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科學行業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民族醫藥;健康服務;研究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2-0092-03
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發展健康服務,是以民族醫藥為資源,以現代化的思維發展其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健康服務內容,并以此為突破點,開拓創新健康服務模式,探索符合地域實情的健康服務業發展途徑。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將在行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醫療保健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夠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前景,是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民族眾多,利用我國少數民族特有的醫藥資源發展健康服務業是便利和優勢,但同時也面臨眾多挑戰,本研究解析當前面臨的挑戰及其發展策略。
1 發展挑戰
1.1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國人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健康,社會對健康產品的總需求急劇增加,因此近年社會資本對健康服務業的投資快速增長,導致了行業內的競爭日漸加劇。近年來,我國健康服務業在醫療、衛生、保健、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市場容量不斷擴大,2013年我國健康服務業規模接近2萬億元。目前我國因為供給和需求能力不足被抑制的服務需求和保健需求總規模達 6400 多億(其中:醫療服務需求4400 多億元,保健需求 2000 多億元)[1]。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潛在的醫療保健需求得到了釋放,將大大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一些專家預測,到 2020 年健康產業發展保守估計將近 10 萬億美元的產值[2]。而同時政府積極鼓勵民營資本介入醫療市場,健康體檢服務逐步全面的開放,面對如此誘惑的消費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3]。胡精超等[4]對當前我國健康服務業的研究認為,由于產品和服務缺乏創新,健康服務機構間形成惡性競爭,普遍利潤低,經營困難。聶聆等[5]的研究認為,目前,國外資本正加速進入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這一方面將激活市場,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競爭的加劇。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健康服務業發展迅速,市場競爭已經日趨激烈。
1.2 消費者信任匱乏 由于健康服務產業紅利的巨大誘惑,大量資本傾注到健康領域,由于行業規范尚不健全,另外也由于部分商家注重短期利益,導致行業內存在夸大產品功效等虛假宣傳的現象;另外,許多消費者本身健康知識的匱乏,易被名目繁多的產品宣傳誤導,導致盲目消費;再者,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健康產品價格虛高的現象。龐軍等[6]的研究顯示,健康醫療保健品市場及醫療保健行業的運行不規范,商家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過分夸大產品的功效,導致消費者失望而對企業及其健康產品失去信任。朱士俊[2]的研究顯示,藥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形勢也不容忽視,如藥品注冊中申報資料、臨床試驗數據造假、隨意改變工藝流程、違規使用非法原輔料、簡化檢驗程序等現象比較普遍。王曉迪等[7]的研究顯示,由于目前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行業標準來規范健康產業中的市場主體,健康產業尤其是健康管理行業和保健品行業魚龍混雜,發展無序,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優勢。以上這些市場現狀,導致消費者對健康產品出現了懷疑的心理,導致市場對行業發展缺乏信任。
1.3 產業發展力量不足 健康服務產業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培育發展醫療衛生、保健養生、運動康體、健康管理服務等產業,加快發展健康養老、養生保健、疾病預防、健康保險等服務。特別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符合社會的需求,容易為當地民眾接受[8]。但是,民族醫藥存在發展不平衡的情況,現在對民族傳統醫藥的研究還比較凌亂、分散,挖掘整理力度不足,民族醫藥思想、醫學行為和醫藥經驗仍有待于進行系統整理和準確闡釋;加之,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及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遭受到強大的沖擊,人們對民族醫藥的認知受到影響,民族醫藥賴以生長的環境遭到破壞,民族醫藥人才的培養遭受較大的阻力,從事相關工作和研究的人員缺乏。再者,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產業基礎不強,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健康服務產品的數量少、品質不高,民族醫藥資源在我國健康服務體系中占的比重低,服務領域比較局限。
2 發展策略
2.1 國家引導與監管 健康服務業發展關系著我國產業發展的升級轉型,關系著疾病譜變化、老齡化等社問題的處理,國家十分重視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印發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對產業的發展起了大力的促進和支持作用。在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業發展中,應該堅持以政府為引導,以市場為調節手段的發展方式,強化政府在政策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職責,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調動多方社會力量促進產業發展。政府應當鼓勵民族地區結合自身實際及優勢,發展獨具特色的產業,政府在土地規劃、市政配套等方面給予扶持,在資本引入、人才引進方面給予幫助。
2.2 民族醫藥資源挖掘開發 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社會不可缺少的衛生資源,也是我國健康服務的發展資源。但是目前對民族醫藥資源開發還基本上是屬于發掘整理的范疇,還存在不夠深入、不夠平衡、不夠完整等問題。并且,民族醫藥資源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民族醫藥人才的匱乏,民族醫藥不能得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和保護。如哈尼族醫藥,由于哈尼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歷史上的哈尼族醫學靠口傳身教的方式傳承,嚴重阻礙了哈尼醫藥的發展和傳播,大量的單方、驗方散落于民間,加之傳承者大多年歲已高,部分醫學技術和方法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9]。挖掘整理民族醫藥保健知識并借鑒到健康服務業發展中來,既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又可以從新的視角發展健康服務業,增加服務供給,符合群眾的需求,增進社會效益。因此,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業發展要加強收集民間散落的民族醫藥思想、技術與方法,整理民族典籍中的相關材料,提煉、總結民族醫藥在維護人民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等方面的規律,提升其學術價值,形成民族醫藥知識體系。結合人民的健康需求、服務業發展的規律以及民族醫藥資源的特色與優勢,確定待開發的資源。
2.3 構建產業發展的體系 2013年8月28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明確促發展的重點在增加供給,核心是確保質量,關鍵是靠改革創新,鼓勵社會力量成為健康服務業的“勁旅”。不同的個體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內容不一樣,因此健康服務需要有個性化的差異,創新的健康服務內容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但是,當前我國的健康服務同質化嚴重。林世雄[10]的研究認為,行業內的每一次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都會被飛快地模仿剽竊,尤其對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的抄襲更是舉手之勞。這是由于當前創新投入乏力的緣故,產品缺乏核心內涵,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王紅漫[11]研究認為,我國的個性化健康服務產業起步晚,發展速度慢,高新技術含量低,尚處于產業化的萌芽階段,當務之急是盡快形成具有本國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快速推動個性化健康服務產業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民族醫藥蘊藏著寶貴的健康服務資源,是我國獨有的產業優勢,挖掘利用到健康服務業發展中來,可以從新的視角發展健康服務業,形成獨特的服務內容,增加服務供給,凝煉成為我國健康服務業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還可以以民族醫藥健康服務為突破口,在開展民族醫藥疾病防治、養生保健等服務的同時,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開發形成滿足“個性化健康需求”的系統性、連續性、終身性的民族醫藥健康服務體系。
2.4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當前健康服務業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業混亂,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匱乏。因此產業的發展要求建立健全行業政策和法規,加強行業管理和監督;推進產業標準的建立,促進服務價格合理調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在業內協調規范中的作用,引導企業和從業人員增強誠信意識,加強誠信體系建設,維護行業信譽;充分利用各種媒介手段宣傳普及民族醫藥知識,推廣科學有效的醫療、養生、保健等服務,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促使健康需求有效轉化成健康消費。另外,瞿華等[12]的研究認為,我國健康服務業資源分布不平衡,一是城鄉分布失衡,醫療與健康服務業資源過度集中在大中城市,二是區域分布失衡,東部地區健康服務業資源總體上優于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則優于西部地區,供求矛盾突出。鑒于農村的實際情況,具有“簡、便、廉、驗”優勢的民族醫藥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而民族醫藥在中西部地區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易于為人民接受,同時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基于民族醫藥的健康服務業發展可以重點針對這些健康服務的薄弱點,這樣既為產業發展創造了市場,同時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政府也可在區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務的基礎上,探索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和運行模式,主導購買基本的民族醫藥健康服務,為產業發展開拓市場。
2.5 充分調動社會資金 基于民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金是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國家應該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向作出社會貢獻的民族醫藥企業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撬動社會資本;政府引導、推動各類創業投資機構設立民族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引進境外直接投資及貸款;引導保險產業資金進入產業,為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由產業向保險客戶提供健康產品,促進二者互惠共贏;引進國家資本,通過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健康產品的機制,由政府補貼,產業提供基本的健康產品。
參考文獻:
[1]任靜,張振忠,王云屏,等.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現狀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3,(6):25-28.
[2]朱士俊.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醫學教育管理,2016,2(1):391-394.
[3]王萍,李靜.中國健康產業現狀簡析[J].醫院管理雜志,2010,17(8):793-794.
[4]胡精超.我國運動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4,35(4):23-25.
[5]聶聆,李斌.基于鉆石模型的廣東健康服務業競爭力分析[J].區域經濟,2009,(32):81-82.
[6]龐軍,王開龍,唐宏亮,等.廣西亞健康產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12):2170-2172.
[7]王曉迪,郭清.對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12,(10):10-13.
[8]張朔瑋,陳祖琨,郭太品.基于哈尼族醫藥資源的健康服務內涵及其前景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8):9-10.
[9]倪亞,付開聰,張紹云.搶救繼承哈尼族醫藥的關鍵措施及其重大意義[C].第四屆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交流會,2011:94-96
[10]林世雄.整合Y源一創新模式一推進社區康復工作[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4):300-302.
[11]王紅漫.盡快形成我國個性化健康服務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個性化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研究專題[J].記者觀察(上半月),2012,(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