損害與電力部門架設的高壓輸變線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筆者認為,在電磁輻射侵權的證明方法上,宜采用因果關系推定學說中的疫學因果關系學說(epidemiology)[8],來證明污染行為與造成損害之間存在的可能性。即受害者需要提供證據證明:一是輸變線路架設在損害事實發生之前;二是輸變線增多或電流強度頻率增強,則損害加重,輸變線減少或電流強度頻率減弱則損害減輕(該污染物質增多或者效用增強,則患者便相應增多;該污染物質減少或效用減弱,則患病患者數量減弱。[9])。在證明程度上,原告達到低證明標準就可推定因果關系存在,低證明標準可以采用蓋然性規則中的“初級蓋然性”層級。如被害者可通過對比輸變線遠近不同距離農作物的產量,也可結合家族病史及高壓線路架設前后自身的健康狀況等加以證明。

    其次,電力部門應當提供證據以排除其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被告可以如下幾個方面證明因果關系的不存在:一是,電力部門沒有架設高壓電力線路;二是,高壓電力線路不會導致損害;三是,高壓電力線路雖然會導致損害,但是不會導致受害者所受的損害。[10] 被告在證明程度上應當達到高級蓋然性,也即是說,致害人的反證要達到高證明標準,才能排除因果關系的存在。[11] 這里的高證明標準顯然不僅是行業技術規范。

    第三,法官綜合各方面證據情況來認定因果關系是否存在。一是,受害者提供的證據并不能達到初級蓋然性程度,法官就不推定因果關系的存在。二是,受害者提供的證據達到了初級蓋然性程度,法官推定因果關系存在。法官再考慮被告的反證內容是否足以推定的存在。如果反證的內容不足以推定的存在,則可以認定因果關系的存在。

    四、結語

    筆者認為在電磁輻射導致的糾紛案件中,《110~500 千伏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和《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等規范是證明電力部門行為合法的依據。電路的架設符合這些技術規范,電力部門便有充分理由反駁擔心受電磁輻射的而沒有遭受實際損害的居民。然而,這些技術規范不宜用來作為判定侵權事實的標準。在電磁輻射侵權的因果關系證明中,采用疫學因果關系說比較適宜,在證明程度上,對受害者適用初級蓋然級標準,而應課以電力部門高度蓋然級標準。

    [1] [日]野村好弘:《日本公害法概論》,康樹華譯,中國環境管理經濟與法學學會出版1982版,第337-338頁。

    [2]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第3項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1款第3項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3] 楊立新:《侵權責任法》,法律出版社20__版,第82頁。

    [4]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6條規定: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以及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5] 王勝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__版,第335頁。

    [6] 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下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__年2月第1版,第494頁。

    [7] 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下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__年2月第1版,第494頁。

    [8] 疫學因果關系說參考陳國義:《民法因果關系、概念及舉證責任在德國環境損害賠償事件的適用及其轉變》,載《法學叢刊》,第160期。其中電磁輻射可以致病這一步驟受害者不需再證明。

    [9] 參考[日]原田尚彥:《環境法》,于敏譯,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28頁。

    第2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關鍵詞:手機,電磁輻射,時域有限差分(FDTD)法,比吸收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手機等電磁產品的應用在給人類提供極大方便的同時,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第四污染,同時人們開始關注電磁產品的電磁輻射問題。本文通過建立近似的手機輻射電磁模型,利用MATLAB軟件編制FDTD計算程序;通過改變手機天線與人頭之間的距離,研究了暴露于GSM900MHz手機天線近區場中的人體頭部在輻射系統峰值功率下發射時的場強和SAR分布,并將計算結果同現有的國際、國內衛生安全標準進行了比較。

    1 手機電磁輻射的危害

    手機通信是依靠對無線電波的接收和發送實現的,而任何一種形式的無線電波都或多或少的被人體組織吸收。自從1993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全世界首例因使用手機危害健康引起的索賠案以來,關于手機輻射損害人體健康的訴訟案多有報道,更加引起了人們對手機輻射對人體作用的重視。2001年5月,國內也報道了投訴手機電磁輻射損害健康的案例;隨后,在北京解放軍304醫院確診了一例罕見的與長期高頻率使用手機有關的惡性腦瘤-膠質瘤:患者腫瘤發生于顳、頂、枕交界區,正好是手機天線的輻射區[1]。

    2 FDTD法與SAR值

    時域有限差分(FDTD)法是在1966年由K.S.Yee[2]第一次提出的求解電磁場問題的一種數值計算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要對問題的變量空間離散化就要建立合適的網格剖分體系,K.S.Yee提出了一個合理的網格體系,成功的創立了時域有限差分法。該網格體系的特點是,電場和磁場各分量在空間的取值點被交叉地放置,使得在每個坐標平面上每個電場分量的四周由磁場分量環繞,同時每個磁場分量的四周由電場分量環繞,這樣的電磁場空間配置符合電磁場的基本規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安培環路定律,因而也符合電磁波在空間傳播的規律。

    FDTD方法中,計算電磁波對人體的作用,是把人體作為一個散射體,通過迭代足夠的時間步,使人體模型內每一網格中的場都達到穩定,計算所獲得的是人體模型內每一網格三個電場分量和三個磁場分量的穩定值。

    目前國際上通常用比吸收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作為手機電磁輻射的量度,來衡量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并以此來確定人體能夠接受的限制值。SAR定義為單位質量所吸收或消耗的能量對時間的導數:

    (1)

    如果入射場為時諧場,上式可表示為:

    (2)

    式中為生物體組織的等效電導率;是生物體組織的質量密度;為生物組織中的最大電場強度。

    由于人體電學性質的高度非均勻性,電磁場在人體內的分布很不均勻,每種組織所吸收的電磁能量不僅與其中的電場有關,也取決于自身的電導率。為了表明整個人體吸收電磁能量的水平,有時也采用平均SAR這一參量。

    3 手機和人體頭部的電磁模型

    3.1 單極天線手機模型

    在本文的計算仿真中,主要考慮的是手機距離人體頭部位置不同時的輻射情況,因此手機作為輻射源的狀況不是考慮的重點。本文采用在手機電磁輻射研究中廣泛采用的單極天線手機模型[3],即手機天線長度為手機發射頻率對應波長的1/4。對于GSM制式手機,信號激勵頻率為900MHz,輸入功率設置參照IEEE C95標準,900MHz時為0.3W。

    單極天線手機模型將手機簡化為天線和機身兩部分,機身為表面覆蓋絕緣介質薄層的長方體金屬矩形盒,表面的絕緣塑料介質,厚度通常為1㎜,其相對介電常數一般取。手機機殼內部通過一薄金屬片與天線饋電端相連,該金屬片用來固定手機天線并給天線饋電,大小為1.0㎝×1.0㎝,一般將其作為理想導體,其電導率取銅的電導率,固定在手機機殼上表面一角的天線長度為1/12m,近似取為8.0㎝,天線半徑0.33㎝,饋電點在機殼上表面中心;長方體機身的長(a)、寬(b)、高(c)分別為2.0㎝×5.0㎝×8.0㎝,人右手持機,取z軸方向向上并與天線平行,人頭水平指向手機方向為x軸,人頭鼻尖至后腦勺方向為y軸。論文參考。

    3.2 人體頭部電磁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仿真計算中所建立的人頭模型為分層球形人頭模型,將人頭劃分為四層,包含皮膚、骨骼、肌肉、大腦四種組織,由于人的眼睛在人體各組織中具有較高的電導率,該組織處的SAR值突變明顯,因此人頭模型中加上眼睛一共五種組織。該模型所代表的實際人頭幾何尺寸為:左耳至右耳13.5㎝,鼻尖至后腦勺17.5㎝,下顎至頭頂20㎝,各種人體頭部組織在900MHz頻率下的電參數如表1所示[4]:

    表1 人體頭部組織電磁屬性參數(900MHz)

    第3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輻射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輻射污染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健康最大危害之一,核輻射、手機、電視、電磁爐等工作生活環境的輻射無處不在。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是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直接影響兒童的發育、骨髓發育、導致視力下降、視網膜脫落,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造成傷害;使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等等。

    防輻射措施

    電磁輻射雖然有危害,但在這個電氣時代,只要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還是可以大大減少這些危害。

    常用手機的朋友,在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后再放到耳邊通話。此外,盡量不要用手機聊天,睡覺時也注意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莫把手機掛胸前,研究表明,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定影響。使用耳機來接聽手機也能有效減少手機輻射的影響。盡量少打,盡量用耳機,連續通話不要超過30分鐘。

    第4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探討

    中圖分類號:O43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電磁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電磁輻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電磁干擾、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成為了電磁輻射污染的主要危害,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1 電磁輻射污染的現狀

    室外產生電磁輻射的系統主要包括:通信、輸電、交通、發射、武器等。首先,通信。通信基礎設施,例如基站天線等,會產生電磁干擾。不合理架設的天線容易導致居民受到電磁輻射污染。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劇,郊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功率電磁波發射基站,產生了大量的電磁輻射。其次,輸電。變電站、高壓電纜、高壓輸電線等高壓輸電設備在城市、鄉村中分別越來越密集,加劇了電磁輻射污染。第三,發射。為了方便信息、文化交流,發射系統持續運行。一些規劃不當的發射系統,對附近區域造成了較大的電磁干擾。第四,交通。城市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提高了電磁輻射強度的峰值。高數量、多品種的交通工具在運營中會對通訊、廣電設施的正常信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此外,室內電磁輻射污染也不容忽視,人們根據自身喜好使用的一些帶有電磁輻射的產品,加劇了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強度。隨著電磁輻射污染的加劇,人們越來越關注電磁污染的防護。為了提高電磁污染防護的效率,就應針對電磁輻射污染的現狀、種類與危害,采取嚴格執行相關法規、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應用、加強個體防護等防護措施。

    2 電磁輻射污染的種類

    電磁輻射會對環境造成電磁干擾。按照電磁干擾源發射的電磁波強弱程度,可以將電磁干擾源分成兩大類:強電磁干擾源和弱電磁干擾源。強電磁干擾源不但會導致系統或設備效能降低,還會對生物體造成影響。強電磁干擾源往往有著較窄的輻射頻譜。弱電磁干擾源會導致抗干擾強度不高的系統、電子設備、電器的效能降低。弱電磁干擾源往往有著很寬的頻譜,頻率范圍通常會跨越幾個數量級。按照不同的電磁能量利用目的,可以將認為的電磁輻射污染源分成三大類。首先,正常工作不會產生超出標準范圍的電磁能量的設備。此類設備主要包括變壓器、送電線、絕大多數電子設備、家用電器、信息技術設備等。其次,需要利用電磁能量進行正常工作的設備,此類設備在某一區域為某一特定的對象服務,將電磁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向其他地方泄漏電磁能量。此類設備主要包括醫療、科學、工業射頻設備等。第三,需要將電磁波輻射出去才能完成正常工作的設備。此類設備主要包括雷達、通信、電視、廣播等。

    電磁輻射產生于電子設備和電氣裝置,主要有以下幾類來源:第一:廣電設備與電訊設備。長壽廣播電視發射塔、渡舟等地的微波通訊站、地面衛星通信站、尋呼通信基站等,這些設備大功率定時或不定時發射。第二:工業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有長壽晏家工業園區、江南的重鋼的高頻爐(包括高頻感應爐、高頻淬火爐、高頻熔煉爐、高頻焊接爐及電子管的排氣、烤消、退火、封接、釬焊,半導體的外延、區熔、拉單晶等。)、塑料熱合機(包括高頻熱合機、塑料焊接機等。)、高頻介質加熱機、高頻烘干機、放電加工機床、各種類型電火花加工設備等。第三:電力系統設備。包括發電廠、高壓輸配電線、變壓器以及數以千計的電動機等。第四:交通系統。各種汽車、電動車等。第五:各類家用電器。包括電子鬧鐘、吹風機、微波爐、電視機、電冰箱、計算機、空調和電熱毯等。

    3 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電磁干擾、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3.1 電磁干擾。電磁波充斥在人們生活的空間里,不同的電磁波會相互干擾。環境周圍輻射源的數量,每個輻射源的輻射持續時間、帶寬、波形、頻率、振幅等參數,各個輻射源的距離等因素是隨機變化的,從而形成了難以預料的干擾電磁場。電磁輻射將會干擾儀表、儀器、電子設備等,降低設備性能,產生諸多不良后果,例如系統可用性降低、出現延遲、信息重復、信息不準確等,造成任務無法順利完成,電磁干擾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事故。

    3.2 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危害。電磁輻射對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熱效應、非熱效應、累積效應。熱效應指的是高頻電磁波對生物機體細胞造成的“加熱”影響。高頻電磁波穿越生物表層“加熱”內部組織,生物體內部組織難以散熱,從而造成嚴重的“燒傷”。熱效應導致生物肌體升溫,干擾各個器官的正常工作,對生育系統、視覺系統、心血管系統均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非熱效應指的是低頻電磁波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低頻電磁波輻射人體后,體溫沒有明顯變化,但是身體本身的微弱電磁場已經受到了干擾,人體保持平衡狀態的電磁場被打破,使得細胞、淋巴液、血液等發生變化,將會導致遺傳基因突變、脫氧核糖核酸受損,從而導致一系列疾病,例如嬰兒畸形、腫瘤、白血病等。非熱效應包括化學效應和物理效應。電磁場對生物體造成的化學效應比熱效應具有更大的殺傷力。累積效應指的是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生物體后,造成的傷害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又再次受到電磁輻射,傷害程度累積。電磁輻射污染的累積效應是長期的,嚴重時會對生命造成威脅。

    4 對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護措施

    4.1 嚴格執行相關法規

    電磁輻射污染防護的基本前提是嚴格執行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電磁輻射污染管理體制,例如加強對電磁輻射設施運作的審批、監督力度。對公共場所的電磁污染進行檢測,為電磁輻射污染防護提供目標與方向。客觀、合理評價新建項目或改建項目的電磁輻射污染程度,在項目建設期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工作。

    4.2 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應用

    合理應用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是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電磁屏蔽技術、高頻接地、濾波技術、植物綠化、電磁輻射防護材料的使用等是目前重要的電磁輻射控制措施。電磁屏蔽技術是利用電磁輻射擴散抑制材料,將環境和電磁場源隔離,將電磁輻射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從而達到電磁輻射污染防護的目的。對高頻電磁場進行屏蔽是電磁屏蔽技術的重要應用。高頻接地能夠將屏蔽體內部的射頻電流導入大地,確保屏蔽體不成為二次輻射源,提高屏蔽作用。高頻接地可以利用自然接地體,節省費用。濾波技術能夠有效的抑制電流干擾,既要屏蔽無用信號,又要確保實用信號通過。植物綠化是利用植物能夠吸收電磁能量的功能,吸收電磁波。在電磁輻射污染相對嚴重的地區,種植大面積的樹木,能夠促使電波傳播衰減,降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電磁輻射防護材料的合理使用,能夠吸收或反射電磁輻射,最大程度地衰減電磁場場強。

    4.3 個體防護

    具體到個體層面,電磁輻射污染防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家用電器、手機等私人物品的使用上,應購買合格產品,不要集中擺放,并使用時注意保持距離。其次,在變電站、高壓線、電磁波發射塔、電視臺附近工作的人員,應注意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并對自身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最后,在飲食上,可以多食用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例如海帶、西紅柿、胡蘿卜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磁輻射污染是隨著電磁技術應用的廣泛應用而加劇的,為了防治電磁污染危害,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降低電磁污染危害程度。

    參考文獻:

    [1] 劉文魁,龐東.電磁輻射的污染及防護與治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第5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危害;防護

    1.常見的電磁輻射源

    一般來說,雷達系統、電視和廣播發射系統、射頻感應及介質加熱設備、射頻及微波醫療設備、各種電加工設備、通信發射臺站、衛星地球通信站、大型電力發電站、輸變電設備、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地鐵列車及電氣火車以及大多數家用電器等都是可以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源。

    在日常生活周邊環境中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可能造成影響的電磁輻射源主要有這樣一些設備: 雷達、電視廣播的發射系統; 射頻感應加熱設備; 射頻及微波治療設備; 移動基站; 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等。在家中, 對人們可能造成影響的電氣設備主要是: 微波爐、電磁灶、電腦、電視、手機等。

    2.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2.1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人體所處環境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或產生累積效應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傷害。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量的試驗研究已經證明,電磁輻射可造成廣泛的生物損傷效應。

    2.1.1對心理和行為健康的危害

    電磁輻射可以對健康和患病人群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大量資料證明,電磁能使人出現頭昏腦脹, 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電磁場對睡眠的影響是對患者心理,行為和識別能力影響的反映,進而推斷暴露于人工電磁輻射中的人員,其睡眠異常也許是其后精神紊亂的開始。

    2.1.2 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

    超短波,微波除了引起比較嚴重的神經衰弱癥外,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經機能紊亂,主要在心血管系統有反應,其中以副交感緊張反應為多,如心動過緩,血壓下降或心動過速等。但至今,關于電磁輻射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的研究仍未取得較為一致的結論,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2.1.3 對眼的危害

    高強度電磁輻射可使人眼晶狀體蛋白質凝固,輕者混濁,嚴重者可造成白內障,還能傷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導致視力減退乃至完全喪失。人眼在短時間內經微波輻射后,出現視疲勞,眼不適眼干等現象,視力明顯下降,夜晚更為突出。

    2.1.4 對生殖系統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生殖系統的危害及其引起的生殖障礙也日益被各國學者所關注。在微波輻射作用下,即的溫升達到10℃~ 20℃,皮膚雖然沒有濁痛感, 但男性生殖機能可能已經受到微波輻射的損害。受微波輻射后,可能引起暫時性或永久性不育。同樣,電磁輻射還會造成女性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2.1.5 對癌癥發生率的影響

    大量試驗研究表明:電磁輻射以多種方式影響生命細胞,極低頻電磁場(ELF-EMF)與白血?。ㄓ绕涫莾和籽。⑷橄侔?、皮膚惡性黑色素癌、神經系統腫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有關。這些結果通過細胞學研究得到了理論驗證。電磁場可能通過干擾鈣離子穿越細胞膜的流動而促發癌癥,因為鈣離子的流動具有控制肌肉收縮,卵子受精,細胞分裂以及生長發育等主要功能。電磁輻射還可能擾亂細胞處理激素, 酶及其它化學物質的能力,會導致各類癌癥的發生。

    此外,電磁輻射對人體內分泌系統,免于系統,骨髓造血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許多國內外學者正在進行廣泛和深入的研究。

    2.2 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機理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有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

    2.2.1熱效應

    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關于熱效應研究比較深入,美國等西方國家已以此作為制定電磁暴露限值的依據。

    2.2.2非熱效應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即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傷。

    2.2.3累積效應

    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通常所說的人體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應引起警惕。

    高頻及微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多種頻率電磁波特別是高頻波和較強的電磁場作用人體的直接后果是在不知不覺中導致人的精力和體力減退,容易產生白內障、白血病、腦腫瘤、心血管疾病、大腦機能障礙以及婦女流產和不孕等, 甚至導致人類免疫機能的低下, 從而引起癌癥等病變。

    2.3 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影響因素

    電磁波與生物體相互作用,可以為生物體物質所吸收,但并不是所有情況下,人們都會被電磁輻射所傷,發生“電磁中毒”。電磁輻射對人體傷害的程度與以下因素有關:

    2.3.1 電磁場強度

    人體周圍電磁場強度越高, 人體吸收能量越多,傷害就越重。

    2. 3. 2 電磁輻射頻率

    電磁輻射頻率越高,其機體的熱效應就越明顯,對人體的傷害越重,在相互作用下,脈沖波對人體的傷害比連續波嚴重。

    2.3.3 電磁波進入機體的深度

    電磁波進入機體越多,對人的傷害就越大,電磁波進入機體的深度與很多因素有關,如電磁波的波段,電流形式,電磁波進入機體角度(入射角),組織含水量與組織類別,組織的介電常數與電導率等。

    2.3.4 照射時間

    電磁場對人體的傷害具有累計效應,因此,人體接受輻射的時間越長,間隔時間越短,傷害就越重。

    2.3.5 周圍環境

    周圍環境溫度過高或溫度過大時,不利于人體散發由電磁能轉化的熱能,使機體內溫度升高,電磁場傷害加重。

    2.3.6 個體差異

    電磁場對人體的傷害程度,隨個體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在相同的情況下,女性較男性嚴重,兒童較成人嚴重,瘦者較胖者嚴重,這可能與人體的含水量有關。

    3.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預防措施

    預防或減少電磁輻射的傷害,其根本出發點是消除或減弱人體所在位置的磁場強度,其主要措施包括屏蔽和吸收。

    3.1 屏蔽

    屏蔽就是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將電磁輻射的作用和影響限定在一定的空間內,防止其傳播與擴散。按照輻射場源與工作性質不同,可采用主動場屏蔽和被動場屏蔽兩種形式,通常兩種均采用板狀、片狀或網狀的金屬組成的外科來進行屏蔽。其中,主動場屏蔽是將場源置于屏蔽體內,這種方式適合于輻射源比較集中,輻射功率大,工作人員作業位置不固定等場合;而被動屏蔽是指采用屏蔽室,個人防護等屏蔽方式。這種屏蔽是將場源置于屏蔽體外,實現屏蔽體中的人由于屏蔽作用而免受傷害。這種方式適用于輻射體比較分散、工作人員作業位置固定的場合。同時,為了保證高效率的頻率作用,防止屏蔽體成為二次輻射源,屏蔽體應該有良好的接地。此外,還可利用反射,吸收等減少輻射源的泄漏等來加強防護。

    3.2 吸收

    吸收是指利用特定的吸收材料將電磁輻射能量吸收掉以降低其強度。這種材料主要是電的良導體和較強的鐵電性,大致可分為諧振性吸收材料和匹配性吸收材料兩大類。前者是利用某些材料的諧特性制成的, 能吸收的微波頻率范圍較窄。后者利用材料和自由空間的阻抗匹配達到吸收輻射能量的目的,吸收的微波頻率范圍較寬。吸收材料的防護措施,一般多用在微波設備的調試上,它要求在場源附近就能把輻射能量大幅度衰減下來,以防止對較大范圍的空間產生污染。為此,可在場周圍鋪高吸收材料,如金屬纖維,金屬鍍層纖維,涂覆金屬鹽的纖維等。同時,可在主要輻射方向上使用功率吸收器,等效天線等波能吸收裝置。另外, 將屏蔽材料與吸收材料疊加制成防護板或防護罩,既可以防止電磁輻射的定向傳播,又可以進行吸收以免反射產生二次污染,大大的降低了電磁輻射的能量,起到了良好的防護作用。

    第6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蓋爾將這一異常情況向校長做了匯報,當地主管部門隨后展開了調查。有關報道引起了環境與職業病專家山姆?米爾哈姆博士的注意,《美國工業醫學雜志》刊登了這位專家的分析結果:積累性接觸瞬態電磁場(電磁脈沖產生的電磁場)導致加州這所學校老師的癌癥發病率增加了64%;該校老師罹患黑素瘤、甲狀腺癌及子宮癌的危險是一般人的13倍。

    電磁波過敏癥日益普遍

    電磁輻射無處不在,一直與我們“形影相隨”,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穿透力強,充斥著整個空間。當它的能量超過一定限度,就造成了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電磁污染(俗稱“臟電”),威脅人們的健康。

    專家表示,百年前與高壓電網同時誕生的“電子霧”(手機、收音機、電視、Wifi發射機、電腦、無繩電話產生的電磁場)如今已深入千家萬戶,成為危害現代人健康的一大無形殺手。

    2007年,由來自美國、瑞典、丹麥、奧地利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生物啟動報告工作組”公布了一份長達650頁、引用了2000多項研究的報告。該報告詳細描述了各種來源的電磁輻射的有害作用。長期暴露于低水平輻射(如家電造成的輻射)中,可能損害免疫力,導致多種癌癥、老年癡呆癥、心臟病等疾病。

    電磁波過敏癥(EHS)是一種長期暴露在電磁波環境中造成的生理失調疾病,其癥狀包含疲勞乏力、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面部疾病(紅斑痤瘡等)和消化系統紊亂等,嚴重情況下會破壞免疫系統,增加致癌幾率。專家表示,臨床電磁波過敏癥發病率為3%,實際約有1/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電磁波過敏癥。

    瞬態電磁場:“后現代致癌物”

    早在1988年,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就曾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合作,研究了高壓電線電磁場對電力工人健康的影響。研究負責人吉利斯?提利奧博士將研究焦點從高壓電線擴展到高頻瞬態電磁場,結果發現,即使排除了吸煙因素,電力工人的肺癌危險仍增加了15倍。

    研究人員指出,發電機是產生瞬態電磁場的主因,但各種變壓器(從電站變壓器到手機、電腦、打印機等的充電器)一旦插電,摸上去就會有一定的溫度,這就是在進行電流處理過程中,產生了瞬態電磁場污染的跡象。產生瞬態電磁場的另外兩大污染源是:電燈調光變速開關和CFL節能燈(緊湊型熒光燈)。

    那么人體對這種脈沖輻射的反應如何?美國電氣工程師大衛?斯特澤爾和電力專家布萊爾表示,這和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一樣。當瞬態電磁場處于正極時,人體的負電子就會受之吸引;當瞬態電磁場快速變為負極時,人體電子又會被推回。而這種正負極轉換的頻率高達每秒數千次,令人體內電子處于無所適從的搖擺狀態。長時間置身于這種電磁場環境,體內就會發生“電子浩劫”,最終導致健康問題。

    正確認識電磁污染

    電磁輻射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在自然界一直存在著,人們認識它并人工地產生它只是近百年的事。電磁輻射到了“過量”的程度才有害,而一些不夠客觀、全面的報道令讀者感覺聳人聽聞,誤解頓生。

    第7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都是電腦輻射惹的禍

    對于準媽媽來說,什么最重要?當然是肚子里的孩子最重要啦!可如今是電腦的社會,你很難在整個孕期完全不接觸電腦,家里、單位、商場到處都有電腦、電視等電器產品的存在。只要有這些東西,就會存在電磁輻射,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雖然電腦屏幕的輻射被嚴格限制在比較安全的范圍,但是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電腦顯示器尾段發射的輻射也足可以對胎齡在3個月之內的胎兒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各位準媽媽們。必須要特別注意防護這些輻射!

    孕婦在懷孕期間使用電腦,其下一生聽力障礙的危險將增加84倍,電腦輻射成為導致嬰兒聽力殘疾的頭號危險因素。

    人長期受電磁波輻射污染,容易導致青光眼、失明癥、白血病、乳腺癌等。電腦輻射亦會對胎兒發育產生影響。據臨床觀察估算,約有10%~20%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與母親懷孕期間長時間接觸電腦有關。

    婦產科專家表示,孕婦是受電磁波輻射影響最大的人群之一,經常接觸家用電器和移動電話的孕婦有65%以上曾出現頭暈、疲乏無力、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更嚴重的是,電磁波輻射對胎兒也有相當程度的不良影響。

    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多萬嬰兒中,就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缺陷兒。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計算機、電視機、微波爐、打印機等導致的電磁輻射會對胎兒產生極大的傷害。同時還指明孕婦每周使用20小時以上的計算機,其流產率增加80%,同時也會增加畸形兒出生率。

    據美國的一項報道顯示,一家公司有12名孕婦在顯示屏前工作,在一年內竟有7人流產,1人早產。另一單位有15名孕婦在顯示屏前工作,一年內也有7人流產,3人產下畸形兒,其危害程度均在60%以上。有關專家對每周接近顯示屏20小時的700名孕婦調查,發現20%的孕婦發生自然流產。而對每周接近顯示屏40小時的孕婦調查,表明自然流產發生率更高。美國科學家研究也證實,電腦周圍產生的磁場可致孕婦流產、胎兒畸形和癌癥。顯示器兩側、后部的射線最強,孕婦應盡量避免在該區域活動。

    準媽媽的金鐘罩

    為了保護胎兒幼小的生命,孕婦在計劃懷孕前最好就能盡早穿上防輻射的服裝。

    所謂防輻射服裝,就是采用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將高科技特殊金屬纖維,均勻地混入棉纖維中而織成的服裝面料,具有防電磁波輻射功效。當然這類產品也有性能(輻射屏蔽能力好壞)差別,比如市面上比較知名的金吉第七代防輻射服。它與傳統的防輻射服相比,屏蔽電磁波頻帶更寬,衰減效能更高(99.9%),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其產品質地柔軟、耐洗滌、穿著舒適,價格也很合理,不愧是行業內獨家由政府評定的著名商標。適用人群

    1、孕婦、學生、發電/供電系統、電臺、電視臺、電信、通訊、雷達、導航、證券交易所工作人員,以及常年從事電腦、復印、電子醫療、電子發射/接轉工作的人士。

    2、高頻焊接、津火、熔煉、塑料熱合、食品干燥、超短波理療。

    3、??措娨?,經常使用微波爐、吸塵器、電熱毯、無線電話者。使用說明:這些產品雖可手洗,但洗滌時最好用刷子刷洗,勿強勁揉搓,勿強擰,晾曬時在通風處晾干即可,避免陽光直射。

    小技巧:

    鑒別防電磁輻射服裝三招

    目前市面上各種防輻射服品牌眾多、良莠不齊,究竟哪種才能確確實實地防止電磁輻射呢?其實,防輻射服也不是什么稀罕的高科技。檢測方法簡便易行,具體步驟為:

    首先,你可以使用我們最常用的手機對其進行檢測。用防輻射服裝將手機包裹起來,然后給此手機打電話,如果顯示無法接通。則表明對電磁波信號確實有隔離作用。

    第8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關鍵詞:總線控制系統 抗干擾性能 火電廠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3(a)-0144-01

    隨著分散控制系統、可編程控制系統和總線控制系統在發電廠生產控制中廣泛的應用,發電廠控制技術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是控制系統的抗干擾能力關系到整個系統是否可以有效運行。要想提高控制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一方面必須要生產廠家提高設備的抗干擾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就要求工程設計、安裝施工以及使用維護過程中引起高度重視,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增強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了。

    1 干擾源對系統的影響

    1.1 干擾源概念及分類

    干擾源就是電流或者電壓劇烈變化的時候,由電荷劇烈移動產生的噪聲源。而影響控制系統的干擾源和影響工業控制設備的干擾源是基本一樣的。

    干擾源主要分為差模干擾和共模干擾。差模干擾是由空間電磁場在信號間耦合感應及由不平衡電路轉換共模干擾所形成的電壓作用于信號兩極間,對控制系統產生干擾,它是直接疊加的信號上的,并且直接影響著測量和控制的精度。共模干擾主要是由電網串入、地電位差以及空間電磁輻射在信號線上感應的共態(同方向)電壓迭加所形成,是信號對地的電位差。當采用隔離性能差的配電器供電室并且共模電壓較大時,變送器輸出的信號共模電壓會很高,甚至可能高達130 V及以上。共模電壓也可轉化成差模電壓,主要是通過不對稱的電路,這會直接影響測控的信號,甚至會造成元器件的損壞,而這種干擾可能是直流也可能是交流的。解決這兩種干擾源最有效的辦法是在原來的電路上加上信號隔離器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1.2 控制系統中電磁干擾的主要來源

    控制系統受多種因素的干擾,其中主要受控制系統的電磁干擾主要來源于空間的輻射、系統的外界線、電源、信號線的接入、接地系統的混亂以及系統的內部原因。

    空間輻射的分布是非常復雜的,它主要是由電力網絡、電器設備的暫態過程、雷電、無線電廣播、電視、雷達、高頻感應加熱設備產生的。只有系統在空間輻射的范圍內,它才會受到輻射的影響,它主要是先對控制設備的內部進行影響,然后再對電路感應產生影響;或是先對控制設備通信網絡進行影響,然后再對通信線路進行干擾。

    外界干擾即傳導干擾,這種干擾現象最為嚴重,主要是通過電源盒信號線進行影響,這是由于發電廠是強電場和弱電磁場所密集的地方。

    電源干擾是主要是因為電源引入導致控制系統的故障,由于供電網絡覆蓋了全廠,其影響了電網內部的變化,而控制系統的供電大多是來自電廠的供電網絡的。

    信號線引入的干擾是出傳輸有效信息外,控制系統連接的其他信號傳輸線總會受到外部干擾信號的影響,它的影響途徑主要為:線通過供電的電源對電網進行干擾,干擾之后信號線就會受到空間電磁輻射感應的干擾,這個干擾是十分嚴重的。

    接地可以提高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的有效辦法,接地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控制系統,正確的接地可以抑制電磁干擾和設備干擾的影響,但是錯誤的接地就會導致嚴重的信號干擾,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系統內部的干擾是屬于制造廠對系統進行電磁兼容設計,它是由系統內部元器件及電路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比較復雜,但是應用部門是無法進行改變的,因此不需要過多的進行考慮,但是需要選擇較多應用實績或經過考驗的系統。

    2 工程實施中主要的抗干擾措施

    抗干擾措施必須從開始階段就采取抑制措施,這是為了保證控制系統在電磁干擾中少受或者免受內外電磁的干擾。主要有三種抑制措施:一是抑制干擾源;二是切斷或減少電磁干擾的傳播途徑;三是提高設備配置及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控制系統的抗干擾需要制造單位設計生產出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的控制系統,使用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在工程設計、安裝施工和運行維護中進行全面的考慮并進行綜合設計,這樣才能保證控制系統的兼容性和可靠性,因此,控制系統的抗干擾是一個系統工程。此外還需要考慮系統外部的幾種抑制措施,主要包括:對系統及外引線進行屏蔽來防空間輻射電磁的干擾;對外引線加裝隔離器,特別是原理動力電纜,然后進行分層布置,以防通過外引線引入傳導電磁的干擾;正確設計接地點和接地裝置,完善接地系統。

    3 總線控制系統的應用

    3.1 國華寧海電廠二期簡介

    浙能國華寧海電廠二期2×1000WM機組的燃煤機組(#5機組及#6機組)脫硫工程總線控制系統是使用現場總線技術??偩€的模件卡設備采用德國西門子(SIEMENS)的產品。其中兩臺機組的脫硫公用系統部分掛在#5機組,OLM卡有28塊,DP/PA Link卡有9塊,DP/PA Coupler卡有18塊,Repeater卡有4塊,Terminal卡有36塊,Y-Link卡有15塊。

    3.2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國華寧海電廠的控制系統采用了當今自動化系統中流行的現場總線控制技術,但是在試運行期間卻經常受到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網絡不穩定的困擾。通過對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網絡故障原因分析,提出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在設計中必須保證接地系統的可靠性。國華寧海電廠的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必須盡可能的避免電磁干擾,合理使用現場總線通訊元件提升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主要就可以保證整個總線控制系統的穩定不受干擾的運行。

    但是在電站自動化領域中,現場總線技術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和擴大,所以其穩定性還是有待于時間的考驗的,所以對于采用現場總線電動執行機構,應充分考慮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特征和現場總線電動執行機構的優勢,以此達到應有的效果。

    4 FCS在火電廠的應用前景

    由于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所以它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控制系統。這是過去使用的任何控制系統都無法與之作比較的,但是作為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核心部分—— 總線協議,它已經在火電廠控制系統的通信網絡中成功運行,也為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在火電廠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 結語

    控制系統中的干擾因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因此抗干擾措施必須通過合理的設計才能有效地抑制干擾、抗干擾,對有些干擾情況還需做具體分析,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這樣才能夠使控制系統正常工作。

    參考文獻

    [1] 陸雨晴,馮麗輝.PLC、DCS、FCS在電廠中的應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5(Z1):25-27.

    第9篇:電磁輻射發電范文

    【關鍵詞】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 常見干擾因素 對策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在工業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行已經是毋庸置疑了,但是,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設備干擾問題卻在很大程度上對工業生產和運行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干擾問題輕度會使其控制信號出現誤差,若十分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使得機器在運行控制過程中出現死機等現象,對企業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和損失。因此,在應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要想真正發揮其使用價值,就一定要對其干擾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提高設備運行質量和效率,進而真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 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常見干擾因素分析

    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子啊使用過程中受到干擾,裝置本身內部結構有著一定的因素,但是,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因為其使用環境的特殊性,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其大多會存在一些電磁信號,并且這些信號還存在著不同的頻率,進而也會造成一些干擾,而筆者主要對其較為常見的基線干擾因素進行了以下的分析:

    1.1 靜電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其最為常見的干擾因素之一就屬于靜電干擾,其大多是因為電場在通過電容器或者是分布電容耦合傳輸到相應的設備之中,這樣就會使裝置受到干擾。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其動力線中存在非常大的電流,其線路外部電場強度也會隨之上升,這樣動力線周圍電容也會使裝置受到靜電的干擾。除此之外,自然雷電或者是設備靜電出現接地不良的現象所導致的漏電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裝置受到靜電的干擾。

    1.2 磁場耦合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如果其裝置周圍線路有十分大的電流量經過,這個時候裝置回路耦合就會受到磁場變化的影響,就像是其中的動力線、電動機等部件,這些器件本身交變電磁場強度就十分的高,再加上電磁場周圍的電子線路也會發生感應電流,這樣最終就會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造成不同程度的磁場干擾。所以說,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較為常見的干擾因素還包括了磁場耦合干擾這一因素。

    1.3 漏電耦合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裝置的絕緣器件性能一旦下降就會出現漏電現象,而這種現象的產生就會造成干擾,而這種干擾就將其稱之為漏電耦合干擾,這一干擾因素主要因為工作環境十分惡劣,或者是一些元器件使用時間比較久等,都有可能會出現漏電耦合干擾現象,總的來說,漏電耦合干擾在自動化控制裝置中也屬于較為常見的干擾因素。

    1.4 共阻抗類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其電子線路上的公共阻抗耦合如果在兩個回路電流經過一個公共阻抗的時候發生,這個時候就會致使一個電路經過公共阻抗電壓對兩一個回路電壓造成影響,最終就會出現共阻抗類干擾。一般情況下,共阻抗類干擾因素都會受到干擾電路以及擾電路之間線路的長短以及橫截面所影響,這個時候,若其長度較長而橫截面由十分的窄,這個時候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就十分容易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

    1.5 電磁輻射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如果磁場和電廠兩者之間交互發生變化,就會產生電磁波,這個時候,若其電磁波對裝置所造成的信號干擾就將其稱之為電磁輻射干擾。發生電磁輻射干擾的主要是因為一些無線電設備,就像是移動電話、雷達、電視塔等,當然,也有可能是一些電器設備,就像是發電機、電動機等。

    1.6 電網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子自踴控制裝置的過程中,其在運行過程中的主要動力電源就是由電網所提供的,但是交流電變換過程中會受到用電設備的影響,從而就會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所使用的電網中存在一些干擾信號,進行就會使得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受到干擾。

    2 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常見干擾對策分析

    要想更好地發揮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價值,保證其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就一定要對上述所提到的常見干擾因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盡可能減少上述因素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就能使其應用價值最大程度發揮出來,為此,筆者也主要針對上述所提出的常見干擾因素提出了相應的控制對策,具體如下:

    2.1 靜電干擾控制對策

    針對上述所提到的靜電干擾這一因素,我們知道一旦靜電狀態趨于平衡的時候,其導電體點電位置也就相同,這也是金屬導體獨特的特征,針對這一點,我們在對靜電干擾因素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接地方式來對電纜線進行隔斷,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靜電干擾,在這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對裝置采取屏蔽措施,之后再對屏蔽體進行相應的接地操作,這樣也能避免裝置受到靜電的干擾。

    2.2 磁場耦合干擾控制對策

    在使用電子自動化裝置的過程中,其在運行過程中內部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的磁場,而這些磁場就屬于裝置干擾主要因素,再加上這類磁場耦合對周圍裝置所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可以將其稱之為近場干擾,針對這一現象,在對其進行干擾控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干擾源周圍或者是裝置本身外部進行適當的處理,對其設置高導磁屏蔽無,這樣就能有效地將磁場干擾限定在一定區域,這個時候其干擾源就不能向外輻射,從而就不能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造成干擾。使用這種方式對其干擾進行控制,其主要就是對其干擾源的傳輸路徑進行切斷,這也是磁場耦合干擾控制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如果信號傳輸距離十分的長,這個時候就不能采用這種方法。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如果在工作過程中不想受到磁場耦合干擾,則可以使用雙絞線來替代信號線,這樣雙絞線在受到磁場干擾的時候,其自身所含有的感生電流能夠抵抗干擾源,進而就能有效地對其進行控制。

    2.3 漏電耦合干擾控制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漏電耦合干擾主要是因為裝置的絕緣器件性能下降了,因此,為了避免漏電耦合干擾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造成影響,一定要對裝置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在維護過程中對裝置信號線路以及電路上的雜物進行清理,這樣就能避免裝置在較差的環境中工作。除此之外,在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進行設計生產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一定要確保信號線和裝置之間的存在較大的間隔,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漏電耦合干擾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所造成的影響。

    2.4 共阻抗干擾控制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共阻抗干擾大多是存在電子回路的公共線路中,而其較為常見的干擾就是電源共阻干擾、公共接地共阻干擾,針對這一現象,在對其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大多會對擴充電源功率容限進行擴充,這樣就能降低電源內阻,同時還需要將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分開進行設置,然后將兩者連接到對應的電源輸出端口中,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共阻抗干擾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所造成的影響。除此之外,相關人員還要將地線同電源導線的橫截面進行擴大,同時將線路長度盡可能的縮短,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干擾的效果。

    2.5 電磁輻射類干擾控制對策

    針對電磁輻射類干擾,如果變電磁場頻率較低,電磁輻射度就會比較弱,這個時候其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會比較小,反之,影響則越大,由此可見,高頻電磁場屬于電磁輻射類干擾重要因素。因此,在對其進行控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電阻較低的金屬材料,并且設置相應的屏蔽層,這樣一旦高頻電磁場和屏蔽層發生作用,它們就會共同發生渦流反應,在發生之后,高頻電磁場就會受其影響,進而其輻射程度就會被削弱,最終就能有效地現對電磁輻射類干擾的控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可以選擇對控制裝置采取屏蔽措施,同時也可以對干擾源采取屏蔽措施,但是,具體選擇什么方案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6 電網干擾控制對策

    針對電網干擾這一因素,在對其進行控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壓敏電阻吸收電網電壓中的浪涌過壓,以此來對進行抗干擾,同時也可以將高頻率波抑制調頻干擾成分,這樣也能實現抗干擾這一目的;對于低頻干擾因素,在對其進行控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直流穩壓電路的方式對其進行抗干擾。但是,在使用上述幾種方式的過程中,我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電網所產生的干擾,并不能完全消除。

    3 結語

    綜上所述,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而這些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造成影響,因此,在使用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其采取相應的抗干擾對策,盡可能避免各項干擾因素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所造成的影響,這樣就能確保整個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穩定運行,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價值真正發揮。

    參考文獻

    [1]張東,黃華.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常見干擾因素及抗干擾對策[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30(12):91-93.

    [2]孫延鵬.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常見干擾因素及抗干擾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30(11):91-93.

    [3]遇沖,石亮亮.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常見干擾因素及抗干擾對策[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4,14(21):00208-00208.

    [4]康世斌,{翊.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常見干擾因素及抗干擾對策探討[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02):223-2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videos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成人av免费电影|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