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電磁輻射安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磁輻射安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磁輻射安全

    第1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O441 文獻標識碼:A

    1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源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線電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國防、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通訊、信息產業等各個領域并深入到千家萬戶,它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文明,但同時也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充滿人造電磁輻射的環境里。電磁輻射主要分為天然產生和人為產生,過量的天然電磁輻射和人為電磁輻射均會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一般而言,城市電磁輻射污染主要指人為電磁輻射污染,按照電磁波頻率的大小,人為電磁輻射源又可分為工頻輻射源和射頻輻射源,其中射頻輻射源釋放的電磁波的頻率較高且頻譜范圍較寬,其電磁輻射的影響范圍也較大。各類電磁波發射系統、工頻輻射系統、利用電磁能的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等甚至包括部分家用電器,均是城市電磁輻射的污染源或潛在污染源(見表1) 。

    由表1可知,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源(含潛在污染源)的種類多、分布廣,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廣播電視、雷達、衛星通信及移動通信對區域電磁輻射水平貢獻較大,各種電子設備、室內線纜布設是居室電磁輻射污染的主要來源。

    2 城市目前電磁輻射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

    2.1 我國相關法規、標準還需要繼續完善

    1997年我國頒布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是我國僅有的針對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立法,屬部門規章。隨著城市空域電磁輻射環境的日趨復雜,該管理辦法已不能完全滿足目前輻射環境監管的需要,主要表現為法規的內容相對滯后、效力級別低、難以有效執行。雖然廣播、電信、電力等部門在《廣播電視設施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無線電管理條例》、《城市電力規劃規范》等法規和規范中對電磁輻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應規定,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的部分制度在這些法規中沒有得到充分反映,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常常出現電磁輻射污染糾紛的各方當事人各執一詞、各執一法的現象。因此,有必要盡快制定與實施更高級別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

    在電磁輻射防護標準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上世紀80年代末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和衛生部的《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88)是我國電磁輻射防護領域的2個基本標準,但它們對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標準的規定存在不一致。管理標準的不一致直接導致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和監測部門采用的標準不一。而且,這2個標準的法律效力相同,發生沖突時需呈請國務院裁決其適用性。第二,關于高壓送變電設施的工頻電磁場強度限值尚無國家標準,相關部門推薦暫分別以4kV/m和0.1mT作為居民區工頻電場標準和磁感應強度標準,這直接導致輸變電設施電磁場評價標準的針對性不強,即對于不同電壓等級的輸變電工程均適用相同的標準限值。因此為做好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和管理工作,應統一各標準中的管理限值,并加快設立尚未制定國家標準的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限值。

    2.2 城市空域電磁輻射能量密度不斷增大

    電磁輻射技術的廣泛應用已造成城市空域電磁能明顯上升。根據資料調查顯示,某地區環境電磁輻射污染1991-2006年進行調查,該地區平均輻射強度增長17.5倍,年均增長率達12.1%。此外,根據有關資料調查顯示,某市部分居住社區的電磁輻射監測結果雖符合《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的1級標準(小于5V/m),但100KHz~3GHz頻率段的電場強度已接近容許場強值的上限,部分社區的復合功率密度出現個別值超標現象。

    2.3 電磁輻射糾紛日益增多

    近年來,公眾的輻射防護意識逐漸提高,對居住環境的電磁輻射暴露水平也更加重視,電磁輻射污染糾紛隨之逐年增多。引發電磁輻射污染糾紛的主要原因有:在社區建設移動通信基站、10kV變電站等電磁輻射設施;在社區附近建設高壓輸變電設施、電氣化軌道交通設施;房地產開發商隱瞞商品房周圍電磁輻射污染現狀,以及電磁輻射污染致人身傷害等。

    2.4 電磁輻射設施環境敏感性日漸增強

    城市和廣播電視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電磁輻射設施與公眾的距離得以縮短,電磁輻射設施的環境敏感性隨之日漸增強,主要表現為:城市擴張使一些廣播電視和無線電通信發射臺逐漸被新建城區包圍,造成局部居民生活區場強較高;城市用電需求的增加及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使大量高壓輸變電設施進入城市市區,而且電壓等級不斷升高,其產生的工頻電磁場可能對公眾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其產生的噪聲可能干擾廣播和無線電通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居民區被通信基站包圍,雖然單個基站的功率較小,但是大量的通信基站會使城市空域電磁場不斷增強,另外,高層建筑頂部建有的微波定向天線、衛星天線等,易造成對高層建筑的電磁污染;城市交通的迅猛發展使交通干線的電磁噪聲不斷加重,在車流量高峰時段的交通路口,電磁噪聲值可達44~50dBμV/m。

    3 對策與建議

    在利用電磁技術推進城市建設、創建便捷生活的同時,應以電磁輻射防護管理辦法與防護標準為依據,加強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優化電磁輻射設施布設,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以降低或避免電磁輻射對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的不利影響。

    3.1 不斷完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規、標準

    現行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已不能適應當前電磁輻射監管的需要,而且其與廣電、通信等領域制定的相關法規無法全面兼容,因而適時制定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相關的專項法規勢在必行。該法規須在綜合考慮電磁輻射污染源及其輻射特性的基礎上,以風險預防為原則,以保護環境與公眾健康為出發點,建立健全城市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制度、電磁輻射設施規劃制度、輻射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輻射環境監管與監測制度、輻射環境風險預防制度、輻射危害事件處理與報告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等。

    此外,為規范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提高電磁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并為解決電磁糾紛提供標準數據支持,應加快出臺統一的電磁輻射防護國家標準。該標準應根據電磁輻射的危害性,并借鑒國外標準限值,在總結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及我國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統一《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中關于電磁場強度及功率密度的導出限值。同時,還應出臺相關電磁輻射安全管理導則,明確主要輻射設施的建造使用規范、管理要求、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等內容。

    3.2 加強電磁輻射環境管理

    為保護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促進各類電磁輻射設施的規范、有序發展,需切實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的管理。首先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規范,落實電磁輻射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審批制度、“三同時”制度、監測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等。其次要明確城市空域電磁波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布局電磁發射設備,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電磁污染。實施區域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措施,對可能造成周邊輻射環境污染的中短波發射臺實施異地搬遷,對微波天線等輻射源周圍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內微蜂窩基站天線的懸掛高度及影響半徑,如高度不宜低于2.3m,影響半徑約為1m,室外宏站與周邊敏感建筑的水平距離應保持30m等,高壓線兩側50m內不宜建設學校、住宅及醫院等環境敏感建筑。

    3.3 采用電磁輻射控制技術

    可以通過采取電磁輻射控制技術來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第一,通過產品設計、工程設計等方式有效減少電磁輻射,如在輸電線路設計中采取提高輸電導線對地高度、進行雙回路導線逆相布置、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等方式,變電站的進出線在穿越居民區和人口密集地段時采用地下電纜布設方式。第二,通過優化設計減少基站數量并降低天線增益,如根據通信基站的發射功率、天線高度和方向圖、基站覆蓋區的邊界場強等條件對通信基站覆蓋區進行優化設計,在達到最佳地域覆蓋和最佳通話質量的同時,盡量降低天線增益,減少電磁輻射污染。第三,通過屏蔽輻射源降低電磁泄漏,可采取被動屏蔽、主動屏蔽方式對輻射源進行屏蔽,還可采用高頻接地方式將屏蔽體內產生的射頻電流導入大地,有效避免屏蔽體成為二次輻射源。第四,增加環境保護目標與電磁輻射源間的距離及綠化。研究表明,樹木具有吸收電磁能的作用,在電磁波的傳播路徑上進行植被綠化,可增加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第五,采用濾波技術抑制電磁干擾,通過濾波線路將有用信號提取出來,同時阻截干擾信號通過。第六,開發利用防電磁輻射材料。利用防電磁輻射材料對電磁波的吸收或反射等特性,在建筑、交通、包裝、服裝等領域使用防輻射材料可有效衰減電磁輻射強度,如使用碳素系列和金屬系列等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防電磁波玻璃、吸收電磁波的涂料等用于建造房屋便可有效阻擋室外電磁波進入室內。

    3.4 普及電磁輻射知識

    城市空域及居室內廣泛存在的電磁輻射因其無色、無味、無嗅的特性容易被公眾忽略其存在的同時,也極易引起公眾的恐慌,進而導致發生電磁輻射糾紛事件。相關部門應積極開展電磁輻射知識宣傳工作,增強公眾的輻射防護意識,使其了解過量電磁輻射的可能危害,正確理解生活中人為電磁輻射的來源及其實踐的正當性、安全性,掌握如何降低居室電磁輻射的方法或防護方法。此外,相關部門在監管工作中要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制度,并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與廣大公眾及電磁輻射設施建造運營單位共創安全的城市電磁輻射環境。

    參考文獻

    第2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一般家用電器的確都會產生電磁輻射,很多人之所以擔心電磁輻射影響健康,是因為混淆了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的概念。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其實是兩個概念。家用電器一般使用的是低壓電,只會產生低頻電磁輻射;而電磁污染則是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后的結果,電磁污染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如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只要小于12伏/米,家電的電磁輻射就達標了。

    我們家里一般有的,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電磁輻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擺放,一般不會升格成電磁污染。這些家電一般只要擺放在離人經常逗留處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對人體的損害。

    不過應該重點注意的是,帶變壓器的低壓電源磁場一般比較高,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0.3米遠的距離就能保證安全。家中最常見的輻射較大的東西,比如手機充電器,現在家家都有手機,大部分家庭還不止一部,所以會有很強的輻射,充電時應該與人保持距離,尤其不要放在床頭。

    在如今的“電器化”時代,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擺滿各種家電產品的房間內,電磁輻射源更多。對此,消費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應該了解到,一般的家電電磁輻射只要處理得當,并不會造成電磁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多少負面影響。

    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日常防護:

    一 ,距離:電磁輻射的傳播是隨距離、按指數有規律地衰減,距離越長,衰減指數越多。

    因此在使用電器時,拉開一定的距離,即可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如使用電視機和微波爐時,在距離3米外就可以避免傷害。

    二, 時間:電磁輻射對人體的損害與使用的時間也有關系,作用時間越長,受損越大。

    故孕婦等特殊情況的人操作電腦的時間,每周不應超過20小時。孕婦看電視的時間每天應控制在兩小時以內。

    第3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關鍵詞 電磁防護;飛機;設計

    中圖分類號V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6-0173-02

    0 緒論

    隨著現代電子戰飛機的發展,任務系統的發射功率越來越大,作用距離越來越遠,對飛機其他系統及人員的影響就越來越嚴重,因此電磁防護性能對載機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的作用。

    1 電磁輻射危害初步分析

    電磁輻射場對人員和設備的安全性危害“看不見、摸不著”,其危害性不容易被人們認識。電磁輻射造成的瞬時過電壓不僅會引起機載電子系統中的敏感元器件暫時故障或永久性損害,甚至還會引起機載人員生理機能的暫時或永久性損傷。現就飛機任務系統電磁輻射初步分析,電磁輻射可能危害在如下幾個方面:

    1)超量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系統設計中應考慮人員的電磁防護問題;

    2)燃油和其它易燃物在強電磁環境下可能發生危險,系統設計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盡量避免發生危險;

    3)強電磁能會危害部分結構、系統裝置、部品器件的非金屬零部件、絕緣材料的物理特性、系統設計中應分析可能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發生危害;

    4)電磁輻射會直接造成部分元器件及電子電氣設備的物理損壞。系統設計中應分析可能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發生危害;

    5)強電磁輻射可能危及飛機發動機的系統裝置、危及發動機的非金屬零部件、電子電氣設備等,造成部分系統裝置、部品期間的失效或損壞。系統設計中應分析電磁輻射可能的危害,采取措施避免發生危害;

    6)機上部分設備的自毀裝置、信號彈等在強電磁場環境中,可能接受傳導發射或輻射發射能量而意外引爆。故系統設計中應分析可能的危害,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發生意外引爆。

    2 電磁防護設計

    2.1 電磁防護定義

    電磁防護是利用連續導電材料減少電磁場向機體內指定區域穿透,控制電磁波由輻射源經泄露途徑向飛機各指定艙室傳導和輻射傳播。

    飛機結構電磁防護設計是基于電磁波傳播特性采取的結構設計措施。對一個完整的導電連續體,可以阻擋外部電磁波的輻射進入或大大降低輻射進入的強度,對內部的人員或設備就不會造成安全問題。但飛機因使用和制造要求,存在大量的活動門、窗、結構縫隙、電介質結構等,這些部位就是通過電磁波輻射進入的通路,通過這些輻射進入的電磁波,當能量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危害到艙內人員安全和設備的正常工作。

    2.2 電磁防護原理

    電磁防護原理就是對非導電連續結構采取必要的設計措施,阻斷電磁輻射從一個區域進入另一個區域的通路,或通過降低輻射進入的強度,達到滿足人員安全和設備安全可靠工作的目的。

    2.3 電磁防護材料和要求

    為保證人員安全,駕駛艙、工作艙、休息艙的電磁環境應滿足一定的安全限值。

    電磁防護材料選擇的原則是使用標準、導電性材料,或則使用鐵磁性材料;在選擇時主要考慮的是材料的機械性能而不是鐵磁特性。通常選擇的電磁防護材料為以下幾種:

    1)金屬絲網

    材料通常為蒙乃爾合金、鈹銅、鍍錫銅絲等。屏蔽材料在低頻電磁波時較高、高頻時屏蔽效能較低,一般是用在1GHZ以下的環境。

    2)導電布

    是以纖維布經過前置處理后施以電鍍金屬鍍層使其具有導電性能的導電纖維布。一般使用鎳包銅的鍍層順序(鎳―銅―鎳)制成,其表面電阻小于0.08Ω/sq,最佳屏蔽電磁波頻率范圍為100KHZ~3GHZ,屏蔽效能大于60dB,對高頻電磁波屏蔽效果不理想。

    3)硅脂導電膠

    利用硅脂的高粘性和金屬顆粒的高導電性結合而成,是一種室溫固話的導電膠,固化后形成一個易彎曲且有彈性的導電連接頭或密封墊。

    硅脂導電膠包括72-00002、72-00192/00139、50-02-1030-0000、72-00236、72-00035、TP-SAS-200-0251等牌號。

    4)導電布襯墊

    由鍍有銅鎳等導電織物包覆不導電的泡沫棉制成,屏蔽性能可超過95~120dB,具有導電性高,抗腐蝕特性;多背部貼膠,方便安裝,對于寬頻段電磁波都具有較好的屏蔽性能。但頻繁摩擦會損壞導電表層。

    5)導電橡膠

    導電橡膠是將導電顆粒填料均勻分布在硅橡膠中,通過壓力使導電顆粒接觸達到良好的導電性能,兼具良好的密封和屏蔽性能。

    導電橡膠填料一般包括鎳包銅粉填料、鋁鍍銀填料、銅鍍銀填料、玻璃鍍銀填料、純銀填料等。

    6)導電膩子

    導電膩子由四種填有玻璃銀或銅鍍銀微粒的單組分樹脂組成。用于提高結構接口、孔縫和空隙的完整性,填實較大范圍的。使用安全性較高、耐腐蝕性強、最大屏蔽效能可達100dB。

    導電膩子包括72-00005、72-00014、72-00151、72-00202等牌號。

    2.4 機體結構電磁防護設計

    在飛機的電磁防護設計過程中,要求對內部隔框、地板、頂棚等進行電磁防護設計。飛機內部電磁防護設計主要用于防止內部輻射源或泄漏源輻射進入工作艙或設備艙,對人員或設備造成輻射危害。對內部輻射場的防護,通常由隔框、地板、機身壁板、頂棚、縱向墻等機身結構組成電磁屏蔽線,將電磁輻射場控制在電磁屏蔽線內。

    由于艙內空間有限,設備多,電纜鋪設密集,內部輻射場對全機的電磁干擾難以排除,為降低電磁輻射設計難度,應考慮采取以下措施來提高人員或設備電磁輻射安全性設計要求:

    1)設計合理的屏蔽線;

    2)設置屏蔽艙。若有多個發射機,盡可能將發射機集中布置后設計屏蔽艙,再對屏蔽艙采取電磁防護設計,以降低電磁防護設計難度,降低電磁防護設計成本,減輕電磁防護設計重量;

    3)在管接頭、接縫、通過孔處,采用屏蔽材料包扎,以封堵輻射能量泄露。

    2.5 電磁防護設計存在的技術問題

    電磁防護設計在飛機結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技術問題:

    1)飛機電磁防護設計是關系到飛機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設計技術。在電磁防護設計時,應明確飛機使用剖面的外部輻射場,避免過設計或設計不足;

    2)國內還沒有能適應飛機電磁防護設計的屏蔽材料,目前所使用的屏蔽材料如導電膠、導電膩子、導電布、導電橡膠板、導電布襯墊、鈹銅簧片等很難適應飛機結構耐環境、大間隙、變間隙、空中變形等條件下的適應性要求;

    3)現有技術條件下,電磁防護設計缺乏全狀態試驗驗證,難以真實反映飛機結構的防護性能。

    3 結論

    飛機電磁防護設計在國內外還沒有相關技術資料和成熟經驗可借鑒,要形成完整成熟的技術體系,還需很多問題去解決。由于電磁輻射危害與電磁防護設計工作的復雜性,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需要更多的工程技術人員去關注和參與,努力盡快提升我國飛機電磁防護設計技術水平,提高飛機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第4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 手機 辦公室 防護

    中圖分類號:TL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05-02

    電磁輻射是電磁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各種家用電器、輸電電線,辦公設備等等都會產生強度不等的電磁輻射。據研究,電磁輻射對人類具有六大危害:即可能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影響人類的生殖系統,可導致兒童智力殘缺,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等。

    本研究采用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研制的QX-3型電磁波輻射測試儀測試了常用手機的電磁輻射,以及辦公室、實驗室常見設備的電磁輻射,并據此提出相關的防護措施。

    2 測量結果與討論

    2.1 各種辦公設備和通訊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中的電磁輻射強度

    研究中以辦公室使用頻率較高的非液晶電腦顯示器、液晶顯示器、主機、鍵盤、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為研究對象,分別檢測開機、關機、工作、待機等各種狀態下的電磁輻射。檢測結果表明,非液晶顯示器和打印機顯示出較大的電磁輻射強度,尤其在開機和工作狀態,輻射范圍為和,在關機和待機過程中輻射范圍為和,;打印機開機的輻射范圍為,工作中輻射范圍為,在關機和待機狀態未檢出輻射量。其他設備在各種狀態均未檢測到電磁輻射量。

    表1為不同手機型號在不同狀態下的電磁輻射檢測數據。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不同手機輻射量差別較大,除了通話中和待機狀態未檢出輻射之外,在開機、關機、撥號、接通電話瞬間、發短信、充電開關機、瀏覽網頁等狀態均檢測出不同的電磁輻射量,尤其在撥號和接通瞬間輻射量為最大。

    2.2 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中的電子輻射強度

    實驗室儀器設備的電磁輻射基本集中在超聲波清洗器、微波消解儀、電磁爐等,檢測部位包括正面、左側、右側、后側、正上方。結果發現,不同方位,實驗室儀器設備電磁輻射的檢測量不同。烘箱和離心機等設備未檢出輻射,對于常用的超聲波清洗器和電磁爐電磁輻射較大。

    3 防護建議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了解有關電磁輻射常識,加強安全防范。如:嚴格按電器指示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

    (2)不要把實驗室儀器設備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當儀器設備暫停使用時,避免處于待機狀態,以免長時間產生輻射積累。

    (3)各種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腦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 h離開一次,采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4)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把手機拿遠一點,等手機接通之后再拿近接聽,或者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5)電腦屏幕產生的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干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在使用后及時洗臉。

    (6)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于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賀.淺談電磁輻射與防護技術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1(35):100.

    第5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移動通信;基站;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X5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4-0401-01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通信工具(手機)已經倍受人們的青睞,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處處都在使用著手機,由于手機是靠電磁波來傳遞信號,因此,就在人們充分享受著移動通信帶來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移動通信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擔憂。手機輻射的影響是對其使用者個人影響,而移動基站的電磁輻射是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住宅小區建設的移動基站對小區居民的影響非常敏感,在 3G 網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影響下,架設在城市上空的移動通信基站越來越多。為了進一步了解移動基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緩解與消除城市人口對于基站的不安,本研究圍繞“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展開了相應的研究。

    1 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

    移動通訊基站由室外和室內兩部分組成。室內部分有基站控制器、信號發射機、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雙工器以及部分饋線等設備。在設計、制造這些設備時已采取了較好的屏蔽措施,一般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電磁輻射污染。室外部分有饋線和收、發天線。基站運行時,其發射天線向周圍發射電磁波,使周圍環境電磁輻射場增高。為此,在設計時應考慮使基站周圍環境的電場強度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基站備用電源選用免維護密封蓄電池組,杜絕了漏液現象,機房地面不需要水沖洗,使用時也不散發硫酸霧,因而不存在廢水、廢氣 的環境污染。綜上所述,移動通訊系統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基站發射裝置工作時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因此,電磁輻射是該系統的主要環境污染因子。

    2 電磁輻射和健康之間的關系分析

    電磁輻射屬于能量流,具有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等特點,其不僅可能會降低設備、裝置以及系統的性能,還可能會損害生命體或是無生命物質,這一現象即電磁輻射污染。人體在電磁波環境下暴露時,電磁波波段的不同使之對人體所產生的生物效應也會有所不同,可能會導致人體出現多種情況,例如細胞變異、細胞受損或是死亡等。另外,人體器官以及組織本身具備有較為微弱的電磁場,該磁場穩定、有序,若該磁場的穩定狀態受到干擾,將會破壞該磁場,而人體的循環功能等也會因此而受到一定的損害,人體長時間面對電磁輻射將會對使其各方面機能損失而引起不良的后果,例如皮膚長痘、血壓異常、聽力下降、視力下降、心律失常、提前衰老、記憶力減退、新陳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公眾對電磁輻射具有一定的恐懼感。

    3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分析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因素很復雜,包括天線性能、高度、距離、角度、環境背景、基站形狀、話務狀況等等。為了分析移動通信基站對居民生活環境產生的電磁輻射污染狀況,胡冀等通過比較測量,得出的結論是:電磁暴露小區的電磁輻射強度明顯高于對照小區,但平均值都在GB9175-88的一級安全范圍內(10μw/cm?);安裝鋁合金防盜網具有良好的電磁場屏蔽作用;同時建有兩個通信基站的小區,兩者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在某一區域范圍可產生電磁場疊加現象,使輻射強度增加;個別與基站天線距離較近(小于20m)、窗戶與基站天線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和與基站天線主瓣方向一致的居室內,電磁輻射功率密度遠遠超出一級安全范圍,可達到20.44μw/cm?,但也在GB9175-88的二級中間區容許范圍內(40μw/cm?)。

    此外研究還發現,天線主瓣方向區域電磁輻射不一定較高,副瓣方向區域電磁輻射也不一定較低。這其實并沒有與理論相違背,因為環境地形、地貌、建筑物鋼筋水泥結構、空中架設的電線等等,都將對電磁波產生反射、繞射、折射、散射和吸收,從而使得電磁輻射強度的分布復雜化。

    4 環保措施

    通信基站發射的電磁波的功率密度測試結果均在國家規定標準限值之內。根據《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可合理達到盡量的原則,建設單位應采取以下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基站建設在樓頂。在基站設置與對環境影響的研究中,試驗表明移動通訊基站的電磁輻射按照時空的延伸會出現衰減的情況。建設在樓頂的基站的電磁輻射對周邊建筑內的輻射較小,僅僅對樓頂的空間影響較為明顯。典型的基站多在樓頂設置,其最大值應出現在樓頂。電磁輻射在傳播中還會被建筑所阻擋、吸收,其輻射會隨著樓層的降低而出現衰減;第二,電磁輻射建設時天線主波瓣方向不應正對居民樓,如無法避開,應距居民樓水平距離 25m 以上;第三,應適當增加天線高度,減小天線下傾角來減少基站產生的電磁輻射;第四,在滿足覆蓋要求時,應盡量降低天線發射功率;第五,基站建成運行后應及時進行監測,并向公眾公布監測結果,打消公眾的憂慮,同時也有利于基站的可持續建設和保護運營商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雨飄.眾說紛紜手機輻射[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1,(1):65~66.

    第6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分為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熱效應就是高頻電磁波對生物機體細胞的“加熱”作用,引起體溫升高,由于電磁波是穿透生物表層直接對內部組織作用,往往機體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內部組織卻已嚴重“燒傷”。非熱效應則是低頻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波輻射后,體溫并未明顯提高,但人體的固有微弱電磁場已經受到干擾,也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累積效應即人體受到輻射來不及恢復又被輻射傷害,久之成為永久性病態。這三種危害具體表現為:

    (一)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

    (二)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并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資料提出,周圍有高壓線經過的住戶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

    (三)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計算機、電視機、移動電話的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

    (四)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五)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由于眼睛屬于人體對電磁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電磁輻射污染會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等。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

    三、正確認識電磁輻射,提高防護意識,減輕電磁輻射危害

    電磁輻射對人的影響普遍存在,卻并不可怕,應該客觀、公正、科學地看待電磁輻射問題,避免恐慌心理;其次,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齡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電磁輻射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減弱它的危害。

    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在手機響過一兩秒或電話兩次鈴聲間歇中接聽電話,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要“長話短說”。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特別是電視、電腦、電冰箱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的輻射的危險中。

    第7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污染機理 電磁輻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應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磁場中的導體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感應電流。這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隨即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的建成標志著人類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一百多年前,電磁輻射已經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今更是進入了一個電磁輻射的高利用時代。

    不過,科學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種二律背反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多次驗證。人們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它的負面效應。如各類各類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家用電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就在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媒體上屢屢報道的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種莫名的痛恨和恐懼。

    1 電磁輻射污染: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高壓電、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工作時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電磁輻射劑量的電磁輻射下,細胞就會被殺傷或殺死。隨著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豐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輻射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方面,信息技術要依靠電磁波,而電磁波極容易擾和破壞,由此會帶來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這也是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個方面。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污染”,人們也叫它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 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機理

    人體是導體,可以吸收電磁場的能量。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的分子會發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過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場能而轉化為內能,引起熱效應。電磁場強度越大,則熱效應越明顯;電磁振蕩頻率越高,熱效應越明顯,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而且干擾人體生物電信息的傳遞。科學實驗已表明,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兩個方面——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

    致熱作用致熱作用是指電磁波穿透生物體表層,直接對肌體內部組織“加熱”(如同微波爐加熱食品一樣),即在高頻電磁波作用下,物質的溫度會發生改變。高頻電磁波的致熱作用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乳腺癌、陽痿、流產、胎兒畸形等疾病。

    非致熱作用非致熱作用主要是指電磁波對人體植物神經系統的危害,造成心悸、脫發、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和婦女月經失調等疾病。有一個典型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從雞雛、貓的體內摘取出大腦皮質,用調制后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對其進行照射,發現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濃度變化必然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

    3 生活中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范

    現代生活,處處離不開與電子設備打交道。能制造電磁輻射污染的污染源無處不在,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手提電話、無線電儀器等無不產生對身體不利的電磁輻射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均能產生各種數量不等的電磁干擾,我們如何防護呢?

    生活中怎樣才能防止和減少室內電磁輻射污染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在購買電子產品是應注意證實該產品是否已經通過了ccc認證(國家對電子電磁兼容性的安全認證);盡量減少對高輻射產品的使用;盡量使用低輻射的產品,如低輻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盡量使用坐機撥打電話,少用手機撥打電話。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在鈴聲響過一兩秒或兩次鈴聲之間接聽,使用時頭部和手機天線的距離盡量遠一些。

    有人說了,不買家電或是有也束之高閣不再用,污染不就沒有或減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沒了它們,咱們的生活就該倒退回從前的艱苦時代了。恐怕沒人愿意放棄好生活而去過苦日子吧,多學幾招防范措施才是現實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電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電,如電視、電腦、冰箱、收音機等,最好不要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要避免長時間使用家用電器、手機等,還要盡量避免同時啟用多種家電。與家電保持安全距離很有必要。距離越遠,受電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電的安全距離是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日光燈為2~3米,微波爐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還有一招就是吃東西。多食用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雷達站、電視臺、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佩帶心臟起搏器有條件的應配備阻擋電磁輻射的屏蔽防護服。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配戴防輻射眼鏡。顯示屏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皮膚干燥,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導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應及時洗臉。

    注間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指數。有關專家提醒,5種人特別要注意這一條,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第二是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第三是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第四是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應該了解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環境中電磁輻射污染比較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于e時代下的又一現代污染───電磁輻射已經被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列入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記得嗎?我們的兒歌里曾把站著幾只小麻雀的高壓線比作五線譜,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圖畫。可時過境遷,如今,因為懷疑圍繞在居民區周圍的高壓線釋放出的電磁輻射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壓線的建設者們屢次亮相聽證會甚至法庭,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專家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許多問題還有待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時間的考驗。目前,不管學術界的爭論如何激烈,現存的、引起很大爭執的問題應該及時得到解決。首先,應該及時推出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的產品標準。第二、對于已有標準的產品,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特別是列入3c認證目錄的產品。第三,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時解決目前引起爭端的事件。當然,對于我們普通人也要適當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如盡量用更多的時間到戶外活動,到鄉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參考文獻

    第8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那么,電磁場又是從何而來呢?電磁場的來源有自然和人工兩類,每個人都被這兩類電磁場包圍著。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磁場,太陽光也是電磁波的一個頻段,還有雷電和其他星球產生的電磁波,這是來自自然的。人工磁場產生電磁輻射的設施主要有五類: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如電視發射塔、廣播轉播臺站;無線通信發射系統,如手機基站、小靈通基站;高壓送變電系統,如高壓線、變電站;電氣化鐵道,如磁懸浮列車;工業、科學、醫療用電磁能設施,如高頻冶煉爐、磁共振檢查儀等。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電磁輻射都構成電磁污染。人們所擔心的電磁污染,則是指各種電磁波的干擾強度超過一定限值,作用于人體,產生生物效應,引發頭暈頭疼、產生畸形兒、誘發白血病、促發癌癥等。

    有專家說,城市空間人為電磁能量將以每年7%~14%的速度增長,2000年時,城市環境電磁能量密度最高值已比20世紀70年代增加了26倍,到2025年可增至700倍。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后,電磁輻射已成為第四污染源。

    電磁輻射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什么影響?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有關專家介紹說,目前,國際上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長期低劑量的電磁輻射有害于健康;另一種認為,只有達到足夠高的輻射強度才會造成影響。我國電磁輻射研究學者基本上都認同前者。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分為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三種。熱效應是高頻電磁波對生物機體細胞的加熱作用,引起體溫升高,由于電磁波是穿透生物表層直接對內部組織產生作用,往往機體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內部組織卻已嚴重燒傷,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心悸、頭漲、失眠、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對視覺系統的影響是視力下降,引起白內障等;對生育系統的影響是降低,男子質量降低,孕婦發生自然流產、胎兒畸形等。非熱效應則是低頻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波輻射后,體溫并未明顯升高,但人體固有的微弱電磁場已經受到干擾,也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累積效應即人體受到輻射后來不及恢復又被輻射傷害,久之成為永久性病態。

    電磁輻射無色、無味、無形,人們每天暴露在不同電磁緩慢而問接的輻射中而不自知,容易忽略其危害。

    公共衛生專家紛紛表示,電磁輻射對人們的影響雖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可怕,可適當做些預防,以減少電磁輻射的影響。一般認為,對于電磁輻射最佳的防護辦法是與發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因各個頻率的電磁場均隨距離而快速衰減。一般距離高壓輸電線路50~100米遠處.其電磁場強度就與環境本底值接近;距離電腦顯示屏30厘米遠,其電磁輻射的強度便微乎其微;距離彩電和微波爐1米遠則相對安全。

    第9篇:電磁輻射安全范文

    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帶有本條第二款所列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指電磁輻射,是指廣播電視設施、無線通訊設施和雷達等在信息傳遞中發射的電磁波,高壓送變電設施、電氣化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在運行中產生的電磁輻射,以及工業、科學、醫療設備應用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第三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市無線電管理、廣播電視、電力、信息產業、民航、鐵路、衛生、軌道交通等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協同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立本市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定期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第五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負責確認本市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設備的豁免水平。

    前款所稱豁免水平是指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對應用或伴有電磁輻射活動免于管理的限值。

    第六條建設電磁輻射項目或購置電磁輻射設備的,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確定未列入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中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設備的環境保護管理類別,并向社會公布。

    第七條電磁輻射的建設項目或設備與周圍建筑物之間的防護距離,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要求,建設項目或設備的電磁輻射強度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八條從事帶有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電磁輻射的種類、強度、用途、方式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等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申報登記手續,并提供污染防治方面的有關資料。

    電磁輻射在種類、強度、用途、方式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等方面發生重大改變的,應當在15日前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本辦法實施前,未辦理申報登記手續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本辦法實施之日起3個月內補辦電磁輻射申報登記手續。對不符合本辦法規定和國家標準,污染嚴重的,要采取補救措施,難以補救的要依法關閉或搬遷。

    第九條從事帶有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保持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運轉,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

    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應當在15日前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說明拆除或閑置理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申請后,對電磁輻射強度和防護距離能夠達到規定要求的,應在20日內予以批準。

    第十條從事帶有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制定電磁輻射的監測方案,并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從事帶有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監測方案進行監測,也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單位進行監測。監測中發現異常的,應當及時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一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本市從事帶有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和數據。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為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保守技術和商業秘密。

    第十二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市電磁輻射污染事故應急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十三條從事帶有電磁輻射作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制定電磁輻射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加強電磁輻射防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建立安全責任制,防止發生電磁輻射污染事故。

    第十四條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應急預案采取處理措施,在污染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并協助調查,接受處理。

    第十五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污染事故報告后,應當按照本市電磁輻射污染事故應急方案及時組織監測,確定污染程度和范圍,采取相應的控制污染措施。

    第十六條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查明事故原因,并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書面事故報告。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事故的原因、性質、污染程度和范圍、危害后果和責任等進行全面調查,并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依法做出處理決定。

    第十七條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一)排放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二)拒報、謊報或瞞報有關申報登記事項的,處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三)擅自拆除、閑置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設施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四)未制定電磁輻射監測方案或在監測中發現異常未及時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的,處3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五)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拒絕檢查或者在檢查中弄虛作假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六)未制定電磁輻射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未在規定時間內向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污染事故的,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1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辦法,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十九條對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看|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亚洲成人免费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 国产精品成人va|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