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第1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一、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根據我縣考古調查資料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遺存。而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專業屬性很強,科技含量高的工作。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對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國自1982年11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之后,2002年10月28日七屆人大第三十次會議再次修改并予以通過,使文物保護工作沿著正確的法制軌道不斷向前,保護文物,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全社會共識。各級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開展了卓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隨著經濟一體化和市場一體化的形成,文物的保護、利用、管理、宣傳工作逐漸向多樣化趨勢發展,觀其現狀尚存在以下問題。

    1、人們對文物保護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保護的觀念尚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由于許多文物遺址分散,存留于民間或不同地區,傳統文化所產生的輻射效應受環境制約,人們對文物的重要價值和文物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在認識上不盡相同,再加上宣傳力度不夠,措施不力,導致出現一些干擾、破壞文物保護工作的現象,甚至出現違法行為,對文物保護工作極為不利,加之人們理論與知識的缺乏以及思想觀念上的文化差異,上至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下至商家企業,平民百姓,或從地方經濟、旅游事業,或從保護的方式方法,或從個人喜好等不同側面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著輕視乃至不屑的狀況,也使得文物保護工作困難重重。

    2、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目前,我國對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都沒有一部完整配套的法律或法規予以規范,均散見于各類不同層次法律法規及通知規定之中,且存在多頭管理的狀況,以至于職責不明或在管理上的缺失。如《文物保護法》明確由國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明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規劃法》明確由國家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明確由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等。此外,即使國務院對于有關歷史城市的總體規劃作過明確的批復,但都未能擋住一些地方政府《拆舊建新》的城市開發步伐,因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需要法制體系和法制環境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3、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和不適當的開發加劇了文物資源的破壞。在熱衷關注經濟發展,改善生活條件和崇尚現代建筑的今天,許多文物古跡、歷史建筑,世界文化遺產會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遭到了無情的破壞,甚至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轟然倒塌,某些旅游開發部門目光短淺,為了在短期內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對文物進行掠奪性開發,超負荷接待游客,造成古跡的老化,破壞,甚至毀滅,讓人們很難感到它的價值所在,這些問題的出現根源在于有些地方官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和GDP增長的政績心理。

    4、文物部門建制低,執法力量單薄,文物保護工作又難以開展。在我國,縣級文物部門均隸屬于縣文化局,大部分屬股級單位,這也給我們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文物部門是分管全縣范圍內的文物工作,經常要與一些相關部門及其鄉鎮聯系,由于建制低,文物部門提出的文物保護合理化建議有時根本不被相關部門所重視,吃閉門羹現象時有發生,表明我們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

    5、文物保護與旅游的矛盾。文物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之一,發展旅游有利于對文物的保護,旅游的收入能為文物保護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但同時也給文物保護帶來了一些不可忽視的負作用,個別旅游部門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以發展經濟為理由置文物保護于不顧,破壞文物景觀,在文物景區內搞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超范圍開發,造成了環境破壞,進而對文物保護造成威脅。

    上述種種現狀,足以證明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嚴峻性。眾所周知,文物是人類祖先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重要體現,任何一件文物由于它所產生的時代,環境、歷史階段和所經歷的時空特性,都有其特別保存之意義。一旦破壞,不能再生,其價值很難用金錢來衡量。

    二、文物保護的建議及對策

    文物是國家的、民族的、甚至是全世界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資源。保護文物是社會進步的特征和人類文明的體現。文物保護是一項浩大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延續性工作,需要全社會的自覺和全民意識的增強,這個過程艱辛而漫長,作為基層文物保護機構和文物工作者,我們應進一步實施“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堅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第2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64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09-0299-02

    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省市一級的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等一系列新情況、新任務的不斷出現,如何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是基層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面臨的嶄新課題,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本文將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做簡要的分析,并結合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身份提出幾點對策。

    一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1.文物保護意識淡薄

    對文物的保護,部分基層干部以及大部分農牧民對文物的保護認識不到位,認為文物保護是文物部門的事,與己無關,甚至毫不顧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隨意破壞文保單位周邊環境面貌。還廣泛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文物保護”的思想,只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社會效益,視文物保護為包袱,缺乏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意識。少數基層干部認為文物保護是文物部門的事情,與當地政府無關,缺乏“守土有責”的責任意識,不能與文物保護部門形成合力。

    2.文物保護經費缺乏

    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主要經費來源還是政府財政預算。這一點在《文物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也是國務院要求的“五納入”內容之一,然而在現實中很難落實。以我縣為例,多倫諾爾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城區內存在著大量有待維修保護的古建筑,但文物部門獲得的財政預算只能對瀕臨損毀文物進行搶救性維修,我們也承認,各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錢,就目前地方經濟的現狀也不可能拿出很多錢來滿足各項事業發展。但文物保護事業有其自身特點,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目前不對文物保護進行最低限度的經費投入,那么即使今后經濟發達了,文物的損失也無法挽回,將愧對子孫后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3.法律法規抵觸

    從當前的操作過程來看,與文物保護政策相抵觸的是《土地管理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凡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必須依法劃定相應的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而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建新房必須拆有價值老屋。文物部門在文物普查中也陸續有所發現,如果不及時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將會難逃被拆除的厄運;如果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又缺乏足夠的經費保護,致使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

    4.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由于基層文物保護單位的實際能力有限,對區域內文物家底不清,基礎數據不準的情況很難從根本上轉變;由于編制的限制以及經費的缺乏,文物宣傳展示工作很難深入開展;沒有正規的博物館,文物的存放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學規范,在服務方面缺乏主動意識;文管隊伍的自身建設明顯滯后,特別是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匱乏,職工隊伍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 解決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問題的對策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任務繁重而又艱巨,全面推進文物事業的發展,根本在于更新觀念,強化領導,關鍵在于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的文物工作“五納入(即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的要求狠抓落實,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保護好文物是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千秋事業,是體現城市文明程度以及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全社會必須關注這項事業。以我縣為例,多倫縣多倫淖爾鎮作為自治區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城區內存在著匯宗寺、善因寺、山西會館、清真寺、碧霞宮等大量的文物保護單位,按照自治區文化大區建設目標,縣級黨委政府應進一步認識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的責任感,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如編印一些宣傳文物保護方面的小冊子分發給有關部門、學校、社區等;舉辦學習培訓;召開紀念會、學習座談會、學術研討會等;建立一座條件完備的現代化博物館,通過開辦特色展覽,在陳列內容、主題、環境氛圍方面創造渲染,充分利用文物最直觀、最生動、最真實、最可信的特點,使文物教育功能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加大宣傳,強化和提高市民和保護地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保護好文物的自覺性。

    2.建立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保護資金

    文物保護,都存在著資金缺乏的問題,但即使經費缺乏,也應保護。縣政府應把文物保護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建議解放思想,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出臺一些為保護文物的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協會、宗教和個人等參與、捐助文物保護事業;借鑒兄弟旗縣的成功經驗,在堅持文物保護法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各方參與保護開發,并讓他們從中受益。以多倫縣為例,縣委政府在引進企業的同時,鼓勵企業參與對匯宗寺、山西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保護,幾年來,匯宗寺、山西會館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并通過旅游開發手段,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游訪,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還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種做法還可以應用的其他文物保護單位中來。

    3.要進一步規范動土管理

    在生產建設領域落實文物前置審批程序是文物得到有效保護的重要保證。要繼續堅持“先申報審批后動土”的原則,凡是在文物保護地段動土,一律按程序逐級申報,規劃、土地、城建等部門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實行動土申報許可制度,嚴格履行報批程序。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依法履行動土申報手續;文物部門要規范動土管理制度,加強違規動土的巡查監管。以確保勘探發掘工作的有效銜接,避免因生產建設導致破壞文物的事件發生。對違反規定擅自動土施工的,要嚴格依法查處。

    4.健全文物行政管理機構,提高管理隊伍的人員素質

    縣級文物保護部門作為基層文物單位,存在著人員編制不夠、體制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現象。因此要做好文管體制改革,配齊相應編制和專業人員。要引進高素質的文物保護專業人才,把引進文物保護人才像引進科技、教育等方面人才一樣,制定優惠政策。通過引進人才,迅速提高文物保護隊伍的素質,同時,應該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舉辦各種專題性的短期訓練班,提高在職人員的專業素質。切實提高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待遇,注重對后備人員的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心玉.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8)

    第3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措施

    馬山要發揮自身優勢,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旅游度假勝地,必須以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支撐,而馬山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茖W保護、合理可持續利用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推進度假勝地建設,是彰顯馬山特色的有效途徑。

    一、馬山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現狀

    馬山又名馬跡山,擁有4億年的地理歷史和5000年的人文歷史,是一塊自然山水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的寶地。改革開放前,全國各地各有關單位和部門都看好了這里的風水寶地,并在這里建了許多休(療)養院。改革開放以后,以靈山大佛景區的成功開發建設為標志,馬山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這里也成為世界佛教論壇的永久會址,引起世界的矚目,同時進一步推動了馬山的旅游事業發展。為了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細細地品味馬山豐富歷史人文的韻味,2015年靈山勝境又成功地開發了拈花灣小鎮,豐富了勝境的活動范圍。本世紀初,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沿湖以休閑拓展和果實采摘為主要活動內容的農莊開辦了近10家;從前年開始,各種農家樂旅游休閑點的建設正方興未艾。

    二、馬山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馬山街道圍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氛圍不濃厚。由于宣傳的影響力小,人民群眾對文物保護的認識有偏差,有些群眾會認為文物保護是文保部門的事,于己無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積極主動性,因此,有時會出現文保點周圍環境臟亂、得不到保護的現象。

    (二)自然或人為因素破壞歷史文化資源。馬山雖有眾多歷史文化留存資源,但其中有不少歷史資源因年代久遠、歷經時代變遷和風化侵蝕、水土流失,有些文物本體已經不完整,這也是一大遺憾。由于前一時期的征地、拆遷和開發建設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馬山的一些自然歷史文化資源遭到嚴重的損失、破壞,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因傳承人的去世而面臨失傳。如檀溪灣的一些名泉、石碑坊、古樹名木、許叔微墓;耿灣的盤龍灣、伴奴灣;古竹水平的水王平墓;萬豐的竹塢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如馬山的山歌、民間舞蹈,民間手工藝等等都因老一輩人的故去,將面臨失傳,保護、搶救這些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資金匱乏。文保資金的缺乏成為制約文物保護和發展工作的一大難題。就常態性文物保護專項經費而言,長期處于空白狀態,也就根本無法及時開展正常的文物保護與維修。由于經費的短缺,許多文物保護單位不能進行有效管理、保護措施不能落實,有的只能任其損壞,甚至無存。由于文保人員經費難以落實,挫傷了業余保護人員的積極性,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護。由于經費的短缺,交通工具難以保障,馬山文物保護單位點多、面廣,管理工作難以到位。

    (四)缺乏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人才。文保單位看護員建制不齊全,也缺少必要的工作裝備和防護用具。而這直接影響文保工作的開展。由于缺乏專業人員和維修保護單位,容易出現文物本體損毀的現象。至今尚未研究制定出較完善的保護措施,易長期遭受暴曬和風雨侵蝕。

    三、加強馬山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建議

    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能夠促進馬山地區的發展。當前,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力度。

    (一)科學合理規劃,讓文化資源盤活起來。組織專家和學者對馬山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礎上,統籌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開發保護方案,對文化內涵相同或相近的資源歸類,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資源作為品牌,帶動其他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例如,利用名人效應,可以把許叔微的“梅梁小隱”和趙翼墓歸為一類;為弘揚宗教文化,可以以靈山大佛為依托,開發利用葛洪的 “云居道院”,可改變目前馬山單一的佛教景區的狀況;也可以利用闔閭城遺址開發建設的契機,結合山上的吳王避暑遺址、戰鼓墩等吳越文化遺跡一起開發建設,形成一個吳文化游覽群;同時還可以打造以“馬燈舞”為品牌的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推進馬山文化旅游建設。

    (二)加大宣傳力度,讓文保氛圍濃厚起來。一要進一步宣傳《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提高人民群眾對保護文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二要深入宣傳有關文物保護的法規和政策,增強群眾的文物保護法制觀念。三要積極宣傳文物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群眾保護文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文物保護法》頒布紀念日、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等重大時機,集中開展文物保護意義、目的和要求的宣傳,采取群眾喜聞樂見、行之有效的形式,如舉辦知識競賽、街頭咨詢、印發宣傳單、張貼標語、新聞媒體報道、專題講座、互聯網甚至手機短信等。同時,要堅持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正面宣傳與反面“曝光”相結合,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促進全馬山人民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使文物保護及其相關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關心愛護文物、自覺遵守文物法規的濃厚氛圍。

    (三)強化業余文保員培訓,讓文物保護專業起來。業余文保員是基層文物保護的第一道防火墻,被譽為歷史文化資源的守護者。為充分調動文保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文保隊伍的管理。一是開展業務培訓。定期舉辦業務培訓班,學習文物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政策,了解本區域內文物史跡的基本情況,明確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明確文物保護的基本要求等,開展消防安全演練、實地參觀等,提高業余文保員的文物保護知識和管理水平。二是落實責任,簽訂責任書。要求文保員加強本區域范圍內的日常巡查。定期進行防火安全檢查,加強對火源、電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對住戶等相關人員宣傳消防意識,發現隱患督促使用人或所有人及時整改,確保文保單位無火災事故發生。三是實行月報告制度。預防文物破壞和文物失竊,嚴防文物損毀、改建、添建或拆除構件。在文物面臨破壞時,應立即制止并及時報告,使文物免遭破壞或減少損失。正常情況下,實行月電話、季度書面報告制度。

    (四)加強人才建設,讓文化資源傳承起來。人才是最活躍的生產力,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可為馬山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解決不少難題。近幾年來,馬山在文物保護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加強了文保單位的修繕和管理,但在專業人才梯隊建設方面還存在空缺。若可以引進或培養專業對口的高素質人才,便能將他們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馬山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地貌狀況、氣候條件等結合起來,有望能更專業、有效地修護馬山文物遺跡,同時也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好馬山文化遺產資源,將馬山文化遺產引向一個更具深度的、全新的發展方向。

    (五)依托非遺文化,讓文化資源豐富起來。散落在馬山的眾多非遺文化如何盡快融入文化旅游,也已經成為當下文化旅游中的一項關注課題。太湖水的滋養,培育出了吳文化朵朵璀璨文明,映射出吳地文明中的“崇文”精神。多年來,馬山依靠靈山勝境,引來每年百萬游客,以至于時日一長,天下只知靈山,而不知馬山。翻閱馬山史書,一頁頁跳過的人文歷史儼然還只是沉睡在故紙中,未來要做成高品質文化旅游度假區,必須弘揚吳文化,到史料記載中細致抽取諸如吳越經典、吳歌俚曲,梅梁小隱,文化交融等馬山特色文化因子,讓游客漫步在太湖山色、投入在佛音禪語中的同時,深深體悟到江南吳越文化的“崇文”古風猶存,今天實現了更好、更高的傳承與創新。如梅梁小隱,可建成以靈山為依托的新旅游景點,以百草園為名,其中以中醫草藥為主,以中醫養生,禪修,休閑為主的結合旅游和文物保護發揚光大中醫文化。同時也要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加強保護,如可以把馬山和平社區的牛塘龍窯遺址和旅游文化相結合,在保護原有遺址的基礎上,在附近重新建個龍窯,結合學生基地,加強保護和傳承,以最美鄉村的內涵作為景點對外開放。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除了要對馬山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之外,著手研究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馬山歷史文化資源,這也是對馬山歷史文化資源的一種更好的傳承與保護。盤活、做實馬山特有的非遺傳統文化,八方來客的文化太湖之旅才不僅僅是言必稱靈山勝境,而更厚重的是千年歷史人文的“尚武、崇文、務實”的文采風流與開放進取的吳文化精神,帶給天下人以高品質心靈體驗與精神洗禮。這樣,馬山歷史文化方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魏東,王艷.淺談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開發[A].春草集[C],2013,463.

    [2]陳俊安.馬山縣民俗文化旅游資源保護性開發研究[A].綿陽師范學院學報[J],2013,13.

    第4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收藏

    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藏品,珍貴的藏品是組建博物館支撐基礎作用的要素。文物藏品是具有重要價值意義的,分析文物收藏的管理保護方式,明確對博物館的重要意義。準確的分析立式文化快速發展過程中,新形式背景下文物收藏工作的有效科學方案策略,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文物藏品的保護價值,提升立式文化遺產的分析保護效果。

    1 文物保護收藏管理的實際意義

    文物保護收藏又稱為文物藏品,是由博物館通過合法途徑收集的藏品。經過有效的清理、編輯、分級后,確定專業化文化程序內容,按照順序和保護方式進行存儲,入庫,采用專門的保護工作流程,提高文物保護的收藏價值和收藏質量。文物藏品需要根據性質和任務進行分類,確保藏品符合藏館的主題思想內容,彰顯有效的文物保護價值意義。

    文物收藏管理具有多角度的分析意義,文物藏品的管理需要得到有效的規劃,根據實際程度合理的分析藏品的安全系數水平,逐步降低藏品損耗程度和整體速度水平,確保藏品的安全保護效果。文物藏品是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在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地位。文物藏品的保護和繼承是受環境管理控制的,從各個角度對藏品進行切實的分析,明確實際保護的作用和效果。

    2 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管理基本現狀

    我國的博物館藏品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不足的現象,管理體系中往往存在不完善的現象,需要根據管理的需求逐步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題的不足。首先根據文物藏品的管理標準,合理的分析保護經費。博物館收藏過程中往往存在經費管理不足的問題,需要以國家的政策服務管理為前提,通過對文物的有效保護,準確的維護扶持收藏保護工作,加強博物館的維修產品的有效修復,需要逐步增加博物館項目的費用撥款。在這樣條件下,需要根據博物館的經費使用情況,分析費用經費不足產生的原因,研究改善博物館經費的方式。文物保護存在管理意識不足的現象,博物館往往重視文物的陳列,護士文物的保管,造成藏品消耗速度增加。另外,文物設備藏品往往存在設備落后的現象,規模較小的博物館設備甚至是拼湊起來的,不具備開放博物館的基本質量要求。這是現代博物館存在的缺陷問題,需要根據博物館的文化程度,準確的分析文物產生受損風險的原因。

    3 博物館文物藏品實踐管理的辦法

    3.1 提升博物館的規范管理價值水平

    博物館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標準進行細則劃分,建立健全的藏品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依照博物館不同管理需求,針對不同的文物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博物館系統、科學、規范的管理,依賴現有的管理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管理體系的完善效果,預期文物壽命長短,分析影響文物壽命的因素。按照文物管理要求,采用科學化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按照收藏品的類別、收錄時間、定名、鑒定標準級別、登記方式、編目、建檔方式等各個環節進行具體的分析,明確各個細節工作的科學化工作內容,確定實際有效藏品科學化管理的辦法,明確實際保護方式和保護辦法,提高博物館有效規定價值水平的快速提升。

    3.2 加強藏品的科學化保護和保養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要求,需要對藏品采用有效的保護管理辦法,逐步加強保護理念科學化的分析,提高養護護理概念。依照文物養護保養中需要注意的相關內容進行融合化分析。按照文物實際自然損壞程度和人為破壞程度,分析有效改善文物保護的處理重點。根據藏品實際材質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保護管理,融合現代科技理念,提升護理標準。按照文物保護養護方式,準確的分析文物實際需要注意的各個方面。根據藏品的年代、材料、收藏情況進行區分,需要定期進行消毒、殺蟲、滅菌處理。需要對藏品庫房進行定時的檢查分析,最大程度的減少文物保護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各種損壞性問題。根據藏品實際提取陳列水平,需要謹慎小心的分析實際藏品的科學管理辦法,對實際規范性操作標準進行分析,確定藏品可能被認為破壞或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依照藏品文物的實際損壞程度,準確的分析腐蝕程度水平,明確調查分析腐蝕強度和腐蝕狀態,方便更好的提升實際應對效果。采取有效的方式盡可能的提升藏品的科學化管理水平,確定實際養護保護管理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藏品科學保護方案。

    3.3 大力加強藏品的經費管理投入,建立適合藏品信息化管理的系統

    按照國際化管理水平,準確的分析政府的管理意圖,重視博物館的收藏藏品的管理辦法。依照藏品實際資金投入,合理的分析與財務組織計劃方式和方法,對文物采取有效科學到位的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系統,提升藏品的系統化管理水平。根據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有效建設水平,合理的分析藏品信息化科學查詢標準,準確的分析詳細記錄的方案,最大程度的提升藏品管理的技術質量和工作效率,不斷緩解藏品保護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現有可能存在的矛盾問題,盡可能的提升藏品的保護執行力度,對其中存在的各種積極作用進行合理的調整,最大程度的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提升資源有效共享作用水平。

    3.4 建立博物館信息管理系統,提升專業管理素質人才的培養

    加強新形勢下博物館藏品的管理水平,利用現有的博物館編目,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博物信息管理的系統和理性。根據實際屬性進行快速的分析,明確實際復制、調查、查詢、分析文物的檔案科學價值,提升使用的科學廣泛性水平。按照藏品的實際年代、品名、照片、類別、器形等信息進行準確的分析,明確文物藏品實際的數據庫內容。按照從事數據信息的登記標準,準確的分析員工藏品的編目、分類、保養、年代、經手人等等,完成相關藏品系統化處理過程中的每一項內容,迅速提升藏品系統化建設水平,以正確的方式提升博物館整體有效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博物館系統的快速管理,以正確的方式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的使用情況,大大的提升博物館的工作管理效率,有效的緩解博物館的管理利用標準,降低博物館與藏品保護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問題。按照系統實際有效可查詢標準,合理的分析博物館藏品的品名和信息類別,分析博物館實際的藏品交換情況,明確調動、借用等各種方式的作用,實現博物館文物資源共享的發展機制,提升博物館藏品體系快速優化建設效果,不斷實現文化藏品的惠民目標價值。

    4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科學化管理是發展博物館保護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博物館需要重點對實際工作進行開展,利用現代科技方式,逐步提升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平。博物館需要對藏品進行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科學、有效、規范的管理辦法,逐步提升博物館的快速發展水平,提升我國博物館歷史文化素質的維護和管理,確保保護維護水平發展的合理性。我國地域廣闊,歷史文化悠久,加強博物館文物的保護管理是提升我國綜合文化歷史資源保護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王智健.淺議荔灣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現狀及對策[A].“決策論壇――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6

    第5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一、普查的意義

    文物是國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普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國家歷史文化遺產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工作。開展文物普查是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特征、保存現狀、環境狀況等基本情況,為準確判斷文物保護形式、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和規劃提供依據。開展普查有利于合理、準確劃定文物保護管理整體水平;有利于發掘、整合文物資源,充分發揮文物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養鍛煉文物保護隊伍,增強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二、普查的工作目標

    通過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縣現存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文物的本體特征、基本數據及其保存情況,文物周邊自然的和人文的環境情況;總體評價我縣不可移動文物現有的生存狀態及其發展趨勢,為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提供依據;提高文博系統工作人員的科學知識、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為進一步建立具有現代化科學素養的專業隊伍創造條件;開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準確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完善文物管理檔案,提高文物保護管理整體水平;有利于培養一支優秀的骨干隊伍,增強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有利于充分發揮文物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普查范圍和內容

    此次普查的范圍是我縣21個鄉鎮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的內容以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摸清我縣地上、地下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巖崖(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的分布數量和保存情況。同時對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要了解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及環境的基本情況,尤其是量化指標、保存狀況和環境現狀及其變化情況。

    四、普查的組織和實施

    為圓滿完成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任務。我縣決定成立“*縣第三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以加強文物普查工作,負責此次普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文化體育管理局,負責普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具體協調。由于此次文物普查涉及部門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要求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

    五、普查時間和具體工作安排

    第三次文物普查從*年4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普查標準時間點為*年9月30日。

    第一階段(*年4月-9月)。主要任務是確定技術標準和規范,開展培訓、試點工作。本階段主要工作是進行前期準備,制定普查計劃、方案,組織專門的普查人員培訓,并開始在一些條件允許的鄉鎮開始試點工作。

    第二階段(*年10月-2009年12月)。主要任務是以鄉鎮為基本單位,實地開展文物調查。具體安排如下:

    1.*年10月至12月,在嚴道鎮展開實地調查,摸索經驗,總結問題。

    2.*年1月至4月,資料整理階段,查找前一階段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推動普查工作進一步完善。

    3.*年4月至8月,在嚴道鎮、六合鄉、烈太鄉、民建鄉、烈士鄉、滎河鄉展開實地調查。

    4.*年8月至9月,資料整理階段。此階段進行前期普查工作的工作總結,進一步分析工作開展以來所取得的得失,總結經驗,查漏補缺;同時進行人員休整,對普查工作所需的材料、設備、人員等進行補充。

    5.*年10月至12月,在大田壩鄉、新添鄉、寶峰鄉、天鳳鄉、新建鄉展開實地調查。

    6.2009年1月至4月,資料整理階段。進行前一階段的總結,分析得失,普查人員進行休整,儲備物質,為下一步的工作作好準備。

    7.2009年4月至8月,在花灘鎮、三合鄉、泗坪鄉、新廟鄉、五憲鄉展開實地調查。

    8.2009年8月至9月,資料整理階段。對前一階段的總結,分析得失,人員進行休整,儲備物質,為最后的普查工作的順利完成打下牢固的基礎。

    9.2009年10月至12月,在安靖鄉、附城鄉、煙竹鄉、青龍鄉、龍蒼溝鄉展開實地調查。

    第三階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主要任務是進行調查資料的整理、匯總、數據庫建設和公布普查結果。

    六、普查經費

    普查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負擔,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經費預算包括辦公室工作經費、培訓經費、部分設備購置費、田野調查及普查報告出版補助費等。

    七、普查數據和資料管理

    普查組在田野實地調查中,應根據有關規范和標準,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認真調查,如實地準確填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記表》的各項內容,確保基礎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科學性。文物部門對文物普查數據、資料、電子檔案實行備份管理,確保安全。

    八、普查的宣傳

    我縣普查宣傳將積極利用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絡,戶外宣傳牌和廣告牌等各類媒體和載體進行宣傳工作。第一階段,重點宣傳開展文物普查的目標和意義,范圍對象、內容和方法,普查程序等。第二階段,集中宣傳與文物普查有關的法律法規,普查工作進展,普查工作先進事跡等。第三階段,追蹤宣傳文物普查數據處理進展情況,普查基礎成果,宣傳《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和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數據管理系統,報道文物事業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第6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北京;大運河;遺產;保護

    Abstract: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Jinghang Grand Cannal,Beijing retains a large amount of valuable heritage sites.Unfortunately,du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past hundreds of years,many of them had been destroyed or at the brink of distinction.A proper preservation plan should be made to rescue them in tim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rvation Plan of Jianghang GrandCannal (Beijing part) briefly,and elaborates the major methods in details,which include nominating the sites,evaluating the value,scoping the protection zones and formulating the strategies.

    Key words:Beijing;Jinghang Grand Cannal;resources;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1)-09-49(5)

    中國大運河,歷史悠久,推動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在世界運河史上占據著突出的地位。它主要包括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其中京杭大運河縱橫1800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河流(圖1)。

    北京,從隋唐運河盡端的邊防重鎮,到元明清京杭大運河終點的國家都城,在大運河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運河為北京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條件,而北京的特殊地位及需求,也極大地推動了大運河的發展。

    但近年來,由于自然變遷和人為破壞,加上保護工作不力,大運河逐漸衰敗,繁華不再,北京段運河更是如此,漕運功能喪失、水源斷流、水質污染嚴重、人文景觀湮沒。面對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大運河本體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其保護與拯救已迫在眉睫。而且,如何在保護北京段大運河的基礎上,再現其歷史、科學、文化價值,并促進區域與城鄉的可持續發展,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出臺能夠全面協調和長期指導大運河保護和發展的規劃體系(圖2、3、4)。

    1編制背景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我國已開始重視并逐步完善大運河遺產的保護工作。

    2006年5月,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春秋至清)整體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將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腥肓恕吨袊澜缥幕z產預備名單》。2007年9月,國家文物局宣布揚州市作為牽頭城市,正式啟動了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2008年3月,由國家文物局主辦、聯合運河沿岸各省市在江蘇揚州召開了聯合申遺會議,會議制定了運河申遺的計劃和時間表,初步決定于2014年進行申遺工作,并決定分步驟編制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作為申遺的基礎①。這是我國首批文化線路遺產的保護規劃,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屬于新的課題。

    北京市也積極投入到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當中。2008年6月,北京市文物局委托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及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按照國家文物局出臺的編制要求,共同展開《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北京段)》的編制工作。該規劃現已完成,并得到有關專家的肯定,下一步將分別上報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政府,待審批后得以實施。

    2規劃范圍與性質

    本規劃涉及運河遺產河道長度約80公里,規劃范圍包含北京市域范圍內大運河遺產保護與控制區域,面積約77.8平方公里,涉及通州、朝陽、崇文、東城、西城、海淀、昌平七個區縣(圖5)。此外,規劃將運河遺產河道周邊的生態景觀環境作為運河保護的背景環境,研究范圍包括運河河道兩岸單側200米的區域,面積約129.2平方公里。

    本規劃是北京市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的總體規劃,是北京市實施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是北京市納入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范圍的基本文件依據。以文物保護規劃為主,兼顧遺產申報。

    3規劃特點

    3.1遺產認定遵循真實性原則,保證北京大運河遺產的“貨真價實”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大運河有著顯著的特點――它是有生命的活態遺產。千百年來,它不斷經歷自然變遷和人為改造,其遺產內容也不斷豐富,不僅河道、碼頭、廟宇、城鎮,甚至沿線的風俗、傳說,都是運河文化的展現。這種特點正是大運河的魅力所在,但也造成其時空范圍難以準確界定的客觀現狀,因此遺產的構成是本次規劃面臨的最大難點。為保證北京大運河遺產的真實性,采用了如下的認定原則與方法。

    3.1.1以歷史研究為遺產認定的依據,整體研究北京與大運河的關系及北京段大運河的歷史演變過程

    規劃組通過對歷史資料進行研究,并結合調研踏勘、走訪市民、咨詢專家、考古發掘等工作,最終發現,北京歷史上與中國大運河關系密切,其中隋唐時期是大運河盡端的邊防重鎮;到了元、明、清時期成為運河盡端的國家首都,為加強統治、鞏固政權、建設都城,需要便利的水路運輸,此時的京杭大運河以北京為本位,運河貫穿北京東西,與城市關系極為密切。

    北京地區運河開鑿的歷史也頗為悠久,早在東漢年間便有了記載,隋唐時期永濟渠的開鑿開啟了由水道運糧至北京的歷史,遼、金時代開鑿了以北京為漕運中心的人工運河,如蕭太后河、金口河、閘河等。元代,元世祖采納郭守敬建議,實施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從白浮泉引水,同時采用復閘技術,修建著名的通惠河24閘,使這一時期北京地區的水利工程技術水平達到歷史最高點,運河進入最為繁榮興盛的時期。明、清兩代基本沿用了元代的運河線路。到清末隨著現代鐵路興起,漕運終止。

    3.1.2根據歷史研究,確定遺產保護的核心與主線

    根據以上研究我們發現,隋以前,隋、唐、遼、金時期的北京段運河具體走線不明、技術水平不高、所留歷史遺跡極少,相反,京杭大運河自元代至清末一直沿用600余年,在北京境內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且水利工程技術在元代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是北京運河發展最為興盛的時期,價值最高。所以本規劃以元至明清的京杭大運河作為北京段大運河遺產保護的核心,并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線、通惠河、壩河和白河(今北運河)一線河道作為北京段大運河遺產保護的主線(圖6)。

    3.1.3確定北京段運河遺產構成

    規劃結合保護核心與主線,通過現場調研、歷史資料查閱、走訪知情人等方式,以“與運河直接相關、地上遺存可見、地下遺址可探、復建文物有審批手續”為篩選原則,最終確定了40余處北京段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點,并提交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大運河遺產選點專家咨詢會,最終確定北京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作為北京大運河申遺工作的基礎。通過以上方式,最大程度保證北京段大運河遺產的真實性(圖7)。

    3.2定量評估與定性評估相結合,全面評估運河物質文化遺產

    在明確保護對象后,本規劃采用了定性與定量兩種評估方式,通過兩者的結合,對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保存現狀、使用現狀、管理現狀及展示現狀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作為科學合理地劃定其保護區劃、制定其控制要求和整治措施的基礎。

    3.2.1定量評估

    按照遺產的類型和特點,制定水利工程遺產評估表和其它運河物質文化遺產評估表。兩表包括評估類型、評估子類型、評價因子三級評估體系,評估內容全面。為保證合理性,先后邀請了文物保護、文物管理、水利和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十余位專家,對不同評價因子的權重值進行打分,再將眾位專家對每一評估因子所打分數的平均值作為其權重值。同時結合北京段大運河遺產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相應的評估依據。在確定評估體系后,動員多位對文物保護工作有一定經驗的工作人員,對40處遺產點分別進行打分,且保證每個遺產點有兩人以上進行評估。最后將每一遺產評估的總得分加以排名,作為下一步工作的基礎與參考。此種方式易于對每一遺產點的每一評估因子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與分析,且可通過打分排名對遺產點之間的價值高低、保存與使用狀況優劣等方面進行直觀的橫向比較,有助于保護側重點的確定與遺產的分級。

    3.2.2定性評估

    但由于受到統計數據數量的不足、對權重值確定的模糊以及打分人理解水平的不同等因素影響,定量評估的方式難免會有部分誤差。為更加科學客觀地評價遺產點的綜合情況,本規劃還采用了定性評估的方式,對每一遺產點進行了文字性的描述。

    3.3以保護遺產完整性為原則,針對遺產特點制定多樣性規劃內容

    3.3.1完善遺產構成形式,最大程度保證運河遺產的完整性

    針對大運河遺產包羅萬象的特點,規劃除確定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外,還選擇反映運河歷史變化、運河沿線曾經存在、流傳至今、與運河相生相伴的地名、傳說、風俗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從而形成了虛實結合的北京運河遺產形式。此外還將運河遺產的生態背景納入保護之中。對于還需進一步通過歷史考證或考古發掘的大運河遺存,規劃整理形成北京市級運河遺產名單,提交市文物局繼續開展工作。同時明確提出,待證明其真實性后,應納入北京運河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當中。

    3.3.2針對遺產點類型差異,分類別確定規劃策略

    針對大運河遺產類別多樣的特點,本規劃分類別確定保護區劃劃定方法,制定保護整治措施與管理規定。保護措施主要解決水源不足、水質污染、周邊建設雜亂、可達性差、缺乏景觀設計等問題,在管理規劃方面主要由水務、園林、交通、規劃和文物等管理部門,按照原管理職責,根據水利、綠化、遺產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劃要求進行管理。而對于橋閘遺產,由于其絕大多數位于河道保護區劃內,其周邊環境的安全與協調性已得到保證,因此保護區劃側重遺產本體的保護,多數僅將橋、閘本體設為文物建筑加以保護,而不另行設置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措施方面重點解決遺產本體遭到破壞、周邊環境協調性差的問題,管理規劃方面則主要由交通、文物部門進行管理。

    3.3.3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針對遺產點所處區域、環境不同,制定相應的規劃策略

    針對北京大運河遺產分布范圍廣泛,所處區域環境狀況有很大不同的特點,規劃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采用相應的保護區劃與保護措施制定方式。如對于河道的城市段與郊野段,制定不同的規劃策略。以通州白河(今北運河)為例,部分區段位于通州新城集中建設區內,周邊城市建設較多,部分區段則毗鄰村莊、郊野、農田。在劃定保護區劃時,對于通州集中建設區內的區段,主要考慮維護遺產周邊環境安全和景觀協調,并考慮現實因素,參考周邊用地規劃情況進行劃定;對于毗鄰村莊、郊野、農田的區段,則主要考慮遺產周邊環境安全和整體景觀協調,依據河道湖泊規劃綠線范圍,參考自然地形進行劃定。在制定保護措施方面,提出對于新城集中建設區段,其周邊建設應進行城市設計工作,結合運河核心區開發,體現運河文化,塑造城市特色景觀河道;對于毗鄰村莊、郊野、農田的區段,應當結合周邊農田與村莊,維持自然郊野風光,減少周邊農田農藥使用、村民垃圾排放等,防止污染。

    3.4以保護遺產延續性為原則,深入探討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3.4.1以保護優先為基本原則,詳細制定規劃內容,實現有效保護

    首先,本規劃是以保護優先為基本原則的保護規劃,按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和國家文物局出臺的編制要求,制定了完整的規劃內容,主要包括:(1)確定北京市域范圍內大運河遺產的構成形式;(2)對運河遺產進行全面評估;(3)劃定保護區劃并制定規劃規定;(4)制定保護措施;(5)對大運河遺產管理機制提出必要的建議;(6)制定展示規劃;(7)制定考古規劃;(8)確定規劃分期與項目實施分期規劃。通過這些內容來實現對遺產及其周邊環境的有效保護。

    3.4.2在有效保護基礎上,遵循科學發展的原則,促進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協調統一

    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規劃也致力于協調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一是與相關規劃結合,同現實管理銜接,如劃定保護區劃時充分考慮了與已有城市規劃的關系,參照最新的用地規劃予以劃定,保證其可行性,也保證未來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注重運河作為城市特色水體景觀的功能,使運河真正為市民服務。三是制定展示利用規劃,充分利用遺產現有展示活動與展示設施,并融入運河內容,實現資源整合,綜合利用,同時合理開發運河旅游資源,期望實現遺產保護、運河知識普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利共贏。四是協調與重點功能區――通州運河核心區的規劃關系,在其建設發展中實施對遺產的保護。

    4結語

    目前,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已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的展開。雖然本規劃性質是文物保護規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慮了申遺的需要,特別是篩選出真實性較強的運河遺產,為申遺名單的確定提供了基礎,并配合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完成了北京大運河申遺預備名單的遴選和現場考察工作。通過這些工作,希望為北京運河申遺工作作出貢獻。

    注釋:

    ①最終確定的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體系縱向由三級構成:

    第一階段:市(地區)級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以明確該地區運河遺產、進行該段運河價值和現狀的評估,劃定保護區劃和制定保護管理措施為主要內容。

    第二階段:省級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為省域內大運河遺產保護的全面規劃,匯總各市級規劃成果、在省級層面對運河遺產進行評定分級,并就省域內相關的各行業專項規劃提出意見或建議。

    第三階段:中國大運河遺產總體保護規劃。匯總各省的運河遺產保護規劃成果,在運河全段以世界遺產的價值評定標準為基礎進行評估,并以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和監測要求進行保護和規劃。此階段還需制定《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條例》。

    最終的中國大運河遺產總體保護規劃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基礎,申遺文本將在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展開。

    參考文獻:

    [1]蔡蕃.北京古運河與城市供水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7.

    [2]于德源 .北京漕運和倉場[M].北京:同心出版社 ,2004.

    [3]北京水利志編輯委員會.北京水利志[M].北京:北京水利史志編輯委員會 ,1987.

    [4],于德源 .中國運河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

    [5]尹鈞科,吳文濤 .歷史上的永定河與北京[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6]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北京民俗博物館 .漕運文化研究[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第7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關鍵詞:古玩市場;合法經營;收藏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37-02

    近年來,隨著靖邊縣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不斷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笆⑹蕾F收藏”,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入到了古玩收藏的行列,靖邊縣古玩市場迅速發展壯大,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我們也客觀地看到,靖邊縣古玩市場并不成熟,繁榮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諸如非法經營、古玩市場商品種類單一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嚴重制約靖邊縣古玩市場發展的“絆腳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對靖邊縣古玩市場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立足于靖邊縣古玩市場的現狀,在合法經營的基礎上通過豐富古玩市場商品種類,并完善各項管理措施加以整頓和規范。

    靖邊縣古玩市場最初是以自發形式形成的。20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的逐漸開放,零星出現了一些小本經營的古玩舊貨地攤,地攤的經營時間和場所并不固定,經營者在閑暇時間從農村收購一些古玩舊貨或從生產假古董的工藝作坊購買一些仿古工藝品在市場上甚至在路邊隨便支個小攤進行交易。后來,由于人們收藏需求的不斷增加,地攤經營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以及地攤經營與城市管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古玩門店開始設立并逐步取代地攤經營,古玩門店也成為靖邊縣古玩市場存在的主要形式。經過調查,截至2013年,靖邊縣共有古玩門店17家,主要自發集中在縣城北新街一帶,南關、統萬路以及紅墩界鎮統萬城遺址周邊有少量分布。這些古玩門店多數為居住房屋在空間上進行分割后形成,房屋前面作為古玩門店進行經營活動,營業面積10―100平方米不等,后面則是經營人員的起居生活空間。經統計,靖邊縣所有古玩門店均為家庭式經營,營業人員由家庭成員構成。經營內容主要有字畫、陶器、瓷器、銅器、木器、玉器、珠寶、錢幣、糧票證券、“”文物等,有個別門店同時兼營字畫裝裱、瓷器修復等業務。

    古玩市場為繁榮靖邊縣的文化事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從古玩行業本身來講,在它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種種問題。

    首先,非法經營。非法經營是靖邊縣古玩市場存在的首要問題,這也是全國古玩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開設古玩市場門檻較高,有著嚴格的準入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文物屬于限制流通的特殊商品,文物流通實行歸口管理、許可經營的制度。只有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文物拍賣企業、文物商店才可以依法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無資質許可證者不得經營文物交易。經過筆者的調查走訪,目前靖邊縣的17家古玩店中只有6家申領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但沒有一家古玩門店經過省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申領文物經營許可證,也就是說靖邊縣境內的17家古玩門店均沒有文物經營資質許可,全部處于非法經營狀態。

    其次,商品收藏價值不高。靖邊縣古玩市場中經營的商品主要有字畫、陶器、瓷器、銅器、木器、玉器、珠寶、錢幣、糧票證券、“”文物等,絕大部分是新工藝品和仿古器物,也有一定數量的出土、出水文物或傳世文物,但數量極其稀少。經調查,目前靖邊縣取得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的6家古玩門店明確標注的經營范圍為現代工藝品或者仿古工藝品,這樣一來,就將國家規定的可以進入市場流通的文物監管品排除在外,盡管一些店鋪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有一定數量的文物監管品在流通,但收藏價值均不太高。除一些有特別意義的郵、幣、證和革命文物外,古玩市場幾乎等同于仿古工藝品市場。

    再次,古玩市場經營雜亂、管理不到位。靖邊縣古玩市場的興起具有自發性,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定位。有人稱為它舊貨市場,有人稱它為藝術品市場,定位不明確導致經營的混亂進而滋生出違法經營行為,部分古玩門店打著經營仿古工藝品的幌子不僅經營著仿古工藝品、監管文物甚至還在偷偷經營著國家禁止經營的珍貴文物和出土文物。2012年靖邊縣文物管理部門在一次古玩市場突擊檢查中就查獲非法經營文物3件,2013年查獲非法經營的出土陶罐50件。

    古玩市場經營雜亂也給這類市場的管理帶來了難題。目前對古玩市場進行管理的主要是工商部門和文物監管部門,工商管理在古玩市場的管理較為明確,文物監管則遇到了很多難題:一是古玩市場出售的貨物,絕大多數不是文物而是仿古工藝品;二是售貨的攤主絕大部分都不清楚他出售的東西在不在文物之列,購貨的買主也是大多數不分真假的。

    此外,現在文物市場內流通的文物,在出售之前根本不到文物部門進行審核、登記,文物經營企業對自己的經營狀況也沒有任何記錄,這就為出土文物進入市場進行流通提供了便利,進而導致了盜掘古墓葬、古文化遺址違法行為的日益猖獗,使得地下非法交易和走私文物的行為屢禁不止。

    根據靖邊縣古玩市場現狀,針對古玩市場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靖邊縣古玩市場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析:

    一、設立合法文物市場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古玩市場健康、規范發展必須從設立合法文物市場開始?!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53條規定:文物商店應當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設立,依法進行管理?!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39條規定設立文物商店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有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注冊資本;有5名以上取得中級以上文物博物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有保管文物的場所、設施和技術條件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目前對靖邊縣文物經營門店來說最大的困境是無法達到法律所規定的設立文物商店的條件,靖邊縣的文物經營企業多數只有一個小型的文物經營門店,場所狹小、設施簡單,資金實力有限,也沒有專業的文博技術人員,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這種情況下文物管理部門可以引導、支持這些經營企業采取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式,實行股份制企業來申請設立文物商店,各個經營戶用入股的方法領取文物經營許可證來參與文物經營。這樣可以有效解決現有文物經營企業因資金困難和文博專業人員缺乏而被取締的困境,從而保證了文物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為建立合法、公平、有序的文物市場新秩序準備了條件。

    二、豐富文物市場商品種類,提高商品收藏價值

    由于目前靖邊縣古玩市場中經營的商品多為新工藝品和仿古器物,收藏價值不高,對收藏者的吸引力不強,嚴重制約了靖邊縣古玩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此外,古玩市場的經營者多為“半路出家”,對古玩市場相關知識了解甚少,甚至對古玩市場應該經營哪些商品、嚴格禁止經營哪些商品都不甚明了。這里,我們就有必要對古玩市場經營范圍進行明確。《關于加強文物市場管理的通知》規定:下列物品系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只能由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的單位在準許的范圍內專營,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經營:(一)1911年以前中國和外國制作、生產、出版的陶瓷器、金銀器、銅器和其他金屬器、玉石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種質料的雕刻品以及雕塑品、家具、書畫、碑帖、拓片、圖書、文獻資料、織繡、文化用品、郵票、貨幣、器具、工藝美術品等。(二)1911年至1949年間中國和外國制作、生產、出版的上款所列物品中具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者。具體品類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確定,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三)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名單由國家文物局確定。下列物品經批準后可以在舊貨市場銷售,但必須施行文物監管(以下簡稱文物監管物品):1911年至1949年間中國和外國制作、生產、出版的陶瓷器、金銀器、銅器和其他金屬器、玉石器、漆器、玻璃器皿、各種質料的雕刻品以及雕塑品、家具、書畫、碑帖、拓片、圖書、文獻資料、織繡、文化用品、郵票、貨幣、器具、工藝美術品等,但符合上條(二)項者除外。這就明確了目前古玩市場上可以流通的商品種類,也就是說文物監管品可以在古玩舊貨市場流通,靖邊縣古玩市場要壯大這一部分商品的數量,提升古玩市場品質與檔次。

    三、加強管理,建立健全古玩市場

    首先,文物管理部門和文物商店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56條、第57條的規定:文物商店銷售的文物,在銷售前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對允許銷售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做出標識;文物商店購買、銷售文物,拍賣企業拍賣文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出記錄,并報原審核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即文物商店銷售的文物要嚴格向文物主管部門進行申報,文物主管部門要依法嚴格審核、登記,文物的購銷要做好必要的紀錄以便文物部門核查,通過整頓和規范,確保文物市場的健康發展。

    第8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開況的調查報告

    歷史文化名城是歷史的記錄與再現,是民族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保護并開發好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永恒關注的話題。**作為我市唯一一座擁有近千年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委、縣政府立足全縣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特點,做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決策,這也是__作為欠發達地區促進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一項重大舉措。為此,針對惠民古城遺址及歷史文化的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如何做好古城保護開發提出了幾點建設。

    一、燦爛的文化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歷史悠久,秦朝置縣,北宋筑城,____年來,歷為郡、州、府治所,專署駐地。歷史文化資源是**的巨大財富和榮耀,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也是應對區域綜合實力激烈競爭的王牌和優勢,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

    一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但保護粗放,破壞嚴重。在惠民這塊豐饒的土地上,產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和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遺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歷史遺存??h境內發現的古文化遺址近處,有__莊園、__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余處。**館藏文物豐富,現存文物余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余件。__博物館以文物的藏量之豐、品位之高位于全省的前列。但由于歷史欠帳等多種原因,**歷史文化遺存的現狀及保護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縣內文物古跡或自然毀壞或人為破壞,多數已不完整,有的已蕩然無存,一些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甚直被占作他用,使最直觀、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失去了價值,確認歷史文化名城資格的重要證據正在逐步消殆。

    二是名人先賢輩出,但研究有限,囿于民間流傳。**被稱為__故里,__兵學文化是__一條清晰的文脈,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還孕育了戰國名將__,西漢著名文學家__,隋朝大畫家__x,元初雜劇家__x,明御史李俊,著名女詞人邢慈靜,清朝名臣李之芳,近現代鐵路工程師陳西林,著名生物學家__x等。在時期,__是__區黨政軍機關駐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__、__、__、__等都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諸多先賢,業績輝煌,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佳話美談。近年來,**充分挖掘__兵學內涵,建設了__故園和__兵法城等一批紀念性建筑,并成立了__文化研究院,舉辦了三屆__文化旅游節,初步打響了“____故里,歷史文化名城”品牌,但__對其他歷史文化名人研究涉及很少,諸如關于清朝__功臣、文華殿大學士__x的軼聞軼事很多,他的府第也只是在期間才被毀。其他像__x爬堂、大明英烈等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卻也僅限于在民間流傳。

    三是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但后繼乏人,處境尷尬。__是__民俗文化典型地區,民風淳樸、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中國三大書會之一的__燈節書會,具有傳統地方特色的__鎮木版年畫,樸實傳神的__泥塑,相聚不衰的__x廟會,無不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此外,舞龍耍獅、高蹺旱船、花鼓秧歌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常年活躍鄉村。但由于外來文化、現代文化和商品文化的沖擊,民間藝術作為一種手耳相傳的藝術,藝人隊伍整體老化,部分藝術面臨失傳?!癬_張朝南門,家家戶戶擺泥人”曾紅火一時,但如今__張村余戶人家中,能夠堅持靠這門手藝吃飯的越來越少,去年制作泥塑的人家還有近戶,而今年只有戶了;__鎮的木版年畫也只有__x一人苦撐門面,其他的民間藝術處境也十分尷尬。

    二、千年古城現狀堪憂

    根據考古發現,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惠民就有先民活動,自秦始皇東巡設縣以來,歷為州府治所,因其“南控__、北扼__、東瞰__,西俯__”的戰略地位,使得__歷為兵家必爭之地。于是北宋徽宗崇寧元年(____年)由工部尚書牛保親自督修__古城。宋以后,歷代統治者先后次投資對城墻加固維修。古城總體建筑嚴格按照里坊制度建置,衢衡有序、經緯分明。城內建筑排列有序,樓臺、殿閣、廟宇遍布城內各個角落。曾有過的古跡,明代以前的已不可考,明代以后的尚有案或有跡可查,著名的有:兩府?。鳚h王朱高煦府邸、清李之芳閣老府?。裳茫ǜ?、縣衙)、三臺(文臺、武臺、鳳凰臺)、八閣(白衣閣、大士閣、玉皇閣、金星閣、九圣閣、魁星閣、北極閣、鎮武閣)、縣八景(圣殿松濤、鳳臺柳色、臺星朗耀、魁閣晴輝、蹕嶺朝云、鏡湖秋月、北泊秧歌、秦堤樵唱)、十二沖樓(東城門樓沖西城門樓、南城門樓沖鼓樓、北門城樓沖紅樓、城隍廟內的鐘樓沖鼓樓、城隍廟內的戲樓沖寢樓、關帝廟內的鐘樓沖鼓樓)、“十四名剎”(文廟、許公祠、閣老祠、雙忠祠、三學大寺、關帝廟、宴公廟、三皇廟、藥王廟、孫武廟、泰山行宮)等。

    這些早期的建筑經過戰火、浩劫和新時期城市建設等原因,絕大多數已不復存在,古城內殘存的僅有宋城墻的斷壁殘垣、較為完整的繞外城護城河和漸被蠶食的海子,古城遺址現狀堪憂。

    (一)千年古城墻僅剩殘垣斷壁。據**志記載:__城始建于宋崇寧元年,由工部尚書牛保親自督修,工程規模巨大,歷時年建成。當時的城墻南北米,東西米,墻高米,城墻周長米。墻體用石灰、粘土、糯米混合層層夯打筑成,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時才用當地燒制青磚包砌而成。建成后的城墻高大結實,巍峨險要。城墻四周建有南、北、東、西四門,各設甕城和城門樓。甕城的內外城臺上分別建有城樓和箭樓,城墻頂部兵器設備有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還有雷石和火炮,儼然是一座完整的軍事城堡。

    城垣建筑是軍事城防文化的載體,進入民國以后,隨著科技發展,冷兵器逐漸被熱兵器所代替,城垣作用日漸削弱,城墻年久失修、風化倒塌、人為破壞,原城墻南面、東面南段已修為柏油路。現只剩下東北和西北兩處殘垣斷壁(東北角一段,南北長米,東西長米;西北角一段,東西段長 米,南北段長米,殘存墻體高米左右),滿目瘡痍,一派荒涼景象。

    城墻四周的建筑已不存在,縣政府于____年重新修建了魁星閣。雖然其規模和形制無法與原來比擬,但也成為宋城標志性建筑,使來往的游人能多少看到惠民古城的遺韻。

    (二)護城河遭受嚴重污染。宋建城時,城外護城河繞城一周,河道總長米,河寬米,水深米。河外不遠處是護城大堤,綿延余里?,F在護城河環繞古城之外,依然全部存在,水系保存基本完好,東西長約米,南北長約____米。**于____年、____年分兩次對東、北護城河進行了疏浚、治理。通過疏浚清挖,兩岸植樹綠化的護城河,與殘存的城墻相得益彰、相互印證,這種景致在國內已非常罕見。

    現在的南護城河和西護城河南段還沒有治理,寬窄不等,平均米左右,河水污染,雜草蘆葦叢生,河邊堆滿了垃圾,一到夏天河內污水熏的人們透不過氣來。仍然是垃圾場、污水河、蚊子的滋生地。

    (三)曾遍布全城的海子正在逐步被蠶食。據__史料記載,__古城內共有街小巷和海子。眾多的海子,具有儲存水源、防洪排澇、調節氣候的功用。海子系筑城取土而成,當時取土不是隨意的,而是根據古城建筑里坊建置和營造法式的建筑規則,確定取土規劃,然后形成水面,同時也考慮到環境、城市排水等方面的因素?,F在,城內海子部分已被填平,僅存的余處海子也多被污染。在城內現存較大的海子中,只有__故園內的海子,進行了清挖、襯砌治理,成為故園一景,其它海子四周大多堆滿了建筑或生活垃圾,水發黑惡臭,面積逐步縮小。

    三、加快古城保護開發的幾點建議

    歷史是人類靈魂的凝結,豐厚的歷史文化,是祖輩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財富。今年以來,**委、縣政府對文化名城保護與開發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傳統優秀文化與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有機結合,以“大文化”思路,市場化運作,積極探索**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新路子??h政府成立了古城遺址保護開發辦公室,并通告,把古城墻、護城河、海子周圍劃出了保護性建設控制地帶,設立了保護標志,清理積淤,植被綠化。同時加強對護城河、海子等縣城水系保護管理,采取措施,保護水源,加固和保養河堤,疏通河道,清理淤積,保持水系衛生,拉開了古城保護的序幕。但目前還存在古城保護意識不強、依法保護歷史文化資源觀念淡薄、管理保護力度不夠、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挖掘不夠深入、文物保護管理體制不清等問題。

    “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保護與開發不僅是城市建設中一個不可忽略的要素,更是__擴大知名度,發展文化旅游業的一張王牌。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堅持正確處理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基本思路,探索一條把昔日文明和當代成就以及大自然之美納入一個整體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之路。

    (一)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編制高標準古城保護規劃。制定科學的規劃是實施名城保護的前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強制力進行約束,是很難得以落實的。為此,應遵照國家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有關規定,在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和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編制詳實的古城保護規劃。規劃突出__文化和兵城、水城的特點,將古城保護開發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并與旅游發展規劃銜接,同時明確《規劃》實施主體、管理單位、責權范圍,使保護規劃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堅持保護第一,搶救性保護現有文化遺存。**已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處,每年需要大量的修繕和管理資金。作為省市重點幫扶的欠發達縣,__很難一下子協調大量資金,但歷史文化遺存是先輩們用血汗智慧創造的寶貴財富,保護并傳承好它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目前,當務之急是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對現有文化遺存進行保護。根據古城保護規劃劃定保護區,并設立醒目保護標志,落實保護措施,盡可能避免新的破壞產生。

    (三)堅持多元化融資,市場化運營豐富的古城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是一項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多渠道籌資。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把名城建設作為城市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編制、項目立項、資金安排、政策調節上給予充分考慮,通過社會捐資、股份籌資等多種形式,廣泛動員社會資金參與古城建設。應采取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按規劃要求對古城墻遺址、周邊遺跡和城內標志性遺跡進行修復,建設古城墻景點,與孫子兵法城連為一體,形成旅游景區。同時,將部分古跡景區委托企業運營,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9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a′s tourism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five reasons of affec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aspects, such as development model of tourism resources, excav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artific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travel service etc.,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關鍵詞: 旅游資源開發;創新理念;可持續發展;建議

    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innovative concept;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3-0007-02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新經濟增長點地位的確定,許多旅游地把旅游業列為主導或支柱產業,優先發展旅游項目,加大旅游開發力度,這一方面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對旅游資源掠奪開發的短視行為,旅游地的粗放式管理和旅游建設的病態膨脹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迅速地損壞了旅游資源的可再生性,破壞了旅游環境,降低了旅游質量,造成了景觀衰退,使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如何開發和保護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我國旅游業界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學術研究領域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1 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課題。如劉麗的《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環境保護》(2004)。張迎春等的《我國旅游資源保護的現狀與反思》(2004)。丁水平的《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過程中的幾個主要問題的探析》(2007),并提出旅游開發的戰略模式。如李山梅的《開發西部旅游資源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2002年),付向陽的《淺論西部旅游業現狀及其發展戰略》(2002年),史本林的《論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2005年)都說明我國對旅游資源的研究已有了更深入地研究。

    2 影響中國旅游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表現

    2.1 法律的忽視與不完善 我國對旅游資源進行保護的法律是極不健全和完善的,甚至可以說是貧乏。我們沒有專門針對旅游資源的立法,更沒有針對世界遺產進行的專項立法。很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在法律上找到依據,其后果就當然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違法現象的出現。特別是對那些決策造成旅游資源永久性破壞且無法恢復的責任追究的問題,應當引起立法者的重視。

    2.2 多頭管理模式 在我國有非常之多的旅游資源管理機構。目前我國有1268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9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幾百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而在這眾多的旅游資源中,文物單位由國家文物局管轄,國家風景名勝區由建設部管轄,國家森林公園屬林業局管轄,自然保護區則有分屬環保總局、農業部、林業局、海洋局、地礦局、水利總局管轄。在各旅游景點內很容易出現由于分屬不同部門管轄而造成的管理混亂局面。特別是在利益誘導下,各管理部門對于收費、立項等有利可圖的事項爭相管理,對那些要擔風險、負責任的事項則互相推委、互相扯皮,一方面導致行政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給旅游資源的保護帶來了困難。

    2.3 利益驅動造成旅游資源的人工化、商業化和城市化,忽視對資源的保護 在很多旅游景點的管理者或地方政府官員看來,景點的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所有的建設、開發乃至對資源的日常維護其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專注于經濟利益的開發活動必然忽視對資源的保護。在大多數的景點都存在這樣的惡性循環:拿景點維護資金用于開發新項目,其所得收入也沒有用于景點的維修和保護,而用于新的項目投資。景點的游客是越來越多,對于旅游資源的破壞也是越來越嚴重,景點的維護資金卻不能到位,只能眼看很多珍貴的遺產逐漸的毀損。

    2.4 盲目開發破壞旅游資源的整體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在我國有盲目跟風的不良現象,什么地方、什么行業有利可圖,就一擁而上,競相上馬項目,而不管該行業或產業的規模是否已經飽和。在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為了招徠游客而開發新項目,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單純為了增加經濟收人建造與景區不相適應的項目,破壞整個景區的整體性與和諧性。在旅游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地方官員想方設法開發出一些項目吸引游客,比如微縮景觀、民俗文化村等,在筆者看來這些新建景觀既不符合嚴格的旅游資源概念又浪費了國家建設資金,有百害而無一利。

    2.5 游客旅游觀念存在誤區,旅游資源保護意識不強 客觀的說,各景區管理者大肆開發新的旅游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是迎合了很多游客的需求。除此以外,公眾的旅游資源保護意識也相當的薄弱。很多人都認為旅游資源保護是管理者和專家的事,游客到景點來就是來享受美的事物的,怎么方便怎么來,只管自己玩的盡興。所以就有了爬到雕像上拍照,隨意觸摸文物、壁畫,破壞景觀設施,隨便亂涂亂畫的現象出現;這樣的行為不僅給景區的日常管理增加了難度,同時還極大的破壞了旅游資源,增大了旅游資源保護的難度。

    3 旅游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與研究

    旅游資源開發理念是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的理論基礎。

    羅馬大學的DINO DE UITERBO教授的于2001年提出“保護環境,堅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他認為,旅游業的持續發展要在生態多樣性、社會文化的持續性和經濟的可持續性三個方面做出努力。在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讓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在旅游資源開發中,規劃部門要進行定量環保研究,分析未來旅游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需要采取的對策。

    意大利萊切理工大學STEFANO DE RUBTRTIS教授的“開發就是保護的理念”(2002.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WTO-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意大利國內古城堡分布廣、數量多。為了保護城堡,按原貌修復,修舊如舊。他建議意大利政府以國有方式購買古城堡,將古城堡改建為飯店。通過古城堡飯店賺來的錢又去收購更多的古城堡。這就起到了既保護文化古跡的作用,又獲取了經濟效益,用賺得的錢去再開發,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應。

    我國的覃建雄教授在《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與西部大開發》(中國可持續發展,2003.16(5):24-30)構建立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系統與概念性框架。

    覃建雄認為旅游可持續發展系統是經濟系統、生態系統和社會系統的交集,并涉及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圖1)。

    旅游可持續發展概念框架包含了旅游經濟持續性、旅游資源環境持續性、旅游地社會持續性三個基本要素,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圖2)。

    旅游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核心在于:以旅游資源環境可持續為前提,以旅游經濟持續增長為手段,以旅游地社會持續進步為目的,使旅游地社會、旅游經濟與旅游資源環境系統協調發展。

    4 中國旅游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建議

    4.1 開發模式、發展模式上,應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 在這方面,目前各國已達成了以下共識:要想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大力發展綠色產品和綠色經營為手段,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為目標,使旅游可持續滲入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動,我們要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并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堅持下去;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依靠旅游者素質的提高與自覺配合,依靠投資者與社區在開發建設與管理中的積極合作,同時還要在自身管理工作上跟進,強調規劃先行;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法規制度和行動計劃,旅游與環保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同時還要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精心保護好生態環境是發展旅游業的生命線,因此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重視自然、人文景觀的保護工作。

    4.2 旅游資源開發要加大旅游文化內涵的挖掘 注重旅游資源、資源地和旅游客源地區的文化特征,尋求本地旅游資源文化與旅游者背景文化的溝通橋梁、開發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產品,是區域旅游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旅游產品必須反映地域性文化特征,以支持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開發挖掘旅游的文化內涵必須從旅游客體入手,實施多元化、多類型、多文化、多視角的旅游產品戰略。主要思路如下:①注重旅游地形象的文化形象導向;②進行旅游地的文化主題定位;③圍繞主題,進行旅游地文化促銷;④發掘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的內容;⑤在旅游活動開發中注重旅游地方文化表現;⑥旅游地人造景觀的文化內涵性;⑦通過服務過程表現本地文化。

    4.3 建立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4.3.1 建立可持續旅游資源保護體系 應建立集中、統一、有效的旅游資源綜合管理機構,加強部門之間政策和目標的協調。

    4.3.2 建立可持續旅游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①針對旅游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應建立相應的可持續旅游生態環境保護體系。②加速自然保護法規建設,強化統一監督管理,抓好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示范工程,確保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以開發促旅游、以旅游促環保、以環保促效益。

    4.3.3 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綠色產品規劃體系 ①制定和完善旅游規劃基本法。建議出臺《旅游規劃法》或《旅游規劃管理條例》,將旅游規劃納入法制化軌道;②明確與旅游規劃相關行為的法律性質,克服旅游規劃中重視不足及認識片面等問題;③把旅游發展規劃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各地區旅游規劃應納入全國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框架中,與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等相銜接,與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綠地系統、環境保護、文化宗教場所、文物保護單位等專項規劃相協調,為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關鍵基礎。

    4.3.4 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 在充分借鑒國際、國內旅游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研究成果基礎上,建立全面可持續發展現狀和潛力的可度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指標評價體系及宏觀監控體系。具體措施包括:①對全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現狀、水平、能力進行定期評價;②制定線旅游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③開展旅游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和監控體系的研究體系;④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宏觀監測體系;⑤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統計報表制度;⑥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水平和能力的綜合評估制度;⑦建立健全旅游可持續發展各級目標責任制;⑧建立健全旅游可持續發展宏觀監控的組織實施機構。

    4.3.5 建立旅游可持續發展綠色營銷體系 ①加強綠色營銷宣傳,讓當地居民了解、配合、支持并參與綠色營銷;②加大綠色營銷工作力度;③加快綠色游營銷人才培養,加強綠色營銷理論研究。有計劃地開展綠色營銷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綠色營銷人員素質,增強綠色企業的整體營銷能力。同時,加強綠色營銷的理論探索和科學研究,使綠色營銷有的放矢,并在更高起點、更高水平上有效地開展;④加強組織領導和各部門的協同配合。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綠色營銷涉及旅游產品生產、營銷、銷售的各個環節,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協同配合,互相支持。旅游產供銷各部門應有明確的“綠色”概念,按“綠色”標準來生產、檢驗和銷售產品,力求生產、營銷、銷售的各個環節,符合“綠色”標準和要求。

    4.4 旅游服務更加注重規范化、個性化和情感化 旅游接待有行、游、住、吃、購、娛六大要素,無論在哪個環節上,推進規范化、個性化和情感化服務都是必要的?!耙幏痘铡钡膶嵤馨迅鱾€服務環節上的動作協調起來,使復雜的服務系統化、程序化、制度化、日常化,從而有效地保證基本服務質量?!皞€性化服務”,包括癖好服務、靈活服務、心理服務、自選服務、意外服務和委托服務等方面。能讓各種服務對象所提出的要求乃至有所想而未敢開口的意愿在不出格的框子內盡量得到滿足,游客就會從心底里感到滿意,就會成為這個接待單位的宣傳員和回頭客。“情感化服務”,包括語言溝通和情感溝通,核心是要把對客人的尊重、關切、體貼全部溶化在謙恭隨和、善解人意、機靈麻利、辦事穩妥、隨機應變的服務之中。有規范化服務作基礎,再在個性化、情感化服務上下功夫,旅游服務就能廣泛贏得游客。從而推動旅游業的健康永續發展。

    注:本文為作者碩士論文《中國——意大利旅游資源開發比較研究》摘選.論文是作者在意大利萊切大學培訓期間參與導師STEFANODE RUBTRTIS教授主持的“中意旅游潛在需求研究”課題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興中.中國旅游資源開發模式與旅游區域可持續發展理念[J].地理科學,1997,17(3)61-63.

    [2]張迎春,劉麗.我國旅游資源保護的現狀與反思[J].皖西學院學報,2004,20(6).

    [3]丁水平.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過程中的幾個主要問題的探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7,(1):22-25.

    [4]覃建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與西部大開發[J].可持續發展,2003,16(5):2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成人h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