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古典音樂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音樂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音樂的特征

    第1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一.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廣義上就是已經進行長時間傳承和傳播具有持久價值的音樂藝術形式,其主要是相對通俗音樂和輕音樂提出的。一般情況下對古典音樂的內涵進行解讀,發現其是一種高度關注音樂藝術價值取向和人生意義的音樂形式。在古典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其更追求音樂藝術的語言表現形式、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音樂技巧方面的創新,在具體音樂藝術的呈現形態方面具有復雜性和技術性的特征,不僅要求聽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可以形成對音樂藝術的良好感知,還希望聽眾能夠具備敏銳的感受能力,能在欣賞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審美經驗。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由于一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藝術教育,造成大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欣賞古典音樂時也難以感受到其藝術美感,因此對古典音樂的接受度偏低,甚至部分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學習存在抵觸心理。所以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古典音樂藝術的發展需求開展古典音樂藝術教學,有效促進大學生古典音樂藝術的接受程度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大學生對古典音樂藝術的接受現狀

    針對我國當代大學生對古典音樂藝術的接受情況進行了適當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接受古典音樂藝術的程度存在普遍偏低的問題,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產生了相應的不良影響。結合相關調查數據看大學生對古典音樂藝術的接受現狀,發現集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大學生接受古典音樂的程度不平衡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不同專業的高校大學生對古典音樂藝術的接受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文科學生一般接受程度偏高,理科生對古典音樂藝術的認同感則有所不足[1]。主要原因是學生在欣賞古典音樂時無法理解古典音樂,也不能產生良好的藝術審美感受,造成學生的欣賞體驗感嚴重不足,打消了學生學習和接受古典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二)大學生接受古典音樂的主動性不足

    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喜歡古典音樂并愿意接受古典音樂,就會自覺搜集一些古典音樂加以欣賞,并有意識的從多渠道獲取相關音樂素材,盡量創造更多學習古典音樂的機會。但是由于大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同感偏低,對古典音樂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大學生一般不會主動獲取古典音樂方面的知識和素材,學習古典音樂的過程中出現了被動學習和被動接受的情況,會影響古典音樂接受效果。

    (三)大學生接受古典音樂的目的不夠明確

    科學合理的設置學習目標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關鍵,但是綜合分析當前大學生學習和接受古典音樂的情況,發現存在的明顯問題是教師沒有為學生設置明確的目標,學生學習和接受古典音樂的目的不夠明確,甚至部分學生學習古典音樂主要是為了附庸風雅、隨波逐流,亦或是為了完成學業,學習古典音樂的目標引導性嚴重不足,會制約大學生學習古典音樂過程中對古典音樂藝術的認同感,不利于大學生對古典音樂接受程度的逐步提升[2]。

    三.有效提高大學生對古典音樂接受程度的建議

    在明確分析當前我國大學生古典音樂接受現狀的情況下,為了能夠促進古典音樂教育作用的發揮,奠定大學生培養工作的基礎,新時期在指導大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指導,改善大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情況,使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古典音樂方面的知識,為古典音樂教育的落實和大學生廣泛接受古典音樂創造良好的條件。具體分析,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要想循序漸進的提高大學生對古典音樂的接受程度,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系統的解讀。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

    從當前大學生古典音樂接受情況的調查研究能夠看出,目前大學生不喜歡古典音樂主要是由于大學生無法對古典音樂藝術形成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學生表示他們“聽不懂”古典音樂,也難以感受到古典音樂的藝術美感[3]。針對這一情況,部分教育研究人員提出古典音樂教學應該轉變傳統教育中存在的文學化和美術畫的傾向,避免使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古典音樂的內容。換言之,音樂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對古典音樂的理解不能將使用語言文字表述音樂作為標準,而是應該認識到音樂藝術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在教育實踐中要求學生“聽懂”古典音樂并使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的做法是錯誤的。所以,在高校教師指導大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在欣賞音樂時能夠體悟和感受到古典音樂旋律的形式美,在高低起伏的音樂中獲得情感共鳴,進而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體驗感。如此,學生在欣賞古典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古典音樂的藝術美感,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同感必然會明顯的增強,其接受古典音樂的程度也會有所提升。

    (二)開設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

    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是提升學生文化藝術接受能力的重要課程,高校針對學生古典音樂接受程度偏低的情況,應該有針對性的開設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對學生實施相應的公共藝術教育指導,并為學生提供參與藝術選修課程的機會,有效對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加以強化。在開設專門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后,為了保障課程教學作用的系統發揮,還應該注意加強對課程的管理,從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到課程考核評價,都應該按照人才培養工作的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并且?e極選擇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音樂教師對學生實施古典音樂教育,增強古典音樂教育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基于公共藝術教育相關課程的學習主動參與到古典音樂課程的學習方面,增強對古典音樂的接受程度,為學生音樂藝術修養的培養奠定基礎[4]。

    (三)積極組件豐富多彩的學生藝術社團

    在學生藝術社團中宣傳古典音樂并組織學生加強對古典音樂的學習和接受也是提高學生接受程度的重要方法。在高校針對本校學生開展音樂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古典音樂接受需求適當的開設管弦樂團、合唱樂團等,并將古典音樂藝術作為核心組織學生參與排練和演出活動,借助古典音樂藝術活動對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加以豐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5]。同時,在藝術社團中,結合教師的指導也可以有意識的讓社團中的學生加強對古典音樂的學習和了解,并適當的組織學生結合現代音樂藝術理念對古典音樂進行合理的應用,創編新的音樂藝術形式。如此,高校大學生就能夠形成對古典音樂文化的深入認識和理解,拉近學生與古典音樂藝術的距離,增強學生自主接受和自主學習古典音樂方面知識的意識。

    (四)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第2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古典音樂;當代影視;當代古典音樂藝術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113-01

    每一部成功的電視劇作品必定會有讓人深刻,無法忘卻的人物和場景。這些人物和場景的刻畫除依靠人物性格特征的體現和場景布置的效果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和所刻畫的人物及場景相適宜的音樂。選擇的這個音樂必須與人物的性格特征相符合,與所描繪的場景相適應。這就是所謂的主題音樂。最初,這些音樂都只是根據電視劇內容或是人物特點而量身定做。

    第五號匈牙利舞曲放入劇中做背景音樂經過了量身的改編。比起原曲更加合適該影視作品。

    一、旋律

    在第一句的第五小節后半拍處,原曲的七音沒有升高,而改編后的旋律將七音升高半音,比起原曲更顯神秘。與第一場面畫面配合,讓觀眾初見就喜歡,就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同樣也是第一句,在第六小節最后四分之一拍與第七小節處,將原本是下行的音符,改寫成了上行進行。這樣,使之前原曲樂句的結束部分消失,沒有那種結束感,音樂將按照改編者的思路繼續進行,繼續奔跑,從而更好的配合劇情的發展需要。第二句的改編比第一句的大。第二句一進入,除了第一個音相同以外,其他的均作了較大改動。雖只是在相同音上作了節奏的放寬,但整個打亂了原曲的布局,在聽覺上與改編之前截然不同。同樣也是為了與影片相結合,更符合影片劇情的發展需要。

    第五號匈牙利舞曲在韓劇《My girl》中是以電視劇主題曲《Happy Happy》的前奏出現的。既然是前奏,就應該為引入主題音樂旋律做鋪墊,而不是搶奪最高點。原曲中第二句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一個純八度的進行,中間加入了主和弦的和弦音做過渡,純八度跳進給人的感覺是空曠,純凈。加入了過渡音之后,這個跳進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整段中的最。可作為電視劇主題曲的前奏部分,它的作用除描繪當時畫面之外,還必須自然的引入主題曲的主題旋律,不應該在前奏部分就上升到全曲的最。所以,作者在第二句這個處,作了如下修整:

    將第二句第一小節后半拍的兩個十六分音符分別拆開,第一個音即主音,占時值半拍;第二個音三級音成為第二小節的第一個音,時值占一拍半;而原曲中最高點的五級音成了輔助音性質,位于第二小節后半拍,時值為半拍;第三小節為四級音,時值同樣也是一拍半;后半拍為二級音,作過渡音,最后停在三級音上。以上是影片主題曲作曲者對于前半句的修改。后半句,采用原曲,而不作修改。這樣將第二句的前半部分做以上修改,改變的作曲者將音樂拉寬,延遲進入,最高音被用作輔助音來協助音樂的進行。從聽覺角度上來說,這種變化能讓觀眾有意猶未盡之感,本來該來的,卻遲遲未到,猶如古詩詞《琵琶行》中,詩句“猶抱琵琶半遮面”所描寫的境地,讓人期待。這一點也能看出作為該曲為劇中女主人公主題音樂,它表達了女性內心里的一種溫柔。

    二、速度

    這一段音樂在影片《My girl》中的運用,都是一些奔跑的場面。影片一開始,便以此音樂進入。剛開始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隨后就是女主人公周幼林往機場狂奔。音樂與劇中場景及人物切合的相當到位。在這里,音樂速度比原曲快了很多,這同樣是為了與周幼林奔跑的畫面一致,讓音樂也有了生動的畫面感。觀眾就會期待,女主人公為何在奔跑,跑去哪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就會關注接下來的劇情。

    當代,如不是專業音樂的學習者,就很難接觸到古典的音樂。于是人們開始探究古典音樂與現代藝術的結合,開始瘋狂的將古典音樂植入現代藝術中。如今的動漫影視行業中,已經大量的運用了許多古典的音樂元素。有的直接選用主要主題,有的運用各種變奏手法,還有的將古典音樂與現代流行歌曲相互穿插,讓音樂更加切合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能接觸到古典音樂的人逐漸多了,人們也就開始很自然的接受并且將其流傳開來。

    在當代古典音樂藝術的運用,不僅僅停留在為電視劇做背景音樂,它也在各大游戲動漫中有著較廣泛的市場。這是一種音樂,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文化。是我們精神生活所必須的元素。就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樣,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也起到了相應的反作用。這是一種文化上層建筑,它必然對經濟基礎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探究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的結合,更好的掌握兩者的切合點,也就能高質量的引導與指導當代音樂藝術的發展,使當代音樂影視,動漫游戲也能沾惹點高雅的古典音樂氣息。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就是能使現代影視音樂,動漫游戲音樂能在最大的范圍內,獲得大眾的認可和喜愛,從而霸占一塊有感染力的商業市場,取得最高的商業價值。

    第3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跨界音樂  融合  價值觀

            跨界音樂也稱混合音樂,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音樂風格交融在一起的音樂形式。它的誕生為不同的音樂形態、不同的音樂風格的結合創造了條件,也為大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跨界音樂的含義可分為兩層:廣義上泛指任何幾種音樂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樂,狹義上則單純指古典音樂與通俗音樂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樂,它是跨界音樂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形式。跨界音樂的歷史時間不長,但是它符合社會多元文化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審美需求的多樣化的要求,深受大眾的關注和喜愛,在世界樂壇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

            1 跨界音樂的起源和定義

            跨界音樂的產生比較晚,大約起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現于美國。它的產生與音樂排行榜有關,一張新唱片登榜在不同類別的音樂排行榜上即被認為是某種意義上的音樂形式的交叉,成為跨辦音樂的原始模型。伴隨著這種發展趨勢,出現了許多跨界音樂人,如古典辣妹組合、神秘園組合、莎拉.布萊曼、馬友友、陳美等等。上世紀90年代,跨界音樂在中國逐漸興起,女子十二樂坊的二胡演繹、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樂伴奏在中國傳統戲劇中的使用等等正成為一種新銳時尚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跨界音樂在中國的藝術領域獲得了更新的詮釋。

            音樂和音樂家的跨界現象發展到今天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如何給跨界音樂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根據查看的相關資料以及所聽到的跨界音樂,筆者總結為在廣義上是指不種類、不同形態、不同風格的音樂相融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狹義上是指古典音樂元素與流行音樂元素的相互交織、結合的藝術形態。“通俗地說就是將不同領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據需要改編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由多種音樂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和歡迎”。[1]

            2 跨界音樂的特點

            (1)跨界方式具有廣泛性性和多樣性。常見的有移植、改編、引用等。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就是在古今中外、東西南北、雅俗文野、激進保守和樂內樂外之間的縱橫馳騁、自由跨越。如中國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為藍本,用西洋的室內樂的編制來呈現的《漁歌》。

            (2)跨界音樂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樂修養。跨界音樂人大都畢業于專業的音樂學院或受到過名師指點,這是由跨界音樂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跨界音樂脫胎于古典音樂,跨界音樂人必須有堅實的古典音樂基礎,才能駕馭這些作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創新。

            (3)跨界音樂是一種嫁接,更是一種發展。[2] 跨界音樂由多種音樂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繼承了母本的優點,是一種突破和創新。我們在以看到跨界音樂以打破傳統、運用時尚元素和現代技術、融合多態風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層次的聽眾,形成了新的音樂演繹手法和演出方式組合。

            3 跨界音樂的分類

            (1)用古典音樂的演唱方式表現流行音樂。如“華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專輯《情釋》通過翻唱王菲的《紅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讓古典音樂走近聽眾、走向市場作出了積極嘗試。

            (2)用流行音樂的方式演繹古典音樂。

    以古典的弦樂四重奏組合“古典辣妹”為代表,“用流行音樂的形式和現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樂的界限,將古典音樂的精粹與世界各地的聲音和節奏互相結合,實現音樂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數人涉足的古典音樂展現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交織融合。英俊瀟灑、實力唱將il divo(美聲男伶)為大家充分展示了這一跨辦界音樂類型。他們的音樂把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樂界可謂是獨樹一幟。

            (4)民族與古典相整合的中國特色的跨界音樂。在這一跨界音樂形式中,譚盾的《地圖》極具代表性。他將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樂與現場交響樂融為一體,為我們呈現了一場傳統與現代、時間與空間連接在一起的跨界音樂盛宴。

            4跨界音樂產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跨界音樂能夠長期存在并迅速發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跨界音樂的產生和發展符合欣賞者價值觀和審美需求。人們傳統的價值觀認為,古典音樂等于高雅藝術,是上層社會的欣賞特權,欣賞古典音樂意味著高雅的品味和高貴的身份和地位。跨界音樂則化解了人們想顯示自身的高雅品味卻又缺乏對古典音樂的理解之間的矛盾,跨界音樂通俗易懂的特征使受眾不同程度地產生“藝術修養較高”的自我認定,體現了受眾的價值觀。另外,接受群體審美需求的多樣化導致了流行音樂創作風格的多樣化,而吸收古典音樂元素則為多元化的音樂創作提供了豐厚了創作母體,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從波切利與莎拉.布萊曼在中國演出獲得的巨大成功右以看出,多元文化更加受到現代社會人們的喜愛。跨界音樂藝術正是滿足了觀眾對古典、民族與現代等多重文化因素的需求,才受到人們廣泛的歡迎和贊譽。同時,對青少年來說,欣賞跨界音樂也是一種時尚,正如何曉兵教授所說:“流行音樂的低齡消費群體真正想購買的,并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音樂,而是以某種熱門音樂為載體的時尚生活方式”。[3]

            其次,跨界音樂的內涵在于融合和創新。在各種音樂元素通過自我調節融合在一起的基礎上,結合創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與超越,從而使其表現力更加豐富,更具廣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樂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是跨界音樂長久發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樂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樂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種類型的音樂都要豐富,它應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大的發展潛力。無論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風格或是古典與流行、嚴肅與通俗的音樂都能為跨界所用,并賦予原形式以新形象,從而更加鮮活、更具有時代感、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第四,經濟發展、商業利益是跨界音樂發展的又一驅動。企業的營銷宣傳、演藝公司的商業演出往往會選擇社會上正在流行或已經出現流行趨勢的音樂形式,這無疑使跨界音樂成為被選擇的對象并被進一步推動發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樂人也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嘗試對古典音樂的改編,以達到名利雙收的目的。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廣受歡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樂延續和重構的載體。

            5跨界音樂未來發展的展望

    第4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古典主義;浪漫主義;音樂;特征

    在西方音樂史中,古典主義樂派與浪漫主義樂派在整個音樂發展進程中,占據著醒目而重要的位置。縱觀起來,二者有襲成的一面,但同時因為所處時代的不同,各自又具有著不同的音樂風格特征。

    古典主義時期

    西方音樂史學家通常將巴赫到早期的貝多芬的音樂稱為“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包含著優秀的、第一流的、標準的、經典的詞意[1]。古典音樂時期或稱音樂的古典主義(Classi cism,亦譯:古典風格、古典崇拜),通常指由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共同在維也納形成的“古典樂派”的風格,其代表性作品對當代或后代的音樂家都具有經典的意義。

    十八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啟蒙主義思想的傳播和法國大革命的巨大沖擊下。歐洲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新舊社會的交替過程中,西方音樂呈現出復雜的面貌。此時,音樂藝術的欣賞者不在局限于上層社會,新崛起的中產階級紛紛涌向劇場和音樂廳,提出了新的文化需求。因此,先前的音樂風格不再能取悅人們的耳朵,巴洛克音樂的風格逐漸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先是莊嚴宏偉的巴洛克音樂風格變為華麗纖巧的洛可可風格,然后是單一表情的巴洛克意識變為變化多端的動情風格,這些變化都為古典音樂的誕生準備了條件。

    十八世紀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歐洲的一個音樂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樂的發祥地。當海頓還在童年時期時,維也納的先輩作曲家們就已經寫了不少初具規模的交響曲和協奏曲,可以說他們都是近代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的辛勤哺育者,在音樂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但這些主調音樂體制的奏鳴交響套曲,只有到了海頓、摸扎特和貝多芬手里才臻于成熟。他們一方面接受了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汲取了各國先輩作曲家的創作經驗,寫出了形式嚴謹、內容深刻,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的各種器樂和聲樂作品,成為后世音樂的典范。

    古典主義崇尚理性,講究感情約束及和諧均衡。作為一個歷史時期,古典主義樂派的音樂特征有:1、使大、小調體系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對于大、小調范圍內主和弦、下屬和弦及屬和弦的功能性和聲使用的手法相當豐富而又有變化。2、主調織體占據重要位置,從而旋律成了最重要的織體成分,低音及和聲僅起伴奏作用。此時,創作樂思基本上是主調和聲思維,應用功能和聲的原則,有時又廣泛地運用高度發展的復調對位技巧,將兩種技法結合起來。3、旋律結構不同于巴洛克時期的流動狀態,常常是方整的;節奏形成了周期性結構。由于受德奧民間音樂與民歌的影響,常使用八小節、十六小節的樂句或樂段的對稱性的旋律與節奏結構,使樂曲的旋律與節奏具有清晰的對稱性、周期性,表現出古典音樂風格均衡,穩定的特點。4、主題擅于動機式發展,力度有了漸強、漸弱的細致安排。[2]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古典主義樂派的作品不同于古典主義的文學和繪畫,他們傾向于重感情的“狂飆運動”精神,而不是理智地拘束于形式的規范化,將音樂表現冷漠化。他們具有理性和邏輯思維特征的龐大的音樂構思,各種音樂主題動機發展手法的創立,嚴謹而靈活的形式結構的運用,都是為了深刻的表現豐富而多樣的感情內容。他們以爐火純青的技法、自然流露的感情、崇高深邃的哲理性思想、嚴謹而完美的形式結構,體現出具有經典意義的古典音樂風格,這是無庸贅述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品,通過大量的樂譜印刷和復制,各種音樂會演出的廣泛傳播,在西方各國和東方一些國家,形成一種傳統而延續至今。

    浪漫主義時期

    浪漫主義(Romanticism)一詞,源于拉丁文Romance,指用拉丁語系中羅曼語(Roman)寫的中世紀一種稱為“傳奇”的民間文學體裁。作為藝術流派,浪漫派(Romantic)是英國于1659年開始最早出現的一個名詞,十七世紀末運用于法國、德國。十八世紀,它通常作為“野性的”(Wild)或“幻想的”(fanciful)的同義詞普遍使用[3]。十九世紀初,它的派生詞(Romanticism)浪漫主義出現,才專指藝術與思想的一種潮流。浪漫主義是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時期的一種文藝思潮,它的特征是追求個性解放、強調抒發個人感情,反對拘泥于形式,憑理智進行文藝創作。音樂上的浪漫主義運動稍晚于文學,浪漫樂派音樂強調個人的自我表現,是一種個性化、理想化、富于詩意的感情重于理智的音樂。歐洲的浪漫樂派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820―1850),代表人物有韋伯、舒伯特、伯遼茲、門德爾松、舒曼、和肖邦;中期(1850―1890),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等人。在這需要指出的是,中期的浪漫樂派比早期的更加熱衷于表現個人的主觀情緒,興趣也轉向交響音樂和歌劇等大型體裁;晚期(1890―1910),這一派作曲家主要是德國人和奧地利人。代表人物有沃爾夫、等[4]。

    浪漫主義樂派的音樂風格對古典主義來說,有革新的一面,也有承襲的一面,它的音樂特征主要是:1、以調性音樂為主,由于半音和聲及遠關系轉調的頻繁運用,已有調含混之感。2、和聲是重要的表現手段,在功能和聲的基礎上加強了色彩變化。3、在音樂旋律的創作上強調其抒情性,樂句結構的伸縮性很大。4、配器手法迅速發展,作曲家門探索各種樂器組合的可能性,力圖取得繪聲繪色的效果。[5]

    同浪漫主義詩歌、繪畫一樣,浪漫樂派音樂側重于感情,理性屬于次要地位;側重于作曲家主觀的生活體驗,內在心靈世界的描繪,強調個性與個人情感的表現,以自傳式的寫法和自我為中心的感受占據主導地位,追求富于幻想的、鮮明的音樂色彩。他們喜歡傳奇性、虛構性的題材和音樂形象來體現作曲家的藝術理想和生活愿望。大自然的景色和魅力,是他們經常獲得靈感的源泉之一,帶給他們豐富的藝術想象。觸景抒情或借鏡抒情,是他們的創作特點;在作品中重視和反映民族的特點,強調在民間藝術中尋取創作素材。

    總之,做為西方音樂史中兩支重要的樂派,他們都表現出各自的音樂特征,浪漫主義樂派音樂是古典主義樂派的繼承,但又有它全新的一面。

    注釋:

    [1].[3]黃騰鵬.西方音樂史[M].甘肅 敦煌文藝出版社.1994,5

    [2]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3,10

    第5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分形技術;分形維數;音樂自動分類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06

    Music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Fractal Dimension

    SUN Bowen1, ZHANG Yanpeng2, ZHAO Zhenguo3, Gao Chao3, MENG Fanbo4

    【Abstract】 Music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is one domain of study in modern search technology, and also the problems urgently to be solved in music visu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fractal nature of the music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This article which researches into music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fractal point, proposes a new methodology of music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ractal dimension: Determine the indicator of the scope of music classification from calculating and compar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different music styles, then do music classification with this indicator. In this article, it is proved by experiments that this method is efficient, simple to use and with high accuracy.

    【Key words】Fractal technology; Fractal Dimension; Music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0 引 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式各樣的信息急速的增長,人們也時時刻刻的能接觸到大量多媒體形式的內容,如圖像、音頻、視頻等。但是隨著數據量的快速增長,如何自動對這類內容進行快速管理就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對身邊大量的音樂信息,人們需要快速高效的方法對它們進行分類和管理,以便更好的應用在音樂推薦、KTV點唱及在線選歌等諸多領域中。

    伴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火熱發展,許多其它領域的方法被應用到音樂分類領域之中。然而,由于音樂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基本上所有的方法與大規模的實際應用都還有不小的距離。目前絕大多數音頻分類算法集中在兩方面――音頻的特征提取以及根據音頻特征進行分類。現有的音頻特征算法有:短時過零率、時域的短時能量、譜質心分析、頻域帶寬等,還有基于聽覺感受的MFCC(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梅爾倒頻譜系數等。另一方面,分類算法可利用模式識別和模式分類中已知算法,如CMM(Gaussian mixture model)高斯混合模型[1]、NN(Neural Network)神經網絡、HMM(Hidden Markov Model)隱馬爾可夫模型[2-6]等。

    本文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即分形的角度對音樂的自動分類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分形維數的音樂自動分類方法:通過對不同風格音樂的分形維數的計算與比較,確定音樂分類的范圍指標,然后利用此指標作為依據對音樂進行自動分類。實驗證明此方法使用簡單,并具有較高的分類精度。

    1 音樂與分形

    古典音樂最低,嘻哈音樂最高。且本方法對于鄉村音樂的區分度準確率最高,嘻哈音樂次之,古典音樂最低。

    在古典音樂的測試中,絕大部分分類錯誤的音樂都分類在了鄉村音樂中,只有少部分音樂分在了嘻哈音樂中。同樣的在嘻哈音樂的測試中絕大部分分類錯誤的音樂都分類在了鄉村音樂中,只有極少部分音樂分在了古典音樂中。再綜合三類音樂的分形維數遞增,這就可以說明此三種音樂的分類想要跨越中間音樂類型不是很容易。

    本方法對三種音樂類型的分類結果準確率較高,且本身方法簡便,實現程序運算速度快,可以實現音樂的快速自動分類。

    4 結論

    本文提出利用音樂的分形維數作為音樂的特征進行音樂分類的方法,并著重將整首音樂進行統一處理的研究思路,其優勢在于只用一維特征就能區分音樂的不同類型,即分形刻畫了音樂的內在特征――部分與整體的相似性。該方法具有應用簡單、分類準確度高、速度快等優點。然而,該方法對音樂的分類還存在不足,如分類不夠精細,部分音樂的維數很接近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對除振幅外的其他音樂特征進行進一步研究,再適當結合其他分類方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維向量來進行音樂或音頻的分類,以便提高音樂分類的精細程度,達到更好的分類效果。

    參考文獻

    [1] 肖健華.智能模式識別方法[M].北京: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盧堅,松,孫正興.語音/音樂自動分類中的特征分析.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3,14(3):233-237.

    [3] Bailiang , Laosongyang, Chenjianyun, Wulingda. Feature Analysis and Extraction for Audio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A].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C],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 2005,1:767-772.

    [4] J.Ajmera, I.A.Mccowan, H.Bourlard. Robust HMMBased Speech/Music Segmentation. IEEE Proc.ICASSP[C], Orlando, USA.2002,5:297~300.

    [5] L.R.Rabiner.A Tutorial on Hidden Markov Models and Selected Application in Speech Recognition[A]. Proc.Of IEEE,Iss.2[C],1989,77:257-286.

    [6] 莊越挺,毛煒,吳飛.基于隱馬爾科夫鏈的廣播新聞分割分類[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2,9(9):1057-1063.

    [7] Voss R.F,Clarke J. 1/f noise in music and speech[J]. Nature,1975,258:317-318.

    [8] Voss R.F, Clarke J. ”1/f noise” in Music: Music from 1/ f Noise[J]. J. Acoust. Soc. Am. 1987,63(1):258-263.

    [9] Traina C , Jr Traina A. Fast features selection using fractal dimension[A]. Proc of XV Brazilian Database Symposium on Database[C]. Berlin,2000:158-171.

    第6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多樣化 美 音樂教育 藝術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是人類藝術的優秀結晶,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韻律與人類情感互相發酵,產生了蔚為大觀的音樂形態。或莊嚴,或悠揚,或舒緩,每一種音樂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就像我們漫步于林間空地,鳥語花香、清風拂面、光影迷離,大自然奉獻給我們多層次的感官享受。美國的音樂理論家艾倫?科普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音樂、美術、體育等等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其基本目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欣賞。

    朱踐耳先生主張音樂家必須具備四副耳朵:即聽古典音樂的耳朵、聽民族民間音樂的耳朵、聽現代音樂的耳朵、聽流行音樂的耳朵。欣賞首先是鑒別,認識到這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把握其規律,才能在更高層次上體驗到美的愉悅。筆者認為,朱先生的這一觀點,在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同樣適用。

    一、切實把握學生心理需求,有的放矢,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針對性

    悠悠歷史幾千年,無論朝代更迭,不論是繁榮還是衰落,音樂總和人們相伴。就像詩歌最早產生于勞動號子,音樂大抵也是如此。總體而言,音樂按照其特性,大致可分為: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現代音樂和流行音樂。

    一線的音樂教師都知道,學生普遍喜歡流行音樂,因為它親切、自然,即時再現當下的生活,形式輕松活潑,受廣大學生的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但相對于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往往顯得速成化、快餐化,不利于學生審美觀的形成。在音樂欣賞課中引入多種音樂形式,既是教育策略,也是教育目標。

    二、緊扣音樂之魂,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性

    (一)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是具有規則性本質的音樂,注重形式美感,被認為具有持久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流行。聆聽古典音樂,就要體會旋律中的生命感悟,那種雷霆萬鈞,大氣磅礴的天籟之音。

    古典音樂猶如一部史詩,具有較強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縱深,這也為欣賞古典音樂帶來了很大難度,很多人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難以理解其中的精妙,而選擇了放棄。因此,作為我們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欣賞古典音樂時,要適當給予學生提示,在關鍵的地方點一下,推一把,幫助學生順利翻過那一座座山峰,抵達美妙的境界。

    (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傳統民間音樂具有極強的民族特征,是我國其它各類音樂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在世世代代的傳播過程中,它經由無數人的加工和改編,并不斷積累、沉淀、篩選。可以說,它是人們思想感情的體驗和藝術表現手法的結晶。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能夠歷經千年依然生機勃勃的民族音樂,本身就是古典音樂,就像大河的源頭在此匯聚。但民族民間音樂,距離我們更近,它們已深入到我們的血脈之中,與我們唇齒相依。

    (三)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廣泛聆聽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欣賞民族民間音樂,并非一定要具備很多音樂知識或者有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很多時候只要“打開耳朵”去聽音樂即可。

    三、統籌規劃,高屋建瓴,以“美”為主線實現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整體提升

    (一)以學段為單位,統籌規劃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活動。

    我們知道,在現實語境下,要實現從小學到高中音樂課的整體規劃,難度非常大,最為實際的做法是在某一個學段有一個較為合理的安排。比如:在初中階段,以教研組為單位,依托現有教材及學校實際,制定校本教材,也就是校園活動課程化,國家課程校本化。在這一過程中,要對初中三年音樂欣賞課進行一個全盤安排,比如初一年級具體安排什么內容,初二初三安排什么內容,具體如何評價等等,使整個音樂欣賞教學合理、有序、高效地向前推進。

    (二)多管齊下,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在教學中,既要安排學生喜歡的現代音樂,也要安排一定數量的民族民間、古典音樂,讓學生既能體會到流行樂的輕松活潑,也能體驗到經典音樂的深沉優美,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同時,要利用一切現有條件,比如:校園文化周、藝術節、迎新晚會等等,組織學生參與、聆聽,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實現“美”的熏陶。

    (三)注重科研,及時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媒體,提高音樂欣賞課的內涵

    音樂欣賞,就是用耳朵去聽,首先要會聽,然后是怎么聽,聽什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需要不斷探討研究的過程,因為時代在變,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在時時刻刻變化之中,只有教師的教學方式跟得上學生的口味,才能有效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集中研討、集思廣益,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欣賞音樂時,我們要抓住音樂的本質,那就是旋律,旋律是一個個躍動的水花,我們要帶領學生到大海里去,感受那浪花。然后我們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各種樂曲的情感和內涵,這就好比在認識某一個人之后,慢慢懂得了他的所思所想,這樣你們才能成為朋友,聆聽音樂就是和音樂交朋友,心心相映,呼吸與共,守望互助。

    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文中所言,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面的合力,而在這其中,作為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聆聽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音樂欣賞就是喚醒孩子們心中的美。

    參考文獻:

    第7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筆者從2003年開始主持古典音樂節目。隨著電臺頻率競爭的日益劇烈,幾年時間內,古典音樂節目一直在做著調整,到2009年,古典音樂節目《古典調頻》從我所在的頻率正式消失。對一名古典音樂專業的主持人來說,仿佛是一件頗為傷感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正好做了一次非常好的調整和嘗試。從2010年開始,我們將古典音樂的推廣進行了從單純的廣播節目到線下實體活動為主碎片化節目為輔的轉變,實施了契合現代廣播發展的修整。到目前為止,我們組織了發燒友會、古典沙龍、音樂課堂等常規活動,延伸出了電影沙龍、音樂會評審團等輔助活動,讓高雅文化普及與推廣更加契合現代廣播特征。

    古典音樂節目

    在廣播節目中的構架變化

    2003年開始,寧波交通音樂廣播推出了第一檔日常播出的古典音樂節目《古典調頻》。主要內容為推介高雅音樂,講述音樂故事,播報古典資訊,并開設了發燒友互動板塊。2006年,節目改為周播,每周末兩天共四小時。節目設置更為互動,逐漸成為了一檔既專業又相對休閑的高雅音樂節目。既為入門級的古典愛好者提供了學習的平臺,為初級古典音樂愛好者開設了《古典知多少》小欄目,同時也為比較成熟的古典音樂發燒友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在城市聽眾群中形成古典圈子,并與喜歡古典音樂的發燒友們一起擴充了《燒友生活》和《HIFI音響》等欄目。2008年開始,經過不斷的市場培育,我們與寧波所有演出場所達成了協議,對寧波大劇院、寧波音樂廳的各類高雅音樂類演出進行采訪、介紹與播出,逐步形成了穩固的聽眾團隊,從廣播收聽變為線下活動的共同參與,一起聽音樂會,共同賞析評論。同年交通、音樂廣播節目開始分流,音樂廣播開始備播,古典節目逐漸向音樂廣播單頻傾斜。

    2009年,《古典調頻》已經完成了穩固的聽眾團體的招募,電臺欄目取消,但音樂活動進行了加強,開始進入市民大講堂等公共平臺舉辦《古典音樂沙龍》《電影中的古典》等專題音樂人文課堂。

    2010年起,寧波臺音樂廣播頻率的古典音樂傳播基本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固的狀態。在播出部分,日常以碎片化節目與宣傳推廣為主,有大型音樂文化類活動時則開播特別節目;線下部分組織各類音樂類活動,讓聽眾成為電臺音樂文化構成的一部分,成為音樂廣播創建良好音樂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開始,我們的活動更為穩固,并與高校、演出團體等進行了戰略合作關系,推出了“音樂四季”演出季概念,每個季度各進行一場大型音樂活動,分古典、民族、聲樂、器樂等不同類型,舉辦四場音樂會,由四場音樂會構建起相應的音樂沙龍和視聽會,并延伸出了每月一次的電影沙龍,活動固定,人群影響力逐步提高,并與廣告商形成了較為高端的品牌合作,形成了較好的良性循環。

    古典音樂對于整體頻率的文化品格構建有極大幫助

    節目的變化帶來的是一個音樂頻率的音樂文化品格的塑造。

    一般來說,音樂廣播除了音樂節目的傳播外,還承載著對城市文化性格的塑造和文化審美傳播的作用。基于此,如果頻率能夠巧妙用好古典元素,它就能十分有力地幫助整體頻率擁有一種較為高端的審美走向。而如果節目能夠報道本地區的所有高端古典演出,那么就能確立其傳播權威性,形成一個很好的音樂引領姿態。比如,我們參與的市民大講堂是一個城市文化建設的公共平臺,音樂頻率推出的各種視聽會,從活動本身來看仿佛只是一些音樂欣賞與講解,但從傳播角度來看,它是一次與聽眾面對面的權威確立過程,既能讓大家對主持人和頻率產生親近感,更能通過在文化公共平臺的頻繁亮相塑造頻率的音樂首領地位。再比如,“音樂四季”活動。首先我們借助了高校這一平臺,將音樂演出規格保持在國內一流甚至是國際交流的水平,同時又能在每個季度為頻率披上一種不一樣的音樂格調色彩。由于活動是常規性的,也可以由此變成一個常設性廣播文化活動而產生商業價值。

    另外,參與一些大型高雅音樂演出的策劃更是每一次頻率集中展示音樂水準的機會。我們由此與演出票務銷售機構、演出內容、演員等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固的傳播鏈,使傳播與藝術作品本身得到了較好的結合,以演出市場帶動聽眾市場,以演出內容豐富平時的節目構架,并在一次次高端演出文化市場的參與中確立頻率的個性與權威性,樹立起頻率在本地音樂媒體中的良好形象。

    活動與節目互為影響,創造古典音樂市場價值

    目前,除了單體活動的商業價值外,我們還與劇院、文化廣場與演出機構形成了較為穩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由此也產生了一定的市場價值。

    在單體活動中,我們與博物館、書城等相關文化單位合作,力求形成風格各異的各類活動,保證音樂文化豐富的樣態,以吸引各個層次的聽友;在常期合作中,我們又將大型演藝集團與劇院的全年度演出計劃和我們的日常播出節目進行了互動合作。由此,演出方、傳播機構與受眾之間形成了一種較為融洽的關系,取得了三贏的結果。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微博、微信公共平臺的開發,我們更與票務銷售、獎品發放與節目推廣做了粘合度極高的嘗試。

    目前,我們正在嘗試進行古典文化與大型品牌的合作,比如與車商之間共同開發的家庭古典項目,與房地產商共同開發的各類庭院音樂會,與教育機構共同舉辦的各類學生音樂會與人文音樂藝術課堂等。隨著這些項目的不斷開發,原有的碎片化節目已然成為了一個在廣播有限時間中的預告段落,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將最大信息量進行了傳播,使廣播的傳播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它可以是實體的各類活動與演出,也可以是新媒體中的互動欣賞。

    隨著節目與廣播傳播形態的不斷發展,古典音樂傳播還會發生更加豐富的變化。雖然傳播樣式進行了轉變,但是我們傳播美好的本質卻依然如故,而且以更加多彩的姿態出現在聽眾的耳畔,成為有魅力的廣播,看得見聲音的生動廣播。

    第8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中學教育;音樂教學;流行音樂

    在當前音樂教學依舊停留在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的情形下,音樂教學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無視散漫,厭惡枯燥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技能,音樂教學的根本效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通過拓展音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來讓學生重新審視音樂、感受音樂,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構建和重塑,培養其美學能力,推動自我的全面發展,讓音樂教學發揮其重要作用。

    一、中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基本原則

    流行音樂作為通俗音樂,大多是基于生活而產生的音樂表現形式,在當前流行音樂魚龍混雜的情形下,要引入流行音樂來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就需要對流行音樂進行嚴格的甄別和選擇,選擇適合教學的流行音樂,避免爛俗音樂,才能真正起到流行音樂服務音樂教學的根本作用。

    1、嚴格甄別原則

    任何一種音樂類別都被劃分成各種表現形式,如輕快、樂觀、傷感、孤獨等,因此在選擇流行音樂時要充分考慮到歌詞、曲風、表達情感情緒、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以選擇積極向上、陽光快樂的流行音樂為主,來對中學生自我認知構建和價值觀形成進行引導。此外,在選擇時也要與時俱進,選擇一些時下流行的、風格清新別致、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較高格調的音樂。

    2、適度適量引入原則

    中學生音樂教學的主導是讓學生在學習欣賞古典名曲和民族歌曲的過程中去感受音樂美和鑒賞音樂美,而引入流行音樂的根本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因此可以將流行音樂作為表現音樂的美、展示音樂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方式,不應過度引入流行音樂導致教學重點的偏失。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堅持適度適量的原則,避免忽視音樂課程內容教學,導致本末倒置的現象發生。

    二、如何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積極作用

    流行音樂是與大眾文化以及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類型,其具有廣泛的群眾和生活基礎,是極具音樂實踐特色的音樂類型,因此要在實際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具備的積極作用,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教學選擇權

    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來實現師生角色的轉換,在進行流行音樂選擇上不僅要“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還要適當讓學生擁有選擇的權利,在大范圍標準約束下來引導學生進行辨別流行音樂和選擇流行音樂。比如,通過調查來分析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或者通過劃分小組、讓小組選擇推薦來選擇適合的流行音樂,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并讓學生在參與選擇的過程中培養出甄別音樂的能力。

    2、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始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流行音樂選擇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甄別辨析;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聆聽、感受、聯想、思考、理解、交流分享、展示、表達;在課后要引導學生去聯想延伸、去思考感悟、去自主學習更多音樂課程,從而培養自身感受音樂、聆聽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成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知體系的構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開設流行音樂專題鑒賞課程

    流行音樂的引入作為中學音樂教學內容的拓展,是教材的延伸和補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開設流行音樂專題鑒賞課程,通過與學生交流合作來對該課程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比如,共同選擇合適的流行音樂,將其進行分類來逐個進行欣賞、學習和分析;或選擇當下流行音樂中典型的音樂代表人物,通過對其作品進行鑒賞分析、對人物本人進行了解來分析當下流行音樂的特色以及其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及價值觀念;此外,結合電影、小品、話劇、個人才藝展示等多種形式來展示流行音樂,都將為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當下開創了流行音樂創作嶄新時代的周杰倫,其歌曲以歌詞、曲風及演唱風格取勝,其作品區別于一般流行音樂的根本特點在于內容涉獵廣泛,并且在歌詞上展現出獨具特色的文學美,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思考和創新性思維,在曲風上符合了中學生的喜好和認知發展規律,在傳遞的情緒、情感、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等方面都是積極向上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學音樂課堂引入流行音樂的方法

    在課堂中引入流行音樂要做到適度適當,比如在課前播放流行音樂、邀請學生表演、全班合唱等形式來起到調節學生情緒、放松學生心情的作用,以此為之后課程內容教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1、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

    當前音樂已經進入了跨界時代,越來越多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相互碰撞產生出美妙的火花,推動音樂向著古典流行音樂新趨勢的發展。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創新古典音樂的流行音樂來讓學生們欣賞,讓學生從不同的表演形式中去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從而增加學生的知識涵養和鑒賞能力。

    2、舉行比賽獲擂臺賽

    流行音樂的引入會讓許多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因此在教學環節中要盡可能設計一些環節來滿足學生們想要表現的欲望,通過在課內舉辦流行歌曲比賽和擂臺賽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比如,根據當前比較流行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來設置課堂,讓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為后期學習音樂奠定良好的興趣基礎。

    四、結束語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就要堅持適度適量的原則,要選擇適合教學的、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通過流行音樂來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鑒賞音樂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翠珍.芻議流行音樂對中學音樂教學的影響[J].音樂時空,2015(17):170.

    第9篇:古典音樂的特征范文

    1.1莫扎特:維也納樂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莫扎特

    在其作品中也充分繼承了海頓的風格,將大量的人文主義因素注入進了作品中。莫扎特作品的風格可用“剛柔并濟”四個字來概括,即這同樣是受意大利優雅風格和德國的巴赫的動情風格的影響,在音樂中的具體表現就是運用小調進行創作,如他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K491)和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他還吸收了巴黎的肖貝特、埃克哈德的表現壓抑風格的音樂。英雄性風格在莫扎特的音樂中也有體現,這是受意大利正歌劇和格魯克歌劇的影響,其音樂具有雄辯性的特點,敘調加進伴奏,使之更富于戲劇性的緊張特點;音樂中運用合唱,突出其英雄氣概;主題還帶有某種宮廷氣質。莫扎特同時又是遵守傳統的,形成了學院派風格。帕勒斯特里那的對位風格為他提供了范本,他把對位運用得像學院學生用宗教音樂方式做的練習。薩爾茨堡當時的音樂生活是相當活躍的,而這種學院派風格尤其受到青睞,這種飽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的音樂風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莫扎特產生了影響,使其作品也帶有了一些人文主義的色彩。從歷史角度來說,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繼承了發源于古希臘時期,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文主義傳統,人文主義即人本主義,莫扎特的音樂中處處蘊含了這種以人為本,關注小人物喜怒哀樂的思想。時至當今,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之所以仍然被奉為圭臬,其主要原因就是,那種超越了時代、超越了流派的人文主義內涵。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說,莫扎特是上帝派來的音樂使者,因為只有它的音樂才能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超越了文化,帶給我們靈魂上的安寧。

    1.2貝多芬:眾所周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是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在古典音樂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寬廣、形象宏偉、感情深邃、對比鮮明,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擴充奏鳴曲式;同時由于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鳴曲式又各有特點。貝多芬的其它管弦樂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兩首序曲、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兩首小提琴與樂隊浪謾曲等。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并不屬于同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他雖也偶爾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并不比海頓少,他勇敢于反抗,寧愿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后,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這也在前兩位音樂大師的基礎上,融入了更深層次的人文主義因素。不僅如此,貝多芬的作品在體現了西方文化所固有的人文主義元素的同時,也融入了羅馬文化中英雄主義的色彩。在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中,羅馬英雄主義文化體現的尤為明顯。貝多芬內心的“英雄”形象,并不是拘泥于某一個具體歷史人物的形象,而是他心目中中的完美救世主。這位救世主并不與政治或者戰爭掛鉤,而是一位精神上的救世主,他要將全人類從深切的苦難中救贖。

    2總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第一页| 91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成人网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天堂|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