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臨床醫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檢測;無癥狀心肌缺血;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7-8517(2009)24-0142-01
無癥狀心肌缺血又稱無痛性或隱匿性心肌缺血,是冠狀動脈病所致的無心絞痛心肌缺血,DCG檢測顯示SMI造成的心肌損害與心絞痛相同,在有心絞痛的病例中,有SMI時預后更為嚴重。本文對328例冠心病患者進行DCG檢查檢測其臨床意義。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住院及門診患者共328例,經臨床診斷為冠心病(符合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和WHO診斷標準)。男244例,女84例,年齡38歲~80歲,平均年齡59歲,剔除靜息心電圖有左室肥厚、束支傳導阻帶、重度貧血、嚴重電解質紊亂或洋地黃藥物影響的ST段移位者。根據臨床特征分為心絞痛型264例,心肌梗死型48例,(陳舊性心肌梗死32例,心肌梗死恢復期16例)。
1.2 方法 采用世紀今科同步十二導動態心電圖監測儀進行監測。SMI的診斷標準是:1×1×1即ST段自J點后80/MS,開始成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1mm。持續1min以上ST段下降恢復后1min以上再次下降≥1mm為另一次發作,如原有ST段下降在原有基礎上再下降≥1mm。超過1min,同時對照換著生活日志,有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冠脈造影陽性的患者DCG上顯示的一過性心肌缺血不伴癥狀著一般都將被認定為SMI,非特異性ST-T改變不應視為SMI。
2 結果
在24h小時中,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第一高峰期是在晨間07:00-11:00,第二高峰時間是在下午17:00-21:00,在凌晨02:00-06:00時缺血發作最低,此節律變化與心率呈正相關;病人的生活日志表明,白天SMI發作時,一般心率較快,多于運動、站立、吸煙、腦力活動及情緒沖動有關。以06:00~18:00發作頻率最高45.18%。18:00~06:00發作頻率最低11.82%(P
3 討論
無癥狀心肌缺血(SMI),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異常,不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雖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心電活動、左心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謝等異常)。但缺乏胸痛和/或心肌缺血相關的主觀癥狀,是沒有疼痛的急性或慢性的心肌缺血,屬冠心病的一種表現形式,Coho將SMI分為三種類型:I型為完全無痛性心肌缺血;II型為心絞痛患者伴無痛性心肌缺血;III型為心肌梗死后無痛性心肌缺血[2],無癥狀心肌缺血機制為:①缺血程度較輕,范圍小或長期精神緊張對疼痛不敏感,未達到閾值。②疼痛報警系統缺陷或體內β內咖呔基水平增高,使疼痛敏感性降低,也是可能原因[3]。③疼痛傳導的精神通道異常。④與心肌頓抑和冬眠心肌也有關。本組監測結果顯示,328例中發現228例有心肌缺血,其中68例4148陣次占75.51%,為SMI,遠多于癥狀心肌缺血,60歲以上者SMI發生率較高(占總缺血發作的73.11%),無癥狀的冠狀動脈阻塞患者其缺血病變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直至致命的一次發作[4],SMI造成的心肌損害與心絞痛相同,在有心絞痛的病例中有SMI時預后更為嚴重,24小時內SMI持續60min以上者預后更差,SMI與心肌梗塞和心臟猝死發生的高峰時間密切相關,睡眠期間發生的SMI因心肌缺血易誘發心率失常心律失常又可加重心肌缺血,這種因果關系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發生心肌梗死或猝死[5]。本組發現SMI組嚴重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與有癥狀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Lown氏Ⅲ以上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檢出率為46.99%,其中108例嚴重心律失常與心肌缺血發作次數較頻及缺血持續時間較長有關,由于無癥狀,不易引起患者及臨床醫師的重視,DCG檢測有利于發現瞬間變化的各種心律失常,尤其是惡性心律失常,從而使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減少心臟猝死,60歲老人更是高危人群。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廣泛用于臨床,作為判斷冠心病患者有SMI的依據,對可疑冠心病患者是一種簡便、初篩的無創性重要而敏感的診斷方法。
48 h時相的APACHEⅡ評分。結果:患者經治療后淋巴細胞CD4+、CD8+、CD4+/CD8+比值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區域動脈灌注; 連續性血液凈化; 急性重癥胰腺炎;炎癥因子; 免疫功能
doi:10.14033/ki.cfmr.2017.1.006 文I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012-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Ulinastin regional artery perfusion combined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ethod:48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author’s hospital intensive medicine were selected,all were given Ulinastin regional artery perfusion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within 6 hours,at the time of 0,12,24,48 h
during the treatment,got blood specimen,FCM employed to detect CD4+,CD8+,calculating the ratio of CD4+/CD8+; ELISA method to detect IL-1,TNF-a,
and observe in 0, 12, 24 and 48 h phase of APACHE Ⅱ scores.Results:SA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lymphocyte CD4+, CD8+, CD4+/CD8+ rati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 Regional arterial perfusion;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flammation factor; Immun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Second hospitai of Jingmen City,Jingmen 448000,China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臨床常見的危重急癥,起病急驟兇險,可在短時間內導致患者出現臟器功能障礙,危及生命,盡管重癥監護病房器官功能支持治療不斷進步,但死亡率仍然高達20%~30%[1];目前SAP的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近年來,多項基礎研究提示各種炎癥介質、細胞因子、補體等與SAP關系密切;國內外臨床實踐均已證實,區域動脈灌注治療時胰腺組織局部藥物濃度可達靜脈途徑給藥的5倍以上[2],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在SAP早期有助于患者度過全身炎癥反應和器官功能不全期,減少死亡率[3]。本試驗將區域動脈灌注與連續性血液凈化相結合,積極探索SAP早期抑制“白細胞過度激活”和炎癥介癥的“瀑布樣級聯反應”、調節免疫失衡的臨床治療方法,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重癥醫學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區域動脈灌注聯合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的SAP患者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齡(52.06±9.7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2000年制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4],所選患者均常規行CT檢查,從發病至治療未超過24 h。
1.2 方法
1.2.1 對癥治療 所選患者均給予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胰腺外分泌,解痙止痛,抗感染,臟器功能支持,積極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治療。
1.2.2 區域動脈灌注聯合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 區域動脈灌注:在血管介入科X線機監控下采用Seldinger技術(經股動脈穿刺或肱動脈穿刺置管技術),將5FRII導管或cobraЧ馨CT所示病變部位,將導管分別留置在腹腔動脈或脾動脈,固定導管。常規肝素封管,返回ICU后,烏司他丁10萬單位+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4 ml/h微泵持續24 h泵入,連用1周。連續性血液凈化:選取頸靜脈或股靜脈置雙腔管,采用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VVH模式,使用偉力血液凈化-人工肝支持系統,濾器為珠海健帆330型,置換液配方(生理鹽水2000 ml,平衡液500 ml,滅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液500 ml,5%碳酸氫鈉125 ml,置換液電解質濃度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臨時加入),抗凝劑采用普通肝素,監測APTT指標以調節肝素用量。CVVH治療時間為24 h,后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需繼續行CVVH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0、12、24、48 h留取血標本,用于血氣分析、血液生化及凝血功能檢查,測定淋巴細胞CD4+、CD8+水平,測定炎癥因子IL-1、TNF-α水平,同時對患者進行APACHEⅡ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T淋巴細胞亞群及炎癥因子的變化
治療后較治療前淋巴細胞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明顯升高,并于24 h達高峰,IL-1、TNF-a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APACHEⅡ評分變化
治療后患者APACHEⅡ評分較治療前逐漸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SAP的發病機制雖未完全闡明,但其發病與體內各種促炎、抗炎細胞因子失衡有關,細胞因子的“瀑布樣級聯反應”可能是加劇SAP的根本原因[5];T細胞是參與人體細胞免疫的重要的淋巴細胞,CD4+細胞為輔助T淋巴細胞,CD8+細胞則主要介導細胞毒作用,兩者的動態平衡維持著機體的正常免疫應答,CD4+/ CD8+比值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狀態,其比值降低與機體的免疫調節功能受損有關[6]。本試驗發現SAP患者在行區域動脈灌注及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前CD4+、CD8+T細胞及CD4+/CD8+比值明顯降低,IL-1、TNF-α明顯升高,提示SAP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及過度的免疫炎癥反應,因此,早期抑制并及時清除炎性因子,促進促炎、抗炎細胞因子平衡,調節免疫功能,應該在SAP的治療中占有重要作用。
國外學者報道SAP區域動脈灌注給藥時,胰腺內藥物濃度是靜脈給藥的5倍,并且患者體征改善迅速,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均降低[7];烏司他丁為廣譜抑制炎癥反應藥物,可有效改善全身炎癥反應,在膿毒血癥等炎癥疾病中顯示極高療效[8]。近年來連續性血液凈化應用于SAP患者的救治,患者的預后改善明顯[9]。本試驗將烏司他丁區域動脈灌注與連續性血液凈化相結合,治療后淋巴細胞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明顯升高,并于24 h達高峰,IL-1、TNF-α明顯下降,APACHEⅡ評分較治療前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本試驗證實烏司他丁區域動脈灌注聯合連續性血液凈化早期療效顯著,可有效延緩或阻止病情進展,有助于患者度過全身炎癥反應和器官功能不全期,提高SAP搶救的成功率,減少死亡率,因此,筆者認為該療法可早期打斷或中止細胞因子的“瀑布樣級聯反應”,調節機體免疫平衡,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本試驗兩因素均采用血管有創操作,是否會增加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姚紅兵,文明波,黃高,等.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1,27(2):190-191,194.
[2] Ino Y,Arita Y,Akashi T,et al.Continuous regional infusion therapy with gabexate mesilate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41):6382-6387.
[3]陳劍,陶曉根.連續性血液凈化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免疫功能及內環境穩態的影響[J].肝膽外科雜志,2014,22(6):427-430.
[4]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草案[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1,16(11):699-700.
[5] Bhatia M.Inflammatory response on the pancreatic acinar cel injuey[J].Scand J sury,2005,94(2):97-102.
[6]錢禮.我對急性胰腺炎診治的幾點看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5):271-272.
[7]武田和憲,小針雅男,砂村真琴,等.重癥急癥炎の新しぃ治療[J].最新醫學(日本),1992, 47(10):216-218.
[8]張思敏,徐俊,李俊華,等.烏司他丁增強抗生素治療兒童細菌致膿毒血癥療效的機制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2):125-127.
1、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技術、應用心理學等;
2、工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等;
3、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園林、水產養殖學;
4、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技、護理學。
專科類:
研究基因的專業有:
1、生物科學專業,是一門前沿的邊緣學科,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一般大學都設在生命科學院內,與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是兄弟專業。其專業涉及面相當廣,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神經學,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等等。
2、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致力于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基本訓練,有對人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做出分類鑒別的能力。
3、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它綜合工程學、生物學和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各層次上研究人體系統的狀態變化,并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去控制這類變化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科學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一、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踐
(一)課程的基本內容。
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屬于創新性實驗,它以人體主要系統器官的主要疾病為引導,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動物實驗模擬一個重要器官疾病的病理病生過程,從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生化生理的功能改變乃至藥物干預等方面進行實驗研宄。課程包括實驗技術導論、急性實驗動物操作2個基礎性實驗及脊髓損傷、酸堿平衡紊亂、失血性休克及其搶救、血液循環機能障礙、缺氧與呼吸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細菌性腹膜炎、實驗性肝損害致肝功能障礙和腎功能衰竭等9個綜合性實驗丨'課程總學時為78學時,其中包括18學時的課堂講授及60學時實驗,于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開設。
(二)課程的教學形式.
由于課程所有實驗屬于創新性實驗,為了幫助學生對基礎知識歸納整理,課程采用了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上升為理論的教學法。首先,利用20學時的理論教學進行相關多學科知識的復習,給出典型病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查找資料、尋找答案,進行病例討論,強化知識構架。在對典型病例的病理生理過程有了明確的認識后,接下來進行相預后的效果。在實驗結果收集完成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實驗結果討論,使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的基礎醫學知識,深刻的理解疾病發生、發展過程,認識疾病的本質,了解個體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具體學時分配如下:實驗一:實驗技術導論,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二:急性實驗動物操作,實驗3學時;實驗三:脊髓損傷,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6學時;實驗四:糖尿病,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4學時;實驗五:急性細菌性腹膜炎,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8學時;實驗六,失血性休克及其搶救,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7學時;實驗七:缺氧與呼吸功能不全,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6學時;實驗八:酸堿平衡紊亂,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4學時;實驗九:血液循環機能障礙,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8學時;實驗十:實驗性肝損害致肝功能障礙,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8學時;實驗十一:腎功能衰竭,課堂講授2學時,實驗4學時.
(三)課程的教學安排。
課程的9個創新性實驗內容涵蓋基礎醫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學科,由于實驗內容復雜,因此在課程安排方面有著較大的難度,脊髓損傷、糖尿病、急性細菌性腹膜炎等部分實驗造模后需要一段時間后才能觀察實驗結果,因此這些實驗不可能在一個集中的時間段來完成。此外,課程在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等專業的第五學期開設,同期開設的課程還有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課程,而酸堿平衡紊亂、血液循環技能障礙、腎功能衰竭等實驗必須要等到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課程的相關知識學習之后才能開設,否則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
因此,在課程開設之前,教學辦要與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學科溝通,在不影響這些學科承擔其他教學任務及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提下,制定課程的學期課表。課表制定完畢后,各學科及學生辦核查無誤后,正式下發并上報教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踐與體會創建新型實驗課程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手段。寧夏醫科大學近年來開設了一門新型實驗課程一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引導和強化基礎醫學各學科的交叉與綜合,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在本科教學改革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總結并分析了這門新型課程在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及現存問題,并提出了應對措施關基本動物模型的制備觀察病理'病理生理變化及藥物干務處備案。在第一輪開設時病理生理學學科教師承擔“失血性休克及其搶救’實驗時發現,學生急性實驗動物操作普遍較差,經基礎醫學院商議,立即叫停實驗,增加了3學時的“急性實驗動物操作”,從而保障了后續實驗的順利進行。
(四)課程的反饋意見。
在經過第一輪的教學之后,基礎醫學院及時組織參與課程的所有授課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進行總結。同時,經過反復論證,為學生制定了包括20個問題的問卷調查表,下發284份,收回有效問卷283份,經統計分析,93%學生對這門新型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80%學生認為開設課程非常有必要,89%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對于基礎醫學知識的回顧及理解很有幫助,94%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對于科研思維及科研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及學生的主要反饋意見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涉及的大部分實驗均超過既定學時,原定下午6點完成的實驗往往要到8點才能結束,此外,實驗環節中不可預定的突發因素較多,導致教師、學生負擔過重;(2)由于學生尚未開始學習診斷學課程,不了解疾病的癥狀、體征等詞匯含義,教師在授課時難度偏大;(3)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在手術示教時,視野范圍較小,不能顧及全部學生;(4)學生過于關注實驗操作過程,對實驗后的討論環節興趣不大,影響了課程開設的意義。
此外,教學辦追蹤了第一批學習課程的學生進入臨床學習后的表現。臨床醫學院的教師反映,這批學生一進入臨床就顯示出與往屆學生不同的素質和能力,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扎實的基礎知識及技能,使學生在臨床學習中游刃有余。臨床教師對本課程所起到的承前啟后、開拓思維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踐體會
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屬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早期銜接的新型實驗課程,經過第一輪的開展,效果突出,現己形成較成熟的模式,但存在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及學生精力投入過大及教學經費投入過多的現狀,若不改變,可能會使課程不能順利開展下去。
因此,在第一輪教學的基礎上,必須對本課程的實踐過程進行優化。
(一)優化實驗方案。
針對實驗周期過長,要求實驗負責人提出優化實驗的具體方案,縮短實驗時間,部分周期長的實驗步驟以錄像形式替代。
(二)重新拍攝全部實驗過程制作實驗教學電教案例。
根據優化后的實驗方案,重新拍攝包括急性動物操作在內的10個實驗,制作實驗教學電教案例,在中心網站及課程網站上,有利于學生自學及未修課程的其他專業學生學習。
(三)學習課程前的準備。
臨床醫學、麻醉醫學、口腔醫學等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的暑期,必須參加學校開展的早期接觸臨床活動。加深學生對臨床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基礎課程的興趣,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為課程的順利實施奠定前期基礎。此外,邀請己參加過該課程的學生代表給即將學習該課程的學生進行講座,了解該課程的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
【考研時間】
重慶考研時間2019具體時間安排在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4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條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條 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體育、應用心理、文物與博物館、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公共衛生、護理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會計、圖書情報、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審計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兩個單元考試科目,即外國語、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滿分分別為100分、200分。
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第三單元業務課一設置經濟類綜合能力考試科目,供試點學校選考,滿分為150分。
第三十四條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全國統考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俄語、日語、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全國聯考科目為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法碩聯考綜合(法學)。其中,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試題由招生單位自主選擇使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既可選用統一命題的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單位自主命題。
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初試業務課科目由招生單位按一級學科自主命題。
第三十五條 招生單位必須按教育部的有關規定確定考試科目并使用相關試題。
第三十六條 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12月22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 外國語
12月23日上午 業務課一
12月23日下午 業務課二
12月24日 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建筑設計等特殊科目考試時間最長不超過6小時。詳細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有關要求等由考點和招生單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 初試的組織工作和考務工作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及各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 單獨考試須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考點組織進行。
第三十九條 因試卷錯寄、漏寄、郵遞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無法正常考試的考生可參加補考。
補考程序為:招生單位將初步審查同意補考的考生姓名、報考單位、補考科目及補考原因一一寫明,報所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審核批準后,自行安排或協商有關考點在規定時間內組織補考。
各補考科目均由招生單位命題。補考試題的形式和難易程度應與原試題相一致。
補考一般安排在考試結束后1個月內進行,具體時間由相關招生單位確定。
推薦: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
【導語】
考研時間
2018年考研初試時間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5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條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條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體育、應用心理、文物與博物館、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公共衛生、護理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會計、圖書情報、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審計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兩個單元考試科目,即外國語、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滿分分別為100分、200分。
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第三單元業務課一設置經濟類綜合能力考試科目,供試點學校選考,滿分為150分。
第三十四條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全國統考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俄語、日語、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全國聯考科目為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法碩聯考綜合(法學)。其中,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試題由招生單位自主選擇使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既可選用統一命題的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單位自主命題。
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初試業務課科目由招生單位按一級學科自主命題。
第三十五條招生單位必須按教育部的有關規定確定考試科目并使用相關試題。
第三十六條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國語
12月24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4日下午業務課二
12月25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建筑設計等特殊科目考試時間最長不超過6小時。詳細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有關要求等由考點和招生單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初試的組織工作和考務工作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及各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單獨考試須由招生單位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考點組織進行。
第三十九條因試卷錯寄、漏寄、郵遞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無法正常考試的考生可參加補考。
補考程序為:招生單位將初步審查同意補考的考生姓名、報考單位、補考科目及補考原因一一寫明,報所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審核批準后,自行安排或協商有關考點在規定時間內組織補考。
各補考科目均由招生單位命題。補考試題的形式和難易程度應與原試題相一致。
補考一般安排在考試結束后1個月內進行,具體時間由相關招生單位確定。
相關公告:
【導語】
考研時間
2018年考研初試時間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5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條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條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體育、應用心理、文物與博物館、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公共衛生、護理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會計、圖書情報、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審計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兩個單元考試科目,即外國語、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滿分分別為100分、200分。
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第三單元業務課一設置經濟類綜合能力考試科目,供試點學校選考,滿分為150分。
第三十四條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全國統考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俄語、日語、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全國聯考科目為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法碩聯考綜合(法學)。其中,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試題由招生單位自主選擇使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既可選用統一命題的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單位自主命題。
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初試業務課科目由招生單位按一級學科自主命題。
第三十五條招生單位必須按教育部的有關規定確定考試科目并使用相關試題。
第三十六條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國語
12月24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4日下午業務課二
12月25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建筑設計等特殊科目考試時間最長不超過6小時。詳細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有關要求等由考點和招生單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初試的組織工作和考務工作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及各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單獨考試須由招生單位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考點組織進行。
第三十九條因試卷錯寄、漏寄、郵遞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無法正常考試的考生可參加補考。
補考程序為:招生單位將初步審查同意補考的考生姓名、報考單位、補考科目及補考原因一一寫明,報所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審核批準后,自行安排或協商有關考點在規定時間內組織補考。
各補考科目均由招生單位命題。補考試題的形式和難易程度應與原試題相一致。
補考一般安排在考試結束后1個月內進行,具體時間由相關招生單位確定。
相關公告:
【導語】
考研時間
2018年考研初試時間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5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條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條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體育、應用心理、文物與博物館、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公共衛生、護理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會計、圖書情報、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審計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設置兩個單元考試科目,即外國語、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滿分分別為100分、200分。
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等專業學位碩士初試第三單元業務課一設置經濟類綜合能力考試科目,供試點學校選考,滿分為150分。
第三十四條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全國統考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俄語、日語、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全國聯考科目為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法碩聯考綜合(法學)。其中,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數學(農)、化學(農)、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試題由招生單位自主選擇使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既可選用統一命題的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單位自主命題。
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初試業務課科目由招生單位按一級學科自主命題。
第三十五條招生單位必須按教育部的有關規定確定考試科目并使用相關試題。
第三十六條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國語
12月24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4日下午業務課二
12月25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建筑設計等特殊科目考試時間最長不超過6小時。詳細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有關要求等由考點和招生單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初試的組織工作和考務工作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及各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單獨考試須由招生單位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考點組織進行。
第三十九條因試卷錯寄、漏寄、郵遞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無法正常考試的考生可參加補考。
補考程序為:招生單位將初步審查同意補考的考生姓名、報考單位、補考科目及補考原因一一寫明,報所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審核批準后,自行安排或協商有關考點在規定時間內組織補考。
各補考科目均由招生單位命題。補考試題的形式和難易程度應與原試題相一致。
補考一般安排在考試結束后1個月內進行,具體時間由相關招生單位確定。
相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