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表演藝術形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表演藝術形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表演藝術形式

    第1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關鍵詞】音樂;表演藝術;形式美

    同一首優秀作品,由于表演者的不同最后會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音樂表演藝術相對于其他藝術形式來說,具有自身獨特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其他的藝術形式都是一次性的創作,而音樂作品則不是這樣。音樂作品可以由多個不同的人一起表演。對于同一作品來說,也可以由不同的表演者進行詮釋,演出時的個人情緒等因素都能夠影響到演出效果。這主要是因為表演的形式不同,不一樣的形式美呈現不同的演出效果。

    一、形式、形式美的含義及概述

    所謂的形式,就是指事物內在要素的結構或變現方式。所謂的形式美,它與具體的內容無關,但是會與結構整合在一起出現,其受太多因素的影響,會引起人們視覺、聽覺上的美感。形式美在美學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暫且不談論音樂表演,其他藝術形式也具有形式美,只不過是形式美出現的方式不同而已。形式美與藝術形式具有完整的統一性,它并不是脫離了藝術而單獨存在的。形式美與具體的內容是不存在聯系的,但是它與結構是統一完整的。對比中西方對形式美的詮釋,不外乎是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韻外之致。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音樂也不例外,也同時兼具內容與形式。音樂形式是外在的變現,而音樂內容則是音樂創作人根據自身的音樂素養、專業知識以及靈感與創造力在某一個特殊的時間創造而成的,二者是共存的,脫離了某一方,另一方的存在便毫無意義。沒有內容只是形式單獨的存在,那么這便不是完整的音樂作品,它是空洞的,沒有現實意義的;如果沒有形式,只有內容,那么這首作品也不存在意義,它雖然有內在,但是人們根本就不能夠用正確的方式認識它,這樣的作品也不能被稱之為完整的作品。柏拉圖認為形式包含著兩個方面,即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的形式。外在的形式就像我們的眼睛能夠看見的;內在的形式是由各種內部要素組合在一起緊密聯系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外在形式直接沖擊人們的視覺,給人們以感受;內在的形式是需要人們用心去體會的。音樂表演藝術的外在形式就是呈現在人們的視覺以及聽覺方面的感受,讓人們對音樂作品有新的認識。形式美的創作需要藝術家根據自身的綜合素養以及對整首音樂作品的把握來進行創作,創作并不是毫無目的的詮釋,它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如對當代社會的考察與觀察,對人民大眾欣賞水平層次的考量,以及對人們心理的描寫等。一首好的音樂作品的誕生并不是藝術家的靈光一現,它是藝術家知識與素養的自然呈現,看似偶然實則是理所當然。一首好的作品需要有內涵,同時也需要形式的表達,形式美在音樂作品中肩負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二、影響形式美的因素

    在音樂表演當中,能夠影響形式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占據主要影響的還要數感性材料,它能夠在內部直接對形式美產生影響,這些感性材料具體有以下幾種。(一)音色。音色是表演藝術當中的“靈魂角色”,它主要包括音質、工藝以及情三個因素。音質,主要是針對樂器來說的,即使是同一件樂器,由不同的人進行演繹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效果,這與樂器的材質沒有關系,與表演者有很大關系。工藝,就是表演者對于外部環境的掌握,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對演出時技術的把控等,想要達到何種演出效果,就要嘗試使用相對應的表達技巧。情,就是情感與感情,這里所說的情感與感情是表演者對整首音樂作品感情的把握,在演出過程中,表演者不會因為情感方向沒有把握到位而影響整首作品的失敗。音色的把控與掌握與表演者自身內部的能力息息相關,因此說,想要將一首音樂作品完美呈現出來,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表演者自身的實力。(二)音準。對于一般的表演者而言,音準的掌控與把握一直是一個難點。由于多種律制的存在,音準的存在也是具有相對性的。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所謂表演者對于音準的把握,一般情況下都是“從不準到準,然后再從準到不準”,所謂的“從不準到準”是表演者通過自身后天的努力得到的結果,是對整首音樂作品完美把控的體現,是一種正向的努力得到了升華。“從準到不準”是一種境界的升華,一般藝術大師在進行演出的時候,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掌握已經不再局限于音準上,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情感的表達,此時音準就已經成為“配角”。音準是影響一首作品完美展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所有一切的表達還要基于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與考量。(三)力度。這里所說的力度也就是音強,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不會是沒有起伏的,即使是一首平靜的曲目也會有微小的波動,這里所說的起伏與波動能夠帶給音樂作品層次感與立體感,使音樂作品能夠環繞在我們周圍。關于日常的力度訓練方面,每一位表演者由于對自身要求不同,因此也就會出現不同級別的訓練。對于高水平的表演者來說,他們對自身的訓練要求一般情況下是在幾十個級別,他們要求自身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說,由于對力度掌握的精準與到位,因此對于整首音樂作品的把控能力就會比較強,演出達到的效果也就會非常好。(四)速度。這里所說的速度與我們日常理解的速度有區別,但又具有一定的聯系。這里所說的速度,是宏觀表現音樂形態以及對段落結構邏輯的形式美的掌控,它與樂譜有關,與表演者有關。統一音樂作品樂譜是一樣的,但是由于不同的表演者,因此也就會出現不同的表演速度,也就是對整個作品進程的把控不一樣。(五)節奏。節奏與演奏的樂器、演奏者以及整首音樂作品的感情都是具有連帶關系的,也就是說,節奏并不是單獨存在的。節奏并不是簡單的循環,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的節奏可以是跌宕起伏的,也可以是平靜溫婉的,還可以是悲憤高亢的。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節奏的把控,并不是靠演奏者的隨意性來展現的,它與整首音樂作品的感情需要也有關系。對于《二泉映月》這首作品來說,期間的跌宕起伏、音強音弱的處理,不僅要求演奏者自身掌握這種技巧,也需要對作品完全熟悉。以上各種因素都是影響形式美的關鍵因素,理論上需要全面考慮到位,但是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對節奏、速度、力度、音準以及音色做出相應調整。

    三、形式美的結構之美

    (一)整齊一律。音樂這種藝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具有更強的統一性與整齊性。對于音樂作品來說,如果在演奏過程中出現某一個地方的失誤,那么在隨后的演出中是沒辦法進行補救的,它會成為一個錯誤出現在整首音樂作品當中。音樂作品當中的不和諧因素需要及時剔除,不然它會一直存在于其中并且無法抹掉。(二)平衡對稱。音樂表演當中的平衡對稱指的是對立面的交替,可以是A與B對立,也可以是C與D對立,還可以是更多元素的對立。這種對立的主要作用是能夠將整幅作品結構撐起來,使更多音樂當中無法表達的元素得到詮釋。對于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來說,并不是說演奏者的技藝超群,或者演奏者對于情感的表達非常到位、對于場面的控制節奏適中,除了這些必要的元素之外,還需要將作品當中應該體現的特點表達出來,其中就包括了平衡對稱。平衡對稱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具體演繹過程中如果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么這首音樂作品的演出就是成功的。(三)符合規律。黑格爾認為:“在符合規律的關系中所見到的,既不是同一定性的抽象重復,也不是同與異的一致性的交替。”規律并不是說一致性的集體出現,它是一種本質上出現差異,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某種聯系,這里所說的聯系是在結構或者空間領域的某種聯系。總之,音樂作品要符合規律,無論是前期的創作還是后期的演繹,都要遵循規律進行,否則即使技巧再熟練,表演起來也是一堆亂碼。(四)和諧。和諧是一個大話題,但是也同樣適用于音樂當中。首先,音樂作品的創作是來源于生活的,我們生活的大環境直接影響創作者的思路。其次,在音樂作品當中也需要和諧來構建整首作品,例如,各個元素之間的和諧、音調的和諧、情感的和諧等。和諧能夠使音樂作品更加優美,以一種舒適的狀態呈現給人們。

    四、結語

    音樂表演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成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音樂表演藝術形式的不同主要是形式美的不同,人們對于音樂表演藝術形式美的追求,一直是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道路上進行的,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需要聯系理論并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在實踐的過程中,將音樂表演藝術中的形式美完善到最佳,使之為音樂藝術的表演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楊易禾.論音樂表演藝術的形式美[J].中國音樂學校,2009(4).

    [2]許繼峰.現代中式家具和諧化設計系統研究[D].江南大學,2009.

    [3]李薇.早期意大利小提琴學派的藝術成就與美學追求[D].西安音樂學院,2006.

    [4]鄭榮華.尋找音樂的形式美[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5]王左立.解析邏輯形式[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6]石璐.淺論音樂的形式美[J].音樂創作,2015(3).

    [7]石立偉.形式美的存在[J].音樂學報,2012(2).

    [8]王麗麗.淺論音樂的形式美[J].音樂創作,2016(5).

    [9]任榮.論音樂表演藝術的形式美[J].中國音樂學校,2010(2).

    第2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關鍵詞]聲樂表演藝術;特征;情感表現

    表演將靜態、無聲的音符變成動態的、充滿情感的音樂,賦予音樂藝術以生命。一段充滿感情的聲樂藝術表演,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讓人獲得勇氣和力量,使聽眾與創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聲樂表演者需要了解聲樂表演藝術的特征,采用合理的方式,將情感表達出來。本文針對聲樂表演藝術的特性及情感表現方式進行具體分析[1]。

    1聲樂表演的特性

    1.1模仿性

    模仿是表演者通過肢體語言、形體動作對客體進行類似行為的過程。聲樂表演者在學習初時都要經歷模仿這個階段,仿效別人先進的表演,汲取前人的經驗,不斷積累經驗,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前期模仿過程中,表演者要從聲音運用、吐字、表現等各個方面努力,做到聲音運用得當、吐字清晰、表現得體。語言表演的模仿性是聲樂表演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直接影響表演效果的因素[2]。吐字是語言表演的關鍵,表演者要吐字清晰、語音準確、悅耳動聽。以《歌頌祖國》的歌曲為例,演唱時,語言不僅要做到字正腔圓,而且要與肢體語言相配合。

    1.2特殊性與創造性

    特殊性是指表演者的根本個性以及藝術風格。表演者本身的思維方式、文化背景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不同。即便是同一部音樂作品,不同的表演者展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各具特色。特殊性包括嗓音情況、腔體構造以及音樂類型等等,這些都會影響聲樂表演的效果。創造性是指聲樂表演者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自身表演經驗的基礎上,對表演進一步認識,并選擇適當的表演方式,進行二度創作。二度創作不能改變作品原作者的創作初衷與作品內涵。表演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使表演更加豐富生動。聽眾聽到音樂時會產生各種感受,通過各種感官體會音樂創作者賦予音樂的內涵。創造性使音樂表達更富有張力和感染力,能夠提升音樂的魅力。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結合特殊性與創造性進行表演,是對原創作品內涵與形式的高度再現,是從簡單的模仿向進一步創造的轉變。表演者在展現自身表演風格的同時,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將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最大限度發揮出演唱藝術的創造性,這是聲樂表演能夠獲得成功的基礎。

    2聲樂表演藝術的情感表達

    2.1情感表達應該遵循的原則

    音樂表演的一個關鍵原則,是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音樂的創作者處于一定的時代,因此作品中會體現出很多歷史特色與歷史風格,聽眾也能夠從中感受到當時的時代風貌[3]。2.1.1歷史性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必然有自己的創作歷史背景,作品演奏過程中一定會展現出一定的時代特色,這個時候就需要表演者運用手指的力度,展現音樂的歷史性與時代特色。以鋼琴表演為例,巴洛克時期的鋼琴作品節奏快、韻律強,這就要求聲樂表演者在演奏的時候手指敏捷、觸鍵快速掌控好剛柔度,不能將鍵盤演奏得過實、過硬。又如:在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有了進一步發展和創新,能夠充分將演奏者的手臂力量發揮出來,這樣演奏效果更具震撼力與戲劇化效果。因此演奏者拿到一首曲子,應該先看看它們屬于哪個歷史時期的作品,進而選擇使用哪一種彈奏方式。2.1.2時代性音樂表演是復雜的、內涵豐富的,演奏者既不能脫離作品創作的時代,也不能完全脫離自己所處的時代。因此他們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美學素養,能夠將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恰到好處地處理演奏技巧,為歷史音樂作品注入現代化的風格,獲得更多現代人的青睞和喜歡。

    2.2聲樂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方式

    技藝高超又兼具良好情感表現力的演奏者,不僅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還能夠豐富作品的內涵,使當代人與音樂創作者達成心靈的共鳴,這樣的演奏即便時間很長,人們也會十分樂于傾聽,因為這不是單純的彈奏,而是一種內心的訴說,一種經歷的回顧,每個節奏、每個章節都擁有不同的內容。聽眾能夠感受到作品傳達出來的情感與思想內涵,心靈會因此受到觸動和洗滌[4]。2.2.1深刻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意蘊首先,表演者要充分研讀歌詞內涵。一部好的音樂作品,歌詞是基礎,表演者要逐詞逐句研究歌詞,將情感放入歌詞中,結合自己的想象,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歌詞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魅力與感染力。以作品《嘉陵江上》為例,其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鼓勵中華兒女勇敢地站起來與日本進行斗爭,表達了中華人民團結一心將敵人趕出家園的決心。此歌曲開頭采用了詠嘆調的形式,將人們內心對敵人野蠻行為的憤怒充分地表現出來;接著采用中弱音表達對故鄉、故土的強烈思念;歌曲的部分表達了必勝的信心,演唱的時候聲音須高亢而洪亮。其次,表演者要對每一部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進行掌控。作品創作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經歷、生活態度之間的差異,導致作品風格以及基調也有很大的差異。表演者全面掌握音樂的整體風格,了解音樂創作文化背景,才能將音樂詮釋得更好。從世界范圍來看,歐洲巴洛克時期涌現了很多適用于教學領域的音樂作品,如《彌賽亞》《阿里路亞》等。這些作品空靈、簡單、透明,聽眾聽后,情緒得以釋放,心理得到洗滌。發展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形式更加多元化,人們追求人性解放,導致音樂的內涵更加富有個性,個人情感更加濃郁。聲樂表演者想要展現出音樂的魅力,必須充分理解音樂作品的特點和風格[5]。2.2.2構建作品必須深入作品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音樂不在譜上,而在譜子之間”。聲樂表演者要結合音程、音階,展現作品的內涵,通過二次創作將音樂的抽象內涵形象地表現出來。一位優秀的聲樂表演者不僅要具備創造力,還要具備深入挖掘作品內涵的能力,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挖掘出無盡的音樂魅力。所謂“心里有,嘴上才能有”,說明了表演者要深入擁有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心中有了具體的形象,通過演唱,將這些內容展現出來,并賦予其情感和魅力,使表演更加完整、富有感染力。沒有內涵、心聲的歌聲是空洞的,不能打動觀眾。聲樂表演者需要持續、深入的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延長效果。所以說,深入研究作品,是聲樂表演取得成功的關鍵。

    2.3充分表現表演主體的內心情感

    內心情感的表現對聲樂表演有很大的作用。表演者首先對作品進行分析理解,再通過自己的想象,詮釋音樂作品中的形象。真實情感的表達使樂曲的形象更加具體、生動,并富有感染力。2.3.1表演主體的情感萌發聲樂表演者作為音樂創造的載體,主體情感萌發是提升音樂作品感染力以及表演效果的關鍵。表演者掌握作品創作的時代、文化背景以及創作意圖,能夠使情感萌發更加順利。表演者對音樂產生的感覺,也可以稱為直覺。如果是聲樂表演,產生這些直覺的信息就是樂譜和歌詞。基于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表演主體直覺具有敏感性、直接性,是一種不需要解決語言就能夠領會音樂內涵的能力,很多人也將這種能力稱為樂感。以作品《黃水謠》為例,它選自《黃河大合唱》。中國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創作該作品僅僅用了一個星期,即便是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的創作,它依舊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直至今天,傳唱率依舊非常高,充分說明這部作品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黃水謠》的主題是表達人們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崇敬。聲樂表演者進行表演前,首先要對歌曲本身進行研究,萌感,體會作品的靈魂,理解歌詞的內涵,充分體悟中國人的憤恨,將日本帝國主義當時“奸燒殺、一片凄涼”的情境表達出來,展現當時中國人民所遭受的災難。在此基礎上,表演者通過二次創造,從不同的角度領會作品主旨,把握作品的內涵,在腦海中形成不同的直覺和情感,然后通過合理的演奏方式,將這些情感表達出來,使聽眾產生共鳴。2.3.2表演主體的情感融注萌感是表演者對聲樂作品風格與特色的客觀認識,而融注情感是表演者將客觀認識轉化為主觀認識的過程。情感融注的基礎是萌發感情,但并不是融入情感之后就成功了,它還需要進行更深一次的提煉。表演者要通過聯想自己的生活經歷、親身體驗等,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底蘊,使情感融注更加深刻,更加富有藝術性和深度。表演者對這種深層提煉越精準,其對作品的表現也就越豐富、越清晰、越具有層次化,這也是表演者彰顯自己演奏風格的基礎。作為歌曲的兩個核心組成要素,聲音與情感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表演者在表演的時候,不可偏重于任何一個方面,演唱最高的境界就是聲情并茂。著名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說過:“那些小鳥們,只要嗓音,不用整個心靈去唱歌”。他通過這樣的比喻,反對那些沒有情感的表演。由此可見,單憑借技巧去表演的表演者是不合格的,是不能真正展現聲樂魅力的。因此,聲樂表演中,必須做到情感與技巧的融合。

    3結語

    聲樂表演藝術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過程。在忠于創作者的創作意圖、思想的基礎上,表演者通過研究歌詞、背景文化以及整體風格,了解音樂作品的本質內涵,通過適當的演奏技巧以及飽滿的情感,凸顯作品的特色和思想內涵,賦予作品生命力,將靜態的音符塑造成鮮活的形象,最終達到表演者、接受者、創造者共同完成音樂創造過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光芬.淺談高校聲樂表演教學[J].音樂時空,2015(8):12-15.

    [2]許瀟尹.高校聲樂表演教學模式探究[J].藝術教育,2016(6):23-25.

    [3]譚學勝,向松.聲樂表演的美學思維———評《聲樂表演藝術與教學實踐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6(3):45-47.

    [4]崔戈.高校聲樂表演專業聲樂技巧課系統設置研究[J].音樂時空,2016(9):35-36.

    第3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1引言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重視各類藝術形式的表現,保證可以提高網頁設計效率,增強網絡設計效果,達到網站建設要求,形成較為良好的發展體系。

    2網頁設計主要構成要素

    在網頁設計藝術之前,相關設計人員要想更好的表現出各類藝術形式,就要全面了解網頁設計的主要構成要素,保證可以提高網頁設計質量與效率。具體構成要素包括以下幾點:

    2.1網頁文字設計要素文字是網頁設計中信息傳達的主要手段,是網頁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因此,在網頁設計中,文字將占據較大面積,網頁設計人員也可以通過文字的設計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因此,在

    網頁設計期間,為了增強網頁文字編輯效果,為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須要避免出現繁瑣、雜亂的文字,保證可以提高受眾度。同時,在文字編排與設計期間,還要根據信息內容的特點,對風格與文字相互融合,避免出現脫離主題或是與主題相互沖突的現象。例如:在對政府網站的網頁文字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體現出規范的特性,字體造型歸正有序,不可以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在對公司網站進行設計的時候,網頁文字必須要體現出行業性質,或是公司產品特點,這樣,才能提高網頁設計效率;在對個人頁面進行設計的時候,網頁文字必須要體現出個人的性格特點與追求。這樣,才能提高網頁設計效率,充分表現出網頁設計的藝術形式[1]。

    2.2網頁圖形設計要素

    在對網頁圖形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對網頁讀者的需求進行分析,進而提高網頁圖形設計的受眾度。同時,網頁圖形的設計還要凸顯出網頁文字的主置,發揮襯托的作用。同時,網頁圖形設計具有兩重性特點,主要因為網頁圖形不是精彩的文字語言,需要讀者利用視覺理解圖形,使得網頁在整體設計上,展現出飽滿的優勢。由此可見,在網頁圖形設計過程中,網頁設計人員必須要重視圖形設計的視覺效果,將圖形與文字整合在一起,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還可以達到美化網頁頁面的效果,提高網頁設計質量與效率[2]。在網頁圖形設計期間,設計人員要注重圖形的分辨率,更好的對其尺寸與范圍進行設計,這樣,才能提高網頁下載效率,更受讀者的歡迎[3]。

    2.3網頁色彩設計要素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色彩要素是較為重要的,除了可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之外,還要提高技術的應用質量,全面掌握網站風格,體現出配色與風格藝術,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在網站設計過程中,其屬于一種藝術品,主要因為網頁中不僅包含著優美文字,還有新穎的圖片與色彩,可以產生較為良好的視覺效果,刺激讀者的感官,使得頁面更加生動。在此期間,網頁瀏覽者在瀏覽網頁的時候,會注重網頁的色彩設計,并且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需要網頁設計人員重點關注網頁色彩的設計,進而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在網頁色彩設計期間,設計人員必須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遵循色彩選擇原則。就是根據網站主題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主色調,當前,部分網頁色彩設計中都是以淺顏色為主,例如:淺灰色、淺黃色等,可以有效突出網頁頁面的重點。第二,遵循背景色調搭配特點。就是在網頁設計期間,設計人員根據網站建設實際需求,對網頁背景進行色調的搭配,在此期間,設計人員必須要注色調搭配的科學性,主要因為如果背景色調過于強烈,就會形成與網頁文字、圖片相互對立的顏色,導致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過于重視網頁背景,不能更好的辨識網頁文字與圖片。由此可見,網頁設計人員在搭配背景顏色的時候,必須要應用單純的顏色,以凸顯出網頁文字與圖形[4]。

    3網頁版式設計措施

    網頁是網站信息的傳遞系統,設計人員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全面了解網頁設計要素,將文字、圖形、圖象、標志與色彩等繪制成為一個整體,然后對菜單與正文等進行編排,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在網頁設計過程中,重視版式的設計,保證可以提高其設計質量。網頁版式設計主要就是對網頁頁面進行布局,在有限的屏幕之內,形成良好的視聽多媒體元素排列組合形式,使得頁面設計個性化思維得以有效展現。然而,當前很多網頁設計人員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排版設計問題,無法對每個元素的尺寸與位置進行設計,難以提高其設計效率。這就需要網頁設計人員根據網站建設工作特點與需求對網頁進行排版,進而提高排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達到良好的排版效果[5]。

    4網頁設計藝術特點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其藝術特點較為突出,是網頁設計人員需要全面了解的體系。首先,網頁設計具有主題鮮明的藝術特點。主要因為網頁是網站的信息傳達結構,只有設計較為鮮明,才能提高網頁設計效率與質量。同時,色彩鮮明的網頁設計,可以滿足讀者心理需求,提高網站瀏覽效率。其次,網頁設計具有內容形式統一的特點。主要因為網頁中的內容與形式需要統一結合,將網頁主題與形象相互結合在一起。最后,網頁設計具有整體感較強的特點。就是在網頁設計過程中,適當的對空間環境進行設計,并且突出網頁主題與意念,形成良好的設計風格與整體性,進而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凸顯出網頁設計的藝術形式。

    5結語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重視各類要素的應用,并且逐漸提升網頁設計效率與質量,增強網頁設計效果。在此期間,相關設計人員不可以一味的重視網頁色彩的設計,而是要突出網頁設計整體性,提高其設計效率。

    引用:

    [1]許玲玲.淺談網頁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與技術相結合[J].科技資訊,2013(26):29-30.

    [2]盧思聰.游戲類網頁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

    [3]徐超.探究簡約主義的網頁設計[D].上海師范大學,2012.

    [4]張姝.國畫水墨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4.

    第4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關鍵詞:攝影;表現形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5-0032-01

    攝影藝術常被作為視覺的眼睛,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產生的造型藝術,同時也是人類思想以及情感的藝術表達形式。攝影者通過攝影傳遞作者內心的情感,將作者自身的主觀感覺以及情感因素通過影像表達出來。攝影藝術不像科學研究一樣,由于攝影師作者情感蘊含的寄托,因此攝影藝術的領域總是不斷創新的。因此,創新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通過對攝影表達體系的創新改進,將主題充分的在影像上表達出來,已經成為攝影者創作的新追求,這對于進一步激發群眾的智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攝影藝術表現形式的基本要素

    (1)空間感的表現。攝影藝術中空間感的表現主要是通過對影調以及線條層次的合理運用來實現,這也是將攝影作品的觀賞性引入深層次空間的關鍵。在具體的調整上主要是通過影調明暗以及線條的交織關系,來充分的表達攝影作品的空間感。

    (2)立體感的表現。立體感往往是攝影過程中最難展現的要點以及重點,對客觀物體的三度空間進行展現也是攝影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對于攝影中立體感的表現主要是通過側光、逆光以及影調變化來實現。

    (3)攝影作品質感的表現。攝影作品的質感主要是指攝影作品對題材結構感的展現,這也是攝影作品意境表現的重要內容,能夠發揮提高攝影作品整體藝術感染力的作用。

    (4)作品動態美的展現。攝影作品的動態美就是指攝影者對于題材對象動感的表現,這也是提高作品感染力的途徑,攝影作為一項造型藝術,對于攝影作品動感的展現應該憑借攝影者的造型語言以及攝影技巧藝術來表現。

    (5)攝影作品韻律感的表現。韻律感以及節奏感也是攝影作品藝術形式美感的主要表現形式,如果攝影作品韻律感以及節奏感不足,也就會存在藝術感染力與號召力的不足,只有充分的融入韻律感才能使攝影作品變得更為生動鮮活。

    二、攝影藝術表現形式創新的措施分析

    (1)重視攝影作者自身氣質的培養。攝影作者自身的氣質,直接影響了攝影作者作品創新的個性,攝影作者的文化氣質也直接反映了攝影作品的藝術氣質。因此對攝影表現形式的創新,必須強化攝影者自身的文化氣質培養。特別是在當前世界文化不斷交融發展的今天,攝影者應當結合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既要積極的借鑒學習優秀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要勇于批判容納不同類型的攝影作品。借助于攝影者文化視野的不斷拓寬以及知識理念的學習,創新攝影作者在攝影方面的思維以及激情,進而在攝影作品中更深層次的表達作者的情感世界,通過創新攝影者對于文化以及攝影藝術的理解與認識,豐富攝影藝術表現形式。

    (2)在攝影藝術的表現過程中重視對于細節的表達。在攝影者進行攝影藝術創作過程中,除了必須能夠準確熟練的運用攝影技巧,合理的選擇攝影造型語言之外,同時還應該對于自己的攝影作品有著明確的認識以及定位。對于攝影藝術而言,將攝影者自身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同時也應該積極的探索發現表現形式,這就要通過對于細節的整理來實現。攝影者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應該注重細節的表達以及處理,通過展現細節的獨特之處,在攝影作品中充分的傾注攝影者的真情實感以及個人情緒,將生活中的真實面以及代表性完全的展現出來。

    (3)對攝影題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由于攝影藝術是攝影者個人的視覺造型藝術行為,對攝影藝術表現形式創新的重點就是注重攝影者個性化的張揚,在攝影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應該突破傳統的攝影理論以及攝影規則的限制,對攝影題材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攝影作品創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攝影內容以及攝影形式上的新穎,這也是使作品區別于其他作品特征的基本要求,通過題材深層次的探索發現以及標新立異的創作思維實現表現形式的創新。

    (4)綜合協調使用光線、影調以及色彩以及運動鏡頭。通過協調使用光線與影調,在攝影作品的畫面上充分體現出空間以及時間氛圍,刻意的展現以及隱蔽修飾,刻意增強攝影作品的造型表現力度以及藝術感染力度。色彩主要是指攝影作品中畫面的色彩、色反差、色飽和、對比度以及色溫色調等內容,色彩也是攝影作品造型與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具有渲染氣氛以及調整情緒的目的,因此創新攝影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應該對色彩的運用進行創新,通過在畫面中組織運用色彩來體現攝影者的真實情感。運動鏡頭主要是為了增強攝影作品的動感,通過運動鏡頭來展現攝影作品的速度以及節奏,這也是提高攝影作品視覺享受的重要表現手法,同時也是攝影作品思想以及意圖表現的重要形式。

    三、結語

    對攝影藝術進行表現形式的創新,是新時代對于攝影工作者創作的新要求,攝影者實現攝影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不僅僅是要停留在攝影藝術形式以及攝影技巧的創新,同時應該轉變攝影者的個人思維,深入的觀察了解題材,捕捉題材的細節,以最新的形式表達真實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增強攝影作品的整體藝術感染力。

    第5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現如今,舞臺美術設計伴隨著電子激光等高科技元素的迅速發展,已經大范圍滲透到服裝表演中,并逐漸形成一股潮流,顛覆了以往的單色調布景、直線T臺、定點造型的設計,而呈現出更多樣性的時尚理念和創新意識,對服裝表演以及相關的演藝活動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使服裝表演能更好的體現服裝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創作意圖,讓觀眾能直觀的欣賞到更為時尚的流行元素,這種舞臺表現形式的最大不同是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呈現出全方位、感官立體的視覺震撼。對當今服裝表演及相關領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推波助瀾的風潮。

    二、舞臺美術設計是服裝表演營造舞臺風格的重中之重

    在一場秀的服裝表演編導過程中,對于舞臺設計風格的確立,可以說是演出中起著舉足輕重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觀體現的是企業乃至服裝設計師對于自己營造的服裝、鞋帽、箱包等品牌運作的形象定位。一場高層次的服裝秀會讓業內各界及觀眾流連忘返,完全沉浸在演出的熱烈氛圍中。難忘的舞臺、悅耳的音樂、精致的服裝、足以使觀眾內心對整場服裝表演留下深刻的烙印,這些是每位時裝設計師及從業者的最終心愿,這種烙印對一個品牌的發展有著極深刻的意義和深遠影響。在09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夏系列會現場,各大服裝品牌爭相營造屬于自己品牌定位的舞臺美術及表演風格。例如,馬艷麗高級時裝會,舞臺風格融合的北非突尼斯景致,將設計師非洲之行的靈感徹頭徹尾滲透到整場演出中。舞臺背景巧妙的運用了自然風光中的黃色沙漠、巖石、磚瓦為舞臺布景,貫通融匯中西方元素的同時,更因充滿了一種藝術的詩意和奔騰著的自由氣息而顯得更加生動,精彩的演藝了異域風情風貌,充分體現了設計師的創作主題所要表現的“隱忍的奢華”,淋漓盡致的詮釋了奢華和簡約的完美結合。而NE?TIGER則是以“國色天香?華服大典”為主題,盡顯中國特色,展現了當代藝術與時尚元素的完美結合,充分保留了金色大廳原有的精美與風韻,空闊潔白的千米場地,變幻的燈光,突顯華服為主角的近千平米舞臺。打破了秀場原有的模式,將觀眾、模特與環境相融,將空間美感發揮得盡致淋漓。上述兩場服裝表演秀都是以創意的手法,對表演舞臺的風格進行了精心的打造,結合了高科技元素和“中國式”典雅,緊扣主題充分又不過分,既體現了服裝品牌的特征,又加以現代化舞美手法的渲染,使整場演出得到了進一步升華。由此可見,舞美設計在服裝表演營造舞臺風格過程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舞臺美術設計對服裝表演T臺設計的積極影響

    提起T臺,常規的思維都是呈現出一個“T”字造型,尤其是延伸出來的舞臺都是直線型,給觀眾由遠及近的視覺感覺。媒體總是在T臺的最前端,采購商在T臺的兩側,后面是觀眾,這已經成為了人們思維中的一種固有的模式。現今的會突出了一個特點就是各大品牌對于T臺的設計打破了常規的方法,大膽的運用了諸如“Z”字型,“工”字型等幾何圖形,令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覺。例如,中國高級成衣品牌的代表WHITE COLLAR主題為“空?ONENESS”的2009年春夏高級成衣會,其主題為“空?簡”,迎合主題的T臺設計呈大氣、穩重的“工”字型舞臺設計,使模特在舞臺的最前端展示的空間變大,觀眾欣賞設計師的作品的時間增多,無疑對于模特展示服裝的效果和觀眾欣賞服裝的效果起到了本質上的提升。僅僅是由“T”字型演變為“工”字型的一個設計,就讓觀眾的目光緊緊聚焦于高級成衣本身,T臺的設計充分體現出簡單的直線條和更多的想象空間的服裝理念,與設計師的設計主題結合的天衣無縫,使整場服裝秀更加深入人心。“愛慕”品牌以“Discovery發現”為主題,采用了長達53米的“Z”字型舞臺,模特通過“曲折”的路線,詮釋著本場服裝表演的主題。模特邁著輕盈的步伐,帶著一縷清新與直爽,仿佛鋪展開探索發現的心靈旅程。“Z”字型的舞臺設計使觀眾得到了視覺上的享受,更加顯示出時尚大師欲意傳達時尚界關于簡約而浪漫的設計理念。上述例證不僅打破了傳統的“T”字臺造型,也顛覆了模特傳統的直線式走臺模式,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發揮設計師的設計主題,傳達更準確的時尚流行信息。

    四、舞臺美術設計對服裝表演靜態展示的催化作用

    現今服裝會的又一亮點是將真人模特予以櫥窗式的靜態展示。鄒游作品會中謝幕時,在場的模特以特有的位置進行了靜態動作展示,對設計師的作品進行了最后的詮釋,使觀眾在欣賞一場動態會的同時,也更多欣賞了服裝的靜態美。卡賓男裝會,模特利用舞臺的三面櫥窗式的背景,以靜態造型展示為開場,營造出了服裝店的展示效果,使觀眾感覺模特如同都是從櫥窗中走來的,親切中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基于以上兩場舞臺的表現形式,模特不僅僅運用了動態手法展示服裝,而且還結合了靜態展示造型。我認為恰到好處的體現了當今服裝表演新的流行元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表現手法,這也是觀眾意想不到的一種動態與靜止的美的結合,對服裝表演的促銷作用作了進一步的升華。也使整場服裝表演更貼近生活化,使大眾更容易接受。可見服裝表演的動態展示中催生出了靜態展示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現已成為服裝表演等相關演藝領域的一大舞臺流行趨勢。

    五、造型藝術手段在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服裝表演藝術有它獨特的表現形式。服裝表演從最初的“商品推介會”到現如今多元化的視覺表現形式,以多種藝術手段設計舞臺傳達更準確的時尚流行信息。服裝表演的發展也給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的興起和發展賦予了新的應用價值提供了獨特的表現形式。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的表現形式歸納起來有以下兩種。

    1、傳統造型藝術手段在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的造型藝術手段包括:繪畫、雕塑、建筑等。

    (l)繪畫。我們知道,傳統的繪畫藝術作品一般是以帛、絹、紙或畫布等材料作為介質的它在表現形式上還有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它的構成元素中的構圖、色彩、造型早已成為舞臺美術設計的基本元素它的外在表現形式也經常被設計師用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設計師利用布達拉宮特有的繪畫裝飾構建舞臺造型:屋頂和房檐用木質結構幾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璽金布達拉宮屋檐下的墻面裝飾有璽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肩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梁房上布滿了鮮艷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夜晚的布達拉宮在燈光的映襯下表現出清晰的影像質感和艷麗的色彩陰暗立體的效果表現出主體的輪廓美。

    (2)雕塑。雕塑具有兩個功能:一是美化功能沽希臘及史前雕塑都是以模仿人體存在這是人類對美的需求加著名的維納斯雕像。二是教化功能就是給偉人和名人塑像。雕塑被舞臺美術設計師們所看好主要是它的美化功能它的空間形式及體積感如北京服裝學院與臺灣實踐大學2010年優秀畢業作品展演舞臺運用多個白色雕塑魔方構建舞臺背景。白色魔方的神秘感傳達了服裝設計師變幻莫測的設計構思加上臺面多層臺階的變化給整場演出營造了一個優美而廣闊的表演空間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3)建筑。建筑在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最早是理念上的。建筑的空間是三維的服裝表演舞臺造型的任務就是要創造三維空間的視覺幻覺。三維空間除長度和寬度外,最主要的就是深度而深度的建構就要有近景、中景、遠景這正是建筑的主要特征。設計師當然不會把建筑的造型直接搬上舞臺但可以巧妙地運用建筑的框架式結構,如1995年在北京故宮舉辦的主題名稱為“紫禁城”服裝表演就是以故宮大殿為背景進行設計所展示的服裝靈感也全部來源于故宮的建筑整場演出古樸凝重莊嚴大氣,營造出濃重的歷史懷舊氛圍。再如2002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賽總決賽在拉薩布達拉宮前舉辦。布達拉宮重重疊疊迂回曲折,同山體融合在一起高高矗立肚觀巍峨。宮墻紅白相間宮頂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現代造型藝術手段在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

    (l)構成藝術。構成藝術是在近代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源于德國的包豪斯和俄國的構成主義。它是一門平面設計廣告、裝演、工業設計、網頁設計、商業設計、建筑與室內設計等行業的專業人員必修的基礎課。它以抽象的、數理式或多種綜合形態的思維方式對點、線、面進行重組和建構。在一場香奈兒(Chnael)時裝展示中模特們從一個38cm(15英寸)大小的軟面料手提包造型通道上場。軟面料手提包為點膜特的展示路徑為線加之舞臺的背景通過點線面結合的整體結構加深了對香奈兒服裝服飾的總體印象。

    (2)環境藝術。環境藝術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包括環境與設施計劃、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環境藝術是一個新興的、邊緣的、綜合藝術系統工程,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著名日裔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曾在地鐵站舉行過時裝會運用地鐵站通道設計演出空間利用川流不息的地鐵作為表演背景,以期望達到一種時空穿梭的效果;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先生也曾將自己的會移師敦煌大漠蒼涼悠遠的天空、廣裹無垠的沙漠與飄逸空靈的服裝、悠然前行的模特相得益彰給人以強烈的美的震撼。設計師托馬斯曾經設計的舞臺背景很容易使人想起在阿爾卑斯山上滑雪時看到的牧人小屋。白色的伸展臺用具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特色的華麗裝飾品裝飾。為了更好地將阿爾卑斯山場景展現在舞臺上部分表演舞臺還采用人工降雪。

    第6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漆畫衍生于七千年沉淀集聚的深厚漆藝文化,起源于古老的傳統漆器裝飾藝術。八十年代第六屆全國美展中,漆畫被正式列為獨立畫種登上中國當代畫壇。而漆畫能從漆器藝術中獨立出來,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畫家的參與。作為獨立畫種,漆畫是年輕的新藝術,若要不斷完善并逐漸成熟,必須廣泛借鑒和吸取其它畫種之長,互相借鑒融合,以長補短,豐富漆畫自身創作的藝術語言,開拓漆畫藝術的表現空間,從而促進其繁榮發展。由于是從中國傳統漆藝脫胎而成,漆畫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的漆藝技法及裝飾畫原有的圖式色彩的被動結合與吸收。而漆畫的發展剛剛起步,工匠氣息比較嚴重,過度強調工藝性,注重形式上的技巧,而忽略了繪畫藝術本身的發展規律,導致繪畫性表現相對較弱,漆畫語言較為匱乏,降低了漆畫作為繪畫藝術的藝術品格。而油畫作為一種發展成熟極盡完善的世界性藝術語言,其題材范圍廣泛,色彩豐富,造型語言多種多樣,表現力強烈,繪畫的味道濃厚,且在審美情趣和情感表達等方面都有很鮮明的主題精神和藝術家的真情流露。這些恰恰是漆畫藝術創作的不足。

    二、漆畫創作過程中對油畫藝術語言表現形式的借鑒與運用

    1、油畫藝術語言題材的借鑒與運用

    中國漆畫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漆藝繪畫的影響,即以繪畫性為工藝的限制,主要表現為自然風景或花卉植物的圖案,題材表現空間比較狹小。而油畫在悠久歷史發展中經過不斷改革與完善,其創作題材的范圍非常廣泛。油畫家隨時代的變革和科技的進步,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寬廣,技法越來越成熟,自主創作的自由度越來越高漲,題材更是多種多樣。漆畫多表現自然,油畫多表現人生。漆畫創作題材可借鑒油畫創作題材中的人物生活題材、愛情題材、軍事歷史題材等不同情感表達和審美情趣,多關注社會和生活,開拓漆畫藝術創作的表現空間,提高漆畫作品的藝術審美價值。

    2、油畫藝術語言造型的借鑒與運用

    1)色彩方面:由于漆畫使用大漆,本色屬于暖色,漆畫創作主要使用暖色調和微妙的冷暖對比,冷暖對比不夠強烈。而油畫中多使用冷色調,冷暖對比關系和補色關系強烈,多依托色彩關系的對比和結合來表現油畫主體內容,畫面效果較為出眾。漆畫創作的色彩可借鑒油畫創作的色彩冷暖對比關系、補色關系和明暗關系等,豐富漆畫主題內容的表達,提升漆畫畫面效果,增強漆畫創作的藝術表現力。

    2)光影方面:漆畫多注重工藝性,在光影的運用上較弱,光影的塑造具有局限性,使其表現空間和發展空間不夠廣闊。而油畫的畫面經過油畫家不斷完善再現自然的主觀意識處理,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漆畫創作在光影方面可以借鑒油畫創作的光影表現形式,提高漆畫畫面藝術表現力,促進漆畫繪畫語言的進步和發展。

    3)構圖方面:漆畫從傳統漆藝衍生出來,圖案主要為了起裝飾作用,傳統漆畫作品的構圖比較簡單,構圖方式比較單一,導致畫面效果不夠生動。而油畫創作的過程中,油畫家的自主性更強,繪畫自由度比較高,為追求作品的獨特,油畫作品的構圖更講究技巧和效果,構圖方式多種多樣,畫面更生動活潑。漆畫創作在構圖方面可以借鑒油畫創作中構圖的巧妙形式,講究畫面構圖效果,脫離傳統漆畫單調的工匠氣息,使漆畫創作更靈活更有趣。

    4)線條方面:漆畫的畫面多為線面結合,線條語言不夠豐富,整體畫面藝術表現力較弱,缺乏設計感。而油畫作品中,直線、曲線、折線等線條種類及線條的平行、垂直、交叉等樣式多種多樣,使畫面更具有設計感,整體給人感覺比較有藝術沖擊力,藝術審美價值相對較高。漆畫創作在線條方面可以借鑒油畫創作中線條的巧妙運用,提升畫面設計感,豐富漆畫創作繪畫語言,提高漆畫作品的藝術審美價值。

    5)肌理方面:漆畫多注重材料的拼貼,以材料自身肌理為肌理,缺乏根據畫面效果而做出巧妙肌理效果處理的意識,導致材料的肌理效果沒有更好的被利用。而油畫作品中,主要以繪畫主體做出針對整個畫面效果的肌理處理,講究整體效果或突出主體渲染氣氛等技巧。漆畫創作在肌理方面可以借鑒油畫創作中針對畫面整體效果而做出的肌理處理方式,以整體畫面效果為目的,做出合理恰當的材料肌理處理,而不僅僅是多種材料無意識地堆積。

    3、油畫藝術語言情感的借鑒與運用好的作品一定是令人感動的作品,這就要求作品包含豐富的情感,能引起共鳴。傳統漆畫創作主要是起裝飾的作用,并沒有太多的情感注入,以致使人產生漆畫就是裝飾畫的感覺,忽略了漆畫的精神內涵表達。而油畫作品飽含藝術家的情感投入,油畫藝術更注重精神表達和情感體驗,很容易使人產生共鳴,這也是為什么說油畫家的作品具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油畫歷史悠久且不斷繁榮發展,在所有畫種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作為剛剛登上當代畫壇的獨立畫種,漆畫更要注重自身作為繪畫藝術的藝術價值,沒有情感的作品只是一張畫,唯有豐富且觸動人心的作品才是承載藝術使命、具有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情感的投入和精神的創造是漆畫繁榮發展的重要動力,要求漆畫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人格感悟。

    三、在保持漆性本體語言基礎上,探尋符合漆畫

    第7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概念

    民間表演藝術通過表達形式來體現,有效保護民間表演藝術,準確理解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概念是當然之義。關于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概念,理論與實務界均無統一結論。理論界基于不同的視角,對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涵義給出多種表述。部分學者立足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空間性,認為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指特定群體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作并演繹的民間文化表現形式的總稱[5]。部分學者基于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延續性,認為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一種通過世代流傳、連續、緩慢創造的藝術作品[6](172)。還有的學者突出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集體性,認為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指某社會群體(而非個人)創作”的藝術形式[7](203),或是指“由特定區域的社會群體或特定民族集體創造、體現該特定區域的社會群體或特定民族的特定品質或文化”的藝術成果[8]。此外,有學者從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詞源出發,主張按照其英文的涵義,稱為“民間文學藝術”或“民間藝術”[9](307)。法律實踐上也無統一的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定義,國際間立法采用列舉法且差異較大,但都要求表演者的群體性、內容的民族性。《班吉協定》的附件所保護的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包括: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團體所創作的,構成非洲文化遺產基礎的,代代相傳的表演藝術的傳統表現形式。而依據《示范條款》,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體所表達并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可見,《班吉協定》將其界定為由“群體”而非“作者”完成的東西,從而排除了可通過常規版權法保護的民間“作品”;示范條款則包括可認定由一國國民或者該國之部族群體完成的創作。在具體國家立法中,摩洛哥版權法僅指符合創作條件的未出版的作品;阿爾及利亞與突尼斯兩國的版權法對是否出版無要求;塞內加爾版權法則限定在藝術領域的創作……筆者認為,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指在一國領域內,由該國的民族或種族集體表演,或能夠推定為來源于某國或某一社區內成員表演,經世代相傳,構成獨特的文化特征、民俗風格、表現形式及方法的有形的或無形的展現藝術方式的種類,這些種類是被認為符合該民族、種族或社區集體期望的表演形式的總稱。民間表演藝術發展史、國際間立法實踐都表明,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具有明顯區別于著作權法上“作品”的法律特征。民間表演藝術特殊性決定了其表達形式的特征。在武漢召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知識產權國際研討會”上,學者們歸納民間藝術表達特征為多樣性、不確定性、傳承性、無形性、實踐性、開放性等。基于前述概念,民間表演藝術的表達形式具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民間表演藝術的表達形式是由某社會群體表演的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音樂、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形式,它產生后會在區域間、民族間不斷創新、豐富。因此,它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傳統版權法上的無形的“智力創造成果”。由于民間表演藝術源于民間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受“宮廷藝術”規矩束縛,與之伴生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自然競相發展,形式與時俱變,從最初的雜耍到傳統舞蹈,從活表演“百戲”到“人機合作”表演。因此,民間表演藝術的表達形式至少包括原始民間藝術表演結果如原創音樂、戲劇、舞蹈;在原始民間藝術表演結果基礎上形成的載體如同一舞蹈的不同表演方式;以及以流動形式存在的民間表演藝術,如口技、評書、宗教傳統儀式、傳統競技、傳統游戲、民間習俗;等等。第二,創作主體的群體性。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存續主要通過家族或群體傳承,即使個別形式是某一特定個體原創,但由于社會發展原因,原創個體呈現“不知名”狀態,但總體屬于特定群體一員。正如學者所言:“它不是一個或若干個自然人或者團體的產物,相反,它是在不斷地被民族內的眾多成員傳播、演繹過程中”受到無數的表演者不斷加工,“同時,也融入了許多聽眾、觀眾的意見和情趣,從而使文化內涵不斷豐富”[10]。第三,流傳方式的實踐傳承性。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出現取決于生活生產實踐的需要,一種表達形式的發展也基本決定于社會實踐的需要,可以說,沒有民間的生產生活需要,就不可能有民間表演藝術,民間表演藝術的表達形式缺少“宮廷”及“科班”標準,“口傳身授”成為其流傳的主要方式。

    法律保護的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

    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因其依存的文化環境而豐富多樣并不斷演變,但由于法律的局限性、民間表演藝術的特殊性、演出法調整對象的發展性,司法實踐對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保護不到位。“如果整體所獲得的力量等于或者優于全體個人的力量的總和,那么我們就可以說,立法已經達到了它可能達到的最高的完美的程度了。”[11](154)因此,民間表演藝術要受到法律保護,必先使之成為演出法律關系的客體,而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得到合理界定,是民間表演藝術法律保護的起點。(一)界定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基本理論在藝術上,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民間表演藝術的載體,也是民族文化的表達形式,必然體現審美觀念。而人類的生存發展決定著民間表演藝術的豐富發展,民間表演藝術的表演形式的審美觀念與審美形式,逐漸成為審美意識,并顯性為審美觀念的符號語言。這些符號語言通過民間藝術,再現人類改造客觀與主觀世界,從而形成民族表演藝術文化模式。因此,界定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首先必須堅持“原生態”標準。在民間表演藝術領域的“原生態”,是指在特定民族、地域生活環境內自然形成、表演、流傳,域外文化影響少,沒有經過人工依據外來標準改造的表演藝術形式。由于民族、地域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取向不同,民間表演藝術的“原生態”內涵不是簡單、統一、固定的。因此,民間表演藝術形式的差異不是技藝水平,而是形式創造者的思想觀念。正如貢布里希所言:“因為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12](18)“原生態”要體現民間表演藝術語言系統、表演情感呈現方式、表演者審美觀念、表演者心理結構、表演者思維方式、表演動作要求等舞臺元素,也要體現民間表演藝術生存、流傳的實踐環境,以及確切傳達民族(群體)文化心理。為此,確定“原生態”民間表演藝術形式,應該使它的文化形態完全回到原生態的生成環境,至少“原生態”應該體現“傳統”和“習慣”內涵。依據WIPO解釋,“傳統原生境”被認為是特定群體基于一直延續的用法在適當的藝術框架內使用民間表演藝術傳統的方式;“習慣原生境”則指依照該群體每天的生活實踐對民間表演藝術的利用[13](17)。在法理上,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應符合法定要件。首先,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民族文化財產,是在民間經過長期流傳而形成的表演藝術載體。形成時間短,或非特定民族或群體自覺形成的,不是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有些國家立法要求表演藝術已存在100年以上并能反映本民族文化,如特利尼達和多巴哥的《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法》(草案)。其次,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創立者是民間特定人群,而非官方指定或許可人群及組織,其引起原始權益不能夠完全歸屬于特定個人或者該人群以外的社會組織。“群體性”不僅指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中所表達的感情、反映的愿景、展示的內容,對特定群體具有普遍性,還指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從原始創作到流傳、到再創新的每一歷史單元都是與群體藝術創作分不開。至于認定“群體”,一般考量民間表演藝術的生長環境,而民間跨區域流傳的同一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則可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①。再次,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靈魂是民族文化內涵,即特定群體對本民族文化的自然認同與自然情感。“正是這種情感,在自然狀態中代替著法律、風俗和道德”[14](103),而“法的觀念,尤其是自然法的觀念,顯然就是關于人的本性的觀念”[14](64)。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是表演藝術本身的載體,以民族民間文化為依托,是后者的表現形式,而不限于具體形式的有形或無形性。因此,與民間表演藝術無關的表演形式,如從國外引進的音樂、舞蹈、戲劇,非民間的官方藝術表演形式都不是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最后,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具備主觀要件,即已經被公開的、被特定群體在心理上認可的“正式形式”。“公開”是向所在區域或人群公開,是表演的法律要件之一,非公開的表達形式自然不符合法律保護要件;而且,這種形式應該得到特定群體的承認,公認其區域的、人群的效力,如果該形式沒有得到社區多數人的認可,則不是法律保護的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此外,這種主觀認可,還體現為民間藝術表演者都為表演結果的完成做出了直接的、實質性的貢獻,而非為表演創作提供素材、理論指導或記錄等輔的行為②。(二)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國際間立法實踐關于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保護范圍,國際間立法實踐不一致,但都規定了大致分類。從國際公約規定來看,存在廣義與狹義之別,這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的曲折認識。狹義上,將民間表演藝術的表達形式排斥在口頭表達、社會風俗、禮儀、節慶等之外。如聯合國《伊斯坦布爾宣言》列舉了三大民間表演藝術領域: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而依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民間表演藝術包括肢體語言、音樂、戲劇、木偶、歌舞等表現形式。在廣義上,民間表演藝術形式外延更廣泛,且符合民間表演藝術本質特征。如《班吉協定》附件7規定,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至少包括口頭形式表達、藝術產品、宗教傳統儀式[15](375);突尼斯版權示范法則包括音樂表達如民歌、器樂,動作表達如民族舞蹈、民間游戲及民俗活動①。國內法示范法條的規定更寬泛:口頭表達形式,諸如民間詩歌及民間謎語;音樂表達形式,諸如民歌及器樂;活動表達形式,諸如民間舞蹈、民間游戲或民間宗教儀式;有形的表達形式;等等②。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知識產權國際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將傳統表演文化表現形式概括為:音樂表現形式,如歌曲和器樂;行動表現形式,如舞蹈、游戲、典禮、儀式和其他表演,而無論其是否已濃縮為某種物質形式③。從國際看,21世紀的聯合國公布三批亞太地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31項,表演類占總數的93.55%,所有項目均涉及民俗。縱觀各國具體立法,由于對民間表演藝術范圍的理解,發達國家與傳統資源較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常相去甚遠,保護民間表演藝術的國家多是經濟不發達國家,如突尼斯、智利、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塞內加爾、肯尼亞、馬里、布隆迪、象牙海岸、幾內亞等國。各國具體規定存在差別,但基本可以歸結為四大類:口頭藝術形式,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等;聲音藝術形式,如民樂、民歌等;動作藝術形式,如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曲藝、民間體育活動、民間游戲、雜技等;綜合藝術形式,如民間祭祀活動、宗教儀式、節日慶典活動、民間游藝活動等。從國內來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也予以保護民間表演藝術,依據我國公布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表演類分別占總數的51.4%、56.7%、57.1%,它們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與節慶等形式④。(三)法律關系客體的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類型根據國際間保護民間表演藝術的理論與實踐,能夠成為法律關系客體的民間表演藝術表達形式主要有三大類。1.民間表情藝術。它是指借助于藝術載體要素媒介,通過表演塑造的藝術形象,反映表演者感情的民間藝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者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曲藝、雜技、民間戲劇等;后者專指民間音樂和民間舞蹈。本文專指狹義民間表情藝術,它最直接、最充分展示表演者情感;通過表演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與受眾情感共振;憑借時間流動性形成意境。民間音樂是相對于專業創作音樂的概念,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是指特定群體在生活和勞動中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它是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于民間,并在流傳過程中持續不斷地經受著群眾集體改造、加工和提煉的表演藝術。民間舞蹈,也稱“土風舞”,是歷史流傳下來的,由群眾自創自演,具有固定舞蹈程式、動作術語,體現民族或地區的文化傳統的自娛性、群眾性的舞蹈。民間舞蹈歷史久、題材廣、形式多、數量大,內容包括農業生活、娛樂活動、祭祀禮儀活動。民間舞蹈特點是:載歌載舞,多用道具,表演形式自由。從舞蹈功能角度看,民間舞蹈可以分五大類:節令習俗舞蹈、生活習俗舞蹈、禮儀習俗舞蹈、信仰習俗舞蹈、勞動習俗舞蹈等。2.民間綜合表演藝術。民間綜合表演藝術是戲劇、戲曲等藝術的總稱,汲取了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藝術優點,將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造型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特點融合在一起[16](195)。民間綜合表演藝術主要包括民間戲曲、曲藝、皮影戲、民俗表演。民間戲曲是指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藝術。它是綜合舞臺藝術樣式,以歌舞演故事,離形取意,運用虛擬手段塑造形象。它源于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藝術形式。中國戲曲源于原始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鼎盛于清代,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雜名句、明清傳奇、近現代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曲藝亦稱說唱藝術,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以帶有表演動作的說唱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曲藝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古代宮廷中俳優歌舞表演就含有曲藝因素,主要有相聲、數來寶、快板、快書、評書、彈調、大鼓墜子、琴書等。曲藝是最具民族特點的表演藝術形式集成,以“說”和“唱”為主要,以“一人多角”的方式表演,曲種各自獨立。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民間一種古老的表演藝術,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皮影戲的演出是演員通過操縱皮影來展現形象。皮影戲始于先秦,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

    第8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死模型,于梗死后2、3、4、6、8、12、24 h進行頭顱ct冠狀位掃描。觀察ct圖像,測量兩側大腦半球對稱部位的ct值,并求出

    兩者的差值。結果線栓法大鼠腦梗死后最早于3h肉眼即可辨別梗死灶,其患側ct值與健側有顯著性差異,且腦梗死健、患

    側ct值的差值與時間呈直線正相關。結論血管栓塞引起的腦梗死最早于梗死發生后3 h即可診斷,并可通過腦梗死兩側ct

    值的差值的計算來推斷腦梗死發生的時間。

    【關鍵詞】腦梗死;斷層攝影術;動物

    【中圖分類號】d9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4—0301—04

    early ct signs forensic medical study in experimental cerebml infarction in rats.wa ng a i-reng,zha ng ling—li.de—

    partment of forensic medical,tont~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weni~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30,p.r.chi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t value and time and,the ct signs in early cerebral infare—

    tion.methods the intraluminal thread occlusion model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new of rats was established.serial scans in coronal

    planes were performed at 2,3,4,6,8,12 and 24 hours after occlusion.the ct signs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an while measured

    ct values of both infracted and healthy brain tissues were analyzed,then the difference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hypodense lesion

    could be observed by naked eyes at least 3 hours after cerebral infraction.the ct value differences of both sides bear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ime.con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blood vessel embolism could be diagnosed at least 3

    hours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it suggests that the occlusion time could be evaluated by the differenees of ct values.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tomography;animals

    在法醫臨床檢案工作中腦梗死的案例時常遇到,

    對于這類案件,鑒定重點是鑒別腦梗死是由疾病引起

    還是外傷導致。在多個鑒別因素中,腦梗死發生時間

    是鑒別傷與病的關鍵。ct作為一種普遍、快捷的檢查

    方法, 目前在臨床上已經成為腦梗死首選的檢查手

    段,也是法醫臨床鑒定中診斷腦梗死的重要依據。但

    對于腦梗死在ct平掃中最初何時可以明確診斷,至

    今仍無統一看法。一般認為,腦梗死發病l2~24 h內ct

    平掃多不能顯示。[1l但有實驗表明,梗死灶最初于

    6 h內即可顯示: 陳彥芳等[31的研究結果表明,腦梗

    死后3 h,ct即可看到病變;甚至有腦梗死后2 h即有

    陽性表現的報道。 本文就實驗性大鼠腦梗死早期不

    同時相的ct平掃圖像進行觀察,同時進行了兩側大

    腦半球的ct值的測定,并求出它們的差值,探討大鼠

    腦梗死后ct可以明確診斷的最早時間及ct值變化

    與梗死時間的關系。

    材料和方法

    、動物選擇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5只f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

    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體重200~

    250g。自由進食和水,12 h晝夜節律飼養。大鼠隨機分

    成正常對照組(a組)、假手術組(b組)和實驗組(c

    組)。其中假手術組按手術后3,6,12 h分為3組,實驗

    組按腦梗死后2,3,4,6,8,12,24 h分為7組,每組5

    只。

    二、線栓制備

    插入線栓采用進el尼龍線,直徑0.209 mm,線長

    40 mm。在顯微鏡下用進口速干上光漆涂于一端5 mm

    內,制成直徑0.25~0.28 mm的光滑的頭端。將線栓晾

    干,紫外線消毒后置于l%肝素溶液中備用。

    【作者簡介】王愛楓(1977一),女,遼寧遼陽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法醫臨床專業在讀碩士,主要從事法醫臨床學鑒定及研究工作。tel

    +86-27-83692955;e-mail:wangaifeng1977@sina.con。

    [通信作者】張玲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法醫臨床專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302 ·

    三、模型的建立

    參照longa線栓法[51制備大腦中動脈梗死模型。略

    有改進。將大鼠用6%水合氯醛溶液以5 ml/kg腹腔注

    射麻醉,固定、消毒、鋪巾后,沿鼠腹側頸部正中手術

    切el切開頸部皮膚,分離頸總動脈并結扎其近端。分

    離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于頸總動脈分叉遠端l 2mm

    處結扎頸外動脈,用血管夾夾閉頸內動脈。在頸總動

    脈結扎處遠端用眼科剪剪一小el,將制備好的栓線插

    入,同時釋放頸內動脈的血管夾。進線長度距頸總動

    脈分叉處約20mm,遇阻即止。之后將頸總動脈連同栓

    線一起結扎,縫合皮膚。即制備好永久性大腦中動脈

    梗死模型。全部大鼠均栓塞右側大腦中動脈。線栓插

    入10 mm后即拔出形成假手術組:正常對照組不手

    術。模型成功的標志為:手術麻醉清醒后,大鼠左側偏

    癱,左下肢伸直,站立不穩,向一側轉圈。操作時室溫

    控制在25℃左右。

    四、ct掃描方法

    采用美國ge lightspeed型全身ct設備。矩陣

    512x512,140 kv,120 ma,層厚5 mm,層距5 mm,進

    行大鼠大腦冠狀面掃描。實驗組于術后2,3,4,6,8,

    l2,24 h進行掃描,假手術組在術后3,6,12 h進行掃

    描,對照組掃描時間不限。仔細觀察各組大鼠ct圖

    像。選擇同一平面對稱部位約1.5 mmz范圍內測定各

    組大鼠兩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的ct值,求出兩者的

    差值。

    五、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j 表示,采用t檢驗和相關分析進行顯著

    性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結果

    實驗組大鼠大腦中動脈梗死自3 h后出現不同程

    度的低密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密度逐漸降低(圖1)。

    3 h組有3只動物ct掃描出現肉眼可辨的梗死灶.梗

    死范圍較小,梗死區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其兩側ct

    值的差值分別為3.66 hu,4.15 hu和3.87 hu: 自6 h

    組開始全部動物均出現明確的梗死灶,到12h組,梗

    死灶已十分明顯。不同時相點兩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

    ct值及差值的變化見表1、表2。由表1可知. 梗死

    后3 h兩側ct值即有顯著性差異fp<0.05)。由表2可

    知,梗死后兩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ct值的差值隨

    梗死時間延長逐漸增加,梗死時間與腦梗死兩側ct

    值的差值呈顯著直線正相關f相關系數r=0.982.p<

    0.05,回歸方程:y=i.76+0.49x)。梗死時間每增加1 h.

    健、患兩側ct值的差值平均增加2.25 hu。

    梗死時間與腦梗死兩側ct值的差值呈顯著直線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l2卷(第4期)

    正相關(相關系數r=0.982,p<0.05,回歸方程:y=i.76+

    0.49x)。

    圖1 大鼠腦梗死早期不同時相點ct圖像變化

    pic 1.change of ct images in diferent periods in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

    自梗死后6 h大腦中動脈供血區腦組織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低密

    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密度逐漸降低。

    a梗死后3 h,平均ct值:右側:36.37,左側:39.94,平均差值:

    3.67:

    b梗死后6 h,平均ct值:右側:33.34,左側:38.00,平均差值:

    4.46;

    c梗死后12 h,平均ct值:右側:32-31,左側:40.84,平均差值:8.53;

    d 梗死后24 h,平均ct值:右側:25.49,左側:38.53,平均差值:

    13.04。

    討論

    、關于腦梗死模型

    大鼠局灶性腦梗死模型已廣泛應用于對該疾病

    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光化學誘導法、自體血栓栓塞法

    和線栓法。光化學誘導法需開顱進行手術,具有對手

    術條件要求較高,對實驗動物創傷較大的缺點。自體

    血栓栓塞法雖然很接近自然狀態.但因由全血凝固形

    成的血栓為紅色血栓。含纖維蛋白較少。易在血管內

    自溶而致阻塞血管再通,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

    性。zea longa等應用線栓法制備腦梗死模型.手術操

    作簡單,避免了開顱所造成的腦創傷。本實驗采用線

    栓法制作大鼠急性大腦中動脈梗死模型。具有操作簡

    便、對動物損傷小、可重復性高、梗死范圍恒定等特

    點。

    二、關于腦水腫

    腦梗死ct平掃的主要表現為梗死血管供血區密

    度減低和/或輕微的占位效應,而以梗死血管供血區密

    度減低最為常見。對腦梗死的診斷價值最大.是腦梗

    死的特征性表現。閻肖恩華等l71對250例24h內腦梗

    死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表明:低密度灶診斷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2卷(第4期)

    表1 大鼠腦梗死后不同時相兩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ct值

    table 1.ct value of both sides in diferent periods in cerebml infarction in rats

    · 303 ·

    正常對照組

    假手術組

    a

    b

    實驗組 c

    38.04+1.85

    36.88±1.77

    36.48~2-38

    39.25±1.08

    39.27~2.17

    39.94~1.87

    42.21~1.95

    38.00~2.66

    38.56~1.90

    40.84~1.88

    38.53~1.72

    37.93~1.88

    36.71~2.56

    36.39~2.3 1

    38.97±1.19

    37.87~1.81

    36.37~1.72

    38.22~1.98

    33.34~3.45

    32.78±1.74

    32.3 1~2.26

    25.488~3.45

    0.049

    0.148

    0.061

    0.593

    2.736

    9.960

    5.323

    7.9661

    3.890

    7.794

    5.833

    注:健、患側ct值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19<0.05

    表2 大鼠大腦中動脈梗死后不同時相兩側ct值的差值變化

    table 2.changing of ct value s diferences of both sides in diferent periods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24 h內腦梗死的敏感性為56.8% .特異性為100%。故

    本實驗選擇梗死腦組織密度降低作為觀察指標。腦梗

    死缺血區水腫是引起梗死腦組織密度降低的主要原

    因.可分為兩階段:細胞毒性水腫和血管源性水腫。在

    腦梗死的初始階段主要是細胞毒性水腫.細胞外水分

    子大量進入細胞內.但缺血區腦組織水含量無明顯增

    加.因此兩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ct值無顯著性差異。

    腦組織缺血3 h左右.血腦屏障被破壞,這是血管源性

    水腫開始的標志。此時缺血區腦組織含水量增加。由

    于腦組織含水量與ct值呈負相關,所以腦組織含水

    量的增加導致了梗死區腦組織ct值的下降。本實驗

    3 h組.梗死側與健側腦組織ct值的均值分別為:

    39.94±1.87 hu和36.37±1.72 hu.差異有顯著性,說

    明此時兩側腦組織含水量已存在顯著性差異。隨梗死

    時間的延長.梗死區域腦組織含水量逐漸增加,兩側

    大腦中動脈供血區ct值的差值也隨之逐漸增大。

    三、關于大鼠腦梗死早期的ct表現

    不少學者對24 h內腦梗死的ct征象進行研究,

    kuroiwa等罔曾利用貓研究急性腦梗死的早期ct表現,

    掃描層厚為10ram。結果表明,在缺血后3 h ct無異常

    改變,ct值亦無降低。直至24 h才形成明確的梗死

    灶。文獻報道,在ct掃描斷層層面為10mm的病例中

    常出現假陰性,而當層面改為3—4mm時,這種假陰性

    可基本消除。[91本實驗掃描層厚為5 mm,顯著降低了

    假陰性率。

    dzialowski等[10】認為:兩側腦組織的ct值的差

    值<4hu,則肉眼難以辨別出梗死灶。而本實驗中3 h

    組.5只動物兩側大腦半球的ct值差值分別為:①

    3.66 hu、②3.49 hu、③4.15 hu、④3.18 hu和⑤3.87

    hu。其中①③⑤3只動物的ct圖像肉眼可以分辨出

    梗死灶。考慮可能由于本實驗所選擇測定ct值的范

    圍較大,所選范圍內可能既包含梗死區域也包含非梗

    死區域,從 而導致了兩側大腦半球所測范圍ct值的

    差值偏小㈣。

    梗死灶的大小、部位、缺血程度決定著梗死灶在

    ct上的表現時間。肖恩華等同報告,250例腦梗死患者

    中有8l例在6 h內ct出現陽性表現, 占32.4% 。

    kueinski等[11】研究發現有84%的患者于起病后2h行

    ct平掃可出現腦實質密度降低。這些結果間的差異,

    主要與作者選擇病例的標準不同有關。本實驗是利用

    線栓阻斷大腦中動脈主干.血流完全阻斷,不會發生

    梗死局部漏血或血管再通現象;梗死范圍較大.同一

    時間缺血范圍基本一致:梗死過程迅速,于線栓插入

    后立即發生。因此,本實驗中大鼠腦梗死后ct征象出

    現相對較早,易于觀察。結果表明,缺血后3 h,5只動

    物中有3只出現肉眼可分辨的梗死灶,占60%。其他

    腦梗死模型的實驗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本實驗結果說明在血管栓塞性腦梗死中.梗死后

    3 h進行ct平掃,60%的動物出現肉眼可見的低密度

    灶,可以為此類腦梗死的早期診斷提供實驗依據和臨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l2卷(第4期)

    床參考。但由于外傷性腦梗死有多種致傷因素.不同

    機理所引起的腦梗死出現ct征象的時間不盡相同.

    要依據ct征象準確的判斷梗死時間.尚需進行大量

    的實驗研究和進一步探討。但本實驗通過測定梗死

    健、患側ct值的差值并結合臨床表現.可以作為推斷

    腦梗死發生時間的一種參考方法。

    參考文獻

    [1】劉運生,歐陽姍.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

    社,20__,382

    [2】 肖芝豹,郭小藍,賴文雄,等.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早期腦梗塞ct診斷

    [j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__,13(14):95~96

    [3】 陳彥芳,吳恩惠,劉國棟,等.實驗性急性腦梗塞早期ct表現與病理

    基礎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4,28(12):843~845

    [4】徐茂竹.ct掃描在大面積腦梗死中的應用[jj.臨床薈萃,20__,16(17):

    803—803

    [5】 zea longa ez,weinstein pr,carlson s,et a1.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stroke,1989,

    20:84—91

    [6】林順發,彭仁羅,等.急性腦梗塞早期ct、mri診斷研究進展[jj.中國

    醫學影像技術,20__,16(10):91 1—912

    [7】 肖恩華,劉顧崗,楊樹仁,等.24小時內缺血性腦梗塞的ct研究[jj.放

    射學實踐,1999,14(2):80 83

    [8】 kureiwa t, seida m,tomida s,et a1. discrepancies among ct,

    histological an d blood-brain barrier findings in early cerebral

    ischemia[j].j neurosurg,1986,65:5 17~524

    [9】陳芷若,臧暑雨.急性腦梗塞的早期ct和mri改變[j].臨床神經病

    學雜志,1999,12(3):187~188

    [10】dzialowski i,weber j,doerfler a,et a1.forsting m,van kummer

    r. brain tissue water uptake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ssessed with ct[j].j neuroimaging 20__,14(1):42~48

    [1 1】kucinski t,koch c,gizyska u,et at.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arly

    ct and angiography for fatal hemispheric swelling in acute stroke[j].

    第9篇:表演藝術形式范文

    摘要:戲曲藝術的統一性,是藝術王國的最境界。建國以來,洛陽豫劇院(原洛陽市豫劇團)整理舊時劇目堅持統一主題思想,一條主旋律貫串始終的完整藝術,把完美的舞臺表演呈獻給廣大民眾。

    關鍵詞:洛陽豫劇院;舞臺實踐;表演藝術;統一性

    戲曲藝術的統一性,是藝術王國的最境界。它不是某個天才的獨自發明,而是一代代演員在長期現實生活中積累的藝術真知,是在舞臺實踐中形成的智慧結晶和藝術創造。藝術的統一性是戲曲的生命,是對立的統一體。建國以來,我們洛陽豫劇院(原洛陽市豫劇團)整理舊時劇目堅持統一主題思想,一條主旋律貫串始終的完整藝術,把積極的向上的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的生活事象,在矛盾的發展中融入千年一脈的傳統美德教化。

    但是這不是憑一時的所謂靈感的閉門造車,是有大量、堅實的生活基礎的。比如幾個名角一起登臺,每個名角都有同等分量的戲就有主次不明,喧賓奪主了。這是戲劇藝術的主導原則。如何把戲搞得非常統一,讓這些藝術都能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為一個主題服務,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有的演員為了賣弄演員嗓子、做派,拋開劇情需要和劇中人物,惡擠硬做,賣弄噱頭,以庸俗的表演取悅觀眾,這不是藝術。以上種種,都是一些傳統的陋習,因為他破壞了藝術的嚴謹和統一。

    戲曲把這么多藝術結合在一起,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混合而是一個綜合。綜合是為了一個目的:要表現戲的主題思想,要創造性格統一的人物,而且要創造一種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相糾葛、矛盾。要把這些矛盾、糾葛統一起來,鮮明地表現出劇作者對事件和人物的看法,這就不是混合可以解決問題的了,而是要綜合起來,所以,戲曲叫綜合藝術。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若干困難:

    第一,所謂綜合藝術,是因為各有各的個性。從內容上講,有表現深刻思想的,有表現倫理觀念的。從手法上講,有浪漫抒情的,有詠桑喻柳的。戲曲里的文學部分即唱詞,這是最具有鮮明的思想性,而音樂則是比較長于抒情的。你聽了音樂有悲的,有喜的,很容易被它所感染。這樣一類藝術,在表現內容方面的確有它的長處,表現的比較深。但是另外一個極端則完全是技藝、武打。如果從前你在農村里看過戲,就可以看到在舞臺上表演“盤杠子”、“要叉”這些東西。《目連救母》里,那個鬼朝臺前的柱子上一靠,叉就圍著他的周身飛過來,一不小心就有死的可能,那樣的一種藝術也包涵在戲里面。武打技藝這類東西完全是靠純熟的技巧,它在單獨表演時是不很容易表現思想內容的。那么,把這種東西和文學綜合在一起,要它們為一個目的來服務,一定要統一于―個內容。音樂也要性格化,武打也要性格化,舞臺美術、服裝道具也要性格化。表演的各方面都要統一到人物的性格上面來。另外一條,從整個戲來講,它要為一個主題、為思想。把這些經驗教訓系統起來,總結成一種明確的、自覺的理性認識,使得以后的創作思想性更高,藝術上更完整。這些就是客觀規律,就是性格化和思想性的統一規律。

    第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各種不同的藝術,在一個戲里面運用其所長,要把這些藝術的運用,安放到它最能發揮長處的地方。如果這種藝術對表現深刻思想內容本來是不擅長的,就不能要求它去獨立擔任表現深刻思想的任務,這條道理說起來似乎應當是人人皆知的,但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特定的藝術思想指導下就會發生藝術上的偏差。中這類現象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戲曲是要表現內容表現人物的,那么,所有的藝術到了戲曲中間來以后,就不能不把它放在它便于發揮其所長的地方來運用。各種藝術在整個的戲曲中間,有它一定的位置,有它一定的職能,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要把它的長處運甩在戲里面,為整個戲的主題思想盡它一份可盡和應盡的責任。它的長處用得恰當,它就能夠對表現一種高度的思想性起一定的作用。比如《三岔口》,單純地表現兩個劇中人的摸打,并沒有特別的思想性,需要一寫藝術上的墊鋪。這樣它就能夠為表現整個戲的思想內容起到點睛作用。這就是戲曲綜合藝術的特點之一。

    第三,這些不同的藝術大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空間藝術,一類叫時間藝術,或者豈類叫造型藝術,一類是非造型藝術。比如音樂它就不是造型藝術,是表現情緒的。音樂這類東西就是時間藝術。你在一個大廳里奏交響樂可以,你在一間房子里把交響樂拿來放也可以,效果還是會出來的。當然,聲音大小,真實感也會有些程度上的不同。另外一類叫空間藝術,如舞臺美術、服裝等等。所以,空間對于它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時間是無所謂的,比如一張畫,掛在那個地方,剛畫出來是那個樣子,過了幾百年也還是那個樣子。

    這兩種藝術是相當不相同的,現在,如何使它統一起來,如何使它有一種統一的感覺,使它不感覺到這兩種藝術在一起根本就不能結合,這兩種藝術綜合在一起的時候,不能使人有還是兩種藝術之感,這也是綜合藝術里面的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弄明白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應當懂得表演藝術它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表演藝術是要在一定空間來表現的,它是要有造型的,這就是空間藝術。但是表演藝術在表現上是需要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它也是時間藝術。但如何讓它有一種統一感,這里還有一個藝術的節奏性。節奏性是藝術美的另一種體現。比如“唱”和音樂,它們是有兩個特點的,一個是節奏,又一個,抒情性特別強,就是它能夠使你聽了的時候,雖然并沒有一種文學上、語言上的概念的東西留在腦子里,但它是悲的或是喜的,或者是雄壯的,或者是非常溫柔前,這些東西你是感覺得出來的。音樂的旋律牲,其它藝術都比不過它。如果只強調它的抒情牲,只一味強調它的旋律性,把它的節奏性弄得模糊起來,使得觀眾聽不出鮮明的節奏來,這種音樂就不是戲曲的音樂,起碼不是成功的戲曲音樂。民歌可以這樣,你唱《信天游》,你把節奏拉得多么長都可以,你的節奏可以不明顯。但是,在戲曲里你一定要有鮮明的節奏,才能使音樂同其他藝術統一。中國戲曲對于處理唱的方面,很講究“板頭”。你一荒腔走板這個戲就不好聽。它為什么要加這個“板”,要重視節奏呢?就是為了跟別的部分求得統一。中國戲曲的念白,如念詩、念詞,甚至數“快板”,念“撲燈蛾”都強調它的節奏。戲曲中念韻白是要上韻的。丑角的念白雖然是用各地的土話,但是,它那種念法也跟普通的講話有區別,是有節奏的。它如果不強調節奏這個東西,就跟別的東西統一不起來。做跟打也是這樣的,做跟打實際就是“舞”,是舞蹈化的,它如果不在動作上強調節奏,它就不能跟唱的部分統一起來,跟音樂部分統一起來。武打也是這樣子,在真正生活里的“打”,節奏是很散的,但是,在舞臺上的“打”是有節奏的。所有的藝術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節奏,所以要把它們統一在節奏里。不但是人物服裝的色彩講究鮮明的對比,而且它還通過演員的表演把造型藝術的節奏強調出來了。演員穿特定的服裝,這是為了使這個演員所扮演的人物有個特定的造型,它有水袖,有翎子,有帽翅,通過這些都能把節奏強調起來,如果不能通過這些把節奏強調起來,它也就不能和別的藝術統一起來了。整個戲曲。鑼鼓點這個東西很重要,舞蹈的時候要用鑼鼓點,唱的時候也要用鑼鼓點,表演的時候也要用鑼鼓點,為什么呢?就是用鑼鼓點貫串著全劇,把全劇的抑揚頓挫、高下疾徐強調出來。而這整個戲的節奏安排就由鼓師在演出中統一掌握起來。運用鑼鼓點是我國戲曲特有的一種藝術手段。快樂時,節奏活潑跳躍;悲哀時,節奏遲滯沉重;平靜時,節奏舒徐;緊張時,節奏急促。用節奏來統馭一個戲里的各種藝術手段,也是為了統一一個戲的情緒基調和情緒變化發展的線索、脈絡,使觀眾能夠按照預定的計劃接受鮮明強烈的感染,給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界定統一的輪廓。清晰鮮明的節奏,加強了各種藝術手段的感染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成人免费福利网站|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黄网站|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成人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xxx|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欧美成人黄色片|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