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二次供水;衛生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R75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335-01

    近年來,隨著我縣城市建設的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二次供水增多,二次供水的衛生質量直接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二次供水水質基本上符合衛生要求,但國內文獻已報道的 249起飲用水污染事故中120起是二次供水污染而引起的,約占48.2%。由于供水管道、水箱、涂料等材料不合格,或者由于設計安裝、選址不合理,都可能導致水污染事故,說明二次供水污染的危險依然存在。為了了解我縣二次供水衛生狀況,加強對二次供水的衛生管理,2009年六月我們對遜克縣內住宅小區10處二次供水情況進行了衛生學調查。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轄區內隨機抽取10處二次供水10個蓄水箱。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水質檢驗,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統一在四樓隨機抽查一住戶,按無菌操作采水樣500ml,4小時內送檢。一般衛生學調查按《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范》。

    1.3 評價標準: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范》。

    2 結果與評價

    我縣的住宅基本是5~7層,建筑時間2~12年,蓄水箱由鋁板、鐵板材料構成,此次調查10個蓄水箱結構相似,由入水口、出水口、透氣孔、檢查口構成,該結構的缺點是出水口與底部之間形成了“死水區”,易使污泥、雜物淤積于底部,該區水流循環較差,微生物很容易繁殖,所以蓄水箱定期消毒是很重要的。

    調查結果表明,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制度、措施沒有很好落實,與衛生標準要求有較大差距。見表1、表2

    二次供水管理人員多是臨時工、管理員兼管,素質較差,未經有關衛生法規、衛生知識培訓,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有點不符合有關衛生法規、標準要求,有的設在鍋爐房內,有的無單獨房間在樓道狹空內,在地下無防滲設施,由于設計存在的問題又疏于管理,10個蓄水箱檢查口有2個無蓋,8個有蓋的4個無鎖,透氣孔均未加防護罩,氣壓罐全部無自動空氣過濾器,由于有的水箱常年不清洗消毒,內漆剝脫,甚至長出青苔,水里可見到蚊蠅蟲體。由于存在以上問題,水質很容易受到污染,引起介水傳染病流行的危險性也就增大。表3水質檢驗結果反映了二次供水水質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

    同期出廠水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說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與蓄水箱多年不清洗、不消毒、二次供水系統防護措施不落實、管道陳舊生銹有關,調查后我們對不合格的蓄水箱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了清洗消毒,改善水質。

    3 討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二次供水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3.1 設計衛生問題。蓄水箱沒有單獨房間,例如有1個設在樓道地下,受到泄露污水污染威脅,居民反映強烈,飲用水沒有安全感。有1個設在鍋爐房內,有2個設在樓道狹空內,沒有一個清潔環境,受到污染的機會比較多,不便管理。蓄水箱安裝時未考慮清洗消毒,例如有1個設在樓道地下的水箱,無處排放污水,甚至無法進行清洗消毒,從建設以來7年從未清洗消毒,又無資金改造,使飲用水水質存在較大隱患。

    3.2 涂料衛生問題。調查的2個鐵板水箱,使用的是一般防銹漆,防腐效果差,漆皮已脫落污染水質。

    3.3 管理不善是二次供水污染的又一原因。管水從業人員不了解飲用水衛生法規,衛生知識,無衛生管理崗位責任制,蓄水箱檢查口不加蓋、不加鎖、不清洗消毒水箱,缺少必要的防護措施,以至在水箱內發現淤泥、蚊蠅蟲體、甚至老鼠尸體。由于以上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飲用水檢驗指標合格率。

    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我們認為有關部門領導要提高認識,加強對二次供水管理,落實《生活飲用水監督管理辦法》《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范》《生活飲用水標準》。一是衛生部門按國家有關法規對新建、改建二次供水設施進行設計審查、竣工驗收。二是各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對二次供水系統衛生管理,提高飲用水管理人員衛生法規、衛生知識素質,同時各產權單位要有必要的資金投入,更新、維護制度。三是有關部門應成立專業隊伍來清洗消毒水箱,保證二次供水系統不受污染,防止介水傳播疾病的發生和對人體健康長久的慢性損害,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第2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突出重點,實施食品放心工程

    (一)、開展節日食品市場專項監督檢查。元旦、春節期間共出動57人次對縣城區范圍內109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戶)進行了檢查;“五一”期間,對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包括旅游景點)115家單位進行衛生監督專項檢查,督促衛生防病措施的落實情況,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二)、開展奶粉市場專項檢查。4月份,縣所聯合各鄉鎮公衛辦對城區及農村1000余家副食店進行地毯式檢查,查獲劣質奶粉百余包。5月13日至6月底,再次對我縣奶粉市場進行衛生督查,共查超市(副食商行)8家;采樣8份,檢出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奶粉1份,并進行立案查處。

    (三)、加強重點食品監督監測。共采集各類食品樣品149份,合格140份,合格率93.95%。

    (四)、開展餐飲業消毒效果監測。檢測大中型餐飲經營單位39家,采集253份樣品,246份樣品合格,樣品合格率97.2%;39家經營單位中有35家所有樣品全部合格,合格率89.7%。

    (五)、認真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市所統一部署,我所認真組織監督人員開展了農村食品衛生許可專項檢查及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工作,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食品衛生許可,維護了群眾健康權益,提高了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與水平。

    二、監督指導并舉,強化學校衛生監督工作

    (一)、加強學校食堂衛生監督管理。在統一培訓及現場監督指導的基礎上,會同縣教育局對110所學校、10所幼兒園的81家食堂進行了衛生監督檢查。通過開展以上工作,大部分學校都建立健全了衛生管理制度,配備了兼職食品衛生管理員;多數學校配備了與供餐規模相適應的衛生設施,加強了餐具的消毒、保潔。目前,監督檢查不合格的學校在縣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下采取計劃新建或改造食堂等多種方式進行整改。

    (二)、開展學校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選擇性的對40所鄉鎮中、小學校生活飲用水進行了監督監測,共采集樣品41份,其中中學19份,小學22份,經檢驗有26份水樣全部檢測項目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合格率為63.4%,微生物指標合格率達78.0%。通過加強監督與指導,各校加強了飲用水衛生管理,建立了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及消毒登記制度,配備了兼職管理人員,加強了水源的防護管理,定期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從而使學校生活飲用水水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到目前為止,已對飲用水微生物指標不合格的學校進行限期整改。

    (三)、中、高考期間衛生監督檢查。6月3日至12日,衛生監督員對我縣高考考點與考生用餐、住宿相關的場所進行了輪回式專項衛生監督檢查,保障了中高考全體考生的健康安全。

    三、整頓規范相結合,狠抓醫療市場專項整治

    (一)、制定醫療市場專項整治方案,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按照整頓和規范相結合的原則,圍繞“一準入、兩規范、三查處、四取締”的工作重點,把集中整頓和日常監管有機結合起來,重拳打擊非法行醫,共查處舉報和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非法行醫案件12起,結案10起。

    (二)、開展傳染病執法檢查。對32家醫療機構進行院內感染管理、一次性醫療用品無害化處理情況、傳染病報告及手足口病防治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及時下發了監督監測情況通報。

    四、全面監管,加強其他公共衛生監督

    (一)職業衛生監督監測。開展職業衛生調查摸底工作,完成了邊區內各水泥生產企業、小化工生產及煤、銻、鎢廠礦等有毒有害企業的建檔工作;對6家水泥生產企業31只放射源和全縣各醫療機構20臺醫用診斷X線機進行了劑量監測。

    (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共采集管網水樣品48份,合格48份,合格率100%;開展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調查,對全縣23個鄉鎮的15個行政村農民飲用水狀況等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采水樣65份,經檢驗細菌總數超標有50份,總大腸菌群超標有58份,糞大腸菌群超標有58份。調查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大部分農民生活飲用水取自淺井地下水,大部分水源受到污染,在飲用前基本上未采取凈化消毒措施;農村集中中式供水管理不規范;飲用水衛生質量較差,存在傳染病傳播隱患。

    (三)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監測。對城區318家公共場所室內環境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并與縣疾病控制中心配合對其室內環境、噪聲、照度、溫度、CO、CO2含量進行現場監測,共監測樣品419點,有418監測點結果符合公共場所國家衛生標準。

    (四)化妝品衛生監督監測。對全縣40戶化妝品經營戶進行了檢查,共檢查150個種類的1500多個品牌、特殊化妝品26個品種的280個品牌。

    (五)衛生許可與從業人員管理工作。辦理新開業衛生許可證288家,其中,食品衛生許可184家,公共場所衛生許可104家;對1160家生產經營戶的許可證進行貼花審驗,其中,縣城年檢594家,鄉鎮566家;組織全縣2974名從業人員進行年度健康檢查及衛生知識培訓。

    (六)開展創衛督查工作。為確保通過省級衛生縣城的復評,對城區85家大中型酒家及家庭食堂的防蠅防塵防鼠設施進行了專項衛生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發放了整改標準。

    五、嚴厲打擊衛生違法行為,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完成2006年至去年年底的5起遺留案件的執行及結案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受理食品、公共衛生、醫療機構等方面的投訴舉報24起,20*年上半年立案查處13起,已結案10起,食品衛生現場行政處罰3起。

    第3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盡管有比較嚴格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我國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仍然日益突出。近年來我國多所城市頻現水污染事件,使得我國飲用水安全現狀堪憂。2012年12月31日7時40分,位于山西長治市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輸送管破裂導致苯胺泄漏,污染物沿河流入河北、河南境內致漳河流域水源受到污染。事故造成山西沿途80公里河道禁止人、畜飲用自來水,河北邯鄲市區大面積停水。2014年4月10日,甘肅省蘭州市發生了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經蘭州市威立雅水務公司監測顯示,出廠水苯含量已超出我國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限值10微克/升。4月11日下午16時,蘭州市政府通告:蘭州市自來水苯含量超出國家限制標準,未來24小時內不宜飲用自來水。此外,上海、江蘇、廣西等地也發生了水污染事件,廣大居民的飲用水安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從我國目前水資源水質現狀來看,由于大量的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其他含毒廢棄物的污染,作為供水水源的江、河、湖泊、水庫的水質均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據《2013年中國水資源公報》的數據統計,全年度對河流水質,湖泊水質,水庫水質的檢測結果顯示為:(一)在接受檢測的全國20.8萬km的河流水源中,Ⅰ類水河長占評價河長的4.8%,Ⅱ類水河長占42.5%,Ⅲ類水河長占21.3%,Ⅳ類水河長占10.8%,Ⅴ類水河長占5.7%,劣Ⅴ類水河長占14.9%。其中黃河區,淮河區的水質為差。(二)接受檢測的119個主要湖泊,共計2.9萬km2水面進行了水質評價。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8個,ⅣⅤ類湖泊50個,劣Ⅴ類湖泊31個。對上述湖泊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大部分湖泊處于富營養狀態。貧營養湖泊1個,中營養湖泊35個,富營養湖泊83個。(三)接受檢測的全國范圍內667座主要水庫中,全年水質為Ⅰ類的水庫有31座;Ⅱ類水庫301座;Ⅲ類水庫211座;Ⅳ類水庫66座;Ⅴ類水庫25座,劣Ⅴ類水庫33座。對646座水庫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中營養狀態的水庫有375座,輕度富營養狀態的水庫有214座,中度富營養水庫55座,重度富營養水庫2座。可見,我國水資源水質整體形勢仍十分嚴峻,全國大部分地區飲用水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城鄉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已成為當前重大的民生問題。

    一、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現狀分析

    (一)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環境法律制度分析

    我國水法制建設工作起步較晚,從1984年起,在總結我國水事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借鑒國外水事立法之基礎之上,開始制定我國的水事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簡稱《水法》)。在水法制體系中,《水法》作為母法,處于核心的地位,具有最為重要的作用。我國現行《水法》是在1988年頒布的《水法》基礎之上,經過重大的調整和修改于2002年10月正式實施的,亦是飲用水安全保障最直接的法律依據。現行《水法》強調了國家應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并采取措施防治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禁止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等,以此為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我國現行水事立法體系中,已經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三部水事專門法律,在這三部法律中,直接涉及飲用水安全的法律是《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以保障飲用水安全為立法宗旨之一,明確了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等。該法第五章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的保護在《水法》的基礎上對飲用水水源保護作了具體規定,如規定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還可以在飲用水水源地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對保護區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禁止在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當水源受到污染時,環保部門應當立即通知相關單位;特別是加重了對造成水污染行為的處罰力度,強化了環保部門的執法權力,有權對排污者責令限期治理,停產整頓,從而將保障飲用水安全提升到了首要位置。

    有關水行政法規也是我國水事法律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城市供水條例》、《河道管理條例》、《防汛條例》等,其中涉及到保證水質量,確保供用水安全的條例主要是《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該條例于2014年2月16日由國務院公布施行。該條例明確了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防治水污染、保障供水安全的立法宗旨;規定了確保水質量的具體要求,其中明確要求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并組織收集、無害化處理城鄉生活垃圾,避免污染水環境。

    截至目前,我國并未有法律、行政法規對飲用水安全保障做出專門規定。建設部、衛生部聯合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是專門規定飲用水安全問題的行政規章,該辦法適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要求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1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共九章五十五條,比較全面具體地規定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相關制度。

    如上所述,在我國現行水事法律體系中,只有相關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專門規定飲用水安全問題,效力層級較低,不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對飲用水安全的保障力度。此外,我國現行有關飲用水安全的行政法律規范尚存在涉水行政管理機關職責分工不明晰以及水質信息公開制度不完善等缺陷。

    由于現行立法對飲用水安全管理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職責分工缺乏明晰的規定,影響了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效率。如《水法》對水質監測沒有明確劃分環境保護機構和水資源行政主管機構之間的職能權限;《水污染防治法》賦予了地方政府在水環境保護中的職責,但沒有為地方政府履行職責做出相應的財務安排。具體而言,作為專門立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規定衛生部門主管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建設部門主管城市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水法》規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門的海事管理機構對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農業、漁業等部門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量調度、運行管理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南水北調工程水質保障實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從這些法律規定可以看出,作為水資源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管理體制的一個主要缺陷也是過度分割。從橫向上看,過多的部門參與水資源管理工作,而它們之間的職責界限劃分不是很明確。這不僅造成職責的交叉重疊,而且由于不同機構之間協調不力,還導致政策不一,有時甚至出現政策相互抵觸的現象。從縱向上看,水資源管理是與行政管理邊界相聯系的。多數涉水管理機構只向本級政府負責,每個行政單元都負責自己轄區范圍內的政策制定和實行,它們大多數都是從各自的利益和工作重點出發,并沒有充分考慮對水資源的完整性以及這個流域所產生的影響。

    我國水質信息公開制度不健全,水服務缺乏透明度。為了保障飲用水安全,對飲用水水質是否達到國家的安全標準要實行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在實踐中存在兩種狀況:一是供水企業所公布的水質監測數據范圍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二是公布的數據簡單,只是微生物、化學物質等監測結果,涉及自來水凈化處理的設施和輸水管網的質量以及末端水質監測數據信息沒有公布。目前我國水質信息公開制度面臨的困境如下:首先,供水企業公開水質信息的法律依據不足。我國《城市供水管理條例》規定,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監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水質符合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但并沒有對供水企業公開水質監測信息的強制性義務作出規定。其次,對公民對水質監測信息的知情權缺乏法律保障。當公民申請水質信息公開的權利受到侵犯時,相應的救濟措施在整個法律體系中規定的十分零散,并且水質信息公開的程序也是很少見的,所以,用水人在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的獲取和知情權的保障在水事法律制度中是缺位的。

    (二)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民事法律制度分析

    在前述蘭州水污染事件中,苯超標對人體有潛在的致癌作用,而居民已經飲用了被污染的水,同時由于苯含量超標,在蘭州市政府聲明未來24小時不宜飲用自來水后,當地供水企業停止了向用戶供水,使居民無法飲用自來水,只能飲用各種瓶裝水,這些水一部分來自捐贈,更多的則是由居民自己購買。在恢復供水后,又需要打開水龍頭放掉大量的已被污染的水。在污染事件影響持續的一段時間里,未見供水企業對廣大蘭州市民承擔任何責任。邯鄲市區的居民用水也同樣因為漳河流域水污染而被迫中斷供應,在這段期間本應得到正常供水服務的市民卻不得不到超市搶購價格已被高抬的礦泉水。在這樣的水污染事件中,毫無疑問,人們的民事權益受到了侵害,有權請求法院保護,其請求權基礎應當包括基于《侵權責任法》要求加害方承擔侵權責任和依據《合同法》關于供用水合同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然而,遺憾的是,在這些事件中我們看不到對公民合法民事權益的救濟和保護,加害方、違約方似乎與受到侵害的廣大民眾沒有什么關系,甚至出現了市民為了自身合法民事權益起訴供水企業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被法院以不符合環境公益訴訟的理由拒絕受理。

    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環境污染責任的提出,是我國立法上首次對因環境污染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的責任的概括。居民因飲用受污染的自來水,健康權受到侵害,雖然短時間內有害物質在體內潛伏并不會有明顯的損害后果,但是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后呢?致癌物質帶來的人身損害是無法預計的。因飲用水污染而導致當地停止供應自來水等原因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如邯鄲市區各大超市出現搶夠各類瓶裝水的現象,一時間超市的瓶裝水供不應求,并且短時間內又無法及時調貨,所以一些賣家哄抬水價,而居民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購買價格高昂的瓶裝水。還存在另一種情況,比如餐飲業的經營離不開自來水的供應,因供水的停止導致閉門停業,這樣商家的可預期財產收益下降。這些現象當屬因污染或破壞環境,從而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權益的行為。

    根據崔建遠教授的觀點,對于普通的市場主體來說,水權制度和水合同債權制度是其主要的用水根據(其中當然包括飲用水)。現實中廣泛存在著某些主體合法用水卻不享有水權的現象,其中大部分情況下,用水人的用水根據即為水合同債權。例如,處在市區并依賴市政供水系統的家庭,其用水根據為基于供用水合同而產生的水合同債權。作為水合同債權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行為的供用水合同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除具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如下特征:合同的標的物是特殊商品;合同一般采用定型化的標準合同,合同條款由供水方單方擬定,用水方只能決定是否同意訂立合同,而一般不能決定合同的相關內容;合同的履行具有連續性,在合同規定的期間內,正常情況下,供水方需連續地供水,用水方需按時支付相應的價款。在水務市場化的今天,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供用水合同本應成為約束供水方供水行為以實現公民的飲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現實是作為一種類型化的公共服務合同,供用水合同在合同法中只占據了三分之一條,對供水企業與用水人簽訂的供用水合同也沒有明確、完整的法律規定,只是規定其參照供用電合同的相關制度。基于此,完善我國供用水合同制度是對飲用水從自來水廠到水龍頭這一環節安全得以保障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明確規定供水企業在供水到戶過程的義務與責任,有利于保障飲水人的健康權利,是對每位公民私權利的重要保障。

    二、完善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環境法律制度

    完善飲用水安全立法有兩種選擇:一是在現行《水法》中增加專章對飲用水安全作出規定,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配套的行政法規、規章,逐步完善相關水事法律制度;二是專項立法,制定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飲用水法》,全面、具體地對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作出規定。鑒于我國當前嚴峻的水資源污染態勢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極端重要性,筆者認為應當借鑒國外經驗,梳理現行立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飲用水法》。

    美國是世界范圍內飲用水安全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之一。美國國會在1974年通過了《安全飲用水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SDWA),旨在通過對美國公共飲用水供水系統實行規范管理,以確保公眾的身體健康。該法于1986年和1996年兩次修改,作為飲用水保護的基本法,該法要求采取更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8〕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民的人身健康權利,對水質標準、飲用水供水系統管理和供水企業的責任作了明確規定。

    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環境法律制度散見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管理條例》、《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之中。《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雖對飲用水安全做出了專門規定,但作為行政規章其效力層級較低。除法律、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外,尚有一些地方性法規對本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做出了規定,如201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共九章五十五條,比較全面具體地規定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相關制度。當下,應當梳理現行飲用水安全相關環境立法,在內容上對《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一些專項地方性法規(特別是新近針對近年來突發飲用水污染事件而實施的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加以整理和修改,結合散見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管理條例》、《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之中的飲用水安全規范,制定我國《安全飲用水法》。

    我國制定《安全飲用水法》應當從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到供水入戶的整個過程作出明確的、統一的規定,同時也應當對水行政管理部門的權力進行科學配置,避免各部門職能重疊,缺乏協調,遇到困難相互推諉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大體分為四個環節:水以自然流動的方式或者以人為因素調取的形式,水到達飲用水水源地;供水企業利用水泵設施將定量的水引入到供水企業的蓄水建筑內;供水企業將其引入的水進行消毒、凈化、漂白等一系列工藝進行處理以符合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供水企業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水通過供水管網供給用水戶使用。有鑒于此,我國制定《安全飲用水法》應當確立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的法律保障理念,將現有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污染治理相分離的立法狀態進行協調統一,將關于飲用水水源區的保護、水質監測制度、飲用水污染應急預警等制度集中體現在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中,這樣可以避免對飲用水安全進行分割管理,盡可能減少立法沖突、主管部門職權缺乏協調的現象發生。

    飲用水水質安全關乎每一位公民的人身健康,為了保障飲用水安全,對飲用水水質是否達到國家的安全標準要實行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增強其透明度,并著力提高公民參與監督的可操作性。

    美國《安全飲用水法》規定了公告制度,用水主體可以通過公告制度了解飲用水的水質情況,甚至了解飲用水的來源。供水企業向用水主體通報水質情況是定期進行的,如果水質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供水企業會向用水主體公告可以采取的補救措施。在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中應當建立公告制度,明確規定供水企業的信息公開義務,要求供水企業定期公告自來水水質監測數據。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涉及到常規檢驗項目,非常規檢驗項目和一般化學指標共有106項,在不違反信息公開制度規定的禁止公開的規定外,凡是涉及到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項目和指標都應當予以公開。例如,水質各項指標的監測數據、檢測設備和檢測方法、自來水取水源地水質的檢測結果、城市輸水管網的材質及清潔服務的時間和周期、自來水凈化消毒的數據、自來水水質監測點和輸水管網終端出水的水質監測數據等。目前,《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按照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的要求,每季度對二次供水水質檢測一次,并將檢測結果向業主公示。業主發現二次供水水質疑似受到污染的,可以向業主委員會報告;必要時,由業主委員會要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進行水質檢測。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在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的2日前,通過張貼告示等方式,告知業主清洗、消毒的具體時間。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邀請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代表作為現場監督人員,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清洗、消毒過程進行監督,并做好記錄,經現場監督人員簽字確認后存檔備查。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在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清洗、消毒完成后24小時內,將清洗、消毒的有關情況向業主公示。這一規定比較具體,有利于小區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在今后完善水質信息公開制度,制定《安全飲用水法》時可資借鑒。

    三、完善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民事法律制度

    前已述及,在近年發生的飲用水污染事件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行政機關對具體事件的行政處理,少見對公民合法民事權益的救濟和保護。2014年4月22日,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董事長被記者問及是否要主動對受損害的居民承擔賠償責任時回答最近可能會考慮,但現在還沒有具體研究。時至今日,在蘭州水苯污染事件中用水居民的人身權與財產權受到的侵害并沒有得到賠償,供水企業也沒有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這種對于飲用水污染事件的處理模式一方面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另一方面極大地弱化了對供水企業以及其他加害方的懲罰力度,使法律的預防作用大大降低,不利于增強相關主體遵守法律、杜絕和減少飲用水污染的意識。

    基于此,除了從公法的角度要對飲用水安全進行保障,對導致飲用水污染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之外。在私法的角度,上文已述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環境侵權,一是供用水合同。環境侵權是污染或破壞環境,從而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權益的行為,對于環境侵權,可以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損失以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停止侵害等民事責任,其中賠償損失應當包括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以及精神損害賠償。關于環境侵權學界論述頗多,本文不再贅述。

    供用水合同屬于格式合同,供水企業雖是市場交易主體但卻具有壟斷地位,用水方在與供水方簽訂供用水合同時處于弱勢地位,用水人的權利極易受到侵害。在我國現行立法中,《合同法》第十章把供用電、水、氣、熱力四種合同歸為一類有名合同作出規定,沒有專門的對供用水合同法律制度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只是規定供用水合同參照供用電合同的有關規定。所以,用水人基于供用水合同的合同權利在司法實踐中并沒有直接的立法保障依據,而供用水合同關乎公民的飲用水安全,具有極端重要性。因此,完善我國的供用水合同制度,通過明確供用水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有利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平衡雙方利益。完善我國供用水合同制度有助于對供水企業的權利、義務進行約束。例如:在供用水合同法律制度中對具有壟斷地位的供水企業應明確規定其強制締約義務,保護用水居民得以持續用水的權利,以及供水企業的水質監測機制,應急預警機制以及供水企業在面對水質污染的突發事件時,該如何履行供用水合同以及責任承擔方式上都應當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當供水企業供給的飲用水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2.9 2)的規定時,那么供水企業則違反了合同法的全面履行原則,此時,供用水合同的標的物自來水不符合合同的約定,供水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以保護用水居民的合同權利。

    對供用水合同制度的完善,主要應著眼于供水方的主要合同義務和違約責任的承擔問題。供水企業負有保質保量安全供水的義務。供水企業應按照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時間以及質量標準供水。當事人簽訂供用水合同,供水方有義務依合同的約定和法律的規定向用水方提供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若供水方不完全履行約定的供水義務將承擔違約責任。如蘭州市水苯污染事件中,供水方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在發現自來水受到苯污染后沒有及時中斷供水,致使用水方蘭州市居民至少在24小時內飲用了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水,供水方沒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屬于違約行為,可以請求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供水方負有水質監測、水質信息公告義務。在發達國家,供水管網服務是24/7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并且全都能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供水方應當嚴格、審慎地履行該義務,惟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飲用水安全。

    供水企業負有事先通知用水方的義務。因供水設施計劃檢修、臨時檢修、依法限水或用水方違法用水等原因,需要中斷供水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事先通知用水方。未事先通知用水方中斷供水,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應當給用戶留有足夠的時間作好停水準備,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停水造成的不便和損失。

    第4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長效管理

    1 概述

    江山市位于浙江西南部錢塘江上游、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18o22′29″~118o48′48″、北緯28o14′29″~28o53′24″之間,市域總面積2019.48km2,其中錢塘江流域1809.1km2,長江流域面積210.381km2,南北長70.75km、東西寬41.75km。全市設有19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江山市是浙江省25個欠發達縣市之一。

    根據2004年11月24日水利部和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水農[2004]547號),明確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兩個檔次,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四項指標組成。四項指標中只要有一項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為飲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1)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要求的為安全;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獲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為安全;不低于40升為基本安全。根據氣候特點、地形、水資源條件和生活習慣,將全國分為5個類型區,不同地區的具體水量標準可參照表1.2確定。

    (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安全;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

    (4)保證率:供水保證率不低于95%為安全;不低于90%為基本安全。

    根據上述飲水安全評價指標,江山市2004年底對農村供水展開調查,調查統計:江山市農村總人口為49.19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達32.79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66.7%。

    2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的成果

    江山市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在2003年至2011年,共實施了21個鄉鎮(街道)499個行政村26個農民飲用水工程。在全市已組織實施的農民飲用水工程中,已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進村入戶332個村;分散式完成117個村,累計完成449個村,目前已通水362個村,明年可進行掃尾工作,工程全部完工后,可有效解決32.79萬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

    3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方面主要做法和經驗

    3.1 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農民飲用水工程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系統性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民飲用水工作,堅持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作為政府為民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連續四年將其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我市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工作。為加強對飲用水工作的領導,2007年,江山市成立了農民飲用水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工作。嚴格落實農民飲用水工作的行政首長負責制,明確各鄉 (鎮)長、街道主任為當地農民飲用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并把它列入鄉鎮(街道)年度工作目標責任的考核內容,制訂考核目標,分解落實責任。

    3.2 積極協作,全力推進

    市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做好農民飲用水工作。市水利部門作為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牽頭單位,把農民飲用水工作作為當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務來抓,自覺擔負起工程建設的綜合協調管理等職責,積極做好整體規劃,認真組織實施,特別是對于各項目的選址、布局等進行深入細致地論證,充分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確保項目發揮應有的效益。市衛生、財政、發改、建設、交通等相關部門也按職責分工,積極做好協調配合工作。鄉鎮、村是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實際組織者,是責任主體。各鄉鎮(街道)和行政村都自覺把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斷加大飲用水工程建設的組織實施力度。

    3.3 科學規劃,有序推進

    2004年,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農民飲用水現狀,市政府專門組織市水利、衛生等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全市農村飲用水現狀的調查評估工作。通過對全市農村飲用水水質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摸清了我市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類型及其分布,為全市實施農民飲用水工程提供準確、合理的依據。在此基礎上,我市分別于2005年、2009年編制了《江山市“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江山市2010~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對各鄉鎮(街道)、村飲用水工程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和分類指導。根據我市有南北兩大水源的實際,我市的農民飲用水工程規劃設計以城市管網延伸集中式供水為主,獨立式供水為輔。對交通相對便利、集中供水條件相對較好或無獨立供水源的鄉鎮、村,按照“南北雙向”集中供水方式進行規劃設計,即利用北部城市管網延伸和南部峽口水廠管網延伸實行集中供水,最終“兩網”合并,實現城鄉一體化供水。

    3.4 突出重點,精心實施

    一是極早謀劃,抓好政策處理。首先是規避農時減少青苗損失。積極做好當年農民飲水安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招投標等工作,趕在春耕生產前動工,減少了青苗費支出;其次是部門配合降低費用支出。對涉及跨縣道及以上等級公路建設的,由政府牽頭,會同水利、交通、設計等部門,按照“能避則避、難避求優”的原則,力求多走橋涵,少挖公路,盡量減少公路損失和相關費用支出;交通部門按照特事特辦原則,以最快速度給予開挖公路審批,并負責開挖后公路的恢復工作。

    二是強化監管,確保工程安全。主要是把好“四個關”,首先是程序關。工程建設嚴格遵循基本建設程序,所有原料采購、土建工程全部在招投標中心實行公開招投標,降低了工程造價。其次是質量關。項目實施單位分別聘請了監理,落實了專職管理人員,水利局除在職人員管理外,還專門聘請了退休人員協助工程現場管理,從施工材料、工序、作業方式等進行,跟蹤督促檢查,廠家運抵的不同批次管材必須經過抽檢合格后才能進行安裝,隱蔽工程須經過單項驗收才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第三是進度關。定期召開工程分析會,分析施工進度、存在問題等相關情況,適時調整工程施工方案,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進度。第四是資金關。市財政嚴格按工程進度下達款項,鄉鎮(街道)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所實施項目財務狀況公開,接受各級檢查,確保資金安全、有效。

    三是廣開門路,提高進村入戶率。首先是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廣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知識宣傳,提高農民飲水安全意識,增強進村入戶的自發性。其次是采用獎勵、費用減免等激勵政策,想方設法降低農戶接水成本,增強進村入戶的自覺性。市里對農戶接水給予減免獨戶表費,對飲用水入戶率達到60%的村給予2-5萬元的獎勵;一些鄉鎮、村采用獎勵辦法,對在規定時限內安裝自來水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貼或費用優惠,起到了較好地鼓勵作用。

    4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方面主要做法和經驗

    “三分建,七分管”,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強建后管理,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健康良性運行是今后工作的重點。為加強和規范農村供水用水管理,保障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市政府起草頒布了《江山市農村飲用水管理辦法》(試行),通過辦法的執行充分發揮農村飲用水工程效益,確保供水安全。

    4.1 明晰工程產權及管理模式

    江山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根據供水方式的不同共分為三種:(1)水廠管網延伸供水,由政府投資建設的水廠管網延伸工程主管網及附屬設施,所有權歸國家所有,村集體籌資投勞建設的村內管網及附屬設施,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水廠負責對供水管網至農戶計量水表之間的管網及附屬設施包括加壓泵站、調蓄水池等的日常維修、養護、管理;(2)鄉鎮或聯村集中式供水,各級財政補助建設的鄉鎮、聯村集中式供水和以村(或自然村)為單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產權歸集體所有,鄉鎮、聯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附屬設施,由鄉鎮或鄉鎮水廠成立專門管理機構負責日常維修、養護、管理;(3)村級分散式供水,以村或自然村為單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或自然村負責日常維修、養護和管理工作;計量水表內管網及其設施由用水戶自行負責維修管理。

    4.2 建立良性運行機制

    供水單位在日常運行中,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有權,落實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落實村一級專人管理制度,根據農村飲用水運行管理的需要,按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制定工程運行及安全生產等管理制度,對用水戶逐戶登記造冊,并簽訂供用水合同,按照計量供水、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水價并實行“同網同價”制度,根據供水成本、費用及市場供求的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實行水價聽證會制度和公示制度;水價需調整時,由供水單位將原因、用途及財務盈虧報告上報和公布,經政府召開聽證會后確定。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水費開支范圍和審批權限,建立嚴格的工程折舊費、維修養護費、承包費、租賃管理費使用制度,保證資金安全和專款專用。

    4.3 建立科學有效的飲水工程安全防護體系

    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的水源區,劃定了水源保護范圍,在進入水源保護區的主要路口設立防護標志;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管沿線設置標志樁,確保沿線水管不被開挖破壞;通過鄉鎮(街道)、村的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進行集中宣傳,廣泛的宣傳動員,大力宣傳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意義,普及農村飲用水安全知識,公布各地飲用水達標情況,讓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飲用不衛生、不干凈的水對身體的危害。通過宣傳,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飲水安全意識,激發群眾自覺參與飲用水工程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5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為加強我市飲用水的管理工作,保障飲用水安全,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我市飲用水安全管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成立飲水安全領導機構。各鎮(場)要加強領導,成立飲用水安全管理領導機構,落實責任人,切實做好飲用水的規劃和管理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

    二、規范自來水廠經營主體。各鎮(場)要對原自來水廠經營合同進行全面清查,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同要進行修訂或終止執行。各鎮(場)的自來水廠必須要由有資質的供水企業進行經營,不得由無資質的個人承包。在出讓經營權時,必須依照《**省實施〈招標投標法〉辦法》及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招標投標。

    三、確保自來水質量達標。各鎮(場)要盡快對鎮自來水廠進行整治,重點是督促其申辦《衛生許可證》、落實和完善制水設施設備和衛生管理制度。凡新建和改建的自來水工程項目均須通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并要有衛生部門參與。

    各相關部門單位要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省珠江三角洲水質保護條例》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認真履行職能,加強對全市自來水企業供水質量安全問題的監督和檢查工作。衛生部門要按規范做好飲用水的衛生監督檢測工作,加強對出廠水和末稍水的衛生監督檢測,對無證經營或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供水企業,要依法處理。

    第6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2020年,我們將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縣衛生計生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重點完成以下衛生監督工作任務:

    一、 預防性衛生執法監督工作

    開展各項預防性衛生監督,重點做好和完成的工作:一是對新建、擴建、改建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的單位和業戶按時給以現場指導、審驗和發放衛生許可證工作;二是積極開展監管行業中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工作。對體檢不合格的人員及時下達調離通知單,調離率要達到100%,規定時限內的現場指導服務、受理審驗和許可發放率要達到100%。

    二、網絡知識培訓及錄入工作

    完成國家衛生監督信息平臺網絡知識培訓工作,按照時限要求,每名衛生監督執法人員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好各項網絡學習任務,同時做好各類監督信息的網絡錄入工作,嚴格執行錄入時限要求,做到不遲報、不漏報、不集中填報。

    三、各項宣傳培訓工作

    (一)培訓工作

    為提高全所監督執法人員能力水平,更有效地完成各項衛生監督工作任務,每季組織一次專業知識培訓,主要學習衛生法律法規、法律文書書寫等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學習,回來后,要將所學知識和新要求及時傳達給每名監督人員。

    按時限要求,完成衛生監督協管員學習培訓,各項督導檢查等工作。

    (二)宣傳工作

    開展《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艾滋病防治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一法四規”的宣傳教育活動,以促進我縣《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全面貫徹落實,提高依法行政及管理水平,保障廣大群眾身體健康。

    四、重大活動保障工作

    在中、高考期間要認真做好衛生安全保障工作,以學校考場內的環境衛生、學生飲用水衛生、學校周邊的公共場所衛生為重點,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確保轄區內學生中、高考期間公共衛生安全,杜絕危害學生健康事故的發生。

    五、專項監督執法檢查工作

    (一)打擊非法行醫專項監督檢查

    進一步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種非法行醫行為,維護我縣人民群眾的醫療安全和健康權益,重點打擊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非法行醫行為;嚴肅查處醫療機構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和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開展診療活動的違法行為;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將科室出租、承包給非本醫療機構人員或者其他機構從事診療活動的行為;嚴肅查處醫療機構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嚴厲打擊各類以“義診”、“醫療保健咨詢”等名義非法開展的醫療活動;嚴厲打擊藥店內無證“坐堂行醫”非法行醫行為。

    (二)集中供水單位專項監督檢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確保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2018年,進一步加大對集中供水單位監督檢查力度,協調有關鄉鎮或城建部門盡快完善各個供水單位供水設施,改進供水條件,保護供水環境,提供相關資料,盡快使供水單位的設備設施及飲水水質達到要求。

    (三)公共場所‘’兩證‘’專項監督檢查

    加強轄區內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依照《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嚴厲打擊無證經營行為,規范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和知識培訓工作,使轄區內公共場所兩證持證率達到100%,進一步提高公共場所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從而保障公共場所依法經營秩序。

    (四)放射診療單位專項監督檢查

    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放射診療建設項目衛生審查管理規定》、《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醫療機構放射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切實維護放射工作人員、受檢者和公眾的健康權益,2020年,重點監督檢查放射診療單位的《放射診療許可證》《放射工作人員證》持有情況;放射診療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情況,設備性能、場所檢測情況;放射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及職業健康監護情況;輻射危害告知、輻射危害警示標志設置情況,建立《放射衛生管理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個人劑量監測檔案》等。

    (五)學校、托幼機構衛生監督專項監督檢查

    開展對學校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生活飲用水、學校內設醫療機構和保健室、教室生活環境等衛生監督檢查,促進和指導學校進一步提高衛生管理水平,預防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在校師生身體健康,維護正常教學秩序,2020年,重點對各級各類學校是否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控工作預案、制度;晨檢記錄的質量和晨檢制度的執行情況;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和病因追蹤工作開展情況;檢查兒童玩具、室內外環境和專用校車等進行定期消毒情況;建立學生常見病健康檔案情況;檢查學校內自備水源定期進行水質檢驗情況,是否建立健全學生飲用水管理制度;學生飲用桶裝水是否有專人管理,并定期消毒,是否建立桶裝水的索證制度等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六)醫療廢物和醫療污水專項監督檢查

    進一步加強我縣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提高對醫療污水的監管力度,對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和管理等各環節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和違法行為,及時整改落實和進行查處。了解掌握各級醫療機構醫療污水管理情況,推動各醫療機構完善醫療廢物和醫療污水管理責任制,有效防止醫療廢物流失造成危害,保護廣大群眾的健康。

    (七)計劃生育專項監督檢查

    深入貫徹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進一步加大計劃生育監督執法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2020年,我們重點監督檢查服務站、醫療、保健機構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是否核準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兩證是否按期效驗,是否超核準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八)職業衛生監督

    根據省市、縣局相關要求做好第十七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的宣傳工作,對涉及職業危害因素的企業進行《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

    開展粉塵行業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活動,繼續推動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執法專項行動,強力推進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確保為期兩年的水泥生產企業治理任務如期完成。以非煤礦山、化工等行業領域為重點,深入開展塵毒危害專項治理。

    第7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 飲水;安全;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農村衛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R 1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7-0662-02

    為了解北海市農村寄宿學校生活飲用水的水質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而有效預防和控制腸道傳染病在農村學校的發生和流行,保障農村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筆者對北海市53所農村寄宿學校飲用水水質進行了衛生監測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北海市有農村學校共471所,教職工12 140人,在校生231 611人;其中寄宿制學校53所,寄宿住校生53 172人,教職工4 412人。生活飲用水為鄉鎮或農場集中式供水的學校有9所,占16.98%;為自備水源的學校有44所,占83.02%。此次對全市農村53所寄宿中小學進行調查。其中村小學5所,初中19所,完全中學29所;水源類型以深井地下水為主,個別為淺井地下水。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調查表,在現場由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對農村寄宿學校進行衛生基本情況、飲水衛生安全現狀等相關內容調查。

    1.2.2 水質監測 對各類農村寄宿學校飲用水(末梢水)進行采樣監測,采樣地點選擇食堂或學生用水點。水質監測項目為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總硬度、鐵、錳、砷、氟化物、氯化物、硫酸鹽、耗氧量、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鉻(六價)、鉛、鎘、汞、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

    1.2.3 采樣、檢驗和評價 取水方式均為水泵機器取水,水樣的采集和檢驗依據《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的要求進行,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進行評價,水質檢測項目中有1項指標不合格則該水樣評為不合格。

    2 結果

    2.1 水質總合格率 北海市農村寄宿學校生活飲用水水質總合格率為15.09%,其中市轄區學校水質合格率為6.25%,合浦縣學校合格率為18.9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39,P>0.05)。見表1。

    2.2 不同供水渠道水質合格率 鄉鎮或農場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為3.33%,寄宿學校自備水源供水水質合格率為11.3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81,P>0.05)。見表2。

    2.3 影響水質的主要指標 影響水質的主要指標是pH值,其次是微生物指標中的總大腸菌群和細菌總數,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各種供水類型偶有超標現象,其中鐵、氨氮等化學污染指標見于各種供水類型,尤以學校自備水源供水為甚。農村學校水質pH值合格率合浦縣高于市轄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18,P

    2.4 飲水衛生管理情況 農村學校飲用水有專職管理員的19所,有兼職管理員的32所,有飲水衛生管理制度的僅8所,均無飲水污染應急處理預案和衛生許可證,供水管理人員無有效健康證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無論是集中式供水或自備用水均未進行消毒等水質處理措施;學校供水水池每年清洗2次的有11所,清洗1次的有16所,不足1次的有26所;學校飲用水水質每年監測檢驗1次的有12所,未進行監測檢驗的31所。水池清洗與否對水質微生物指標有明顯的影響,每年清洗1次以上的合格率明顯高于未清洗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31,P0.05)。見表4。

    2.5 水源衛生防護情況 水井方圓30 m內有污染源的學校有7所,占13.21%;水井有井蓋的有15所,井口密封的有18所,有專用水井房屋的10所。水井衛生防護距離符合衛生要求的水質微生物指標合格率高于不符合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16,P0.05),見表5。

    3 討論

    監測結果顯示,北海市農村寄宿學校生活飲用水總合格率僅為15.09%,水質合格率較低,存在較為嚴重的介水疾病傳播風險[1]。尤其是利用國債資金投入建成的鄉鎮集中供水工程水質合格率為3.33%,同樣存在危害農村學校師生健康安全的風險,與真正意義上對飲水安全工程的要求,差距甚遠,值得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分析結果表明,雖然農村寄宿學校飲用水質合浦縣的合格率高于市轄區,自備用水高于集中式供水,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農村寄宿學校飲用水質總體合格狀況縣、區無差異。統計分析顯示,影響北海市農村學校水質的主要指標是pH值,超標率達60.38%;其次是微生物指標中的總大腸菌群和細菌總數,超標率為39.62%。這可能是北海市及周邊地區原生地質條件引起pH值偏低,水質呈酸性[2],同時,由于長期的管理與開采分離,農村自備水源取水井布局不合理及違章打井和亂取水的現象存在[3],造成地下水源地尤其是海邊學校因超采出現局部的海水入侵等環境地質問題,更加重水質的酸性污染。酸性水能促進金屬溶解,對金屬有腐蝕性,因而有可能引起金屬急慢性中毒;在水質改善上,pH值影響混凝和氯消毒效果[4],給水源消毒處理增加難度,這給北海市大部分使用自備水源的學校帶來了威脅。市轄區學校水質因pH值超標率為81.25%,較合浦縣為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能是由于市轄區學校多近海邊,更易于受地理地貌因素影響所致;而合浦縣學校水質因微生物指標超標率為51.35%,較市轄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考慮與農村生活污水和糞便污染有關。

    北海市農村學校對飲用水均未進行有效的消毒,缺乏必要的凈化和消毒設施,容易導致飲用水微生物污染[5],再加上學生往往有飲用生水的習慣,因此容易造成疫情暴發。分析表明,水池清洗與否致水質微生物指標超標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致pH值超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定期進行水池清洗是防止水質微生物污染的一項基本而有效的措施。

    北海市農村地區飲用水普遍缺乏必要的衛生防護,水源水或管網末梢水極易受到糞便和生活污水污染[6],13.2%的學校取水點與污染源(廁所、污水溝及垃圾堆等)距離未達到衛生要求;有7所學校水源受糞便污染,易引起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病菌污染[7];加上集中供水工程水質凈化消毒設施缺乏,最后導致飲用水水質微生物指標超標。

    4 參考文獻

    [1] 覃忠書,黎明強.某農村飲用水源水健康風險評價. 現代預防醫學,2008,35(8):1 416-1 424.

    [2] 肖力,邵建,鹿敏琦.寄宿制學校自備飲用水水質分析.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3,10(6):336-337.

    [3] 鐘格梅,唐振柱,黃江平,等. 2006年廣西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狀況調查. 環境與健康雜志,2008,25(2):132-134.

    [4] 劉波. 北京市通州地區農村學校自備飲用水衛生學調查. 環境與健康雜志,2007,24(1):55.

    [5] 唐振柱. 廣西寄宿學校飲用水衛生現狀和水傳播腸道傳染病調查. 環境與健康雜志,2007,24(1):29-31.

    [6] 楊虹,鐘格梅,唐振柱,等. 廣西城鄉部分中小學寄宿學校飲用水污染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應用預防醫學,2006,12(6):341-344.

    第8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論證 取水許可 措施

    隨著城鎮化及工農業用水量的加大我國水資源的緊張早已顯現出來,如何管好水資源的調度,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水資源的高效率。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自身利益現實的用水問題,對于我們水資源管理者提出的問題,如何來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結合在水利工作中總結出一些工作經驗和建議供同行參考。

    一、水資源管理現狀及問題

    1、嚴格項目審批,充分開發利用水資源,首先應當對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否符合水功能區的要求,是否符合流域和區域統一制定規劃。項目在建設前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書及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表(根據年取用水總量來確定編制報告書或報告表)

    2、水資源建設項目論證要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條件,協調競爭性用水,保證水資源合理配置,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取用水合理性,退水,開發影響補償方案論證等。

    3、《中華人民國和國水法》“第四十八條 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4、取水許可證現發放的用水戶為,直接取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個體企業),并安裝了計量設施,但對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也應辦理去水許可證,有條件的也該安裝計量設施,以便利管理本區域的取水量,取水水質。

    5、很多省市城鄉結合部的農村灌溉井和生活飲用水井沒有納入管理范圍,很多用水單位和個人打起管理上的漏洞,到這些地方私接管道,用罐車拉水,由于這些井沒有納入管理,一些人私自賣水,如:洗浴、洗車、飯店、住宅小區等擾亂了水市場,使人們健康的不到保障,使水資源無序管理。

    二、解決水資源管理上的措施

    1、對于城鄉結合部的農村灌溉井和生活飲用水井也應該發放取水許可證,應盡早納入水行政管理范疇。首先對井位,井數進行登記造冊,對井位進行定位。如若不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這些地域很快也很容易得到開發,開發單位在沒有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下得到使用,使水資源得到浪費。

    2、對于水源熱泵空調井的管理節水措施,一是對建設項目的供水、回水系統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嚴格取水計量設施和回灌井計量設施的監控管理,對項目要由專人管理、維修。禁止跑、冒、滴、漏等現象發生,嚴禁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回灌水排入市政管網,以免影響本區域水的采補平衡。二是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設計應采用變頻系統,根據需熱和制冷量的大小自動控制取水量,從而即節約水資源量又減少運行成本。三是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獨立控制開關安裝到最小單元,做到室內無人不開機,以減少水資源的開采量。對不服從管理的單位或個人要關停水源熱泵空調系統。

    3、對洗浴、飯店、企業、等用戶不定期進行水質化驗,(集中供水水質與自備井水質有區別)查看用水戶水表,看用戶用水表水量和用水戶實際用水量有無大的差距。對用水水源差距較大確定不了用水大戶,要進行水平衡測試。

    4、對打井隊的管理,一要對井隊施工人員培訓,做到培訓持證上崗,對于無資質不接受管理得井隊,要對井架進行查扣,井隊按資質辦理打井事宜(包括農村灌溉機井和農戶家庭自用井),鄉、鎮水管員要對機井進行登記備案,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登記存檔,尤其是城中村、城邊村的打井登記,有條件的要進行定位管理。

    5、做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切實履行監督和管理職責,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管理制度。水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執法,強化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必須嚴把取水許可審批關。

    三、結論

    在審批上要嚴格控制用水過快增長,農業不再新增深層取用水,鼓勵優先利用地表水,再生水及淺層地表水。控制高耗水工業項目取水,新增工業用水要按照用水定額嚴格審批,加強生活用水的節約和管理,施行階梯水價管理,嚴格水中長期的規劃和水資源論證制度,需要取水或需要增加取水的建設項目和農業科研取用水項目,必須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對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產的,要予以責令停止取水,情節嚴重的盜水行為應按刑法給與制裁。對取用水總量達到或超過當地用水控制指標的,要暫停審批新增取水,節水高效項目要通過區域內部調整水指標,扶優汰劣、水權轉讓、水量置換等方式解決。建立嚴格水行政執法和水行政管理隊伍,嚴格管理人員瀆職責任,嚴肅處理瀆職人員。打造鍛煉出一支高技術專業執法隊伍,切實履行監察和管理職責。是如何落實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9篇: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二次供水;衛生狀況;現況分析

    Analysis of Sanitary Condition on Secondary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in Y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HE Xiang ZHANG Hua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anitary management condition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in Yangpu district.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anitary management condition was conducted in 189 communities used secondary water supply facilities.Results Among 189 communities used secondary water facilities,the facilities were primarily constructed between 1980 and 2000,and 61.10% of which was made from cement material.Overall sanitary management condition was satisfactory,but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detection frequency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quality was merely 32.80%.Conclusions:Rights and liabilities are clear and the managing authorities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are relative normative;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is required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operation guarantee for secondary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is needed;the preventive health inspection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Key words】Secondary water supply;Sanitary condition;Existing circumstances analysis

    二次供水O施是指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儲存、加壓,再送至居民用戶的供水設施[1]。新的《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不僅提高了二次供水管理單位對二次供水設施的管理要求,也強化了衛生行政部門對二次供水設施的監督力度[2]。本文通過對上海市楊浦區的二次供水設施情況進行調查,掌握區域內二次供水設施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保障居民的飲水衛生安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楊浦區使用二次供水設施供水的189個小區,共3684個二次供水設施。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由衛生監督員進行現場調查,內容包括二次供水設施的基本情況、蓄水設施構造材質、蓄水設施防護情況、清洗消毒情況、衛生管理情況等。對現場調查數據整理后,建立Excel數據庫分類匯總統計,并進行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楊浦區位于上海市的東北部,下轄有11個街道、1個鎮,共有常住人口約22萬人。此次調查的189個小區共有3684個二次供水設施,其中1980年以前有416個、1980-1990年之間的有1429個、1990-2000年之間的有1275個,2000-2010之間的有561個、2010年以后有3個(見表1)。

    表1 二次供水設施基本情況表

    2.2 二次供水設施材質類型

    二次供水設施的材質有水泥、瓷磚、玻璃鋼、不銹鋼等,調查結果顯示以水泥材質為主,占比為61.10%,其次為瓷磚,占比為29.80%(見表2)。在3684個供水設施中,有3628個為屋頂水箱形式,有56個為地面蓄水池形式。在屋頂水箱中,有2152個水箱頂層形態為平頂,占59.32%,1399個形態為平改坡,占38.56%,77個形態為尖頂,占2.12%(見表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欧美成人性色区|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a级成人高清毛片|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