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第1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農業作為一項基礎性產業和我國的其他產業一起構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資源[1]。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也為我國的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平臺,生物技術開始在農業種植中被廣泛的應用,為推動我國的農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

    1.1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農作物病蟲害問題一直都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農業種植面積廣闊,且由于各個地方的差異性較大,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難度較大。而生物種植技術通過基因重組等方法,改善農作物的生物性質,從而起到提高農作物的抗蟲抗藥性。例如,為了提高馬鈴薯抵抗馬鈴薯甲蟲的能力,已經成功的研制出了新的馬鈴薯品種,這種新型馬鈴薯在遇到甲蟲侵害時,可以刺激自身分泌出一種稱為水晶蛋白的物質,該物質可以對甲蟲形成毒害,能夠起到保護馬鈴薯的作用,從而提高了馬鈴薯的產量。

    1.2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我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國土面積廣闊,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卻嚴重不足,因此,怎樣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通過使用生物技術,改善農作物的基因,提高農作物的存活率和產量,可以大大地提高單位耕地面積內該農作物的總體產量和質量,為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充足的物質資源。

    1.3協調生態環境

    在農作物生長中噴灑農藥、施用化肥會對土地資源產生嚴重的污染,造成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生物技術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抗蟲抗藥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因此,加大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技術中的應用,可以減少對農作物的施肥、撒藥作業,從而起到減少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2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2.1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轉基因技術是指通?^對農作物中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進行特殊的剪切重組,改變生物的性質,然后將處理過后的分子重新放入該農作物的基因組中去的技術[2]。運用這一技術對農作物的基因組進行改善重組,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的抗藥、抗病能力,從而起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作用。目前,該項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種植中,各種轉基因產品也相繼上市,如轉基因大米、轉基因蔬菜等。

    2.2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

    組織培養技術是指運用特殊的技術,對農作物組織進行培養,從而提高農作物繁殖的技術[3]。使用農作物的組織培養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培養的環境要達到規定的標準,如組織培養的溫度、日照時間、環境中的濕度等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二是要時刻關注組織培養的過程,對酸堿值、滲透壓進行及時的檢測,確保農作物組織培養生態環境的健康良好,避免組織出現其他變異情況,防止最終培養出來的農作物幼苗不符合標準的情況出現。

    2.3生物農藥技術的應用

    生物農藥技術是指利用農作物本身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將其再加工后制作出農藥的技術[4]。生物農藥與其他一般的化學農藥相比,化學成分含有量低,施加到農作物中產生的污染也更少。因此,用生物農藥來代替普通的農藥,可以很好地起到減少對土地資源以及農作物污染的作用,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和諧。

    第2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關鍵詞] 農作物 高產 栽培技術 建議

    [中圖分類號] S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191-01

    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在不斷的提升,隨著作物種類的多元化,也給栽培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土地沙化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不斷降低,而且農民的收成受到很大影響,威脅到國家糧食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快對土地和環境的改善,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條件,確保土地生產能力的提升,從而進一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1 實現農作物高產的途徑

    1.1 改善環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環境因素對其影響較大。提高農作物的光照時間,從而確保光合作用延長。利用間種、套種及立體種植等來提高復種的指數,確保農作物收獲面積的增加。可以對農作物的生育期進行延長,對其進行補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變株型等來增加農作物的光合面積,利用通風透光及增施各種肥料等來增強農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遺傳因素

    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其是否高產與種子的好壞具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需要確保農作物種子的優越性,選用具有較好抗逆性、穩產及具有較強抗病蟲害的種子品種,通過育種來對株型進行改良,確保農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較為適宜的成熟期。在育種過程中,可以通過將多種育種方式進行有效配合,綜合運用各種育種方法,確保育種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術

    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蟲害防治可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利用土壤耕作技術可以有效的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耕層結構結構,確保土壤具有較為適宜的孔隙比例,能夠對土壤中的水分分布進行有效的調節,協調土壤中的肥力問題,并做好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雜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確保土壤的高產性。在對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農作物進行施肥時,需要根據氣候、土壤、生產條件及產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選擇適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使肥效能夠得到有效地發揮,從而實現農作物的高產和優質。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農作物生長發展過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其可以適當的延長農作物的成熟期,灌漿期,使其完成養分的累積和轉移。有利于農作物的增產目標的實現。

    利用地膜覆蓋,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溫,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僅能夠對土壤物理性能進行改善,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對降低土壤鹽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對農作物進行灌溉,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土壤的溫度,而且還會對溫度的變化起到較好的緩和作用。

    2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包括標準化栽培、精量播種與育苗移栽技術;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高科學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溝灌、間歇水流灌溉、膜側灌溉、微灌節水灌溉技術;修筑梯田、深層耙壓、節水播種、合理輪作、應用化學抗旱制劑等旱地農作技術;農用塑料覆蓋栽培和玻璃溫室栽培等保護地栽培技術;農作物規范化和模擬技術;輕簡栽培技術;間套復種制度的改進與發展;中低產地區綜合增產技術體系等。每一技術都與農作物的產量息息相關。把握栽培過程中的每一關鍵細節,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需水需肥規律,合理使用每一項技術,確保利用栽培技術達到增產的目的。

    3 實現農作物高產的建議和措施

    3.1 明確影響農作物高產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應補救對策

    為了改變片面的追求高產,而加大化學肥料的用量,導致土壤不斷惡化的狀況。需要對土雜肥的施加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還要利用深翻改土來實現對土壤團粒結構的改善,確保土壤肥力的增強。另外,還要做好農作物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實現對病害的發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輪作倒茬、清除病殘體、秋耕冬灌、選擇抗病能力強品種及利用化學控制病害等多種防治措施來對病蟲害起到有效地預防作用。在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往往是多種措施結合一起應用,這樣才能確保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轉變農作物栽培觀念,“四輕四重”須轉變

    要加快栽培觀念的轉變,通過科學栽培來加強管理,確保實現農作物高產的目標。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機物作為基礎,對施肥過程中采取科學的配方進行施加,確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實現高交、穩產的目的。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做好預防工作,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通過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的有效結合,從而增強農業生產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細耙及精細整地、除草等來強化對農作物栽培期間的管理工作,確保實現農作物的高產高效。

    3.3 注重經驗總結,提高農作物優質高產

    通過不斷的對以往的栽培經驗進行總結能夠發現許多可以實現農作物增產、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錳酸鉀對馬鈴薯進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在紅薯塊根膨大期,分別用500倍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進行葉面背部噴灑2次,可使產量大大提高。經驗證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鉀、生物鉀、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殺蟲劑拌種,可有效防治地下蟲害及各類病害,并減少化肥用量,實現增產的目標。

    第3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關鍵詞:光合作用;CO2 ;農業生產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復雜的代謝反應的總和,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碳氧循環的重要媒介。那么,人們是如何運用光合作用原理來指導農業生產的呢?

    1.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增加光合作用原料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是空氣中的CO2含量卻只有0.03%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產量的要求。如果設法適當增加空氣或土壤中CO2濃度(一般CO2增加到0.1%~0.5%)就可提高光合作用,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施用有機肥或農家肥,利用有機物分解放出的CO2,或者增施干冰增加CO2濃度,以達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效果。

    2.供應適量礦質元素,提高農作物光合效率

    礦質元素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N參與有關酶以及ATP的合成,P是ATP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葉綠體膜的結構和功能上也有重要作用,K參與調節葉片上的氣孔開關,Fe和Mg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我國的土壤,Fe和Mg含量豐富,足以維持農作物生產,但N、P、K元素明顯不足,因此,應適當施N、P、K肥,滿足農作物正常生長,保證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最大化,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3.減輕農作物“午休”的影響,增加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

    一般而言,25~30℃是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高于30℃就會使作物蒸騰量過大而發生失水萎蔫,CO2的吸收減少,有機物運輸受阻。另外,溫度過高會導致葉綠體的結構破壞,葉綠體中酶活性下降,最終導致光合作用減緩甚至完全停止,這就是植物的“午休”現象。有研究表明,“午休”可造成植物光合生產30%~50%的損失,甚至更多。因此,在農業生產中要采取適當措施,如用少量水改善田間小氣候和作物的水分狀況等,避免或減輕其“午休”造成的損失,也可達到增加作物產量的目的。

    4.適當延長農作物光照時間,增加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

    合理安排耕種,提高農田復種指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農田里盡可能多的時間有生長作物。育苗移栽、保護地栽培等方式均可達到延長生長季節的目的。可設法使部分農業生產從露天逐步過渡到保護設施內,利用溫室進行生產,還可以利用非生長季節的太陽能,達到“工廠”化生產,這種生產不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廠房”內可以四季常青,產品常年不斷。

    5.使用間作套種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間作套種是指在前茬作物還未生長到最大葉面積時,就在空隙地栽種或播種后茬作物,充分利用了前茬農作物不能利用的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前茬作物收獲后,后茬作物很快發展到旺盛期,大大減少了苗期培養時間和光能浪費。

    還有人把光、熱、氣、水、肥等條件進行綜合考慮,把不同作物即高粱、玉米、豌豆、大豆、花生和地瓜等6種莊稼巧妙地種在一起,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形成了“高粱沖上天,苞米在中間,豌豆、大豆全身掛,花生、地瓜往下鉆”的繁茂景象,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單位面積產量。

    6.培育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株型,提高農作物光能利用效率

    一般認為,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株型有以下特征:下層葉片為平鋪型,中層為中間型,上層葉片為斜立型。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株型光能利用率較高。植株矮、作物葉層薄的農作物是高產農田的首選,因為薄的葉層有利于白天快速增溫,光合作用效率高,夜間降溫快,呼吸消耗少,有利于農作物干物質積累。

    7.合理利用不同色光,促進農業生產

    眾所周知,植物對不同顏色的光的吸收利用是不同的,透過有色薄膜的光發生了光譜成分變化,具有更多的藍紫光和紅橙光,因而能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在農業生產中,根據農作物的不同品種,合理使用不同的有色薄膜,可以達到不同的目的。有人做過實驗:覆蓋紅色薄膜小麥可加速生長,產量增加;在紅色薄膜大棚內培養的黃瓜可增產0.5~1倍。

    8.合理使用生長調節物質,提高光合效率

    第4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關鍵詞:農作物;栽培技術;高產途徑

    我國人口眾多,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來養活14億人口,是一個很嚴肅的課題。為解決這一關乎到吃飯的難題,提高農作物產量、改良品種、改變栽培方式、依靠農業發展的機械化運作方式、現代化管理手段和科學化種植經驗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一、回顧發展歷史,總經種植經驗

    農業生產,沿古至今,從來沒有因為戰爭、政治、自然災害等中止過。但是每個時期,都因為科學力的水平限制,而產量不同。現就中國50年代起到80年代間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水稻種植發展為例,簡單做一個總結。

    因歷史階段的不斷發展,故總結豐產經驗,是提高農作業高產的一種最為簡單有效的途徑。

    二、科學栽培技術,創造高產條件

    1.最佳時期播種

    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播種時期,就能夠有效保證農業作物的出苗全面、出苗整齊、幼苗強壯。所有的農業生產作物,都有它的固定生長周期。所以,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時間播種,就能夠讓它們在最舒適的氣溫環境中按時出苗,有效降低自然天氣等不利影響和病蟲害的發生,保證作物高產、穩產。如果搶早播種,則天氣溫度不夠,種子在地下太冷,不愿意發芽。而且土壤中病菌則會對種子入侵,最后導致種子爛掉。如果播種時間太晚的話,種子而耐不住土壤里的高溫條件,急匆匆發芽、長個,在生長期間,也不會完全開花和結實,最后降低了作物的產量。

    2.合理密植栽培

    為了保證農業作物在生長期間,能夠進行充足的光合作用,所以說,合理密植栽培是重要的科學手段。如果栽培密度過大,苗與苗之間過度親密,則農作物之間,則會因土壤里的有機肥料、陽光、水份等營養不足而身材瘦小,作物產量下降。反之,如果植株間距過大,陽光水分和肥料充足,但是植株總數量下降,那最后總產量也是一樣無法提高的。所以,單位面積上的合理栽培數量,才能秋收時高產的保證。

    3.選擇恰當中耕

    中耕是農作物生產的中間階段,主要的目的是松土、蹲苗和除草。一是能改善土壤的疏松度,有利于土壤呼吸;二是能促進植株根系生長,調整根冠比例。中耕主要有兩種作業方式,具體見下表。

    4.有效合理施肥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合理有效的施肥,可以促進農業作物的生長和發育。在施肥過程中,要根據土壤的性質和農作物自身的特點、生長規律,而因地制宜,對癥施肥。科學合理地使用各種有機化學肥料和土肥料。達到優質增產的效果。

    5.防治病蟲災害

    人會生病,農業作物也會生病,莊稼生病,除自身營養原因外,最主要的,還是來自于各種害蟲傷害。稍有大意,保護不利,一片大好莊稼,就容易被蟲子禍害了。如白粉蟲、蚜蟲、吸漿蟲等,就是莊稼最憎恨的敵人。為了幫助莊稼防御這些可惡的家伙,就要做好防御準備。提前把作物農藥準備好,對作物進行預防性噴霧等防治措施。

    三、優化作業模式,提升高產水平

    1.選擇優良品種

    好苗還得有好種子,種子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業作物的產量。所以,在選擇種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品質優良的好種子。為防止移苗時發生病害,所以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或措施來對種子或秧苗提前處理一下,相當于給種子或秧苗打了一次預防針。

    2.營造良好環境

    為農作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也是提高產量的一種方法。植物生長需要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增加光照或延長光照時間,都是不錯的選擇。如采用套種的立體種植或者扣大棚種植,都會提高作物產量。

    3.提高栽培水平

    掌握一門好的栽培技術,提高作業人員的栽培水平,也是促進作物高產的一種途徑。在農業作物栽培和成長過程中,科學合理進行每一項工作,保證植株生長符合自然及本身規律,提高產量,即日可待。

    四、結語

    在科學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的今天,科學種田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為保證糧食的穩定供應,運用科技化栽培技術等農業手段,是提高農業產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第5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生態環境被破壞

    過量施用氮肥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氮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使部分氮肥變成氧化亞氮這樣的溫室氣體,從而對大氣臭氧層產生破壞。其次,過量施用的氮肥在轉化過程中形成硝酸鹽,會使農田土壤發生不同程度的酸化現象,引起土壤板結。而硝酸鹽在土壤中隨水分進入到地下水中,導致地下飲用水中硝酸鹽嚴重超標,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小麥、玉米、蘋果種植中普遍存在氮肥施用過量。過量的氮肥不能被農作物及時吸收,就會形成氧化亞氮和硝酸鹽進入地下,對大氣、土壤、地下水造成極大污染,從而對人體造成危害”。

    二、農作物減產 品質下降

    過量施用氮肥,還會使作物貪青晚熟,氮素的過量也使作物細胞壁變薄,植株抗病性減弱,易受機械損傷和病菌侵襲,如小麥發生倒伏或赤霉病。其次,過多的氮素還會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影響作物的品質。

    過分依賴是根源

    近年來,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人口的增加,保證糧食安全就只能依靠提高糧食產量來實現。而氮肥因曾為糧食增產作出巨大貢獻,加之農民一家一戶經營,長期缺乏科學施肥指導,多施肥、多澆水就能增產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成為了近年來施用氮肥過量的首要原因。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氮肥的過量施用,使土壤中氮肥積累的越來越多,不僅難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還降低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第6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1.化肥與農產品質量

    任何一種農產品質量的基本表現決定于遺傳因素或基因,健康的作物個體才能生產出健康而質量好的產品,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及營養單一,才會導致農作物的不健康,降低其產品質量。農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但需要氮磷鉀大量元素,而且還需要吸收鈣鎂硫中量元素,同時也需要一些硼、鉬、銅、鐵、鋅等微量元素,只有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或化肥比例搭配不合理,才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實踐證明,科學施用化肥,特別是平衡施肥,不但不會降低農產品的質量,而且還能夠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氮可以構成植物體,而磷鉀和微量元素,能夠促進糖分的形成和運輸。例如:使用硝態氮肥,具有促進煙草生長發育和提高煙葉品質的作用;增加磷肥,能夠提高大豆產量和含油率與優質種子的比例;增施鉀肥,能夠提高農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蟲、抗倒伏和提高品質的能力;合理施用微量元素,不僅能夠增加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還能夠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2.化肥與土壤肥力

    在我國,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充分地認識了化肥對農作物增產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合理施用化肥,既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肥力已經衰退,土壤本身因施用化肥而遭到破壞,那么要想獲得農作物高產是不可能的。一般來說,土壤中的養分是增加還是減少,主要取決于投入和產出的平衡狀況,投入大于產出,土壤中的養分就有積累,反之則逐漸耗竭。某些土壤物理性狀的測定結果表明,在多數試驗中,施用氮磷鉀化肥的處理土壤容重和實驗前比較無明顯變化,而施用有機肥或化肥加有機肥的處理土壤容重有所下降,而土壤孔隙度和田間最大持水量相應增加。長期施用一些生理酸性氮肥,如硫酸銨、氯化銨等,由于作物吸收離子間的差異,往往在土壤中殘留下酸根(硫酸根、氯離子),在酸性土壤上會引起PH值的進一步下降,而施用無酸根殘留的氮肥,如尿素、硫酸氫氨,一般不會引起土壤酸化問題。

    從國內外數十年的實驗結果看,有機肥和化肥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雖然在增加某些肥力指標的數量上有些差異,但得不出化肥消耗地力,破壞土壤的結果。如果土壤中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施用相結合,氮磷鉀比例和微量元素肥料搭配合理,大中型機械深耕、深松相配套,施用化肥也會使土壤越種越肥,越種越暄。

    3.化肥與無公害產品

    目前,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在吃飽的同時,更要求吃好—食品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既安全又無污染無公害。近年來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超標,豬肉中含有“瘦肉精”,牛奶中含有抗生素等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和政府的重視。

    把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等同起來,在農業生產中是不科學的。化肥與農藥雖然都稱為農用化學品,但性質是決然不同的兩類物質。化肥是高濃度的植物養分,是植物需要的“糧食”,施用化肥的目的是補充土壤中的養分不足,促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其作用是“促進”,化肥農藥則是人工合成的,用于預防、消滅或或控制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和其它有害生物的化學物質,使用農藥的目的是殺滅這些有害生物,保護農作物或樹木的安全,其作用是“殺生”。

    化肥對人畜有害物質的殘留(重金屬等)是限量標準的,一般來說,施用化肥不存在有害物質的殘留問題,而農藥一般都是有毒物品。我國長期以來在肥料施用方面推廣的“有機—無機相結合”的方針,在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生產方面同樣是正確的。氮可以構成植物體,而磷鉀和微量元素,可以促進糖分的形成和運轉,糖分向果實中運輸越多,水果就越甜,風味就越佳。銨態氮和硝態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們直接吸收和利用。植物體內硝態氮的累積有其生物學原因,這種累積對作物是無害的,對大部分農產品也不會造成污染,因為莖葉中累積的硝態氮在作物生長后期消耗凈盡,至少會大幅度下降,對這些農產品的質量無不良影響,對食用者也不會產生危害。因為累積的硝態氮主要集中在莖葉上,很少進入種子和果實,而種子和果實才是人類最重要的食用部分。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合理地施用化肥,特別是平衡施肥,不但能增加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還會提高農產品的品質,農作物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地施用化肥,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4.化肥與生態環境

    早在很多年前我國農民就有精辟的論述和比喻,那就是:肥多糧多、糧多豬多、豬多肥多、肥多糧多。化肥既不依賴于更低而又直接大量提供作物必需的養分,并且在增產糧食上,化肥養分與有機養分是等價的。任何作物施用化肥與不施或少施化肥相比,都可以獲得高產。我國糧食五谷豐登,連年增產才有今天的六畜興旺,人壽年豐,才有可能不去毀林毀綠和開墾草原種糧,并能大面積調整種植業結構,去發展棉、麻、油、絲、茶、糖、菜、果、花、煙、藥及各類經濟作物,同時又提高一些地區的復種指數,提供土地利用率。有了充足的糧食,還可以提供更多的蛋、乳、肉、魚等動物性產品,來豐富人們的生活。

    氮肥是含氮的肥料,施用任何含有氮素的肥料都有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化肥如此,有機肥料也完全如此。問題不在于肥料,而在于應用是否合理,施用不合理,有機肥料的氮素也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一些養雞、養豬、養牛場附近的農田堆積大量的畜糞,這些有機肥料中的氮素無法控制,作物收獲后土壤中仍有大量的硝態氮殘留,結果造成對土壤,空氣和地下水源的嚴重污染。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溫室效應氣體之一,而光合作用則是一個固定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的化學反應,因而糧食生產過程中也是不斷固定二氧化碳和釋放新鮮氧氣的過程。化肥增加糧食產量,在增加生物能儲存的同時,也在增加對二氧化碳固定和氧氣釋放的生態效應,從而在清潔空氣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

    第7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作物產量;影響

    引言

    近年來,為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經濟作物種植,逐漸取代傳統的種植模式,如果樹、蔬菜、茶葉種植等。然而,頻發的氣象災害,如臺風、干旱、洪澇、霜凍等,對農作物產量有著極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導致顆粒無收,不僅影響農民的收入,更會影響到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農業氣象災害,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降低其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1常見農業氣象災害及其主要特點

    1.1常見農業氣象災害種類

    1.1.1暴雨洪澇災害暴雨洪澇災害即因長期暴雨而導致的江河湖泊洪災和城市中小河流澇災,致使房屋、田地等受淹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作為最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暴雨洪澇災害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常多發于東部及南部地區,尤其是兩湖、兩廣地區,且具有強度大、范圍廣、季節性長等特點,更易造成災害[1]。對農業生產有著極大的破壞性,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若出現持續性大暴雨天氣,將會導致中小河流水位超警戒,甚至河岸決堤等現象,一旦洪水沖過河道蔓延到農田就會沖毀農作物,甚至還會出現顆粒無收的現象。因此,在汛期來臨之前,要做好基礎水利工程,對區域內所有河流進行調查匯總,及時根據水流狀況和降水量對堤壩或者相關蓄水設施進行加固防護。

    1.1.2干旱干旱是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對于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有著極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在降雨量較低或者由于其它因素導致土壤中水分含量較低的地區多見,在干旱狀態下土壤中的水分會流失,出現不同程度的干裂。水分是植物生長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物質,一旦出現土壤水分收支不平衡,就容易發生土壤干旱,無法提供充足的土壤水分以保障作物正常生長,進而導致農作物減產[2]。通過修建調水蓄水工程,重新規劃分配水資源,與其它地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干旱。若某地常發旱災而另一地卻洪災較為嚴重,這兩地就可以共同建立一個遠距離跨地域的調水工程,平衡兩地的水資源[3]。

    1.1.3風害風害是風力過大所導致的氣象災害,會出現農作物倒伏,花果脫落等,嚴重時還會將農作物連根拔起,特別是臺風災害,涉及范圍非常廣泛,而且還會伴隨著強降雨。臺風所帶來的災害一般具備毀滅性強、季節性和人為難以控制等特點,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產生巨大的影響[4]。此外,還有強對流天氣中的雷雨大風天氣,若對流性較強,風速較大,同時伴有強降水或冰雹,則對于農作物可能是滅頂之災。

    1.1.4雹災出現冰雹災害會對樹體產生非常嚴重的損傷,不僅會將樹上的果實打落,還會損害葉片等器官,甚至會打爛樹皮,導致樹干上出現很多疤痕。幼果被打傷,雖然有可能成熟,但是會降低果實的品質。果實在接近成熟時,若受到損傷很容易腐爛,因此會對果農產生極大的影響。冰雹災害一旦發生,對農業影響較大。

    1.1.5凍害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果某一個地區的氣溫長時間處于較低的狀態,作物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很大抑制,造成減產,甚至還會出現絕收的現象。通常從深秋到初春這一階段很容易受到霜凍的影響,如果氣溫長時間在0℃以下,農作物的細胞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植物的根部也會出現一定的傷害,甚至會導致植物直接死亡。如發生積雪或霜凍,極易使冬小麥、油菜、果樹、茶樹等遭受凍害[5],嚴重的會造成冬小麥等作物不能出苗或出苗后立即死亡,果樹、茶樹等苗期受損,影響生長周期、降低品質,直接導致作物減產,影響經濟效益。由于農作物種類、種植地區、水分、發育等因素的差異,凍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及時進行低溫冰凍預警,并根據當地壤特質和氣候類型選擇抗凍耐寒的作物品種,結合有效的御寒防凍措施,如建設大棚、鋪蓋地膜、使用增溫防凍劑等,可減輕凍害對經濟作物的危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1.2農業氣象災害的主要特點

    對近年我國比較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其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2.1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暴雨洪澇災害、雹災、凍害季節性特點最為明顯,干旱以春旱、秋旱為主,風害以春夏之交的雷雨大風和夏秋季的臺風危害性最大。如,春天的西北地區出現干旱,由于季節性氣候變化所導致的。

    1.2.2具備局部性、地域性的特點我國不同地區出現的氣象災害,其強度和種類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東北地區出現干旱和凍害的幾率相對較大,而南方地區出現暴雨洪澇災害、風害的幾率則相對較大。

    1.2.3具有并發性的特點不同氣象災害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一種氣象災害出現時,也會伴隨著其它災害,且經常會多種災害同時出現。一般旱災過后,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蟲害;洪澇災害出現以后可能會出現瘟疫,而這些災害的出現都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影響農業經濟的平穩發展[6]。

    2農業氣象災害對不同種類農作物的影響分析

    2.1棉花低溫凍害及防御措施

    棉花幼苗對于低溫病害的抵抗能力在逐漸降低,很容易受到霜凍等災害的影響。一旦出現霜凍,幼苗就會呈現水浸狀,太陽出來后會變成暗綠色,受到低溫病害較輕位置可能恢復,而受到凍害比較嚴重的位置則會干枯,死亡。表1為不同苗齡的低溫凍害指標。在棉花吐絮以后,如遇最低溫度低于0℃或地面的最低溫度超過-2.5℃,就會導致棉花纖維停止發育,影響棉花的品質。如果凍害相對較輕,可能會導致棉花大面積葉片死亡,影響棉花的質量和產量;如果霜凍比較嚴重,會直接凍死葉片和棉鈴,對于棉花的產量會產生極大的影響[7]。防御措施:在出現低溫凍害之前,可以使用人工燃燒濕柴草熏煙的方式形成煙幕,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地層的溫度,而且也能夠有效防止日出后溫度過高;在夜間,可以使用麥秸稈等物質進行覆蓋,能夠有效提高苗床的溫度;可以盡量早播種、早定苗、早開花;使用人工催熟劑進行噴撒,能夠有效防止低溫病害。

    2.2蘋果氣象災害及其防御措施

    2.2.1干旱蘋果樹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對水分的需要,任何時期發生干旱缺水都會影響蘋果樹的發育,并最終影響產量和品質。表2為不同時期缺水對蘋果樹影響,可以看出水分對蘋果樹整個生育期都至關重要。蘋果生育對水分的要求,年降水量達到500~800mm,生育期月平均降水量達到50~150mm,月降水量<50mm將出現干旱[8]。防御措施:防御干旱要加強果園灌溉設施建設,實施果園種草等改善果園小氣候,降低土壤和果樹枝條水分蒸發和減輕午旱危害;合理施肥、修剪,增強果樹的抗旱能力。

    2.2.2風害大風會降低樹體營養生長量,導致枝、葉短小,樹體矮化,樹冠畸形,樹體機械損傷。一旦風速超過10ms-1,很可能會導致樹木的枝條折斷,甚至還會使整個樹木連根拔起。大風天氣會導致樹葉提早掉落,減少樹體的營養,不僅影響果實的正常生長,還影響花芽的分化以及果實來年的生長狀況。此外,出現大風天氣還會使土壤過快干旱,影響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長,導致果樹抽條。植物在花期時受到大風影響,不利于植物的開花坐果。如果在這一階段遇到6~7ms-1以上的大風,可能會影響花的授粉以及昆蟲的正常活動,降低周圍的溫度和濕度,導致柱頭變干,影響授粉。受大風天氣的影響,還會使吹來的風沙黏在柱頭上,影響植物的受精能力,也會形成大量的落花落果。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大風災害,會使植物果實出現劇烈搖擺,導致果實脫落,果皮酸化,進而影響果實的外觀以及品質,導致蘋果減產。防御措施:建園時加強營造防風林,可減輕風沙危害;合理應用整形修剪技術措施,使果樹樹冠更易抵御大風侵襲;遇大風、沙塵暴危害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3減少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策略

    3.1完善氣象服務,減少災害損失

    農業部門和氣象部門需要加大配合力度,在種植區域建設氣象監測設施和氣象預測系統,利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根據當地氣候變化的規律收集相關數據信息,形成特定的氣象簡報,及時準確預測氣象災害發展的趨勢。一旦發現可能會出現氣象災害,需盡快上報農業部門,做好災害的防范工作,還可以通過廣播、網絡、短信等途徑,為農戶和相關種植企業提供有效的氣象服務,以指導農作物的生產,降低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不良影響。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狀況,建設完善的氣象服務網絡,以提高氣象監管的硬件水平,針對氣象監測進行科學的分析,盡量在災害發生之前做好減災防災工作。

    3.2建立災害預測體系

    積極完善氣象服務配套設施,結合當地氣象災害分布特點,建立有效的評估制度,對收集到的各種氣象信息進行妥善整理和分析,準確評估氣象災害的影響程度,相應的災害信息。做好災害的預警工作,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傳遞災害信息,給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提高農作物的抵御能力,盡量降低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同時通過信息平臺還可以更加全面地開展氣象災害評估工作,完善預警機制的相關內容。

    3.3建立農業氣象災害的事后防御體系

    進行事后補救的主要目的是盡量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在災害救助上加大注意力度,發生氣象災害以后,積極發放救助資金。如果農作物無法繼續生長,則應安排農戶從事新的生產活動。還可以進行農業保險,引導農戶及時了解農業保險內容,發生災害以后,及時落實農業保險,盡量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戶產生的影響,保證農民的利益。

    第8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關鍵詞:物理技術;農業;增產;優質

    農藥化肥雖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是長期使用會導致土地對農藥化肥的過分依賴,甚至導致土地本身的營養不斷下降。大量實踐證明,近年來自然環境被污染、農作物的品質指標在不斷下降,直接影響了人們生活品質,同時也阻礙了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為此,筆者結合實際,提出盡可能地將更多的物理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

    1電磁場效應在農業中的應用

    1.1提高種子發芽率

    利用電磁場處理農作物的種子能夠增強種子的呼吸度,增加種子的根系活力,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以及發芽效果。同時還能夠凈化環境,但是將電磁場效應應用在農業中,還需要考慮到不同類型種子其自身的品質、成熟程度等有著一定區別,種子中所蘊含的化學成分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對種子進行電磁場效應時,一定要了解種子自身的導電率、電阻率、電容等一系列特征,明確在同一靜電場運動過程中,種子的運動軌跡會有所差異。結合上述參數對該品類種子的電磁場能夠去除破碎的種子,并且清除雜質,獲取更多高品質的種子,使得種子的純度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利用磁化水澆灌農作物,也能夠增強礦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效果,提高營養物質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對于農作物在生長發育以及增產抗逆能力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2]。實踐證明,對小麥進行電磁場處理,能夠增加小麥的產量,同時也能夠去除小麥種子中品質低劣的種子。利用電磁場對農作物或種子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在使用時利用磁場處理水,將種子放在磁場中進行磁化作用,由于微弱的磁場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激發種子中各種不同酶的活力,進而提高種子的發芽效果,種子的幼苗也會不斷地茁壯成長,其整體根系會十分發達。磁化水不僅能夠增強小麥的處理效果,同時也能夠幫助種子進行有絲分裂,確保細胞體積增大,增強了作物在水肥吸收過程中的效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電磁場一直以來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更是整個植物生產過程中的最重要物理環境因素之一。如果直接把植物與接地用的細金屬網連接起來,會導致該金屬網直接屏蔽了大氣電場,植株就無法實現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但是如果在植物中添加適宜的電場,則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和發育。一直以來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電磁場對其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電磁場對于植株生長而言,其所帶來的作用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由于物理環境因素多樣且復雜不同,因此在利用電磁場增加植株的生長質量時,不僅要考慮到電磁場的作用效果,還需要考慮其他的綜合因素。

    1.2減少病蟲害

    很多研究人員都在利用電磁場本身的作用使得電場發生定向移動,可以將電場直接附著在作物表面或者是地面、墻壁等等,起到的作用就是在第一時間阻礙病蟲害的傳播,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帶來的負面影響[3]。無論是水肥的吸收或者是光合作用能力均會在此得到增強,能夠有效地提高種子抗病蟲害的處理能力,使得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更加健壯,進而實現農作物的增產和高產,而適當地利用磁化水浸泡小麥、水稻等一系列作物,能夠確保自身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聲波效應在農業中的應用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聲波助長技術也是近幾年新興起來的一種全新的農業高新技術。該技術在科技發展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效果,聲波助長儀可根據不同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聲學特性,提高植物自身的光合效率,提高植物的產量。

    2.1促進植物健康成長

    利用音箱發出對該種植物所產生的特定的聲波,這種聲波頻率能直接增加植物內活細胞電子流的運動速度,同時也可以通過聲波促進植物對各種不同營養元素的吸收、轉化以及輸入,也可以加快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化反應速度,促進植物健康成長發育。并且可以針對同一營養物質增加植物的吸收量,使得植物的果實或者是營養體在形成的過程中合成數量不斷增多,促進在植物體內出現大量的有機物質。例如蛋白質和糖的合成,使得植物本身的細胞一直以來都處在較高的氧化水平,而如果出現了毒素則具有極強的破壞作用,能夠確保植物自身的能量供給以及中間產物的產量。聲波的存在如同電磁場一樣,能夠發揮出極強的作用,并且增強植物在進行代謝時的代謝質量,提高植物的活性。事實上,聲波作為一種物理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時間較早。

    2.2減少病蟲害

    聲波助長儀的作用是讓植物在短時間內快速地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各類不同的營養物質,增強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有效地去除植物中的敏感蟲害,實現提早開花、提早結果,延長植物的儲藏時間[4]。對某一些植物而言,還能形成隔離區,能夠確保出現植物病蟲害時,病蟲害得到有效的控制。這些植物聲波也可以讓一些本身相對敏感的害蟲在聽到植物聲波后產生厭惡感和恐懼感,不會出現在植物上繁殖的狀態,甚至有一些害蟲會主動離開,以此達到有效去除敏感害蟲的功效。根據植物本身的發生狀態,實現自發聲,這種自發聲具備極強特殊的聲波,利用聲波共振技術讓聲波儀模擬出與植物自發聲相同的聲波,提高植物自身的光合效率,提高植物的產量[5]。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聲波助長物理技術的實施能夠進一步完善當前的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發展。

    3納米能量效應在農業中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的納米肥料研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納米技術的出現也能夠有效地改變種子中存在的微小裂口和破損,納米包裝可以更快速地適應不同環境的發展需求、不同環境的狀態,在食品變質時第一時間提醒消費者。納米技術也可以改善包裝的滲透,能夠提高阻隔性,改善耐熱和抗損技術,阻止食物變質。在納米技術應用過程中,其應用在包裝技術上,對功能產品以及互動食品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利用納米包裝能夠促使這些食品為人體提供更加有效、更加科學的營養[6]。在分析農業技術中應用納米技術時,我們發現其具有以下優點。

    3.1提高種子的出苗率

    出苗率一直以來都是農產品提高產量和質量的重中之重,利用納米技術處理后的種子可以直接吸收自然界的光波,將光波直接轉化成為電磁波接入,使得種子體內的大分子團漸漸分離,成為小分子團。如果在空間沒有出現改變的情況下不斷增加這一條件,能夠使得分子團的運動速度更加劇烈,并且分子團與分子團相互碰撞時,其概率更大,活性也會隨之增加,能量也會不斷地增強,其對種子的破土能力而言,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3.2促進植物的新陳代謝

    通過納米處理后,幼苗的長勢飛快,并且幼苗本身的根系發達,利用納米處理技術能夠對種子進行有效的調節,加快植物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進植物的生長,根系活力得到顯著的提升。通過大量的實驗分析,發現植物的根系活力甚至可以達到82.3%。在農業上利用納米生物農藥也能夠使得植物的生長速度得到提升,而這一種農藥不溶于水的復雜體系屬于非均相體系,其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也會在第一時間內出現改變。

    3.3減少病蟲害

    利用納米技術可以讓植物的細胞壁出現破壁的情況,脂溶性和水溶性的殺蟲物質也能夠釋放,直接作用于害蟲,提高了農藥在使用時的藥效。納米物質的表面效應十分明顯,這是由于粒度越小,表面就越大,減少農藥使用量[7]。隨著納米技術發展,促進農業系統環境的監控能力得到提升,確保農業實現精準生產,可以有效地挖掘植物中存在的潛在營養物質,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以及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使用納米農藥精準改變殺蟲劑,有效地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的殘留,最終能夠實現綠色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同時,去除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質,清潔水質,保護我國農業生態屬于生態健康狀態。

    4等離子處理技術在農業中應用

    等離子技術也是農業發展過程中常見的技術之一,而使用等離子技術能夠通過物理方法提高種子在使用時的活力,激發種子自身的潛能,實現提高種子發芽率,達到增產的效果。通過大量的實驗分析可知,將等離子技術應用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大豆平均增產12.2%,玉米平均增產11.3%,而水稻則能夠增產11.5%,這是一種以單項的技術就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農業技術[8]。等離子技術為我國糧食安全、糧食品質保障帶來了極為正向的影響,而物體的存在狀態與物體的溫度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溫度的變化能夠直接改變物體存在的狀態,而物體存在的狀態也會改變物質本身的特性。通過等離子技術能夠讓種子具有極強的抗逆性以及生命力,將使得農作物的產量得到提升,有效改善農作物品質,但是在使用等離子技術處理種子時需要考慮已經萌動的種子一定不可以利用等離子處理技術,等離子處理種子的目的和意義是打破原本種子的休眠狀態,使得種子自身的活力得到增強。已經萌動的種子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種子,其內部物質已經出現了改變,種子已經變成了一個生命體,正在進行生命發展,而在這一階段應用等離子體對其進行刺激,并不會對種子的生長、發芽帶來正面影響,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到種子的出苗。利用等離子處理技術不能處理有雜物的種子,這是由于等離子機在處理種子時,是根據種子的粒度處理,即能夠流暢地確定各種尺寸,機器結構在滿足最大力度通過的情況下間隙最小,只有保證種子在機器內部能夠實現多次有效的翻轉,并且獲得充分的照射,才能提高處理效果[9]。但是如果在處理種子過程中存在雜物則有可能會導致雜物直接進入到機器內,使得機器內部出現堵塞的狀況,等離子技術在處理種子過程中要保證種子的流通狀態順暢,按照正常的流動速度進行設計,才能夠獲取最佳狀況,如果流速處理不當,會影響到在后續處理時的處理效果[10]。等離子處理技術自身的科技含量高,實用性強,具有非常多的綜合優勢,能夠滿足我國農業發展需求,既能保護環境,也可以增加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5小結

    第9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范文

    關鍵詞:沼氣生態農業技術;應用;效益

    1 沼氣生態農業技術釋義及功用

    1.1 釋義

    沼氣生態農業技術目前已經日益成熟,是按照生態學原理,以建設沼氣為紐帶,將畜牧業的下腳料、種植業的尾料等科學合理地配比在一起,經過農業資源整體優化,使農業生態系統內能量多級利用,物質良性循環,達到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的目的,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技術。

    1.2 功用

    沼氣是一種生物能,是自然界的綠色植物吸收太陽光的能量合成有機物。人畜把合成的有機物消化掉后,還有一半左右的能量又隨糞便排出體外,如果把人畜糞便的能量進行再利用,就能轉換回收而得到廉價的可燃性氣體,這就是沼氣的轉化生產過程,同時可以得到發酵后的沼液和沼渣。有關資料表明:沼肥是優質的有機肥,人畜糞便經沼氣池厭氧發酵后,全氮保存率達114%(敞口堆漚肥全氮保存率僅為68%),其中氨態氮增加20%以上,磷鉀沒有明顯的損失,以沼肥作為農作物的肥源,比直接施用人糞尿和化肥產量有明顯的提高,其增長幅度分別為:糧食作物5%~8%,經濟作物8%~16%,蔬菜增產幅度高達20%以上,且在品質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通過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研究,將沼氣用于塑料大棚增溫和補施CO2氣肥;將沼液用于農作物根外追肥、用于農作物的浸種消毒劑、殺蟲殺螨劑,將沼渣用于栽培有機農作物、蔬菜等的生產。

    2 沼氣技術的應用保證生態農作物生長

    2.1 農作物生長需要一定的CO2氣體肥

    蔬菜生長靠吸收CO2,并且CO2濃度要在0.1%左右最為最適宜,但空氣中CO2含量是0.03%,日光溫室里作物光合作用旺盛期的CO2只有0.02%。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農作物的生長所需要的CO2遠遠滿足不了作物生長的需要,為此要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就需充分利用沼氣的作用,燃燒沼氣來提高CO2氣體肥,確保農作物的需要。有關實驗表明:無論是葉菜類還是果菜類,在CO2濃度增加時,除了植株的光合速率明顯提高外,其株重、葉面積及干葉比均有增加。大棚黃瓜在增施CO2及沼渣、沼液后,黃瓜早期產量增長36%,產值增長44%,總產量增長29%。番茄和青椒在定植后開始增施CO2及沼渣、沼液,增產效果也很明顯。番茄較對照可平均增產21.5%,青椒較對照增產30%,坐果率可增加20%左右。

    2.2 沼氣發酵是生化眾多微生物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產生的沼液、沼渣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氨基酸、微生素、蛋白質、有機質、腐植酸等成分。在蔬菜上噴灑沼液可以被植物植株直接吸收利用,能加快葉綠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從而促進農作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代謝,提高農作物吸收肥水的能力,使農作物生長健壯旺盛,從而產生明顯的增產作用和抗病蟲能力。溫室蔬菜增施CO2及沼渣、沼液后,不但增加了蔬菜產量和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也改善了蔬菜的品質,深受消費者歡迎,經過對黃瓜和番茄果實進行分析,果實中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黃瓜的可溶性糖比對照增加13.8%,病蟲害也有大幅度降低。

    3 沼氣生態農業技術的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分析

    2006年沂水縣統計局資料:建1個8~10m3的沼氣池,日產沼氣1.5~2m3,可滿足一日三炊及照明用能。被調查戶的沼氣池平均使用壽命在30年左右,初次需投入成本1226元。年均建池材料成本為132.88元,年均維護費54元,年均投入沼氣原料費為116.11元,年均其他費用為3.24元,共計306.23元。以前使用其它的燃料費用年均煤炭用量為693.75kg,按0.65元/kg計算,要花費450.94元;農作物秸稈用量為1062.5kg,按0.1元/kg計算,要花費106.25元,柴枝用量為475kg,按0.39/kg元計算,要花費185.25元,液化氣用量為5.44罐,按每罐78.3元計算,要花費425.95元,共計1168.39元。從花費情況看,使用沼氣每年可以節省862.16元。利用沼液、沼渣施于農作物,每年可節省化肥350kg,減少化肥支出約1200元;利用沼液、沼渣優質有機肥,調整了種植業結構,發展熱帶水果、冬季瓜菜和其它經濟作物,增加了種植業收入。

    3.2 社會、環境效益

    人畜糞便投入沼氣池發酵后,能有效地將寄生在人畜糞便的細菌性病源、病毒性病源、寄生性病源及蚊蠅蟲卵沉降殺滅。人畜糞便直接投入沼氣池發酵,在沼氣池密閉條件下,微生物分解物質和能量代謝呼吸釋放出惰性物質可在池內循環利用,不存在堆漚方法產生的環境污染;人畜糞便經過沼氣池發酵,可直接用做無機肥料、養殖等,不產生二次污染;農村使用沼氣,還能有效地減少傳統炊事煙熏火燎所帶來的紅眼病、哮喘病等疾病。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成人免费小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777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